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
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
实行村民自治是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是我们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一次大物的变革。它打破了乡村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的原有模式和具体的工作格局,使村党支部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村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不适应。多少年来一直是党支部包揽村里的一切事务,工作方法多是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办事方式多是封闭的。实行村民自治后,村党支部原来的工作程序被打破,原来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与村民自治相“撞车”。部分村党支部虽然在“撞车”中醒悟,开始转变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但是这种转变的角度很小,传统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在目前仍然占主导地位。
村党支部作为领导核心.其职责不明晰。村委会组织法对村委会的职责规定得很清楚。按其职责规定,村委会已对村里的具体事务“包罗万象”。在这种情况下,村党支部除自身建设以外,做哪些工作?又怎么在村民自治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均不明晰。由于这些问题的不明晰,村党支部或越俎代庖式地代替村委会,或无所作为,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村干部和村民的素质与实行村民自治要求的差距较大。现阶段村干部和村民的整体素质不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参与管理村里事务的能力差,导致现阶段村民自治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也影响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与上级“高压”的夹缝中工作,难以做到村民自治、上级满意两全其美。村里的工作,一方面要实行村民自治,另一方面,要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上级部置的工作任务有的与村民的需求、与农村的实际相矛盾、相对撞,但又必须完成,这样,村党支部往往只得不顾村民自治而行政命令式地组织群众完成工作任务。
我们认为,解决村民自治条件下党支部所面临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关键是把握四个环节:
明确工作职责。村党支部在领导村民自治中的职责主要包括:
领导。一是政治领导。在政治上保证村委会必须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国家法律法 1
规规定 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二是思想领导。要教育好广大党员和群众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提高他们的素质,提高他们实行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组织。村党支部要深入村民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精心组织、精心指导,并帮助建章立制。同时要教育和组织党员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组织的优势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开展。
支持。支持村委会制定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保障民主管理。对村委会、材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决定的事项,都要大力支挣,并教育共产党员带头执行,严格遵守。
监督。监督村委会依法办事,按村里的有关章程、制度办事使其能代表和维护绝大多数村民的利益。改进领导方式。主要实现四个转变,即:
由管琐事向管大事转变。村党支部要逐步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于规划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方向、重大问题的把握和决策,用于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和指导。
由越俎代庖向充分发挥村委会作用转变。村委会按法定程序决定的事项,应当由村委会出面办理。村党支部不要包办代替,更不要发号施令。
由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向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转变。要特别注意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重要工作之前,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广大村民人人明白,自觉参与。
由封闭的办事方式向公开的方式转变。当前,要注意规范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指导村委会切实做村务和财务真公开。
建好村干队伍。抓村干队伍,关键是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要采取多种办法,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并切实做好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的培养工作。同时,要选准配好村党支部委员,加强对村党支部委员的培养锻炼,提高村党支部班子的整体素质。
健全决策程序。在农村,目前是行政命令与村民自治的交替、转轨时期,村民素质不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不强,面对这种实际状况,必须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健全决策程
序,以保证村党支部领导核。作用的发挥和村民自治的健康运作。从调查的情况看,各地对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程序,基本上都是村党支部班子拿意见——党员会议酝酿——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这个决策程序虽然明显地体现了村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但违背了村委会组织法。对这样的决策程序应当修订和完善,做到合法。可建立这样的一个决策程序:村党支委、村委会联合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拿出意见——党员会议酝酿——提交村民代表讨论——村委会出面办理。
第二篇:村民自治推荐材料
龙角镇村民自治推荐材料
“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群众满意,才是我们工作的宗旨和根本。”龙角镇龙堰村计划生育协会会长蒲东培这样说。
2011年龙角镇龙堰村成为重庆市首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之一,代表着该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得到上级计生部门的肯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一直是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龙堰村计生协会成立以来,坚持以“为群众服务”为宗旨,做到了事事为群众着想。
“多亏了我们村里的计生协会,我今年才可以纳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部分奖励扶助对象呀”,龙堰村5组的村民谢长中这样说到。原来谢长中在2010年按照龙角镇移民政策后靠移民,户口由原来的农业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户口,但是一直却没有办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按照最新的重庆市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部分奖励扶助政策,由于政策原因户口转非,并一直没有享受城镇居民社保的独生子女户或双女户家庭,可以界定为农业户口,继续享受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龙堰村计生协会了解到这件事情后,及时向镇计生办说明此事,并提交了申请,跑前跑后为谢长中完善了申报材料,并在截止日期之前通过了审批,成为2012年龙角镇农村计划生育家庭部分奖励扶助对象之一。
