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一、基层组织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村级组织建设面临的难题:全乡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导致村党支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村党支部的活动阵地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正常活动的开展。
(二)村班子建设问题:一是村党支部班子平均文化程度偏低,在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下,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方面已存在一些不适应;二是个别村干部带领群众的致富能力与群众快速致富的愿望不相符;三是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班子新老交替的迫切要求未得到满足。
(三)部分农村党员中存在的问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结构不合理、缺少致富技能。年轻党员有很多外出打工,由于没有成熟的管理经验,使这些党员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支部正常的组织生活。另一方面,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大部分年轻人均外出打工,留守家里的人员多数为年老体弱的老人和儿童,组织发展补充新鲜血液中青壮年党员比例不是很高,也影响了党支部的激情和活力。
二、主要措施及工作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争取在今后工作中做好以下七项工作,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切实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选拔途径,从致富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企业骨干、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的党员中,培养选拔政治素质高、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充实到农村“两委”班子中来。
(二)拓宽渠道,壮大基层党员队伍。本着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拓宽发展党员的视野,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将那些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积极做好从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个体户和农村种养大户中,从毕业回村的高中生中,从复转军人中,从有一技之长、并愿意入党的青年中,从长期在经营、自闯市场的本籍村民中发展党员,不断扩大党在农村的联系面、影响力和控制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三)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实现“两委”关系协调化。要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以制度化的形式规范干部言行,真正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实现农村党内民主与党外民主的同步推进。
(四)规范管理,推进民主,实现领导方式制度化。对村中的重大事项,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民主决策,经认真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和决议,然后实施。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办好村务公开栏,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公布于众,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规范村民监督委员会队伍建设,坚持财务监督制度,每年
年初,对上年度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坚持村务顾问制度。推举村里有权威的老党员、老干部及有威信的村民,组成顾问组对村里的有关事宜进行评议、协调和解决。
第二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如何建强基层党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在基层阵地上的堡垒,堡垒强则阵地坚,堡垒弱则阵地失。
一、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建设。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基层党员干部要做到真正重视群众、真正关心群众、真心爱护群众。
①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的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真正树好“风向标”。
②强化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宣传党员楷模,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
③严格党员干部考核,从德、能、勤、绩、学、廉着手,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党员干部评先评优中。
二、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任何功劳都不是个人的,而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就得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一是科学管理,探索新的组织模式,及时理顺党组织管理体制。理顺党组织关系,正确定位基层党组织功能,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
四、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基层党组织“一把手”,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统筹谋划,组织协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一些薄弱环节,要采取扎实措施加以解决,加强工作指导,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
如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深化群众动员、融合各方力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和为民服务优势,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统筹治理元素,激发社会协同能力
探索创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机制,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心骨”、社区居委会为“组织者”、社区居民为“当家人”、物业公司为“大管家”、辖区单位为“合伙人”五方权责主体,引导群团组织同向发力,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倾听关注成员单位需求建议,健全完善民需对接、服务共建、交流促进等工作机制,促进双向认同、纵横联动。
二、夯实队伍建设,提升组织战斗力
健全完善社区干部培养选拔链条,以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聚焦物业管理、基层治理等方面,开展社区“两委”干部培训。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举办基层治理论坛、专题研讨,全员覆盖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有针对性培养锻炼书记能力素质。把表现优秀的社区干部储备到社区后备人才库,在重点岗位上、重要任务中锤炼历练。完善正向激励、关心关爱机制,选树干部标兵,宣传先进典型,增强干部干事创业“源动力”。
三、创新治理方式,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以破解物业管理难题为抓手,相关部门联动,明确奖惩条件。发挥业委会作用,聚焦群众反映热点难点等问题,采取“拉家常”等方式,征求居民建议,为居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构建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互助共进的基层治理机制,以务实举措推动基层治理,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如何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一)严格选拔,到岗到位。明确选拔聘用标准,细化招聘流程,及时通过网络、微信等平台加强政策宣传,做好日常咨询,与人社、纪检等相关部门联动,严格按照要求,精心筹划开展统一选拔,做好选岗工作,与任职村(社区)对接,签订聘用协议,及时到岗到位。
帮带培养,增强本领。压紧压实责任主体责任,针对新到岗村级后备干部开展任职培训,并将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范围,统一组织实施,引导参加学历教育,提高知识积累和水平。选派帮扶干部等与村级后备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引导村级后备干部有效参与村级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信访维稳等工作,帮助完善台账资料,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关怀关爱,激发热情。注重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激励保障,及时拨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支持村级开展日常工作,引导村级后备干部开展贫困户帮扶等。严格参照村干部标准,按月兑现落实村级后备干部基本报酬,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绩效报酬,激励村级后备干部干事创业。
强化管理,规范提升。区级统一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数据库,完善人员名册,及时做好更新。对村级后备干部实行跟踪培养,进一步细化考核评议办法,强化结果运用,实行动态管理,补齐配强,对表现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及时纳入重点培养范围,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
