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学
论行政决策体制的优化
【摘要】::行政决策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基础,是保证政府效能的关键。加强行政决策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能极大推动政府行政改革乃至整个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全局。本文阐述了以我国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出了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的路径,并对如何完善决策体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字】: 行政决策改革优化途径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报告中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程的加速,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改革逐渐提到日程上来。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政府就是在决策制定和决策执行的循环往复中一次次完成行政管理过程的。因此,行政决策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已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决策选择正确与否决定了行政改革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决定着政府改革的成败,对整个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一、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的目标
1986年7月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召开,首次对科学决策问题做了专题性研讨,确立了行政决策体制改革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目标定位。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因此,“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基于这一思想,党的十三大在部署政治体制改革时就强调制度建设“对于党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十分重要”。党的十四大提出“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正确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从行政决策体制目标演变的沿革来看,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已成为新时期行政决策体制的总体目标,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及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是一个多层次化的目标体系,它要求决策过程必须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之上,经过科学的程序,广泛发扬民主,大量收集信息,充分研究论证,采用集体决策的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把静态的典型研究与动态的系统分析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决策精度。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方法特别是公共决策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所谓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决策过程,在政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所谓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过程,特别是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党政机关及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律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三个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方面,民主化是基础,科学化是主导,法制化是保证。
二、优化行政决策体制的路径
(一)创新中枢系统
首先,提高党政一把手的决策素养。中国目前实施的是首长负责制,行政导向明显偏向效率,这跟中国国情十分相洽。在中国各级政府的中枢系统中,核心和关键是各级政府机关的党政一把手,尤其是各级党委书记。毛主席曾经说过,方针路线确定之后,一切依靠干部,其中干部主要就是指承担为执行中央方针路线而进行具体决策功能的各级党政一把手。所以说,各级政府党政一把手的决策素养直接关系到各级政府决策的实际效果。当前很多地方政府的领导都在强调执行力,其假设前提是自己的决策很英明,决策失误却被忽视。鉴于地方
政府决策失误频繁出现的现状,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对党政一把手决策素养的培养力度,如增强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决策意识以及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等,使得我国各级政府党政一把手具备较高的决策素养,成为专业的决策阶层。其次,重大决策引入集体决策制度。200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所有重大决策,都要由集体讨论决定。2008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重大行政决策应当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经政府及其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杜绝擅权专断、滥用权力。从国务院这一系列报告和文件要求不难看出,集体决定已经成为行政首长负责制背景下保障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制度选择。
(二)创新信息系统
陈云同志说过: “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决定用不到10% 的时间就够了。”可见信息对于决策的重要性。当前中国的信息机构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政府所属的信息机构。主要包括隶属于发改委的各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计委系统的各级信息中心,统计、物价以及各级委、办、厅、局的信息机构。二类是政府内部的信息机构。主要包括省市委、省市政府的信息处、政策研究室、专家咨询委员会等。从1987 年国家信息中心成立以来,经过20 多年的艰苦努力,以国家信息中心为龙头的国家经济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发展成为由国家、省、地、县四级政府部门信息中心组成覆盖全国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但是信息机构建设仍然面对诸如专业机构和专业从业人员偏少、信息机构发展资金不足、普及率不高、现代信息资源建设开发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信息机构反馈意识不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灵活的机制、信息搜集和沟通体制落后等问题。创新现有的政府决策信息系统,主要可以围绕两个方面展开:
第一,建立专业情报部门。按照大部制的改革思路,对现有各类信息机构、人员进行有效整合,在增设信息机构的同时,重点是充实现有信息机构,增加信息机构的人员编制,调整其信息搜集范围,建立类似美国FBI 的专业化情报部门。同时,加强信息机构的能力建设,特别是要改进信息搜集的方法,更多地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并将这种方法与填写汇总统计报表、典型调查等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信息搜集的成本、提高信息搜集的效率。
