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接壤,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与曲靖市相连。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气候适宜,资源丰富。作为三七的中国原产地,三七早在明代就被医学家李时珍写进《本草纲目》,誉为“金不换”。云南文山坤七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正式依托于文山丰富的三七资源,于1998年在这片“三七之乡”注册成立。同年,国内众多专家参与攻关,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在全国首创三七超细微粒“超细三七粉”(1250目)获得成功,填补了国内三七超细研究和加工的空白,并成功进军日本等海外市场。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从事三
七、天麻、灵芝及其它云南名贵药材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是以地产名贵三
七、天麻、野生灵芝为主的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按照GAP要求建立了以无公害三七种植为主的“坤七生态三七种植示范基地”800多亩,年生产收购优质三七药材20-80吨。
公司骨干队伍由专业从事中药生产、加工20-40年的高、中、初级人员及老药工组成,具有博士1名,专业技术骨干多名,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年加工三
七、天麻及其它品种超细微粒粉体50-80吨的生产能力。初此之外,公司还聘请了国内著名的中医、中药等专家学者作为顾问团队,为公司产品研发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公司产品上市后,由于人体吸收迅速、吸收率高、生物利用率高而获得了专家和消费者的好评,并吸引了许多海外华商的青睐。公司进一步开发了天麻、灵芝、蚂蚁、灵芝孢子、丹参、山楂、松花粉等等各类破壁超细品种近20种,现已形成了超细粉体系列产品生产、销售的骨干企业。
公司将秉承“高科技创新产品,高品质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高标准生产百姓放心药,一如既往地为新老客户的健康提供服务。
2010年,公司进行了改制和增资扩股,引入了多名战略股东。为满足业务发展,2011年我们在成都高新区设立了成都坤七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云南文山坤七药业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将进一步拓展市场并开展资本运作。作为“道地三七专家”,我们立志成为中国最有竞争力的中药保健品企业之一,并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上市的目标。
第二篇:勐腊县农业局改革开放三十年工作总结 勐腊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勐腊县农业局改革开放三十年工作总结 勐腊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最南端,隶属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区土地总面积7081.2平方公里。位于北纬20°08'—22°25,东经101°06'—101°51'之间。西北接景洪市,北邻思茅地区江城县,东南与老挝山水相连,西与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740.8公里。辖区土地总面积7081.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023米,最低海拔480米。年降平均日照时间2006小时,雨量在1200mm至1900mm之间,平均气温21.7℃。山区沟壑纵横,溪流密布,坝区地势相对平坦。复杂的地形和充充沛的降雨量使勐腊县同时拥有了多种气候类型,为农牧渔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更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改革开放以来,勐腊县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逐步形成了以粮、胶、糖、茶为主导产业,农牧渔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一、三十年来农业发展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勐腊县农业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体制建设不断完善,机构逐步健全,农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劳动技能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备建设不断完善,传统产业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的市场供给力明显增强,对工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大,农业的基础地位日趋突现,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农业总产值成倍增长。2007年,全县农、牧、渔业总产值196350万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537公斤,人均纯收入达2501元,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75.8倍。
(一)传统产业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传统的粮食产业、畜牧业、茶叶产业及香蕉产业得到了巩固和提升。新兴产业如橡胶、蔗糖、南药、渔业养殖等迅速发展壮大,并在农产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甚至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1、粮豆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产量大大提高 1978年全县粮豆播种面积311442亩,单产130公斤,总产量4042.5万公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责任以后,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的种粮积极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有所增长,1988年粮豆播种面积285912亩,单产220公斤,总产量6292万公斤。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含量逐步提高。1998年粮豆播种面积307428亩,单产255公斤,总产量7825.2万公斤;2007年粮豆播种面积289501亩,与1978年相比减少21941亩,减幅7%,单产261公斤,与1978年相比增131公斤,增幅100.8%;总产量7541.9万公斤,与1978年相比增3499.4万公斤,增幅86.6%。以上数据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勐腊县粮豆播种面积逐年在减少,而单产、总产翻了一番,这主要得益于农村生产的解放和农民科技意识的提高,调整优化粮食结构、推广先进农业增产技术、实施良种工程等政策措施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冬季农业开发渐成规模,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1978年全县冬季农业开发为单一的水稻品种,产量低。1978年全县冬季农业开发面积8800亩,单产28公斤,总产量24.5万公斤。改革开放以后,冬季农业开发由过去单一水稻种植逐步发展为冬西瓜、冬辣椒、冬早蔬菜等多元品种结构的格局,丰富了勐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1988年冬季农业开发面积2024亩,单产66公斤,总产量13.4万公斤;1998年冬季农业开发面积48321亩,单产500公斤,总产量2416万公斤;2008年全县冬季农业开发面积为99996亩与1978年相比增91196亩,增长11.36倍,单产697公斤,增669公斤,增长24.89倍,总产量6973.7万公斤,增长6949.2万公斤,增长284.6倍。目前,冬农开发已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3、橡胶产业迅速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全县农业支柱产业 从60年代开始,我县在国营的带动下开始种植橡胶,从1964年到1978的15年中,全县累计种植橡胶4500亩,但最终保存下来的仅2000亩左右。从1979开始,县委、县政府加大对社队企业,大力扶持社队企业种植橡胶,并设立了县社队企业管局,以加强对管理,全县橡胶产业从此进入良性发展时期,至1988年,全县民营橡胶面积发展到144637.25亩,开割面积4000亩,年干胶产量259吨,全县有民营橡胶加工厂(点)31个。至1998年全县民营橡胶面积461244亩,开割 面积163530亩,干胶产量8859吨,确立了橡胶产业在全县经济产业中的主导地位。至2007年,全县民营橡胶种植面积达89.1万亩,同比增19.98;开割面积32.4万亩,同比增15.28%,产量达4104.6万公斤。成为全县种植面积最大、经营范围最广、整体效益最好、经营层次最高、从业人员最多经济支柱产业。
