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是增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拓展党的建设的新领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要求。近些年来,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特别是党组织组建工作相对滞后。因此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尤其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
组织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党的建设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之一:党组织的建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党组织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措施还不够得力,党组织组建工作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
问题之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性质决定了党组织组建工作存在一定困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有别于国有、集体企业,它的财产具有私有性,员工具有“雇佣”性,业主对企业领导有绝对的权威。因此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业主的认同。由于部分业主对组建党组织工作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有的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导致这些企业的党组织组建工作难以顺利实施。
问题之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身的不稳定性,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着党组织组建工作。非公有制企业从业党员流动性大,数量不固定,党组织不够稳定。就我市而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小企业为主,占以上。由于企业规模小,党员数量少,地域分布广,党员流动性大,“朝增暮减”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部分企业党组织组建后得不到巩固。
问题之四党员数量较少,比例偏低,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覆盖面不广。虽然少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符合成立党组织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组建党组织,导致覆盖面无法扩大。另外,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人数偏少,与员工数量相比比例偏低,致使党组织的影响力和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问题之五受客观因素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人选缺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来自社会的四面八方,由于党员人数少有的长期不过组织生活,发挥作用不够明显,在他们当中选拔党性强、熟悉党务工作、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群众威信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委员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难题。
问题之六隶属关系不明确,管理责任不到位,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隶属关系主要采取属地管理的办法,但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尤其是尚无党员的企业)党建工作无人管理的现象。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还不够健全,党委工作部门工作力量薄弱,职责不明,个别地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其党的建设存在多头管理现象,遇到问题时互相推诿,党的建设工作尚未形成有效合力。
二、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的对策措施
通过近几年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当前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要把组织建设放在第一位,作为首要任务和突出重点来抓。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必须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出发,既要坚持原则,理直气壮,又要讲求方法,稳步推进。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严格把握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的原则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党的建设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遵循党章和中央其他有关文件规定。总的要求是: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具备名以上正式党员。根据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立在党员人数方面,没有上限,却有下限,即正式党员不得少于人。从目前现状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都不是很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中的党员不足人,且党员流动性很大。因此,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党员人数方面的规定。
二是经营状况比较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存在着生生灭灭、关关停停等实际问题,如果在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企业组建党的组织,就很难保证党组织的稳定性,也很难保证企业党组织有所作为,相反可能会带来消极的甚至负面的影响。
三是党员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党组织是由党员组成的,建立党组织的目的乃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扩大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如果党员自身的工作岗位就不稳定,甚至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下岗、失业,就很难在职工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很难发挥共产党员的应有作用,势必影响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四是需要企业主的支持和认同。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主体和完全自主的利益主体,他在企业运作经营中享有完全的领导权威。要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某项工作,离开业主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业主对党建工作不支持或存有戒心,而勉强组建党组织,则很难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五是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设立。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与在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一样,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符合建党条件的企业设立党组织,需先将企业中党员的组织关系从原单位党组织转入负责党组织筹建的上级党组织,然后由上级党组织提出申请,经过区县或相当于县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党组织成立后,企业党员组织关系随即转入,再按《党章》的规定,召开党员大会,正式选举组成党组织委员会。
.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设置的有效途径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依据党章规定,合理设置党组织。要坚持从企业规模、党员人数、资本构成的实际出发,既要重视组织形式的建立,更要注重组织建立的效果。要在认真调查研究,摸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党员人数,确定组建方式。要本着积极主动,坚持标准和质量,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分别情况,分类排队把组建党组织的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突出重点。要认真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构成、经营规模和党建工作基础。重点应抓好职工人数在名以上或注册资本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以及已有正式党员名以上的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
