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管理学原理考点(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7:0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公共管理学原理考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公共管理学原理考点》。

第一篇:大学公共管理学原理考点

公共事务:指一定时期与一定共同体成员共同利益相关的事务,体现为一定共同体成员普遍需求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事务特征:阶级、公共、多样、阶段性

公共物品: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为其基本特征

公共事业: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管理的领域不同、运用的资源不同、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不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绩效评价标准不同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产生的历史时期不同、理论基础不同、政府所起的作用以及实现政策目标的机制不同、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

新公共管理学的内容:从内部管理来看:1主张采用私人部门的精神和方法改造公共部门2轻过程重结果,提出结果导向、顾客导向口号,加强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3突破等级森严僵化的官僚制,削减政府机构和人员,建设弹性化、参与式、分权型组织。从外部管理来看:1扩大私人部门和社会组织自主管理的空间2公共服务的决策和执行分离3建立公共和私人部门伙伴关系,全面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的作用,形成共同治理的格局。

治理和善治理论核心:强调国家、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或说政府、私人经济部门、由非政府和非盈利组织构成的第三部门之间在管理社会事务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建立起相互补充、彼此合作的伙伴关系。

治理和善治理论标准:参与、透明、责任、包容、法制、有效性

公共管理职能: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类公共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功效与作用。

纵观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变迁,能给与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不管是市场还是政府,在发挥效用的同时,都有着自身基因所决定的缺陷,市场失灵和非市场失灵都可能发生。因此,社会的基本经济选择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它既不是完全市场和不完全政府之间的选择,也不是不完全市场和完全政府之间的选择;相反,它是不完全市场和不完全政府之间的不完全结合,也是两者之间的一种选择。

公共决策含义:公共组织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促进公共利益而拟定和选择方案、做出决定的过程或行为

影响公共决策的主要因素:政策和法律因素、公共问题性质、外界压力、决策信息、决策者素质、决策体制、决策手段、决策时机

目前我国民意表达机制的现状:“信访不信法”、网络成为民

意表达新机制、万人下跪等

公共决策的步骤:确定公共决策问题、确立公共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的拟订、决策备选方案的筛选(标准:技术、经济、政治、行政可行性)、决策方案的修正完善

公共管理执行原则:1依法执行2忠于政策3灵活动态4效益5连贯持续6民主监督7强制

公共管理执行基本手段: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 公共管理执行中的变通:1消极变通:公共管理执行主体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违背政策初衷,按照自己的意志执行公共政策,导致公共政策走样。起根源于公共管理执行者的私人利益驱动。形式:选择、敷衍、歪曲、虚假执行 2积极变通

影响公共管理有效执行因素:案例:二套房标准、计划生育 1政策本身的合法性(合法性包括两个方面: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政策制定程序上的合法性)2政策问题界定的准确性(关键:准确界定政策问题的性质。可从以下3方面来考虑如何界定:受影响群体行为的分殊性;受影响群体的数目多寡;受影响群体行为需要调适的程度)

3、政策执行体制的科学性【A组织机构:标准作业程序;执行权责分散化(如食品监管)B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同体3监控体制。关键是如何“监控”】4政策执行主体(逐利性、能力与素质)

5、政策执行资源的保障性(人员+信息)6政策执行的沟通机制(政策传达必须清晰;政策宣传必须到位;政策监督必须切实)7政策目标群体的顺服程度 8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

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1提高政府危机防御能力2提升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3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政权4防止社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公共危机的诱因:人口;气候;恐怖主义;贫穷;科技;金融投机;人与自然不和谐;社会压力与冲突;发展不均衡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一、预警机制:1主要是建立危机信息与预警系统(作用:信息收集、整理与储存;信息传播与沟通;预先警告)

2、应急预案。

二、应急决策机制。

三、资源配置保障机制(资金支持;物质支持;人力资源保障)

四、信息发布机制(1引导舆论,获得支持2建立公共危机的沟通机制和新闻发言人制度3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适度)

五、社会参与机制(1社区自治组织2非政府组织3营利组织4公民)

六、善后管理与评估机制

第二篇:公共管理学原理考前串讲

公共管理学共两类题型分别为简答题6道每题15分,论述题2道每题30分。共120分。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答: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3、公共组织的定义?

答:广义――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国家机关组织。

4、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5、管理层子和管理幅度的关系?

答: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例关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的组织结构,为底宽上窄的尖形结构。优点是权力集中,便于统一行动,缺点是决策容易执行走样,同时限制积极、主动性发挥;而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形态扁平,是一种扁形结构,优点是决策、执行灵活迅速,积极主动性得到发挥,缺点是由于上级对下级控制不强,集体行动难度大。实践中,人们总是力图把尖形与扁形结合起来,扬长避短,设计令人满意的结构。

6、简述组织变革的趋势?