4、甘蔗种植呈阶段性增长,成为全县主要经济产业之一 改革开放以前,我县的甘蔗种植主要以水果甘蔗为主,1978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1963亩,产量906吨。1986年、1996年,勐腊县两个甘蔗制糖厂相继建成投产,为周边地区农民致富增收增加另一项收入来源,也为甘蔗种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88年22936亩,产量69354.6吨;1998年95442亩,产量340694吨;2008年甘蔗种植面积26704.2亩,与1978年相比增24741.2亩,增长13.6倍,预计产量80112.6吨,增79206.6吨,增长88.4倍。
5、茶叶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产值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茶叶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古六大茶山中有五大茶山在勐腊县,是名符其实的“普洱茶”的原产地。1978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1890亩,产量126600公斤;1988年25465亩,产量472800公斤;1998年29667亩,产量1371500公斤;2008年9月止全县茶叶种植面积97394亩,与1978年
相比增85504亩,增长8.2倍,产量2223900公斤,增2097300公斤,增长17.6倍。产品精深加工率进一步增大,产值和效益也大大提高。
6、南药(砂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度增长 1978年全县种植面积7645亩,产量1.95吨;1988年27909亩,产量106.57吨;1998年47193亩,产量274.1吨;2007年种植面积55960亩,与1978年相比增48315亩,增长7.3倍,产量439.6吨,增437.65吨,增长225.4倍。
7、水果产业健康发展,优质水果比重逐渐增大 1978年以前,我县的水果种植尚处于零星种植状态,大部分的水果种植用于供自家人食用,严格的说还不能算一项产业。改革开放发来,我县水果生产逐渐向市场化发展,种植面积持续扩大,西瓜、香蕉、柚子等特色优质水果在水果总量中的比重也随市场需求逐渐增大。2007年全县各类水果种植面81343积亩,产量9276.21万公斤。其中:香蕉种植面积3.91万亩,产量8636.24万公斤,占水果总产量的93.1%。截止2008年9月,全县香蕉种植面积42819亩,与1978年相比增40553亩,增长18.8倍,产量106739吨增106482吨,增长415.3倍,产业的规模效应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效益也大大增加。
8、畜牧生产稳步发展,畜禽产品供应稳定增长 1978年,全县肉类总结产量仅为1654.13吨,禽蛋产量74.88吨。改革开放以后,畜牧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场也相继发展起来,截止2008年10月,全县年出栏生猪以上3000头规模养殖1户,年出栏生猪2000—2999头的1 户,年出栏生猪1000—1999头的达5 户,年出栏生猪300—999头的养殖户达18之多;年出栏肉牛20—50头的养殖户4户,年出栏10000只发上的规模养殖户3户,出栏5000—9999只的养殖户达17户。2007年未,全县大牲畜存栏数20886头,出栏13802头;生猪存栏107393头,出栏75867头,家禽存栏788404只,出栏579879只。
肉类总产量716.03万公斤,禽蛋产量23.1公斤,分别比1978年增长333%和208%。
9、水产养殖迅速发展,成为全县替代的经济产业之一 我县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但在改革开放以前,水产养殖面积很少,产量根本不能满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罗非鱼、草鱼、鲢鱼、鲤鱼等鱼类品种的引进了鱼苗繁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全县水产养殖面积逐渐扩大,水产品品种及产量不断增多。2007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9971亩,产量2132吨,同比增5.13%。其中: 水库面积3661亩,产量384吨;江河面积3817亩,产量331吨;池坝塘养殖面积2493亩,产量862吨。名特优水产品养殖2100亩,年生产各种鱼苗3000万尾,共计330吨,当年投放325吨。
10、蔬菜供给平稳增长 改革开放前,我县蔬菜种植主要以自给自足的方式进行,市场上销售的蔬菜品种、数量少,且季节性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蔬菜种植逐渐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也得到很好的发展、推广和应用,优质蔬菜品种不断被引进生产,使蔬菜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县蔬菜供给呈平衡增长态势,并且打破了季节性限制,市场上常年都能买到新鲜蔬菜和瓜果。
(二)农业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体制建设不断完善,机构逐步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勐腊县历届党政领导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干部队伍的培养。三十年来,已培养出了数千名农业科技人才,为实行科技兴农战战略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体制建设不断完善,机构逐步健全。目前,全县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550多人,其中有专业技术人员418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46人,初级职称270人。县农业局内设秘书股、种植业管理股、养殖管理业股、科技教育宣传教股、信息产业与政策法规股、农机管理股和橡胶产业股7个股室,下设农技推广中心、畜牧兽医站、种子经营管理站、植保站、农建办、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经站、甘蔗办、经济作物管理站、渔政监督与水产养殖管理站、菜篮子办、农环站、农机学校、农机监理站、农机推广站、橡胶技术推广站15个站所单位,在全县10乡(镇)均设有农业综合服务站,已形成相对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当前,新一轮的体制改革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此次改革全面完成后,原属农业部门的部分职能如农村经济管理等将从农业系统分离出去,全县农业系统的机构设置将更加合理,职能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农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劳动技能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科技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技术服务和科技示范工作不断力度加大,农业科技含量逐渐提高。