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车乡社会事业调研报告[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16:4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伊车乡社会事业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伊车乡社会事业调研报告》。

第一篇:伊车乡社会事业调研报告

伊车乡社会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伊车嘎善锡伯乡下辖伊车嘎善、喀拉塔斯、柳树渠、赤哲嘎善、加尔苏五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有中小学校3所,教学点1所,乡级卫生院1所。全乡总面积80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人,有锡伯、汉、维吾尔、哈萨克、达翰尔、俄罗斯、蒙古等13个民族,其中锡伯族占总人口的13.3%,汉族占总人口的65%。2011年,预计全乡完成生产总值21071.99万元,同比增长20.68%。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

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乡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突出产业富民和基础惠民,狠抓民生建设、环境建设、队伍建设,不断和优化经济机构,教育、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全乡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调整教育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教育事业为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投入资金近600万元,全面完成中心学校教学楼、试验楼建设,学校危房基本消除,“双语”幼儿园建设投入使用。“两基”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州复验,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合理,资源配置得以优化。

----以体系建设为重点,卫生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累计投入110万元,实施乡卫生院门诊楼和伊车嘎善村、喀拉塔斯村、柳树渠村、加尔苏村医务室的改扩建工程,群众看病就医条件大为改善,基层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 1

保险工作深入推进,参合率分别达到95%、98%。强化免疫、传染病防治、艾滋病宣传等工作顺利开展。

----围绕机制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共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268.64万元。领取“两证”率逐年提高,全民族领证率为37.29%。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

----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年”、“第二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和“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以“基层组织建设杯”活动为载体,成功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村村通工程作用有效发挥,完成村村通1670户,安装大喇叭36套,基本解决农牧民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建成乡文化活动中心1个,农家书屋4个,完成电影放映336场次。

----落实政策,就业、劳务输转工作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以开发就业岗位和优化就业服务为关键,不断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初步建立起了以劳动者自主择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新机制,累计培养农民经纪人50名,转移劳动力19530人次,实现劳务创收5400万元。

----扶贫济困,社会救助工作的作用日益显现。以落实城乡低保制度为重点,本着对“弱势群体,强势关心”的原则,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累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 226.47万元,发放优抚金56.20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1225人按月足额领取养老保险金。

----工会、妇联、共青团工作扎实开展。始终把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功立业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做好联系妇女、服务妇女、教育妇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妇女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基层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投身到全乡的经济建设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共性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在思想观念、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村组干部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不强、能力有限,整体综合效应发挥不够。

(二)个性问题

1、教育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优质教师大幅减少,不同程度影响并制约了全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各方面条件的影响,部分骨干教师陆续外流清水、霍城。二是学生流失严重,每年一部分优秀中小学生赴清水、霍城就读,使全乡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三是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滑,一定程度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和师生稳定。

2、卫生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尚待完善。二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根本上未解决。区域之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绝大多数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占人口绝大比重的农村却卫生资源不足,基本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较为突出。

3、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新机制有待完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还有待提

高;二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和规范。

4、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择业观念陈旧,顾虑重重,不同程度存在着“不愿出去,不敢出去”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劳务输转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劳务培训针对性不强,劳务培训与市场用工衔接不紧密,影响了劳务输转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劳务输出宣传力度不够。四是劳务经纪人培养力度不大,外出务工盲目性比较大。

5、社会救助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低保动态管理上较大漏洞。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有限,保障困难群体的人员有限。

6、工会、妇联、共青团工作主要表现:全乡工会整体合力不强,开展活动少;共青团服务青年的能力不高、手段不新,工作载体有待进一步创新;调动妇女参与全乡新农村建设还有一定差距等问题。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落实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一要着力抓好学校校容校貌、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教师队伍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以上。二是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年度绩效考核,动态管理,紧紧与专任教师的教学业绩、教学能力、教学成绩、相挂钩,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尽快扭转优秀教师、优质生源大量外流的局面,不断提高高中办学质量,切实提高高考上线率和重点院校录取率。三是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各学校办学条件。

2、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健全区域卫生体系。一要大力加强卫生事业。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和完善大病

救助体系,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二要加大各村卫生室等项目的建设落实力度,尽快让各族群众就近就地看病。三要加强疾病预防工作。重点做好脊髓灰质炎、艾滋病、结核病的强化免疫工作,严防疫情发生。四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

3、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一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要求不变,强化领导责任追究力度,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二要坚持把宣传教育摆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基本国情、计划生育各项政策,从根本上促进育龄群众婚育管理的转变。三要认真落实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辅助制度、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保证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四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通过健全管理网络、加大经费投入、落实优惠政策等多种措施,切实为流动人口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4、加快劳务输转,全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要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乡党校、远教惠农大厅为依托,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城乡富余劳动力的自主创业和就业能力。二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广大求职人员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就业再就业服务。三要加强劳务信息网络建设。广泛搜集劳务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形成外联全国各大中城市劳务市场和劳务基地,内联州、县、乡三级的劳务信息网络体系。四要进一步做好农村青年劳动力的培训工作,特别要突出岗前培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打响劳务品牌。

5、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

生活问题。一要认真落实保障措施,将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赡养和抚养的老人纳入低保。对低保户有重病、大病的家庭,严重残疾并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没有参加养老、医疗保险且无劳动能力的老人给予适当救助。二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立由政府领导挂帅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健全制度,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社会关注的救助格局。三要出台协助帮扶优惠政策,从就医、就学、就业、就住等方面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四要认真落实“一帮一”结对帮扶措施。定期深入帮扶的特困户家中进行调研和走访,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特困户脱贫致富。

6、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实现我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新贡献。一是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争当先进、评选劳模为平台,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和劳模精神,以劳模的先进思想和高尚情操影响和带动干部职工。二是加强宣传,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农村妇女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三是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

第二篇:伊车乡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伊车乡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县委下发的“转变作风、服务群众”和“四个促进月”活动,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和思路,强化措施、加快进度,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现就第一季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真抓实干,农业农村工作开局良好