答:(1)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特征及内部个体作用的变化。“学习型组织论”――新的组织所依赖的技术不以机器为基础,而以知识为基础,它设计是用来处理知识和信息的,组织成员的首要任务不是为了追求单一的效率,而是如何识别和解决新的问题。(2)着眼于组织结构的变化。“无缝隙组织论”、“网络组织论”、“虚拟组织论”。(3)着眼于组织功能的变化。“政府再造”论给出了关于完美政府组织的答案。

7、简述网络治理的困境?

答:治理是指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诸多公共行政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新思维,治理也是一把双刃剑,面临多重困境,表现在:

A可治理问题。在市场和政府发生不了作用的地方,网络组织也不一定能有效发挥作用。B合法性问题。是一种直接的认同危机。必须改造公民文化。

C有效性问题。治理能力与治理需求之间的差距直接产生了有效性问题。合作网络不是万能的,但是治理的需求却无限增长。

D责任性问题。公私界限的模糊和责任认定的困难,产生了互相推诿和转嫁责任的可能。

8、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行为模式?

答:A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这是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最基本角色。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政府必须通过国家预算开支,担负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的主要责任。

B宏观经济的调控者。由于市场的不完全及缺陷,政府必须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对经济生活加以宏观调控。I市场不能解决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导致周期波动和通货膨胀。II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不能解决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问题。III市场机制难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C外在效应的消除者。外在效应又称外部性,政府必须通过补贴或直接公共生产来推进积极外部性产出,如基础研究,而通过直接的管制限制消极外部性的产出,如污染排放。

D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经济在解决社会稳定、协调发展有明显的局限性,它能够很好地解决效率问题,但不能解决好公平问题。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协调,也不能解决失业、工伤等社会问题。

E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市场机制容易被破坏,放任自由的市场竞争将导致垄断。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规则作为前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要维护市场秩序,通过立法来保证市场运转,充当裁判员,为市场公平竞争创造和维护必要的制度环境。I建立和健全市场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法规和制度。II自由竞争会导致垄断,垄断破坏公平环境,因此要制定和设立反垄断法和机构。III市场机制的运行以完善的统一市场为前提。对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国家来说,政府必须承担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加速市场体系发育的作用。

总之,政府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现实情况,扮演好自己角色,确定好干预范围和力度,有效弥补市场缺陷,克服市场失灵,避免政府失败。

9、简述政府失败论的启示?

答:A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限度问题。必须掌握好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方式及力度。

B必须随市场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及时进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要转变政府职能。经济过程与政治过程是相互联系的,要及时转变政府职能,由微观的干预过渡到宏观、间接调控。

C必须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市场的力量来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如将某些公共物品生产委托予私人企业,或同一公共物品由几家公共部门来提供形成竞争。确立机构内部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激励机制。许可证、牌照发放可以采用拍卖方式。

D必须加强公共决策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尽快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公共选择学者强调立宪改革,注重从宪法、法律和制度建设尤其是公共决策规则的改革,有其合理性。要加强法制建设,重视制度、规则创新和选择,将公共决策和行政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约束政府行为,实现政府管理过程的程序化。

E反腐败必须釜底抽薪,从体制及制度的创新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消除寻租及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和管制是寻租的根源,因此抑制寻租及反腐败必须从制度或体制创新方面入手,形成一整套制约行政权力的行政法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权力体系,建立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管理体制。

10、简述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公共政策定义。其地位和作用有:

A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整个公共管理就是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再决策、再执行、再评估的循环过程。公共决策是首要的环节,是起点。

B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公共管理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各项基本功能,所有这些功能环节都是以公共决策为基础。

C公共政策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共决策既是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或阶段,又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共管理任何一个过程,都需要决策。

11、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答:(1)关于人的假定上。传统人事管理视人为成本;人资管视人为资源。

(2)在管理原则上。传统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人资管以人为中心,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3)在管理方法上。传是强制性,被动型的“管家式”管理;人实行主动开发型、有预见性的方式,强调定性与定量结合,心测与量化并重。

(4)在管理内容上。传为本组织招募新人,填补空缺;人注重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在管理部门的地位上。传视其为非生产、非效益部门,地位较低,从事管理的人员进

不了决策层;人咨询专业技术的中枢性机构,管理者进入高层领导。

(6)在对边公务人员的管理上。传采用同一管理模式,运用同样管理手段;人致力于公共

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2、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

答: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保证公共财政这职能的全面履行。具体而言,公财管具有如下三大目标:

1,效率目标。即通过公财管,有效地向公众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政府支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的有机结合,进而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2,公平目标。即通过公财管有效地对国民收入、财富和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通过转移支付,缩小收入及财富积累上的差距,为社会最贫困阶层提供生活保障,实现社会相对公平。3,稳定目标。即通过公财管,有效地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维持经济景气,避免经济波动。

13、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崛起的原因、存在的主要问题、作用?

