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锡机电高职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阶段性汇报
无锡机电高职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阶段性汇报 我校学工处自从年参加省公民教育主题会后就着手在本校以德育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一、学校成立了公民教育活动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包括:
二、具体实行进程:
(一)全体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完成了以下工作:
1、通过中国公民教育中心网进一步学习“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概念和实施细则。
为了将公民教育活动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先后组织了两次次学习。
第一次全体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了解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实施的主要教学内容。第二次全体课题组成员就公民教育的内容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进行筛选,决定从开展我校的公民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参与学生。
(二)全体课题组成员确立活动的试点对象。
全体课题组成员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共同商定参加这次活动的试点对象。决定在电子工程系06级学生(五个高职班,约230名学生)中开展公民教育活动。同时课题组成员共同决定围绕“我骄傲我是一个中国公民”“一个公民责任与义务”“合格公民应具备的素质”三个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并开始进入宣传发动,布置任务阶段。
(三)活动实施
确立了活动方案以后,电子工程系开始了一系列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三、我校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部分成果
(一)开展了“我骄傲我是一个中国公民”的主题活动每班以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明、中华文化为内容开展了主题宣传月,各班都开展了主题班会。
主题月中我们06级五个高职班做到:看一部介绍《中华文明》的纪录片分五次,利用每周一、二、四的7、8节课两周看完、出一张介绍中华文明的小报、出一期黑板报。
通过这个月的活动逐步让学生在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致力于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批判地接受等能力,培养积极的爱国情感,并激发学生关注中国未来的发展。组织各班级中的团支部撰写题为《一个公民眼中的中国之“优势”和“劣势”》的文章。从公民的角度谈谈我国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引发学生的一些思考。
(二)开展了“一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的主题活动
本主题旨在通过宣传,讲解让学生了解作为一个公民有哪些基本的权利和基本的义务。了解公民行使权利的步骤,以及公民在享受权利时应尽的义务。我校在活动中以建立学生“膳食督促委员会”以及开展膳食委员会的工作为切入点的。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请学校政治老师就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行一次集中辅导。
2、设计体验式活动。
由于活动开展之时恰逢我国出现物价上涨经济情况,学生对食堂菜价上涨的现象有一定的反应,而国家对大中专学生进行了一次性伙食补助。因此我们及时设计了一个学生自主建立膳食委员会来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督的实践体验性活动。
3、活动步骤:
①通过海报招募“电子工程系学生膳食委员会成员”。
②由于膳食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所以报名参加的人数较多,于是我们确立了各班报名者在班级先进行竞选,按1:2的比例选出各班的候选人,然后组织候选
人在全年级师生面前发表竞选演说,最后由全年级师生进行差额选举来确定最终的成员。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民主的参选过程。让学生体会公民最基本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③经过选举,产生了9位膳食委员会成员
④膳食委员会成员开会 制定章程、明确分工、分头行动
⑤膳食委员会建立以后的主要工作
质量委员去市场调查了菜价,与食堂工作人员核定饭菜的份量和价格。
纪检委员聘请了一些协管员在食堂进行执勤,督促同学们文明用餐,暗访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
卫生委员带领干事不定期地抽查食堂卫生,对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都进行拍照,通过校园网反映给全校师生。
宣传委员设立了投诉信箱,并定期在校园网上发布相关信息。
主任与食堂负责人和学校后勤管理处每月交流意见。
⑥学年结束时全年级同学对膳食委员会成员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良好。
4、活动效果和评价
通过设立学生膳食委员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在学生中反响强烈,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膳食委员会的成员责任意识,维权意识,自主管理意识都大大提高。
