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公司经营管理现状的审计调查报告
(由于我们是一家成长中的民营企业,审计部也是刚刚组建成立的,这是我们第二个审计调查项目,旨在摸清下属一家子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因此,这份报告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也是在边干边学,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教!——Byrong)
关于对**公司经营管理现状的审计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为配合***公司加强管理,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经集团董事长批准,集团审计部于****年**月**日至**月**日对***公司经营管理综合状况进行了调查。我们采取了审阅、访谈、实地观察、调查问卷、走访等多种方式,主要对***公司人、财、物整体运作以及****情况进行调查,范围涉及***公司各个层面的干部、员工以及部分客户。现将审计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司基本现状
****公司截止****年**月**日(组织结构、服务对象及范围、公司员工人数及能力等)。
根据****公司财务报表数据,截止****年**月**日,公司(财务状况及基本分析)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公司的员工满意度进行了测评。****年**月份,***公司在职员工***名,我们随机调查了****名员工,调查比例为**%,调查结果显示,*******。
我们还对部分客户进行了调查、走访,根据调查信息反馈,******。
二、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财务核算与控制方面的问题(具体描叙);
2、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中的问题(具体描叙);
3、部门间沟通协调存在的问题(具体描叙);
4、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描叙);
5、其他(具体描叙)。
三、财务收支分析及预测
(略)
预测结果:根据以上预测分析,***公司预计全年经营情况为盈利(亏损)****元。
财务收入预测变动因素分析:
(一)表**中****收入是在*******情况下的预测数,实际收入数会低于预测数;
(二)未在表**中反映的其他收入项目:*****;
(三)其他收入:如***。
财务支出预测变动因素分析:
(一)因***项目,各项费用开支一定时期内将会大幅增加;***项目****,各项费用支出也会有所增加;
(二)其他不确定因素,如*****。
四、建议(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1、建议***公司从今年起加强预算管理和费用控制;(具体陈述)
2、建议财务部***;(具体陈述)
3、建议行政部;(具体陈述)
4、对于调查中有客户反映*****问题,建议**部门*****;(具体陈述)
5、对于每年支付***万元的***费用,建议****公司对其成本效益进行评估。(具体陈述)
第二篇: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建议
秀良集团
对公司经营管理发展的建议
时间飞逝,来公司已近三月。在感受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公司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障碍有所了解,为了使公司在快速发展中奠定基础,顺利运营,打造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经营管理模式,特提几点建议:
一、在一线运营方面应充分拓宽市场渠道,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在以工程建设施工为基础的前提下。寻求更好的项目,力求多元化发展。
1、可扩大合约部职能,改组为市场合约部,利用猎头等渠道招聘业内精英人士。主要用于分析市场各项目需求、机遇、潜在威胁、内外部优劣势、考察各个项目的可实施性,负责对外公共关系和市场业务的拓展;负责前期项目合作的铺垫与准备工作;负责各项目竣工的回款;负责各种合同、协议、契约的签订与变更等。
2、在经营模式上实行差异化战略,做出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特色。(比如施工进度、质量保证、后期服务),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做好对社会的宣传影响,(如大型公益性活动、给来公司应聘的员工送印有秀良标识的小纪念品等)让秀良集团四个字逐渐覆盖市场。
3、选择良好的供应商,确保各种材料商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性价比,赢得客户的良好信誉。
4、坚持实施对各子分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针,利用外包模式充分调秀良集团
动员工拼搏开拓事业的进取心和锻炼员工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力,同时为员工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适时升级企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资质,对外实施挂靠,对内可以组建工程项目承接更大更多业务;也可以合作分包方式进行监督管理。
6、在以上步骤取得顺利进展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开发商业性、教育培训性项目并进行管理。现在社会人们对生活品质和文化追求越来越高,(如选择好地段开发商场或开办教育培训事业,包含小学、初中、高中等课程辅导、成人第二学历培训,资格考试等。)现在社会是学习型组织,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胡锦涛主席曾经讲过要文化治国,教育事业是国家扶持项目。
二、对(二线机关、子公司)制度实施、岗位人员配置、权责明细、绩效管理、薪酬等级划分的建议:
1、在制度实施上应遵循合法、合理、合情的原则,坚决杜绝一人独裁的局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决杜绝朝令夕改的错误决策;坚决杜绝视制度为摆设的错误认识,在公司内不分亲属、朋友等关系员工,在制度方面人人平等。严格遵循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对于国家法定的福利、节假日要严格执行,比如福利如社保,假期如(国庆、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带薪年假),对于一线因工作需要而不能离岗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加班补助。病假应按照来公司工作时间长短以比例形式发放假期基本工资。让全体员工在公司内真正感受到公平公正待遇和温暖,才可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秀良集团
才能真正使员工有归属感,而不是单一的喊要求员工以公司为家的空口号。
2、岗位人员配置方面应该严格遵守公司对于部门的定员标准,特殊情况进行计划外招聘,按照计划外招聘审批程序,要充分发挥每个岗位的能动性,使工作效率最大化,满负荷;各业务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共同做好人员录用前和试用期的考核工作,确保人员质量最优化。降低因人员质量和数量给公司带来的人力资源重置成本。另需按照岗得其人,能位对应原则对现有管理人员适时调整,对于不能胜任岗位的人员,不论有无亲属朋友关系、曾经贡献大小(因为曾经只代表过去)等要坚决给予重新定岗调薪,对于确有工作能力,经考察后综合素质较高、品行好的员工,按照其特长安排在特定的岗位上。有降有升才会刺激员工的工作动力,才可以使有能力的员工看到发展的空间,留住更多的人才。
