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期待公安机关保驾护航(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7:4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期待公安机关保驾护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期待公安机关保驾护航》。

第一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期待公安机关保驾护航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期待公安机关保驾护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战略重点,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作为担当“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政治使命的公安机关,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在服从、服务本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中找准结合点,寻求共同点、把握关键点,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履行职责,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全身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一、积极探索,找准公安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结合点”

选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突破口,是公安机关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为此,公安机关必须在找准“结合点”上狠下功夫。

一是以宣传法律法规为切入点。农村是法治意识相对薄弱的领域,因此,以提高群众法律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是公安机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进村入户,从观念上、习惯上和方法上灌输法治观念,引导教育广大群众依法办事。通过推进普法教育,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广大民警要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广泛深入开展法律下乡和“进村入户”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要针对农村治安特点和农民个性特征,积极借助各种宣传媒体,采取群众易于理解、容易接受、乐与参与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利用农闲时节、农村集市等有利时机散发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和民警提示卡、张贴悬挂防范警示标语和图板、播发广播稿,广泛深入地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宣传预防违法犯罪的方式、方法,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律和治安防范等知识教育,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治安防控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农民提高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要坚持把执法办案、行政管理与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坑农、损农、害农以及从事农村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案例,广泛开展典型宣传、警示教育和以案释法,不断提高农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积极配合宣传、文化等部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以排查调处纠纷为出发点。建设新农村,必须有安定的治安环境作为保障。农村矛盾纠纷往往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造成危害较大,有时即使个人之间的矛盾争端也会引发或上升为宗族之间的冲突、村组之间的对峙,是影响农村稳定的难点问题。因此,必须从维护农村稳定的高度出发,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减少不安定因素。公安机关尤其是广大基层民警要深入村组,对当地治安动态,经常调研,随时摸排,及时发现,全面掌握,调研摸排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重在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掌控。要建立“警民联调”机制,从农村选择一批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治安积极分子、法律工作者等敬业、懂法人员担任调解员,发挥他们人熟地熟社情熟的优势及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及时获取矛盾纠纷的预警性、内幕性信息。对一些邻里、家庭、债权等简单的民事纠纷及早调处、就地化解。对一些涉及土地延包、山权地界、派系斗争等重大不安定因素,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在掌握影响农村稳定的难点、热点问题和一些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之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查和研判,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托乡村两级信访谈心室,扎实有效地开展缓解矛盾、化解矛盾、减少矛盾、消除矛盾的工作,切实实现“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对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及早落实工作措施,开展法制教育,稳定当事人的情绪,控制事态的发展。对已发生的群体纠纷事件,要配合有关部门靠上去说服教育、劝解疏导群众,依法有效地控制局势、平息事态。对少数寻衅滋事、制造事端的违法犯罪分子依法果断打击。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严防酿成民转刑案及群体性械斗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以夯实基层基础为着力点。基层公安机关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公安机关要紧紧抓住“基层基础建设年”和公安部开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活动的契机,结合当地治安实际和公安基层基础现状,抓住最为重要、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下大力气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做出成效。概而言之是“打牢九项基础”:打牢处置群体性事件基础,提高对农村不安定因素的预警和化解能力;打牢刑事侦查工作基础,提高打击刑

事犯罪的能力;打牢派出所工作基础,提高派出所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打牢治安行政管理基础,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打牢公共安全管理基础,提高预防和处置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能力;打牢治安防控基础,提高农村治安管控的能力,打牢保障基础,提高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牢公安法制基础,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能力;打牢队伍正规化建设基础,提高公安机

关的整体战斗力。具体而言:一要切实加强基层所队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标准,选好配强基层所队长;二要本着适用、安全的方针,为基层一线单位配备必要的武器装备、防护器材和办公设施;三要进一步精简机关人员,充实基层一线实战单位,确保基层所队实有警力占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的比例达到85以上、派出所警力占总警力的50;四要通过苦练基本功,使基层民警真正达到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会操作微机;五要积极探索推行“一片一警”、“一片多警”、警治联勤、组建协警队、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等农村警务工作模式,细化目标,强化考核,责任到人,真正实现警务前移,强化农村治安巡逻控制;六要改革派出所勤务运作机制,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变“全时警务”为“实效警务”。通过夯实基层基础,真正实现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切实筑牢以派出所为主体的农村治安第一道防线,进而有效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

