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公仆、公心、公认
文章标题:浅论公仆、公心、公认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在这三种意识中,公仆意识是关键。领导干部只有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保持一颗公心,得到群众
公认,才能更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干部就是公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强调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有其内在必然性。一方面,我们党所坚持的唯物史观决定了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真正的主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党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做好人民的公仆,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这种自觉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的一种工具的思想,其实就是公仆意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增强公仆意识,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公仆须有公心。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其职责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有公心。有公心,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坚持公正、公道、公平,决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坚持从公共利益出发来领导和管理公共事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和党的事业的行为坚决反对、敢于制止,决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坚持清正廉洁、永葆本色,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一个把党和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领导干部,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人民公仆,必定能够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公认才有威望。真正的人民公仆,不是自封的,而是群众认可的。得到群众认可的领导干部才有威望,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如何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呢?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但这个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如果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或者发生偏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得到群众的认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二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经常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认认真真地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三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把实现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当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出现矛盾时,坚持个人利益服从群众利益,不与民争利,切实做到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浅论公仆、公心、公认》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论公仆、公心、公认。
第二篇:浅论公仆、公心、公认
浅论公仆、公心、公认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在这三种意识中,公仆意识是关键。领导干部只有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保持一颗公心,得到群众公认,才能更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干部就是公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强调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有其内在必然性。一方面,我们党所坚持的唯物史观决定了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真正的主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党的领导干部只有正确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做好人民的公仆,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是人民的公仆。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这种自觉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的一种工具的思想,其实就是公仆意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增强公仆意识,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公仆须有公心。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其职责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有公心。有公心,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坚持公正、公道、公平,决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利;坚持从公共利益出发来领导和管理公共事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和党的事业的行为坚决反对、敢于制止,决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坚持清正廉洁、永葆本色,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一个把党和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领导干部,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人民公仆,必定能够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公认才有威望。真正的人民公仆,不是自封的,而是群众认可的。得到群众认可的领导干部才有威望,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如何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呢?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但这个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如果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或者发生偏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得到群众的认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二是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经常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认认真真地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三是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把实现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当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出现矛盾时,坚持个人利益服从群众利益,不与民争利,切实做到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第三篇:《公仆》观后感
