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新农村建设综合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县新农村建设综合汇报材料
**县位于贵州省的东部,黔东南东北部。东与天柱交界,南与剑河接壤、西邻镇远、北连湖南省新晃县。320国道和65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310省道和830县道交汇县城,交通便利,是黔东公路交通枢纽。全县辖5镇4乡,159个行政村、4个居民社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48万人,乡村劳
动力10.93万人,女性劳动力5.09万人,有苗、侗等14个少数民族。**属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达55,全县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是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的故乡,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也是黔东南州粮食生产基地和全州畜牧养殖重点县。
一、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自2006年6月底全面启动以来,有县委的高度重视,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全县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共投入资金210多万元,已完成村寨道路硬化21公里,建沼气池315口,改厨306个,改圈504个,改厕853个;完成商品蔬菜种植1000多亩、清香型烤烟600多亩;出栏生猪11万头,果林面积达5.1万亩;举办56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参训农民达10000余人次;开办2期产业技能培训班,共培训合格人数450人,其中,获初级以上资格证书的有209人,就业380人。全县年收粮食5000多万公斤,年养鸭超过100万只,出栏肥猪3万多头,存栏牛9800多头。现在,已基本形成了以“三建三改五化五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我县认真实施西部大开发各项政策,加快了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通村公路471公里,村村通公路率达82.6;协助国家65号高速公路建设,玉三、三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县境内320国道改造36公里、县道改造1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完成坡改梯1.3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2.48万亩,基本农田建设8691亩;新修水窖(水池)716口5.53万立方米,维修农田灌溉渠道62.6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251公顷,有效灌溉面积达4326公顷;新修人畜饮水工程47处,解决1.50万人和1.30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完成定点屠宰场异地搬迁改造,机械化屠宰处于州内领先水平;完成县城自来水扩建工程,增强了供水能力,保障了县城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加强小水电建设,完成木良电站增容技改和平坝电站建设;完成农网改造378.89公里,新建35KV变电站4座,安装配电变压器521台,覆盖全县9个乡镇159个行政村。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27576万元预计增加到2006年32460万元,比2005年增长3.44,年均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1419元预计增加到2006年的1847元,年均增长6.8。生态保护得到加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完成天保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7.5万亩,植树造林54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55,比计划提高3个百分点。建成农村防洪堤18.7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17平方公里。加强污染整治,基本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农村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一是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近年来,全县共投入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600万元,完成学校危房改造及希望工程学校建设10所、面积1.37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1.51万平方米。向外引进和对内培训教师3500人次,投入培训经费790万元。“两基”巩固提高和“普实”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民族高级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技术教育成效显著,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被评定为省级重点职校。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创办幼儿园8所,在园儿童1191人,创办民办高中一所。二是全面推行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就医状况得到改善,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建扩建卫生医疗用房1.52万平方米,其中县直属单位7800平方米,乡镇卫生院7400平方米。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9.6,新法接生率达99.8,传染病发病率呈较快下降趋势。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13.79万人,参合率达到74.47。三是全面加强和提高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坚持以村为重点抓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强化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落实奖励扶持政策,实现了计生优质服务达标县目标。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2年的7.06‰降到2006年6.35‰,人口出生率由12.72‰降到11.71‰。四是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启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第二篇:县新农村建设综合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县新农村建设综合汇报材料
**县位于贵州省的东部,黔东南东北部。东与天柱交界,南与剑河接壤、西邻镇远、北连湖南省新晃县。320国道和65号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310省道和830县道交汇县城,交通便利,是黔东公路交通枢纽。全县辖5镇4乡,159个行政村、4个居民社区。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48万人,乡村劳动力10.93万人,女性劳动力5.09万人,有苗、侗等14个少数民族。**属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达55,全县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是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的故乡,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也是黔东南州粮食生产基地和全州畜牧养殖重点县。
一、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自2006年6月底全面启动以来,有县委的高度重视,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全县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共投入资金210多万元,已完成村寨道路硬化21公里,建沼气池315口,改厨306个,改圈504个,改厕853个;完成商品蔬菜种植1000多亩、清香型烤烟600多亩;出栏生猪11万头,果林面积达5.1万亩;举办56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参训农民达10000余人次;开办2期产业技能培训班,共培训合格人数450人,其中,获初级以上资格证书的有209人,就业380人。全县年收粮食5000多万公斤,年养鸭超过100万只,出栏肥猪3万多头,存栏牛9800多头。现在,已基本形成了以“三建三改五化五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我县认真实施西部大开发各项政策,加快了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通村公路471公里,村村通公路率达82.6;协助国家65号高速公路建设,玉三、三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县境内320国道改造36公里、县道改造1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完成坡改梯1.3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2.48万亩,基本农田建设8691亩;新修水窖(水池)716口5.53万立方米,维修农田灌溉渠道62.6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251公顷,有效灌溉面积达4326公顷;新修人畜饮水工程47处,解决1.50万人和1.30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完成定点屠宰场异地搬迁改造,机械化屠宰处于州内领先水平;完成县城自来水扩建工程,增强了供水能力,保障了县城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加强小水电建设,完成木良电站增容技改和平坝电站建设;完成农网改造378.89公里,新建35KV变电站4座,安装配电变压器521台,覆盖全县9个乡镇159个行政村。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从2002年的27576万元预计增加到2006年32460万元,比2005年增长3.44,年均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1419元预计增加到2006年的1847元,年均增长6.8。生态保护得到加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完成天保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7.5万亩,植树造林54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55,比计划提高3个百分点。建成农村防洪堤18.7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17平方公里。加强污染整治,基本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县农村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一是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近年来,全县共投入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600万元,完成学校危房改造及希望工程学校建设10所、面积1.37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1.51万平方米。向外引进和对内培训教师3500人次,投入培训经费790万元。“两基”巩固提高和“普实”顺利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民族高级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技术教育成效显著,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被评定为省级重点职校。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创办幼儿园8所,在园儿童1191人,创办民办高中一所。二是全面推行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就医状况得到改善,卫生进一步加强。新建扩建卫生医疗用房1.52万平方米,其中县直属单位7800平方米,乡镇卫生院7400平方米。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9.6,新法接生率达99.8,传染病发病率呈较快下降趋势。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13.79万人,参合率达到74.47。三是全面加强和提高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整体水平。坚持以村为重点抓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强化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落实奖励扶持政策,实现了计生优质服务达标县目标。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2年的7.06‰降到2006年6.35‰,人口出生率由12.72‰降到11.71‰。四是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启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