四、下一步的思路和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成第三个主题活动“合格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我们设想先进行公民道德纲要的学习,结合无锡市的创建工作,在各班级进行宣传发动,展开“合格公民应具备的素质”大讨论。
然后我们设想带着学生部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去了解社区和企业需要怎样的社会公民、需要怎样的劳动者。从企业经营者的视角、企业中层的视角、企业班组长的视角和企业老员工的视角进行社会调查,用DV机摄录下一些有意义的访谈。组织一个大型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把社会需求怎样的公民反馈给学生,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我们在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困难困惑,经验和感悟
1、除学校教育活动外,社会没有营造一种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如,我们不能随意参观或旁听政府机关的工作活动;学生不了解我国行政机关运转的程序。
2、没有一本合适的通俗的公民教材。
3、学校进行公民教育的意图和学生对公民教育的需求不完全统一。学校主要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培养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具有一定真人意识的公民,可是学生说起公民往往片面地理解为公民权利是第一位的,他们渴望知晓自己的公民权,渴望行使自己的公民权,而对公民的责任和意识这一块却非常忽视。
4、我们的感悟是在公民教育上如果能从“让人们有所图”这个角度出发可能会更具有真实性。比如遵守某种道德规范,能使人们得到某种利益,从而使人们貌似自觉地成为有德君子也不失为一个好计策。“我为人人”后面必须有一句“人人为我”,虽然比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境界似乎差了一点,但显得很真实、很实惠。让人们有所图,是以利益为出发点,比较容易唤起人们的积极性,这是重建公民道德感和责任感的一个比较平和而有效的办法。我们的通过组建膳食委员会这个流程来告诉学生什么是公民的选举与被选举权,告诉公民有维护自己经济利益的权利,也有承担相应责任的权利非常有效,细想之下,这个有效就是结合了学生心中有所图的特点。淡然这不是一个长期的办法,但是也确实让我们思考进行公民教育的切合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需求。
第二篇:无锡机电高职怎么样
无锡机电高职怎么样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是无锡市教育局直属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无锡机电高职怎么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锡机电高职怎么样
1、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还不错,学校的师资力量不错,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虽然只是一所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但是学校的技术方向尚可,只要学生认真学习,还是能够学到一些实用的'专业技术。
2、学校具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现有全国职教名师1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带头人6人,无锡市名教师2人、109位教师具有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共68名。
扩展资料:
办学制度1、3+3中职高职分段制: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中专3年+大专3年。中专毕业前会进行转段考试,如果转段考试合格且中专正常毕业,则后3年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应专业进行学习。
2、五年制高级技工教育:可获得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的高级技工毕业证书,可按大专学历申报评审相应专业职称。
3、三年制中级技工教育:可获得无锡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的中级技工毕业证书,可按中专学历申报评审相应专业职称。
第三篇: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省教研室从美国引进的一个已积累了二十年实践经验的中美合作课题,它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与操作体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权力、公正、隐私等公民基本概念,培养具有爱祖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等基本素养的合格社会公民。
一、设计背景
我国公民教育尚处启蒙阶段,学生的公民教育更是如此。主要反映在以下两点: 1.公民意识单薄。
2.公共精神缺乏。我校加入该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家长、社会各界都来积极关注公民教育,并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社区现有资源,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强和完善学生所必备的基本公民素养,努力让学校成为培养社会公民基本素养的一个典范与窗口!
