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部连百村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开展“百部联百村”活动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组织部长 龚夏梅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05-11 04版:要 闻 版)
城乡统筹,“乡”是短板。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抓基层打基础至关重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城市的理念、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资源向农村倾斜,强组织、增活力、惠民生?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以“百部联百村”活动为载体,“帮钱帮物帮建好支部”。
过程:从试点经验,到群众认可,再到一年一个主题,三年一个周期
2009年8月,正值全市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第三批谋划准备阶段,市委印发了《关于在中省市直部门党组织中开展“百部联百村”活动的实施方案》,组织城区内的中省市直部门党组织与城郊区123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联动互助试点,领导干部带头走到农民群众中问计、问政、问需,机关党员与农民党员结对交友,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同频共建,昔日宁静的乡村很快“热闹”起来。
市委政研室在市郊区长青村开设了“饭后课堂”,利用晚饭后的闲暇时间将农民党员、群众集中到一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科学发展观理论,请专家找致富门路、传授“生意经”,农民群众听着解渴,学的管用。长青村村办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3WFY型自走式多功能水田喷药机,发展潜力巨大,但资金短缺制约了发展。市委政研
室帮助筹措流动资金18.5万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万元,上缴税金2.7万元。
当年组织群众评议,“百部联百村”活动成为最满意的举措。
有了试点经验和群众认可,2010年3月,我们把活动在全市所有中、省、市、县直部门和行政村中推开,999个中省市县直机关部门党组织与957个村党组织建立联动关系,一年一个主题,三年一个周期,并将活动重心逐步由物质扶持、基层设施投入向新农村“24字方针”的实践拓展,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助推力量。
2012年初,中央作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大部署。我们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百部联百村”活动实施意见》,将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纳入到活动之中,让更多的上级机关党组织“接地气”,为更多的基层党组织“架天线”,努力实现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基层基础保障水平和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六个进一步提升”。
做法:体系联建,活动联搞,资源联享,群众联办,发展联促
——组织体系联建。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有利于增强组织功能、有利于促进实际工作”的要求,组织中省市县直机关部门党组织与全市农村党组织按照一对一或多对一方式结成联动对子,建立横向联合党组织,联动单位党组织把联动村党建工作纳入本单位党组织工作日程之中,统一谋划、统一实施。活动开展以来,联动双方共建立联合党组织665个,共同制定发展规划714个。
——组织活动联搞。依托城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培训方面的资源优势,联动双方共同制定学习教育规划,共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共同开展实践活动。一方面,发挥机关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高、文化素养好的优势,利用干部培训基地、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阵地,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培训;另一方面,发挥农村实践锻炼平台作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乡村农户,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目前,全市联动双方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507次,共同上党课1480节。
——党建资源联享。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力度,促进党建资源配臵优化,向农村延伸。先后有1061名机关党员干部下派帮建,53名优秀村干部上挂机关锻炼。市委组织部多渠道筹集资金150万元,与基层党委按照1:1资金匹配比例建立了“困难党员创业扶持基金”,帮助有创业致富愿望和劳动创业能力的生活困难党员发展项目,自主创业,现已扶持困难党员306名。
——服务群众联办。坚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联动共建的重点。各机关单位共为联动村级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2550余次,举办各类农业技术讲座884期,培训党员7.6万人次,传递各种致富信息4700多条,捐赠科技书籍20000多册,帮助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2.6万人,资助贫困学生23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村群众心贴心交友,一对一帮扶,先后结成帮扶对子6109个。
——城乡发展联促。各机关单位与村级组织对接后,组织人员摸清联动村基本情况、产业状况、发展方向,与村党组织共同谋划发展思路,发展“一村一品”模式,走绿色、特色、效益之路,帮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22个,引进企业34家,落实项目603个,争取项目资金14750万
元,培育特色产业村171个。帮建“六位一体”村级活动场所187处、文化室89个、农家书室157个。帮助村民脱贫致富4852人。
成效:巩固了村党组织的核心地位,提升了机关党员的服务意识
通过城乡党组织结对互动,建立跨城乡的横向联合党组织,以党的组织活动为纽带,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延伸、发展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村党组织开阔了思路,增强了本领,以前不敢想的,现在有了“靠山”;以前难办到的,现在正在成为现实;以前没做好的,现在让群众满意了,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高。“百部联百村”活动搭建了一个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平台,形成了积极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良好风气,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市委组织部的一名机关干部在蹲点日记中写到:“农村的发展现状,农业的基础地位,农民的热切期盼,让我反思自己的责任。”
联动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放下“城市人”的矜持,拉近了城乡人群的思想和心理距离;城市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知识在农村中广泛传播;各种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合理配臵,人才、文化、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进一步向农村基层聚集,加快了全市新农村建设步伐。
启示:基层党建重在用好载体,贵在兴办实事,成在一抓到底
一个好的党建工作载体,承载着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结果、途径与方法,目标可预期、程序可设计、成效可评估,是开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百部联百村”活动,是在呼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趋势、认