村10个,投入资金205万元,实施进寨道路硬化21公里,改厨、改厕、改圈850户,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五是积极推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经常性开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有了新的进步。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0.8。全县有群众性体育组织11个,业余文艺演出队伍37个。六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情系百姓生计。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帮、困有所助。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门路,创造就业岗位,帮助城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加大非农转移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对外劳务输出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顺利完成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广泛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鼓励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0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共发放“两保”资金、遗嘱生活困难补助费和丧葬抚恤补助费1721.86万元、4万人次。七是认真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共争取并实施各种扶贫项目333个、资金2500.9万元。全县贫困人口从2002年的6.54万人减少到5.64万人。
三、农村综合改革情况
我县在确保国企改革改制取得新突破的同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免除了农业税,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运行良好,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投融资体制、市政管理体制、粮食流通体制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朝着全方位、高层次、宽领域方向发展。改革开放、诚信和谐的**形象逐步树立起来。
四、财政收入
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发展作为富民兴穗的第一要务,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是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69461万元,比上年增长7.65,超过计划年均增长9的目标;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58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6;财政总收入完成4002万元,比上年增长10.37,超过9的计划目标;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预计达到7319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3.2,贷款余额3695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8328万元;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59908吨。
五、金融支持
我县除了用好省、州的专项资金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同时,县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积极向广大农民发放小额贷款,县扶贫办向农村组织扶贫资金,帮助农村发展各类产业。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10多万元,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有序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我县建立健全了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立了优质农产品风险保障机制,抓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提升农民的合作化程度。
六、基层党建
我县各乡(镇)、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了村班子建设,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呈现出“支部有力,干部齐心,群众思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格局。将新农村建设纳入村级班子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新农村好不好,关键看村级班子”作为衡量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好坏与战斗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准。在中,各乡(镇)主要是继续抓好“双富十带头”、“三培两带”等工程的实施,发现、培养一批村级优秀干部和后备干部,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并对在新农村建设中排名滞后、战斗力不强的2个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
七、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建立机构,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自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县开展远程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党发〔2006〕13号)、《中国共产党**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穗党发〔2006〕20号)和《中国共产党**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党发〔2006〕23号)等指导性文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由县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宣传部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对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相关科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同时,成立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小组、基础设施组、产业规划组、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事业组、宣传策划组、巡回指导组和督促检查组,明确了各组的职责。设立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了7名业务精、作风硬的同志专职办公。各乡镇、村也相应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实行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责任追究制度,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绩效列入乡镇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地推进。2007年,我县充实调整了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县四大班子领导成员要在所联系的乡镇、村,分别抓好1个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每个示范村由1个县直部门结对帮建,各部门要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倾斜。从今年开始,计划实施“一村1名大学生”工程,加强农业农村建设队伍力量。每个乡镇的新农村建设由联系乡镇的县领导督导,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督促检查进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并及时向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反馈。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充分履行职责,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领导小组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农村建设格局。各乡镇、村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并使之成为长效机制。
八、目标考核
建章立制、强化考核,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管理上的一个重大措施。为确保示范村建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在实际中,我县建立健全了四项机制。一是挂点联系制。县级领导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挂点负责一个乡镇,抓好一个以上示范点建设;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负责督促、协调本乡镇的示范点建设,并分别抓好1个以上示范点的建设;县直单位挂点帮扶一个行政村。二是全方位督查制。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每月对各乡镇示范点的建设情况进行督查,督查情况在全县通报。今年以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10余次深入到示范点进行全面督查。县级领导督查制,挂点乡镇的县级领导每个星期对所挂乡镇示范点的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督查,督查情况在本乡镇通报。专项督查制,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每周对全县示范点开展1次专项督查。三是自我管理制。各示范点结合本村组实际,普遍制定了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合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四是严格奖惩制。年终,将对乡镇、挂村帮扶单位和示范村分别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根据是示范村建设的难易程度、质量高低和建设速度等方面情况,对成效好的进行了表彰奖励,对差的作了通报批评。
九、保障措施
