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精选)
文章标题:医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
【摘要】**同志自2000年担任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以来,医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坚持科学管理,实行制度治院。不断修改、完善和规范各类规章制度,彻底改变了过去靠经验管理的模式。
二、坚持科技兴院方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积极鼓
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改善医疗设备和就医条件。
三、加快改革步伐,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重新调整、制定了医院总体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
四、坚持勤政廉政,制定并严格贯彻落实了药品公开招标和物资设备集体采购制度,促进了行风的根本好转。
杨连生同志1966年8月参加工作,1968年3月应征入伍,1982年转业到泰兴市人民医院,先后任放射科医师、门诊部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党委书记,自2000年担任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以来,医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核定病床数由原来的506张增加到660张,扩大了2个病区,病床使用率始终保持在105左右,门诊量平均每年递增5,住院量每年平均上升12,2006年门急诊量达50万人次,出院病人2万人次,手术量1万台次。医院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内部审计先进单位”、“江苏省计量保证确认单位”、“泰州市红旗党组织”、“泰州市五星级安全文明单位”、“泰州市物价信得过单位”等光荣称号。这一切的成绩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既是全院干部职工努力奋斗的结果,也是杨连生院长科学管理、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辛勤成果。
一、坚持科学管理,实行制度治院
杨连生同志走上主要领导岗位后,带头学习科学管理知识,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式管好医院。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层级管理,坚持院科两级负责制,实行各级管理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不断修改、完善和规范各类规章制度,使全院的各项活动都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彻底改变了过去靠经验管理的模式。三是坚持现代科技管理,全院建立了电脑联网、办公自动化、电子图书馆等系统,杨连生院长带头学习电脑知识,增强科学管理的知识面,及时了解医院的各项医疗信息。四是坚持深入科室,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杨连生同志除外出开会、学习外,长年坚持深入到各科室、岗位,尤其是重危病人多,加床多的科室,帮助科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关心鼓励医护人员切实地为病人服务。
二、坚持科技兴院方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下功夫在本院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县级医院,靠引进高层次人才是相当困难的,更不要说泰兴地区的经济还不很发达,难以用多少优惠条件吸引人才。因此,杨连生院长着眼于自身的培养,出台了一系列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政策,积极鼓励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年青医务人员报考硕士研究生。医院规定,对学成愿意回院的签好协议书,上学期间的一切费用由医院解决,同时工资,奖金照发。目前已有9名硕士研究生在院工作。二是积极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鼓励出成果,重奖出成果者。医院共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和普外科五个泰州市重点专科,先后投资1900万元用于重点专科的设备投入,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重点学科群。在泰州市率先开展了同种异体肾移植、心脏直视手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人工肝、腹腔镜、宫腔镜及ERCP等一系列微创术。自2003年与上海中山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成立了科技合作中心以来,我院已能够逐步独立开展ERCP、心脏直视手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室速和室上速射频消融术等项目。心胸外科的“食管癌的规范治疗”获得了省厅重大课题立项。近两年全院共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8项,获泰州市科技进步奖17项。在这些科技成果中,杨连生同志不遗余力地给予了人力、财力上的支持,同时对获奖者给予了重奖。目前医院已能开展500多项医疗技术,其中有160多项达到了三级医院的水平。医院还每年都有150篇以上的论文在省以上杂志上刊登。三是关心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想方设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目前全院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和中层以上干部都住上了套房,2002年下半年征地18亩为高级知识分子建造二间三层西式小别墅,同时另建了一幢每套144平方米的大套房。制定出台了医院不享受房改优惠政策人员的房屋补贴办法,前后数年共下发住房补贴近600万元,使绝大部分同志享受到了公平优惠待遇。医院每年都要组织体育比赛、歌舞晚会及联欢会,陶冶了职工的情操,组织全院职工外出旅游及全院性职工会餐,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得到了加强。四是在设备投入上舍得花本钱.三年来,每年都以1600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于购置或更
