第一篇:齐心协力抗大灾灾后重建促发展
齐心协力抗大灾灾后重建促发展
元月份严重的冰冻天气,使我乡遭受了195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冰雪灾害,造成庄稼受冻,林木折断,电网毁损,通信受阻,经济损失超过1760万元。面对灾情,延寿乡党委、政府不等不靠,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通路、保电、安民”的要求,迅速组织全乡人民进行抗灾救灾和
生产自救,截止3月20日止,我乡冰雪灾害中受损的41.3公里10千伏的输电线路已全部修复,全乡50个电力变压器已正常通电,顺利通过了市、县网抢修指挥部的检查验收,全乡的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团结奋斗,齐心协力抗大灾
灾害发生后,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行周密部署和有力指挥。一是强化领导。及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祝国良为组长,乡长黄玉国为常务副组长,办公室、财政、民政、水电等站所长为成员的抗击冰雪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主干包户“一包到底”的工作责任制。二是明确职责。制定和出台了《延寿瑶族乡抗击冰雪灾害工作方案》,组建了灾情信息上报组、农作物牲畜防冻避灾组、安全检查巡逻组、电力设施维护组、应急抢险组等5个抗灾救灾工作组,并明确了各组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使抗灾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一户一人,点点到位。三是落实措施。要求干部职工要驻村入户、解决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安排好群众生活,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防寒衣被,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不出现因冰雪灾害冻死、饿死人的现象。确保全乡不出现因冰雪灾害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确保全乡社会大局稳定。
二、坚持自力更生,和衷共济搞自救
灾害发生后,乡党委、政府迅速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一是及时恢复供电。这次冰雪灾害最严重的是电力设施,造成全乡停水停电。“电力通,则民心安”,因此党委、政府把恢复供电作为救灾的首要任务来抓,在乡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紧急筹措10万元资金,南下广东购买电力器材。组建了6支电力抢险应急分队,日夜施工,风雪无阻,使得在洞里的留观、官坑、寿水、新坡、东寿、郭家、下扬等7个村在农历26日恢复了供电。松西、九如、坪坑、桑坪、留富村等村也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筹资筹劳,在大年三十恢复了供电。全乡有12.5个村在年前就已恢复了供电。二是疏通道路保畅通。受冰雪影响,乡村道路被折断的树枝阻拦和覆盖,为此,乡里一方面组织干部职工在危险和重要路段进行执勤巡逻;一方面立即组织干部群众对被树枝的封堵的路段,进行拉锯断木、举刀砍树,清理冰冻余雪,确保人们出行安全。三是驻村入户慰灾民。乡村干部驻村入户,转移受困农户,走访慰问特困户,及时将大米、棉被、棉袄、蜡烛、食用油等救灾物资和慰问金及时发放到受灾对象手中。据统计,全乡共投入救灾物资20.5万元,及时发放救灾米1.5吨,棉衣190件、棉被180床、油115桶、蜡烛2000包;组织群众投工投劳8000多个,疏通道路15公里。
三、坚持以人为本,众志成诚促发展
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三最”问题入手,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一是全面进行查灾核灾。2月18日,干部职工奔赴到各村组农记户、渠道山场,分别对农户、林业、农业、水利等受损情况进行全面查灾核灾,为上级部门和乡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真实资料。二是切实抓好当前春耕生产。一年之计在于春,指导农民备好种及生产、生资资料,维修好水利设施,帮助困难农户度过难关,全力维护林业秩序,全民参与植树造林,重建我们美好家园。三是尽快恢复企业正常生产。积极协调企业解决现实问题,实现水通、电通、路通,恢复企业正常生产,以实现全乡经济目标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第二篇:2010 灾后重建 工作总结
2010温暖家园灾后重建安置点工作总结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为了加快灾后重建进度,确保我镇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开展,结合我镇重建实际情况,后洋镇政府成立了某灾后重建办专职负责此事,现将2010工作总结如下:
一、概况介绍
后洋村大窠安置点,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面积295.8亩,分期建设。其中一期规划用地80亩用于灾民安置,采取统规统建方式建设,建设六层小高楼2座(1#、2#楼),发包中标总造价9704840元,建筑面积10682.42㎡,工期140日历天,设计有100㎡、120㎡和140㎡等三种户型共计72套,共计划安置灾民43户177人,其中后草棚村2户、标出村11户、象样儿村22户、打基础村7户,棒子村1户。为了保证重建进度,该安置点由检察院挂点负责。
后洋大窠安置点于8月19日完成选址工作;8月20日施工队进场开始一平工程,同时地质钻探、边坡治理、盲沟施工同步开展;8月27日完成地面物清理;9月20日完成一平工程;9月21日完成建筑主体设计;9月30日工程招投标完成,房屋由某建筑公司中标承建,目前已于春节前完成建筑主体的结构封顶施工并通过区质检站主体结构验收,目前正在进行装修工程,预计2011年3月底全面竣工,2011年4月左右灾民可搬入新居。
二、主要完成工程量及造价
1、安置楼1#、2#楼已完成结构封顶,完成总投资约580万。
2、完成一平土石方约40万立方米,完成总投资195万。
3、完成挡墙约210米长,完成总投资约50万。
4、完成盲沟、管涵、清理淤泥、施工便道等零星工程约50万。总计完成投资约875万元。
三、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措施
灾后重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在市、区挂点帮扶单位的支持、指导下,我镇将紧紧围绕预定的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确保灾后重建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切实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双管单位人员充实队伍,加强力量有力有效地抓好各项落实工作。镇与各村及各安置点责任人签订责任