1、规划先行、科学引导。我县本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原则,把规划设计摆在突出位置,县乡两级都成立相应的规划机构,建设的整个过程做到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要求、统一建设,并在具体中牢固树立二种意识。结合县情村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巩固现有成果。各乡镇、村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做到一村一规划,列出逐年实施日程表,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制度。村级规划中必须明确以下主要内容:基本村情、规划依据、产业规划、资金筹措、实施计划、效益评价、规划图纸等。实行规费减免政策,县各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只收取工本费。我们要以规划为指南,紧紧围绕中央“五句话二十字”目标要求,逐年分步实施,巩固现有成果,争创新的佳绩。一方面突出典型示范。我们充分发挥桐林镇对河村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组织村干部到示范点参观学习,通过亲身感受示范点的巨大变化,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美化家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强化政策促动和资金补助。县财政安排专项配套资金;县直单位帮扶和捆绑部分农、林、水和公路建设等项目资金。2006年,10个试点村的县级补助资金已全部到位。同时,鼓励社会、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出创业人员捐资。目前,累计捐款、捐物达42万元。县金融部门实行贷款倾斜,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的享受低息。
2、农民为主、干部帮扶。一是农民为主。按照“自己办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办”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出资以农民为主,投工投劳以农民为主。二是村“两委”牵头。建设资金由村“两委”筹集、管理,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由村“两委”由
督促、监管。如八弓镇星光村村“两委”一班人连续6个月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促使该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12月底已基本完工。三是干部帮扶。针对当前农村主要劳力外出务工,多数村寨脏、乱、差现象较严重等情况,我县组织县乡机关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帮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主要负责宣传发动、组织投工投劳,协助筹集资金、搞好规划。此外,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我县从2006年7月份起,从建设、交通、农业等县直有关单位抽调下派了40余名干部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规划指导。县领导也多方为新农村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如:县委副书记、县长樊昌林动员社会力量赠送了300吨水泥,用于瓦寨镇斗街村村寨道路硬化;款场乡的便路村,也由樊县长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近200万元、水泥近200吨,用该村家园重建。
3、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我县在充分用好上级专项资金的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伸出援助之手,献出关爱之心。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10多万元,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有序开展。
4、强化宣传,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去年,我县制作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题问答》、《中国共产党**县委、县人民政府告全县农民书》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竞赛试卷》,各部门和乡镇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让中央的“五句话二十字”要求深入民心,家喻户晓。在新的一年里,各乡镇还要继续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大力造势,使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原则要求、内容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让广大农民从“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彻底抛弃“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宣传部门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紧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主题,精心策划、制作好专题节目,及时跟进报道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兴起乡村组织和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5、以生产发展为核心,选准主导产业,强化支柱产业,培育多种经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整合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培育产业,发展经济,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围绕“三大品牌”(**鸭、山妹子系列、金穗系列)战略目标,集中力量抓好战略重点,努力提升“三大品牌”对财政的贡献率。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好“三大品牌”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工业化。扶持和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帮助其做大做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把分散的农户生产经营与市场连接起来,形成带动千家万户增收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使用权合法流转。引导各方面及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的股份合作。建立和抓好农业商品基地和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建设。围绕增收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抓好精品果蔬基地建设、出口创汇畜牧基地建设,抓好清香型烤烟生产,全县力争完成清香型烤烟种植3000亩。引导和规范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三农”的作用。一是加大农村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基地(站)的作用,分期分批抓好农村党员的培训,使广大农村党员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二是强化班子自身建设。继续创新和深化“三培两带”活动。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强基层班子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着力提高基层班子把握方向、完善思路的能力,促进发展、破解难题的能力,抓好协调、统筹运作的能力,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能力,处事公正、保持廉洁的能力。三是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贫困农民救助体系。切实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解决“吃得饱饭、穿得暖衣、看得好病、住得上房、读得起书”等实际问题。四是抓好对农民的普法教育。结合“五五普法”,深入开展“政策法律进农家”等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政策法律集中教育。通过普法,逐步引导、促进农民法治理念的确立,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新型农民。五是依法打击“黄赌毒,偷盗抢”等行为。坚持严打整治方针不动摇,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实行“露头就打”,并实行重点区域集中整治制度,有力震慑和遏制各种黑恶势力和宗族势力的“抬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六是树立文明新风。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诚信户创评活动,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实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反对封建迷信,抵制非法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七是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鼓励各示范点在本地声望高、脑子活、心肠热的“五老”干部、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人中,组织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协助村“两委”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发动、资金筹集、质量监督、后续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7、切实抓好“三建三改五化五提高”,确保取得实效。我县始终要坚持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既可刷新创建,也可异地重建,或结合旧村改造实施。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制和摊派,不求“一刀切”、齐步走。村镇规划和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有序推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抓好“三建三改五化五提高”。“三建”:建优势产业、建基本农田、建公共设施。“三改”:改建村寨道路、改善人畜饮水、改善人居环境(主要是改厨、改厕、改圈)。“五化”:道路硬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村寨亮化、产业强化。“五提高”: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保能力、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提高民主管理水平。从今年开始,以整脏治乱为契机,清理脏、乱、差的“三清”将在全县所有村镇全面铺开,明年内所有集镇和90%以上的村做到辖区内无成片暴露垃圾、污泥和路障,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各乡镇要按照“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推进“三建三改五化五提高”。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以生产发展为核心,基本实现道路硬化、庭院绿化、环境净化、村寨亮化和产业强化的“五化”目标。
8、加大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我们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县督促检查组、业务巡回指导组、规划实施组和宣传组的作用,加强各项的引导、督促、检查和指导。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列入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不制定考核标准,但要确保有人抓,抓出成效。建立“一季一通报、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的机制,每年底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县直相关单位对各乡镇、村进行检查,把项目资金投入情况与建设效果挂钩,对搞得好的一个乡镇、村,要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对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要予以表彰,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健康开展。
9、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和回归,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我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多年来,我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点,努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投资,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支持群众引资、合资开办加工贸易企业,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并向东部发达地区输送,以此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对那些在外务工多年、积累一定资金和技能的成功人士,要动员他们回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