3、明确各岗位权责利,直接上下级和对其他部门之间的衔接关系。赋予、限制、平衡各岗位的权利,使其保障其管辖部门业务的正常运营同时不会影响到其他业务部门工作的正常进展。各部门因对自己岗位工作内容和衔接较为清晰,应书写本部门工作流程,统一交人力资源部汇编组卷。各部门岗位按照新划分的组织架构实施自己的管理职能,严禁越权和跨部门管理。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时,应首先和其主管领导取得联系,在不影响对方部门工作的前提下提倡互帮互助、集思广益、共同进步,严禁部门之间拉帮结伙,做出有损公司利益的事。对于违反公司规定的任何员工,都要进行严肃处理,以确保制度的权秀良集团
威性。
4、绩效管理按照系数优1.2、良1.0、达标0.8、及格0.6标准进行考评。考评分数(90-100为优,80-89为良,70-80为达标,60-69为及格),考评结果=绩效工资基数×考评系数。考评指标应结合公司的经营发展目标和任务,分机关和外包子公司考评。子公司考评参照外包合同约定;机关考评应设置两个系统,第一考评系统:明确绩效考评主体和被考评者;根据业务情况设置权重指标(考评主体分为直接主管考评和自我考评相结合,直接主管权重为80%,员工20%,以员工的德能勤绩为考评内容);第二申诉系统(绩效考评组):应充分给予员工提供考评结果申诉的渠道。以便员工在受到不公正考评时的及时反馈。(绩效申诉受理人由人力资源部长、董事长助理、纪检部直接主管副总或部长担任,共同处理员工申诉问题)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须与薪酬挂钩。建议员工绩效工资基数为月薪总额的15%,部长为20%,主管副总为30%。机关采取月度考评方法。普通员工按照部门工作计划结合日常工作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出勤情况、参加义务劳动情况等进行考评;部长以上员工依据公司高层会议安排部署的任务、日常工作任务、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领导能力、工作行为等进行综合考评。部长级员工由分管副总、自我进行考评(个人权重为20%、主管副总为80%),未设主管副总的直属部长由董事长助理考评(权重为个人20%,考评组为80%),董事长助理和分管副总由绩效考评小组、个人和全体员工进行考评(权重为个人10%,全体员工20%,考评小组70%),副董事长或总经理由高层会议集体秀良集团
考评、个人考评、董事长考评、全体员工考评(集体考评权重占20%,董事长考评占50%,全体员工20%、个人考评10%)。[全体员工考评是指当月绩效考评小组,没有收到关于对被考评者的任何有效举报或投诉的,该项权重即为满分,如果收到有效投诉,扣除该项权重分外,视违纪情况按照规章制度处理。]
5、薪酬管理应符合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对财务收支情况具有合理性、公司高管风险收益原则,必须让公司高管有一定的责任担当能力。首先应做同行业、同岗位的薪酬调查。在公司条件允许下进行岗位分析,岗位等级评价,确定岗位薪酬等级。为了确保公司薪酬公平合理性,岗位评价工作一般聘请外部专家或者资深人力资源经理评价确定。因为外部专家不受公司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每个岗位能够按照责任大小、危险系数、工作强度、所需资历等指标给予公平打分,从而确定每个岗位的相对价值,不容易产生内部矛盾,并且可以让每个员工清楚所在的岗位的价值和晋升空间。也可以按照先设立薪酬等级标准,逐步完善,对于薪酬标准低于或高于调整后岗位薪酬标准的,暂时不做调整,待岗位人员更新后再做对等入级。薪酬标准按照每年固定调整一次,保证薪酬具有竞争性与合理性。对于绩效考评中半年获得四次优秀以上的员工,可以申请上调一级工资。对于考评中取得优秀的员工,可以晋升一级别,但需要进行3个月考察,考察期工资按照担当岗位工资的80%支付。
以上建议供领导参考,不足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党进锋
第三篇:审计现状
班级:财务101姓名:崔巧云学号:100208121
中国3类审计现状
我国的审计分为国际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我国审计起源于西周时期,1949至今处于发展间段,那现在处于什么状态呢,让我们依次分析。
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自1983成立至今已有23年,在这个过程中,审计机关曾一度亮起了中国的“审计风暴”,并由此引起了社会共鸣。但尽管如此,我国的审计机构,仍存在许多问题。1.独立性差。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密切相关,而审计质量是需要人力、物力和时间保障的。一般而言,在审计的人力、物力既定的情况下,审计的计划安排只有在满足审计质量的基础上,才能降低审计风险。如,在地方审计机关,除常规项目计划以外,党委、政府交办的审计事项逐年增加,且通常任务重、时间紧,这种任务的增加,大大挤占了正常审计计划项目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进度计划、检查评比和年终考核等的制约下,审计机关往往会以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所以,要确保审计质量和控制审计风险,保持审计计划的独立性特别重要。2.封闭性强。这集中表现为审计计划管理的统筹、协调、综合能力低。审计计划管理主要是改善内部管理,扩大信息交流和信息资料的分析利用,建立综合的被审计对象信息资料,并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和利用。例如,审计人员在进入审计前,对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了解不清,导致作为审计计划的主要载体的实施方案通常只是一个程序,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审计机关内部分工过细,也影响了内部信息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利用。3.协调性不够。审计计划的协调性要表现审计计划管理的快速有效性。审计机关内部的关系主要是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同级审计机关之间和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关系,就是要求上级审计机关制定审计计划和部署审计任务时,应考虑下级审计机关自身的工作任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国际惯例靠拢是研究制定我国审计管理协调机制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审计规范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在借鉴经验时,笔者认为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积极引进原则。坚持积极引进原则,就是要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的监管技术、方法,凡国外己公认的,只要我国能够接受,都应积极借鉴,要把国外较先进的监管措施与审计制度安排,贯彻到我国审计管理中,从而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2.结合国情原则。结合国情原则要求在借鉴国外做法时,必须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要把国外经验顺利“嫁接”到中国土壤,并且使其开花结果。“不同病应循不同医”,我国审计管理都有着自己特殊的产生背景,无论是社会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语言文化习惯,还是审计管理发展水平等方面,都与国外存在很大差别。
3.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我国在引进国外通行做法中,应当积极稳妥。我国国家审计行业的全面整合,现代审计管理所必备的客观环境等都是直接决定审计管理协调机制运行效果的因素,都需要时间和行业内外的艰苦努力,不可能一墩而就。
