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城区社会事业管理调研报告
某城区社会事业管理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某城区社会事业管理调研报告2010-06-29 18:34:2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某城区社会事业管理调研报告某城区社会事业管理调研报告(2)
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既是民生民利实惠的体现,也是城区发展软实力的具体展示。加强社会事业管理,是城区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区政协的统一分工和安排,科教文卫体委开展了xx城区社会事业管理专题调研。
一、xx城区社会事业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主管部门管理为主 城区社会事业管理,实行的是区级职能部门主管、街道协管的体制。
从教育管理看,经历了区和街道“两级
管理”到“以区为主”管理的两个阶段。在“两级管理”阶段,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义务教育的实施方面担负主要责任,包括统筹管理区教委直属学校校长、教师以及教育经费,与街道共同调配和管理街道中小学校长、教师。街道负责义务教育的具体工作,包括征地、筹资、建校以及所辖中小学教育经费的管理。2005年以后步入“以区为主”管理阶段,区政府及区教委在对直属学校直接管理的同时,将街道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部上收统一管理,履行教育规划、教育经费、教师招聘、资源配置、教育督导等管理职能。街道协助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辖区中小学,在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困难问题,维护学校安全稳定,防止适龄儿童辍学等方面履行职责。入驻城区的大专院校和职教学校,由市教委审批管理,区教委及相关街道协助维护入驻学校的安全稳定。
从卫生管理看,其体制与教育类似。区卫生局对区级卫生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管理的同时,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等实行直接管理。区卫生局负责全区的食品卫生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放射诊疗许可、有毒有害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报告的审核许可、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许可、医疗机构设置许可、医疗机构执业登记许可、医师护士注册许可工作。在业务培训指导方面,市级医疗机构指导区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工作,区级医疗机构负责中心医院的业务培训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培训指导。区卫生局委托区卫监所执法,对全区医疗机构进行监督和违法处罚。
从文化管理看,也是以区为主。区文广新局直接管理区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等),负责城区文学艺术、文物博物、图书事
业发展,指导全区性重大文化活动,指导艺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指导文物保护与利用;负责发展文化产业,审批和管理城区文化市场,实行文化行政执法,打击和规范网吧、歌舞娱乐、电子游戏、印刷出版等文化市场的违法行为。各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由街道管理为主,区文广新局对其业务工作进行指导,负责辖区内文化工作,对辖区内文化市场进行协管。
从体育管理看,区体育局对区体育馆、区武术馆、区少儿业余体校进行直接管理。各个街道无体育工作下伸组织机构,其体育工作由区体育局指导管理。
(二)资源配置:向城区重点倾斜
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政府通过规划、政策和市场引导,促进全区社会事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快速向城区积聚,扩大了城区社会事业资源存量。
从教育资源存量看,城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4所,在校学生达70771名,占全区125206名在校学生的%。其中,城区幼儿园(点)100个,在园幼儿10022名,占全区16563名在园幼儿的%;城区小学校(点)28所,在校学生24578名,占全区49217名在校小学生的%;城区普通中学校(点)18所(高中6所),在校学生22999名(高中生12057名),占全区45554名在校普通中学生的%;城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在校学生13172名。城区教育资源存量不仅迅速扩大,而且优质资源也最为集中。在教育结构方面,西南政法大学、南方翻译学院、西南大学高职学院、海联学院等高校也入驻xx,提升了城区教育资源结构层次;在办学水平方面,市级示范幼儿园、市级示范小学、市级重点中学、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全部集中在城区,提升了城区教育质量水平;在优秀人才方面,全区现有的19名“xx名师”、2名“xx市名师”全部集中在城区,15名特级教师有95%集中在城区,12名正高级研究者也全部集中在城区,提升了城区教
育人才档次。教育资源的聚积效应,促进了xx城区教育空前繁荣与发展。
从卫生资源存量来看,我区共有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城区医疗卫生机构13个,农村医疗机构11个。全区医疗卫生在职职工1464人,其中城区1016人,占全区医疗卫生单位职工的68%。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05人,其中集中在城区的873人,占72%。在整个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82人,全部在城区;有中级职称222人,其中城区201人,占%;有初级职称829人,其中城区566人,占%。从业务经营情况看,2006年
第二篇:某城区社会事业管理调研报告
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既是民生民利实惠的体现,也是城区发展软实力的具体展示。加强社会事业管理,是城区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区政协的统一分工和安排,科教文卫体委开展了xx城区社会事业管理专题调研。
一、xx城区社会事业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主管部门管理为主
城区社会事业管理,实行的是区级职能部门主管、街道协管的体制。
从教育管理看,经历了区和街道“两级管理”到“以区为主”管理的两个阶段。在“两级管理”阶段,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义务教育的实施方面担负主要责任,包括统筹管理区教委直属学校校长、教师以及教育经费,与街道共同调配和管理街道中小学校长、教师。街道负责义务教育的具体工作,包括征地、筹资、建校以及所辖中小学教育经费的管理。2005年以后步入“以区为主”管理阶段,区政府及区教委在对直属学校直接管理的同时,将街道中小学及幼儿园全部上收统一管理,履行教育规划、教育经费、教师招聘、资源配置、教育督导等管理职能。街道协助区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辖区中小学,在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困难问题,维护学校安全稳定,防止适龄儿童辍学等方面履行职责。入驻城区的大专院校和职教学校,由市教委审批管理,区教委及相关街道协助维护入驻学校的安全稳定。
从卫生管理看,其体制与教育类似。区卫生局对区级卫生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管理的同时,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民营医院、个体诊所等实行直接管理。区卫生局负责全区的食品卫生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放射诊疗许可、有毒有害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报告的审核许可、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许可、医疗机构设置许可、医疗机构执业登记许可、医师护士注册许可工作。在业务培训指导方面,市级医疗机构指导区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工作,区级医疗机构负责中心医院的业务培训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培训指导。区卫生局委托区卫监所执法,对全区医疗机构进行监督和违法处罚。
从文化管理看,也是以区为主。区文广新局直接管理区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等),负责城区文学艺术、文物博物、图书事业发展,指导全区性重大文化活动,指导艺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指导文物保护与利用;负责发展文化产业,审批和管理城区文化市场,实行文化行政执法,打击和规范网吧、歌舞娱乐、电子游戏、印刷出版等文化市场的违法行为。各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由街道管理为主,区文广新局对其业务工作进行指导,负责辖区内文化工作,对辖区内文化市场进行协管。