10、培育新农民,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搞活农产品流通,壮大传统农业产业。近年来,我县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使全县60%以上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致富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目前,全县已举办56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农民10000余人次,2期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班,共培训合格人数450人,其中,获初级以上资格证书的有209人,就业380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扶持壮大粮、猪、鸭、果、林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开放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大力推广“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全面启动绿色食品生产计划,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广“市场 公司 基地”模式,按照“新品种、新技术、新体制”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今年,我县将继续实施优质高产粮食工程。抓好2000亩杂交水稻制种稻基地、3万亩绿色大米三大工程建设。实施农村沼气工程。通过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全县计划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口以上,新建大中型沼气池l处以上。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稳步发展优质粮油基础产业,发展壮大清香型烤烟产业,做好“良上贡米”品牌产业,着力打造“**鸭”品牌,加快**鸭产业化发展,力争建成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狠抓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观光农业”,建成一批上规模有档次的优质农产品基地,扶持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引导产、加、销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农业产业链。
2006年,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开创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对我县下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面对我县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各村的优势、特点,2007年,我县将继续按照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思路,协助县委、县政府实施好“促农稳县”战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落脚点,把“农业产业化”和“三大品牌”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三建三改五化五提高治六乱”为主要建设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扎实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新农村建设综合汇报材料(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新农村建设综合汇报材料(第2页)。D7p
村10个,投入资金205万元,实施进寨道路硬化21公里,改厨、改厕、改圈850户,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五是积极推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经常性开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有了新的进步。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0.8。全县有群众性体育组织11个,业余文艺演出队伍37个。六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情系百姓生计。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帮、困有所助。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门路,创造就业岗位,帮助城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加大非农转移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对外劳务输出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顺利完成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广泛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鼓励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0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共发放“两保”资金、遗嘱生活困难补助费和丧葬抚恤补助费1721.86万元、4万人次。七是认真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和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共争取并实施各种扶贫项目333个、资金2500.9万元。全县贫困人口从2002年的6.54万人减少到5.64万人。
三、农村综合改革情况
我县在确保国企改革改制取得新突破的同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全面免除了农业税,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运行良好,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投融资体制、市政管理体制、粮食流通体制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朝着全方位、高层次、宽领域方向发展。改革开放、诚信和谐的**形象逐步树立起来。
四、财政收入
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发展作为富民兴穗的第一要务,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一是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69461万元,比上年增长7.65,超过计划年均增长9的目标;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25868万元,比上年增长14.6;财政总收入完成4002万元,比上年增长10.37,超过9的计划目标;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预计达到7319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3.2,贷款余额3695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8328万元;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59908吨。
五、金融支持
我县除了用好省、州的专项资金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同时,县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积极向广大农民发放小额贷款,县扶贫办向农村组织扶贫资金,帮助农村发展各类产业。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10多万元,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有序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我县建立健全了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立了优质农产品风险保障机制,抓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提升农民的合作化程度。
六、基层党建
我县各乡(镇)、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强了村班子建设,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呈现出“支部有力,干部齐心,群众思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格局。将新农村建设纳入村级班子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新农村好不好,关键看村级班子”作为衡量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好坏与战斗力强不强的重要标准。在中,各乡(镇)主要是继续抓好“双富十带头”、“三培两带”等工程的实施,发现、培养一批村级优秀干部和后备干部,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并对在新农村建设中排名滞后、战斗力不强的2个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
七、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建立机构,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自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县开展远程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党发〔2006〕13号)、《中国共产党**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穗党发〔2006〕20号)和《中国共产党**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党发〔2006〕23号)等指导性文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由县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宣传部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对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相关科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同时,成立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小组、基础设施组、产业规划组、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事业组、宣传策划组、巡回指导组和督促检查组,明确了各组的职责。设立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了7名业务精、作风硬的同志专职办公。各乡镇、村也相应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实行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责任追究制度,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绩效列入乡镇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地推进。2007年,我县充实调整了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县四大班子领导成员要在所联系的乡镇、村,分别抓好1个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每个示范村由1个县直部门结对帮建,各部门要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倾斜。从今年开始,计划实施“一村1名大学生”工程,加强农业农村建设队伍力量。每个乡镇的新农村建设由联系乡镇的县领导督导,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督促检查进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并及时向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反馈。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充分履行职责,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领导小组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农村建设格局。各乡镇、村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并使之成为长效机制。
