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全校处级以上干部中开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学习培训实施意见
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关于在全校处级以上干部中开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
学习培训实施意见
按照《关于在全省县处级以上干部中开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集中学习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为使我校处级以上干部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共黑龙江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坚定我校干部理想信念,提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干部党性修养,推进“六型”党校建设,抓紧抓实抓好四中全会、省委全会精神学习培训工作。现将具体学习培训实施意见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全面加强我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科研制度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开创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新局面。
二、培训范围和对象
在职的处级以上党务行政管理干部、具有高级职称以上教学教辅专业技术人员
三、培训内容
(一)学习内容
1、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所发表《学习全会决定要认认真真深刻理解 落实全会精神要踏踏实实务求成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等重要讲话的有关精神。
2、重点学习《决定》、《意见》等中央、省委有关文件和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以及《决定》学习、辅导读本。
3、参加学习我省、我校知名专家学者关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专题讲座等。
4、阅读党报、党刊及党建网站上关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有关文章及观看学习相关视频资料等。
(二)研讨内容
以处室为单位,根据本部门和我校(院)工作实际,按照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开放型、节约型、和谐型党校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我校各项工作。重点研讨以下三方面问题:
1、《决定》和《意见》对我校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建设学习型党校(行政学院)面临哪些任务?
2、对我校贯彻落实学习《决定》和《意见》有关精神有哪些新建议?应采取哪些新举措?
3、本部门今年以来在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方面有哪些新进展?
积累了哪些新经验?今后有哪些新打算?
四、培训形式
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利用资源原则,此次培训形式主要采取自主选学、集中辅导、研讨交流、以考促学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学时,自学时间累计不少于30学时。
1、自主选学。干部可以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以自学的形式进行学习。重点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报告、《决定》、《意见》等中央、省委有关文件和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以及《决定》学习、辅导读本。以阅读党报、党刊及党建网站上关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有关文章及观看学习相关视频资料为辅。
2、集中辅导。利用现有培训资源,组织人事处将集中组织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每人至少参加3次集中辅导。(具体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3、研讨交流。要在自学选学和集中辅导的基础上,各处室要组织本部门干部对上述三方面重点研讨问题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形成文字材料在全校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推进会上交流。
4、以考促学。根据《关于在全省县处级以上干部中开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集中学习培训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省委组织部将会同省直机关工委、省委党校对省直单位县处级以上干部进行考试,并将综合平均成绩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具体时间和组织形式另行通知。”我校组织人事处将按照省委组织部另行
通知要求组织我校有关人员参加考试。
五、培训要求
1、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各处室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此次学习培训工作,充分认识此次学习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组织本部门干部认真学习《决定》和《意见》精神,保证参加集中辅导和研讨交流的出勤质量。
2、结合工作,开展研讨。各部门要在深刻理解和把《决定》和《意见》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部门、本人工作实际,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要求,积极开展研究讨论,发现新问题,明确新责任,总结新经验,规划新工作。
3、认真学习,督促检查。参训人员要做到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理解和领会《决定》和《意见》的精神实质和内涵,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培训结束后,参训人员要求每人写一份学习总结,并上交组织人事处记入档案。机关党委、组织人事处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此次学习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此次学习培训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第二篇: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的通知
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校内各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党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现提出如下学习要求: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全会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四川省委九届七次全会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全省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推进“两个加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全会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学
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实现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全会精神
学校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校内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重大意义,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近期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全面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要深刻领会全会专题研究党的建设的战略考虑,深刻领会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深刻领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深刻领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举措,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把我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学习要突出重点,着重学习、深入把握全会精神中关于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关于如何进一步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关于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于如何继续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做好惩治预防腐败工作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三、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工作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紧密联系实际,切实做好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工作。
1.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理论学习的中心内容。要围绕《决定》和《意见》中提出有关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加强课题研究,推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2.要把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同我校当前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保持校园持续和谐稳定。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川委发[2004]36号)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学校校报、电视、广播、网络将宣传报道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工作的有关情况。
组织人事部宣传统战部
2009年11月27日
第三篇:在全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全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上的讲话
根据市委统一安排,全市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市委之所以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通过集中学习和专题培训,让大家全面、深刻地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肩负起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市党的建设的重任;二是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作出表率,带动和影响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切实形成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在学习时参考。
一、充分认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的丰富成果,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出台背景和深远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一)《决定》体现了我们党推进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建设就成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从夺取政权转移到治国理政,党的建设也从革命党建设发展为执政党建设。实践证明,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的自身状况确定工作目标和重点,卓有成效地推进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决定》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标更加坚定、重点更加突出、要求更加明确、路径更加具体、方法更加科学,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高瞻远瞩。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地球村加速来临;另一方面,能源危机、金融危机此消彼长,国际秩序、综合国力的较量更趋激烈。从国内发展来看,当前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呈现多样化趋势,多元文化交流碰撞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挑战,改革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这些变化,呼唤着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判断,《决定》明确指出,“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形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就变得十分迫切。