从体育管理看,区体育局对区体育馆、区武术馆、区少儿业余体校进行直接管理。各个街道无体育工作下伸组织机构,其体育工作由区体育局指导管理。
(二)资源配置:向城区重点倾斜
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政府通过规划、政策和市场引导,促进全区社会事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快速向城区积聚,扩大了城区社会事业资源存量。
从教育资源存量看,城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4所,在校学生达70771名,占全区125206名在校学生的56.52%。其中,城区幼儿园(点)100个,在园幼儿10022名,占全区16563名在园幼儿的65.51%;城区小学校(点)28所,在校学生24578名,占全区49217名在校小学生的49.94%;城区普通中学校(点)18所(高中6所),在校学生22999名(高中生12057名),占全区45554名在校普通中学生的50.49%;城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在校学生13172名。城区教育资源存量不仅迅速扩大,而且优质资源也最为集中。在教育结构方面,西南政法大学、南方翻译学院、西南大学高职学院、海联学院等高校也入驻xx,提升了城区教育资源结构层次;在办学水平方面,市级示范幼儿园、市级示范小学、市级重点中学、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全部集中在城区,提升了城区教育质量水平;在优秀人才方面,全区现有的19名“xx名师”、2名“xx市名师”全部集中在城区,15名特级教师有95%集中在城区,12名正高级研究者也全部集中在城区,提升了城区教育人才档次。教育资源的聚积效应,促进了xx城区教育空前繁荣与发展。
从卫生资源存量来看,我区共有国有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城区医疗卫生机构13个,农村医疗机构11个。全区医疗卫生在职职工1464人,其中城区1016人,占全区医疗卫生单位职工的68%。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05人,其中集中在城区的873人,占72%。在整个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82人,全部在城区;有中级职称222人,其中城区201人,占90.5%;有初级职称829人,其中城区566人,占68.3%。从业务经营情况看,2006年
全区卫生系统总收入为18937万元,除去财政拨款,业务收入为15365万元,其中城区医疗单位业务收入12237万元,占79.6%。
从文化资源存量来看,城区现有文化事业单位3家,即区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有电影院1个;有街道文化服务中心6个;有民营文化企业近1000户,占文化企业总数的92%,实际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
。其中:印刷复制业(含打字复印)226家,较大的企业70家;歌舞娱乐业136家,规模较大的有5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网吧)172家,规模较大的33家;电子游戏业83家,规模较大的有15家;书报刊出售出租业112家,规模较大的有10家;电子音像零售出租业21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9家。
从体育资源存量来看,我区有标准体育场地282个。其中,体育场4个;室内外游泳池19个;篮球房4个;健身房8个;棋牌室4个,排球房、乒乓球房、体操房、武术房、羽毛球房等各2个;小运动场31个;足球场6个;室外网球场9个;卡丁车场、保龄球馆、台球房各1个;篮球场166个;排球场13个;门球场4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03个。其中,乒乓球场地120个;羽毛球场19个;三人制篮球场33个;健身路径111条;速滑、蹦极跳等其它场地20个。体育场地总计为585个,体育场地总面积为430462.8㎡,人均占有面积为0.52㎡。
(三)发展机制:多种方式一起上
在坚持政府举办全民所有制事业机构为主体的同时,放手让集体、民营、个体一起上,在区政府自主举办的同时,大力引进社会事业单位入驻xx,使城区社会事业得以快速发展。
从教育发展机制看,政府改革办学体制,逐步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形成了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多元发展新机制。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示范,民营化办园为主体,城区公立幼儿园只有2个,而民营和私立幼儿园多达98个,占98%,引入了诸如龙湖实验幼儿园等高层次私立幼儿园。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在28所城区小学校(点)中,民办小学校(点)只有6所,占21.43%,政府以优惠地价和减免规费等政策,引入了鲁能巴蜀小学等高层次小学。高中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积极引进优质高中,xx市一中寄宿学校、四川外语学院附属双语学校等先后入驻xx城区。职业教育以政府办学为示范,大力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城区8所中职学校中,公立职中只有1所,民办职业学校占87.5%。高等教育以引进为主,以优惠地价、减免规费等政策机制,先后吸引西南政法大学、南方翻译学院、西南大学高职学院等院校入驻xx城区。
从卫生发展机制看,政府改革办医体制,逐步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医的状况,形成了政府办医为主与社会办医相结合的多元发展新机制。我区有非营利性的国有医疗卫生单位24个,国有医疗门诊50个。而营利性医疗机构多达256家,其中民营医院20家,个体诊所180家,企事业医疗单位56家。
在文化事业发展上,主要依靠财政投入,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帮助文化事业发展。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民间资金充裕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和境外资金等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文化产业。
从体育发展机制看,场地建设投入多元化。政府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工作力度,占地103.84亩、投资1.1亿元人民币的xx区体育中心,将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近年来,非公有经济成分比例逐渐增加,投入资金6955.93万元,分别新增11.2倍和138.2倍。
二、城区社会事业管理的突出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一手软一手硬
城区建设重经济而忽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导致城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在教育方面集中表现为“两少一多”。即生均校地面积少,生均校舍面积少,生源数量多。在卫生方面表现为资源总量不足。在文化方面表现为总体水平低。体育机构设置残缺,管理体制操作错位。
(二)规划建设失范,社会事业跛脚
最近5年,xx城区建设提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化率由46.5%提高到63.5%。但是,城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并没有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过去5年,没有规划建设一个公立医院和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安家田片区改造征用xx体育馆后迟迟未予还建。现有分散的、零星的体育基础设施多数分布在学校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大型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在城市建设和园区开发过程中,对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一方面不规划、不建设,另一方面又采取只撤不建、多撤少建或撤大建小的做法,直接导致城市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三)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
