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近年来,蠡县供电公司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为主线,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实际,落实责任,夯实基础,强化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蠡县供电公司近4年连续在省市公司绩效考核中被评为A级。2011年,公司以全面推行安全管理、操作、现场三个标准化为主线,以反“三违”和隐患排查治理为主要抓手,坚持“安全第一、遵章守纪、严格管理”三个理念,建立“三违”监督查处机制,突出领导安全责任,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安全生产保持了良好的态势。
一、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夯实管理基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近年来,为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蠡县供电公司率先在生产单位大力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2009年公司五个单位全部通过了省市公司安全标准化考核验收,2010年蠡县供电公司三个生产单位通过了市公司安全标准化企业考核验收。蠡县供电公司生产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以来,安全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良好的态势,特别是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了工伤及以上事故为零的良好安全生产形势。
2009年,为落实省市公司关于安全标准化工作要求,蠡县供电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从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三个环节入手,以管理标准化为基础,完善管理体系,防范管理缺陷,以现场标准化为条件,整改现场隐患、改善现场秩序、提高现场本质安全水平,为职工作业提高舒适安全环境,以操作标准化为核心,引导职工对照操作标准,规范作业,杜绝不安全行为。围绕三个标准化,公司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下发了实施方案,制订了考评办法及考核标准,编写了蠡县供电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指南,举办了四期标准化工作宣贯培训班,组织全公司600余名班组级以上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了宣贯培训;同时在留史供电所安全标准化创建的试点工作,并在省市公司首批通过了现场验收并获得授牌。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公司已初步建立起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体系。2011年,公司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制定下发了指导意见,总体思路是:以抓制度、标准执行为重点,推进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全过程安全管理实现;以实施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反“三违”工作力度为手段,重心下移抓班组,全员参与反“三违”,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安全技能,提高执行力;以开展现场安全秩序规范、安全设备设施完善及深层次现场隐患排查治理为保障,不断提高现场本质安全水平,为安全作业创造规范、有序、安全的作业环境。
二、完善安全管理标准化,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促进科学规范管理;突出抓好对重大危险源、高危行业、危险作业及外来劳务工等重点薄弱环节的控制管理,防范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不断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为了深入推进公司安全生产的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系统管理,近年来,公司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修订,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蠡县供电公司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做到安全生产事事有制度管理,人人按制度办事;同时公司各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本系统内专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建设工程、生产设备检修、外来劳务工、特种设备等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严格执行各类人员安全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整体安全素质和能力。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公司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和安全专职管理人员均参加了省市公司举办的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并取得资格证,持证上岗。将安全工程师比照工程师享受相应待遇,提高广大安全管理人员学习、钻研安全专业理论、技术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安全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施对重大危险源、A级危险源的四级控制管理。多年来,蠡县供电公司坚持抓好危险源点分级监控管理,制定了《蠡县供电公司危险源控制点管理办法》,根据危险性大小,将危险源点分为A、B、C三级,对应公司、站所、车间、班组四个层次的控制管理。对重大危险源、A级危险源,落实在线监测监控,实施公司季抽查、站所级月检查、车间周检查、班组日巡查四级严格控制管理,确保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加强过程控制,切实抓好技改工程和外来劳务工安全管理。近年来,蠡县供电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处于高峰期,工程项目多,施工单位多,交叉作业多,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甚至较大事故。针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公司制定了建设工程施工队伍的安全准入标准和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落实的检查评价标准。每年组织召开蠡县供电公司建设工程及劳务用工专题会、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推进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督促工程主管部门、产权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部门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每季度公司职能、专业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按照标准对公司重点建设工程安全工作开展专项检查,检查情况在全公司通报,对存在问题下达隐患通知单,督促整改,对问题严重的单位严格考核。
共建共享,立足防范,抓好公司主业生产中协议施工单位、劳务用工的安全工作。由于公司机构、体制、用工制度改革以及生产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外协队伍、劳务工进入公司主体生产单位的生产现场从事施工作业。由于队伍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公司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公司制定了专项管理制度,要求各产权单位将协议施工单位视同下属车间进行管理,将协议施工人员视同正式职工进行管理,落实区域安全责任,确保蠡县供电公司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加大对协议施工单位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督促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抓好日常安全检查,切实实现与服务单位生产、安全的共建共享。
三、推进现场标准化,深入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危险作业过程监管力度,控制大风险,防范大事故。
将安全现场标准化与公司现场管理相结合,推进现场安全条件和安全秩序的持续改善。将公司安全现场标准化作为公司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按照考评标准每季对各单位现场管理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考核,促进了各单位加强现场安全整治和管理,现场安全条件和安全秩序得到持续改善。