真分析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的,能够调动城、乡两方面的积极性,放大党建工作效应,倍增党组织功能,自然具有生命力。
抓基层党建不仅要健全组织体系、严格组织生活、锻炼党性作风,更要通过这些措施来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开展“百部联百村”活动,不仅在公共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上让农村群众得到实惠,更要在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上让农村群众切身体会,使党建与发展“双赢”。当然,“百部联百村”活动还有一个试点、扩面、延伸、提质的过程,有一个从组织要求、任务分解到自觉参与、主动作为的过程,因为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才会质量效果提上来。
第二篇: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关于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 的调查与思考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趋势。近期,我们组织力量,采取问卷调查与座谈相结合、普遍调查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到各基层党委、各村党组织,对城乡统筹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绥芬河市现有基层党(工)委17个,党总支2个,基层党组织207个,党员4134人,其中,社区党组织17个,农村党组织18个。近年来,市委紧密结合口岸地缘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基层党组织班子,配备基层干部、人才,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建工作,做到统一规划,同步投入、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努力使城乡党的建设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初步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组织体系,加强领导统筹。在现有按单位为主设臵党组织的基础上,从改革、完善党组织建设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以及区划设臵入手,调整原有系统党委管理格局,实行扁平化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能,与机构改革相适应、相配套,保障经费、人员,构建职责明确、执行有力、一抓到底的工作运行机制,由原来12个党(工)委扩大到17个党
域、身份和所有制等界限,加强城乡基层干部的选拔培养,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实现干部资源统一整合、统一调配、综合使用、优化配臵。为配合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工作,阜宁镇党委将2名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镇干部下派到菜营村和北沟村任党组织书记。全市13名村党组织书记中有5人担任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党代表,2人分别上挂为市人大常委和镇党委副书记。
(三)动态党员管理,联动关爱机制。针对我市党员在城乡、产业之间频繁流动的实际情况,我们实施“一体动态化”管理,着重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努力构建城乡衔接、全面覆盖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改变过去由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单一化管理的模式,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参加双重学习,接受双重管理,双重服务。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25个,对于流动党员,我们将所有亮出身份的流动党员纳入相应的基层党组织进行管理。流入社区的企业党员,由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接纳管理,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中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或农村党组织,实行属地化管理。流动党员所在单位有无建立党组织,均到社区、农村报到,参加社区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形成了“关系在企业,活动在社区、农村,奉献在岗位”的党员管理方式。
建立“双向互动”式的思想帮困、“雪中送炭”式的物质帮困、“授之以渔”式的就业帮困的党内关怀互动机制。结合党员信息库建设,建立了城乡困难党员、企业退休党员、失业党员档案和帮扶记录档案。市委还开展了“双结对”活动(一个基层党支部与一名需要帮助的困难党员、群众结对,一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以“精神
“双百分”绩效考核,每增加1分奖励50元,每扣1分相应扣去50元,贡献奖即为创收奖,按各村创收的10%标准返还给各行政村。2009年,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工资2.99万元,其中最高工资3.98万元,最低工资2.05万元,提高了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待遇。为全市7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当年由市财政为村党组织书记补贴“两险”保费3.1万元。市财政拿出10.57万元,为23名正常离任的村党组织书记发放了离任生活补贴。其中,对19名连续任职或累计任职不满10年的,给予一次性离任补助;对4名连续任职10年以上的,按照本村现任党组织书记年基础补贴的30%,发放了离任定期生活补贴。
(五)统筹城乡资源,全力服务群众。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员义工、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等形式和途径,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机整合。市委建立共建共育工作联席会,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共建共育活动。目前,26个中省直、市直部门与11个村签订了共建共育协议书,明确共建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发挥“五帮”作用。各级党组织与经济薄弱村结对,通过物质帮扶、项目帮扶、智力帮扶、文化帮扶以及党建联建等各种形式,帮助薄弱村发展经济、建设公共事业、改善村容村貌,全市共建立党员服务区153个,带动农户1537户,“三人群体”229名。学习借鉴外地农转居成功经验,推动农村“空挂户”整体“农转居”,统一登记“居民户口”。盘活现有农村存量土地,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用出租、入股、臵换等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构建以
工党员在流动中流失,无法解决在外务工党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三是流动党员作用难发挥。流动党员责任承诺管理机制不健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归属感与荣誉感缺失,没有将发挥党员流动性优势与加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二)统筹“工、青、妇”组织工作亟待落实。主要包含三个问题。一是农民工权益问题。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在身份上受到歧视,由于没有建立农民工权利保护的长效机制,农民工权益没有保障,部分农民工工资难以得到落实,并且因诉讼经费问题难以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二是青少年教育问题。部分农村青少年由于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造成了性格上偏执、缺乏管理、法制观念淡薄,生活态度消极。“留守孩”犯罪情况出现增多趋势,辍学率增高,素质参差不齐,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多数青年缺乏劳动技能,就业率偏低。三是妇女带动问题。广大农村妇女由于思想觉悟局限,社会位臵低下,多数基本以在家务农为主,在城乡统筹新格局中没有发挥出妇女群体优势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四、对策建议
