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
析
2008-10-10 13:40 《中国税务报》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根据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和直接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核算
某居民企业2008年4月8日购入居民企业——H公司股票8万股,作为交易性投资,每股成交价格18元,其中1元是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股利。同时,支付相关税费等交易性费用10万元。所有款项
以银行存款支付。5月8日收到H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
一、会计处理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的股票、债券、基金,以及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取得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应作为应收款项。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公允价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交易发生的费用,借“投资收益”科目,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股利,借“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1.购入股票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36
应收股利8
投资收益10
贷:银行存款154
2.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8
贷:应收股利8
二、税务处理
1.交易性金融资产购入成本
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规定,投资资产应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1)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2)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2.账务的调整处理按上述例子来说,企业在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取得的8万元应收未收股息和10万元的交易性税费应一并计入成本,支付的相关税费等交易性费用不得冲减当期利润。假设2008年企业利润总额为100万元,除交易性金融资产需要作纳税调整以外,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当年应作如下账务
处理:
(1)计提当期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
(2)作纳税调整时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
本期实际缴纳的所得税=25 2.5=27.5(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和现金股利的核算
例:假如该企业从H公司购入的8万股股票,在2009年3月份,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20.4万元,2009年5月8日收到现金股利。2009年利润总额为100万元,除现金股利以外,无其他纳税调
整项目,企业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和纳税调整。
一、会计处理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日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时,借“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投资收益”科目。
收到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时,借“银行存款”科目,贷“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1.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20.4
贷:投资收益20.4
2.收到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20.4贷:应收股利20.4
二、税务处理
1.计提当期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
2.作纳税调整时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处理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2)征免税的处理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细则规定,企业取得的利息收入和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应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企业取得的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以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属于免
税收入。所以,企业当期取得的股权投资收益应作纳税调减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1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5.1
本期实际缴纳的所得税=25-5.1=19.9(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计量的核算
例:假如2008年12月31日,该企业从H公司购入的8万股股票,账面价值为136万元,公允价值为128万元。当年利润总额为100万元,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以外,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那么该企业应进行以下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
一、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企业年末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8
二、税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而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
发生的支出。
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
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因此,该企业年末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1.计提当期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
2.作纳税调整时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2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
本期实际缴纳的所得税=25+2=27(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的核算
例:假如截至2010年2月28日,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为128万元,公允价为152万元。3月18日,该企业从H公司购入的8万股股票以184万元的价格出售,销货款通过银行存款收讫,当年实现利润总额为100万元,除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和2月底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以外,无其他纳
税调整项目,在不考虑税费的情况下,该企业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
一、会计处理
企业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将处置时的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
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或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按差额,贷或借“投资收益”科目。同时,将原计入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
价值变动转出,借或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或借“投资收益”科目。
1.出售H公司股票时
借:银行存款184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36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6
投资收益32
借:投资收益32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2
二、税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规定:企业转让财产的收入应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转让财产收入是指企业
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
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还规定: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而投资资产应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通过
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因此,企业转让股权的计税成本应为购入时支付的全部价款即154万元,财产转让收入应为30万元
(184-154),企业计入当期利润的收入为32万元,应调减当期所得额2万元。
12月份资产负债表日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6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6
2.资产出售时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0.5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0.5
3.计提当期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
本期实际缴纳的所得税=6-0.5 25=30.5(万元)。
第二篇:浅析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
浅析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
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修改后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同时规定,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但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1)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2)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80~-)规定,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在持有期间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
[2O06]3号)第七条规定,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第三十条规定,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人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人初始确认金额。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第五十条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十二条规定,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将下列两项金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2)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与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涉及转移的金融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情形)之和。从上述税法与会计准则对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规定可以看出,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与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的规定仍存在部分差异。下面举例说明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差异。
