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7:4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第一篇:《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第一小组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下面我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本框题衔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因而这一框题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

②理解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③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

④理解个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能力,及通过对效率与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②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依据:当前,高一学生对于生活中人们工资收入有差距的这些现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还未能深入了解到其中牵涉到“公平”的原因及与之相关的解决措施。所以有必要通过对“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这个知识点的深入学习,来让他们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实施举措,加深对现实生活中收入不均衡现象、国家实施的分配策略、经济生活中规律的了解,全面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分配上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和爱戴。

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在学习了影响价格、生产等知识后,同学们对于生产效率都有了一个大体上的理解,但是可能会把对“效率”的理解局限在“企业、个人的劳动时间”这一狭隘的层面上。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效率”这一重要概念,以及和前面所讲的“公平”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于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能动性的认识,继而对合理分配制度内容的理解有一个铺垫。

难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经济发展的消极态势,比如人们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等。而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使分配更加合理的措施中一定要谨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要对学生加以强调重复的知识点,因为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对他们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让他们再根据我国国情来考虑实际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要注意结合身边事例、国家政策层面来加以阐述、循循善诱。

三、说学生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本框知识理论性强以及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现实意义,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四、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框教学主要运用学生主体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问题式教学法来更好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具体方法分析如下:

1、情境创设法和直观演示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情景情境,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来直观、生动展现,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导入和讲解“社会分配如何实现公平“这一重点时,我抛开生硬的说教,借助多媒体、图片等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把一些在生活中碰到的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的现象的图片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公平的重要性,引起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公平的重要性,让学生培养公平精神、公平意识。

2、问题式教学法

是在教师设疑、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根据反映社会贫富差距大的一些图片来不断地设疑,一步步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的合作探究获得知识,从中加深对公平含义、实现公平的途径的认识。

此外,我在教学中还会用对比分析法、活动参与法、总结法等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直观体验。

(二)说学法

1、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讨论,互相交流、启发,实现教学的多边互动。在本课中,主要围绕“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来进行讨论和合作交流。

2、分析归纳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的思考和小组的探究,归纳探究的成果然后派代表进行发言。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合作讨论中总结归纳“对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以此来强化同学们对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知识的认知,并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图片导入,感受生活。

我们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收入差距大、贫富两级分化严重的漫画图片,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反映出社会的什么问题?那么怎样才算公平,又应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呢?利用漫画,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导入整个环节可以自然过渡到新课,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环节二:案例分析,探究生活。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小李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销售员,月工资2000元,每天工作8个小时;小红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高层主管,月工资5000元,每天工作也是8个小时”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中两个人的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们一个分析思考和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际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

环节三: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方式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及探究合作的精神,同时在学生探究完之后,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加以点评。这样的方式就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将决定采用案例分析的探讨方式来实现。首先通过一个前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收入是否能达到绝对的公平。其次,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收入公平的方式。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分析得出我国实现收入公平的方式。通过这两个小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思考和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归纳“国家为什么重视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重视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通过这一合作探究使学生自然理解我国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提高两个合理比重”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环节四:

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通过播放关于十八大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十大大上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及目前我过正确对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们小组将决定采用以下形式进行教学:

问题探究式式教学法。通过十八大的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我国目前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当前我国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六、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在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知识网络图,巩固和升华课堂知识。

七、说教学效果预测

《收入分配与公平》这个框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学习了前一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之后,学生对我国的分配制度有了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因此,学生在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学习理解收入分配与实现公平的关系,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另外,同时也应看到,学生由于知识深度以及广度的限制,对于公平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拿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切勿泛泛而谈。

第二篇:《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社会公平》说课稿 第一小组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下面我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本框题衔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因而这一框题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

②理解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③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 ④理解个公平与效率的关系(2)能力目标:

通过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能力,及通过对效率与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②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3)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依据:当前,高一学生对于生活中人们工资收入有差距的这些现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还未能深入了解到其中牵涉到“公平”的原因及与之相关的解决措施。所以有必要通过对“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这个知识点的深入学习,来让他们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实施举措,加深对现实生活中收入不均衡现象、国家实施的分配策略、经济生活中规律的了解,全面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分配上的优越性和合理性,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和爱戴。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在学习了影响价格、生产等知识后,同学们对于生产效率都有了一个大体上的理解,但是可能会把对“效率”的理解局限在“企业、个人的劳动时间”这一狭隘的层面上。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效率”这一重要概念,以及和前面所讲的“公平”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于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能动性的认识,继而对合理分配制度内容的理解有一个铺垫。

