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省交通运输厅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22号)精神,进一步完善普通公路投融资体制机制,促进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普通公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普通公路是指除高速公路以外的、为公众出行提供基础性普遍服务的非收费公路,由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组成,是现行公路网的主体,是覆盖范围最广、服务人口最多、提供服务最普遍、公益性最强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建设和维护好普通公路,是各级人民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按照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以公共财政为基础、责任清晰、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投融资长效机制,确保普通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二、多渠道保障普通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
切实发挥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为普通公路建设和养护提供资金保障。
(一)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普通公路建设。利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赋予海南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争取更多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国债等资金对海南公路建设的支持。加大各级财政对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支持力度,省级财政要结合财力情况逐年增加对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投入,市、县级财政每年要根据本市、县建设和养护的公路规模,安排一定数额的财政性资金,专项用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确保公路建设项目各级配套资金及时到位。
(二)构建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以燃油税和车辆通行附加费改革为契机,构建省级交通建设投融资平台,整合土地资源,盘活行业资产,形成稳定和可持续的融资、周转、还贷等资金来源和运作机制。
各市、县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保障旅游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和养护管理的资金需求。
(三)鼓励多元化、多渠道筹措公路建设资金。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落实项目贷款,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组织贷款;探索市场化方式融资,吸引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公路建设。
三、完善投资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现行的体制机制优势,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巩固和完善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一)进一步完善“以省为主、受益市县分担”的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体制,充分调动市、县的积极性。国省干线公路的建设投资以省级为主,受益市、县分担征地拆迁费用和负责征地拆迁工作,配合完成项目前期各项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省地共建、市县为主体”的旅游公路建设体制,充分发挥市、县的积极性。省级负责全省旅游公路总体规划编制,确定省级补助资金,编制下达旅游公路建设计划,指导和监督市、县旅游公路建设。市、县负责本辖区旅游公路的建设和配套资金筹措,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控制负责。
(三)进一步完善“省地共建、市县为主体”的农村公路建设体制。省级负责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行业管理,制定政策、下达计划并按标准补助资金,加强建设监督指导。继续加大力度鼓励地方加快农村公路特别是具有一定通道功能的县通乡、乡通乡等农村路网建设,加快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市、县统筹协调本辖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制定政策,筹措建设资金,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控制负责。
(四)深化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开放公路养护市场,建立区域性养护中心,提高养护质量,节约养护成本。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05〕49号),市、县政府应明确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建立政府投资为主、村民自筹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资金筹集机制。实行“一事一议”,探索建立专业养护与农民承包养护相结合、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相结合的运行体制。
四、落实相关保障措施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普通公路建设,认真落实公路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形成全社会共同加快推进公路建设的合力。
(一)省级各部门和市、县政府要进一步厘清各自职责,分清工作责任,尽快形成各司其职、同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将依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二)各级国土资源、规划、建设部门应将交通运输建设用地纳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并将交通运输建设放在优先的位置安排年度用地计划。交通主管部门要根据交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并共同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
(三)市、县政府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依法依规切实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征地拆迁实行任务包干、费用包干、责任包干。
(四)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公路建设,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征地拆迁、“三电”迁移、材料供应、治安管理等问题,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第二篇: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呼和浩特市房
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呼政发[2011]10号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1]1号)精神,巩固和扩大房地产调控成果,结合呼和浩特市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落实住房保障任务,充分发挥政策性住房作用
(一)建立和完善基本住房制度,逐步形成符合呼和浩特市实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住房体系。2011年要继续做好廉租补贴的发放工作,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大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推进住房保障工作,解决4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建设规模约270万平方米,占全市房地产当年新开工规模的50%以上。
(二)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完善运营机制,运用土地供应、投资补助、财政贴息或注入资本金、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合理确定租金水平,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中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并持有、经营,或由政府回购,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规模。全面启动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配租工作。
二、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增加住房有效供应
