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届深圳高三第三次调研
10届广东深圳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文综政治题
24.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使用即开型有奖发票,引导消费者提高索要发票的意识。消费者索要发票:
①是为国家税收作贡献②有利于国家税款足额入库
③是消费者必须履行的义务④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凭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5.当前,我国生产、生活领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毒奶粉、毒豇豆、毒韭菜、地沟油„„“食”面埋伏;屯兰矿难、王家岭矿难„„警钟长鸣。这启示我们: ①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②要强化市场主体的安全意识 ③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领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10年4月12日,胡锦涛主席在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指出:人民币升值既解决不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的就业问题。中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但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据此回答26~27题。
26.关于和汇率有关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A.人民币贬值,会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受到损失
B.汇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C.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D.如果100美元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人民币的汇率升高
27.中方在汇率问题上的主张体现了:
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B.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D.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28.广州市番禺区政府计划在某社区附近兴建垃圾处理场,引起了该社区居民的强烈反对。广大居民通过网络和媒体等合法渠道维护自身利益;政府通过举行听证会,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最终放弃了该项目。这说明:
①任何公民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②公民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③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④公众利益表达意识和政府民主决策意识都在觉醒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下列属于政治文明建设的有:
①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②依法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③依据劳动合同制度解决拖欠工资问题④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A.①②B.②③C.③
④D.②④
30.近年来,国际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各种自然灾害的救援,受到各方赞誉。在海地地震、智利地震、我国玉树地震等的救援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按性质划分,国际红十字会属于:
A.全球性国际组织B.政府间国际组织
C.专门性国际组织D.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31.“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世纪坛序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③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④中华文化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之所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因为:
①教育改革是各项改革的中心环节 ②发展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3.有人凝目一朵浪花,想象大海的浩淼;有人凝望一钩弯月,想象夜空的宁静;有人凝视一颗露珠,想象黎明的清新。这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着科学的方法论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4.右边漫画启示我们:
A.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人的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C.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良好的客观环境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5.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既是大气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的结果,也是当地长期以来破坏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恶果。这告诉我们:
A.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绝对的B.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D.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36.(18分)
材料一∶201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自建立特区以来,深圳以其独特的优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30年来,深圳人以“牛的无畏把世间旧习俗连根拔起”的拓荒牛精神诠释、丰富、发展了深圳精神。
材料二∶伴随着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圳正由“经济强市”向“文化立市”转变,努力打造具有独特品位的特区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享受健康人生的读书月;文化和科技联姻、创意和创新结合的文博会;中西文化结合交融的大芬村;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华民俗文化村„„这些为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成为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以“牛的无畏把世间旧习俗连根拔起”的拓荒牛精神对我们的哲学启迪。(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怎样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0分)
37.(34分)
材料一: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上不断探索、深化和完善。十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五大和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确保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
(1)表
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如何解决表
一、表二中出现的问题?(10分)
(3)结合材料一,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过程。(8分)
(4)结合材料二,运用民族的相关知识说明做好民族地区扶持工作的意义。(11分)
36.(1)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深圳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始终保持“拓荒牛”的无畏精神。(4分)②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深圳的再次腾飞,必须冲破旧习俗的束缚,大胆创新、锐意进取。(4分)
(2)①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材料中的文化品牌,符合上述要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4分)(考生回答出答案中的任意两点,均给4分)②坚持文化创新。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途径。创意与创新结合的文博会、中西文化结合交融的大芬村等文化品牌,在文化创新中为民众喜闻乐见。(2分)③彰显文化的民族性。打造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宏扬民族文化,为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2分)④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读书月、文博会、大芬村、民俗文化村„„满足了
