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大学经济学院党委2010年工作总结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党委2010年工作总结
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海南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海南大学校党委的中心任务,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扎实推进学院各项工作。一年来,我院党委开展的工作主要如下:
一、立足实际,结合院情,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夯实学生党建工作基础。学院党委根据学生党建工作实际需要,研究决定,于2010年9月成立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小组。该小组由学院党委符史岱书记担任组长、冯广波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专业党支部负责人组成。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学工办有专门辅导员担任办公室主任,各专业党支部学生党员骨干在小组中负责具体工作。
学生党建工作小组是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全面协助指导各学生党支部开展学生党建的日常工作。以“优化学风院风、争创科学发展先进”为目标,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创先争优。一是明确创先争优方向。以做好“五个好”为争创重点,开展“争当创先争优排头兵,推动经管学院新发展”活动,引导各专业学生党支部履职尽责创先进、争做科学发展先锋队。二是着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出“服务项目争优秀,推动发展创先进”,推出一系列服务于师生的创先争优服务项目,踏踏实实为师生服务。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党建小组的成立,使学院党组织内部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各专业党组织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党员骨干在活动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进一步宣扬了党组织的组织文化理念及精神风貌,为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实际,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工作
根据校党委要求,为大力提升我院师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着力提高我院教职工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教书育人水平、注重内涵发展的水平,以创建学习型校园、学习型党组织(部门)、学习型班级为重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切实提升学院的内涵建设。
我院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型校园工作创建责任制,完善鼓励学习的有效机制。1
通过学院、各部门、各班级制定创建工作规划,教职工和广大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充分认识培育学习型党组织(部门)、学习型班级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搭建形式多样的学习的平台,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学习内容体系等多项措施,形成了党委负责、工团积极配合、全体师生广泛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达到了全院师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总体目标。
三、注重责任,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校党委的相关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为重点,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要以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为抓手,不断强化教书育人的核心职能要求,突出以教学为中心的责任考核和目标管理,形成逐级负责、逐级考核、优胜劣汰、竞聘上岗的工作机制,激发部门和员工立足岗位、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主动性、积极性,切实推进内涵建设,提高学院教学和管理水平。
建立并完善了党建责任制的工作体系,每个部门、每位教职工在完善岗位责任制的同时,建立完善党支部党建责任制、党员教职工的岗位责任承诺制,从而形成党支部和党员对本职工作和党建工作负责的“一岗双责”党建责任制。
四、注重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2010年是学院合并后的关键一年,我院在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党章》规定的民主程序顺利完成了6个教师党支部和11个学生党总支的建立、换届选举和委员增补工作任务,实现了新老交替,为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学院在四个系教工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以专业为核心的党小组,为党委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也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的预定工作目标。