二、活动创意
公民教育是素质教育园地中一朵奇葩,是新时期德育工作中的一大亮点,也将成为课程改革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个项目可以使我校对素质教育的研究更主动、观察更敏锐、思考更深刻、成效更明显。学校“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成功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活动中能得到充分体现。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有效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和多元智能,奠定了学生健康融入社会的坚实基础。特别是在当前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中,这种体验式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更是引导学生“学会负责,做有责任的人”,将“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自觉行为,促进了学生“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组织学生开展走向社会、调查分析、研究问题等活动。研究的必须是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也就是本地本社区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以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有关政策法规。也就是说,学生思考、研究的必须是社会公共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必须是依靠和参与公共决策的。
三、活动目的
项目总体目标,是通过组织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说,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关注社会应该从关注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逐步增加小公民意识,关注社区的公共问题,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以自己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体验生活。通过他们实践的过程,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张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责任。二是通过社会实践、问题研究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实践的能力。从学校发展来讲,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行动,将“小公民教育方案”从局部的探讨上升到“公民教育”整体论视野的高度,统整我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系列活动,从而形成鲜明的、科学的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特色,提升我校的办学文化品位,焕发学校生命的活力。
四、实施原则
根据美国公民教育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实践经验,本项目所说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不同于我们以往开展的德育活动,其更加强调公民教育活动的实践性,研究中应重视以下原则: 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是全体学生共同开展的教育活动。
主体性——活动的各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己的实践、体验、探究为主。社会性——面向社会现实生活,在观察、探究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现象、问题的过程中实施公民教育。
实践性——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在社会实践中观察、体验和思考。
五、实施步骤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班同学都要参与。我们从2005年9月开始实施,主要利用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每个活动的操作都按照六个步骤进行: 1.调查地方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这次实验与以往有很大的差异,不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确定自己喜欢的问题。要转变观念,让孩子真正做主。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先让学生能够区别“私人问题”和“公共问题”这两个概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所提出的“公共问题”必须是地方社区中存在的。然后由全班学生参与,提出自己最想要解决的地方社区中的“公共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如,“镇区文化环境管理问题如何解决?”、“社区中绿化方面做得还不够,有关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美化我们的居住环境”、“社区中盗窃现象严重,有关部门如何防治”、“北塘河里的水这么脏,如何治理?”、“如何保护和开发家乡人文资源”、“工厂排出的废气该如何处理?”、“有些超市里卖过期食品或伪劣产品,该如何处治?”、“农贸市场每天都有许多垃圾,到了夏天,蚊蝇很多,如何治理?”、“如何解决外来人口在本地私建房屋,阻碍交通问题”、“现在大家生活越来越好,几乎家家都有车,但没有地方停放,乱停放现象严重,如何处理?”等问题。2.选择要研究的公共问题
在提出这些“公共问题”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交流、讨论,对一些不可行的问题进行了筛选,排除了空泛的、操作性不强的课题。最终有五六个课题难以取舍,再由全班学生投票选出“最想解决的公共问题”,得出两个先行解决的课题。这个项目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提公共政策问题,写在黑板上,不作评价,然后逐一筛选,再进行投票确定两个主要问题。
通过学生、教师交流、讨论、筛选、投票,四(1)班确定了“古树木的保护”这一课题,四(4)班确定了“废电池的管理”这一课题。3.收集所要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资料