如何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二)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是村(社区)基层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增强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活力的重要基础,是加强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村(社区)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可见,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的选拔、教育和培养,对巩固和提升党在村(社区)基层组织堡垒和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科学选拔,广开门路吸收优秀人才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开门纳贤,解放思想、转化观念,要善于把思想政治素质强,事业心强,具有责任感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人员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同时要加强从村(社区)致富能人、退伍军人、两新组织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和培养村(社区)后备干部,打破地域、区位的限制,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强化培养锻炼,不断提高村(社区)后备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首先是帮助提升学历,根据新时代对干部队伍素质要求,制定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和学费补助制度,加强与高校、党校、电大等单位联合形式,不断提升后备干部的学历;其次是加强培训,结合村(社区)工作实际和现实需要,进一步依托党校、夜校等途径加强对后备干部市场经济、维稳处突、法律法规、党史党规、乡村振兴、反腐倡廉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再次是强化锻炼,结合村(社区)工作情况,积极主动安排优秀后备干部到急、难、险、重的岗位进行锻炼,早日适应村(社区)工作环境和群众心理,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做好考核使用,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动态管理,常态化做好后备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实行动态化管理,坚持优胜劣汰,始终保持后备干部队伍数量充足、素质较好、结构合理,对优秀的后备干部按程序及时充实到村级班子队伍中,不断增强村级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为后备干部的成长搭建好舞台,真正让后备干部有盼头、有望头、有劲头。
第三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党地位的基础。党的基层执行力是保障党在基层的一切执政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及其效率如何、效果如何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党的十六届四中代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就是要把我们的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解决新问题,努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突破中发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当前,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各项工作十分繁重。因此,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成为当务之急。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强调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明确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思路、重大原则和重要举措,拓宽了党内民主渠道,创新了党内民主形式,丰富了党内民主内容,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深入推进组织工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全面贯彻,通过扎实的工作把党内民主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要加强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是因为: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建党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基本原则。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关系党自身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关系党的领导的真正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地位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党的基层组织是人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否,不仅体现在党的纲领和章程中,而且体现在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上。党的形象如何,群众更多地、经常地;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行动来了解、来认识的,是基层群众工作的表率。
二、新时期新阶段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总体上讲,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是好的,在党的执政建设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一些基层党的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不高,自我意识不强,群众观念和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政治理论水平低,缺乏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法治意识淡薄,不能依法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缺乏解决复杂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二是部分基层干部的创新意识不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能力较弱。三是部分基层干部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不适应。习惯于行政指挥型或家族式管理的方式,不善于民主决策,作风不实,工作方法比较简单。
对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先进性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先进性要靠广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党员要保持先进性,最重要的是体现时代要求。在新形势下,党员队伍中还存在着与先进性不相符合的问题。一
是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动摇,突出表现为“三化”,即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观念物化,执政意识弱化。二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着青年党员、高中以上学历的党员比例较低,一线重要岗位、新经济组织中党员较少等问题。三是部分党员的作用不明显一些党员放松自身要求,不想多尽义务,不愿意带头,混同于普通群众。
经济社会转型的新趋势,对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拓展党建工作领域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如何合理设置党组织,如何科学确定党组织隶属关系,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都是新课题。在这一领域,党组织覆盖率比较低,党建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
“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对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基层民主管理提出新要求。随着基层民主建设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参与民主管理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要求有更加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决策权。当前,基层党内民主的发展还不是十分充分,民主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与广大党员的民主愿望还有不少差距。
三、目前党的基层执行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执行上盲目随从。有些基层干部工作履职意识差,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把简单重复上级文件和讲话精神当作是贯彻执行,好像是忠实执行者,其实不然。不把上级精神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条式地执行,这不是真正的执行,而是对上级精神的消极敷衍。二是调解矛盾能力偏低。有的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漠,对待群众态度粗暴,习惯于用简单、蛮横的办法处理当前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错误地认为只要上级领导出面干预就能解决,而不重视增强自己处理复杂问题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三是领导方式和方法简单。简单陈旧的方式方法必然不能适应党长期执政的需要,沿袭传统的开会、发文的办法抓工作,似乎工作就是开会,发文就是工作,把开会、发文当成推动工作的“万能钥匙”,这是作风不实、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那么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呢?
