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纪委十七届七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中纪委十七届七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2年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纪委委员117人,列席336人。
这次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所取得的新的显著进展。这次全会时机重要、议题重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是一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会议,是一次发扬民主、统一认识、明确方向的会议。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有着重大的意义。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了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研究部署了2012年任务。全会审议通过了贺国强同志代表中央纪委常委会所作的《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工作报告。
全会强调,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的要求
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新成效和新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总体要求、工作重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论述精辟,既有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又有许多新要求、新部署,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体现了宽广的全球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使我们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更加清醒深刻,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做好当前工作的把握更加全面准确,必将对当前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党员,我将继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更加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努力工作,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为推动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作出应有贡献!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工作,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不忘尊重领导,团结同事,热心帮助他人;对待学生视如己出,爱学如子,力求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总之,为了祖国的明天,力求教育好每位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第二篇:中纪委十七届七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可编辑
中纪委十七届七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可编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2年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
我校党支部认真学习了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新成效和新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强调全党要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相结合、发挥监督作用和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求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大力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把党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努力工作,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作出应有贡献!
我们认为,要保持党的纯洁性,尤其是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首先要从学习抓起,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读文件、写笔记上,要真正的把廉洁从政理念学懂、吃透,指导工作。学习活动不能只是走过场,要切切实实进行查摆,不能老好主义,你好我好,文过饰非,要认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从思想源头上查找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
其次,要保持党的纯洁性,要从领导抓起,在日常工作中,人在做大家在看,群众看干部,干部看领导,领导看上级,自上而下的形成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良好风气,才能保持我党思想的纯洁性。
最后,保持党的纯洁性,还要关注领导干部的业余生活。关注业余爱好,不是关注隐私,但要引导党员、干部勤于学习,严以律己,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私生活要代表公众形象、符合公众利益、接受公众监督。
第三篇:中纪委十七届七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中纪委十七届七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2年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纪委委员117人,列席336人。
这次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民主人民,全面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所取得的新的显著进展。这次全会时机重要、议题重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是一次发扬民主、统一认识、明确方向的会议。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有着重大的意义。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终结了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研究部署了2012年任务。全会审议通过了贺国强同志代表中纪委常委会所作的《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工作报告。
全会强调,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新成效和新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总体要求、工作重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论述精辟,既有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又有许多新要求、新部署,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体现了宽广的全球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使我们对当前国内形势的认识更加清醒深刻,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做好当前工作的把握更加全面准确,必将对当前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第四篇: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够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归根结底得益于我们党牢牢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掌握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发展的主动权,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同样需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我国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
从发展条件看,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经济增长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模式使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环境日趋脆弱,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还有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类社会矛盾增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核心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等问题。始于两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所有这些,都凸显了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
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发展如果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
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谋划“十二五”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总之,要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把我国建设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各族人民美好家园。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个人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将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思。
通过网络和新闻的学习,我明白了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和多元化,这也是来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建议,展现出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我觉得,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自从“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场拼体力、拼智力、拼耐力的接力赛,而此时的“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拆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根本出路,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十二五”体现了以人为本,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也将很好地解决两代农民工的生存生活问题。
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在喜获丰收的金秋十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今年是冲刺“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承接之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工作。高度评价“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勾画出蓝图。发展目标令人鼓舞,措施催人奋进。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同时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坚持发展,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全会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顺应党心民意,符合时代潮流。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在转变中谋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学好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好全会精神,加深理解,要学以致用,在实际工作中,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展望未来五年,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整装待发,启程远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将掀开崭新一页。