从区域总体布局看,回兴、龙塔是xx城区社会事业最为薄弱的环节。从教育布局看,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xx城区教育发展和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布点不合理,城区居民子女入学矛盾过于集中。在两路城区,16万人口的双凤桥街道,布局中小学15所,配备师资936人。拥有12万人口的双龙湖街道,仅有2所中学,3所完小。校际差距两极化也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表现。强校更强,弱校更弱,这是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真实写照。从卫生事业看,全区没有一所与主城区地位相适应的三级综合医院。目前,城区医院的规模都是沿袭江北县的模式,一直没有得到拓展和扩大。从文化事业看,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公益文化设施主要集中在区政府驻地的原老两路城区(双龙湖和双龙桥街道),而各种大型文化活动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其余街道则无大型文化设施,严重制约和限制了城区文化的均衡发展和繁荣。在文化产业方面,也存在严重的布局不均,如回兴主要为网吧和电子游戏,大型印刷复制业则主要集中在龙溪地区,龙山和龙塔发展较为缓慢。从体育事业看,政府投入的大型体育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在两路地区,而龙溪地区和回兴地区尚无一处大型体育公共设施,布局结构极不均衡。
(四)发展定位不高,创新活力不足
xx城区社会事业建设和管理缺乏敢于改革、勇争一流的魄力,设施上“小修小补”,工作上“小手小脚”,发展上“小打小闹”,满足于低水平、低层次、低品位。在教育方面,xx职教中心虽然已跻身于全国重点职中的行列,但占地只有130亩,学生多达1万余人,缺乏扩大规模、提高档次的发展空间;xx中学虽然成功建成xx市重点中学,又征地270亩重新迁建,但冲刺北大、清华等一流大学的生源匮乏,暨华中学、松树桥中学、南华中学规模偏小,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而xx幼儿园、实验小学、实验中学虽然有良好的质量声誉,但都属“袖珍”学校,难与大规模、高档次现代化学校比肩;其他学校更未入流,缺乏与“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相适应的一流学校。在卫生方面,区医院、中医院以及其他各级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硬件设施均不如人意,缺少象新桥、大坪等市级骨干类的医院。卫生技术队伍中全科医生以及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管理人才缺乏,尚未培养出在全国、全市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重点专科建设滞后,医学科研水平不高,市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成果不多,大型医疗设备装备不足,科研成果及新技术开发应用能力不强。在文化方面,xx图书馆规模较小、容量不足、设施陈旧,缺乏与主城区相适应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体育方面同样缺乏大型的、标志性的体育设施和较大规模的体育训练、比赛、群众健身活动的体育场馆、体育中心。文化体育等产业缺乏支柱项目和品牌产品,对地区经济贡献率低。
(五)投入渠道单一,投入严重不足
2007年,区级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仅占区本级财政收入165092万元的31.66%,比当年区级财政收入增长比例低17.4个百分点,未能实现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一方面社会事业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社会事业造血功能脆弱,缺乏激励民间资金投入社会事业的有效机制和手段,这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
三、加强城区社会事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城市科学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xx城区建设“一手硬一手软”、“一腿长一腿短”的倾向,已经引发了城区入学难、看病难等诸多矛盾,影响到了经济发展的智力基础、精神动力尤其是社会环境。因此,城区建设和管理,必须尽快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向强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从单纯重视有形资源和物质资本向重视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本转变,从单纯注重硬实力建设向注重软实力建设转变,促进城区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二)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城区入学难题
一是科学规划,实现学校布局均衡。城市建设和园区开发要科学预测入驻人口规模,根据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城市每1万人口有在校小学生898人设置1所小学,每2万人口有在校中学生996人设置1所中学的规定,超前制定和调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设置规划。同时,按规划要求留足留够学校建设用地,严禁随意占用或出让,切实做到规划无盲点,建设有土地,确保各园区之间、各街道之间学校布局科学合理。二是开展达标建设,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城区小学按每校24个教学班1080名在校学生,生均校地面积17.37㎡,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2㎡,教学仪器设备班平7万元,运动场、道路、围墙、绿化等设施按土建投资25%的标准,进行投资建设;城区初中按每校24个教学班1200名在校学生,生均校地面积19.37㎡、生均校舍建筑面积9.1㎡,教学仪器设备班平10万元,运动场、道路、围墙、绿化等设施按土建投资25%的标准,进行投资建设。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城区办学条件均衡。三是严格监管,防范职责失衡。新区开发和城市建设要坚持“谁开发,谁建校”和“开发到哪里、规划到哪里”以及“先建校、后撤校”的原则,落实各园区和开发商配套建设学校的责任。各园区和开发商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学校设置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建好学校后,由区教育行政部门接管办学。区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防范开发部门尤其是开发商偷梁换柱,引进以盈利为目的像鲁能巴蜀小学之类的民营学校代替义务教育免费公立学校。对未按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制定和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部门,对不按国家规定的学校设置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建设学校的开发商,政府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走引进加改造的路子,努力打造品牌医院
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卫生技术人才和在职提高深造,是打造品牌医院的基础和根本。采取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发挥人才作用的平台、加强在职人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卫生技术人才。在区级医院建设方面,为适应xx城区未来发展需要,区医院发展实行就地扩建与新建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创建三级医院目标。扩建精神病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要加大社区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档次高、规模大、品牌响的大型医院。
(四)大力培育文化产业,积极打造特色文化
一是加大文化投入。设立xx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将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相关经济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文化建设投入机制。二是完善文化设施。改造xx巴渝民俗博物馆,改建文化馆,迁建图书馆,新建电影超市,规划建设群众文化艺术中心。在城区改造中,新建一批一流水平的城市雕塑。每个社区建成一个集科技示范、宣传教育、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文化设施。全面完成各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三是做大做强都市休闲文化、巴渝民俗文化、创意文化三大品牌。
(五)强化体育硬件建设,提升体育综合功能