(1)要把同学们确立的问题研究好,光靠嘴上说是不行的,要用事实来说话,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搜集相关的资料呢?(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出示)①图书馆②报社③教授与学者④律师或法官⑤社区组织、民间团体⑥地方政府、立法或法律机构⑦管理机构⑧电子信息网络(每个信息渠道要给学生相关的信息提示)(2)把学生再分8组,明确各组任
其中重要的渠道是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在收集你所要研究问题的资料前,必须先要“找对部门”。何为“找对部门”?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分析你所研究的课题涉及到哪些部门,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分工,进行相关的调查,在分工的过程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组合去收集资料。
在调查前,应该先要求学生想好或写好要咨询的相关问题,然后再去调查。
例如:四(1)班,应找的部门是农林部门。对学生进行分工后,要求学生分组实地调查周边的古树木的生存和保护情况,并采访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采访前一定要预约)。主要问题有:怎样的树木是古树木,我们周边地区有多少棵古树木?这些古树木生存情况怎样?有关部门对这些树木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否到位?人民群众怎样看待和保护这些古树木?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使古树木的管理更规范等等。
再例如四(4)班,应找的部门是摩配修理店、电瓶车销售店和修理店以及环境保护局。主要调查、研究的方向是我们周围一年大约有多少废电池和废电瓶?这些废电池和废电瓶是怎样处理的?这些处理的方式合理吗?国家对于废电池和废电瓶的处理有哪些规定,现在采取了哪些措施、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等等。
4.根据参与学生的研究和分析,编制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学生的研究和分析,来进行解决问题方案的编制。比如:“古树木的保护”现象,学生应该去调查社区居民有无古树木的保护意识;我们的相关职能部门采取了多少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这些古树木;如果有人破坏,有无执法部门进行相应法律制裁;如果要进行公路改造或有村民要造新房,是否能破坏江苏省挂牌的古树木等等问题。再编制好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便下一步行动。
5.报告解决问题的方案
班级方案完成后,我们就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听证会,例如“废电池的回收与处理”实践活动研究组的听证会就在武进区环境保护局会议室举行,新鲜的是,讲台上的陈述人是我校四(4)班的学生代表。听证会上,同学们用自制的图文展板及幻灯片现场展示了大量资料及相关政策法规,并提出了他们的解决方案。针对孩子们的意见,环保局的官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表示,一定争取让孩子们的合理方案早日落实。
在报告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我们可以采用展板的形式,把冰箱盒拆下来,将它的四面分成四个部分,并且颜色各异,让孩子在上面进行粘贴。第一部分:问题的描述。第二部分:展示调查的过程。比如:去调查了哪些地方、哪些人,以及相关的照片等。第三部分:调查中采取的方法。第四部分:我们的行动计划。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关注社会’,增强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当前德育工作难点的一个突破口。”郑陆中心小学钱国云校长认为。6.总结学习经验
在每次调查中,碰到了哪些难题,原因是什么?下次应该怎么样解决?比如:古树木的保护与管理问题,群众反应较强烈,是由于政策的不到位与宣传的不得力,但有关部门虽然很热情地接待了学生的调查,但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整个活动中,从问题选择、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制订方案到举行听证演示,所有过程都由学生自主进行,老师担当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的角色。
六、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深深感到“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课题的研究,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提供了新的教育途径。通过对课题的参与研究,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得到了增强。正如一位同学在感受中写到:“这次外出调查不仅给了我们和社会、和陌生的大人们沟通的机会,而且增强了我们克服困难的决心,更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意识等都得到了提高。当然,学生们时常会遇到困难和委屈,多数能够在小组成员的协作下得到解决,有些难题经过努力仍无法解决,多少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同时,直至现阶段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一直在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放在首位,课题的选定、组员的确定、组内的分工都是学生自身在运行,老师们只是在扮演着他们方向的引导者、困难解决的帮助者、安全活动的保障者的角色。
参与实验的学生们一致体会“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我们的老师说:“经历了就会被感动,行动了就会有收获”;我们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在研究中天天进步,在实践中快乐成长。”公民教育课题研究让我们全体课题组的老师们正和学生一同体验实践的乐趣,一同体验成长的艰难,一同体验成功的欢乐。