二是灵活组建。应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成分杂、行业广、分布散等特点,实行分类指导,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依托组建、临时组建等多种形式灵活设置党组织。组建工作中,切忌生搬硬套和急于求成,不能层层压指标、凑数字,要立足于地区和企业的实际,在坚持大的原则前提下,积极探索组建工作新的思路,机动灵活地开展组建工作,选择合适、便于操作的组建方式。
三是抓好督促。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了详细的党建工作台帐,明确党组织的组建目标和完成时限,并切实抓好督促落实。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坚持定期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企业主的思想状况,积极帮助组建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工作对策。
四是保证质量。建立党组织不易,巩固发展提高更难。因此要处理好加快组建与保证质量的关系,要防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后的前紧后松,名存实亡的现象发生。对已建的党组织,要根据党员人数的变化而适时调整组织机构,不够人或达到人,要及时撤并或复建党组织,不能让党组织长期有名无实。同时,要积极争取非公有制企业主的理解和支持,注意保持党组织负责人所从事工作的相对稳定性。
五是理顺关系。要在建立党组织的同时,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及时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坚持做到凡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地方,就应有党组织担负领导和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的责任。
六是搞好协调。要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企业党组织解决一些诸如活动场所、活动经费等具体问题。党员交纳的党费可大部分或全部返还给企业党组织作为活动经费,活动经费确有困难的,上级党组织应从分管的党费中适当拨补一部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上级党组织要多关心、多支持,特别是当他们因坚持原则,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而遭受不公正待遇时。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同企业主进行交涉,理直气壮地为他们说话。
.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按要求选配好党组织书记
选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应按照需要,宜专则专、宜兼则兼,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办法。要严格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规定的任职条件来选配。一是在把握标准上要严。切实把政治坚定、党性较强,熟悉党建工作业务、热心党建工作,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知识和能力,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思路开阔,具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遵纪守法、群众口碑好,并且对非公有制经济有关问题和情况比较熟悉的正式党员选任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二是要拓宽选任渠道。首先要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内部选,尤其是注意从管理人员中的党员中选;其次是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上级机构下派;再次是让工商等管理机构的党组织选挂;另外,还可以让属地基层党组织领导或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务干部兼任,等等。三是要加强培训和指导。对选配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书记要进行任职培训,培训内容要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特点,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着力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
实践证明,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领导的一种有效方法。实施这种办法,既可以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难、党员活动无法开展、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的问题,也可以改变对企业管理不力、监督不严的状况,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建指导员可以专职,也可以兼职,由企业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党委或主管部门的党组织与所派企业协商后,在机关干部中选派。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从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和离退休的熟悉企业经营以及党务工作的同志中选聘。根据企业需要和党建工作实际,采取一人一企、一人多企、一企多人等形式。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基层支部的工作指导,定期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保证组建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要解决好业主对企业组建党组织的思想认识问题。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在尚未有法律法规保障的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资产的私有性及其经营运作方式的法人治理机制,决定了其业主的思想认识态度对其企业组建党组织并开展党建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业主对组建党组织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和动员业主对本企业党组织组建和党的活动,在人、财、物、时间、场地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
第二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是增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拓展党的建设的新领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要求。近些年来,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特别是党组织组建工作相对滞后。因此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尤其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已成为当前党的建设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之一:党组织的建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党组织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措施还不够得力,党组织组建工作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
问题之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性质决定了党组织组建工作存在一定困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有别于国有、集体企业,它的财产具有私有性,员工具有“雇佣”性,业主对企业领导有绝对的权威。因此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业主的认同。由于部分业主对组建党组织工作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有的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导致这些企业的党组织组建工作难以顺利实施。
问题之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自身的不稳定性,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着党组织组建工作。非公有制企业从业党员流动性大,数量不固定,党组织不够稳定。就我市而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小企业为主,占以上。由于企业规模小,党员数量少,地域分布广,党员流动性大,“朝增暮减”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部分企业党组织组建后得不到巩固。
问题之四党员数量较少,比例偏低,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覆盖面不广。虽然少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符合成立党组织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组建党组织,导致覆盖面无法扩大。另外,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人数偏少,与员工数量相比比例偏低,致使党组织的影响力和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问题之五受客观因素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人选缺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来自社会的四面八方,由于党员人数少有的长期不过组织生活,发挥作用不够明显,在他们当中选拔党性强、熟悉党务工作、有一定工作能力和群众威信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委员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难题。