八、目标考核
建章立制、强化考核,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管理上的一个重大措施。为确保示范村建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在实际中,我县建立健全了四项机制。一是挂点联系制。县级领导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挂点负责一个乡镇,抓好一个以上示范点建设;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负责督促、协调本乡镇的示范点建设,并分别抓好1个以上示范点的建设;县直单位挂点帮扶一个行政村。二是全方位督查制。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每月对各乡镇示范点的建设情况进行督查,督查情况在全县通报。今年以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10余次深入到示范点进行全面督查。县级领导督查制,挂点乡镇的县级领导每个星期对所挂乡镇示范点的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督查,督查情况在本乡镇通报。专项督查制,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每周对全县示范点开展1次专项督查。三是自我管理制。各示范点结合本村组实际,普遍制定了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合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四是严格奖惩制。年终,将对乡镇、挂村帮扶单位和示范村分别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根据是示范村建设的难易程度、质量高低和建设速度等方面情况,对成效好的进行了表彰奖励,对差的作了通报批评。
九、保障措施
1、规划先行、科学引导。我县本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原则,把规划设计摆在突出位置,县乡两级都成立相应的规划机构,建设的整个过程做到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要求、统一建设,并在具体中牢固树立二种意识。结合县情村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巩固现有成果。各乡镇、村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做到一村一规划,列出逐年实施日程表,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制度。村级规划中必须明确以下主要内容:基本村情、规划依据、产业规划、资金筹措、实施计划、效益评价、规划图纸等。实行规费减免政策,县各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只收取工本费。我们要以规划为指南,紧紧围绕中央“五句话二十字”目标要求,逐年分步实施,巩固现有成果,争创新的佳绩。一方面突出典型示范。我们充分发挥桐林镇对河村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组织村干部到示范点参观学习,通过亲身感受示范点的巨大变化,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美化家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强化政策促动和资金补助。县财政安排专项配套资金;县直单位帮扶和捆绑部分农、林、水和公路建设等项目资金。2006年,10个试点村的县级补助资金已全部到位。同时,鼓励社会、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出创业人员捐资。目前,累计捐款、捐物达42万元。县金融部门实行贷款倾斜,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的享受低息。
2、农民为主、干部帮扶。一是农民为主。按照“自己办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办”原则,在建设过程中,出资以农民为主,投工投劳以农民为主。二是村“两委”牵头。建设资金由村“两委”筹集、管理,工程进度和建设质量由村“两委”由督促、监管。如八弓镇星光村村“两委”一班人连续6个月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促使该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12月底已基本完工。三是干部帮扶。针对当前农村主要劳力外出务工,多数村寨脏、乱、差现象较严重等情况,我县组织县乡机关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帮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主要负责宣传发动、组织投工投劳,协助筹集资金、搞好规划。此外,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我县从2006年7月份起,从建设、交通、农业等县直有关单位抽调下派了40余名干部到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规划指导。县领导也多方为新农村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如:县委副书记、县长樊昌林动员社会力量赠送了300吨水泥,用于瓦寨镇斗街村村寨道路硬化;款场乡的便路村,也由樊县长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近200万元、水泥近200吨,用该村家园重建。
3、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我县在充分用好上级专项资金的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伸出援助之手,献出关爱之心。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10多万元,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有序开展。
4、强化宣传,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去年,我县制作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题问答》、《中国共产党**县委、县人民政府告全县农民书》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知识竞赛试卷》,各部门和乡镇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让中央的“五句话二十字”要求深入民心,家喻户晓。在新的一年里,各乡镇还要继续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大力造势,使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原则要求、内容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让广大农民从“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彻底抛弃“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宣传部门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紧密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主题,精心策划、制作好专题节目,及时跟进报道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兴起乡村组织和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5、以生产发展为核心,选准主导产业,强化支柱产业,培育多种经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整合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深入。培育产业,发展经济,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围绕“三大品牌”(**鸭、山妹子系列、金穗系列)战略目标,集中力量抓好战略重点,努力提升“三大品牌”对财政的贡献率。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好“三大品牌”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农村工业化。扶持和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帮助其做大做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把分散的农户生产经营与市场连接起来,形成带动千家万户增收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使用权合法流转。引导各方面及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的股份合作。建立和抓好农业商品基地和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建设。围绕增收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抓好精品果蔬基地建设、出口创汇畜牧基地建设,抓好清香型烤烟生产,全县力争完成清香型烤烟种植3000亩。引导和规范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服务“三农”的作用。一是加大农村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基地(站)的作用,分期分批抓好农村党员的培训,使广大农村党员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二是强化班子自身建设。继续创新和深化“三培两带”活动。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强基层班子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着力提高基层班子把握方向、完善思路的能力,促进发展、破解难题的能力,抓好协调、统筹运作的能力,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能力,处事公正、保持廉洁的能力。三是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贫困农民救助体系。切实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解决“吃得饱饭、穿得暖衣、看得好病、住得上房、读得起书”等实际问题。四是抓好对农民的普法教育。结合“五五普法”,深入开展“政策法律进农家”等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政策法律集中教育。通过普法,逐步引导、促进农民法治理念的确立,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新型农民。五是依法打击“黄赌毒,偷盗抢”等行为。坚持严打整治方针不动摇,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实行“露头就打”,并实行重点区域集中整治制度,有力震慑和遏制各种黑恶势力和宗族势力的“抬头”,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六是树立文明新风。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诚信户创评活动,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实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反对封建迷信,抵制非法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七是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鼓励各示范点在本地声望高、脑子活、心肠热的“五老”干部、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人中,组织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协助村“两委”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发动、资金筹集、质量监督、后续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7、切实抓好“三建三改五化五提高”,确保取得实效。我县始终要坚持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既可刷新创建,也可异地重建,或结合旧村改造实施。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制和摊派,不求“一刀切”、齐步走。村镇规划和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有序推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抓好“三建三改五化五提高”。“三建”:建优势产业、建基本农田、建公共设施。“三改”:改建村寨道路、改善人畜饮水、改善人居环境(主要是改厨、改厕、改圈)。“五化”:道路硬化、庭院绿化、环境美化、村寨亮化、产业强化。“五提高”: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保能力、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提高民主管理水平。从今年开始,以整脏治乱为契机,清理脏、乱、差的“三清”将在全县所有村镇全面铺开,明年内所有集镇和90%以上的村做到辖区内无成片暴露垃圾、污泥和路障,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各乡镇要按照“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推进“三建三改五化五提高”。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以生产发展为核心,基本实现道路硬化、庭院绿化、环境净化、村寨亮化和产业强化的“五化”目标。