(一)健全双重管理,实现党员动态机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双重管理机制,对流动党员管理实行追踪式和网络化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探索流入两地实施以“安家、立户、搭台、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流动党员管理“风筝工程”。采取“六个一”的办法,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农业、人事、劳动社保、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全面实行流动党员登记备案制度和持证管理制度,切实加强与流动党员
知识和外出创业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提高流出党员的综合素质。
3、半年一汇报。流出党员每半年必须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向流出地党组织作一次汇报,将自己在外的工作情况、思想状况、学到的新技能新知识等如实反馈给党组织,以便于党组织能定期掌握出门在外党员的思想状况。
4、带动一帮人。鼓励和支持能人党员在外创业,创业成功后带领一帮人外出创业,回乡后带动家乡能人创业,使流出党员在全民创业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5、好事一件实。结合党员公开承诺,每位流出党员每年至少为家乡群众办一件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的好事,确保流出党员人在外心不离党。
6、慰问一封信。每年“七一”前夕,党(工)委给流动党员寄发一封慰问信,通报党组织工作思路、核心任务以及取得的成效,让流动党员了解家乡发展近况,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7、腊月一座谈。在每年腊月流出党员返乡高峰,组织流出党员召开座谈会,交流在外务工心得,进行党组织述职,接受评议,查找不足,悉心听取他们对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将在外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向党组织回报,寻求党组织的帮助与扶持。
8、管理一协议。统一制定《流出党员管理协议书》,党员外出前与党支部签订管理协议,双方就如何发挥作用做出承诺,共同履行承诺事项,做到流出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工、青、妇”组织工作。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搭建活动载体,把党、工、团建资源整合起来。一是建立农民工保障机制。加大企业党组织协调作用,努力实现城乡保险和各险种之间的统筹发展。强化宣传,提高农民工的保险意识、积极转变观念、摒弃侥幸心里、增强务工人员投保力度。对一些高危行业和
0
青少年各项权利的保护力度,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减少农村教育费用减轻学业负担,降低学生辍学率。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公安机关严格管理全市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经营场所,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黑网吧,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创造校园周边和谐环境。
2、加强培训,提高青年就业机率。加强和改善农村职业化、技能化教育方式,拓宽农村青少年就业渠道,开辟青少年教育新领域,加强农村网站建设,增强对社会的服务和对青少年的职业教育功能,免费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建立健全青少年就业培训服务网络,切身服务于农村青少年的需求,创造条件,多筹建新型职教学校,可聘请农村中的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允许农村青少年在中学阶段自由转学到职教学校,学校不收或少收学费,学校也可举办假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充分利用假期让农村青少年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最终改善农村整体经济结构。三是发挥妇女群体生力军作用。召各级妇联在农村广大妇女中广泛开展以“学文化、学技术、比发展、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比”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参与农业产业化调整和农村经济建设。
1、提高妇女素质,培养新型女农民。通过增加教育投资,建立农村教育发展基金,开展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多种措施,保证女童特别是贫困女童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减少辍学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协调有关部门创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学校,使每个农村妇女劳动力都能掌握一至二项比较先进的实用技术。在培训过程中努力培养农村妇女的“四自”能力、创新意识,使她们敢于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参与竞争,充分挖掘自己的致富潜力、创业潜能。
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各级妇联组织要紧紧抓住家庭这个妇联工作的有效阵地,大力开展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要以弘扬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为主题,以打造文明整洁新农家为目标,动员组织农村广大妇女家庭开展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开展科技知识进农家活动。成立以家庭为活动场所的“文化中心户”,传播先进文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将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明美德”进农家活动。充分发挥妇联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把家庭美德、家庭文化、家庭助廉创建活动整合起来,引导广大妇女以德治家、文明立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
第三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2010-5-17
编者按: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快速推进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许多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但总的来看,这些探索都还是初步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继十七大提出的要“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之后,为会一体化的新趋势,进一步明确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以及城乡基层党组织神,创新实践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党的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同时注意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比较优势基层党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工作局面,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活力。本刊本期围绕这一主题,选发基层的王秋实等同志的实践体会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侧面,重点探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以期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指应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建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把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城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堡垒。