问题之六隶属关系不明确,管理责任不到位,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隶属关系主要采取属地管理的办法,但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尤其是尚无党员的企业)党建工作无人管理的现象。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机制还不够健全,党委工作部门工作力量薄弱,职责不明,个别地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其党的建设存在多头管理现象,遇到问题时互相推诿,党的建设工作尚未形成有效合力。
二、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的对策措施
通过近几年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当前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要把组织建设放在第一位,作为首要任务和突出重点来抓。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必须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出发,既要坚持原则,理直气壮,又要讲求方法,稳步推进。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严格把握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的原则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党的建设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遵循党章和中央其他有关文件规定。总的要求是: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要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具备名以上正式党员。根据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立在党员人数方面,没有上限,却有下限,即正式党员不得少于人。从目前现状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都不是很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中的党员不足人,且党员流动性很大。因此,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党员人数方面的规定。
二是经营状况比较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存在着生生灭灭、关关停停等实际问题,如果在经营状况不稳定的企业组建党的组织,就很难保证党组织的稳定性,也很难保证企业党组织有所作为,相反可能会带来消极的甚至负面的影响。
三是党员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党组织是由党员组成的,建立党组织的目的乃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扩大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三篇:解析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会组建问题的研究
关于非公经济组织组建工会问题研究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会组建问题的研究 作者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张喜亮 内容提要:
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工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全社会都应当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是协调劳使关系的需要,是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是深化经济制度改革给工会提出的新课题。对于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工作,有来自政府官员方面的误解,又有来自业主方面的误解,甚至还有来自员工方面的误解。推动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的工作要注重“软环境”方面的工作,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工会和中国工会的新理论并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这些理论,使社会各界了解工会认识工会支持工会,工会也应当加强自身建设塑造良好的市场经济新形象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工会的作用,顺利推进工会的组建工作还需要协调好工会与党组织、政府部门、业主及其组织和员工的关系。工会对非公经济组织中员工进行组织意识和权利意识教育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工作。组织工会首先要尊重员工的意愿:阻拦员工组织和参加工会是违法的行为,强迫员工参加或组织特定的团体也同样是违法的行为。组建工会工作坚实基础还是在于员工的意志。关键词:非公经济组织 工会 组建
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国经济改革明确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合理性以后,私营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开始产生;中共党的十五大明确了经济制度改革的市场价值取向,非公经济与公有经济共同发展,一度甚至提出“国退民进”的口号,非公有制经济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在中共党成立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又明确这些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业主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004年修宪确定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非公经济一往直前飞速发展。研究中国宪法的修改历程,不难发现,二十五年来的经 1
济改革,实际上就是非公经济组织不断被从桎梏中解放出来,冲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基础,迅猛发展逼退全民企业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不足30%,而非公有企业则到达70%以上,某些地方公有企业不足10%;随着公有企业“抓大放小”和“国退民进”战略性改革措施的实施,这个比率差距还在拉大。非公有企业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目前公有企业员工不足6000万而非公有企业员工号称2亿多,据最新报道,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有1.5亿之多,他们几乎都集中在非公经济组织。深化公有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布局,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完善“资本和技术参与分配”的制度,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会十四大报告指出:“职工队伍发展壮大,内部结构、分配方式、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工会工作对象和范围出现了新的情况和特点,密切同职工群众的联系,把广大职工更好地组织起来,保持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工会必须有在非公经济组织组建方面有新的作为。
一、提高对非公有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意义的认识
中共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全面推向新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公有企业和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和控制的主体作用,但是,非公经济组织和员工数量却三分天下有其二,甚至四分天下有其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的格局不再是改革前的国家职工与国营企业的关系了,因此,必须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工会组建工作意义的认识。
第一,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工会是协调劳使关系需要
所谓劳使关系就是一般称之为的“劳资关系”,我国在中共八大以后习惯称之为的“劳动关系”,即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所谓公司制股份化的现代企业制度中,由于资本所有者不一定直接经营企业而企业是独立的经济组织,所以,“劳资”或“劳动”这样的概念已经都不能反映这种社会关系的本质了,于是,国际上流行起了“劳使关系”这个概念,也就是劳动力的“所有者”与其“使用者”之间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关系。这个概念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现代企业制度的特性。
在中共党的八大前经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见宪法序言),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完全被消灭掉了。几十年来,非公经济在我国一直被作为非社会主义经济进行批判,文化大革命愈加强化了人们的这个 2