不断发展新党员,壮大党的组织。随着学院人才引进的加快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党委不断加强党员发展工作。各教工支部普遍开展了结对活动,由老党员关心帮助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提高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共产党员。截至2010年12月底,我院共有党员637名。我院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新鲜血液不断补充,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
五、注重把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2010年我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并结合我院实际,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增强党风廉政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扎实推进我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六、抓党建,以党建促发展,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新路子
学院党委只有在学科中树立较高的威信,才能领导和团结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共同奋斗,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面对新形势,经济学院党委确立了明确的工作思路,抓党建,以党建促学科建设,把加强支部建设,做好党员培养、教育工作和产学研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1)在抓课程建设时重视党员作用的发挥,党员教师勇挑重担,备课认真,授课严谨。注意吸取最新的研究成果,抓住机遇,全面推进学科建设。
(2)发挥党组织优势,坚持在科研、教学过程中培养人、锻炼人的育人新途径。
学科梯队的建设是学科发展、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的关键。把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和学科的梯队建设融为一体,坚持走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培养人、锻炼人的途径,逐渐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朝气和战斗力强的党员队伍和学科梯队。
(3)塑造精神,凝聚人心,建设一个团结奋进的新集体
团结和谐的集体,是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也是学院党委开展“凝聚力工程”的目的。党支部坚持以学科发展为目标,把所有的教师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积极倡导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发挥群体作用,逐步形成了团结协作的集体氛围;在这种氛围熏陶下每个教师认识到了研究必然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只有集体发展了,个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道理,自觉地融入这个和谐的集体。
七、注重程序,做好党内统计工作和党费收缴工作
党内统计是党的组织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也是一项特定形式的党内监督和调查研究工作,为研究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重要的数据服
务。我院今年首次进行党员信息数据库的电子报送工作,党员信息内容广泛,信息量大,不允许有任何的纰漏和差错,认真仔细地对教职工党员和名学生党员信息数据库的各项信息数据进行完善和维护,及时调整信息,做到准确无误。严格按照党内统计规定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程序,确保每一项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准确的上报统计报表。
党费收缴严格按照中组部规定的收缴基数及比例收取,党员能够按时按规定足额自觉交纳党费,有收据、有交据,从未出现党费欠缴、漏缴等现象,及时完成了党费收缴工作,并对党费收缴和使用工作进行公示。
2010年学院的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党组织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待加强。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之需、创新之举、活力之源,对于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保持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各党支部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构建我院的网络党建平台,提高对党支部委员的能力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使党建网络平台成为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了解党建信息、交流党建经验、研讨党建理论的重要载体,又是实行党务公开、鼓励干部群众参与党的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
八、2011年工作重点
(一)提高理论素养,在推进党的理论成果指导教学、科研实践上取得新成果;
(二)坚定理想信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取得新成效;
(三)加强党组织建设,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上取得新进展;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以优良党风促校风带学风上取得新突破。
第二篇: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党委主要事迹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党委主要事迹