第二,建立高级情报系统。加紧建立相应的信息传达制度,对于哪些信息应传达、应通过什么渠道传达、传达到什么机关、信息传达的时限等做出明确的规定[10]。融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联机系统和电子计算机网络,建立高度自动化的高级情报信息系统,使得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能够高效共享各类信息,并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创新咨询系统
咨询系统对政府决策科学化提供了最强大的智力支持,如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执政理念和决策方案,另外很多地方政府也已经从中受惠。据《人民日报》2004 年11 月30 日一版报道: 科学决策推动着山西太原市实现在全省率先发展的目标。太原市严格执行专家咨询论证与决策评估制度,邀请两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导等24 名科技精英组成常务顾问团,定期提供咨询。太原市还聘请100 位省内优秀专家为“科技顾问”,随时提供决策建议。截至目前,专家们已向太原市提供决策信息500 多条,推荐了200 多个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针对前面所谈中国政府决策咨询系统不完整、经费紧张和独立性较差的问题,特做出如下创新:一是建立起完善、稳定的政府决策咨询系统。中国政府决策咨询系统应该包括三个部分,即以政府内设政策研究机构为主的官方思想库,如国务院研究室;以事业单位为主的“半官方思想库”,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以民办非企业法人、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为主的“民间思想库”,如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天则经济研
究所(1993 年成立)、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1988 年成立)、北京大军经济观察中心(2000 年成立)等。各级政府对官方和半官方的思想库咨询较多,但因其中的利益关系,这些咨询机构容易迎合长官意志,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大力发展民间思想库,加强对民间思想库的开发利用和合作。
二是建立起独立性强、运作高效的政府决策咨询系统。咨询系统是不是独立,通常的判断标准是看该机构是不是独立运作,如CCER,虽然在北京大学属下,但它是以福特基金会作为种子资金独立运作。目前中国的官方思想库一般依靠政府财政供养,所以很难独立运作,但是可以在地方政府推广异地交叉咨询的方法来增强其独立性。半官方和民间的咨询机构应该向美国兰德公司一样朝着综合多学科专家、多种优秀人才聚集的大型智囊机构方向发展。政府通过建立咨询工作的常规程序制度,在各级行政机关建立决策研究专项预算制度,实行咨询机构有偿服务制度,从而增强其财政实力和高效运作的能力。
(四)建立监督系统
中国的监督机关林林总总,从纪委、人大到政协,从监察到审计,从反贪局到预防腐败局,这样的反腐败布防应该已经相当齐全,甚至有职责同构的嫌疑,但是监督效果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除监督系统缺少整合、地位不够独立外,从行政运作的程序看,监督主要侧重于执行中和执行后的监督,忽视了滥用权力的源头问题即决策环节。基于上述考虑,我们主张完善传统的政府决策体制,创建并且逐步完善决策体制的监督系统。具体做法是在各级政府成立决策审议委员会,有的学者曾经指出,“其成员应有一半以上是社会上的专家和民意代表。决策审议委员会的任务是: 进行民意调查,反映民心、集中民智;完成决策议题的初审、决策方案设计承担组织(人)的初定;对决策设计组织(人)的调查行动进行指导;对决策方案设计组织报来的决策草案进行评议和审查;对有疑点的决策草案组织二次抗风险分析。决策审议委员会开会时采取民主集中制方式,少数服从多数进行决定。”对于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做法,我们是认同的,但是还对其进行了如下完善: 成员应该包括中国现有各类监督机构的代表,此外还有专家和民意代表;监督内容分阶段进行布局,决策前主要协助同级法制机构和人大、政协对决策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决策中主要对决策是否经过法定程序和充分发扬民主、吸纳民意进行监督;决策后主要对决策从开始制定到实施完毕后所耗财务进行全面审核,监督其中间是否存在非法或者不当使用资金等问题。这样使得监督系统前置,同时对决策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控,避免错误决策的发生。
(五)建立反馈系统
按照西蒙的决策理论,审查必不可少,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决策进行跟踪监测、信息反馈以帮助决策方调整决策或者取消决策。然而现实过程中的很多决策都是有头无尾、不了了之。
为此,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都先后提出要建立决策跟踪反馈制度,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很多地方政府还提出了重大决策的后评估制度,这跟课题组的认识基本一致。建立政府决策系统的反馈系统总体上应该是执行初中期自查和后期他查相结合。决策后,政策进入执行初期和中期,在这两个阶段,政策方应该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考核,首长牵头组成自查小组对于重大决策执行初中期的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自我信息反馈;决策方根据信息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决策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节省行政成本、推动决策方高效纠错。执行后期,他查为主,这里的他查主要是上级派出考核组对于地方一个阶段内重大决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考核组成员应该由上级决策机关负责召集,其中可以融入上级监督机构和社会专业评估机构。
第二篇:管理学
一、管理与管理学
1. 熟记: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领会: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一般规律。
(2)管理二重性: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
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4)管理者的角色
A人际角色:a代表人b 领导者c联络者;
B信息角色:a监督人b传播者c发言人;
C决策角色:a企业家b冲突管理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
(5)管理者的技能:a 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熟记:
(1)霍桑试(实)验: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
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
a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
b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
c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
d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3)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4)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2.领会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a、工作定额 b、标准化 c、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d、差别计件工资制 e、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亨利·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14条原则:
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 /集体精神。
(3)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8个特点。