意识并使之登峰造极。因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劳使关系的认识,劳动者的思想深处仍然有着“剥削和压迫”的雇佣观念。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劳动关系”被称作“劳资关系”而在公有经济组织中则是“劳动关系”,这一度成为某种政治的界定。同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其心态也是复杂的。加之他们缺乏对这类企业的管理经验,诸如此类的思想心态必然导致“劳使关系”的复杂、紧张甚至对立。
雇佣与被雇佣的思想心态使劳使关系处于矛盾对立的状态,其结果往往是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劳动争议也大幅度上升尤其是集体争议案件几乎是成倍增长。在我国劳使关系中的人权问题,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当中。工伤、死亡、职业病,童工、污辱女工、监禁劳动,工作超时、拒发延长工时费、拖欠工资、不缴纳保险费等等侵犯人权、违反法律、有悖道德的现象,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多有发生。在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中有相当多的员工其工资收入达不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其劳动强度则是最大的。各种形式的强制性劳动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发生在惠东的一家非公企业恶性拖欠工资导致罢工,保安开枪打伤员工,老板携款逃逸。这个事件可谓典型之极。即便是在那些所谓规范管理待遇优厚的大型外资企业中,员工的劳动强度也是较大的,员工很少有人格和尊严上的平等感,白领“疲劳症”已经是普遍存在是现象。“有赚钱的时间没有花钱的时间”,这是非公有制企业所谓待遇不错的员工之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说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我国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决定的劳使关系如此紧张的局面,不得不接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资本血腥积累的事实,那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如此紧张对立的劳使关系就必然导致非公有制经济不能健康发展,还有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调适这个矛盾使其健康发展呢?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近200多年的历史证明,把员工组织起来才是化解这个矛盾对立的最好办法。如果说在原始资本主义时代,工会是团结劳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的产物,那么,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工会则担当起了协调劳资关系的重要角色。北京切诺基公司的美方代表十分看重中国工会的作用,为妥善处理劳使关系,主动向工会建议建立集体谈判制度的机制;中国一汽集团公司下属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在与外资合资时,都把组建工会和签订集体合同作为首要的条件之一。中国非公经济发展近20年的经验证明,有工会组织且充分发挥其作用,劳使关系就可以调适到一个和谐健康的状态,工会的存在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工会是迎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无论愿意与否,全球化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尤其是经济的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企业的国际化即跨国经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开始迈进了世界贸易组织的门槛,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越来越被各国承认,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我国政府已经对全世界承诺中国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经济的全球化迫使中国的劳使关系不能不与之相适应。发达国家的员工和不发达国家的员工对全球化经济的认识有着不同的看法,然而,其实质反映了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反对无情的剥削。对于不发达国家的员工而言,往往政府以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作为吸引发达国家的资本的一个筹码;而对于发达国家的员工而言,资本向不发达国家的转移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造成大量的失业或迫使其降低工资要求。美国劳工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抗议活动是最典型的例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挪威、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几家工会组织,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向中国工会呼吁制定联合的工会对策。经济的全球化实际上就是资本国际化联合起来的一种表现。那么,历史告诉我们工会是顺应雇主组织的产生而产生的即先有雇主组织后有工会组织。同样道理,如果说资本的国际化联合是不可阻挡的,那么,工会的国际化对策也就只能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必然——无论人们、雇主或政府喜欢不喜欢。对于我国而言,在外商投资企业全面建立工会组织则是迎接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求。随着公司社会责任即SA8000标准在全世界各国的发展,劳工的权益保护尤其是劳工的团结权,将越来越引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及企图成为跨国公司的各国企业的关注,工会是劳工团结权的具体形式,组建工会必将成为一种潮流。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兑现向世界贸易组织做出的承诺,我国劳使关系的调适的手段也必须遵守国际规则。作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原始会员国,我们有责任成为履行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模范。员工的团结权是实现其应当享有的劳动权利的基础,建立集体谈判制度和调适劳使关系三方原则等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工会组织。因此,建立工会组织不仅在外商投资企业是必要的,对于内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而言也是必要的。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的结社自由权,据此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工会法规定工会的权利受到国家的保护。由此可见,经济的全球化、资本的国际联合及企业跨国发展,要求我们不得不按照国际惯例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新型的劳使关系即全面成立工会组织,建立资本、政府和工会组成的“三方机制”调适劳使关系。第三,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工会是深化经济制度改革给中国工会提出的新课题
按照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要求,中共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我国全面改革的战略,中共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调整经济结构布局深化经济制度改革,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力上,在保证公有制对国民经济控制的前提下,公有经济的数量可以少一些;不仅如此,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也应当是多样化的,鼓励和引导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按照中共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深化公有企业改革有进有退的总体部署,公有经济企业在竞争领域要逐步退出。由此可见,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将会得到大幅度的发展。有的地区已经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多数的目标,有的城市正在为实现非公有企业达到70%的目标而深化公有企业改组改造:主辅分离、股份化改造、出让公有股份、关闭一批公有工厂、破产一批公有企业等等。调整经济结构布局深化经济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挑战。中国工会几十年来的工作重心都是在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几十年来全力以赴研究的是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工会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理论。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制度基础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面对70%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70%以上的员工就业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新格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在不足三年的时间里,号称15000万会员的中国工会一度减少至不足9000万,组建工作加大力度以后至2003年,工会会员恢复至1.34亿。与此同时,就职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机关的员工从1.8亿增长至2.5亿。据估计2004年工会可组织的对象达3.00亿,而工会会员2003年则又下降至1.20亿左右。公有企事业及机关单位越来越少,其员工数量也越来越少,工会组织率不断滑坡,在改制后的企业有些虽然还保留工会的招牌却没有了工会专职工作人员,更有甚者干脆取消了工会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几乎都是迫于某种压力而被动地成立工会组织,工会组织的发展远不及非公有经济组织的发展速度。非公经济组织的工会组建率不足10%,其中还要相当多数是老板工会或老板娘工会,工会成为一种摆设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面对这样的形势,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工会的组建工作就不能不成为中国工会的一项现实的问题。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人的本质属性就在于其社会性,社会生活即群体性的生活是人的本能的愿望,只要组织起来才能战胜其原始的可怖心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如果不建立和完善合法的工会组织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诸如同乡会等打工者组织就可能进入,员工中非正式组织就必然出现且会伴随着劳使矛盾的加剧而膨胀起来,也不排除其他反社会的组织利用劳使关系的矛盾而根植其中的可能性。
