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本知识讲座稿

时间:2019-05-12 16:3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的基本知识讲座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的基本知识讲座稿》。

第一篇:党的基本知识讲座稿

党的基本知识讲座稿

城岗中学王谢金

怎样写入党申请书?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要求入党的同志必须亲自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申请可分为口头申请和书面申请两种形式。通常情况下,申请入党的同志应写书面申请。

入党申请书的基本书写格式及内容通常如下:

(1)标题。居中写“入党申请书”;

(2)称谓。即申请人对党组织的称呼,一般写“敬爱的党组织”。顶格

书写在标题的下一行,后面加冒号;

(3)正文。主要内容包括:

1、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对待入党的态度。

写这部分时应表明自己的入党愿望。

2、个人在政治、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情况。

3、今后努力方向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4、个人的履历、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

(4)结尾。申请书的结尾主要表达请党组织考察的心情和愿望,一般用

“请党组织考察”或“请党组织看我的实际行动”等作为结束语;

(5)在申请书的最后,要署名和注明申请日期。一般居右书写“申请人

***”,下一行写上“****年*月*日”。

写入党申请书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认真学习党章,掌握基本精神,加深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党员的权利、义务等基本知识的理解;

(2)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谈对党认识和入党动机,不要以旁观者身份

一味评论别人;

(3)对党忠诚老实,向党组织反映真实思想情况;

(4)申请书要写得朴实、庄重,对于正文中各部分的内容可根据自己的实

际情况掌握。

第二篇:反邪教基本知识讲座

反邪教基本知识讲座

先锋实验学校政教处

当今世界,邪教已成为威胁人类自身安全和阻碍社会发展的一大社会因素。近20 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但邪教在我国的出现和非法活动,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崇尚科学,反对邪教,铲除邪教。

科学是破除迷信,反对邪教的最有力的武器。科学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客观认识和反映,它为人们提供了理性的思维方式。科学精神是一切伪科学的天敌,是激励人们反对迷信的力量。科学精神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有机构成的一种求真、务实、批判、创新精神的总和。

建设和谐社会,要以“八荣八耻”荣辱观作为建设精神文明的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依法处理各种形式的邪教。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把“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八荣八耻”不仅是道德范畴,而且是价值尺度,是思想文化界和科学教育界的行为指南,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首先学习和实践的科目。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特别提出和强调“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必须用科学战胜愚昧、以科学破除迷信、靠理智战胜盲从。

“以崇尚科学为荣”是每个中国公民必须树立的荣辱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树立起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思想是第一精神力量的正确观念,逐步认识到了科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作用,愚昧无知导致落后、导致贫穷,甚至导致邪教滋生,危及国家安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无知是新时期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崇尚科学为荣”,是认识和处置一切事物都需要弘扬科学精神,提倡运用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形成维护科学尊严的良好风尚。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首先必须崇尚科学的理念,“以崇尚科学为荣”。崇尚科学,才能讲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用好科学。崇尚科学,必须反对愚昧无知,告别愚昧无知;告别愚昧无知,才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科学。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把“和谐”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动力,调动各种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在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推进发展。

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必须旗帜鲜明。“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迷信和邪教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公害,二者宣扬的都是有神论,封建迷信是邪教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邪教是封建迷信的极端化,它们都是伪科学。伪科学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本来不是科学却自称是科学。历史上的“占星术”、“心灵说”,今天的李洪志虚构的“法轮大法”都是伪科学,邪教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触目惊心。

科学是最真实的、最正确的、最可靠的,也是最高尚的和最光荣的。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具有科学态度,应是我们每一个人不懈的追求。搞伪科学,就是一种欺骗行为。搞伪科学往往是有意做出来欺骗他人,欺骗社会,是无耻的。我们只有通过学科学,才能辨别真伪科学,才不会上伪科学的当。科学是在实践、实验的基础上对未知进行探索的成果,科学探索未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邪教宣扬的是没有事实基础的歪理邪说,是错误和荒谬的。

1、邪教的本质

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2、邪教的主要特征

(1)散布歪理邪说;(2)大搞教主崇拜;(3)诋毁传统宗教:(4)贬损科学文明;(5)实施精神控制;(6)非法聚敛钱财;(7)开展诡密活动;(8)违反公共道德:(9)扰乱社会秩序;(10)导致自杀杀人。

3、什么是邪教组织

邪教组织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采取各种手段扰乱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非法组织。

4、邪教组织的基本特征

(1)打着宗教、科学的幌子编造歪理邪说;(2)神化邪教头子,进行精神控制;(3)建立地下组织,进行非法活动;(4)不择手段地骗取钱财;(5)反对政府,仇视社会;(6)宣扬“生界末日来临”。