状,采取灵活多样的灾民建房措施,同时每个集中重建点成立了一套班子,建立一支管理队伍,聘请一名技术指导员,坚持实行领导干部包户的灾后重建帮扶、联系制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重建完不成,帮扶不脱钩。
2、合理安置,科学规划
积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此次灾后重建机会,对家园重建点进行合理安置,科学规划,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做到与造福工程、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江南新区建设、高铁建设有机相结合。对集中重建点,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外观的原则进行施工,力争建设成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
3、加强服务,确保时效。建立每星期实行两次灾后重建会商机制,协助重建户做好建材集中采购工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群众建房成本。
4、广泛宣传,加强引导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干部走村入户、发放宣传单、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宣传形式,及时、准确地把有关灾后重建政策向村民宣传、解释,稳定村民情绪,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畅通群众诉求的正常渠道,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重建秩序,实现和谐重建。
四、实施中重点控制环节
1、正确处理灾后重建工程质量、进度、造价控制、安全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在建工程保证安全质量的宣传、监督和管理,确保无安全、质量事故,委托某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工程施工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均委托具体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完成。
2、财务设置独立账户,专款专用,一切费用均需村书记和村主任共同签字批准方可入账,保证重建补助资金使用安全,对重建补助资金的发放和使用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重建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使用合理,保证资金不被挪用、挤占和私吞。
3、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类档案资料,要求档案资料反映的情况必须真实可靠,相关数据必须准确无误。购房户、联建户等特殊情况须完善协议及新房照片等资料。
4、加大危房拆除力度,保证危房拆除率在规定时限前达到100%。
5、保质量、重安全,对各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做好工程的审核和验收,完善各项结算手续,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存档等工作。
五、工作回顾
灾后重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级党员、干部应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负责的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做到思想统一、认识明确、尽职尽责,将解决受灾群众实际困难与建设和谐美好新后洋紧密结合起来,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确保后洋村灾后重建工作再上台阶,再创佳绩
后洋镇镇人民政府
2011年1月
第三篇:灾后重建自查报告
城郊乡灾后倒房重建工作自查报告
“7.18”暴雨洪灾对全乡民房等造成了灾难性损失。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快速反应。乡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严格按照县上有关要求核查灾情,建立台帐上报;妥善安置灾民,采取各种措施强力推进倒房重建进度。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灾后倒房重建工作。现将倒房重建工作开展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重建任务完成情况
1、全乡共申报审批倒房重建农户83户。截止目前,83户房屋主体已全部竣工,绝大部分已经住进新居。
2、对房屋受损户进行了维修加固,目前全面完成,受损户已住上安全的房屋。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乡成立了灾后倒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乡灾后倒房重建工作的管理、协调和督促。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把重建任务逐一分解,确定明确的目标、时限、进度要求,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采取领导分片包干、乡村干部包户,具体负责所包户倒房重建工作的督促、指导、检查等工作,真正做到村村有人抓、户户有人管、谁管谁负责,确保倒房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二)规范程序,加强资金监管。
1、规范涉灾对象评议程序。我乡严格按照群众申报、民主评议、村组公示、乡审核、县民政审批的程序进行,按程序评议公示,做到了涉灾政策落实公开、公平、公正。
2、在重建户的宅基地划拨审批上,城建、土地部门减免一切费用,简化建房审批手续,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边建边批,帮助灾民科学选址,既方便灾民建房又符合规划要求。
3、严格资金兑付程序。按照灾后资金管理和兑付的相关政策,加强重建资金的管理,对倒房重建资金发放,我乡明确资金兑付程序,对房屋主体完工、旧房拆除的由包村组干部与村干部逐户检查验收,符合要求的足额兑付重建资金。目前,已兑付95户,124.5万元。
(三)及时掌握进度,准确上报信息。严格按照灾后重建的工作要求,及时掌握进度,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及时、准确上报重建信息和数据,每10天向县救灾领导办公室和县建设、民政报告倒房重建工作进展情况。
(四)规范涉灾档案管理。所有涉灾台账、明细账、原始资料都严格按要求收集整理、规范装订、专人专帐管理。
