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热”会阻碍中国发展么

时间:2019-05-12 17:0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员热”会阻碍中国发展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员热”会阻碍中国发展么》。

第一篇:“公务员热”会阻碍中国发展么

“公务员热”会阻碍中国发展么?近日,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接受了新华社专访,在回应有人认为“公务员热”会阻碍中国的发展时,聂生奎说,我们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就是给所有人以公平竞争的机会,确保把优秀的人才招进国家机关,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这只会促进国家的发展,何谈阻碍中国发展呢?

聂司长的回答和记者说的其实是两个问题。之所以说“公务员热”会阻碍国家发展,是因为“公务员热”实际上意味着人才分配机制的扭曲。从现代国家职能设置来说,公务员主要负责执行政府职能,国家的发展当然需要一支合格的公务员队伍,但是合格的公务员队伍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最优秀的人才;政府固然是现代国家的重要部分,但是社会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各行各业的精英都是社会优秀人才,谁能说克林顿一定比盖茨或者乔丹优秀呢。也就是说,合格的公务员队伍不一定都要是最优秀的人才,这并不是说优秀人才不能进公务员队伍,而是说这个进入应当有个度,一旦失衡就会导致社会各部门的人才分配不均,从长远来说,这并不利于社会发展。因为,我们不仅需要优秀的政府官员,也需要优秀的企业家、商人、学者,等等。

目前之所以会形成“公务员热”主要基于两点:其一,政府在全社会的权力结构中具有明显的主导地位,不仅掌控着政治权,更掌握着很大一部分经济权;其二,我国自古以来的官本位传统仍然在隐秘支配社会运行。前者是现实体制,后者是文化传统,二者互相印证、互相支持。实际上,在这两股力量的裹挟之下,不仅产生“公务员热”,政府出现的不少问题都与此有关。很多人进了公务员体制后,所琢磨的并不是怎样做好本职工作,而是想着谋取更高的政治地位和更多的经济利益,恶化的官场生态一方面催生大量腐败,另一方面又让更多人挤破头想进入。在这种情况下,“公务员热”不仅会导致人才分配机制扭曲,更会影响社会公平,因为权贵子弟在公务员考试中更容易找到突破口。媒体最近报道大量公职招录内幕,各种潜规则、招考作弊手法层出不穷,这是社会权贵化的必然结果。

但是,我们也不必担心这种趋势无法改变。上世纪90年代就曾经出现过一股下海潮,大量政府中的精英离开体制下海创业,大学生也不像现在对金饭碗趋之若鹜,这与当时的改革颇有关系。“公务员热”能否降温,取决于政府有没有继续改革的决心。

第二篇:阻碍中国发展的七大类利益集团

阻碍中国发展的七大类利益集团 〝利益集团〞阻碍中国的改革发展在中国学术界甚至老百姓眼中早已形成共识。而中共高层在近年来也多次提出〝利益集团〞阻碍改革的说法,不过这些公开场合对〝利益集团〞论述都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捅破〝窗户纸〞,指出究竟谁是〝利益集团〞的一员。近期,有大陆媒体转载了一些学者对中国〝利益提团〞分析的论述,总结出〝利益集团〞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群体的狭隘性;二是形态的模糊性;三是获利的非正常;四是集体行为的表面合法性;五是利益的排他性;六是权力的至上性。

前三点意思比较明确。第四点说的是,利益集团在维护或获取他们特有的共同利益时,一般是通过对组织、制度、政策进行影响、干预,故其一切活动都有法律、制度层面的〝形式合理性〞,并为了显示这种合法性,往往将小集团的利益置换成社会的共同利益。第五点说的是,由于社会总体资源有限,利益集团只热衷于在集团内部分配和共享权力与利益,排斥其他社会成员的介入和分享。第六点说的是,利益集团以权力为核心,按照权力的大小和亲疏远近来分配和占有社会的公共资源与利益。

中共官方智囊、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会长王玉凯将中国的强势〝利益集团〞划分为权贵利益、垄断利益以及地产资源利益集团。

有学者则把中国目前的利益集团分为以下七类。

一、中共中央部委特别是有很大审批和管制权的部门

中国是一个集权制国家,社会的权力集中到政府。但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真正负责管理的是政府的各个组成部门。所以,集中到政府的的权力其实被分割到各个部门,而部门的权力又掌握在政策制定者和具体操作者手中。由于这些年来强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与社会管理,在这一名义下,中共中央各部门特别是直接负有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之责的部门,管制权和资源配置权越来越大,他们在对经济的调控和社会管理中形成了独特的部门和个人利益,寻租和腐败充斥其中。

二、中共地方政府及其相关官员

地方尤其是省以下的各级中共地方政府,没有任何制约。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特别是党政领导,在招商引资、城市化、土地买卖、房地产发展等体现地方政府政绩和利益的活动中,把自己掌握的公权力市场化,通过各种途径设租、寻租,轻易获得超常规利益。

三、国有垄断企业及其高管

中共对经济的主导主要是通过国企尤其是央企体现出来的。央企和重要的地方国企凭藉国家和地方赋予的政治特权、经济特权与金融特权,获取政治租金及超额利润。它们对重要公共资源的占用和支配权,把本应归社会共享的成果变成企业利益,还利用对公权力的影响力,使政策向自身倾斜。

它们千方百计不让其它社会资本进入,甚至就业也只对本企业或行业的子女开放。因此,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甚至世袭的、阻碍收入公平分配的利益群体。

四、跨国资本及其国内代理人

跨国资本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受益巨大,原因之一是有一个为自身利益而出卖国家利益的〝洋买办〞,他们主要是由一些〝官二代〞、〝官三代〞组成,早年通过官倒或价格双轨制起家,后来多数在国外金融财团、中外合资的金融企业、跨国公司等任职,通过与国内高层的亲朋关系,充当外国机构的代理。改革开放前这些高层保有政治上的特殊地位,现在他们同时取得了经济上的支配地位,权力与资本结合,也就改变着自身的性质:权力依靠资本自肥,而会主动为资本服务;资本利用权力,直到直接掌握权力。〝洋买办〞近年在国内资本市场攻城略地,他们是国企改革和国内资本增值的主要分肥者。

五、房地产开发商

在近年房价的疯狂上涨中,开发商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食利者角色。房地产是一个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紧密结合的行业。无论从地方财税、GDP增长还是就业来看,房地产在多数地方都是支柱产业,没有房地产提供的财税和土地收入,一些地方政府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正因为此,开发商也就有挟持政府的力量。在国家的多次房地产调控中,房地产商都联手上书,改变国家调控的方向和内容。因而,房地产也是寻租和腐败发生最多的领域之一,很多政府官员都倒在房地产上。另外,房地产也成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渠道,产生了国内最多的富豪。