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需求,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2分)
37.(1)表一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2分)表二反映了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不同地区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民族地区居民收入普遍偏低(3分);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2分)②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分)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实现分配的公平。(2分)④促进区域、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2分)⑤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2分)
(3)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十四大明确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形成了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初步认识。(3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十四大到十七大,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完善。(3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就是一个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2分)
(4)①有利于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分)②有利于更好地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4分)③有利于更好地坚持民族区域自制制度;(3分)
第二篇:2010学年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9~2010学年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注意:回答非选择题不必拘泥于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即可酌情给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23:BCCDDBADBCAA
非选择题:共52分。
37.(32分)
(1)特点: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蓬勃兴起;商贸城市迅速增加(或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规模扩大;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出3点即可,每要点2分,共6分。)趋势:经济中心已经南移。商品经济日趋活跃。(2分)
(2)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迅速解体,扩大了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这里经济较发达,人口分布集中;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等。(4分)
(3)自然因素:西部多山,交通不便,人口较少;中、东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稠密。(4分)
历史因素:古代后期,政治经济重心向东、向南转移;近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因之也多分布于这一地区。(4分)
国家政策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向东部倾斜的政策,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较早,进一步促进了其城市化进程。(2分)(答出其他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大上升,吸引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6分)
启示:借鉴西方经验,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在农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促使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城镇的兴起。同时,要重视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4分)
39.(4)主要原因(目的)不同:西汉为了抵御匈奴的攻掠。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经济,维护新疆的政治经济稳定,巩固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性质不同,西汉屯田是属于封建统治下的一种政治、军事和经济组织,而兵团的屯垦则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社会组织;(6分)
作用相同:促进了西北边境的稳定,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民族交往与联系;推动了边疆的开发,增进了新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6分)
(5)西部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等;西部有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革命文物和纪念地,如遵义、延安、红岩村等;西部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6分)
(6)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重视对它们进行抢救、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从西部文化建设的全局出发,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有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等。(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
第三篇:扬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扬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中央电视台今年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将无声的文字 ▲为有声的情感倾诉,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喜爱。节目首先把观众带入特定的情境和氛围中,再通过朗读 ▲ 的文字传递情感,为人们搭建起一座 ▲ 心灵的人文殿堂。
A.转化 如沐春风 润色B.转化 动人心魄 润泽 C.转达 动人心魄 润色D.转达 如沐春风 润泽
2.高中毕业之际,同学们书写赠言相互激励,下列各项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B)A.天行健,看子以自强不息。B.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
中国艺术家欣赏自然,有非常明显的群体特点。。,,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句最能代表这种态度。
①觉得彼此尚能默契相安 ②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
③但不甚浓厚 ④所以引以为快⑤中国人“自然”的观念中虽偶杂有道家的神秘主义 A.②③④⑤① B.②①⑤③④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②①④
4.某校文学社准备根据以下主题挑选学生习作,下列各组习作与主题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C)
主题一:月是故乡明 主题二:向青春举杯 主题三:和平的钟声 主题四:文化与传统 A.《母亲的微笑》 《青葱岁月》 《我看辛德勒》 《奇妙的昆虫》 B.《温暖的布鞋》 《成长的欢乐》 《人生驿站》 《肯德基印象》 C.《游子折柳》 《年轻的梦想》 《华沙之跪》 《秦腔古韵》 D.《风华正茂》 《原驰蜡象》 《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京的地坛》 5.阅读下面的图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收发网络红包,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网民认可的一种春节娱乐方式。
B.如果网民一味沉迷于收发网络红包,那么传统的年味就变淡了。
C.热衷收发网络红包,对身体健康、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会有一定的影响。
D.支付平台在依靠网络红包拓展用户市场的同时,也应该履行其社会责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双节堂庸训》自序