(三)《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所处历史地位转变的深刻认识。我们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这三大历史性转变,不仅意味着党的历史任务的变化,也意味着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以及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上要因时而变。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但是也要看到,目前党内在理想信念、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决定》振聋发聩地指出:“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党情的深刻洞察和忧患意识。《决定》还旗帜鲜明地指出:“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这充分表明我们党认清了面对的严峻考验,把握了时代发展的滚滚潮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审时度势作出加强党的建设的新部署,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
二、深刻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学深、吃透、弄懂全会《决定》,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
(一)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党长期执政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出加强党的建设的六条宝贵经验。这六条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六个一”:坚持一个首位,即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一个结合,即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一条主线,即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一个宗旨,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个动力,即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一个原则,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六条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党极为宝贵的财富。我们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充分运用、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二)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把握“四个着眼于”的总体要求,即: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四个着眼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部署的“再推进”,是基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瞄准更远大目标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再出发”,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为我们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指明了方向。
(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十七届六中全会按照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的原则,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这“六项主要任务”,是对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深化、细化和具体化,抓住了党的建设中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紧迫性的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加强自身建设的思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十七届六中全会还在思想理论、政策取向和工作部署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这些新要求新举措,是多年来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新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新认识,体现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要求,我们务必全面把握,切实贯彻到党建工作实践之中。
三、奋力开创新形势下我市党的建设新局面
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从徐海市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我市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加快徐海市崛起这一目标,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重点要着力推动五个方面的创新:
(一)围绕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新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党身处多元多变的环境中,一方面,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需要我们自觉提高对社会思潮的判断力、分析力和批判力,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另一方面,社会变革加速推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且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学习力,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结合我市实际,45岁以下年轻干部和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要争做学习的表率,乡镇以上党委班子要明确学习规划,努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1、要树立学习意识。从徐海市情况来看,学风不浓、玩风较盛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下大力纠正。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认识到,学习既是工作需求,也是精神追求;既是个人行为,也是政治责任,必须自觉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要从减少交际应酬中挤出时间学,从提高工作效率中挤出时间学,从利用茶余饭后中挤出时间学,努力实现从偶有所得向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跨越,真正做到在学习中增长知识、增强本领、增加修养。
2、要丰富学习内容。领导干部要胜任工作,做复合型人才,必须博览群书。既要读政治之书,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又要读业务之书,提高业务素养,成为分管战线的行家里手;既要读管理之书,又要读文学之书;既要读现代之书,又要读史学之书;既要精读著作,又要广泛涉猎。尤其要注意研究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和规律,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运用和驾驭网络的能力。
3、要完善学习制度。当前,重点要完善各级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围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学习讨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推行学习日制度,推动机关党员干部学习走上常态化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述学、考学、评学制度,加强对干部学习的督促检查,把学习情况作为班子考核和干部述职的重要内容。
4、要形成良好学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核心在于坚持学以致用,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做到“三个优先”,即工作需要优先、急难应对优先、党性修炼优先。要坚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探索理论向实践转化、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实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新突破
我市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要始终把握“五个着力点”,即把握坚持科学决策、贯彻民主集中制、提高执行力、加强制度建设、改进作风等五个着力点,打造善于驾驭全局、团结和谐、务实亲民、规范高效、风清气正的领导班子。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要始终按照“干事干练干净”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抓落实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1、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党的不懈追求。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民主建设的思想,要形成以下四点认识。一是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既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党自身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只有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党的创新活力。二是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对“一把手”而言,重点要增强“民主意识”,重大事项多沟通、多讨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班子成员而言,重点要增强“集中意识”,对集体形成的决议,要按照分工,尽职尽责抓好落实。三是基层民主建设是基础。只有充分尊重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权,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的主体作用,才能广泛凝聚全党的意愿和主张,形成统一意志。四是制度创新是保障。当前重点要从操作层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实践,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完善全委会和常委会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决策表决制度,落实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管用的党内制度体系。
2、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这方面,必须坚持“一个标准”,完善“三大机制”。“一个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把“德”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新时期选用干部的特殊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要按照这一要求,研究和探索考察干部“德”的具体途径和实施办法,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三大机制”,即,选拔任用机制。特别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市里每两年要开展一次竞争性选拔副县级干部工作,市直机关中层领导职位要逐步做到以竞争上岗为主要选拔形式;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使最优秀的人才获得最宝贵的“初始提名权”。管理使用机制。重点是要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干部交流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主体多元化、程序民主化的考核评价机制。特别要积极探索延伸考察的办法,对拟提拔的干部,既要考察现实表现,还要了解一贯表现;既要到现工作单位进行考察,还要到原工作单位进行考察。
3、要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加快徐海市崛起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从前段调研情况来看,把关人才凤毛麟角、拔尖人才数量偏少、技工人才明显短缺、乡土人才总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切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把更多的人才聚集到加快徐海市崛起的宏伟事业中来。一是要更新观念重视人才。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爱才、惜才的理念,有广纳贤才的胸怀和气魄,特别是对本土把关人才,要给予政府津贴,并在住房、小孩上学、就医等方面建立绿卡制度。二是要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主动与国内优秀的人才资源对接,建设一批各类人才能开展工作研究的基地,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徐海市投资兴业、施展才能。三是要创新机制用好人才。重点要在政策导向、工作条件导向上加强研究,把人才建设的要求落实到基层,鼓励青年人才、技工人才、乡土人才在经济社会一线建功立业。
(三)围绕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途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基层政权才会得到巩固,人民群众才有“主心骨”,发展才有希望,稳定才有保障。总的来讲,就是要围绕“抓基层、打基础”的要求,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阵地、提供基本保障等“五个基本”上下工夫,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发展力和服务力。