难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制度,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经济发展的消极态势,比如人们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等。而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使分配更加合理的措施中一定要谨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要对学生加以强调重复的知识点,因为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对他们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让他们再根据我国国情来考虑实际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要注意结合身边事例、国家政策层面来加以阐述、循循善诱。

三、说学生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本框知识理论性强以及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现实意义,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四、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框教学主要运用学生主体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法、直观演示法、讲授法、问题式教学法来更好地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具体方法分析如下:

1、情境创设法和直观演示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情景情境,并借助多媒体设备来直观、生动展现,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导入和讲解“社会分配如何实现公平“这一重点时,我抛开生硬的说教,借助多媒体、图片等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把一些在生活中碰到的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的现象的图片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公平的重要性,引起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公平的重要性,让学生培养公平精神、公平意识。

2、问题式教学法

是在教师设疑、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根据反映社会贫富差距大的一些图片来不断地设疑,一步步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小组的合作探究获得知识,从中加深对公平含义、实现公平的途径的认识。

此外,我在教学中还会用对比分析法、活动参与法、总结法等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直观体验。

(二)说学法

1、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讨论,互相交流、启发,实现教学的多边互动。在本课中,主要围绕“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来进行讨论和合作交流。

2、分析归纳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的思考和小组的探究,归纳探究的成果然后派代表进行发言。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合作讨论中总结归纳“对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以此来强化同学们对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等知识的认知,并进一步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图片导入,感受生活。

我们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收入差距大、贫富两级分化严重的漫画图片,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反映出社会的什么问题?那么怎样才算公平,又应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呢?利用漫画,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通过设问,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导入整个环节可以自然过渡到新课,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环节二:案例分析,探究生活。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小李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销售员,月工资2000元,每天工作8个小时;小红在南宁百货商场做高层主管,月工资5000元,每天工作也是8个小时”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中两个人的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们一个分析思考和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际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环节三:

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方式与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及探究合作的精神,同时在学生探究完之后,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加以点评。这样的方式就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们将决定采用案例分析的探讨方式来实现。首先通过一个前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收入是否能达到绝对的公平。其次,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收入公平的方式。最后,通过教师的总结分析得出我国实现收入公平的方式。通过这两个小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思考和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归纳“国家为什么重视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重视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通过这一合作探究使学生自然理解我国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提高两个合理比重”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环节四:

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通过播放关于十八大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十大大上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以及目前我过正确对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这一环节是我们小组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们小组将决定采用以下形式进行教学:

问题探究式式教学法。通过十八大的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我国目前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当前我国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六、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在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设计知识网络图,巩固和升华课堂知识。

七、说教学效果预测

《收入分配与公平》这个框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学习了前一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之后,学生对我国的分配制度有了个比较清晰的理解。因此,学生在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学习理解收入分配与实现公平的关系,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另外,同时也应看到,学生由于知识深度以及广度的限制,对于公平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拿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切勿泛泛而谈

第三篇: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高中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该框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第二框《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2、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

依据:收入分配上注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把握好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2)难点:

①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思维能力不足,对党的政策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二、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

②理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及措施;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及如何处理

③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说如分配如何实现公平(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我计划采取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①情景教学法法②自学阅读和讲授结合法③讨论式教学法

2、学法。①自主学习②探究学习③合作学习

三、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漫画:某公司收入分配状况:老总:豪宅靓车全有啦,副总吃吃喝喝洗桑拿,科长精打细算全家花,职工这俩钱儿咋拿回家?

思考:你能看出这家公司的收入分配状况存在什么问题吗?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激发学生对本课的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意义

2、措施

A课堂探究:

1、什么是公平?公平是平均主义吗?公平允许差异存在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准确掌握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B多媒体展示:

1、1978年到2007年我国基尼系数的变化,并注解基尼系数的含义和作用。

2、网络“晒工资”引发的对收入分配不公的评论

问题:根据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认为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迫在眉睫,那么,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呢?(过渡到下一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教材,熟悉所学内容,总结要点。C课堂探究:

多媒体展示:

1、02年到06年居民收入、企业和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变化比较,以及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产生的影响 2导入漫画,第一组问题:

1、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这种现象对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会产生那些负面的影响?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第二组问题:观察漫画回答:在这个公司中,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存在于哪些人之间?这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

1、设学生在提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配合感性材料,升华对理性知识的认识,理解“两个合理比重”突破难点 D多媒体:近几年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减税免税的措施

问题: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措施?国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设计意图:

