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益创业采访稿
公益创业——公益?创业?
公益创业最早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又译作“社会创业”,英文为“Social Entrepreneurship”,意指公益创业者的事业。公益创业者的使命在于,使用企业家的原则去组织、创造和管理投资,从而改变社会。
2007年4月16日,国内第一家批准成立的公益创业研究中心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在湖大成立,后出版有国内第一本《公益创业学》的教科书,在高校第一次开设《公益创业学》的选修课,该中心主要研究创办非营利性组织,兼顾社会效益的营利性企业,志愿公益活动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相关工作。2008年,致力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荣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09年 长沙滴水恩创业孵化有限公司注册运营并实现公司化运作。从百度的指数显示,2010年之前词条很少,可以说互联网上很少有公益创业的信息。从2009年年底开始,公益创业开始迅猛发展,截止到2010年底,百度上公益创业的词条已有4800多万词条。
随着许多个第一次的诞生,作为舶来品的公益创业也遭遇着大学生理解偏差的尴尬。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对于公益创业这个理念和它目前的运作模式存在着“两级偏差+折中取向”的态度和立场。
公益应该纯粹些
针对公益创业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我校公益类社团的负责人、参与到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和作为新生的10级成员。他们普遍认为公益创业应该是不以谋利为目的的自主创业行为,以帮助
公益事业而去盈利的创业,而它的侧重点也应该是应该真正关心到弱势,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做广告,打造命度知名度,给人一种作秀和打着公益旗号赚钱的印象。
“公益创业首先是一种商业行为,利润是它的首要追求”
那么,公益和以营利为目的公司化运作的结合又是不是“公益创业呢”呢?
“创业本身就是一种投资,拉上公益做创业只是各取所需,其结果是对两边都有好处,所以我认为要先创业才会有公益的持续” “而且既然做创业把就应该立足把公益当成事业来做大” 无可厚非“公益创业,首先是一种商业行为,当然利润是它的首要追求,只是在利益积累的过程中,它会遵守道德法律的线,用积累的资本去服务于社会”
至于这个创业是否能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问题,大二和大三的一些被访者表示他们暂时并不看好公益创业这种就业模式,“因为它的很多项目是比较短期的,没有什么太多的优势技术或者经验积累下来。不能形成公司长期存在下去的竞争力。而政府对公益创业的 扶助力度还不够。最重要的是他现在不能作为自己养家糊口的工作,社会上的许多公益创业让人 比较浮躁。”邓同学这样告诉记者。
公益长远化+公司体制=公益创业
作为亲身参与到公益类活动的成员来说,他们又有什么意见? 10级爱协新成员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只是从小的层面上做一些微公益,像义卖啊,旧书回收什么的,如果要真正做大,我觉得“商
业是一种实现公益长远价值的手段,公益创业是一种文明的商业行为。”
今年年暑假FLY支教的志愿者也反映到,当初他们在选择去支教是希望15天去了可以教会他们很多知识和向他们传达一些理念,最后他们这样做了,结果也达到了部分预期性的设想,但也发现他们回来了,真正带给那些山区孩子的也随只停留在那15天里面,那些孩子根深蒂固的理念和面对辍学的无奈是他们无法一时转变的。许多家访过的学生家里面的确很穷,有的父母双亡,跟着父母的上一辈或上上一辈生活,“我们很同情这样的情况,但却也无能为力”,因此“公益可以是企业提供资金,通过我们的整合用于最恰当的地方,集社会的优势人力,物力,财力于一体,最终再再反馈于社会所需要的地方。而要消除公众的一些误解,公益应该做到透明化,合理化,有长远的目标计划。当然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资金还是要保障的,除此之外就是一个引进来用出去的政策。”
两个都是 两个都不是
对此,我们走访了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沙滴水恩创业孵化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汪忠老师,他是国内公益创业的开创者和研究者之一。他认为公益创业不应该被思维和条条框框界定,否则是无法实现创业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公益创业就没有准则和底线“我们是比较赞同牛津大学对公益创业的定义,核心观点是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
活动。”目前国内的公益创业强调创业时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初步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1)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非营利组织;(2)创办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企业;
“在中国,做公益创业比做坏事难”?