民 间 审 计 是 审 计 监 督 体 系 当 中 的 组 成 部 分,它 在 当 今 经 济 建 设 和 国 家 发 展 中 扮 演 着 日 益 重 要 的 角 色。民 间 审 计 又 称 独 立 审 计、注 册 会 计 师 审 计,国 际 会 计 师 联 合 会(IFAC)的 审 计 实 务 委 员 会 在 《 国 际 审 计 准 则 》 中,把 它 描 述 为 : “ 审 计 人 员 对 已 编 制 完 成 的 会 计 报 表 是 否 在 所 有 重 要 方 面 遵 循 了 特 定 财 务 报 告 框 架 发 表 意 见。” 美 国 注 册 会 计 师 协 会(AICPA)在 《 审 计 准 则 说 明 书 》 第 1号 中 是 这 样 描 述 : “ 独 立 审 计 人 员 对 会 计 报 表 加 以 审 计,收 集 必 要 证 据。其 目 的 是 对 这 些 会 计 报 表 是 否 按 照 公 认 会 计 原 则 公 允 反 映 财 务 状 况、经 营 成 果 和 现 金 流 量 发 表 意 见。” 中 国 注 册 会 计 师 协 会 在 《 独 立 审 计 基 本 准 则 》 中 描 述 为 : “ 是 指 注 册 会 计 师 依 法 接 受 委 托,对 被 审 计 单 位 的 会 计 报 表 及 其 相 关 资 料 进 行 独 立 审 查 并 发 表 意 见。” 从 这 些 描 述 中 可 以 看 出,民 间 审 计 主 要 是 对 财 务 报 表 的 公 允、正 确 发 表 审 计 意 见。在 现 实 当 中 这 一 意 见 非 常 重 要,无 论 国 内 还 是 国 外,其 对 外 起 公 证 作 用,它 是 为 了 适 应 股 份 制 经 济 的 要 求 而 产 生 和 发 展 的。民 间 审 计 是 整 个 国 家 审 计 当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部 分,其 存 在 的 方 式 主 要 为 会 计 师 事 务 所,其 业 务 为 审 计 业 务 和 会 计 咨 询 服 务 业 务。在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长 达 二 十 年 的 发 展 时 间 里,大 部 分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基 本 上 都 是 挂 靠 政 府 机 构,不 愁 吃 穿,大 部 分 国 家 审 计 机 关 的 审 计 人 员 兼 任 民 间 审 计 人 员,这 些 不 仅 对 国 家 审 计 造 成 较 大 影 响,而 且 对 民 间 审 计 自 身 的 发 展 来 说 亦 受 到 限 制,在 技 术 上、人 员 及 管 理 上 都 较 为 落 后。虽 然 我 国 的 事 务 所 数 量 已 有 6700多 家,面 对 的 是 500多 万 家 登 记 在 册 的 企 业 法 人,但 仍 处 于 “ 小、散、乱 ” 状 态,且 大 多 数 并 不 具 备 独 立 承 担 大 型 和 特 大 型 企 业 审 计 的 能 力。有 资 格 审 计 证 券 期 货 相 关 业 务 的 会 计 师 事 务1
所 不 到 100家,面 对 的 却 是 1100多 家 上 市 公 司,这 1100多 家 上 市 公 司 影 响 的 证 券 市 场 总 市 值 已 达 4万 多 亿 元,占 GDP的 比 重 达 50% 左 右,国 家 要 求 这 些 上 市 公 司 财 务 报 表 的 年 报、季 报 必 须 经 过 审 计 才 能 向 公 众 公 布,会 计 师 事 务 所 的 审 计 业 务 是 法 定 的。又 根 据 财 政 部 《 国 有 企 业 年 度 会 计 报 表 注 册 会 计 师 审 计 暂 行 办 法 》 的 有 关 规 定,从 1998年 起,国 有 企 业 年 度 会 计 报 表,应 委 托 中 国 注 册 会 计 师 实 施 审 计。另 外,应 实 行 会 计 报 表 审 计 制 度 的 所 有 企 业,到 2000年 时 必 须 实 行 年 度 会 计 报 表 审 计 制 度。但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现 今 总 体 的 执 业 质 量 不 高,业 务 面 较 窄,而 且 咨 询 和 服 务 业 务 仍 然 停 留 在 低 水平和 低 层 次 上。国 内 专 家 认 为 众 多 刻 意 追 求 短 期 效 益、浮 躁 的 事 务 所 很 难 避 免 “ 一 年 合 伙,二 年 红 火,三 年 散 伙 ” 的 命 运。因 而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迫 切 要 求 发 展 有 一 定 规 模 的、规 范 的、高 素 质 的 会 计 师 务 所。
为 规 范 民 间 审 计 的 执 业 行 为,适 应 市 场 经 济 的 需 要,以 及 加 入 WTO与 国 际 接 轨,在 1999年,根 据 财 政 部 《 会 计 师(审 计)事 务 所 脱 钩 改 制 实 施 意 见 》,中 国 实 行 了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体 制 改 革,所 有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与 所 挂 靠 的 政 府 机 构 完 全 脱 钩,成 为 自 主 执 业、自 负 盈 亏、自 我 约 束、自 立 信 誉、自 我 发 展 的 企 业 化 经 营 组 织。没 有 政 府 部 门 作 靠 山,没 有 不 必 要 的 行 政 干 预,国 家 审 计 人 员 与 民 间 审 计 人 员 完 全 分 开,民 间 审 计 进 入 自 由 的 市 场 竞 争,事 务 所 要 从 实 质 上 成 为 名 符 其 实 的 独 立 执 业 的 组 织。同 时 对 不 合 格 的、不 规 范 的 事 务 所 进 行 清 理 整 顿,2001年 上 半 年,全 国 117名 注 册 会 计 师、198家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受 到 了 警 告、暂 停 执 业、吊 销 资 格 等 行 政 处 罚 ; 422名 注 册 会 计 师 和 73家 事 务 所 受 到 了 通 报、强 制 教 育 等 行 业 自 律 性 处 罚 ; 5名 资 产 评 估 师 和 18家 评 估 机 构 受 到 行 政 处 罚。民 间 审 计 摸 索 着 走 向 法 制 化、规 范 化 的 轨 道。
而 就 在 此 阶 段,随 着 中 国 加 入 WTO,世 界 经 济 一 体 化,我 国 民 间 审 计 领 域 对 外 开 放 力 度 加 大,原 来 只 允 许 外 国 民 间 审 计 组 织 以 合 作、合 资 等 方 式 进 入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领 域,现 在 将 得 以 独 资 的 方 式 进 入 这 一 市 场。2001年 6月 28日,经 中 国 证 监 会、财 政 部 审 核,国 际 五 大 会 计 师 事 务 所(毕 马 威、安 永、德 勤、普 华 永 道 和 安 达 信)已 正 式 获 准 进 入 中 国 金 融 类 上 市 公 司 的 审 计 业 务 市 场,在 中 国 加 入 WTO的 竞 争 舞 台 上,会 计 的 防 护 墙 将 被 拆 除。我 们 知 道,无 论 是 规 模 上 还 是 技 术 上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都 与 国 外 民 间 审 计 有 较 大 差 距,这 给 尚 处 于 稚 嫩 期 的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带 来 很 大 的 威 胁 和 冲 击。尽 人 皆 知,国 外 民 间 审 计 发 展 时 间 较 长,有 一 定 的 规 模,树 立 了 较 高 的 市 场 信 用 形 象,机 构 在 管 理 及 运 作 上 经 验 性 和 科 学 性 较 强,有 很 好 的 人 力 资 源 及 人 力 资 源 培 训 制 度。在 国 内 民 间 审 计 业 务 上 “ 谁 能 吃 这 块 巨 大 的 蛋 糕 ?”,大 型 企 业 和 上 市 公 司 都 需 要 有 一 定 规 模 的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为 其 实 行 包 括 审 计、财 务 咨 询、可 行 性 研 究、资 产 评 估 等 等 多 元 化 服 务,而 且 支 付 费 用 很 高。国 外 跨 国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当 然 会 虎 视 眈 眈,我 国 民 间 审 计 “ 小、散、乱 ” 的 状 况 如 何 与 之 竞 争 ?而 中 国 注 册 会 计 师 协 会 在 2001年 又 规 定 : 必 须 要 有 20名 具 备 证 券 相 关 业 务 资 格 的 人 员 才 能 从 事 上 市 公 司、期 货 等 相 关 业 务 的 审 计。因 而 国 内 许 多 市 场 份 额 已 纷 纷 被 外 国 会 计 师 事 所 务 占 据,为 此,国 内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不 上 规 模 是 不 行 的,一 股 合 并 的 风 潮 席 卷 我 国 的 民 间 审 计 业,截 止 到 2001年 3月 底,中 国 已 批 准 411家 事 务 所 的 合 并 申 请,合 并 后 事 务 所 为 152家,而 且 这 股 风 潮 呈 现 不 断 上 升 的 趋 势。合 并 是 一 种 短平快 加 大 规 模 和 提 高 实 力 的 方 法,德 勤 公 司 和 永 道 公 司 都 是 在 成 功 合 并 了 50家 到 60家 小 型 事 务 所 后 挤 入 世 界 五 大 国 际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的。