四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落脚点。当前,农村地区治安形势总的很好,但影响稳定的不利因素仍还存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治安问题也可能会产生。公安机关要按照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民警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认识,拓展维护稳定的视野,创新维护稳定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维护稳定措施的落实,在开展经常性严打的同时,要抓住影响稳定大局的“敏感点”,突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把社会治安控制在群众可以承受的常态水平之内,从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严厉打击农村邪教、非法宗教和非法组织活动。各级公安机关要深入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的总体要求,在依法保障农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严厉打击、及时取缔农村非法宗教活动。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法轮功”、“旷野窄门”等邪教组织、宗教地下势力对农村地区和基层政权组织的渗透活动,依法严惩邪教组织中的骨干成员,严防造成现实危害。要利用典型案件揭露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的反动本质和危害性,教育转化受蒙骗的农民群众,不断挤压邪教、非法宗教、有害气功等在农村非法活动的空间。

二要严厉打击涉农刑事犯罪活动。针对农村地区刑事案件总量仍在高位徘徊,盗窃农业生产资料、因民事纠纷引发的斗殴伤害等案件多发,因争夺矿藏、地基和房产等而引发的群体性持械打斗屡屡发生,杀人、强奸等严重暴力性犯罪时有发生,制假贩假等坑农害农案件危害严重的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集中打击和整治活动,坚决遏制农村多发性侵财犯罪和严重暴力性犯罪上升的势头,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坚决打击和防范农村“两抢一盗”犯罪和恶势力团伙犯罪的发生,加大对盗割通讯电缆、破坏农田水力设施犯罪的打击力度。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黑恶势力、霸痞团伙坚持露头就打,决不允许其形成气候,坚决铲除农村的各类“霸头”和流氓恶势力。及时发现和打击重点工程、重点发展项目建设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做到工程项目延伸到哪里,警务工作就服务到哪里。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因农村邻里矛盾纠纷引发的一般刑事案件,可着眼于依法从宽处理,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要坚决打击和扫除农村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始终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通过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群众抵制诱惑的自觉性,发动农村群众积极检举揭发线索,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整治“黄赌毒”和“六合彩”等社会丑恶现象的积极性,切实解决“黄赌毒”、“六合彩”和黑网吧向农村蔓延的问题,保障农民财产安全,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新农村社会风气。要加强对农村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的管理,查禁各种淫秽色情活动和非法出版物,消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形成关心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减少农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

二、求真务实,寻求公安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共同点”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群众的共同利益放在各项公安工作的首位。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在为群众谋求共同利益上狠下功夫。

一是把辖区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公安民警要深入到辖区群众中间,真心实意地与群众交朋友,听民之做声,知民之所思,察民之虑,广泛征求群众对农村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真切感受群众的情绪,确保“第一信号”的客观真实,从而积极主动地改进和加强公安工作,做到无论何时何事,都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凡是辖区群众拥护的事,就要多办、大办、办好;凡是辖区群众反对的事,就不办、禁办,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要根据群众的呼声和当地治安状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适时适地适情组织开展各类区域性专项整治行动和专项严打斗争,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为辖区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把辖区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公安机关担负着执法办案、综治管理和为民服务等重要职能,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公安机关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权益,是公安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安工作要时刻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切实履行打击防范各类违法犯罪的职能,提高对农村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不断创造稳定的辖区治安环境,为本地经济发展提高直接动力和效益。凡是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都要想方设法去解决;凡是有利益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利益的事,都要真心实意地去干,增强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把辖区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所有制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必须突出“服务”这一核心职责,提高服务效能,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努力为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保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推行警务公开制度,派出所、刑侦、治安、交通、出入境等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单位,应时时、事事、处处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公安机关想事情、做工作的根本尺度和最高标准,除了要将各种收费依据、处罚权限、受案办案程序等公布于众外,还要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要坚决摒弃处处以执法者、管人者自居的思想,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以“体察民情民意,促进警民和谐”为主题的爱民实践活动,组织民警深入农村,积极为农民解难事、办实事,切实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结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努力搭建文明服务的“平台”,擦亮优质服务的“窗口”,切实做到尊重他人、礼貌待人、说话和气、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坚决杜绝“冷硬横推”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严格执行各项服务规范,诚实守信,不推诿扯皮,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取信于民。