30后来,我县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完成杂了交水稻、玉米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水稻抛秧、测土配方施肥、山区陆稻化学除草、橡胶良种示范推广、台湾农友1号、2号及大顶苦瓜示范推广、紫花大西洋马铃薯示范推广、电脑农业和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三高”母猪示范推广、科学养猪示范建设、养牛小区示范推广、茶花鸡养殖推广、猪杂交改良种推广、水产养殖示范推广、无性系茶叶良种和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并根据各地生产实际适时组织开展相应的农业科技培训。近年来,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组织开展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整村推进工程等系列培训活动。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培训和科技示范推广工作的开展,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农民的劳动技能。同时,也为在全县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农业基础设备大大改善,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1978年全县拥有各型拖拉机666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26台,小型拖拉机440台。
但由于当时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又受体制机制影响,实际的机耕面积很少。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业生产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许多乡镇、村委会、村小组为适应种植业发展的需要,集体放弃传统的畜牧生产,农田耕作完成依靠农机,农业机械迅速普及起来。2007年全县拥有各型拖拉机10899台,比1978年的666台增加10233台,总结动力18040.46万瓦特。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74台,比1978年226台增加48台。小型拖拉机10625台,比1978年440台增加10185台。各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8968部比1978年244部增加18724部。全县机耕面积达到173100亩,比1978年的11410亩,增加161690亩。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164.06万公顷和147.19万公顷()信息网络建设我县各乡镇、各村委会均已配备电脑,并已建立“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各村委会、村民小组可随时通过该平台在网上发布农产品供求信。17
第三篇:第一篇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
【第1题】根据《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的规定,()级以上人民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取责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工作。
答:A乡B镇C:县D:州
标准答案C
【第2题】承担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筹资和宣传工作的是()答:A乡镇人民政府B:基层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D:村(居)民委员会
标准答案A
【第3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批准后实施。
答:A同级人民政府B上级人民政府
C同级人大D上级人大
标准答案A
【第4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参合人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比例应当()省确定的标准,具体补偿比例由自治州、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答:A不高于B不低于C高于D低于
标准答案C
【第5题】《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规定,参合人员因病情需要转院到自治州外住院治疗的,应当由自治州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的()以上医疗机构出具转诊证明,并报其所属的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构批准。
答:A一级B二级C三级D三级乙等
标准答案B
【第6题】符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向当地县(市)人民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亩核批准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答:A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
B自治州政府C自于台州人大D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标准答案A
【第7题】期改正,代收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未出具参合人员个人缴费票据的,由其()责令限对直接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依法予以处理。
答:A上级主管部门B本级政府C所在单位
D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
标准答案D
【第8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参合人员骗取、套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金的,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套取金额()罚款。
答:A 1倍以上3倍以下B 1倍以上2倍以下
C 2倍以上3倍以下D 1倍以上5倍以下
标准答案A
【第9题】根据《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的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哪个行为的,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定点医疗机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和相关人员给予
警告,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答:A以伪造医疗文书的手段,套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资金的B侵占参合人员个人缴纳的费用的C为参合人员提供与所患疾病无关的检查、治疗和用药的D将非参合人员的医疗费用列入基金报销范围的标准答案C
【第10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询私舞弊的,由()给予处分。
答:A本级人民政府B上级人民政府
C人民检察院D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
标准答案D
【第11题】指导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做好内部管理工作,对其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定加强监督,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部门是()。
答:A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价格主管部门
