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复习纲要A

时间:2019-05-12 17:0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管理学》复习纲要A》,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管理学》复习纲要A》。

第一篇:《公共管理学》复习纲要A

《公共管理学》复习纲要A

一、判断题

1.administration(行政)和management(管理)这两个词都是近义词,且词义丰富,前一个词更是如此。然而近义词不等于同义词,在实践中,manager和administrator所扮演的角色也明显不同。

2.行政本质上包含着遵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3.能源、交通、通信、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都是准公共物品。(国防是纯公共物品,消费上没有排他性)

4.非强制性公共组织主要是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咨询服务机构等非营利组织。(强制性公共组织主要指政府部门)

5.公共管理就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国家产生以前。

6.并非人和社会问题都可以通过合作网络来解决,在市场和政府起不了作用的地方,合作网络也不一定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7.政府间关系的主体主要是指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但在我国条块分割的传统模式下,政府内部各部门有时也成为政府间关系的主体。

8.尽管我国的政府间关系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在许多地方初步显示出了网络模式的特征,但在总体上并没有摆脱传统等级模式的影响,致使政府间关系未能完全理顺,出现了诸多不适应性,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9.国家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仁慈的君主

10.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相同的,涉及国家理论、投票规划、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官僚机构等。

11.政策科学概念是美国政治科学家拉斯韦尔首先提出的,他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做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发展的基础,成为了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拉斯韦尔因此成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奠基人。

12.政府绩效评估不只是展示成功,它也暴露政府的不足和失败,这并不一定影响政府部门的信誉,相反,政府向公众公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利于克服公众对政府的偏见,建立和巩固对政府的信任。

13.资产阶级革命后,封建王权被逐渐剥夺,国家财政收支活动才真正置于公共的范围加以运作。

14.零基预算不按上年度的“渐进增量”来考虑预算,而是对原有项目进行重新审核。

15.战略管理的产生本身不仅是政府改革的产物,而且它也构成由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向新公共管理主义范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6.伦理具有广泛社会性,遍及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

17.公共管理伦理是现实社会的主体道德,内容具有社会的公共性和示范性。

(一)、简述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区别P

51.使命不同2.公共管理效率意识不强

3.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

5.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其运作是在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的特征。

(二)、公共管理范式新在何处P1

41.拒斥公共行政学和执行研究。2.一种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

3.以顶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为焦点4.通过案例研究来发展知识。

5.为管理研究取得与决策研究相同的立足点而奋斗。

(三)、简述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P11

31.政府职能的优化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3.分权

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6.机构的重组。

(四)、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P187

1.公共物品的提供者。2.宏观经济的调控者。3.外在效应的消除者。

4.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5.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五)简述公共政策的主体P249

1.立法机关2.行政机关3.政党4.利益集团

5.思想库6.大众传播媒介7.公民(选民)

(六)、加快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政策P350

1.提高认识,重视开发2.形成合力,加大开发力度

3.科学配置,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结构。4.齐头并进,增强教育与培训的力度。

5.配套改革,提供制度保障。6拓宽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7.建立市场,发掘潜力。8.走向社会,拓展途径。

(七)、转轨时期我国公共财政管理的完善P381(B卷)

1.完善公共预算管理2.加强公共收入管理

3.改革现行公共支出管理制度4.加强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监督。

5.健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6.注重信息技术在公共财政管理中运用。7,加快公共财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八)、简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P452(坚持+„+相统一)

1.个人认知+集体思维2.思考+行动3.深思熟虑+应急战略

4.理性分析和超理性思维5.稳定+创新6.战略+结构

7.内外匹配原则8.权变原则9.以人为本原则

1.论述政府失败论P20

21)政府失败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在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或非市场缺陷时所设计的一个主题,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核心论题。纯粹的市场经济不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市场的缺陷及市场失灵被认为是政府干预的基本理由。然而,政府本身的行为也有其内在局限性,政府同样会失败,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解决的好。

2)政府失败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在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3)主要内容:公共决策失误;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政府的寻租及腐败

4)政府失败论对公共管理学的启迪

A,对于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以及由此带来种种弊端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西方代议民主制的某些内在缺陷;

B,对政府失败的分析,克服了以往在研究或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问题上所存在的偏差,即注重市场缺陷研究,而非忽视非市场缺陷或政府失败研究的倾向,在“市场失灵论”之外,补充上对称的“非市场失败论”,这无疑是社会科学研究上的一种突破,填补了政府行为缺陷研究的空白。

