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学考点汇总[范文]
1.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与职责,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分别是
“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2.主要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泰勒的观点: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约尔法的观点: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德鲁克的观点: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西蒙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
芮明杰的观点: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周三多的观点: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3.预测的分类:
按内容划分为:社会预测,经济预测,技术预测和科学预测;
按时间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按性质分为:定性预测,定量预测;
4.预测的方法:
定性预测有:{类推预测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
定量预测有: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回归分析法; {{{定量预测有:延伸预测--移动平均法(简单移动平法、加权移动平均)
指数平滑法
趋势曲线拟合法(多项式曲线、简单指数曲线、龚泊资曲线)
季节因素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一元回归,多元回归,非线性回归)消费系数法
弹性分析法
其他方法---投入产出法
系统动力模型
经济计量模型
马尔科夫链}}}
5.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分类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和微观人力资源管理;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对全社会的各阶层、各类型的从业人员进行的从招聘、录用、培训、使用、升迁、调动、直至退休的全过程管理。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等微观组织对本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的全过程管理。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程序是: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绩效评估。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是要有效开发、合理利用、科学管理人力资源。通俗讲就是“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
6.企业组织文化的层次、定义: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为组织成员普遍认为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点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从结构上看,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潜层次、表层、显现层;
7.组织变革阻力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组织变革阻力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对不确定性的恐惧;⑵对既得利益的威胁;
⑶对未来发展的认识不足。
解决办法:⑴增进内部沟通 ⑵加强教育培训 ⑶发动全员参与 ⑷把握策略与时机;
8.管理者角色
20世纪60年代末期,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管理者扮演的10种不同的但高度相关的角色,可以归纳为三个类型;即: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9.科学管理的内容
管理科学理论:强调应用定量和数学工具来解决管理问题。
管理的定量方法包括统计学的应用、最优化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
泰勒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内容包括: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匹配,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10.战略的特征
包括:全局性,长远性,应变性;
11.决策的分类
按决策的作用范围分类: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按决策时间长短分类:中长期决策,短期决策;
按决策者的层次分类: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按决策问题的性质或决策的重复程度分类: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分类: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12.管理的3个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企业的现行政策,并计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层管理者(执行企业组织政策,指挥一线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工作)
基层管理者(一般只限于督导操作人员的工作,不会指挥其他管理人员);
13.什么叫计划
计划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作为名词:计划是指通过文字或数字指标表示出来的工作或行动的具体体内容和步骤; 作为动词,计划是指事前拟订计划的工作过程。
管理学中,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事先制定工作的内容和步骤,它是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的时期内的行动纲领;
一项完整的计划,通常包括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谁去做和怎么做几个方面的内容。}}
14.什么叫预测
预测是以过去为基础,依据现有的已知条件对某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事先进行科学的推测与估计。
15.微观角度人力资源管理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等微观组织对本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的全过程管理。
16.决策
所谓决策,就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制订行动方案并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管理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也叫生产力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生产关系属性)
18.企业社会责任
对企业社会责任含义的认识有唯经济责任论、非经济责任论、多元责任论三种观点。唯经济责任论:以弗里德曼为代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对投资者的经济责任;
非经济责任论:以博文为代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除企业经济责任之外的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社会公益的行为;
多元责任论:以卡罗尔为代表,认为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多元的,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
国内学者定义: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主动承担对企业员工、消费者、环境和社区的责任。
19.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20.时间管理
用技巧、技术和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时间。
时间管理的目的除了要决定你该做些什么事情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决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21.领导者的职能
包括:目标确立职能,总体规划职能,激励职能,监督指导职能,协调控制职能;
22.激励理论有哪些
正确理解激励的概念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1.激励必须有激励对象,而且激励对象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2.激励对象有多方面需要,必须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来满足;
3.激励是一种内在动力,激励效果的强弱是一种变量;
4.激励的最终目的是调动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5.通过激励调动个体积极性的方法是激发个体的动机;
6.激励要使员工产生的动机有利于组织目标;
23.控制的分类
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更正性控制;
按控制点的位置分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
按控制来源分为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和自我控制;
按采用的手段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按控制范围分为全面控制和局部控制;
按控制主体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
按有无信息反馈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24.五力模型指的是什么
五力模型包括:行业内的竞争对手,潜在的市场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商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的威胁。
25.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战略因素,规模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
26.矩阵制组织结构
基本内涵:类同于数学中的矩阵,组织结构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一套是按职能划分的纵向领导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在传统的按照职能划分的部门基础上,添加按照任务划分的项目小组的结果,就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矩阵结构。)
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主要优点是:
⑴ 将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
配合及时沟通。
⑵ 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根据特定需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应变。
⑶ 把不同部门、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攻克各种复杂的技术难题,进行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
存在的问题:⑴稳定性差;⑵权责不清。
27.泰勒科学管理思想