1、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加强学生对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理解

2、使学生能够初步区分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的措施

注意问题: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所以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发言,教师避免为赶时间而替学生回答问题。

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

2、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3、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课堂探究:导入漫画 分配不公,公司面临破产:新任领导的竞聘演讲 甲:我要公平,公平才能得人心,要一碗水端平,大家工资平均算 乙:我要效率,效率是企业的生命,收入差距必须拉大 丙:我要……

问题:

1、你认同甲和乙的观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丙,你会如何改革公司原先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设计意图:

1、通过体验角色,使学生理解并能够学会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知识巩固

通过“我的收获”小环节的设置,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顾本课学习的过程和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谈谈自己本课在思想上的收获,升华认识。

(四)作业设计——调查报告

要求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近年来的变化情况,并探究与这些变化相联系的国家政策。体会这一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加深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运用。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效率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积极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学情分析

所带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见多识广,对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看问题比较片面和肤浅,由于各种媒体的传播,一些负面的信息对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对当前国家关于处理效率和公平的政策的认识可能会发生偏差。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在收入分配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情境一:老李是某国企钢铁厂老员工。1986年进入钢铁厂,正好20岁,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凭着吃苦耐劳,很快就成了厂子里的劳动模范。90年代中期,钢厂效益一度下滑,老李发现这是工资的激励作用不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大家缺乏干劲。但是没人敢向这种 “公平”氛围挑战。老李担心厂子的前途,悄悄地向厂里提交了一份“打破大锅饭”的建议书。问题一:你认为老李提的建议好吗?为什么?

情境二:钢铁厂在2008年进行改革,并成功上市。后来厂里来了一位有魄力的新老总,招收了许多名牌大学生,还更新了厂里的生产线。老李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80年代末的那个风云人物了。虽然工龄不短,但是不会新技术,工资只有2000多元;而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技术员却拿到了5000元。听说新来的老总因为贡献大,年薪达到100万,一些买了股票的员工也大赞改制的好处。老李想着生病的妻子,想着读大学学费紧张的儿子,他越来越困惑,并经常发牢骚,认为这不公平。问题二:你认为老李发牢骚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上图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某种不公现 象。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话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讲授

过渡: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今天的课我们将围绕公平的收入分配解决三个疑问:什么是公平的收入分配?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何意义?如何才能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

1、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生阅读:P60页第一、二段。准确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探究材料: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 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教师:请你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说现在我们国家收入分配不公平有何表现?(举例一、二)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列举2种情况,学生判断哪种情况才是正确的:

教师:①收入分配的公平指的是一种相对平等,而不是绝对平等,它与平均主义根本不同;②收入分配的公平并非不要差距,而是指差距不能过于悬殊,适当的差距意味着效率;③收入分配的公平强调必须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是对人生存权的尊重。

探究: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大多在0.24到0.36之间,而中国2014年的基尼系数高达0.469.中国基尼系数从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0.28已上升到2014年的0.469.这是社会利益共享机制发生严重断裂的显著信号。(人们通常认为0.4是基尼系数的警戒线,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国民财富已高度集中于少数群体。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社会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为“差距偏大”,0.5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教师: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警戒线。这给我国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2)分配公平的意义 学生阅读:P60-P61 教师归纳: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过渡:其实,收入分配的公平说说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它需要有制度和政策上的保证。(3)促进公平的措施 学生阅读:P61页并回答。第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评析:按劳分配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

答案要点:(1)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这种分配方式既体现了效率,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又体现了公平,即实行同工同酬。(4分)

(2)按生产要素分配既体现了效率,即根据劳动者的质量、作用和贡献获得相应的收人;也体现公平,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根据其对生产的贡献获得收人。(4分)探究练习:

材料1:2010-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见PPT表格)探究问题:描述2010-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对策。

答案:2010-2012年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增长很快,说明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或说明我还没有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2分)

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知识延伸1: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指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

例证:1990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53.4%,2001年该比例降至51.4%,2007年则只有39.74%。自2000年到2007年,中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了11.66个百分点。1920至1929年,美国劳动报酬占其国民净收入的比重为60.5%。而到了1980-1984年期间,该比例则升至74.3%,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中国则恰恰相反。第三、再分配注重公平

教师: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实现公平分配。

材料: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今天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由二审稿的3000元提高到3500元。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重新公布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为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法》将现行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7级,第一级税率为3%。

2、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生阅读:P62第一段。什么是效率?怎样提高效率?