C,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

D,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确定、发挥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的机制与手段,避免政府失败有一定的启发意义。E,当然,我们这项研究并非要否定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必要作用,而仅仅是要指出政府行为的局限性,防止政府干预不当或过分干预导致的政府失败现象,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其社会经济职能。

2.论述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P409

1)发展

我国的民间结社和民间公益活动源远流长,春秋之前,基层组织和里社(居住单位)就有组织地进行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活动,民间还有“序齿”、“乡饮酒”等集体活动。发展到汉代,渐变为相对稳定的民间结社活动。最早的古代社团兴起于春秋时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我国围绕各个时期的历史问题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社团。1949到1978年间,共产党对我国的民间结社进行了彻底清理和整顿,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第三部门拓展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2)发展原因: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呼唤第三部门的发展;

B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提供经济前提;

C政府对第三部门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转向支持; D自下而上的草根参与意识逐步流行

3)功能

1.分担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2.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

3.促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4.净化社会风气

4)存在问题 :

A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B缺乏资金、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 C法律法规不健全;D缺乏对第三部门权威、常规性的监督机制; E公众对第三部门的认同度不高。

5)发展的思考

A政府对第三部门的重新定位B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明晰化

C健全第三部门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D“官办”社团的改革

E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F培养公众的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

G积极参与“全球结社革命”

3.论述公共管理学科的内容及其收获。

1)什么是公共管理学 ——对作为一个学科的三种不同理解

一是将其等同于公共行政学

二是把其当做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三是将其看做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学和政策分析的新途径、新范式或新的学科框架

2)研究对象

•是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或者说,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的学问。

•研究对象:公共管理是一种客观的社会活动及过程。不仅明确地将其他国家机关(立法、司法机关等)当做研究对象,且把其他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也纳入研究范围之中。•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关系 •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估等); •研究如何应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来解决公共事务的管理问题,以促进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3)学科特征

•第一,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第二,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研究者来自广泛不同的学科,他们充分吸收当代各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更多地依赖于经济理论和方法,并日益与工商管理学相融合。基础更扎实,并具有更广泛的学科知识框架。

•第三,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这使得战略管理、公共

管理的政治环境、项目执行、绩效评估、公共责任制及管理伦理这样一些在传统公共行政学中没有的或不被重视的主题成为公共管理学的核心主题。

•第四,公共管理学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集体行动的逻辑、委托—代理、产权、交易成本、交换范式、制度安排与创新、政府失败、准市场、学习型组织、多元组织、认知风格、管理网络、管理工具、成本核算、信息管理系统等等。

•第五,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重视经验研究,从经验中汲取知识),又是规范的(提倡研究“应该不应该”的问题,用以规范公共管理行为)。因此,案例分析成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核心研究方法,这就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学过多地局限于规范研究,囿于普遍适用的“行政原则”的探讨。

•第六,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统行政学相比,它更具现实性。

第二篇:《公共关系学》复习纲要A

201103学期《公共关系学》复习纲要A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是一种()。

A、人际关系 B、人群关系

C、团体关系 D、组织与社会之间的社会联系

2、下列不属于公共关系的是()。

A、政府与企业的关系B、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C、社会组织与大自然的关系D、领导与员工的关系

3、形成公众关系和影响公众舆论的前提是()。

A、大众传播 B、组织形象

C、社会交往 D、传播沟通

4、在公共关系工作程序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公共关系调查B、公共关系策划

C、公共关系评估D、公共关系实施

5、公共关系策划的首要的作用表现为()。

A、整理思路B、开启创意

C、咨询决策D、指导行为

6、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动力是()。

A、服务社会B、加强竞争

C、追逐利益D、团结员工

7、CIS最早起源于()。

A、中国太阳神集团B、美国IBM公司

C、德国的HEG电器公司D、日本富士胶卷

8、CIS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公共关系的飞速发展B、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

C、民主政治的飞速发展D、广告策划的飞速发展

9、处理危机的过程一般包括()。

A、封锁消息B、迅速隔离危机,防止事态蔓延

C、处理责任人D、找新闻界发布消息

10、下列不属于庆典活动的是()。

A、企业开业活动B、展销会

C、剪彩仪式D、周年纪念活动

11、公共关系传播的对象是()。

A、组织B、公众

C、舆论D、媒介

12、在“人员分配”要素中不包括()。

A、人员挑选B、人员培训;