泰勒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匹配,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8.企业社会责任内容
包括: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企业对服务对象的责任,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企业对竞争者的责任,企业对社区居民的责任。
29.领导的权力性影响因素
领导权威影响因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权力性影响力:传统因素(观念性),服从感;
(强制性影响)职位因素(社会性),敬畏感;
资历因素(历史性),敬重感;
二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品格因素(本质性),敬爱感;
(自然性影响)才能因素(实践性),敬佩感;
知识因素(科学性),信赖感;
感情因素(精神性),亲切感;
30.计划职能与控制职能的关系
⑴计划起着指导性作用。
⑵ 计划预先指出了所期望的行为和结果,而控制则是把握按计划指导实施的行为和结
果。
⑶ 组织管理者只有获取关于每个部门、每条生产线以及整个组织过去和现在的状况的信息,才能制订有效的计划,而这些信息中的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控制过程得到的。⑷ 倘若没有计划来表明控制的目标,组织的管理者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控制。计划和
控制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产生的职能,两者是互相依存的。
31.组织结构的类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
32.沟通方式及其障碍
沟通的类别可以依据以下标准进行划分:
⑴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情感式沟通;
⑵ 按照方法划分,可分为口头沟通、非语言沟通靠等;
⑶ 按照组织系统划分,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⑷ 按照方向划分,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⑸ 按照是否反馈划分,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常见的沟通障碍包括下列因素:
⑴发送者方面出现的障碍;
⑵ 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障碍;
⑶ 接收者方面出现的障碍;
⑷ 反馈过程中出现的障碍;
33.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
⑴控制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计划;
⑵ 组织中必须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⑶ 组织中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必须是整个组织的活动;
⑷ 控制必须有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
34.控制的方法及预算的种类
最基本的预算有以下几种:收入预算,费用预算(支出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投资预算(资金支出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和可变预算等。
35.领导风格有哪些
领导风格划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
36.管理方格有哪些
(1.1)型:虚弱型领导;
(9.1)型:任务型领导
(1.9)型:俱乐部型领导;
(5.5)型:中间型领导;
(9.9)型:协作型领导。
37.领导者权力因素
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传统因素、职能因素和资历因素三个方面;
38.领导者的职能
包括:目标确立职能,总体规划职能,激励职能,监督指导职能,协调控制职能。
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学考点
公共事业管理学
名词解释:
1、公共事业:社会的一些组织和部门为满足社会群体需要,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创造有利条件而从事准公共事务、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
2、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事业组织是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社会公共组织。
3、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公共事业组织内部提供准公共物品的活动进行管理,提高活动效率,并进而保证社会公众利益实现的过程。
4、公共事业领导者素质:就是公共事业领导在一定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并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基本要素。
5、公共事业管理效率: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与所消耗的公共事业管理资源之间的比率。
6、“分机登记,双重管理”:即由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共同管理,并且按照社会团体的活动范围由不同级别行政区域的相应机关进行登记和管理。
7、公共事业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以公共事业组织为主体对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规范。
8、目标管理:是通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
9、人力资源测评:对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工作绩效进行评价。
10、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倡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生活在一定社区地域内的全体成员为对象,通过社区成员间的互助性服务,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
11、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公共事业组织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采用科学方法,健全公共事业管理体系,改善公共事业管理活动方式,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以便更好地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
小题:
1、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1)非政府性(2)服务性(3)沟通性(4)非营利性(5)自主性(6)专业性
2、公共事业组织按经费来源分类:(1)自给自足型(2)部分收费型(3)无偿提供型
3、公共事业领导的权力基础:(1)合法权(2)惩罚权(3)奖励权(4)模范圈(5)专长权
4、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基本方式:(1)正式沟通①向下沟通②向上沟通③横向沟通(2)非正式沟通
5、公共事业管理激励方式:(1)内容型激励(2)过程型激励(3)行为改造型激励
6、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1)道德(2)舆论
7、英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模式”:(1)大法官制(2)慈善制(3)监督专员制
8、美国非管制模式:(1)胡萝卜政策(2)大棒政策
9、公共事业组织的社会监督:主要包括社会公众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和社会组织的监督。
10、“观念缺失”:从监督机制的角度来看,“观念缺失”主要表现为公众监督公共事业组织意识的薄弱。
11、登记时限的限制:日本,一年左右。韩国,20天。菲律宾,24小时。
12、《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公布实施,确立了公共事业组织双重分层管理体制。
13、归口登记并不是把审批权完全集中到登记管理机关,而是先经过业务主管部门的审
核同意,在归口民政部门登记把关。
14、事业单位的收入:(1)财政补助收入(2)上级补助收入(3)事业收入(4)经营
收入(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6)其他收入
15、事业单位的支出包括:(1)事业支出(2)经营支出(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4)
上缴上级的支出
16、社会团体由多数会员组成,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
17、受理登记申请后30天内,登记机关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答复。
18、分支机构,指社会团体因开展业务活动的需要,按照其业务范围科学划分而设立的从事业务活动的内部机构。
19、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
于400万元,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
20、公共事业伦理构成:(1)公共事业伦理意识(2)公共事业伦理实践(3)公共事业
伦理评价
21、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价值:(1)导向作用(2)选择作用(3)规范作用
22、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从道德驱动的自律到制度化自律
23、公共事业道德的特征:(1)整体性(2)稳定性(3)转换系
24、财务监督的种类:按监督对象分类1.财政财务监督2.财经法纪监督3.经济效益监督
按监督实施的时限分类1.经常性监督2.定期性监督3.不定期性监督
25、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产生各种有用、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思想的认识过程
26、校际间联合培养:1.高校合并2.宽泛式校际合作3.两校共同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人才
27、“小政府,大社会”逐渐被确立为新的社会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
28、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原则:1.良性互动原则2.稳定性原则3.制度化原则4.适度化原
则
29、科技管理模式:1.行政管理模式2.公共事业管理模式3.企业管理模式
30、中国社团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可以用“三个不足”来概括:社团总量不足,经费不足,能力不足
31、社团能力是指社团动用多种资源,实现自身宗旨的能力
32、目标管理是以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33、绩效测评标准:(1)行为(2)完成任务情况(3)特质
34、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方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调查法、访谈法等。
35、随机抽样的方式与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等距抽样3.分层随机抽样4.整群抽样5.多阶段抽样
36、社区的功能:(1)政治功能(2)文化功能(3)维系功能(4)服务功能
37、社区管理的内容:(1)社区组织管理(2)社区党建管理(3)社区服务管理(4)
社区文化、教育管理(5)社区环境管理(6)社区治安管理
38、我国的社区管理模式可分成企业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市场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社会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四种类型。
39、社区服务的分类,从服务对象来划分(1)社区养老服务(2)便民服务
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局限性)?