为群众服务的同时也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根据龙堰村村民自治规范,凡村内涉及违法生育的家庭一律必须先到相关部门接受处理,主动缴纳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龙堰村自成立计生协会以来一直坚持
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并对出现的违法生育现象严格如实上报。龙堰村1组村民余洋,2006高中毕业以后就随家人常年在外打工,去年和女朋友回到家中的时候,已经生育小孩,但二人还没有达到结婚年龄,属于非婚生育,按照相关规定应该缴纳一定的社会抚养费。余洋却以不打算给小孩上户口为由一直不到镇计生办接受处理。村计生协会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派出协会会员对他们进行了半个月的宣传教育,终于说服这家人办理了相关手续。龙堰村一直都是龙角镇违法生育案例较少的村居,村民主动缴纳违法生育社会抚养费的比例也居全镇之首。
龙角镇龙堰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直以关注民生、维护民利,让群众满意为宗旨,以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为主题,经过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在全村已初步形成了“阳光计生”管理服务新机制,使广大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大提高了群众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2012年龙堰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目标任务就是,组织和带领村民制定并落实本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完成镇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不断地促进村民婚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推动群众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第三篇: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
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基本任务之中,并进一步强调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应坚持和改善村党组织的领导,健全和完善“四个民主”制度,培育和丰富自治组织体系,增强和提高物质保障能力和法制保障能力,紧紧围绕“健全法制、创新机制、丰富组织和提高保障”等四个方面来促进村民自治民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坚持和改善村党组织的领导
第一,应坚持和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和实践活动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优势。党在农村基层的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村民自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定、健康和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村庄社区实行具有基层群众自治性质的村民自治制度,并非要否定党在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二,应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明确和细化“两委”职责和权限。
“两委”关系“失范”的重要根源之一,就在于现有的文本规范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明确的权责边界和可操作性。应立足于村庄社区治理,合理划分“两委”职责,细化“两委”权限,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两委”关系的法律和政策规范。
第三,应着眼机制创新,实现“两委”良性互动。
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实现“两委”良性互动的人事协调机制。对“一肩挑”、“交叉任职”等现有的解决“两委”矛盾的办法进行检讨和评估,探讨新形势下促进村党组织成员竞选村委会成员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实现“两委”良性互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对“两委”联席会议等现有的解决“两委”冲突的工作机制进行检讨和评估,探讨“两委”对村庄事务融洽“共治”的机制。
二、健全和完善“四个民主”制度
第一,要健全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在人民群众的大胆探索和政府的引导规范下,我国逐步建立起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的村委会民主选举制度,对村民的民主选举权利、选民资格、选民登记、选举规范。但是,在村委会民主选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矛盾甚至十分突出。比如选民资格、候选人资格、竞选程序、贿选认定等;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对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如何保障农民在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民主选举权利。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村委会民主选举公正有序发展,也会制约村民自治的健康成长和稳步提升。因此,在推进“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工作的过程中,仍需要我们加强实践探索,尝试制度创新,使村委会民主选举日益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第二,要健全以广泛参与、议事协商为基本前提的民主决策制度。
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实践的重要环节。当前民主决策制度已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界定了民主决策的事项和范围,规范了民主决策的程序。
首先应强调村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作为一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群众的参与是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个基本原则。脱离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是有悖于村民自治的原则精神的。其次应坚持议事协商的原则。在村务事项的决策中,通过村民的平等对话、共同讨论、民主协商,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可以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再次,要健全以村务公开、形式多样为主要特点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在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基础上的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环节。最后,要健全以权益保障、规制权力为根本要求的民主监督制度。缺乏监督的公共权力很有可能滋生腐败,蜕变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就村落社会而言,村民自治权也是一种公共权力,也需要必要的监督以保障其公益性。
三、培育和丰富组织体系
作为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化,是当前村民自治实践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自治组织的行政化,挤压了乡村社会自主性空间,削弱了村民自治的自主性,致使村民的民主自治权利被“悬空”和“虚臵”,不利于村民自治规范有序的发展。在压力型体制下,处于乡镇行政主控下的村民委员会往往将“政务”作为工作的重点,优先选择完成乡镇政府下派的各项“政务”而疏于“村务”,职能履行存在着片面化的倾向。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更多地需要村民委员会能够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但由于村民委员会受制于诸多因素,并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相应的专业化服务,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村委会自身的局限性,制约了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完善农村自治组织体系。应着力加强村民自治的组织基础建设,打破仅仅依托村民委员会这一单一的村民自治组织,探索村民自治组织创新,培育多元化的农村自治组织,丰富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当然,在推进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确保自治组织的自主性。其次,要确保自治组织的公益性。再次,要确保组织体系的开放性。最后,要规范新生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