第五篇: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认真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后,对全会精神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本人理解,全会及全民通过的《建议》主要是为了破解两大难题:一是经济科学发展的难题,二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难题。通过破解这两大难题,为最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一、实现经济科学发展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中心和重点。
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目的和方向。
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第一要务出发,确立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根本原则。科学发展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一)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既不以物为本,也不以利为本,以权为本,它奉行的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基础上,完善分配制度,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保障其生存权并为其创造发展机会,体现公平正义和社会文明。
(二)它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所谓“全面”发展,就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永续发展。
(三)它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等,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片面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四个更加”: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围绕《建议》明确指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形势复杂,困难重重,但不能回避,不容懈怠,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必须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彻底破除发展观的各种误区,如只重投入不计产出,只顾数量不求质量,只讲GDP不要其它,只要效率不管公平,只谈眼前不谋长远。
其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切实做到“五个坚持”:
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经济结构问题是制约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具体讲,它包括以下一些问题:①产业结构问题:第一、产业不稳定,第二、产业不强,第三、产业不够,所以“十一五”必须使农业更稳、工业更强、服务业更多。另外,每个产业内部还有个别是结构问题,也是个严峻的挑战。②区域结构问题: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上,由于多种原因,缺乏全局观,经常是顾此失彼,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导致政策多变,政策开放前重点是中西部,政策开放后重点是东部。直到上世纪末,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标志我国开始走上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现在除了东部率先现代化、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等大的战略,我国还确立了21个省市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下一步就是磨合、调整、完善。③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分工不明确、地位不平等、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所有制格局应该调整为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公有制企业够大不够强,缺乏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发展快不规范,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今后大企业应该以引领国家综合国力、科技进步为发展方向即“要强”;而民营企业则应主要以解决就业问题为发展方向,即“要多”。只有这样,中国经济大潮才能真正被搅起、风生水起、千帆竞发、波澜壮阔!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科技滞后是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的主要原因,为此要把经济发展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节约能源资源、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会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必须“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这是个新提法,表明中央至少已经把“整民生”、“谋发展”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也是本次全会最大的一个热点。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经济发展中直接破坏“可持续”的最突出问题是资源性消耗,两资一高问题即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增长率不能降,否则发展目标实现不了,要实现社会转型只能依靠科技进步和应用这个“重要支撑”。我国只有在一些战略性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才能消除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济结构优化才能上一个新台阶。我党努力朝着经济发展最终目标奋勇前进,却发现经济发展了,我们离目标却越来越远了。这个问题我党是高度重视的。“两型”社会提了好些年,但频近“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好我党工作的重点并取得巨大成就。这样,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必须有一整套体制机制作特征,建立整一套适合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各个方面,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开放才能逐渐形成。
二
科技发展简单概括就是“做大蛋糕”,公平正义就是“分切蛋糕”。“十二五”之前,实际上是以发展作为我党的工作重点。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会高度评价了“十一五”: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现在已经到了实现重大转折的时候了,“十二五”必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换言之,如果“十二五”完成不了既定目标,2020年“十五”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难以实现,“十二五”任重道远。它必须在保证“科学发展”这个重点的同时拿出一大部分精力来实现另一个重点“公平正义”,走一条“公平正义”的“科学发展”新型道路,这条路有两个关键领域:“惠民生”和“立法治”。
(一)惠民生。“十二五”规划绘就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最绚丽夺目的一笔就是“惠民生”。
1、“惠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它既是社会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意识、宗旨及其衍生的执政理念和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消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2、“惠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十二五”以前我国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一条腿走路”:投资、出口、消费。出口“疲软”,投资“微热”,唯有消费大有可为,全会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真正含义即“靠内需保发展”。消费本是生产的最终需求,而投资不过是生产需求派生需求,实现消费与生产的良性互动才是发展的“人间正道”。由于涵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行业,消费尤其是民生消费的变化将有利于改变发展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独秀”局面。
3、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全会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达此目的,政府切实履行职责是关键。为此,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特别要加快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尽快建设服务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切实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保障能力,不断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努力创造有利于“又好又快”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十二五”期间,政府履责重点应有所改变,即从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转移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和“农民向市民蜕变”这两个现阶段比较突出和渐趋成熟的问题。
4、“惠民生”是贯彻落实扩大内需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内需不光是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障碍,相对外贸而言,内需不只影响更大更深更远。破解内需不是问题,简单讲一句话普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增加了,消费需求自然上来了,启动内需的阀门便打开了。全会指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环境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此,政府首先必须转变财富价值观,从片面追求“国富”转向“国民同富”。其次,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富、民富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国富”是不断提高政府保障能力的坚强保证,是公共服务向更高水平迈进的物质基础;“民富”则彰显了社会主义独特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追求。
因此,不同历史阶段对于“国富”“民富”二者关系的博弈,无论是改革前侧重“国富”还是改革后强调“民富”和“国民同富”,本质没有分歧,但博弈的结果却使人民所得实惠出现明显差别。其次,民富本质上要求普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钱袋子鼓起来,必须充分发挥国、民两个积极性。当前居民收入主要源于劳动所得,所以,一方面政府要促进就业,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通过劳动获得收益的愿望和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同时,政府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保证“两个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企双方关系,逐步推升国际通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另一方面,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民社保,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零差别”。只有同时实现全会提出的“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和“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两项目标,扩大消费需求才能真正建立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才会早日实现。
5、“惠民生”应增加文化内容。文化有两种,一种是事业性文化,一种是产业性文化。两种文化都能丰富民生内涵,提升民生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