5、邪教组织的主要危害

(I)破坏家庭;(2)骗取钱财;(3)破坏生产:(4)奸淫妇女;(5)残害生命;(6)毒害青少年:(7)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8)危害基层政权。

6、邪教是怎样扩大组织的

(1)非法招募。采取小恩小惠的方法拉拢、利诱,假意关心人,以此笼络人心,招募信徒。(2)非法宣传。邪教不仪印发和录制各种小册子、传单、光“进行非法宣传,而且挖空心思,阴谋将这些非法宣传品送给发展对象。(3)秘密串联。采用上下级之间的单线联系,使用代号,行动诡密,非法聚会等。(4)建立站点,编织组织网络。(5)派遣骨干深入边远地区、山区,无孔不入地骗人加入邪教。

7、邪教是怎样骗人的

(1)打着宗教或气功的幌子蒙骗人;(2)用治病、免灾诱惑人:(3)用各种把戏吓唬人:(4)套近乎拉拢人;(5)小恩小惠收买人:(6)用暴力手段胁迫人。

8、邪教组织对人进行精神控制

邪教头子把自己吹捧成”**“、”第二个基督“、”神的儿子和仆人“、”救世主“等,能包治百病。使死人复活,能”拯救“全人类。为了让成员完全顺从,他们采取各种谎言、骗术和心理暗示、诱导等手法,进行”洗脑“,使成员认为邪教头子是至高无上的”神“,对他们顶礼膜拜,从而实施精神控制。

9、遇到邪教该怎么办

(1)对各种非法宣传品,不接、不听、不看;(2)对邪教的电话、手机短信、网上信息,不听、不信、不传;(3)对各种非法招募活动,不贪、不恋(不贪贿赂、不恋色相);(4)对邪教的威吓、胁迫、挟持。不怕,敢于斗争:(5)对邪教的拉拢其至威胁,不可态度暧昧,不要隐瞒观点。要坚决拒绝;(6)当发现邪教组织搞破坏,如安装广播设备、散发反动宣传物等,要及时报警,配合公安部门依法打击:(7)当发现有人上当受骗时,要及早提醒,以免他人误入邪教。

10、为什么说”法轮功“是邪教组织

(1)大肆散布歪理邪说;(2)大力鼓吹教主崇拜;(3)大肆诋毁传统宗教;(4)大肆贬低科学文明:(5)大肆进行精神控制;(6)大肆进行非法敛财;(7)大肆进行诡秘活动;(8)严重破坏公共道德:(9)严重扰乱社会秩序;(10)大量导致自杀杀人。

11、”法轮功“的主要歪理邪说

(1)”业力“说。”法轮功“宣扬一切灾难、疾病都是由”业力“引起的,只有练功才能”消业“;(2)”层次“说。”法轮功“强调上”层次“,引导练习者上钩:(3)”学法“说。是”法轮功“实行精神控制的主要手段;(4)”弘法“说。是”法轮功“组织扩张的主要途径;(5)”护法“说。是”法轮功“裹胁练习者为其卖命的指挥棒:(6)”圆满“说。是对”法轮功“练习者最大的欺骗,通过修炼”上天国“。

12、”法轮功“邪教的严重危害

(1)制造颠覆政权的舆论,攻击党和政府,危害国家安全统一:(2)聚众围攻、冲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扰乱正常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和科研秩序:(3)非法集会、示威,强占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妨碍正常的宗教活动;(4)非法出版、发行宣扬邪教内容的出版物和邪教组织标识,毒化人们的思想;(5)煽动、蒙骗其成员和群众”寻主“、”升天“实施自尽、自残等行为,致人重伤或死亡;(6)以迷信邪说引诱、胁迫、欺骗等手段奸淫妇女、诈骗财物。

13、”法轮功“触犯宪法践踏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的一切权利,包括生存权、健康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等。但”法轮功“邪教组织严重侵害了公民正当权益。(1)实施精神控制、践踏人性尊严。”法轮功“组织以欺骗的手段,声称练功能祛病健身,要靠”真善忍“来”消业“,为”消业“就要”弘法“、”护法“,”上层次“、求”圆满“,否则”形神全灭“,永远消亡。致使”法轮功“痴迷者在精神上成为李洪志的奴仆。李洪志对他们在人性上进行摧残、践踏。(2)摧残健康、无视生命。”法轮功“练习者听信李洪志歪理邪说,有病拒医拒药而致死、致残的己逾数千人,充分说明”法轮功“摧残健康、无视生命的邪恶本质。(3)背弃人伦、湮灭人情。”法轮功“千方百计将练习者隔离于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之外,实施欺骗、毒害、恐吓,不断进行侵犯人权、湮灭人性。