对 民 间 审 计 的 关 注 和 治 理,无 论 国 内 还 是 国 外,无 论 是 政 府、企 业、公 众 还 是 民 间 审 计 自 身,都 显 现 其 重 要 性,亡 羊 补 牢,尤 未 为 晚,只 有 对 企 业 的 违 法 行 为 予 以 严 惩,并 完 善 各 项 对 上 市 公 司 和 财 会 人 员 的 监 督 管 理 机 制,才 能 最 终 维 护 社 会 经 济 体 制 的 正 常 运 行,也 才 能 真 正 保 护 中 小 投 资 者 的 利 益,并 使 人 们 重 新 建 立 对 政 府 和 市 场 的 信 心。政 府 应 完 善 体 制、加 强 监 督,尽 量 杜 绝 会 计 造 假 的 源 头,委 托 者 — — 企 业 不 再 提 出 无 理 要 求,注 册 会 计 师 就 没 有 必 要 成 为 造 假 的 帮 凶,而 且 也 能 摆 正 位 置,专 心 于 本 专 业 的 角 色,这 样 一 来 反 而 对 民 间 审 计 是 一 件 好 事。即 使 企 业 提 出 无 理 要 求,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也 不 需 因 眼 前 利 益 而 自 取 毁 灭,让 民 间 审 计 在 政 府、企 业、公 众 等 营 造 的 经 济 环 境 下 不 要 陷 入 “ 规 范 是 死,不 规 范 也 是 死 ” 的 窘 境 当 中。要 敢 于 说 “ 不 ”,今 年 全 国 的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对 上 市 公 司 一 共 出 具 了 19份 拒 绝 发 表 意 见 的 审 计 报 告,无 论 如 何,被 出 具 非 标 准 意 见 的 审 计 报 告 对 上 市 公 司 来 说 都 是 一 件 不 光 彩 的 事,事 务 所 甚 而 会 失 去 这 一 客 户,客 户 数 量 和 审 计 质 量 是 一 对 矛 盾,有 时,不 得 不 忍 痛 割 爱,而 只 有 这 样,才 能 长 盛 不 衰。会 计 师 事 务 所 之 间,应 达 成 行 业 默 契 和 共 识 : 对 曾 被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出 具 反 对 意 见、拒 绝 表 示 意 见 以 及 被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拒 绝 接 受 委 托 的 客 户,其 他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应 谨 慎 接 受 委 托 和 发 表 审 计 意 见。广 大 的 公 众 亦 须 理 解 毕 马 威 合 伙 人 蔡 廷 基 所 说 的 “ 即 便 是 ‘ 掘 地 三 尺 ’ 的 进 行 审 计,也 难 以
完 全 杜 绝 差 错,如 同 医 生 有 时 会 误 诊 一 样,并 非 因 为 医 生 的 水 准 低 下 或 者 有 心 为 之,而 是 不 少 病 的 症 状 有 时 很 相 似。” 以 客 观 的 态 度 对 待 尚 处 稚 嫩 的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业。
无 论 是 成 熟 的 市 场 机 制,还 是 完 善 的 监 督 体 系,都 不 能 保 证 绝 对 没 有 “ 银 广 夏 事 件 ” 和 “ 安 然 事 件 ” 的 出 现。就 我 国 民 间 审 计 现 状 而 言,前 车 之 鉴、后 事 之 师。只 有 保 持 谨 慎 的 执 业 态 度,严 格 的 遵 守 职 业 道 德 和 独 立 审 计 准 则,提 高 审 计 质 量 和 服 务 水平,才 能 重 塑 形 象。事 务 所 之 间 要 进 行 良 性 竞 争,以 质 量 求 生 存 和 发 展 ; 建 立 全 国 会 计 行 为 档 案 制 度,并 向 社 会 公 开,提 高 行 业 自 律 能 力 ; 避 免 短 期 行 为,增 强 抗 风 险 能 力,谨 慎 的 选 择 客 户 并 深 入 的 了 解 客 户 然 后 鉴 定 业 务 约 定 书 ; 应 始 终 将 会 计 信 息 披 露 的 真 实、正 确、完 整 放 在 首 位,不 要 严 重 错 报 甚 至 协 助 客 户 欺 诈 及 违 法,因 为 事 实 已 经 证 明,这 不 仅 关 系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自 身 的 生 死 存 亡,也 关 系 到 整 个 民 间 审 计 业 甚 至 全 球 经 济 的 稳 定 和 发 展。我 国 民 间 审 计 应 痛 定 思 痛,从 自 身 做 起,促 进 行 业 的 规 范 发 展,无 论 是 改 制、合 并,都 应 尽 快 从 当 前 不 利 局 面 中 走 出 来,为 国 家 的 经 济 建 设 更 好 的 服 务。
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如下
1、内部审计的性质认定比较模糊近代以来,随着股份制这种集中和积聚资本的有效形式被广泛采用,跨国公司的不断崛起,不仅使管理层次的分解比以前更加迅速,而且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为了开拓和占领市场,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都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促进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加强经营管理。然而,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却是一个行政命令的产物,片面强调外向性服务及作为国家审计基础而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的模糊,从而不利于甚至阻碍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至今在有些企业内部审计仍难以融入其整体经营管理之中,其结果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很难正常开展,更谈不上履行其监督评价职能及开展保证咨询活动,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内向性服务的作用。
2、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过于狭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即内部审计有两种职能,即“监督职能”和“服务职能”。然而,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设立的特殊背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便局限于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审计。长期以来内部审计突出了“监督”职能,忽视了“服务”职能,内部审计不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