汪辉祖
《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中人以上,不待教而成;降而下之,非教不可。居士有五男。子,才不逮中人。孙之长者,粗解字义;其次亦知识渐开。居士扃户养疴,日读《颜氏家训》、/ 7
《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凡先世嘉言媺①行及生平师友渊源,时时乐为称道,口授手书,久而成帙。
《双节堂庸训》是我为教育自己的子孙所写。中等以上的人,不需要教育就成人;下等人,不教育就不能成人。我有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才能赶不上中等人。长孙,粗略了解些字的意义;其余的智力见识也逐渐开化。我闭户养病,每天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为人处世)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凡是先代(有教育意义的)好言和善行以及我生平师友间(好的)交往关系,时时乐于向(他们)称赞叙述,通过口传手写,时间长了就结成集子了。
删其与颜、袁二书词指复沓者,为纲
六、为目二百十九,厘为六卷:首《述先》,志祖德也,先考、妣事具行述者不赘;次《律己》,无忝所生,有志焉未逮也;次《治家》,约举大端而已,家世相承,兼资母范,故论女行稍详;次《应世》,寡尤寡悔,非可倖几也;次《蕃后》,保世滋大,其在斯乎?以《师友》终之,成我之恩,辅仁之谊,永矢勿谖矣。
(在编写《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那些和颜氏、袁氏两部家训中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编为六纲,合计二百一十九目,整理成六卷:首卷是《述先》,记载的是祖先的美好德行,父母生平大略叙述详细而一点不赘余;次卷《律己》,我无愧于生我的父母,有志向但还没来得及实现;次卷《治家》,大略列举(家族的)主要事情罢了,家业身世世代相传,兼受母亲德行垂范,所以评论女子的德行稍微详细一些;次卷《应世》,(要求为人处世)少抱怨少悔恨,不可有一点贪念;次卷《蕃后》,保证宗族繁衍兴旺的大事情,大概就要靠他们(实现了)吧!最后用《师友》卷结束,(是为告诫子孙对)教育自己成人的恩情,培养自己仁德品行的情谊,定要永记不忘。
友之存者,儿辈耳熟能详,不烦录叙;且凛凛乎,有《谷风》阴雨之忧焉。居士自少而壮、而老,循轨就范,庸庸无奇行也。庸德庸言之外,概非所知,故名之曰《庸训》。冠以“双节堂”者,获免于大戾,禀二母训也。诸所为训,简质无文,皆从数十年体认为法、为戒,欲令世世子孙、妇稚可以通晓。自念身为庸人,不敢苛子孙蕲②至圣贤,而参以颜袁二书各条,则学为圣贤之理,未尝不备。
(我那些)还健在的朋友,你们都耳熟能详,就不烦劳记录叙述了;况且他们严整而令人敬畏的样子,有点《谷风》中阴雨连绵让人忧惧的感觉。我从年少到壮年,再到现在老年,循规蹈矩,平平庸庸没有特别(好)的德行。在平庸的德行和言辞之外,都不是我所懂得的,所以就命名它为《庸训》。在前面加上“双节堂”,是因为(我一生)免于大的过错,禀受二位母亲教诲的缘故。书中所有列的家训,简明质朴没有文采,都是我从几十年实践中体会、认可,可以作为准则、作为告诫的,想让我世世代代的子孙、妇女儿童可以明白了解。念自己是一个平常人,所以不敢苛求子孙努力成为圣贤,但是(我编写家训)参照了颜氏、袁氏两部家训中各个条目,那么学习、实践圣贤的理论,也未尝不完备。
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嗟乎!教者,祖父之分;率教者,子孙之责。苟疑训词为庸,而别求新异之说以自托,将有离经畔道,重贻身世之患者,是则居士之所大惧也。
假如人心中没有立志,不能有志于成为圣贤,那趋势必然变成没有才能的人,能不谨慎(慎重)吗?唉!教育(子女成人),是祖辈父辈的本分啊;服从(接受)教育,也是子孙们的责任啊。假如怀疑《家训》言辞平常,而另求其他新异学说来自我寄托,将会有离经叛道,再留下身份来历的隐患,这就是我最最担心的。
注:①媺(měi):同“美”,美好,善。②蕲(qí):同“祈”,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率:遵从,服从)
A.子,才不逮中人 逮:及,达到 B.寡尤寡悔,非可俸几也 尤:抱怨 C.保世滋大,其在斯乎 滋:繁衍 D.率教者,子孙之责 率:率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B A.这篇序交代了《双节堂庸训》的写作目的、成书过程,介绍了书的内容、体例和语言特点,并说明了该书命名的缘由。
B.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与颜、袁二书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认为这是教导子孙学习圣/ 7
贤之理非常完备的书。
C.作者认为,他的家世能够传承与母亲的德行有着很大关系,自己也承蒙两位母亲的亲切教诲,免于犯大的过错。
D.作者自认为是个平庸的人,对子孙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很担心他们另求其他新异学说,离经叛道,留下祸患。
(原文说“参以颜袁二书各条,则学为圣贤之理,未尝不备”,所以该项不正确。)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4分)
译文: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评分建议:“持”、“涉”、“证以事”,语句通顺,各1分
⑵.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4分)
译文:假如人心中没有立志,不能有志于成为圣贤,那趋势必然变成没有才能的人,能不谨慎(慎重)吗?(评分建议:每句1分。)
9.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的意图。(4分)
答案:①牢记(歌颂)先辈美德;②强调律己治家;③希望家族兴旺;④感激师友恩谊。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寒食 李山甫 ①
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
②
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泥醉乡。
注:①披猖:这里是飞扬的意思。⑦荷衣:出自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句。10.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寒食节哪些景象?(5分)
答案:(1)从景的角度描写了春风荡漾、春花纷飞(1分)的明媚春景(1分);(2)从人的角度描写了女子荡秋千、男子驰马斗鸡(2分)的欢快热闹的场景(1分)。
评分建议:不要求分角度,只要答出相关内容乖景象特征.意思对即可 11.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
答案:(1)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孤寂无聊、抑郁愁苦之情。(2)①以乐景衬哀情(衬托),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美景和尘世的喧闹衬托内心的孤寂、冷清;②通过“自怜”直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③通过“空脱荷衣”“泥醉乡”表达了内心矛盾的痛苦。
评分建议:情感2分;分析4分,答对两点,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苟子《劝学》)(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5)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7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山城施蛰存
如果你相信昆明是一个山城,那么拿我现在所小住着的地方比较起来,她就有点不配这个名称了。昆明的确是一个建筑在山国中的城市,但是我们如果要想像一个山城,那么像目下的昆明那样地不缺少一切近代物质设备的城市是不会浮现出在我们眼前的。我愿意把山城这个名词用之于宜良,用之于路南,甚至用之于大理,但决不是昆明。
我现在所住着的是一个离昆明一百余公里的小城。说她是一个小城,这是一个外省人的口吻。她实在并不比我听曾到过的宜良、路南这些县城更小。她有邮政局和电报局,她能够供给你法国制的脂粉,甚至德国制的注射剂。然而不管一切,她还是我所旅行过的许多县城中最配称之为山城的地方。这是因为她还留了一个山城所该有的特殊气息。.... 我在这里已经算是住下来了。早晨,我定首先看见妇女们在门口操作,或是扛了农具出城去。当那些幸福的男子起床来,端一个矮凳坐在问口,吃茶、晒太阳的时候。一定是快要到正午了。下午,城里的街上是寂静的,年轻人都聚集在城外汽车站旁边的几家茶馆或小食铺里,等候来往的汽车看热闹。无所事事的日子虽然好像很悠长,但终于会到了黄昏,于是你可以听见牧人在吹起哨子,赶着牛羊进城了。驻屯营里吹起生疏的喇叭,召集士兵归队了;打柴的老妇人伛偻的背上负着一大捆柏枝或松毛从小巷里穿出来了……一排荒凉的雉堞渐渐没入黑暗的夜色中,于是这小城中惟有西街上是透露着光亮的地方,因为一切的店铺都在西街上,别的铺子虽然都早已关了门,而茶馆及宵夜铺却正当热闹的时刻,何况茶馆及宵夜铺又占了所有的商铺的半数以上。
但是,它们虽则卖夜市,才过十点钟,所有的光亮便已全部熄灭掉。现在是狗的城市了。它们奔逐着,叫嗥着,在绝对的黑暗中,使一个不习惯早睡的旅客,在枕上会仿佛感到土匪来攻城的征兆。
赶街子是使人们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这里的人从来不作每天的计划。“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古谚是于他们没有用处的。对于他们,每一个月并没有三十天,而是只有六天,因为他们每五天赶一次街子。一切的事情都得在街子天做。买鱼肉鸡蛋,蔬菜米粮,均须到街子天。错过了这个街子天,就得等下一个街子,于是五天就很容易地过去了。医生什么人,也是赶街子的。人们倘若生了什么病,五天之内没有变化是幸福的。医生给你诊了脉,给你留下五天服食的药,你就得等到下一个街子天再请教他。警察也是赶街子的,当警察不够维持秩序时,不得不让那过去被裁的警察来临时服务一下。这就是赶街子的警察,谁知道他们在非街子天做些什么事呢。
人们永远是很迟缓,永远是很闲懒,永远没有时间的观念。很少人家有一个钟或表。既然今天或明天都没有什么关系,上午与下午更有什么分别呢。你说,还不是赶惯了街子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吗?