一是健全体育工作管理体系。把体育事业发展纳入各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园区开发和城市建设规划,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发展。二是多形式加大体育投入。政府要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增长幅度应高于当年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充分利用、开发整合现有体育场地资源,增强体育事业自身的造血功能。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拓宽投资和融资渠道,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投资体育产业。精心培育体育彩票市场,提高体育彩票销售总量,筹集更多体育经费。三是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要作用,依靠政府投入修建大型综合体育设施。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改造旧场馆,建设新场馆,提高场馆综合效益。旧城改造、新建小区以及公园、广场,要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体育基础设施;城区学校体育设施面积无法达到教育部门规定标准的,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将体育设施纳入社区建设和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城市体育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大力推进群众体育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第三篇:城区环境保护管理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为加强xx城区环境保护,增强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区政协统一部署,农业委调研组就城区环境保护管理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xx城区环境保护管理现状
(一)xx城区环保体制演变状况
xx区环保管理体制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初创期。1980年,始设“江北县革命委员会环境保护办公室”,隶属县计建委,这是最初的环保管理机构。1984年,江北县革命委员会环境保护办公室与江北县城建局等合并成立“江北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85年,江北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撤销,成立“江北县环境保护局”。二是调整期。1980年,市环保局设立xx市环境污染检查管理所江北县管理所。1984年,撤销江北县管理所,成立江北县环境监测站,负责为县城环境管理提供各种技术依据。1985年,成立江北县环境监理所,负责排污费征收、污染源监管、污染事故纠纷查处。2002年,机构改革后,设立xx区双凤桥、双龙湖、回兴、龙溪环境保护站,承担各街道小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小规模排污单位监管、排污费征收和污染事故纠纷查处。2005年,四个街道环保站经整合成立两路城区、龙溪城区环境保护站。三是稳定期。目前,xx区环保局有办公室、综合科、行政审批科、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管理办公室、区环境监察支队、区环境监测站、两路城区环境保护站、龙溪城区环境保护站等内设机构,职能和机构已经趋于稳定。
(二)城区环保工作重心逐步转移
1990年以前,城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工业污染防治,主要是监督工业企业防治废气、废水、废渣污染。从1989年启动两路镇烟尘控制区建设开始,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上来。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技术的手段,开展“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对城市大气、噪声等面源进行了治理。实施了双龙湖、宝圣湖等城区湖库的污染治理,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先后开展噪声达标区、清洁燃料区、基本无煤区、无煤区域建设。2000年,将160多户皮鞋、服装、家具等加工企业迁出了城区居民楼院,有效改善了两路城区人居环境质量。
(三)城区环境保护运行机制基本成型
经过多年探索,xx城区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以下工作机制。一是全面规划、综合决策的引导机制。将“环境立区”作为全区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意见》、《xx市xx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纲要》、《xx市xx区保护环境三年大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08年又启动了《xx国家生态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园区在开发建设、重大项目引进时,必须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意见。二是“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责任机制。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开展环境执法监督,查处和纠正环境违法行为。三是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考核机制。出台了《xx区镇街开发区和有关部门党政一把手环保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不断强化对镇、街、开发区和有关部门党政一把手的环保工作考核。四是统一监管机制。即由区环保局依法对全区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提供服务。五是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协作机制。根据环保法律法规规定,规划、建设、国土、安监、公安、交警、文化、卫生、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必须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密切配合、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对违法排污、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以及侵害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危害环境安全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近年来,已联合开展蓝天行动联合执法、城区禁煤整治行动和娱乐业噪声污染整治行动。六是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的治理机制。鼓励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将高能耗、高污染、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和工艺拒之区外。
(四)xx环保管理富有成效
一是抓创建提升环保层次。十多年来,先后开展了创建卫生县城、xx市环境保护模范区、xx市山水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国家园林城区、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系列创建活动,最后均通过考核验收,实现全面达标。二是抓联动整合管理资源。通过形成和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促进了夜市扰民、加工企业扰民、双龙湖污染等系列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三是抓预防争取治理主动。通过严格执行环境准入规定,近几年共否决了近100亿元的建设项目,减少了大量污染源,减轻了环保治理的工作压力和难度,留下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容量。
二、xx城区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主要问题
1、城区湖库污染严重。城区湖库水体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但xx城区湖库水体污染却十分严重,已经成了无库不污。5个湖库中红岩水库长期处于劣五类水质;双龙湖、宝圣湖、木鱼石等湖库一度出现劣五类水质,碧津湖水质污染亦不容乐观。
2、大气污染日趋加剧。由于开发建设规模大、速度快,城区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成了大气污染的祸首。加之主次干道车流量大幅提升,监管执法乏力,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餐饮业快速发展,金港国际餐饮一条街、龙溪龙华大道餐饮一条街等餐饮业集聚区,以及居民住宅楼下餐馆的油烟污染相当突出;小餐馆燃煤禁而不绝,容易反弹。
3、噪声污染愈演愈烈。居民住宅楼中开设的歌城,尤其是以两路一支路卡厅一条街噪声污染最为严重。市民在居民楼院办丧事,在户外跳院坝舞等造成的噪声污染时有投诉。汽车鸣笛、餐饮、宾馆酒店中央空调噪声污染等对周围住户正常生活都造成了一定干扰。
