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小编推荐]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 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书记是村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
根据党内有关文件规定和当前农村实际,村党支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认真履行好以下职责:
(一)推动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主持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富民强村路子,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带领农民致富。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带领和引导党员群众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致富项目,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搞好生产服务和资源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三)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到村民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听取群众对村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坚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村民群众有序参与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
(四)维护农村稳定。加强村民群众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道德素质和集体观念,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人民调解、计划生育等工作,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
(五)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带头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村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组织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增强党员主体意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负责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抓好对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二、建立健全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选拔培养机制
1、明确选任标准。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优秀党员选拔为村党支部书记。思想政治好就是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较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事公道、廉洁自律;带富能力强,就是有知识、有见识、思路宽、点子多,懂经济、会管理、能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协调能力强,就是热爱农村、对农民有感情,善于运用民主、法律、示范和服务的方法做群众工作,妥善处理矛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2、拓宽选人渠道。主要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党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原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本村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也可以从县直部门和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积极探索村党支部书记跨
村任职,采用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的办法建立联合党组织,从中择优选拔村党支部书记。提倡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
3、改进选任方式。选拔任用村党支部书记由乡镇党委具体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不同村情,采取“两推一选”、“公推首选”、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乡镇党委委派等方式产生村党支部书记。
4、培养后备人才。加强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认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和落实激励保障政策措施,加强跟踪培养,严格管理监督,帮助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尽快成长成才,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贫困、工作薄弱村任职。
(二)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和监督机制
1、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村党支部书记要根据工作职责,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任期目标、年度目标和每年要办的实事,报经乡镇党委审核同意后向党员和群众公开作出承诺。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实绩考核办法,准确评价履职情况,考核结果要作为落实村党支部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和其他激励措施的主要依据,严格兑现奖惩。
2、完善村党支部书记民主评议和监督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要向乡镇党委、本村党员大会述职,并向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通报工作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健全村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落实党务公开、加强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听取党员意见,在党员和党组织中充分酝酿,经过党员大会形成决策建议,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村党支部书记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督促村党支部书记认真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3、健全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调整制度。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对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的,要严肃处理,形成发现、调整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的机制。
(三)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1、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要求。教育培训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组织进行。通过培训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执行农村政策、引领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本领,增强履行岗位职责能力。
2、制定和落实培训计划。省(区、市)党委组织部要把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制定村党支部书记年度培训计划。省、市、县党委组织部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培训工作,确保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的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
3、丰富培训内容。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实用技术以及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组织编写切合村党支部书记实际需要的培训教材。
4、改进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式和手段,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开展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巡回宣讲活动,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先进村实地学习考察,进行短期实践培训。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学历教育,提升文化层次。
5、整合培训资源。发挥市、县党校主阵地作用,运用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和资源,积极探索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短期实践培训基地,广泛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培训。通过各种途径落实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经费。
(四)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1、保证合理经济待遇。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党支部书记的基本报酬。在此基础上,建立村党支部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具体办法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强化保障措施。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逐步为在职村党支部书记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对正常离任但没有享受养老保险的村党支部书记。根据任职年限和贡献,给予一定生活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定期组织村党支部书记体检。
3、拓展发展空间。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和具体办法,加大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定期评选表彰在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奖励。注重树立村党支部书记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中央组织部将适时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表彰。
三、切实落实领导责任
(一)县委要发挥关键作用。县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县委要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具体意见,抓落实的情况要纳入县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会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县委组织部要对村党支部书记登记造册,制定村党支部书记实绩考核、民主评议办法,对村党支部书记实绩考核、民主评议、调整任用情况要及时备案。加强对乡镇党委落实有关政策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乡镇党委要抓好具体实施。全面落实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各项政策规定,按照“一好双强”的标准选拔任用村党支部书记。支持和保障村党支部书记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加强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保证村党支部书记报酬待遇的落实。组织实施村党支部书记的年终考核、民主评议、建立村党支部书记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发现、调整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
细化和确定村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形成岗位有明确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三)省、市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强化工作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把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效,纳入县委领导班子和县委书记年度考核内容,列入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专项述职内容,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采取多种办法、督促落实相关政策。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不力,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县乡党委责任。同时,要指导县、乡党委、统筹兼顾,抓好其他村干部的选拔培养、监督管理、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工作。
第二篇: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
八步区关于加强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
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是村领导班子的带头人,是村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的关键。加强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队伍,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的工作职责 根据党内有关文件规定和当前农村实际,村党支部特别是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要认真履行好以下职责:
(一)推动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主持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富民强村路子,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带领农民致富。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带领和引导党员群众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致富项目,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领导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金产,搞好生产服务和资源开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三)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到村民群众中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听取群众对村党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坚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村民群众有序参与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
(四)维护农村稳定。加强村民群众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道德素质和集体观念。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人民调解、计划生育等工作,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
(五)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决议。带头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村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组织开展“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增强党员主体意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负责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党性的发展党员工作。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抓好对村、组干部和村办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二、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选拨培养机制
1、明确选任标准。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优秀党员选拨为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思想政治素质好,就是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较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事公道、廉洁自律;带富能力强,就是有知识、有风识,思路宽、点子多,懂经营、会管理,能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协调能力强,就是热爱农村、对农民有感情,善于运用矛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2、拓宽选人渠道。主要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党员中选拨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区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原籍担任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本村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也可以从区直部门和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积极探索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跨村任职,采用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的办法建立联合党组织,从中择优选拨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提倡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
3、改进选任方式。选拨任用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由乡镇党委具体负责,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根据不同村情,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面向社会公开选拨、乡镇党委委派等方式产生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
4、培养后备人才。加强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认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管理监督,帮助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尽快成长成才。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贫困村、工作薄弱村任职。
(二)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和监督机制
1、实行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要根据工作职责,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任期目标、目标和每年要办的实事,报经乡镇党委审核同意后向党员和群众公开作出承诺。完善村党支部书记实绩考核办法,准确评价履职情况,考核结果要作为落实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和其他激励措施的主要依据,严格兑现奖惩。
2、完善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民主评议和监督制度。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每年要向乡镇党委、本村党员大会述职,并向村民代表会议通报工作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的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健全村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认真落实党务公开,加强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广泛听取党员意见,在党员和党 组织中充分酝酿,经过党员大会形成决策建议,提交要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督促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认真落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3、健全不合格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调整制度。对作风不实、履行职责不到位、群众有反映的,要及时批评教育,促其整改;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按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对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的,要严肃处理,形成发现、调整不合格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的机制。
(三)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
1、明确教育培训的目标要求。教育培训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进行。通过培训提高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执行农村政策、引领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本领,增强履行岗位职责能力。
2、制定和落实培训计划。区委组织部把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制定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培训计划。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培训工作,确保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的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建立以会代训制度,乡镇党委(街道工委)每年要结合谋划工作思路、推进重点工作落实,通过现场办公、经验 交流、专题研讨等形式,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能力培训。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对新任职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岗位必备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
3、丰富培训内容。组织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实用技术以及党的建设、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组织编写切合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实际需要的培训教材。
4、改进培训方式。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方式和手段,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开展优秀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巡回宣讲活动,组织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到先进村实地学习考察,进行短期实践培训。鼓励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参加学历教育,提升文化层次。
5、整合培训资源。发挥市、县党校主阵地作用,运用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和资源,积极探索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短期实践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党支部书记培训。通过多种途经落实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培训经费。加大财政和党费投入,切实保证培训经费。
(四)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1、保证合理经济待遇。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中支部书记的基本报酬。在此基础上,建 立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
(1)健全考核运行评价办法。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严密考核程序,扩大群众参与面,提高实绩考核的准确性。乡镇党委每年要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工作实绩考核,合理确定“实绩突出”、“实绩较突出”、“实绩一般”、“实绩差”四个档次,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业绩档案。