14、”法轮功“主要违法犯罪活动

境内外勾联,策划指挥、宣传煽动、非法聚会、进京滋事、公开”弘法“闹事、滥诉诬告、反转化、以商养功、侵犯人身权利、窃取国家机密、偷渡偷运、利用技术手段捣乱破坏等,以及散发反动传单、张贴反动标语、悬挂反动横幅,投递、邮寄反宣品,在公共场所”弘法“、喊口号等。

15、邪教对青少年进行渗透

(I)诱骗、胁迫青少年入教、练功。利用小恩小惠,提高学习成绩为谎言,或威吓,或通过家庭成员传授邪说,将缺乏辨别力的孩子引入泥潭。(2)互联网向青少年渗透。在互联网上对青少年进行教唆、煽动。利用青少年识别能力差、不易被发现的特点。教唆、操纵其进行散发邪教宣传品的犯罪活动。(3)直接散发邪教宣传品。妄图对青少年进行商接”教仃“。

16、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识别邪教

(1)让你荒了田、抛了家、弃了学去相信”神“的是邪教;(2)宣扬”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只有加入他们的组织才能得救的是邪教;(3)鼓吹入了”教“能治病、能消灾避难的是邪教;(4)欺骗、威逼妇女受教主凌辱的是邪教;(5)说传统宗教过时了、要信新”神“的是邪教;(6)非法聚会时鬼鬼祟祟、乱喊乱叫、乱唱乱跳的是邪教;(7)让你用骗人的手段诱骗他人加入的是邪教;(8)加入后不让退出的是邪教;(9)把社会、政府、普通老百姓当成”魔“的是邪教;(10)以”神“的名义煽动成员对抗政府的是邪教。

17、家庭如何防范邪教

(1)有病找医生,不要找邪教。生病是由于病菌病毒的侵入、身体机能的衰退等引起的,不是”有灾“,不是”报应“。(2)科学生活,预防疾病。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效预防疾病。(3)做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4)讲文明,树立新风。(5)家和万事兴。在家庭生活中,遇事要宽容体谅。(6)善待邻里。邻里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7)勤劳致富,科技发家。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18、什么是迷信

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一般分两类:其一,指对自己不熟知或未经验证事物的盲目想念和崇拜,如测字、算命、看风水等,称为”封建迷信“。其二,传统封建迷信在现代社会的变相表演,打着科学技术的旗号招摇撞 5 骗、敛取钱财,或窃用科学的名词混淆视听,愚弄百姓,如”科学预测人生“等,称为”现代迷信“。

19、迷信思想的主要危害

(1)容易产生宿命论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由老天爷预先安排,否认主观作用,听天由命。(2)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3)难于接受科学知识。(4)容易受骗上当。

邪教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的本质,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铲除”法轮功"这样的邪教组织,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邪教势力的扩张不仅摧残广大信徒的身心健康,危害他们的生命安全,而且严重威胁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我们要依照法律来惩治邪教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推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讲座

一、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什么是健康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十个方面

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2.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心理冲突

青少年在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由不成熟向成熟性过渡的时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出现许多不适应性以及矛盾和冲突性,具体表现为:

1.青少年的认识和学习能力迅速发展,但在学习中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中易产生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比如,一次学习失利就可能全盘否认自己的学习能力;一次学习上获得成功就可能沾沾自喜,认为学习是件无所谓之事,耍个小聪明是可以过关的。他们的情感自控性、个性及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不稳定的。所以对青少年在过渡期的教育和引导十分重要,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走向成熟。

2.矛盾动荡性。①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青少年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觉醒。表现为:性心理开始发展,对异性产生好感、爱慕之心,追求异性,要求身体力行地进入“爱情王国”的心理需要与社会的道德要求,以及青少年整个心理品质,尤其是道德品质规范形成了矛盾,加上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别是性道德品质的发展滞后于性生理的发展,导致青少年心理和道德准备不足,因此,在出现异性关系处理、早恋问题的对待上出现困惑与失衡。②新的独立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由于青少年“成人感”的出现,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所以,要求摆脱成人的管教,希望自己独立支配自己的学习生活及交往方式的心理更为强烈,希望父母、老师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来看待,希望得到像成人一样的独立和平等的地位。但他们经济上的未独立,心理发展上的未成熟,以及现时的学习生活的需要,使他们仍然需要向父母、家庭其他成员以及学校、老师寻求帮助,从而产生了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与痛苦。