年初,我乡把优化和调整农业结构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进一步促进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一是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种植特色经济作物,落实薰衣草845亩,其中:加尔苏村二组140亩(秋季种植),加尔苏村三组285亩,加尔苏村六组100亩,伊车嘎善村二组200亩,柳树渠村二组120亩。推广种植制种玉米,在加尔苏村落实800亩玉米示范基地一个。同时,落实甜菜面积4000亩,在加尔苏村五组试种30亩天山雪菊。进一步加大对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目前已上交小麦保险费14000余元。春耕备耕工作准备就绪,共储备农资化肥1780吨、种子70吨、农药1.5吨、农膜5吨;完成春季农机检修558辆,检修率达98%;完成农机检审验487辆,完成全年任务的80.6%。

二是加快推进畜牧业工作。自去年秋收以来,我乡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群众储备小麦、玉米秸秆作为饲草料,同时,大力推广黄贮、微贮、清贮应用技术,共储备饲草料13520吨,饲料1580吨。积极做好牲畜防疫工作,已免疫牲畜:牛2821头,羊13650只,猪3873头,马224匹,家禽27520羽。截止目前,全乡未发现重大疫情。严格落实草原生态奖 1

励补助机制,落实奖励户25户。

三是大力推进特色林果业种植。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走访入户摸底调查,落实经济林面积3100亩,其中,苹果1050亩,红枣150亩,桃树860亩,葡萄600亩,杏树330亩,核桃60亩,西梅50亩。生态林面积500亩,筹备经济林苗木:葡萄7万棵,苹果3万棵,桃树3万棵,红枣10万棵,西梅1万棵,树上干杏2万棵;筹备生态林苗木8万棵。做好果树冬春季修剪工作,修剪苹果6600亩,桃子5200亩,杏树2000亩,西梅2000亩。随着天气转暖,植树造林工作全面展开,各村已经开始零星种植。建立科技示范园2个,注册林果商标2个。

四是认真做好当前防洪工作。制订了《伊车乡2012年防洪预案》,成立防洪领导小组,明确乡村两级防洪责任人,全面组织和领导防汛抢险工作。对各村组及周边河道、排洪渠内冰块和杂物进行全面清除,确保了排洪畅通。进一步加强防洪值班备勤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畅通防洪信息,组建乡村防洪抢险队员380人,筹备防洪物资防洪袋25000条,铁丝500公斤,预备大型挖掘机2台,铲车1辆,目前全乡防洪形势平稳,未发生重大险情。

五是大力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结合开展第二十四个爱国卫生月暨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纪念活动,我乡组织乡机关干部、驻乡单位职工、学校师生和广大各族干部群众,重点对312国道伊车段、乡政府主街道及各村组巷道进行彻底大扫除,清除各类生活和建筑垃圾10余吨,粉刷进乡公路两侧树木6.5公里。

二、抢抓时间,全力做好各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我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以赴抓好安居富民、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城乡基础设施等重点民生工程。

一是扎实做好赤哲尕善村一组、加尔苏村七组、八组两个安居富民整村推进点的入户摸底调查、政策宣传、召开社员大会等前期工作,截至目前已落实安居富民工程359户,总开工66户,开工率为18%;其中整村推进新建205户,改扩建84户,已开工51户,开工率为18%;插花开工15户,开工率为21%。积极筹备建筑材料,与砖厂签订50万块定砖协议,落实炉渣320吨、钢筋130套。二是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一事一议”修渠、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乡政府主街道立面改造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立面改造效果图已制作完成,正在加紧制作施工图,分别与各商户签订了改造协议书,向商户下发了拆迁通知书,旧房拆除将在4月10日之前完成。

三、强化措施,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步伐加快

乡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层层建立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全乡上下形成人人参与招商,人人为招商服务的良好氛围。截止目前,已成功引进项目2个,即总投资1000万元的中央储备粮霍城直属库项目、霍城县方信商砼有限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的商品混凝土项目,注册资金1000万元,目前已完成场地平整,正在积极办理相关报批手续;跟踪洽谈的项目2个,即北京客商投资1000万元的仓储物流项目、久利泡塑制品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的彩钢生产线项目;续建项目1个,即新疆众城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清水河分公司计划今年投资2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目前已开工建设;正在洽谈的项目1个,即香港华润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投资24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目前选址已初步确定;4月中旬即将开工建设的项目2个,即投入95万元的2000亩低压节水灌溉项目、投入90万元的特色林果项目。

四、高度重视,切实做好信访调解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村包案制度和信访接待日制度,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通过开展大调解联动机制、联合出警预警处置应急机制及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全力解决隐患较为突出、矛盾较为尖锐、问题较为严重的人民内部矛盾。第一季度共接待来人来访5件,处理1件,转办2件,其余2件正在处理当中。开展矛盾排查3次,受理民间纠纷21起,解决18起,其中2起转为诉讼,其余正在办理当中。

下一步,我乡将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不断创新,克难攻坚,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抓不懈,确保实现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00万元的目标。

二是抢抓时间,争取安居富民、“一事一议”修渠、修路等民生工程尽早开工。

三是做好经济作物薰衣草连片基地、新建蔬菜连片基地和特色林果连片基地建设,力争在4月底完成种植。

五是加快推进乡政府区域立面改造进度,争取在4月下旬动工。

六是强化网格化管理各项措施,完善维稳工作常态化机制,抓好维稳责任落实。

第三篇:社会力量参与消防事业调研报告

社会力量参与消防事业调研报告

社会力量参与消防事业,有助于发挥其自身优势,弥补国家消防力量不足,形成消防安全共治格局。《消防法》第7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公益活动,为社会力量参与消防事业提供了法律依据。通过评估发现,当前社会力量在消防事业中已有相当程序的参与,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制约,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工作尚存不足,亟待改善。

一、社会力量参与消防事业的现状

调研发现,目前社会力量参与消防事业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消防检查。

部分社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消防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后向被监督对象提出警示或整改意见,具体有三种形式:一是部分行业协会对会员企业开展消防检查,发现问题后要求会员企业整改;二是部分政府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三是部分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消防救援机构组织的联合执法检查。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等参与消防检查有其特殊优势,因为其与相关领域企业关系密切,更了解其中的”潜规则”,更能识别风险隐患。正如部分政府部门反映,受制于自身专业能力,如果没有第三方机构参与,自己根本发现不了问题。