(三)增加住房用地有效供应。2011年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不低于前2年年均实际供应量。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占全市住房供地的50%以上,各类保证性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对已供房地产用地,超过两年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开工建设的,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处以闲置一年以上罚款,要依法查处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对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达不到25%以上的(不含土地价款),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让土地及合同约定的土地开发项目。建设、规划、国土、房管等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协作,督导已经工地的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和上市,以便形成各类住房的有效供应,稳定市场预期,缓解供需矛盾。
(四)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按照项目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以项目控制为主的原则,落实保障性住房,拆迁安置住房和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比例。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针对项目提出各类住房的比例,并作为规划部门出具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的依据。
三、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房产交易秩序
(五)加强房地产经纪机构管理。代理商品住房销售的房地产经纪机构,须持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的销售代理合同向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办理销售代理备案后方可代理销售。发现房地产经纪机构委屈的销售代理备案证明即代理销售、哄抬房价、怂恿客户签订“阴阳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应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依法查处并在媒体曝光。同时,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要记入房地产经纪信用档案,不予办理销售代理备案,并停止其房屋交易合同网上签约代理资格。
(六)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呼和浩特市市区及各旗县政府要加大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今年6月底前要完成旗县房产历史档案数字化补录以及数据整合工作,确保10月底前达到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国40个大中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实现联网的要求。
四、实行限定购房套数政策,严格限制投机性购房
(七)自本实施意见发布之日起,在本市市区实行住房限购措施,原则上对已有1套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包括夫妻双方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呼包鄂城市群规划(2010-2020)》范围内的居民在本市市区购房享受本市居民的政策。
(八)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个人转让住房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征收政策。财政部门会同税务、房地产行政管理等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动态调整存量房交易最低计税价格,坚决堵塞“阴阳合同”产生的税收漏洞。
(九)实行差别化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新开盘项目销售前,将项目的土地成本、建安成本和销售价格等报送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经税务部门核定,对定价过高、预计增值额过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高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具体办法由税务部门会同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公布。
(十)加强对土地增值税清算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已经达到土地增值税清算标准但不申请清算、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重点清算和稽查。
(十一)各金融机构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要严格执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呼和浩特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对贷款购买二套住房的家庭,要切实执行首府比例不低于50%,各金融机构和呼和浩特住房资金管理中心对购买二套住房的贷款利率执行
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的政策。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商业银行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
五、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
(十二)新闻媒体要强化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着重宣传各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宣传住房保障工作进展和成效,引导居民理性消费。对制造、散步虚假消息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解读各项调控政策措施及时解答市民关心的问题,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十三)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执行到2012年2月29日。国家、自治区另有规定的,安规定执行。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投融资公司的意见
仁寿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投融资公司的意见(送审稿)
各镇乡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为发展壮大我县国有投融资公司实力,优化投融资公司体制,拓展投融资公司业务,做大做强做实做活投融资公司,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特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投融资公司的意见。
一、加强投融资工作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县上成立投融资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政府金融办、县国资局、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县重点交通建设办公室、各投融资公司的主管部门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投融资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协调解决投融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金融办,负责投融资工作的日常事务。
(二)充实“合作办”。进一步加强我县与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开发性金融合作,组建以县金融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国土资源局、县国资局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开发性金融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
“合作办”)。合作办是县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工作的合作平台,负责融资工作的协调、联络和项目编审(机构和人员组成另行发文)。
(三)明确部门职责。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投融资项目的立项和投资增减的审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财政局负责预算、拨付项目配套资金和贷款本息偿还资金,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县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用地和贷款所需抵押土地的落实;县国资局代表县政府履行各投融资公司的出资人职责,对公司人、财、物实施综合监管,并配合县财政局统筹安排各投融资公司贷款本息的偿还;县金融办负责定期收集金融和融资信息,专题研究处理具体问题,牵头召开融资工作会并安排部署投融资工作;各投融资公司主管部门负责项目推进的协调工作。