(五)严格时限,强化督查。集中力量,帮助主体已竣工的群众完成房屋粉刷、门窗安装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收尾工作,严格重建时限,确保受灾群众在年前全部入住新居。切实强化责任考核,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完善考核体系,将灾后重建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对思想不重视包抓工作,履行包抓职责不到位,导致工程进展缓慢,或出现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及时检查、指导、督
促建设的干部,进行表彰奖励,以良好的激励机制加快民房重建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存在问题
由于上级给的重建指标不能满足我乡倒房重建需求,后经乡党委政府班子会研究决定增加12户,使实际倒房重建户达到95户,平均分配原
83户倒房重建资金。
第四篇:灾后重建方案
“7·18”、“7·23”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损毁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
7月16日至25日,我省先后两次出现大范围、长历时、高强度降雨过程,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多种次生灾害,造成大量农村民房倒塌或严重损坏。为了切实做好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坚持“政府指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原则,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力争入冬前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一是坚持自力更生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原则。受灾群众是住房恢复重建的主体,在自力更生、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财政给予贴息支持。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开展对口支援和捐赠活动,援助受灾地区搞好恢复重建。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选址、择优房型、提高质量的原则。从各地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坚决避开洪水、断层、泥石流和滑坡等危险区。提倡采用建设部门推荐的设计图纸,提高住房质量。
三是坚持恢复重建与农村危房改造、廉租房建设、生态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以及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重建户进入城镇,既解决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又促进城镇化建设。
四是坚持分类施救、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建房补助资金,对重灾区给予适当倾斜。根据受灾群众的实际,实施分类救助,保障救助重点。
五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严格执行政策,加强民主监督,杜绝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等现象发生。
二、补助政策
(一)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需要重建的重灾户,每户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省、市、县按照5︰3︰2的比例再补助1万元。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级补助资金由省财政承担。对居住在深山半坡、狭窄深沟、低洼地、河道(滩)旁、滑坡点等危险地带但房屋并未受损的农户,由国土部门牵头,进行科学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搬迁,不列入此次灾后重建补助范围。
(二)一般损坏房屋需要维修加固的受灾户,每户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省、市、县再补助1000元,其中省财政补助500元。
(三)对房屋倒塌的“五保户”和“三孤”人员,原则上不再重新建房,由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补助资金下拨敬老院。
三、扶持措施
(一)金融机构开设农村受灾群众建房贷款业务,省财政安排资金,给予3年贴息支持。
(二)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厅、省扶贫开发办、省物价局等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灾后重建。
(三)组织西安、榆林等灾情较轻、财力较好的市以及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中省金融机构,对口支援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白河县,商洛市山阳县、丹凤县、商南县,汉中市镇巴县、宁强县、勉县等11个重灾县(区)开展恢复重建,每个县援助2000-3000万元,对农村低保户、低收入户和“三无”户建房每户再补助1万元。西安市、榆林市各对口支援1个县,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对口支援8个县,中、省金融机构对口支援1个县。
(四)广泛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捐赠资金全部用于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倒损房屋恢复重建。陕南三市募集的捐赠资金由各市安排使用,其他各市募集的捐赠资金全部上解省救灾募捐办公室,由省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使用。省红十字会和省慈善协会接收的捐赠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根据全省救灾工作需要和灾后重建规划,商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统筹安排使用。
四、重建时限
农村受灾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从2010年8月启动实施,力争在2010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规模较大的集中重建必须在2011年5月底前完成。