答: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兴起的原因

(1)政府改革的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政策及社会福利制度遭到质疑,放权成为必然。(2)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并存赋予第三部门新的社会价值。

(3)第三部门从传统的慈善、公益领域转向现代公共领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4)第三部门自身在不断成熟。

(5)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打破原有的非正式性、分散性的组织体系。

(6)学术研究对第三部门发展的推动。

西方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种神话:德行完美的神话、志愿主义的神话、完美无瑕的概念神话。存在主要问题有:(1)无法摆脱公共部门固有的的禀性――深受官僚制影响。

(2)缺乏独立自主性――与政府关系极为密切,妨碍其按照组织宗旨展开行动。

(3)不公平竞争――逐渐模糊与营利性组织的界限,利用其免税特权进行不公平竞争。(4)追求自身利益――对提供服务比促进参与显得更有热心。

(5)成为利益交易的场所,正在远离它的纯洁性。

(6)国际活动能力有限。

西方第三部门的作用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机会。

(3)提供公共物品和弥补政府缺陷。

(4)增加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5)扩大社会公平。

(6)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

(7)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监督、协调作用。

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21世纪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

答:政府公共管理指行政机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的推进和体制的转轨;正在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严峻挑战。具体而言:

A市场经济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提出的挑战。(内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国建立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由政府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直接的干预。“全能政府”的弊端突出之后,我们实行渐进式的改革,于是各方面挑战接踵而来:I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政府要促进市场机制的发育形成。II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一个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灵活、高效、精简、协调的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掌握好干预的范围、力度。III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直接关系到政府公共管理好坏、质量高低。

B入世给我国政府公共管理带来的挑战。(外部)I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WTO规则排斥政府权力进入市场,以确保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而我国很多部门仍延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政府模式,政府管理仍具明显计划经济和行政干预色彩,不符合入世的管理需要。II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一些地方部门法律规则意识淡薄,地方利益至上,出台一些与相关法律相抵触的法规,有时还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必来带有许多新的问题。III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市场观念、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加强与更新上。

总之,改革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也给予我们无限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适应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

2、试述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答:20世纪最后20年,西方各国政府掀起了以追求3E目标的新公共管理为特征的政府改革热潮。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有:

A政府职能优化。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政府从大量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将一些职能交给社会,由第三部门、私营机构去承担,政府则关注法律制定、宏观调控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B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政府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主要采取以下形式:I政府业务合同外包。II以私补公,建立与私营企业伙伴关系。III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授权社区建立各种公共事业。

C分权改革。实行分权和权力下放,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中央内部上下级关系。D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政府内部体制改革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尤其是商业管理技术重塑政府,建立市场化、企业化政府。

E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放松管制、公共管理者的非职业化、绩效评估以及灵活的付酬制度。F机构重组。对公共部门组织进行实质性的调整,使政府活动更有计划性和协调性。

3、试述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成就、经验、教训与新趋势?

答:A、成就:(1)对于政府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取得一定程度的共识。(2)机

构和人员膨胀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抑制。(3)政府职能转变迈开实质性步伐,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创新力度加大。(4)政府间关系的理顺,政府与企业、社会、市场的关系调整有很大进展。(5)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框架确立,依法治国、法治行政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经验:(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5)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C、缺陷:(1)政府改革的被动适应性远远大于主动地前瞻性。(2)政府改革视角的偏狭(3)缺乏对政府改革理论上的反思(4政府改革孤立与政治和社会系统(5)效率主义改革典范的局限

4、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论述我国政府间关系进一步调整的必然性?

答:(1)必然性: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民主意识的强烈觉醒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使得传统的等级制模式的政府间关系已很难适应新的变化要求。

(2)措施。①简化政府组织间的层级结构――有步骤地向三级制乃至二级制过渡。②地方

合理的分权――财政、人事以及事务管理权限。③加强横向合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及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的解决。

(3)走向一种网络模式的中国政府间关系: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政府间的分权与相互合作为特征。首先,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间的组织结构将不再以科层体系为基础,而是建立在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网络组织之上。其次,政府间的关系将从单向依赖走向相互依赖。最后,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关系会更加密切,合作的方式和领域都将向纵深发展。

5、试述转型期我国政府应履行的社会经济职能?

答:(1)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创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

(2)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3)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①条块分害。②价格体系理顺。

(4)依靠宏观调控手段,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5)参与某些经济领域的资源分配,充当公共物品的提供品。

(6)制定并实施分配与再分配政策,形成收入与财产公平分配机制。①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政策。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③促进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④建立与完善社会性的服务体系。

(7)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8)转变职能与精简机构,实现政府自身的革命。

6、试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

答:开创了当代公共部门吸收、借鉴私营部门管理方法与经验的先例,为政府改革实践和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在相当程度上带来西方国家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管理能力的增强,各种社会的危机和矛盾得到相对缓和。

(1)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

(2)提高了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①有于实现和落实政府责任。②有助于提高公共服

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③有助于改进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3)有利于政府信誉和形象的提高――是从“暗箱操作”到“阳光行政”的重要途径。

①有助于政府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巩固强化。②控制、监督政府的供给。

(4)绩效评估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①可用作一种诱因机制。②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③诊断组织发展的有力措施。