材料与化工学院是海南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也是海南大学教工人数多、机构设置广、高层次人才集中、队伍年轻化的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77人,学生1843人,其中教工党员81人,学生党员538人,设置7个教工党支部、5个研究生党支部、5个本科生党支部。近三年来,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以“211工程”建设为目标,与时俱进,加强领导,党政齐抓,通力合作,结合学院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创新争优活动,促进了学院教学与科研的全面发展,为海南大学 “211工程”建设和科教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抓班子
凝人心促和谐
营造创先争优氛围
班子建设是推动事业的根本保证。学院党委坚持发挥“院长工作核心和党委政治核心”,在努力营造和谐、保驾护航的同时,打破传统纯粹党务观念,以学院中心工作为已任,为行政工作出谋献策,科学把关,党政领导配合默契,通力合作,模范带领全院师生团结进步。学院党委通过院领导联系点制度、通过每年一次全院中层干部外出封闭交流学习、通过每年两次全院教职工外出交流活动、通过党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举办师生红歌大合唱比赛、通过观看革命电影等多种活动载体,促进了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师生关系,促进了学院教师的感情交流和文化融合,为学院稳定发展奠定了人文基础,取得了很好效果。近三年来,学院党委被评为海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海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院被海南省总工会命名为“工人先锋号”,学院获得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授予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学院化工学科组获得了中组部、中宣部、科技部联合授予的首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二、抓队伍
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彰显创先争优特色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是学院党委在学校组织部指导下开展的创先争优特色项目。学院党委为充分发挥青年骨干党员教师的作用,改组了各教工党支部,使用高学历、高职称年轻党员教师担任各教工支部书记,五个研究生支部书记原来是学生担任,调整为博士党员教师担任,实验室用品采购小组组长和验收小组 组长分别由博士党员骨干教师担任,培养了多名学校中层后备干部和学院中层后备干部。学院还不断加大人才引进,近三年来,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16人,其中C类人才2人,D类人才4人,国外博士5人,并加强在岗人员培养,现在职攻读博士12人,国外进修学习6人。培养吸收了分别来自英国和美国的二名归国博士教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学子心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获海南省五四青年奖章,3人获海南省青年科技奖,2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海南省“创新人才”考察对象,4人获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1人获海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和三八红旗手,1人晋升副厅级干部,3人副处级挂职锻炼等。
三、抓措施 突出创先争优实效性 学院建设硕果累累
学院党委致力于打造教学科研型学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科研教学的内涵建设:(1)组建了12支教学团队,以教学团队建设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带动年轻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3)评选了十佳教学工作者,十佳科研工作者和3名优秀管理工作者;(4)表彰10名“优秀共产党员”,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2个先进党支部。从而引导教师以先进分子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在全院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学院教学科研实力明显加强;(5)在全院范围内轰轰烈烈地欣起狠抓教风学风考风的浪潮,有效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6)加强企业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7)联合知名高校,举办研究生论坛;(8)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等多种措施,取得了很好成效。近三年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10余项,其中“863计划”2项,“973”前期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国家自然基金3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科研经费47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近200篇,最高影响因子达11.8,属海南省之最。申报专利23项,出版专著/教材35部,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多项成果已经推广应用,学院开发的“微波测胶仪”、“高弹性LF系列防水涂料”、“低聚壳聚糖产品”、“HY系列全自动显微镜光度计”等产品产值高达千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功申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海南省重点学科2个,学院获海南大学科研先进单位和 2 科研先进团队,2人获科研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第二届“十佳教师”。
四、抓好学生工作 呈现创先争优 成绩亮点突出