政府失灵:政府行为不能增进效率或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局限性:(1)国家的主观发展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距离
(2)政府有不少发张努力是低效的(3)国家也可能是不公正的(4)决策时滞
2、什么是市场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局限性)?
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的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局限性:(1)市场竞争的不完全
(2)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3)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
(4)市场体制有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
3、什么是志愿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局限性)?
志愿失灵:在公共物品提供过程中,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有其固有的局限
性,这种局限性被称为“志愿失灵”。
局限性:(1)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是筹款不足
(2)志愿活动的狭隘性
(3)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
(4)志愿组织的业余性
(5)志愿活动产出的质与量难以测定和量度
4、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沟通效果的方法
(1)进行信息沟通网络检查
(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
(3)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4)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
(5)讲究沟通的技巧
(6)利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7)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的辅助作用
5、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特点
(1)不存在的利润指标
在企业中,利润的高低可以同时用来衡量组织的效益和效率,而公共事业管理组织通常缺少一个这样的整体指标,这就严重的妨碍了管理的系统性。表现为:①难于决策②难于量化分析③难于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比较
(2)对目标与战略有更大的制约
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竞争战略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3)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企业通过销售产品和服务,从顾客那里获取主要的资金。如果产品不适销,企业会出现入不敷出,严重将破产。
(4)缺乏竞争
竞争为明智的使用资源提够了强有力的动因。
(5)大多数员工是专业人员
许多公共事业组织机构的业务骨干都是专业人员。
6、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措施
(1)牢固树立效率观念
要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树立新的效率观念。
(2)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公共服务机构排斥竞争,极易逃避监督和约束,而垄断又使这种可能性演化成现实性。所以,为了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率必须打破垄断。
(3)建立公共事业组织承担责任的机制
建立公共事业组织承担责任的制度是公共事业组织改善绩效的重要条件。
(4)分权
公共事业组织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公共事业组织中,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层级的领导必须都养该学会分权。
(5)委员会的合理使用
委员会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
(6)电子化建设
一是为了顺英网络时代的要求,改善公共事业组织形象,促进公共事业管理民主化建设 二是顺应了网络时代的要求,适应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三是提高办事效率,节约公共事业管理资源,降低办公费用
四是促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7)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考核
对公共事业领导进行考核,应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每一方面又包含若干评价指标。
7、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
(1)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组织要同时接受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
(2)分级管理体制
公共事业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机关的管辖范围,必须与公共事业单位的活动范围相一致。
(3)限制竞争原则
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允许成立相同或相似的公益性公共事业单位。
(4)检查制度
包括执行法律、法规情况;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开展经营活动情况;办公地点情况等。
(5)财务监督
①非营利性的约束②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③财务公开制度
(6)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政优惠
鉴于公共事业组织的特殊性,我国对公共事业组织实施一定程度的税收和财政方面的优惠。
8、事业单位的成立条件
(1)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
(2)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3)有与其业务活动形式应的从业人员
(4)有与其业务活动形式应的经费来源
(5)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9、公共事业伦理的特点
(1)公共事业伦理伦理规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公共事业伦理规范在本质上也是这种主客观因素统一而形成的。
(2)公共事业伦理规范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公共事业伦理规范的与自律的统一,是其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规范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当代公共事业伦理建设学要特别强调的。
(3)公共事业伦理是公共事业组织的伦理道德
公共事业伦理的基本法则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其伦理法则是为社会服务。
10、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的主要标志
(1)社会力量成为举办公共事业的主体
举办公共事业的社会力量包括社会上的集体和个人的财力物力,也包括吸收的海外资金。
(2)市场化运营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一种机制
市场化运营与社会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3)多元约束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把公共事业放到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中运作经营,不仅要完善自我约束,还必须加强社会各方面的约束。
11、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特征
(1)健全的事业法人制度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还没有专门的事业法人规定,因此,必须进一步在法律上加以完善。
(2)多样化的事业组织模式
组织模式是各种组织要素相互联系的组合方式,包括组织部门结构、组织层次结构及其相互沟通、控制、协调的组织制度等。
(3)多元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
用有必要的独立财产或经费是现代事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正常开展事业经营活动的经济基础。
(4)科学民主的事业领导制度
事业组织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事业组织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5)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
人事制度改革是整个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新型的事业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组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7)多元化的事业监督管理制度
事业组织成为自主运营的独立法人之后,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就更为重要。
12、理与街道管理的区别
(1)管理主体不同
街道管理体制是行政管理,管理主体唯一,街道党工委和教导办事处。
社区管理的主体多样化,除了起主导作用的街道党工委和教导办事处外,还有职能部门向社区延伸的机构,以及社区内的单位和社区居民。
(2)管理目标的设定方式不同
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目标基本由上级行政机关来设定。
社区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发现群众的需要,满足群众的需要。
(3)管理对象不同
街道:街道属下的企事业单位和依附程度较大的居民委员会。
社区:各种机构单位和居民在内的所有社区成员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4)管理方式不同
街道:上下级之间命令与服从。
社区:各管理主体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以协商讨论的方式,加强沟通,达成共识并采取共同行动进行管理。
(5)管理机制不同
街道:单一的行政机制,以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存在为前提,以人员编制、职务权利,经费投入为保障,以行政命令为手段的一种管理机制。
社区:除了作为管理主体的街道机构对其属下的企事业单位和向居委会下派的专职干部以及社区工作者利用行政机制进行管理外,还可利用社区的约束要素和社会心理要素,用法律机制、社团机制和伦理道德机制来进行管理,对提供有偿服务的单位,实行市场机制进行管理。
(6)管理内容不同
街道:上级单位交派的任务
社区:地区性事务、社会性事务、群众性事务、公益性事务。
第三篇:安全管理学考点3(小抄版)