二、优化组合投融资公司
按照“专业分工,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原则,进一步优化组合我县国有投融资公司。即:做大做强仁寿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两个子公司(即仁寿县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仁寿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展壮大仁寿铧锐土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仁寿县文林工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四川仁寿视高天府投资有限公司;新建汪洋工业投资开发公司和龙正工业投资开发公司。
三、做实做强投融资公司
(一)拓展业务范围。各投融资公司要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真正形成及融资、投资、建设、运营、偿债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实体性投融资公司。政府性投资项目原则上由政府按竞争择优原则在各投融资公司实施。1.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该公司已被银监部门批准列为一般类公司,已与省开行、省农发行、乐山商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我县享有综合性投融资资格的公司,为仁寿县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仁寿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主要负责政府性投资项目以及国家政策允许开发和经营项目的投融资、建设、经营、管理等业务。
2.县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为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子公司,相对独立运行,重点负责全县交通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开发、运营管理,全县重点交通沿线两侧规划土地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县域道路收费权、冠名权、广告权的经营等业务。
3.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为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子公司,相对独立运行,主要负责城镇改造、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安置房及城镇公共资源的投融资、建设、开发、经营等业务。
4.仁寿铧锐土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独立运行,主
要负责土地收储前期开发、土地资产运营、土地综合整治、交通、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安置房建设以及矿产资源的开发经营等业务。
5.工业投资公司。各工业投资公司独立运行,负责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和建设,土地收储整理、开发、经营、厂房和职工住房建设经营,物业管理、道路冠名权以及广告经营等业务。
(二)壮大公司实力。为做强做实公司,县财政局、县国资局按各公司注册的资本额补足货币资本,并视公司发展情况,为做大做强做实效果明显的公司逐步壮大注册资本。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部注入县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相应收益亦由资产经营公司收缴。各投融资公司需要的土地资本,根据“按需匹配、属地匹配”的原则合法取得,合法取得后的土地资产可由公司进入二级市场或经营开发(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仁寿视高天府投资有限公司取得的土地收益按体制全额上缴县财政,县财政扣除相应基金后全额注入县资产经营公司,县资产经营公司再根据视高天府投资有限公司发展情况借资给视高天府投资有限公司。政府性项目资金(不含园区各工业投资公司和仁寿铧锐土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且新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注入县资产经营公司。各公司的不良资产要逐步剥离。提高公司优良资产比率和经营效益。
(三)规范运行体制。政府性项目原则上交与各投融资公司投资、建设、经营,项目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政策和行业规定履行监督管理、行政审批、规划、可研、环评、立项、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相关各投融资公司按县国资局和行业主管部门共管的原则,县国资局履行出资人职责,行业部门履行业务指导职责。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县国资局按程序报批后任免或聘用。公司监事和监事长由县纪委、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审计局、县国资局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事务依照《公司法》规范运行。
四、创新投融资机制
(一)搞好项目储备包装和推荐。各公司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有效衔接,重点抓好天府仁寿大道、高滩水库及周边设施建设、陵州大道、绕城大道、文林物流园区、中央商务区以及工业园区项目的包装和融资。县发展改革局、县合作办、各投融资公司、各金融机构要建立重大投融资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项目储备、包装、审批、实施等规范运转。
(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县合作办要加强与省开发银行的联系,签订信贷支持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协议授信额度力争达到30亿元以上。视高天府投资有限公司要与省信用联社签订信贷支持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力争授信额度30亿元以上。县财政局要在省开发银行开设资金存款户头,增强
银政合作的信誉力度。
(三)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各投融资公司要创新作为、主动作为,开展与银行、国有大型企业、民间公司的合作,大力拓展BT、BOT、TOT、IPO等多渠道、多形式的融资方式。
(四)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将各公司的项目和要完成的的融资目标进行分解,并制定合理的奖惩办法。
附件:郫县、彭山县、隆昌县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
附件:
郫县、彭山县、隆昌县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
为学习借鉴外地投融资平台组和运作先进经验,有效整合和发展壮大我县投融资平台,优化平台智能和布局,根据县人民政府的安排,县政府办、财政局、国资局、金融办、土地储备中心、部分平台公司近期对彭山县、郫县、隆昌县的投融资平台建设及运行经验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郫县模式
郫县作为成都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县,投融资体制和经营理念一直超前。该县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先后组建了国投公司、城投公司、农投公司、工投公司、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川菜产业化投资公司、物业公司(为富士康产业园而组建)、粮食公司、郫县豆瓣等10个公司。各公司均由郫县国资委出资组建,公司之间均为平行关系。
(一)公司特点
1.国投公司。为政府综合性投融资公司。主要负责 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安置房、政府性办公楼等投融资、建设及经营管理等。公司现有员工36人,注册资本10亿元,总资产46亿元,累计向银行融资44亿元,现有贷款余额29亿元。
2.专业公司。城投公司、农投公司、工投公司、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川菜产业化投资公司、物业公司、粮食公司、郫县豆瓣等公司主要负责所属专业领域的投融资、建设及经营管理。各公司累计向银行融资达150余亿元。
(二)运作模式
各公司在各自产业领域及职责范围内,按照“谁投资、谁筹资和建设”的原则,实行筹资、投资、建设、运营、偿债一体化,即以公司为业主进行投融资、建设、经营和管理。
融资所需要的抵押土地由国土部门根据项目融资额予以匹配,公司对配套土地进行征、拆、安、建等前期包装打造,使其由生地变熟地,提高土地价值后全部注入公司,既增大公司资产又增大公司现金流,使公司真正成为经营实体。土地拍卖收入优先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以充分满足贷款银行要求。
(一)偿债机制
凡公益性投融资项目和政府承诺建设项目的贷款本息由财政负责偿还,并由财政和金融办统筹协调安排还款,以确定各公司按时还本付息;公司经营性贷款的还本付息由公司自行负责。
二、彭山及昌隆县模式