自我发展与自我控制能力的矛盾。青少年在寻求独立发展自我的过程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崇拜、追随父母和老师了,对他们过多的呵护、过高的要求、过分的照顾、过多的干预,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逆反行为,表现出难以驾驭和不服管教的趋向。在心理学上,把这种逆反心理称为“心理上的抗拒”。

3.社会性。认识方面,青少年注重社会性的评价,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目标,注重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中的各种与己有关的事情。如人们对高考、中考的认识、评价,人们对考试分数的重视程度,对当今学校教育和教师人格的评价,以及对独生子女心理素质的评价等等给予重视的同时,又对社会风气、文化艺术、人际关系、法律道德等社会问题十分关心;在情感方面,社会性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在个性方面,青少年开始逐步形成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动机、兴趣、品德、自我意识、世界观和人生观等,都开始逐渐形成并且稳定。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认知能力的发展,致使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长大了,成熟了,不再盲从他人,开始用怀疑、审视的眼光看待事物,在知识的接受方面,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面都表现了一定的思维批判性。

2.情感和意志的发展,致使青少年常常莫名其妙的烦恼,而且极不愿意向家长吐露,又埋怨家长和老师不理解自己。尤其到了初中高年级和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在情感上表现出强烈的闭锁性。他们不再像儿童那样天真、直率、单纯和外露,而是不经意向别人袒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心理话不愿意向父母、向老师表露,而是寻求同龄人和知己才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又不愿意轻易把自己的秘密诉给别人。如果成年人不了解这一特点,对青少年的情感上的细致变化和“反常”的表现,过多的“刨根问底”、“明察暗访”,或者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毫不在乎,从不关心和主动交谈,都会增强子女的情感的障碍,使有些青少年宁愿以失败或惩罚来换取情感上的“平衡”,与成人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意志行为方面,青少年表现出轻率性、冲动性,在排除困难和干扰方面,还缺乏坚定性、坚持性,遇到挫折表现出动摇性。

3.道德品质的发展。具备了较丰富的道德知识,掌握了部分道德标准,能够较客观地对他人、对自己的道德行为作出判断和评价,并对社会上的种种道德现象有了自己的道德观和评价观。在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方面,能做出一定的选择,表现出能排除内外困难并付诸行动。

4.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青少年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开始趋于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带有“激进”、“主观”的特色。

三、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

(一)角色理论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的身份,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是以不同的角色出现的。角色的不同意味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现实表现的角色,自我主观理解的角色与社会期望的角色三者一致,心理的矛盾冲突随之逐渐减少,个体的心理表现为健康状态,对社会表现出积极良好的适应。

(二)激励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社会文化对人有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的价值体系起一种促进作用,但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内在价值,类似于潜能的需要,人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倾向。如创造、自觉关心他人、好奇、不断成长、爱别的人和被人爱。一个人行为不善,乃是因为其基本需要被剥夺的结果,如果能发展他的内在潜能,向健康人看齐,则其行为就可以有所改善。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发展的顺序分为五个等级:一是基本的生理需要。驱使人们去满足生存的需要而行动。二是安全的需要。在生理的基础上产生安全的需要,这种需要来自经济上和身体上不受威胁。三是爱和归属的需要。个体需要爱护与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需要成为团体一员。四是尊重的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关心和高度评价;面对困难,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和有信心。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需要是逐渐升高的,前者获得满足就要升高到后者。人的行为是由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多种需要中的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受其启发,我们认为针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些新特点,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自我设计、思想与社会期望相结合,充分尊重、理解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自尊意识,友谊意识。

管理心理学的期望理论:激发的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期望的实现与否在于期望的合理性,它取决于:其一来自于社会的需求和群体规定;其二是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其三是适应的条件。

归因(归因是社会心理学的术语,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知其原因的过程,从而对人们的环境和行为实行控制)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复杂的,凭一时的观察和推测的结果只有在类似的情境中去验证才有效。H·凯利的“三度理论”认为人们要横跨三个不同的范围来检验因果关系,即客观刺激物(存在),行为者(人),所处的情境或条件(时间和形态)。凯利将外界信息分为三种不同的信息资料,即区别性资料,一致性资料和一贯性资料。区别性资料即他人行为是否特殊;一贯性资料,即分析他人特殊行为的发生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比如:一个学生数学差,其他功课还好,即区别性资料高;这个学生以前数学成绩还好,即一贯性资料低;这个学生数学差,其他同学也差即一致性资料高,综合上述分析可得出:这个学生数学差的原因在于当时的情景或条件,建议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