3、内部审计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内部审计成立二十多年来,投入大量精力搞的财务收支审计未能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而且花样翻新。究其原因,有会计人员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因素,有企业因小团体利益漠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因素,也有监督不力、查处不严的因素。从监督的角度看,一是由于内审人员独立性、权威性不够,碍于情面,特别是一些审计人员还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因此,查处问题不深不透,只看表象,点到为止,不去深究。二是一些单位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总觉得出现问题不是光彩的事,审计信息不公开,碍于情面不愿处罚,起不到查一儆百的作用,相反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违纪违规行为,审计的威慑作用没有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以及对干部的监督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这样不但挫伤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在职工群众中也有了消极影响,认为审计是走过场。长此以往,审计的无“为”既影响了审计的地位,不利于审计的发展,同时对在职干部也形不成有效约束,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 :新形势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应具体把握好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向为内部管理服务方面转变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措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例如,对审计项目立项时,往往按财务收支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常规项目立项,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只是在查账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内控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而无法对管理当局提是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意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审的职能也必需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2、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定位应从平行于各职能部门的单一机构向更高层次、更完善的结构转变
随着企业制度的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组织机构都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设立,即应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审计部,三者之间由上而下存在业务指导关系,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向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对于规模较小、不设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审作用的充分发挥。
3、内审队伍的构成应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组织结构发展
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内审部门,使内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4、内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
目前我们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督作用。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内审的作用将不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经验丰富的内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我国的内部审计除开展传统的内部财务收支的审计外,还从健全管理、防止经济损失等方面开拓了许多新的审计领域,如对管理制度、经济合同、经济目标的审计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提高企业效益为目的的经营审计,并逐渐成为内部审计的重点,从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实践证明,内部审计已经成为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在成为企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重要机制,为加强内部监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遵守国家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对隐形眼镜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隐形眼镜在医学上称角膜接触镜,自发明以来,就以其轻巧、美观、舒适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很少有人知道隐形眼镜及其护理液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药监部门也至今未将其纳入日常监管范围。为了加强隐形眼镜及其护理液的监管,我局开展了为时2个多月的调研,通过下发调查表和直接调查,对我市辖区内的隐形眼镜市场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隐形眼镜
及其护理液经营管理现状及思考概述如下:
一、基本现状:
角膜接触镜有软性、硬性和塑形角膜接触镜之分,主要用于矫正屈光不正,也可用于治疗和美容。由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塑形角膜接触镜的技术要求特别高,非医疗机构和大型配镜中心无法验配。因此目前市场上经营的隐形眼镜都是软性角膜接触镜。我市没有角膜接触镜及护理液的生产企业,但有60多家眼镜店,近50%的眼镜店在经营软性隐形眼镜及其护理液。从区域分布看,市区内的眼镜店基本上都经营软性隐形眼镜及护理液,乡镇的眼镜店仅个别经营。眼镜店只要取得工商行政部门发放的《营业执照》,就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隐形眼镜及护理液,没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和任何医疗器械经营备案手续。他们把隐形眼镜完全等同普通眼镜看待,根本不知道隐形眼镜是医疗器械,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更是一无所知。问及隐形眼镜的使用禁忌、如何养护等知识,他们大多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我市有大小医疗机构505家,开设眼科的基本集中在县(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其中台州医院眼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眼科博士、博士生导师等一批专业医师。设备先进精确度高,有包括裂隙灯在内的组合式验光仪、角膜曲率仪等专用设备。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都有专业的眼科医生,配有裂隙灯、检影验光等设备,与台州医院相比,设备要落后些,但基本上也能满足隐形眼镜配戴者的配镜要求。不过只有台州医院1家可以直接配隐形眼镜,其余医院均无隐形眼镜供应。软性隐形眼镜的使用人群多为15周岁以上的学生、青少年,对隐形眼镜的专业知识缺乏了解,许多人仅仅为了美观而选择使用隐形眼镜,往往只以价格、品牌来主导消费,验光听凭眼镜店安排,配戴仅凭产品配戴手册,而配戴手册一般仅介绍配戴及护理方法。