实现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制订了《事故隐患检查、整改管理办法》,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对事故隐患的检查与整改实行四个层次的管理(即公司级、站所级、车间级、班组级),坚持“四定三不交” 原则(即定项目、定措施、定责任人、定完成时间;班组能整改的不交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交站所,站所能整改的不交公司),坚持“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事事有人管理,层层有人负责。为吸取事故教训,组织对公司所有基层单位进行全面专项检查,确保所有设备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对供电运行线路区域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进行清理和隐患排查整改,切实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2009年,公司制定下发了《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对安全生产费用的范围、提取比例、规范使用进行了规定。2010年公司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达280万元,投入安全措施资金67万余元,安排安全措施项目37项。2011年公司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费用科目,下达安全生产专项费用预算指标,实现了安全生产费用的先提后用、专款专用,确保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到位。
在安全工作奖励上,公司每年拿出40万元专项奖,二级单位拿出不低于工资总额的3%实施全员安全风险抵押承包,用于奖励安全生产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在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蠡县供电公司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生产成本压力增大,公司停发其他单项奖励基金,只保留了安全奖励基金;停止其他非生产性物资采购,对职工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仍予以保证。
推广应用安全新技术,提高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开展对危险性大易发生事故的设备设施的科技攻关,有力提升了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减少职业伤害。
规范危险作业管理,落实作业过程安全监管。为有效控制易燃易爆区域动火、登高、起重吊装、挖掘等危险作业风险,公司全面推行危险作业分级控制管理。公司制定了《危险作业管理办法》,将危险作业按照危险程度和管理难度分为公司、站所和班组三个级别,各级主管领导对本级危险作业的安全负责;组织各单位深入做好危险作业的危险辨识、评估、分级建档及监控工作,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和管理程序,建立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方案审批制度,明确现场监管责任人,保障危险作业过程的安全有序。
四、实施操作标准化,健全安全作业标准,加大岗位安全技能培训力度,建立“三违”监督查处机制,营造安全第一、遵章守纪的安全文化氛围。
健全安全作业标准,引导职工按照标准作业。今年公司全面推进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完善工作,按照作业活动内容,在进行岗位危害因素辨识、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岗位风险控制的要求,制定安全作业工作程序和突发事故应急对策,指导职工正确、规范作业,远离事故伤害。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素质和技能,提高操作标准的执行力。为提高班组长的安全能力,充分发挥班组长在安全工作中的兵头将尾作用,2009-2010年,公司统一师资、统一教材,组织对99名班组长进行了全员安全专项培训。2011年,公司组织开展“抓培训、学标准、反违章、保安全”主题安全活动,重点组织对全体作业人员开展以岗位安全作业指导书和实际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考试工作,实行学、考分离,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考试结果与职工的岗位系数挂钩,经补考仍不合格的职工离职培训,直至合格为止。按规定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培训和复审培训,确保特种作业100%持证上岗,具备必须的技能和素质。分级检查、分类考核,加大“反三违”工作力度。为有效杜绝职工违章作业,公司制订了《关于严禁职工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规定》,将职工安全生产违章行为按风险程度分为A、B、C三类,将检查分为公司、站所、车间、班组四个层次,分级检查分类考核,采取经济考核、专项培训、家庭监督等多种手段,督促职工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养成遵章守纪作业的习惯。倡行“职工违章就是干部的责任”理念,在严厉查处违章职工的同时,将挂钩领导、挂钩干部、单位党政负责人一并纳入考核;鼓励各级自查自纠,动员全员参与反“三违”。实行反“三违”举报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大奖励力度,营造“遵章守纪光荣、违章违纪可耻”的浓厚氛围。
五、严管理、严检查、严考核,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落实;坚持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落实责任追究。
以严检查为形式,以严考核为手段,促进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公司安全工作在做好工作布置的同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坚持针对工作重点开展日常安全巡查,专业主管部门开展安全专项检查,每半年组织综合大检查等形式,及时查找、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检查情况在全公司通报,问题较突出或较严重的,纳入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
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落实事故责任追究。职工违章、管理有责,蠡电公司近年来将“职工违章就是干部的责任”理念贯穿于安全管理考核工作的始终,对单位管理工作不落实、职工存在违章行为、发生各类人身伤害事故,必须下追操作者责任、上追各级管理者责任。2011年因安全工作不落实及发生各类事故,公司对责任单位的经济责任制考核金额达28万元,同时对9名站所以上领导进行责任追究。
为进一步加大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追责力度,公司修订了《工伤事故管理办法》,突出对各级领导、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真正使安全工作成为“帽子工程”,成为干部的“护官符”、职工的“护身符”。安全生产事关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也是蠡县供电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蠡县供电公司将全面深化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夯实“双基”工作;突出从严管理,强化责任追究,奖惩并举,全员参与反“三违”,重心下移抓班组;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措施,推进各项管理工作落实,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蠡县供电公司安全、稳定、和谐发展。
第二篇: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 构建安全
生产长效机制
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状况
中国华录松下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10日,是由中国华录集团和松下电器合资兴建的高科技术企业,作为松下全球数字视频、音频、信息产品整机及关键件的生产基地,公司建有先进的数字光盘从源泉部品到激光头、光盘驱动器、机芯到整机的完整技术产业链,现主要产品有便携式DVD、DVD刻录机、DVD影碟机、DVD影碟机机芯、DVD激光头、DVD-ROM/RAM激光头等数字光碟产品以及录像机整机、磁鼓、磁头、液晶投影机、微型组合音响、家庭影院音响系统。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历过二次产业机构调整,企业已经彻底走出经营困境,并取得连年盈利,现产值已经由公司建设初期的3.3亿元达到现在的46亿元。特别是98年产业重大调整,企业从过去录像机单一产品生产转变成为现在的从模具设计开发、零部件生产及整机组装数字化电子产品的一条龙生产。
今年公司提出第二次创业的总体构思,主要集中表现在对现有部分产品进行产业调整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整体生产能力,从而强化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目前,企业经过整体调整,正在逐步走向更加成熟发展阶段。
二、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主导思想
1.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在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突出全员参与,强化事前预防安全管理模式,真正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制度化、标准化的规范管理。
2.过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真正贯穿始终于企业的整体经营中,有效地依据标准强化公司各种设备设施的硬件管理,及时整改各种安全隐患,切实确保企业的稳步发展。
3.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做好各种“三建、四新”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并有效地实施过程的安全监督管理,使其真正达到确保硬件的本质安全。
(二)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目的1.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
2.更加规范公司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综合管理水平。
(1)规范各项安全的基础管理。
(2)规范公司动力、生产设备设施的运行与管理。(3)规范对各种职业健康设备设施及人员的管理。
3.及时整改各种安全隐患,降低企业各种风险。