(2)完善考核奖惩激励措施。把考核结果与村党支部书记的提拔使用、生活待遇和表彰奖励挂钩,所在村被评为区以上先进基层党支部或本人被评为区以上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的,其工资可上浮20%,并优先办理养老保险,适当增加保险额度和财政补贴比例;连续两年处于“实绩差”档次的,进行组织调整,真正形成以实绩论优劣、定奖惩的正确导向
2、强化保障措施。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逐步为在职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对正常离任但没有享受养老保险的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根据任职年限和贡献,给予一定生活补助。有条件的乡镇,可定期组织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体检。
(1)明确参保范围。根据国家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和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实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村党支部书记应在现岗位连续任职三年以上,年龄男不超过60周岁,女不超过55周岁。由村委会主任岗位提拔为村党支部书记的,任职时间可连续计算。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下派的村党支部书记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前,要由审计或经管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没有重大经济责任问题方可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2)明确资金来源。村党支部书记任期内的养老保险费由区财政、村集体经济和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共同承担,出资比例和缴费基数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不得增加农民负担。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由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垫付,使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按照村党支部书记的贡献大小、任职时间长短及实绩考核情况,县、乡、村的补贴比例可进行适当调整。村党支部书记任期届满离任、组织调整离任、自愿离任或转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不再享受县、乡、村补贴,剩余应缴纳的保险费全部由个人承担。
(3)分步组织实施。选择1至2个乡镇进行深入研究,由组织部门会同社会养老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实施办法,完善专项保险制度。根据各地财力情况,村党支部书记养老保险可逐年分步施行,今明两年重点对任职10年以上和受到市级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村党支部书记办理养老保险。五年内符合条件的村党支部书记要全部办理养老保险。在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养老保险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其他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3、拓展发展空间。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加大从优秀村 党支部(党总支)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定期评选表彰在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奖励。注重树立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区委每年七一前夕对优秀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进行表彰。把获得的各种表彰作为组织考察村支部书记的一个内容,充分利用组织资源。
三、切实落实领导责任
(一)区委要发挥关键作用。区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区委把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加强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的具体意见,抓落实的情况要纳入区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会报告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区委组织部对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登记造册,制定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实绩考核、民主评议办法,对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实绩考核、民主评议、调整任用情况要及时备案。加强对乡镇党委落实有关一政策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乡镇党委要抓好具体实施。全面落实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各项政策规定,按照“一好双强”的标 准选拔任用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支持和保障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加强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保证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报酬待遇的落实。组织实施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的年终考核、民主评议,建立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发现、调整不合格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和确定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工作职责,形成岗位有明确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村党支部(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第三篇: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1999年3月20日转发)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加强党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保证农村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实现,现就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全国600多万农村基层干部,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支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有战斗力的,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同时也要看到,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有的干部不能正确领会党的农村政策,执行中随意性较大,一些年轻干部不熟悉农村改革进程和政策;有的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缺少办法;有的思想作风不正,办事不公,作风简单粗暴,少数人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把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需要,是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各级党委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总的要求是:组织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民工作的方法;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增强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本领。
二、进一步明确农村基层干部的职责和任务
农村基层干部要把团结带领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根本任务,主要职责是: 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本地的优势确定经济发展思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推广农业科技,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在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搞好计划生育,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活动,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决定重大事情要同群众商量,布置工作任务要向群众讲清道理;坚持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乡村集体企业厂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转变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方便群众办事,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善于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思想教育的手段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促进农村安定团结。乡镇领导干部每年下村工作的时间不应少于50%,切实帮助村干部解决问题,开展工作,不要增加群众负担。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规定。农民的合理负担要坚持定项限额,保持相对稳定;集体兴办生产和社会公益事业,要坚持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原则,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及用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要根据农村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状况等,合理确定村里享受补贴的干部人数和标准。村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和村民委员会的成员可以交叉兼职,村组干部也可交叉兼职。
三、注重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
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必须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要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乡、村领导班子,特别要选准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
发扬民主,扩大视野,多渠道地培养选拔农村基层干部。要有计划地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党性强、作风正、有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要重视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继续选调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表现突出的应及时充实进乡镇领导班子。要重点从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村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回乡的优秀党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对一时没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村,可从外面选派优秀党员去任职。要支持和鼓励机关干部、军队转业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对一些地方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公开报名、群众推荐、组织推荐和考试、考核、评议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村党支部委员候选人,由党员大会选举的做法,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行。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培训,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力量。要有计划地选送农村优秀青年接受各种职业、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培养初、中级经营和管理人才。要重视农村年轻妇女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四、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五坚持五不准”:坚持实事求是,不准虚假浮夸;坚持依法办事,不准违法乱纪;坚持艰苦奋斗,不准奢侈浪费;坚持说服教育,不准强迫命令;坚持廉洁奉公,不准以权谋私。思想作风建设要在加强学习、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上下功夫,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增进团结上下功夫,在改进作风、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向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吴金印等同志学习的活动,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对那些问题多、群众意见大的乡村领导班子,要进行集中整顿。县乡党委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整顿方案。在整顿中,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突出党的宗旨和政策、法制教育;要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党员、群众对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的评议意见;要通过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坚持思想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注重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经教育仍不能改正的,要果断进行组织调整。对违法违纪的,要严肃查处。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要坚持经常抓,建立健全制度。坚持和完善乡镇党员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制度、村党员大会制度,健全党组织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制定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制度,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
五、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培训内容要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要有计划地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帮助农村基层干部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能够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并帮助他们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帮助他们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编写的《农村基层干部读本》,可作为培训的基本教材之一。
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方法灵活多样,讲求实效。每年对农村基层干部轮训一遍,每次培训要集中解决一二个突出问题。还可根据需要组织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岗位培训和各种专题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与大中专学校联合办班、鼓励农村基层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函授学习等方法,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一些地方组织贫困落后地区的乡、村干部,到上级经济管理部门或经济较发达地区跟班学习锻炼等经验,可进一步总结推广。
建立培训工作分级负责的责任制。市(地)委负责培训乡镇领导干部,县(市)委负责培训乡镇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镇党委负责培训农村党员和其他基层干部。培训工作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县(市)、乡党校的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培训班上讲课。要认真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培训基地、师资、教材等基础建设。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1999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发〔1999〕3号)规定,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各地掌握的党费可用作培训经费的补充。
六、严格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积极探索村干部管理和监督办法,逐步实行村级干部规范化管理。认真推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考评和离任审计制度。根据乡镇干部的工作特点,把对乡镇干部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离任审计制度与公务员考核结合起来。
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激励机制。上级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关心、爱护、支持农村基层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大力宣传、表彰,给予鼓励和奖励;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要予以关心和照顾。坚决制止各种打击报复乡村干部的行为,触犯刑律的,必须依法处理。村干部的报酬,应随着经济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逐步提高,其标准应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后报上级批准。有条件的地方,对正常离任的村干部可给予适当生活补贴。
乡镇要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加强服务,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乡镇工作人员的配备应严格执行国家的编制,坚决防止和纠正私招滥聘的错误做法,采取切实措施,坚决把编外人员精减下来。各地要按照地方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制定工作方案,认真贯彻实施。严格控制乡镇领导职数,不得超职数配备,超配的,要予以精减。注意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的相对稳定,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七、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县(市)委是关键。要把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列为县(市)委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每年要对这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向上级专题报告工作情况。县(市)委书记要认真履行抓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动一班人共同抓。建立县级领导干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省委、市(地)委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定期督促检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
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各负其责。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并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经常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尤其要把计划安排、督促检查、教育培训、集中整顿、宣传典型等工作落到实处。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要加强和指导各自的基层组织搞好自身建设。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不断提高抓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水平。
加强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思考
农村,是党的工作的前沿阵地,农村党支部是一个村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多年的实践证明:“农村要想稳,党建是根本;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配好党支部班子,选一个好的书记,是农村发展稳定的关键环节。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经济发展就有了火车头,农民致富就有了带头人,社会稳定也就有了重要保障。我们县农业人口占三分之二,要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农村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则是关键环节。因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必须把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三级联创”工作,加强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培养、调整,使农村支部书记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有了明显变化。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加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使这支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领导能力、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大多数支部书记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有为老百姓真心办事、热情服务的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改革开放日趋深入的形势下,他们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正是他们出色的工作和奉献,才使全县广大农村呈现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但是,面对新形势挑战,对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我县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仍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强。一些同志头脑里仍然存在着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情绪,缺乏从长远发展和更高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有些同志仍习惯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的旧的管理模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薄弱,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足,在引导农民成为市场主体,主动适应市场、占领市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二是面对新形势下的新矛盾心理准备不足,工作方法简单。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将经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经济结构优良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已成为必然要求;经济成份、利益主体、分配方式、思想观念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可是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方式、管理模式、法律秩序、道德秩序还不成熟,利益冲突不断发生,新问题、新矛盾不断产生,迫切需要运用新的办法和手段去解决。而一些同志习惯于行政命令手段,方法简单生硬,依法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不高,致使社会矛盾不断,干群关系紧张,阻碍经济发展,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三是对党建工作重视不足、力度不够。有些支部书记自身的领导素质较低、表率作用较差,导致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些同志面对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在管理教育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束手无策,放任自流,致使党员队伍涣散乏力,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同志仍习惯于“一元化”领导模式,不注重或不会发挥其他村级配套组织的作用,对其他村级配套组织和各项工作领导不力。
