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委书记在全委会上的讲话--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党的十六大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为全党、全社会明确了新时期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方向。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惠及亿万群众的中心工作,以崭新的精神面貌、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带领群众开拓创新,快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十六大的主题,是今后20年全党、全国和全社会的中心任务。党的十六大刚刚闭幕,我们就针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问题,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开展了广泛讨论。通过讨论,全县上下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纲领,具有统领全局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的目标,也是政治的目标、文化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工作领域。只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牢牢地抓在手上,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领各项工作,就能做到纲举目张,带动其它工作,实现整体水平的跃升。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面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实现富裕型小康,是广大群众的理想,是各级干部的工作目标。只要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开展,就能够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集中到这面旗帜之下,发挥其强大的感召力,使干部群众振奋精神,齐心合力,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把钥匙,为破解各种困难和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大要求我们要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的一把金钥匙。只要我们牢牢抓住这项中心任务,就能够集中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能够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就能够很快地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以超常的热情和干劲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结合实际,科学谋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我县是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具有很强的粮食生产能力,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但在全面精神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在重新审视县情、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路,即依托自身南临长春、北接哈尔滨的区位优势,利用商品粮基地县建设形成的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突出工业拉动,强化城镇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水平,走文明发展的道路,把扶余县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东北哈大经济带上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物流中心。为更好地指导小康社会建设,我们在有关专家的具体指导下,编制了《扶余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在保留原有16项小康建设指标中的10项基础上,新补充了25项小康建设指标,并初步制定了近、中、远期发展计划,预计到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06亿元,年均递增10.2%;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2亿元,年均递增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00元,年均递增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年均递增7.0%。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把农业做优。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用好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各项支持政策,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把自己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基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公路、江河沿线的乡镇发展设施农业,发展高效优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积极调整农作物的品种结构。开发推广高油、高淀粉、高赖氨酸等特用玉米品种,大力建设工业原料玉米和饲用玉米生产基地。开发绿色农产品和名优特新产品,形成产业规模和区域特色,建立都市型绿色蔬菜、果品生产基地,形成比较优势突出,区域分工明确的种植布局,逐步使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利用玉米、大豆的生产能力,积极兴办各类牧业小区,加大畜牧业的过腹转化能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二是把工业做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粮食主产区县份破解诸多难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富县、工业兴县和工业强县的思想,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膨胀工业总量,壮大地方财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矗首先是大上项目。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立足建设大型工业企业的装配基地、集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工基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实验基地,新上一批科技含量大、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大项目。其次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调整招商引资策略,改进招商引资方式,逐步建立起稳定的招商引资渠道和网络,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域外资金,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壮大总体经济实力。第三是切实抓好现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围绕玉米、花生、蔬菜等特色产业和粮食、化工、建材等骨干行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帮助企业搞好市场开发,努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名牌产品,把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第四是抓好项目储备。围绕构建主导产业和骨干行业,谋划储备200个投资100万元以上、10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5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3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建设项目储备库,保证工业经济的持久生命力。
三是把城镇做大。认真贯彻落实“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继续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搞好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用
第二篇:县委书记在全委会上的讲话--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党的十六大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为全党、全社会明确了新时期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方向。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惠及亿万群众的中心工作,以崭新的精神面貌、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带领群众开拓创新,快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s0100