四是把辖区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对人民群众怀着深厚的感情,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关系,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第一标准。广大公安民警在工作中,要主动与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交朋友、结对子,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便民、利民、护民,同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农民群众的心里,密切警民关系和党群关系。要实行“首问责任制”、“工作承诺制”、“当面回复制”,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改革公安行政管理模式,降低办事门槛,公开办事程序。比如:要通过充分履行职能,进一步简化户口迁移手续,方便群众办理户口迁移,放宽户口迁移的限制,加强和改进农村户籍管理。顺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切实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主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流入地与流出地公安机关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经常性、制度化的协作机制,做到既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又有效提高流动人口管理为现实斗争服务的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农收费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公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建立法治型、服务型公安机关。凡公安机关涉农收费项目,都要公布收费依据和标准,并严格规范收费流程,坚决查处和杜绝各种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民群众关于公安机关乱收费、乱摊派的举报投诉,要及时查清情况,该纠正的要及时纠正,该解释的要解释清楚,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做到既维护好公安机关的形象,又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

三、立足本职,把握公安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共同点”

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条件,而公安机关是营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的主要承载者。为此,公安机关必须在完善“四大网络”上狠下功夫。

一是完善群防群治网络。由于许多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热在县里、堵在乡里、冷在村里”,不能落实到基层,以致少数村组歪风邪气盛行,出现“打牌赌博普遍化、封建迷信公开化、偷摸盗窃多样化、宗族纠纷经常化”的局面,这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格格不入的。因此,大力配合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建立“下功夫抓村一级、把大治安化为小治安、以小稳定促进大稳定”的新机制,成为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按先治后建再完善的原则,配合乡镇党委大力整顿瘫痪状态的村级班子,建好一个坚强的村委会和党支部,为群防群治提供组织保证;在村级班子的大力支持下,严惩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严厉打击村痞村霸恶势力,使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为群防群治打开局面、奠定基础,从而逐渐形成以基层派出所为龙头,以村治保会、调解会、护村队(联防队)为骨干,以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为依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积极探索治安承包、村际联防、群众义务巡逻等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模式。以农户为单位,组织开展院户联防、邻里守望活动,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治安管理,指导村组制订村规民约,树立“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观念,力求“管好村、护好院、防住街、看好门”,形成“治安问题有人管,群众纠纷有人问”的局面,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创造条件。

二是完善边界联防网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使边界地区历来形成“两不管”地区,是矛盾的“多发地”,纠纷激化的“是非地”,甚至成了犯罪分子的“藏身地”,顺理成章地成为各级公安机关最为关注的“敏感地”。历史上边界地区的因争山夺林、抢水夺地,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动辄堵塞交通,破坏矿山设备,引发群众性械斗事件,造成群死群伤,边际间矛盾不断加深,“火药味”十足,简直成了“敌我”,边界纠纷不断激化,双边地区成了“雷区”,民间矛盾不断升级,边邻地区老百姓成了“冤家”。经常惊动省市领导,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把维护周边的安定稳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是各级公安机关不可回避的头等大事。形成共识,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综治委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周边联防协作”,积极探索创建社会稳定的新路子,打击各类犯罪,调处各种纠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持续安定稳定的周边地区社会政治大局。

“联防先联心,共建心贴心”。首先要从人头上熟悉,感情上贴近。主动开展周边乡镇互访活动,联络感情,增进相互间的沟通与理解,酝酿磋商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防联治的形式与做法,互相通报周边治安动态和敏感问题。边界派出所人事发生变动后,互相迎来送往,做好交接。“人走茶不凉”,人换心不换,保证周边联防工作的连续性。

联防要联网,共建联防机制。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和协调小组,组长由边界所在地乡党委书记担任,成员由政府、综治办、派出所、司法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加强村级治保会、调委会队伍建设,着力建立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专群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乡、村、组三级治安联防网络,并把联防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形成一个职责分明、网络健全的周边联防组织体系。

