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关于做好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卫规财发(2011)78号)5篇

时间:2019-05-12 17:5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部关于做好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卫规财发(2011)78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部关于做好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卫规财发(2011)78号)》。

第一篇:卫生部关于做好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卫规财发(2011)78号)

卫生部关于做好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布局与

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

卫规财发〔2011〕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卫生部等5部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医管发〔2010〕20号)、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国办发〔2011〕1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指导试点城市做好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经商有关部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适度降低公立医院比重,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二、工作原则

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与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

合;要发挥公立医院的主导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要坚持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相结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要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建立完善的分工协作机制;要坚持走以内涵建设为主的发展道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要严格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关于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医疗机构设置等要求,确定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和配置。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担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医疗教学等任务,承担政府指定的突发公共事件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任务。

(二)确定公立医院发展目标。在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中,要做好与本省(区、市)区域卫生规划、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等的衔接。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确定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结合公立医院功能定位,按照以公有制医疗机构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测算、反复论证,合理确定区域内公立医院资源总量、比例以及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数量、规模、布局和结构,形

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大政府投入,不断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使本地区医疗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

(三)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各试点城市要在分析区域卫生资源供需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各医疗机构的规模及服务可及性,综合确定区域内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数量、规模和分布,合理确定床位、人员、设备等公立医院资源的配置标准和配置方向。公立医院的布局要方便居民就医和转诊,功能相同、相近的公立医院应当具有适当的间距或进行整合。公立医院的机构设置要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设置相协调。在公立医院资源相对集中或短缺的地区,要采取多种手段对公立医院的布局进行调整,促进公立医院布局的进一步优化。重点加强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区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在调整过程中,要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有合理空间。

(四)合理调整公立医院结构。各试点城市要根据本地公立医院结构的现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采取新建、改扩建、迁建、整合、转型等方式,推动公立医院结构的优化调整,重点加强儿科、妇产、肿瘤、精神卫生、传染病防治、老年护理、康复等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在卫生资源供大于求的地区,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并对部分公立医院进行改制、重组和迁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非公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老年护理、康复等机构;在卫生资源供小于求的地区,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不足的可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有序发展公立医院。在调整过程中,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现有公立医院需要调整规模的,要进行认真评估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报批,遏制公立医院盲目超规模发展、负债建设。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大型设备配置数量,鼓励共享共用机制,提高设备使用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以及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五)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要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足够空间。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要完善鼓励和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相关改革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落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疗

机构税收政策。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政府指定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试点城市要在强化区域卫生规划指导的基础上,把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卫生部门要主动与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规划等部门沟通协调,做好本区域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实施和监督评价。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二)完善工作机制。各试点城市要将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规范、管理和保障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要完善配套政策改革,在价格形成机制、医保支付制度等方面同步完善政策。要加强对卫生全行业的宏观管理,国有企业办拟转为政府办的医院以及军队办对地方开放的医院均应当纳入当地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的范围。

(三)开展监督评价。建立健全监督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以工作目标、保障措施、组织实施为重点,实行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价。加强对工作实施的监督检查,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〇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第二篇: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卫

【发布单位】卫生部、财政部 【发布文号】卫农卫发[2005]319号 【发布日期】2005-08-10 【生效日期】2005-08-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

(卫农卫发[2005]3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财政厅局:

为了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经国务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际联席会议研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总结经验,规范试点方案。2005年下半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协调小组要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针对试点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规范运作机制,在本省(区、市)范围内形成2~3种可供推广的试点模式,为今后稳步扩大试点打好基础。

二、深入开展对现有试点的检查评估工作。从2005年8月起,各省(区、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协调小组要组织对试点情况开展检查评估,形成自查报告(所用数据截止6月底),9月10日前报卫生部、财政部。8月~9月,国务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部分省(区、市)进行督导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参合率是否保持基本稳定、农民缴费管理是否规范、各级财政补助是否按规定到位、基金管理和运行是否规范、基金使用是否合理、经办机构是否健全、医疗服务费用是否有效控制、农民医疗负担是否有所减轻等。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整改。

三、坚持试点标准,确定试点范围。经过检查评估,对筹资、管理、使用等方面没有重大问题的省(区、市),可按照每个市(地)增加2个试点县(市)的上限标准,确定2006年试点范围,并可在不突破总试点县数的前提下调剂安排。海南省和重庆市根据本省(市)实际,按照合作医疗覆盖40%的县(市、区),作为扩大试点的上限。东部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快试点速度。各省(区、市)在确定试点县(市)时,要继续坚持有关试点县(市)的标准:一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主动提出申请;二是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积极性较高,农村基层组织比较健全;三是地方各级财政能够保证补助经费,并及时、足额到位;四是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能力较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比较完善;五是乡镇卫生院上划县级管理,改革到位;六是医疗救助制度同步建立;七是保证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购置计算机等必要办公设备。上述条件应作为新增试点县的必备条件,暂不具备条件的县(市)可先不急于开展试点。各省(区、市)要将确定的新增试点县(市)名单,于今年10月底报卫生部、财政部备案。