一、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十六大的主题,是今后20年全党、全国和全社会的中心任务。党的十六大刚刚闭幕,我们就针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问题,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开展了广泛讨论。通过讨论,全县上下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纲领,具有统领全局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会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的目标,也是政治的目标、文化的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工作领域。只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牢牢地抓在手上,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领各项工作,就能做到纲举目张,带动其它工作,实现整体水平的跃升。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面旗帜,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实现富裕型小康,是广大群众的理想,是各级干部的工作目标。只要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开展,就能够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集中到这面旗帜之下,发挥其强大的感召力,使干部群众振奋精神,齐心合力,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把钥匙,为破解各种困难和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大要求我们要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的一把金钥匙。只要我们牢牢抓住这项中心任务,就能够集中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能够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就能够很快地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以超常的热情和干劲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结合实际,科学谋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我县是全国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具有很强的粮食生产能力,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但在全面精神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在重新审视县情、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路,即依托自身南临长春、北接哈尔滨的区位优势,利用商品粮基地县建设形成的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突出工业拉动,强化城镇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水平,走文明发展的道路,把扶余县建成国家粮食安全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东北哈大经济带上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物流中心。为更好地指导小康社会建设,我们在有关专家的具体指导下,编制了《扶余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在保留原有16项小康建设指标中的10项基础上,新补充了25项小康建设指标,并初步制定了近、中、远期发展计划,预计到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06亿元,年均递增10.2%;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2亿元,年均递增1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00元,年均递增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年均递增7.0%。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把农业做优。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用好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各项支持政策,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把自己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基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公路、江河沿线的乡镇发展设施农业,发展高效优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积极调整农作物的品种结构。开发推广高油、高淀粉、高赖氨酸等特用玉米品种,大力建设工业原料玉米和饲用玉米生产基地。开发绿色农产品和名优特新产品,形成产业规模和区域特色,建立都市型绿色蔬菜、果品生产基地,形成比较优势突出,区域分工明确的种植布局,逐步使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利用玉米、大豆的生产能力,积极兴办各类牧业小区,加大畜牧业的过腹转化能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
二是把工业做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是粮食主产区县份破解诸多难题的关键所在。因此,要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富县、工业兴县和工业强县的思想,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膨胀工业总量,壮大地方财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矗首先是大上项目。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立足建设大型工业企业的装配基地、集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工基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实验基地,新上一批科技含量大、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大项目。其次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调整招商引资策略,改进招商引资方式,逐步建立起稳定的招商引资
渠道和网络,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域外资金,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壮大总体经济实力。第三是切实抓好现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围绕玉米、花生、蔬菜等特色产业和粮食、化工、建材等骨干行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帮助企业搞好市场开发,努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名牌产品,把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第四是抓好项目储备。围绕构建主导产业和骨干行业,谋划储备200个投资100万元以上、10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5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3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建设项目储备库,保证工业经济的持久生命力。
三是把城镇做大。认真贯彻落实“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继续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原则,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围绕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搞好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用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强以县城为中心,以建制镇为辅翼,贯穿全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把发展小城镇与壮大县域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四是把小康做全。在大力发展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把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范畴,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理想追求,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营造法制健全、管理规范、社会安定的法制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依法保护和开发水、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全面推广绿色环保型能源,加大治理污染的工作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的生活空间。加强扶贫工作,促进共同富裕。
三、强化保障措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认真抓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步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深化改革。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将积极探索投融资制度改革,从根本上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进城,加快城镇化进程。针对县域经济各个时期的发展实际,大力加强金融、财税、保险、干部、人事、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以不断适应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适应入世新形势的要求,彻底改变松散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积极推行土地使用权流转,积极推进规模经营,走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发展之路。积极培植和组建专业协会、经营公司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提高抵御市场风险和竞争能力。继续发展壮大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市场化组织程度。