B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卫生、食品药品监督主管部门
C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财政主管部门
D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
标准答案D
【第12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组织筹集。
答:A统筹地区人民政府
B: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
C财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
标准答案A
【第13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应当建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管理,接受亩计、财政、卫生等部门的监督。
答:A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B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
C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D代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的单位标准答案A
【第14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遵循的原则有()
答:A公开公正B公平享有C便民惠民D:保障基本
标准答案:ABCD
【第15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有()。
答:A自治州农村户籍的农村居民B回农村居住的大中专毕业生
C复员退伍军人
D农村居民转为非农村居民未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答案:ABCD
【第16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参合人员享有的权利有()
答:A享受规定的医药费用补偿
B查询、核对个人缴费以及获得补偿情况
C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与使用情况
D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管理
标准答案:ABCD
【第17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参合人员应履行的义务有()
答:A按时足额缴纳个人费用
B遵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规定和规章制度
C如实提供个人相关资料和信息
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标准答案:ABCD
【第18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来源于()
答:A参合人员个人缴费
B政府补助资金
C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资金
D:社会捐赠资金
标准答案:ABCD
【第19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等特殊参合人员个人应当缴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给予补助。
答:A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B五保供养对象
C重点优扶对象
D边境农村居民
标准答案:ABCD
【第20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参合人员因()原因,在自治州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应当在次年3月3旧前持相关诊疗证明到参合人员所属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构办理有关手续后,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办理补偿。
答:A病情急B病情危C病情重D外出
标准答案:ABCD
【第21题】《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规定,参合人员因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医疗费用中,不予补偿的项目有()
答:A所使用的药品或者诊疗项目未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规定范围内的B到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C未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规定提供有关亩核资料的D已享受工伤、生育保险等其他医疗补偿的标准答案ABCD
【第22题】文山壮族苗族自冶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的原则,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答:A方便就医B布局合理C技术适宜D公平竞争
标准答案:ABCD
【第23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疗机构申请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除了需具备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遵守并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和规童制度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A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
B二级及以上医院
C医疗服务收费符合有关规定
D管理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适应
标准答案ACD
【第24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做到〔〕。
答:A合理检查
B合理治疗
C合理用药
D:合理收费
标准答案:ABCD
【第25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县(市)应当设豆高效、务实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构,乡镇不必设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
标准答案错
【第26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标准答案对
【第27题】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的外地农村居民不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答案错
【第28题】已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不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标准答案对
【第29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出生次年随其参合母亲或者父亲享受参合补偿政策。
标准答案错
【第30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利息收入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来源之一。
标准答案对
【第31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标准答案对
【第32题】门诊补偿比例、慢性病和特殊病种补偿范围属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政府信息公开的范畴。
标准答案对
【第33题】根据《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的规定,参合人员因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医疗费用,无责任人的,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按照标准支付。