第一章1安全: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1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2没有引起死亡,重伤,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3不因、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2职业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通常是指影响作业场所内所有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和因素。3劳动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4安全性: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恶的一种品质。5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6管理:为实现预定目标而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的过程。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弹性原理系统原理: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人本原理:在管理活动中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弹性原理:管理是在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行的。管理必须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才能有效的实现动态管理。7 安全管理: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9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1根据对事故的分析可知,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而这些原因中的80%左右都与管理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改进安全管理,就可以有效地控制85%的事故。2当今”安全第一”的口号几乎已经响遍整个世界,只有良好的管理才能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只有减少事故的发生才有可能保障经济效益 3从控制事故的效果讲,安全管理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控制事故所采用的手段,包括技术和管理手段,是由管理部门选择并确定的,另一方面在有限的资金投入及有限的技术水平的条件下,通过管理手段控制事故无疑是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方式。
第二章1事故:人在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终止的事件。2海因里希法则:严重伤害:轻微伤害:没有伤害的事故事件数=1:29:300 3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一方面的原因:防护,保险信号等的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者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4事故的间接原因:七种,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身体的原因,精神的原因,管理上的缺陷,学校教育的原因,社会历史的原因。前五种称为二次原因,后两种称为基础原因。5 海因里希模型5块骨牌是:M遗传及社会环境,P人的缺点,H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D事故,A伤害6瑟利模型:在事故的发展过程中,人的决策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人对危险的感觉阶段、认识阶段和响应阶段。6个问题,即(1)危险的出现(或释放)有警告吗?(2)感觉到这个警告吗?(3)认识到了这个警告吗?(4)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5)决定要采取行动吗?(6)能够避免危险吗?7两类伤害: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超过局部或全身性的损伤阈值的能量而产生的;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局部货真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8事故统计方法:柱状图、事故发生趋势图、伤亡事故管理图、扇形图、玫瑰图、分布图。9.事故控制图及其意义?答:伤亡事故控制图也称伤亡事故管理图。为了预防伤亡事故发生,降低伤亡事故发生频率,企业、部门广泛开展目标管理。伤亡事故管理图是实施安全目标管理中,为及时掌握事故发生情况而经常使用的一种统计图。9 事故统计指标:伤亡事故频率和伤害严重度
第三章1事故调查工作对于安全管里的重要性可归纳为:最有效的事故预防方法;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揭示新的活未被人注意的危险;可以确认管理系统的缺陷;是高效的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事故调查的准备:调查计划,人员组成及培训,调查的物质准备。3 事故调查的具体步骤,事故现场的处理,事故现场的勘察,人证的保护与问询,物证的收集与保护,事故现场照相,事故现场图和表格,典型事故的现场勘查。事故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1)深入调查、掌握大量的具体资料;2)反映全面,提示本质,不做表面或片面文章;3)善于选用和安排材料,力求内容精炼,富有吸引力
第四章1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3E原则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防止人的失误能力;对人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失误或者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防止能量蓄积的能力。3 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4 一遵二反三落实:教育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反对违章指挥与违章作业,监督与协助企业行政部门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督与协调企业行政部门落实预防伤亡事故的各种措施,组织落实人人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做一件好事活动5特种作业: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身,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重大危害的作业三级安全较能:厂级,车间,班组安全管理对策:安全检查,安全审查,安全评价6三同时。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安全审查验收包括可行性研究审查,初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审查。7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想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责任的保险行为。
第五章1 灾难性事件:在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行终止,并且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2制定应急计划的步骤:(1)评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评估所涉及的危险。(3)任命应及计划实施负责人。(4)应急计划制定。(5)计划的批准,(6)人员培训,(7)应急演习,(8)计划的修改,及时沟通。3 应急计划的内容:(1)指导方针(2)目的(3)人员安排(4)控制中心(5)消防设备设施(6)灾难性事件分类及描述(7厂区分布图(8)医疗设备设施(9)安全区分布(10)疏散路线(11)通讯(12)应急关闭(13)外来人员控制(14)安全保卫(15)回复与修理(16)运输(17培训(18)应急设施(19)个体防护设备(4)应急计划制定。(20)资料保护。
4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设备,设施或场所。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重大危险源:长期的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六章1 全法规: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关法令、规程、条例规定等法律文件的总称。2 “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3“五项规定“:规定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和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五方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章1 系统安全:在系统的寿命周期的所以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2系统安全的主要特点:1早:在系统设计和构思阶段分析整个系统寿命的安全问题2快:由于早期设计,只对图纸加以修改,比在试验甚至使用阶段发现问题后在采取措施快。3省:只需对图纸修改,比试验,生产后发现问题省的多。4好:通过设计方案的选择,保证安全性,比在产品投入使用后附加安全装置效果要好得多。5接口:子系统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3系统安全管理:确定系统安全大纲要求,保证系统安全工作项目和活动的计划,实施与完成与整个项目的要求相一致的一门管理学科。4全寿命周期六个阶段:(1)技术指标论证阶段,(2)方案论证及初步设计阶段,(3)工程研制阶段,(4)生产阶段,(5)使用和保障阶段,(6)报废或退役处理阶段。
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员工在预防事故,抵御灾害,创造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安全物质文化的建设,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设,安全精神文化的建设,安全行为文化的建设。
安全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
第四篇:管理学考点知识总结
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法约尔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梅奥的霍桑试验及人际关系理论内容: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生产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人的士气;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权变管理理论的概念: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理论和技术能力有效地达到目标。
决策的原则: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决策的过程:识别机会、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 决策的类型:问题 环境 主体 重要性 起点