4、城乡结合部环境面貌堪忧。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家庭作坊多,环境设施不全,市政管理不力,往往垃圾乱倒、污水乱排,人居环境质量较差。
(二)问题成因
1、规划失误。一是城市规划未进行严格的功能分区。如位于回兴的原空港工业园A区,由于规划不当,在引进工业企业同时,又在其周围兴建了大量居民住宅楼,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严重,民企矛盾尖锐,政府不得不对污染企业进行搬迁买单。二是高密度、高楼层的建筑物与湖库零距离接触,过度“亲水”的建筑规划,开发商急功近利的雨污混排,不但破坏了湖库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而且增大了污水收集难度,难以使污水离开湖水,无湖不污、无湖不臭在所难免。三是对文体设施规划布局不科学,群体性文化体育活动和商业性文化活动,难免产生让人无法忍受的噪声。
2、体制不顺。目前湖库管理的体制,是湖库水环境保护工作由区环保局监督管理,而水体由水利局管,岸边植被由建委管,岸边道路及卫生管护由市政委负责,形成多头管理,谁都难以对湖库水质保护负责的困境。又如城区噪声污染防治,区环保局负责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噪声监管,而社会生活噪声主要由公安部门管理,机动车鸣笛管理的执法主体则是交警支队。对歌厅的噪声管理,公安、环保、文化、工商都涉及,但产生噪声污染以后往往都推诿给环保部门处理,互不配合。体制不顺导致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长期无法根除。
3、重经济轻环保。我区在发展上更多强调的是快,先发展后治理的潜意识从未改变。因此,要求环保让路,让项目建设先上车后补票,往往造成环评、“三同时”等措施不到位,留下环境污染后遗症。
4、监管能力建设滞后。环保事业人员不足,且人员结构不合理。区环保局57名在职职工中,学环保专业的仅5人。同时,管理任务过分繁重。城区面积与几年前“创模”相比扩大了1倍以上。区环保局要承担全区1700多家排污工业企业、4300多家生活源、6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督管理。过去市环保局监管的重点企业也将全面下放到区环保局管理。另外,执法工作压力太大。2007年,仅区环保局处理环保投诉案件达2100多件,今年已处理投诉案件近1100件。环境监测任务也越来越重,我区监测站属二级三类,需要配备监测人员30人,目前人员差距太大。
5、环保执法不严。为了改善发展环境,促进我区招商引资,有关部门在环保执法方面往往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没有发挥环保执法遏制环境违法、推动环保工作的应有作用。
三、提升城区环保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统一认识,坚持环保基本国策不动摇
牢固树立城市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双赢”观念,在推进城区发展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区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不断强化环保“高压线”意识和“红灯”意识,彻底转变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全面贯彻环保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巩固和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成果,努力把xx打造成为xx宜居名区。
(二)开拓创新,不断完善环保管理体制
面对城区湖库、大气、噪声三大污染难题,必须要有超乎寻常的管理体制,按多头管理的现行体制,是难以治愈这三大顽症的。一是创新城区湖库管理体制。建议城区湖库定位为城市公园,并按城市公园进行管理。为此,城区湖库可全部归区建委管理,区环保局负责水质监测,水农局、市政委的管理职能可依法委托区建委履行。二是继续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四大主题活动,针对突出问题重点实施城区水体治理、建设施工环境整治以及对交通噪声、工业污染排放的长效管理。逗硬实行牵头部门负责制,相关执法部门必须无条件配合。三是各街道设置环保站,具体负责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
(三)科学规划,从源头上预防污染
一是区政府应出台《xx区湖库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建筑物与水面距离(30米或50米以外为宜)、容积率和建筑物高度、排污管网建设要求等,防止有关部门乱作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发生。二是群众健身广场、歌厅、夜啤酒街等应纳入控规和建筑规划,防止面源性噪声扰民,打造符合“使用清洁能源、保持宁静洁净、绿化美化较好、餐饮管理达标、建设施工文明”等要求的人居环境。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防止城区污染向周边郊区和广大农村扩散和转移。
(四)夯实基础,着力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
将环境保护的投入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其增长幅度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建立社会各方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积极推进环保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股份化、运营市场化和服务专业化。健全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监测网络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加快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和应急能力建设。
(五)依法行政,继续强化环境保护执法
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持严管重罚不动摇,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行为,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对环保执法人员、执法单位和有关领导,在环保案件执法中不作为或乱作为,给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危害的,应严肃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环境保护的良好执法环境和社会氛围。
第四篇:城区人口管理调研报告
xx城区人口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而有效的人口管理,对维护治安稳定,构建和谐xx,推动xx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xx城区人口结构及管理状况
﹙一﹚xx城区人口结构
1、城区总人口。1982年时,xx城区不足1平方公里,当时两路和xx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共计1.54万人。到2007年
底,两路和xx的城市面积扩展到近48.6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已达到 29.57万人,加上流动人口 20万余人,xx城区总人口已近50万人。
2、城区人口结构。在城区户籍人口中,男性 14.49万人,女性 15.07万人;非农业人口 26.50万人,城区农业人口 3.07万人;大学以上学历5.00万人,高中(中专)6.99万人,初中 7.94万人,小学及以下 6.58万人;就业约17.6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2万人;有征地农转非 6.83万人,购房农转非 2.65万人,三峡移民2.03万人,主城区旧城拆迁移民4.38万人。在流动人口中,有xx区籍农民工5.22万人,外地籍农民工 4.80万人。另外,还有外地籍学生2-3万人,他们不纳入流动人口范畴。
3、xx城区人口特点。一是征地农转非人口集中。由于征地补偿政策对失地农民不利,转非人员补偿低、就业难、社保较差,不稳定的因素多。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多。xx城市化、工业化推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各地农民工纷纷涌入xx城区打工、经商办企业。由于农民工属非城市户口,在子女入学、社保、住房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对待,增加了管理难度。三是购房居住人口多。由于xx房地产迅猛发展,居住环境较好,前几年房价偏低,市级机关干部和大批白领入驻xx城区,旧城改造区居民和三峡移民也纷纷到两路和xx购房居住,购房居住者两极分化十分明显,这为城区管理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二﹚xx城区人口管理