二、存在的安全隐患:
首先是验配不当产生的危害,据调查,配戴隐形眼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隐形眼镜的验配有一定的要求,初戴者在配戴前必须到医院或专业眼镜店做全面眼科检查,以确定是否适合配戴,如有沙眼、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干眼症等疾病是不能配戴的。配戴后还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如有不适,可及早得到治疗。还有,正确地配戴和护理对眼睛的健康也很重要。否则时间一长,就会使角膜处于缺氧状态,极易引起角膜上皮水肿、糜烂,如有细菌或病毒存在,容易导致角膜炎,严重的甚至形成角膜溃疡或穿孔。因为隐形眼镜毕竟是放置在角膜上的异物,每次瞬目都会与眼球表面产生一定的摩擦,同时镜片覆盖在角膜表面,使角膜不能从空气中吸取氧气。虽说目前无致瞎报道,但隐形眼镜族的眼角膜通常比较脆弱,大部分人往往拖到视力模糊才去医院就诊,这时视力已经受到相当损伤。
三、经营环节存在的问题:
1.采购渠道比较混乱。我市眼镜店有从生产厂家直接进货,有从眼镜批发市场进货,也有送货上门。调查中,没有1家能提供出供方合法资质证明文件,更不要说建立什么购销记录了。我们只能从产品外包装上基本识别厂方是否是合法企业,好在目前市场上无产品注册证的隐形眼镜很少看到,但仍有一些无产品注册证,甚至过期失效的软性隐形眼镜及护理液堂而皇之地摆在柜台上销售。
2.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几乎所有的眼镜店都未配备眼科专业人员,对隐形眼镜及其护理液的使用者无从指导,比如哪些人群不宜配戴隐形眼镜,配戴隐形眼镜有哪些禁忌症,隐形眼镜如何正确配戴,护理液如何正确使用,使用不当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处理等等。眼镜店虽然基本上都有验光师,但所持的资格证书五花八门,其技术水平难以保证。
3.必要的验配设备相对落后,验光误差较大。目前国际公认的标准验光设备是组合式验光仪,它集主观测试和双眼视功能检查于一体。但该设备投资比较大,眼镜店一般只配备电脑验光仪和验眼镜片箱,采用先电脑验光,再插片验光测量屈光度。这实际上是普通验光,而非医学界所说的医学验光,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排除禁忌症,验光误差较大。还有,隐形眼镜直接贴在角膜前面,不存在框架眼镜的顶点距离效应,根据一定的光学原理,近视者隐形眼镜度数应略低于框架眼镜度数,所以应严格换算度数,而眼镜店往往只作大致估计。
4.缺乏售后跟踪服务。售后服务基本上没有,即便生产厂家有提供售后服务的表单,眼镜店也未认真操作。产品卖了就卖了,一旦发生产品质量问题,没有任何记录和依据可以追溯。
四、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1.眼镜店经营者对隐形眼镜认识不足,只知是眼镜,不了解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更不知是医疗器械,质量意识差,因此过期失效产品依然销售,无证产品仍然购进的现象时有发生。
2.眼
镜店经营者的文化程度偏低,掌握专业知识较少,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客观上无法开展质量管理。
3.由于历史原因,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管理的法规、规章出台滞后,使各级药监部门在一定时期对隐形眼镜及护理液经营环节进行管理没有明确的标准,监管无法到位。同时,使管理相对人对隐形眼镜及护理液的经营也缺乏统一可行的管理操作程序。例如,技术人员和设备的配备,国家局没有具体的规定,《浙江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经营有特殊验配产品的企业,要求配备相关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经专业培训的验配人员和专业设备,但专指助听器,未涉及隐形眼镜。
五、思考和对策:
隐形眼镜是直接贴附在人眼的角膜表面,改变进入人眼光线的光学性质的特殊商品,其经营环节的规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隐形眼镜及护理液经营环节的监管不容忽视。根据调研情况,我们提出如下意见:
1.要进一步做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规章的宣传培训工作,尤其是要告知经营者隐形眼镜及护理液属医疗器械而且是第三类。对眼镜店经营者以及采购、管理、验光人员进行必要的法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使他们懂得隐形眼镜及护理液的安全问题和药品一样,同样涉及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从意识上改变他们的监管认识,自主配合医疗器械监管,自觉建立医疗器械购进验收记录,改善产品储藏条件,依法经营隐形眼镜及护理液。
2.要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规章,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求经营企业必须配备经专业培训的验配人员以及必要的设施,设备至少包括电脑验光仪、检眼镜片箱、裂隙灯。鉴于隐形眼镜经营的普及性,在管理方式上,应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对基本符合条件的眼镜店实施备案管理。考虑到眼科专业的技术人员较缺,无法配备的眼镜店,要告知消费者到市级医疗机构眼科医生处排除禁忌症后,凭医生处方验配,或组织验配人员进行眼科知识培训。同时要求经营者做好产品的进货索证、入库验收、出库复核、质量跟踪和不良反应报告等工作,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从而将隐形眼镜及其护理液纳入医疗器械日常监管范围,促使其规范经营。
3.要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购进无证产品和经营过期失效产品等违法行为,取缔无证经营。同时,加强对隐形眼镜及护理液的日常监督管理,经常督查这些眼镜店是否规范其采购、销售行为,是否确保经营场地、人员、培训、售后服务等经营条件符合规定要求,是否严格执行各项验配管理制度。
第五篇:对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我认为研究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一项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腾飞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面对8亿农民的庞大数字,我想到不是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巨大困难而是应该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正逢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扩内需”它的巨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农村经济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山西省天镇市,河北省沙河市、衡水市、任丘市,辽宁省葫芦市市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政府对农村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研究提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方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具体情况调查
我们根据自填式问卷特点合理制作调查问卷(见调查报告下方附件)个人一般情况,如: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