联防要联调,共处边界纠纷。解决边界地区发生的矛盾纠纷,重在及时调处,贵在协同配合。共同协商,达成共识,确立周边联防的工作规则:一是协助处置边界地区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查处跨区域的刑事、治安案件;二是联合防范和处理森林火灾;三是联手调处化解山林、水土纠纷;四是协同加强边界地区的枪支弹药、火工品等治安管理;五是协助调解其它民间民事纠纷。在具体运行机制上,当边界地区矛盾纠纷一经发生,联合调委会常务工作班子,运用《工作规则》所赋予的权利和职责,迅速召集或指派双方的成员单位负责人(即纠纷涉及到的村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召开办公会议或现场办公,必要时吸收相关人员参加,及时研究调处的方案和措施,联合调处矛盾纠纷。

联防要联通,共享情报信息。联合调委会坚持定期排查矛盾纠纷,真正做到定期排查,随时疏导,把信息互通在最早之时,把问题控制在最小状态,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之中。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和联络员制度,要把发现得了、处理得了、打击得准作为解决问题的最终出发点,及时掌握敏感地区、热点问题的动态,提高打击防范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

联防要联手,共促边界繁荣。在联防工作中,要力摒地方观念,代之以团结、友谊,做到不推诿、不扯皮,只要一个电话,便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内集结足够的警力,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到达指定位置,同时本着“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可散不可聚”的原则,“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始终同周边乡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联手打击犯罪,共同协商解决治安问题和纠纷,重点妥善解决那些久拖不决的重大疑难纠纷,共促边界繁荣。

三是完善案件协查网络。随着人流物流的大幅度增加增快,跨区域作案、流窜作案屡见不鲜,公安机关异地办案、跨区域调查取证也成了家常便饭。公安机关在办理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的过程中,要与毗邻地区的公安机关和其他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建立案件协查区和案件协查通报制度,相互通报信息,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形成比较固定的案件协查网络。尤其要加强跨地区案件、串案、窝案进行统筹协调、指挥和查办。积极争取毗邻地区公安机关对重大疑难案件的提前介入,通过调查取证活动、参与案件讨论、出席案件现场勘验、提出调查取证预案、协助确定调查取证方向、完善调查取证方略等方式,以引导相关部门及时全面地收集和固定证据,迅速破案,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四是完善情报信息网络。公安机关要本着公秘结合的原则,广泛选聘治安信息员,积极物建治安耳目,有意识地布建刑事特情,完善群众举报接警制度,及时收集掌握情报信息,分析预测治安形势,形成高效灵敏的情报信息网络。要以社区民警或责任区民警为龙头,以治保主任为主体,以各类信息情报员为骨干,以联户群为依托,实行警务前移,将公安民警和基层治安力量、辖区群众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各基层派出所要组织骨干力量定期对本地刑事、治安警情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预测,客观准确地判断治安形势,把公安信息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角落,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动态性的情报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二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期待公安机关保驾护航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期待公安机关保驾护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战略重点,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作为担当“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政治使命的公安机关,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在服从、服务本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找准结合点,寻求共同点、把握关键点,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履行职责,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全身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一、积极探索,找准公安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结合点”

选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突破口,是公安机关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为此,公安机关必须在找准“结合点”上狠下功夫。