五、组织机构
成立省“7〃18”、“7〃23”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民政厅厅长曹莉莉同志任组长,省民政厅副厅长李保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许龙发同志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国资委、省扶贫开发办、省金融办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由李保存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抽调必要的工作人员集中办公。
省民政厅职责:核实因灾倒塌和损坏房屋数量;指导督促市县搞好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提出中、省农村民房重建资金和捐赠资金分配意见,对资金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省发改委职责: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生态移民搬迁项目与农村民房恢复重建的衔接工作。
省财政厅职责:及时下拨各类重建资金;会同省发改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开发办等单位,统筹安排生态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
省国土资源厅职责:搞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牵头制订陕南山区移民搬迁总体规划,保障灾区民房重建用地。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职责:负责灾区民房重建和集中安置点规划选址,加强建材和建筑质量监管,协调解决施工队伍及建材供应等。
省卫生厅职责: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搞好集中重建点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规划建设。
省国资委职责:组织协调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开展对口支援。
省金融办职责:协调组织中、省金融机构开展对口支援。
六、组织实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市、县民政部门对倒塌、损坏房屋进行全面排查,摸清需要重建和维修加固的房屋数量,建立台帐,为实施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二)核定对象,落实到户。严格按照受灾群众自愿申请、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监督委员会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确认、县(区)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确定补助对象,实行“三榜”公示,接受各方监督。
(三)制订规划,细化方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抗震设防标准制订重建方案,新建住房均采用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确保符合避灾、防灾、抗灾要求。对集中重建点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同步规划实施。各市、县受灾民房恢复重建方案于8月底前完成,上报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
(四)分级负责,落实责任。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由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为第一责任人。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民政、规划、城建等部门和有关乡镇,及时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确保按时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第五篇:2009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2009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2009.12.02“5.12”XX大地震给我镇造成巨大自然灾害,为又好又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XX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级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有力地推进了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200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确保领导责任到位。为确保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XX党委、政府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别落实分管领导具体抓好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宣传、建材监管和施工安全、信访维稳、日常联络和政策兑现等工作小组,分别由副职领导任工作组组长,抓好各个环节具体工作的落实。同时,根据农房重建和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及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工作的不同性,分别成立了农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城镇住房重建领导小组和各公共服务设施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分管领导,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人头。
二是实行领导联片,干部包村责任制。由党委书记、镇长牵头分别负责XX、跃进两个办事处的灾后重建工作;其他党政副职领导实行包片责任制,分别负责2-3个村(或社区)的农房重建和城镇重建工作;各驻村干部实行包村责任制,分