(三)应激理论

应激是由内外刺激影响造成个体紧张不安的身心状态。应激唤醒了大脑皮层使之保持一定的觉醒水平,有助于注意的集中、思维的活跃、恰当地判断、果断地抉择,富有成效地进行意志活动,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的大脑觉醒状态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行动需要身心维持一定的紧张度。

(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在教育范畴中,我们一般这样来界定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它包括人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能够完全随着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自动实现,需要通过教育者的努力才能达到。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可分为以下二方面:

(一)满足需要

在有关人类需要的研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根据这种理论,人的需要从最低层次到最高层次可以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形成和维持,主要是以处于中间层次的心理需要的满足为条件的。也就是说,能否具有安全感、能否得到承认与接纳、能否得到爱、能否得到别人的尊重,决定着个体能否具有健康的心理。

(二)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1.积极干预。针对学生心理成长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尚未出现或者刚刚出现时,通过某种方式让学生对于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所了解、有所准备。

2.及时补救。当学生因为某种原因已经出现一些消极、不利的心理状态或心理问题时,及时通过某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和改变,从而解决问题或者避免更为严重的后果。

3.发现问题。由于人类心理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个体差异和学生自身经历的不同,难免有少数同学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对于这种情况,学校教师当然责无旁贷。同时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定型,各种心理问题即使比较严重,只要发现的及时,通过相关的专业的人士的帮助和治疗,应该说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都能够得到根治。

第四篇:教育科研基本知识讲座

马坡镇和畅庄小学校本培训材料

教研与教科研活动

教育科研基本知识讲座(6学时)

主讲人:赵凤娟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及意义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事实加以系统地考察,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与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教育科学研究同样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具有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而教育科学研究本身还有许多自己独特特点。

1、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以教育现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教育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一方 面,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系统工程,其内部结构是相当复杂的。另一方面,教育研究仅仅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社会的生产、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有广泛的联系,一切教育现象与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处在复杂关系之中。

2、实践性。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它不能也不可能从教育实践中分离出来。教育科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为教育实践服务。

3、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大学、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连;同时,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又相对的比较简单,这就使群众性地学科学、用科学、研究科学的活动不仅必要,而且成为可能。

4、迟效性。教育研究的迟效性,是指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的显现以及在实践中推广运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研究的成果常常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介绍其实践意义。

1、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主要包括:一是增强教育的科技意识,明确教育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确立新的人才观,根据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人才规格、层次、数量、质量提出的要求及时调整教育体制结构,高质量地培养能适应21世纪挑战的人才;三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

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通过教育科学研究,促使自己自觉地钻研教育理论,并运用教育理论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逐步探索、揭示、掌握教育规律;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将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科学地加以总结,并使之提高、升华为理性认识,以便具有比较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3、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推进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对教育现状作准确的分析,对改革措施进行周密的论证。在目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热点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4、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者的理论素养和科学研究水平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教育工作者成为科研性的教育者。教育科学研究有利于教育者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

第二节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发现、选择的方法

(一)问题筛选 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我们常常遇到或者产生大量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归类整理,再分析其重要性程序和研究这些问题意义的大小,确定其研究价值,从中选取价值明显、且适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作为课题。

如从班主任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课题。班主任每天和学生打交道,遇到众多的实际问题,这是教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的课题,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作这样的课题研究,其结果有利于集体的建设和管理,具有加强德育实效性的作用。

如某位初一班主任,发现初一学生并非都是“不知愁滋味”的少年,他们每天的学习、交往等活动都笼罩着强烈的情绪色彩。消极情绪表现形式较多,诸如焦虑、忧愁、烦躁、孤独、困惑、害怕和苦恼等。中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有50多种。其中与老师和学习有关的10多种,因受到老师批评产生消极情绪的占调查人数的60%。作为教师不可避免要批评学生。这位老师以“如何改进教师对学生批评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为教科研课题,通过对学生消极情绪进行调查与分析,反思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持的态度,着重阐明教师要转变学生观,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善待学生,并探索教给学生哪些排解消极情绪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

(二)经验提炼

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同志一般在自己的实践中都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何把经验总结出来,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中必然要回答一系列问题,这样一个个研究的课题就出现了。如北京市推广的马芯兰学习数学教改经验、学习语文“注音文字、提前读写”的经验、全国中小学广泛开展的愉快教育经验等,多是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的。再如,许多中小学校长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诸如“严格要求”、“尊重信任”、“感情投资”等。这些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教师的作用是不是相同?这些做法有没有理论根据?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有无主次之分?由此而形成了研究的课题。

(三)资料寻疑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资料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研究课题。资料寻疑,即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比较不同观点,诘问前人的结论,揭露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从中产生研究课题。