1、要加强分类整建。坚持“统一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整建工作。就农村而言,重点要在“六个查清楚”的基础上,分类进行排队、分层提出要求。对处于先进行列的,要指导其巩固成果,加快发展;对处于中间状态的,要帮助其找出薄弱环节,提高工作水平;对软弱涣散的,要采取派驻工作队、结对帮扶等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就城市而言,重点要深入推进“三基行动计划”,切实解决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而言,重点要探索“党建领航、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显现。
2、要扩大覆盖面。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并逐步从追求覆盖率向提高影响力转变。重点要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建在哪的问题。除了依托地域、依托单位建立党组织外,还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的新模式。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打破地域分割、产业分割、行业分割的界限,将同一产业范围内的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大力推行“支部归类设置,党员分类管理”的办法,使党的工作延伸到农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建在流动党员集中点上,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党员“流动而不流失”;建在互联网上,把流动分散的党员通过网络凝聚起来,利用网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个是怎么建的问题。对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可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带动建等形式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可采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办法,指导开展党的工作。
3、要强化阵地建设。按照“四合一”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切实加强村级学习培训中心建设,实现现代网络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在全市基层组织全覆盖;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集中布局警务室、卫生室、超市、行政事务代办点;加强文化娱乐中心建设,经常开展电影放映、体育健身、图书阅览、群众性艺术等活动;加强说事议事中心建设,实行村干部值日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协会和调解组织。
4、要育好带头人。下大力气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使村党支部书记真正成为村级组织的主心骨、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要创新选任方式。按照公道正派、致富力强、敢抓敢管的标准,打破“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传统模式,拓宽村党组织书记选任渠道。对于难以选出优秀党组织书记的村,可采取下派挂职、跨村任职的办法进行安排。要创新培养模式。加大对致富能手、复退军人、务工返乡人员等培养锻炼力度,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培养成党员;将大学生村官作为村党组织的重要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采用定岗定职方式,加强实践锻炼。要创新管理制度。推行村干部档案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考核档案;推行村干部履职承诺制度,接受党员群众民主测评和上级党组织工作考评;推行村干部失职退出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和约束功能。要创新保障机制。合理确定村主职干部的基本报酬,不断完善村主职干部的生活补贴及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同时,鼓励各乡镇开展村副职干部社会保险试点工作,在适当时候逐步推开。
5、要统筹城乡党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新任务、新要求,也是我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特色工作。下一步,要继续完善“六联模式”,统筹配置“三类资源”,努力形成城乡基层党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新格局。要统筹配置组织资源。坚持有利于实施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原则,充分整合城乡组织资源,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联合。要统筹配置人才资源。实行党员双向流动,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干部双向挂职,每年从市、县机关选派一批干部到乡镇、村挂职,从乡镇、村选派一批干部到市、县机关挂职;实行人才双向培养,大力实施农村能人培训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要统筹配置社会资源。继续实施“千队千村帮扶”计划,努力实现全市所有村全覆盖,同时对重点村要重点予以倾斜。特别要强调的是,实行结对帮扶,不仅是给钱、给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建强村级班子,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增强村级集体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围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取得党风廉政建设新成效
加强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当前,群众对我们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和不满,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好、为政不廉、甚至贪污腐败。为此,我们必须把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1、要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坚持以加强党性修养为核心,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当前,重点是要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集中开展“四治”活动。要下决心“治懒”,对那些工作不在状态、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干部,视程度依程序分别给予诫勉谈话、书面检讨、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换状态”。要下决心“治庸”,对那些缺乏干事创业激情、缺乏勇争一流志气的干部,本着“有错是过,无为亦过”的理念进行岗位调整,让其腾出位置。要下决心“治软”。对那些不敢担当责任、不敢坚持原则,出现严重失职或重大失误的干部,分清情况予以整治。要下决心“治散”,对那些纪律松弛、自由散漫,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干部,进一步完善制约机制,加大问责力度。
2、要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腐败的主要特征是权钱交易。权力主要由领导干部行使,因而各级领导干部最容易成为各种形式权力寻租的主攻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反腐败,重点在领导、关键也在领导。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规范化。特别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严格执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末位发言等制度,规范“一把手”的用权行为。另一方面,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严于律己,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时刻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
3、要加快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保证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为目标,着力构建有徐海市特色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坚持教育在前,做到防微杜渐。要注重加强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筑牢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的堤坝。特别是要完善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干部的思想、工作、社会状况和愿望诉求,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坚持规范在前,强化制度约束。要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和环节,特别是在公共采购、土地出让、项目建设、干部提拔使用等方面,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切实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坚持监督在前,促进公开透明。要突出权力运行的监督,建立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畅通来信来访、举报电话、网络信箱等群众监督渠道,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4、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三条原则”:既要抓领导机关的大案要案,又要抓涉及民生的基层案件。一方面,要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特点,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插手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案件;另一方面,要把握腐败主体级别向基层渗透的新趋势,严肃查处打白条报账、擅自处置集体资产、挪用侵占上级补助和拨款等基层案件。既要查处极少数干部的腐败问题,又要保护多数干部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防止有案不查、查而不处和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九个区别开来”的要求,保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既要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又要发挥案件的治本功能。查办案件既是治标的重要手段,又具有治本的重要功能。要抓典型案例通报促廉政教育,抓案件剖析促建章立制,抓相似领域共性问题促纠风治乱,增强查办案件的综合效果。
(五)围绕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建立党建工作责任新机制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也是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要管党更是丝毫不能懈怠,从严治党更是一刻不可放松。
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把党的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一起部署、同步推进、全面落实。党组织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切实履行党建工作职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坚持“一岗双责”,既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也要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建工作。
2、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和完善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党建工作情况制度、党委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落实党委常委会、单位党组(党委)定期讨论和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各级党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实行定期例会、定期调研以及联席会议制度。树立大党建的观念,加强对全市党建阵地、信息和人才资源的整合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
3、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评体系。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是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关键。对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落实情况,上级党组织要认真做好考核评价。市委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检查,全市要每两年进行一次党建工作全面考核。
四、务求学习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次培训时间很紧,请大家务必珍惜这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排除干扰,潜心学习,力求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这里,提四点要求:
(一)要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要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做到“三个放下”:放下事务,从繁忙的工作中和琐碎的事务上暂时退出来,集中精力学习;放下应酬,给自己多留一点读书学习的时间,多留一点思考的空间;放下杂念,拿出学生时代的学习劲头,发扬工作当中的忘我精神,抓紧时间学习充电。要通读《决定》原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既是我们党党建思想的“集大成”,又有很多“新发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决定》原文,真正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些、学深一层。要注重分类学习。所有党员干部都应该全面掌握《决定》的主要精神实质,但是也应该各有侧重。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应该全面地、系统地学习,部门的同志则应该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重点钻研、重点突破。
(二)要在勤于思考上下功夫。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思考,才能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要注重研究问题。坚持带着问题学、带着疑惑学,通过对问题的严密思考进行判断,通过判断进行逻辑推理,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要注重结合创新。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认真思考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意见和办法,力争创出经验、创出特色。要注重成果转化。检验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是“四看”:一要看党性是否增强,二要看思想是否解放,三要看能力是否提高,四要看好的作风是否养成。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这次培训班每一期都专门安排了半天的讨论,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加强交流,多出成果。对好的发言材料,市委组织部将编发简报送有关领导参阅。
(三)要在广泛宣传上下功夫。作为领导干部来讲,不仅要自己带头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还要组织、引领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学习。要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以新颖的形式、通俗的语言,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宣传,确保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对各地各部门开展的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活动,市内主要媒体要及时进行报道,营造学习的浓厚氛围。
(四)要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党建工作的成效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果。要坚持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发展,切实抓好年终结账,谋划明年的发展“盘子”,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解决民生的突出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志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重大政治任务。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培训,进一步增强管党治党意识,不断提高我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徐海市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崛起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四篇: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2009年11月16日17:04
来源:《贵州日报》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2009年11月10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了当前全省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贵州实际,就大力加强全省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集中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这一重大问题,充分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坚定决心,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会议的召开,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一项十分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把加强全省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做好全省各项工作,归根到底要靠全省广大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去奋斗。
(二)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构建“和谐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所在。构建“和谐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是全省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经过多年努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迈出了重要步伐,目前已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但与此同时,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没有变,在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状况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面对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繁重艰巨复杂的任务,面对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风险,面对全省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
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团结和带领全省人民朝着既定目标奋进,进一步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解决干部队伍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这些年来,全省各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当前,全省干部队伍建设状况总体上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干部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问题,主要是: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存在不适应性,一些干部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一些干部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比较低,知识面比较窄,推动科学发展、总揽全局、依法办事、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不强;干部队伍的结构存在不适应性,尤其是优秀年轻干部的数量还不能满足领导班子建设需要;领导班子的建设存在不适应性,一些领导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整体作用发挥不够,少数领导班子不团结问题比较突出;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等存在不适应性。一些干部还存在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有的精神不振,政绩观不正确,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对工作不负责,作风飘浮,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的宗旨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突出,严重脱离群众;有的贪图安逸,奢侈浪费,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生活腐化,享乐主义严重;少数领导干部利欲熏心,以权谋私,腐败堕落。对这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抓紧加以解决。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主要原则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五湖四海,严格按党纪党规和有关法律法规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全面客观考察干部,严格要求管理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及时有效监督干部,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把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集体,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清廉、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高素质队伍。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领导科学发展、应对复杂局面、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班子结构明显优化,形成梯次配备、专业配套、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团结和谐的良好格局,整体功能和合力进一步增强;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进一步树立为民、公正、务实、清廉的良好作风;干部人事制度明显完善,形成一整套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育人、选人、用人、管人的相配套相衔接的体制机制。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原则。加强我省干部队伍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干部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研究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把握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深刻认识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和省情的新变化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干部工作规律,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的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
新和制度创新,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制度保障干部队伍建设、科学方法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三是必须坚持围绕全省工作大局谋划干部队伍建设。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找准干部队伍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必须坚持用人民满意的标准检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积极回应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监督、评判干部工作,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使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成为体现群众意愿、实现群众利益的过程。
三、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七)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级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认真总结全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益经验,形成有利于深入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广大干部把加强学习与构建“和谐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这一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与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八)提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把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九)提高干部的知识素养。注重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广泛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提倡和鼓励干部自学,积极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大力推进全省学习化进程,努力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把广大干部培养成为学习型干部。组织广大干部在重点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抓紧学习现代化建设和做好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法律、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坚持把集体学习研讨重点问题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形式,做到研讨一个专题、深化对一个方面问题的认识、推动一项工作。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