二是参与消防宣传。

部分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如部分行业协会和志愿者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宣传消防知识。社会组织参与消防宣传的优势有二,一方面其与群众联系更加密切,更容易得到认可;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往往行动能力更强,能够弥补科层制的政府体系效率上的不足。

三是参与消防评估。

部分社会力量参与了消防设施、场所或行为的安全评估工作。例如,2018年国家机构改革将建筑工程的消防验收职责由消防救援机构转交住建部门行使,但住建部门由于人员不足和专业知识制约,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通常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进行评估,并根据其估结果做出行政决定。因此,第三方机构评估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对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监管的质量。

四是参与消防救援。

部分社会组织参与灭火救援或者其他应急救援活动,减轻了国家综合性消防队伍和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压力。志愿性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凭借其掌握的一定救援技能和专业的设施设备,协助消防救援机构进行先期处置,对受灾群众实施救援救助、紧急疏散、转移救护,并及时与政府的消防救援队伍对接,为其提供现场信息,为灭火和其他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帮助。

二、社会力量参与消防事业面临的问题

由于体制机制原因,目前社会力量对消防事业虽有一定程度参与,初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第一,保障和激励机制明显不足。应急救援工作繁重且危险,完善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才能更好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但是,现行法律对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保障明显不足。一是专职和志愿消防队伍的装备和资金不足,队伍稳定性差,无法承担较大的应急救援任务。二是国家对于专职和志愿消防队伍因参与应急救援而导致的人员伤亡缺乏相应保障。部分地方反映,国家综合性消防队伍的人员因应急救援出现伤亡的,国家有一系列保障措施,但对于专职和志愿消防队伍的人员则没有相应保障,这严重影响后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岗位认同感。三是部分社会组织参与火灾等应急救援都是自掏腰包,成本较大又得不到相应补偿,可持续性差。

第二,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工作的深度和范围有待扩展。当前社会力量参与消防事业仍然是浅层次的,主要是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消防检查、宣传、评估和救援等工作,社会力量的巨大潜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主要仍来源于财政资金,并未有效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二是大多数地区并未建立消防公益基金,公益慈善力量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三是社会化消防治理模式还未成型,消防工作主要还是依靠消防救援机构,中介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消防工作的渠道和途径相对狭窄。

第三,社会力量和政府的应急响应联动不佳、协同不畅。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的协同联动是应急管理领域共治的基础,但目前两者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并不顺畅。一是政府部门和社会救援队伍之间还缺乏健全、稳定、持续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两者在应急救援中因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造成的问题还比较多。二是尚未建立政府消防队伍和社会救援队伍在训练、演练方面的合作模式,影响了两者在应急救援中的统一指挥、协同作战。

第四,社会力量在消防行动中存在一些失信失范现象。一是部分中介组织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在参与消防评估和监督检查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第三方评估机构违法出具消防验收报告。二是部分参与消防工作的社会组织不够专业,能力不足。除了由退役军人、退伍消防战士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社会救援队伍外,其他参与消防工作的社会力量大多仅凭一腔热情自发行动,缺乏专业设施设备,日常训练不足,难以发挥实际作用,有时因其无序参与还会加重灾害损失,甚至引发”二次灾害”。

三、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消防事业的建议

第一,在《消防法》上为社会参与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和保障。目前,《消防法》仅原则性地规定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公益活动,但一方面缺乏具体的制度保障,相关工作推进没有明确依据,另一方面则限制了社会资本参与消防工作的范围和空间。建议将来修改《消防法》时增加如下内容:一是规定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工作的具体领域和保障措施;二是规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消防事业的原则和措施,为社会资本参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消防工作的市场化运营提供制度空间;三是规定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工作时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消防事业的激励机制。一是加大对社会力量参与消防事业的表彰奖励力度,在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可探索设立”消防贡献奖”,为消防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提供奖励。二是出台消防事业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对于投资公共消防事业的企业、团体和个人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优惠。三是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消防事业,包括消防基础设施、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和消防培训等事项,都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四是鼓励社会力量捐赠消防事业,探索建立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消防基金。设立消防基金能够使民间投入产生规模效应,为推动消防事业社会化发挥更大作用。五是各级政府应探索建立补偿机制,对参与消防事业的社会力量在津贴补助、伤害保险、购装免税等方面提供保障性优待。六是建立上升机制,将贡献突出、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消防救援人员吸收进入国家综合性消防队伍。

第三,搭建社会力量和政府部门的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一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强化其引导、支持、监督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职能,明确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快速动员、应急响应、装备调用等机制和方式,真正从架构上、制度上把其纳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二是强化社会力量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救援协助等方面的能力,逐步实现对参与消防工作社会力量的统一调度指挥,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效率。三是建立权威性、实用性、专业性的消防宣传协同机制,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消防知识宣传活动。四是强化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升级消防救援指挥平台,把社会力量的数据接入指挥平台,强化力量部署、资源调配、应急指挥等信息的联通共享,为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五是强化实战化的共训共演,各级政府按照专业领域、专业水平、装备水平建立吸收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参与的训练、演练机制,逐步实现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等政府应急力量与社会应急力量共同训练演练,提高这些队伍的应急救援协同能力。

第四,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工作的监督机制。针对某些社会力量参与消防工作时的失信失范行为,有必要完善相关监督机制。一是民政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应当加强对涉消防事务社会组织的监督;二是消防救援机构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对有失信违法行为的机构进行查处并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三是建立针对中介机构的评估分级制度,使其中介服务受到实质性约束;四是健全对各类社会应急救援组织的培训教育机制,提高其参与应急救援的实际能力。

第四篇:XX市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进行集中调研的安排,现就全市社会事业发展专题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这条主线,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完善和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使教育、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全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调整教育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教育事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一是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学总量得到扩张。全市“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金湾民族学校小学入学率首次达到98.9%。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初中应届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到94.6%。二是在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了全员聘用制、结构工资制和支教帮扶制,有效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普通小学、初中、高中的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由2001年的90.7%、79.8%和58.8%提高到现在的98%、92.4%和82.2%,2005年,全市初中六科合格率达78.3%,高考本科上线率达22.8%,分别较上年提高4.1个和3.8个百分点。三是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由2001年的3565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6095万元,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改进,信息化教育发展迅猛。四是布局结构进一步合理,资源配置得以优化。按照“巩固发展一中、新建高级中学”的思路,使新老市区的高中教育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人、才、物得到合理配置。