六、大的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

他们是目前富豪榜的主要成员。在他们的发迹过程中,少不了寻求政治权力的庇护。权力和资本的结合不分性质,只问大小。资本在做大后,很少没有与权力结合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政治权力主导市场的社会,用钱来换取安全和更多发展的资源与机会,就成了很多民营企业家的必然选择。

七、依附于上述各类利益集团之上的部分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

专家学者掌握着知识资源和专业权力,包括舆论和话语权力,他们通过为其他利益集团提供服务的方式,主要是提供理论的指导,政策的谘询,以及对财富〝合法性〞的论证等来进行利益输送。比如,一些经济学者、法学专家、行业协会领导以及媒体高层,与政府和资本的关系非常密切,成为后者的座上宾,他们往往身兼多个政府和企业的顾问,在多家上市公司中任独董,以自己的影响力为这些政府部门和企业游说谋利;一些专家学者受雇于政府和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在他们的资助下从事研究,名为其提供政策谘询,实是他们想藉助专家学者的研究影响国家决策;一些媒体充当政府和资本的喉舌。更有一些专家学者(主要是某些名家)与中共政府官员、企业高官,组成某些排他性的小团体,结成隐秘的利益联盟。

第三篇:什么阻碍了中国创新

之一中国的科技创新还缺什么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还不是一个创新型国家。这不仅仅是因为领导人自己承认,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可以看到,从日常应用的手机到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型工业设备,再到基础科研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不但原创的桂冠很少落到中国人头上,就是追踪模仿的高端产品或最高引用论文,也与我们的企业或科学家有一定距离。

那么,中国比起 “创新型国家”,到底还欠缺些什么呢?

是投入不足么? 相信在具体项目上感到钱不够花,这是科研工作者永远的痛。但就总体情况而言,中国的研发投入不但可以傲视所有发展中国家,就是与老牌科技大国相比也不算少。去年,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达到了 8600 多亿元,有人估计,按照现在年均两位数的增长率,到 2015 年全国科技研发经费将达到 1.5 万亿元(相当于 2400 亿美元),考虑到货币升值的影响,届时中国的科研投入可达 3000 多亿美元。美国全国的研发经费在 2011 年是 4000 多亿美元。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2015 年后不久,中国的总科研经费就可以跟美国相当。

是政策不到位么?事实上,在 2006 年全国科技大会后,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一下子颁布了几十项政策或指导意见,从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到研发补贴,从增加人才引进到科技资源共享,单纯从政策扶持而言,可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世界各国支持研发的各项政策。是中国企业实力不够么?这曾经是一个很大问题,但如今,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主力军之一,许多大型国企已经在世界 500 强的多个领域中名列前茅。我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访学时,接待、接触和见识了多个中国大型企业代表团,只是到这个新技术的摇篮去学习取经的多,收获了技术回来的却鲜有见到几个,更不要说像美日韩企业那样,在这里设立科研经费,让 MIT 的科学家进行前沿性探索。

那么我们到底欠缺什么?这一点其实在领导人的讲话中有很清楚的表述。温总理在其创新大会的讲话中表示:要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要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结合;要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要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建设规范的知识产权市场。说到底,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还没有形成。

事实上,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着企业的科技创新。可以说,几乎没有哪个比较成功的科技企业,没有得到各种类型的政府支持,包括白给钱的经费支持。

那么,何以企业还难以真正成为创新主体呢?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或政府投入不足已经很难解释这一点。根本的解释,是企业仍然缺乏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

要让企业真正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核心第一在于科技创新比起其他条件更能够支持企业利润的增长;第二在于如果不搞科技创新,企业将受到市场以及体制的惩罚。

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些年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崛起,其支撑力主要还是来自对包括低价熟练劳动力、矿产、能源和土地以及金融等资源的占有,甚至是垄断和排他性占有(特别是对大型国企而言)。其中,除了低价劳动力,维持其他各种资源的占有,首先需要的不是科技创新而是政府关系。反之,不进行科技创新并不会导致这些资源的丧失。就国企而论,每次国资委会议上都把科技创新喊得震天响,但你见过哪个企业老总因为没有实现真正的创新而被打板子、企业被吊销什么许可证么?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搞定国企或者国企的政府老板来获得这些资源,得到的回报恐怕也胜过累兮兮地搞研发。

最典型的恐怕就是 2009 年为应对金融危机砸下的 4 万亿了,大部分钱都跑到了房地产这样的土地资源利用、圈地圈矿这种资源积累,以及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面(高铁的创新另文讨论)。

当然,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在专利报表、生产程序和工艺环节上的创新还是硕果累累的。国企或得到政府支持的高新企业需要利用前者交差,民营企业则需要利用生产工艺与程序的创新维持低成本的量化生产。

我们不是否定生产工艺与程序创新的意义。而且,真正实现了这些领域创新的,目前还只有中国企业中的佼佼者。只是,这些行为与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还相距甚远。

之二科技创新与国家意志 尽管科技界芸芸众生保持着矜持或批判的态度,但如果以此而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只是上层做做过场或者是政治秀,那就以偏盖全了。实际上,中国的国家创新体制,是非常明显的动员式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只是,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特别是在利益主体日益多样化、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日益丰富的社会中,国家动员是否能起到足够的作用,这仍然有待观察。其中,国家动员的集中体现——16 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际实施效果,尤其值得观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好像不太乐观。

正是因为科技创新的国家动员特点,由具有较高行政地位的科技界人士来代言科技界,也就顺理成章。这并非是因为这些人地位更高,或者更容易说出政治正确的话,而是因为他们具有更大的动员能力,或者处在进行国家动员的关键环节上。

如果要进行国家动员,势必要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执行体系,伴以宣传机构的动员机制,同时相应地建立起一套自下而上的汇报体系,最终还需要一套自上而下的评估体系。

回头再来看中国的情况就可以发现,我们首先生产了一套汇聚全国各路精英制定的科技政策目标(包括项目预期目标),并通过科研资金的分配和倾斜将之转化成一套执行体系,而为了确保这一执行体系不会出现猫腻,就必然要设定种种极为细致的“防范措施”,主要是细化科研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如果看看新华社评论员和人民日报社论对科技创新大会的评论与报道,不难看出一套自上而下的宣传动员套路。

于是,在这种情景下,项目执行人就必然要将其成果量化成各种可以标准化的指标,基础科研主要就是论文,而应用研究则主要是专利。至于论文和专利实际产生的影响,则很难在标准化的程式中得到体现,因为可以标准化的衡量指标,如论文和专利的引用量,是不大可能在项目结题之前立刻能看出来的。

可问题在于,基础科研的影响力的核心——同行评价,以及应用化研究的核心影响——市场销售和利润,都很难在这一评估体系中得到体现,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参照。