一是以宣传法律法规为切入点。农村是法治意识相对薄弱的领域,因此,以提高群众法律素质为目标,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是公安机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进村入户,从观念上、习惯上和方法上灌输法治观念,引导教育广大群众依法办事。通过推进普法教育,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广大民警要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广泛深入开展法律下乡和“进村入户”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要针对农村治安特点和农民个性特征,积极借助各种宣传媒体,采取群众易于理解、容易接受、乐与参与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利用农闲时节、农村集市等有利时机散发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和民警提示卡、张贴悬挂防范警示标语和图板、播发广播稿,广泛深入地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宣传预防违法犯罪的方式、方法,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律和治安防范等知识教育,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治安防控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农民提高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要坚持把执法办案、行政管理与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坑农、损农、害农以及从事农村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案例,广泛开展典型宣传、警示教育和以案释法,不断提高农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积极配合宣传、文化等部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以排查调处纠纷为出发点。建设新农村,必须有安定的治安环境作为保障。农村矛盾纠纷往往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造成危害较大,有时即使个人之间的矛盾争端也会引发或上升为宗族之间的冲突、村组之间的对峙,是影响农村稳定的难点问题。因此,必须从维护农村稳定的高度出发,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减少不安定因素。公安机关尤其是广大基层民警要深入村组,对当地治安动态,经常调研,随时摸排,及时发现,全面掌握,调研摸排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重在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掌控。要建立“警民联调”机制,从农村选择一批离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治安积极分子、法律工作者等敬业、懂法人员担任调解员,发挥他们人熟地熟社情熟的优势及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及时获取矛盾纠纷的预警性、内幕性信息。对一些邻里、家庭、债权等简单的民事纠纷及早调处、就地化解。对一些涉及土地延包、山权地界、派系斗争等重大不安定因素,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在掌握影响农村稳定的难点、热点问题和一些潜在的不安定因素之后,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查和研判,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托乡村两级信访谈心室,扎实有效地开展缓解矛盾、化解矛盾、减少矛盾、消除矛盾的工作,切实实现“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对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及早落实工作措施,开展法制教育,稳定当事人的情绪,控制事态的发展。对已发生的群体纠纷事件,要配合有关部门靠上去说服教育、劝解疏导群众,依法有效地控制局势、平息事态。对少数寻衅滋事、制造事端的违法犯罪分子依法果断打击。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严防酿成民转刑案及群体性械斗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以夯实基层基础为着力点。基层公安机关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公安机关要紧紧抓住“基层基础建设年”和公安部开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活动的契机,结合当地治安实际和公安基层基础现状,抓住最为重要、最为关键、最为迫切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下大力气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做出成效。概而言之是“打牢九项基础”:打牢处置群体性事件基础,提高对农村不安定因素的预警和化解能力;打牢刑事侦查工作基础,提高打击刑事犯罪的能力;打牢派出所工作基础,提高派出所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打牢治安行政管理基础,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打牢公共安全管理基础,提高预防和处置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能力;打牢治安防控基础,提高农村治安管控的能力,打牢保障基础,提高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牢公安法制基础,提高公安民警的执法能力;打牢队伍正规化建设基础,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战斗力。具体而言:一要切实加强基层所队领导班子建设,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标准,选好配强基层所队长;二要本着适用、安全的方针,为基层一线单位配备必要的武器装备、防护器材和办公设施;三要进一步精简机关人员,充实基层一线实战单位,确保基层所队实有警力占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的比例达到85%以上、派出所警力占总警力的50%;四要通过苦练基本功,使基层民警真正达到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会操作微机;五要积极探索推行“一片一警”、“一片多警”、警治联勤、组建协警队、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等农村警务工作模式,细化目标,强化考核,责任到人,真正实现警务前移,强化农村治安巡逻控制;六要改革派出所勤务运作机制,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变“全时警务”为“实效警务”。通过夯实基层基础,真正实现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切实筑牢以派出所为主体的农村治安第一道防线,进而有效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

四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为落脚点。当前,农村地区治安形势总的很好,但影响稳定的不利因素仍还存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治安问题也可能会产生。公安机关要按照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民警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认识,拓展维护稳定的视野,创新维护稳定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维护稳定措施的落实,在开展经常性严打的同时,要抓住影响稳定大局的“敏感点”,突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把社会治安控制在群众可以承受的常态水平之内,从而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严厉打击农村邪教、非法宗教和非法组织活动。各级公安机关要深入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的总体要求,在依法保障农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严厉打击、及时取缔农村非法宗教活动。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FLG”、“旷野窄门”等邪教组织、宗教地下势力对农村地区和基层政权组织的渗透活动,依法严惩邪教组织中的骨干成员,严防造成现实危害。要利用典型案件揭露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的反动本质和危害性,教育转化受蒙骗的农民群众,不断挤压邪教、非法宗教、有害气功等在农村非法活动的空间。