标准答案对
【第34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不应主动向社会公开。
标准答案错
【第35题】依法职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医疗机构申请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条件之一。
标准答案对
【第36题】代收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截留、挪用、侵占参合人员个人缴纳的费用的行为仅仅是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
标准答案错
【第37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乡(镇)统筹,并逐步过渡到州级统筹。
标准答案错
【第38题】文山壮族苗族自冶州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工作。
标准答案对
【第39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应当在明显位置设置公示栏,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公布就诊及补偿流程,公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及价格等。
标准答案错
【第40题】已参合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村居民参加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应当退出参合。
标准答案对
【第41题】根据稼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的规定,参合人员在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缴费,具体缴费时间、金额及方式由州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
标准答案错
【第42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不定期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医疗费用。
标准答案错
【第43题】文山壮族苗族白治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构、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造成资金损失的,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标准答案对
第四篇: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教学设计)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狮峰初级中学
庾瑞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2、参与小组探究,能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分析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学会用图文资料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整改措施
4、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对环境、资源的环保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
二、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三、教学难点
1、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正确认知西双版纳区域环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懂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教学准备
1、雨林动植物图片、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和图片。
2、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资料。
六、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它是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地理的基本思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认识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探究旅游业迅速
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领会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本节教材对应《地理新课标》中以下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
2、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3、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探讨通过多种途径保持该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由地理资料分析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由此验证其特色动、植物资源。并得出旅游资源丰富的结论。以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动、植物资源及民俗旅游资源,进一步了解其人文资源,引出旅游资源的问题,探讨西双版纳的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八、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杨丽萍的孔雀舞》及有关西双版纳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图片,引入西双版纳,让学生有兴趣认识这个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讲授新课】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一)、位置优势
1、学生指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并找出以下地理事物:横断山脉、澜沧江—湄公河,说说它的陆上临国是哪两个国家? 另外,西双版纳还与哪三国(泰国、柬埔寨、越南)水路相连?(指出3国位置)(划书并补充:柬埔寨)
2、气候通过图中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北回归线,我们可以判断出——西双版纳位于地球5带中的哪一带 ?(热带)→引导学生思考: 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象其它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地理知识和P60图文,分析:西双版纳年内最低、最高气温约是多少度?(学生推测)(给出《西双版纳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现在,你可以验证自己的推测了!(给出鼓励性评价)在此图中,我们还可以读出,该地区有丰富的降水,那么是谁为它带来丰富的降水呢?(西南季风)下面,请大家结合图,按小组讨论归纳西双版纳地区气温和降水特点,并推测本区气候类型。(学生归纳特点,推测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景观:热带雨林景观)(板书)
(二)、旅游资源
1、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除海南岛外,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热带雨林景观!