一、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要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以基层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
着眼于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基层干部要做到真正重视、真正关怀、真心爱护。一是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的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素质,三是关心基层干部,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着眼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管理好,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二是发展好,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把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优秀分子发展为党员。三是教育好,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着眼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科学合理构建基层党组织体系,探索新的组织模式,及时理顺党组织管理体制。理顺党组织关系,按照属地管理、资产管理、行业管理的原则,以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二是正确认识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党支部主要是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党建工作,发挥保证监督作用。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包涵了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监督制度等。当前,重点是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扩大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
着眼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基层党组织“一把手”,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统筹谋划,组织协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一些薄弱环节,要采取扎实措施加以解决,加强工作指导,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把“盆景”变为“绿洲”。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下苦功夫,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坚定不移地抓下去,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企业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提升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的能力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紧紧扭住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推动发展方面的潜能,才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予的新要求。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成为全党工作中心,党的基层工作的重心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向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方面转移,更加突出地体现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这一时代主题。近年来,在加强基层组织推进发展的能力方面,我们做过许多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牢牢地抓在手上,切实发挥出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必须选好配强基层领导班子。在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配备上,要切实把那些能力强,敢想敢干,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上来。在村党支部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上,更应注重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通过“三推两考一选”的方式,把那些能够带领群众致富,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带头人,选拔上来,以班子建设为重点,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对基层班子成员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牢记发展使命,发挥最大潜能,在推进经济发展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各级党的领导班子是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和建设的领导集体,其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高低、大小、强弱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因此,要正确把握发展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辩证关系,实现党内民主与集中的良性互动,真正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要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要合理分工,做到有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展其能,成其事。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班子议事规则,特别要研究制定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的党委议事规则。凡是重大决策的确定、重大项目的建设,重要干部的任免、大额资金的使用都要坚持集体研究决定,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不断提高决策水平。要推行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把票决制扩大运用到党委对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决策上,使领导班子每个成员充分表达自己意见,有效避免由少数人或个别人说了算的问题。要以创“和谐班子”建设为契机,加强对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建立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考评通报制度,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解决好班子自身内部矛盾,防止和克服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保证班子和谐统一。
三、以强化宗旨为重点,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近年来,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及党内各项活动的不断开展,党员的宗旨观念以及思想工作作风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但同时也必须看到,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漠,为民服务本领不强,热情不够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还必须倾心竭力地抓好党员的宗旨观念教育,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教育党员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情绪,反映群众的诉求,关心群众的疾苦。要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自己工作的准则。要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在工作中,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推行了“党员承诺制”活动,这一活动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宗旨意识,明确了责任,受到了群众的一致拥护,这是我们取得的宝贵经验,是应该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此外,我们在党员队伍中组织实施的“党员与困难户结对子”、“划分党员责任区”以及组织“党员志愿者”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开展党内活动的有效载体,为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为此,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要进一步把这些经验和做法加以总结,不断完善,并将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提供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制度保证。基层党组织只要正确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思考问题、作出决策、开展工
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既要相信、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充分调动好最大多数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四、以增强合力为核心,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能力
党的基层组织承载着团结、组织群众,增强合力的重要职责。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是摆在我们组织部门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班子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坚强堡垒。加强基层班子建设,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最关键的还是选人用人的问题。不但要注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同时还要深入的分析成员之间的思想和工作作风等诸多因素,要通过全方位的考察考核,选准干部,正确使用干部。同时,更应注重对不同的领域的基层班子,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加强。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农村新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正成为党建工作开辟的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首先必须确保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必须把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之中。特别是对于农村新经济组织和非公企业这些相对薄弱的环节,更应下大力气,抓实抓好。对于农村新经济组织和非公企业,凡是具备组建条件的,都应及时组建党组织,不具备条件的,也应及时建立联合支部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组织开展党的工作。还应进一步与工会组织协调起来,通过“以工建促党建,以党建强工建”的形式,发挥党组织在各个领域中的核心作用。