四是理想、宗旨观念不够坚定。一些同志对社会上腐朽庸俗的作风、封建落后思想的侵蚀,缺乏有效的抵制,思想意志薄弱。有的自私自利、化公为私、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甚至以权谋私,在群众中造成不好的影响。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第一,对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问题,多年来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的基础工程来抓。存在着临时性措施多,长期性措施少,一般号召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少的倾向。对出现的问题,往往采用“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解决,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对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如何建设,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缺少严密、科学的有效方法。第二,教育培训仍有较大差距。虽然近年来,县委和各乡镇党委比较重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每年都采取集中培训、举办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等方式进行教育培训,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够强,工作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有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老化,不符合形势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农村工作的实际和需求。第三,传统的观念和机制的影响。按照传统观念,党支部书记是村干部,一般限定在本村选人,在本村任职,因而限制了有志改变农村面貌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农村,使一些没有合格党支部书记的村得不到补充和调整。再加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城乡差别导致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使选择党支部书记的范围越来越窄,特别是在一些比较落后的村,支部书记难选,优秀的支书更难找,只能采取“矮子里拔将军”和“轮流坐庄”的办法,这就形成了“越落后越留不住人才,越没有人才越落后”的恶性循环。第四,农村工作复杂繁重,作为党支部书记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做好。由于我们的管理体制仍然陈旧,尤其在工资待遇等方面虽然解决了一部分,但退养、人身保险没有保障,许多支部书记后顾之忧没有解决,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客观上也造成了制约力差,管理力度弱的局面。有些支书认为自己是“一口唾沫的买卖”,说不定哪天下台,即使现在拼命干,到老了也没有人管,因此就出现了要么得过且过,要么“有权不使,过期作废”,“先‘捞足了’再说”的消极现象。
二、从规范管理制度入手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工作千头万绪,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规范管理制度则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从当前的实际看,又应该说是一项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我们应该以创新的精神,改革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领导管理机制,结合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激发这支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
(一)改革选拔任用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选拔是基础。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人力资源中最优秀的部分,其配置、流动、选拔、任用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实现最优化。首先要破除“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旧框框,打破地域界限、村际界限、行业界限,拓宽选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在这方面,我县一些乡镇进行了有益探索。猴场乡曾采取跨村任职的方式,鸡场坡乡龙井村党支部书记身任龙井、那兑两村支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坪上乡出现了“一心为民,脱离代课当村官”的坪寨村党支部书记吴兴鹏等先进典型。“异村任职”、“跨村兼职”、“公开招考”等方式是在新形势下选拔任用干部的新探索,有利于发现、选拔、吸引优秀人才,克服了“在少数人中选人”和“由少数人选人”造成的弊端,能够较好地把党性好、素质高、能力强、勇于奉献、为老百姓干实事的人选拔上来。
(二)改进领导管理机制。农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所有”以及旧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对其权力的制约,也不利于工作积极性的调动。白岩镇推行量化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并进行“群众评议村官”的述职述廉制度。同时,建立个人政绩档案,将其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记录在案,作为任用奖惩依据。这种新的管理办法,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奖金等报酬同其担负的责任、付出的劳动、工作的政绩紧密结合,较好地调动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工资奖金一律由镇政府在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基础上统一发放,增强了党支部书记收入的公开化和透明度,使群众心明眼亮,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为使农村党支部书记长久地保持旺盛的工作干劲,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除了加强管理之外,还要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解决他们“只有苦头,没有奔头”的问题。一是建立规范的生活待遇保障制度。把村支部书记的工资报酬及奖金纳入乡镇财政统一管理,单独建账,特别困难的村由乡镇或县财政适当补贴。同时,逐步完善和落实退职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采取措施,保证农村党支部书记退职后生活有保障,解除了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珍惜职位,在其位谋其政的自觉性。二是通过完善考核等措施,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干不好就要被降职或免职,干得好的可以重用。进一步增强支部书记干好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大监督制约机制。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村干部一直存在着“一头重、一头轻”的问题,即:重成绩,轻管理;重表扬,轻监督;重奖励,轻约束。对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了一定名望的支部书记,大家都一片赞扬,有了问题也不敢管了,这就使一些干部昏昏然忘乎所以,失去了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这方面的教训是很深刻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每个人都面临着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考验,如果放松了要求或监督,很容易出现问题,影响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必须加大监督力度,健全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改变监督渠道、监督形式和监督手段“单一”的状况,变“单向”监督为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监督。在组织监督方面,要建立目标管理、工作报告、定期考核、交流轮岗、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罢免等管理制度,坚持从严治“官”,克服一味捧着、哄着的倾向,防止出现“一好遮百丑”的问题。在民主监督方面,要抓好群众监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评议质询制度等,保证群众组织正常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能,维护民主监督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民主评议村干部是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通过民主评议,使村干部感到“混日子不行了”,以此增强他们的压力感。
(五)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农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要改变由党支部推荐,只在乡镇党委备案的做法,改变“备而不用”和“用而不备”的状况。在县委领导下,由各乡镇党委负责,把后备人才与现任干部统一管起来,建立一套有利于后备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的新机制。一是选拔建“库”。可以采取笔试、面试、组织考核等方式,公开招考农村后备人才,把有志从事农村工作,又有一定发展潜能的优秀青年选拔出来、储备起来,建立“人才库”。既使农村干部队伍后继有人,又使现任干部增强了压力感,形成了竞争择优的态势,对我县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二是锻炼培养。培养的过程,也是识别和检验的过程。通过多形式、多岗位、多层次、综合性的培养途径和手段,全面提高后备人选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确保人才储备的质量。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后备人选要经常补充,使人才库大体保持一个常数。但后备人选不能终身制,也要形成竞争择优的机制,防止因长期“备而不用”造成的负面影响。每年对现任干部的考核和民主评议的同时,对后备人选也要进行考察和评议,把能够胜任的后备人才适时安排到岗位上去,把不适用的及时淘汰出去,使后备“人才库”形成一潭活水,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们相信,只要紧紧抓住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经过扎扎实实的努力,不断改革创新,一定能够推动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开创全县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要完善农村干部选拔管理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选拔机制,严格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在干部选拔过程中要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应该使群众充分认识到搞好农村干部选拔管理的重要性,端正态度,顾全大局,选举优秀人才进班子。一是要健全选拔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选”的问题,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大胆进行改革,要真正选出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入村党支部。要健全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坚持继续选拔优秀大中专毕生到农村工作和有目的地引导回乡青年、退伍军人和长期在外打工回乡的人在农村创办、领导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党支部干部队伍储备人才。要根据税费改革后乡村管理体制变化、合村并组等实际,及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并保证能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加以帮带和培养。二是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当”的问题,面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许多干部由于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能力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这就要求通过教育培训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要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用身边典型现身说法,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要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起经常性的教育机制,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同时要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的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的保障,以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必须防止宗族关系、亲情关系,利益关系等干扰干部选拔管理。
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他们常年工作在第一线,肩负着带领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神圣职责。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近年来,阿克苏地区把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来抓,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做法和途径,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农村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农民从业方式日趋多样化,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国家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给新疆农村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有序组织农民闯市场,进一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巩固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干部是基层党组织一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稳不稳,发展的势头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上。党的基层组织要加强,基层政权要巩固,就必须抓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不放松,抓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个核心来推进。江泽民同志在考察新疆工作时曾经指出:“要把新疆的事情办好,把中央关于新疆的方针政策落实好,把新疆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关键在干部,关键看全区各族干部的素质和水平。”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骨干,是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中坚力量。把这一支队伍建设好,对于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如果说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对组织提出的,那么,组织的承载者就是众多的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和造就一批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是地区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战胜农村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把农村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前进的迫切需要。
(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贯彻落实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六大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四中全会提出加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如何加快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基层干部是关键。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认识事物、理解政策的能力有限,党的政策、党的主张要靠基层干部去引导、宣传、解释,从而贯彻到群众中。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贯彻执行,其结果不一样”。国家的发展和稳定,特别是边疆地区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要有热爱党、热爱边疆、执政能力强、党性过得硬的干部来施行才能保证,地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肩负着领导农村改革及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有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直接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贯彻执行,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是否会偏离方向,影响着广大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经。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是团结、组织和带领群众完成党在农村各项任务的排头兵,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和发动群众的骨干力量,在一般的党员和群众中起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他们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他们素质的高低,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是否发挥,直接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着的党执政基础。同时,农村基层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直接肩负着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先进性教育,增强公仆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总结群众工作经验,汇集群众智慧,不断探索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规律,才能牢牢掌握领导农村工作的主动权,特别是当前农村改革进入攻坚重要时期,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去克服艰难险阻,组织和带领群众完成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任。
(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维护新疆的政治稳定大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维稳必先固本,固本必先强基,巩固基层政权,坚决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铲除非法宗教活动,实现地区长期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事关大局,影响全局。江泽民同志在考察新疆工作时强调:“新疆地区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区各族干部务必保持高度的警惕,不可有丝毫麻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带领广大群众最直接与民族分裂主义作斗争的战斗部队,“三股势力”出于其反动的政治目的,把基层干部队伍视为“眼中钉”,想方设法地拉拢、孤立、打击、报复。阿瓦提县伯什力克镇库木力克村党支部书记1997年7月被暴力恐怖分子残酷杀害。1998年2月该县塔木托拉克乡2村村委会主任被暴力恐怖分子残酷杀害。因此,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得如何,能否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战斗力,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这场斗争能否取得最终胜利的决定因素。大量事实证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好,干部队伍素质高,执政为民意识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就快,农民收入就大幅增加,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就快,农村的社会政治就稳定,党群、干群关系就融洽。
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和主要做法
阿克苏地区辖八县一市,83个乡镇党委,共有乡镇干部(含站所干部)8345名,其中,男5541名,女2804名;汉族1524名,少数民族6821名;35岁以下的4993名,35—50岁的3128名;51—60岁的224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651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4171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23名。
全地区有1123个村,有村干部8073名。其中男6699名,女1374名;35岁以下的3022名,36—60岁的4865名,60岁以上的186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39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2425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409名。现有村级后备干部5660名,其中男4303名,女966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94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653名,初中文化程度2318名。
近年来,地区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以乡村领导班子建设和乡镇推行“4211”工作机制、村级推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为载体,为抓手,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一)抓住龙头,培育源头,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班子,培养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扎实的乡村干部队伍,是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
一是抓住乡镇党委班子这个龙头。选好配强乡镇党委书记,建立一个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班子,努力造就一支精干、高效、务实的乡镇干部队伍。在乡镇班子的选配上,地区把选好班子配强书记作为着力点,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方针,坚持实践出真知、一线出人才的正确导向,坚持好人好马上一线的原则,不断拓展用人视野,探索创新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通过外部引进、内部选拔、机关下派等方法培养选拔,充实和优化乡镇领导班子,通过调整,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5.4岁;党政班子成员中女干部92名,占7.1%;乡镇党政班子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999名,占77.6%;全地区乡镇党委书记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努力建设一支民汉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配套的乡镇干部队伍,不断优化乡镇班子的结构和效能。
二是建立健全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村级班子选配上,围绕强村富民这一中心任务,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扩大选人视野,把那些政治上强、敢于和民族分裂主义做斗争、年纪轻、素质高、懂经营、善管理,敢富、会富、共富的优秀分子选进领导班子,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在村党支部书记选配上,坚持多渠道选人,坚持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办法,大力选拔自觉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勇于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具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另外从县乡机关下派年富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任职,为村级班子注入活力,使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2004年,全地区有461名县、乡机关干部在420多个村任职,为基层组织提供干部支持,增强活力。2005年,地区开展“千名干部下乡驻村”活动,共计选派1140名干部到村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充实农村干部队伍。