在这一体系之下,基础科研中按照科学研究自身规律发展出的课题方向,并非会被完全排斥在动员体系形成的目标之外,但就几率而言,它们能进入预设的大课题重点资助对象的可能性,比起由科学界自下而上地课题申请,会大为降低。

而要让企业真正把科技创新作为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首先要确保科技创新成为支持企业利润的增长第一生产力;第二要让不搞科技创新的企业受到市场以及体制的惩罚。

然而,国家动员在企业创新方面实际上很难满足这两个条件。首先,组织动员可以给企业提供短期的研究经费,但这一研究经费如果不能结合企业自己的需求带来有市场的研究产出,并不能转化成企业的利润,即便可以通过做账的方式把这个钱变成利润,其数额比起企业的利润需求来,也往往是一个小数(国家支持的企业研究经费往往要依据企业自身的规模来确定一个比例)。

其次,像基础研究一样,依靠国家动员制定的战略目标往往并不能反映企业直接的市场和产品需求,而企业自身的产品改进所需要的技术创新需求,不仅难以进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评委们的法眼,往往也难以得到更加常规的支持,比如科技支撑计划或者 “863项目” 的支持。

第三,国家动员机制可以给企业研究补贴,但不能给不做创新的企业以惩罚。民企且不必说,就是国企,如果不进行技术创新,并不会导致其丧失继续垄断和排他性占有巨额利润的矿产、能源和土地以及金融等资源的权利。

支持国家创新动员的专家可能会指出,在近年来通过国家集中资源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包括按照新华社官方通稿列出的 “太空漫步、蛟龙潜海、超级计算机、铁基超导、高速铁路、超级杂交稻、基因测序”,以及通稿没有提到但官方报道中多有提及的大飞机专项。

但让我们看一下,被诗化为 “太空漫步” 的载人航天工程确实产生了重要工程成就,但在应用科研领域,你很难看到这个成就被转变为大型工程设备的中国制造,而在基础科研领域,用 “shenzhou” 作为主题词来检测,你也很难找到高引用的论文。其他几个领域也有类似情况。

也许高速铁路是一个例外,如果不算刘志军、张曙光之流的腐败和去年的温甬线动车事故,通过国家意志支持的高铁确实实现了集成式创新,让中国人享用了世界上最广泛的高速铁路网。需要提及的是,一项或一组创新项目,最重要的价值不在于有了多好听的名义,或者有能够技术出口之类的炫耀;而在于能让广泛的老百姓受益,并通过百姓的受益实现了市场的价值。

但不要忘记,高铁发展远不止是国家支持的产物(并没有列入国家级的重大专项),而是市场发展和铁道部自身被逼的产物。君不见,早在多年前的大部制改革中,已经有不少将铁道部并入大交通部的呼声。换句话说,铁道部如果不整出高铁这样的 “瓷器活” 来为自己正身,真有可能丧失对铁道这一稀缺资源的垄断性占有。这种逼出来的情况,其实与上天入海那样的领域并不相同。

再比如,大飞机项目尽管承载了领导人和众多国民的期盼,但最近其首席科学家透露了研究经费仍有不足。这个放风固然是为了争取更多经费,也让我们从中看出,大飞机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市场的金融支持。按照研发计划,大飞机载人上天也就是几年的事情,如果市场需求真的足够强劲,本来不需要愁融资的问题。

不过,即便大飞机没有从市场上融到资,或者神州与天宫没有产出其他应用性的成果,它们也可以算圆满完成了国家动员的科技创新的任务。毕竟,国家动员体系需要的,首先是看得见的成绩,其次是可以接近标准化评估的交工与交差,而不是需要更多其他复杂因素来考核的市场销售利润与技术能力的提升。

之三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的科学研究?(文 / 宫鹏)印度总理曼莫汉 • 辛格最近悲观地表示,中国的科研水平已经领先于印度。辛格认为,印度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下降了,已被中国等国赶超。不过,尽管中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很多人认为这些研究论文的质量有待提高。学术不端固然是中国科研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过去 2000 年里,有两个文化基因影响了无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第一个文化基因是孔子的思想。孔子提出,知识分子同时也应该是忠诚(于权威)的管理者。另一个文化基因是庄子的著作。庄子认为,要想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独立,这样就避免了交换和冲突。此外,庄子还认为应当回避技术,以抵御贪婪。总而言之,这些文化鼓励中国社会进行小规模的、自给自足的实践,但却压制了好奇心、商业化和技术发展。孔子和庄子的思想导致了中国社会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处于科学真空的状态,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学术界的一个后果是学术界的研究人员都希望进行引领性的研究,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辅助性的工作。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能力领导科学研究。这就导致了重复和冗余,造成浪费。研究人员用尽各种借口购买相似的设备,用类似的方法处理数据。

即使把目光放在整个国家的层面上,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所有中国的合作单位、大学、研究所以及独立的政府机构,都希望成为领导组织,这就让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很难共享数据。举个例子,中国的气象局有大约 2000 个气象站,这些气象站主要负责收集信息,预报天气。与此同时,中国水文局也有 2 万个左右的水文测量站,这些水文测量站也会收集天气信息,并且水文测量站的数据可以极大地改善气象局预报天气的精确度。不过,水文局从不公开他们的数据。

类似的,中国的文化还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缺乏分工。负责科研的行政管理人员倾向于给那些声称正进行原创研究的人以更高的评价和更多的奖励。这样,那些愿意从事支援性工作的人数就减少了很多,尽管这些支援性的研究也很有用。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除了图书馆和研究设备销售公司之外,中国的专业化科研服务机构如此稀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境内的科学实验室别无选择,只能自己一条龙包圆所有的技术工作,哪怕仅仅是一些日常的样本分析和数据库开发也不例外。如果不能根据不同机构和不同科研人员各自的特长合理分配研究职责,科研进度遭到延误将是不可避免的。

宫鹏:中国应该开始对研究工作进行分工,并且合理地把工作分配给合适的专家。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这些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呢?首先,中国的教育体系应该尽早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中国已经通过模仿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模式改进了高等教育的质量。而现在需要做的,则是参照西方的基础教育模式改善中小学的教育方法。中国的中小学老师必须更加注意鼓励学生的好奇心,而科学教育也应当尽早开始。要完成这些改变,需要彻底改革中小学课程体系,同时斥资开展教师培训。

中国的科学家个人和政府科技项目监管人员,双方都应该在正式层面上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展开合作。对于成功合作的研究案例,应当给予经济上的鼓励,按照每个参与研究者的贡献大小增加经费,提高奖励,或者提升职位。

中国应该开始对研究工作进行分工,并且合理地把工作分配给相关的专家。无论是化学分析、计算机工程、实验操作、设备管理,还是专业数据提供,都应该为相关的专家提供相应的位置。