近三年来,举办了多期学生入党培训班,学院党政领导都要亲自上党课,培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1400余人,发展党员600余人;加强学生就业工作,2010届就业率91.5%,签约率80.2%,2011届就业率为94.9%,签约率83.47%,连续三年分别被学校评为就业工作“优秀单位”、“达标单位”和“标兵单位”;实施“3+1”大学生培养模式,侧重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学生考研创历史新高,有186人考取研究生,其中156人是中共党员,占83.9%,考研率全校排名第一;学院08理科实验班四级英语一次性过级率100%,六级过级率87%,成绩显著。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Green Chemistry等国外著名刊物发表论文,影响因子属全校最高。抓好学生科技创新和科技竞赛活动,有21个项目210人次获国家级奖,25个项目74人次获省级奖,16个团队33人获校级奖;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有6个队、42个课题、16名指导老师、2名带队教师参加,参加学生696名,收回实践论文456篇,2篇论文获海南省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论文“二等奖”;做好贫困生工作,举办多场勤工助学招聘会,有480人次获勤工助学上岗机会;协助贫困生申报各种奖、助学金,全年共计516人次获各类奖学金。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成绩斐然,获学校先进就业工作者2人次,优秀辅导员2人次,优秀班主任2人次,优秀心理指导教师3人次,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次,优秀共产党员6人次。
五、抓好党建工作 提升党委战斗堡垒作用 确保创先争优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二是加强业务知识技能学习,通过学术报告、短期培训、外出攻读学位、参观访问、科技合作等多种形式,提高科教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阵地建设。组织党员干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四是实时调整基层组织机构,培养提拔优秀党员到基层岗位。五是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六是完善党政管理制度,推动了学院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党委 2012年4月16日
第三篇:大学党委工作总结
大学党委工作总结
20**年,重庆大学关工委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精神,在学校党政的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关工委的工作特色和优势,认真配合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参加全国和XX市“关工委基层工作年”活动,不断加强我校关工委组织建设。今年,经教育部关工委推荐,我校关工委荣获中国关工委颁发的“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奖;经XX市教委关工委推荐,荣获XX市关工委颁发的“XX市五好基层关工委”奖。
我校关工委圆满完成了工作计划和学校及上级关工委交办的各项工作。现将本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配合主渠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组织我校关工委宣讲团的老教授、老专家深入到学院和学生中,配合主渠道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邓时泽、朱斌两位老教授在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研究会召开的学习会上,对同学们学习党的十八新党章进行了理论辅导。
2.认真落实教育部关工委关于配合主渠道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的要求,我校关工委对如何配合主渠道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进行了专题研究,做了五个方面的具体安排。校关工委宣讲团副团长吴家华教授,在两个校区为学生作了题为“中国梦教育梦,重大梦学子梦”的主题讲座。3.认真组织开展“中华魂”(中华美德颂)青少年读书主题教育。今年三月与团委联合下发文件,启动主题活动。我校二级关工委和各学院团委紧密配合,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5月底,我校关工委和团委联合举办了“中华魂”(中华美德颂)读书活动暨征文、演讲比赛决赛,并向XX市教委关工委推荐我校学生参加了XX市教育系统“中华魂”读书活动的征文、演讲比赛。在比赛中,我校有16名学生分别获演讲和征文比赛一、二、三等奖,12名老师获优秀辅导员奖,校关工委获组织奖。今年,获得2012年全国“中华魂”(理想点亮人生)青少年读书主题教育演讲比赛一等奖的我校机械学院国防生吕金蓬同学,参加了中国关工委在北京召开的颁奖大会和夏令营,他题为“让青春在祖国的建设与发展中闪光”的感想刊登在教育部关工委网站XX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分网上。4.“弘扬红岩精神”,是我校常年坚持的利用本地资源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教育,也是我校关工委常年坚持积极配合的重要工作。在今年“11.27”前夕,校关工委请重庆红岩连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文博研究员、XX市委党校客座教授、XX市第四届政协常委厉华教授到学校作了“红岩魂——信仰的力量”的主题报告。
5.为了响应学校党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的要求,不断加强我校关工委长期以来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对学生社团进行指导这项品牌工作,今年我校关工委对学生社团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后,校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接着,校关工委与校团委共同召开辅导学生社团工作会。校团委根据不同学生社团的需求向十多名离退休老专家、老教授颁发了新的聘书。聘任的辅导老师分别与各学生社团干部进行了对接并开展了工作讨论。