二要严厉打击涉农刑事犯罪活动。针对农村地区刑事案件总量仍在高位徘徊,盗窃农业生产资料、因民事纠纷引发的斗殴伤害等案件多发,因争夺矿藏、地基和房产等而引发的群体性持械打斗屡屡发生,杀人、强奸等严重暴力性犯罪时有发生,制假贩假等坑农害农案件危害严重的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集中打击和整治活动,坚决遏制农村多发性侵财犯罪和严重暴力性犯罪上升的势头,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坚决打击和防范农村“两抢一盗”犯罪和恶势力团伙犯罪的发生,加大对盗割通讯电缆、破坏农田水力设施犯罪的打击力度。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黑恶势力、霸痞团伙坚持露头就打,决不允许其形成气候,坚决铲除农村的各类“霸头”和流氓恶势力。及时发现和打击重点工程、重点发展项目建设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做到工程项目延伸到哪里,警务工作就服务到哪里。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因农村邻里矛盾纠纷引发的一般刑事案件,可着眼于依法从宽处理,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要坚决打击和扫除农村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始终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通过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群众抵制诱惑的自觉性,发动农村群众积极检举揭发线索,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整治“黄赌毒”和“六合彩”等社会丑恶现象的积极性,切实解决“黄赌毒”、“六合彩”和黑网吧向农村蔓延的问题,保障农民财产安全,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新农村社会风气。要加强对农村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农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的管理,查禁各种淫秽色情活动和非法出版物,消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形成关心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减少农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

二、求真务实,寻求公安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共同点”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群众的共同利益放在各项公安工作的首位。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在为群众谋求共同利益上狠下功夫。

一是把辖区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公安民警要深入到辖区群众中间,真心实意地与群众交朋友,听民之做声,知民之所思,察民之虑,广泛征求群众对农村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真切感受群众的情绪,确保“第一信号”的客观真实,从而积极主动地改进和加强公安工作,做到无论何时何事,都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凡是辖区群众拥护的事,就要多办、大办、办好;凡是辖区群众反对

第三篇:公安机关全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完善机制全力为丰都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这为全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给“三农”发展带来了更大更快更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公安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新的课题。丰都县是农业大县,公安机关作为县委、政府的“刀把子”,要时刻围绕县委、政府新时期所确定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超常举措,全力以赴确保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政策得以顺畅实施。

一、深刻认识公安机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大历史使命。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内涵深远。建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的重心工作的重大转移,也是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公安机关是国家机器,是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我县公安机关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打防并举,管建并重,实现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重大转变,社会治安日益好转,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逐步增强,有效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但是,随着县委政府重心工作的转移,公安工作也要在谋划上及时做出调整,不仅要紧跟形势需要,而且还要凸现超前意识,争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急先锋。要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全方位地去介入、去服务、去保护,做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动者、物质文明建设的保护者和政治文明的促进者,全方位、全时空、全身心地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保卫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全面加大公安机关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力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作为县级公安机关我们要发挥好“四个作用”。

1、要充分发挥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力军作用。公安机关不仅要成为打击违法犯罪的尖刀和铁拳,更要成为维护农村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一是要认真做好各个时期农村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排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各种不利因素,要注意发现那些带有共性、苗头性和深层次的不稳定因素,诸如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当好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排雷兵”,为新农村建设铺好路、架好桥。二是要加强农村治安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要从维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进一步强化农村治安防范责任制的全面落实,要从农民最想要、最想做的事情入手,进一步完善防范机制,健全治保组织,强化联户联防的作用,全面实行民警驻村制,融洽警民感情,激发警民联手共创新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局面,尽最大努力缩小违法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三是要妥善做好群体性事件的控制和化解工作。公安机关特别是在农村工作的派出所民警要经常深入村社,走访群众,了解民情,全方位地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发现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做好各种矛盾的化解工作,预防个体纠纷演化成群体事件,尽全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2、要充分发挥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尖刀作用。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无打不稳”的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地谋划打击工作,对违法犯罪活动架起更加凌厉的打击攻势。一是要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重点打击那些强买强占、欺行霸市、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等危害农村经济建设乡匪村霸,铲除群众深恶痛绝的“毒瘤”。二是要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对那些发生在农村的严重危害广大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杀人、绑架、放火、抢劫、强奸等犯罪要快侦快破,强化侦破命案和疑难案件的攻坚工作,把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三是要严厉打击破坏农业生产的违法犯罪。要时刻尊重群众的意愿,维护好农业生产秩序。针对盗抢大牲畜、农用机具、农用物资、粮食,倒卖假冒和伪劣种子、化肥、农药,损毁青苗,威胁、恐吓、攻击乡村领导干部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好农村经济人、乡村干部、乡镇企业领导的合法权益,不失时机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的专项打击行动,确保农村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四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野生动物、自然环境和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力度,对构成犯罪的要坚决依法打击。