4.为企业全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三)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总体思路
1.确定推进目标,制定整体推进工作方案,成立由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导小组,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编制总体推进计划,实施具体推进管理。
2.强化各类人员的安全质量标准相关知识培训,强化对安全标准的了解与把握,使安全质量标准成为日常安全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
3.结合公司现行安全管理的特点,有效地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与现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整合,并将标准转换成体系运行控制管理的基准,使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在持续改进的同时,使整体硬件达到本质安全的目的。
(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基本步骤
启动阶段:
(1)成立公司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组织机构
按照国家、省、安监局相关要求,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需求,公司于06年4月正式确定,并开始实施安全标准化推进工作。同时成立以公司中方副总经理为组长、人事总务部部长与工会副主席为副组长及各生产制造部长为组员的公司推进领导小组,并设立推进考评办公室。考评办公室分别下设基础管理、机械设备、电气安全、燃爆、热工、作业环境与职业卫生6个专业组。
(2)编制整体推进方案
为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地整体推进,公司推进考评办公室专门根据领导小组的要求,起草了《关于实施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推进方案》,并通过社报向全体员工进行公布,使员工对整体推进工作有所了解。
(3)外派专职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5月份,公司分别外派3名推进考评人员参加辽宁省安监部门举办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班,通过培训使推进人员对整体标准要求有所了解与掌握,并结合标准,做成公司安全质量标准考评基准。
(4)按照标准进行部门职责划分
6月份,公司推进考评办公室根据标准要求,并结合公司安全管理的职责,对安全环保课、生产技术部、动力课、总务课及各部门的推进职责进行分解,进一步明确各部门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责任。
(5)制定具体推进计划
根据大连市安监局的总体安排及推进标准流程要求,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推进考评办公室制定了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整体推进计划,明确了推进内容、步骤、部门及日程,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地进行。
(6)提出具体申报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与省市局的要求,公司于7月末正式向中技安协提出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申请。
2.咨询、自评整改阶段:
(1)按照标准编制培训教材并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培训
公司推进考评办公室负责编写课部长、班系长、安全环保员及设备维修人员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培训教材,并分别于9、10月份组织对171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为使各相关部门的课部长及推进人员对标准有更深的了解,公司还特意在省局购买50册《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指南》对相关人员进行发放。
另外,公司通过社报、广播及举办专栏、采取班组朝晚会专题宣讲等形式,向全体员工广泛地宣传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知识,使员工及时了解到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重要意义与目的,为确保整体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针对现场咨询查出的隐患,结合标准认真进行整改
9月18—22日,中技安协咨询组对公司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工作进行了现场咨询与检查。期间,咨询组成员在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标准的宣贯的同时,依照标准对公司进行检查,共提出233项整改项目。
针对提出的整改项目,公司经营领导班子召开专题会议,对隐患项目整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推进考评办公室及时将整改项目进行分解、措施落实,并明确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具体完成时间,并进行张榜公布。公司在强调进行咨询阶段发现隐患整改的同时,要求各部门进行水平展开,结合标准开展自查自评,通过自查公司发现存在的各种隐患共计178项,并对自查中发现的隐患,由各部门负责组织全部及时进行整改,整改率达到100%。
对于咨询阶段发现的233项整改项目,对需要投入费用的项目公司已经注入相当的资金进行彻底整改。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项目231项,整改率达到99.7%
(3)针对预复评阶段查出的问题点继续实施整改
11月26日—12月1日,中技安协预复评组对公司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工作进行了预复评,公司得分933.09分,达到了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的标准。同时,预复评组在预复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112项整改项目,为此,公司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布置,并提出整改的具体要求,各相关部门及时将整改项目进行分解、措施落实,并明确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具体完成时间。预复评阶段提出的各种整改项,迄今已经整改111项,整改率99.1%。
(五)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中主要整改情况
1.基础管理
(1)在原有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公司《职业安全管理委员会》,明确公司职业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职责,进一步加大公司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
(2)在修订现有18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新编制《劳动合同安全监督制度》、《安全生产“五同时”管理制度》、《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及《职业防护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5项安全管理制度,使公司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共达23项,并于07年1月进行汇编印刷装订成册,对所有部门进行发放、配置。
(3)按照最新关于安全教育培训的法规要求,重新修订公司《职业安全健康培训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对员工转岗、在岗及四新等教育培训管理。
(4)分别建立健全各班组的安全管理台帐,进一步明确班组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并重点强化了班组的日常安全生活会制,使基层安全实行规范性管理。
(5)新修订安全操作规程313件,并强化对现场各类人员的实际培训,使员工更加熟悉与掌握作业的安全基本要点。
2.热工燃爆方面
(1)对厂区内的蒸汽和压缩空气管道共1200米重新进行上漆和流向标识。
(2)工业气瓶实行统一租赁,并制定工业气瓶管理规定。
(3)安装工厂建筑标识牌,制作了厂区平面布置图。
(4)油罐周围树木移除,并在油罐周围铺设地砖并增设护栏。
(5)更换压力表150块。
(6)对17台厂内机动车辆按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对其安全性能和外观进行检查和整改。
(7)整改直梯2部、对两处工业平台增加护栏、踏板并重新刷漆。
3.电气方面
(1)共投资25万元。
(2)对公司的防雷接地装置进行修复更新。
(3)更新增加变电所警示标示近800个;增设变电所防护装置20余处。
(4)增加电网接地电缆200米,接地扁钢涂色2000米、增加断接卡(色标、编号)50套、接地扁钢500米、电阻测试50套。
动力配电箱、电气控制柜零、地线265个,动力配电箱、电气控制柜全部进行建档,箱体外做了编号。
555台手持电动工具进行编号建档,进行了绝缘检测。
4.机械方面
(1)金属切削机床,冲、剪、压设备,砂轮机,电梯,装配线,起重机械等1177台(处)设备进行了自我排查。
(2)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小结,制定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并投资14万元以保证措施落实到位。
装天车滑线指示灯13处,设置吊索具分类存放点4处,检测吊钩、吊环23个,焊接天车轨道跨接线62处。
加了电梯专业操作人员6名,更换电梯门一部,重新刷油4部;安装电梯机房控制柜绝缘胶皮6处,修复电梯减速箱漏油1处。
种机械设备的外露旋转部分或危险运转部位加装护罩147处。
加安全门中控锁35套。
装了5台危险部位脚踏开关护罩。
5.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方面
投资20.6万元。面实行定置管理摆放,垃圾分类定点排放。