二、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工会存在的若干误解
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成立工会,有来自各方面的误解如工会无用论、工会麻烦论、工会负担论、工会分权论、工会收费论等等,所有这些论调都严重地阻碍了工会的组建工作。第一,来自政府官员方面的误解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工会的最大阻力应当说是来自政府官员对工会的误解。在他们看来经济建设是最大的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当然是无可非议的。然而,某些政府官员却存在这样的论调,认为工会是阻碍改革、影响开放、妨碍引资、制约发展的力量。
在公有企业改造的过程中,工会被“改革”掉了。他们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效率第一“精简”机构,还能够把工会的牌子保留在“党群办公室”已经是不错的了。再者,“国有”企业已经不在是全民所有的“国营工厂”了,股份化的公司存在“非公有股份”,所以,某些官员认为强调保留或建立工会是对“非公有股份”资产所有权的藐视。个别政府官员甚至声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工会“捣乱”。由此,在一些改造为非公有独资的经济组织中,工会消失了且很难重新组建。在私营企业组建工会,这些官员则声称,有“侵犯私营企业主权益”之嫌,严重挫伤了企业主发展经济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在外商投资企业组建工会,这些官员则认为是破坏招商引资改革开放之大计,唯恐吓跑了海外来的资本家。第二,来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方面的误解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方面的误解是工会组建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种观点认为,工会就是带动员工共同闹事与资本所有者对立斗争的团体,成立工会无异于为自己安置了一颗定时炸弹,因此,畏惧工会进而由衷地抵制组建工会。这样的观点在内资私营企业主和来自一些工会力量比较强的国家和地区的如韩国等投资人中多有存在。另一观点认为工会是企业的麻烦,成立工会无异于作茧自缚,由于有了工会某些事情就不便于独自决定。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工会是负担,成立工会就不得不按照规定提供办公场所、安置有关人员、还要拨交经费,这无异于瓜分利润。也要个别的企业如柯达公司,他们认为成立工会是无意义的,因为公司已经为员工提供了最好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公司对员工的地位作用甚至其个人的发展都有充分的考虑,总之工会能够做的公司都已经做到了,工会没有存在的必要。还要更特别的,在公司内部成立了“员工俱乐部”,6
公司为员工俱乐部提供所有的帮助和支持,所谓“员工俱乐部”可以发挥工会组织的一切作用,其实际就是工会,但是公司方面就是反对把该公司的员工组织纳入“中国工会”的系统。
如此观念决定了在某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出现了拒绝成立工会的现象:或者以建立和完善内部员工组织以抵制工会的进入,或者迫于压力成立“老板工会”、“老板娘工会”等等。“老板工会”或“老板娘工会”等,其实质是“羊头幌子”专供应付检查给人看的。“老板工会”和“老板娘工会”等形式上的工会,不但不能发挥工会应有的法定作用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还玷污了中国工会的形象。第三,来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方面的误解
阻碍工会组建工作的还有来自非公经济组织员工方面的误解。他们有些人不了解不知道工会是干什么的,还有些员工对工会反感情绪,认为工会没有作用或者也不小。
尽管在建国初期有过非公经济,但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以后这些经济组织或被交公成为国营企业或经合作成为集体企业,非公经济的业主也被改造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现在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近25年改革中出现的。就职于非公经济组织的员工多数是青年人,更多的是来自农村甚至偏远落后地区的,他们对工会不甚了解也在情理之中。因此,他们对工会组建可以说是无动于衷。据介绍某特区一家很有规模的私营企业率先成立了工会,笔者亲自去实地调研。笔者随便问一位在这里打工三年的员工,答曰本店确实成立了工会。当问及工会主席是谁,工会办公室在哪里时,答曰“不知道”。对工会反感者也大有人在。某地工会副主席亲自抓非公经济组织工会的组建工作,对员工进行工会性质职能教育:工会可以指导其签订劳动合同,为其争取参加社会保险等等。这些员工则强烈抗议:签订合同我们就被囚死在这家企业而不能随时找到更好的工作,参加保险实际上是帮助老板把我们本来就不多的工资再骗走一些,更有甚者还认为工会居心不良。面对这样的情况组建工会工作则处于尴尬境地。沿海某市产业工会,经过努力终于说服企业为外地打工者缴纳社会保险金,同时,员工也必须依法按工资比率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用。结果却导致这些员工集体抗议,险些酿成群体事件。还有一些就职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员工,他们是来自公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这些人多数认为“工会无用”。在公有企业里长期不发工资,直至无端下岗,“工会没有保护”或者说“工会没有能力保护”他们,找到工会的时候还被做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他们“要顾全大局”。这些员工对在非公经济组织组建工会不屑一顾,他们认为,有工会的地方员工的工资被拖 7
欠克扣却没人管,没有工会的地方至少还有一份正常的工作和稳定的工资拿。笔者为北京某非公公司代理一宗拖延发放工资的劳动争议案件,为了使员工获得更多的利益与公司协商要求也更多的补偿和赔偿换取员工撤诉。当与员工协商的时候,说明笔者是来自工会方面的,不会做对员工不利的事。员工答曰“别和我提工会,我父亲就是做工会工作的,工会实际上是帮企业说话的”。来自员工的这些虽然不能真实地反映工会实际作用的说法和误解,不能不是我们组建工会工作的问题。据调查,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的工作,其实真正考虑员工愿望或者说员工对工会的认同,确实也很少;想当然地认定员工有加入工会的要求。因此,我们看到,在组建工会的工作中很多同志多把困难集中的其它方面,做企业行政方面的工作比做员工的工作要多得多。
三、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会组建工作的几点“软环境”建议
目前,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工会的问题,工会内部对其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应当说基本上形成了共识。有关组建的具体方法、形式、程序和操作的步骤等考虑得很仔细,如与工商局联手在非公经济组织注册的同时要求其成立工会,与税务局联手在非公经济组织纳税的同时拨交工会经费等等。各地方工会及区域性工会干部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的工作之困难感受最深。然而,各级工会领导干部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的“软环境”问题思考得相对比较少。所谓“软环境”,是指与采取行政手段如与政府的职能部门联手及“自上而下”的下达指标加大考核力度等“硬”措施相比较而言的,那些树立工会自身社会良好形象、从社会心理着眼的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这项工作受到更多阻碍,多是因为在这些“软环境”方面工作不够得力;能够使组建起来的工会组织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也正需要我们在这些润物细无声的“软环境”方面的工作必须得以加强。
第一,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工会和中国工会的新理论并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之。
思想支配行动,没有思想的行动是盲动,没有行动的思想是空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会的组建工作,不能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先导。
我们强调研究工会组织的新理论,无意否定以往对工会理论的研究成果,而是强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研究工会组织活动的发展规律。以往关于工会组织理论的研究,更倾向于公有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工会组织的工作。那么,经过25年改革后的中国,工会组织则是生存于市场经济而且是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之中,8