据悉,2008年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项目入选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相关负责人受到了胡锦涛、李克强的接见。然而就是在08年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公益创业引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社会舆论的质疑和批判接连不断
在谈到目前公益创业的发展瓶颈时,汪忠老师无奈的摇头说“社会舆论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人们总认为和钱沾上边的公益创业就是不对的“08年获慈善奖时就有一个小小的波折,网友发帖赤裸裸的批判和写举报信”而这直接给公益创业带来的影响是人们普遍不认同这种新形式,媒体舆论不支持,企业招不到理想的人才,也无法给底下的员工合理的收入保障,要想继续发展壮大也就困难重重。“近期,我们体下的滴水恩志愿者团队在今年开展“晴暖中秋,让爱传递”——明信片爱心义卖活动,获得滴水恩凤巢计划500元的启动资金最后的盈利捐给了恒爱残疾人托管中心。在国庆远征湘西永顺县小溪村,开展公益助学活动,并在这次行动中开始尝试开发公益旅游项目。”这些都是一个点,和一种新的尝试,毕竟创业要有个过程,何况是公益创业。
公益创业 : 底气勇气 眼光
刘玄奇,2009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后到环球雅思实习,在校时
创建了类似于“百家讲坛”的“强学会”专做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曾开过书店,是湖南大学KAB创业俱乐部创始人之一,现任长沙滴水恩创业孵化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中国公益创业网的执行总监,2010年他被选入上海EFG创业谷,参加培训,进入全国50名,是湖南省唯一入选的。同年滴水恩投资的康百味餐饮店正式开张。
在大学里办社团和活动积攒了刘玄奇对创业的激情和经验,同时也让他思考如何对未来做长远的规划。“而真正和公益创业结缘也是在接触了汪忠老师以后,他关于公益创业的研究和以后发展的规划着实折服了我”除此之外,刘玄奇个人比较赞同创办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因为这种模式的企业才是中国以后发展的方向,才能够真正体现商业文明和课持续发展,这也恰恰和公益创业的理念相吻合。而对于出身农民家庭的他为何顶着家人反对的压力去从事一项并没有稳定可靠报酬的工作时,他轻松一笑并带着几分自豪的表情告诉记者“我从小比较叛逆,更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回味自己创业的半年他这样总结“创业是一种更具挑战性的工作,酸更酸,甜也更甜。在创业中所承受的压力要大许多,你得自己去探索公司的发展,你得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你得做好每周的全局规划,你得自己去整合所有相关的资源,你还得管着财务,管人力,管市场,甚至你要做一些很小的事情,这就是创业。如果真的创业成功了,这个创业者在不断的历练中几乎也成了一个全能的人。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质疑,创业者更需要坚持,并且是一种能够在孤独的时候“左手温暖右手”的坚持,我相信马云那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而我们需要做的是绝不放弃。既然认定了方向,那么就坚持到底,创业者就要以放眼天下的气魄去攻守一座又一座的城池。”
第二篇:公益创业
公益创业
定义:
近十多年来,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SE)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得到不断发展,公益创业的概念也迅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然而界定“公益创业”的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术界对于“公益创业”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总的来说,以下国外对于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营利机构采用创造性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其社会价值,二是企业通过创造性地满足社会需要而提升其价值。简言之,所谓的公益创业就是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过程。
关于国外对公益创业的定义,以下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Johnson.S混合模式的定义
约翰逊(Johnson.S)认为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是一种混合模式,从公益创业承担组织的性质来说,这种模式既包括营利组织的活动也包括了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以及与政府跨部门的合作。这一概念意味着公益创业有着多种承担主体和多种形式,既包括非营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社会使命进行商业运作,也包括营利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开展社会福利性质的商务活动,甚至包括营利企业基于提高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而开展的社会活动。
二、J.Gregory Dees的定义
他提出将公益创业和投资的经济回报分开来研究,认为公益创业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利用变革的新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并且为全社会创造效益,二是引用商业经营模式产生经济效益。
三、加拿大公益创业研究中心的定义