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一方面,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孝以多求胜的原则,把发展加工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攻方向,围绕粮食、畜禽产品、蔬菜等资源开发加工项目,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向资源转化型、劳动密集型、经济外向型和规模效益型方向转移,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借助外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大搞招商引资,以一流的政策环境、一流的法制环境、一流的服务环境、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人文环境,吸引外埠客商投资兴业。
四是强化责任机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具体量化到各级组织、每个干部身上。县委、县政府带头研究小康工作、谋划小康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小康建设上,坚持以小康建设统揽工作全局。健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案,把建设小康工作与干部的政绩、任用挂钩,成效突出的可以破格使用,不胜任工作的进行组织调整,全面促进各项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落实。
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精通经济工作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一批能够胜任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复合型党政干部,切实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特别是要选好“一把手”。切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使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进。
第三篇: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蔡学瑾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和农民,我们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进一步分析研究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一是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二是农业发展面对入世的挑战;三是农业发展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四是农业面临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全面向市场经济迈进的新要求;五是农业发展向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迈进的新要求。
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新时期我市农业发展的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为保障,以做强做大“一特两化”、推进农产品质量升级、强化农业产品市场开拓、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业发展要力争实现“七个形成”。即: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强势的优势主导产业;形成无公害绿色食品的产业优势;形成“龙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形成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形成完善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新体制框架;形成城乡经济互动协调发展新局面。
今后农业发展的着力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特色的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新阶段的农业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种多种少,种什么不种什么,而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就是要跳出传统农业的模式,突出发展市场农业、外向型农业、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市场占有率、国际竞争力和农业比较效益;跳出“农”字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突出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跳出传统的依靠增加农产品数量、提高价格和外延扩张来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通过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村富裕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来增加农民收入。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主攻方向是突出发展节水型特色农业,打特色农业的牌子,走特色之路,集中抓特色产业、主导品种、优势区域、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形成各具区域特色的有竞争力的优势主导产业,形成无公害、绿色食品的产业优势,实现品种调新,品质调优,规模调大,农民调富的工作目标。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发展思路,培育和发展养殖、牧草、蔬菜、啤酒原料、林果“五大特色”产业,加快高标准农产品基地建设,选用名特优新良种和先进技术,努力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坚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通过资金、土地承包权、劳力、技术等要素的优化组合,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开发,鼓励工商企业、龙头企业投资基地建设,建立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内在机制,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打好基础。
二、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
质量是生命、是效益,也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不解决质量问题,农产品不仅进入不了市场,而且已有的市场也可能丧失。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急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形成主要农作物和“菜篮子”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生产经营者全面了解和掌握产品质量标准,自觉按标准组织生产,力争用3—5年的时间,全市主要农产品质量达到或基本达到国际标准。继续做好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打造绿色品牌。二是加强产地环境监测管理,启动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工程,在3年内基本完成全市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检测和评价。同时加强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管,农药的使用严格执行已公布的停产、禁用、限用品种目录和范围的规定。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在完善市级质检中心的基础上,在主要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启动县级农业质量检测站建设,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快速检测点,配置农药检测速测仪。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根据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实行标识统一归口管理,加快推进市场准入制度,保护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食品安全,进一步改变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的状况。五是搞好农业标准化典型示范。农民是实施标准化的主体,要抓好培训,强化意识,全面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农民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自觉性,把种养大户培养成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带头人。在“五大特色”产业和产、加、销各环节培养农业标准化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群体,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三、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科教兴农