电影《公仆》观后感
好久没有进电影院观看电影了,单位组织观看电影《公仆》,七月二日下午,我与几个同事冒着高温走进了青浦电影院,去接受一次生动的电化教育,感触颇多,看到感动处,禁不住热泪盈眶,确有收获。
影片《公仆》以生动的艺术手段,再现了谷文昌的动人事迹。谷文昌带领解放军进军福建,火速解放了东山岛,解救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苦难老百姓,留下来当东山县委书记,工作中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岛上有4700多人被败退的蒋军抓丁当兵,几万村民成了“敌伪家属”,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谷文昌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影片里有这样一个非常动情的场景:他到一个老母亲刚刚去世的村民家中看望,走出家门时外面站着一大片男女老少──全是被抓壮丁的亲属。这时一个名叫阿芳的给谷文昌下跪了,请求给一个公平的待遇,周围的男女老少也跟着跪了下来。谷文昌几次请大家站起来,都未奏效,看到老人们几近绝望的眼神,孩子们充满渴求的目光,妇女们五内俱焚的表情„„谷文昌说:“既然你们不起来,那我也跪下和你们说话。”随即也跪了下来。这一跪,是人民的儿子向父老乡亲的真情表白,饱含着儿子面对父母的歉疚,他说出了一番掏心掏肺、情真意切的话语,许下了肝胆照人的承诺。这是影片中最催人泪下的情节之一。谷文昌以无私无畏的政治胆魄,据理力争,力排众议,终于将“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明确宣布对他们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有困难的一律照顾。一项德政,赢得了十万民心!一个实事求是的政策,团结了十万群众!影片中还有谷书记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为东山人民造福的生动感人场景历历在目,过犹不忘。电影带我们穿越时空,仿佛又回到了解放初期刚参加工作时的亲切情景,那些渡江干部们简朴的生活方式和雷厉风行的工作风,访贫问苦,深入群众,同志相处,真诚无间,革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和相互关爱,回想起来这种精神真是十分可贵,使人难以忘怀。
胡锦涛同志最近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求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可以说,这些良好风气在谷文昌身上几乎都有体现。他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他一心为民,造福群众;他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他顾全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他以对党的赤诚忠心,对人民的满腔热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回答了“一个共产党员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样一个历史课题,全面诠释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的光荣职责。他为人民幸福而矢志不渝带领群众改造山河的壮举,突出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他甘为孺子牛的一言一行把自己实实在在地融入到群众之中。他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心中就永远立着他的丰碑;他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人民,人民就世世代代纪念他。东山人民为他修墓、树碑、建纪念馆,特别是每逢敬宗祭祖的日子,当地群众年复一年地“先祭谷公,后祭祖宗”,这是多么纯朴、动人的深情啊!我们为有谷文昌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谷文昌的先进事迹虽然发生在半个世纪前,但至今仍在闪闪发光、熠熠生辉。他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与时俱进,亘古永恒。我们相信,随着岁月的更替,时光的流逝,他的精神必将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昭示后人、启迪晚辈的宝贵财富,同时,这也必将成为我们党派成员学习的好榜样。
为迎接十七大的召开,市里组织党员观看电影《公仆》,影片《公仆》以生动的艺术手段,再现了谷文昌的动人事迹。电影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影片一开始描述谷文昌带领解放军进军福建,火速解放了东山岛,解救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苦难老百姓,留下来当东山县委书记,工作中遇到了两个棘手问题。一个是穷,一个是“敌伪家属”,岛上有4700多人被败退的蒋军抓丁当兵,几万村民成了“敌伪家属”,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谷文昌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影片里有这样一个非常动情的场景:他到一个老母亲刚刚去世的村民家中看望,走出家门时外面站着一大片男女老少——全是被抓壮丁的亲属。这时一个名叫阿芳的给谷文昌下跪了,请求给一个公平的待遇,周围的男女老少也跟着跪了下来。谷文昌看到人们几近绝望的眼神,孩子们充满渴求的目光,妇女们恐惧无奈的表情„„谷文昌说:“既然你们不起来,那我也跪下和你们说话。”随即也跪了下来。这一跪,是人民的儿子向父老乡亲的真情表白,饱含着儿子面对父母的歉疚,他说到做到。谷文昌以无私无畏的政治胆魄,在会上据理力争,力排众议,终于将“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明确宣布对他们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有困难的一律照顾。一项德政,赢得了十万民心!一个实事求是的政策,团结了十万群众!影片中还以大量篇幅展现了谷书记带领群众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的事迹,许多谷书记为东山人民造福的生动感人场景历历在目,面对生活贫困的群众,谷文昌下定决心,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多次失败面前他发出誓言:如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谷文昌经常深入基层田间,东山的山山水水闪动着他的身影,村村寨寨留下他的足迹,他常年穿着布鞋、中山装,深入农村,挽起袖筒植树,卷起裤腿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群众想什么,就带领群众干什么,以实际行动体现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一次她女儿给他送饭,追踪他的身影,总扑个空,最后摔倒在泥地里,她女儿凄厉地喊道:“爸爸,你在哪里呀?”。谷书记在哪里?他在人民的心里。谷书记为了找到适宜沿海种植的树种,东山县委组成了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老农三结合的实验小组,谷文昌亲任组长。他们在飞沙滩上,“旬旬种树”,定时观察气候、湿度、风向、风力对新种木麻黄回青、成活的影响,终于摸清了规律,总结出了种植木麻黄的技术要点。每逢雨天,各级干部率领群众在百里海滩上摆开造林战场,病倒在治沙种树现场。谷书记有车不坐,看到乡亲们穷,舍不得花汽油钱。他骑自行车下乡走村串户。他公私分明,公车不准私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光辉形象。电影带我们穿越时空,仿佛又回到了解放初期刚参加工作时的亲切情景,那些渡江干部们简朴的生活方式和雷厉风行的工作风,访贫问苦,深入群众,同志相处,真诚无间,革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和相互关爱,回想起来这种精神真是十分可贵,使人难以忘怀。
谷文昌值得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一学!谷文昌是个焦裕禄式的领导干部。试问:现今社会,还有多少焦裕禄式的领导干部?现在许多干部,忘了自己是人民公仆,骑在人民头上当官作老爷,早上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哪里还有点公仆的影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肥了个人,坑了国家。
手里有点权的人注意了,你们能不能学点谷文昌,焦裕禄?是真学不是假学!真心为老百姓办点实事!也不枉头上戴乌纱帽一回!共产党能不能赢得民心,就看你们了!
我相信谷文昌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与时俱进,亘古永恒。我相信,随着岁月的更替,时光的流逝,谷文昌的精神必将继续发扬光大,昭示后人、启迪晚辈!警示那些当权者!向谷文昌学习,也当一回公仆吧!