(3)使用照度表进行测试,对照度过低区域进行相应的调整,日光灯拆除、安装400套,检修灯管2000个,镇流器1000个,电线3000米,在重点部位安装金卤灯10套、节能灯100套。
换厂区路灯地下线路电缆280米,检修路灯灯管130套。
资4.4万元更新完善各部门定置标识及通道线。
厂区主干道、人行道、停车区、作业现场重新布局划线规范管理。增加厂内公路交通标识,重新标线,重新定位停车区域,车辆定置摆放
尘毒作业、噪声作业等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对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
强了职业危害防护设备的管理与保养,设备合格率达到100%。
三、生产的工作目标
(一)阶段目标
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验收,巩固提高创建成果。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的工作,是提高公司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创建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是我们的阶段目标。下一步,我们将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依据制定公司内部安全质量标准,并建立公司各部门安全状况评估体制,不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巩固和提高创建工作成果。
(二)中期目标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OHSMS的融合。坚持运用OHSMS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夯实管理基础,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及各项制度作为体系运行控制标准,将安全状况评估作为评审依据,形成全员、全过程参与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公司安全发展。
(三)长远目标
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丰富、创新安全管理工作体系的内涵。创造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氛围和协调的人、机工作环境,对人的观念、理念、态度、行为等形成有形或无形的影响,从而使员工对安全逐渐由了解到认知,由认知到认同,由认同到自觉。安全管理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预控转变、由检查监督向指导服务转变、员工由被动受控向主动参与转变。为公司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篇: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010-01-07 09:00:20
1月3日,淮北矿业下发《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旨在以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目标,努力构建体系健全、机制完备、职责明确、管理科学、问责严格的“54321”安全生产体系,确保淮北矿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了淮北矿业进行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即坚持整合规范、创新提升;统筹谋划、重在建设;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基本原则,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施意见》指出,“54321”安全生产体系由安全支撑体系、保障体系、防控体系、操作体系和目标体系五个子体系15项要素构成。其中:支撑体系主要由安全理论、安全文化、安全素质、安全责任、安全制度五项要素构成;保障体系主要由安全技术、安全投入、安全环境、安全监督四项要素构成;防控体系主要由事故防范、隐患排查、“三违”整治三项要素构成;操作体系主要由自主管理、现场管理两项要素构成;目标体系主要由安全生产目标及责任层级分解、考核构成。
五个子体系及15项要素既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构成“54321”总体系脉络架构,又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在推进中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讲究方法。
《实施意见》强调,2010年为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年。坚持总体推进、重点突出,以要素的构建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一季度,要在精心制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谋划推进的同时,突出抓好安全目标、事故防范、安全环境、安全素质、现场管理、安全监督及“三违”整治;二季度,加大隐患排查、安全技术、安全投入、自主管理的推进力度;下半年,在巩固上半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安全制度、安全责任、安全文化、安全理论等要素的构建。2011年,在巩固完善、改进提高上下工夫,优化体系,丰富内涵,完善考核办法,同时在淮北矿业地面厂处、基建矿井、集团控股单位推进实施。《实施意见》要求矿区各单位要把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落实责任、组织上提供保障,确保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淮北矿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加强对体系建设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检查和考核。矿区各单位
要成立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严格工作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各负其责,加强学习研究,创新思路方法,做体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各级机关部门要深入把握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对机关的要求,对部门在安全生产体系中的管理职责、工作制度、业务流程、方法途径和考核标准等进行梳理、整合、调整和完善,准确定位职能,加大定责、履责、问责力度,推动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协调、顺畅运转。各单位要以推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大安全管理信息化力度,科学设计系统架构和各子系统信息化管理模块,与现行安全信息网络进行有效对接和融合,努力构建安全生产体系与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局域网等媒体,宣传栏、宣传牌板、电子屏等手段,大力宣传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内容、措施和要求,大力宣传各单位推进体系建设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报道体系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和成效,努力营造推进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骆永祥)
全面启动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为矿区安全生产增添了多条保障线。矿区各单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完善体系建设方案,“54321”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宣传材料之一
2010-03-09 10:26:31 作者:李怀成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宣传材料之一
前言:今年既是集团公司“攻坚年”也是我公司实施专业化
施工起步之年。开年以来,矿区安全生产形势急转直下、霜雪袭面。为适应矿区跨越发展的要求,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1月19日,淮北矿业就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结合公司实际,党委宣传部将陆续在公司网站推
出相关宣传材料,望各专业分公司、管理部、项目部根据材料,充分利用宣传工具,面向广大职工进行宣传,做到全覆盖、无空白、无遗漏,推进公司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中起着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今年淮北矿业“1号文”提出,要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矿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随着“1号文”而提出的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共分为“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任务”、“注意事项”四个部分,要求从体系建设入手,着眼于长远,认真总结近年来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进一步创新管理方法,构建“54321”安全生产体系,通过今后三至五年的扎实工作,使矿区安全生产体系基础牢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保障有力。构建“54321”安全生产体系,主要内容是:夯实安全理论、安全文化、安全素质、安全制度、安全投入五项基础;抓住安全责任、安全技术、安全环境、安全监督四个关键;突出事故防范、隐患排查、“三违”整治三个重点;推进自主、现场两项管理;从而实现一个目标,就是重特大事故得到杜绝,零星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直至杜绝,原煤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努力控制在0.3以下,到“十二五”末力争控制在0.2以下,重大隐患得到有效整治,矿区实现安全发展。