8、加大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我们在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县督促检查组、业务巡回指导组、规划实施组和宣传组的作用,加强各项的引导、督促、检查和指导。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列入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不制定考核标准,但要确保有人抓,抓出成效。建立“一季一通报、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的机制,每年底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县直相关单位对各乡镇、村进行检查,把项目资金投入情况与建设效果挂钩,对搞得好的一个乡镇、村,要给予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对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要予以表彰,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健康开展。
9、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和回归,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我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多年来,我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点,努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投资,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支持群众引资、合资开办加工贸易企业,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并向东部发达地区输送,以此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对那些在外务工多年、积累一定资金和技能的成功人士,要动员他们回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
10、培育新农民,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搞活农产品流通,壮大传统农业产业。近年来,我县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使全县60%以上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致富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目前,全县已举办56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共培训农民10000余人次,2期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班,共培训合格人数450人,其中,获初级以上资格证书的有209人,就业380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扶持壮大粮、猪、鸭、果、林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开放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大力推广“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全面启动绿色食品生产计划,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广“市场 公司 基地”模式,按照“新品种、新技术、新体制”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今年,我县将继续实施优质高产粮食工程。抓好2000亩杂交水稻制种稻基地、3万亩绿色大米三大工程建设。实施农村沼气工程。通过沼气工程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全县计划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口以上,新建大中型沼气池l处以上。发挥特色资源优势,稳步发展优质粮油基础产业,发展壮大清香型烤烟产业,做好“良上贡米”品牌产业,着力打造“**鸭”品牌,加快**鸭产业化发展,力争建成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狠抓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观光农业”,建成一批上规模有档次的优质农产品基地,扶持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引导产、加、销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农业产业链。
2006年,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开创了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对我县下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面对我县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各村的优势、特点,2007年,我县将继续按照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思路,协助县委、县政府实施好“促农稳县”战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落脚点,把“农业产业化”和“三大品牌”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三建三改五化五提高治六乱”为主要建设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扎实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县新农村建设综合汇报材料(第4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新农村建设综合汇报材料(第4页)。D7p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汇报
北 港 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一、着眼全局,谋划思路促发展
北港镇现有36个行政村,其中26个村没有集体收入,与我区其他镇相比,我镇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差、群众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按照“稳定、发展、提高”的六字方针,制定“生态立镇、特色富镇、科教兴镇、工业强镇、依法治镇”的总体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两区”、“两山”、“两万亩”和“五个基地”,即进一步完善姚周寨工业小区和河东工业小区 “两区”,开发包装寺尔山、六罗山“两山”旅游资源,实现万亩花生种植带和万亩核桃种植带“两个万亩”,壮大河东奶牛基地、南王庄核桃基地、大旺庄蔬菜基地、西连峪爱宕梨基地和刘峪酒葡萄基地等五个种、养殖基地,使园区工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支撑,近郊生态旅游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集约化、规模化的高科技新型农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继续完善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营造稳定、和谐、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环境,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
二、精心部署,细化措施快发展
(一)观念为先,培育开拓创新、思想超前的农村建设新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超前的思想是基础。虽然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不足和困难,但我们也有很多潜在优势。我镇紧邻城市中心区,并有着近60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发展城郊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城市扩张,我镇基础设施条件在不远的将来会彻底改变,这不仅会给我们带来大笔可用资金,而且会进一步提升我镇的招商水平。今年初,我镇根据“十五”期间的发展成果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结合区委提出的打造“北方滨海名区”的宏伟蓝图,高标准、高起点地制订《北港镇“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要及实施方案》,同时,组织村干部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和外出参观考察,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内涵。农村群众的保守、畏难的观念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变,也使干部群众的思想、热情凝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上,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氛围。
(二)发展为要,构筑特色鲜明、三个产业均衡发展的镇域经济新格局
夯实第一产业,走新型“三农”发展道路,使集约化、规模化的高科技新型农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扎实基础。一是以高效农业规模化为重点,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五个种、养殖基地为龙头,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先进的科技改造农业,用新型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发挥龙头产业的带动作用,提高高效农业的规模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二是继续发展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种植。发挥万亩花生种植带和万亩核桃种植带的辐射效应,使经济作物和林木的种植规 模化再上新台阶,提高农民收入。三是以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为途径,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以扩大农民的非农收入为富民重点,着力实施“三大致富工程”,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较往年有大幅提高。实施“创业”致富工程,鼓励支持农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的资产性和经营性收入,在全镇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具有雄厚资本实力、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农民企业家;实施“转业”致富工程,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与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通过组织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培育具有现代知识、现代本领、现代风貌的新型农民,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得出、安得住、能致富,今年上半年,已举办培训班14期,累计培训农民超过1000人次;实施“产业”致富工程,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格局,打造一大批绿色农产品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农民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提高收入,目前,姚周寨村的“老油翁”牌食用油已通过国家质量认证,木砟峪村的绒山羊产业、东西连峪村的爱宕梨种植业都在我市以至华北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