当然,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例:如何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他们尽快掌握指导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实践活动的技能;如何提高家长认识,使他们也积极支持和参与到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如何与学校现有的德育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实现德育一体化的管理;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这些问题同时也成为我们开展工作的动力,推动我们不断探究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质,探求培养高素质小公民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阜师附小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汇报材料
《如何防止闯红灯》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汇报
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叫李亚,来自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今天上午我们观摩了大丰六小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听证会,受益匪浅。孩子们的表现一次次地感动了我,正如市教科院于海琴老师说过的“经历了就会被感动,行动了就会有收获”。是的,经历了就会被感动,行动了就会有收获。下面,我汇报一下我们学校开展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谈谈我们的收获和感动。
我今天汇报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题目是《如何防止闯红灯》。阜师附小坐落在美丽的射阳河畔,建校六十年来一直秉承“厚德至善,乐学博爱”的办学理念,让孩子们志存高远,善读勤思,文明高雅。我校现有“一校两区”,95个教学班,5500多名学生。其中“厚德”的教育一直是我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接受了“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的任务后,学校组织人员进行会办,落实安排。校长周其东亲自挂帅,为活动主要负责人,县局教研员殷红老师为我们的活动顾问,活动班级安排在四(3)班,并且我们把小公民道德实践活纳入到学校的德育方案中去。在活动中我们放手学生,让他们自己组织选题,在诸多的方案中,孩子们通过讨论、筛选,最后确定了垃圾卫生,车辆摆放,公共卫生习惯和如何防止闯红灯四个预选活动主题。在主题班会上全班同学进行投票,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确定《如何防止闯红灯》为实践活动的主题。我们学校前门向西100米就是阜城大街和通榆路口的红绿灯;学校后门西边是通榆路和城河路口的红绿灯。学校每天上放学时间在这两个路口都会产生拥堵的,闯红灯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人员主要是外来人员、农民工、小商贩、年纪大的老人、社会闲杂人员等。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的孩子走上街头进行了取证、分析,在听证会上,孩子们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建议。听证会上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表现大加赞赏。听证会上,孩子们举出了他们到交警大队提取了2010年11月20日到2011年11月20的一年的交通违规数据。全年全县共查获各类交通违法违规行为103104起,达阜宁总人口的10%,其中闯红灯就有31788起,为总违规的31%,而这31788起闯红灯事件中还不含行人、自行车、电动车、三轮人力车闯红灯。可见防止闯红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迫在眉睫的大事了。之后,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搜到的材料用心记录下来。这些大量的资料中,有图片,有建议,有录像,有信件,有答复,甚至还有他们自己拟写的宣传材料。我们让孩子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手册,上面记满了各种材料。未来便于展示,孩子们把他们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红绿灯》小报。他们将这些小报贴在展板上,在学校、大商场门口,社区、广场等地进行展出,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有很多社会人士表态坚决不闯红灯,给孩子放个榜样。还有很多家长把我们的展板用手机拍下来,带回家给自己的孩子看。在展板展出的同时,孩子们还自己印制出《不要闯红灯》宣传单,班级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两个街道,在阜宁县城的16条主要街道上进行发放。每到一家门市,孩子们就向叔叔阿姨宣传交通知识,告诉他们闯红灯的危害。很多的大人主动在孩子们的倡议书和保证书上签名。孩子们的活动在大街小巷成了佳话,阜宁报和阜宁电视台对我们的孩子们进行了采访报道。说小鬼当家,文明树新风,一时间,孩子们自己的主题班会材料,在学校的两个校区成了样板;周围兄弟学校也到我们这里来看孩子们的手册、展板、宣传材料以及主题班会材料,他们表示要带回去,和我们的孩子们一样地行动起来,做阜宁道德文明的榜样人。
我们学校周华东校长,看到苏州路和香港路口的红绿灯经常拥堵,交通秩序混乱,在一个月中这个路口就发生近十起交通事故,一年中在这个路口因为闯红灯就死亡三人。为了防止闯红灯,周校长亲自陪着学生走上街头执勤,指挥交通,疏散车辆,劝止闯红灯。在学生的宣传下,全校师生集体表示:遵守交通规则,坚决不闯红灯。在孩子们的检查和监督中,我们阜师附小近6000老师和学生在连续的三个月中没有一人闯红灯。活动中,我们的孩子还主动到县公安局、县城管局、县电视台、县教育局、县文明办等单位去咨询并寻求帮助。看到孩子们的辛勤付出,交警大队委托阜城中队的干警到我校进行交通安全蹲点宣传,他们教学生如何指挥交通,教学生如何劝止闯红灯,教会了学生很多的法律法规知识。
同时,孩子们还到县玉环出租车有限公司、县公交公司、县运输公司开展座谈会,让老司机们谈谈自己对闯红灯的看法,很多司机在我们孩子的倡议书上留下了建议和签名。在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的做法、建议和想法通过书信的形式送交到县长手中,县政府对我们孩子的行动给予了答复,并对孩子们的活动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次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仅影响着我们全校的师生,更影响到了整个阜宁县城,甚至阜宁的百万人民。他们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孩子们坚定了信念,就会坚持不懈的走下去,直到那灿烂的明天。
祝福他们吧,这群可爱的孩子们。谢谢大家!