(1)效率的含义: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是:效率=产出/投入(产出一般指生产总值,投入指成本)材料:中国共产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上的理念更新:

1992年,十四大提出,针对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提倡讲求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为此,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一、两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存在着矛盾。(3)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学生阅读:P62最后一段。

三、小结

四、练习《精炼优测》

第四篇:说课稿(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教案

课题名称: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教材版本:人 教 版 教师姓名: 刘 丽 珠

校:樟树中学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刘丽珠,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课,一说学情,二说教材,三说教法与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六说课后反思。

一、学情

知识与能力储备:本班学生为高一上学期的学生,通过前两个单元的课程学习,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也已经具备了自主思考问题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能力。

兴趣倾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开始思考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员该如何看待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他们对本课的学习会有更大的兴趣,因而能积极地融入课堂。

心理水平:学生价值观念尚未定型,看问题容易偏激和片面且本框知识理论性强以及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

二、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编排上:《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经济生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题衔接了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上:本框主要涉及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设置多项活动,使学生感受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并把这种感受内化为行为品质,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纠正学生对“公平”概念的错误理解,避免不必要的仇富心理。(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依据:当前,高一学生对于生活中人们工资收入有差距的现象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还未能深入了解到其中牵涉到“公平”的原因及与之相关的解决措施。重点二: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效率”这一重要概念,以及和前面所讲的“公平”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于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能动性的认识,继而对合理分配制度内容的理解有一个铺垫。

难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经济发展的消极态势,比如人们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大等。而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使分配更加合理的措施中一定要谨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是要对学生加以强调重复的知识点,因为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对他们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让他们再根据我国国情来考虑实际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要注意结合身边事例、国家政策层面来加以阐述、循循善诱。

三、教法及学法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教法及依据

活动探究法:设置多个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讨论和组织能力

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分析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学法及依据

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体验、交流法: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的现象有正确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两课时)

本框内容紧凑、循循渐进,条理清晰,共分为两课时。先讲收入分配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再着重讲本课的重点促进收入分配的措施,也就是怎么办的问题;最后突破难点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及其措施。

(一)导入新课

活动一: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改编的漫画为背景,展示两组关于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图片。学生观看之后提出问题:什么是社会公平?

设计意图:直面生活,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来讲解较为抽象的社会公平,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平的理解,而且也做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讲授新课

1、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

活动二:讨论观点

一、观点二,并思考公平等于平均主义吗?收入差距等于社会不公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讨论得出公平的含义,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平的理解。且知道公平是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公平。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原因)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补充:①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③收入分配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设计意图:联系前面所学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企业与劳动者的相关知识。将课本知识点串联起来加以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提高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对策(措施)——重点内容

活动三:小组讨论,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结合前面所学,可以从哪些角度思考?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根本举措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证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四:观看朝闻天下视频,首次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设计意图:视频教学法。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为何我国要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通俗易懂,直观明了,贴近社会。

结论: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重要举措

活动五:小组讨论,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生活实际,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结论: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性收入,取缔违法收入。

——另一重要举措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总结归纳“国家为什么重视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重视效率和公平,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1、效率的含义:

活动六:电脑城A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30元/天。

电脑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思考: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案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效率的含义,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①二者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②二者又存在矛盾。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难点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设计意图:可以更好的理解我国现今实施的市场经济制度,也可以用平常心态看待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不均、贫富差距大等问题。面对这种问题国家、企业和劳动者应怎么做,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三)巩固练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承包土地种植水稻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所获得的收入 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奖金收入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018·张家口模拟]小李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3万元;小李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小李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小李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小李一年的劳动收入为()A.4万元

B.5万元

C.6万元

D.7万元

3、[2018·对点金题]公平与效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举措中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①某省政府给予社会托老机构的老人每月300元的财政补贴 ②某企业建立健全以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③某市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④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60元调整为1400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四)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解析中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题目,并预习下一课。

五、板书设计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原因)

3、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对策(措施):①②③④(重点)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难点)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式,简单明了,层层递进,重点突出,便于理解。

六、课后反思

虽然还未正式上课,但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联系学生学情且根据身边实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对重难点知识讲的相对来说比较详细。整堂课师生互动较多,课堂气氛活跃。我相信应该能达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实践后再进行改善。

第五篇:高中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逐一进行介绍: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学习这门课程既能帮助我们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家经济制度、政策、发展状况。这一框题能够引导同学们关心国家经济发展、树立责任意识。同时本框内容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结合历年考题,常常在材料题中出现,分值较高。因此,讲好和学好本框内容十分重要。