加拿大公益创业研究中心(2001年)提出,公益创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其营利部门的活动强调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并且奖励表现良好的成员;其次,公益创业家还鼓励企业参与非营利性的活动,以便提高组织效率,并且树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虽然各国学者对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SE)所下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公益创业既强调社会价值,同时又兼顾经济效益。
总的说来,公益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益创业是指采用创新的方法解决社会主要问题,采用传统的商业手段创造社会价值而非个人价值。它既包括创办非营利组织或者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组织,也包括一些营利组织充分利用资源解决社会问题,还包括非营利组织支持个体去创立自己的小型公司或者企业等。而狭义的公益创业主要是指非营利组织应用商业机制和市场竞争来营利,或者创办非营利组织。但我们所谈的公益创业都是取的广义的理解。
国内的公益创业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在公益创业的研究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在继承国外经典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公益创业的定义:
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或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
具体说来,包括志愿公益活动、创建非营利性组织、兼顾社会效益的企业和及产学研一体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1)开展志愿公益活动
这也是Johnson.S混合模式中所提到的营利企业开展社会福利性质的商务活动,还包括营利企业基于提高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而开展的社会活动。
我举大家熟悉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为例,它开展的“烛光行动”、“教师责任行活动”、“西部支教活动”、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等等都属于开展的公益活动这一类。这属于公益创业。
在高校里就体现为各种社团或者组织开展的活动。举湖南大学为例,学生会的诚信伞、经协的市场营销大赛、FLY的支教活动、英语协会的英语沙龙活动、以及各种有组织的志愿活动也属于公益创业。
(2)创办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nization)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市场部门)之外的一些志愿团体、社会组织和民间协会。典型的如红十字会,希望工程,中国慈善总会,李连杰壹基金等。
这应该是公益创业中比较好理解的一种类型。狭义的公益创业主要就是指这一类。但是即使是创办非营利组织,也可以应用商业机制和市场竞争来产生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公益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营所得不是为个人谋取利益,而是将所得造福社会。这里我举壹基金为例。
壹基金的运作更像一个公司,整个管理、人事、公关、市场、业务、财务等,完全按照企业运营的方式来架构。为壹基金提供服务的咨询、公关、审计公司,都是世界一流的。麦肯锡、贝恩、奥美、德勤等等。唯一差别是壹基金以公众效应、大众利益为目标,而不是以挣了多少钱为考量。可以说壹基金用公司的运营模式,融入了公益的内涵。
举一个例子说明壹基金应用商业机制和市场竞争来产生经济效益。2009年8月27日,壹基金携手汇源集团在北京宣布战略合作。汇源集团向壹基金一次性捐助100万元善款,今后消费者每购买一瓶汇源果汁,将会有一元钱以汇源代捐的形式捐赠给壹基金。所有善款将用于双方共同关注的儿童、教育等领域。
当然,壹基金的运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受一些误解,正如壹基金计划执行主席周惟彦所说“懂的人会说你是公益创投,不懂的人会说你是在洗钱。”公益组织以企业化行为发展在中国似乎没有前车之鉴。而国外的公益组织的基金95%的钱是可以拿去做其他产业投资的,只要拿5%就做公益,就已经是一个发展正常的公益组织。所以公益创业理念的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3)创建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性企业(社会企业模式)
企业强调营利利,但同时兼顾社会利益。尤努斯的乡村银行是一个典型代表。1976年,孟加拉大学教师尤努斯以27美元分别贷款给42个农妇。到了2009年,“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这家银行有着650万的借款者,为7万多个村庄提供信贷服务。格莱珉银行的偿债率高达98%,足以让任何商业银行感到嫉妒。而且,每一位借贷者都拥有这家银行一份不可转让的股份,占据这家银行92%的股份(余额由政府持有)。
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借贷模式:
贷款申请人要先清楚的了解格莱珉银行的运作方式,这样他们才有资格借款。偿款通常从借款的第二周开始,尽管看上去会有些压迫性,但这也缓减了让借款人承担在年终偿付一大笔钱的压力。借款者要有6-8人构成“团结小组”,相互监督贷款的偿还情况,如小组中有人逾期未能偿款,则整个小组都要受到处罚。借款发放和偿付每周通过一次“中心会议”公开进行。