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法制保障。
有“财”方有“政”,“财”是“政”的基础。任何公共权力的运作,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从基层社会来看,村民自治权体现的是一种公共权力,也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财政问题是村民自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实践绩效。当前,一些地方村级财政困难,不仅使村委会自身运转困难,功能难以发挥,而且也使村级组织重新依附于乡镇政府,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发展。增强村民自治的物质基础,可以考虑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方努力共同化解乡村债务。乡村债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地方政府方面的原因,还有村级本身的原因。对于一些村来说,单纯依靠自身是很难短期内偿清债务的,化解村级债务也应考虑由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国家、地方政府和村三方是否都可以来承担一点。二是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增加财政的投入。可以考虑调整现行的财税体制,分配给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源。同时,要明确地方财政要给予村级发展一定的财力支持,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三是挖掘村庄内部潜力,拓展村级财源。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必须在坚持和改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健全法制、创新机制、丰富组织、提高保障”四个方面来进行实践创新和制度建设,推进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村民自治向着“自治组织更加健全、自治活动更加规范、自治范围更加扩大、自治程序更加完善、自治保障更加有力、自治成效更加明显的方向前进”,促进村民自治民主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四篇: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
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基本任务之中,并进一步强调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应坚持和改善村党组织的领导,健全和完善“四个民主”制度,培育和丰富自治组织体系,增强和提高物质保障能力和法制保障能力,紧紧围绕“健全法制、创新机制、丰富组织和提高保障”等四个方面来促进村民自治民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坚持和改善村党组织的领导
第一,应坚持和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和实践活动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优势。党在农村基层的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村民自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定、健康和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村庄社区实行具有基层群众自治性质的村民自治制度,并非要否定党在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二,应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明确和细化“两委”职责和权限。
“两委”关系“失范”的重要根源之一,就在于现有的文本规范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明确的权责边界和可操作性。应立足于村庄社区治理,合理划分“两委”职责,细化“两委”权限,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两委”关系的法律和政策规范。
第三,应着眼机制创新,实现“两委”良性互动。
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实现“两委”良性互动的人事协调机制。对“一肩挑”、“交叉任职”等现有的解决“两委”矛盾的办法进行检讨和评估,探讨新形势下促进村党组织成员竞选村委会成员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实现“两委”良性互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对“两委”联席会议等现有的解决“两委”冲突的工作机制进行检讨和评估,探讨“两委”对村庄事务融洽“共治”的机制。
二、健全和完善“四个民主”制度
第一,要健全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在人民群众的大胆探索和政府的引导规范下,我国逐步建立起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的村委会民主选举制度,对村民的民主选举权利、选民资格、选民登记、选举
机构及组织、候选人的产生、选举流程及选举的保障机制等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进行了规范。但是,在村委会民主选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矛盾甚至十分突出。比如选民资格、候选人资格、竞选程序、贿选认定等;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对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如何保障农民在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民主选举权利。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村委会民主选举公正有序发展,也会制约村民自治的健康成长和稳步提升。因此,在推进“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工作的过程中,仍需要我们加强实践探索,尝试制度创新,使村委会民主选举日益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第二,要健全以广泛参与、议事协商为基本前提的民主决策制度。
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实践的重要环节。当前民主决策制度已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界定了民主决策的事项和范围,规范了民主决策的程序。
首先应强调村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作为一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群众的参与是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个基本原则。脱离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是有悖于村民自治的原则精神的。其次应坚持议事协商的原则。在村务事项的决策中,通过村民的平等对话、共同讨论、民主协商,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可以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再次,要健全以村务公开、形式多样为主要特点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在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基础上的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环节。最后,要健全以权益保障、规制权力为根本要求的民主监督制度。缺乏监督的公共权力很有可能滋生腐败,蜕变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就村落社会而言,村民自治权也是一种公共权力,也需要必要的监督以保障其公益性。