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注意事项。一要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定方向,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要加大安全生
产体系建设宣传教育力度,积极营造有利于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二要明确任务。健全和完善以“54321”为核心的安全生产体系是一项长期性任务。要着眼于系统性,认真梳理总结,查漏补缺,使安全生产体系不断完善;要立足于实用性,把握阶段性安全特征,认真解决好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特别是解决好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好解决办法和措施;要统筹于科学性,学习借鉴、引进吸收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注重实践,勇于探索,不断推进管理创新,使安全生产体系更加丰富、更加科学。三要狠抓落实。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强化组织领导,对照体系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措施,群策群力,务求实效。要加强学习研究,在坚持中寻求突破,在实践中夯实基础,以体系建设推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各部门、各单位按照意见要求,系统思考,统筹谋划,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层层分解,逐级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篇: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大唐国际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一、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全面责任管理,全员业绩考核”,以正在做的事为中心,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到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要素,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贯穿各要素,通过要素与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人员无伤害、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风险可控制、人机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争创“本质安全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企业。
2、开展反违章活动,规范现场作业行为,制定约谈制度,颁布“安全生产十条禁令”。
3、安全生产十条禁令:
一、严禁无票作业;
二、严禁违章指挥;
三、严禁不系安全带高处作业;
四、严禁不戴安全帽进入现场;
五、严禁特种作业无证上岗;
六、严禁非工作班人员参加工作;
七、严禁擅自扩大工作范围;
八、严禁使用不合格特种设备;
九、严禁使用不合格脚手架;
十、严禁外包工程队以包代管。
4、树立“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安全意识。
5、冰山理论:一个暴露出来的严重事故必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行为掩藏其后。
6、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
7、安全生产取决于现场的每一个人,人是安全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也可能是发生事故的诱因,“人员、设备、环境、管理”是相互联系的,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8、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四个责任: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现场管理责任。
9、四不放过:坚持问题(事故或事件)原因未查清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处罚不放过、应接受教育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0、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
二、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大唐国际安全生产管理依据按系统、分层次、程序化、责任制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行集控运行制、坚定不移地行点检定修制、坚定不移地行项目管理制。
设备管理实行点检定修制;
运行管理实行集控运行制;
检修管理实行项目管理制。
三、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1、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是以监督体系和保证体系为基础,协调安全生产各个环节。
2、两库两制:问题库、专家库、结案制、督办制。形成了发现问题有机制,管理问题有平台,解决问题有专家,整改落实有专人,督办监督有人管,结案处理有章程的闭环管理机制。
3、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安全生产风险识别方面,实行每三年一个周期的安全性评价、经济性评价、环境保护评价,每年一次的重大危险源评估以及各类专项检查、每月一次的星级考评。同时,建立了大唐国际安全督导制度,对各基层企业进行督导检查,有效实现风险识别的实时性、动态化和预防性。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方面,建立了“问题库”、“专家库”、“结案制”、“督办制”等风险预控机制,出台了《大唐国际安全生产十条禁令》以及《人身伤害事故从严考核规定》。
通过对安全生产风险的识别和预控,对超过可接受程度的企业进行预警,提高监督指导的针对性,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的持续稳定。
4、生产联络员制:为健全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三级责任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保持公司评为的安全生产局面,在公司本部与各生产企业之间建立、实施生产联络制度。
联络员制就是落实本部责任。除了常规管理,增加一个反应问题的渠道。本部人员掌握基层企业的主要情况,定期参加基层企业班组活动,协助解决基层企业的问题。
5、安全生产指导制:为强化对基层企业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服务职能,派专家到基层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指导的一种工作方式。
6、安全生产督导制:为强化对基层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提高监管水平,落实公司各项安全生产要求,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由公司选派人员,深入基层企业开展安全督导工作。
7、约谈制度:针对企业未积极有效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安全管理存在突出问题等情形,约请专业公司、区域公司、基层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谈话,要求就安全生产方面履行职责情况、存在的主
要问题及整改措施做出说明的制度。
四、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1、五确认:对照战略,确认目标;对照目标,确认问题;针对问题,确认对策;对应对策,确认责任;通过实践检验,确定结果。一兑现:依据效果,兑现奖惩。
2、四评:安全性评价、经济性评价、环境保护评价、生产人员评价。
3、重大危险源评估:实行行政正职负责制,各企业的行政正职是本单位应急事件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应急事件管理工作。
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预案三部分。
综合预案:是总体、全面的预案,主要阐述企业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和程序,作为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总纲。
专项预案:主要针对某种特有或具体的事故、事件或灾难风险出现的紧急情况应急而制定的救援预案。现场预案:在专项预案的基础上,企业结合现场实际而制定和实施的应急处理预案。
4、反事故措施: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完善各项反事故措施,有目标、有重点地防止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要求基层企业按照《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导则》等,每年进行对标、对表普查工作。
5、两票三制:为保证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人身安全,防止误操作及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电力生产各项运行操作、检修、维护、试验等工作必须使用工作票或操作票,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轮换与试验制。
6、重点实验室:公司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逐步提高”和“统一标准、统一调度、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原则。在完成企业自身生产任务的基础上,公司统筹做好系统相关单位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工作;有限承担公司重点技术攻关和科技项目的研究工作;作为公司技术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输出的基地。