(十)加大干部能力建设力度。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落实好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县处级以上干部每5年轮训一遍,累计脱产学习的时
间不少于3个月;其他在职干部参加脱产学习培训的时间每年一般累计不少于12天。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抓好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三个方面教育培训,更好地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强化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围绕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应对复杂局面、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手段,提高培训质量,满足不同岗位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实施培训实效考核评估制度,严格干部培训纪律,加强学员管理,树立良好学风。建立健全各级财政干部培训经费投入机制。
四、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十一)完善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不让恪尽职守的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十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着力解决“谁提名、如何提名、提名责任谁来承担”的问题,发挥党委全委会在重要岗位干部选拔任用提名过程中的作用。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把尊重民意和不简单以票取人统一起来,增强科学性和真实性。鼓励多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前的酝酿和协商工作。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坚持做到与会人数不符合规定的不开会,有关材料以及推荐、酝酿等程序履行不齐全的不上会,不准临时动议,不允许以任何形式代替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坚持党委全委会表决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人选,逐步探索扩大全委会表决范围。完善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方式,积极推行常委会讨论任用干部票决制。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扩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范围,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比例,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推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差额票决。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十三)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一个意见、三个办法”,按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省属高等院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省管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三个类别,研究建立我省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干部考核对促进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评价作用和监督作用。丰富考核形式,加强平时考核,完善专项考核,健全考核,完善换届(任期)考察,改进任职考察,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建立科学有效、易于操作的考核办法,重视借鉴新的考核方法和手段。拓宽干部考察渠道、途径和范围,完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方法,注意听取服务对象、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尽可能了解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情况,全面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现。严肃考核工作纪律,对工作不负责任、考核失真失实的,要追究责任。加强干部考核工作质量和成效评估。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十四)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坚持严格管理与关心爱护相结合,既要切实解决在干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又要注意关心爱护干部,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和基层努力工作的干部。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深入了解干部情况,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对干部存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坚决反对拿钱不干活、当官不作为。对基本素质较好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及时调整到合适岗位;对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不胜任和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失职干部严肃问责。严格按照规定职数配备干部,切实解决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根据我省财力,不断改善和提高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加强干部队伍宏观管理,深化干部分类管理改革,明确干部分类管理原则,完善公务员制度,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合理使用和任用。进一步重视加强老干部工作,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坚持党管人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十五)完善干部交流机制。突破行业、地区和部门的限制,扩大干部交流范围,畅通干部交流渠道,完善干部交流的配套政策,形成干部交流长效机制。加强省直机关之间及省直机关、中央在黔机关单位与市(州、地)之间、地区之间的干部交流,逐步扩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加大省以下垂直管理系统与地方党委、政府及部门之间干部的交流力度,加强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干部的交流。县以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同一职务满十年的,必须进行交流;五年以上的,应有计划地进行交流或进行分工调整。党政机关内设机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在同一职位上任职时间满五年的,应有计划地进行交流;满八年的,必须进行交流或轮岗。加大上下交流力度,从省、市(州、地)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乡任职,从县、乡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市(州、地)机关任职。
五、大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
(十六)优化领导班子配备。选拔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形成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按照政治上强、具有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清正廉洁的要求,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加强乡镇一级党政班子建设,进一步拓宽干部到乡(镇、办事处)和村工作渠道。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各级领导班子要按规定配备好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
(十七)抓紧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坚决克服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思想观念,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要大胆启用。建立完善干部破格提拔和越级提拔制度,积极创造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切实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使他们切实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链,扎实抓好培养锻炼基层年轻干部的“源头”工程,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进一步加大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力度。探索建立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逐级遴选干部制度,注重选拔经过艰苦岗位和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加大从农村、社区、企业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按照“重在培养、同样使用,优进绌退、动态调整”的要求,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注意发挥老中青传帮带的作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
(十八)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健全党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党管武装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切实发挥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定重大事项;凡是集体作出的决定,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坚决服从,并按照各自分工认真抓好落实。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大问题研究。
(十九)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统一。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班子成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实效性,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团结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加强修养,既讲党性、讲原则,又讲和谐、讲合作,做到心胸开阔、襟怀坦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谅解,开展工作积极配合,产生分歧坦诚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提醒,见有缺漏相互补台,切实维护班子的团结。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做维护班子团结的模范,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既要善于总揽全局,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防止各行其是,又要充分发扬民主,遇事多商量、多沟通,支持班子成员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班子其他成员要善于从全局出发思考和处理问题,加强请示报告,注意维护主要领导的威信。领导班子要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发挥民主生活会开展思想交流、提高党性修养、增强班子团结的重要作用。
六、切实改进干部队伍作风
(二十)大兴解放思想之风。认真总结和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经验,切实把解放思想寓于各项工作中,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干部进一步开阔思路、开阔视野、开阔胸襟,用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省份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这一重大问题,力求用新视野、新思想、新办法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建设和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形成解放思想谋发展、开拓创新干事业的生动局面。大力营造解放思想的良好氛围,给敢想敢干者撑腰,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切实保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解放思想,各级领导干