----以体系建设为重点,卫生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市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初步建成,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1.85人,拥有护士1.2人。近年来,累计完成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和改扩建业务用房1.3万平方米,购置大中型医疗设备180余台(件)。重大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连续27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和人间鼠疫的目标。全面推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城市、乡镇的医疗机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了71.5岁。

----围绕机制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迎来了转轨建设的新时期。通过不断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有效提升了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稳步下降,建成了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全市除小金湾民族乡外,全部实现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全市农村“两户”和奖励扶助对象政策落实率达到100%,计划生育押金清退率达到100%,计生工作初步实现了由主抓行政许可向全面优质服务的根本性转变。

----以改革为动力,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一是初步理顺了各类事务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使原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转为社会中介机构。二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在完成市热电公司的业主制改制的基础上,今年又将市一招、玉门宾馆、建筑设计室、市场建设服务中心、黑沙窝原种场、公交公司、农机中心、公交客运管理所等8家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确定为改制对象。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设了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理顺了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的关系。三是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教育系统各学校普遍实行结构工资制,医疗系统全部实行效益工资制。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中广泛推行了以竞争上岗为主的用人制度配套改革。

----落实政策,就业、劳务输转工作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以开发就业岗位和优化就业服务为关键,不断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初步建立起了以劳动者自主择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新机制,使在册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下岗失业人员减免各种税费200.77万元,办理小额担保贷款87.5万元,清理清退拖欠员工及农民工工资269.68万元,实施劳务输转1.2万人次,其中,2005年输转6600多人次。

----扶贫济困,社会救助工作的兜底作用日益显现。以落实城乡低保制度为重点,本着对“弱势群体,强势关心”的原则,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城乡困难群众12748人,占全市实有人数的7.6%,其中城镇8648人,占67.8%,农村4100人,占32.2%,城市困难群众基本上实现了全员覆盖,做到了应保尽保。近年来,中央、省、酒泉市财政累计拨付我市低保金1193万元,实际支出1071.62万元,人均补差标准由2003年的62.45元提高到了现在的75.45元;除此之外,全市落实“五保”供养人员50人,占应保人员25.9%,供养标准略低于当地人均纯收入2/3的规定标准。三年来,频繁的自然灾害给我市造成了1.12亿元的经济损失。经过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民政部门累计下拨救灾专项资金267万元,累计支出救灾专项资金293.16万元,使有限的救灾资金,在保障灾民生活、恢复灾区生产、扶持重灾户灾后重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旅游业得到了全面破题和加强。以玉门油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理顺了旅游工作管理体制。全市投资5300多万元,完成了金玉阳光度假村和赤金峡水利风景景区的阶段性建设任务,配套建成了1家国内旅行社,3家星级旅游饭店,1家旅游车船公司,核准了2家旅游定点服务单位。全市第一个旅游专业网站初步建成,《玉门市旅游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吾艾期墓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开始编制。旅游业在全市地方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了1.1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共性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具体工作中,存在重经济指标,轻社会指标的现象。二是投入不足。尽管市、乡两级在财政异常吃紧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增加社会投入,但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短缺仍然是最大的制约因素,负债办社会事业的现象还较为突出,仅教育基础建设负债就高达3231.9万元。三是社会发展工作队伍在思想观念、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社会发展部门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不强、能力有限,整体综合效应发挥不够。

(二)个性问题

1、教育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中小学专职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城市高中优质师资严重短缺。由于近年来教师报考公务员、党政机关借调、外调和高中扩招及高中优质教师私自外流等原因,使农村中小学专职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特别是小金湾乡和柳河乡教师短缺的矛盾较为突出;同时也使高中专职教师,尤其是优秀骨干教师严重短缺。二是优质师生大幅减少,不同程度影响并制约了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市政迁址和玉门油田生活基地搬迁的影响,部分高中骨干教师陆续外流,加之自2003年以来,每年约有200名优质初中应届毕业生赴酒泉、嘉峪关就读,使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三是部分改革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加之各学校公用经费逐年缩减,大部分教育工程都是负债建设,影响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四是民族教育基础薄弱。由于受观念、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小金湾民族乡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全乡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影响了全市“普九”工作的巩固与提高。

2、卫生工作主要表现为“三重三轻”:一是“重医轻防”。与医疗服务的大投入、大建设相比,公共卫生长期以来欠帐较多,“预防为主”的方针尚未得到真正落实。特别是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完善,鼠疫、霍乱等一些重大传染病仍在严重威胁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二是“重城轻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绝大多数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占人口绝大比重的农村却卫生资源不足,基本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差距拉大,全社会困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较为突出。三是“重西轻中”。由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医人才普遍缺乏,群众对中医的认可程度下降,中医药特别是农村中医药工作逐步呈萎缩态势。

3、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领导干部对计生工作重视不够,部分乡镇“四纳入一保障”的工作要求没有全面落实,技术服务人员和经费不落实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些优惠政策落实比较难;二是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城乡广大育龄妇女的要求;三是疏勒河移民工程新迁入移民以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和规范。

4、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社会化程度低。由于历史原因,事业单位大都由国家投资兴办,有的靠财政拨款生存,有的靠国家政策性收费、罚款度日,真正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独立发展的较少。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全市现有事业单位中,仅卫生系统城乡各医院纳入了社会保险统筹,其他行业的参保步伐还较为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聘用制等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三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大都资产贬值严重,负债率高。被列入改革的17家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大部分在老市区,其资产大量闲置,且严重贬值,有些单位资产负债率高达70%以上。四是职工安置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被改革单位职工对自身的既得利益期望高,不合理的要求多,而且标准也高,致使安置难度进一步加大。加之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相关政策不完善,给伤残及年龄偏大的职工安置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5、旅游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旅游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我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14%,分别低于全国和酒泉市的平均水平4.61和6.06个百分点,旅游业整体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二是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够,一些深层次的人文历史资源没有达到很好的挖掘利用,资源档次与产品档次不匹配。三是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特别是道路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条件落后。四是宣传促销和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资源缺乏整体策划、总体包装,旅游业管理不够规范,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6、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再就业工作难度日益加大。随着老市区人口锐减,城区规模萎缩,再就业空间逐渐缩小,加之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劳动技能单一,再就业难度不断加大。二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择业观念陈旧,顾虑重重,不同程度存在着“不愿出去,不敢出去”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劳务输转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劳务培训针对性不强,劳务培训与市场用工衔接不紧密,影响了劳务输转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个别乡镇和部门对输转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缺乏主动性,劳务输转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五是劳动力市场监管弱化,相关的失业保险政策落实不配套,不同程度的损害了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