集体决策的优点:汇集更多信息、认同感、更好沟通与交流、更多方案;
缺点:花费较多时间、从众现象、权威影响、责任不明
头脑风暴法:优点--鼓励一切有创意的思想、禁止任何批评、让成员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并记录;缺点--仅仅是一个产生方案的过程、不能对方案进行选择
德尔斐技术:优点--避免面对面争论、免崇拜权威、畅所欲言;缺点--决策时间长、信息处理量大
计划的概念(5W1H):广义--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全过程;狭义--仅指制定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进行的行动安排;计划--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说明。
1根据计划的期限:长期、中期和短期;○2根据制定计划者的层次:战略和战计划的类型:○
3根据计划内容:综合、部门和项目;○4根据计划执行者的约束力:指令(具体)性和指术○
5西蒙:程序性和非程序性。导(指向)性;○
计划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
计划的作用(补充):
计划的层次体系: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划、方案、预算
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计划编制的过程:○
5拟订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订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⑧制定预算并用预算是条件 ○
计划数字化
外部一般环境(PEST):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 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行业五种竞争力量: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入侵者、替代品生产商、买方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特色优势、目标聚集
一体化战略与多元化战略:前向、后向、横向;同心、横向、混合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每个企业管理人
员或工人得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罚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目标的性质: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接受性、富有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
滚动计划法:是保证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根据情况变化适时修正和调整的一种现代计划方
1计划更加切合实际○2缩短了计划的时期,3使长、法。特点:○加大计划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4增加了计划的弹性 中、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
组织设计的原则:专业化分工、统一指挥、控制幅度、权责对等、柔性经济
大小型组织的区别:规范化、集权化、复杂化程度、人员结构比率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
组织部门化的五种基本形式,优缺点:
1、职能部门化:优--能够突出业务活动的重点,确保高层次主管的权威性并使之能有效地管理组织的基本活动;符合活动专业化的分工要求,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员工的才能,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并且简化了培训,强化了控制,避免了重叠,最终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缺--由于人、财物等资源的过分集中,不利于开拓远区市场或者按照目标顾客的需求组织分工,2、产品或服务部门化:优--各部门专注于产品的经营,并且充分合理的利用专有资产,提高专业化经营的效率水平,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不同产品和服务项目间的合理竞争,而且有助于比较不同部门对企业的贡献,有助于决策部门加强对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指导和调整。缺--企业需要更多的“多面手”式的人才去管理各个产品部门;各个部门同样有可能存在本位主义倾向,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3、地域部门化:优--组织可以把责权下放到地方,鼓励地方参与决策和经营;地区管理者还可以直接面对本地市场的需求灵活决策;通过在当地招募职能部门人员,既可以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争取宽松的经营环境,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效地资源进行市场开拓,同时减少了许多外派成本,也减少了不确定性风险。缺--企业所需的能够派赴各个区域的地区主管比较稀缺,且比较难控制;另外,各地区可能会因存在职能机构设置重叠而导致管理成本过高。
4、顾客部门化:优--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不同的部门满足目标顾客各种特殊而广泛的需求,同时能有效获得用户真诚的意见反馈,这有利于企业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另外,企业能够持续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核心专长,不断创造顾客的需求,从而在这一领域内建立持久性竞争优势。缺--可能会增加与顾客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需要更多能妥善协调和处理与顾客关系的管理人员和一般人员;另外,顾客需求偏好的转移,可能使企业无法时时刻刻都能明确顾客的需求分类,结果会造成产品或服务结构的不合理。
5、流程部门化:优--组织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地技术优势,易于协调管理,对市场需求的变动也能够快速敏捷地反应,容易取得较明显的集合优势;另外也简化了培训,容易在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相互学习的氛围,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学习经验曲线效应。缺--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有可能得不到贯彻,也会产生部门间的利益;另外,权责相对集中,不利于培养出“多面手”式的管理人才。
组织层级与管理幅度的概念: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扁平式组织结构:优--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少,信息的沟通和传递速度比较快,信息失真度比较低。缺--过大的管理幅度增加了主管对下属的监督和协调控制的难度,同时,下属也缺少了更多的提升机会。
锥型式组织结构:优--由于管理的层级比较多,管理幅度比较小,每一领导层级上的主管都能对下属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控制;另外,层级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紧密,这有利于工作任务的衔接,同时也为下属提供了更多的提升机会。缺--过多的管理层级往往会影响信息的传递速度,信息失真度可能会比较大,这又会增加高层主管与基层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增加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管理幅度设计的影响因素: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三种职权形式:直线、参谋、职能职权
几种典型组织结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补充):
授权的概念:是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为充分利用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力委任给某个或某些下属;授权的含义:任务的分派、职权或权力的授予、职责的明确
原则:重要性原则、适度原则、权责一致原则、级差授权原则
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系统评价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量、选配合适的人员、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的优缺点:外部招聘优势: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缺点: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外聘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内部提升优势: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可能会导致组织内部“近亲繁殖”现象的发生、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员工培训的方法:导入培训、在职培训、离职培训
工作轮换:包括管理和非管理工作轮换。可以使受训人丰富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掌握公司业务管理的全貌,培养协作精神和系统观念。
绩效评估的概念和作用:为最佳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
组织变革的动因:外部环境因素(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科技进步的影响,环境资源的影响,竞争观念的改变);内部环境因素(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快速决策的要求,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
组织变革的类型:战略性、结构性、流程主导型、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目标:提高组织、管理者、员工的环境适应性
组织变革的过程:解冻阶段、变革阶段、再冻结阶段。
组织变革的程序:诊断组织现状,发现变革征兆;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
组织变革的阻力:个人阻力(利益上、心理上);团体阻力(组织结构变动、人际关系调整)组织文化的概念、内容:组织的价值观、组织精神、伦理规范
组织文化的功能:整合功能,适应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持续功能
领导权力的来源:法定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惩罚性权力;感召性权力;专长性权力 集权式领导者和民主式领导者的优劣:
有效领导者的特性:努力进取、渴望成功;强烈的权力欲望;正直诚信、言行一致;充满自信;追求知识和信息
领导行为论(密歇根大学、俄亥俄州大、管理方格):对人员和对生产的关心为维度,团队型管理(9,9)为最佳领导方式
菲德勒权变理论: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
了解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为维度,授权型(低低)、参与型(低高)、推销型(高高)、指导型(高低)