(4)人际关系学说要点: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5)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a、管理科学学派(数量管理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b、系统理论(系统管理)学派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c、权变理论学派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响应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
d、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以彼得圣洁的五项修炼为基础。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方面修炼途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3.应用:
能运用道德观与社会责任观分析问题。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实践性/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7.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组织工作是指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
所谓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1.统一指挥原则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5.精干高效原则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
组织结构形式
1.直线制组织结构。适用于技术较为简单、业务单纯、规模较小的组织。
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比较适合。
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用于采用多元化、国际化经营战略、业务范围比较广、市场范围大的大型组织。
4.矩阵制组织结构。适用于一些需要集中多方面专业人员集体攻关项目或企业。
5.网络结构。
所谓授权就是指上级给予下级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
人员配备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2.任人唯贤原则3.因事择人原则4.量才使用原则5.程序化、规范化原则6.人事动态平衡原则7.照顾差异原则
组织变革的类型:
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从定义上区别领导与领导者: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鼓励和影响组织成员或群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者是指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管理权利实现领导活动过程的人。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激励人充分发挥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亚布拉罕.马斯洛创立了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有效的激励方案既能鼓励员工的积极行为,也可以惩罚有害的行为。
管理学之中的控制,是由管理者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或标准进行的测定、衡量和评价,并促使工作既定目标实现的过程或实现更高既定目标的过程。
市场营销控制是对市场营销因素与活动进行组合的控制。
4P指: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控制工作的类型:1.前馈控制2.现场控制3.反馈控制
控制工作的要求:1.适应性的要求2.及时性要求3.灵活性的要求4.经济性的要求
预算控制系统必须具有灵活性。预算控制系统具有准确性。预算控制系统提供的信息必须客观、及时、精确。
通过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来降低成本的控制就叫成本控制。创新、革新或改革。
概念包括:1.采用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管理创新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注重性原则4.反向思维原则5.综合交叉原则
管理创新的过程:1.寻找机会阶段2.创意形成阶段3.创意筛选阶段4.创意验证实施阶段。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不同点在于: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收集、检查、分类、存贮和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多么特殊的要求。而知识管理与此大不相同,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理念就是创新,而且是持续的创新。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学习型精简2.扁平化3.有弹性4.不断创新5.善于学习6.自主管理7.领导者的新角色
简答题
一、何谓目标管理?它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内容有哪些?
所谓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控制和评价管理目标,对全部活动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
特点:1.目标的整体性2.目标的激励性3.重视最终成果4.应变性
基本内容:
1.定总目标和方针。
2.据总目标和方针,自上而下地依次制定单位内部各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
3.委任权限,制定措施,执行目标,并检查目标执行情况,保证目标最终实现。
4.评定成果,表彰奖励。
二、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标志及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授权的益处、授权的基本过程如何?
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高层次中,决策权要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在组织系统的较低层次中,决策权可一定程度的分散。
衡量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主要有:决策的数量、决策的范围、决策的重要性、决策的审核。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包括;决策的代价、政策的一致性、组织的规模、组织的成长方式、管理哲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控制技术与手段。
授权可使高层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处理重大问题;授权可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人在中等压力下工作绩效更佳;可提高下属的士气,增强其责任心,调动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增长下属的才干,有利于选择和培养管理人员。
授权的基本过程包括:1.任务的分派2.权力的授予3.责任的明确4.监控权的确认
三、何谓沟通?简述沟通的过程?
沟通就是信息交流,又称沟通联络,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或对象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沟通的过程:1.发送者发出信息2.编码3.媒体4.接受5.反馈
四、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如何克服?
有效沟通的障碍:1.语言障碍2.语义曲解3.心理障碍4.过滤的障碍5.时间压力的障碍6.信息过多的障碍沟通障碍的克服:
1.对所要发送的信息必须有认真的准备
2.尽可能传递有效的信息
3.及时反馈与跟踪
4.增加沟通双方的信任度
5.改善组织结构
6.领导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7.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
8.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沟通的影响
五、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的含义与优缺点是什么?