三、培育和丰富组织体系
作为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化,是当前村民自治实践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自治组织的行政化,挤压了乡村社会自主性空间,削弱了村民自治的自主性,致使村民的民主自治权利被“悬空”和“虚臵”,不利于村民自治规范有序的发展。在压力型体制下,处于乡镇行政主控下的村民委员会往往将“政务”作为工作的重点,优先选择完成乡镇政府下派的各项“政务”而疏于“村务”,职能履行存在着片面化的倾向。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更多地需要村民委员会能够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但由于村民委员会受制于诸多因素,并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相应的专业化服务,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村委会自身的局限性,制约了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因应这种新的形势,培育和扶持农村新型社会组织的成长,丰富和完善农村自治组织体系。应着力加强村民自治的组织基础建设,打破仅仅依托村民委员会这一单一的村民自治组织,探索村民自治组织创新,培育多元化的农村自治组织,丰富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当然,在推进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确保自治组织的自主性。其次,要确保自治组织的公益性。再次,要确保组织体系的开放性。最后,要规范新生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
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法制保障。
有“财”方有“政”,“财”是“政”的基础。任何公共权力的运作,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从基层社会来看,村民自治权体现的是一种公共权力,也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财政问题是村民自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实践绩效。当前,一些地方村级财政困难,不仅使村委会自身运转困难,功能难以发挥,而且也使村级组织重新依附于乡镇政府,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发展。增强村民自治的物质基础,可以考虑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方努力共同化解乡村债务。乡村债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地方政府方面的原因,还有村级本身的原因。对于一些村来说,单纯依靠自身是很难短期内偿清债务的,化解村级债务也应考虑由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国家、地方政府和村三方是否都可以来承担一点。二是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增加财政的投入。可以考虑调整现行的财税体制,分配给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源。同时,要明确地方财政要给予村级发展一定的财力支持,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三是挖掘村庄内部潜力,拓展村级财源。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必须在坚持和改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健全法制、创新机制、丰富组织、提高保障”四个方面来进行实践创新和制度建设,推进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村民自治向着“自治组织更加健全、自治活动更加规范、自治范围更加扩大、自治程序更加完善、自治保障更加有力、自治成效更加明显的方向前进”,促进村民自治民主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五篇:下平乡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总结
太平乡2010计划生育
村民自治工作总结
太平乡共有17575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3490人,近几年来,在县计生局的指导下,我们积极应对综合改革的形势,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初步形成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良好工作局面,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上层次上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加强队伍建设,为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提供组织保证。
配齐配强村级计生工作队伍是提高村级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全面推行村民自治的前提条件。几年来,我乡高度重视村级计生工作网络建设,把能否承担起计生工作的担子,基层计生工作网络是否健全,党员和干部能否带头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检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计生协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
一是选准选好能抓善管计生工作的村级班子。在换届选举中,我们把能否带头实行计划生育,能否积极参与计生工作作为推举候选人的重要依据,对计生工作开展好的给予保护,对违反计生或计生工作抓得不好的给予否决。2008年村级换届中,计生部门积极参与,组织、民政等部门严把候选人的计生审核关,有3名村计生专干被劝退。二是优化村级计生工作队伍。全面推行村级计生工作人员聘任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和业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村干部服务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从2009年开始,对村计生专干全部实行工资统发,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统发50%,做到人员精干,待遇落实,职责明确。
三是把计生工作网络巩固在村民小组。全乡101个村民小组共选配101位计生协会会员小组长,把计生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千家万户。
二、着力夯实基础,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为进一步下移工作重心,推行村民自治,我乡把夯实村级工作基础,促进平衡发展放在首位。
一是抓思想到位。通过举办村党支部书记、村计生专干、村计生协常务副会长培训班,统一思想认识,让大家明确开展村民自治是计生工作的内在要求,是基层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趋势,是提高群众满意率的重要途径,让乡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不断有新的提高,从而为推行村民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有16个村主动申报村民自治,今年,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全面铺开,至7月底,全乡18个村已有18个依法制定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
二是抓后进转化。建立“后进村”整改制度,对班子薄弱、计生底子不清、管理水平差的村实行重点管理,按“一年甩后进、二年上水平、三年创先进”的要求,狠抓后进村的转化,促进全乡计生工作平衡发展。连续两年被列为“重管”的四坪村,村计生专干被劝退,聘请了有文化、有能力、有热心的女性担任。
三是抓打假治水。对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从严追究责任,有效治理了计划生育工作环境。
四是抓责任落实。建立分工明确、权责一致的计生工作责任机制,签订《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工作职责和经济奖惩措施。2010年底,对15个村民自治示范村和3个村民自治合格村进行表彰奖励。
三、加强督促指导,确保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依法有序推行。