彭山县及昌隆县按照“集团发展,专业分工,壮大母体” 的发展思路,组建了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控股发展集团公司。母子公司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
(一)彭山县。2008年组建了彭山发展控股公司。公司下属3个子公司,分别为矿产资源公司、园林公司、彭祖新城开发公司。
1.矿产资源公司。主要负责县域内砂石资源的开发,现年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
2.园林公司。主要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各类花草、树木种植和销售
3.彭祖新城开发公司。主要负责彭祖新城12.9平方公里整体开发。包括12.9平方公里的整体规划、拆迁安置、土地整理、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均以公司为业主,负责筹资、投资、建设及经营管理。对12.9平方公里的土地拍卖收益,公司与政府按6:4比例分成,政府不再对公司安排贷款本息偿还资金,由公司实行自主盈亏,纯收益按规定上缴财政。
4.彭山发展控股公司。现有职工20余人,注册资金1亿元,总资产20亿元,累计获得银行融资6亿元;现为一般类经营公司,贷款不受政府类融资限制。
(二)隆昌县。隆昌县于2008年成立了隆昌发展集团
公司,下属5个专业子公司。总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总资产33亿元(主要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资产和2000亩土地),累计实现各类融资11.7亿元(含BT方式融资2.5亿元)。总公司主要负责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贷款偿还主要依赖财政资金,公司自身无还款能力,其运行方式与我县目前的投融资平台基本相同。
以上三个县的国有投融资平台的共同特点是:资产实、实力强;经营实体、市场化运作;业主只能,即以公司为业主进行投融资、招投标、建设、经营和管理,借、管、用、还一体化;政府赋予公司较大的运作空间和发展活力;融资额度大,公司、财政偿债职责明确。
第四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建筑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冬奥会场馆建设以及“一带一路”、X民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实施,我省建筑业迎来大发展、大跨越的重大历史机遇。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精神,推动我省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瞄准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以工程项目带动技术创新应用,以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产业发展,以提升标准优化产业结构,以质量、服务增强竞争能力,促进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年,全省建筑业的总产值、增加值等主要指标有较大增长,建筑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筑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产业规模发展壮大。全省建筑业总产值预期年均增长7.2%,到2020年达到7200亿元;
建筑业增加值预期年均增长5.7%,到2020年达到25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以上;
力争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
企业规模效益提高。到2020年,全省特、一级建筑业企业预期达到450家,以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为主业的大型企业明显增加。年产值500亿元以上企业不少于2家,100亿元以上企业不少于5家,超50亿元企业不少于20家。
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到2020年,建筑业从业人员预期达到400万人,其中,河北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5名以上,各类注册执业人员10万人以上,中级工20万人以上。
二、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一)培育龙头企业。制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实施计划,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中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增长较快、创新及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资质升级、增项和重组分立、成立子公司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做好主业的同时,向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新型建材等方向多元化经营发展,做强做优;
支持古建筑、钢结构等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专业承包企业做精做专、特色发展。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兼并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形成创新能量和竞争优势,打造“河北建造”品牌。对企业兼并重组所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按规定予以税收优惠。各地要制定支持政策,吸引大型央企到我省设立总部或区域性中心,吸引省外优秀企业到我省落户。全面落实国有企业改制各项优惠政策,推动国有建筑业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每个市要着力培育1-2家龙头企业,精准实施激励政策。(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金融办、省国税局、省地税局、河北证监局,各市政府。以下均需各市政府落实,不再列出。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以项目合作为基础,带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升竞争力、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国家和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申请股权投资,用于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提升“专精特新”发展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中小微企业在资质范围内承揽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不得以提高资质要求等方式限制其参加投标。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促进民营经济和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配合)
(三)推动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申报科技专项,强化产学研用结合。鼓励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评审发布先进适用工程建设工法,鼓励和支持施工技术创新,限制和淘汰落后、危险工艺工法。因技术创新而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的,鼓励建设单位给予参建单位相应的奖励。建立地方标准与团体标准相结合的标准供给体制,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新技术标准和团体标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
(四)支持企业调整经营方向。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冬奥会场馆建设等重要契机,引导省内骨干企业与大型央企、省外骨干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共同开拓市场,逐步从房屋建筑等传统领域向轨道交通、交通、水利、机场等重点投资领域转型。鼓励本省有实力的企业单独或采用联合体投标方式参与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综合管廊等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逐步提升企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和专业施工能力。在石家庄、邯郸市开展本省企业采用联合体投标方式参与轨道交通建设试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
(五)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政府投资或主导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示范项目。加快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到2020年,培育2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30个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完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建筑节能标准和标准设计。广泛应用预制外墙、预制楼梯等部品部件、集成厨卫和设备管线集成化技术体系,提升建筑产品附加值。在新建民用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提升绿色建筑品质。积极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大力推广使用绿色建材,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推动“大智移云”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试点示范应用,政府投资项目应带头推广使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