充分依托院地、校地合作和科研部门,重点搞好五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一是科技引进工程。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加强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力争在优质专用品种培育、农业标准化生产、日光温室监控、节水农业技术、肉羊生产最佳杂交模式、农产品精兴加工、新型农业机具开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引进啤酒大麦、优质肉羊、优质牧草、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专业化制种等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二是农业科技体系创新工程。以改革为动力,充分考虑农业科技自身的特点和我市农村的实际,加强政策引导,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速建立高水平的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专业队伍与农民科技组织相结合的推广服务体系、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和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大力调动农民、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切实解决部分推广人员素质不高和农业生产一线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实现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二是科技攻关工程。加强种子、种苗、种球、种薯等育种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藏、保鲜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攻关,立足科技创新,抢占科技前沿;三是科技推广工程。重点推广规范化栽培、无公害仪器安全控害、平衡施肥、生物有机肥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要加大对农村能源生态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四位一体”、秸秆气化、太阳能热水器等新技术;四是科技示范工程。发挥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推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市级科技示范园区,农村能源生态家园示范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生态示范村等,不断为农业发展提供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储备新产业。五是科技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启动实施一户一个明白人培训计划,开展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村妇女培训,培训一批科技骨干和农民科技带头人。
四、加强网络技术应用,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
农业信息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导,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在农业工作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关键技术开发,对传统农业实施技术改造,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一是广泛宣传网络知识。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要大力开展对网络知识的宣传,总结推广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搞活农产品流通并获得较好效益的典型,要以“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为龙头,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项目,增加网络课程,在广大农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市农业信息主要是发展农村网络,扩大信息到户和网络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要加快网络硬件基础建设,改变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无网络、主产区无网络的状况,发展和普及网络业务,并不断推动网络延伸,接通乡村到农户的“最后一公里”,解决终端入户难的问题,发展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打破农产品流通信息来源有限、存储不够,信息流通不畅的局面。三是推进信息主体上网工程。要将有关农产品信息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开,积极推进农产品经纪人,信息中介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等信息主体上网工程。不断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积极推动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加强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制定优惠政策和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同时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促进知识及其结构更新,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五、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推进农业国际化进程
(一)拓宽思路,搞活机制,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转化、销售服务的综合功能,担负着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按照“农业增效、财政增收、富民强市”的发展目标,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优势,围绕“五大特色产业”,突出扶持壮大以面粉、啤酒原料、食品、饲草加工业为主的特色主导加工业,把面粉加工业建设成为省内外闻名的优势龙头加工企业;把啤酒原料加工业建成河西乃至甘肃最大的啤酒原料生产加工基地;把食品加工业发展成以畜产品、洋芋淀粉和精炼食用油加工为主的重点行业,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肉羊冻精改良中心和全省一流的肉羊加工基地;把饲草加工业提升改造成具有全省一流草加工技术水平的重要基地。并抓好农产品储运保鲜和流通服务业,真正把我市建成全省的绿色工业城。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签订产销合同、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数量返还利润,包括以产权为纽带,吸收农民入股等方式,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中央、省驻金企业围绕农业办企业,发挥其资金、技术优势,以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占领市场,带动农民,服务农民,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工业强市”、“农民得实惠”。
(二)积极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展现代化商品农业的前提条件。要大力培育农产品市场,在大宗重要农产品的产地或集散地,建设一批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形成初级市场为基础,共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大型全国性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特别是要帮助广大农民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参与大宗农产品的购销、贮藏、运输,大力发展农民协会和中介组织,培育壮大农民专业运销队伍,规范购销合同管理,努力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关部门要在注册登记、提供集贸场地和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
(三)巩固和开辟对外交流渠道。重点加强同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交往和交流,邀请国内外客商来金昌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地考察和洽谈。同时要开展赴发达省市和境外技术及市场考察、经贸洽谈和人员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和参与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展销和经贸洽谈活动以及全国农业博览会、全省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等。
(作者系市农牧局局长)
第四篇:蔡书记在全委会上讲话
以贯彻廉政准则为重点 着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跨越提供坚强保证
——在中国共产党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10年3月14日)
蔡光莲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十届省纪委五次全会和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2010年的工作任务。
一、加大反腐倡廉建设力度,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2009年,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县委和地区纪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四次全会、十届省纪委第三次全会、全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