7、社会救助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城市低保企业移交遗属数量大,管理上存在较大漏洞。截至目前,市民政已接受改制企业的遗属415人,按每人每月143元的标准计算,415人年发放低保金71.2万元,由此造成占全市低保对象8%的遗属,却占去了全市16.7%的低保金。同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遗属都有高收入子女存在,导致有单位的遗属从无单位的纯社会困难群体中争饭吃的现象。二是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不通畅。特别是在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测算上,需要工商、税务、劳动、工会及有关企业共同参与和配合,但有些部门怕麻烦不愿参与,责任心不强,出具收入伪证,影响了低保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同时受部门利益驱动,一些减免政策落实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特困人群的生活成本。三是农村低保发展缓慢。由于国家对农村的低保资金还没有投入运行,近几年,我市的农村低保只能通过市财政配套的城镇低保资金来运转,但由于市财政配套资金落实难度大,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有限,乡级配套资金无法到位,近期内,在农村全面落实低保政策尚无法实现。四是乡镇对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审批不及时,没有做到应保尽保。目前全市“五保”人数只占应保人员的25.9%,且保障标准没达到规定标准,下余经费被乡镇挪做它用,导致其余74.1%的应保人员没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加快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落实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一要切实加强基础教育,确保“普九”指标始终保持在部颁标准以上,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8%以内,有就读能力的适龄少年、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100%。2006年,要着力抓好小金湾民族学校校容校貌、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教师队伍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保持在98%以上,力争“十一五”末,完成民族乡“普九”教育。二要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继续实行教师全员竞争上岗制度,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中教师队伍建设。要面向全省公开招聘高三把关教师,选拔一批学历合格、年轻有为且能留得住、用得上、作用发挥好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采用在省内外名校挂教、校内重点培养等途径和方法,用3—5年时间使其成长成熟,成为高中骨干力量。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实行考核,动态管理,竞优汰劣,紧紧与专任教师的教学业绩、教学能力、教学成绩、各类国家、省、市级竞赛成绩相挂钩。重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任课教师和考生,巩固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尽快扭转优秀教师、优质生源大量外流的局面,不断提高高中办学质量,切实提高高考上线率和重点院校录取率。三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以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积极创建“自主办学为主、联合办学为辅”的多元化办学新模式,力争两年内将初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分离,真正使我市职业教育步入专业化、规范化轨道。在继续办好现有骨干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办学资源,拓宽办学领域,每年为全市培养一、二、三产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300人以上。四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进一步加大岗位培训、资格培训、再就业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建立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核心的终身学习体系,力争使成人年培训量达到5万人次。五要进一步加大教育项目建设力度。2006年,重点抓好市职业技术学校实训楼、中小学危房改造以及2所民德小学建设等工程,3年内消除现有中小学所有危房,切实改善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

2、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健全区域卫生体系。一要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和完善大病统筹制度,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2006年,通过争取省、市有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抓好乡镇卫生院、村组卫生所的建设和巩固提高,增强乡镇卫生院整体服务功能,提高其医疗救治和预防水平。二要加快卫生资源整合步伐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城乡居民就医环境。要有针对性地对全市卫生资源进行整合调整,不断提高各医疗单位的经营效益和卫生资源利用率。加大中医院、妇幼站、急救中心等项目的建设落实力度,尽快完善市一医院传染病区急救设备设施,健全急救网络,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控制能力。三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及地方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健全落实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督管理措施,重点做好鼠疫、霍乱、艾滋病、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严防疫情发生,严格控制和杜绝烈、急性传染病的暴发。四要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大对公共场所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把卫生许可准入关,杜绝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实行规范化管理。五要深入抓好以创建卫生城市和农村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提高城乡广大居民的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

3、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一要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努力构建“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二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要求不变,强化领导责任追究力度,坚决实行“一票否决”,按要求配足配齐计生办和服务所人员,落实人员的编制和工资待遇,保证人员和经费及时到位,落实计生办主任的副科级待遇。三要坚持把宣传教育摆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基本国情、计划生育各项政策,从根本上促进育龄群众婚育管理的转变。四要认真落实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辅助制度、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切实把免费手术费、独生子女奖励费和养老储蓄、儿女结扎户养老储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各项优惠政策按时限、按标准落实到位,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五要以“创优”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市、乡服务站所建设,配备完善基础设施和相关检查服务设备,不断提高计生服务站所得装备水平和服务质量。强化措施、加强监管,加大出生性别比的治理力度,确保人口出生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六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和移民的计划生育管理,通过健全管理网络、加大经费投入、落实优惠政策等多种措施,切实为流动人口和移民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4、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一要继续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对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依法设立机构,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对社会公益、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要进一步优化结构,调整布局,尽可能地将“辅助性、技术性、服务性”的工作从行政机关分离出来,交由事业单位承担,使事业单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事业性的社会机构。二要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扩大内部分配自主权,将工资中的津贴、补贴部分与单位内部设立的岗位、项目、绩效等考核指标挂钩,进行重新分配,适当扩大内部分配差距。对定额补助事业单位,采取岗位工资、项目工资等分配办法,由单位按规定自主确定工资基数进行分配。同时,要继续抓好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2006年要完成良种场、电视台等8家单位的改革任务,使全市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的改制面达到100%。三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改革。在教育系统实行全员竞聘的基础上,逐步将聘用制度向卫生、农业、文化等行业推行,真正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对于专业技术较强的特殊岗位,改变单一的固定用人模式,实行固定与流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5、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壮大。2006年,围绕“创优”工作,重点抓好“8442”工程建设。一要全力抓好“创优”工作任务的落实,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二要抓好以旅游公厕建设为代表的形象建设,尤其是要突出景区景点、新老市区、以及国道沿线的旅游公厕建设。三要落实《玉门市旅游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吾艾斯墓旅游景区建设规划》,以吾艾斯墓重新修缮为契机,启动实施吾艾斯墓旅游景区建设规划,完成相关设施建设。四要抓好城市旅游接待设施建设,重点是强化定点接待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对外形象。五要加强旅游宣传工作。建设英文旅游网站、制作旅游地图、设置大型旅游宣传广告牌等,创优创名“石油摇篮”、“铁人故乡”两张旅游品牌。六要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抓好玉门油田工业旅游和硅化木省级地质公园两个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