我乡把推行计生村民自治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乡里制定了《关于计划生育的决定》,印发了《村级计生协会工作考核办法》,对村民自治工作的开展作出全面的规划、安排,把村民自治工作创造性地结合于“十佳村干部”评比、平安村创建、协会日常工作活动之中,使村民自治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为确保村民自治工作依法、有序扎实推进,乡里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采用抓典型促后进的办法,通过召开现场督战会、请先进典型介绍经验等办法,促进工作平衡发展。乡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在对各责任区、村的计生工作进行季度考核时,都把村民自治作为重要内容,较好地推动了村民自治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采取综合措施,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关键在于千方百计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利益导向和提供优质服务为载体,以极大的热情去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加大政策推动力度,积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鼓励和稳定计划生育户的守法行为,从而让群众思想上要求计划生育,行动上支持村民自治。
一是把优质服务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近年来,我乡切实加强乡服务所和村服务室建设,投入50余万元改善了乡村两级服务场所,改善村级服务室硬件设施,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育龄群众身心健康得到了切实维护,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不断得到提高。今年三次“关爱女性生殖健康活动”,我们邀请乡卫生院医生及县计生服务站的医生进村入户开展妇科病查治,共接诊育龄妇女1万余人,查出妇科病患者425人,其中子宫肌瘤5人,内分泌紊乱50余人,各种妇科炎症患者370人,使这些对象及时得到合理治疗,有效地改善了生活质量。奇峰关村计生协会发动会员建立了娃娃鱼养殖场、洞长湾村利用返乡会员创业的机遇建立了珍稀食用菌种植基地,建立了协会会长、理事联系计生贫困户制度,近几年来,该村共有20户贫困家庭在协会的帮助下脱贫致富。
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保障机制。乡里对独生子女户、两女户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包括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重点扶持计生家庭等。各村也纷纷拟定对计划生育户的优待措施:洞长湾村对独生子女承包土地时给予双份承包;奇峰关村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在民居改造中实行双份改造;龙潭村在独生子女中考和高考时,考取重点高中或一类大学给予经济奖励。其他各村也纷纷响应,据统计,共有15个村对两女户、独生子女家庭进行补助或奖励。
通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推行,村级班子成员、计生专干、计生协会抓计生工作的自觉性普遍提高,村民计划生育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群众参与计生管理的积极性得以有效调动,村级民主决策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乡计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一个以“两委负总责,协会为骨干,村民搞自治,群众做主人”的新的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我乡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尚有差距。下阶段,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提高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增强村民自治的生命力,把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扎实地推向新的水平。
一、完善网络,进一步构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崭新平台 一是组织机构要到位。乡里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常务副乡长为常务副组长,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领导小组,村里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领导小组,并且配强配齐乡村计生协会工作班子,选配好村级计划生育信息联络员,健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格局。
二是工作网络要到位。对计生协会会员进行重新摸底登记,把那些热心计生公益事业的种养能手,致富先锋和计划生育志愿者吸收为新会员,同时,对会员实行考核评比,每年评选优秀会员,发给奖金或纪念品。
三是阵地建设要到位。不断完善村人口学校、村计生协会、村服务室“三位一体”服务阵地,健全协会活动栏、政策宣传栏、村务公开栏,为计生优质服务的开展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
四是制度建设要到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例会制度、会员联系制度和评比表彰制度等。将会员小组活动落到实处,对计划生育信息实行资源共享,形成齐抓共管机制。乡里每年对村民自治工作和协会工作进行考核,评选出村民自治示范村、村民自治合格村和优秀村级协会,并给予奖励。
二、以人为本,进一步营造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良好氛围 一是上情下达,强化思想认识。乡计划生育村民自治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会议,传达上级精神,总结村民自治工作情况。以创建全州计划生育示范乡镇为契机,不断更新观念,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全力以赴打造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品牌。
二是精心策划,强化宣传教育。乡里将充分利用宣传车、板报、标语等形式,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在开展集中式宣传活动的同时,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继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上门女婿、女致富能手、生育文明示范户”评选,继续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继续宣讲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好处和自治方法,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率,使宣传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形成人人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浓厚氛围。
三、权责挂钩,进一步促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健康运行 一是进一步打造“阳光计生”,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设立计生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村民的婚育、节育情况,计划生育奖励处罚情况及举报奖励办法等。对计生协会员,通过发放会员证的形式,明确其工作职责和任务,每月一次信息反馈,每季度一次情况碰头,年终一次总结评比,并兑现奖罚措施;有条件的村每年从村集体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计生村民自治的开展和表彰奖励。
二是进一步打造“民本计生”,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在落实计划生育户法定社会经济政策的基础上,积极督促各村执行好村民自治章程,落实已公布的优惠措施,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进一步打造“诚信计生”,逐步建立扶贫帮困机制。在开展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把宣传教育、结对帮扶、解决困难有效结合,使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的生活水平在总体上不低于违法生育家庭,更好地落实“四自”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