7、联系实际论述加快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答:①提高认识,重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②形成合力,加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力度。③科学配置、合理调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④齐头并进,增加教育与培训的力度。教育与培训是开发人的智力和技能的基本途径。⑤配套改革,提供公共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⑥拓宽视野,加强公开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⑦建立市场,发掘公开发的潜力。⑧走向社会,拓宽公人力开发的途径。

第三篇:公共管理学考点总结

公共管理学

1、公共管理的概括: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其他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原则、规律和方式的科学。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异同:1)公共管理基本上是一个整合性概念,是一种介于企业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 “第三条道路”。2)公共管理不完全等同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公共管理是重视公共组织,包括非盈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一门学问,它着重于公共事务管理的运作及其结果,着重于执行。3.)公共管理中包含的管理技术、管理方法、项目的划分、绩效目标与指标体系的确定,都离不开意识的支配,或者说都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起作用。因此,我们又不能把它理解为一种纯粹的工具。4.)公共管理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公共性”。公共管理以“公共”为核心,支配公共管理技术、方法、手段的意识,无疑应该是公共意识、公共精神。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不仅重视3E,即经济、效率、效能,同时也重视公平、正义和民主。公共管理在强调弹性化、自主管理、授予权能的同时,强调责任的 重要性,这种责任通过绩效测量与评估体现出来。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行政的定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对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制和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公共行政”这一核心概念。公共行政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公共管理既不同于政治学、行政管理和管理学,但又与它们有着深刻的联系,甚至还以它们为理论基础,这正体现了公共管理的多学科取向性特征,任何单一学科取向来理解公共管理,都是不恰当的。

(2)公共管理不能理解为纯粹的管理工具、管理技能、管理方法,它必须围绕公共这个核心融入政治的、管理的、经济的、法律的意识,体现它是艺术。

(3)公共管理不能像以往的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只注重概念、理论,它强调公共意识是如何得到贯彻和实现的,它强调有用的、实用的普遍性原理的提炼和应用方法、应用途径。因此,它更注重了应用。

2、胡德归纳的新公共管理的要点:(1)即时的专业管理(2)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3)强调产出控制(4)转向部门分权(5)转向竞争机制(6)强调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与实践管理主义关注的重点是政府公共部门内部,主张通过引进市场机制来完善政府公共组织:尽管新公共管理也主张政府活动向外转移,如合同出租,但它更关注的是公共部门内部理性化——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率。概括起来,管理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作如下总结:(新公共管理评价)

(1)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在管理上并无本质差别。

(2)私营部门管理的优越性。

(3)借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来重塑政府。

(4)服务、绩效及顾客导向的强化。

3、▲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 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是一种国家活动,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

政府虽然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也是政治权威的执行者,所以许多公共管理活动本身即有强制性,私部门的管理非公权力的行使,其控制力主要来自市场,不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

 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是在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政府部门处在各种政治力量(如立法、司法、政党、利益集团等)相互作用的场中,与公共管理相比,私部门的管理具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尽管在现实管理中政府拥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但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核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遵循的是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其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易活动可以自己的意思而为之。

 政府与市场: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种服务往往具有垄断

性,因而可能导致政府缺乏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

 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中心,公共管理承

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因此,政府治理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如效率与公平,改革与稳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等。

公私组织的异同:

 公私组织环境的异同:一般来说,公私组织在组织环境方面的差别主要体现

在竞争经济市场与多元政治市场、外部政治势力和政治实体制约两个方面。 公私组织结构的异同:官僚结构是公私组织的基本组织形式。尽管二者的组

织原型是官僚结构,但由于公私组织在环境、技术、目标、战略尤其是公共属性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大多数公共组织比私人组织有着更复杂的结构,也更集权,运作更程式化,组织人员受更多规则的限制。

 公私组织管相同之处:公私组织都具有一般的管理职能;公私管理的基本目

标都是效率;一些科学管理方法、技术适用于公私部门。

不同之处:公私组织都具有一般的管理职能,但由于公私组织在利益趋向等方面存在重要区别,这使得公私管理职能存在很大区别;在管理目标价值上,公共组织除了追求效率目标外,还追求公平价值;在管理客体上,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既要管理资源,也要解决社会问题。在管理性质上,公共管理不仅仅提供服务,还要进行管制。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替代性问题:所谓公私管理的替代性问题,指的是由公共管理替代私人管理或者由私人管理替代公共管理,这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一个古老问题,即如何划定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问题。启示:公私管理的差异性和公私管理的独特性,导致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应该根据公共部门的性质决定其能否采用民营化、签约外包等方式,对确实需要由私人部门承担的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其次在我国,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此,进一步使企业从政府中脱离出来,培育社会组织,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再次,企业承担政府的事务必须在相互独立的基础上进行,政企开展合作伙伴关系、双方责任共担不能重新回到原来政企不分的状态中去。

公共组织(管理)与私人组织(管理)是否具有相似性?