3、要充分发挥农村社会治安行政管理改革的实践者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提出了“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要求。县级公安机关特别是治安行政管理部门和农村基层派出所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做农民之所需,时时处处事事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要开辟方便、快捷、顺畅的“绿色通道”。在户政管理上,对于农民办理户口、身份证等,能一次办成的,绝

不让农民跑两次;在治安管理上,对于农民和农民工经营的行业和场所,要本着宽严相济的原则,能放宽的必须放宽;在交通管理上,对于驾车来往购置农用物资、销售农副产品,或进城销售秋菜的农民,要一律放行,做到不堵、不扣、不罚;在外事管理上,对于需要出国经商或务工的农民,要在严格掌握政策的同时,能简化的程序一律简化,尽力缩短领照时间。

4、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的骨干作用。公安机关要主动扩大自己的视角,拓展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以法制宣传为平台,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结合法制宣传抓好基层治保组织建设,帮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增强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村的理念,重点抓好有法不依现象的预防工作,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深入村社开展“以案说法、以案讲法”活动,引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二是结合法制宣传抓好普法教育,深入乡村社帮助农民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增强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切身利益的的意识,促进农村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三是结合法制宣传抓好农民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外出务工农民的生存能力和社会地位。四是结合法制宣传抓好农民工利益的维护工作,要主动介入农民工的教育与管理,了解农民工的生活、生存和工作状况,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成为农民工遇到困难时的“避风港”和“求助站”。五是要结合法制宣传抓好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要积极营造法治氛围下的民主,确保新农村民主政治的实施。

三、建立和完善公安机关在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保障机制。

一是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配齐配强农村派出所领导班子和民警队伍,将警力、装备、器材向基层派出所倾斜,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派出所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派出所领导要主动置身于地方党委政府的绝对领导之下来开展公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安工作与地方党委和政府保持高度的统一,才能做到方向明确,行动准确,工作有力。二是要建立强有力的“农村突发事件、重特大案件”协调配合攻艰机制。要全警动员,全员参与,建好“农村突发事件、重特大案件”处置预案,治安、户政、外事、刑警、交警、经侦、缉毒等各个警种都要参与其中,明确职责,明确任务,明确目标,不仅要当好保卫者,更要当好实践者,做到尽其责、尽其能,不留余力。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各种借口影响和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追究责任,及时消除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阻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和政府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工与农、城和乡,这两大关系正在实现着从未有过的历史性转变。我们正在寻找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还处在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会议根据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强调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目前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三农”工作对全局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经常到农村做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和切实落实促进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要稳定、完善、强化各项行之有效的惠农支农政策,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要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1

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结合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雉城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壮大茄子、葡萄、种鸭等效益农业,闯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的事实给出了很好的回答。

茄子 让“万元田”美梦成真

彭城蔬菜合作社近年来着眼于农民科技致富,在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品牌培育、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菜农的欢迎,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合作经济组织。据了解,鼓城蔬菜专业合作社已服务农户近千家,年种植大棚茄子1560亩,亩产值最高达1.35万元,人均收入已达8300元。“新塘一尺红”牌茄子被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去年,又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并连续3年被浙江省农博会评为金奖产品。

合作社高度重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选址和规划,并想方设法优化蔬菜生长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强监督,对基地严格控制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确保了无公害标准的顺利实施。专门筹资150多万元,对蔬菜基地内机耕路进行拓宽、铺石,新建标准“三面光”渠道,添置喷灌设施等,建成了全县惟一的蔬菜科技示范园区。