(六)实施“走出去”战略。各级政府要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通过组织大型推介活动等方式,为企业参与省外、境外工程提供有力支撑。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对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对接活动,推动省内企业与大型央企围绕产业链建立稳定的配套协作关系,承接大型央企的外包服务、材料供应、劳务输出等业务,合作共赢。积极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综合发挥各类金融工具作用,重点支持对外经济合作中建筑领域的重大战略项目。加强中外标准对比研究,积极参加国际标准认证、交流等活动,缩小与国外先进标准的差距。(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金融办、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河北保监局配合)
三、推进重点事项改革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资质资格管理,依法取消、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简化、优化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流程,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提高效率。逐步实现资质资格申报、审批无纸化。大力提升营商环境,推动建立全省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省外企业与省内企业一并纳入河北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统一监管与服务。严格落实注册执业人员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打击出租出借证书行为。开展个人执业事务所试点,逐步建立个人执业责任保险制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河北保监局、省编委办)
(二)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单位在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时,应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单位对承包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全面负责。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项目按工程总承包模式建设。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在石家庄市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总承包模式试点。到2020年,各市应培育发展1-2家工程总承包企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
(三)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有条件的企业可先行先试。国有投资项目应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鼓励非国有投资项目委托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国有投资项目应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配合)
(四)改革招标投标管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缩小并严格界定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改革非国有投资项目发包方式,全部使用非国有资金投资的房屋建筑及其配套工程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程序,遏制虚假招标和串通投标行为。勘察、设计、监理等工程服务招标评审应综合衡量投标人的能力、业绩、信誉及方案优劣,不得以费用作为主要中标条件。改进招标投标监管方式,厘清各部门监管责任和边界,规范行政监督行为。进一步简政放权,落实招标人负责制。推行电子招投标和网上异地评标,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全部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法制办、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
(五)改革建筑用工制度。借鉴国家试点经验,推动建筑工人组织化和专业化。企业应按照资质标准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自有技术工人,在项目施工现场,一线工人中应当有一定比例的自有技术工人。引导现有专业企业做专做精,增强竞争力。推动建筑业劳务企业转型发展,支持劳务班组成立木工、电工、镶贴、砌筑、钢筋制作等专业企业,逐步实现建筑工人公司化、专业化管理,稳定和扩大建筑工人就业创业。严格落实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建立全省建筑工人服务信息平台,采集、记录建筑工人身份信息、培训和技能状况、从业经历和诚信情况等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工商局)
四、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一)加快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我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加强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采集,与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交换,依法依规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实行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建立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商、税务、银监等相关部门、金融机构间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资质资格管理、招标投标、融资贷款、工程担保与保险等工作中充分运用信用信息。(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法制办、省工商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金融办、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河北保监局、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
(二)加强履约管理。对采用常规通用技术标准的政府投资工程,在原则上实行最低价中标的同时,实行履约担保制度,防止恶意低价中标;
承包企业可以银行保函、建筑工程保险或担保公司保函的形式,向建设单位提供履约担保;
同时,建设单位也应向承包企业提供支付担保,预防拖欠工程款。国有投资工程继续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工程造价机制,有关部门应加强建筑材料、人工、机械市场价格信息采集、整理和发布。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方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河北银监局、河北保监局、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
(三)规范工程价款结算。建设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及时支付合同价款。审计机关应依法加强对以国有投资为主的公共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国有投资项目的建设单位不得将未完成审计和财政评审作为延期工程结算、不按合同结算、拖欠工程款的理由。未完成竣工结算的项目,有关部门不予办理产权登记。对拖欠工程款的建设单位,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不予批准新项目建设。实行优质优价,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根据合同约定的质量等级及价款进行结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资委、省审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河北银监局、河北保监局)