前馈控制:是一种面向未来积极预防的控制。优点:1.防患于未然2.不易造成冲突3.适用范围广泛。缺点:主要是资源、精力投入较大,正确运用相当复杂,一旦失效,就会造成控制系统的性能变化。
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
优点:1.由于指导及时,因而可减少损失,具有指导职能与及时效果;2.可提高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
缺点:1.受管理者时间、经理、业务水平的制约;2.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小;3.易形成心理上的对立。
反馈控制:是一种针对结果的控制。优点:便于总结规律,为下一步工作的实施创造条件;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有利于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效率。缺点:实施措施前,偏差已产生,时间已滞后。
第三篇:管理学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管理学(又称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偏重于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如用运筹学、统计学等来定量定性分析。管理的定义为管理者和他人及透过他人有效率且有效能地完成活动的程序。以前管理科学主要用运筹学来解决管理中碰到的问题。近十几年管理科学发展很快,它已经不单单是用运筹学来分析一些具体问题,而是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来分析如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与不确定性决策,复杂系统的演化、涌现、自适应、自组织、自相似的机理等,已经不是一个运筹学所能涵盖的。现代管理学-系统管理学,涉及行为科学、系统工程、全面关系流管理管理学等理论,其中决策论(Decision Theory)、博弈论(Game Theory)和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在社会经济与企业管理、军事战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及形式。一些人认为管理学应该归入自然科学,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归入社会科学。
第四篇:管理学
管理: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核心:协调人际关系;性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技能: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小组之间关系的能力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观点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对策:
1、预测
2、运筹
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组织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管理是一门科学,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要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
新古典管理理论特点:发现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梅奥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主要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非“经济人”2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工人的士气和积极性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意义:提出了社会人的人性假设;新型领导方式: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是企业的每个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 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
1、保健因素:企业的政策和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关系;与下级关系;与同事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
2、激励因素: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主要观点: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3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决策应该采用满意的行为准则
系统原理: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要点: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综合性 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指导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有利于塑造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建立团队精神、有利于创造优秀的经营绩效
组织设计的原则: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权责对等原则3命令统一原则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1直线式2直线—职能式3事业部4矩阵式5委员会
直线式:组织从决策到执行构成一个单元系统,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是组织的决策者,最低一级是执行者,从上到下执行者单一的命令;优点:1管理人员少2职权明确3上下关系清楚;缺点:1组织结构缺乏弹性2同一层次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3主管人员大权独揽,任务繁重,缺少监督;适用范围:小规模的组织
直线职能式:特征:在直线式组织结构的每一个领导层中设置必要的职能管理部门,以协调该层次主管人员管理工作;优点:1减少主管人员的决策失误2有利于加强同一职能的管理工作,提高该职能的管理效率,管理职能专业的水平;缺点:1容易滋生本位主义,使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变的困难2增加管理人员的管理经费;适用范围:组织规模较小,产出比较单一,集中在一个地区的组织
事业部:特征:按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各个不同的生产地建立经营事业部,这些经营事业部均是独立的利润中心,在总公司的领导下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自负盈亏;优点:1改善了组织的决策,划小了核算单位,有利于大企业进行目标分析和决策管理2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的积极性3有利于协调联合与专业化的矛盾,可适应大型企业的多元化,跨地区的生产经营要求;缺点:1从整个企业角度看,职能部门设置重复,会增加管理费用2如果控制不力,独立的事业部可能会向“小公司”发展,本位利益容易强化,不利于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适用范围:大型的多元化、跨地区经营的企业