6.继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特邀党建组织员、教学督导员队伍建设。7.根据我校实际,对《重庆大学关工委特困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条例》进行了修订,加大了奖励力度。今年共奖励特困学生32名,奖励金额为每人2000元,并召开了颁奖座谈会。
8.继续在我校附小和幼儿园开展了评选先进班集体、优秀少年和优秀园丁活动。
二、借东风全面推进关工委组织建设
1.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今年开展了两次学习培训,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学习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批示,以及教育部、XX市领导对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批示相结合,使校、院关工委干部和工作骨干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向,进一步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校关工委主任姚木远在参加了教育部关工委召开的全国高校关工委经验交流会返校后,及时召开会议,认真组织传达和学习会议精神。
2.今年是中国关工委和XX市关工委的“关工委基层工作年”,也是教育部要求对教育系统关工委建设及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2009]20号文件情况进行自查的工作年,我校关工委积极配合学校对自20号文件下发后学习推动20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加强领导情况、关工委组织队伍建设情况、长效机制建设情况以及主要工作及特色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并按时向教育部关工委和XX市教委关工委上交了自查报告。通过积极参加“关工委基层工作年”活动和半年多的自查工作,对我校关工委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得到了上级关工委的认可和表彰。在今年10月教育部关工委召开的全国高校关工委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大会发言的13所高校关工委之一,我校关工委主任姚木远同志作了工作经验交流发言。
3.认真参加教育部关工委组织的高校关工委十大品牌工作推荐评选活动。对二十多年来我校关工委探索、实践并形成的几项品牌工作进行了总结,上报了“关心特困大学生”和“指导学生社团”两项工作均入围。4.今年校关工委出工作简报13期,校关工委网页刊登新闻、理论研讨文章和各类信息97条;教育部关工委网站采用我校关工委稿件1篇,教育部关工委网站XX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分网采用2篇;XX市关工委网站采用9篇,工作简报采用1条;《关心下一代》杂志采用4条,重大校报采用2条,XX市教委关工委通讯采用5条。开展工作调研1次,撰写论文2篇,参加了教育部关工委全国高校关工委工作经验交流会、教育部直属高校关工委第五协作组2013年工作交流会和XX市高校关工委第19次工作研讨会。
5.开展了两年一次的争先创优表彰工作。根据《重庆大学二级关工委工作制度》和《重庆大学二级关工委工作考核评分标准》,对2013年二级关工委的工作进行了考核。通过二级关工委自愿申报,在2012年和2013年两年考核评分的基础上,评选出2012—2013年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28名。召开2013工作总结暨表彰会,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对长期支持和积极配合关工委工作的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授予了关心下一代工作荣誉奖。6.关工委秘书处和办公室认真落实全委会和主任办公会安排的各项任务,做好日常工作,热情为基层关工委和广大参与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服务。2013年春节前夕,校关工委开展了对在各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离退休老同志的慰问活动。三、二级关工委工作成绩显著
1.今年,我校二级关工委认真配合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和创新,丰富了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取得了较好成效:(1)在配合学生党建工作方面:通信学院关工委联系离休支部与学生支部建立“两个工程、一个模范”长效结对共建机制,离休支部与聂荣臻班学生支部举行座谈会,交流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的心得体会,老同志们向每位学生党员赠送《聂帅精神》一书;外语学院关工委积极推进老同志党员与新生党员发展对象结对子活动,通过结对子从思想上指导和影响学生;建筑学院关工委组织退休老党员积极协助学生支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协助学办组织毕业生党员开展“党史知识竞赛”。(2)在配合学院开展思想教育方面:材料学院关工委邀请退休教授杜承南指导学院组织的“沐浴书香、追逐梦想”读书系列活动,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心理和道德的健康发展;建管学院组织老同志开展调查,为学院的阳光计划(本科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献计献策;通讯学院关工委专门安排时间组织老同志到虎溪宿舍活动室与班级同学交流,关注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健康;资环学院关工委组织退休教师到暑期留校学生中开展帮教活动,丰富留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电气学院关工委组织开展“劳动、奋斗、创造——讲述我的奋斗故事”系列活动,邀请老教师以理想、信念为主题开展讲座,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好职业规划。