2乡科级领导干部任前廉政知识考试和廉洁从政谈话制度。对21个单位进行了审计,对4个单位主要领导实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对2个乡镇、4个县直部门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巡视。三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其它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扎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的各项工作,组建了11个组,由县委常委分别带队对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了考核。全县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1236份,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六个重点,对谯家“1·23”重大安全事故中负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因违反“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的夹石镇相关人员等16名干部实行了责任追究。四是认真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项检查活动。组织全县22个乡镇和19个涉农部门开展了自查,组建15个检查组进行了重点抽查,发现并纠正问题15个,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大办案力度,惩治腐败更加坚决。始终把案件检查工作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中心环节,以查办涉农案件为主线,以查处“一把手”违纪案件为重点,着力在基层信访网络建设、案件线索来源和办案互动机制上狠下功夫,做到了依纪依法和安全文明办案。继续推行委局领导包片包案和委局机关全员办案制。制定了《纪检监察、组织、法院、检察、审计、公安等部门相互移送违法违纪党员、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材料的规定》,不断整合办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企业自律机制,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全县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及电话举报71件(次),其中来信55件,来访8次,电话举报8起,受理率为100%。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52件,结案率100%;党(政)纪处理(分)67人,挽回经济损失141.07万元。其中,万元以上大案14件,乡科级“一把手”违纪案件6件7人,涉农案件18件。
(四)坚持纠建并举,纠风治乱更加有效。加大对支农惠农资金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涉农项目资金微机登记备案制、台帐管理制、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全县19个涉农部门和部分乡镇开展动态监督检查。全年共检查涉农项目354个,涉及资金39070.15万元;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建立了查处违规乱收费快速反映机制和县、乡、村三级监督网络,认真开展了教育收费清理整治工作,纠正并清退了19所学校的5项违规收费,涉及金额28.4万元;切实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加强对县级医疗单位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的监管,集中跟标采购金额达1236.9万元,通过降低药品价格直接让利患者85万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药品流通市场和医疗收费行为,纠正了部分医疗机构违规收费6.45万元,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合医、职工医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
6元,上缴土地出让金10万元;严格实行政府采购计划申报制度,实现集中采购资金2983万元,节约资金416.92万元。有序推进“三公开”。按照“公开程序、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时间”的要求,全县22个乡镇395个村(居)85个县直部门全部实行了政务、村务和党务公开,厂务、校务、院务公开渐显特色。
(七)强化效能督查,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在广泛征求县级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群众、乡镇部门意见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考核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的总体要求、考核范围、目标任务。建立了《政务工作日志周报制》、《考核评价台帐管理制度》、《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集中测评实施方案》等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了工作规范化运行。推行了“一督令促启动、二督令促进度、三督令促结果”的“三督令”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了2009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满意度”测评活动,对被统一纳入全县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考评的127个单位进行测评打分。全年重点就中央新增投资、卫生国债项目、干部工作作风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等开展督查39次。共发督查情况通报7次,工作督办通知13次。通过督查,对工作执行不好的3个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对工作责任心差、严重失职的谯家驻矿安全员杜某予以辞退处理,对谯家镇政府和县煤炭局予以黄牌警告并通报全县。全县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八)狠抓自身建设,能力水平更加提升。县纪委扎实开展了以“做党的忠诚卫生,当群众的贴心人”为主题和以“走百寨、察廉勤、提效能、促发展、保民生”为载体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牢固树立了主动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意识;坚持以学为先,全面推行一周一学(即每周星期一早上分别由各室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及重要会议精神);一月一谈(即每个月组织各室负责人围绕当月工作开展情况和下步工作打算进行一次座谈);一季一书(即每个季度向干部职工推荐并发放一本书籍,要求认真学习并作出读书笔记);半年一考(即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纪检监察相关业务知识考试);一年一述(即每年各室负责人围绕本职工作开展情况和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述职)的五个一”学习机制,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树立了纪检监察机关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
10科学发展的行为。三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紧紧围绕中央、省、地、县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建设能源大县、生态大县、旅游大县这一目标,严格实行“三督令”,不断整合监督资源,增强各类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确保政令畅通。
(二)加强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要着力解决影响农村基层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继续加大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在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使用中索贿受贿、贪污私分、挪用挤占、虚报冒领、截留套取等行为。继续加强对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使用情况的清理整治,对低保金发放中“无名保、重复保、人情保、关系保”等违规操作、优亲厚友的行为要坚决从严处理,绝不姑息。同时督促有关部门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加大公开力度,确保低保资金的管理使用在阳光下运行。二要着力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中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的问题,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的问题,未批先建、违规审批以及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问题,必须严肃查处,强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要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三要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配合有关部门重点解决食品药品安全、专项基金和专项资金监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继续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和医药购销、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规范行业协会、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和收费行为;切实巩固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成果;不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完善“政风行风热线”工作;加大对投资环境的整治力度,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加强执纪办案,保持查办案件的强劲态势。要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态势,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厉惩处利用人事权、司法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坚决惩处受贿行为;严肃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对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地方和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其背后的腐败行为要深入排查、严厉惩治;严肃查办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等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的案件;严肃查办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依法查处乱议论、乱编造、乱告状等诬告陷害行为。加大对基层纪委和部门纪检组的业务指导和跟踪督办