五、以创新方式为统领,提升基层党组织促进和谐的能力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贵在创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中的基础层级,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具有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因此,要把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的要求,把这项基础工程抓实抓好。要改革基层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扩大差额选举比例和范围,使选举人能在更大范围内有所比较,有所选择,更好地体现党管干部原则和群众公认原则的有机统一。要积极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促进和谐的能力,应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题中应有之义。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必须首先创新工作方法。要在认真研究农村、街道社区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前提下,找准党建工作与其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得党建工作与其中心工作的融会融合。在农村党建工作中,应继续立足于以“三创两建”活动为中心,加大创建 “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组织、基层满意部门和群众满意的乡镇站所的工作力度,以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坚持以双向服务为目标,以建立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整合社区内的组织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在非公企业党组织中,组织开展“创建兴企先进党组织,争做兴企模范党员”的“创争”活动,进一步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解决社会矛盾,在当前改革不断深化的前提下,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都汇集在基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能力提高工作。不断提高他们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善于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为创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强的群众基础。
六、以规章制度为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强化约束的能力
重点落实好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党员评议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进一步健全完善并严格坚持党内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切实抓好“三会一课”、“党员目标管理”等制度的落实。特别是要结合党员职业、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对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注重实际效果,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查他们工作和发挥作用的情况,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对不履行义务,不做工作的,要给予批评帮助,促其转化。与此同时,还要严格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评议工作要坚持政治性、严肃性,通过评议,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良好的民主评议气氛。民主评议中,也可参照干部管理中的民主测评方法,征求部分党外群众对党员的意见,对大多数党员、群众不满意的党员,要给予警示,限期改正缺点、错误,促其转化。《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规定了党员的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权利。在党员民主权利面前,所有党员无论职务高低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侵犯。因此,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作为基础,既要不断拓宽党员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又要引导广大党员牢固树立主体意识,提高主体素质,严格党员管理,强化约束,增强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要加大对党员民主意识的教育引导力度,提高党员的民主素养,养成民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为发展党内民主奠定坚实的基础。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通过实行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和党员旁听党委会等形式,充分保障和实现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成为党的生活的主人。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把党的方针政策、决议,及时传达给党员。要建立和完善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营造充分发扬民主的氛围,让党员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意见。要建立和完善党员自身权益维护制度,使党员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能及时反映上来,并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严重侵害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为,严加惩处,切实维护好党员权益。
第四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哪些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如何确定?
按照党章规定,党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它基层单位建立的组织为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党员人数超过100名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正式党员人数超过3名、不足50名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党支部。正式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可与邻近单位的党员联合组成党支部。其中,党员人数超过7名的党支部,应设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不足7名的,只设书记1名,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名。有的基层单位党员人数虽然不足100名或50名,但因特殊情况和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成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或总支部委员会。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为完成某项临时性任务而成立的临时单位、临时机构、短期学习班等,经批准,可以成立党的临时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委员会。临时党组织的书记、副书记和委员会委员由上级党组织指定。
2.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成员职数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成员职数设置的基本原则是:
(1)党员人数较少的党支部(如党员不足7名的党支部),可不设支部委员会,只设书记1人,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人。
(2)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3-5人,最多不超过7人,设书记1人,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人。
(3)总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7人,最多不超过9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人。
(4)基层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9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1-2人。
(5)基层委员会一般不设常务委员会。少数大型厂矿企业、规模大的高等院校等单位,党员人数比较多,为便于开展工作,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以设立常务委员会,设立常务委员会的党的基层委员会,一般设委员15-21人,常务委员5-7人。
3.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
(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4)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吸收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占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8)教育党员和群众遵纪守法,坚决同各种犯罪分子和犯罪活动作斗争。
4.各种类型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和作用有什么不同?
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所有党的基层组织都必须认真执行的。党章还对不同类型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和作用作了明确规定:
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党支部,领导本地区的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支持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如高等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同时保证行政领导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监督,
第五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33、为什么要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建设?