C、人员分工D、人员调动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学是()学科相结合的产物。

A、经营管理学科B、社会心理学科

C、组织行为学科D、传播学科

2、公共关系活动的规律()。A、公共导向规律B、管理职能规律

C、行为约束规律D、舆论监督规律

3、公共关系调查的作用有()。

A、提供信息保障B、实施环境监测C、塑造组织形象D、开展问题预警

4、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范围()。

A、组织自身情况调查B、相关公众情况的调查C、传播媒介情况调查D、社会环境状况调查

5、实施CI手册对企业内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可以增强企业职工的向心力B、调动全员劳动积极性C、可以使企业形象充实D、获得公众的支持

6、赞助活动主要包括()。A、体育运动B、教育事业

C、慈善事业D、政治选举

7、纵观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史,可以大致划分为()。

A、孕育阶段B、职业化阶段 C、学科化阶段D、现代化阶段

8、组织实力情况调查的内容有()。

A、组织物质基础情况B、组织成员的待遇情况 C、组织技术实力情况D、组织的财务实力情况

三、简答题

1、简述什么是公共关系活动。

2、简述公共关系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3、传播和沟通的主要任务体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相互关系。

5、为什么说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

四、综合题

1、从不同角度论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2、如何理解“关系”和“舆论”这两个概念?

201103学期《公共关系学》复习纲要A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三、简答题

1、公共关系活动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来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是组织的经营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由组织、公众、传播三要素组成。其中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休,即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自始至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对象,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始终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传播是联系组织与公众的纽带,起着双向沟通的作用。

3、(1)制造舆论,告知公众(最基本的任务)(2)引导舆论,控制形象(3)强化舆论,扩大影响。

4、(1)公共关系的研究对象有两方面,一是公共关系的构成及其一般特征;二是组织应采用什么手段,通过什么方式去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两大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离不开对公共关系的构成及其一般特征的把握,分析公共关系的构成及一般特征,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

5、(1)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既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和行为者(2)组织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有其总体目标和需要(3)公共关系学主要将组织作为传播沟通主体来进行研究

四、综合题

1、传播沟通是贯穿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1)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即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2)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3)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2、(1)“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程度和状况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公共关系是一门研究“关系”的学问,是一种改善“关系”的艺术,但特指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2)“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意见、看法、评价的总和,即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述。舆论是无形的关系,公共关系学研究的舆论包括不同的层面,如“人际舆论”和“大众舆论”。公共关系学很大程度上是一门研究如何了解和影响公众舆论的学问。

第三篇: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的概念具有三重含义:其一,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中的管理;其二,公共管理是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三,公共管理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或组织对社会的管理。一般认为,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及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一、公共管理的主要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广泛的具有公共性的组织,或者说,一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而围绕着社会事务开展活动的组织都属于公共管理主体的范畴。

二、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具体表现则是提高社会治理活动的效率,促进社会发展的保证全社会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三、公共管理的手段或途径是多样的,概括的说,主要是由政治的,法律(政策)的和管理的三个方面构成。

四、公共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成的,以合作关系为纽带的和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统一整体。公共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新的类型,而人类的社会治理是与人类社会一道生成的,绵延至今,进化成了公共管理这一新的治理文明形态

2、论述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大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转折点,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工业社会已经走到了自己的顶峰,开始了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后工业社会是指工业社会以后的社会发展时期。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先提出。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后工业社会”的认识,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观是以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依据的,他将人类

社会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贝尔所描绘的后工业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轴心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知识日益成为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的源泉。自从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这一概念后,在知识界,一场探讨后工业社会并寻求建构方案的运动就展开了。后工业化与全球化为人类带来的是社会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迅速增长,进入21世纪后,危机事件的频发以及2008年开始出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都表明人类进入了一个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公共管理产生于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所要承担的是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社会治理。显而易见,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首先冲击的是政府,它使得由政府这一单一治理主体承担的社会治理的状态变得难以为继。更为重要的是,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的社会现实提出了社会治理主体重结构的要求。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公共产品供给途径的多样化将使公共产品的性质发生变化。总的来说,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产生与工业社会的治理危机,表现为人类寻求“善治”的不断努力。公共管理代表了人类社会治理的未来,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加以开拓和建构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3、公共管理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公共行政的终结?