1、城区人口管理体制。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由区公安分局管理。城区人口发展规划,即人口规模、人口密度、自然结构和计划生育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城区人口就业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人事局、区农业局、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共同管理。
2、城区人口管理内容。一是城区人口户证管理。区公安分局户政科和各城区派出所,对辖区内的常住人口进行户口登记,建立人口卡片,实施居民身份证管理,搞好人口统计工作。二是城区人口的普查与预测。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公安,民政为主组织专门队伍,各街道,社区居委会配合实施,xx开展了5次人口普查工作。三是城区的计划生育管理。此项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在区委,区府统一领导下,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共同配合实施。四是城区流动人口管理。对非xx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暂时逗留于城区的人口,由区公安分局对其管理。五是城区人口的就业管理。主要涉及征地农转非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管理。
3、城区人口管理制度。目前,xx城区人口管理的核心制度,是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其他若干人口管理制度都是这一制度派生的或配套的。这一城乡分割的户口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xx建设城乡统筹的直辖市的推进,已经有所改革和调整。
二、xx城区人口管理的重难点
﹙一﹚城区流动人口管理
对于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他们的进入,对xx新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要看到,他们的大量涌入也带来一些新问题。
1、城市设施压力加大。20万余流动人口聚集到48.6平方公里的城区,平均4100多人∕平方公里。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给生活服务、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很大压力。
2、社会治安隐患严重。流动人口来自各地,成分复杂,尤其是流窜犯罪分子夹杂其中,是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
3、登记办证的难度增加。流动人口受居住和从业条件的限制,且经常变化,人头难以掌握准确,因登记困难带来办证困难,造成管理上出现失控现象。
4、监管约束的力量薄弱。由于警力的严重不足,民警任务繁重,管理人口户数和人数严重超标。例如:双凤派出所,最多的一个民警管了2万多常住人口。投入外来人口、出租房屋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同时,目前仍然重打击轻防范,忽视基础工作。以两路组团为例,两路组团常住人口20万余人,而流动人口也有5万多人,比例接近4:1,急切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然而现有的管理机制大都是临时性的,一些工作还未真正管到位。
﹙二﹚城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
xx城区弱势群体除进城农民工外,还有下岗职工、无业人员、较早退休﹙养
老金和退休工资不多的﹚职工、征地农转非人员、三峡移民和购房农转非的困难群众等。其特点是:
1、低职化或无职化。在社会担任的职业,属于较低或最低的位置,甚至连什么职业都没有。他们惟一所有的是劳动力,并且主要是体力,脑力和智力也不多。基本上是无产者,又是无权者和无智者。
2、贫困化。收入不多,处于社会平均收
入线下,一般只能维持基本生存和生活必需,生活质量不高,生活方式简单,谈不上发展和享受。无论吃、穿、住、行、用,高档商品与他们无缘。在某种情况下,还会陷入缺食少衣、饥寒交迫困境。
3、脆弱化。除了生活上有困难和风险,更在政治上、社会上缺乏竞争力。经济社会生活上的风吹草动,他们首先受害。如物价上涨,他们首当其冲;发生自然灾害,他们抵抗力极差。
4、边缘化。作为弱者,经常、长期甚至永远处于社会的边缘,与社会的中心有相当距离。在心理上也被人家看不起,即使舆论为他们打气,始终不能成为现实。他们有自卑感,有依赖心,有时会逆化为敌视社会和他人。
﹙三﹚城区计划生育管理
目前,xx城区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流动人口、富人和名人的计划生育管理难以到位。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不明显,“超生游击队”难以消除,计生工作仍然处于失控的边缘。二是一些部门依照相关法规政策取消了对计划生育证明的前置审查,加上计生的联动机制没真正下到基层,工作合力还没形成,许多具体措施难以落到实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效果更是难以保证。三是基层工作力量十分薄弱。自从我区进行镇街机构综合改革后,原独立的镇街计生办与民政办合并成社会事务办(科),专兼职工作人员减少,工作量增大,平均每个街道都有2万以上的流入人口,基层组织对其计划生育管理力不从心。从2008年开始,xx区纳入主城区考核,以前未作为工作重点的街道纳入了核心工作,计生工作方式转变,对发现处置违法生育怀孕的流动人口,需要大量的计生执法人员开展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而现在每个街道都仅有2名计生专干,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加之流动人口底数不清,基本情况不明,信息交换更新不及时,“躲生”、“跑生”现象较为突出,违法怀孕生育调查难、处理难,人口计生工作比较被动。
三、xx城区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1、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平等相待的意识。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在管理中,要充分认识大范围的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凭劳动挣钱、创业是主流,为我们的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要与常住人口同等对待、同等待遇,决不能歧视外来人员。
2、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管理网络。目前,我区应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立体的、多层次的管理网络。真正形成政府带动、各方参与、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组织网络。
3、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制定长效管理措施。为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应制定和完善诸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流动人口依法管理教育实施意见》、《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各部门职责分工》,《流动人口管理法规条例》以及办公室、流管站、协管员的各项规章制度,突出抓好私房出租户、用工单位的登记办证制度落实。区级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流动人口管理和协管员的工资,保证流动人口管理有力度,有专业管理队伍。
4、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大力倡导人性化服务。我区应把110巡逻车扩展为流动派出所,深入流动人口集居地,为他们提供报警、求助、纠纷调处等服务。利用街道、社区“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管理服务站”还应提供劳务中介、家政服务、租赁房屋、法律咨询、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规模。同时,大力推进农民工公寓式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制教育培训,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5、不断改进管理办法,健全自我管理组织。应重视流动人口自身的组织建设,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体系。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其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中有一定数量党团员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这些组织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将是不可替代的。
6、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在流动人口管理过程中,应经常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切实做到出租屋登记不漏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增强管理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