第五篇:学校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学校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即学生对涉及公共政策的社会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展开研究,以增强自身公民意识。该项活动自2005年在常州开展以来,目前已有50所学校,近万人次参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常州市中小学推进公民教育的特色项目,成为学校德育乃至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然而,随着该项目的不断深化,所遇到的困境也越来越突出。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足
对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认识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实施该项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有些学校并没有真正认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而只是为了挂个“公民教育项目学校”的名号,表明学校重视德育工作而已。这些学校的领导并没有对该项目给予实质性的关注和支持,往往将任务下达给几位教师就万事大吉。有关教师在组织开展该项目时,往往只是应付,缺乏主动性;往往只是为了获几个奖项,缺乏对公民教育应然目的的关注。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切实认识到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提升学生公民素养,建设未来美好社会的价值。
二是对公民教育内涵认识不清。学界指出公民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公民道德规范;二是培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帮助每个公民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三是培养公民对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的合理性认同;四是培养民主、平等的现代精神。“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公民教育”发展至今,从理论探索与实践磨合中得到的一个提升,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正是这一提升在中小学公民教育中的具体表现或实践途径。但实践中,不少学校领导及项目指导教师常常错误地认为,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公民教育。这种认识是以偏概全、以点带面。而这种认识必然导致对实践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必然导致实践行为的偏差。
二、指导乏力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需要教师强有力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确定研究专题、制定活动方案、团队合作、研究成果展示。从调查来看,这些指导都存在很多问题。
确定研究专题是学生开展公民实践活动的首要环节,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成败。而这一环节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尤其要注意加强这一环节的指导。为提高指导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把握三个重要方面,一是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特别注意其中的不合理现象;二是明确这些现象是一些公共政策问题而不是其它的问题,这些公共政策规定,需要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三是由学生民主投票确定要研究的专题。而在现实中,教师的指导往往有失偏颇。比如,将所有现实问题都纳入到研究范围中,导致研究方向不集中;选题过程不够民主,导致大部分学生研究兴趣不浓。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的指导能力要充分体现在积极观察生活、聚焦公共政策问题、民主定题三个方面。
有了明确的研究专题,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指导学生制订一个详细的活动方案。在这一环节突出问题是,前期讨论不充分,方案仓促成稿,方案形成过程的应有价值没有有效发挥。对此,教师应该从四个方面组织深入的研讨:一是为该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严重性举证;二是对现有的政策(法律、规章等)不完善之处进行分析;三是通过阶段性研究提出对现有政策的改进意见,并分析改进的优势;四是引导学生如何使他们的建议得到采纳。这四个方面需要在研究活动展开过程中不断得到明晰,但先期的讨论对于学生明确该做什么、如何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关系着活动能否顺利展开,也最终指向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每个研究小组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证据的查找,有的负责与社会各方面人士的交涉,有的负责小组活动的整体安排。在此过程中,假如教师本身没有开放民主的心态,不能关注到每一个成员的点滴进步,不能引导成员间相互尊重和团结,那么学生就不能在活动中发挥各自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研究成果展示是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环,反映研究的结果和成效。成果展示,不仅要关注展示什么,更要关注如何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指导这一环节时,往往一是越俎代庖,没有让学生亲力亲为。二是忽视了通过多种途径展示成果的重要性,使展示成果的形式单一。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手抄报、倡议书、校园广播、班队活动等形式在校园内进行展示,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设专题网页等向公众宣传,可以鼓励学生通过一些有利的社会关系或正当渠道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等。
三、遭遇障碍