(四)现状分析

即通过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或揭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课题。如新入学的小学生盼望上学,开学第一天总是高高兴兴背着书包到学校来。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厌学的情绪就产生并开始蔓延了。到了高年级,厌学就成了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了。初中和高中生也普遍存在厌学现象。面对不爱学习、不肯学习的孩子,任课老师很无奈。常常听到有的任课老师说:“我能让学不会的学生学会,没法让不学的学生学会。”于是。学生厌学的问题已经是客观存在并亟待解决的大课题了。于是,有的老师将“如何应用兴趣、情感、意志结合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科研课题来进行研究。

(五)意向转化

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有时可能突然对教育的某一问题萌发一种探索的意向,这种意向实际上是一定的教育实践或理论信息在思维中积累的反映。这种意向如不能及时抓住的话则可能稍纵即逝;如果紧紧抓住,则可能产生一个研究的课题。

第三节 科研计划的制定

一、科研计划概述

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科研计划就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有了教育科研计划,课题研究如何进行,就有了基本思路。

二、教育科研计划的内容

(一)课题的名称的表述

课题的名称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课题名称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初一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初一代数教学的自学辅导程序教学法”,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目前我区教育科研中,在课题名称的表述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题名称表述中研究的范围不明确。如“小学教育综合改革研究”。第二、课题名称表述欠科学。如“XX学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二)阐述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1、研究目的、意义的论述。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述此研究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阐述这部分内容,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如果对本课题的相关资料了解不详尽,会做无用功。

(三)理论假说 选定课题后,要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这就是“假设”。一般说来,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应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性。假设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建立在明确的概念、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并且得到了一定的科学论证,与早先的正确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而不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推测和主观臆断。

2、推测性。假设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的经验事实基础上推倒出来的,是有待实践证实的,因而与正确的理论不同,它对一定的行为、现象或事件的出现作试验性、合理的解释,因而有一定的预测性。假设本身正是科学性和推测性的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表述的明确性。研究的假设要以叙述的方式说明两个或更多量之间可期待的关系。概念要简单,表述要清晰、简明、准确,条理分明,结构完美,假设命题的本身在逻辑上是无矛盾的。如:“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利用根据‘从小步逐渐过渡到大步’原则编写的教材进行由学生自定学习步骤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的记忆效率。”这一假设以叙述方式表明对自变量、因变量间所期望的相关关系。

4、可检验性。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验证推测性的正确程度和可靠性。一个原则上不可检验的陈述是没有科学价值的,因而也就不是一个科学假设。由于教育研究的假设是对科学教育事实或现象间的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假定,要使假定变成理论,关键在于它所预定的事实为研究以及以后的实践所证实。因此,原则上的可检验性是科学假设的必要条件,这与假设产生前的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有和大关系。

当然,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研究假设的提出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研究假设。

(四)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1、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研究对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其二是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这关系到研究对象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

①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例如研究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素质,一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和一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对象总体所得到的结论就可能会不一样。因此,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就非常重要。

②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外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品德不良生”等等,这都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因此,必须给予界定,一确定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一般说来,对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

2、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对研究课题中的一些关键概念下比较明确的定义。因为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许多概念说法不一,观点各异,所以,不下明确定义就无法显示研究目标。例如:“自然教学中课堂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一课题研究,对“思维能力”要给以明确定义,对“课堂实验”也要有一定限定:是指教师演示实验还是指学生动手实验。对一些关键概念给以界定,也称为“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作出说明。在中小学的实际研究中,通常用确定变量的内涵作出说明。如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从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对学习的情感、学习的行为意向入手。研究学生的生活态度,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目标、学习态度、劳动态度、消费态度、娱乐态度五个方法进行研究。

3、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如“班主任德育素质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研究”这个课题,属于因果研究的范畴,在考虑具体研究内容时至少要包括三部分,即第一,研究并提出“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基本内容。第二,对选为被试的班主任进行“德育素质评价”,分析当前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基本情况。第三,研究、分析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与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关系。

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第二,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和。第三,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第四、研究内容(子课题)之间缺乏逻辑性。

如:“XX学科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方案的研究内容确定为:(1)合作学习的评价研究;(2)合作学习与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研究;(3)建合作型班级管理体系的研究;()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研究;(5)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6)合作学习与差异教学的研究。其逻辑顺序最好是:(4)(5)(1),(2)(6)与本课题关系不大。

(五)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是课题确定的支撑。符合一定理论、遵循一定规律的课题才具有科学性,才是有价值的。许多理论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如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脑科学、终身教育理论、认知结构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等。许多人把这些当作“万能钥匙”,这些就象“万能钥匙”,任何一个课题都可以套用。我们应该把与所选课题有直接关系的理理论提出来作为课题确立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否则,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会“远而空”。