1、掌握情况。及时准确掌握城区弱势群体人口基本情况。由各街道牵头,摸清本辖区内征地农转非人员、进城务工农民、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其他低保对象的家庭状况、就业状况、生活状况、思想状况等,找出特定时期不同弱势群体人口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为区委、区政府加强弱势群体人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完善政策。按照城乡统筹原则,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待遇平等政策。如完善征地农转非人员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并维护其长远利益政策;农民工享受城区市民就业、保险、子女入学等政策;农民工与城区居民政治上平等等政策。进一步完善帮扶弱势群体人口的政策。如建立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和创业等政策。进一步完善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政策。如完善农民工“五险”到位的操作性办法﹔完善临时救助措施,对困难群众家庭给予救助;对流浪汉乞讨人员实施“主动救助”等。
3、加强投入和监管。政府要在财政投入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对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不被挤占、挪用、贪污等现象发生。要建立困难群众管理系统,不断提高救助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4、人文关怀。政府要在就业、培训、创业等方面,给予弱势群体人口更多的具体政策关怀;在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援助等方面,应该采取更主动更切实的措施。对弱势群体人口,应动员全社会给予关注、关怀和帮助。要引导弱势群体人口树立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使城区弱势群体人口在发展中同步奔向全面小康。
﹙三﹚、进一步加强城区计划生育管理
1、抓住重点。城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难点在于流动性。由于居住地和职业的不断变换,使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难以掌握育龄妇女基本情况。要有效控制城区计划生育,必须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2、各方配合。加大联动力度。严格按照各单位职责分工的要求,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城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区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事、劳动、建设、卫生、工商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履行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形成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高效运作机制。与流入人口、流出人口相对集中的镇街和区外省市加强区域协作,定期通报反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共同处理。
3、严管重罚。一是对违法生育户和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要摸底,掌握准确信息。利用2008年实有人口调查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有利时机,对城区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一次彻底清理。二是严格按规定强制征收超生和不按规定计划生育的当事人的社会抚养费。对富人、名人还要降低或取消他的政治待遇。对漏报、瞒报出生人口的单位负责人和计生管理人员要加大处置力度。
4、搞好服务。成立单独的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并负责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按流入人口的一定比例配设流动人口计生协管员。加大对流动人口的计生免费手术、药具发放和免费生殖健康等服务。
第五篇:城区交通秩序管理调研报告
xx建区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日均出行次数和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导致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加,交通秩序管理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这些问题如不认真分析研究,及时加以解决,必将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一、xx城区交通秩序管理现状
(一)城区交通秩序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
1、管理机构。目前,城区交通秩序管理以交警xx区支队管理为主,区交委为辅。交警xx区支队负责辖区内道路交通的组织、指挥和疏堵工作,道路交通执勤执法工作,道路交通行政许可项目审批;受区市政委委托,负责停车占道、停车标识设置、占道收费管理。区交委负责管理交通运输行业,尤其是机动车辆的运营管理,包括营运车辆审批、营运线路审批、交通规费征稽等。
2、管理方式。xx城区交通秩序管理主要是通过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督促检查、集中整治等方式进行。
3、交通秩序管理成效估价。近年来,通过对环城车、大巴车的公司化和公交化改革,城区客运市场秩序日益规范,无序竞争大为减少。通过规范停车的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得到遏制。通过文明创建等引导和交通执法,车辆和行人闯红灯现象基本得到控制。
(二)xx城区交通秩序现状
1、道路畅通状况。龙溪锦红小区-电子校转盘-华新分流道时常发生堵塞。特别是龙华大道的电子校转盘和机电院转盘在上下班高峰时间,拥堵十分严重。机场路始建于八十年代末,当时的设计通行能力为每天3000辆次。目前此条道路日均车流量6万余辆次,达到设计通行能力的20余倍,高峰时段混合断面流量达到7000台次/小时,机场高速路成了经常堵车路。两路城区主要“堵点”为双龙东路金港段、区粮站处、五星路、汉渝路、观岩路、工贸汽车站(63队车站)等。特别是63队路口,过境车辆只能穿城而过,几万车辆往来,每天必堵车。
2、机动车停放状况。目前,机动车增长速度迅猛,停车需求十分巨大,由于历史欠账太多,xx城区,特别是两路地区固定停车场(室内、室外)严重不足,并且还存在原有停车场被占为它用的情况。为了缓解停车难问题,交警支队采用在道路边上或人行道上设置临时停车场。现已在城区设置了9000多个临时停车位。公路两侧和人行道上划线停车,已成为xx城区一大特色“景观”。
3、汽车营运市场秩序状况。城区客运线路现有30多条。营运车辆共计500多辆。客运站台现有40多个,新站台110个(还未批)。城区客运市场秩序总体较正常,但也存在客运车辆随意上下乘客现象。
4、摩托车非法营运和影响交通秩序状况。摩托车非法营运和违反交规是交通秩序管理中的顽疾。虽然经过连续多年的整治,但目前xx区摩托车无牌无证营运、乱停乱放、肆意闯红灯等现象仍十分突出。特别是在渝航市场、重百门口、水土路口、南区路口、四号桥、三号桥、一支路、二支路、三支路、丁字路口、园区转盘、空港转盘、平伟路口、绿梦广场、63队车站、双凤桥、碧津公园、红旗河沟公交总站、龙脊小区等路口和双龙大道、金龙路、松石北路等路段,情况十分严重。
5、行人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情况。市民交通意识淡薄,交通执法不到位,行人随意横穿公路和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相当严重。
二、影响xx交通秩序的主要原因
(一)交通基础设施先天不足
1、xx城区交通网络系统存在一定缺陷,缺乏有效分流通道。城区组团之间交通衔接不畅。两路老城区与新城区、其它组团、xx主城核心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主要集中于机场高速公路。目前两路片区与港城、寸滩港区的交通联系,主要通过机场高速、渝邻高速、金开大道这三条道路与渝长高速的交通转换来实现。过境两路城区的绕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路“中环线”等东西向干道均未建成。机场高速和渝邻高速之间缺乏有效联系,城区周边又无快速环行通道,不能有效实现过境分流、进出城分流和客货运输分流,加大了车辆在城区内的绕行距离和交通压力,从而形成堵点。受地形和历史上城区建设的影响,两路旧城次干道过少、支路过于狭窄。城区内部分路口与路段通行能力不匹配,部分重要车辆、人行交叉路口的交通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交通需要。道路立体交通配套设施缺乏,人行过街系统配置不完善,红绿灯设置疏密失度,导致路网整体通行能力下降,堵点不断增多。
2、城区道路路面过窄,远远能不能适应车流膨胀需要,成为交通瓶颈。特别是在老城区街道以及商业繁华区、餐饮娱乐区,此现象尤为突出。