学生在参加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障碍。
一是来自学生能力的障碍。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这些能力主要包括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分享合作的能力,收集并整理资料的能力,良好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这些能力较为缺乏。这些能力在不同学段学生之间,在同一学段不同个体之间差异较大。这就决定着,教师要正视学生能力的欠缺和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能力差异合理分组,科学分工,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到锻炼。
二是来自家长层面的约束。在对不同学校参与活动的120名学生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家长各40名,农村城市家长各60名)结果显示:小学生家长100%知道孩子参加活动,初中生家长为SP7%(其中城市家长占40%),高中生家长的比率为95%。在问及活动对学生的帮助时,90%的小学家长均予以认可,30%的初中生家长也给予支持,高中生家长中仅有10%表示赞同。关于对孩子参加活动时的担忧问题,小学阶段安全问题排在首位,其次是学业影响,中学阶段恰好相反。,从以上数据大体能了解到,小学生家长较之于中学生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在校生活,城市家长似乎给予的关心更多。家长对于该活动的支持,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安全问题和学业影响,随着学年段的升高,对学业影响的担忧呈逐步上升趋势。高中家长对孩子学业问题的关注,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活动的支持程度。
三是来自社会的不理解。学生走向社会收集资料时,几乎没有人乐意主动帮助这些孩子,他们有的以冷漠的态度拒绝,稍微好一些的一笑了之。更令人痛心的是,当孩子们到一些相关政府机关进行访问时,经常吃“闭门羹”。这些现象严重伤害了学生的热情。这样一来,学校领导、教师、部分家长的社会关系起了较大的作用,孩子们必须接受他们事先联系好的“熟人”的帮助。问题是还有相当部分学生不懂得主动请求帮助。针对此完全可以在活动的宣传、向公众的开放等方面作有益的探索。
四、保障不力
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不仅需要物力保障,更需要来自学校的文化、课程和社会组织方面的保障。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来建立健康民主的社会。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公民素养的机构,其自身必须有民主的氛围,同时,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又会促进学校民主文化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人的民主,集中体现在对人的尊重上。一个人如果总是得到别人的尊重,他必定会自觉地对他人表示尊重。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可以通过组建“公正团体”得以实现。尽量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在活动中存在的价值。及时对孩子的行动给予真诚的指点,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进步,让他们在自身现有的能力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逐步形成互相欣赏、共同分享的团队氛围。
在课程建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层次有所侧重: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做到关心自我和家庭,中年级学生做到关心学校和班级,高年级学生开始初步关心社会问题,初中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并初步关心国家发展,局中生密切关注国家政治和国际问题。在每个阶段必须为下一阶段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从关心自我开始,以各自的方式关心周遭公共事物,把自我融人班级、学校、社区以及更大的社会生活空间;从班级管理决策开始,从关心个人身边的正当生活秩序开始,让学生学会把身边的事务变成与个人切身相关的事务,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和周边社会公共事务之中,并延展到对民族国家事务的关注之中,逐步扩大、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同。学生在一步步扩大的社会参与过程中,也会逐步意识到社会参与原来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个人之于社会的权利与责任原来就在生活之中,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高不可攀,权责意识因为我们的亲身实践而变得真实、亲切。为了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活动,可以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同时,充分利用一切社会实践课时,每个课题可以持续一年或更长的时间,鼓励学生开展延续性研究。
学生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所遇到的一大障碍就是缺少社会力量的帮助。为此,我们应该不厌其烦地进行走访,团结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家长,组建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加孩子们的实践汇报活动,向家长们展示孩子的点滴进步。同时,召开学生居住社区相关负责人员座谈会,宣传活动宗旨,争取得到他们的联合支援。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要求各部门支持该项目的推进,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样,通过多方努力,逐步形成学校——社区——政府——社会全面关心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将是教育为实现公民社会所寻找的一个重大突破口。它的推行必将遭遇各种现实障碍,但只要有理想,有恒心,有探索,我们就能在困境中寻找生长点,就能谱写出公民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