公管学院邀请抗日英雄名将左权将军的后代、该院退休教师左北红在虎溪校区为大一和大二的本科生做“文韬武略功勋著,赤胆忠心英名长——晚辈追忆抗日名将左权”的讲座;自动化学院关工委组织学院老教师参与网吧义务监督员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做贡献。(3)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方面:建筑学院关工委聘请了退休教师张孝思、黄冠文、丁小中指导学院学生艺术团开展活动。物理学院关工委配合学院组织退休老教师以指导教师的身份积极参与了“魅力物理”科技文化节的组织策划,并担任学院学生社团“理翔”报社的指导老师。艺术学院关工委配合学院邀请退休教师开展讲座和专题报告,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科技活动和参加全国美展、美术竞赛的指导,提高了参赛率和获奖率。(4)在关心生活困难学生方面:材料学院关工委配合学院发挥退休老师的作用,联系校友,拓宽奖助学金来源渠道,2013年先后设立了“杨昊天奖助学金”、“苏博特奖助学金”及“文友奖学金”,奖金共计310万。杨特芝等12位退休教师参与了颁奖工作。物理学院关工委组织学院退休老同志和辅导员一起对贫困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向学院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此外资环学院关工委配合学院发动广大离退休教师撰写教育学经验文章,与青年教师,青年干部进行交流,自动化学院关工委利用学院网站和院刊等,介绍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的计划安排,吸引更多的离退休老同志关注关工委工作等也颇具特色。
2.各二级关工委积极参加学校关工委组织的各种活动,所有学院关工委都积极认真开展了“中华魂”(中华美德颂)青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在基层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推荐学生选手参加学校“中华魂”(中华美德颂)征文和演讲比赛;机械学院认真承办了XX市关工委和校关工委联合举办的“中国梦教育梦,重大梦学子梦”主题报告会;法学院认真承办了校关工委和校团委联合举办的“红岩魂——信仰的力量”主题报告会;公管学院、经管学院、机械学院、资环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了关工委组织的“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探究”问卷调查。
2013,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校党委和上级关工委的要求、全校师生员工的希望仍然存在着差距,在组织建设、工作创新、广泛动员离退休教职工参与关工委工作等方面,仍需努力。
20**年,我校关工委将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入贯彻教育部党组2009]20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学校中心工作,认真配合主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开展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创新工作理念,不断深化我校关工委品牌工作;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校、院两级关工委组织建设。团结和动员离退休老同志,发扬“五老”精神,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为我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海南大学
附件4
海南大学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
(调查报告)获奖名单
(共110篇)
一等奖(12篇)
1.海南年产6万吨生物柴油项目设计
黄俊浩等(材料与化工学院)
2.海南省安定县文笔峰旅游调研报告
陈希源等(信息与科学技术学院)
3.海南发展低碳经济问题及其对策
蔡淑如等(外国语学院)4.来自魅力海南的吸引—山东滨州滨城区居民海南旅游情况调查
胡洪博等(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5.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朱晓波等(海洋学院)
6.儋州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评价体系探究
柳青等(机电工程学院)
7.农村社会发展困境与公共权力分工协调
张隆敏等(政治与公共管理院)
8.海南岛内居民对国际旅游岛态度的调查报告
邹建平等(政治与公共管理院)9.保护海洋,我的蓝色梦想——记蓝色营厦门海岛保护之旅
童霞等(园林园艺学院)
10.海口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城市生活适应性调查
郑博等(经济与管理学院)
11.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旅游景区厕所文化现状调查
林冬冬等(校团委)
12.海南省公期民俗的特色探索及其发展分析
章頔等(大学生创新院)
二等奖(25篇)
1.海南天然橡胶加工业与环境保护的调研
罗静等(材料与化工学院)
2.材料专业虚拟实验室制作
李法等(材料与化工学院)
3.海南咖啡产业调查及前景分析
黄祥峰等(材料与化工学院)
4.海南大学学生膳食调查及营养配餐优化配置研究
彭健等(食品学院)
5.抗震与安全——近年村镇校舍震害成因及建筑物抗震知识调查结果的分析
陈雪芳等(食品学院)
6.关于海南农村家庭存在问题的研究报告
张闯等(农学院)7.调查武汉市流浪动物管理问题
林佳等(农学院)
8.关于琼中乌石农场绿橙如何走上品牌之路的调查
张首仁等(农学院)
9.海南民间故事收集
黄斌清等(海洋学院)
10.企鹅珍珠贝幼苗在两种附苗器上的生长比较
林冬冬等(海洋学院)
11.海南农村义务教育的调查及落后状况分析
朱晓云(海洋学院)
12.海南省英语翻译行业现状及就业前景
巫梦婉等(外国语学院)13.海南国际旅游岛景区“碳足迹”调查及营造低碳景区的建议
王含滨等(外国语学院)
14.浅析海口骑楼的现状及其发展的构想和措施
范丽等(外国语学院)15.岛派印象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
苗淑琪(艺术学院)
16.海南农村连锁超市现状及发展研究
朱莉亚等(经济与管理学院)17.海南省电力能源利用状况调查报告
黄斌等(机电与工程学院)18.黎族文化传承的缺失性研究——以海南省白沙黎族文化传承性调查为例
张丹丹等(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19.踏“沙”行——关于海口市沙滩综合利用的现状设想