最后,中国需要让本国的科学家多参与国际项目,同时还需要吸引国外顶尖的科学家来中国工作。对于研究报告和研究计划,需要进行国际评估。在重大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完成阶段,引入批评可以起到正面作用。如果大学希望自己在国际上产生影响,也需要做同样的事情。中国应该从欧盟那里学习经验,为参与国际合作的研究人员提供经济支持。

举个例子,2009 年,中国政府拨款 4600 万人民币(700 万美元),用于一项 “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项目”。不过,中国政府同时规定,经费不能用于资助境外的合作者。一个全球性的项目理应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样本,但是因为中国政府的特殊规定,中国的科学家就不可能从很多国家获得样本了。中国必须意识到,自我隔离和自给自足的研究方法并不是发展现代科学的秘诀。改变并不容易,但也绝非完全不可能。改变的结果将会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和一个和平的世界,就像无数代中国人所梦想的那样。

原文刊于《自然》杂志的“世界视野”专栏,该刊登世界各国科研人员的评论,这些评论并非是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意见。

第四篇:公务员政审公平么

篇一:一些关于公务员政审的问题及材料

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政审的问题及材料

★准备好相关证件

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学位证及其他有关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填写相关表格表

上面有一栏是家庭关系,需要把父母和配偶的年龄,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和职务写清楚,准备四张一寸的照片,写一份1500--2000字的个人总结,一份文字版的,一个电子版的,本人有单位的就要单位领导签字盖章,说明你写的个人情况属实。报考单位会到你所在单位去核实你的情况,然后自己到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开一个证明,证实一下你没有违法乱纪,没有加入任何非法组织。父母也要到各自单位去开一个证明,父母没有单位的就到户口所在地的居委会开一个证明,同样也是说明一下你父母也是遵纪守法的好人民。档案由单位去提,或者是单位开一个解约函去调动档案回来。

另外有4章表格,有两张是自己填写的,主要是你的简历(从小学到现在的读书情况),另外两张是计划生育的情况,要跑去不同部门盖章(4个),还有一张是政审情况表格,由社区民警先填,又去派出所盖章。

★ 组织人事部门及报考单位领导面谈

到原单位找有关领导及同事了解情况

本人面谈,首先他们祝贺你进入政审,接着说与你们单位领导、同志谈的也比较多了,对你大致有了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现在就几个问题,我们想听听的你的意见。政审领导说的一般会非常客气,但不能丝毫大意。摘录其中一个问题,供朋友们参考:

你以前学的是会计专业,现在却从事文秘专业,是不是觉得这样容易和领导接近,有些投机的成分?

说这个问题问的很切合实际,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

一是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所学专业。大学期间学的会计专业,毕业时每科成绩基本优良。参加工作后,又通过了助理会计师考试,现在又基本通过了在职研究生会计专业课程。所以对于所学专业,自己并没有放松,一直在各个层次和方面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

二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自己喜欢文学的缘故,所以在大学期间就擅长写作,特别是自己在省广播电台做过业余主持人,极好地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参加工作后,这方面的能力很快就显露出来,能写、能说、能协调,因而很快就被吸纳入本来缺乏的秘书人员队伍。

三是现在虽然从事的不是本专业,但我认为只要是有利 于对社会奉献,有利于单位发展和自己的快速成长,我倒觉得不必刻意在乎学非所用的问题,毕竟两条腿走路要比单脚蹦要快要稳的多啊。

所以就我内心而言,对于我现在的工作体会,借用一句唐诗概括就是:有心栽花花也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进行到这一步,基本上你已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应该恭喜你了。唯一注意的是在政审中找你谈话时,基本上是针对即将所到单位的职位安排,所以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谦虚,要有哪里需要去哪里的表态。

政审结束后两天,接到通知到招考单位领取《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录用审批表》。

主要内容:属于自己填写的诸如: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学历、政治面貌、工作单位或住址、工作简历、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以及现实表现;

属于招考单位填写:笔试、面试、总成绩、体检结果、考核结果及用人部门意见;

属于人事组织部门填写:审核机关意见;

最后一栏:试用期间表现及意见。★政审材料

1、学生档案:毕业后,凭报到证或者报考单位的调函在当 地市一级教育局领取。

2、人事档案:如果不是应届生,那么有工作单位的,从单位凭函领取,没单位的,在人才中心领取。

3、学校保卫处鉴定:找班主任一起到系里,系里对你读书表现有无违法乱纪做出鉴定,盖章,再去学校保卫处盖章,最后到学校校办公室盖学校的章。

4、学校所在地派出所鉴定:以学校保卫处盖章为准,派出所才会给你开具无罪证明并盖章。

5、父母在单位鉴定:指的是父母在工作单位期间,表现,有无极端的政治趋向,并有无在单位违法乱纪并盖章。

6、父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鉴定:带上身份证和户口本(也可以不带)去派出所,请民警查下有无犯罪记录,然后开具证明。

7、自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鉴定:与父母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有些人的户口随着读书转到了学校所在派出所,那么无犯罪证明由学校所在地派出所开具,户口不在本地的,由你居住地所在辖区派出所开具

8、党员表现鉴定:由所在党组织关系开具。

这么说不知道大家能看懂了没。有些鉴定是可以同时在派出所盖章的,那么就不会让大家多跑几趟了,可以减少麻烦~~请大家看清楚后,择重要的,择交集选择。

范文:

证 明

兹有我所辖区西华大学xx栋xx单元xx号住户x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其父亲xx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xxxxxxxxx)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该同志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现在在xxxx工作,职位为xxxx。该同志没有参加过任何反党反人民的反动组织,没有参加过邪教等邪教组织,无犯罪记录。特此证明。xx派出所

xx年xx月xx日

★ 公务员政审个人总结范文

政审自传格式:

第一部分: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求学经历。第二部分:思想认识

第三部分:基本情况回报

第三部分:表决心式小结

范文一

篇二:公务员政审个人工作思想小结(绝对原创完整版)个人工作思想小结

我叫xx,男,汉族,xx年xx月出生于湖北省房县。于xx年xx月进入xxx大学某学院xx专业学习,于xx年xx月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xxx年xx月,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公平、公正、公开招录公务员。我第一时间报名,并全力以赴复习备考,有幸考上了xxxx这一职位,并顺利通过了面试和体检。现将大学以来,个人的思想、生活、工作予以总结,并汇报如下。

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学习始终是我的头等要事。学习上,我积极转变学习方式,由高中时期比较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去学习,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学的能力。遵守学习纪律,在做到按时、保质、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珍惜课余时间,主动参加选修课程,在图书馆借阅学习资料和书籍,巩固所学的同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每科成绩都表现良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通过学习,也丰富了我的思想,提升了思想的层次。我从思想上积极主动向党靠拢,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大学生,要以有力的行动、正确的途径为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出力添彩。于是从入学开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大一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并于xx年xx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大学时期是最具青春活力的时候,我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学生会组织和学院的各种活动。在学院学生会外联部作为一名干事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有效的与人沟通,锤炼了说话的技巧;在勤工