部是关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以思想认识的高度一致保证行动和工作的高度协调。
(二十一)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注意加强同人民群众的经常性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建立感情、取得信任,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赖。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都要首先想一想人民群众的感受,问一问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机关工作要坚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矛盾突出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不组织群众迎送。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坚持改善民生是最大公务的理念,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二十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执行力,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心、负其责。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切实解决“谁去落实”、“何时落实”、“怎样落实”的问题,营造求真务实良好氛围,使全省广大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创业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求实效上。牢固树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意识,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从各级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和领导事务性活动,清理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切实解决节庆剪彩过多过滥问题,改进各级领导干部活动新闻报道。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引发重大事件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
(二十三)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牢记“两个务必”,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早日改变贵州贫困落后面貌而苦干实干。全省各级党政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进一步控制办公经费,把有限资金和资源更多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购买、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车,严格控制公款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对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挥霍公款的,必须严肃处理。对党员干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要及时提醒、批评、制止。
七、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二十四)进一步加大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把作风建设情
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切实整顿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严格要求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依纪依法查处和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商会任职行为。进一步规范公务消费,大力推进公务接待制度改革。
(二十五)进一步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遏制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惩处。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干部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案件。加强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金融、司法、政府采购、教育等领域专项治理。健全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查办大案要案组织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对于案情重大、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要认真剖析,公开处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规章制度,发挥查办案件惩戒功能和治本功能。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坚持依法依纪办案,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行为。
(二十六)进一步加大对干部的监督力度。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引咎辞职、罢免或撤换等制度,地方党委常委会要把廉政勤政、选人用人等方面工作作为向全委会报告的重要内容。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部门负责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推行廉政承诺制。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把管理干部情况作为巡视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部门要加强与执纪执法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强化舆论监督,增强监督合力。
(二十七)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力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减少体制性问题和制度不配套对制度执行的影响,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健全执法过错、违纪违法责任追究等制度,保证公正司法。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管理,继续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扎实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彻底清理和严肃查处“小金库”。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止和严厉惩处利用证券市场和资本运作等手段进行腐败活动。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政府收费行为,坚决禁止乱集资、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衡机制、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
八、强化对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党委(党组)要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定期议班子议干部,经常听取干部工作汇报,及时加强工作指导,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党委(党组)书记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党管干部的政治责任,亲自抓,负总责,抓好班子,带好队伍;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班子集体管理干部,党委(党组)班子应认真听取和充分尊重党委(党组)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干部考察评价、选拔任用、处理决定的意见。加强监督检查,重点督导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和落实干部队伍建设措施的情况。
(二十九)严格责任追究。根据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一步明确干部推荐、考察、决策、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逐级建立从严管理干部责任制。要把干部管理、队伍建设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用人严重失察、失误,疏于管理监督,班子成员或者分管人员连续或多次出现违纪违法行为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干部和干部管理部门的责任。
(三十)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上下衔接、横向配合、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公道正派,严格按照规定的原则、标准、条件、程序选用干部,并加强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和从严教育、管理、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在协助党委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的同时,积极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全省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党组,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党组及其它各类机关、事企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干部管理负有直接责任;有干部协管职能的部门党组(党委)要协助当地党委管好本系统的干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
(三十一)营造良好环境。全省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党组织要为干部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进步创造条件,让干部在适合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发挥聪明才智,同时要教育引导干部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组织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种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大力宣传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中央和省委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宣传各地各部门干部队伍建设的成效和经验,努力在全省形成重视和支持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弘扬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全省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构建“和谐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第五篇:中共惠民县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
中共惠民县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1年11月21日 讨论稿)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文化强省的意见》以及《中共滨州市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就加快文化强县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自觉主动加强文化强县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时代,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难以取代的竞争优势,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迫切。我们必须把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深刻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深刻认识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目标要求上来,增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惠民实际,积极主动、坚定不移地加快文化强县建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把文化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升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精心谋划、强化措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我县涌现出李金凤、马志英等一大批省级、市级道德模范;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荣获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发展活力逐步显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孙武古城旅游区提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涌现,童话作品《毛驴开荒》荣获第四届泰山文艺奖,实现了我县历史性突破。但从我县文化发展现状看,也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有些镇(街道)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抓经济建设手硬抓文化建设手软;一些社