我不喜欢,并且也不习惯干这种山城里的生活,但我既在这里住了几天之后,也似乎稍微发现了她一点好处,我常常会想起“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的一付对联,仿佛很可以用来贴在这里的城门上。然而这种和平与淳朴的好处,到底只堪从想象中去追求的,比如你身处于一个烦嚣的都会里,偶尔憧憬一下这样的山城生活,那是对于你很有补益的。若果你真的来到这里住下去,像我一样,我想你倘若不能逃走,一定会自杀的。然而你或许要问,为什么我终于没有逃离,而还在这里住下去呢?是的,请你凑过耳朵来,我将指点给你看一个地方,并且告诉你,那是怎样一个地方,会使我对于这寂寞的山城抱着希望。(有删改)
13.文章开头从昆明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通过否定昆明是真正的“山城”,突出宜良等地更具山城特色;照应文题“山城”;引出下文对真正山城的叙写;激发读者思考,引起阅读兴趣。14.山城保留了哪些“特殊气息”?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社会环境和平安宁;生活节奏缓慢,有规律;民风淳朴;人们清闲慵懒。15.作着为何详写赶街子的场景?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赶街子场景具体写出了山城人迟缓闲懒、没有时间观念的生活特性;赶街子是山城人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以点带面,具体刻画出山城的生活状态,给人深刻印象。16.本文重点叙写山城生活,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答案:对和平淳朴生活的向往;对山城中人们迟缓闲懒生活的不满;小住山城,对自己单调乏味生活的苦闷、无奈;滞留山城,找不到更好去处,感到迷惘;身处山城,依然能在寂寞里抱有希望的自我安慰/ 7
(自嘲)。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凌继尧
①冯友兰先生为西南联大撰写的校歌是一件艺术作品,当年吟唱校歌的西南联大师生是校歌所描述的悲剧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吟唱校歌所体验到的那种心情正是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②悲剧之所以能产生这种感情,因为它和崇高有密切的联系。悲剧是一种痛苦、灾难和牺牲,但是它又不让人感到沮丧和压抑。悲剧使我们接触到崇高和庄重的美,因此能唤起我们灵魂中崇高庄严的感情。它好像打开我们的心灵,在那里点燃一星隐秘而神圣的火花。悲剧自有一种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韧性精神。在吟唱西南联大校歌时,郁积的痛苦、情绪受阻的挫折感得到自然的宣泄和表现,因此会产生一种快感。
③悲剧具有英雄气概,然而光凭英雄气概还不能产生悲剧效果。悲剧效果必然含有怜悯和恐惧,英雄气概只是令人鼓舞而不会首先令人恐惧,它产生坚决的心情,而不产生悲愤的心情。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是在中华民族存亡继绝的危急关头发生的悲剧事件。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祖国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正像联大校歌所描述的那样,“九州遍洒黎元血”。人们吟唱联大校歌,会产生悲剧的怜悯。但这种怜悯不是指向外在客体的道德同情,而是一种审美同情,即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感受。
④除怜悯外,悲剧感中还有恐惧。这种恐惧不是日常生活中面临生命危险时的那种恐惧,也不是胆怯、懦弱的畏首畏尾。悲剧中的恐惧是一种哀伤或忧郁的情调,是一种忧患意识。悲剧中的恐惧是面对强大的邪恶力量而感到无能为力的感觉。然而,他们在吟唱校歌时,感到压抑和震惊,也感到反抗和振奋。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恐惧成为一种强烈的刺激,唤起应付危急情境的非向寻常的大量生命力。它使心灵震惊而又充满蓬勃的生气,所以也包含着一点快乐。" ⑤联大校歌歌词与岳飞《满江红·写怀》多有比照。冯友兰先生在联大校歌中把《满江红·写怀》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改为“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冯先生幸而言中。今天如果再讨论这四句话,杨振宁先生建议改为:“千秋耻,既已雪。中兴来,需人杰。”从“终当雪”到“既已雪”,这是多么痛苦、多么艰难的历程;我们在缅怀浴火重生的血泪史时,一种悲愤而坚决的心情不觉油然而生。(有删改)
17.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答案:悲剧让人在宣泄了郁积的痛苦和挫折感后(2分),唤起灵魂中一丝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崇高庄严的感情,让人产生悲剧快感(2分)。揭示了悲剧的意义(2分)。1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首先提出“悲剧效果中还有恐惧”的观点;接着阐述悲剧中的恐惧的内涵;最后引用名言揭示悲剧中的恐惧的作用。
19.西南联大师生吟唱校歌时,会产生哪些“现实中的悲剧快感”?(6分)
答案:①宣泄痛苦、挫折感时产生的崇高庄严感;②把个体命运与祖国、人民命运相联系而生的审美同情;③感到压抑、震惊(或深感忧患)而反抗、振奋。
七、作文(70分)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小溪是怎样一路流进大海的呢?遇到高山,它机智地绕过;遇到深涧,它一点点地积蓄力量去填平;遇到断崖,它勇敢地纵身一跃,化作壮美的瀑布……就这样,涓涓细流融入江河,扑向大海的怀抱。
1、审题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通过设问,既指出小溪的目标,又引出下句对小溪奔向大海的过程介绍;第二句话具体阐述小溪面对前进中各种险阻的应对措施:第三句话揭示小溪流淌的结果,融入江河、汇入大海。
理解材料时,可将“小溪”人格化,小溪的流淌好比是人的奋斗、追求。所以“高山”“深涧”“断/ 7
崖”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奋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融入“江河”、汇入“大海”,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标志;也可以理解为个人融入大的集体,获得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也可将“小溪”类比为其他的小的个体,将材料理解为小的个体的发展历程。只要自圆其说,理解就算正确。
2、立意
材料为叙述类,立意的角度众多。
从“小溪”遇到的三种情况看,可有这样一些立意:机智地面对困难(障碍):积蓄力量壮大自己从而克服困难(障碍);勇敢面对困境。也可从整体立意:遇到不同的困难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要学会变通)……
从“小溪”努力的结果看,可有这样-些立意:个体融入集体: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平台:目标应远大……
追溯“小溪”融入“江河”,汇人“大海”的原因,可有这样一些立意:不断进取;目标坚定;坚定信仰并为之奋斗……
3、写作注意点