(四)强化建筑市场监管。加大对虚假招标和串通投标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公安、工商、税务、银监等相关部门联合查处机制。有关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对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依法给予责任单位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行政处罚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给予注册执业人员暂停执业、吊销资格证书、一定时间直至终身不得进入行业等处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河北银监局、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
五、提升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水平
(一)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因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压缩合理工期等因素造成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问题及损失的,追究建设单位的责任并由其赔偿损失。严格落实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企业负责人对工程质量安全负主要责任,项目负责人、专职管理人员负直接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永久性质量责任标牌、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等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运行管理质量,建设百年工程。在保定市开展工程质量评价体系试点,推动参建各方提高质量意识,落实各方主体责任。(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安全监管局)
(二)提升建筑设计水平。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使建筑设计回归建筑基本属性,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建立适应建筑设计特点的招标投标制度,推行设计团队招标、设计方案招标等方式。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对建筑形态、城市风貌的管控,规范建筑设计方案决策机制,发挥规划主管部门的审查作用,实施重要建筑方案专家审查制度。组织开展设计竞赛等活动,培育高水平的建筑设计队伍。引导省内设计龙头企业成立创意设计基地(中心),孵化培育省内青年创意设计队伍。鼓励勘察、设计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提升我省建筑勘察、设计水平。倡导开展建筑评论,促进建筑设计理念的交融和升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
(三)强化施工现场管控。推进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督促各方主体健全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控机制。在秦皇岛市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试点。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方式,加大抽查抽测力度,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防火、节能、电梯等部位和竣工验收环节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持续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和施工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治理工作。建立风险控制制度,加大对新开工轨道交通工程的城市及发生较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的城市的监督检查力度。创新工程监理服务模式,对选择具有相应工程监理资质的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工程,可不再另行委托监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安全监管局、省公安厅、省质监局)
(四)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督队伍建设,严格监督机构、人员的考核,监督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全额保障。强化层级监管,严格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督机构、人员的考核。在保定、邯郸市开展监理单位向政府报告质量监理情况试点。强化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开展县城建设工程质量攻坚行动,补齐县城工程质量短板。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有序推进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探索建立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安全监管局、河北保监局)
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一)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快培养造就适应我省建筑业发展需要的企业家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形式,加快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领X人才的引进培养,以高层次人才引领建筑业创新发展。对企业引进和培育的人才,可申报省“百人计划”和科技英才“双百双千”推进工程,对入选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开展河北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申报认定工作,大力培育行业领X人才。研究制定支持建筑业发展的职称评审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建筑业企业组建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由省级主管部门授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
(二)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投资者投资兴办建筑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支持现有的大中专院校开办建筑类职业教育培训项目,鼓励城乡青年参加建筑类职业教育培训,推进职业教育培训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具体的支持鼓励政策由省有关部门另行研究制定。督促指导建筑业企业建立健全建筑工人和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并严格按照规定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强化职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的,责令其整改并记入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支持和鼓励建筑业企业建立现代学徒制度和技师工作室,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创新培训形式,搭建全省建设教育网络培训平台。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为建筑工人提供便捷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
(三)保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到2020年,实现劳动合同全覆盖。加大监察力度,依法规范建筑业企业用工行为,引导企业、个人通过仲裁、诉讼途径依法解决合同、劳资等方面的争议。加快农民工工资预储金和工资保证金并轨,落实政府应急周转金,确保企业依法按月足额发放工人工资。完善建筑工人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与建筑业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方式,积极推进建筑施工企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优化缴费方式和办事流程,实现建筑业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全覆盖。(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总工会、河北保监局)
七、优化发展环境