助学中心担任外联部部长的经历,提升了我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组织管理能力和活动策划能力,磨练了我的意志,使我能够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多次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经历,让我真实触摸到人心最柔软的一面,欣赏到美好心灵的熠熠光辉,尝到帮助他人而不计回报的那种甘甜感受和内心的充实。用心,踏实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先后被学院评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干事,优秀学生干部,多篇文章被制作成展板展出。

大学毕业之际,最令我激动的就是考上了xx公务员。在取得大学毕业证到现在的这段时间里,我先是在家积极准备公务员的面试,并在通过面试之后,在家里自学近年来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关注国内外新闻热点,争取能以一个更好的精神面貌接受领导对我的考察,并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xxx年xx月

篇三:浅谈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平性ok 浅谈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平性

摘要:作为一项把关国家行政机关选拔人才的制度,公务员录用制度要求具有较高的公平性,其公平性贯穿于整个考录过程,包括职位设置、报考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等环节。自《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以来,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公务员的录用制度也随之逐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不仅严格把关为国家各个机关选拔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更改变了过去“大锅饭”、“官本位”、“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暗箱操作”等旧观念,为公民提供一个平台参与到国家机关工作中来。当然,公务员的录用制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录用制度中的公平性仍需提高。本文主要阐述了公务员录用制度公平性的重要性,分析公务员录用制度中存在的违背公平性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提升公务员录用制度公平性的建议。

关键词:公务员录用 公平性 意义 建议

公务员录用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核心,是实施公务员制度的前提保障。只有保证公务员的录用,才能进行公务员的考核、升职、降职、任免等环节,才能实施公务员制度管理。公务员录用制度事关各级行政机关人才的输入,需要公开、竞争、择优,更需要公平。试想,如果公务员的录用过程中存在“萝卜坑”、“暗箱操作”、“关系户”等现象,不仅违背了考生作为公民的平等性权力,录用的人才的素质和水平极有可能达不到岗位的要求,这不仅影响国家机关公信力,还影响机关的办事能力,更甚,直接影响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长久发展。

一、公务员录用制度公平性的必要性

公务员录用制度公平性的必要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公务员录用制度作为公务员队伍构成是否合理的把关制度,决定了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作为国家管理人才的第一道选拔门槛,间接反映了国家行政机关的公信力和办事能力水平;二,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国家民主化建设完善,公民行使公平性权力的诉求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想参与到国家管理中来或者行使权力监督权,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平性是民之所望,大势所趋;三,公务员录用的实施过程属于主观部门行使行政权的行为,出于依法行政的要求,公务员的录用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

综上所述,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平性不可或缺。如果在公务员录用的过程中违背了公平性这一原则,不仅损害了考生的行使公平性的权力,损害了国家机关获取优秀人才的权力,更违背了我国依法行政,建立法治国家的政策。因而,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平性十分必要。

二、违背公务员录用制度公平性的问题

虽然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虽然总体已经逐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但是在一些方面仍有违背法律意义公平性内涵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公务员录用的公平性不够。违背公务员录用制度公平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公务员录用资格不够平等

不可否认,公务员录用职位的资格设置肯定是出于招纳贤才建设国家的考量,但是在多年的公务员录用实践中,在资格设置这方面还是缺乏说服力的理由和解释。

(二)公务员录用制度能力测试不够公平

1、笔试不够公平

目前,参加公务员考试笔试部分主要是考《申论》、《行政能力测试》两门公共考试科目以及专业考试科目。《行政能力测试》主要考核常识、数量、逻辑、语言、分析等方面能力,但是缺乏对考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方面的考核。而且《行政能力测试》科目的试题全部都是选择题,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以考试分数作为能力水平的衡量方式确实有失公允。《申论》则主要考查考生的资料阅读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现今公务员考试试题的题库量较少,一些创新的题目尤其缺少,很多人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强化训练、多做习题等方式提升考试成绩,这样,笔试成绩高的并不代表优秀,最后选拔出来的也不一定与岗位相匹配。

在笔试成绩较高的考生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大多都是重点大学毕业的考生。由于他们文化基础水平较高,在笔试中往往容易有优势。《行政能力测试》、《申论》科目的考试考察了一个人的学识,但是却考察不出一个人的能力跟道德素质。公务员作为国家管理人员,作为代表公民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品行和能力尤为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重于知识和技能。仅仅凭借几个小时、两到三门的考试科目,来判定一个人是否合格,是不够科学的。

公务员笔试的不公平性还表现在公务员考试试卷的统一性上。由于各个考生报考的岗位、专业、学历都不尽相同,“千人一卷”的考试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由于考试科目的限制,导致部分文科生在笔试考试中占有较大的优势,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公务员的录用途径由于技术、人力的限制导致公平性缺失,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的经验进行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完善,为国家机关输送合格的对口的人才。例如:加拿大公务员考试的试题就根据报考的岗位进行分类,具体岗位具体试题,试题的种类达到35个之多,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还解决了公务员录用能力测试不够科学的问题,为国家机关选拔出对口、专业的人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还应该考查考生的人品、道德素质。

2、面试不够公平

公务员录用面试环节是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联合开展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有组织、规范地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平性。但是,结合近些年公务员录用面试情况来看,仍旧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1)存在暗箱操作,主要表现为“萝卜坑”、“走关系”、“找招呼”等现象层出不穷,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2)是面试测评形式的片面性,表现为以单次的面试成绩来断定一个人的能力的片面性。公务员录用面试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对突发事情的能力、调研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但却缺乏对考生思想、价值观、道德素质以及人格方面的考查,面试的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和全面。再者,公务员录用面试的题目类型基本上是固定的,回答题目也有固定的模式,题目也缺少创新,一般是社会热点和重大时事,试题经常被猜中,还可以通过去培训机构培训短期内提高。这就导致最终获得录用资格的考生素质与岗位要求不符现象的出现。“一刀切”的面试形式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3)面试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不公平。考生的面试成绩直接由面试官决定,面试官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面试环节的公正、公平。在公务员的录用面试中,面试官的人员主要来自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以及部分高校和行政学院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就导致了面试官队伍 素质不对称,部分考官具备实战人事面试经历,但是缺乏管理知识;而另一部分考官了解各个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但是却缺乏实际的面试操作。面试成绩多由考官主观意识决定,不够客观,不够公平。