7、专业培训基地:具有公司培训基地资质,并经公司考核认定,公司系统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技能人员接受培训、拓展更新知识、改善只是结构、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的培训机构。
8、三讲一落实:第一讲:讲工作任务。要求:任务要说清,职责要讲透,工作范围要讲明确;第二讲:讲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危险分析。要求:安全注意事项要全,危险点分析要细;第三讲:将安全措施及危险点控制。要求:安全措施及危险点控制要切实可行,不讲空话。一落实:将各项措施及危险点控制落实到工作中。要求:措施落实要有力,监督措施的落实要有人负责。
9、6 S管理:管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
10、技术监控管理:十项技术监督:
1、电气绝缘技术监督;
2、电测技术监督;
3、热工技术监督;
4、金属技术监督;
5、化学技术监督;
6、环保技术监督;
7、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监督;
8、电压质量技术监督;
9、节能技术监督;
10、脱硫(水工)技术监督。五项技术管理:
1、压力容器及承压部件技术管理;
2、计量技术管理;
3、励磁技术管理;
4、旋转设备振动技术管理;
5、特种设备技术管理。
11、危急事件管理:
12、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大唐国际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是遵循“管理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表格化、表格信息化、信息实时化、流程轨道化”的工作思路,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平台。
第五篇:关于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问题的探讨
关于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问题的探讨
安全生产工作是大事;苦事、难事。大事,是因为安全生产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不抓好不行;苦事,是因为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大、压力大,必须时刻绷紧神经,必须下大力气、下苦功才能抓好;难事,是因为安全生产工作难抓,事故难防,工作成效难在短期内体现,不长期作战是无法搞好的。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朝好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如何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这一大事、苦事、难事并没有十分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总是在忙于应付、疲于奔命,特别是当某些地区、领域某一时期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时,总感到管用、有效的招数不多。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安全生产长效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目前我国对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探索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这一机制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显得很必要。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一个具有多层面内涵的范畴。静态地看,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系统内部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动态地看,它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开展和正常运行的一系列制度、规则、组织体系所构成的系统。从微观的角度看,它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开展和正常进行的各种制度、规则、体系所构成的系统;从宏观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正常开展、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的各种制度、规则、体系等所构成的系统。不论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还是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来说,长效机制都是促使各相关主题形成抓安全生产工作应有的动力、压力和合力的“有形的手”,它将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动力不足、压力不够和合力不强的问题,保障各项工作及时、有效地到位。
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作用机理看,它应具有自身相应的特定功能,主要有:(1)组织功能:即组织协调构成长效机制的各种要素、各责任主体,依其定位各守其责、各司其职、各尽其用、有序运行。(2)保障功能:即通过发挥各种制度、规则、措施、政策的作用,保障安全生产各项部署的全面实施,保障各类防范措施的及时到位,保障安全生产监管格局的合理形成,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基础性的保障。(3)传导功能:即确保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决策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重大决策和各项责任、工作措,肫及时、准确传到基层,落到实处,实现政令畅通,消除政令不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中梗阻现象,解决“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的问题。(4)整合功能:即将涉及安全生产的力量和资源依据工作需要进行某种形式的整合,使各种分散的力量转化为整体的合力,使各种要素所具备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5)调节功能:即通过一定的制度、方式、规则,对安全生产运行进行协调、监控,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6)反馈功能:即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状况、突出问题及主要成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可行的对策性建议,为各相关主体进行重大决策提供参考。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运行中应具有的特征:(1)覆盖范围的全面性。即长效机制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作用与影响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全方位是指覆盖安全生产的各个领域,调节各相关主体的行为,消除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空档、“真空”地带;全过程是指机制作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一环比一环紧扣,一层比一层具体,一级比一级落实。(2)影响时效的长期性。长效机制可以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着的松一阵、紧千阵,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一种临时的突击任务和权宜之计的问题,对整个工作的推动和影响是持续、长久的,从基础上、制度上、根本上实现安全生产工作长抓不懈、长治久安。(3)日常运行的规范性。长效机制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应有的各项保障制度、运行规则与工作程序,并通过实现安全生产工作机构设置法定化、职责配置明晰化、投入保障强制化、监管体系完善化、宣传教育制度化、执法监督规范化等,切实消除安全生产工作中非正常的人为因素,使安全生产工作不因领导人的更换和领导个人恶好的变化而受影响。(4)运行动力的内生性。即长效机制可以促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抓安全生产工作由原来的外在压力转为内在的动力,从被
动行为转为自觉行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关注、关心、帮助、支持、加强安全由原来的外在压力转为内在的动力,从被动行为转为自觉行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关注、关心、帮助、支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5)调节方式的强制性。长效机制足调节与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强制力显,其作用方式表现为:中央政府对各级地方政府、政府对各有关部门、上级对下级的强制要求,如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定与检查、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安全生产一栗否决等。通过这种作用,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成为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一刻也不敢放松的重要工作。
就长效机制其构成要素及其所起的作用看,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应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
1.领导决策机制