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治理的模式,使原先的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分化和分离进程发生逆转,开始走向融合和统一。二,多元公共管理主体都必然是首先以组织的形式出现的,而所有进入公共管理合作体系中的组织又都存在着一个内部的管理即行政的问题,而且就它们作为公共管理主体而言,其行政无一例外地都应当是“公共行政”,都具有公共性。三,公共管理范畴中的公共行政从属于合作

治理的需要,以合作行政的形式出现。四,公共管理中的公共行政在形式上是合作行政,而在实质上则是服务行政。

4、论述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学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是关于两种社会治理模式的两门不同的科学,在历史的维度中,它们有着前后相继的关系。而在实质上,就公共管理学是关于公共管理这一新兴的社会治理模式的科学而言,它是对公共行政学的扬弃,一方面,它有继承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科学成就;另一方面,它又实现了对公共行政学的超越,是对公共象征学学科的否定。公共行政学主要以国家的行政系统——政府为研究对象,而且主要是研究政府自身的管理问题,希望通过政府自身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政府外部职能的实现提供保障。公共管理的侧重点将放在公共产品的生产和运营问题上,着重研究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在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上得合作行动。对于公共行政学来说,效率追求是第一位的;而对于公共管理学而言,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才是第一位的。

5、论述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是一种客观的社会治理活动及过程,它构成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所要研究的是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公共组织(包括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自治力量)之间的关系,社会治理活动和所运用的手段。具体的说,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公共管理学担负着认识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学科使命。

二、公共管理学需要为公共管理的系统建构提供理论支持和全面规划。

三、公共管理学需要努力把握人类社会后工业化,全球化过程中的新的社会现象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四、公共管理学需要特别关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运用问题。

五、公共管理学还应承担起对人类社会治理历史的重新梳理的任务。

6、论述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公共政策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制定密切联系。公共政策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那些处于高层次政策管理职位的人,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定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依此,比较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向度。就研究取向而言,公共政策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的,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因此,对于这种公共管理论而言,公共政策所代表的是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柔性面”,而政策分析则代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硬性面”。

7、论述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一,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具有交叉性的特征,它是人们应用各种学科知识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的一个综合性研究领域。二,公共管理学是以应用为取向的科学,是一门理论见诸实践的科学。三,公共管理学体现了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四,公共管理学体现了公共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五,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和有效的方法。

8、为什么说合作治理是公共管理的理想形式?

合作治理是公共管理的理想形式,也是民主行政的真正实现。既然20世纪后期的政府改革造就了非政府组织等各种各样的社会治理主体,这就确定无疑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政府与这些社会治理主体合作治理的前景。从实践来看,由于政府改革所取得的进展,20

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都努力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间建立一种合作对话机制,各种非政府组织也都学会了以各种方式同政府部门进行协商,对话与合作。政府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已经开始自觉地与各种社会力量进行协商,并以协商的结果作为公共政策的依据。所有这些,都包括着走向造就合作治理局面的积极行动。相信要不了都久,一种成熟的合作治理方式就会成为社会治理的现实,它同时也意味着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成熟。

9、任务型组织的突出作用是什么? 任务型组织的灵活性和动态性机构决定了它可以在承担重大,一次性的和复杂性的任务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任务型组织可以为危机事件的处理提供新的思路。二,任务型组织可以提高政府的回应力。三,任务型组织可以发挥抑制组织规模膨胀的作用。

10、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及主要特征是什么?

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与政府相对应的一种公共组织形式。特点 :第一,正规性。第二,非营利性。第三,民间性。第四,自治性。第五,自愿性。第六,公益性。非政府组织是一种公益性组织,既不是政府组织,也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它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完全取决于其公益性质,是以服务于社会,公众及组织成员为目的的。

11、什么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共组织在特定环境中以相关人力资源为对象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那些内容?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获取,人力资源开发,纪律与惩戒四项基本职能。如果把人力资源管理看做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化流程。则可以看到它是由三个环节组

成的,即公职人员的“入口”管理,“在职”管理和“出口”管理。其中“入口”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职位分类,招募甄选等内容;“在职”管理包括薪酬福利,绩效评估,培训开发,激励惩戒,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出口”管理则是指退休,退职,调出,辞职,辞退,开除等内容。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一)人力资源规划