当然,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市场经济原始积累时期的工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还要研究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工会组织的性质职能,从而进化历史的比较。这样的比较研究会使我们发现:工会组织是为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领导劳工通过罢工等手段与资本家进行斗争而产生的,几百年来工会维护劳工权益的基本职责没有变化;但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工会的性质职能则不同以往。工业社会时代的工会是“劳资关系”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产物,现代社会的工会则承担起了协调“劳使关系”,稳健维护劳工权益的任务。所谓现代社会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社会。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已经令人深恶痛绝,痛定思痛全世界人民都渴望安定的工作和生活,人权至上保障社会的秩序;包括罢工在内的各种激烈的社会冲突事件,人们越来越有一种反感情绪,提出了劳动安定的口号。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中,发达国家的“劳资”双方已经取得了这样的共识:双方以企业为利益的共同体,和平谈判是解决分歧的第一手段。工会正是“劳方”赖以在谈判中争取更多的权利和利益的组织手段,也是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的劳使关系之的组织形式。
就我们国家而言,企业是职工和投资人利益共同体的理念,在改革初期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实际上也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与以往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工会性质职能不同,中国工会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其性质和职能更加鲜明地体现为“劳使关系”协调者的角色,在中共党的绝对领导下围绕国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工会有着调动“劳使”双方积极性的责任。关于公有企业改革,我们提出了“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同时理顺劳动关系”的理论,然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产权关系应当说是清楚的,那么,如何理顺其劳使关系呢?工会在此空间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实,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发达的国家的工会所担当的角色,虽然仍是以罢工和纠察队为保护劳工权益的终极手段,但是,实际上更主要的是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实现劳使关系的调适,从而实现劳资利益的双赢。本世纪初发生在美国西海岸码头工人的大罢工,最终还是以工会代表劳工与公司谈判,双方妥协达成协议而告终,就是典型的案例。
无论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在改革开放25年以后的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与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不同,工会实际上就是劳使双方矛盾的平衡器,不再是一方独大单方胜利。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这样的理念,使之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共识,那么,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工作就有可能减少误会化解阻力。
第二,塑造市场经济制度中的新形象,全面而有效地发挥工会的作用。形象好比旗帜,没有鲜明而良好的社会形象无以感召天下。
所谓新形象是针对以往的形象而言的。市场经济原始积累时期的工会形象之鲜明就在于领导劳工与资本的残酷剥削进行无情而彻底的斗争,从经济的斗争发展为政治的斗争;共产党领导的工会则以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为终极目的。正是这样的旗帜感召了被压在社会最底层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工会的这个形象影响至今。计划经济制度时代的中国工会,虽然会员众多但是其形象却是被模糊了的,人们能够记起来的工会不过是福利组织,因为工会的形象的模糊,甚至连工会自己都一度提出为“消亡工会”而奋斗的荒唐口号。诚然,那是有其时代背景和历史逻辑的:资本家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资产阶级已经被消灭了;因此,从理论上说,“劳资关系”也就不存在了,劳资矛盾产物的工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中国工会居然停止活动长达10余年之久。25年前实施改革,“市场”在“计划”中萌生;经历了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改革,25年后彻底转变了“计划经济制度”的理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制度的价值理念,从理论到实际完全得以确立。那么,在中共党的绝对领导下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利益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后的中国工会再也不能继续其“模糊角色”的形象了。工会会员流失之迅速不能不说是与工会模糊的形象有关。那么,现代中国的工会需要怎样的新形象呢?借鉴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实际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以后,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三届领导班子顺应历史的潮流及时地提出了“突出维护职能”的“总体思路”。“维权”成为中国工会新时期的新形象,这面大旗使中国工会工作为之一振,开拓了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中国工会十三大则高举起了“支持改革”和“依法维护职工权益”的大旗。中国工会十四大坚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确定的基本职责,提出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工会十四大报告指出:“职工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会向职工做思想工作的常规理论就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个人的利益再大也是小企业的利益再小也是大。职工的事情再小也要尽全力去办,这样的理论就彻底改变的计划经济下的工会之形象。
如果把“维权”简单地理解为“维护职工的利益”,就不能不使人联想市场经济原始积累时期工会的“革命和斗 10
争”的形象。我们将要实现的是全新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它与原始积累时代的市场经济完全不同,因此,“革命和斗争”的形象必然使工会的组建工作遭到抵制,尤其是来自非员工方面抵制。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对工会的旗帜做出严谨而鲜明的诠释,从而树立具有感召力的良好的社会新形象。工会的社会新形象按照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所指出的就是:“着眼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新的形象需要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而不仅是在工会内部进行宣传;然而,宣传需要有引起社会关注的实际内容。实际的内容必须是工会在参与社会生活中的真正而有效的作用。树立新形象的最好的手段就是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照法律高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然而,我们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工会工作中的新形象的宣传工作中,似乎没有引起重视,例如,工会参与国家法律的制定、参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工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等等,很少被社会公众知晓;工会尤其是中国工会从来都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阻力而是一个方面动力。北京某私营制衣公司和职工的关系一度气氛相当紧张,因为公司单方制定的某些规章制度极其苛刻,职工十分不满;此时,公司成立了工会,工会代表职工和公司平等协商;结果,重新修订了这些规章制度,职工满意了,公司的发展也走上了快车道。一位韩国在华投资的商人,起初对组建工会也有相当严重的抵触情绪;因为根据在韩国的经验他认为工会就是一味与资方抗衡斗争的组织。按照中国法律的规定其在华投资的公司成立了工会。中国工会的工作使之耳目一新,他撰文写到“中国工会站在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沿”,对中国工会在维护劳工权益和协调劳使关系方面的作用倍加赞赏:“我们需要这样的工会”。
工会积极参与到相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其对社会发展进步有效的推动作用,必将得到包括员工在内的社会各界的认同,从而树立起工会鲜明的社会角色新形象,必将能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顺利组建工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协调与党、政府、业主及其组织和员工的关系,共同推进工会的组建工作。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而协调好工会与 11