1)公共组织(管理)与私人组织(管理)之间并无本质差别。2)公共组织(管理)与私人组织(管理)之间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都是相似的,而在所有重要的方面都是不同的。3)公共组织(管理)与私人组织(管理)之间存在本质差别

4、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

到最佳的情形。

具体表现(类型及其原因):1)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由于理性选民的无知、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等级制和官僚制本身的障碍、政治家的偏好等因素,使得政府的公共政策并不能反映公共的利益,也不符合有效的资源配置。

2)政府官员行为目标与公共利益的差异。事实上,政府官员有比他人更便利的条件来达到个人的目标,而且其目标现实过程并不一定与公共利益相一致。

3)内部性问题(比如政府扩张)。正如外部性因素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一样,内部性也同样影响着政府。内部具体表现为预算增长、大机构规模、控制信息使用是指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权利。

4)政府组织(官僚机构)的低效率。政府是唯一拥有合法暴力的机构,是名副其实的自然垄断者,垄断同样在政府部门造成了低效率。

5)另一种分配的不公正。由于政府的公共政策本质上涉及到价值和权利的分配问题,而这种再分配都给不公正和滥用职权提供了机会。

6)寻租。寻租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寻租行为的结果是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公共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导致政府的无效率。政府低效率运行的根源在于:一是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其供给是由政府垄断的。二是政府缺乏降低成本的内在压力,并且普遍具有预算规模最大化的倾向。三是行政效率与政府自身利益具有一定的矛盾。

5、举例说明政府的寻租行为和寻租的负面影响:寻租活动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是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派生的一种现象,具有外部效应的特征。寻租者为了获得寻租机会,利用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手段,如拉关系、贿赂等。其间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不仅包括寻租者的个人成木,还包括政府所耗费的时间、声誉的成本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率损失。寻租的这些社会成本与寻租者获得的租金相比是昂贵的,它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公平和效率的损失,导致政府失效。

6、解决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市场失灵为公共部门的介入尤其是政府的干预,提供了理由或前提。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政策、法规以及行政手段来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

1)市场的自由化、促进化和活泼化2)诱因机制与政策3)政府管制4)非市场的供给机制与政策5)社会保险及社会救助机制与政策

7、组织学习:为了促进组织的长期效能与生存发展,而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对其基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结构和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获取一种面对各种问题持续改善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兢兢业业创造未来的组织”。是一种不断在学习与转化的组织,其学习的起点为组织成员、工作团体和整个组织。

特点:1)接受新观念的开放性2)具有鼓励并提供创新机会的文化3)具有组织的整体目的与目标,并理解每一个人对其工作的贡献等普遍性知识。

8、传统的科层制组织与学习型组织的不同:P1509、建立真正的学习型组织:(五项基本原则)1)每一个人都是一学习者2)彼此互相学习3)学习促进变革4)学习是持续的5)学习是一种投资,而非消费。(五项修炼)1)系统思维2)自我精进3)改变心智模式4)建立共同愿景5)团队学习

10、绩效管理的需要:1)责任落实;2)利害关系人的期望;3)对结果导向的强调;4)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要求。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1)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

2)绩效评估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首先,绩效评估有助于实现和落实政府的责任。其次,绩效评估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 质量和效率。最后,绩效评估有助于改进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3)绩效评估有助于政府信誉的提高和政府形象的改善。

1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制度共同的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但公共部门面临着如何将公共服务量化的问题;2)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地区性的差异,其规模大小亦不一,以同样的绩效指标来衡量并不公平;3)如何制定与品质绩效有关的指标仍是绩效衡量的主要限制,多数公共服务的品质很难用客观具体的数据来衡量;4)缺乏从事绩效管理能力的专家;5)制定绩效指标时,上下级机关难免会在指标的数量、范围、权重等方面发生争议。

12、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主要因素:学者芬维克认为绩效测量的三个层面是经济、效率与效能,即3E指标。学者福林再加上公平指标,成为4E。

1)经济。经济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它关心“投入”的项目,并不关注服务的品质问题

2)效率。效率指标通常包括:服务水准的提供、活动的执行、服务与产品的数目、每项服务的单位成本等。可简单理解为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3)效果。效果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以产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关心的是“目标或结果”

4)公平。它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和个人都受到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服务”。弗里德里克森还提出了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

13、七项成功进行绩效改进的做法:1)管理者要成为组织绩效的中心;2)高层的支持与承诺;3)制定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4)绩效衡量对组织要有意义;5)绩效规划和衡量体系要使管理者负责任;6)意识到绩效的重要,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7)要连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促进绩效改进

推进我国绩效评估事业:(1)加强宣传以提高对绩效评估工作意义的认识

(2)加强绩效评估立法工作(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

(4)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信息系统(5)培养评估人才以适应评估发展的需要

14、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优点:1)成本降低2)提高服务质量3)选择机会增加4)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5)示范效果

缺点:1)关于公共责任问题。民间组织可能忽略了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2)特权与贪污3)公共服务的不公正4)规避巧用5)管理问题