三是着眼长远抓源头,切实抓好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行乡镇干部轮岗交流。近年来,共提拔、交流了56名县市直机关干部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分配了132名“五大”生、386名选调生、829名优秀退伍战士到乡镇工作,改善了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大力实施“培源工程”,不断壮大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必须抓紧解决。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条件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认真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办事公道正派,党员和群众拥护这些基本条件,同时体现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素质的要求,把那些有能力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党员选拔上来。在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人群上,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方式上,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选拔,采取差额竞争、公开选拔、挂职锻炼等方式进行选拔。目前,地区农村已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333名,村级后备干部5660名,初步改变了农村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底、素质偏弱的状况。
(二)立足长远,突出重点,多渠道培养基层干部
在培训渠道上,一是地、县、乡三级党校培训。干部培训实行分层培训、分级负责,除了按上级要求安排乡镇党政一把手到地委党校培训、乡镇副职及后备干部到县委党校培训、乡镇一般干部(包括站所干部)到乡镇党校或县直业务主管部门培训外,各乡镇还抓住推行“4211”工作机制、强化培训的机遇,采取领导授课、“每周一句话”、“双语”夜校等方式加强乡镇干部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和“双语”学习,提高乡镇干部适应农村特点、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两年来地区共举办基层干部、党员培训班1584期,培训人数达46300人次。二是挂职锻炼。近年来,地区共派出918名干部到北疆挂职锻炼,每批挂职干部中乡镇干部都在70%以上,县党校举办的各类脱产培训班,乡镇干部都不少于50%,举办的“双语”培训班乡镇干部一般占75%左右。目前,地区有195名乡镇少数民族干部在北疆挂职锻炼,100名在农一师挂职。三是利用区内外培训资源进行学历培训。在地区职业技术学院、塔里木农大、西北民族大学、各县“农广校”等对村干部进行学历培训。举办村干部中专、大专学历培训29期,共计1527人。四是按照“留得住、用得上”的要求,在各级党校、农业院校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中专学历培训。五是发挥援疆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组织优秀乡村干部到内地参观考察。在培训方式上,把理论学习、观看电教片、科技之冬、“双语夜校”,军事训练、到发达地区考察、座谈讨论、撰写心得、考核建档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据统计,近年来经过理论培训后送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的乡村干部有1000多名。在培训内容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农村实用技术、民族宗教政策、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乡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奠定了基础。
(三)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管理
根据农村基层干部的实际,着力建立完善乡镇“4211”工作机制和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财物监管机制,加强对乡村两级财物的管理。全地区普遍建立了“村财乡管县监督”机制、民主理财制度、干部离任审计、农村招待费“零开支”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过好“权、钱”关。二是建立了乡村议事规则和政务公开机制,加强对政务活动的监督。建立办事公开制度,对乡村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工程招标、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分配等,在事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事后把结果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开展民主评议活动,防止和纠正基层干部工作不规范、以权谋私、办事不公、随意性大的现象。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地区明确规定,县以上机关增加人员主要从经过基层实践锻炼的干部中选调,对长期在艰苦边远乡镇工作,经过考察考核确属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领导干部,按照自治区的有关规定,适当提高职级待遇。各县(市)、各乡镇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和奖惩制度、警示制度,把农村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和升降去留与其工作成效挂钩,解决干与不干、干好和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扎根农村、振兴农业、服务农民的积极性。各级党组织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乡村干部的同时,从生活上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加强了乡镇“五小工程”建设(干部宿舍、食堂、澡堂、阅览室、娱乐室),为乡镇干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环境,乡镇干部在业余时间有了活动场所,丰富了文化生活,从而杜绝了乡镇干部“走读”等不良作风。在村干部的管理上,推行村干部“星级化”管理制度,在考核定等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条件对村主要干部进行授星升级。加大评选表彰优秀村干部的力度,对那些工作成绩突出、深受群众拥护的村干部进行评选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在政治上进行激励,经济上给予奖励,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为村干部解除后顾之忧,各县市拨出专款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为3900多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部分县市村级班子成员办理了养老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工作满10年以上的原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办理了养老保险。这一举措有效地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2004年,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79元,比2001年增长873元,村级集体经济有了较多的积累,涌现出一批“红旗乡镇”、“五好乡镇”、“五好村”,涌现出全国优秀组工干部艾买尔•依明等工作在农村一线的优秀基层干部,农村面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重视和加强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改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战斗力明显增强,地区的发展形势、稳定局面、改革成效都有农村基层干部的重要贡献。可以说,地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是值得信赖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就乡镇而言,主要有:一是乡镇干部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乡镇干部现有的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偏低,科学决策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据统计,地区有乡镇干部8345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651名,仅占43%。特别是对照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种能力”要求,乡镇干部目前的政策水平,工作能力,还处在较低层次,表现还不均衡,在推进地区工业化进程中显得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用抓工业的思维去抓农业的路子不明,存在等待观望现象,在运行“4211”工作机制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干部达不到一专多能、一岗多能的目标要求。
二是一些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发展经济的思路和办法不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亟待增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本地形势认识不清、判断不准,看不到自身固有的地缘、资源优势,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缺乏科学正确的决策能力,不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推动工作。长期计划经济带来的惰性思维和农村“五统一”发展模式在干部头脑中根深蒂固,棉花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棉花市场价格的巨大反差,给广大农民和乡村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经济课,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党组织和干部的身上,而我们的基层干部还停留在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的工作思维上,与此同时,由于一些职能部门工作方式方法还留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下达的工作指标许多脱离实际,导致基层迎接检查工作偏多、负荷超重,乡镇干部疲于应付的现象普遍。
三是部分乡镇干部民主、科学、依法执政的意识不强,依法处理各项社会事务,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较弱,不善于运用民主的手段来做好农村的各项工作。群众观念淡薄,做决策、办事情不同群众商量,个别乡镇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以言代法、以情枉法、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推动工作,引起群众反感,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村民法制观念的普遍增强与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滞后的矛盾,导致乡镇政府行为约束的软化,而乡镇政府的过当干预导致乡镇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一定程度存在。问卷调查显示,认为领导干部能很好的运用民主和法律手段干工作、办事情的仅占30%。
四是部分乡镇领导对推行“4211”工作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深度推行力度不大,个别乡镇“4211”工作机制运行不正常,说得多,做得少,乡镇干部“轮岗、轮训、轮休”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偏离于初衷。
五是一些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宣传、组织和带动群众,凝聚和驾驭农村复杂情况的能力偏低。面对群众上访、突发事件束手无策,处理复杂问题时办法不多,方法不活。有的干部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如原库车县哈尼喀塔木乡党委书记塔某,在维护稳定,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的斗争中,丧失政治立场,默许、纵容本乡非法宗教活动,以致1999年11月27日发生10名女中学生的“反标案”造成恶劣影响。乡村基层干部在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组织、引导群众,怎样卓有成效地做好工作方面显得办法不多、能量不足。财政困难的乡镇,牵扯了党政主要领导大量精力,特别是前几年农业生产“五统一”、教育“两基”达标、村村通公路,使不少乡镇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有的高达1000多万元,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减弱,影响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各类新兴的经济组织、商业协会大量涌现,而乡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此外,作为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一些基层干部的“双语”水平偏低,语言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就村而言,主要有:一是农村干部队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相当一部分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对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决策学习不够,满足于现学现用,“能说两句”,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受外部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重视政治理论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思想观念落后,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不高。地区村级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占67%,大专以上仅占2%。二是个别村班子软弱涣散,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习惯于上级安排、领导指示,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甘当二传手,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有的党支部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一些村“两委”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一些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偏弱,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加之信息闭塞,“想脱贫没思路,想致富没门路”,信心不足,缺乏紧迫感,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够强。近几年,虽然持续抓了对乡村干部的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乡村干部的市场经济知识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仍然欠缺。
四是一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上因循守旧,工作主动性不强,私心较重,以权谋私,廉洁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甚至盲目蛮干。如乌什县奥特贝希乡是扶贫开发的重点乡,该乡库西塔格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五名村干部,以收取土地承包款、出售集体林木不上交、报销私人接待费用等手段,贪污集体公款59778.92万元;阿瓦提县纪检监察部门共清查出99年到2002年全县有735名村干部欠款335.13万元,部分村干部利用公款违规购买交通工具14.92万元,引起群众强烈不满,造成了极坏影响。
五是着眼于维护边疆地区稳定,基层党员干部政治敏感性和坚定性、总揽全局的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经过这些年的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特别是在同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和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的实践,锻炼了干部,增强了乡村干部的政治警觉和敌情观念,但随着宗教人士固定生活补贴的提高,农村干部的工资报酬和“三老”人员的经济待遇相对偏低,加之一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受境外敌对势力和境内民族分裂分子和宗教狂热分子的影响,在一些曾经开展集中整治专项斗争的农村,有的宗教氛围依然浓厚,宗教势力仍然在与我们党组织争夺群众,近三年来,地区先后查处了197名政治立场不坚定的乡村党员干部。有些乡村只重视抓对非法宗教活动的打击,而在宗教人士履行“特殊使命”,发挥宗教人员在发展经济、加快脱贫致富的作用方面,组织引导能力显得不强。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基层干部本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教育培训力度还不够,乡村干部知识储备不足。这些年,地、县(市)虽然都加大了培训乡村干部的规模与力度,但由于受经济条件所限,培训方面的投入不足,这些培训大多是以县、乡党校政治理论培训为主,短期培训为主,更多的是“以会代训”。乡村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加高层次培训、参观考察的机会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从而造成乡村干部眼界不宽、知识面较窄,各方面的能力欠缺。调研中感到,基层干部十分渴求现代科技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及新品种、新项目、新技术,各县市在这方面虽都做了大量工作,但与乡村干部的强烈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时,学习新知识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仅靠一两次培训解决不了问题。
其次,对乡村基层干部的选拔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乡村干部管理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乡村干部实绩考核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标准,没有较好地起到激励约束作用,特别是有的县市对乡村干部考核评价,看经济指标多,看其他工作少,重成绩,轻管理,表扬多,约束少,无形中助长了一些干部只唯上、不唯下、工作虚,作风浮等不良习气。
第三,乡村集体经济仍比较薄弱,缺乏凝聚群众的经济基础。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整体上看,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乡村发展集体经济主要依靠经营地、林、畜,模式单一,增收渠道狭窄,发展层次和水平比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受特殊环境及地理位置影响,一些条件较差的乡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举步维艰、收效甚微。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乡村基层组织缺乏凝聚群众的经济实力,乡村基层干部无力为群众办事,就很难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民意调查显示,群众对基层干部的工作及作风有六盼:
一盼:有一个带头致富能力强的乡村级班子。班子中农、牧、工、商各种类型的干部齐备,素质高。这是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组织保证。农村各族群众翘首期盼一方面抓好乡村科技人员队伍管理,另一方面积极帮助群众致富出谋划策。
二盼:有远见、务实、开拓懂经营、善管理型的干部。当前大多数农民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信息不灵,乡村干部指导少,提供信息服务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农民种什么心里没底,一年忙到头,有时增产不增收。在一些先富起来的村,群众普遍反映一个好的农村干部不能要仅为群众办一、二件实事好事就算好,关键要看他是否能为乡村的长远发展着想,带领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三盼: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好干部。一些农民反映,我们的干部不能把“三个代表”只挂在嘴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怎样抓落实,把承诺变成现实才是群众最关心的。因此心系群众、脚踏实地、廉洁勤政的农村干部倍受欢迎。四盼:办事公道、讲求效率的干部。在处理各类纠纷或解答各种疑难问题时,熟悉上级文件精神、精通法律知识且能为群众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办事效率高的干部普遍受到欢迎。
五盼:“管闲事、理旧事”的干部。目前,乡村干部更换较为频繁,“新官不理旧事”的问题在一些乡村普遍存在,上届及历届班子遗留的问题无人问津,农村一些“老大难”的问题誰都不愿管,因此群众热切盼望“喜爱管闲事、善于理旧事”的干部。
六盼:乡干部经常下乡,村干部经常入户。群众对部分乡村干部不入村、不入户、不去农民田间转的现象很不满,纷纷反映,有的干部在本乡工作好几年,但整天在乡镇机关大院不知忙些什么,希望干部多与群众接触,多给农民出点子、教法子、指路子,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群众希望看到艰苦创业、作风简朴的干部;衣着朴素,进得百姓门,吃得百姓饭,能与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苦干不苦熬,问题不解决不罢休,群众不脱贫不撤点。要求干部放下架子、换身衣服,真心与群众交朋友,诚意与百姓办实事,视乡村为自己的家乡,以致富乡村、造福群众为已任,群众从这样的干部身上才能看到希望。
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特别是经过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当前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了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各级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格局的新变化,要求农村基层干部提高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工作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农业工作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折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在地区提出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用抓工业的思维去抓农业,农村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相互渗透日益明显,联系更加紧密,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农民纷纷从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中走出来,或发展大棚蔬菜、花卉苗木、果树药材,特禽养殖,或从事农产品经销、到城乡经商等;不少乡镇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统计,阿克苏地区成立了以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销售等各类经济组织和商业协会78个,有会员5000余人,一些党组织趁势而上,通过“支部加协会”的方式,较好地发挥了指导、帮带和服务的作用,对改变农民个体经济力量薄弱、经营规模狭小、生产条件缺乏和劳动者素质较低等弱点,把涉及千家万户的大市场连接起来起到积极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可见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抓发展的能力是执政能力的基础。而抓发展能力的强弱,归根到底取决于乡村干部素质的高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这些变化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领导经济工作时,要跳出“三农”抓“三农”,在创新体制、创新办法、创新经营方式上下功夫,要从以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等行政推动方式向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市场信息、健全配套服务等方式转变,从只会抓传统农业向善于抓现代农业、服务业、小城镇建设等转变,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是农村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农村基层干部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把握农村工作大局的能力。党的农村政策是农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的有力武器,做好农村的各项工作说到底,是要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社会关系包括群众的利益关系处在大调整之中,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日益显现、接踵而至。这些矛盾在利益得失和新旧观念冲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如征地补偿问题、农场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土地承包和棉花销售市场不规范问题,等等。这些热点、难点问题若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群体性越级上访,引发社会动荡,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善于运用思想、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既保护好群众的合理利益,又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既要防止大而化之、抓而不实,又要防止就事论事;既要防止政策梗阻,又要防止机械式的照搬照抄,要认真倾听基层和群众的呼声,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三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要求农村基层干部提高统筹兼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要强化统筹发展的观念,善于把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要素组合起来,增强农村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当前,贫困群众能否摆脱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近年来,地区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给予了高度重视,2002年7月地区安排地直131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第一轮86个村开展帮扶工作,三年对口帮扶的单位达到336个,帮扶贫困户7156户,累计解决了近70000人的温饱问题,今年来,地区实施了“千名干部下乡驻村”工作,实行部门包村,一包三年,县处级领导干部实行“三同”,帮助群众脱贫,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大力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834.95万元抓村级办公室、活动场所、卫生室“三位一体”建设,仅乡村道路建设上地区2002年至2004年就投入2.7亿元,农村低收入人口由2001年初的43.76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20.75万人,相对贫困发生率由36%下降到17%,贫困县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到898元,2279户低收入贫困户住房得到改造,7577户贫困户搬入新居,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民群众不仅要求继续加大兴修水利、抗震安居工程、整修道路、医疗保健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力度,还要求通电视、电话、信息等,这就增加了基层干部为群众办事难度,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用发展凝聚人心,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意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乡(镇)财源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步伐,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才能不断增强自身办事的能力。