有一些对尤努斯自助式的哲学的人有怀疑的人会问,尤努斯的项目为什么还要去盈利?尤努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许多为穷人服务的机构往往过于依赖捐赠而不能实现自我富足:“这就好像对一位病人说,他一天可以呼吸23个小时,余下的时间将由政府为他们供给氧气。这意味着你得靠他们的怜悯而活着。一旦政客们改变了主意,或者什么机构把他们遗忘了,那你就死定了。”他还说道,许多援助项目仅仅是把贫困降低到社会可容忍的程度,而并非是要去消灭它。
尤努斯近几年在大力宣传一个崭新的企业模式——社会企业。有人怀疑“社会企业”的概念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化想法,尤努斯说,那是因为“传统的经济理论没有为此提供理论支持”。他以慈善为例解释说,有人捐100美元、1000美元,也有人捐100万,还有人捐10亿。“为什么不把捐出来的钱用来建立一个社会企业呢?这样的企业可以自给自足经营得很长久,可以不断满足更多需要帮助的对象。而单纯的慈善行为,钱捐出去后确实可以满足一定的需求,但对这些慈善企业来说捐出去用掉了,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而把它变成社会企业之后,这个钱就可以无限次地循环下去,社会企业也会持久地存在下去。” 因此,他认为“社会企业”绝不是一个理想化的问题,而是一个效率问题:“与慈善捐款相比,社会企业的救助效率更高。”他对这一企业模式的推介热情几乎超过了令其成名的小额信贷。
尤努斯已经成型的社会企业,名为“格莱珉达能食品公司”,是由格莱珉银行与达能集团共同建立的。主要是为孟加拉的数百万营养不良的小孩生产一种特别的酸奶——有针对性地添加所缺乏的营养元素,然后以很低的价格卖给这些贫穷的小孩。如果这些小孩每周两杯、连续喝8-9个月这种酸奶,就可以补充所缺的营养元素,成为一个健康的小孩。“对于社会企业的CEO业绩考核的指标,不再是他一年赚了多少利润,而是有多少儿童摆脱了营养不良。”尤努斯说,“如果能把社会企业这个概念放到宏观经济框架中运行,那么就能改变这个世界。”
滴水恩创业孵化有限公司、中国公益创业网等都是属于社会企业模式。
(4)产学研混合型
典型的如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联想公益创业计划项目、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管理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公益创业不应仅仅局限指物质资本投入产出,还包括智力资本、人力资本等投入产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英国还有什么值得向中国推荐的话,那就是公益创业了!”但在国内,公益创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对公益创业的研究做出了极其有意义的探索,开辟出了一条公益创业新路。这个定义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
[]
社会公益创业
社会公益创业是最近新兴的事业,是区别于商业创业的事业。商业创业,已经是妇幼皆知,简单说来也就是拿钱生钱。也就是用一定的启动资金去圈钱。它的目的性就是创造经济价值。而社会公益创业则不然,其是一些人基于社会使命和责任感的要求,为谋取公众社会利益的创业行为。
社会公益创业指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一种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公益创业强调创业的社会利益的兼顾以及非盈利组织的创业。
公益创业的由来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创业培训,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且已经形成了模式,也拥有系统的教材。如曾于2002年获得美国教育图书出版界最高荣誉“金灯奖”的《创业培训课程》。
中国公益创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公益创业起步比较晚。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还在解决温饱和发展的问题,所以就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走进共同富裕。”现在已经有10%人富裕起来,70%的人步入小康。已经具备了发展公益的土壤。土地有了,但还是荒地。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人士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在一定范围内的小开垦。他们大多借鉴国外的创业模式和课程,在中国本土进行复制。目前在国内已经有的公益创业,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型:
1、;媒体派:如CCTV—2《赢在中国》、《爱心总动员》,上海东方卫视的《创智大赢家》。
2、;政府派:团中央的“中国青年年创业国际计划”,劳动社会保障部在全国失业人群中开展的再就业公益培训和公益创业培训。
3、;学院派:教育部公布政策,大学生可以休学创业。以及随之而来的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创业;江西省教育行政部门2003年提出了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的要求。
4、民间派:此类主要是一些国外的基金会引进,如光华基金会的“大学生创业接力计划”,新富平学校针对弱势人群和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培训,上海NPI公益组织孵化器、北京惠泽人等。
5、民间+学术派:如上海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与光华基金会合作的培训项目,上海杨浦区知识创新区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的培训,上海交大的引进美国项目的培训,湖南众悦·滴水恩公益创业项目。
这些培训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本土化不够、形式主义、立项时间短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发展。所以,做社会公益创业是很有市场,也很有必要的,也是很紧迫的。
为什么要做社会公益创业?