15、第三部门与一些相关概念: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民间组织 志愿者组织、免税组织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1)发展公共政策2)监督市场3)监督政府4)直接提供公共服务5)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6)促进积极的公民精神和扩大社会参与限制:1)公益的特殊性2)公益的父权性3)公益的业余性 当代的五种困境:1)任务困境2)财务困境3)权利困境4)效能困境5)治理困境

16、目标管理:系由参与管理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管理系统。

实施:1)目标管理与生产力改善方案必须仔细规划2)方案的参与者必须事先准备3)参与者需要指导纲领以协助设定目标4)目标网络必须能够被了解5)目标的达成可能无法正确地指出绩效表现的好坏6)目标的时间周期是重要的7)目标的主管人员在设定目标与执行方案等困难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8)将目标管理直接运用于奖赏系统会引起负面的边际效果9)目标管理亦有缺乏弹性的可能性10)管理系统应加以监测且至少在一开始时要保持单一11)高层主管人员积极投入所设定的所有目标并传达到组织中较低层级12)管理的生产力需要加以衡量13)组织气候必须支持生产力的追求14)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对目标管理与生产力改善作出承诺15)目标管理必须被视为一个管理系统

17、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1)高层人员之领导与支持2)策略性规划3)以顾客为导向4)考评与分析5)训练与奖惩6)赋予组织成员活力与团队合作7)品质保证

18、在民主的社会中,政府组织是由大众所创立,为了大众而设立,以及需要对大众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政治既是民意政治、法治政治,更是责任政治。从某种程度上讲,民主制度的根本就是责任。

19、责任机制是旨在实现责任的一套制度安排或确保责任实现的途径。吉伯特曾以两个层面:正式与非正式、内部与外部,构成了四种达成行政责任的途径 实现公共管理责任的主要机制:1)行政控制机制包括行政监督、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多种方法。2)立法控制机制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质询权、调查权、弹劾权、不信任表决权等方式实现的。3)在司法控制机制当中,司法审查和宪政赔偿责任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20、▲公民参与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公民参与可以反映公民的需求与偏好,提高政府的代表能力和回应力;使公共管理者知晓公民对公共组织绩效的评估意见;向公民提供信息以有助于公民判断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心。在各国实践中,公民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促进政府责任方面,现存的主要机制包括:公开听证,民意调查,咨询委员会,利益集团等

21、▲当代世界各国政府再造的背景和原因:1)政府角色膨胀2)财政状况的恶化3)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4)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压力5)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22、评价企业型政府理论: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资本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这的确是当代世界的政府再造提出了新的思维。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着企业自主性与民主责任性之冲突;公共企业愿景与市民参与与价值之间的冲突;企业秘密性与民主开放性之间的冲突以及企业风险承担与民主的公共财处置责任之间的冲突等。

23、中国政府改革的主要议程:1)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政府治理典范的变革2)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3)从以政府为本位和中心到亲市场的政府4)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5)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6)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

7)从机械式的官僚组织到有机式的适应型组织

一、概念选择:

1、政府再造是政府组织精简

2、属于传统科层制组织的困境:决策权威集中化,扼制组织学习,组织内部与组织协调困难

3、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不断改进的产品与服务来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

4、属于民营化基本类型的:撤资,替代,委托

5、法院对行政机关活动实施:司法监督

6、非盈利组织主要特征:正式组织,民间组织,自治性组织

7、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以消费者偏好为依据

8、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权威性

9、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治理的理性往往是:需要考虑各种利益与价值的平衡

10、公共管理最早可追溯到1887发表的《行政之研究》威尔逊

11、公共部门如何由控制转向于服务的方式?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发生着深刻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由以控制为目标转向以服务为宗旨,指:公共管理的定位不是控制而是服务,以为社会、为公民服务为其宗旨。公共管理者不再高居人上,而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对社会的不同领域进行职能定位,妥善处理好不同领域之间的职能分工,有效地培养社会的自治能力,进而在社会公共事物管理中加强现实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本质意义,就是要保证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以至社会诸领域之间的健康关系,以形成相对独立、互为作用,共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性资源。

12、官僚制本身为何种责任体系?

对于公共行政来说,近代发展起来的官僚制组织结构和体制,是一个责任中心主义的体系,它在形式合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原则下,片面追求行政责任的制度化设计,忽视了行政人员的信念以及建立在信念基础上的道德责任,以至于官僚制在今天已经成了官僚主义的代名词。

13、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

第四篇:公共管理学原理重点

公共事务含义:是指一定时期与一定共同体成员共同利益相关的事物,体现为一定共同体成员普遍需求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1.阶段性;2.公共性;3.多样性;4.阶级性)

公共问题含义: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备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公共性社会问题。

公共物品含义:是公共事物的表现形式。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含义:就是各类公共组织为保障和促进公共利益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以及公共组织自身事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特征: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政策的公共化取向;公共事务的社会化委托;绩效目标与顾客服务导向 公共管理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将一些政府职能通过向社会转移或委托代理等方式,转移出政府,以达到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财政开支的目的。