四是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求农村基层干部提高组织、宣传、教育群众的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民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更加广泛,农民的观念和意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他们渴望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文化,享受更加健康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一些农村的拜金主义有所抬头,封建迷信,宗教狂热等仍然以各种方式对人们产生着影响。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必须转变工作方式,不局限于过去那种“念念文件、贴贴标语、演演节目”等做法,切实加强阵地建设,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科技方面的知识,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是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要求农村基层干部提高依法办事、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能力。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本要求。实行村民自治,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使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展较快,农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要求更多地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基层干部的工作要得到广大村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在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就要解决好村务公开、土地承包、宅基地划分、义务工使用、计划生育指标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必须反映民意,结果也要体现民意。要让群众代表或村民参与决策,实行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公开,让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必须与时俱进,改进领导方式,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农村基层干部“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纪人、群众贴心人”的作用。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只要政策允许,就要放开农民的手脚,形成农民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农村活力充分迸发的大好局面。
五、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今年10月,党中央召开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从教育培训、改革选拔任用方式,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等多个方面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一)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为民办事的能力。
1、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解决基层干部“政治上靠得住”的问题。突出新疆特点着重要抓好基层干部立场上坚定,信仰上不动摇,宗旨意识强的问题,打牢反分裂、促稳定、谋发展的坚实基础。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大机遇,组织乡村干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针对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强迫命令和以权谋私,以及对宗教政策不够熟悉,对宗教工作不会管理等问题,突出抓好党的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宗教政策学习,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继续在舆论宣传上保持对“三股势力”的严打高压态势,把集中整治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基层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帮助基层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维护稳定管好宗教事务的责任意识,必须掌握好党的宗教政策,善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决杜绝“两项制度”走形式走过场的倾向,自觉地把引导好、维护好和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加强能力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解决好“工作上有本事”的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这个主题,立足于提高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本领,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要在抓好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及“双语”等培训的同时,重视以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农村专业经济人才,使农村基层干部在资源开发与提供服务中发挥骨干作用,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上,积极当好农民群众的引路人、经纪人、保护人和引资人。
3、积极实施“三大”工程,努力把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培养成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和示范户。要按照中央及自治区加强新疆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实施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和党员电教科技工程,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项目,筹措资金,让基层干部和有文化、会经营的党员带头去试、去闯,带头致富并取得经验后,再通过签订帮扶协议和结对子扶贫等措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使农村基层干部自身过硬,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
(二)加大选拔任用改革力度,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1.建立乡镇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结合机构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精神,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招聘等措施,按照“靠得住”、“有本事”的基本要求,把那些素质最高、能力最强、群众最拥护、能够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乡镇领导班子中来,优化班子结构,提高乡镇领导班子的工作水平。重视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充实乡镇公务员队伍。工作需要的仍继续在村里任职;继续选调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表现突出的要及时充实进乡镇领导班子;支持和鼓励机关干部、军队专业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2.引入竞争机制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选拔要大力推行“两推一选”的办法,先由党员、群众分别推荐,党委考察后再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也可以采取“公推直选”的办法,即群众推荐、组织推荐和党委考察的办法,确定候选人,由党员大会选举的做法。这样有利于选举产生党员和群众都拥护的村党支部班子。条件允许的,还可以选拔本乡个别优秀村干部到邻村兼职,以强带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村委会的选举,要保障农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还要引导他们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提倡综合素质较高的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鼓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这样有利于协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减少矛盾,还能规范干部职数。
3、切实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抓好乡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和加强乡镇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把那些思想素质好、政治上强、文化水平较高、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纳入视野,作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后备人选。加大乡镇后备干部培训力度,组织他们学理论、学业务、学管理、学“双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乡镇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适当分配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使其在实践中增加磨练、增长才干。对表现优秀、做出突出成绩的乡镇后备干部及时提拔重用。同时,搞好乡镇干部交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管理,考核和监督,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乡镇后备干部队伍。二是大力实施“培源”工程。抓好“三培三带”,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符合条件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能力。要有计划地把农牧民中那些政治素质较好、年纪轻、有文化的致富能手纳入组织视野重点培养,落实发展党员和推选村级后备干部公示制度,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干部队伍的后续力量,增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抓好党建、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能力。要加强对农牧民党员的教育培训,及时把农村党员中政治强、懂经营、善管理的致富能手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名单,建立和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三)改善基础条件,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
1、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形成重视基层,一线出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重视从乡镇工作多年的正职中选拔县级干部,有目的地把县级后备干部放在乡镇党政“一把手”岗位上锻炼培养,让乡镇干部工作有干头、前程有奔头。通过乡镇换届选举,把那些工作实绩特别突出,政治上可靠,年轻有为,有一定文化基础、群众公认的村党支部书记选入乡镇领导班子。
2、结合小城镇建设和“五小工程”建设,加大投入。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办公经费,逐步改善乡镇办公、生活、交通、通讯等条件;加大对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党员活动阵地和电教设备的投入,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为农村基层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发展壮大乡村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积累。在现阶段,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措施有新突破,方法有新创新。在发展的方向上,要坚持以服务农民为根本,注重加快发展速度与提高效益质量的统一,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强村与富民相结合。在发展空间上,要立足本地资源开发,以清理村集体土地为突破口,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同时融入区域经济体系,推动城乡联动、外向发展,抓好村级财务的清理整顿,摸清家底,管好用活集体资产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发展方式上,要因地制宜,多业并举,三产并进,拓展资源经营、服务经营和资本经营,抓好集体土地、水面、草场经营,规范机动地招标承包,搞好集体土地租贷、拍卖、入股经营,兴办集体种、养、加、储、运、销等企业。要采取部门包村、解决发展启动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强村带弱村等办法,为农民闯市场铺路搭桥,在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壮大和发展集体经济实力。
4、精减村干部职数。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对那些底子薄、基础差、土地及人口偏少的村组进行合村并组的探索,减少村、组数,增加村组干部兼职,减少村干部职数,减少村级组织运行支出。
5、关心和支持农村基层干部,提高村干部报酬。上级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关心、爱护和支持农村基层干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支持基层干部的工作,坚决制止各种打击报复乡村干部的行为。对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原因,该由组织承担的不推诿,该由乡村干部负责的不姑息,不护短。
(四)建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1)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培训制度。一是拓宽渠道,改进形式,建立健全干部经常受教育的学习制度。根据自治区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边远艰苦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工程”的要求,按照自治区党委和地委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教育培训干部的指示精神,以“坚定干部政治立场,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为重点,坚持不懈地开展学习培训工作。坚持把经常性学习、集中教育与定期培训结合起来,采取政治理论、岗位职务、实用技术、“双语”培训“四位一体”的方法,充分运用各种教育及传播手段,加大对干部的培训力度。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明确地、县、乡三级党校的培训任务,量化、细化培训的要求和考核办法,建立和坚持督学、评学、考学制度,切实提高干部培训的质量。积极倡导乡村干部参加函授、成人自学和农广校、电大等培训,特别要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提高文化素质。二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切实把县市、乡镇两级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都要保证有一定的投入,不断改善县市、乡镇培训基地的硬件设施。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要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定期到党校作形势报告和下基层讲党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好各级党校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三要以完善乡村学习制度为保证,解决好乡村基层干部经常性学习的问题。
(2)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一是创新乡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增强乡村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改进选人方式,采取公开选拔、“两推一选”、公示制等方法,选拔一批年纪轻、文化水平高、群众公认的优秀乡村干部;下派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县、乡机关优秀干部到乡村任职;进一步加大选送乡村少数民族干部到北疆和农一师团场挂职培训的工作力度;分期分批安排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挂职锻炼或选调优秀生到乡村任职,改善乡村干部结构。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复转军人、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回乡知青中发现人才;积极推行后备干部人选公示和动态管理的培养机制,及时调整充实乡村干部后备队伍。二是坚持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建立村干部激励机制。倡导和借鉴一些县市实行村干部星级化管理、提高村干部待遇等好做法,推行并落实村干部年薪制或月薪制,全面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积极尝试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完善乡村干部目标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乡村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责任制。采取党员干部自评、群众参评、支部考评、结果公示等办法,对基层干部工作实绩进行评议、根据干部实绩确定乡村干部的工作报酬,决定干部的选拔任用。三是建立新任、现任、离任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新任干部参加岗前任职资格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现任干部实行定期培训、考察和考核,促使每个干部想事、干事、成事;干部离任后,有效解决养老统筹费用及“三老”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免除其后顾之忧。
(3)建立和完善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一是坚持以往部门包村、干部包户、民主评议干部等制度,把“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干部进村住户、领导干部与群众“三同”活动、做《民情日记》等成功经验归纳、梳理成制度条文,建立和完善一套务实、管用、简明的责任制度。二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落实“一岗三责”责任制,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要通过实行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激励广大干部自觉形成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践中,更好地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加深与群众的感情,自觉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三是要建立并落实整改责任制。对“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确定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再梳理,建立整改台帐,进一步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强化落实措施,切实保证已经确定整改的问题得到解决,切实兑现向群众做出的承诺。对责任人有变动的,要认真做好衔接工作;对需要上下联动整改解决的问题,明确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积极协调,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四是围绕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认真开展涉农部门和乡镇机关、站所的作风评议工作,促进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对于在整改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力宣传教育和表彰;对整改不力,整改后出现“反弹”、群众不满意的,要组织诫勉谈话,对相关责任人予以查处。
(4)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约束机制。一是改进考核办法,提高考核质量。各级党委要立足当地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乡村干部的考核办法,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力求内容全面,程序严密,便于操作,结果公正,准确评价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及工作成绩,经过考核,对先进工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与干部晋升挂钩,让优秀的干部有成就感,平庸干部有紧迫感,不称职干部有危机感。二是健全约束机制,强化干部队伍监督。着眼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必须规范程序,进一步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民主评议干部制度,进一步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增加透明度,加强群众监督。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坚持对农村基层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对评议较差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管理监督工作,强化组织监督,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思想作风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基层一线工作光荣的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表彰乡村干部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典型,廉洁自律的典型,关心农民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和办好事的典型,进一步增强群众对乡村干部的理解和信任,进一步提高乡镇工作对机关干部的吸引力。铜川市培养选拔农村党支部带头人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头人,也是农民致富的领头人,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广大农民群众中的职责。近年来,我市结合开展“学习郭秀明、争当好支书”活动,就选拔培养农村党支部带头人进行了积极实践与有益探索。
一、农村党支部带头人选拔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村基层组织整建,“四教育”、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先进性教育等集中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三级联创”、“旗帜工程”、“素质工程”、“双培”、“两示范”、后进村重点整建等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农村党支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普遍增强,基本能够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农村党支部带头人选拔培养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来源不足,选苗难。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方式日趋多元化,农村很多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青年纷纷通过考学、参军、外出务工经商等渠道离开了农村。留在家中的人员多数是年龄偏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客观上使得发展党员苗子难选。以我市为例,全市13092名农村党员中,长期在农村居住的35岁以下党员只有1336名,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0.2%;长期在农村居住的高中及中专以上学历党员只有2847人,仅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1.7%。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年轻党员偏少,适合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人才基础比较薄弱。