[例]A公司于2010年2月1日购人B公司股票,实际支付价款为604万元,其中,4万元为已宣告但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另外以存款支付各种交易费用1O万元。2010年4月10日,B公司分派现金股利,A公司收到上述已宣告的股利的4万元。2010年6月30日(资产负债表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628万。2010年12月31 Et(资产负债表日),该股票的公允价值为612万元。2011年2月10日,B公司宣告分派2010现金股利,A公司获利现金股利2万元。B公司于2011年3月1日分派现金股利。201l&g5月16日,企业将该股票全部出售,所得价款为770万元,款项已存人银行。
A公司的会计分录如下:(单位:万元)(1)2010年2月1日,购入B公司股票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600应收股利 4投资收益 10贷:银行存款 614
《企业所得税法》所称的投资资产,是指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
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即税法上以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610万元作为初始成本,而会计上将相关各种交易费用l0万元计人了当期损益,产生可抵扣暂时l生差异1O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l0万元。应于资产负债表日确认递延所得税。
(2)2010年4月10日,收到B公司分派现金股利借:银行存款 4贷:应收股利4(3)2010年6月30日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8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8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产生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及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即税法上在持有期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对于会计上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只有在处置时才能释放出来,以上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28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8万元,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8万元。应于资产负债表日确认递延所得税。
(4)2010年12月31日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28—612)16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l6同理,以上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16万元,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l6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6万元。应于资产负债表El确认递延所得税。因此,在201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A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B公司股票账面价值为612万元,计税基础为61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l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l2万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 X 25%)0.5递延所得税资产(10×25%)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25%)3(5)2011年2月10日,B公司宣告分派股利时借:应收股利 2贷:投资收益 2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及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确认的股息性所得,属于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部分,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当调减应纳税所得额。A公司持有B公司的股票超过12个月,所以,会计上确认的投资收益2万元属于税法上规定的免税收入,属于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永久性差异,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当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
(6)201 1年3月1日,A公司收到现金股利时借:银行存款 2贷:应收股利 2(7)2011年5月16日,A公司出售B公司的股票时借:银行存款 77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成本 600— — 公允价值变动 12投资收益 158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贷:投资收益 12A公司出售B公司的股票时,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612万元,而根据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仍为610万元,应于资产负债表日,转回应纳税暂时陛差异12万元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3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0.5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伶:《快速掌握2006年企业会计具体准则》,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
第三篇: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
(1)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企业应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本科目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明细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含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收益(购买时支付的手续费)
贷:银行存款
②持有期间,收到买价中包含的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确认持有期间享有的股利/应收利息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③资产负债表日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余额,则: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余额,则做相反分录: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则: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同时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损失,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有贷方
余额: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有借方余额:
借: 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例】甲公司2007年5月10日从证券交易所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万股准备短期持有,以银行存款支付投资款458 000元,其中含有3000元相关交易费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455 000
投资收益3 000
贷:银行存款458 000
2007年9月10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4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4 000
贷:投资收益4 000
同时:
借:银行存款4 000
贷:应收股利4 000
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为5元/股,编
制会计分录如下:(期末以公允价值计价)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5 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5 000
2008年6月18日,甲公司将所持的乙公司的股票出售,共收取款项520 000元。甲公司出售的乙公司股票应确认的投资收益=520 000-500 000
=20 000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按售价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520 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455 000
——公允价值变动 45 000
投资收益20 000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5 000
贷:投资收益45 000
第四篇:职工薪酬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分析
【业务与技术】职工薪酬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
分析
(四)新会计准则中的“职工薪酬”还包括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其他非货币性福利等。本文试围绕上述费用比较分析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及纳税调整问题。
一、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一)工会经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下称《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会计核算中计提的工会经费能否在税前扣除,取决于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否将提取的工会经费拨缴给工会组织;第二,是否取得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会经费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678号)及此后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经费税前扣除管理的通知》(总工发[2005]9号)中规定:凡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每月按照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工会经费,并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工资总额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第1号令)颁布的标准执行,工资总额组成范围内的各种奖金、津贴和补贴等,均计算在内。《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是由财政部、全国总工会统一监制和印制的收据,由工会系统统一管理。各级工会所需收据应到有经费拨缴关系的上一级工会财务部门领购。对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没有取得《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而在税前扣除的,税务部门按照现行税收有关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调整,并按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后,国家未对票据形式作出新的专门规定。但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8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9]55号)中规定:“对新税法实施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有关管理性、程序性文件,凡不违背新税法规定原则,在没有制定新的规定前,可以继续参照执行”。因此,企业可能发生的工会经费纳税调整情形主要有:
1.会计核算所计提的工会经费既未拨缴给工会组织,也未实际使用,应全额调增。
2.会计核算所计提的工会经费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其后发生“工会活动”后凭相关费用票据报销时直接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对此,因未履行拨缴程序,也未取得专用收据,故仍应全额调增。
3.企业拨缴给工会组织并取得专用收据的工会经费小于当期计提的工会经费,其差额部分应作纳税调增。
(二)职工教育经费