3、停车场库建设滞后。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xx城区现应配建公共停车场40~50万平方米,约合16000~20000个停车位。而xx城区内公共办公场所、商业繁华地带、居民小区实际固定停车场地配套明显不足。虽然交警支队划定了
临时停车场,缓解了部分地区(商业繁华区、餐饮娱乐区、办事机构等)停车难问题。但是,由于占用公路边或人行道停车,加上部分临时停车场划分不合理,反而又加重了交通拥堵。
4、公交站点建设不到位。xx公交从无到有,大型公交枢纽站点建设滞后,公交线路设置与居民出行要求匹配失当,导致居民出行线路延长、时间浪费。加之城区规划滞后,公
交线路设置的合理性有待提高,使得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建设不到位,从而在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形成市民出行无序状态。
5、城区道路开挖影响。目前,对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占道施工或开挖道路已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但是,由于各自的建设施工工期和维护周期各有不同,加上由于其自身原因(如经费没能落实),常常不能协调在相对统一的时间实施,甚至不能按计划实施,结果造成道路建设周期延长、道路反复开挖,导致道路通畅率大大降低。
(二)交通执法不到位
1、对闯红灯的车辆、行人执法不严。两路地区的红绿近乎于摆设,谈不上对闯红灯车辆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区级机关车辆和工作人员,时有闯红灯、酒后驾驶、无牌无证驾驶、违反禁令标志、随意调头、乱停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碍于情面,执法部门没有严格执法。由于路面执勤警力普遍不足,对行人闯信号灯,不走人行横道,横穿公路,翻越隔离护栏等违章行为,没能及时查纠处罚。
2、对乱停乱放执法难到位。对于车辆乱停乱放的行为,仅靠一时的宣传和处罚,治标不治本。
3、对摩托车非法营运难以有效执法。由于摩托车非法营运涉及面广,弱势群体多,机动性强,执法难度较大,难以有效执法。
4、对汽车营运不正当竞争执法不完全到位。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对非法营运现象的专项打击,以及规范设置公交站点和公交线路,加强对汽车营运的执法管理。由于少数客运公司存在管理不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
(三)体制机制不完善
由于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存在部门分割、职能交叉等问题。如:道路及客运的管理由区交委负责,城区道路的建设由区建委负责,日常管理维护由区市政委负责,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和秩序管理由交警支队负责等等,没有一个统一的有权威的综合协调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各唱各的调,甚至是互相推诿,管理合力难以形成,致使行政管理效率不高。
(四)驾驶人员和市民素质亟待提高
近年来驾驶人员队伍日益壮大,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少数驾驶人员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不高、安全观念不强等问题非常突出。同时,由于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市民的交通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现象难以避免。
(五)交通管理的手段乏力
目前,xx区的智能交通管理现状和渝中区、九龙坡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区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闯红灯违法记录系统等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能实时监视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对意外事件难以及时预警、及时处理现场、及时疏导交通;也不能实现系统控制、单点联动,自动调节交通信号灯,使路段及交叉路口停车次数和排队延误至最小;更谈不上能对闯红灯的车辆进行自动监测、自动拍照等实时取证,实现非现场执法。
三、加强xx城区交通秩序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交通管理机制,强化统筹协调配合建立跨部门的交通秩序协调管理中心。由分管副区长直接领导,负责制定城市交通管理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及相关政策,指导和协调相关部门的道路规划、建设、管护、运输规划、交通秩序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工作,理顺工作关系,整合管理资源,形成管理合力。同时,要加强交通流量、流向的调查分析和有关问题的专门研究,提高交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二)强化交通规划建设,夯实交通秩序硬件基础
根据xx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应重新审视xx城区道路交通现状与建设发展规划。根据xx城区发展趋势,适度提高交通建设设计标准,可将交通容量提升至管用30年以上。依据新的交通规划建设标准,重新审定交通方式、交通通道网络、道路等级、道路枢纽、道路(人、车)立交节点、道路景观、道路附属设施、停车场地等的规划布局与建设标准,建立良好交通运输平台。适度加大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提前量,并结合xx可能提供的和可能借助的道路建设资源,分步骤实施。根据xx城区各片区的经济功能和由此产生的人车交通特点,加强道路规划建设与交通运输管理的衔接。在城市片区之间建设对外快速直通通道,在各片区边缘建设快速环形通道,在片区内部合理布局内线通道。科学合理地布局车辆立交通道和人行立交通道,疏通交通“硬件瓶颈”。
(三)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创造良好交通秩序软环境
要动员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以各种形式参与到遵守交通管理秩序,创建文明城区活动中来。使遵章守法、文明交通成为xx的时尚,化为群众自觉的行为。
(四)坚持科学管理,严格执法
1、坚持科学管理,实施循环分流。实施外线交通大循环,禁止大货车在机场路行驶,公交客车分流到金开大道,以缓解机场高速路的压力。实施城区过境交通外循环,在两路城区周边,划出一条环行快速车道,实施单向循环行驶,以加快两路过境交通的速度和进出两路城区的速度。实施客货运输时段分流,在两路城区南北各划出一定区域,建立南北货运停车场,将进出两路的货物运输时段限定在晚上7点至早上7点之间,实行客货运输时段错峰分流。实施片际公共交通线路分流,在两路城区南北各划出一定区域,建立南北两个片际公交运输枢纽站;并对进出两路地区的所有公交客运运行线路进行均衡运输调整,分别经南北机场高速路口、回兴机场高速路口、西政机场高速路口和金开大道进出两路城区。并增开一条直达龙头寺、五里店方向的公交线路,通过线路分流方式减少客运车辆在两路城区内的绕行空间和时间,加快客运车流速度。实施城区内公共交通循环分流,根据两路城区呈东北—西南纵向狭长布局特点,建议适度减少城区内部公交线路,按“8”字形、“中”字形、“0”字形开设三条的双向循环线路,减少城区内交通交汇点,既保障公交客运的覆盖面,又降低城区内部公交车辆的绕行空间,使居民出行方便、快捷。实施人车分流,在交通繁忙路段和堵点路口,抓紧完善交通护栏、交通标志标线、行人过街通道、红绿灯、智能交通等交通辅助设施的建设,有效解决人车分流难题,努力创造人、车不愿违章、不能违章的条件。
2、实施规范停车管理。将那些把地下停车场改为其他用途的场地一律恢复原停车功能。区内各固定停车场地一律在早上9点—下午5点之间实行对外开放停车。确保固定停车场日均车位停靠率达到80%以上,以提高其有效利用率。限制在非繁忙路段和非公交运行线路上开辟临时停车场,严禁道路两边同时开辟划线停车。凡新建或新开辟商业、餐饮娱乐休闲业、公共公务办理场地,必须自备停车场地。
3、有效整治摩托车非法营运和违反交规行为。对摩托车非法营运,建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疏堵结合的办法进行坚决有效的整治,允许符合条件的摩托车在服从管理、强制保险的情况下,可在城区部分交通不便的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地区营运。对无牌照营运的摩托车、以及摩托车乱停乱放、闯红灯、超速行驶、搭蓬打伞、超载搭人等违反交通法规行为,要在广泛教育基础上严管重罚,坚决纠正。
4、施法制交通、文明交通工程。借建设文明城区之机,加快制订新的交通秩序管理规则。加大对驾售人员和居民的交通法规、交通道德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交通执法队伍建设,建议向市里争取大幅增加交通警察队伍编制,区里及时配足交通协勤队伍和交通志愿者队伍。重拳出击,加大对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的整治。务必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减少城区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的发生,争取将xx城区建设成为xx市交通交通秩序典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