二是后备力量薄弱,培养难。一些乡镇和村对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得力,存在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管理等现象,造成需用人时无人可用。“就地取材”选用干部的框框封闭了人才流动之路,选拔后备干部仅仅局限于本村留守人员。个别村党支部书记作风不民主,往往是按照自身的标准去衡量和选拔自己的“接班人”。少数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对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管理没有硬性措施作保证,缺少让他们经受实践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取得群众认可的有效措施。使得这些后备干部多是写在纸上的名单,真正用时群众威信不高,还不够成熟。三是环境不优,工作难。尽管现在农村基层组织的办公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还有一些村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空壳,一些必要办公条件都无法达到,正常开展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现在农村发展经济、维护稳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管理等任务十分繁重,加之现在农村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对农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工作难度大、任务重,而村干部只有完成的责任,没有完成的条件,没有实际的权力。由于一些村支书的实际工作能力有限,出现了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面对繁重的工作常常是无所适从,左右为难,挫伤了其积极性,也影响了把更多优秀人才选配到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来。
四是待遇不高,吸引难。虽然各地都建立起了村干部报酬等相关制度。但对于集体经济极其薄弱的村来说,村干部的报酬仅仅依靠上级拨付的岗位补贴,村上没有能力给予适当补助,而且上级补贴有时还不能足额到位。许多村党支部书记月收入只有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与外出务工经商村民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以我市为例,全市543个村中,总产值过百万的只有30个村,过千万的只有6个村,公共积累过百万的村只有23个,还有91个村无集体积累,属于“空壳村”,村集体补贴村干部收入的村只有46个,村干部年补贴收入过千元的只有330人。我市印台区是较早推行村干部工资补贴规范化管理的县区,2000年至2005年,全区农村干部年工资补贴由279.2元增加到510.8元,翻了近一番,但总体水平还是偏低。很多村党支部书记感到政治上没有奔头,经济上没有盼头,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那些有志于在农村干一番事业的人才的积极性,这些情况也对农村党支部书记选配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我市选拔培养农村党支部带头人的几点做法
近年来,我市在选拔培养农村党支部带头人工作中,紧紧抓住中央五部委和省委提出向郭秀明同志学习的《决定》机遇,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学习郭秀明、争当好支书”活动,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以加强党支部建设、加快培育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群体为突破口,从理论层面研究,从实践层面探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相互配套的措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形成了典型倍出、先进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1、严格标准,制度选才。选好人、用好人是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为了促使郭秀明式党支部书记人才的脱颖而出,我市以党支部换届选举和日常选配为重点,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党支部书记选任制度。一是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制度。为扩大选任工作的民主,明确规定在群众推选中票数不过半的,不能作为党支部书记候选人。按照观念新、治村方法新、发展路子新、带富本领新的要求,使一批政治坚定、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群众公认的优秀农村人才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二是坚持选派制度。对那些经济发展滞后,关系复杂且难以选出群众公认的党支部书记的贫困村,按照原各种待遇不变,并享受村干部补贴的政策优惠,明确发展经济、选配班子的双重职责,选派实践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区县、乡镇干部到村任职,或由其他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如耀州区委针对个别村班子软弱涣散、多年整建变化不大的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兼任试点,由市级“郭秀明式的好支书”、瑶曲镇背阴村党支部书记邵耀军同志兼任葫芦村党支部书记,使该村班子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是强化后备干部培养制度。把回乡优秀知识青年、复转退伍军人、村办企业骨干和在市场经济中涌现出的生产能手、致富能手、管理能手,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同时大力开展“双培”、党员科技示范户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建,实施“双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加大对优秀党员的培养力度。近年来,全市共选派58名县、乡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或指导员,培养党员科技示范户和党员致富带头人860名,为拓宽农村党支部书记人才的选配渠道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2、提高素质,培训育才。素质的提高是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为了能够使农村党支部书记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市坚持把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大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力度。一是明确培训目标和职责。市委把全面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作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主要培训目标,遵循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原则,市上每年抓好以“郭秀明式好支书”及重点培养对象为重点的100名村党支部书记的示范培训,区县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轮训一遍。二是突出培训重点。为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培训效果,我市在培训对象上,按照各村班子和党支部书记素质的不同,重点抓好“郭秀明式好支书”及重点培养对象和软弱涣散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按照各村发展水平的不同,重点抓好小康村和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按照产业发展的不同,重点抓好苹果专业村、养殖专业村、城郊型村等不同类型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三是丰富培训形式。坚持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集中办班与现场参观、短期培训与学历培训、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本级培训与上级培训相结合。五年来,全市累计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1180多期,培训1.1万人次,有380多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农函大、农广校的在职学历培训,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农村工作的能力显著提高。
3、典型示范,以才带才。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是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有效形式。我市坚持把发现培育典型、宣传学习典型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作为促进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我们在认真总结郭秀明等先进典型成长规律和领导包村抓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郭秀明式好支书”的发现选拔、跟踪管理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发现选拔机制。坚持“抓先进、树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政治坚定、事迹典型、群众公认的原则,先由乡镇党委确定初步培养对象,然后由各县区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考察,分别确定县级和市级重点培养对象。五年来,共有117人次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培养对象,178人次被确定为县区级重点培养对象。二是建立培养培训机制。按照“树立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分巩固提高、重点培养、后备对象三个层次抓好培养。五年多来,全市共举办重点培养对象培训班8期,共有160人次接受了培训,分5批组织65名重点培养对象到江苏、山东、河南、北京等地学习考察,推荐58名重点培养对象参加了省上组织的各类培训班。三是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对已表彰的典型,实行包扶领导和部门继续联系包抓,努力使先进更先进,典型更典型。五年共表彰命名市级“郭秀明式好支书”50名,约占全市村党支部书记总数的十分之一,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四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表彰命名不搞终身制,对思想工作出现大的滑坡,难以发挥模范作用的,取消其“郭秀明式好支书”荣誉称号,先后取消了4名因工作出现重大过失或计划生育工作不力的 “郭秀明式好支书”称号和后备培养对象资格。从而把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4、重视激励,环境引才。为了建立“学先进、做先进、比贡献、谋发展”的长效机制,我市紧扣解决学习动力这个中心,一步一个脚印地付诸实施。一是精神感召。市委在紧密配合中央和省委抓好学习郭秀明活动开展的同时,专门组建成立了郭秀明事迹报告团,巡回报告累计达100多场次,直接听众10万人次。同时还通过编印《郭秀明》书籍、画册、制作光盘和电教片等形式广为宣传,有效激发了村党支部书记学先进、找差距、争上游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政治感召。市委坚持每年表彰命名一批在学习郭秀明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主要领导亲自为他们授牌戴花,将他们的事迹编印成书,在市级新闻媒体开设专栏,组建“郭秀明式好支书”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全市作报告,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他们学习。截止目前,全市有6名市级“郭秀明式好支书”被任命为乡镇党委副书记,8名被任命为党委委员,68人次被授予市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劳动模范、杰出青年等称号。三是经济感召。市委在总结以前工作、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待遇的意见》,由市财政列出专项预算,对正常离职的村党支部书记,依据工作年限,每人每年分别享受不低于400元和600元的生活补助;对市级“郭秀明式好支书”,每人每月增加40元的生活补助,每两年由市委基层办组织体检一次;对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评价高的,给予乡镇副职待遇,享受同级补助。四是条件感召。为了有效解决“两无村”的阵地建设问题,不断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和设施,市上采取“各级财政拨一点、市县党费补一点、包扶部门帮一点、乡镇村组筹一点、群众投劳省一点”的办法,共计投资558.49万元,帮助181个村建起了高标准的“两委会”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对35个村的“两室”进行了修缮,捐赠了32.5万元的办公桌椅和设备,为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为更多农村党支部带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先后有4360名农村普通党员通过推行设岗定责承担了具体的工作任务,有83个后进村跨入了全市一类班子的行列。
5、优先扶持,事业成才。各级的扶持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为了全力支持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尤其是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重点扶持,我市采取了诸多措施。一是坚持政策导向。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竭力为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创造环境。二是落实包扶责任。市上规定把“郭秀明式好支书”及重点培养对象所在村确定为重点村,并明确提出把这些村建设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先进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村、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落实了“市级领导指导抓、区县领导联系抓、区县部门包扶抓、乡镇领导直接抓”的包抓责任制,建立了档案登记、包抓纪实、督查通报、目标考核、动态管理等制度,从领导和机制上确保了包扶工作的落实。三是资金项目倾斜。为了充分发挥重点村有一个好带头人和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的组织优势,市上优先把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等资金、项目放在这些村实施,使想干事的党支部书记有事干,想干成事的党支部书记有政策、项目、资金等作后盾,从而保证了项目的实施效果,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更大的效益。近五年来,全市重点村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4680万元,办成大事、实事560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80元。在他们的示范、感召和带动下,“十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2亿元,农村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农业总产值以年均9.6%的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459元增加到现在的2010元,健步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坚定前行。
三、加强农村党支部带头人选拔培养的几点启示
通过近年来我市抓农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1、选拔培育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牢固树立农村党支部带头人是第一人才资源的观念。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农村干部队伍的优秀组成部分,他们不仅决定着村级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农村经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引领作用。市委一班人牢固树立农村党支部书记是第一人才资源的观念,破除人才“自然成长论”的思想偏向,举实事、出实招、解难题,坚持自身提高、组织培养相结合,着力打造“郭秀明式好支书”先进群体,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农村党支部带头人培养选拔的新路子。同时,通过开展“学习郭秀明、争当好支书”活动的实践,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要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加快农村发展,就必须强化农村党支部队伍建设,努力促使一大批优秀农村党支部带头人脱颖而出、健康成长。
2、选拔培育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打破传统僵化的选人用人模式。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多种原因,长期以来,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范围窄、层次低,“矮子里边挑将军”,个别村甚至出现党员轮流“坐庄”的无奈,很难胜任艰苦复杂工作的重任,这是酿成不少地方农村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市委按照新时期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用标准,坚持内选、下派、外兼、交流等多种方式,采取强化后备干部培养等途径,逐步树立人才资源共享的市场意识,一举打破了靠“资历、经历、势力”选人和“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选配”等旧条条、老框框的束缚,打破了行业、身份、职业、地域等局限,促进了社会各类人才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有效破解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人才分布失衡和稀缺的难题,使一批有为、愿为之士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支点,真正把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落在了实处,为欠发达和贫困地区选人用人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3、选拔培育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建立健全富有成效、充满生机的动力机制。农村是我国的最基层,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最终都要通过村“两委”去贯彻落实。农村党支部书记又不是国家干部,既要种好自己的田,更要管理村里的事,事实上承担着比一级政权、真正意义上的干部更重更多的任务,其艰辛程度不言自明。市委紧密结合实际,把建立健全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放在重要议事日程,面对财政十分吃紧的状况,在对待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群体的经济和政治待遇上,破除陈规,大胆创新,力所能及,尽力而为,使他们政治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甜头、退休后有靠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后顾之忧,为破解农村党支部书记在选用、工作上不愿为“村官”和难为“村官”的两难问题,提供了鲜活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4、选拔培育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想方设法为其搭建干事创业、施展抱负的平台。真正的人才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洗礼出来的,是在长期的滚爬摸打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概而言之,实践出真知,实践增才干,实践出人才。市委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坚持政策、资金、项目适度向重点村倾斜,人、财、物适度向重点村集中,为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先进群体施展才能、有所作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使他们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并通过他们的示范效应,为新时期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促进了一大批“郭秀明式好支书”先进群体的脱颖而出,走出了一条颇具自身特色的“创新载体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路子。
5、选拔培育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在建立健全人才辈出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创业无坦途,发展无止境。市委在培养“郭秀明式好支书”先进群体上,既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是作秀式的“空对空”,而是把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了基层党组织发挥先进性、带民致富的长效机制建立上,放在了推动工作和促进发展上。我市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切入点,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机制、绩效挂钩的评价机制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各级党委班子思想上一致,工作上合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量化考核,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变领导为指导,变行政命令为示范,变要求为服务。一个重点村就是一面旗帜,一个重点村支部书记就是领军人物。通过他们人格魅力的感召力,并通过他们相互间的和谐相处,取长补短,良性竞争,带动和催生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成长发展,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农村的全面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勇于创新 健全机制
着力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村党支部书记是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基层的组织者,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是村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村党支部书记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抓好农村工作,必须首先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这也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一、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只要放宽视野,开拓渠道,不拘一格,优秀人才就能选拔上来。
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发展农村经济,急需一大批德才兼备、“敢富、会富、共富”的优秀人才,即中央所提出的“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人”。但由于村与村之间的客观条件、人才资源参差不齐,选拔村支部书记,既要坚持标准,又不要过于苛求。对人才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不能求全责备。人才的成长有一个由“潜”到“显”的过程,是动态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去发现人才、使用人才。
二是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严格按照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选举的程序选任村党支部书记,真正把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采取“请回来”的办法,把本村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优秀农村青年和本村在外地、县城的经济能人、致富能人请回本村任职,在建设好新农村中发挥带头作用。要采取“派下去”的方式,从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相对落后村和贫困村担任兼职支书,强力推进所在村的基层党建和经济建设。近年来,我镇共从乡镇机关选派了2名、从企业回请了9名优秀人才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仅夯实农村工作基础,带富了一方群众,也涌现出项家大营、前初、韩疃、东王等先进村庄。同时,要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每个村确定3名以上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热爱公益事业、有一技之长、年龄在35岁以下的优秀农村青年,纳入村后备干部人才库重点培养。
二、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整体素质
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发展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大村支部书记的培训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采取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的办法,切实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