会成员理想信念单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文化事业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设施总量偏少、层次偏低,城乡间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小、文化企业数量少,大部分产业门类还处于自发、分散、低水平的粗放状态,缺乏竞争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有力地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加快文化强县是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惠民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惠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以改革推动大发展、促进大繁荣,切实增强我县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把全县文化建设推向新层次、新水平。
二、明确加快文化强县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推动惠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文化强县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十六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开展文化强县建设先进城乡创建活动,不断增强文化凝聚引领能力、文化惠民服务能力、文化创作生产能力、文化产业竞争能力、文化体制创新能力、文化队伍建设能力,更加有力的推动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抢抓“黄蓝”两区开发机遇,按照全县“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文化强县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创建省级文明县;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社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全省、全市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孙子故里〃绿色惠民”“田园风情〃生态水城”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提高,丰富兵学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例明显提高;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全县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县建设成为文化强县,实现惠民文化大发
展大繁荣打下坚实基础。
三、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形成团结全县人民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群众,以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校培训、干部在线学习及形势政策报告、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为主要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党员干部学习评价激励和考核机制,切实把理论学习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强化党员干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立场的学习教育,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不断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群众路线教
育、国防教育、党史教育,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都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在报纸、网站等媒体开设专题栏目、坚持经常性宣传。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激发惠民人干事创业的热情。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激励全县上下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干劲和热情。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教育、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足实际、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创新实干,奋力加快跨越发展的步伐;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继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不断提升发展境界,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精神风貌昂扬向上的良好局面;与提升群众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统领,广泛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塑造知识型市民,建设学习型城市,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
(三)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精心组织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四德”工程,积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加强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继续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
员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努力建设诚信惠民。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巩固省级文明县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扎实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广泛开展军民警民共建活动,动员各级各类文明单位与农村结对帮扶,形成文明创建城乡互动、城乡共创精神文明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城乡社会文明程度。扎实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社会化、规范化。
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努力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可持续性的要求,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网络,促进城乡文化事业协调发展。
(一)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城、社区和镇(街道)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尽快建立起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实现县区、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按照要求,2012年,县
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至少建成一座数字影院(厅)。强化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建立公共图书馆和文化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站等免费开放经费保障长效机制,推进公益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快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加强重点新闻媒体建设,进一步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报、台、网互动融合,扩大有效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党报、电台电视台和政府网站的舆论引导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巩固其在舆论引导格局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对手机报、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的规范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播,增强全社会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对孙子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提升,搞好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暨武定府衙和宋代古城墙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加强对胡集书会、清河镇木版年画、河南张泥塑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二)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把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文明创建活动的基本指标。加强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2012年底前,各镇(街道)全部建成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综合文化站,社区、行政村实现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全覆盖。以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工程带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
层和农村倾斜,加快实现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继续办好孙子文化旅游节、群众文化节、胡集书会、火把李庙会、大年陈桃花节等品牌性节会活动。深入开展全民读书、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常下乡,实现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基层活动经常化。
五、着力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品牌打造为支撑,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发展、融合发展、跨越发展。
(一)加快构建惠民特色文化产业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争创中国旅游强县为契机,突出“孙子故里〃绿色惠民,田园风情〃生态水城”两个品牌,发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优势,以文促游,全面实施孙子文化旅游休闲区深度开发,积极打造山东旅游新干线,着力构建黄河三角洲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闲之城和唯一性旅游目的地,促进文化旅游业真正由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转变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构建“一区两带”旅游格局。“一区”即文化旅游休闲区,统筹推进孙子兵法城、武圣园、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暨武定府衙、护城河环城水系景观长廊等景区建设,形成集千年古城、孙子文化、红色旅游及温泉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核心。“两带”即以魏氏庄园、胡集书会为重点的东南部民俗文化旅游带和
以大年陈生态果园、白龙湾黄河风景区为重点的西南部生态观光旅游带。同时,结合旧城改造留足留好待恢复景点的建设用地,如阁老府、文庙、大寺、朔庙、双忠祠、钟鼓楼、驻跸台、泰山行宫等,尽快逐步复建。
(二)积极打造重点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把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拓宽融资渠道,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来惠民投资,开发建设一批有较强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大项目,培育一批有新意、有卖点、有市场的文化旅游产品,把文化融于旅游项目建设中,重点搞好孙子兵法城、护城河环城水系景观长廊、魏氏庄园旅游基础设施、温泉文化博览园、胡集书会曲艺厅、大年陈生态果园、孙子故里森林公园、武定府衙及渤海革命老区旧址等景区建设提升改造工程,促进各个景区景点晋档升级。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旅游要素质量。挖掘胡集书会、清河镇木版年画、河南张泥塑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潜力,在此基础上每年再筛选、策划、包装和申报一批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纳入文化产业项目库,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等扶持,尽快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通过举办旅游产品展销会、各行业交流会、缔结友好城市,成立孙子文化函授学院,制作装帧精美、文化涵量丰富、科技含量高的宣传画册、光盘和富有地方特 10