本次作文的立意范围相对开放。将“小溪”人格化,或将“小溪”类比为其他的小的个体,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还可以写拟化的物(各种文化、文明等),可以关注自然生命,也可以可以关注人类历史进程演变、自然科学发明创新、社会文化发展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只从材料中提炼词语作为立意,比如只抓住“机智”“积蓄”“勇敢”,只谈“机智”“积蓄”“勇敢”,而忽视材料中小溪流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于本次作文立意广泛,写作空间较大,考生可以自由发挥,但行文一定要符合材料的整体情感倾向。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夫幽人韵士,摒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竞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故幽人韵士,得以乘间而踞为一日之有。夫幽人韵士者,处于不争之地,而以一切让天下之人者也。唯夫山水花竹,欲以让人,而人未必乐受,故居之也安,而踞之也无祸。
(节选自袁宏道《瓶史》)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答案: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22.袁宏道在文学上提出“性灵”说,与 袁宗道、袁中道,合称“公安三袁”。(2分)2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幽人韵士”钟爱山水花竹的原因。(4分)
答案:①拒绝声色;②不争名利;③有暇欣赏;④居安无祸。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紫鹃原名鹦哥,是贾母房里的丫头,后被贾母派去服侍黛玉,改名紫鹃,她一心一意为黛玉着想,敢于直接指出黛玉的过错。
B.《边城》中,沈从文重在“显美”,展现了山民的自然人性和传统美德,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寄托了作者重塑民族精神的理想。
C.《茶馆》中,面对专横的宋恩子,常四爷愤言道:“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真可谓无惧恶人,仗义执言。
D.《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曾经与大块头黑人扳手腕比手劲,取得胜利后被众人称为“冠军”。他坚信,只要自己一心想去做,就能打败任何人。/ 7
E.《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初次见到堂兄弟查理,认为他是从天上而降的神人,这使她第一次梦见绫罗绸缎,第一次希望自己显得漂亮。
答案:CE(C项,面对的不是宋恩子,应是二德子;E项,“第一次梦见绫罗绸缎”的人应是拿侬。)25.简答题(10分)⑴.《三国演义》中,诗句“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恋妻不纳陈官谏,枉骂无恩大耳儿”共同涉及的人物除了刘备外,还有谁?请根据诗句内容概括其形象特征。(5分)
答案:吕布(1分)。武艺高超,颇有谋略(2分);贪恋美色,刚愎自用(2分)。⑵.《哈姆莱特》第五幕中,雷欧提斯说:“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请简述“这奸恶的诡计”的内容。(5分)
答案:克劳迪斯鼓动雷欧提斯去为父复仇,唆使他准备一把利剑与哈姆莱特比剑(2分);自己预备一杯毒酒,供哈姆莱特讨水喝(1分)。雷欧提斯应允,还在剑头上涂上毒药,以达到复仇的目的(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近年来,《我们的乡愁》《返乡笔记》《回不去的故乡》等“乡愁”类文章不断出现,其视角也不尽相同。“去农进城”正成为主导性趋势,随着乡村及其所承载的物、景、情的逝去,城市化已经成为裹挟绝大多数“农二代”的巨大势能。而城市自身也在大规模旧城改造扩容中日新月异,“乡愁”不仅发生于某个具体乡村,也是当前这种剧烈城市化过程中原有居民普遍而又自然的反应,失落与无奈相互交织。而在多维乡愁之中更具有传播力和话语权的中产阶级,往往对乡村进行选择性美化与静态孤立处理,删除了生活张力,只留下精致意向和“纯真的替换物”。对于他们来说,与其说是对“三农问题”有所触碰,不如说更是在既有生活方式不减损状态下,对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事物的怀旧与惆怅;与其说是对现实不合理“城乡关系”展开质疑,不如说是以“乡村”为名、在主流框架内不失优雅优越的修饰与抚慰。这些想象性的解决携带着更加隐蔽的偏好,让真正的“三农”被挤出“乡愁”论述,乡村被抽象为无“人”的风景与新的欲望空间。好在,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城乡来说,不仅有着关于乡村与城市的多元化论述尝试,还存在着进一步迈开双脚,解放双手的“百年乡村建设”实践。而当代乡村建设,更应引导人们“眼光向下、脚步向前”,无论下乡还是返乡,都希望可以在关注“三农”中重新塑造“自我”,为乡愁提供一个积极且建设性的安放之地与发挥空间,并在此过程中让更多参与者改变视角,重新认识充满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乡土社会。
26.请简要概括“多维乡愁”的具体内容。(6分)
答案:进城务工的“农二代”对自己的乡村及其承载的物、景、情逝去的伤感;城市中居民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的失落与无奈;中产阶级对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乡村的怀旧惆怅并加以自我抚慰。27.文中“更加隐蔽的偏好”指的是什么?(3分)
答案:以“乡村”为名,对乡村进行选择性美化与静态孤立处理,只留下精致意向和“纯真的替换物”。评分建议: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28.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乡村建设?(6分)
答案:保持乡村的原有风貌,为乡愁提供安放之地与发挥空间;结合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关注“三农”中重塑“自我”;改变参与者的视角,重新认识多样复杂的乡土社会。/ 7
第四篇: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
2014届杨集中学高三年级语文附加题迎联考练习三
编制:许单荣审核:徐华丽2014/1/2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诗 有 六 义 其 二 曰 赋 赋 者 铺 也 铺 采 摛 文 体 物 写 志 也 昔 邵 公 称
注注公 卿 献 诗,师箴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
其归涂,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节选自《文心雕龙•诠赋》)
【注】“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诗序:即《诗序》,亦称《毛诗序》,研究《诗经》的著作。
20﹒《诗经》“六义”具体指哪些?(2分)
▲▲21﹒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第五回通过对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描写,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众多主要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是全书的总纲。