新高档仪器设备,目前已拥有GE1.5T磁共振、GE螺旋CT、医科达直线加速器、大小C臂数字减影X光机、多普勒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胆道腹腔镜、妇科腹腔镜、ECT、多探头监护系统、泌尿外科开展的电切镜新技术以及人工肝支持系统等。
三、加快改革步伐,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
杨连生同志在深化医院改革中具有超前的意识
。一是加快人事制度的改革。2003年,实行了全院副院长、中层干部、护士长三个层次的竞争上岗,一批年青的、充满着朝气的中青年同志走上了管理岗位。同时还实施了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出台了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意见和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各专业正高、副高、中级、初级的比例及限额,全院实行竞争上岗。二是对分配制度实施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坚持向临床一线倾斜、向医生倾斜的分配原则,将全院各类人员平均绩效分配比例确定为:医生1.00,医技人员0.75,临床护士0.7,行政后勤人员0.55,以医疗质量、效率效益、医疗安全和行为规范作为最终考核依据。改革实践证明,这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医疗质量,改善了服务态度,有效地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医院里充满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生机和活力!三是重新调整了医院总体规划,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新建一幢22层门急诊病房综合大楼,地下1层为停车场,1-5层为门急诊,6-22层为外科病区、ICU和手术室。届时,全院床位总数将达到800张。每个病区设置单人间和双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扩建门诊广场和地上、地下两层停车场,增加绿化景点。目前,新的门急诊、内科病房综合大楼的设计已经完成,大楼的征地拆迁工作全部结束,一个崭新的人医新形象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坚持勤政廉政,促进行风的根本好转
杨连生同志从担任主要负责人后就意识到要想扭转党风、民风的不正,必须从我做起,俗话说,“打铁先要自己硬”。医院率先实行了药品公开招标和物资设备集体采购制度。全院基建、仪器设备购置、后勤物资供应等所有项目,必须进行招标。有些小件难以招标,就采取议标。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通过公开招标就为医院节省了约一千多万元。杨连生同志从不直接接待任何药商、厂商、公司代表。他明确告诉他们,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在阳光下操作,谁想搞暗箱操作一旦被查实,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但他在对待病人上却另有温情,他经常要求医生使用任何贵重药、高档仪器检查都要征得病人的同意,时常警告大家不能为了自己一点私利而损害病人的利益。这两年实施了主动降低部分药价、让利给病员的措施,就这一项,医院每年要让利300多万元。
杨连生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在他的带领下,不但领导班子团结、勤奋,全院上下也充满着正气。杨连生同志以他优良的品德,精湛的管理艺术,赢得了全院同志的拥戴,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默默地为泰兴市人民医院的成长壮大而不懈地努力着。他是全院同志心目中的好院长,在每年职代会对领导班子测评中,他的得票率均保持在98左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泰兴市人民医院的未来将更加辉煌。
《医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医院院长个人事迹材料。
第二篇:县人民医院院长事迹
贡江——中央红军长征的光辉起点,当年的风萧马鸣、炮火硝烟早已一去不返,而那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精神却永载史册,永远激励着后人。而今,贡江河畔,一位从小喝着贡水长大的中年汉子传承了这种精神,正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这片曾经养育过他的红土地。
他,就是共产党员,于都县人民医院院长曾渊平同志。
~年3月,曾渊平赴任县人民医院院长。众所周知,那是一段“非常时期”,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肆虐全国,一时举国上下人人自危、谈“非”色变。于都,有着近90万人口的大县,外出务工人员近20万,大量的流动人口极大的增加了“非典”病毒在该县传染的机率,县人民医院是全县唯一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而对于临危受命、上任伊始的曾渊平院长来说,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以来遭遇的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全县人民都在注视着他。
“我将尽我的一切能力维护医务职业的荣誉和崇高传统”,希波克拉提斯的誓言在曾渊平的脑中反复回响,面对危难,他没有退缩。疫情就是战斗无声的号角。
曾渊平院长立即组织成立了“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家门诊小组、发烧门诊,抽调48名精兵强将组成预备队,迅速启动危机处理和全院动员机制。从领导体制、医疗救治、科技攻关到群防群控、物资保障、市场供应等各方面做到全面整合、高效运行。为了确保医治水平,全院进行了8次“非典”知识培训,平均每名职工参加了两次以上考试。为了为了提高实战能力,曾渊平还亲自指挥了4次救治“非典病人”的模拟演练。为了解除少数人的工作顾虑,曾渊平首先承诺:只要有险情,他将带头上阵。在他的感召下,全院职工积极报名参战,仅三天时间就有280多名职工递交了请战书,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最棘手的还是筹建新的传染病隔离区,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隔离区的整体搬迁,不仅需要寻找合适的地址、资金的到位,还必须确保工程的质量,在这样一个高难度的复杂系统工程面前,曾渊平再一次展示了他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强烈的事业责任心。为了工程能如期完工,他天天守在工地,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吃盒饭。凌晨摸黑上班,晚上挨黑下班,经常熬夜加班眼圈发黑,因此被同事们称为“三黑”院长。他家在四楼,由于劳累过度,平时健壮的他是多次晕着被扶上楼的。