一、实行组织联建,建立城乡结合的基层组织体系
传统的按照地域、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使城乡党组织处于相对分离状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设置在区域、行业界限上有所打破,但城乡基层党建的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此,应义新农村和协调推进城乡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例如,可以按照“按需互利共赢”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区居委会、企业、部门与村在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力推行村居联合、村企联合、部门联村等模式,跨区域组建城乡联合党组织,走出一条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二、实行共育共管,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机制
在城乡大流动、大开放、大融合的趋势下,党员跨区域、跨城乡流动日益频繁,呈现出从业方式多样、从业地点多变的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发挥他们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党员方面,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可以采取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机制。在教育培训方面,可以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督方面,可以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对农村企业党员、机关社区党员等实行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双向登记、双向联系,使党
居住地灵活参加学习教育、接受管理服务。
三、实行活动互联,建立城乡共赢的互帮互助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立足建立城乡联动的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开展互帮互助共建活动,实现城乡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开展城乡党活动,加强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协调,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比如,立足市、县、乡部门特点和优势,采取自由“结对”、群众“选对”等形式,大力开展部门包村帮扶活动,重点帮扶班子“软、散、懒、瘫、乱”的后进村,帮助其建班子、选准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四、实行资源共享,建立城乡互促的党建工作机制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把城乡党建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科学规划、有效整合,重点是推动城源向农村流动,鼓励城乡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互补伍建设上,应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区域、行业、身份等限制,通过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选拔企业能人进村促进优秀人才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在经费保障上,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党费划拨、基门支持、社会赞助等渠道,落实城乡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保证城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建设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梁子湖区积极探索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方式,初步探索了一条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下一步,梁子区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围绕区委确定的“打造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和谐区”目标,以构建“三大网络”为平台,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组织网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在建立健全党的组织网络上着力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打破城乡党建封闭格局,做到城乡党建工作统一规划、城乡党建资源统一配置、城乡党建事务统一管理、城乡党建服务统一开展。近年来,梁子湖区按照“城乡互动、区域联动”和“有利于促进党员管理、有利于促进党内和谐、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组织网络,通过以城带乡、以企带村、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方式,建立起立体式、网络化、全覆盖的城乡党的基层组织网络。2009年,梁子湖区通过创新“四联”结对法,安排党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目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网络。基层党建工作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工程。要按照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统筹协调,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到党员管理系统统一建设、城乡党内事务统一管理、城乡党建互促共进机制统一建立、城乡党内关怀激励统一开展,积极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党务公开、发展党员、目标管理等方面实现双向拓展,在党
员教育、组织生活、发挥作用等方面实现双向促进,在开展党内帮扶、关爱、激励等方面实现同向加强,形成有利于推进统筹城乡党建的工作网络。2009年以来,梁子湖区全面实施“四五”工作制,建立起集体活动日、结对共建分析会、交流挂职、日常党建互助等“四个”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共签互助协议、共谋发展路子、共享实践培训基地、共过组织生活、共联困难党员和创业党员等“五共”活动,形成城乡统筹、共建共享、联动互通的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服务网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根本价值取向。要坚持把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发展作为构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切实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各类机制。要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建设,以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制”、“党员志愿者”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服务网络,使党员群众的服务需求与组织服务资源有效对接。要以加强区、镇、村三级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建立健全服务党员机制,使之成为综合展示梁子湖区“四位一体”和党建工作的新窗口、探索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阵地、体现党内关爱的新家园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新纽带。要建立健全服务发展机制。