2、让学生通过课文知识说出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植物王国”、“植物王冠上的绿宝石”和“动物王国”→明确植物和动物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动植物意识。
3、独特的民俗风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双版纳有以傣族为主,还有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更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请大家讨论回答:下列民俗风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何联系?
【合作探究】 A、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形成原因。请学生向介绍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
1、以傣族为主体的13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引导学生懂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文化习俗与当地自然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P60活动2)(佛教建筑群、竹楼、菠萝饭、竹筒饭、孔雀孔雀舞和象脚孔雀舞、泼水节)→13个少数民族在这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现在,我们欣赏了西双版纳美丽的原始热带雨林景观,也看到了各种可爱的动物,又了解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同学们肯定也想了解西双版纳旅游发展情况,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的影响。
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合作探究】 B、学会用图文资料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通过学习增强对环境、资源的环保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
(一)、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读P61图7.15,找出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
(二)、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读P62图7.16、图7.17根据图文材料,说出旅游支柱产业对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P63活动2: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下滑的原因。初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小组人员讲解西双版纳旅游下滑的因素。
3、小组合作初步提出西双版纳旅游下滑问题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探讨通过多种途径保持该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三)、经济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P63阅读材料: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
【学习小结】
小结位置优势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境内,南部和缅甸、老挝接壤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是除海南省外我国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有众多珍稀动物,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以傣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风情独特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
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改善民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堂上练习反馈】见PPT 【布置作业】《地理学习与评价》P70-75
第五篇:《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学段学科:初中地理
课题名称: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备 课 人:沂水县四十里堡镇第二初级中学 赵立霞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沂水县四十里堡镇第二初级中学 赵立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②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成为“热带动植物王国”的原因。
③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④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审美能力、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以及自主、合作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丛区域的位置入手,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自然、人文)之间的彼此影响、彼此制约的观系,得出该区域的总体特征,然后确定其经济发展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②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③依托本案例的学习与分析,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初步领会一个地区的发展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政策、社会条件等,注意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
①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②区域环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③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教学难点:
①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②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平台、多媒体课件。学生:西双版纳的有观图文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用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中滚动展示西双版纳的相观图片:大象、竹楼、孔雀、泼水节、竹子、竹筒饭„„顶端字幕:“它们让你想到了什么地方”。
师:有人去过吗?那么,你对西双版纳知道多少呢?
师生交流互动。
师:同学们对西双版纳的了解真不少。在云南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西双版纳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云南的南部,熠熠发光。今天,我们就走进云南,走进西双版纳,认识这个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二、合作探究 【了解版纳】
(一)地理位置
师:同学们,根据以前学习某一地区的方法,第一步应该找出西双版纳地区的哪个地理要素呢?(生答:地理位置)
展示“西双版纳地区的地理位置图”。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分析地理位置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西双版纳地区的地理位置图,找出本区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0°以北。)2.海陆位置:(云南省南部,横断山脉的最南端。)
3.相邻位置:(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国水路相连。)4.交通位置:(与东南亚的多个国家,既可以陆上交往,又可以水路、航空联系。)
5.地理位置的好处:(与东南亚是近邻,便于东南亚相邻地区的友好交往、亲密联系。再者东南亚地区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亿,与我国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西双版纳与邻国的交往更加密切。)
师:五一假期我们如果到西双版纳旅游,请同学们想一想都应该准备什么?为什么? 师生交流。
师:那么西双版纳究竟是怎样的气候类型呢?
(二)气候类型
课件展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及“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
学生利用地图小组合作分析西双版纳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小组内通过解决以下问题,来分析本区的气候概况。
1.西双版纳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北纬20°以北,证明本区所在的温度带是五带中的哪一带? 2.景洪市最低月均温出现在几月,是多少℃? 3.景洪市最高月均温出现在几月,是多少℃? 4.景洪市的气温有什么特点?
5.为什么景洪市最高月均温出现在5月妮? 6.为什么景洪市最高月均温没有出现在7月妮? 7.景洪市哪几个月份降水少?为什么? 8.景洪市哪几个月份降水多?为什么? 9.景洪市的降水有什么特点?