天道酬勤,新传染病隔离区实现了一个星期完工,一天内搬迁完毕,一天内按“非典”防治要求和标准布置好相关设备的“三个一”要求。这被誉为“于都的小汤山速度”。同时还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了“非典”防治设备和药品。省、市的督查领导对医院务实高效的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该院的隔离病区建设在县级医院中是一流水平的。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鏖战,防治“非典”工作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曾渊平既表现出了运筹帷幄的将者风范,又显示了他身先士卒的勇者胆魄。在疫情面前,他义无返顾、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休息,夜以继日地忙碌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以生命为代价,以知识为武器,创造着奇迹,坚守着使命,他和他的白衣战友们用自己的激情谱写了一曲曲壮丽之歌,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经历过“非典”的洗礼,曾渊平院长更加意识到一家医院的实力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而医院的实力就是要在市场的竞争中壮大。利润的追求不是目的,而是最大限度的让利于病人,造福于社会。
他组织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医疗市场进行理性分析,形成了医院发展的共识:医院在市场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特色取胜,又特色才有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曾渊平首先着手调整医院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性收入所占比例,降低药品费用。从~年7月开始,医院果断将147个价格高且有普药可替代的新药清出药架,并对120种常用药实行讲价,平超市价格。这样医院的医疗性收入比例由2002年的40%上升到~年的43%,有效的控制了门诊处方外流,增加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极大的增强了医院发展的活力。
其次是着力抓好人才梯队建设,做好科技兴院文章。一所好的医院首先要有一批技术过硬和医德高尚的医生,曾院长深谙此理,所以他十分重视全院干部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重点培养专科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医院先后选送了14位青年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选派了30位医务人员到外地参加短期学习,为医院人才结构的完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医院只有人才还不行,还必须有一流的设备。~年一年间医院就投入了230多万元购买设备230余台/件,如电脑自动洗片机、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血气分析系统、光疗婴儿培养箱、多参数监护仪、显微镜遥控自动对比造影灌肠器等。使医院的科技含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要驾驭风云变幻的市场,决策者不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也要有战略的眼光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曾渊平就是一个不墨守成规,敢于改革,善于创新的人。他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思路,在全县首创了集医保、社区服务、健康体检三位一体的社区中心。把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居民个人为中心,以促进健康为目标,向社区提供一体化服务。形成了社区为医院发掘病人,住院病人康复期转到社区中心的新型医疗模式,走出了一条既能满足社会健康需求,又能节约医疗资源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得群众的好评。
于都县人民医院作为县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每年采购的药品设备都达千余万元。有很多企业和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明修栈道”,或“暗度陈仓”。但曾渊平院长对此早就定下了一条铁规矩:公事只在办公室谈,大的项目必须有三位以上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场,决不搞“暗箱操作”。有一次,医院要购置一批昂贵的医疗设备,先后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有关公司到医院洽谈,有的私下许诺给办加拿大移民或国外旅游,有的则许诺给予高额回扣,但他都不为所动。经过医院班子的反复对比论证,报请主管局批准,选择了一家实力雄厚、信誉度高的公司,并对公司进行了艰苦的考察
第三篇:优秀政协委员医院院长事迹
不忘初心惠民生 砥砺前行谋发展
--优秀政协委员***先进事迹。
***,****医院院长。自任职以来,立足本岗,充分发挥的管理才能和主观能动性,全身心投入到医院发展建设工作中,始终以服务百姓健康为宗旨,致力于提升医护质量,改善就医环境,开展便民服务,*****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攀升。
提升医护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医院工作重中之重,***为此呕心沥血。为培养人才,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李兆良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学习热情,创建学习型医院;激励老中青医护人员传帮带;引进先进医疗设备;选送业务骨干到大医院进修;重奖开展新技术且卓有成效的医生;举办青年医生教学比赛;开展三基三严技术演练;承办各学科学术交流年会;与大医院建立学科联盟;成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种种举措,不仅促进了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还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士气,形成了“百姓医院口碑好,好评激励加油干”的良性循环。