三、提升公务员录用制度公平性的建议

(一)完善公务员录用法律法规,让公务员录用“有法可依”,确保公平性。

1、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法律法规。2005年,《公务员法》颁布实施,使得我过公务员的录用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发展,填补了之前公务员录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空白。《公务员法》作为基础性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的公务员相关法律法规,在一些条文和内容上面只是一个框架,缺少细致详细的规范,这就需要继续完善公务员的相关制度。作为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公务员录用制度尤为重要,更需要在录用的过程中“有法可依”。针对这一现状,可以制定更为细致详细的规定、办法等等,例如《公务员录用规定》、《公务员笔试实施办法》、《公务员面试实施办法》、《公务员面试官管理办法》等等,对录用的每一个环节用法律去规范,确保公务员录用的公平性。

2、加快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法规的建设。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加上每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也不一样,拥有的资源也不一样,决定了所需的人才的不相同。因此,公务员录用的法律法规也应该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在坚持《公务员法》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各地区事情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人才的对口性以及公务员录用的公平性。让公务员录用有法可依,合情合法。

3.改革公务员录用报考的条件设置,实现报考条件既符合岗位能力需要又符合公平报考的原则。合理的设置考录条件,是保证公务员录用公平性的重要前提。改革公务员录用报考条件,应该在遵守《公务员法》的基础上更加严肃地设置公务员报考资格,建立设立一个独立的公务员管理机构通过广泛地调查研究确定职位的报考资格,避免用人单位不正当参与,使公务员录用在报考资格的设置中做到客观、公正。

此外,还需要改革户籍、地域等方面的歧视,给公民一个平等公正的竞争环境。宪法规定公民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符合条件的公民都具备通过考试加入公务员队伍的权力。

(二)改革笔试内容,健全测评体系

1、适当调整笔试内容

针对现在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行政能力测试》、《申论》试题混乱、内容冗杂、题目缺少创新等问题,可以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给考试得试卷进行合理的分类,避免“千人一卷“一刀切的不公平现象,不断的更新试题库和调整考试得内容,特别 是《申论》试题不应

该只局限于当前的社会热点与时事,范围应该更广、更全面,更优化地测试出考生的综合水平,已达到为国家机关选拔优秀新鲜血液的目的。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公由纸质化办公进入了电子化,特别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政府部门涉及的经济与法律的事项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公务员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计算机相关知识以及对办公软件的操作等能力,因此,在公务员的笔试中,可以适当的增加这些方面的考核。

针对专业科目考试,国家及地方人事部门应该合理的设定专业划分,科学地设置专业科目考试内容,并逐渐建立、更新各个专业的题库。专业科目考试的试题必须紧贴专业,重点测试考生的专业素养与技能,考题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要注意与实际相结合,避免流于形式。

2、建立能力本位的测评系统 长期以来,我过公务员录用考试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对实际操作能力则不够重视,这是不科学的测评方法,需要建立能力本位的测评系统。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组织力量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测评办法,科学设计考试内容。“能力测评”内容必不仅考查考生的智力水平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还要考查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行政理论素养、理解思辨、管理解答能力、人格品行、思想道德等多个方面,确保测评出考生的综合水平。

3、把关面试过程,确保其公平性

(1)健全面试监督机制。公务员录用制度中的面试环节的公平性常常受到质疑,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不够公开;第二,不够透明。针对不够公开、不够透明的现象则需要健全面试监督机制,可以采取公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发布,或通过致全体考生公开信的方式,宣传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工作的程序规定,公布“阳光下操作”的监督举报措施,增强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推动有效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务员录用面试应该严格遵守《公务员法》的相关规范,以能力为根本选拔人才,杜绝“走关系”、“萝卜坑”等违法的行为发生,给考生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2)创新面试方法。针对公务员录用中面试的模式化桎梏,应该逐步采用开放式的结构性试题。面试试题的设置还要考虑考生专业、岗位的需求来设定,具体岗位具体设卷,这样才能保证面试的公平性,才能全面的测试出考生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当然,方法的创新和考生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应当渐循序渐进地逐步推广。(3)加强面试官培训。

第五篇:02.20.阻碍中国伊斯兰发展的瓶颈之二

阻碍中国伊斯兰发展的瓶颈(之二)

张承迁2012.2.12.在信仰方面,第一篇中已经指出苏菲神秘主义的一些要害问题。读者可能认为这太狂妄了,怎么,所有的先贤都错了吗?不是的,先辈们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所面对的社会,远远不同于今天的现实,真主将以他们的时代要求他们。“安拉不责成任何性命其能力以外的”(《古兰》2:286)我们要面对我们的现实,要承担我们时代的责任。以前人的水平来要求我们自己,就太小儿科了。过去捡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现在还有这种事吗?现在这样做还有意义吗?时代在前进,知识不断在扩大,我们的认识却原地踏步,这说得通吗?

穆斯林在认主独一,真主超绝的认识上,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对真主的大能、真主创造一切,真主掌控一切,却对应不上。我们的所谓汉“克塔布”(汉文经典),其论点都是以波斯、印度的哲学,风、火、水、土四为要素而展开,比起中国人的阴阳五行还差了一截。现在中医仍然用阴阳和金木水火土来解释身体的营卫,在大体上还说得通,虽然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但人体毕竟是在很小的范围内,宏观方面靠这套可就说不清了。中国的阴阳之说,在哲理层面,基本上符合《古兰》中的 “我成对地创造了一切,以便你们思考” 的教道。(《古兰》51:49)作为人类,我们都很奇怪自己的由来,哪一个民族都有许多传说,但是,传说永远不能成为事实。我们可以探索,伊斯兰信仰也鼓励人们探索,以破除迷信,增强人们的信仰。正像作家柯云路所指出的:“人类本能有着迷信的思想倾向。……..科学的迷信,也是一种更高级的迷信。一个很聪明、很有才华的人,也可能陷入自己编的越来越完美、庞大、迷人的科学迷信中而不能自拔。”(《人类神秘现象破译》柯云路著 花城出版社1992版 第39页)所以,各种传说就更是等而下之了。