社会化主要形式:民营化;放松规制;合同承包;公私合作;公共服务社区化公共管理与公商管理的区别:管理的领域不同;运用的资源不同;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不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绩效评价标准不同

与行政管理的区别:产生的历史时期不同;理论基础不同;政府所起的作用以及实现政策目标的机制不同;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

常识: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马克思·韦伯--组织理论之父;梅奥--霍桑实验;切斯特·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赫伯特·西蒙--决策理论学派;彼得·F·德鲁克--经验学派

新公共行政学观点:1.鼓吹社会公平与正义;2.强调公私部门的差异;3.主张政治行政联动;4.探索官僚制的替代形式;5.推进入世的学术研究;6.整合事实与价值。

新公共管理学观点:1.起推动作用的政府,掌托而不是划桨的政府;2.社会拥有的政府,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政府;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服务中去的竞争性政府;4.有作为而不循规蹈矩的政府;5.处处讲究效果的政府;6.政府是受顾客去世的,满足顾客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的力量推进变革。(新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源头:公共行政中的管理主义传统;20世纪70年代后嫁接进来的经济学传统)

新公共服务学观点: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4.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5.承认责任并不简单;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7.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公共管理职能含义: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类公共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功效与作用。公共管理职能特征:1.公共性;2.动态性;3.交叉性;4.服务性。

现代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演进(学者,作品,主张):1.自由放任主义时期 斯密,《国富论》,守夜人式的政府,看不见的手;2.国家干预主义时期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摇篮到坟墓,福利国家,行政国家;3.新自由主义时期 理论要点:在重申个人理性假设的基础上主张在社会

经济生活中市场力量的角色最大化和政府角色的最小化。

中国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1.经济调节;2.市场规制;3.社会管理;4.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公共管理伦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在公共管理活动中以处理主体内部,主体与客体内部的关系的以公共性为基本伦理观念和价值追求的伦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1.示范引导功能;2.规范约束功能;3.追求卓越功能;

4.选择维系功能

公共管理责任的意义:1.约束行政权能扩张的需要;2.应对公共管理主体扩展的需要;3.实现公共管理科学化的需要;4.发展民主政治的需要

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指为了保障公共责任的实现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安排和途径。

行政控制机制:1.行政组织自身的控制机制;2.行政监督;3.行政监察(代表性的行政监察制度有:美国监察长制度,政府道德署;英国的行政监察专员制度;新加坡的反贪污调查局;香港廉政公署);4.审计;5.行政复议

公共组织含义: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特定社会地域中,运用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实现社会成员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的组织。

表:(P156)西方公共组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公益性组织(基金会,实体性机构),互益性组织(经济性团体,社会性团体,其他互助合作团体)]}中国公共组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内涵:非政府组织是指不行使国家权力,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社会公共服务活动的公共组织。

非政府组织特征:1.非政府性;2.非营利性;3.独立性;4.志愿公益性;5.非政党性;6.非宗教性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1.资金不足;2.法制不健全;3.人员不足;4.与政府的关系5.内部管理粗放、不透明;6.公众的认同度不高;7.影响力有限(公信力)

如何发展:1.体现出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等政治价值;2.能够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使人类走出政府、市场两极化选择模式;3.可以满足公众需求的多样性;4.揭示出人的多样性(经济人和社会人)

“黑堡宣言”中的角色规定:1.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2.人民受托者的角色;

3.贤明少数的角色;4.平衡轮的角色;5.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新时期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组织者;行宪者;服务者;责任者;协调者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的条件:1.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2.是令人不讨厌的;3.追求美好的意志和周全的政治感觉;4.具有耐心;5.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6.以民众为导向;7.善于分析和思考

公共管理者的基本素质:1.思想素质及道德情操;2.政治素质;3.知识素质;

4.能力素质

公共决策的含义:公共组织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促进公共利益而拟定和选择方案、做出决定的过程或行为。

影响公共决策的主要因素:政策和法律因素、公共问题性质、外界压力、决策信息、决策者素质、决策体制、决策手段、决策时机

公共决策的过程:1.确定公共决策问题;2.确立公共决策目标;3.决策备选方案的拟订(决策方案可从以下6方面寻求支撑:指导思想;宪法法律;上位要求;理论依据;别处做法;历史经验);4.决策备选方案的筛选;5.决策方案的修正完善

公共决策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象征性功能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1.听证会制度;2.专家委员咨询会制度;3.新闻发言人制度;4.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制度;5.市场热线;6.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

7.重大问题集决策制度;8.决策责任制度

民意表达的优点:促进公共决策者考虑相关利益,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与正当性,形成公共管理中的良性互动,同时将纠纷解决机制前置,促成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妥协与让步,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不足:可能导致在公共决策过程中不同利益之间的对抗与冲突,似的公共决策者难以抉择;公民参与也不可能避免公共决策者在决策时偏向某种利益,如组织化的利益;公民参与决策也必然会造成决策成本的扩大与效率低下。