10.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什么气候类型呢? 师:展示“世界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景观图” 11.在世界上的同一纬度地区,形成什么景观呢?
12.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却没有像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而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启发,学生小组总结回答: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深受来自两大洋季风的影响,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降水的影响意义特别重大,所以西双版纳成了一块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三)地形概况
课件展示:“西双版纳地形图”。
1.学生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的变化,以抢答的方式,推出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2.师生进一步推理总结:本区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为主;有一定的高度,海拔高低的变化,加剧了本区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植被也表现出垂直方向上的层次变化,从而使本区植被更加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也为当地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奠定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师:只因西双版纳地区热量充足、水分充沛,加之海拔高低的变化,所以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我国除海南省以外保存最完整的茂密热带雨林景观区。这一茂密的雨林区,为植物种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为多种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因此形成了本区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
师:让我们背起行囊,乘坐直达景洪的飞机,去欣赏一下西双版纳美丽诱人的自然风光。【走进版纳】
第一站: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
首先学生利用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园图文资料,欣赏热带雨林风光。其次学生展示收集到的雨林资料、景观图片。最后教师播放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景观视频。
师:西双版纳地区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
第二站:西双版纳野象谷
首先学生利用可爱的雨林动物图文资料,观赏热带雨林的动物图片。其次学生利用收集的资料,介绍雨林代表动物并展示相应的典型动物图片。最后教师播放西双版纳野象谷录像。
师:通过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的资料、图片以及老师播放的图文、录像信息,大家知道西双版纳地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所以人们把这里叫做“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你知道“动、植物王国”的形成原因吗?
小组间互相讨论,得到答案。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她是地球上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上的一大自然奇观。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所以为多种动物提供了充足的觅食场所和良好的隐蔽场所,因此西双版纳在国内外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
师:西双版纳一块绿色的宝地,不仅有着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在这片美丽的地方,居住着13个民族,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又构成一幅旅游资源的画卷。
第三站:西双版纳民族风情园
首先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观少数民族服饰、工艺品等图文资料或实物。
其次教师播放有观西双版纳地区的民族风情图文资料(服饰、民居、节庆、歌舞),泼水节和傣族象脚鼓舞等人文旅游资源录像。
师:西双版纳地区各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民族文化习俗的形成,往往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很大的观联。
生:结合傣族文化生活图片,讨论傣家的竹楼、孔雀舞、竹筒饭等文化习俗与他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的观系。
师:欣赏了西双版纳如此美丽、如此诱人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让我们看看谁最适合当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州长。
【话说版纳】
“我能行,西双版纳州长,让我干” 第一阶段:过关斩将 首先,展示问题:
假如你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1.你会侧重发展哪种支柱产业,为什么? 2.当地有哪些符合发展这种产业的条件?
3.侧重发展这种产业会对当地经济、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4.你认为发展这种产业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或正面临哪些问题?你建议来往或居住在西双版纳的不同身份的人应当怎么办?作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你应怎么办?
(提示:可结合教材61页~64页图文资料)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作好分工,讨论组织者、记录员、中心发言人分配到位,提高学生的全员参与性、组织秩序性。逐题答辩,分散重、难点,视具体情况决定每匣题讨论、回答时间。
教师在学生发言时,及时予以激励并适时评价点拨。第二阶段:PK较量(交流探讨,内化提高)
小组间结合本节内容,联系我们所在区域的实际,合作研讨:根据本节课对西双版纳地区的学习与分析,我们这儿,你认为应如何发展?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反思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对学习内容、思想、方法进行简单总结,并渗透性地总结一个地区应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达标反馈
课件展示:教师展示习题。(习题略)
四、延伸拓展 教师展示要求:
以下题目,请你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选择其中一个进行作业。
(1)课下登录西双版纳旅游在线,收集资料创作《请到西双版纳来》的宣传文章或手抄报。(2)进行社会调查,分析怎样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以《我县发展规划建议》为题写一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
通过课下作业达到内化所学,融会贯通,增强实用、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