如“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其理论基础确定为“认知结构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其中“有、终”就是“远亲”。

(六)研究的各种变量

自变量:也称刺激变量或独立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因变量:也称依存变量或反应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察的指标。

无关变量;又叫控制变量,是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如:“数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自变量是指“数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方式”。因变量是指学生学习质量的状况。

无关变量,如学生的起始水平、实验教师的水平等。

(七)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么做”。除了要叙述清楚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一些,如用调查法,可写明调查方式是问卷还是访谈。如果用问卷调查,最好能将设计好的问卷附上。如果是访谈调查尽可能附上访谈提纲。若采用实验法,最好能将实验方案附上,若采用经验总结法,可以把预计总结经验的内容项目、实践方案及用何方式积累材料、预计积累哪些资料等。

当前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中,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大多数使用的仅仅是工作经验总结。第二,对调查法的重视不够。第三,在实验法的使用上有滥用的情况,不了解实验法的科学涵义和特殊要求,随便在研究中冠以“实验”二字。第四,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有的虽然用了定量分析,但由于对统计方法不熟悉,不了解,因此分析方法不当,所得结论不科学。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1)教育观察法

所谓教育观察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系统地考察,获取经验事实,以结实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其特点是:

A、操作简便、实用,使用范围较大; B、观察具有直接性、客观性; C、观察现场的自然性;

D、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能动性。

但是,教育观察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所获材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样本较小;缺乏控制;需批准进入等。

(2)教育调查法 教育调查法,即研究者运用一定的调查技术和手段,获取教育现象的各种资料,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其特点是:

A、调查过程的间接性。研究人员与观察人员不必进入现场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直接观察获得研究材料,而主要通过问卷、访谈等手段获取研究材料。这样获取的材料一般具有更高的真实性。

B、调查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

教育调查法的运用,调查的途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问卷调查、调查表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资料调查、成品分析、座谈调查、测验调查等类型,可以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进行选择。

C、时空条件的自主性 D、调查对象的自然性 E、实施简便,适用性强。

教育调查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消耗太大;易受调查人员、调查对象主观因素的影响;问题设计较难适应调查对象的知识状况等。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应采取相应补救措施,进行周密的设计与组织,保证调查研究取得预期的效果。

(3)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最为严格的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作为一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对教育对象施加可操纵的影响,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活动是一种实验性很强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时,教育实验有着不同于其他科学实验的个性,即它的“教育性”。因此,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与自然科学实验比较,在研究对象上,是以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教育实验的失败,其后果是无法弥补的;在研究的条件控制上,主要是在教育和教育的自然状态中进行;在研究形式上,更强调的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合。

(4)教育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其特点是:广泛性;实践性;实用性。

(5)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就是“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并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方法。“行动者”主要指问题解决的参与者,包括教师、行政人员以及直接参与学校教学或管理的教育专业或学者(研究者)。其特点是:

A、研究的课题是眼下实际生活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B、研究群体由不同类型的人构成。C、互动式的参与。

D、研究采取的方法可多种。

E、对各种试行的解决方案,在评价、评估其有效性后进行调整,一旦有积极成效,应立即采取正反馈的调节措施—在群众中给予充分肯定,使效应不断扩大。

(详细请参考孙维胜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浅说》、王坦、张金宝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张福建、牟树勋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王铁军主编的《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等)

(八)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对象的方式方法有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如果是总体研究,对总统范围具有具体说明;如果是抽样研究,则要说明抽样和样本容量。这部分内容可写在研究计划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写在研究方案中。

(九)研究程序

设计研究程序,就是设计研究实施步骤、时间规范、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

这样,研究者可以严格按步骤和时间要求进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者也可以根据此研究程序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与管理。

(十)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还要设计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写成专著、教材、手册等。比较小的课题写成最终成果形式即可;比较大的课题。除了要有最终成果形式,还应该有阶段成果形式。最后将阶段成果综合并发展成最终成果。

(十一)研究组成员

在研究计划中,将课题研究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组成员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

(十二)经费预算

进行经费预算,不能多多益善,要认真计划,不仅要有具体数目,还要写清用途。一般包括:(1)图书资料费;(2)调研差旅费;(3)各种会议费:开题、论证、鉴定、评审费;(4)成果鉴定费;(5)仪器设备购置费;(6)管理费及其他:课题负责人补助、研究人员津奖励等。从课题管理角度来说,对此要审批,还要监督使用情况,如果发现有使用不当的情况,或者科研任务因研究者主观原因未能完成。要有惩罚措施。