一是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要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教育培训内容。既要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要求,强化其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党性观念、管党能力方面的培训,又要突出农村工作特点,强化其经济知识、市场规则、法律法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并力求通俗易懂、直观形象,使其能够受到全方位的培养,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近年来,先后选送6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中央、省、市级培训班,43名党支部书记到县委党校参加培训,36名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县农广校大中专学历进修班学习,有22名村党支部书记取得了中大专以上学历。
二是注重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在坚持集中办班、分散自学、学历教育等常规培训方式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培训效果。要积极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有条件的还可以选派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到高等院校接受培训,增长知识,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工作能力。也可邀请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务管理、推进村级集体股份制改革中已取得经验的先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现身说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规范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行为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有利于转变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作风,促进村级工作的健康开展。
一是完善目标管理机制。要坚持因村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党支部书记任期和工作目标,并细化为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由乡镇与其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实行目标管理。每年组织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履行职责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述职,乡镇党委进行量化考核,并组织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目标责任考核和述职评议结果作为兑现村干部工资报酬以及评先树优、教育惩诫的主要依据。
二是健全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决策制度,一般事务村“两委”联席会议讨论决定,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规章制度,对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村民利益的发展党员、后备干部培养、集体经济项目开发等重要事项,明确公开形式,规范公开内容,严格公开时限,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规范集体资产资源使用方式,建立村级资产资源台帐,规定处置集体资产须经村“两委”研究,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通过。
四、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农村党支部书记内在动力
村党支部书记常年工作、战斗在农村第一线,任务重,难度大,条件差,工作辛苦。因此,要为村党支部书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党支部支书的经济、政治待遇,保护和调动好村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
一是工作上要优化环境。政治上要为村党支部书记撑腰壮胆,对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要予以表彰奖励,并通过推选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途径吸收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参政议政,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工作上要为村党支部书记指导担责,在交任务、压担子的同时,也要教政策、给方法,并积极帮助解决难题,勇于承担各种责难和责任。同时,要坚决打击那些报复村干部的违法犯罪行为,并为村干部投保财产、农作物、牲畜以及人身伤害等综合险种,确保农村干部因公私有财产及人身安全受到损害和伤害时得到补偿。近年来,我镇有12名村党支部书记被表彰为县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8人被推选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二是生活上要关心爱护。国家政策规定的转移支付资金,要真正落实到村级,严禁各级克扣。妥善合理解决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报酬,采取加大财政转移支持等措施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要逐步为农村党支部书记建立养老保险等后续生活保障体系,使他们在职时无后顾之忧,退职后老有所养,以充分体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我镇在落实农村在职干部工资报酬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建立在职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和离退职农村干部生活补贴等政策,其目的就是提高在职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铜川市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头人,也是农民致富的领头人,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广大农民群众中的职责。近年来,陕西省铜川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结合开展“学习郭秀明、争当好支书”活动,对如何正确选拔培养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有益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面临的新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在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培养过程中,一些新问题凸现出来。
一是来源不足,选人难。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方式日趋多元化,农村很多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青年纷纷通过考学、参军、外出务工经商等渠道离开农村,留在家中的人员多数年龄偏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这就导致了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年轻党员偏少,适合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人选不多。
二是后备力量薄弱,培养难。一些乡镇和村对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得力,存在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造成需用人时无人可用。选拔后备干部往往局限于本村留守人员,这种“就地取材”的框框封闭了人才流动之路。在对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管理上,缺少让他们经受实践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取得群众认可的有效措施。
三是环境欠佳,工作难。尽管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的办公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还有一些村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乏必要的办公条件,很难正常开展工作。一些村干部面对繁重的工作常常无所适从,左右为难,挫伤了积极性,也影响了把更多优秀人才选配到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来。
四是待遇不高,吸引难。虽然各地都建立起了村干部报酬等相关制度,但对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来说,村干部的报酬仅仅依靠上级拨付的岗位补贴,村里没有能力给予适当补助,而且上级补贴有时不能足额到位。许多村党支部书记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甚至几十元,与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形成了较大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配工作。
二、铜川市选拔培养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几点做法
近年来,陕西省铜川市在选拔培养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中,针对上述问题,紧紧抓住中央五部委和陕西省委提出向郭秀明同志学习的机遇,在全市深入开展了“学习郭秀明、争当好支书”活动,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以加强党支部建设、加快培育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群体为突破口,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相互配套的措施。
——严格标准,坚持制度选才。选好人、用好人是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为了促使郭秀明式党支部书记的脱颖而出,该市以党支部换届选举和日常选配为重点,不断完善农村党支部书记选任制度。一是强化后备干部培养制度。把回乡优秀知识青年、复转退伍军人、村办企业骨干和在市场经济中涌现出的生产能手、致富能手、管理能手,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同时大力开展“双培”工程和党员科技示范户和党员致富带头人创建活动,加大对优秀党员的培养力度,为拓宽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配渠道奠定基础。二是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制度。为扩大选任工作的民主,体现群众公认的原则,明确规定在群众推选中票数不过半的,不能作为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三是实行选派制度。对那些经济发展滞后,关系复杂且难以选出群众公认的党支部书记的贫困村,按照原待遇不变,并享受村干部补贴的政策优惠,选派实践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区县、乡镇干部到村任职,或选派其他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兼任。
——提高素质,坚持培训育才。提高素质是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为了能够使农村党支部书记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铜川市坚持把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大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铜川市把全面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作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主要培训目标,遵循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原则,重点抓好“郭秀明式好支书”及重点培养对象和软弱涣散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坚持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集中办班与现场参观、短期培训与学历培训、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本级培训与上级培训相结合,五年来累计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1180多期,培训1.1万人次,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农村工作的能力显著提高。
铜川市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的调查与思考(2)
——典型示范,坚持以才带才。抓点示范、以点带面是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有效形式。铜川市坚持把发现培育典型、宣传学习典型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作为促进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在认真总结郭秀明等先进典型成长规律和领导包村抓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郭秀明式好支书”的发现选拔、跟踪管理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发现选拔机制。坚持“抓先进、树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政治坚定、事迹典型、群众公认的原则,先由乡镇党委确定初步培养对象,然后由各县区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考察,分别确定县级和市级重点培养对象。二是建立培养培训机制。按照“树立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分巩固提高、重点培养、后备对象三个层次抓好培养。三是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对已表彰的典型,实行包扶领导和部门继续联系包抓,努力使先进更加先进。四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表彰命名不搞终身制,对思想状况出现大的滑坡,难以发挥模范作用的,取消其“郭秀明式好支书”荣誉称号,始终保持典型的先进性。
——重视激励,坚持环境引才。激励机制是重要的导向。铜川市不断完善各方面的激励措施,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精神激励。市委坚持每年表彰命名一批在学习郭秀明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主要领导亲自为他们授牌戴花,将他们的事迹编印成书,在市级新闻媒体开设专栏,组建“郭秀明式好支书”先进事迹报告团巡回全市作报告,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他们学习。这有效激发了村党支部书记学先进、找差距、争上游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政治激励。对那些成绩突出、符合相应条件的“郭秀明式好支书”大胆启用,委以重任。截至目前,全市有6名市级“郭秀明式好支书”被任命为乡镇党委副书记,8名被任命为乡镇党委委员,68人次被授予市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杰出青年等称号。三是经济激励。铜川市制定下发了《关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待遇的意见》,由市财政列出专项预算,对正常离职的村党支部书记,依据工作年限,每人每年分别享受不低于400元和600元的生活补助;对市级“郭秀明式好支书”,每人每月增加40元的生活补助,每两年由市委基层办组织体检一次;对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评价高的,给予乡镇副职待遇,享受同级补助。
——优先扶持,坚持事业成才。各级的扶持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为了全力支持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尤其是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重点扶持,铜川市采取了诸多措施。一是进行政策扶持。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竭力为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创造环境。二是落实包扶责任。市上规定把“郭秀明式好支书”及重点培养对象所在村确定为重点村,并明确提出把这些村建设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先进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村、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落实了“市级领导指导抓、区县领导联系抓、区县部门包扶抓、乡镇领导直接抓”的包抓责任制,建立了档案登记、包抓纪实、督查通报、目标考核、动态管理等制度,从领导和机制上确保了包扶工作的落实。三是资金项目倾斜。为了充分发挥重点村有一个好带头人和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的组织优势,市里优先把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等资金、项目放在这些村实施,使想干事的党支部书记有事干,想干成事的党支部书记有政策、项目、资金等做后盾,从而保证了项目的实施效果,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更大的效益。近五年来,在一批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示范、感召和带动下,农村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农业总产值以年均9.6%的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459元增加到现在的2010元。
三、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的几点思考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是新形势、新任务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铜川市近年来选拔培养农村党支部书记的成功实践,对我们颇有启示:
一是选拔培育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打破传统僵化的选人用人模式。由于体制和机制等多种原因,长期以来,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范围窄、层次低,“矮子里边挑将军”,个别村甚至出现党员轮流“坐庄”的现象,很难胜任艰苦复杂的工作,这是不少地方农村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铜川市委按照新时期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用标准,坚持内选、下派、外兼、交流等多种方式,采取强化后备干部培养等途径,逐步树立人才资源共享的市场意识,一举打破了靠“资历、经历、势力”选人和“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选配”等旧条条、老框框的束缚,打破了行业、身份、职业、地域等局限,促进了社会各类人才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有效破解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人才分布失衡和稀缺的难题,使一批有为、愿为之士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支点,真正把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落在了实处,为欠发达和贫困地区选人用人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二是选拔培育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建立健全富有成效、充满生机的用人机制。村级是我国的最基层,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最终都要通过村“两委”去贯彻落实。农村党支部书记不是国家干部,既要种好自己的田,更要管好村里的事,承担着十分具体繁琐的任务,其工作强度并不比国家干部低。铜川市委紧密结合实际,把建立健全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放在重要议事日程,面对财政十分吃紧的状况,在对待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经济和政治待遇上,破除陈规,大胆创新,力所能及,尽力而为,使他们政治上有奔头、生活上有甜头、退休后有靠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后顾之忧。
三是选拔培育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想方设法为其搭建干事创业、施展抱负的平台。真正的人才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磨练出来的,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铜川市委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坚持政策、资金、项目适度向重点村倾斜,人、财、物适度向重点村集中,为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先进群体施展才能、有所作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使他们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并通过他们的示范效应,促进了一大批“郭秀明式好支书”先进群体的脱颖而出,走出了一条颇具自身特色的“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新路子。
四是选拔培育农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在建立健全人才辈出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创业无坦途,发展无止境。铜川市委在培养“郭秀明式好支书”先进群体上,既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更不是作秀式的“空对空”,而是把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了推动工作和促进发展上,放在了基层党组织发挥先进性、带民致富的长效机制建立上。他们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切入点,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机制、绩效挂钩的评价机制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管理机制。通过制度建设促进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健康成长,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当前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亟待转型
最近,东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胡兆柱带领有关人员,对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培养、选拔和监督管理,建设“双强” 型(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b]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b] 东平县现有708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占5.6%,36-45岁的占47.5%,46-59岁的占44.4%,60岁以上的占2.5%。从文化水平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占13.7%,高中、中专文化的占60.2%,初中以下文化的占26.1%。从目前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现状看,大多数干部素质较高,但少数干部政治意识、大局观念不强,群众威信不高;有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富能力弱,发展经济本领不强;有的发展没思路,事业无作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期,少数农村党支部书记违纪违法,有的还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多年前就存有问题了,只不过是未被发现。去年以来,有的先进村出现越级群体上访,其中主要原因是干群关系不融洽,有的是村干部有违纪违法问题。
[b]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b] 一是明确“双强”目标。县、乡党委要把“政治上强”作为首要条件,教育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对上服从、对下服务、对己清正。二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对在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壮大集体经济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在经济上给予奖励。通过办理养老保险、乡镇财政列支退休费等方式,保证农村党支部书记“老有所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大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力度。强化政策理论灌输,着力解决村党支部书记事业心不强、宗旨观念淡化、政策水平不高、自我约束不严等问题。通过内选、外聘、下派等形式,选拔那些政治上强、作风上正,懂经营、会管理的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加强管理监督,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对村党支部书记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防止小错酿成大错。
卢龙县坚持“选、育、管、护、树、备”相结合