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和业主及其组织、还有与员工的关系,在现行的体制中则是最为重要的。
在我们国家,中共党的领导是绝对的领导也是全方位的领导,党组织的支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所在。工会和中共党组织的关系在《中国工会章程》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国工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十四大报告指出“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因此,中国工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工会十四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动工会工作的领导,是中国工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凡是取得各级党组织支持的地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工会组建工作开展得都比较顺利。不仅如此,有党组织的支持和领导的地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工会工作也就比较活跃。我们应当学会善于运用这个政治上的优势。党中央领导同志曾经提出,在有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应当加强组织建设。在这类经济组织中,工会组建工作如果能够与其党组织的建设结合在一起,无疑会得到顺利推进。在那些没有基层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会的组建工作就需要取得地方党委的领导和支持。其实,反之亦然。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而言,基层党组织的组建工作相对于工会组建工作而言更加困难,在非公经济组织尤其是外资企业及需要在境外上市的股份制公司等,建立专门的党的机构其难度更大。工会组织在任何性质的企业中都具有合法的地位,建立工会组织与否说到底不是由公司决定的而是由员工自主决定的;一旦工会成立公司就必须依照法律向工会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那么,在那些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或者没有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如果有了工会这个“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以后,党的方针政策就有可能得到贯彻落实。由此可见,党组织支持工会的组建工作,实际上也是为党的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以党建促工建以工建带党建,把党建和工建纽在一起,工会的组建就会有较大的成就。
政府与工会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不如党组织与工会关系那样引起重视。其实,早在新中国初期工会和政府的关系就已经被准确地定位了:工会是人民政府的支柱。建国初期正是在工会的支持下国家经济状况才能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同样,在经济建设时期也正是在工会组织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国民经济得以繁荣;在改革开放尤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过程中,劳使关系矛盾产生突发事件群体事件,政府处于尴尬境地的时候也往往是借助于工会组织的力量才得以解围。中国工会法确定了工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的任务(见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五条》)。工会的存在非但不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障碍,恰恰是作为矛盾的 12
解压阀维护了政府的权威,调动两个积极性,化解纠纷调适劳使矛盾,促进了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并且使工会组织依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标志着我国的劳使关系制度的完善,反映出我国在协调劳使关系方面与国际惯例的一致性。因此,任何规范的外资都可以放心地在中国投资而不必当心不规范的劳动行为影响其依法获得收益。北京切诺基公司建立完善的集体谈判制度就是最好的例证,中国一汽集团的几家二级公司与外商合资,外商全部都接受了保留或成立工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的条件,有的外商甚至不把此作为中方的条件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只有那些投资意图不良的外商才会惧怕在其公司成立工会或把工会组织纳入中国工会系统,既然是投资意图不良,这样的外商政府也不应当允许其在我国境内投资设厂。广泛地宣传工会在这些方面的作用表明工会与政府立场的一致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工会组建工作就能够得到更多的政府官员的理解和支持。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某些经营者抵制工会的组建工作,主要是对共产党领导下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工会性质和职能不甚了解。这就需要工会准确地定位自己并且广泛地宣传工会的立场观点和作用。我国工会高举的当然是“维护”的旗帜,但是,其内涵却是两个维护即维护员工的权益也维护国家的利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我们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繁荣了国家经济,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工会维护员工利益是指其合法权益,对员工的不合理的要求工会不但不予以维护反而会对其进行教育;按照现行工会章程和工会法律的规定,中国工会有对员工进行遵守劳动纪律完成任务的教育义务。对正当经营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会没有任何异议,同时,工会有调动员工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职能。《今日商报》有则报道很可以说明问题:南京市江北地区人数最多的私营企业“南京红太阳商业大世界建材城”成立了工会以后,更加具体、直接地维护私企职工,特别是来宁经商的流动客商的合法权益,对促进私企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可见,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成立工会是劳资双方“双赢”行为。工会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发起的“双爱双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泛好评。
目前许多地方都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业主组织诸如“私营企业联合会”、“台资企业联谊会”、还有各类“商会”等等,在这些企业组建工会如果首先能够协调好与这些业主组织的关系,必然可以加速其工会组建工作的步伐。工会是员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然而,工会的这种角色客观上也维护了企业的利益。例如劳动 13
争议出现后员工通过工会组织渠道进行交涉就可以避免罢工、怠工等突发事件的发生,从而使企业不至于蒙受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劳动争议案件通过工会与企业协商解决,就可以避免诉诸法庭而蒙受社会形象和声誉方面的损失;工会依法监督企业执法情况,可以在几时预防和纠正违反现象从而避免政府职能部门执法监察予以处罚的损失。对于合法经营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而言,成立工会有百利而无一害。工会的存在有助于降低劳动力管理的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员工的怨情通过工会有组织的反映到企业决策中,冲突在萌芽中化解纠纷在内部解决,这都无异于减少了企业的人工管理成本。
员工是工会组织的基础,按照劳动法第七条的规定“劳动者有权组织和参加工会”,按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成的群众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必须以员工的“自愿”为前提。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员工对组建工会的积极性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工会。所以,宣传工会的性质、职能和树立工会的良好社会形象必须引起重视。在发达是市场经济国家如美国、瑞典、德国等,工会的宣传工作已经进入了中学。因为他们就是工会的潜在会员。有这样一个幽默故事可以说明问题:春游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蚂蚁抗着大过自身重量食物奔向洞口的行为。老师问“蚂蚁为什么如此辛苦?”,学生答曰“因为他们没有工会。”如果我们的员工都具有这样的工会意识,那么,可以相信,组建工会的工作肯定不至于如此之难。正是由于没有员工的自主要求,我们的组建工作成为了一种外在的力量,因此,组建工作有时处于啼笑皆非的尴尬境地。不愿意由工会指导其签订劳动合同和代表其签订集体合同,反映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打工仔”之“盲流意识”。工会对此应当开展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启发其现代“工人意识”和工人阶级的觉悟。反对缴纳“保险金”的行为,反映出“打工仔”的“小农意识”。当然,也应当看到还有制度缺陷的问题:我们的保险制度尚不完善,“农民工”或“外地工”其保险还没有完全实现异地转移兑现,这些员工尚不能相信“社会保险”的信用。这就需要工会发挥其参政的作用促进保险制度的完善。员工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处于被迫劳动的地位,而不敢主张成立工会的权利,这就需要工会针对“供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规律,发挥其相对“资本垄断”而实现劳动力“垄断”的作用,造就公平的社会就业环境。扪心自问,我们在组建工会的工作中,更多的是强调怎样获得或借用行政的“硬”手段、自上而下地压指标,却更少甚至几乎没有对员工进行组织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教育,更少思考自身的社会形象方面的塑造或不知道怎样塑造自身的社会形象。工会十四大报告指出:加大工会组建工作的力 14