别负责所驻村灾后重建的具体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并实行“五包”责任制,指导、督促所驻村严格做到“包放线、包安全、包技术、包质量、包验收”。同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灾后重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确保各项责任落实。
二、精心组织,确保目标按期完成1、农房重建完成情况。我镇经县批准的永久性农房重建对象户共974户,其中2009年3月1日前批准确定的重建户933户已全面开工,已全面完工928户,完工率达99.5%;3月1日后因余震和外出务工返乡新增的41户重建户已开工37户,开工率达90%,已全面完工29户,完工率达70.7%。4687户需维修加固农房已全面完成维修加固任务。
2、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完成情况。我镇经县批准的永久性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对象户共102户,已开工95户,占93.1%,已完工86户,占总任务的84.3%;241户维修加固对象户已全面完成维修加固任务。
3、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完成情况。2009年底前,我镇经县发改局立项批准的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共19个,根据县有关部门要求,启动建设的项目12个。其中10个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全面开工建设,司法所灾后重建项目已通过购买方式完成重建任务,社区居委会、文化站、图书发行网点及政府周转房、劳动保障平台2个整合项目已完成平面图测绘、地勘、地质灾害评估、初步方案设计等前期
准备工作。
三、严格资金管理,确保灾后重建资金安全和及时足额兑现到户
按照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和兑现到户政策,严格按报批、审核、兑现、审计等规范和程序要求。
一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严格实行依据工程实施进度拔付工程款。
二是加强农房及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及维修加固资金兑现到户工作。截止目前,首批824户灾后农房重建户164.8万元过渡安置费已于规定时间内全额兑现到户;824户永久性农房重建户政策补助资金已兑现784户1313.44万元;第一批、第二批一般受损农房维修加固资金788.8万元已全额兑现到户;第三次补助资金133万元中1198980.58元用于集中维修加固示范带(点),131019.42元用于查漏补缺和解决维修加固补助落实中出现的矛盾问题。
四、严格土地政策,加强旧房拆除还耕工作,确保消除危房不安全隐患
党委、政府在加快灾后重建进度,加大资金兑现力度的同时,严格按照灾后重建土地政策,严格执行灾后重建审批审核程序,按照领导干部联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居)干部包户责任制的要求,深入村社、深入对象户家中做工作,加大对灾后重建对象户原有危旧房的拆除还耕工作。目前,全镇
2009年3月1日前确定的933户农房重建对象原有旧房已拆除922户,占应拆除旧房总数的98.8%。
五、分门别类建立档案,规范档案管理
我镇严格按照县民政局、县重建办及公共服务项目重建主管部门关于灾后重建档案资料管理的相关要求,规范收集、整理各类档案资料,建立各类台帐(含电子台账)。同时,对所有农房重建对象和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对象分户建立档案进行规范管理。
六、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及时、准确上报重建信息和数据
我镇严格按照县农房重建组和城镇住房重建组的工作要求,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按农房重建数据日报、城镇住房重建数据周报的要求,按时、准确上报各种灾后重建数据。截止目前,未出现一次漏报、错报数据情况。
七、加强政策宣传,加大灾后重建政策执行自查自纠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涉灾信访和不稳定因素
我镇通过书写标语、灾后重建政策宣传版报,召开村社干部会、户主会、广播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房重建及城镇居民住房重建政策的宣传,切实做到重建政策透明、公开、家喻户晓。
根据《关于认真做好农房重建政策执行情况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XX函„2009‟126号)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
织,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农房重建政策执行自查自纠工作,对个别村出现的收取保证金(工作经费)、维修加固补助资金进行平均分配、落实重建对象时优亲厚友等违规、违纪现象进行了全面整改。同时,加大对辖区内涉灾信访问题的排查调处力度,今年以来,共排查调处各类涉灾信访问题30余件,其中县重建办、县信访局等上级部门交办的信访件5件,均已全部调查核实清楚并按相关政策解决落实,实现了所有涉灾信访问题全面化解。
八、坚持科学合理规划,严格安全质量监管,确保实现高质量安全重建
我镇针对农房重建和城镇住房重建及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重建的特殊性,分别落实了灾后重建工作的安全质量监管人员,并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节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地质灾害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确保实现高质量安全重建。今年以来,我镇灾后重建未出现一起不安全事故和建筑质量问题。
九、存在的问题
1、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程序多、手续复杂,所需时间长,项目推进迟绶。
2、因余震和外出务工返乡新增的永久性农房重建对象已完善相关资料,县相关部门已审核确定,我镇涉及150户,完工率已达到95%以上,但这部分对象重建补助资金还未下拔
到镇乡,镇乡还无法兑现到户,群众反映大。
3、永久性重建补助资金到位不足,已影响到灾后重建政策兑现,我镇收到的县下拔的永久性农房重建补助资金1334.1万元,目前已兑付1313.44万元,只剩余20余万元,已影响补助政策的兑现。
我镇灾后重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离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确保灾后重建工作各项任务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以全面完成。
2009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