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建设,是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正确贯彻执行,推进企业改革,办好国有企业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顺利进入市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但是,就企业来说,通过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包括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企业内部的关系协调、调动职工积极性,等等。多年的实践证明,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固有的政治优势,即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国有企业中的企业管理人员或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骨干大多是共产党员。如果一个企业的党组织和党员不起作用,企业的改革和生产经营任务就难以完成。只有切实加强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党员成为勇于改革、开拓创新、带头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模范,才能调动起职工群众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办好企业。
134、为什么企业党组织要在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呢?
(1)这是党的性质和它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基矗党对企业的领导,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最终要靠党在企业的基层组织去落实。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充分发挥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有可靠的保证。
(2)是由我国企业的性质和现状所决定的。我国国有企业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如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在公有制为主体的企业中,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维护国家利益,没有党组织的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难以做到的。因此就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由党组织协调党、政、工、团各方面的关系,同心协力地为完成企业所担负的这一任务共同奋斗。即使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企业行为也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这一点,需要法律的、行政的、社会的监督,也需要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
(3)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搞好企业,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其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提高素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实现这一变革,对于企业来说,是脱胎换骨的改造,任务之重,难度之大。史无前例,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保证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4)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企业领导体制的基本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完善社会主义企业领导体制,必须确立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核心地位,这既是社会主义企业领导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企业领导体制题内应有之义,是一种客观的要求。
135、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
(2)支持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
(3)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
(4)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
(5)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136、企业基层党组织在企业中要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1)保证监督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企业的正确贯彻执行。
(2)领导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3)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5)支持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协调厂长与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关系,保证企业党、政、工、团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完成生产经营和其他各项任务。
137、为什么说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关系重大?
(1)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竞争中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事关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的重大经济和政治问题。国外有比较成熟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所推祟的国有企业私有化不符合我国国情。而我们独有的企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则是要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建立起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而不能削弱。
(2)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保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进。”一方面,要使大多数国有企业顺利进入市场,在优胜劣汰中实现国有资产的整体优化,这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必须有效地解决旧体制下沉积下来的历史性问题,诸如明确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改善产品结构和投资体制,减轻企业债务和历史包袱等等。对国有企业来说,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人们的思想观念要变,企业的经营机制要变,原有的利益格局也要变,一句话,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个任务相当艰巨、复杂,需要政府从企业外部提供有效的保证和支持,也需要在企业内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政治上和组织上提供坚实可靠的保证。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为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机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产权关系、领导体制、政企关系、管理机制等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调整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对企业党组织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的建设问题,必须坚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三句话指导方针;必须坚持围绕生产经营和企业改革,开展党的工作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必须坚持改进党组织的设置、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必须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探索新的方法、途径,这样才会使党的建设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
138、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党委要注意解决好哪些问题?
当前,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企业党组织必须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重大问题决策前,党委应召开党委(扩大)会进行讨论研究,提出意见或建议,党委成员中担任董事长和董事的党员干部,应把党组织的意见体现到股东会、董事会的决策中去。对于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党委讨论后,可以把意见正式告之董事会。重大问题决策后,党组织要动员党组织和党员,保证和监督董事会和总经理决策的贯彻执行。二是既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又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保证监督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会同有关方面,抓好公司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日常的培养、教育、考察、监督工作;负责管理党群系统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对董事会拟聘任的公司经理、经理提名的副经理和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人选进行考察,提出意见和建议,分别由董事会或经理聘任。三是选配好公司党委领导班子,注意班子结构的整体优化,适当增加公司党员行政领导人数。党委成员可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交叉任职。公司党组织负责人要依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四是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发展,以及精干、高效、协调的原则,合理设置党组织的工作机构和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
139、企业党组织保证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坚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确方向。
企业党组织保证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的正确方向,既要积极协助行政领导根据企业实际,确定生产经营和经济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又要在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分配过程中,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2)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关系。
党组织要通过保证监督,正确地贯彻物质利益原则,把职工的个人利益同企业和国家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企业各项改革和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通过对党员和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正确处理好职工、企业和国家的三者利益关系,反对各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本位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坚持顾全大局,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3)正确贯彻党的干部、人事政策。
保证厂长正确行使用人权,是企业党组织发挥保证监督作用的重要内容。用人不当,党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就失去了组织上的保证。企业党组织要同行政领导一起,认真贯彻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坚持任人唯贤,防止和反对任人唯亲。要按照规定的程序积极参与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任免,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担负起培养、教育、考察、监督的职责。党组织必须支持和保证厂长(经理)依照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行使用人权。厂长(经理)必须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正确行使用人权。
(4)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健全企业决策的民主程序。
企业党组织通过加强对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领导,认真倾听和反映职工的民主要求,支持和引导职工代表大会正确地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发现问题,及时与行政、工会领导人沟通情况,解决矛盾,协调关系,避免和防止不尊重职工民主权利的情况发生。健全企业决策的民主程序和完善必要的制度,实现企业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使厂长正确行使职权的重要保证。企业党组织要保证民主决策程序的执行,尽量减少和避免工作中的失误。
(5)保证监督企业遵纪守法。
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企业享有充分的自主权的情况下,党组织保证监督企业遵纪守法,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党组织要通过学习、宣传、检查、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包括厂长在内的全体干部、职工提高遵法、守法和执法的自觉性,保证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140、要使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健全哪些制度?