唐雪婷等(人文传播学院)
20.海口市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
闫超凡等(人文传播学院)21.涌动千年的梁氏血脉——探寻梁氏始籍地梁沙村的历史渊源和
文化现状
王天巍等(人文传播学院)
22.农村集市的非正式公共空间作用
刘秀秀等(人文传播学院)
23.海南省太阳能利用可行性分析
邢子凯等(人文传播学院)
24.信息化教育现状调查
黄祥峰等(食品学院)
25.海南客运交通现状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陈硕等(外国语学院)
三等奖(73篇)
1.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文明生态村先进典型发展状况调研
郭锦昌等(材料与化工学院)
2.橡胶树对土壤及其周边环境的影响
黄荣等(材料与化工学院)3.把会宁的好教育引入海南
刘耀谦等(食品学院)
4.海南省万宁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赵敏等(食品学院)
5.海南等其他地区市民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和实践程度调查及低碳生活宣传
彭捷等(食品学院)
6.徽派建筑的发展及现状——上晓起徽派建筑调研
邹亚等(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7.海南农民工生活情况调查
姜浩等(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8.走进世博,关注建筑
罗婵等(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9.玉树大地震后灾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王德林等(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10.留守儿童与隔代教育
曾晨等(土木建筑工程学院)11.海口市低碳生活现状调查与前景分析
李枚芳等(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2.海南气候资源在农业上的利用
李永春等(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3.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调查
彭海明等(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4.成都茶文化的研究
左美玲等(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5.水族马尾绣调查报告——传统制作工艺传承、发展与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张懿等(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6.有关万泉河的资源利用和未来规划展望
陈用武等(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17.我国调整最低工资的调研报告——以浙江省、海南省为例
简爱等(法学院)
18.海南私彩调查报告
张浩等(法学院)
19.各省大学生见习制度的实施情况之调查
温宝旋等(法学院)
20.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
吕潇等(法学院)21.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深度调查研究报告
严倩倩等(法学院)2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对海南天然橡胶产业影响调查分析 张晓明等(经济与管理学院)23.湛江地区菠萝生产企业与种植户生产管理调研
刘冰清等(经济与管理学院)24.关于海南省天然橡胶加工业的调研报告
龙福旺等(经济与管理学院)25.开拓湖山生态养殖山庄野生品质甲鱼
姜薇等(经济与管理学院)26.海南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科学化建设研究
陈诚等(经济与管理学院)
27.关于海口市高离婚率社会现状的思考
邓晨飞等(经济与管理学院)
28.海南大学大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调研
俞花美等(经济与管理学院)
29.海南旅游地产服务现状及国外借鉴研究
任恩泽等(经济与管理学院)
30.岛外游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预期调查
刘菁等(旅游学院)
31.海口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调研——以琼山区龙桥镇三个村为例
张燕等(旅游学院)
32.博鳌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调查分析报告
王俊波等(旅游学院)
33.海南国际旅游岛个性化酒店发展趋势调查——以三亚个性化酒店发展情况调研为案例
林晓等(旅游学院)
34.关于国际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与发展前景的调查报告
卢天帅等(旅游学院)
35.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房地产发展走势调查分析报告
冯清哲等(旅游学院)36.演丰镇乡村旅游开发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李森等(旅游学院)
37.海口市居民生活消费人均碳足迹及其应对措施
王富娆等(外国语)
38.浅析海南省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马欣欣等(外国语学院)
39.探究包装设计在产品销售中的影响
谢云晨等(艺术学院)
40.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董焕双等(艺术学院)
41.浅析海南疍家文化艺术特征
王茜等(艺术学院)
42.浅谈舞蹈现代大学生对的心理影响
吴彩嘉等(艺术学院)
43.海南文化影响下的黎锦黎族舞蹈
赵青等(艺术学院)
44.对海南省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园SWOT分析及其对策
雷金睿等(应用科技学院<城西校区>)
45.借鉴台湾经验,实现海南休闲农业跨越式发展
曹莹锋等(应用科技学院<城西校区>)
46.海南休闲农业路在何方——以凤生香草园为例探讨企业发展战略
陈行亮等(应用科技学院<城西校区>)47.小餐馆及酒楼有关会计工作的调查报告