第四节 课题的开题与论证

课题论证是科学研究课题选择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对研究价值进行有效鉴定。可以促进研究方案的不断完善,保证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论证是一项十分严肃认真的工作,申请人必须认真准备论证材料,撰写详细的论证报告,以便顺利提高课题论证,促进教育科学研究质量的提高。撰写课题论证报告一般使用科研管理部门印发格式统一的表格。除了将表格的基本项目,诸如论证报告全程、可所属学科及课题名称、申请人、申请日期以及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简况、任务分工等填写清楚之外,特别要注意撰写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研究什么样的问题?(课题名称)

2、为什么要研究此课题?(时代背景、理论依据、实践依据等)

3、课题的内涵是什么?(课题界定)

4、研究的目标是什么?(课题研究的目的)

5、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子课题)

6、研究方法是什么?(要写清楚具体采取什么方法,不单单是提出一些方法,还要写清楚怎样使用这些方法。)

7、研究步骤过程。(时间、内容的分配)

8、成果的呈现形式。

第五节 关于课题的管理

1、申报对象。全体广大教育职工;

2、管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分级管理与统一管理结合;

3、发布时间。省每五年发布一次课题计划,每五年的第一年第一季度发布。每1—2年组织依次申报和评审;

4、课题分类。课题分重大课题、重点课题、规划课题;

5、课题管理。各级教科研部门组织评审,立项成功后下发通知书,课题负责人单位组织开题。研究成果、研究过程要提供报告。

6、以下情况应申请单位批准报管理部门批准。如:(1)变更负责人的;(2)改变成果形式的;(3)变更课题管理单位的;(4)完成时间延期一年以上的。

7、下列情况予以通报:

(1)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的;(2)作假的;(3)质量低的;

(4)成果与假设严重不符的;(5)违反财务制度的。

8、不予立项的情况:(1)一般性工作研究;

(2)以往已经立项并研究的而无新内容的;(3)以往研究中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

《教育科学研究基础知识》思考题

1、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其特点是什么?你是怎样理 解其“迟效性”的?

2、课题的表述应注意什么?请举例说明。

3、课题发现、选择的方法有哪些?用其中一种方法形 成一个课题,并写出其研究内容(子课题)。

4、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应注意对哪些内容进行界定? 请举例说明。

5、研究的变量有哪几个?请举例分析各种变量。

6、课题论证方案应注意撰写哪几部分内容?请试着确定一个课题,并撰写一份论证方案。

第五篇:党的基础知识讲座

我校举办 “党的基础知识专题讲座”

为了加强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校党支部于2013年10月24日中午12点在D108教室,针对2013级新生学生干部举行了“党的基础知识专题讲座”,讲座由校党支部副书记田皖梅老师主讲。

田老师首先向新生学生干部讲述了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现阶段的任务等内容。详细讲解了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成为共产党员的条件、以及如何写入党申请书等入党基本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干部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最后田老师向新生学生干部提出了殷切希望: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纪律,在各项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广大学生的学习榜样。通过党的基础知识学习,带领广大学生学习党章,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切实提高对党的认识,在端正入党动机的前提下,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理想。通过这次讲座使新生学生干部们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基本知识,加强了对党的认识,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并意识到作为学生干部,除了要做好先锋模范作用,更要带领广大同学们共同提高,在学生中积极开展有关党的基础知识学习活动,引导广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实现自己的梦想。

下载党的基本知识讲座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的基本知识讲座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一期

    勐往乡卫生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 健康知识讲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 主讲:公卫科—桂明亚。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让居民了解和掌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概念;服务项目......

    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八期

    勐往乡卫生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 健康知识讲座 总十二期 第八期 “肺结核的防治” 主讲:公卫科—李发林。 一、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让居民了解什么是肺结核?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及......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关知识讲座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关知识讲座 (2008年10月30日)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推动......

    关于党知识讲座的活动总结

    关于党知识讲座的活动总结 为庆祝建党五十周年及五四爱国运动,我们女子部于五月五号这天举办了一个党知识的交流会。交流会上我们邀请了大三以及大二的优秀党员和预备党员为......

    资源林政管理基本知识讲座

    资源林政管理基本知识讲座 主讲:黄照生 一、 概论 1、森林资源概念(条例第2条): 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① 森林,包括乔......

    党的群众路线基本观点

    教育实践活动学习系列材料之一 党的群众路线基本观点 1、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

    党的群众路线基本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基本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基本观点1.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达标验收检查制度目录一、民主集中制方面和决策方面的制度1.《中共北京物资学院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2.《北京物资学院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