矩阵式:特征:根据任务的需要把各种人才集合起来,任务完成后就解散;优点:1机械设置和人员安排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应变性2有助于提高组织内各项资源的利用率3在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中有利于技术进步4有助于协调条块关系;缺点:1条块发生矛盾时,处于双重领导之下的成员面临两难困境2稳定性较差,易使成员产生临时观念3决策效率较低;适用于需要集中多方面人才集体攻关项目 委员会:优点:1集思广益2集体决策,行政人员、专家等委员平等3便与协调各部门活动的场所4鼓励参与,使下级干部和职工有可能参与决策的制度;缺点:1委曲求全,折裹调和2责任不清,缺乏个人行动
人员配备概念:为组织的每个岗位配备适当的人,不仅考虑满足组织的需要,同时也必须关注组织成员个人的特点,爱好和需要,以便为每个人安排适当的工作;原则:1因事择人原则:根据岗位要求选择人2因材器使原则:根据人的不同特点安排工作3人事动态平衡原则:以发展的眼光,根据变化的情况适时调整,能者上,庸者下 管理人员的来源(选拔方式):外部招聘、内部提升
外部招聘:优点: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缺点:1进入角色慢,缺乏人事基础,不熟悉组织内部情况2企业对求职者无法深入了解3影响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
内部提升:优点:1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1近亲繁殖2内部矛盾,引起同事不满
领导权力:1法定权:组织授予领导者一定的职位,使其占据权势地位或支配地位,可以对下属发号2强制权:用惩罚的措施强迫他人服从的力量3奖赏权:用激励手段鼓励下属努力完成组织目标
怎样树立自己威信:所谓影响力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非权力影响力不是外界附加的,它产生于个人的自身因素,与职位没有关系,制约非权力影响力的因素:品格、才干、知识、情感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唯一正确的领导方式,只有结合具体情形,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制宜的领导方式,才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S=f(L,F,E)S领导方式L领导者特征F追随者特征E环境;两种经典模型:菲德勒模型,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科曼首先提出,后保罗·赫西和肯尼斯·布兰查德发展为情境领导理论,这是个重视下属的领导权变理论,他们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就会取得领导的成就。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1命令型:高工作低关系、不成熟,第一阶段2:说服型:高工作高关系、初步成熟,第二阶段3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比较成熟,第三阶段4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成熟,第四阶段
领导艺术:1所领导的本职工作—领导人有条不紊的办事是一门艺术,领导的事包括决策、用人、指挥、协调、激励2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意见3争取众人的信任与合作:平易近人,信任对方,关心他人,一视同仁4做时间的主人: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学会合理使用时间;提高开会的效率; 激励概念: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方法:1物质激励(正:发工资、奖金等;负:罚款)2精神激励(正: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赏识激励)3情感激励:既不是以物质利益为诱导,也不是以精神理想为刺激,而是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以感情联系为手段的激励方式。
人情感两重性: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活力,消极的情感可以消弱人的活力,一般来说,下属工作热情的高低,同领导者与下属的交流的多少成正比
期望理论:费鲁姆1964年提出。通过人们的努力行为与预期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研究激励的过程。基本内容:人们对某项工作的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基础:自我利益;核心:双向期望 激励力(M)=效价(V)*期望概率(E);激励力:激励作用的大小;效价: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期望概率:采取某种行动实现可能性的大小
利克特德四种管理模式:1专制权威:主管人员非常专制,很少信任下属,采取使人恐惧和惩罚的方法,偶尔兼用奖赏来激励人们,采取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决策权限高。2开明权威:主管对下属怀有充分的信任和信心,采用奖赏和惩罚并用的激励方法,允许一定程度的自下而上的沟通,向下属征求想法和意见,授予下级一定的决策权(政策除外)3协商式:从事与上下双向沟通信息,在最高层制定主要的政策和总体决策的同时,允许低层部门作出具体问题决策,并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协商4群体参与式:充分的信心和信任,总是从下属获取设想和意见,并积极采纳;对于确定目标和评价目标多取得的进展方面,组织群体参与其事,在此基础上给于物质奖赏,从事上下之间与同事之间的沟通,鼓励各级组织作出决策,或者本人作为群体成员,同下属一起工作。
决策: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的过程;过程和步骤: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基本方法: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树;决策矩阵、头脑风暴、德尔菲法 不确定型决策:小中取大、大中取大、最小最大后悔值
计划编制的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指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自上而下的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的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施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特征: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实现性、富有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基本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责任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中目标的贡献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有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有他的上级来进行指挥和控制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过程:1制定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成果评价5实行奖惩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管理幅度:直接领导的下属的数量;影响因素: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2工作能力3工作环境4工作条件;与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管理层次与管理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成员越多,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主管直接控制下属越多,管理层次越少。