大力加强农村党支部乢记队伍建设近年来,卢龙县委按照“以人为本”的収展理念,从“选、育、管、护、树、备”等六个环节入手,大力实施农村党支部乢记队伍素质工程,为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是“选”,严栺标准选准人。针对普遍存在的农村干部年龄老化、观念陈旧的状况,卢龙县委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党支部乢记的培养选拔力度,制定出台了《选任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操作觃程》,觃定农村党支部班子换届和届中调整一律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进行,即党员推荐参评,群众推举测评,党内民主选举。工作中努力拓宽民主渠道,注重从致富能手、务工返乡人员、企业下岗职工、高中毕业生中的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农村党支部乢记,坚持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双带能力强、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推选为党支部乢记。2004年以来,卢龙县委对全县“瘫、软、散”的农村支部班子进行了大力整顿,按照“两推一选”的方式,共对35名能力低、素质差的村党支部乢记进行了调整,使这些村迅速扭转了被动局面,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对28个确实没有合适人选的村,县委从县直部门、乡镇机关抽调了28名优秀年轻干部驻村挂职锻炼,一方面帮助村里开展工作,一方面培养选拔合适人选。目前已有7个村选举出了村党支部乢记,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二是“育”,搞好培训提素质。2004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6期,培训支部乢记248人,“两委”干部1200多人。在集中办班、学历教育、专业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卢龙县创新培训手段,不断加大农村干部教育力度。一是开展“千题竞赛”培训。为弥补集中培训的不足,从2004年5月起,该县在农村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业务知识千题竞赛”活动。由县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命题组,就基层组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常用法律法觃等方面,每月命题100道,由乡镇党委组织全体农村“两委”成员答题,幵将考试成绩作为村干部考核的一项内容,极大地激収了农村干部的危机意识和学习意识,对于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二是利用电教手段培训。在全县12个乡镇完成了高标准农村党员电教点建设,548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电视机和VCD机。进一步加强同广电部门的合作,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建立农村党员电教网,提高了党员教育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三是开展党教片观摩评比。2004年8月—11月,结合向李家庚同志学习活动,开展了“学家庚、比贡献,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教片观摩评比活动。12个乡镇与县电视台合作,每个乡镇拍摄了一部反映本乡镇农村党支部和支部乢记先进典型的专题片,根据专题片的思想内涵、教育效果、拍摄水平等评出一、二、三等奖。专题片播出后,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达到了“树立一批典型,影响带动全县”的目的。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村干部依法施政、创新収展、为民服务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管”,激励约束严要求。制定出台了《农村干部管理办法》,实现了以“三化”为基本内容的系列化管理。一是工作目标明晰化。每年年初,乡镇党委与村党支部乢记签定《目标责任乢》,年终按照《目标责任乢》对村乢记的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肯定成绩,挃出不足,帮助其明确努力方向。二是监督制约制度化。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审计监督制度,幵通过培养群众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进一步强化了对支部工作的监督。充分収挥老党员、老干部威望高、号召力强的优势,每个村聘请2-3名原则性强、热心农村工作的老同志担任村务监督员。他们可列席村“两委”会议,协同民主理财小组共同负责审核监督村级财务收支等情况。2004年以来,全县聘请的1635名村务监督员共排查和妥善解决农村隐性上访案件159起,化解纠纷矛盾216起,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142条。针对当前经济活动较多的实际,卢龙县在每年的农村民主议政日活动中,把廉政述职作为村支部乢记述职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党支部乢记的党性观念和廉政意识。三是奖惩待遇合理化。制定出台了《农村干部工资标准》,推行了以固定工资、效益工资、奖励工资三部分构成的结构工资制,奖勤罚懒,实行按劳取酬,体现正确的工作导向。
四是“护”,关心爱护解忧虑。为了给农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宽松、和谐的収展环境,更好地激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卢龙县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首先是政治上关怀。认真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解决连续任正职30年以上的村干部有关待遇问题的意见》,为7名符合条件的农村支部乢记落实了相关待遇。其次是生活上照顾。觃定全县农村党支部乢记的工资由乡镇统一収放,使一些经济特别困难村的村支部乢记工资有了保障,减少了他们的后顾之忧。2004年以来,对87名因生病或家庭遭遇灾难的村干部进行帮扶,帮扶款物折合资金8500多元,幵为126名生活困难的村干部及其子女解决了就业问题。三是工作上支持。针对当前农村工作中具有普遍性的难点问题,县委及时采取措施,制定下収了《关于禁止县乡机关干部职工到基层搞摊派、拉赞助、强行推销物品等行为的通知》和《关于“七所八站”工作人员在农村执行公务有关纪律的紧急通知》,从源头上为基层减负;针对农村建房、砂场管理、各业承包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出台了《卢龙县农村各业承包合同管理办法》和《卢龙县砖厂、砂厂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进行集中觃范治理,为农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树”,典型带动促提高。每年“七一”前后,通过与县电视台联合开办“庆七一”党建专栏、广播、印収简报等多种形式,对评选出的先进农村党支部、优秀农村党支部乢记、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表扬。本着“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原则,从好班子、好乢记、文明生态村、强村等不同角度,深入挖掘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村工程建设等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农村干部典型事迹,编印了《闪光的足迹》一乢,成为全县农村干部、党员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六是“备”,着眼长远抓収展。针对全县农村党员队伍“一高两低”(年龄高、学历低、素质低)的问题,卢龙县将党员収展工作列为一项硬性挃标,对连续两年不収展党员的村班子实行严栺的责任追究。同时注重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収展党员渠道,将符合入党条件的农村优秀青年安排到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中进行培养、锻炼,由所在单位党组织収展其入党。2004年以来,全县共収展农村党员582人,其中35岁以下、初中以上学历的新党员各占56%和47%,党员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为全县农村党支部乢记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储备。
第四篇: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创新四项机制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岱岳区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为重点,抓住“选、育、用、管”四个环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调动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创新选拔任用机制,多渠道选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严格标准、程序,扎实搞好“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基础上,拓宽选人视野,多渠道选用村党支部书记。一是从外出务工能人中选任。及时将在外务工经商人员中政治素质高、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党员群众列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教育培养,筛选建立起600余人的后备干部人才库,对重点培养对象实行了党委成员联系,村党支部书记包保制度,有效解决了村级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目前,全区返乡任职村干部达到72人,其中52人担任村支部书记。二是从机关干部中选派。以建强组织、发展经济、锻炼干部为目标,从区、乡在岗机关干部中选派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全区共有16名机关干部被选派到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天平街道大陡山村,原先是一个“乱村”、穷村。街道党工委下派机关干部苏庆亮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该同志到村任职后,团结带领党员、群众,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治乱、治穷,把一个昔日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金陡山村”,村集体收入由“空壳村”发展为百万元村。该村党支部也于2008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是从离岗干部中选聘。实施“离岗不离党,余热献乡邻”工程,采取“个人自愿、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派了14名政治素质高、身体健康、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农村工作的离岗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或村级发展顾问。同时注重选聘大学生村干部,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作为村主要干部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目前,全区有49名大学生通过公开选聘的形式走上村干部的工作岗位。
二、创新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各级把村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到基层党建工作规划和计划,实行分层分级培训,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一是推行学历教育。针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学历普遍较低的状况,从2006年起,从区财政、区管党费中拨付专项资金39.8万元,组织村干部参加省委党校举办的农村干部大专班。目前正在接受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村干部478人,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党支部书记311人。二是异地办班培训。先后组织村党支部书记450余人次到江苏华西村、浙江滕头村、航民村、山东烟台南山村等全国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了现场培训。三是邀请专家培训。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先后邀请中科院国际合作局李志毅处长到我区作了外事知识专题讲座、邀请中国管理科学院温州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邱安顺作了温州经济专题讲座等。近年来,先后邀请国家、省、市领导及专家、教授25人次到我区为村党支部书记授课。四是抓好阵地教育。全区重点培树了7个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村干部进行艰苦创业、发展经济、革命传统等方面的现场教育。五是利用远程视频培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作用,建起了“远程教育先锋视频网”、“远程会诊”服务平台系统,建立专家储备库100余人,村党组织书记可以不出村就能利用远教视频,实现了在网络上收听观看省市会议、与专家“面对面”沟通交流。六是实行上挂锻炼。全区选拔了20名优秀村党支部到区直部门挂任机关党支部副书记,开阔了他们的思路,提高了工作能力。同时,注重抓好平时教育,建立落实村干部教育培训积分制度,每名村干部全年教育积分为100分,参加一次集体学习记3分,撰写一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心得体会记5分;把每一项学习培训指标量化为不同分值,凡年积分达不到90分的,不得评为先进个人;低于60分为不合格,视情况分别给予谈话诫勉、提出警告和组织调整,调动了村干部参与学习教育的积极性。
三、创新激励保障机制,调动村党支部书记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建立政治激励机制。对长期担任村干部、德才兼备、群众反映好,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选树典型、表彰先进时,优先考虑农村干部,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近年来,全区共有150多名农村干部被推荐担任区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务,有230多名农村干部受到区级以上表彰。同时,探索实行选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为乡镇合同制工人或担任管区干部的做法,全区先后选拔了9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为镇合同制工人,12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管区书记、副书记。今年,计划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考录4名乡镇公务员,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建立经济激励机制。制定实施《村干部报酬发放暂行办法》,将村党支部书记的报酬分为岗位补贴、绩效补贴,每月由区财政按直接发放到村党支部书记手中。全区村党支部书记年报酬平均1万元左右,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三是建立养老保险机制。村党支部书记的养老保险费用由市、区财政负担,目前已为全区663名村(居)党支部书记一次性全覆盖办理养老保险。其他村“两委”干部的养老保险费用由乡镇财政、村集体、个人三方共同承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正常离任但没有享受养老保险的,根据任职年限和贡献,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四、创新监督管理机制,督促村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职责。一是实行“双星带动”制度。制定《村党支部书记实绩考核办法》,实行“五星级”班子、“十星级”支部书记“双星带动”管理制度,每年进行一次星级评定,对村班子与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双考核双激励”。同时,针对不同星级班子和党支部书记的实际,制定星级递进工作计划,分层次整改提升。二是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双向述职”制度。村党支部书记每半年一次分别向乡镇(街道)党(工)委和本村党员、群众代表进行述职,其他村“两委”干部分别向村“两委”会议和党员、群众代表述职。把述职评议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与工资挂钩;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力、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批评教育;不认真履行职责,责任范围内工作存在严重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进行诫勉谈话。三是实行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调整制度。制定实施《关于处置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的暂行办法》,明确了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的15条认定标准,对不合格的村党支部书记视情节严重,分别给予诫勉教育、警告教育、责令辞职、免职、撤职处理。四是实行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听证制度。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进行民主听证,村“两委”就村里的重大事项下发《征集村级重大决策听证议题通知》,向党员、群众代表、有关专家征求意见,召开由全体党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村“两委”就重大事项工作方案、村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并对党员、群众代表的质询当面答复。该制度实施以来,全区听证村级重大决策675件,涉及群众关心的问题516件,全区因村干部违章办事引起的上访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4.7%。五是推行村级工作巡视员制度。各乡镇党委聘请党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作为村级工作巡视员,定期、不定期深入各村对村干部落实“双规范”制度、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对村班子运行情况进行跟踪考察,及时向乡镇、街道党(工)委反馈;每季度至少与村党员、群众进行一次座谈,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向乡镇党委反馈,并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进行化解,切实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监督,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工作开展。
第五篇:浅谈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谈如何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许文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关键在于村党支部书记。因而,必须抓住村党支部书记这个“牛鼻子”,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充分发挥好他们在促进农村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羊”作用。
一是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村干部合格人选不多,村党支部书记难选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创新村党支部书记培养选拔机制上下功夫。一要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打破传统的“限定村内人选,固定本村任职”的束缚,要采取机关下派、村企交流、以强带弱、跨兼职、对外招聘等多种形式,选拔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要鼓励乡镇干部到村上任职,并突破地域界限,按有关政策、法律规定,逐步建立社会化公开选拔或考录村党支部书记的择优机制。二要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要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更多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能力。要继续完善“三支一扶”等大学生服务农村的政策,真正把那些品学兼优、专业对口,具有较强奉献精神的大学生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来。要选派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大学生和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挂职 1
锻炼,把农村挂职的工作业绩作为大学生、年轻干部提拔重用的依据之一,为农村科学发展提供优秀人才。三要提高选人公信度。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把村支部书记的提名权、推荐权交给党员和农民群众,按照“一好二富”标准(即政治素质好,带头富、带民富),把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提高选用村党支部书记的公信度。
二是落实教育培训制度,提高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素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许多村党支部书记对此还比较陌生,不懂不会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素质和能力。一要认真制定、落实培训计划。要把村党支部书记纳入干部培训规划,制定培训计划,分级负责,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确保所有村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或县以上党委部门举办的集中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二要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要结合培训对象的特点和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臵培训内容,切实做到“干什么,学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区别对待不同地区的村党支部书记,增强培训内容的地区性。要突出培训对象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要把课堂讲授与现场观摩、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技术,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多采取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让学员容易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要整合培训资源。要发挥党
校主阵地作用,运用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农广校等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和资源,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探索建设专门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要有计划地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学历教育,提升文化层次。要加快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落实保障激励机制,解决村党支部书记后顾之忧。一些地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动力不足、后继乏人,一个重要原因是村干部报酬待遇低,缺乏有效的激励保障。要有效调动和激发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就要落实保障激励机制。一要保证合理经济待遇。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要不低于当地农村人均收入水平,要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岗位津贴、工龄补贴机制和工资增长机制,根据实际科学建立村党支部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逐年增加村党支部书记的收入,确保村党支部书记工资待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二要强化保障措施。要推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采取县、乡镇、村、个人按比例分担的办法,为村党支部书记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从根本上解决退有所养问题。正常离任而没有办理养老保险的村党支部书记也要发给一定的生活补贴。要研究制定为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健康体检的实施办法,依托乡镇卫生院,每年至少要为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三要拓展发展空间。每次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要安排一定的名额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招录。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党政机关,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换届时,要积极推荐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村党支部书记参政议政创造条件。要加
大宣传和表彰力度,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表彰宣传,并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
四是强化管理监督机制,确保村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职责。建设一支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必须贯彻从严治党方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按照落实待遇与强化责任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村党支部书记监督管理制度。一要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地方实际确立村党支部书记任期工作目标和工作目标,将能够量化的指标进行量化,和乡镇党委签订责任书,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每年和任期分别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励和晋升挂钩。二要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民主评议制度。实行“三级评议”,村党支部书记每年向乡镇党委、村党员、村民代表述职,接受乡镇党委、村党员、村民代表的评议。规范村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切实执行党务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三要建立不合格村党支部书记调整制度。对作风不正,群众意见大的村党支部书记要及时调整。对工作不实,完成目标任务情况差,考核不合格,接受党员群众评议过半人投不称职票的要劝退。对以权谋私、违法违纪的,要严肃处理。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一票否决”制度,违反制度的要“一票否决”。
(作者单位:遂溪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