需要层次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不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企业政策、工资水平); 激励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工作业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
成就需要论:成就的需要、依附的需要、权力的需要
X理论:1,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会躲避工作2,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3,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4,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Y理论:1,员工并非好逸恶劳,而是自觉勤奋,喜欢工作2,员工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执行中完成任务的承诺3,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还主动寻求承担任务4,绝大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认为组织中员工不仅关心从自己的工作努力中所得的绝对报酬,而且还关心自己的报酬与他人报酬之间的关系。公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他告诉管理人员,员工对工作任务以及公司的管理制度,都有可能产生某种关于公平性的影响作用。期望理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
强化理论:间断正强化、连续负强化
激励实务的四种激励方式: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
1.信息发布者(信源;沟通主体)○2.信息○3.编码○4.通道(信道,媒介)○5.沟通的过程:○
6.信息接收者(信宿;沟通客体)○7.反馈 解码○
了解正式沟通的五种形态: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时间、信息准确度、置信度、满意、噪音
1个人因素○2人际 ○3结构 ○4.技术 有效沟通的障碍:○
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2培养“听”的艺术○3创造一个相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4缩短信息传递链,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
5建立特别委员会,7加强平行沟通,整性○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组成非管理工作组○促进横向交流
组织内冲突的原因:沟通差异、结构差异、个体差异
冲突管理的两方面内容:谈判方法(零和谈判、双赢谈判);谈判原则(理性分析事件、理解对手、诚意谈判、坚定与灵活相结合)
控制的类型:前馈控制(①防患于未然②对事不对人③适用范围广,但需要大量信息资料)、同期控制(具有指导性功能,但控制范围较窄;在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容易对人产生心理压力,形成对立情绪)、反馈控制(通过总结经验,使控制纳入良性循环,避免下一次再出现类似的问题;位于控制活动的终点,由于问题已经发生,属于“亡羊补牢”性质)
控制的基本过程: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选择适当的纠偏措施)
有效控制的特征: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第五篇:公共管理学考点总结
公共管理学
1、公共管理的概括: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其他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原则、规律和方式的科学。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异同:1)公共管理基本上是一个整合性概念,是一种介于企业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 “第三条道路”。2)公共管理不完全等同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公共管理是重视公共组织,包括非盈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一门学问,它着重于公共事务管理的运作及其结果,着重于执行。3.)公共管理中包含的管理技术、管理方法、项目的划分、绩效目标与指标体系的确定,都离不开意识的支配,或者说都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起作用。因此,我们又不能把它理解为一种纯粹的工具。4.)公共管理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公共性”。公共管理以“公共”为核心,支配公共管理技术、方法、手段的意识,无疑应该是公共意识、公共精神。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不仅重视3E,即经济、效率、效能,同时也重视公平、正义和民主。公共管理在强调弹性化、自主管理、授予权能的同时,强调责任的 重要性,这种责任通过绩效测量与评估体现出来。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行政的定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对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制和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公共行政”这一核心概念。公共行政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公共管理既不同于政治学、行政管理和管理学,但又与它们有着深刻的联系,甚至还以它们为理论基础,这正体现了公共管理的多学科取向性特征,任何单一学科取向来理解公共管理,都是不恰当的。
(2)公共管理不能理解为纯粹的管理工具、管理技能、管理方法,它必须围绕公共这个核心融入政治的、管理的、经济的、法律的意识,体现它是艺术。
(3)公共管理不能像以往的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只注重概念、理论,它强调公共意识是如何得到贯彻和实现的,它强调有用的、实用的普遍性原理的提炼和应用方法、应用途径。因此,它更注重了应用。
2、胡德归纳的新公共管理的要点:(1)即时的专业管理(2)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3)强调产出控制(4)转向部门分权(5)转向竞争机制(6)强调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与实践管理主义关注的重点是政府公共部门内部,主张通过引进市场机制来完善政府公共组织:尽管新公共管理也主张政府活动向外转移,如合同出租,但它更关注的是公共部门内部理性化——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率。概括起来,管理主义的基本观点可以作如下总结:(新公共管理评价)
(1)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在管理上并无本质差别。
(2)私营部门管理的优越性。
(3)借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来重塑政府。
(4)服务、绩效及顾客导向的强化。
3、▲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是一种国家活动,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
政府虽然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也是政治权威的执行者,所以许多公共管理活动本身即有强制性,私部门的管理非公权力的行使,其控制力主要来自市场,不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
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是在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政府部门处在各种政治力量(如立法、司法、政党、利益集团等)相互作用的场中,与公共管理相比,私部门的管理具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尽管在现实管理中政府拥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但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核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遵循的是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其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易活动可以自己的意思而为之。
政府与市场: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种服务往往具有垄断
性,因而可能导致政府缺乏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
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中心,公共管理承
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因此,政府治理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如效率与公平,改革与稳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等。
公私组织的异同:
公私组织环境的异同:一般来说,公私组织在组织环境方面的差别主要体现
在竞争经济市场与多元政治市场、外部政治势力和政治实体制约两个方面。 公私组织结构的异同:官僚结构是公私组织的基本组织形式。尽管二者的组
织原型是官僚结构,但由于公私组织在环境、技术、目标、战略尤其是公共属性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大多数公共组织比私人组织有着更复杂的结构,也更集权,运作更程式化,组织人员受更多规则的限制。
公私组织管相同之处:公私组织都具有一般的管理职能;公私管理的基本目
标都是效率;一些科学管理方法、技术适用于公私部门。
不同之处:公私组织都具有一般的管理职能,但由于公私组织在利益趋向等方面存在重要区别,这使得公私管理职能存在很大区别;在管理目标价值上,公共组织除了追求效率目标外,还追求公平价值;在管理客体上,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既要管理资源,也要解决社会问题。在管理性质上,公共管理不仅仅提供服务,还要进行管制。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替代性问题:所谓公私管理的替代性问题,指的是由公共管理替代私人管理或者由私人管理替代公共管理,这是政治学和经济学的一个古老问题,即如何划定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问题。启示:公私管理的差异性和公私管理的独特性,导致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替代的。首先应该根据公共部门的性质决定其能否采用民营化、签约外包等方式,对确实需要由私人部门承担的公共事务进行控制。其次在我国,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此,进一步使企业从政府中脱离出来,培育社会组织,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再次,企业承担政府的事务必须在相互独立的基础上进行,政企开展合作伙伴关系、双方责任共担不能重新回到原来政企不分的状态中去。
公共组织(管理)与私人组织(管理)是否具有相似性?