色的工艺品、纪念品,加强对区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打造文化产业知名品牌,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开发旅游产业,真正实现游购娱吃住行一条龙服务新格局。办好国际孙子文化旅游节,增强孙子故里的品牌效应和国际知名度。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文化强县建设的不竭动力。要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为目标,深化改革,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不断创新完善有利于文化强县建设的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和管办分离,逐步实现政府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理顺全县文化市场管理职能,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准入机制,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加强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扩大文化市场消费,引导形成高、中、低端分众化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加强对书画、摄影、演艺等文化协会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加强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优化文化市场环境,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营造文明安全的文化市场秩序。
七、积极推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加强新闻舆论引导管理,发展健康网络文化
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的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不断提高全县文化创作竞争力和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稳定的文化环境。
(一)深入实施精品创作工程。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工作。以参评全国“五个一工程”和省、市“文艺精品工程”为总抓手,着力创作一批体现民族精神、展现时代风貌和惠民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利用魏氏庄园等惠民现有的文化元素筹拍电影、电视剧,创作歌曲和文艺作品。引导文化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创作导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让反映主流价值取向、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播。积极发挥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导向作用,完善科学的评判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努力在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农村题材、少儿题材创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创新。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生产全过程,学习借鉴国内外文化创新有益成果,兼收并
蓄、博采众长,增强文化产品时代感和吸引力。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倾听群众呼声,反映人民愿望,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造,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善于运用现代技巧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文化的表现力,不断创新文化形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促进文化品种、载体、风格有机结合,不断丰富文化的生产方式与表现形式,提高先进文化覆盖面。
(三)牢牢把握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坚持党对宣传舆论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整合各类宣传资源,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督管理,强化正面宣传,突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群众关注点入手,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加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和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宣传纪律,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四)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督促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不为有害
信息提供传播渠道。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依法惩处传播有害信息行为,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八、培养和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强县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加快文化强县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各级要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县战略,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一)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按照视线向下,重心下移的原则,着力解决镇(街道)文化工作人员不足、不能专职专用等问题,要进一步制定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政策措施,鼓励优秀人才服务基层。选派有专长的大学生到基层从事宣传文化工作。配齐配强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文化站专职人员。创造优越条件,拓宽引进渠道,积极探索外聘高层次人员的新路子,采用高薪聘用、续建档案、兼职等多种形式,引进文化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吸引优秀文化人才、经营管理领域的人才进入文化行业。积极扶持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制定政策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二)完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培养一批群众喜爱、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名家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加大文化产业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健全各类文化人才教育培训网络,引导支持职业技术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急需专业人才。加强经常性教育培训,对全县基层文化队伍每年轮训一遍。把文化建设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建立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文化人才培训制度,通过与国内高校、培训机构联建培训基地、举办研修班等方式,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文化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增强县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
(三)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深化职称评审改革,打破职称、学历、年龄、身份界限,畅通人才流动渠道。鼓励引进优秀人才,在待遇、户口、住房、子女入学、扶持资金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对高层次专业人才、有突出贡献特殊人才、德艺双馨艺术名家、濒危稀有剧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团队,制定专门扶持保护政策。从2012年起,开展杰出文化人物评选活动,设立奖励制度,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牢牢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掌握好文化改革发展的领
导权,不断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将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文化工作,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和文化问题研究,提高文化素养,努力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创新文化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注重在文化领域优秀人才、先进青年、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重视从文化工作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加大从基层优秀宣传文化干部中选任领导干部力度。成立文化强县建设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加强对文化强县建设的领导和协调。从2012年起,组织开展文化强县建设先进镇(街道)、村(社区)创建活动。筹备组织一年一度的社会文化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完善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目标考评细则,提高文化改革发展成效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的权重,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进一步助推文化强县建设。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同财政收入相匹配、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保证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
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现有文化设施的改造提升、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预算。2012年起,全县财政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县财政设立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文艺创作生产专项资金、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专项资金,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保证一定数量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镇(街道)、社区和村文化建设。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相关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以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和价格政策为主要内容,建立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确保文化产业增长幅度高于生产总值和服务业增长幅度,文化产业投入增幅高于固定资产投入增幅,新兴文化产业增幅高于整个文化产业增幅。加强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建立文化产业统计上报制度。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自2012年起,县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并按照“谁主管谁使用”原则,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全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每年安排一定份额用于扶持中小文化企业。
(三)齐抓共管,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深入宣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十六次全会精神,把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文化强县建设上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文化发展的强
大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人大要依法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监督和视察,加强文化法制工作。政协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加强民主监督。文联等文化领域人民团体要创新管理体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加强行业自律,依法维护文化工作者权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动员和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文化建设。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大力支持文化建设,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开创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