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湖村简介
西湖村简介
西湖村,共有x个生产合作社,xxx户,xxx人,耕地面积xxx亩。西湖村党支部共有党员xx名,其中女党员x名。
2012年,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因发生上访事件,经党支部自评、党员群众测评和乡党委评定,我村党支部被确定为后进党支部,经党员大会讨论研究制定了整顿转化方案,力争在年底实现后进党支部的整顿转化。
蛋鸡、肉猪为主的畜禽养殖业和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业是西湖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西湖村历建养殖暖棚300座,养鸡小区1个,养殖蛋鸡30多万只,养殖肉猪1000多头,历建日光温室43座,棚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2012年拟新建57座,现在已经开工18座,主体工程完工6座。
今后,我村将继续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贯彻落实乡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发展2名党员,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将村上发展设施农牧业等事关广大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纳入四议两公开程序,充分发挥民智,为西湖村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严明水权审批程序,公开审批动态,确保2012年水权不突破;严格落实新建养殖暖棚建设任务,充分利用妇女创业小额贷款,推动57座养殖暖棚的建设进程,尽早获得效益。
第二篇:村简介
村简介
**村地处信宜市南面、离市区4公里、镇5公里,位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信宜四大主干线、两大高速出口和信宜火车站均在**村或附近。**村共有自然村18个(其中20户以上自然村17个),农户598户、总人口3146人,其中劳动力1675人,外出务工人员1018人,妇女1233人,残疾83人,村两委干部5人,全村党员79人。全村面积约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4亩(其中有效耕地面积689亩),山地面积2572亩,林地面积1200亩。山地主要种植油茶、松树以及少量的荔枝、龙眼,耕地以种植水稻、玉米、蔬菜、木薯为主。2016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21元,以外出务工为主,种养殖业为辅。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约1.5万元,以铺位、山场出租为主。
2016年,**村被确定为省定贫困村。经核查,全村共有贫困户94户、260人。其中五保户27户、29人,低保户29户、80人(无劳力14户、19人,有劳力15户、61人),扶贫户38户、151人。有劳力的低保户和扶贫户53户、212人。去年五保户和无劳力低保户已全部落实政策兜底脱贫,余下的有劳力的低保户和扶贫户53户、212人为今明两年脱贫对象。在广东省农业发展银行的帮扶下,扎实推进脱贫
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兜底政策。2016年底,全村对符合条件的扶贫户全部纳入低保、“五保”供养;二是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贫困户子女按标准领取生活补助费,没有因贫辍学学生;60岁以上的贫困人员全部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27户泥改贫困户完成改造。三是加强主业种植。对全村种植户免费发放高产量水稻种子1800多斤,并进行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四是施行一户一策,进行产业帮扶脱贫。今年,全村共申报116个产业帮扶项目,涉及奖补金额40万多元。五是壮大集体经济。帮扶单位投入24万元在村委会办公楼顶建设24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增加村集体收益。2016年全村脱贫42户、49人,超额完成全年脱贫任务。
**村以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的为目标要求,推进村庄规划、房屋建造、道路修缮、卫生保洁、生活污水处理、治安管理等最紧迫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硬底化道路建设;18条自然村的主干道全部实现路灯安装;成立保洁队伍,对全村垃圾进行收集,建立起“日产日清”的可持续运作的长效机制;全村实现饮水安全。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投入16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村公共服务中心,成为全市村极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一个亮点,全面实现“一站式”窗口服务;配合市公安局构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实现主干道出入口治安视频监控全覆盖;建成4个文化广场和1间农家书屋。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实现村村有水管员。四是全面推进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乱堆乱放、卫生死角等150余处;清理沟渠河道8.5公里;整建乱搭乱建、建章建筑7处,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60多处,拆除危旧房及废弃猪舍、牛栏等120多间;关闭禽畜养殖场13个,搬迁大型养猪场5个,发放奖补资金6万多元;整治污水排放1.2公里,整治畜禽污染20余处;全村已完成道路扩建3.5公里(由3米扩改为6米),并有约6公里的村道种植花卉,实现村道、庭院及房前屋后绿化美化。
第三篇:村情况简介