中国社会面临现在的改革,政府的职能不断调整,将来需要NGO来承担更多责任。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和国家对于公益组织管理的一些政策中,我们可以嗅出一些味道。小政府,大社会将是未来趋势。有很多政府想去做,没有办法和没有能力达到的就有NGO/NPO去完成。
其次中国公益组织的发展相对也比较晚,除了目前的政策支持不够之外,还存在着缺少优秀的管理人员、团队建设民主程度低,集权和个人崇拜严重,账目不清晰,缺少优秀项目等问题。社会在不断发展,NGO也将承担更多的责任,社会需要其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
再者,随着公民社会建设口号的提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从温饱中走出来的人期望参与公益慈善,去实现个人、组织的社会责任,去满足在其他领域得不到心灵慰籍。公益,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同时在另外一方面,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淡,缺少人情世故等,需要通过公益来帮助其树立健全的人格,这不仅仅社会是和政府提倡的建立和谐社会相吻合,而且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
最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要做企业社会责任,一方面企业本身不了解公益事务的运作,另一方面政府的基金会效率低下,资金透明度不高,民间组织有没有资质接受企业的捐助相矛盾,阻碍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发展。地产大亨潘石屹在一次节目中说“不是企业不愿意做,而是捐了钱,不知道钱被用去做了什么。”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去做社会公益创业,帮助那些愿意参与公益事业的年轻人去实现其理想。经过社会公益创业的实践,他们可以达到以下几点效果:
1、滋生更多的公益组织,实现公益多元化
2、弥补目前公益组织人力不足的问题
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公益组织不能满公众需求的压力
4、推动了公民社会发展进程
5、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即便是这些人将来不在公益组织工作,那么之前他得到的培训和技能,对于自己创业或者在企业、政府就业也有着很大的帮助,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第三篇:公益性教育采访合同
甲方(受访者):_________
乙方(采访者):_________
甲乙双方就_________采访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方同意一方对其进行采访,采访内容供一家匿名的公益性教育网站之用。采访内容有关中国教育。乙方将对采访进行录音,使用器材为_________的_________播放器(_________)。考虑到数码安全的可靠性,采访将有分段落。
第二条 采访进程中,甲乙两方应避免使用争议性词汇或一些与生活环境和个人身份有关的词汇(后者主要考虑媒体匿名的性质,可视情况而定)。
第三条 如有必要,甲方应对甲方言论负责,乙方应对乙方言论负责。
第四条 原网站版权权限如下(甲方将决定是否跟从以下条款):
所有文章或论点的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无需经过任何许可,可以以任何形式影印、复印、转载和出版,但不需做任何的删改,并请及时通知我们。违者必究。
□同意以上条款。□不同意,请具体说明。
第五条 甲乙双方共同决定甲方如何描述乙方。
第六条 乙方将不支付甲方任何报酬。
第七条 原始录音材料不公开。乙方将使其转成文本材料,但在其中无权对其作任何删改。乙方将给甲方文本材料副本,在获得甲方书面同意后,方可公开。
第八条 其他_________。
第九条 双方应合同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执,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由_________仲裁机构仲裁,仲裁不成可向乙方所在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 双方签订的其他附属合同(书面,口头),双方亦应遵守。
第十一条 合同的变更、续签和其他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
第十二条 本合同自签字之日起有效,有效期_________年。期限满前三个月双方未书面提出废止合同时,本合同自动延长一年。
第十三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甲方(签章):_________乙方(签章):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四篇:创业采访稿
光睿仓储语音导航仪的“孵化之旅”
作者:杨舒麟 张楠 刘洋 来源:重庆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2013年4月11日下午3点,职通社记者在在重庆大学生涯与求职图书室采访了光睿仓储语音导航仪的负责人王辉兵,来自2009级的经管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光睿仓储语音导航仪是一种通过语音输入,在终端设备准确定位货品信息并显示查找路线,优化工人选货流程的设备。通过这种设备可以提高选货效率并节省时间成本,增加物流仓储企业的利润。当问到项目灵感的来源时,王辉兵表示他们团队的项目灵感来自逛超市的生活经历,团队成员希望设计一种设备,可以帮助顾客以最快的方式找到需要的商品。