6、加快劳务输转,全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要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市职业技术学校、就业中心培训基地为依托,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城乡富余劳动力的自主创业和就业能力。二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广大求职人员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失业登记、养老保险关系接续、档案托管等就业再就业服务。三要加强劳务信息网络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信息网络和市政府及玉门油田驻外办事机构,搜集劳务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形成外联全国各大中城市劳务市场和劳务基地,内联市、乡两级的劳务信息网络体系。四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劳动力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从源头上解决侵害员工和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力争2006年劳动力市场监管工作有突破性的进展。五要加大农民工教育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做好初中应届毕业生和中青年劳动力的培训工作,特别要突出岗前培训和再就业技能培训,打响“铁人”和“玉门人”两张劳务品牌。

7、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一要认真落实“分类施保”政策,有针对性的解决特殊低保家庭的困难。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的“三无”城市低保对象,发放全额保障金;对低保户有重病、大病的家庭,严重残疾并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没有参加养老、医疗保险且无劳动能力的老人享受高于本地保障标准(143元/月)10—20%的保障金。在村组“三项”经费中进一步落实“五保”人员供养经费,确保“五保”供养人员应保尽保。二要克服困难,加大财政资金的配套力度。落实低保工作经费,充实低保工作人员,切实为低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经费和人员保障。三要建立健全灾害应急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抗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24小时内,灾民的吃、穿、住、医等救助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四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立由政府领导挂帅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健全制度,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社会关注的救助格局。制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出台协助帮扶优惠政策,从就医、就学、就业、就住等方面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民政、劳动、工会、残联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职能优势,坚持节日救助和日常帮扶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增强被救助对象的自身造血功能,切实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五要认真落实“一帮一”结对帮扶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定期深入帮扶的特困户家中进行调研和走访,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特困户脱贫致富。同时要认真落实慈善“一日捐”活动,不断扩大捐资面,使更多的贫困群众得到社会救助。

第五篇:某城区社会事业管理调研报告

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既是民生民利实惠的体现,也是城区发展软实力的具体展示。加强社会事业管理,是城区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区政协的统一分工和安排,科教文卫体委开展了xx城区社会事业管理专题调研。

一、xx城区社会事业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主管部门管理为主

城区社会事业管理,实行的是区级职能部门主管、街道协管的体制。

从教育管理看,经历了区和街道“两级管理”到“以区为主”管理的两个阶段。在“两级管理”阶段,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义务教育的实施方面担负主要责任,包括统筹管理区教委直属学校校长、教师以及教育经费,与街道共同调配和管理街道中小学校长、教师。街道负责义务教育的具体工作,包括征地、筹资、建校以及所辖中小学教育经费的管理。2005年以后步入“以区为主”管理阶段,区政府及区教委在对直属学校直接管理的同时,将街道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部上收统一管理,履行教育规划、教育经费、教师招聘、资源配置、教育督导等管理职能。街道协助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辖区中小学,在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困难问题,维护学校安全稳定,防止适龄儿童辍学等方面履行职责。入驻城区的大专院校和职教学校,由市教委审批管理,区教委及相关街道协助维护入驻学校的安全稳定。

从卫生管理看,其体制与教育类似。区卫生局对区级卫生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管理的同时,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等实行直接管理。区卫生局负责全区的食品卫生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放射诊疗许可、有毒有害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报告的审核许可、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许可、医疗机构设置许可、医疗机构执业登记许可、医师护士注册许可工作。在业务培训指导方面,市级医疗机构指导区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工作,区级医疗机构负责中心医院的业务培训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培训指导。区卫生局委托区卫监所执法,对全区医疗机构进行监督和违法处罚。

从文化管理看,也是以区为主。区文广新局直接管理区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等),负责城区文学艺术、文物博物、图书事业发展,指导全区性重大文化活动,指导艺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指导文物保护与利用;负责发展文化产业,审批和管理城区文化市场,实行文化行政执法,打击和规范网吧、歌舞娱乐、电子游戏、印刷出版等文化市场的违法行为。各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由街道管理为主,区文广新局对其业务工作进行指导,负责辖区内文化工作,对辖区内文化市场进行协管。

从体育管理看,区体育局对区体育馆、区武术馆、区少儿业余体校进行直接管理。各个街道无体育工作下伸组织机构,其体育工作由区体育局指导管理。

(二)资源配置:向城区重点倾斜

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政府通过规划、政策和市场引导,促进全区社会事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快速向城区积聚,扩大了城区社会事业资源存量。

从教育资源存量看,城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4所,在校学生达70771名,占全区125206名在校学生的56.52%。其中,城区幼儿园(点)100个,在园幼儿10022名,占全区16563名在园幼儿的65.51%;城区小学校(点)28所,在校学生24578名,占全区49217名在校小学生的49.94%;城区普通中学校(点)18所(高中6所),在校学生22999名(高中生12057名),占全区45554名在校普通中学生的50.49%;城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在校学生13172名。城区教育资源存量不仅迅速扩大,而且优质资源也最为集中。在教育结构方面,西南政法大学、南方翻译学院、西南大学高职学院、海联学院等高校也入驻xx,提升了城区教育资源结构层次;在办学水平方面,市级示范幼儿园、市级示范小学、市级重点中学、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全部集中在城区,提升了城区教育质量水平;在优秀人才方面,全区现有的19名“xx名师”、2名“xx市名师”全部集中在城区,15名特级教师有95%集中在城区,12名正高级研究者也全部集中在城区,提升了城区教育人才档次。教育资源的聚积效应,促进了xx城区教育空前繁荣与发展。