为规范医疗行为,***认真贯彻《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责成相关部门为全体医护人员建立医德医风档案,“收红包、吃回扣、开大处方”等不良现象一经查实计入档案,与职称晋升、综合考评相关联;为加强医德医风管理,他定期组织开展医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培训;为进一步加大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力度,他严格执行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开展药品动态监控,杜绝药品购销环节的不正之风……经常性的督导和各项管控措施的落实,使医护人员提升了自我约束的自觉性,拒收红包蔚然成风。为加强医患沟通,*** 严格管理,制定了各种知情同意书,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举办医患沟通技巧讲座,教育职工学会“多良言,少恶语”,既有良好服务态度给予患者温暖,又能有效沟通化解纠纷隐患,还经常以医患沟通不到位引发的案例警示医务人员“心到眼到语到,腿勤眼勤嘴勤”,用规范的医患沟通杜绝医患纠纷。
建设重点专科,彰显医院特色。为打造特色医院,***倡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发展理念,引领各学科不断开展新技术。医院在各科业务均衡发展的同时,扩大心内科、神经内科、妇产科、检验科等市级重点科室的品牌效应。开设心导管室,心脏介入诊疗填补黑河医学空白,年平均手术量200余例;神经内科开展的脑动脉造影、脑动脉瘤封堵术,青年卒中的病因筛查等达到了三级医院水平; 开设的中俄眼科中心,由俄罗斯眼科专家出诊、手术,声名远播;妇产科成熟的开展腹腔镜、宫腔镜诊疗技术;骨外科开展的膝关节镜技术,髋关节置换术、普外科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均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施行亲民服务,打造百姓医院。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李兆良秉持“服务按需求,亲民无距离“的便民宗旨,利用广播、电视讲座开展健康宣传的同时,派出医疗专家深入社区、部队、厂矿、学校、乡村、企事业单位,开展义诊、健康讲座;开设了免费孕妇学校和糖尿病学校;两年来义诊33次,义务讲座52次,急救培训28次,孕妇学校开课40期,糖尿病学校开课20期。为满足患者需求,儿科购置固定手板、静脉输液推车、摇摇车;妇产科病房提供折叠式晾晒架;神经科配备可移动坐式便椅等,竭尽全力方便患者
坚守社会责任,积极参政议政。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政议政。他按时参加政协各项活动,立足本单位、本行业认真调查,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他经常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调查了解情况,注重倾听来自基层员工的呼声,挖掘社情民意,对谏言献策中的合理化要求本单位能解决的及时解决,同时也将医务人员的心声及医院发展的需求积极向上反映。以务实的作风,关注民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以创新的精神,为人民政协增光添彩。
第四篇:县人民医院院长事迹
贡江——中央红军长征的光辉起点,当年的风萧马鸣、炮火硝烟早已一去不返,而那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精神却永载史册,永远激励着后人。而今,贡江河畔,一位从小喝着贡水长大的中年汉子传承了这种精神,正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这片曾经养育过他的红土地。他,就是共产党员,于都县人民医院院长曾渊平同志。
2003年3月,曾渊平赴任县人民医院院长。
众所周知,那是一段“非常时期”,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肆虐全国,一时举国上下人人自危、谈“非”色变。于都,有着近90万人口的大县,外出务工人员近20万,大量的流动人口极大的增加了“非典”病毒在该县传染的机率,县人民医院是全县唯一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而对于临危受命、上任伊始的曾渊平院长来说,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以来遭遇的最严峻的一次考验,全县人民都在注视着他。
“我将尽我的一切能力维护医务职业的荣誉和崇高传统”,希波克拉提斯的誓言在曾渊平的脑中反复回响,面对危难,他没有退缩。疫情就是战斗无声的号角。
曾渊平院长立即组织成立了“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家门诊小组、发烧门诊,抽调48名精兵强将组成预备队,迅速启动危机处理和全院动员机制。从领导体制、医疗救治、科技攻关到群防群控、物资保障、市场供应等各方面做到全面整合、高效运行。为了确保医治水平,全院进行了8次“非典”知识培训,平均每名职工参加了两次以上考试。为了为了提高实战能力,曾渊平还亲自指挥了4次救治“非典病人”的模拟演练。为了解除少数人的工作顾虑,曾渊平首先承诺:只要有险情,他将带头上阵。在他的感召下,全院职工积极报名参战,仅三天时间就有280多名职工递交了请战书,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最棘手的还是筹建新的传染病隔离区,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隔离区的整体搬迁,不仅需要寻找合适的地址、资金的到位,还必须确保工程的质量,在这样一个高难度的复杂系统工程面前,曾渊平再一次展示了他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强烈的事业责任心。为了工程能如期完工,他天天守在工地,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吃盒饭。凌晨摸黑上班,晚上挨黑下班,经常熬夜加班眼圈发黑,因此被同事们称为“三黑”院长。他家在四楼,由于劳累过度,平时健壮的他是多次晕着被扶上楼的。