如何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1.民意表达机制机制;2.决策咨询机制;3.透明决策机制;4.合理的政策评估制度;5.决策责任制度

公共管理执行的含义: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共管理组织利用人、财、物等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协调、调适、控制等手段和方式,将公共政策进行贯彻落实的动态过程。

公共管理执行的原则:依法执行、忠于政策、灵活动态、效益、连贯持续、民主监督、强制

公共管理执行的关键步骤和环节:1.准备阶段(制定执行计划、思想动员、落实责任、创造执行必需的条件)2.推进阶段(指挥、授权、沟通)3.总结阶段影响公共管理有效执行的因素:1.政策本身的合法性;2.政策问题界定的准确性;3.政策执行体制的科学性;4.政策执行主体的逐利性;5.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力与素质;6.政策执行资源的保障性;7.政策执行的沟通机制;8.政策目标群体的顺服程度;9.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

绩效评估趋势:1.重视绩效评估是公共部门变革的重要内容;2.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容从效率评估发展到综合绩效评估;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式从自评走向自评他评相结合。

评估原则:国外通常采用的是SMART原则。S-----specific,具体,指标应该明确、切中目标。M-----measurable,可衡量,要求绩效指标可以评价,能够形成数量或行为强度指标。A-----achievable,能够实现,即指标不能过高或过低或者不切实际。R-----realistic,现实的,指标来自实际生活。T-----time bound,要求指标具有时间上的限制。

公共危机的含义:指由于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公共危机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公共危机诱因:公共危机的诱因:1.人口的增长和人口密度的增加;2.全球气候的变化;3.科技发展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4.恐怖主义;5.各种社会压力和冲突;6.不发达地区社会服务基础设施薄弱;7.贫穷;8.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9.社会发展不公正,收入分配不均衡;10.对外开放度增加;11.人与自然的发展部和谐,环境的破坏与恶化;12传统道德文化体系失稳,思潮混乱;

13.金融投机;14.其他可能产生公共危机的因素。

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一,突发事件前管理

1、危机预警

2、制定危机管理预案

3、识别危机;二,突发事件过程中管理

1、人员调度管理

2、危机决策管理

3、新闻媒体管理;三,突发事件后管理

1、危机后的恢复重建(宗教)

2、建立独立调查制度和问责制

3、危机后的学习和组织变革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1.预警机制;2.应急决策机制;3.资源配置保障机制;4.信息发布机制;5.社会参与机制;6.善后管理与评估机制

第五篇: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 管理的历史发展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生活或者说集体生活,就有了管理的时间和经验总结。管理经验、管理思想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一、早期的管理思想:早期经验奠定认识基础,商业奠定制度背景,科学提供

方法论基础,工业革命提出现实需要

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胡萝卜(掌握标准化得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及其和材料,在标准化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大棒(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例外原则。适合管理经济人

三、法约尔的管理职能及一般管理理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把经营活

动和管理活动分开。

(一)六种经营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和管理活动

五种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二)14条管理原则

四、马克思.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官僚制”,制度化管理

(一)权威的基础:在人类组织管理历史上,由于管理所依托的基本手段不同,曾经有不同类型的权威关系和相应的管理方式。早期组织中多依靠个人的权威,以传统的权威和“神授”的超凡权威为基本的控制手段。马克思韦伯之处,组织管理过程中依赖的基本权威将由个人转向“法理”,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权威中心实施管理。

(二)官僚制的特征:权利责任规范制度化,等级化,技术资格,服从制度,权利限制,管理者忠于职业。

(三)官僚制的优越性:个人与权力相分离,体现了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适合工业革命以来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第二节近代管理理论发展

下载大学公共管理学原理考点(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公共管理学原理考点(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如果生产专用性高,企业既难以(),也难以()。2.量本利计算的基本公式是()。3.经营计划的重点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是(),范围是()。4......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一)选择题1、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2、管理者的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作和员工。3、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4、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离线作业2 第三章 计划职能 一、判断题 1.任务环境中最直接、最明显影响企业经营的是市场。( √ ) 2.按原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是程序化决......

    2013管理学原理[合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长期计划往往是战略性计划 。 科学管理理论的标准化原理的中心是......

    管理学原理汇总[模版]

    《管理学原理》阶段练习题 一、 判断题 对于组织活动而言,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组织成员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 对于组织活动而言,组织的目标就是组织的计划。( ) × 法约尔......

    管理学原理

    一、前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公司或企业要获得发展和占据市场,优秀的管理者是很重要的。管理心理学作为其中一门学问,在公司或企业中的快速发展,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起着很......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概念:管理师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管理主体有效整合组织资源,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管理学原理

    17春《管理学原理》作业_1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80分) 1.需求层次理论是由()提出来的。(4分) A. 梅奥 B. 赫茨伯格 C. 马斯洛 D. 泰罗 答案:B 2.侧重研究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