2、说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掌握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会课后反思。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辨证思维方法,为将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打下基础。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纠正学生对“公平”概念的错误理解,避免不必要的仇富心理。

3、说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①重点及依据

重点: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依据:本框题的内容对于高一同学来说理解起来有些抽象,但又经常与社会现实、时政热点、政策法规结合起来考察。因此我把这个知识点定为重点。②难点及依据

难点:对公平的理解

依据:同学们进入高中不久,价值观念尚未定型,容易受不良社会现象的误导,对社会不公现象的理解容易钻牛角尖,对国家和政府的信心不足,我将引导他们辨证看待问题。

4、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大约需要1个课时;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授课形式,增强同学们的直观感受。

二、说学情

同学们进入高中不久,价值观念尚未定型,看问题容易偏激和片面。我将在课程中加强对他们辨证思维和全局观念的培养。因为本框内容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对不同的同学和不同的知识点我设立了不同的要求,所有我要求同学识记“公平”“效率”的概念,掌握“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不仅要掌握还要能熟练应用。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对于本框的内容不能急于求成,可以结合练习和考试进行讲解。

三、说教法及依据

主要采取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

依据:本框内容不易理解,学生接触得也少,采取讲授法能更好地巩固知识点,帮助他们理解问题。采取案例分析法更贴近生活,更易于接受,还能提高分析能力。

四、说学法及其依据

主要采取课堂讨论法,在布置课后小作业时也加入了调查法。

依据:课堂讨论能活跃气氛、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调查法鼓励同学实事求是,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深化。

五、说教学过程

1、思路设计与环节安排

我根据教材内容与同学们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①复习旧课:回顾我国分配制度

②导入:通过询问到食堂打菜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导入“公平”这一概念,说明每个领域对公平有着不同理解。

③播放一小段视频(关于社会中存在的不公现象),讲解“公平”,根据教材及PPT中对公平的两种不同观点让同学们进行讨论,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平。④利用“个税起征点”“贪污犯与贫困者”“初次分配”三个案例带领同学分析思考,总结出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方法。

⑤利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引出“效率”的概念 ⑥请同学们分析PPT上的漫画及课本中的例子,思考并讨论效率与公平有什么关系,怎样处理两者间的关系。

⑦回顾知识点,适当提问,当堂检查学习效果。⑧布置课后思考题。

2、教与学双边活动安排

在环节安排时我就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通常由老师引出话题,学生马上进行课堂讨论,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最后进行巩固。师生在分析案例时有更多的思想交流。不仅仅是老师在教、学生在学,而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遇到疑问能够及时解决。

3、重、难点的处理

讲授重点时我采取了案例分析法,让同学们进行课堂讨论,我再进行总结,这样增强了同学们的参与感,能理解得更全面和深入。在讲授难点时先播放一段视频,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大家关注相关社会问题,再通过对课本和PPT上的两种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同学们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

4、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主要采取PPT课件,在课件中穿插了视频、漫画、图片和案例,内容饱满。书写板书,知识点清晰、有条理,便于记忆、总结和复习。

5、布置作业

上网搜索南昌、北京、拉萨的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是多少。联系所学知识观看十七大的相关新闻。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去思考一下社会中存在哪些不公平现象,有哪些解决措施,也可以几名同学一起做一些简单的小调查。主要采取课后思考题的形式,不增加课后负担。题目分成两个等级,第一类是贴近生活的,第二类需要一定的思考和实践,第二类题目可以选做。

六、板书设计

第七课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公平

1、含义(难点)

2、社会公平的体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3、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重点)①我国分配制度——制度保证 ②初次分配——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重要举措

二、效率

含义: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三、效率与公平(重点)

1、两者有何关系

2、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七、说教后反思

本节课思路清晰,教学手段丰富;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老师共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因为离同学们的实际较远,理解起来还是会有难度,有的同学可能没有完全掌握,以后作业、联系、考试中涉及到相关问题时我会再着重强调,以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

各位评委,我的说课稿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的,充分体现了学生、老师共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下载《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 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 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讲......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 一、 知识回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据此回答例1——例4 [例1]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的教案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如何坚持效率和公平原则。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新课程理念 立足学生学情实际,采取探究合作式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更要强......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 朱其福 一、 目标和解析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理解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3.懂得效率的含义; 4.理解公......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政治教案:第七课 个人收入分配 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一、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的教案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新课讲授: 知识回顾:导入:“十二五”期间的一个调查问卷显示民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是教育、住房和收入分配。十七届五中全会也强调要合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