第五篇: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做法
我县现有党(工)委33个,党(总)支部611个,党员13787人。其中县直党(工)委21个,(总)支部# 个,党员人,乡(镇)党委12个,村党(总)支部200个,党员5200余人,占党员总数的,%。去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要求后,我县按照以城带乡、互促共进的工作理念,统筹城乡党建要素,重点通过采取帮抓党建工作、帮办公益事业、帮建示范产业、帮扶弱势群体等措施,探索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设。目前,全县已有58个机关、事业单位和5个企业党组织与12个乡镇59个村党组织结成了对子,促进了全县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营造了党内和谐的良氛围。
一是党建工作联抓,助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迅速提高。村党支部是农村一切工作的核心和战斗堡垒,建好了党支部,新农村建设就有了前提保障。一是帮助健全帮扶村发展规划。帮扶单位深入帮扶村党组织调查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党的建设工作,通过与党员群众座谈,认真研究帮扶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准发展的路子,健全了村发展规划。据统计,有38个县局党组织帮助结对村修改、完善了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是帮助加大培训力度。制定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教育培训规划,通过请有关技术人员现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
1学习、发放相关学习资料等形式,帮扶单位共为帮扶村培训党员32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940多名、新型农民34000多名,培养“双带”致富能手1100多名,分批组织4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到山东青岛、寿光等地学习考察,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拓展“三农”工作的路子。三是帮助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为进一步促进村级党组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共帮助指导帮扶村党组织建立健全工作制度1200多个,发展党员122名。四是帮助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县林业党委与柳树镇双宝村党支部、复兴村党支部对成共建对子,先后投入22万元,帮助修建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信息服务室等基础设施。38个帮扶单位共协调资金、物资240余万元帮助建设及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1个,并帮助购买电视机、VCD、光碟等电教设备,使村级组织及党员活动有地方,有了培训器材。目前,全县200个行政村都有了办公场所。五是与帮扶村党员共过组织生活。去年以来,各帮扶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共同召开组织生活会150多次,开展联谊活动220多次。城乡党员互动交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帮抓党建工作,帮扶单位帮扶的村党支部中,已有6个达到了“五个基本”建设示范标准,有47个支部达到县级“五个基本”建设标准。
二是帮办公益事业,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县结对帮扶的58个单位共争取或投入帮建资金712.7万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共铺装村内白色路面13.3万延长米,全县有12个村内道路全部实现了白色路面,铺装砂石路面61万延长米,石砌边沟9.6万延长米,围墙6380延长米清运垃圾46万立方米,安装路灯816盏,新建村级文化广场28处、村办公室56栋、沼气池93个,建设标准化厕所2000个,村屯绿化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农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是帮建示范产业,助经济发展之路更加明晰。一是利用部门或单位的优势帮建。涉农部门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相关项目资金向帮扶村倾斜,指导帮扶村发展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县农委等帮建单位共争取到涉农项目9个,项目资金1516万元,已有8个项目、1302万元资金到位。建堂乡小盘道村党支部在宣传部党支部的“牵针引线”下,引进北京江福粮油大豆蛋白加工生产项目,投资5000万元,建成我县最大的大豆蛋白加工厂,达产达效后500。涉农单位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培训、5510培训工程,累计培训农民达12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素质。二是投入资金帮建。无技术和人才优势的部门,积极帮助村建立专业技术协会,并努力协调相关部门,投入资金帮助村发展经济。县农委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投入资金2万多元,与林口镇兴华村党支部设立包含高效棚室生产技术、大豆3414肥料对比等8个农
业科技项目的院县科技共建示范园区,有效带动了该村优势产业形成。三是资源互补式帮建。有的企业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实际,加强对帮扶村剩余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吸纳他们到企业就业,实现了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有的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把所帮扶的村作为企业的原料基地,带动群众致富。龙鄂烟叶、丰源油脂、富强肉制品加工等龙头企业通过引导广大农户围绕企业发展生产,积极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科技和信息服务,调动了农民围绕龙头企业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动农民从事种、养业达4.5万户。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5个,会员达到3.2万人,农村经纪人发展到1170人,为帮扶村找到了发展经济的路子,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
四是帮扶弱势群体,助农村社会建设更加和谐。一是党员结对帮扶。建立农村“生活困难党员信息库”,各帮扶单位从党员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都与帮扶村贫困党员和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全县共有1300多名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党员干部与帮扶村贫困群众结成“穷亲”,重点在帮助生活困难党员促进“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工作力度,为他们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今年以来,结对帮扶单位干部职工累计为帮扶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问题4500多个,资助350名贫困儿童继续上
学。二是党代表联系帮扶。建立完善了县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三联系制度”,每个县委委员联系若干个党代表,每个党代表联系10名以上党员,每名党员联系3名普通群众,重点联系军烈属、特困户、农村空巢老人等,形成“党群联系链”,拓宽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各级党代表共为群众解决困难2000多件。三是单位慰问帮扶。各单位纷纷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各种活动,以现金或物资的形式,为1450余名农村贫困党员、1500多名困难群众送去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