预算准备和人力资源计划;在政府雇员之间划分与分配工作任务;决定工作的价值是多少。(二)人力资源获取

招募,选录,甄补政府雇员。(三)人力资源开发

适应,培训,激励及评估雇员,提高其知识,技能和能力。(四)纪律与惩戒

确保,保证雇员和雇主之间的期望,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建立惩戒途径与雇员申述程序;健康,安全以及雇员宪法权利等。

14、政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内涵? 行政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广义和狭义的行政管理,狭义的行下管理就是指政府的内部管理;广义的行政管理除了包括政府自身运行中的管理活动,还包括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这种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表现为政府的外部职能。所以广义的行政管理概念是指政府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

社会管理:广义的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对包括经济、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管理;狭义的是指政府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自治、人口发展、婚姻家庭等社会生活、社会服务方面的管理。

15、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规范社会组织或团体,培育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

二、创设完整的社会规制体系,推行社会安全系统工程。

三、实施配套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正。

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培育健康的市民社会。

五、调整社会管理招待机构,健全政府社会管理体制。

16、简述公共管理的新兴方法与技术?

指20世纪中后期产生与发展的新兴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系统工程方法、电脑信息技术、PDCA循环技术、ABC重点管理法、复杂性科学方法等具体方法与技术。

17、伦理精神?

伦理精神是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由社会整体所承载的文化心理状态,它对一个社会或一个历史阶段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指导意义,是一种无形的规范,能够发挥把人的社会生活整合成有机性的和谐整体的作用。

18、简述信息社会的特征

一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本技术是计算机,其主要功能是代替和增强人的脑力智能。二是电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革命,产生了大量系统化的信息和科学技术知识。三是由信息网和数据库组成的信息公共事业取代了工厂,并成为社会的象征。四是信息社会中的主导生产部门是“智力工业”五是在信息社会中,目标原则成为社会活动中的基本原理,主要的社会体系值为目标六是信息社会以实现时间价值为目标。七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大量地生产知识,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需要八是信息社会是分散会的社会,人们可能在家中生产、学习、办公和娱乐。

19、信息社会会对社会治理产生哪些影响?

一、借助信息技术,如电信、计算机办文和办事、远程会议等,打破了时空限制,公共管理人员可以看到、听到、触觉到以前无法感知的事物,可以完成以前由体能无法完成的工作。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三、住处技术打破了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严格界限。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可逐步实现在适当的时候、把适当的信息提供给适当的管理者,这样就改善了决策者的有限理性。

五、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决策支持系统、电子会议系统、远距离控制、分布式工作的统一协调、动态网络计划成为可能。

20、论述电子政务的三种模式? 一是以电子行政为核心的模式。二是以电子服务为核心的模式。三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模式。

21、电子政务是如何推动治理变革的?一是电子政务建设将推动新一轮的政府改革。二是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推动了政府的管理创新。三是电子政务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四是电子政务正在促进公共服务整合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22、论述电子政务技术支持系统的构成?包括电子政务的基础平台,(包括网络体系、资源体系)以及基于基础平台的应用体系。此外还包括保证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安全体系和作为电子政务建设依据的标准体系。

23、简述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内容 一是办公环境的安全问题。二是内部网络的安全问题。三是对外服务的安全问题。

24、简述绩效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是绩效管理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绩效管理所依据的各项指标应是有效的。三是绩效管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四是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沟通和循环过程上。五是卓越的绩效管理应该对组织的成长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意义。

25、绩效管理活动包括哪些环节 一是绩效计划。二是绩效指标体系建构。三是绩效管理实施。四是绩效评估。五是绩效反馈。六是绩效评估结果应用。

26、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有3E评价法、标杆管理法、平衡计分卡法和360度绩效评估法。

27、公共危机的特征是什么? 一是突发性和紧迫性。二是不确定性。三是危害的易扩散性。

28、公共危机响应包括哪些重要环节 一是接警与初步研判。二是先期处置。三是启动应急预案。四是现场指挥与协调。五是抢险救援。六是扩大应急。七是信息沟通。八是临时恢复。九是应急求援行动结束。十是调查评估。

29、公共危机恢复的内容与过程是什么内容:一是最大限度地限制灾害结果的升级。二是弥合或弥补社会、情感、经济和物理的创伤与损失。三是抓住机遇,进行调整,满足人们对社会、经济、自然和环境的需要。四是减少未来社会所面临的风险。

过程:准备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反思阶段。30、什么是危机的社会动员。是指为成功地预防和应对非战时状态下的危机而有效地调动政府、市场以及其他的非政府部门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活动。