马斯洛层次理论,五种需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头脑风暴法,即将为解决某一问题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管理: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核心:协调人际关系;性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技能: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小组之间关系的能力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观点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对策:
1、预测
2、运筹
预测: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组织理论)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管理是一门科学,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3要实现科学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
新古典管理理论特点:发现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梅奥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主要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非“经济人”2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工人的士气和积极性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意义:提出了社会人的人性假设;新型领导方式:组织好集体工作,采取措施提高士气,促进协作,是企业的每个成员能与领导真诚持久 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
1、保健因素:企业的政策和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关系;与下级关系;与同事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
2、激励因素: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主要观点: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3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决策应该采用满意的行为准则
系统原理: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要点: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综合性 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指导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有利于塑造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建立团队精神、有利于创造优秀的经营绩效
组织设计的原则: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权责对等原则3命令统一原则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1直线式2直线—职能式3事业部4矩阵式5委员会
直线式:组织从决策到执行构成一个单元系统,组织的最高领导人是组织的决策者,最低一级是执行者,从上到下执行者单一的命令;优点:1管理人员少2职权明确3上下关系清楚;缺点:1组织结构缺乏弹性2同一层次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3主管人员大权独揽,任务繁重,缺少监督;适用范围:小规模的组织
直线职能式:特征:在直线式组织结构的每一个领导层中设置必要的职能管理部门,以协调该层次主管人员管理工作;优点:1减少主管人员的决策失误2有利于加强同一职能的管理工作,提高该职能的管理效率,管理职能专业的水平;缺点:1容易滋生本位主义,使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变的困难2增加管理人员的管理经费;适用范围:组织规模较小,产出比较单一,集中在一个地区的组织
事业部:特征:按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各个不同的生产地建立经营事业部,这些经营事业部均是独立的利润中心,在总公司的领导下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自负盈亏;优点:1改善了组织的决策,划小了核算单位,有利于大企业进行目标分析和决策管理2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的积极性3有利于协调联合与专业化的矛盾,可适应大型企业的多元化,跨地区的生产经营要求;缺点:1从整个企业角度看,职能部门设置重复,会增加管理费用2如果控制不力,独立的事业部可能会向“小公司”发展,本位利益容易强化,不利于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适用范围:大型的多元化、跨地区经营的企业
矩阵式:特征:根据任务的需要把各种人才集合起来,任务完成后就解散;优点:1机械设置和人员安排比较灵活,有较强的应变性2有助于提高组织内各项资源的利用率3在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中有利于技术进步4有助于协调条块关系;缺点:1条块发生矛盾时,处于双重领导之下的成员面临两难困境2稳定性较差,易使成员产生临时观念3决策效率较低;适用于需要集中多方面人才集体攻关项目 委员会:优点:1集思广益2集体决策,行政人员、专家等委员平等3便与协调各部门活动的场所4鼓励参与,使下级干部和职工有可能参与决策的制度;缺点:1委曲求全,折裹调和2责任不清,缺乏个人行动
人员配备概念:为组织的每个岗位配备适当的人,不仅考虑满足组织的需要,同时也必须关注组织成员个人的特点,爱好和需要,以便为每个人安排适当的工作;原则:1因事择人原则:根据岗位要求选择人2因材器使原则:根据人的不同特点安排工作3人事动态平衡原则:以发展的眼光,根据变化的情况适时调整,能者上,庸者下 管理人员的来源(选拔方式):外部招聘、内部提升
外部招聘:优点: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缺点:1进入角色慢,缺乏人事基础,不熟悉组织内部情况2企业对求职者无法深入了解3影响内部员工工作积极性
内部提升:优点:1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1近亲繁殖2内部矛盾,引起同事不满
领导权力:1法定权:组织授予领导者一定的职位,使其占据权势地位或支配地位,可以对下属发号2强制权:用惩罚的措施强迫他人服从的力量3奖赏权:用激励手段鼓励下属努力完成组织目标