从卫生资源存量来看,我区共有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城区医疗卫生机构13个,农村医疗机构11个。全区医疗卫生在职职工1464人,其中城区1016人,占全区医疗卫生单位职工的68%。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05人,其中集中在城区的873人,占72%。在整个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82人,全部在城区;有中级职称222人,其中城区201人,占90.5%;有初级职称829人,其中城区566人,占68.3%。从业务经营情况看,2006年

全区卫生系统总收入为18937万元,除去财政拨款,业务收入为15365万元,其中城区医疗单位业务收入12237万元,占79.6%。

从文化资源存量来看,城区现有文化事业单位3家,即区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有电影院1个;有街道文化服务中心6个;有民营文化企业近1000户,占文化企业总数的92%,实际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

。其中:印刷复制业(含打字复印)226家,较大的企业70家;歌舞娱乐业136家,规模较大的有5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网吧)172家,规模较大的33家;电子游戏业83家,规模较大的有15家;书报刊出售出租业112家,规模较大的有10家;电子音像零售出租业21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9家。

从体育资源存量来看,我区有标准体育场地282个。其中,体育场4个;室内外游泳池19个;篮球房4个;健身房8个;棋牌室4个,排球房、乒乓球房、体操房、武术房、羽毛球房等各2个;小运动场31个;足球场6个;室外网球场9个;卡丁车场、保龄球馆、台球房各1个;篮球场166个;排球场13个;门球场4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03个。其中,乒乓球场地120个;羽毛球场19个;三人制篮球场33个;健身路径111条;速滑、蹦极跳等其它场地20个。体育场地总计为585个,体育场地总面积为430462.8㎡,人均占有面积为0.52㎡。

(三)发展机制:多种方式一起上

在坚持政府举办全民所有制事业机构为主体的同时,放手让集体、民营、个体一起上,在区政府自主举办的同时,大力引进社会事业单位入驻xx,使城区社会事业得以快速发展。

从教育发展机制看,政府改革办学体制,逐步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形成了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多元发展新机制。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示范,民营化办园为主体,城区公立幼儿园只有2个,而民营和私立幼儿园多达98个,占98%,引入了诸如龙湖实验幼儿园等高层次私立幼儿园。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在28所城区小学校(点)中,民办小学校(点)只有6所,占21.43%,政府以优惠地价和减免规费等政策,引入了鲁能巴蜀小学等高层次小学。高中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积极引进优质高中,xx市一中寄宿学校、四川外语学院附属双语学校等先后入驻xx城区。职业教育以政府办学为示范,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城区8所中职学校中,公立职中只有1所,民办职业学校占87.5%。高等教育以引进为主,以优惠地价、减免规费等政策机制,先后吸引西南政法大学、南方翻译学院、西南大学高职学院等院校入驻xx城区。

从卫生发展机制看,政府改革办医体制,逐步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医的状况,形成了政府办医为主与社会办医相结合的多元发展新机制。我区有非营利性的国有医疗卫生单位24个,国有医疗门诊50个。而营利性医疗机构多达256家,其中民营医院20家,个体诊所180家,企事业医疗单位56家。

在文化事业发展上,主要依靠财政投入,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帮助文化事业发展。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民间资金充裕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和境外资金等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文化产业。

从体育发展机制看,场地建设投入多元化。政府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工作力度,占地103.84亩、投资1.1亿元人民币的xx区体育中心,将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近年来,非公有经济成分比例逐渐增加,投入资金6955.93万元,分别新增11.2倍和138.2倍。

二、城区社会事业管理的突出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一手软一手硬

城区建设重经济而忽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导致城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在教育方面集中表现为“两少一多”。即生均校地面积少,生均校舍面积少,生源数量多。在卫生方面表现为资源总量不足。在文化方面表现为总体水平低。体育机构设置残缺,管理体制操作错位。

(二)规划建设失范,社会事业跛脚

最近5年,xx城区建设提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化率由46.5%提高到63.5%。但是,城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并没有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过去5年,没有规划建设一个公立医院和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安家田片区改造征用xx体育馆后迟迟未予还建。现有分散的、零星的体育基础设施多数分布在学校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大型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在城市建设和园区开发过程中,对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一方面不规划、不建设,另一方面又采取只撤不建、多撤少建或撤大建小的做法,直接导致城市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三)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

从区域总体布局看,回兴、龙塔是xx城区社会事业最为薄弱的环节。从教育布局看,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xx城区教育发展和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布点不合理,城区居民子女入学矛盾过于集中。在两路城区,16万人口的双凤桥街道,布局中小学15所,配备师资936人。拥有12万人口的双龙湖街道,仅有2所中学,3所完小。校际差距两极化也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表现。强校更强,弱校更弱,这是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真实写照。从卫生事业看,全区没有一所与主城区地位相适应的三级综合医院。目前,城区医院的规模都是沿袭江北县的模式,一直没有得到拓展和扩大。从文化事业看,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公益文化设施主要集中在区政府驻地的原老两路城区(双龙湖和双龙桥街道),而各种大型文化活动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其余街道则无大型文化设施,严重制约和限制了城区文化的均衡发展和繁荣。在文化产业方面,也存在严重的布局不均,如回兴主要为网吧和电子游戏,大型印刷复制业则主要集中在龙溪地区,龙山和龙塔发展较为缓慢。从体育事业看,政府投入的大型体育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在两路地区,而龙溪地区和回兴地区尚无一处大型体育公共设施,布局结构极不均衡。