31、什么是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从事工作经历的总称,特别包括其职位变迁、职务变化以及个人通过工作实现理想的发展历程。

32、什么是人力资源培训

指公共组织根据自身需要为提高公共部门生产力及其整体绩效、改善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和素质而实施的知识增进、能力和技能提高以及价值观改造等活动。

33、公共部门中常见的薪酬制度包括哪些?职务薪酬制、职等薪酬制、结构薪酬制、职务级别工资制、技术等级薪酬制、岗位技能薪酬制。

34、什么是薪酬

表面看来,是雇佣关系中受雇用一方所得到的各种形式的金钱回报、有形服务与福利等的总和。而在实质上,薪酬则是一种满足员工内在需求的手段和要素,是用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从个体层面提高工作绩效的途径。

35、什么是人力资源获取?指在人力资源规划与预测的基础上,根据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识别、选取、发掘组织所需人才的过程。它分为广义和狭义,前者是指从组织外部招聘人力资源以及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再配置,即人员的招募、甄选、录用以及公职人员的内部流动等。后者仅指人员的招募、甄选和录用。

36、什么是职位评价:

是公共部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和获取活动的另一重要前提,它以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了组织中各职位的相对价值的大小,为人力资源需求、供给、获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标准,规范了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和获取的程序。

37、什么是工作分析:又称职位分析,是收集、分析、确定化共组织中职位的定位、目标、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绩效标准、任职资格等因素的过程,其主要成果是职位说明书。

38、官僚制组织的技术优势有哪些 一是权力的层级结构保证了决策的可靠性。官僚制组织的层级节制原则保证了对组织成员的控制,使组织活动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专业技术知识的运用是官僚制组织的一个主要优势。二是官僚制组织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39、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

第一步,进行工作分析。第二步,进行工作流程分析。第三步,初步确定绩效评估指标。第四步,修订绩效评估指标。

第四篇:公共管理学

案例讨论3——新到任的张科长

张科长在负责某市农村工作前在部队从事行政工作。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张科长一下子还没有适应过来,在部队里,一切都井井有条,大家各司其职,工作效率也很高,怎么这里的同事们却是闲的时候闲,忙的时候又忙得一团糟呢?

有一次开会,张科长感触颇深:会议时间定在上午8点,张科长准时来到会议室,却发现会议室的门都没有打开,一直等到8点半,秘书科的小王才过来开门,看到张科长一个人在那里等着,小王很奇怪张科长为什么来得这么早,他抱歉地说:“不好意思,会议室的钥匙是由秘书科负责保管,但是科长也没有规定具体由谁负责,今天要开会,科长让我来开门,我也不知道钥匙在哪儿,这不,找了好久才找到。不过您也未的太早了,按以往的情形,不到9点人来不齐呢。”果然,又过了10来分钟,人们才三三两两走进会议室。9点半主任宣布开会,并指定由小李做会议记录,小李有点不高兴,“我又不是秘书科的,为什么让我做记录!”当然,说归说,小李最终还是承担了记录的任务。

会上领导布置新一年的任务,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担负了不该承担的工作,所以争论得很激烈。会议一直开到中午12点还没有完,吃完工作餐后接着开会。看见没争出个什么结果来,主任发话了:“都不要再吵了,在座的各位大多是共产党员,共产党人是不怕吃亏的,多做一点少做一点有什么关系呢!就这么定了,今年各处室的工作就按我们领导班子定的任务来分配”。

散会了,张科长总感到有哪里不对劲,觉得该向主任提提建议,但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他一时半会儿还没有想明白。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第五篇:公共管理学

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历史、问题和趋势

刚学了公共管理学这门课程,对公共管理的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作为一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公共管理学这门课应该是我们要掌握的。

我们知道,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的一个新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正如波兹曼所说的:若与公共行政或官僚理论的起源相比,更为模糊不清。