在基地采取“菜稻轮作”、“水旱轮作”模式的同时,合作社还及时制定了“长兴地方茄子生产标准”和“浙江省茄子地方生产标准”,极大地提高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范化程度。合作社十分注重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聘请了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何圣米为基地技术总顾问,请县农业局技术员常年挂钩基地,开展经常性的田头技术指导,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千方百计在沪、浙、苏、皖等地建立市场网络,扩大蔬菜的市场覆盖率。目前40%产品已进入上海市场,彭城村成了“上海市菜篮子基地”之一。

“新塘一尺红”名声大增,基地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在周边大中城市十分畅销。今年5月中、下旬,彭城村最长的茄子达60厘米,比往年增长20厘米,深受消费者青睐,而每公斤茄子价格也飚升到3.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据介绍,今年彭城每亩茄子销售收入达到1.0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真正让农民期待已久的“万元田”美梦变成了现实。

葡萄 农民增收的钱串子

长兴县兴藤葡萄研究所以浙江大学园艺系为技术依托,加强葡萄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通过引试研究、示范推广,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全县的葡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该所先后申报通过了“美人指葡萄适应性栽培与推广”项目,“千亩三新葡萄园区建设”及“葡萄高新科技园区建设”等项目。

为增强葡萄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广大葡萄种植户的栽培管理水平,兴藤葡萄研究所不断强化服务功能,为广大葡萄种植户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服务。如多次邀请浙江大学园艺系陈履荣等专家来长兴实地指导葡萄生产;为广大葡萄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等。随着葡萄生产每年以500亩左右的发展速度递增,兴藤葡萄研究所大力着手开展优良葡萄品种的研发,分别从苏、沪、浙等地引进了20余个欧美欧亚葡萄新品种试种,筛选出5个优良的早、中熟葡萄品种,向长兴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良葡萄种苗50余万株,发展葡萄生产达2000余亩,去年又筛选出适宜浙北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葡萄品种。2005年长兴县科技局授予长兴县兴藤葡萄研究所为葡萄种子种苗基地,目前研究所已制定了葡萄种子种苗研发实施方案,准备申报湖州市葡萄种子种苗科技研发中心。

发展效益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纪实

“兴藤”牌葡萄商标的注册和《长兴县无公害葡萄生产地方标准》制定为提升产品的档次奠定了基础。产品已被认定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湖州市名牌产品”、“湖州市著名商标”。今年又正式申报ISO14001环保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争创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标,以进一步提高“兴藤”葡萄知名度。

今年又是好光景。沉渎港村陈淦泉承包种植葡萄27.3亩,8亩大棚葡萄每亩销售收入达

1.65万元。葡萄成了“农民增收的钱串子”。“后洋”牌美人指葡萄还在2006年浙江省精品水果展上荣获金奖。

种蛋 养殖户捧上了“金蛋”

涧塘村农户以往常年靠种粮、搞轻纺来维持生活。自从该村启动新农村建设后,种鸭养殖经济效益已超过粮油收入。到今年9月中旬,全村有70家农户饲养种鸭5万余只,带动周边乡镇47家农户饲养种鸭5万余只,共有11万多只,形成了湖州市最大的种鸭养殖基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种鸭产业层次,使其真正成为涧塘村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涧塘种鸭养殖合作社开展“樱桃谷种鸭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目前,该项目已被市科技部门正式列入“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同时,还顺利实施“浙江省农技推广基金会湖州执行部资助项目”。除此之外,又向有关部门申报了“湖州市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项目。

现在种鸭养殖合作社正在创建“浙江省„十佳‟畜禽专业合作社”。

作为全市种鸭养殖业的“样板”,涧塘种鸭业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不断注入科技增加活力,鸭农连年增收。仅今年9月上旬,种蛋价格均价每公斤上涨到了15元。科技“引擎”使涧塘种鸭业稳步前进。

下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期待公安机关保驾护航(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期待公安机关保驾护航(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9年,是洪湖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该乡针对农村普遍存在“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生活实际,以建立健全村民事......

    专题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专题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目标)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 谈谈你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理解。 新......

    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委书记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3月 日)(送审稿)同志们:这次......

    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委书记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3月 日)(送审稿)同志们:这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言稿

    文章标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言稿各位领导:今天,市委、市府就《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下面,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我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

    基层公安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基层公安机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我见 朱一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作为维护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