**村简介
**村位于**镇东部,距离***2公里,全村总住户数504户,总人口2161人。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区域总面积为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600亩。全村以蔬菜大棚种植业为主,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7668元。**村党支部共有46名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7名。通过换届选举,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制订了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本村实际,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经济作物,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通过多方途径,包装项目,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努力,先后完成了农用电网改造、有线广播电视、村内道路整治等等工作,全村道路实现了硬化。2011年在村内开展了美化亮化工程,安装路灯20余盏,清理各类垃圾6000余方,有效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并且在2010年获得了“红旗村(街)”的称号,更好的改善了村容村貌,使全村的生态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
第四篇:西湖之声电台简介
1、西湖之声是全国第一家以娱乐定位兼顾新闻信息与服务的广播电台,在华东地区率先实现全天二十四小时直播。
2、西湖之声是浙江省影响最大的电台,受众面广,收听率高,据英国市场研究局、美国天盟公司在华机构及杭州市统计局城市调查队等权威部门统计,西湖之声的收听率在全省电台中始终稳居第一,接收深度接收广度及综合指数等各项数据均列全省广播界的首位。据今年全年收听率调查,西湖之声的收听率比其他广播电台,高两倍至八倍。而我们的广告收费标准仅仅比有些电台高20%,有的电台的广告价位已与我台持平。
3、西湖之声作为一家省会城市的立体声调频电台,节目风格清新、明快,播音风格简洁、流畅,富有都市节奏。节目贴近市民、贴近生活,深入千家万户。西湖之声的开播,曾引起杭城“随声听”一度脱销。1997年推出西湖之声系列丛书。
4、西湖之声的节目获第六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及多项国家级政府奖。拥有一批听众喜爱的栏目和当地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知名节目主持人,在全国广播界颇有知名度和影响力。进入二十一世纪,西湖之声举办了一系列有社会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如:听西湖之声点世纪心愿大型户外点歌活动、五一假日好帮忙、“我为七一献热血”非公有制企业大型无偿献血活动、第二届新锐歌手大赛、轧是轧非社会趣闻小品大赛、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同步全球直播的大型活动“来自西湖的问候”、白衣飘飘2001秀在杭大学生美丽与智慧模特大赛、十一假日好帮忙、浙江省首次慈善酒会、欧盟巴洛克乐团全球巡演杭州站演出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2年西湖之声更是推陈出新,保留了一批具有较好的品牌效应的老节目,又推出一系列更具现代都市风格的新节目,以迎接更激烈的广播市场竞争的挑战。
5、1998年5月17日西湖之声进入国际互联网,全球24小时实时播出,节目覆盖五大洲,在全世界拥有近百万网上听友。迄今已有美国、澳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通过网络收听和参与了西湖之声的节目。
6、西湖之声发射功率达10千瓦。波及面广,影响力大。频率波及杭州地区六县(市)和宁波、绍兴、嘉兴、湖州等地区,覆盖人口一千五百
第五篇:村情简介
昭觉县日哈乡来拖村
村情简介
一、基本慨况
我村距离乡政府 2.5公里,辖3个农牧社,常住人口296户1182人(含脱贫户145户683人),其中:劳动人口697人,享受低保212户554人,五保户1人,残疾人户29 人,艾滋病患者124人,吸毒人84人,边缘易致贫户14户 53人,有适龄儿童219人(含脱贫户适龄儿童107人),目前小学就读155人,初中就读64人,在乡外就读2人。2020年人均纯收入8882.1元,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7661元。
全村平均海拔2300米,农作物以土豆、荞麦、燕麦、玉米为主产,全村有耕地2621.35亩,林地1487亩,草原3468亩;四畜存栏880余头(只),有家禽约2000只。2017年成立了致富列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洼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发展共带动145户脱贫户增收。全村今年外出务工人员266人,其中贫困户164人,务工工种主要包括建筑、电力和制造业,务工地点主要在广州、佛山。
在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中,原列托村和洼取村合并为现来拖村。
二、基础设施
全村共建成通村硬化路6公里,其中通社及延申路2条6.2公里未硬化。
全村脱贫户安全住房共建159套,其中易地扶贫搬迁 135套,整合资金建房24套,自建房未享受政策2套。
村卫生室面积25平方米。设有诊断、治疗、公共卫生和药品储放的工作场所,有2名合格的乡村医生。
村文化室面积25平方米。有2个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有2套基本文化器材,有2个应急广播功能的村级广播系统,有图书3000余册,规章制度健全。
全村目前宽带通信和4G网络覆盖。
全村3个有民俗活动坝子,有4个宣传栏(内容能及时更新),目前已开展8次民俗文化活动,累计参加400余人次。
全村有1个幼教点,有辅导员2名,学前教育儿童96人(含贫困人口学前教育儿童87人),入园率达100%,幼教点均采用普通话教学,确保3—6岁儿童能听会说普通话。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我村处于“二半山区”,灌溉用水极度缺乏,大部分基本农田无法得到灌溉,只能种植一些产出量小,经济价值不高的农作物,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收益不高;村组道路网络布局不完善,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农民文化程度低,科技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范围不广;三是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村上没有集体经济的积累,村内公用事业发展基本靠上级部门的支持,缺乏自我发展能力。
四、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舍饲养殖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农户自筹、项目扶持、部门帮扶等形式,进一步改善水、电、路、圈舍等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抓好低产田改造,通过改良土壤、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等综合措施,培肥地力,提高土地投入产出比。
四是抓好劳务经济,通过多种形式的劳务输出,增加农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