一、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历史

(1)公共管理这一名词首先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30年代末期,行政学者古利克参与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布朗委员会,为推动当时的行政改革,受科学管理的影响,主张将管理主义与公共性目标相结合。在英国,1968年的《富尔顿报告》中同样表达了强化政府管理能力的特点。而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政策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科学,但若要探其起源,就不能不论及公共行政学,因为,公共管理学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众所周知,从1887年威尔逊发表论文《性政之研究》发表后,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20世纪70—8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公共部门改革实践,在美国出现了一种由公共行政学、经济学、政策分析以及管理学领域的学者发起的公共管理运动。它以解决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的管理问题为目标,通过融合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创立了一个公共管理的新知识框架。此后,克莱姆、卡尔森、奥托、波兹曼、胡德休斯、法汉姆等一大批公共管理学者全都纷纷著书立说,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共管理的涵义、价值取向、研究的途径、管理的策略等内容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公共管理学的知识体系。

(2)相对于西方的公共管理而言,在中国,公共管理学亦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国家的行政管理学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学者张金鉴于1935年出版的《行政学理论与实践》一书和江康黎出版的《行政学原理》一书等。但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行政管理学才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国外公共行政理论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影响下,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行政管理开始向公共管理转型。到了1997年,我国开始进行学科目录调整,公共管理学正式成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包含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5个二级学科。2001年2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和人事部的共同指导下,我国第一个有关公共管理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近几年,由于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各部门对公共管理方面的人才要求也在提高,与之相适应,我国国内的大多数高等院校先后成立了专门的公共管理体系,并开设与公共管理相关的专业,开始培养不同层次的公共管理人才。而结合中国国情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学术交流推动了公共管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

总之,公共管理学是政府改革的产物,公共行政部门的功能发挥构成了公共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我国公共管理概念的提出是伴随政府只能从经济管理为主改变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而产生的。当然,公共管理还包括非政府的公共组织。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来,我国的公共管理也经过了重重的改革,但我们也看到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82年,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历时3年之久的政府改革,在这改革的重点是精简机构、裁减人员、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这次改革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为此后进行的政府改革积累了经验。1988年,政府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以经济管理部门为重点,要求按照政企分开原则,把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转移出去,把直接管钱、管物的职能分离出去。使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由直接管理逐步转向间接管理。同时,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93年的政府改革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宗旨,重点在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同时以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为重点。1998年的政府改革是我国政府改革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重要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进行的,也是历次改革中力度均较大、机构变化和人员调整较大的一次。

公共管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内在的活力我们应该明白在于理论抽象与经验指导能够自由转化。我们要把公共管理的理论框架和我们现实的情况相结合,把公共管理学的精髓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有了这样的能力,中国公共管理学就能获得蓬勃的发展。

二、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问题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对我国的管理实践有着重大意义。但即使是同为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的欧美各国,由于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其公共管理的进程、速度、重点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均各有特点。随着公共管理学的发展,公共管理的问题和挑战也随之产生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借鉴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时,更应立足国情,走内生化发展的道路。我们要借鉴西方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促进我国的公共管理的发展。但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确立公共管理学特有的问题意识。现代社会科学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其对这个国家发展所能够提供的实际贡献。这也就是说,我们固然能够把公共管理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引入国内,但是,如果这些最新学术成果不能转化为认识、研究和创新中国公共管理的学术资源,那么这些最新成果,不管引入多少,都构不成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要形成这种转化,关键的是要确立公共管理学特有的问题意识。这种意识的确立基于两个方面: 一是对公共管理学研究内容的科学把握,明确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取向;二是对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的全面观察和科学透视。其中第一个方面更为基础,因为,它决定认识和把握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的视角与视野。十八大刚刚结束,我们看到由习近平领导的新的政府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印象,对于新一届领导人的更换,也应注意到公共管理诸多方面的问题。

(2)确立中国公共管理的规范性价值体系。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在研究具体问题的时候。可以考虑如何处置规范性价值与研究的科学性关系的问题,但是,这不等于这门学科不必承担提供规范性价值体系的使命。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公共管理在许多方面还不是现代的公共管理,而要推进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其首要前提就是实现制度的理性化和管理者的理性化。现实公共管理如果是建筑在非理性的基础上,那么任何的努力都不可能使其实现科学化。现实的公共管理缺乏走向科学化的可能,研究现实公共管理的公共管理学要走向科学化也就必然无从谈起。德怀特沃尔说:“行政被认为是一种 ”具有高度理性的人类合作努力。“我们可以将管理定义为:在一个行政系统中试图获得理性合作的行动”“公共行政的中心概念是理性行为,即正确地计划实现 ”行政的特性,决定了行政的活动或者说公共管理的活特定的期望目标的行动,必须有强有力的规范性价值体系支撑。这种价值体系必须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公共管理中制度的理性基础和价值取向是什么;二是公共管理中管理者的价值追求与行为规范是什么。