“人应当想一想,他是用什么成的?他被造于射出的水,它来自于脊柱和肋骨之间。”(《古兰》86:5-7)这也是迄今为止,我们人类肉眼借助于科学仪器所能够看见的过程,我们当然不会停留在这里,我们还想知道得更多一些,从现在我们所能了解到的情况看,这可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人类经历过一段没有记忆的时期。”(《古兰》76:1)所以,真主怎样创造宇宙,这绝不是人类能够描述出来的。我们所处的时空,只是我们这个世界(宇宙)的一种秩序,物质关系。其实,在另一个世界(宇宙)中,它会完全失去意义。“关于灵魂他们问你,你说:‘灵魂是我的养主的事情,你们能知道得很少。’”(《古兰》17:85)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已经逐渐摸到许多规律,但是,对于精神世界的认识仍然是初级阶段,确实像经典所说的,能知道的微乎其微。这首先取决于我们的渺小,我们的目光只能在很狭窄的波段内观察,虽然借助于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已经扩大了很大的范围,可是,面对大而无外、细而无内的物质存在尚且无能为力,漫说精神世界的认识。人类只要服从真主的法则,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真主将根据人的努力和祈盼逐步扩大他的恩惠,像庞然大物的空中客车虽然比不了飞禽的自如,但我们却借此实现了人类飞行的梦想,并极大地提高了运动速度;袁隆平的水稻研究,将亩产提高到千斤以上,能使更多的人吃饱了肚子,难道这不是真主的慈惠吗?抬手做祈祷(杜阿依)只是表述了愿望,而人类必须通过劳动、研究、实验、实践,在真主的祐助下,使我们的愿望得以实现。使者先知教导我们:“拴好骆驼,祈求真主”,我们的表现是,只祈求真主而不栓骆驼,不听先知的话,也不服从真主的法则。

《古兰》为什么一再强调信仰真主创造一切,真主掌控一切。就是因为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多神崇拜,不是追这个大师、就是追那位筛海(长老);唯独不想真主在决定一切。特别是崇拜死人,修坟造墓,立栱北(墓庐)。先不说浪费土地浪费资源,耗费了多少人的精力财力,培养了多少愚昧无知的人。著名牛街清真寺里,有两座长老的坟,许多人找到那里,跪下就祈祷,拐过来就是大殿,为什么不祈求真主,死人能起什么作用?这样的人成天念清真言还有用吗?

中国穆斯林在信仰真主的理论方面,可以说问题不是很大,比如说真主无比超绝,无方位、无似像、无住所,无所不在,总之不在任何物质规律之内;他创造一切,掌控一切;“他知道陆地上和海洋里的一切。而且,没有一片落叶他不知道,在黑暗泥土里的种子,一切绿润的、干枯的,全在明白的典籍里。”(《古兰》6:59){注释763}“明白的典籍”即伟大的因果法则。“落叶”即象征着它吸收营养的动力已经丧失而结束,因而说明个人和民族的衰落。“在黑暗泥土里的种子”代表先知的使命,这颗种子注定要发芽并成长为罕见的大树。“绿润的”说明充满活力的人们。“干枯的”是必然性的衰亡。(参见《古兰经译注》)《古兰》启示以我们经常见到的迹象作了深刻的,也可以说,每一片落叶、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服从着因果的法则,这是不会出任何差错的。“安拉,是他创造了诸天和大地,并从天空降下雨水。然后借它生出各种果实作为你们的给养,他为你们役使船舶,以便它在他的命令下行驶在海中,他为你们役使诸河流。他为你们役使太阳和月亮,持之以恒;他并为你们役使夜和昼。”(《古兰》14:32,33)在我们的观察中,人类社会的变迁,令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都属于宇宙间微观变化。偌大的天体,它们的运转却分厘毫丝都不会差。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就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以秋其代序。”(《离骚》)天体秩序井然的运转,人就可以不守秩序地苟活于世吗?所以易经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实际上宇宙中任何被造物,无论宏观微观,无一例外,都服从着真主制定的法则。如果没有这统一的法则,一切都毫无规律可循,科学将无法研究,人类还能有什么进步吗?

有信仰的人,总以为自己是得天独厚,幸运地走进真主指引的行列,其他人都被排除在外;可是他们想不通,不信仰的人怎么也活得很好呢?而且快乐的指数并不比我们低,真主怎么不管他们呢?他们有的人也很聪明,他们的智慧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只信仰独一的真主,尤其我们每天五次礼拜,反复诵读“我们唯独崇拜你,并只求你祐助。”(《古兰》1:4)为什么我们不能统治别人呢?为什么我们屡次挨打呢!我们有必要重温一段《古兰》教导:“当时你的养主对天使们说:‘我要在地上安置一个代治者。’他们说:‘我们以赞颂赞美你的圣洁,你还要在其中安置破坏和流血的人吗?’他说:‘我确知道你们不知道的’。(《古兰》2:30)这节启示提出重要的两点,首先,真主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代治世界;第二,天使们只看到破坏流血的一个方面,理解不了人类还有治理建设的另一面。我们不理解:有我们顺服并礼拜真主,为什么让他们那些没有信仰的人当权当政?为什么让欧美的人科技领先?我们就是不检讨自己,我们在信仰上,口头比谁叫的都响,我们一心把斋、礼拜、进天堂,私心滔滔,从来不想别人,不想社会群体,把真主创造人类代治世界的责任抛到九霄云外。真主给你的恩惠越多,你造的罪越大。只是偶尔施散几元或几十元,要不宰一条牛,在清真寺里请大家吃一顿饭,就想差不多可以进天堂了。这是自己和自己开玩笑,白日做梦。好像他信仰了真主就不得了啦!其实信不信真主不是由人来判断的。真主的判断才是最后的判断。走捷径能进天堂,而吃苦耐劳奉献一生的人却下地狱吗?有这样想法的人,是不是忘记真主绝对公正,信仰上谁真谁假,今生的争论毫无意义。

“那些信仰的人、犹太人、萨比安人、基督徒、拜火教徒和多神教徒,在复生日,安拉将对他们判决。安拉确是万事万物的见证者。”(《古兰》22:17)下面是这节的注释:

{1762}这节启示告诉人们,对于各种不同的信仰,在今生将不作处理,而今生惩罚限于伤害和犯罪的范围内。对各种信仰的裁定将在复生之日。这就是为什么其他明明属于错误的信仰,仍然搞得红红火火,并不见有任何受到根除的迹象,这也包含某些错误的派别在内。说明虽然他们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偏差,但只要他们不搞伤害,不组织犯罪,那么今生真主尚允许他们表演下去,他们和信仰之间的差异和分歧将在复生之日清算。如果他们伤害到别人或集体危害社会安宁,那么灭亡的惩罚仍将兑现。(参见《古兰经译注》)这里启示提到的几种人,信仰的人、犹太人,基督徒都属于一神信仰的范畴;萨比安人是不拜偶像,也不信教而有哲学认识的人;拜火教是拜物教的代表;多神教徒则代表了所有不信教的人,因为他们口说不信,实际他们什么都拜,拜金钱、拜权威、拜明星、拜伟人、拜长老、拜祖先等等。

启示的教导就是提醒人类,不可以自己的认识去判断他人。因为意识形态方面,人类的认识很多都属于瞎子摸象,在任何时候判断都为时过早。随着知识的不断提高,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作为被造的人类,在生存中,重要的是具体做的怎样?是否达到真主创造的目的。“人们啊!我确由男性和女性创造了你们,并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部落,以便你们彼此认识。在安拉那里,你们中最高贵的就是你们中最敬慎的。安拉确是深知的,尽知的,”(《古兰》49:13)