(四)发展定位不高,创新活力不足

xx城区社会事业建设和管理缺乏敢于改革、勇争一流的魄力,设施上“小修小补”,工作上“小手小脚”,发展上“小打小闹”,满足于低水平、低层次、低品位。在教育方面,xx职教中心虽然已跻身于全国重点职中的行列,但占地只有130亩,学生多达1万余人,缺乏扩大规模、提高档次的发展空间;xx中学虽然成功建成xx市重点中学,又征地270亩重新迁建,但冲刺北大、清华等一流大学的生源匮乏,暨华中学、松树桥中学、南华中学规模偏小,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而xx幼儿园、实验小学、实验中学虽然有良好的质量声誉,但都属“袖珍”学校,难与大规模、高档次现代化学校比肩;其他学校更未入流,缺乏与“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相适应的一流学校。在卫生方面,区医院、中医院以及其他各级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硬件设施均不如人意,缺少象新桥、大坪等市级骨干类的医院。卫生技术队伍中全科医生以及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管理人才缺乏,尚未培养出在全国、全市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重点专科建设滞后,医学科研水平不高,市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成果不多,大型医疗设备装备不足,科研成果及新技术开发应用能力不强。在文化方面,xx图书馆规模较小、容量不足、设施陈旧,缺乏与主城区相适应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体育方面同样缺乏大型的、标志性的体育设施和较大规模的体育训练、比赛、群众健身活动的体育场馆、体育中心。文化体育等产业缺乏支柱项目和品牌产品,对地区经济贡献率低。

(五)投入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

2007年,区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仅占区本级财政收入165092万元的31.66%,比当年区级财政收入增长比例低17.4个百分点,未能实现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一方面社会事业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社会事业造血功能脆弱,缺乏激励民间资金投入社会事业的有效机制和手段,这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

三、加强城区社会事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城市科学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xx城区建设“一手硬一手软”、“一腿长一腿短”的倾向,已经引发了城区入学难、看病难等诸多矛盾,影响到了经济发展的智力基础、精神动力尤其是社会环境。因此,城区建设和管理,必须尽快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向强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从单纯重视有形资源和物质资本向重视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本转变,从单纯注重硬实力建设向注重软实力建设转变,促进城区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二)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城区入学难题

一是科学规划,实现学校布局均衡。城市建设和园区开发要科学预测入驻人口规模,根据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城市每1万人口有在校小学生898人设置1所小学,每2万人口有在校中学生996人设置1所中学的规定,超前制定和调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设置规划。同时,按规划要求留足留够学校建设用地,严禁随意占用或出让,切实做到规划无盲点,建设有土地,确保各园区之间、各街道之间学校布局科学合理。二是开展达标建设,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城区小学按每校24个教学班1080名在校学生,生均校地面积17.37㎡,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2㎡,教学仪器设备班平7万元,运动场、道路、围墙、绿化等设施按土建投资25%的标准,进行投资建设;城区初中按每校24个教学班1200名在校学生,生均校地面积19.37㎡、生均校舍建筑面积9.1㎡,教学仪器设备班平10万元,运动场、道路、围墙、绿化等设施按土建投资25%的标准,进行投资建设。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城区办学条件均衡。三是严格监管,防范职责失衡。新区开发和城市建设要坚持“谁开发,谁建校”和“开发到哪里、规划到哪里”以及“先建校、后撤校”的原则,落实各园区和开发商配套建设学校的责任。各园区和开发商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学校设置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建好学校后,由区教育行政部门接管办学。区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防范开发部门尤其是开发商偷梁换柱,引进以盈利为目的像鲁能巴蜀小学之类的民营学校代替义务教育免费公立学校。对未按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制定和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部门,对不按国家规定的学校设置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建设学校的开发商,政府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走引进加改造的路子,努力打造品牌医院

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卫生技术人才和在职提高深造,是打造品牌医院的基础和根本。采取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发挥人才作用的平台、加强在职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卫生技术人才。在区级医院建设方面,为适应xx城区未来发展需要,区医院发展实行就地扩建与新建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创建三级医院目标。扩建精神病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要加大社区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档次高、规模大、品牌响的大型医院。

(四)大力培育文化产业,积极打造特色文化

一是加大文化投入。设立xx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将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相关经济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文化建设投入机制。二是完善文化设施。改造xx巴渝民俗博物馆,改建文化馆,迁建图书馆,新建电影超市,规划建设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在城区改造中,新建一批一流水平的城市雕塑。每个社区建成一个集科技示范、宣传教育、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文化设施。全面完成各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三是做大做强都市休闲文化、巴渝民俗文化、创意文化三大品牌。

(五)强化体育硬件建设,提升体育综合功能

一是健全体育工作管理体系。把体育事业发展纳入各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园区开发和城市建设规划,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发展。二是多形式加大体育投入。政府要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增长幅度应高于当年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充分利用、开发整合现有体育场地资源,增强体育事业自身的造血功能。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拓宽投资和融资渠道,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投资体育产业。精心培育体育彩票市场,提高体育彩票销售总量,筹集更多体育经费。三是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要作用,依靠政府投入修建大型综合体育设施。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改造旧场馆,建设新场馆,提高场馆综合效益。旧城改造、新建小区以及公园、广场,要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体育基础设施;城区学校体育设施面积无法达到教育部门规定标准的,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将体育设施纳入社区建设和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城市体育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大力推进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下载伊车乡社会事业调研报告[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伊车乡社会事业调研报告[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伊车乡中心学校工会信息6

    伊车乡中心学校信息 伊车中心学校工会主办 第201206期 2012年4月28日 伊车中心学校举行庆“五·一”教职工篮球赛 4月28日下午,伊车中心学校校园内热闹非凡,呐喊声、助威声响......

    地区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基本情况调研的报告

    根据省民委文件要求,我局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教育调研情况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十分重视。两......

    地区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基本情况调研的报告

    根据省民委文件要求,我局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教育调研情况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十分重视。两......

    地区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基本情况调研的报告

    根据省民委文件要求,我局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教育调研情况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十分重视。两......

    某城区社会事业管理调研报告(精选5篇)

    某城区社会事业管理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某城区社会事业管理调研报告2010-06-29 18:34:2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某城区社会事业管理调研报告某城区社会事业管理调研......

    伊车乡关于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宣传工作方案123号

    伊乡党字[2011] 123号伊车乡关于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宣传工作方案各村、乡直驻乡单位、中小学: 中国共产党自治区第八次代表大会已隆重召开。这是我区广大干部群众政治生活中......

    伊车乡2011年宣传思想工作总结(共5则范文)

    伊车乡2011年宣传思想工作总结2011年,伊车乡宣传思想工作在县委宣传部坚强领导下,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庆祝建党90周年、以及近期开展的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和推进学习......

    伊车乡2011年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工作方案

    伊车乡2011年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和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伊犁州直全面启动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我乡于2011年7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