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立为民服务宗旨积极为人民服务
树立为民服务宗旨积极为人民服务
——学习《公务员通用能力教程》心得体会
自2010年5月以来,我局组织全体民警系统学习了《公务员通用能力教程》。通过系统学习公务员素质和公务员通用能力等诸多有关公务员的理论和知识,使得我对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学习,我感到学有所获,对我今后正确的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有所帮助。本人的学习体会如下:
作为国家公务员,要有一心为公、积极向上的公共精神,公务员的服务意识直接决定了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发展。公务员服务意识的提高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和改善行政环境的迫切需要。公务员的素质及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对政府政策及制度的认可和拥护,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所在。
国家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整体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的重要目标。目前,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机制的障碍。因此,通过严格执行公务员法来强化公务员管理,并加强以公共服务机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公务员能力建设,是提高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主要途径。
目前,有以下因素制约着公务员队伍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
1、精英意识阻碍了公务员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需要公共服务的百姓。在我国历史上,官僚组织通过科举制等途径吸收了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即使在当今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力量无处不在。中国的官员,一般具有较高的学识和出众的能力,经过了严格的选拔,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精英群体。1
但因为精英意识的存在,公务员认为自己高出百姓一等,认为群众有求于
他们,显得傲慢无礼。
2、层级意识阻碍了公共服务效率的提高。公务员系统有严格的等级
制度,讲求上下级之间的服从。公务员要讲究纪律,往往对上级绝对遵从,并以此获得上级的好感。如果上级命令是合理的当然好,但如果上级的命令和群众的利益诉求发生冲突,比如上级因为个人判断失误或者利益选择而牺牲了群众利益,这时候公务员仍然对上不对下,就会得罪群众,影响政府服务形象。另外,公务员把晋升作为主要目的,但考核系统中存在不合理因素,官员往往通过政绩工程、跑官等途径往上攀爬,至于群众利益,已经成了次要因素。
3、无为意识也降低了服务质量。所谓无为意识,是指公务员在行使
公权力的过程中,但求无过,不求有功,往往采取不作为的态度。第一,无为意识是改革的阻碍。要改革,就要得罪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就会遭到反对甚至报复,难以推行,即使推行下去,能取得多大效果也是未知数,因此官员更倾向于按照既有思路办事,求的表面的稳定。但实质上,政府服务常因为改革而提升,比如美国的全国绩效评估运动,英国的宪章运动和新宪章运动。第二,因为认为无过便是功,所以对于一些暂时不会引起社会动荡的民众服务需求,政府官员置之不理,只有当问题积累火烧眉毛的时候,他们才会采取行动。最后,公共精神的缺失在公务员系统中也有体现。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热衷于财富的积累,一些公务员把获取权力、财富、声望作为自身最高追求,而不在乎是否利用权力为公众服务。在争取晋升的的过程中,公务员争取领导的认可和提拔,但这种认可和提拔,有时候并不以业绩为主要参考因素。同时,一些公务员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利益,而无视群众的需求,无视公共服务的质量。
4、建立服务型政府,需要官员乃至整个社会放弃官本位,视公务员为普通职业,视官员为人民公仆,官员时刻以为民服务为导向。人民至上,要求重大社会问题的决策、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公共权力的运用,都必须以人民福祉的最大限度的获得与满足为目标。这就必然要求政府增强和改进服务意识,以公民为导向,以公共利益为诉求,不断改善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及服务的质量,提高行政效率,并把公众满意作为衡量行政工作好坏的标准。
5、公共服务意识是指服务者与一切服务对象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有了强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它是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服务意识必须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认识中,只有大家提高了对服务的认识,增强了服务的意识,激发起人在服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搞好服务才有思想基础。
第二篇: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
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的公仆
-观看《郑培民》的体会
根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我和市院的党员同志认真观看了《郑培民》、《暖秋》两部影片。这两部影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确确实实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鲜活教材。确实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汲取了丰富的政治营养,内心的体会很多很深。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都要向郑培民同志学习,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防微杜渐,勤政为民,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全心全意当人民公仆。
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党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表明,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的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归根到底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于执政为民。坚持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每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本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当好人民公仆的实践中。从焦裕禄到郑培民,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是相同的,当好人民公仆的本色是相同的。
牢固树立宗旨,当好人民公仆,就是像郑培民那样时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心系人民群众,深怀爱民之心。郑培民经常告诫自己,“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在郑培民二十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尽管岗位多次变动,职务越来超高,但他始终是老百姓的“好朋友”、“好兄长”,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不变的情结。
牢固树立宗旨,当好人民公仆,就要像郑培民那样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干实事求实效。“当干部就是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这是郑培民常说的一句话。在他领导过的地方和曾分管的每一领域,留给世人的虽然不是眼见耳闻的大“工程”,但都是为群众谋实事、为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牢固树立宗旨,当好人民公仆,就要像郑培民那样不畏艰难,带头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作为一名党员的干部,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能否保持旺盛的斗志,这是一种考验。当经济发达了,物质条件改善了,特别是地位变了、职位高了,能否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郑培民从不贪图安逸,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带关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创业。我一定要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境界,不管任何时候都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决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搞特殊化。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牢固树立宗旨,当好人民公仆,就要像郑培民那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格。郑培民常说:“情浓钱淡,永葆清白”。从他去世后留给人们的一本本工作笔记和生活日记中,我们无不看到了他那高大的形象。面对这样一面闪光的“镜子”,我们的领导有不好好地用来照一下自己吗?“大浪淘沙,警钟长鸣,不忘宗旨,永葆本色”,这十六个字,是郑培民的座右铭,也应当是所有领导干部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的宝贵箴言。