怎样树立自己威信:所谓影响力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非权力影响力不是外界附加的,它产生于个人的自身因素,与职位没有关系,制约非权力影响力的因素:品格、才干、知识、情感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唯一正确的领导方式,只有结合具体情形,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制宜的领导方式,才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S=f(L,F,E)S领导方式L领导者特征F追随者特征E环境;两种经典模型:菲德勒模型,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科曼首先提出,后保罗·赫西和肯尼斯·布兰查德发展为情境领导理论,这是个重视下属的领导权变理论,他们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就会取得领导的成就。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1命令型:高工作低关系、不成熟,第一阶段2:说服型:高工作高关系、初步成熟,第二阶段3参与型:低工作高关系、比较成熟,第三阶段4授权型:低工作低关系、成熟,第四阶段
领导艺术:1所领导的本职工作—领导人有条不紊的办事是一门艺术,领导的事包括决策、用人、指挥、协调、激励2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意见3争取众人的信任与合作:平易近人,信任对方,关心他人,一视同仁4做时间的主人:记录自己的时间消耗;学会合理使用时间;提高开会的效率; 激励概念: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方法:1物质激励(正:发工资、奖金等;负:罚款)2精神激励(正:目标激励、工作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赏识激励)3情感激励:既不是以物质利益为诱导,也不是以精神理想为刺激,而是以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以感情联系为手段的激励方式。
人情感两重性: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活力,消极的情感可以消弱人的活力,一般来说,下属工作热情的高低,同领导者与下属的交流的多少成正比
期望理论:费鲁姆1964年提出。通过人们的努力行为与预期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研究激励的过程。基本内容:人们对某项工作的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基础:自我利益;核心:双向期望 激励力(M)=效价(V)*期望概率(E);激励力:激励作用的大小;效价: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期望概率:采取某种行动实现可能性的大小
利克特德四种管理模式:1专制权威:主管人员非常专制,很少信任下属,采取使人恐惧和惩罚的方法,偶尔兼用奖赏来激励人们,采取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决策权限高。2开明权威:主管对下属怀有充分的信任和信心,采用奖赏和惩罚并用的激励方法,允许一定程度的自下而上的沟通,向下属征求想法和意见,授予下级一定的决策权(政策除外)3协商式:从事与上下双向沟通信息,在最高层制定主要的政策和总体决策的同时,允许低层部门作出具体问题决策,并在某些情况下进行协商4群体参与式:充分的信心和信任,总是从下属获取设想和意见,并积极采纳;对于确定目标和评价目标多取得的进展方面,组织群体参与其事,在此基础上给于物质奖赏,从事上下之间与同事之间的沟通,鼓励各级组织作出决策,或者本人作为群体成员,同下属一起工作。
决策: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的过程;过程和步骤: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基本方法:盈亏平衡分析;决策树;决策矩阵、头脑风暴、德尔菲法 不确定型决策:小中取大、大中取大、最小最大后悔值
计划编制的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指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自上而下的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的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施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特征: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实现性、富有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基本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以此责任来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中目标的贡献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有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有他的上级来进行指挥和控制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过程:1制定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4成果评价5实行奖惩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管理幅度:直接领导的下属的数量;影响因素: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2工作能力3工作环境4工作条件;与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管理层次与管理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成员越多,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主管直接控制下属越多,管理层次越少。
马斯洛层次理论,五种需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头脑风暴法,即将为解决某一问题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第五篇:管理学
(一)形式:
1、电梯的作用:现代化医院往往舍弃了分散式建筑布置,减少病患医护人员往返距离,缩短气水暖电管线长度和线路能耗,减少建筑面积,减少建筑占地,增加绿地,总之,电梯作为紧凑型医院竖向交通工具重点,深入研究电梯设计,利于提高医院规划设计质量,2、严峻的现实:医院大楼越造越高,患者人数与日俱增,排队等电梯成为众多病家的新烦恼。当初设计的门诊容量早已“爆棚”,规划中的几部电梯日日超负荷运载,患者除了等门诊、等检验、等报告外,还要等电梯。面对医院“垂直交通”拥堵不堪现状,医院应如何出招,化解患者的实际困难?
(二)目标
解决医院垂直交通因拥堵引起的“看病难”问题,方便病人挂号、检查、付费、探视等问题尤其是为了避免突遇急诊情况时所造成的混乱。
(三)资源
标志的提示(请走楼梯)
楼梯的改造,,楼梯的建设使人容易找到 电梯的改造与管理
走楼梯意识的树立(健康教育型楼梯、艺术楼梯、)加强医院软件式管理
(四)方案
1、指示标牌,请坐楼梯
2、开敞式楼梯;
健康教育型楼梯;(普及医学知识)
艺术楼梯;(提高审美感觉,增加视觉美)显而易见的楼梯。
3、①折返式自动扶梯
增加了从底层到顶层的折返式自动扶梯,扶梯每小时可运送4500人,患者上下一个楼层用不到半分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垂直交通”的重负。②增设和改建大功率、大轿厢、高速度电梯 增加容量人数,减少等待时间
③设置专用电梯(如手术专用梯、职工专用梯、污物梯等)④设置推床电梯,避免浪费空间 ⑤单双层电梯管理
4、在楼层内开设挂号收费联合窗口,将行政部门搬离门诊大楼,腾出专用电梯服务患者;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减少患者检验收费取报告的往返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