天道酬勤,新传染病隔离区实现了一个星期完工,一天内搬迁完毕,一天内按“非典”防治要求和标准布置好相关设备的“三个一”要求。这被誉为“于都的小汤山速度”。同时还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了“非典”防治设备和药品。省、市的督查领导对医院务实高效的工作做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该院的隔离病区建设在县级医院中是一流水平的。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鏖战,防治“非典”工作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曾渊平既表现出了运筹帷幄的将者风范,又显示了他身先士卒的勇者胆魄。在疫情面前,他义无返顾、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休息,夜以继日地忙碌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以生命为代价,以知识为武器,创造着奇迹,坚守着使命,他和他的白衣战友们用自己的激情谱写了一曲曲壮丽之歌,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经历过“非典”的洗礼,曾渊平院长更加意识到一家医院的实力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而医院的实力就是要在市场的竞争中壮大。利润的追求不是目的,而是最大限度的让利于病人,造福于社会。
他组织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医疗市场进行理性分析,形成了医院发展的共识:医院在市场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特色取胜,又特色才有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特”。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曾渊平首先着手调整医院收入结构,提高医疗性收入所占比例,降低药品费用。从2003年7月开始,医院果断将147个价格高且有普药可替代的新药清出药架,并对120种常用药实行讲价,平超市价格。这样医院的医疗性收入比例由2002年的40上升到2003年的43,有效的控制了门诊处方外流,增加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极大的增强了医院发展的活力。
其次是着力抓好人才梯队建设,做好科技兴院文章。一所好的医院首先要有一批技术过硬和医德高尚的医生,曾院长深谙此理,所以他十分重视全院干部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重点培养专科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医院先后选送了14位青年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选派了30位医务人员到外地参加短期学习,为医院人才结构的完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医院只有人才还不行,还必须有一流的设备。2003年一年间医院就投入了230多万元购买设备230余台/件,如电脑自动洗片机、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血气分析系统、光疗婴儿培养箱、多参数监护仪、显微镜遥控自动对比造影灌肠器等。使医院的科技含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要驾驭风云变幻的市场,决策者不仅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也要有战略的眼光和开拓
创新的能力。曾渊平就是一个不墨守成规,敢于改革,善于创新的人。他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思路,在全县首创了集医保、社区服务、健康体检三位一体的社区中心。把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居民个人为中心,以促进健康为目标,向社区提供一体化服务。形成了社区为医院发掘病人,住院病人康复期转到社区中心的新型医疗模式,走出
了一条既能满足社会健康需求,又能节约医疗资源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得群众的好评。
于都县人民医院作为县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每年采购的药品设备都达千余万元。有很多企业和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明修栈道”,或“暗度陈仓”。但曾渊平院长对此早就定下了一条铁规矩:公事只在办公室谈,大的项目必须有三位以上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场,决不搞“暗箱操作”。有一次,医院要购置一批昂贵的医疗设备,先后有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有关公司到医院洽谈,有的私下许诺给办加拿大移民或国外旅游,有的则许诺给予高额回扣,但他都不为所动。经过医院班子的反复对比论证,报请主管局批准,选择了一家实力雄厚、信誉度高的公司,并对公司进行了艰苦的考察,住廉价的旅馆,吃便宜的快餐,从而没有让对方“捆住手脚”,终于以相对其它医院一半的价格购买到了同等质量的设备。曾渊平廉洁奉公的事迹还很多,有人对此不解,甚至认为他离现实太远。但他深知“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的道理。他总是说:“一把手是单位最大的软环境,自身不洁,说话就不硬气,你要拿单位一根针,职工就敢搬回一块砖”。
也正是曾渊平院长的清廉为公,说话办事才有了号召力,职工在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染下,才能走出小我,一心工作为医院谋发展。一个带头人的高尚品德所折射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没有高尚的品格便不会有高尚的事业。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础”,曾渊平常这样说道。虽然曾院长“当家”很重要的一招就是“从严治院”,不过与众不同的是他一再强调:严管不是目的,管理的过程应该是育人的过程。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曾渊平也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男人。2191.cn上任后,他改造装修了病房,绿化了庭院,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逢年过节,他给职工置办各种福利。职工生病住院,他都要亲自探望。职工结婚,他也要登门祝贺。曾院长也当过普通职工,对职工的难处深有体会。因此事事想在职工前面,职工的就餐问题,职工孩子的升学就业问题,卫生健康问题,文化生活问题……,他都要一一过问,对职工的各种问题他总是善于做换位思考,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他的心中装满了别人,惟独没有他自己,至今他还住着极普通旧套房。曾渊平院长对职工的关怀备至却换来了全院干部职工对他的支持与信任,换来了医院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换来了医院的空前繁荣与发展。