(1)企业领导干部学习制度。
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把学习理论同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各项任务的完成结合起来,同研究企业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理论政策水平和领导水平,增强领导班子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2)定期听取厂长(经理)工作报告制度。
根据企业实际和工作需要,党委定期听取厂长(经理)的工作报告,并在认真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
(3)企业领导干部的民主生活会制度。
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会前应广泛征求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意见,会上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4)民主评议党员、民主评议干部制度。
通过民主评议党员,加强对包括党员厂长(经理)在内的所有党员的教育和监督,提高党员素质。企业党组织还要做好支持、指导职工代表大会评议、监督各级行政领导干部的工作。
141、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在保证监督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保证监督要建立在党政目标一致的基础上。
搞好保证监督,需要企业党委和厂长(经理)共同努力。企业党委必须明确,保证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厂长(经理)正确行使职权,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对厂长(经理)来说,要正确处理好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的关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懂得并真正做到依靠党组织和广大职工开展各项工作。党组织和厂长(经理)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应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共同“种好一块田”的思想。
(2)正确处理好保证和监督的关系。
保证和监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在实际工作中,要防止将二者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不能只有保证而没有监督,也不能只有监督而没有保证。对厂长(经理)的正确决策,党委要积极支持,并通过党员的带头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其顺利实施;对违反方针政策的事情,党委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意见,坚持原则。
(3)注重事前监督,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企业党组织的保证监督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应特别注意搞好事前的监督。这种监督,主要是在决策前的建议、提醒、督促、引导。
(4)保证监督要发挥党的组织作用,依靠全体党员来做。
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实行保证监督,是企业党组织的责任,不是党委书记的个人行为。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党委提出意见和建议,要经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保证监督要发动全体党员来参与,集思广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142、企业党组织参与哪些重大问题的决策?
企业重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经营方针,发展规划和计划和重大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方案。
(2)财务预决算、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中的重大问题。
(3)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选拔使用和奖惩。
(4)企业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
(5)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
这些重大问题,企业党委都要参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造的企业,公司党委参与决策的重大问题,一般指公司提请股东会、董事会审议决定的问题。鉴于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范围、行业特点有差异、各地、各单位党委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党组织参与决策的重大问题的范围作出具体规定。
143、企业党委参与决策的具体形式和途径有卿些?
原则上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船情况下,党委在参与决策前要深入调查研究,力求提出积极可行的意见或建议;决策后,要与行政领导一起,采取措施,保证监督决策的贯彻落实。重要的参与意见,应经过党委会讨论,以党委的名义提出。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应根据公司制企业的特点,尽量把党组织建立在决策层。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领导成员的素质条件,党委成员可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等交叉任职。公司党委负责人按照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条件具备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可由一人担任,有的党委书记也可以兼副董事长,这样,有利于党委成员在参与决策中更好地体现党委的意图,发挥作用。重大问题决策前,党委应召开党委会或党委扩大会讨论研究,提出意见或建议,如有必要,党委可采取适当形式,广泛听取公司有关部门和职工的意见;由党委成员董事把党组织的意见体现到股东会、董事会的决策中去。对于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党委应把意见正式通知董事会。公司党委要经常了解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学习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参与水平。要搞好调查研究,及时、主动地向经理提出意见或建议。还要善于通过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等组织,对公司行为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