各个民族的形成是真主的决定,有差异也是真主的意欲,以便我们彼此认识,也是真主的安排。这当然是认识彼此的优缺点,以便学习和互相超越。所以说最高贵的是你们中最敬慎的。这里既没有肯定哪一个民族,也没有否定哪一个民族。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可是中国穆斯林由于大量与当年各地汉族人通婚,为了巩固信仰和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逐渐形成了围寺而居的特殊地块,由于信仰的原因,他们不再与外界通婚并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为避免同化,遂形成一种民族的形式,穆斯林自己也认为自己无疑是使者先知的“翁麦提”(群体)。这一点在世界各地也出现一个新的名词,即穆斯林族,实际这是一个信仰的群体,它不同于血统形成的民族。可是中国穆斯林不承认汉文化,也不愿学习汉文化,生活方面我们离不开汉族文化而自我封闭地保守信仰,造成信仰与生活脱节,清真寺的经堂教育不能面对社会发展,我们渴望用血统保卫自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争取到民族地位,民族之间的通婚已不可阻挡。信仰可以改变,但是民族成分却不能随意改变,改革开放以前,即使汉民加入伊斯兰,政府发放的肉票也不能改为牛羊肉票。如今最突出的问题,汉民穆斯林照样不能入回民公墓土葬。在回汉通婚的家庭里,为了避免火葬,而突击加入伊斯兰,成为名义上的“回族”穆斯林。

有鉴于苏菲神秘主义的侵蚀,在使者先知的诞生地沙特阿拉伯,于18世纪中叶曾爆发了反对苏菲神秘主义,回归《古兰》教导,整肃社会风尚,净化心灵,反对圣墓崇拜,反对中介说情的“瓦哈比耶”运动。这场以瓦哈布(1703-1792)教长发起的改革运动,虽然几经波折,最后终于在沙特站稳了脚跟,给全世界穆斯林带来了清新的空气,一扫迷信崇拜的阴霾。作为信仰的人,呼吸了这股新鲜空气,应该感到舒畅,并在《古兰》的教导下,更有一番新气象。当然任何改革都不能求全责备,“瓦哈比耶”也有其不完备地方,可是在革除墓葬崇拜方面是功不可没的。道路是曲折的,人们习以为常的惯性很难转这个弯。中国穆斯林有幸很早就接触了这种新思想,我们要感谢东乡族的果园哈吉马万福(1849-1934),是他倡导了“伊和瓦尼”凭经论教(俗称遵经派)。可是那时所说的凭经,并不是《古兰经》,而是教法、教律等以及至少500年以上的经典注释和有关的法律汇编。“伊和瓦尼”在当时对破除不符合信仰要求的歪风陋俗方面,确是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很快席卷了全国,像天津三义庄清真寺、北京米市胡同清真寺(现已拆除)都属于“伊和瓦尼”。可是他们提倡的念经不要报酬等,逐渐被淡化,反正依靠的还是哪几本教法,阿訇一旦成了职业,不要钱就无法生存。新中国成立之初,“赛来非耶”登上了历史舞台,按道理说这是更激进的“伊和瓦尼”,是更接近“瓦哈比耶”的改革,但是他们重视的仍然是皮毛,例如做礼拜时抬三次手,男人不缠头而戴头巾等,“瓦哈比耶”的重要标识,不崇拜坟墓,尤其不修坟造墓,他们却没有人坚持。按照伊斯兰教法规定,任何人去世以后,都不应该留坟头。就是我们经常遵守的维卡亚教法(俗称伟嘎耶)作者赛·沙·欧百杜拉(?-1346)14世纪出版的是教法的注释,原书是他的祖父在13世纪作出的。其中规定坟墓不能高过一腕尺,约30公分左右。麦加城连这样高度的坟都不允许存在。每年我们去麦加巡礼,总有一些人去世在那里,埋葬以后几个月就把尸骨刨出来,一起倒往山谷里。我们为什么要保留坟头,而且修坟造墓。因为中国儒家重视坟墓,中国迷信也把坟墓的风水看得很严重,穆斯林跟着迷信跑,尤其苏菲信徒崇拜坟墓,盼望死人拯救自己,所以长老的坟都修得很漂亮。我们每年学“十叶派”记念法图麦,可是法图麦在麦地那的坟墓,早在1925年就被刨平了,这一点我们为什么不向“瓦哈比耶”学习呢?我们继承中国人崇拜祖先的迷信,也重视坟墓,造成活人与死人争地。我们如果按信仰和教法的要求,深葬而不留坟头,上面种上花草和树木,埋完一块土地交出一个花园。汉民入教还成问题吗?送走亡人以后,丧家自己买花种下去,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一种现象,有的妇女入教后,非要撺掇人家离婚,并说如果不离,生活在一起即是“哈拉姆”(非法)。古代埃及法老,是公然违逆真主并且是使者先知穆萨(摩西)的死敌,可是他的妻子阿西叶确是信仰者的模范,这怎么解释呢?这与死后与活人争地,阻碍别人信仰是一致的。既不符合信仰也不符合教法。我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下载“公务员热”会阻碍中国发展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员热”会阻碍中国发展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CI再发展之阻碍与对策

    中国CI再发展之阻碍与对策 以1989年广东太阳神集团导入CI为标志,CI在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一些大中型企业实施CI战略为自己扩大了市场,赢得了利润。CI在我国的发展风风火火。......

    阻碍英语发展的因素

    阻碍英语发展的因素 根据这一次的调查结果显示,以及近几年的实际观察,英语一直是农村小学所开设课程中一道过不去的坎。英语的教学成绩将直接影响到我县农村小学的教学成绩。......

    阻碍乡村小学教育发展

    阻碍乡村小学教育发展 调查报告及总结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与阻碍因素分析

    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与阻碍因素分析 快递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购物的快速增加,对快递业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创业投资的热点行业之一对于快递的含义,新《邮......

    浅析阻碍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xiexiebang推荐)

    浅析阻碍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摘要】融资租赁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阻碍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因素......

    公务员需要买保险么?

    公务员要买商业保险吗?[摘要]公务员的工作生活稳定,不需要再买商业保险了,许多人这样想。其实,公务员买商业保险是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一说起“保险”,有不少人(尤其是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热[合集5篇]

    公务员招考近几年逐渐升温,被社会认为是超过高考和考研的“中国第一考”。报考队伍出现了罕见的高学历现象,即“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教堂,本科生一食堂”的情景。据人事部统计......

    公务员热看法(精选合集)

    人大代表:公务员热影响社会创新 http://.cn2011年03月10日03:12大洋网-广州日报 高考之外,被誉为另一种一年一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式——公务员考试季节到来。 日前,广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