B.“司徒妙计高天下,只用美人不用兵”(毛宗岗评本第八回总评),说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只是巧用了一条美人计,就制造了董卓和吕布二人的矛盾,使父子反目,最终促使吕布下决心反董。
C.《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采用“日记体”的写作形式,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语言错乱无伦次”的叛逆者形象。
D.《家》中觉慧决定离开封建大家庭时,觉新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充分反映了他的“双重性格”特征。
E.《哈姆莱特》笼罩着复仇的情绪: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23.简答题(10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充分表现葛朗台守财奴本性的典型细节有哪些?(5分)▲▲
(2)《边城》的环境描写,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小说中描写了哪些湘西民俗?(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财产公开新任先行”让制度运转起来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一直是舆论吁求的焦点,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成为公众观察政府改革诚意和反腐决心的试金石。中央纪委最新的举措,让公众看到了高层在推进这一制度上的努力。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文指出:要着力健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试点,建立健全对国家工作人员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管理制度。
让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在财产公开上先行,这一制度并非新事物,前几年就有地方试行过。不过,就各地情况来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依然遭遇现实瓶颈。
面对财产公示制度巨大的改革阻力,中央党校专家曾提出过“新提拔干部先行公示”的设想,建议应以“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率先公示财产为契机,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推进一步。从当时的舆论反应看,公众并不满意这样的妥协和退让,因为选择性地财产公示,会让被公示者心不甘情不愿,地方官员也很难有底气和动力去监督执行这一制度。
这些质疑有一定道理,但可能忽略了现实。财产公开制度遇到了巨大的利益阻力,这种阻力会让改革陷入僵局,当务之急是寻求突破口,最务实的选择是尽可能地先让这一制度运转起来,也许行动起来了,阻力就能慢慢减弱。与“领导干部全部公示”相比,“新提任领导干部先行”虽然作出了很大的妥协让步,但相比此前的停滞不前,还是前进了一大步。就像反腐败一样,当难以治本时,治标未必不可,为治本作制度准备。财产公示制度的推进,也许无法一蹴而就,却可以一步一步地走,先让制度运转起来。全国每年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并不少,这种改革对制度的推进是有益的。
在财产公示上,新提任的领导干部是阻力最小的群体,选择这些人为改革突破口很务实。乐观地看,这种“新提任先行”的改革,也许会对全面的改革起到一种倒逼的效果。总书记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同样,财产公示制度也是如此。与其陷入僵局去等待“全部公开”这个无法企及的理想结果,不如先行动起来,然后以“新提任先公开”去倒逼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节选自2013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24.“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依然遭遇现实瓶颈”一句如何理解?(3分)
▲▲
25.对“财产公开新任先行”的新规,公众和作者的态度或认识分别是什么?(6分)▲▲
26.作者认为选择新提任的干部实行财产公示制有什么好处?(6分)
▲▲
2014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检测
语文试卷Ⅱ卷(附加题)参考答案
19﹒诗 有 六 义 / 其 二 曰 赋 / 赋 者 / 铺 也 / 铺 采 摛 文 / 体 物 写 志 也 / 昔 邵 公 称 公 卿 献 诗,20﹒风、雅、颂、赋、比、兴(三个1分)
21﹒说明什么是“赋”(或:“赋”是什么),但《诗序》与“传”(《毛传》、《国语》)对此有不同看法。(意对即可)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①也。昔邵公称公卿②献诗,师箴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③。”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④。总其归涂,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⑤。(节选自《文心雕龙•诠赋》)
【注释】①体物:体察、描绘事物。志:情思。②公卿:指王朝高级官吏。③“登高能赋”二句:《毛传》中说,有“升高能赋”等九种本领,才“可以为大夫”。④“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异体:不同的文体、体裁,这里是说赋不同于《诗》而成另一种文体。⑤班固:字孟坚,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古诗之流也:其话见于《两都赋序》,原文为:“赋者,古诗之流也。”古诗,指《诗经》;流,支流。
【参考译文】
在《诗经》的“六义”中第二项就叫“赋”。所谓“赋”,就是铺陈的意思;铺陈华采,舒布文辞,为的是描绘事物,抒发情志。从前周代的召公曾说:“各级官吏献诗,主管教化的官员进箴,盲人赋诵诗。”《毛传》说:“登高能够赋诗的人,就可以当大夫。”由此可见,《诗序》把赋与比、兴同列于“六义”表现手法之中,而《毛传》和《国语》则把赋和诗区别开来,成为一种不同的文体。但是总观它们归属的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所以刘向说,“不歌唱只朗诵的诗就叫赋”,班固称,“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流”。22﹒BE(B.司徒王允欲除董卓,又惧其义子吕布,遂合用美人计和连环计,先将貂蝉嫁与吕布,后又献与董卓,且多次在二人之间制造矛盾。E.雷欧提斯的父亲是被哈姆莱特无意中杀死的。)
23﹒(1)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临终守密室、临死抓法器、“到那边交账”的遗言(1个1分)
(2)①端午节穿新衣、喝雄黄酒、看龙舟竞赛和赛后水中捉鸭子;(2分)②中秋节青年男女对歌传情;(1分)③提亲的车路、马路;(1分)④新年锣鼓喧天、舞狮子龙灯、燃放烟花爆竹。(1分)
24.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遭受的阻力和质疑喻为瓶颈,瓶颈一般是指在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实施(运转)的艰难。(意对即可)