(一)列为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厘清改革发展思路、明确改革发展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把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列为政府重要工作内容。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为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因业布局、错位发展的思路,培育一批建筑业强市、建筑业强县和建筑业强企。省住房城乡建设、统计部门要完善建筑业指标评价体系,做好行业发展的统计监测,建立考核制度,定期通报各地建筑业改革发展情况。各级政府对排名靠前的市、县和企业,予以奖励激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统计局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二)发挥奖励扶持作用。对开拓省外(境外)市场成绩突出,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获得科技进步奖及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的建筑业企业,各市、县政府应进行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和技术经济管理人才,应积极推荐参加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鼓励企业创建优质工程,对在省内外承揽的工程项目荣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詹天佑奖和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等国家级奖项(杯)的企业,各级政府应予以奖励。有关行业协会应严格创优条件程序,推进创优活动有序开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牵头,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三)落实税收支持政策。加强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和行业特殊政策,完善抵扣链条,实现建筑业税负只减不增。符合相关税收规定的建筑业企业,可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对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符合税法规定范围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
(四)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建筑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信誉好的企业在授信额度、质押融资、贷款发放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优质企业倾斜配置信贷资源,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适当扩大担保物范围。鼓励开展工程担保业务的专业担保公司为施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以及境外上市、境外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将企业境外承接工程业务纳入政策性信用保险范围,鼓励企业投保境外工程承包类信用保险,降低收汇和融资风险。(省金融办、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河北保监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
(五)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相关规定,规范保证金的缴纳和使用。建筑领域工程质量保证金预留比例上限由5%降为3%。推行银行保函和建筑工程保险,取代现金缴纳保证金的形式,降低运营成本。政策停工延误的工期应相应顺延,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有关部门应督促建设单位足额落实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确保扬尘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通信管理局、河北银监局、河北保监局)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1月11日
(本文来源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第五篇: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驻政〔2010〕8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各金融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更好地发展壮大我市金融业,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豫发〔2007〕16号)精神,现就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保障资金需求、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分散经济社会风险等功能,对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目前,我市金融业总量规模迅速扩张,组织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金融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我市金融业发展水平还不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不良资产比例较高、信贷结构不尽合理、金融体系不健全、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发挥不充分、金融生态环境尚需优化等突出问题。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驻马店崛起的重要时期。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全民创业,转变居民消费模式等方面,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市 1 金融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快金融业改革与发展对我市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按照“政府重视,政策扶持,环境优越,良性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把金融业作为我市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培育扶持,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努力打造组织健全、层次丰富、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金融支柱产业,建成机构多元、监管有力、市场完善、竞争充分、管理先进、服务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贷款不良率降至全省平均水平以下,金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积极推动金融改革与创新,提升金融业服务水平
(一)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改革。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市级分行完善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骨干和支柱作用。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市级分行继续深化改革,强化基础管理,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支持农业银行市级分行完成股份制改制后,完善服务“三农”的商业运作机制。支持邮政储蓄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发展差别化金融产品,拓宽资金回流渠道。支持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创造条件组建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支持驻马店市商业银行向县域延伸,在域外设立分支机构。积极组建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建立多层次信贷供给体系。
(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使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实现银行、企业“双赢”;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农民贷款难为重点,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建设,配备专门的营销队伍,根据中小企业信贷特点,积极利用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生产定单和库存货物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高效的融资支持;积极支持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动全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利用中央财政贴息优惠政策,加大对“六类”人员、妇女创业、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等群体的信贷支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积极满足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和居民住房按揭贷款需求,推动居民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和管理创新。鼓励开发、引进适合不同客户群体的新产品、新业务,创新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引导各银行切实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控体系,健全内控机制,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四)支持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支持已上市公司提高再融资能力,推动主业突出、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成功上市,不断充实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五)支持保险业稳健发展。支持保险机构发展以“三农”保险、城乡养老保险和责任保险为重点的新产品、新业务,进一 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成立驻马店保险业协会,支持保险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承保与理赔服务。各保险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广“保险+信贷”的服务方式,探索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企业保险服务体系,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化解市场风险。