四、做好2006年扩大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从现在起,各省(区、市)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4年下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办函[2004]56号)等文件的规定,着手做好2006年扩大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健全机构、基线调查、设计方案、宣传动员、筹集资金等。已经开展试点的县也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制度,积极筹集下一年资金,保证新增试点县与原有试点县同步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启动运行。

卫生部

财政部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医改 20100223(卫医管发〔2010〕20)号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xiexiebang.com 2010-02-23

卫医管发„2010‟20号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各地在试点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卫生部和相关部门报告。

卫 生 部

中 央 编 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一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二、试点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三)总体目标。

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四)主要任务。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完善服务体系。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途径,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落实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落实各项医院管理制度,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

——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实施医院信息公开,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医疗安全质量和经济运行监管。

——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完善政策体系,为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五)实施步骤。

2009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国办函„2009‟75号)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分别选择1-2个城市(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在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选出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2010年开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的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和指导培训,适时开展评估工作。不断总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在全国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三、试点的主要内容

(六)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研究制订本级政府负责举办公立医院的设置和发展规划,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对部分公立医院,可有计划、按步骤地迁建、整合、转型和改制等,推动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

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应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立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使公立医院改革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在明确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发挥价格、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有条件的地区,医院可以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发展老年护理、康复等延续服务,逐步实现急、慢性病分治。

重点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实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改善县级医院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县级医院的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

(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承担疑难危重病症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综合功能的国家级或省级医学中心;县(市、区)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公立医院;其他公立医院均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

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推进政府卫生及其他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院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制订并落实按规划设置的公立医院发展建设、人员编制、政府投入、医药价格、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为公立医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保障条件。卫生、教育等行政部门要积极研究探索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八)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

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在重大事项方面的职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进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

(九)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完善院长负责制。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规定履行管理职责,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实施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医院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推进医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在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科学合理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实行并规范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方式,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十)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由各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考虑医院功能定位、医疗保障基金承受能力、本地财政能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对价格调整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原则上按照药事服务成本,并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也可以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

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完善补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道路交通保险支付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在加强政府指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次均费用的前提下,探索由医院(医院代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谈判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十一)加强公立医院管理。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健全和落实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推行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规范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比例,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在加强规范和保障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研究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推动病种规范化治疗。

改善医院服务。通过采取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流程,按病情分类诊疗等措施,努力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研究制订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管理的规定和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

(十二)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

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充分依托现有的具有较高诊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公立医院,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地)三级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评价制度,继续做好医院管理评审评价工作。

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监管。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制约作用,依照协议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并纳入公立医院考核和评价内容中。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医疗行业协会(学会)在公立医院自律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十三)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应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把住院医师培训作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的必经环节。通过试点,探索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模式、规范标准、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和工资保障等人事保障机制和其他相关政策。试点期间重点为县级医院培养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师。

(十四)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要给非公立医院留出足够空间。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非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服务。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非公立医院的监管,引导非公立医院依法经营、加强管理、严格自律、健康发展。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确定公立医院转制的范围、条件、程序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院,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公立医院改制方案必须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允许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公立医院转制重组。

四、试点的组织领导

(十五)试点的领导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试点工作由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卫生部组织推动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工作的指导、培训、评估和监督,其他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

(十六)试点的组织实施。

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应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本《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在坚持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基础上,努力细化、实化、具体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强调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试点实施方案由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并报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制订并落实试点的配套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将重大问题向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

(十七)试点的指导、评估和监督。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和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评估,及时总结试点情况,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推进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十八)创造良好试点环境。试点地区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卫生部门与宣传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舆情监测与研判,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坚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试点城市名单

●东部地区(6个)

辽宁省鞍山市 上海市

江苏省镇江市 福建省厦门市

山东省潍坊市 广东省深圳市

●中部地区(6个)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安徽省芜湖市

安徽省马鞍山市 河南省洛阳市

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株洲市

●西部地区(4个)

贵州省遵义市 云南省昆明市

陕西省宝鸡市 青海省西宁市

第四篇:转发卫生部国家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确定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转发卫生部国家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确定 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鲁卫医发〔2010〕2号

各市卫生局,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省(部)属医疗机构:

现将卫生部、国家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确定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医改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一、切实将思想统一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目标要求上来。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到各方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涉及到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深层次变革和创新,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公立医院改革的进展和成效,最终将决定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全省各市、各单位都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抓好对改革相关文件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环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改革的目标要求上来,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加强领导,稳步推进,争取公立医院改革的各项试点工作在我省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努力推进国家和我省两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根据《通知》精神,潍坊市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经省医改领导小组研究批准,我省确定东营市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省级联系试点城市。潍坊、东营市要按照《通知》要求,抓紧开展基线调查,制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推动试点工作。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舆论宣传,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和医务人员的支持和参与,解决好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激励办法、创造良好执业环境等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要注意总结改革经验,及时向卫生部、国务院医改办、省医改办和省卫生厅报告改革进展情况,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创造经验。潍坊和东营市的试点实施方案请于5月底前分别报省医改办和省卫生厅。