(3)同时,公共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信息时代对公共管理产生

了挑战,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动技术、材料科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革命 不仅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而且政府治理乃至整个公共管理的过程、手段和方式产生着巨大影响,并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在提高公众参与政治的兴趣的同时,也给国家政治系统的稳定带来了冲击。其次,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相对于公共管理而言,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当代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变革与发展带来积极动力的同时,也提出了众多的挑战和考验。全球化冲击着传统的公共治理理念。另外,全球化对公共决策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他要求政府对社会需求变化的敏感程度,要求对传统的政府决策体制进行结构性的变革,它也要求公共决策的过程更加透明化和民主化。综上所述,由社会事务复杂性、社会价值观多元性,以及公共关系的错综复杂等因素所决定,公共管理学必然是一个科技整合的研究领域。这意味着公共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运用多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分析工具。公共管理需要借用社会科学其他领域,如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尤其需要从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财政学、经济管理学中有用的有效地理论解决其发展出现的问题。

三、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问题

在公共管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公共管理在以后发展中的趋势。由于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深化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体制创新,塑造服务型政府已经势在必行。

由于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共管理也在向信息化的趋势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公共空间和信息扩散途径,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其次,我国公共管理逐渐向以服务公众的趋势发展。同时由于全球化的冲击,我国公共管理也正面临着市场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全球化使得我国公共管理呈现全球公共治理的趋势。

随着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和逐步发展,我国的公共管理也在向这一方面发展,在借鉴西方公共管理发展方面的有用的和有效地方法和改革的同时也应注意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

具体而言,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主要趋势包括如下几点:

(1)要进一步认识管理体制改革的外部动力,公共管理改革要适应国家建

设与发展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与发展,即要求以外部压力为改革的主要动力,这一点在我们这种体制转型国家表现的很为明显。因此我国的管理改革应以适应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为前提,打破以政府内部机构的调整为主要内容,真正理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对公共改革的具体需求,系统设计公共的改革战略。同时,公共管理要适应国家的建设更应发展好我国的经济水平。

(2)将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作为公共管理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解决不断增长的公共管理需求与政府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是现代公共管理改革的主题。政府是我国公共管理最主要的内动力,如果做好政府的治理能力,也就为公共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伴随着改革开放,参与全球竞争,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风险因素逐渐显现出来。同时为了加强政府的危机管理,我国建立了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了政府对公共危机的管理水平。

(3)要不断提高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改革价值取向、整体设计基本明确之后,关注改革的具体实施,尤其是关注改革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关注公共管理运行的协调、顺畅、高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的行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为人民办好事作为各级政府的行为准则。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发展面临来自中国改革、信息技术、国际社会和国际环境的挑战及当前公共管理改革机遇和发展重点。相对于西方的新公共管理的发展,我们国家政府和个人还需要做的有很多。虽然我国的公共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缺点,但我们也应该对未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加大改革力度和强化改革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成福,党秀云 著公共管理学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苏保忠,张正河 主编公共管理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向涛,马金城著公共管理学概论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

【4】 汪玉凯著公共管理北京: 中共中央出版社.2003年

下载《公共管理学》复习纲要A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管理学》复习纲要A.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1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指为了科学地、有效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反思双汇“瘦肉精”这一食品安全事件,如何真正落实政府监管责任? 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流向了双汇。河南济源双汇肉制品被央......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调节分配公共资源,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保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管理......

    公共管理学2015年复习范围整理版

    公共管理学2015年复习范围 一、 单项选择题 F 非营利组织的哪种特性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组织的最重要的特征非分配性约束 G 根据政事分开的基本原则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哪一......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复习心得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复习心得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的一些公共管理学复习的小方法和技巧,愿大家酌情采纳。 一、“怎么看” 其一;看书务必从目录做起,大的框架牢记在心里,......

    管理学复习

    第一章至第四章,弄清管理、管理者、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答:管理:对组字的人力、资金、物质及信息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过程,来有效地达成组字的目标。管理的基本......

    管理学复习

    25. 什么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6.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也是基本内容和核心),组织内部各种资源之间的协调,组织与外 部环境的协调。......

    管理学复习

    第一章 组织的定义 一般认为,组织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是对人员的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些特定的目的。包含三个方面:1、由一定数量的人员构成的;2、有既定的目标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