领导决策机制是长效机制的首要内容,处刁:首脑、中枢地位,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长效机制能否正常发挥作用,没有健全、强有力的领导决策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将是一句空话。构建领导决策机制,必须突出领导的权威性、决策的科学性及保决策贯彻的及时性、准确性,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安全生产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政府的形象,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到执政党的威信与执政能力问题。抓好安全生产既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维护国家利益一项责无旁贷的工作,也应是党委“谋全局、抓大事、促发展”这—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建设一个以领导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决策指挥系统。特别是地(市)一级的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逐步应由政府一把手担任,各级政府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逐步作为同级党委常委,担任安委会的常务副主任。安委会承担安全生产决策指挥系统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安全生产重大部署和重大举措,指导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机制。主要包括:将安全生产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每个季度召开各级政府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会议,将安全生产工作重大问题列入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加始减常务台议的议题等。四是建立一个有权威性的安全生产决策执行监督机构。以现有各级政府安办为依托,充实力量,提高规格,作为各级安全生产决策指挥系统的日常办事机构,赋予其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同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安全生产,组织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协调缉织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等职责。
2、责任落实机制
构建有力、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就是要使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决策、各项工作及相应的责任顺利实现传导,确保层层到位。主要应做到五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明晰化。具体必须明确三个层次的责任主体:首先是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更是安全生产最直接、最根本、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它在安全生产上所能做、所应做和必须做的工作,没有哪一级政府、哪一个领导、哪一个部门可以替代。它必须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保障制度,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为全社会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提供可靠的基础;其次是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这些部门是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在履行监管职责时不应代替包办生产经营单位应承担的工作,也不应以生产经营单位是最直接的责任主体为理由而虚化、淡化自己应负的责任;再次是各级政府,政府是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领导的责任主体,即一把手对本级本部门本单位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负具体的领导责任,其他领导在分工范围内负相应的责任。二是责任内容具体化。即应将政府、相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等不同层次责任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范围、责任内容、责任事项、责任要求具体化、明确化,便于他们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也便于对他们进行考核、评价、检查与监督。三
是考评指标定量化。即对各层次责任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上的考评指标及标准应尽可能定量化,以确保责任落实考评工作尽可能客观、公正,具有可比性、可操作性。四是监督检查日常化。逐步将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经常化,努力消除安全生产工作前紧后松、上级紧下级松、政府部门紧生产经营单位松、工作安排紧落实松的问题。五是责任追究制度化。即对各层次责任主体因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而酿成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应负的责任类型、档次形式尽可能制度化,充分发挥责任追究制度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3.运行保障机制
运行保障机制解决的是指直接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资源与要素的投入和运行问题,是长效机制得以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其构建应符人于最需要的领域,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有力是指投入的资源与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的增加而有所增加,满足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的需要。运行保障机制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保障机制。重点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首先足要建立健全独立、有权威的安全生产综合脆管机构,从目前承担的职责看,省级安坚机构应在60人左右,设区市级的安全监管应在30人左右,县级(县级市或区级应在15—-20人左右,同时在以上三级分别建立安全生产执法总队、支队和大队,总队人数在20--30人左右,支队人数在15--20人左右,大队人数在5--7人左右。其次是各负有安全生产临管职责的专项监管部门按照“谁主笛、谁负责”和“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切实将职能延伸到乡镇、村,实现监管到位。再次是乡(镇)、村(居)两级,在乡(镇)设立安办或设立安全生产临督管理站(或所),待条件成熟时,逐步作为县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派出机制;村(居)则发挥好村(居)委会的自治作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安全生产的宣传、检查及报告等工作。第四是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设立安全生产工作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人员,管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第五是逐步探索在社会上聘谪一部分安全生产义务监督员,同时支持新闻媒体等发挥好监督作用,切实调动社会各界的力员齐抓共管。二是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从政府层面来说,对应承担的安全生产宣传经费、基础性研究及关键领域科技进步投入、监管工作经费与公共安全相关的基础设施投入、事故预防所需的资金应给予必要的保障;可以通过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并形成应有的正常增长机制加以解决,也可以从现有的工伤社会保险费总额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安全生产宣传和事故预防等;同时研究提出引导生产经营单位增加安全生产投入的有关政策并加大监督力度。就生产经营单位来期说,应依法保障确保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及设备投入,逐步推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等,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有可靠的来源渠道和保障基础。
4.预警监控机制
预警监控机制是现实长效机制调节与反馈功能的基本载体,其作用在于通过研究、分析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判断、预测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可能出现的走势,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使各级各部门能及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协调与控制,这是实现安全生产从原来以抓事故调查处理为主转向抓好预防监控为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安全生产工作针对性、适应性、主动性和前瞻性的前提条件。建立预警监控机制应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分析制度。通过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等,对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使预警监控的数据真实、可靠。从近期看,应在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贵的部门建立事故统计机构,并配备符合相应要求的统计人员,抓好事故的统计工作,并不断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与水平。从长远看,应逐步探索将安全生产统计纳入政府统计部门的范围,以提高安全生产统计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二是安全生产情况通报制度,由各级政府或各级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的部门召集,有关部门、单位参加,对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并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定期通报安全生产工作及重特大事故情况,必要时可逐步将安全生产情况与经济发展指标情况一并排位进行通报;三是重点