度,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推动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这样的推动方案中,我们没有看到对员工的工作。员工其实才是工会组建的根本所在,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只要员工愿意成立工会,那么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法阻拦;阻止员工建会者违法。反之,如果员工不愿意建会,任何组织和个人强迫其参加或组织某特定的团体,也都是违法行为。最近在北京某小公司就出现了员工集体退出工会,工会自行解散的事情。这不能不使我们猛醒:组建工会的工作首先是尊重员工的意志的自愿,我们需要在启发员工的组织意识方面多做些工作。总之,如果工会能够充分发挥其绝对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可能转变员工“漠视”工会的各种心态,组建工作就将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
四、结束语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快工会组建工作是大势所趋,然而,这项工作绝对不是工会组织一家一相情愿所能够完成的。借助于行政手段促进这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在目前体制的构架内无疑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工会组织自身。我国工会必须适应历史进步的潮流,尽快转变工作的理念,抓住经济制度改革机遇,充分展示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新形象,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尽快组建工会并使已经成立的工会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组建工会需要在程序、方法、体制等方面不拘一格、创新务实,如经费问题、组织形式问题、工会活动方式与开展活动的时间问题等等,都需要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孙子兵法言: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行政命令、诱导强迫等手段不是建会的最好方法,员工自愿、企业欢迎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工会组织。实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工会,不可能一蹴而就,大量艰苦细致的理论研究、宣传教育、思想发动、公关工作、塑造形象等等营造“软环境”的工作绝对不可以忽视。参考资料:
1.《中国工会统计年鉴》 中华全国总工会政策研究室 编 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年版 2.《全总基层工作部关于新建企业建会与工会维权情况的调查》 《中国工人》2000年第2期 3.《关于新经济组织及工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四川省总工会调研组 《中国工运》2000年第2期
4.《关于乡镇企业组建工会及工作情况的调查》 荣骏 张平《江苏工运》2000年第2期 5.《加快工会组建步伐,团结凝聚职工队伍》 工人日报评论员 《工人日报》2000年1月6日 6.《解放思想奋力开拓,实现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新突破》 纪明波《工会理论与实践》2000第1期 7.《劳动法律实务》张喜亮 工商出版社 1996年版 8.《工会法简明教程》张喜亮 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年版
第四篇:乡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总结
+ + 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总结
县委组织部:
我镇按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的思路,开展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镇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增添了新的一员,即+ + + +党支部。+ + + + 共有员工 + + 人,党员 + + 人,其中预备党员 + + 人。这是继 + + 支部后的第二个“两新”基层党支部。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调查摸底。作为我县最大的民营企业,+ + + +有员工 + + 人。为做好新形势下的非公经济党建工作,+ + 镇利用为企业开展纠纷化解等机会,了解员工队伍中的党员情况,以及党员过组织生活及发挥作用的情况,为建立党支部打好基础。
(二)加强沟通联系。杏山镇党委主动与 + + + + 联系,增进企业与党委之间的支持和信任,+ + + +主动提出在公司建立党支部,并写请示报告镇党委。6月下旬,镇党委经过研究,决定在该公司成立党支部。
(三)选配好班子。目前,+ + + + 党支部共有党员 + +人,其中预备党员 + + 人。为选配好支委班子,镇党委注重与企业沟通,做好党员的工作,选配的 + 名支委做好了外地与本地相结合、中层岗位与普通岗位相结合,既有女党员,也男党员,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做到了年轻化。
(四)明确工作定位。将工作定位在沟通政企关系、协调劳资关系、密切党群关系上,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广大员工、党员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真正成为员工中的政治核心;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党员提供教育、管理和服务上,努力成为党员的活动之家,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企业发展的促进者、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劳资关系的协调者。
(五)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现在,+ + + + 员工大多数为有知识、有能力青年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坚,如何推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已成为我镇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镇安排1名领导联系工作,并选派2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到 + + + + 公司进行指导。通过建立党支部,做到有人抓青年,有人抓团支部建设,促进党建带团建工作,把优秀青年吸引到党组织中来。
中共 + + 镇委员会 2011年9月29日
第五篇:乡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总结
河口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
工作总结
县委组织部:
我镇按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做到哪里”的思路,开展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镇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增添了新的一员,即天
时公司党支部。天时公司共有员工 350余人,党员9人,其中预备党员 3 人。这是继 北大营支部后的第二个“两新”基层党支部。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调查摸底。作为我镇最大的民营企业,北大营天时公司有员工350余人。为做好新形势下的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我镇利用为企业开展纠纷化解等机会,了解员工队伍中的党员情况,以及党员过组织生活及发挥作用的情况,为建立党支部打好基础。
(二)加强沟通联系。河口镇党委主动与其支部联系,增进企业与党委之间的支持和信任,有的主动提出在公司建立党支部,并写请示报告镇党委。6月下旬,镇党委经过研究,决定在该公司成立党支部。
(三)选配好班子。目前,河口镇非公有制党支部共有党员23人,其中预备党员 8 人。为选配好支委班子,镇党委注重与企业沟通,做好党员的工作,选配的2名支委做好了外地与本地相结合、中层岗位与普通岗位相结合,既有女党员,也男党员,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做到了年轻化。
(四)明确工作定位。将工作定位在沟通政企关系、协调劳资关系、密切党群关系上,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广大员工、党员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真正成为员工中的政治核心;把工作重点放在为党员提供教育、管理和服务上,努力成为党员的活动之家,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企业发展的促进者、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劳资关系的协调者。
(五)推动党建带团建工作。现在,企业员工大多数为有知识、有能力青年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坚,如何推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已成为我镇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镇安排1名领导联系工作,并选派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到 北大营天时公司进行指导。通过建立党支部,做到有人抓青年,有人抓团支部建设,促进党建带团建工作,把优秀青年吸引到党组织中来。
中共河口镇委员会2011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