25.公众不满意,质疑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作者认为公众的认识有一定道理,但没有正视现实,新规与旧规相比已经作出了让步和妥协,相比旧规推进的停滞不前,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为财产公示制度的运转(实施)找到了突破口,是最务实的选择。(意对即可)
26.①新提任的领导干部每年比较多,在财产公示上是阻力最小;②选择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实施财产公示制度为改革突破口很务实;③“新提任先行”的改革,可能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全面改革起到一种倒逼的效果。(意对即可)
2014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检测
语文试卷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诗 有 六 义 其 二 曰 赋 赋 者 铺 也 铺 采 摛 文 体 物 写 志 也 昔 邵 公
注注称 公 卿 献 诗,师箴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
总其归涂,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节选自《文心雕龙•诠赋》)
【注】“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诗序:即《诗序》,亦称《毛诗序》,研究《诗经》的著作。
20﹒《诗经》“六义”具体指哪些?(2分)
▲▲
【参考答案】20﹒风、雅、颂、赋、比、兴(三个1分)
21﹒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
【参考答案】21﹒说明什么是“赋”(或:“赋”是什么),但《诗序》与“传”(《毛传》、《国语》)对此有不同看法。(意对即可)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①也。昔邵公称公卿②献诗,师箴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③。”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④。总其归涂,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⑤。(节选自《文心雕龙•诠赋》)
【注释】
①体物:体察、描绘事物。志:情思。
②公卿:指王朝高级官吏。
③“登高能赋”二句:《毛传》中说,有“升高能赋”等九种本领,才“可以为大夫”。④“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异体:不同的文体、体裁,这里是说赋不同于《诗》而成另一种文体。
⑤班固:字孟坚,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古诗之流也:其话见于《两都赋序》,原文为:“赋者,古诗之流也。”古诗,指《诗经》;流,支流。
【参考译文】
在《诗经》的“六义”中第二项就叫“赋”。所谓“赋”,就是铺陈的意思;铺陈华采,舒布文辞,为的是描绘事物,抒发情志。从前周代的召公曾说:“各级官吏献诗,主管教化的官员进箴,盲人赋诵诗。”《毛传》说:“登高能够赋诗的人,就可以当大夫。”由此可见,《诗序》把赋与比、兴同列于“六义”表现手法之中,而《毛传》和《国语》则把赋和诗区别开来,成为一种不同的文体。但是总观它们归属的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所以刘向说,“不歌唱只朗诵的诗就叫赋”,班固称,“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流”。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第五回通过对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描写,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众多主要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是全书的总纲。
B.“司徒妙计高天下,只用美人不用兵”(毛宗岗评本第八回总评),说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只是巧用了一条美人计,就制造了董卓和吕布二人的矛盾,使父子反目,最终促使吕布下决心反董。
C.《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采用“日记体”的写作形式,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语言错乱无伦次”的叛逆者形象。
D.《家》中觉慧决定离开封建大家庭时,觉新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充分反映了他的“双重性格”特征。
E.《哈姆莱特》笼罩着复仇的情绪: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参考答案】22﹒BE(B.司徒王允欲除董卓,又惧其义子吕布,遂合用美人计和连环计,先将貂蝉嫁与吕布,后又献与董卓,且多次在二人之间制造矛盾。E.雷欧提斯的父亲是被哈姆莱特无意中杀死的。)
23.简答题(10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充分表现葛朗台守财奴本性的典型细节有哪些?(5分)
▲▲
【参考答案】23﹒(1)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临终守密室、临死抓法器、“到那边交账”的遗言(1个1分)
(2)《边城》的环境描写,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小说中描写了哪些湘西民俗?(5分)
▲▲
【参考答案】23﹒(2)①端午节穿新衣、喝雄黄酒、看龙舟竞赛和赛后水中捉鸭子;(2分)②中秋节青年男女对歌传情;(1分)③提亲的车路、马路;(1分)④新年锣鼓喧天、舞狮子龙灯、燃放烟花爆竹。(1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财产公开新任先行”让制度运转起来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一直是舆论吁求的焦点,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成为公众观察政府改革诚意和反腐决心的试金石。中央纪委最新的举措,让公众看到了高层在推进这一制度上的努力。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文指出:要着力健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试点,建立健全对国家工作人员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管理制度。
让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在财产公开上先行,这一制度并非新事物,前几年就有地方试行过。不过,就各地情况来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依然遭遇现实瓶颈。
面对财产公示制度巨大的改革阻力,中央党校专家曾提出过“新提拔干部先行公示”的设想,建议应以“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率先公示财产为契机,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推进一步。从当时的舆论反应看,公众并不满意这样的妥协和退让,因为选择性地财产公示,会让被公示者心不甘情不愿,地方官员也很难有底气和动力去监督执行这一制度。