监控制度。即对那些危险性大、事故多发、重特大事故隐患多、影响安全生产工作全局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重点分析、重点监控,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落实有效的整改、预防和监控措施,确保安全;四是动态分级预警制度。即逐步参照目前统计部门对国民经济运行景气分析预警制度的有关做法,探索建立相关的指标,如当一个设区市一个月内发生三起重大事故,或连续三个月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增幅超过其GDP增幅时,应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提示性的警示,要求其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遏制重特大事故上升的势头。
5.协调配合机制
协调配合机制是有效整合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资源与要素,发挥各种力量作用,实现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点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级政府领导或各级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对关系安全生产工作全局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综合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分割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并按各自职责分抓好落实。二是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协调、协商机制。即对安全生产工作中有关涉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问题,带有全面性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地方性法规、规章起草与出台,重大隐患整改等,按照“谁为主、谁牵头”的原则,由主办部门牵头召集,其它相关部门配合,进行必要的协商、协调,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明确的纪要,按协商协调议定的事项分头抓好落实。三是联合办公机制。主要包括:联合审批、联合检查、联合执法等。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进行审查批准(含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的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在涉及几个相关部门时,应尽可能采取联合审批的方式,以提高透明度,搞好各审批环节的合理衔接,确保审批的公正、公平与公开;对生产经营单位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安全生产投入是否有效实施、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是否到位等进行监督检查时,尽可能采取联合检查方式,以保证安全生产检查的整体性;对安全生产中的重大执法活动,也应尽可能由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以提高执法的效果。
6.应急救援机制
应急救援机制是整个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一个覆盖面广、反应迅速、指挥得当、救援有力的应急救援机制既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具体要求,也是针对已发生事故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遏制事故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保证。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必须着眼于六个方面:一是完善、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将相关的内容考虑周全,包括预案制定的机构,预案的协调与指挥机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对事故危险程度的评估,应急救援的组织力量及装备,现场的紧急处置措施,经费保障及预案的演练等。各级政府应制定好预案,再按地区、相关行业制定分预案、子预案,形成一个层次分明、衔接合理、内容完善的预案体系;二是健全顺畅的应急救援体系。这是启动与实施应急救援机制的组织体系,从其组成部分看,应包括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调度与应急处理系统、信息系统、技术支持系统、专家咨询系统、救援组织系统及后勤保障系统等。从纵向构成看,在全国范围内,应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应急救援体系,从横向构成看,应包括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应急救援体系;三是准确规范的应急处理程序。即明确规定应急预案启动与终止的条件、内容、步骤、过程控制,各项工作的实施主体和相关的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使应急处理程序的运行做到规范化、文件化、格式化、精确化;四是分布合理的现场应急救援力量。应逐步培养两支力量,一支是专业力量,一支是社会力量。可以以消防系统、卫生系统、各有关部门专业救援队伍为依托,在适当增加经费、设备、人员投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功能强大、反应迅速、救援有效的专业救援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将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及社会上的力量(如海上搜救中的渔船
及有些地方的义务消防队等),经过必要的训练,作为应急救援的社会辅助力量,与专业救援力量合理联动、密切配合;五是合理必需的经费保障。应逐步将应急救援组织所需的投入及救援活动所需的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计划,给予必要的保障;六是适当必要的预案演练。即对已形成的应急救援预案应组织必要和适当的演练,及时消除预案中存在的问题,逐步修改完善预案,切实提高救援预案的可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7。激励与约束机制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推动各层次责任主体主动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同时确保其行为合法、规范的作用力量,是长效机制正常、有序运行并有效发挥作用的保证条件。激励机制的建立重点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即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或遏制事故扩大,参加应急救援的有功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并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实行安全生产工作人员待遇从优制度,如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给特殊岗位津贴、安全检查及事故调查工作补贴(类似于有关部门的办案补贴),对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由政府或有关部门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业务工作经费给予足够的保障等。三是安全生产工作荣誉证书授予制度,即对从事安全生产工作15年、20年以上的人员,分别由设区市政府或设区市政府安委会、省级政府或省政府安委会颁发荣誉证书,以肯定他们的贡献,并在退休时的工资待遇上从优照顾。约束机制的构建重点是四个方面:一是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保障制度和防范措施,改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二是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经济处罚力度,追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者依法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三是严肃生产责任事故的查处与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正确履行职责,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存在失职、渎职行为而酿成事故发生的政府及其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其责任。四是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监督,规范和约束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确保依法行政、文明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