郑培民同志坚持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的模范行为
第三篇: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重读《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作了《为人民服务》报告,报告指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着重于我们党执政的始终,我们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脱离群众、违反群众意愿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如何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如何更好的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键体现在于我们的党员及领导干部。
一、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要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地表现为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从根本上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基本路线集中反映了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党和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 南,是治国安邦的生命线,是把中国引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路线。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党的宗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发展生产力和推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新时期共产党员践行党的宗旨的最重要的标志。
二、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当前,整个社会在转型,阶层在分化,市场在放开,观念在更新,民主意识在增强,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群众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呈现,如果我们党员干部不能及时转换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感情上疏远群众、在思想上害怕群众、在工作上脱离群众,逐渐偏离了群众路线,背离党的宗旨,也就必然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必然不能带领群众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在新时期,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只有坚持群众路线,保持鱼水般的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够真正得到体现和维护,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会更加牢固。
三、必须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从根本上说,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是完全一致的。二者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上。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在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工作时,必须既要对党负责,又要对人民负责,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实践表明,只有真正地对人民负责,才是真正地对党负责。要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对上级负责而无视群众利益的倾向。另一种是片面强调对群众负责而无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法律。
四、要坚持以下四点要求
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党执政以后,党的干部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直接影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地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一切权力的所有者,领导干部是被人民群众推选、受人民群众委托、代表人民群众来行使权力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明确授权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其权利的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所有的领导干部职能掌权为民,绝不能以权谋私。二是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当好人民公仆,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基础上,应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一要勤 政为民。党执政以后,客观上为党员领导干部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二要廉洁奉公。保证权力不被当作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工具,重要的一点在于掌权人是否能够廉洁自律,秉公用权。三是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充分认识监督对保证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性。权力是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政治标准、是非准则对社会实施管理,以匡正社会行为,规范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具有严重的双面性,用的得当造福人民,用的不当害国、害民、害己。因此,党积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接受监督作为一种自觉行为、一种督促、一种鞭策。四是要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觉悟、热忱和愿望,更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才干,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得实惠。提高本领要在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共产党员必须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立足本职岗位,努力争创一流。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党的肌体是否强壮健康,党的性质能否始终不变,党的领导是否坚强有力,党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都取决于党员的素质状况。为此,要自觉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增强本领,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加快我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
第四篇: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
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