这些质疑有一定道理,但可能忽略了现实。财产公开制度遇到了巨大的利益阻力,这种阻力会让改革陷入僵局,当务之急是寻求突破口,最务实的选择是尽可能地先让这一制度运转起来,也许行动起来了,阻力就能慢慢减弱。与“领导干部全部公示”相比,“新提任领导干部先行”虽然作出了很大的妥协让步,但相比此前的停滞不前,还是前进了一大步。就
像反腐败一样,当难以治本时,治标未必不可,为治本作制度准备。财产公示制度的推进,也许无法一蹴而就,却可以一步一步地走,先让制度运转起来。全国每年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并不少,这种改革对制度的推进是有益的。
在财产公示上,新提任的领导干部是阻力最小的群体,选择这些人为改革突破口很务实。乐观地看,这种“新提任先行”的改革,也许会对全面的改革起到一种倒逼的效果。总书记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同样,财产公示制度也是如此。与其陷入僵局去等待“全部公开”这个无法企及的理想结果,不如先行动起来,然后以“新提任先公开”去倒逼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节选自2013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24.“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依然遭遇现实瓶颈”一句如何理解?(3分)
▲▲
【参考答案】24.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遭受的阻力和质疑喻为瓶颈,瓶颈一般是指在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实施(运转)的艰难。(意对即可)
25.对“财产公开新任先行”的新规,公众和作者的态度或认识分别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25.公众不满意,质疑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作者认为公众的认识有一定道理,但没有正视现实,新规与旧规相比已经作出了让步和妥协,相比旧规推进的停滞不前,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为财产公示制度的运转(实施)找到了突破口,是最务实的选择。(意对即可)
26.作者认为选择新提任的干部实行财产公示制有什么好处?(6分)
▲▲
【参考答案】26.①新提任的领导干部每年比较多,在财产公示上是阻力最小;②选择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实施财产公示制度为改革突破口很务实;③“新提任先行”的改革,可能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全面改革起到一种倒逼的效果。(意对即可)
第五篇:惠州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英语)
参考答案
I.语言知识及应用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5 DCBBC6-10 CBCDA11-15 BABAA
第二节: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but17 looking18 where 19 an20 so21themselves 22 on23 turns 24 to get25 possibly
II.阅读
第一节:阅读理解
26-30 ADDAB31-35 DABCB36-40 CDAAB41-45 BACAB
第二节:信息匹配
BAFEC
II.写作
第一节:基础写作(参考范文)
Discussing strategy on paper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zhàn guó 战国), the State of Zhao(zhào guó 赵国)had a famous general called Zhao She, whose son, Zhao Kuo, was very fond of reading books on military science and discussing strategy.He could recite military texts by heart, and when discussing warfare he spoke so clearly and logically that it seemed that even his father was not his match.When the State of Qin attacked the State of Zhao, the ruler of Zhao ordered Zhao Kuo to lead 400,000 men to resist the attack.But since Zhao Kuo had no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battle, he was defeated and lost his life.Later people used this idiom to describe those who are good only at theorizing, and lack practical experience.第二节读写任务(参考范文)
A survey shows that a lot more people prefer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while just a few are in favor of Facebook.Most people think that face-to-face time, especially being with family, gives them far more happiness.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has more advantages over chatting online.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provides us with more active interaction.More importantly, eye contact and face expressions tell how others feel.On the contrary, chatting online is somewhat unreal and sometimes unsafe as well.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I am fond of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activities where I can not only open up myself but make more friends in real life.Therefore, after finishing every activity, I have a strong belief that it benefits me a lot in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updating my skills of communication.Compared with it, chatting online just leads me to a confusing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