蔡秋余等(应用科技学院<城西校区>)
48.兰考县农村医疗合作调查报告
凡东升等(应用科技学院<城西校区>)
49.从村规民约看男女性别平等——海南省三亚市天涯镇地区农村生育观念调研报告
林冬冬等(校团委)
50.海南省中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
张宇等(大学生创新院)
51.不同光照强度下橡胶叶片生理活性的测定
郭海强(农学院)
52.海南天然橡胶期贷市场调查分析
霍芳明(农学院)
53.海南省主要城市面源水污染调查评价
陈丰宇(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54.圣米歇尔环保中心的调研以及分析
韩晓丹(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55.桃花江生态旅游调查报告
董阳(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56.关于海南反季节瓜菜施药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张青(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57.由家教引发的点滴思考
杨国庆(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58.关于当今物业公司与业主间关系的调查
徐璟(海洋学院)
59.关于彝人古镇如何带领楚雄成为下一个云南旅游胜地的调查报告
李思逸(海洋学院)
60.海南省农用运输车发展现状调查及研究
孙智良(机电与工程学院)
61.基于RFID的热带特色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尚娅(机电与工程学院)
62.浅谈机械设计人性化与农民工工作环境问题
刘文超(机电与工程学院)
63.热带特色水果低碳物流中的信息管理研究
王玲玲(机电与工程学院)
64.三亚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周斌雄(政治公共与管理学院)
65.《浅析海南青年德育现状及对策》
陈俏莹(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66.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困境及对策分析——基于海南省部分村的调查
刘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67.年青的心,在实践中成长
张迎霞(园艺园林学院)
68.紫金矿业污染汀江,企业环保意识淡薄
温秋菊(园艺园林学院)69.未来10年园林专业在琼就业前景调查
刘文奇(园艺园林学院)
70.一方水土 一地方言——关于海南方言的调查及前景分析
潘盈羽(人文传播学院)
71.三亚崖城古镇文化旅游调查与研究——借鉴桂林阳朔古镇发展经验
候妮(人文传播学院)
72.海南流放文化的概况及其历史文化影响
邓迪丹(人文传播学院)
73.湖北襄樊诸葛亮文化品牌效应调查
陈迪文(人文传播学院)
第五篇:海南大学关于
海南大学关于“文明集结号”的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海南大学正面临着“211”工程的最终考核,为了进一步优化学校环境,净化学生思想,养成文明习惯,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同时提高广大师生民族团结意识,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文明集结号”活动,我校将结合普及“爱心.志愿.和谐”的志愿者精神及“知荣辱、讲道德、铸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构建德育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提升。
二、活动简介
(一)活动主题:奏响文明“集结号”
(二)活动目标:
1、提高全校学生的文明水平,学生能够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全校学生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
2、将诚信为本、诚信立校、诚信育人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大学生真正做讲诚信文明的小公民。
3、全校师生的文明之行走出校园进入街道社区,协助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三)指导单位:共青团海南大学委员会
(四)主办单位:海南大学学生会
(五)活动总览:
1、文明期刊征集(两月一次)
2、文明之星评选(两月一次)
3、文明集体评选(一学期一次)
4、文明先锋评选(一学期一次)
5、开展“五文明”教育:
(1)文明寝室:保持卫生清洁,用品摆放整齐,无乱贴乱挂,无违章用电,无吸烟赌博,无打架斗殴现象,“寝室文化”格调高雅。
(2)文明教室: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尊重师长,认真听讲,保持教室卫生,禁止“课桌文化”、禁止教室使用手机、mp3,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
(3)文明就餐:遵守纪律,文明就餐,自觉排队,尊重师傅的劳动,爱惜粮食,节约用水。
(4)创建文明校园:爱校如家,自觉维护校园环境,提倡文明风尚,不做有损学校声誉的事。
(5)做文明学生: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护校园,文明修身,杜绝不文明、不道德行为,无作弊、违纪行为;热爱劳动,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规范仪容仪表文明礼仪。
三、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阶段
1宣传:
2稿件征集:
(二)活动中期执行阶段
1稿件评选
2稿件发表
3文明之星评选
4文明办集体评选
5文明志愿者选拔
(三)文明志愿者的活动:
1配合生活服务部进行寝室卫生的检查和评比工作,可以从中选出“文明寝室”并颁发证书。
2进行一些不定期的教室或食堂检查,对一些不文明的同学,予以劝说或警告。
3参与一些公益性的文明志愿者活动,为海大的校园文明以及清洁工作做一些贡献。
(四)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年级一定要以本月活动为契机,以月促年,使学生的文明意识更上一个台阶。
2、各班级积极行动,做好记录,活动第二阶段后统一上交,进行评比表彰。
3、全校师生要团结一致,共同行动,掀起文明礼貌活动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