《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在职工教育经费项目上,会计与税收之间产生纳税调整的情形主要有: 1.会计核算中按工资薪金总额2.5%提取了职工教育经费,但当年未全部使用,按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实际发生原则,应对未实际使用的余额部分作纳税调增,且构成永久性差异。
2.会计核算中按工资薪金总额2.5%提取了职工教育经费并使用完毕,在此之外又发生了职工教育性质的费用并计入了其他费用科目(如会议费、差旅费等),一般企业超过规定标准部分应作纳税调增,且调增额为时间性差异,可向以后结转扣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规定,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关于印发〈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的通知》(财建[2006]317号)中,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范围作了明确规定。文中指出,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职教育,所需费用由个人承担,不应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在税收征管实务中,税务机关通常认为此类费用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并非“直接相关”,故即使企业将此类费用列入职工教育经费,一般来说也不得税前扣除。
4.过渡期政策。一些企业在2007年末账面存在“其他应付款—职工教育经费”结余,对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规定:“对于在2008年以前已经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新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应先从余额中冲减。仍有余额的,留在以后继续使用。”
二、“五险一金”
这里所称的“五险一金”是企业为职工支付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实务中,企业为职工支付的“五险”较少超过规定范围和标准,而少数企业则存在超标准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的现象。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部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等规定精神,单位和个人分别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的12%。如果超过此标准,企业要对超标准部分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规定:“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如此,超标准部分既被征收企业所得税,又被全部或部分征收个人所得税,形成重叠计税的结果。故而,企业应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少数企业未按规定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事后被劳动执法等部门要求补缴,并处行政处罚,该罚款等不得于税前扣除,但补缴的“五险一金”能否在税前扣除呢?税收征管实务中通常奉行“成本费用应在所属期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滞后”的一般原则。然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中曾经规定:“企业为全体雇员按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或标准补缴的基本或补充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可在补缴当期直接扣除;金额较大的,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企业在不低于三年的期间内分期均匀扣除。”依照这一规定,不同的会计和纳税处理方式下会组合成不同的纳税调整:第一,如果会计核算中将补缴的“五险”计入当期损益,纳税时一次性扣除,则不存在纳税调整;如果金额较大且主管税务机关要求分三年扣除,则当年调增、以后两年调减应纳税所得额。第二,如果会计核算中将补缴的“五险”追溯调整以前损益,纳税时如果一次性扣除,则全额调减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如果金额较大且主管税务机关要求分三年扣除,则分三年等额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尚未有最新规定,个别企业如果发生此类问题,建议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
三、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其他商业保险
企业为职工缴存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其他商业保险,可视之为职工薪酬制度中一种补充的保障性福利计划,总体而言,其属于没有明确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薪酬形式,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自身实际情况计算确定。但作为具有补充养老性质的企业年金,在特定行业或企业,其提取标准有相关文件的约束。《财政部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8]34号)规定,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总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成本(费用)中列支。企业缴费总额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不得由企业负担,企业应当从职工个人工资中扣缴。《企业财务通则》施行以前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有结余的,符合规定的企业缴费应当先从应付福利费中列支。《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金[2008]12号)规定:金融企业根据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年金制度,所需费用在冲减职工福利费结余后,作为社会保险费直接列入成本(费用),但金融企业每年列支成本(费用)的年金费用不得超过本企业上一职工工资总额的4%。另外,《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02]18号)曾规定,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企业可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考虑上述文件中要求从职工福利费结余列支时产生的纳税调整,企业为职工缴存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税前扣除政策已经明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 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企业应注意的是,除了超标准部分应作纳税调整外,文件要求应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补充保险,如果只为少数职工支付,主管税务机关通常不认可这种差别待遇下的补充保险在税前扣除。另外,企业如果存在补缴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问题,请关注具体政策动向。
关于企业为职工支付的一般商业保险,《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何为“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笔者认为此类保险必须是国家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企业应当为职工投保的人身安全保险,如,《建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企业应按照国家交通法律法规为驾驶员支付人身保险费等。至于何为“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目前无具体规定,笔者认为企业员工因公出差途中购买的定额航空意外保险支出等,符合税前扣除相关性、合理性原则,应可予税前扣除。而企业为员工投保的家庭财产险、投资分红险、人人有份的意外伤害保险等不应在税前扣除
第五篇:2011初级会计交易性金融资产总结
2011初级会计职称知识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总结
2011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知识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总结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科目
第一章 资 产
知识点五: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总结
1.购买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公允价值入账)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总价款)
2.公允价值变动分录:
当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当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被投资方宣告分红或利息
借: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4.收到股利或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5.出售相关投资
借:银行存款(售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净增值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倒挤认定,损失记借方,收益记贷方。)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净贬值额)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按年对外提供财务报表。
(1)2007年3月6日甲公司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一批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公允价值为每股为5.2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
股利为0.2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全部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2)2007年3月16日收到最初支付价款中所含现金股利。
(3)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4.5元。
(4)2008年2月21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为0.3元。
(5)2008年3月21日,收到现金股利。
(6)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5.3元。
(7)2009年3月16日,将该股票全部处置,每股5.1元,交易费用为5万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1)~(7),编制甲公司的相关会计分录。(分录中的金额单位为万
元)
【答案】(1)2007年3月6日甲公司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一批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公允价值为每股为5.2元,含已宣告但尚未
发放的现金股利为0.2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全部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 [100×(5.2-0.2)]
应收股利 20
投资收益 5
贷:银行存款 525
(2)2007年3月16日收到最初支付价款中所含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20
贷:应收股利 20
(3)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4.5元。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4.5×100-500=-5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4)2008年2月21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为0.3元。
借:应收股利 30(100×0.3)
贷:投资收益 30
(5)2008年3月21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30
贷:应收股利 30
(6)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5.3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 [(5.3-4.5)×100]
(7)2009年3月16日,将该股票全部处置,每股5.1元,交易费用为5万元。
借:银行存款(510-5)505
投资收益 2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
——公允价值变动 3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
贷:投资收益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