(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积极向国家、省有关部门及境内外金融机构推介驻马店,加强与国内金融机构和已入驻我国的外资金融机构的联系,鼓励和支持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机构、外资银行以及具有一定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等优势的省内外战略投资者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战略合作。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金融业竞争力
(一)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切实解决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促进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全国性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组建村镇银行,加快市县银行体系建设步伐。
(二)积极推动担保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争取省政府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资金,足额安排配套资金,扩大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规模。同时,鼓励以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企业联合出资以及企业互助担保等形式发起设立信用担保机构。鼓励采用会员制等形式组建互助性担保机构。各担保机构要规范收费管理和业务行为,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工商局、工信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担保机构业务开展以及费用收取的引导和监督管理,促使其合规经营。加快行业协会的建 立,引导企业成立信用共同体,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探索建立林权交易市场,为林权抵押贷款的推广奠定基础。
(三)实施金融人才战略。对引进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高级专业人才(研究生以上学历),在办理家属随迁、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提供便利。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四)支持金融管理部门依法开展工作。市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指导,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立相关信贷政策评估评价机制,切实发挥反假币工作联席会议、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建立金融稳定协调长效机制。市银监局要依法科学开展监管工作,促进我市银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有关政府部门要积极配合,提供支持,确保各项金融活动依法合规开展,维护我市金融稳定与安全。
四、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增强金融业发展活力
(一)改善服务环境。坚决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收费、摊派、罚款、赞助等金融机构和企业额外负担。对金融机构业务发展中涉及的各种行政事业收费、中介费用、司法费用等,没有收费依据的一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有收费依据的,按有关规定的最低标准收取。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类收费活动的监督检查,对超范围、超项目、超标准的不合理收费,坚决予以取缔和纠正。从严规范相关职能部门和中介机构的行为,简化行政许可手续和服务手续,提高为金融机构服务的效率。对符合金融机构 呆账核销手续和程序的,各部门要加快审批进度,提高审核效率,促进金融机构及时化解不良资产。
(二)改善法制环境。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对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清收。各级法院要提高审结率和执行率,对符合条件的诉讼费用予以减、缓、免缴,申请执行费用执行后按规定收取。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企业,工商、税务等部门要对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不予年审。建立健全应急机制,依法、高效、稳妥地做好处置非法集资、非法证券和反洗钱、反假币等工作,保持全市金融平稳健康运行。
(三)改善信用环境。建立健全征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财政、工商、税务、劳动、人民银行、银监、质监、公安、统计等部门的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实现我市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联网共享。积极开展征信评选活动,宣传信用村、信用户诚信先进典型,曝光失信可耻行为。对出具假手续、假抵押骗取贷款以及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和个人,金融机构要进行联合制裁,对出具假手续、假资料等违背职业操守的中介机构,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厉打击,构成金融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制定出台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评审办法,将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纳入县区综合考核目标;大力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立农户信用等级评定体系,组织开展农户、农村工商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四)加强金融监管。市银监局要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督促银行业加强内控体系、队伍建设等基础建设,鼓励银行业公平竞争,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维护我市金融安全与稳定。
五、切实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金融业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市政府金融办、发改委、财政 局、工信局、纠风办、人民银行、银监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府金融办。进一步明确市政府金融办工作职能和职责,切实发挥金融办在新形势下对金融工作的协调、服务、联络和指导作用。
(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建立完善金融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召集,按季召开,重点听取金融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金融业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具体意见措施,明确目标责任。各成员单位要加强配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建立县区金融工作联系人制度。
(三)建立监督考核机制。从2010年开始,市政府将金融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对各县区目标考核体系,各县区长为目标责任人。完善金融工作考核办法。市政府金融办会同目标办、人民银行、银监局做好目标制定和考核工作。各县区、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工作措施,切实有效加快促进我市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一○年七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