1)公共组织(管理)与私人组织(管理)之间并无本质差别。2)公共组织(管理)与私人组织(管理)之间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都是相似的,而在所有重要的方面都是不同的。3)公共组织(管理)与私人组织(管理)之间存在本质差别
4、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
到最佳的情形。
具体表现(类型及其原因):1)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由于理性选民的无知、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等级制和官僚制本身的障碍、政治家的偏好等因素,使得政府的公共政策并不能反映公共的利益,也不符合有效的资源配置。
2)政府官员行为目标与公共利益的差异。事实上,政府官员有比他人更便利的条件来达到个人的目标,而且其目标现实过程并不一定与公共利益相一致。
3)内部性问题(比如政府扩张)。正如外部性因素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一样,内部性也同样影响着政府。内部具体表现为预算增长、大机构规模、控制信息使用是指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权利。
4)政府组织(官僚机构)的低效率。政府是唯一拥有合法暴力的机构,是名副其实的自然垄断者,垄断同样在政府部门造成了低效率。
5)另一种分配的不公正。由于政府的公共政策本质上涉及到价值和权利的分配问题,而这种再分配都给不公正和滥用职权提供了机会。
6)寻租。寻租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寻租行为的结果是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7)政策执行的无效率。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公共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导致政府的无效率。政府低效率运行的根源在于:一是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其供给是由政府垄断的。二是政府缺乏降低成本的内在压力,并且普遍具有预算规模最大化的倾向。三是行政效率与政府自身利益具有一定的矛盾。
5、举例说明政府的寻租行为和寻租的负面影响:寻租活动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是政府干预经济过程中派生的一种现象,具有外部效应的特征。寻租者为了获得寻租机会,利用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手段,如拉关系、贿赂等。其间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不仅包括寻租者的个人成木,还包括政府所耗费的时间、声誉的成本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率损失。寻租的这些社会成本与寻租者获得的租金相比是昂贵的,它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公平和效率的损失,导致政府失效。
6、解决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市场失灵为公共部门的介入尤其是政府的干预,提供了理由或前提。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政策、法规以及行政手段来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
1)市场的自由化、促进化和活泼化2)诱因机制与政策3)政府管制4)非市场的供给机制与政策5)社会保险及社会救助机制与政策
7、组织学习:为了促进组织的长期效能与生存发展,而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对其基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结构和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获取一种面对各种问题持续改善的能力。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兢兢业业创造未来的组织”。是一种不断在学习与转化的组织,其学习的起点为组织成员、工作团体和整个组织。
特点:1)接受新观念的开放性2)具有鼓励并提供创新机会的文化3)具有组织的整体目的与目标,并理解每一个人对其工作的贡献等普遍性知识。
8、传统的科层制组织与学习型组织的不同:P1509、建立真正的学习型组织:(五项基本原则)1)每一个人都是一学习者2)彼此互相学习3)学习促进变革4)学习是持续的5)学习是一种投资,而非消费。(五项修炼)1)系统思维2)自我精进3)改变心智模式4)建立共同愿景5)团队学习
10、绩效管理的需要:1)责任落实;2)利害关系人的期望;3)对结果导向的强调;4)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双重要求。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1)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
2)绩效评估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首先,绩效评估有助于实现和落实政府的责任。其次,绩效评估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 质量和效率。最后,绩效评估有助于改进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3)绩效评估有助于政府信誉的提高和政府形象的改善。
1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制度共同的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将所有绩效都以量化的方式呈现,但公共部门面临着如何将公共服务量化的问题;2)功能相同的公共组织有地区性的差异,其规模大小亦不一,以同样的绩效指标来衡量并不公平;3)如何制定与品质绩效有关的指标仍是绩效衡量的主要限制,多数公共服务的品质很难用客观具体的数据来衡量;4)缺乏从事绩效管理能力的专家;5)制定绩效指标时,上下级机关难免会在指标的数量、范围、权重等方面发生争议。
12、影响公共部门绩效的主要因素:学者芬维克认为绩效测量的三个层面是经济、效率与效能,即3E指标。学者福林再加上公平指标,成为4E。
1)经济。经济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它关心“投入”的项目,并不关注服务的品质问题
2)效率。效率指标通常包括:服务水准的提供、活动的执行、服务与产品的数目、每项服务的单位成本等。可简单理解为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3)效果。效果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以产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关心的是“目标或结果”
4)公平。它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和个人都受到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服务”。弗里德里克森还提出了社会公平的复合理论
13、七项成功进行绩效改进的做法:1)管理者要成为组织绩效的中心;2)高层的支持与承诺;3)制定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4)绩效衡量对组织要有意义;5)绩效规划和衡量体系要使管理者负责任;6)意识到绩效的重要,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7)要连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促进绩效改进
推进我国绩效评估事业:(1)加强宣传以提高对绩效评估工作意义的认识
(2)加强绩效评估立法工作(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体制