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每年的支出比重、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
家庭设施方面,如:日常的交通工具; 家庭消费方面,如:消费地点﹑消费环境等;
国家政策方面,如:村村通工程﹑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减免农业税﹑小额信用贷款等
本村企业方面,如:企业的行业性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等。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11。
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在被调查人群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其中4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高于40岁以上的人群。
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家庭平均人口为5人左右。家庭劳动力人口平均3人左右。家庭年收入平均4000左右。
(二)队农村经济现状的了解情况
调查中的相关问题有4道小题,在此引用两道小题,分别用表格形式展示: 一﹑在您家每月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种类
日常生活必需品
教育支出 赡养老人 农业成本 其它
比例 40% 20% 9% 20% 11% 二﹑您家一月的总收入大概是: 范围 1000元以下 1000元到三千元
三千元到五千元
五千元以上
比例 5% 30%
50% 15% 三﹑调查时间:2010年8月1日——2010年8月30日 四﹑此次农村经济现状调查的体会:
对国家政策的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普遍认为国家政策的方向及目的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但是其执行到地方以后已经有所变味甚至扭曲。
(一)﹑据本次调查所知,80%的村民反映沙河市某乡新农村医保政策就存在较多不透明的现象。乡卫生所的药物的价格更是高出当地药房药品价格的好几
倍。并且有些村级医疗合作社的医生在村民购买药品时,找借口甚至推脱,不愿意为其进行优惠。这里面可能也有他﹑们的难言之隐,因而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其政策的制定上更加完善。另外,我也了解到国家制定的这些政策中所包括的药品种类与村民所用的药品存在不对称现象,也就像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信息不对称类似。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是一项解决农村治病难﹑看病难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而制定的,可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一些地方,它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那种效果。
(二)﹑ 在前几年,刚了解到家电下乡政策之后,认为这是一项利民的政策,可是走遍市内各个大型商场及走访农民得知,享受家电下乡优惠政策的家用电器种类少且偏低端产品,并且优惠款额较低,50%的人认为这不会影响他们是否购买家电的意愿,并且优惠款额很难返还到村民手中,并且手续繁杂。
(三)﹑谈到国家对农民种田的各种补贴,如种子补贴﹑粮食补贴等,但是由于中国农民数量多,这些补贴仅仅相当于每年上涨的农业生产用品价格的一小部分。因为随着化肥种子农药等价格的上涨,农民的种粮成本在逐年增加,可是粮食的收购价的上涨幅度却相当小,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考虑到中国人口这一客观因素,但是这也需要国家在制定政策时更加考虑到它的可行性以及具体性。
(四)﹑面对这一优惠政策,许多农民只是听说过根本就不了解。一个是宣传的原因,另外就是其手续繁杂。在贷款机构里,农民多感觉到能够取得贷款的多是关系户或是其本身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而对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来说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对农村收入来源的认识:在农村调查的这几天,我们发现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普遍情况都是靠种地获取粮食收入,但是其所占农民收入的比例在逐年减少。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农民收入来源中有外出打工收入,有在本地企业工作的收入,以及少数卖土地所有权所得。在农户收入中,粮食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其他的收入差距差距却很明显。
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一直在跃跃欲试想用自己手中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去了解整个社会的全貌。我来自农村,也了解农
村,每天都在感受着它的日新月异,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更是无时不刻在关注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从家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到完成行政村规模的调整,这一切让我欢欣鼓舞。因此,今年暑假,我选择新农村建设作为自己的调查主题之一,对沙河市留村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了为期几天的调查。通过实地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深入政府村委会和农户中进行调查。我认为,留村乡的新农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正在摸索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资金实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干部素质不高,没有调动村民的热情,村民文化活动单调等,建议要调动普通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附近一个新农村建设工程现在就处于搁浅的状态,原因是资金不足,建设工程无法继续下去。
五﹑以下是我们通过这几天的调查所得到的关于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地方农产品面临国内各地农产品的强有力竞争是不争的事实,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已不现实。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北方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看,在全面发展农、林、牧、副业的基础上,一是把粮食做为产业种好,提高粮食作物品质与产量;二是注重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昌县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发展野果加工,但关键是找到销路,现在已经不是原来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