三、积极稳妥地做好其他城市和公立医院的试点工作。除潍坊、东营市外,全省其他城市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部分县(市)或公立医院开展试点。要围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抓紧制定自身的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基线调查,搞好各方面的测算,并及时与有关部门对接,推动试点工作。未被列入试点范围的公立医院要围绕绩效工资改革、缩短平均住院日、改进医患关系、成本核算等方面开展单项试点。省(部)属医疗机构要从中选择1-2项进行试点。试点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力求有所突破、形成特色。同时,要搞好工作衔接,把试点地区和试点项目的选择与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确保试点效果。除潍坊、东营外,全省其他准备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城市确定的试点县(市、区)名单及和试点工作方案请于5月底前报省卫生厅和省医改办备案,省部属医院确定的试点项目请报送省卫生厅医政处。

四、积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任务将更加繁重,难度将逐步增大,必须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试点工作由省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实施,省卫生厅成立由厅领导和有关处室组成的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小组,全面负责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组织推动工作。潍坊、东营市作为国家和省级试点城市,要按照《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建立健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配齐工作人员,落实工作职责,卫生、编办、发展改革、物价、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其他各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公立医院也要把试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改革领导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同志要靠上抓,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为方便工作,请东营市将分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政府领导、承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综合协调和指导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和联络员信息(附件1)于5月底前报省卫生厅和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非试点城市卫生局、省(部)属医院医改分管领导、联系人信息(附件2)请于5月底前报省卫生厅。省卫生厅联系人:省卫生厅医政处 谭成森,迟蔚蔚联系电话:0531-67876150,67876153传 真:0531-67876263

邮 箱:sdyz@vip.sina.com

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王 建联系电话:0531-68609057传 真:0531-68609059邮 箱:sdygbzhz@163.com

附件:1.公立医院改革省级联系试点分管领导和联系人情况表2.非试点城市(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分管领导和联系人情况表

二〇一〇年四月六日

附件1:

公立医院改革省级联系试点分管领导和联系人情况表

附件2:

非试点城市(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分管领导和联系人情况表

第五篇: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发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卫办监督发〔2010〕30号 【发布日期】2010-02-22 【生效日期】2010-02-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通知

(卫办监督发〔2010〕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以下简称《意见》)和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学校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维护青少年群体的身体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现就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切实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

(一)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从维护和促进广大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把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学校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学校具体实施的原则,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

(二)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监管,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卫生工作格局。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之一,将学校和学生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在经费投入、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必要保障。按照《卫生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卫疾控发〔2007〕214号)要求,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食品及饮用水卫生、教学卫生、健康教育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教育工作整体规划,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具体方案及政策措施,并督促学校认真落实各项措施。

二、明确重点,认真履职,把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一)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的监督检查。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势,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做好传染病防控监督指导工作,将监督学校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督促指导学校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防范传染病疫情在校园内的发生,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以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及饮用水水质情况为重点,加强辖区内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防范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主动深入学校,指导学校做好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

(三)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基本卫生条件。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法规、标准规定,联合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学校开展监督检查,切实从源头上加强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建设管理;加强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等教学卫生环境的监督检查。卫生行政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学校基本卫生标准或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的,应当提出整改建议,并通报教育部门;对于存在重大隐患的,应及时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向当地政府报告。

(四)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或地方政府确定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的部门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学校和学校集体供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监督力度,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并指导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制度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的日常管理,督促学校履行食品安全责任,并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对有关食品安全工作开展督导检查。

(五)开展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监督检查。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学校应急体系机制建设、应急预案拟定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应急知识、技能宣教等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结合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基本卫生条件、食品安全等监管工作,及时发现风险隐患,督促排查,全力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

三、密切协作,把握关键,有效开展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

(一)加强协作,建立健全沟通与协作机制。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紧密合作,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合作机制,研究拟定学校卫生监管工作的政策、措施,部署联合督导检查,协调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互通报有关工作信息,协商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学校卫生工作成效。

(二)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学校自身卫生管理水平。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卫生监管工作中,要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指导与服务意识,寓监管于服务中,查、帮、促相结合,优服务、严监管。针对学校卫生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可行的指导建议,协助学校建立完善食品、饮用水和传染病防控等有关卫生管理制度,及时调整、强化、落实相关防控措施,从整体上提升学校自身卫生管理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与监督队伍建设。

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校卫生监管队伍和能力建设,充实学校卫生监管专业人员。省、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应设立专门科室负责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县(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应有人员从事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并通过“包点、包校”的形式,确保做到学校卫生监督全覆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安排专人分管学校卫生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其培训,合格者可由当地卫生监督机构聘为学校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基层学校卫生监管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校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卫生部关于做好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卫规财发(2011)78号)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部关于做好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的通知(卫规财发(2011)78号)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