一座不垮的大厦,必定有挺拔的栋梁;一个不倒的巨人必定有刚直的脊梁。压力与磨难催生伟大的精神,考验与挑战锤炼坚强的品格。曾渊平院长用自己的行动、智慧、意志实践着党旗下的誓言,坚守着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崇高信念。在他的领导下,于都县人民医院效益连年增加,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提高,医院的各项工作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医院也先后被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文明单位”、“防非工作先进党组织”。曾渊平院长也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院长”、“工会积极分子”、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市、县“十佳医务人员”、市“防非工作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面对医院取得的巨大成绩和接踵而来的个人荣誉,曾渊平院长却平静地说:“成绩都是全院干部职工努力的结果,自己只不过在自己的岗位上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比我做得好的人还大有人在……”。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官话套话,听来却似潺潺流水,润人心田。一番如沐春风的朴实话语让人读出了他的宽大无私、虚怀若谷、一心为公,读出了他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深挚的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曾渊平院长没有沉醉在耀眼的光环之下,他依然在漫漫征途中跋涉,向着那片更加宽广的天地。
第五篇:医院院长个人工作总结
医院院长个人工作总结
我从3月份起任卫生院院长,主要分管医院的防保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我忠诚医疗事业,严格管理,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全院职工的支持下,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一年多来的工作总结作具体汇报。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支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积极参加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二、在领导管理业务方面
首先,我认真积极协助院长的各项工作,做好一把手的得力助手作用,努力按时完成上级和院长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在防保管理工作方面 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防保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制定严格的科室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督促协调好防保工作人员与全院职工共同按时按要求完成各项业务工作。实行全院职工参与防保工作和“降消”工作,且实行分片包干制度,充分利用双休日下村做好计免和“降消”调查工作,特别是在我县的计免“黄牌”脱帽工作中,我组织协调好防保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整理计免资料,带头深入各村屯,特别是边远的空白薄弱村屯进行入户调查适龄儿童的接种、上卡及上证情况,做好查漏补种和补卡补证工作,并对群众实行面对面宣传、教育防保知识和医疗保健知识,使人民群众的防保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经过努力,我乡的计免工作和“降消”工和均达标,为我县成功解除“黄牌”警告贡献了力量。
(二)在后勤管理工作方面 严格管理好水、电、通讯等设施的正常运转,为医院全面开展工作提供后勤保障。在全院开展爱院卫生活动,实行科室做好各自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组织全院打扫卫生、消毒工作,并定期检查评分,实行奖罚制度。严格监督清洁工按时按要求做好医院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经过严格管理和全院职工地努力,现我院已经营造了一个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就医环境,一改过去我院卫生院不卫生的不好形象。
(三)在医院劳动纪律管理方面 协助院长制定完善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以制度管理工作,加强医院行风建设,首先领导要严格要求自己,奖罚分明,公证廉洁,坚决重罚院内非法行医和私卖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组织职工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诚信、满意、优质服务的就医环境。
三、个人学习和工作方面
我认真学习各科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并于今年取得了大专学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平时虚心请教,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技能和管理水平。团结集体,积极参加门诊工作和抢救工作。
四、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因未经过正规系统的领导岗位培训和学习,在领导艺术和管理经验方面尚存不足。
2、有时由于管理过严,未能给职工完全发挥个人的才能。
3、个人的理论和实践待加强。
五、今后设想
1、加强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技术。
2、虚心请教,加强学习领导管理技能和总结管理经验,不断完善自己。
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接受领导和职工的监督,认真改正个人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我一年多来的工作总结,请组织监督和指导,同时也希望组织给我更好的发展平台,我将不负重望,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为伟大的医疗事业贡献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