大力推进第二产业,继续坚持走工业化之路,把工业兴镇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方略和调整结构的第一突破口。大力培植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要素,降低投资成本,促进工业企业集中布局,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努力把我镇建成全区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重点抓好三个支撑:一是项目支撑。抢抓东北亚资本向 环渤海经济圈转移的机遇,加大对韩国、日本、俄罗斯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推介招商。加快引进开发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牵动力强、回报率高的大项目,拉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在建项目4 个,总投资53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500万元;储备项目2个,预计投资3.5亿元。二是园区支撑。按照提升规划水平、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提升综合功能、提升整体竞争力的要求,加速完善“两区”的硬件、软件水平。以“两区”为依托,全力做大做优以机械、玻璃加工、建筑材料等骨干项目,至7月份,姚周寨工业小区已落户工业项目52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8个,外资项目3个。三是骨干企业支撑。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加强生产要素协调,加大政策扶持,促进其做大做强,力争5年内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超过200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家。
培育第三产业,发展城郊旅游,提高第三产业在镇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按照海港区旅游开发“北部向山上发展、南部向海上延伸”的战略方向,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开发寺尔山、六罗山旅游风景区,谋划发展面向京津沈等大城市中高端消费者并服务本地城市居民的度假旅游项目,带动农业、林业、服务业等各个方面产业的进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与社会基础。去年冬季建成的紫云山滑雪场已经成为全市人民冬季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其带动效应已然显现,陈庄村围绕滑雪场开发的“农家饭”、“乡间游”等附带项目已经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和谐为基,打造村容整洁、稳定祥和、文明向上的农村人居新环境
始终坚持“稳定、发展、提高”三不误,一方面,确保一方平安稳定。不断强化稳定工作责任制,建立镇级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三级稳定工作保障体系,专门成立稳定工作办公室,建立健全三级排调网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保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注重重大节日、暑期和两会期间的安全稳定,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上半年我镇无一例到市以上机关上访的现象。另一方面,以创建文明生态村和“基层基础工作年”活动年为契机,在区领导和区直各局的关心支持下,包括镇村在内共累计投资500余万元用于党的阵地建设和基础设施投资。其中投资113万元,新建两室4个;投资65.4万元新建10个村的文化广场;投资332.8万元修路18300延长米,修桥10座。目前,有6个村达到市级示范村标准,14个村达到市级普及村标准。目前,还有5个村没有两室,15个生态文明村没达标,计划用两年时间,使其达到市级文明生态村普及标准。
(四)以人为本,完善高效运作、民主公开的农村组织建设新机制
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后,及时组织新当选两委干部培训,帮助做好新老班子交替工作,理顺各方面关系。针对换届后有2/3以上的村干部是新当选,大部分文化素质低、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等情况,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北港镇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强化三项措施推进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一是规范 农村干部档案。把村书记、村主任作为一级干部,纳入镇干部管理序列,由镇党委为其建立一套组织人事、工资、考核档案,作为其任免、使用依据。二是严格考核奖惩。年初,由镇党委统一制订、下达农村班子的考核目标和记分标准,年终进行考核。对当年完成任务考核为优秀的村干部,兑现奖励工资,对完不成任务考核为不合格的村干部,除不享受奖励工资外,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的,给予免职。三是加强任期督导。对现任干部实行定期培训,定期考察、定期考核制度,及时掌握农村干部的思想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农村干部健康成长。对离任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凡发现问题经查实的,一律按章处理。
三、狠抓落实,四项措施保发展
(一)解放思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一是在党员干部中解放思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认清当前宏观形势给我们发展提供的难得历史机遇,认清经过多年的积累,我镇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由量变而质变的关键时期,错失了这个机遇,不仅是对工作的失职,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漠视,更是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二是加强在农民群众中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使农民群众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为他们致富、小康提供了机遇,引导农民群众敢于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保守思想、既得利益。通过坚持不断地宣传教育,目前,我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谋发展、快发展、突破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这使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形成了一呼百应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狠抓《北港镇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落实,切实理顺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维护村两委班子的团结,统一工作思路,促进农村基层党建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继续实施“素质工程”,加强两委班子培训,行学历教育,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村干部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实施“高职低挂”工程,让年轻有为的副科级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班子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激发了村级班子的内在动力。四是以“基层基础工作年”活动和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为平台,推动“两室”建设,继续狠抓党员队伍建设,按照“三培养一提高”的原则,严把党员入口,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为新农村建设事业提供组织保障。
(三)提升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镇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关键,发挥优势,以三个产业的均衡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镇把今年定为新农村建设开局年,年初镇党委政府就确定了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好事、实事。半年来,镇、村两级财政累计筹集、投入近百万元,解决了农民群众关心关注、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问题,不但使我镇整体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而且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开局年中看到希望,得到了实惠,从而更加坚定了农民群众建设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
(四)优化发展软环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一是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打造“团结、务实、高效、廉洁”机关。我镇以区优化办明察暗访全区各单位机关效能为 契机,对机关环境、工作人员作风、考勤制度、工作规程等等提出严格细致的要求,并结合乡镇工作实际,提出机关工作人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在中午休息时间饮酒,不得在村内用餐,不能以任何理由向村干部提出工作之外的要求,切实做到“帮忙不添乱”。这些做法,得到了来镇办事人员、村干部和农村群众的广泛赞誉。二是大力弘扬“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树立诚信、务实、服务、廉洁的政府工作人员的形象,在农村群众中倡导“工作能力为先、人品道德为重”的理念,引导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三是加大驻村企业和村两委的互动,一方面发挥驻村企业人才、资金、信息优势,为所在村提供发展经济的空间,吸收富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村两委在谋划全村工作时,时刻考虑驻村企业的利益,为驻村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从而形成双方的优势互补,促进新农村建设。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汇报
倾情而作尽力而为
市侨联驻谷城熊家岗村工作队
根据襄办发[2009]8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9年市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组派工作的通知》精神,襄樊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派出驻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工作队以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重点,以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高度重视帮助制订熊家岗村三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
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位于谷城县五山镇东南部,东与石花原罗井村,西与何湾村,北与谢湾村社区居委会,南与四棵树接界,全村版图面积528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875亩,山场面积2950亩。全村5个村民小组,在册本村村民520余户2347人,居住在熊岗各企业非农人口约1000余人221户,村干部四人,共有党员39人。2008年全村社会生产总值4210万元,粮食产量158万公斤,茶叶产量83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如何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开展工作,市侨联党组对驻队工作高