314真开展以举办一期廉政培训、进行一次廉政竞赛、开展一次理论研讨、举办一次廉政汇演、开展一次廉政征文、编印一本廉政专刊、进行一次廉政承诺、开展一次廉政签名为载体的“八个一”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进一步发挥“警示教育基地”的作用,确保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的针对性、教育面和影响力;要结合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深入开展岗位廉政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和“五珍惜”活动,促进反腐倡廉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的有机结合;要加强廉政宣传网络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报道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特点、亮点和工作创新专题报道。
(六)加强监督制约,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水平。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和《廉政准则》,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建立和落实党风廉政民意调查、反腐倡廉建设绩效评估制度,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内容;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严禁违反规定为配偶、子女及其他关系人在就业、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严禁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或借机敛财,严禁用公款或接受与其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邀请进行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要扎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按照全国全省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电视电话会议的安排部署,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的落实。继续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结合省、地有关规定,制定完善配套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深入推进重大投资项目资金概预算审计工作。认真执行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廉政勤下、选人用人等方面工作情况的规定,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好新闻媒体监督作用,营造好的舆论氛围。
(七)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认真解决虚报浮夸、与民争利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开展对农村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村级组织选举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和纠正侵害农民利益、民主权利的突出问题。二要加强对城市社区公共资源营业性收入、公共建设投入、居民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民主议事决策
718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工作部署特别是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确保工作落实。严格执行《县纪委与组织、法院、检察、审计、公安等部门相互移送违法违纪党员、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材料的规定》,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审判、检察、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机关以及组织人事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加强与各地各部门纪检监察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合力。
(二)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着力提高推进反腐倡 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一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准确把握世 情、国情、党情、县情的新变化,正确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既充分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效,又清醒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二要深入基层、把握规律。及时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围绕反腐倡廉的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有效做法,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特点规律的认识,增强运用反腐倡廉规律推进工作的本领。三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围绕解决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坚持和落实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认真研究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和有效做法,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特点规律的认识,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使反腐倡廉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要积极运用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开展工作,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科技含量。
(三)适应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新要求,深入推进纪检监 察机关自身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反腐倡廉理论、纪检监察业务和法律、经济、科技等相关知识培训,丰富纪检监察干部知识结构。从建设学习型机关抓起,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实干意识、廉政意识,注重实践锻炼和工作创新,到基层一线去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要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设施设备建设,根据中纪委《关于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办公办案装备配置标准和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 认真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办公办案装备、经费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努力适应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加强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中纪委《关于加强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纪检监察机关人员编制、干部配备等各项政策措施,加大纪检监察干部的培养力度,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大力加强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有效
122-
第五篇:抓住机遇 迎难而上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了我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半,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奋斗目标。我们通过认真总结、汲取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历史机遇和制约因素,认为巴州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应当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从加快发展的条件来讲,我们具有三方面的有利条件。
首先,巴州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从资源条件来看,巴州是一个资源大州。
一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塔里木盆地现已落实年产800万吨原油和120亿立方米天然气、稳定输气30年的资源储量,有条件建成新疆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