第四篇:贴心公仆
“贴心公仆”
“一个村支书的调离,居然有百姓用多种形式的挽留,甚至驾驶多台拖拉机,装载上百号人闹到镇政府大院,强烈要求党委政府留下他们的贴心公仆。这事儿,还真不多见。”
“全村10几个村民组长和一些普通村民,到处打听找媒体记者的办法。当一时没有找到职业记者时,有四处寻觅能为他们写稿子表扬村支书的文化人。这样的民心民意,可谓是难能可贵。”
这些街谈巷议中的事儿,就发生在安徽省霍邱县高塘镇,那“贴心公仆”,说的是今年58岁的职业化管理村支书郑玉昌。
郑玉昌,家住赵庙村。他19岁当民兵干部,后来当村民组长、村里的民兵副营长、副村长、村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兼民兵教导员),他干了20整年。头4年书记,郑玉昌是在一个因集体财务混乱、干部思想混乱、社会治安混乱而班子混乱村干的。他没有辜负党组织的期望,经过4年的拼打“斗三乱”,他果真带出一支优秀的共产党员队伍、一个团结而又坚强的领导班子、一个还清了高利债、全体村民元气大增的村。就因为这,当2006年春,镇党委决定调郑玉昌回他住家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时候,那个曾经的“三乱”“一瘫”村的老百姓如本文开头所言,硬是强留他,弄得镇领导好一作解释工作。后来还是当年的《霍邱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土记者”的《贴心公仆》表扬稿,才算平息了“强留**。”
“贴心公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务实能干,吃苦耐劳和他心里时刻牵挂着老百姓的利益。今年4月底,面对旱情出现持续发展的趋势,村民群众盼水心切的时候,早日心急如焚的郑书记在没日没夜、不声不响的忙活开了。自筹资金,雇请大型挖掘机,开始了开挖10里长渠,建造引水池和提水站,修筑二级提水、引水上岗工程。10几天时间,渠成水到。14个村民组的600多户村民,因为有了水,精神头来了。整田、薅秧、栽插,一片繁忙景象。他们两头不见太阳的大干,一鼓作气,完成了2800多亩皁秧栽插任务。看着源源不断地来水和一片片白田变绿,村民们在兴奋之余,心疼起贴心为他们服务的好书记。人们屈指算账说:“为了引水,郑书记连续26天没睡过一夜囫囵觉、没吃过一顿安稳饭。他大多日夜吃住在工地,忙在河边、渠埂旁。所以,如今的郑玉昌书记就像换了一个人,又黑又瘦,双眼布满了血丝。”
“贴心公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善解民意,体恤百姓。初到本村任职,郑书记便听到群众怨声最高的是三句话,即“脚下出路难、种田用水难、想睡安稳难。”老百姓的“三难”之怨,演化为一种责任意识、使命感,时刻催促着郑玉昌书记,让他寝食难安。古稀老人赵俊理哭诉,“好日子不得好过,好不容易养了一头大肥猪,大人孩子舍不得吃,却让蟊贼给盗走了。。。”几位中老年党员在一块议论:“新中国都六十岁了,俺这里的妇孺老幼还走着老祖宗留下的泥巴路。。。”听到这些,郑书记心里真不是滋味!他和“一班人”商议,一定要千方百计,尽快落实直系民生的三件大事,让父老乡亲过上新农村的滋润生活。现在看来,儿们无不心悦诚服。治安好了:截至目前,赵庙村连续五年无任何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打架斗殴、无迷信赌博、无一家被盗;路况改善了:全村14个村民组已有8个修了总长4.4千米的水泥路,其余建成了5.9千米的砂石路,彻底灭绝了雨雪天人们行路的泥泞之苦;用水不难了:说到用水不难,全村人都知道全仰仗着郑玉昌那个顶梁柱的支撑作用。他先将自己仅有的3万元积蓄拿出来,垫付提水站建设启动资金,接着跑上跑下,奔东忙西,到处化缘。结果,几家先
富起来的受益干部群众、还有镇里的干部、县里来自马鞍山的挂职副县长都被感动了,有借的,有捐的,很快凑齐了总需资金47万元,建起了提水站,让梦想水利的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贴心公仆”很穷。郑玉昌至今还骑着跟随他近20年的旧自行车,住着一家他外出打工亲戚家的2间闲置小房子,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一台14吋的电视机。然而,他穷的志气,穷的过硬。40年的政治生涯,特别是当主任、书记的20十年,他没吃过公家花钱买的饭菜,没拿过群众“一针一线”,没接受过群众一分钱好处,连给公家办事也没报销一分钱的车旅费、补贴费等。近日,他一个人亲力亲为,把引河水上岗、送河水到田的事做完后,有人提出让他承包供水,参照邻村每亩50元收费标准收费,自负盈亏的建议,郑玉昌明白这是一种好意。但他当着10几个村民组长和一些主动交费的村民,面无笑色的说:“我不是生意人,更不为赚钱而干。这次水费帐我计算过了,从供水到皁秧二期护黄,每亩只需要18元钱,由村理财小组监管运作。”村民们心里有数,郑书记自筹资金办水利,承包供水、收费,得到一些利益是情理之中的事,可是他硬是把轻而易举得到的6多万元钱拱手让给了老百姓!
“贴心公仆”郑玉昌,因为贴心为民做事而赢得了百姓们的信赖和一串串的口碑,同时也得到了各级党政机关领导的宠信和厚爱。30多年来,市、县、镇为他颁发荣誉证书一大摞,放满了抽屉。给人几分低调感的他,似乎不在意这些。他常说,“我是共产党员,只要记住自己要履行的义务;我是全村人的服务员,只要不忘躬身履职,当好公仆。入党誓词是我的对组织和百姓的承诺,我一生只有谨守。。。”
第五篇:公仆铭
公仆铭
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惟吾德馨。认真学理论,躬身去实践。谈笑有专家,往来无狂生。可以下基层,察实情。无虚假之乱耳,无独断之劳形。兰考焦裕禄,西藏孔繁森,群众云:奉献精神。
一九九六年八月仿刘禹锡《陋室铭》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