度重视,将驻队工作队工作纳入侨联机关的总体部署,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侨联主席廖小玲听取工作队的专题汇报,并带领工作队到该村进行调研,全面了解情况,提出指导意见,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市侨联纪检组长担任该村驻村工作队长,为了使驻队工作取得实效,带队领导和工作队员深入山地、林地,田间地头,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摸清该村组织建设、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村风民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明确提出: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培植农户企业,发展民营经济,服务建设经济园区,美化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环境意识,加大公益事业投入,争取惠农资金,完善路网建设,兴修水利,保障农业生产等基本目标的制定,并协助该村制订出熊家岗村三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深入调研真心实意办好事做事实。
根据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为落实好这次市委、市政府对工作队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队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市侨联拟定了《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公共建设调研报告》,《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生活环境建设调研报告》,《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经济园区建设可行性调研报告》等三篇可实质性操作的调研课题。
通过对调研课题的准备、实施,本打算做好一件实事,促成两个项目。
1是结合环境整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各
组居民集中点建垃圾池,100口沼气池。做到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河,室内卫生、厕所干净,柴草归院,禽兽归圈;
2是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村推进”要求,积极努力为该村争取1000亩土地划入谷城县土地平整项目内,力争7月份1300万元国家配套资金的启动;
3是与当地及市民政部门联系,争取接受100人的南水北调丹江口移民搬迁项目。
三、研究问题有的放矢。襄樊市归国华侨联合会驻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工作队通过与该村干部群众的多次接触与调研,深刻感受到该村目前存在以下不足:1是公益性建设缺乏维护。谢湾河、杨叉河两条近4500米河流护堤,几条小河灌溉拦堰自完工投入使用再无专人维护,导致恢复使用期又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形成浪费。2是闲置资产急待合理运用。由于历史原因,该村拥有原军工企业搬迁后遗留大量固定资产;镇村合并后,遗留下的闲置校址一处。如何合理运用好这些资产,将通过我们驻村工作队的《谷城县五山镇熊家岗村经济园区建设可行性调研报告》进一步完成。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目标的实现,将作为市侨联驻村工作队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市**街道**村,位于**市东郊,全村313户,1148口人,耕地面积2090亩。村内有中华第一砖塔——**塔,巍然屹立,高耸入云。**塔脚下的**村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村两委班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重点是开发汾州文湖景区,努
力打造一流的集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渡假村。我们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等方面都加大建设力度,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四星级农村党支部”。
在开发旅游、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提高执政能力。
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党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执行。为此,支部始终把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新一届领导班子、全体党员,深刻领会支部是一面旗,党员是一盏灯的道理,以学习促发展。为了提高觉悟增强素质,组织党员、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参观学习。全体党员、两委干部为集体的公益事业纷纷捐款,王书记带头捐款一万元,并参加义务劳动,每月定时召开党员大会,总结报告支部工作,听取党员意见,讨论研究文湖景区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每年“七.一”前夕,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评选优秀党员活动,优秀的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奖励,不合格的给予批评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村委组织的义务劳动大家都积极参加,外出不在的党员,妻替子代,老党员不能出勤的,自
愿出钱用财力来尽自己的义务。这样使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高,党的领导核心得到巩固。大家称在新一届两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党员身份亮起来了,先锋形象树起来了,服务百姓干起来了。
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实现农村和谐发展。
随着村委的积极扶持和国家减免农业税、粮食补贴政策的落实,农民负担减轻,生产热情高涨,全村经济运行健康向上,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XX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387余万元,人均纯收入5488元。在农民生活富裕的前提下,村委十分重视农民的精神需求。在XX年9月29日举办了首届旅游文化节,每年召开“元旦”茶话会、“三八”庆祝会、“七一”表彰会、“九.十”座谈会等。XX年底策划了“五好家庭”、“模范村民”评选活动,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每户一块挂在最醒目的地方。在中国移动的支持下,建立了**村农村网络文化站,方便村民查阅种植、养殖等资料,开阔了农民的视野,放射村民喜闻乐见的内容,为村民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市图书馆及北京光华科技基金会的捐赠下,我村图书室现有藏书一千五百余册并有专人管理,方便了农民的学习、参考。XX年初,在省图书馆的协助下,开设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配备电脑、投影仪、支架银幕,接收最切合农民实际的资源,丰富了农民的生活。卫生所医务人员认真负责、药品齐全,为农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受到农民的好评。另外,面积3万平方米的体育活动中心正在筹建中,为日后农民健身提供了场所。
三.开发旅游事业、构建和谐新村
汾州文湖景区地处**市区东侧,总规划面积1744.05亩,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区域。文湖景区交通便利,即将竣工的**路东段直达**村,进而连接城市各主干道、太汾高速公路,新307国道与景区道路接轨。**村内的**塔,是中华第一砖塔,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a
文湖景区分为两大区域:风景区和景区附属服务开发区。
(一)风景区:以古建筑艺术、古文化、山水风光为主题。
(二)附属开发区:以服务景区、完善景区功能和拓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开发区。
b.总体规划项目及主要景观
1.**新村: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建设。新村配套完善、功能齐全。
2.**塔文湖旅游景区:以**塔、文湖为主体的旅游观光,为**市人民提供一所良好的休憩园区,并吸引国内外游客成为新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3.**王府:**王府现存于**南大街,由于城市的开发,其位置不适保护,迁建到景区内既保护了文物又增加了景区的文化价值。
4.汾州孔庙:汾州孔庙在**历史文化地位很重要,但已经不存在了,只能按制新建。
5.古汾州八景:将卜山书院、汾水行宫、马跑神泉、烟笼贤阁、雨渍仙碑、彪岭樵歌、文湖渔唱、鹤鸣古洞迁建到景区内。
6.历史文化建筑:新建王文素纪念馆、名人馆、再建三贤故里坊和访贤桥。
7.水系景观和生态景观:恢复城市水系,进行造景。
8.旅游商店:在景观区和附属开发区之间布置了旅游商店、土特产品店和汾州名吃街完善了景区功能。
9.城市服务工程:兴建**市建材市场、家居市场及文体文化活动中心。
10.环保建材工业园区:生产环保型建材,减少环境污染。
11.生态农业园区:重新整理规划后的土地,整合资源,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的农产品及农产品深加工。
c.文湖景区具体开发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
e:
c在**市汾州文湖景区协调领导组的指导下,由**市**农工贸公司自主开发,目前已投资50多万元,硬化道路6.86公里,铺油路1万多平方米,投资46.3万元用于迁坟建陵(迁坟286座),投资280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设施,文湖景区占地1744.05亩,补偿土地费1044万元。迁移国防光缆两千余米,赔偿66208部队材料费15万元。投资10万元在**塔周围安设了四盏射灯,塔内安装了十二生肖,引进城区3号线路两千多米,高标准路灯四十盏。办公楼安上暖气、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已经普及。这些工作为景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XX年5
月12日举行了
“汾州文湖景区”奠基仪式。**小学是历史上有名的太极观小学,在“公勇诚朴”的校训下,培育出名扬中外的“冀氏三杰”。近年来村委每年投资3万多元改善办学条件
2.文湖景区建设情况。文湖占地面积为398.6亩,湖水深度为5.1米,需挖土方107万左右立方米,概算投资1339万元。文湖的防渗工程已投资916万元。到目前为止湖体已竣工,假山已经成型。
3.**路东段全长1260米宽60米。所属**村地段的前期工程居民搬迁工作已开始实施,村西旧砖场圪洞内树木已全部移植。目前**路东段基本路面已经全部硬化。
4.景区绿化面积已完成栽植面积75亩,栽植各种风景树5000多棵。总投资82万元,基本按照今年总体目标完成。
5.**塔广场:设计面积为30000平方米。一期拆迁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广场建设:直径为30米的声控喷泉,面积为5万平方米的停车场,第三产业商业开发区正在筹建中,周边绿化紧相随,到年底全部完成。
6.汾州大戏台:目前主体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已投入130万元。
7.望阳路拓宽全长1380米,宽30
米,需添土方27.6万方,现已基本成型,两旁树苗全部栽植
8.新农村建设今年投资1026.16万元,安置拆迁户156户。置换代建拆迁户到明年7月底交付使用。
通过两委班子的努力,于XX年6月底我村被市委、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四星级农村党支部”等光荣称号。但是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展望未来更大的挑战等待我们去面对。我们将一如既往,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135”工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xx的“6.25”讲话精神以及xx大精神,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们两委干部有信心有决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倍努力、勇于奉献将**新村以及文湖景区建设的更加美好。让**这个孕育在太行、吕梁的明珠一定会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