(4)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信息系统(5)培养评估人才以适应评估发展的需要
14、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优点:1)成本降低2)提高服务质量3)选择机会增加4)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5)示范效果
缺点:1)关于公共责任问题。民间组织可能忽略了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2)特权与贪污3)公共服务的不公正4)规避巧用5)管理问题
15、第三部门与一些相关概念:非营利组织NPO非政府组织NG民间组织 志愿者组织、免税组织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1)发展公共政策2)监督市场3)监督政府4)直接提供公共服务5)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6)促进积极的公民精神和扩大社会参与限制:1)公益的特殊性2)公益的父权性3)公益的业余性 当代的五种困境:1)任务困境2)财务困境3)权利困境4)效能困境5)治理困境
16、目标管理:系由参与管理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管理系统。
实施:1)目标管理与生产力改善方案必须仔细规划2)方案的参与者必须事先准备3)参与者需要指导纲领以协助设定目标4)目标网络必须能够被了解5)目标的达成可能无法正确地指出绩效表现的好坏6)目标的时间周期是重要的7)目标的主管人员在设定目标与执行方案等困难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8)将目标管理直接运用于奖赏系统会引起负面的边际效果9)目标管理亦有缺乏弹性的可能性10)管理系统应加以监测且至少在一开始时要保持单一11)高层主管人员积极投入所设定的所有目标并传达到组织中较低层级12)管理的生产力需要加以衡量13)组织气候必须支持生产力的追求14)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对目标管理与生产力改善作出承诺15)目标管理必须被视为一个管理系统
17、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1)高层人员之领导与支持2)策略性规划3)以顾客为导向4)考评与分析5)训练与奖惩6)赋予组织成员活力与团队合作7)品质保证
18、在民主的社会中,政府组织是由大众所创立,为了大众而设立,以及需要对大众负责。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政治既是民意政治、法治政治,更是责任政治。从某种程度上讲,民主制度的根本就是责任。
19、责任机制是旨在实现责任的一套制度安排或确保责任实现的途径。吉伯特曾以两个层面:正式与非正式、内部与外部,构成了四种达成行政责任的途径 实现公共管理责任的主要机制:1)行政控制机制包括行政监督、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多种方法。2)立法控制机制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质询权、调查权、弹劾权、不信任表决权等方式实现的。3)在司法控制机制当中,司法审查和宪政赔偿责任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20、▲公民参与与公共管理的关系:公民参与可以反映公民的需求与偏好,提高政府的代表能力和回应力;使公共管理者知晓公民对公共组织绩效的评估意见;向公民提供信息以有助于公民判断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以及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心。在各国实践中,公民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促进政府责任方面,现存的主要机制包括:公开听证,民意调查,咨询委员会,利益集团等
21、▲当代世界各国政府再造的背景和原因:1)政府角色膨胀2)财政状况的恶化3)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4)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压力5)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22、评价企业型政府理论: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资本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这的确是当代世界的政府再造提出了新的思维。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着企业自主性与民主责任性之冲突;公共企业愿景与市民参与与价值之间的冲突;企业秘密性与民主开放性之间的冲突以及企业风险承担与民主的公共财处置责任之间的冲突等。
23、中国政府改革的主要议程:1)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政府治理典范的变革2)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3)从以政府为本位和中心到亲市场的政府4)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5)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6)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
7)从机械式的官僚组织到有机式的适应型组织
一、概念选择:
1、政府再造是政府组织精简
2、属于传统科层制组织的困境:决策权威集中化,扼制组织学习,组织内部与组织协调困难
3、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不断改进的产品与服务来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
4、属于民营化基本类型的:撤资,替代,委托
5、法院对行政机关活动实施:司法监督
6、非盈利组织主要特征:正式组织,民间组织,自治性组织
7、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是: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以消费者偏好为依据
8、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权威性
9、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治理的理性往往是:需要考虑各种利益与价值的平衡
10、公共管理最早可追溯到1887发表的《行政之研究》威尔逊
11、公共部门如何由控制转向于服务的方式?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发生着深刻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由以控制为目标转向以服务为宗旨,指:公共管理的定位不是控制而是服务,以为社会、为公民服务为其宗旨。公共管理者不再高居人上,而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对社会的不同领域进行职能定位,妥善处理好不同领域之间的职能分工,有效地培养社会的自治能力,进而在社会公共事物管理中加强现实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本质意义,就是要保证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以至社会诸领域之间的健康关系,以形成相对独立、互为作用,共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性资源。
12、官僚制本身为何种责任体系?
对于公共行政来说,近代发展起来的官僚制组织结构和体制,是一个责任中心主义的体系,它在形式合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原则下,片面追求行政责任的制度化设计,忽视了行政人员的信念以及建立在信念基础上的道德责任,以至于官僚制在今天已经成了官僚主义的代名词。
13、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