二是矿产资源众多。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有54种,特别是有些矿产在全国、全疆占有明显优势。如蛭石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2%;石棉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30%;钾盐储量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54.7%;花岗岩、菱镁矿、红柱石等资源储量在新疆也居前位。
三是水土资源开发潜力大。全州地表水年径流量10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储量29亿立方米,有可开发优质荒地2100多万亩,具备大规模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
四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拥有23项全国之最和48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占全国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70.6%、新疆的85.5%,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历史文化遗产独具特色。上述四大优势资源构成了巴州中长期发展的比较优势,也是巴州实现后来居上的重要物质基础。从地理位置来讲,巴州地处南北疆结合部,承北启南,是进入南疆的门户和开发南疆的桥头堡,已基本形成铁路、航空、国道、沙漠公路、管道立体交通网络,通讯、能源和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对内具有融合发展的条件,对外可以辐射南北疆。
其次,巴州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全州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11.7%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持续的起飞阶段。2002年全州的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疆的近十分之一;全口径财政收入18亿元,占自治区全口径财政收入的8.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008元。并且经过这几年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争取国家支持,已经储备和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后续产业。
第三,巴州境内驻州单位和驻州部队较多,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能力。州域内驻有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南疆铁路临管处、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等200多家中央、自治区单位和农二师所属的农垦团场,长期以来,军地、兵地、油地、路地之间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实践中成功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发展的路子。只要我们凝聚全州上下的力量,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集中力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乘势而上。从发展机遇来讲,巴州目前正面临着两大历史机遇。第一大机遇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这是巴州目前最大,也是最现实的机遇。巴州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和基础,主要得益于抢抓了五次大的历史机遇。这五次历史机遇:
一是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和平解放后,根据当时党中央的决定,王震将军率领的一野二军步兵第六师集体转业到巴州屯垦戍边,即今天的兵团农二师。农二师成立后,在巴州进行的大规模生产运动,极大地促进了巴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建设。特别是农二师广大干部职工的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巴州各族干部群众发展生产的热情。
二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根据当时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家在巴州设立了21基地,伴随21基地的建设,铁门关水电站的上马、国道314线的改扩建,极大地改善了巴州的能源、交通和通讯状况,也为巴州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南疆铁路通车至库尔勒市,奠定了巴州在南疆地区的“旱码头”地位,使巴州成为南疆地区重要的物资散集地。
四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陆上石油“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决策,在塔里木盆地拉开了石油大会战的序幕。塔里木石油会战使巴州第一次参与了国家产业分工,不仅拓宽了巴州的发展空间,改善了巴州的社会环境,而且产生了一种加速发展和团结向上的效应,使巴州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提升。
第五次,即目前正面临的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国家在新疆实施的两大重点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和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巴州都是主要承担者。随着这两大工程的全面实施,对推动巴州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第二大机遇是国家给予新疆在石油、天然气方面和纺织行业“先立后破”优惠政策的历史机遇。巴州是塔里木石油会战的主战场,同时也是自治区第三大棉花主产区和第二大棉纺基地,石油石化产业和棉纺产业在巴州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仅石油工业增加值就占到全州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石油工业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国家给予新疆在石油、天然气方面以及纺织行业“先立后破”优惠政策的实施,石油石化工业和纺织工业将会有一个突破性发展。
在看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巴州在加快发展上存在三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是地利条件。巴州地域辽阔,交通条件虽有明显改善,但仍远离国内主要市场和国际市场,商品的运输成本较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二是生态条件。巴州大部分地区属于极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成本很高;而且自然灾害频繁,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比较低,造成经济损失较大。
三是社会条件。巴州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匮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行政管理成本比较高。同时,巴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又面临加快现代化、信息化的重任;在整体竞争力还不太强的情况下,又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国际化的冲击;在科技教育整体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又面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浪潮。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
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历史机遇和制约因素,在州委七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州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州经济发展的的奋斗目标,即到2007年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达到27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GDP达到2.1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600元,成为南疆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20年(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v TCSC=“0” NumberType=“1” Negative=“False” HasSpace=“False” SourceValue=“50” UnitName=“”” w:st=“on”>050”人员就业,下岗职工出中心经济补偿,就业再就业培训,城镇困难群众就医、子女就学以及低保等方面的问题;在库尔勒建立了2家扶贫济困医院,在州、市医院设立了“爱心病房”;作出了在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援助若羌县的决定,使若羌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后,将继续加大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两个确保”,抓好“一个低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广开就业门路,力争每年新增2.5万个左右城镇就业岗位;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到2010使全州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步入小康,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