2、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劳务工资收入。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城镇化率为78%,中等收入国家为49%,世界平均水平为46%,而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32%,这说明,我国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务工的潜在空间巨大。因此,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民务工性收入就成为现实选择。其主要途径是:①积极发展小城镇,尽最大可能地把那些居住在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转移到城镇,比如说沙河西部山区的一些农民出行非常不
便,这不仅仅影响他们的生活,更是对当地的农业、加工业甚至手工业都造成了很多困难。同时,不断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例如沙河市的田安小区就是其中的代表,集中群众,既避免了住宅地的浪费,又可以对农业实行规模化管理。②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进城农民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就应该享有长久居住权,享有城镇居民同等待遇。③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步伐,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到城镇从事非农业和跨地区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建立乡镇劳动力转移指导站或劳动保障事务所,开设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窗口,切实做好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小城镇,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3、积极创办乡镇企业,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增加农民工业化收入。乡镇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农民,是农产品生产的终端,也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乡镇企业的基本作用有三个,一是可以开辟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解决农民“卖难”,实现农民的生产目的;二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可以吸纳剩余、闲余农村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为此,各乡镇应依托本乡镇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大力创办或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农产品加工型、流通型乡镇企业;没有条件的,要主动依托社会上已有的乡镇企业。这一点从沙河市就明显地表现出来,在沙河市的各个乡镇中农民的收入就明显地跟当地的乡镇企业数量挂钩。可见乡镇企业对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附件:
农村经济调查问卷
一.您的职业是
1.务农 2.乡镇企事业单位 3.政府机关 4.个体 5.农民工 二.您家一月的总收入大概是
1.1000元以下 2.1000元-3000元 3.3000元-5000元 4.5000元以上
三.您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1.农产品收入 2.养殖业 3.家庭副业 4.本地乡村企业收入 5.外出打工 6.自己的企业 7.其他 四.您觉得10年您的家庭收入有明显变化吗 1.有 2.几乎没有 3.完全没有 五.您是否有参加小额信用贷款 1.是 2.否
六.您取得的贷款费用一般用于哪个方面
1.种植业 2.养殖业 3.家庭消费 4.其它 七.您觉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什么可以改进
1.完善信用等级制度 2.拓宽生产经营渠道 3.建立信贷风险制度 4.降低贷款利息 5.简化办理手续
八.您的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是(多项选择可选三项)
1.子女的婚姻 2.子女的教育 3.医疗 4.房子 5.购车 6.家庭日常开支 7.购买生产资料 九.您家一个月的总支出大概是多少
1.500元以下 2.500元-1000元 3.1500元-2000元 4.2000元以上 十.如果您有余收入,想提高您的生活质量,您会选择
1.温饱 2.房屋建设 3.子女教育或家庭成员的学习4.婚嫁 5.家庭所需的具体物质消费 十一.在您家每月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1.日常生活必需品 2.教育支出 3.赡养老人 4.农业成本 5.其它 十二.选择消费的地点
1.总在乡镇的市场上 2.一般在乡镇的市场上,偶尔去城里商场 3.一般都到市里去买,偶尔在乡镇上买 十三.您在农村花钱消费受到哪方面的限制
1.消费环境(如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农村市场秩序下的流通体系是否健全,农村的生态环境)
2.主观愿望(由于某些原因有目的的消费)
3.农村市场缺乏适合您的适合产品
4.您所在的地区农村信贷社保等机制不健全,抑制了您的消费 5.其它方面的因素
十四.您希望孩子的教育程度到达哪种水平1.初中 2.高中 3.本科 4.硕士及以上 十五.您所在村子的经济状况与过去的十年相比
1.改善很多 2.改善一点 3.没有明显变化 4.不如过去 十六.您认为您所在农村经济改善最多的地方在
1.交通设施 2.住房条件(包括用水用电的方便程度)3.家用电器 4.家用或农用交通工具 5.儿童教育
十七.您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主要依靠什么(多项选择可选三项)
1.靠政府项目资金扶持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3.靠村民自身努力 4.村民和政府集体努力 5.靠招商引资 6.靠国家政策正确引导 7.不清楚 十八.政府政策使您收益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1.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生学杂费 2.农机具补贴 3.减免农业税 4.医疗保险
十九.农村家庭最想得到的社会保障
1.基本养老保险 2.最低生活保障 3.大病医疗保险 4.其他
二十.您认为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扶持重点应该放在(多项选择可选三项)1.农民农业生产 2.扶持村企业和种养大户,解决大众就业 3.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4.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5.补贴慰问贫困户 二十一.您村上目前有企业吗 1.有 2.没有
若回答是A再回答二十二,二十三题 二十二.您村上目前最有经济实力的企业是
1.乡镇企业 2.私营企业 3.国有或集体所有制 4.无 二十三.您所在农村最有经济实力企业的行业性质 1.工业 2.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3.商业 4.其他
二十四.您认为您所在农村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多项选择可选三项)
1.劳动力短缺,青年人多进城打工 2.缺乏国家的政策扶持 3.缺乏人才 4.交通不便 5.农村基层干部不为农民谋福利 6.市场信息获取滞后,导致盲目种植,最后价格太低,卖不出去农产品 7.人均耕地少,种植作物单一,收入少 8.其他 二十五.您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吗 1.没有 2.加入了 3.不知道
二十六.有了医保后,现在家里就医情况
1.就医方便且便宜 2.只是便宜一些 3.便宜但是就医难 4.其他 二十七.日常的交通工具是
1.自行车 2.摩托车 3.机动车 4.汽车 5.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