90年风雨兼程,90载春华秋实。今天,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浦江两岸的175万共产党员、8.6万个基层党组织和2300万上海人民,同全党全国人民一起,满怀激情庆祝党的生日,表达 “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50多个成员到8000多万党员,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作为中国革命的红色起点,见证了90年历史的跨越。90年前“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9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无数先烈将一腔热血洒在上海这座英雄的城市,无数共产党人在上 海这片热土上呕心沥血、为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书写了上海的光荣。
从租界林立的屈辱记忆到令世人惊叹的国际都市,上海的巨变,正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实践;上海今日的辉煌,也以事实雄辩地证明,在中国,没有其他道路,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今天,回望9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始终不变的宗旨,是多么的正确和重要。中国共产党从 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90年,是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在民族复 兴道路上取得辉煌成就的90年。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人民衷心拥护、大 力支持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奋斗史,就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正因为党为了人民利益英勇奋斗、为了人民利益艰辛探索、为了人民利益 坦言和改正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从而赢得了那么多群众的支持,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在建党90年后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历史条件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众观点仍是我们须臾不能忘记的基本原则,群众 路线仍是我们的根本工作路线,以人为本更是我们所坚持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不管历史走过了多么漫长的道路,不管情况发生了多么深刻的变化,我们的宗旨 始终不能变,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不能变。只有真心实意地依靠人民群众,只有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一如既往的信赖和支 持,我们的事业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
对党的生日最好的庆祝,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就是以实际行动始终不渝地坚持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坚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坚持宗旨,坚守信念,就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当前的上海,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新老矛盾交织,“两难”问题凸显,我们必须更加 自觉地将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为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更加着力地将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重中之 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党的宗旨的体现,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的主旨的体现,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抓 住宝贵机遇、化解凸显矛盾的根本方法。
“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我们党执政已有62年,长期执政使我们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有利 条件,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能不能与时俱进地提高党应 对各种考验的能力,越来越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我们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发展,更好地服务群众。能不能始终保持共 产党人的先进性,是所有共产党员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我们要始终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能不能坚持党的宗旨,保持党的队伍的清正廉 洁,是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应严肃回答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取信于民。
党的历程艰难而辉煌,我们的使命神圣而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 建设“四个中心”,不断开创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解放日报社论)
每一次求索都开创历史
历史风云中,常常激荡着探索者的足音。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中华民族由危亡到复兴、由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命运转折,中国社会 由传统到现代、由贫弱到富强的发展脉络,无不是在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循的空白中闯出的一条条崭新道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是波澜壮阔的90年,也是艰辛探索的90年。
任何一种政治力量,能否成为历史舞台上的主导者,关键在于能不能顺应时代要求,肩负历史使命,推动历史发展。9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从艰难中奋起,在摸索中前进,始终挺立于时代潮头,开辟着历史发展的道路,引领着中国前进的方向。
列宁在1923年初曾预言:“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中国共产 党的奋斗历程验证了这一预言。从浴血中闯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到通过和平赎买等方式铺设了社会主义改造之路;从毅然开启了 “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事业,到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新课题,中国共产党 带领中国人民,在一个有着“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国度,探索出中国人掌握自己命运的发展道路,书 写了前无古人、举世无双的辉煌篇章。
90年的探索历程,汇成了一部创造历史的壮阔史诗。我们党带领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做
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探索中的“中国道路”,回答了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历史课题,为亿万中国人创造着幸福和光荣,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启 示。变化中的“中国奇迹”,不仅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支持,也受到了世界的瞩目和称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中国已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发展道路无 论对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90年的艰难奋进,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历史结论:中国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 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摒弃了“照搬苏联革命和建设模式”的僵化思维,树立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关键理念,我们党总能摆脱各种束缚和桎 梏前进,体现出一个先进政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开辟出一条适合国情、走向复兴的“中国道路”。
小平同志说过:“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 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90年的探索之路,有清醒,也有过迷惘;有成功,也有过失误,但党总能在关键时刻站在时代前列,把握趋势,应对挑 战,战胜困难,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在历史的天空上,划出了一个国家在现代化征途上螺旋式上升的轨迹,也彰显了一个民族开拓奋发的信心与底气。