创业初期,组建团队是王辉兵最关心的事情,他说良好的团队合作、积极的工作态度是创业成功的基础保障。然后,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项目经验是创业项目发展的实力保障。王辉兵说,寻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发挥各自所长,这样便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
创业的过程肯定是充满艰难险阻的。王辉兵的团队也曾经历过来自内部外部的双重压力。团队工作过程中,队友间因为分工不合理产生误会;产品研发过程中,技术能力不足,资金不到位导致项目推动阻力大。尽管有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王辉兵的团队始终没有放弃创业梦想,他们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协调内部分工,攻克技术难关,筹集项目资金。终于,创业项目逐渐步入正轨,初见成果。
王辉兵自豪的说,他们团队的项目已经做出成果,现在正在积极寻找合作企业,希望能将他们的产品推出市场。这次创业经历不仅帮助团队实现了梦想,也帮助所有队员成长,他们都从创业中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坚持,毅力和耐心等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最后,王辉兵给正准备创业的同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一是创业时间点很重要,大
二、大三比较合适;二是组建团队要科学,成员性格要相合,学历层次要有梯度;三是团队合作,成员间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四是目标清晰,科学规划。
第五篇:创新创业采访稿
当代科研人的追求与社会责任
——从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谈起
9月24日,《华商报》报道了这样一则很有趣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说的是西安交通大学一个叫庄栋的研究生辞去了年薪20余万的世界500强外企部门主管的职位,重新站在母校对面那条名叫“金水路”的巷口,开始了卖凉皮的新生活。
支持者们认为:该为他的勇敢点赞,前后的落差更加证明了小伙的勇气与决心。再说他的目标并不是简单摆摊卖凉皮,而是打算借助互联网干一番大事业。而反对者认为:虽然说工作没有贵贱高低之分,什么工作都可以干。但是,对于揣着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证的庄栋来说,辞职卖凉皮,确实是不明智的选择。卖凉皮科技含量低,用得着一个研究生吗?这是大材小用,也是浪费人才。创业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焦点一: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上下蔚然成风,像庄栋这样的研究生并不是个例,老师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您对研究生创新创业的理想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您的学生也踏上创业之旅,您会对他有什么样的建议?您觉得科研人的个人追求与社会责任如何发挥最大的协同作用呢?
焦点二:清华的新生常常问施一公老师:“老师,您觉得自己苦吗?”他通常回答:“只有做自己没兴趣的事情时觉得很苦,有兴趣以后一点也不觉得苦。”我很好奇,老师,那您做科研的过程中会觉得很苦吗?面对有时候显得枯燥乏味的科研生活,您觉得当代科研人需要具备哪些品格才能把研究做好? 现场互动环节(观众提问,老师作答)
焦点三:现在我国的科研工作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科研人员基数很大,文章数量很多,但是论文的质量和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差距。就说咱们化学系,如果能发一篇《polymer》,大家就觉得很厉害很了不得啦,但是在国外,人家可能只觉得这是个相当一般的期刊。您觉得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科研差距主要在哪里? 焦点四:请老师简要介绍一下国内外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学科状况和发展前景,我们这辈人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来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焦点五:还想和老师聊聊现在研究生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知道老师有没有听过。有好多研究生私底下称自己的导师不是叫“老师”,而是叫“老板”,就好像与导师的关系并非师生关系,而是雇主与小工的关系。导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领路人,而是研究生们踏上就业岗位的一块跳板。范老师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呢?您觉得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向学生传达科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