实践永无止境,探索永无止境,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更美好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开创。(詹勇)
90年共产党为何能吸引“90后”
建党90周年之际,中央组织部发布数据,2010年全国发展党员307.5万名,其中大学生党员123.6万名,占40.2%;35岁以下党员251.6万名,占81.8%。而之前,教育部对全国140所高校2.5万余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有入党意愿。
两组数据都说明,在当代青年心目中,入党是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这种选择背后,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也是对当前中国国家和社会的认同。一个走过90年跌宕起伏的政党,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条件下,对于新一代仍然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无疑让人感喟。把这两组数据放入90年的风云激荡中审视,我们发现,虽然所处时代不同,青年的选择却如此相似。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地方走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抗日战争初期,著名诗人何其芳这样描述延安对青 年如磁石一样的吸引力。仅1938年5月至8月,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就有2288人。全面抗战初期的两年,这一数字高达4万余。爱国青年栉风沐雨、风餐露 宿,是向着“红星照耀”下的崇高信仰、纯粹信念而来。“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新中国成立之初,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这样号召 中国留美学生回到祖国。新中国成立第一年,近400名留美学生、200多名留英学生(占留英学生总数的2/3),回到祖国。到1955年底,回国留学生达 1536人。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没有高官厚禄、洋房豪车,无数
海外学子,是向着“红日初升”时的满怀理想、满腔热情而来。
穿越90年历史风雨,能让如此多有着独立思考、有着鲜明个性的年轻人,聚拢到统一的旗帜之下,党的吸引力,来自于信仰。
为国家、为民族、为同胞、为人类,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情况下,都是有着强大吸引力的旗帜,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追问过人生的 意义:我从哪里来到哪儿去?我为什么而活着?在某种程度上,共产党的信念与信仰,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更为开阔、也更有意义,更为激动人心、也更有说服力的 答案。一己生命总是有局限,小我只有融入大我,才能突破狭隘的格局。正如雷锋所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同样,只有为了超越自身的利益而奋 斗,才能找到生命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
也不可否认,在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冲击之下,少数年轻人入党也难免有其他“个人动机”或被“功利驱使”。但更应该看到,90年不懈奋斗、90年艰辛探索,共产党已经居于中国政治生活的核心,是这艘装载13亿人民的超大规模航船的“船长”。这样的地位,无从辩驳、也无可取代。因此,在这个更 为安定但同样深刻、更为平稳但同样壮阔的时代,年轻人基于个人成长的选择,也正与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所作的选择一致。没有腥风血雨的考验,没有生死存 亡的抉择,而信仰的魅力、信仰的考验,与延安时期、与新中国成立之初,并无二致。
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的13人,平均年龄只有28岁。而在革命战争年代献出生命的2000多万烈士中,大多数都年轻得尚未享受人生之欢 愉。瞿秋白、刘胡兰、董存瑞、雷锋„„无数年轻人为伟大事业献出青春和生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青春的政党。正如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所言,是以 “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更容易为信仰所激荡,更容易为理想所召唤。也正是无数年轻人暗夜中的孜孜以求、探索中的前赴后继、前 行中的不离不弃,才让这个政党走过90年,仍然能保持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拥有青春的激情与魅力。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选择了青年,就是选择了未来;青年的选择,就是未来的选择。走过90年,党的未来,同样存在于青年人的信仰中、寄托在青年人的双肩上,不管这信念的追逐 者、使命的承担者是“80后”、“90后”,还是“00后”。(金苍)
第五篇: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 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体共产党员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信念。为人民服务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而是共产党人美好的品德、高尚的人格、实在行动体现出来的人生追求。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民公仆。
一、党的宗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个有所作为的领导者,往往是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展示人格魅力,赢得群众拥护和好评。我们要自始至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根本宗旨,并且在社会实践中,一切工作都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把权力用到“为人民服务”上,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共同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党的生命力植根于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水,共产党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历程来看,党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正因为党的生命力植根于人民
群众,党能带领全国人民走过艰难险阻,一起过上幸福生活,让中国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重要的一员,其强大的生命力的力量源泉是人民群众。
三、善于学习、勤于思考。
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从哪里来?就是在学习中孕肓,在思考中萌发,在实践中产生。学习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我们要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就必须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本领是学出来的,谁学得更多、更扎实,谁的本领就更大、更过硬。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着力增强“五种能力”,才能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是着力增强学习能力,二是着力增强执政能力,三是着力增强执行能力,四是着力增强社会管理能力,五是着力增强防腐拒变能力。
四、励志,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民公仆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它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人民。为人民服务,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应该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它就在我们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需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有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有为人民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要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坚持不懈为人民群众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