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员学习资料[范文模版]
1.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 的工作人员(ABC).A.依法履行公职 B.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C.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D.国家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73.以下人员属于公务员的是(AB).A.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 B.检查机关的工作人员
C.公立大学的党委书记 D.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
2.以下人员中不属于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是(CD)
A.中国共产党机关工作人员 B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
C.政府机关里的工勤人员 D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
3.公务员法是关于公务员的法律(ABD).A.义务 B.权利 C.权力 D.管理规范
4.公务员制度坚持以为指导.(ABCD)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公务员制度贯彻的基本路线,政策和方针(A,C).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四项基本原则 C.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ABCD)
A.公开 B.平等 C.竞争 D.择优
7.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并重的原则.(CD)
A.严格管理 B 奖惩制度C.任人唯贤 D德才兼备
8.下列哪个人员不属于公务员(BD)
A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B现役军人.C.刑警.D机关中的工勤人员.9.公务员主管部门在综合管理公务员事务方面的职能有:(ACD)
A.研究制定公务员管理规范.B.组织公务员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工作.C.监督公务员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D.对同级各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和下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进行指导.10.属于公务员的基本义务的有:(ABCD)
A.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B.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C.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D.模范遵守社会公德.11.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条件有(ABCD):
A.具有职位所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B.具有良好的品行.C.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D 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12.公务员应该维护国家的(ACD).A.安全 B.政权 C.荣誉 D.利益
13.公务员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是公务员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义务,是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其正确含义是:(ACD)
A.对认为错误的决定如果上级要求立即决定,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
B.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和命令,执行后果应当由上级负责.C.公务员执行的是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D.该决定和命令应在上级的权限范围之内.14.下列哪项是公务员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AD)
A.认真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B.在工作中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义务C.坚决服从和执行上级所作的一切决定D.保守工作秘密
87.公务员享受福利,保险待遇,其内容是:(ABCD)
A.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休假B.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C.因公致残的,享受过国家规定的伤残待遇D.公务员因公牺牲,因公死亡的其亲属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和优待
15、行政执法类职位在下列哪些部门中存在(ABCD)
A 公安 B 海关 C 税务 D 环保
89.行政执法类职位是指在行政机关中直接履行-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BCD)
A 综合管理 B监管 C 处罚 D 稽查
16.下列职位哪些人员的职位属于专业技术类职位。(ACD)
A外事办翻译 B 人事厅专技处领导成员
C 刑侦部门法医D 政府办公厅信息中心技术人员
17.公务员职务分为和(CD)
A 综合管理类职务层次 B 综合管理类以外其他职务层次
C 领导职务D 非领导职务
18.以下哪些职务属于领导职务(AD)
A副镇长 B主任科员C巡视员D县处级副职
19.下列哪些职务属于非领导职务(CD)
A法院书记员B副镇长C副主任科员D调研员
20.机关在设置本机关公务员具体职位时依据下列哪些因素(BCD)A公务员级别B职数C机关职能D机构规格
95.关于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关系所述正确的是(ABCD)
A公务员又有级别又有职务,二者不能彼此取代.B一职数级,上下交叉.C职务与级别应当是互相对应的关系.D公务员在同一职务上可以晋升级别.
第二篇:外审员学习资料
案例分析及点评
一、申请受理及合同评审阶段
1、许可/资质提供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
1)××木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为实木地板和竹地板,但未提供生产许可证; 2)××酒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为白酒,未提供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3)××有限公司机动车制动液未提供生产许可证;
4)××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液氯和氢氧化钠,未提供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5)××有限公司申请的认证范围为酱油的生产,未提供QS准入生产许可证; 6)××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未提供安全生产许可证; 7)××机电有限公司××分公司未提供“翻新”业务的资质和“3C”证书;
8)××航空油料有限公司未提供其3个分公司的营业执照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9)××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名称变更未提供工商局的出具的更名证明; 10)××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提供安全生产许可证;
11)××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提供设备安装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12)××科技有限公司为生产体外生物制剂的企业,在2005年底必须取得GMP证书,企业未提供。
13)××机电有限公司为生产水泵、内燃机、油锯的企业,未提供生产许可证。
14)××矿泉水有限公司未提供采水许可证。
15)××乳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医用手套,属于医疗器械类,应提供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
16)××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危险化学品,应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中有聚氨酯类木器漆,应通过“3C”认证,提交“3C”证书。
17)××农药厂未提供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18)××化学纤维有限公司未提供排污许可证。
评审意见:项目管理人员在受理组织的申请时首先要验证组织是否合法,是否获得了必要的许可,这是认证机构规避认证风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组织未取得必要的许可,就不应受理其申请。
以下为认证中常见的许可/资质要求: a.产品生产许可证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2004/03/30颁布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中规定:任何企业、单位和个人,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不得生产《国家实施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中的产品,擅自生产的,视为无证生产。
b.安全生产许可证
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2004年1月13日颁布《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规定:国家对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要求在2005/01/13前取得)。
c.卫生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业需取得卫生许可证。
d.强制性产品认证
国家质检总局令2001年第5号《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定》第五条规定: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
第三篇:运政协管员学习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406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已经2004年4月14日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前款所称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
第三条 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第四条 道路运输管理,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第五条 国家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班车率,满足广大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第六条 国家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道路运输市场。
第七条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二章 道路运输经营 第一节 客
运
第八条 申请从事客运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车辆;
(二)有符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
(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申请从事班线客运经营的,还应当有明确的线路和站点方案。
第九条 从事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二)年龄不超过60周岁;
(三)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
(四)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客运法律法规、机动车维修和旅客急救基本知识考试合格。
第十条 申请从事客运经营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
(一)从事县级行政区域内客运经营的,向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二)从事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跨2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客运经营的,向其共同的上一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三)从事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客运经营的,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依照前款规定收到申请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予以许可的,向申请人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向申请人投入运输的车辆配发车辆营运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对从事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客运经营的申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前,应当与运输线路目的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协商;协商不成的,应当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决定。
客运经营者应当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 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客运经营者,需要增加客运班线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审查客运申请时,应当考虑客运市场的供求状况、普遍服务和方便群众等因素。
同一线路有3个以上申请人时,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作出许可决定。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公布客运市场供求状况。
第十四条 客运班线的经营期限为4年到8年。经营期限届满需要延续客运班线经营许可的,应当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 客运经营者需要终止客运经营的,应当在终止前30日内告知原许可机关。
第十六条 客运经营者应当为旅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保持车辆清洁、卫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 旅客应当持有效客票乘车,遵守乘车秩序,讲究文明卫生,不得携带国家规定的危险物品及其他禁止携带的物品乘车。
第十八条 班线客运经营者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后,应当向公众连续提供运输服务,不得擅自暂停、终止或者转让班线运输。
第十九条 从事包车客运的,应当按照约定的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运输。
从事旅游客运的,应当在旅游区域按照旅游线路运输。
第二十条 客运经营者不得强迫旅客乘车,不得甩客、敲诈旅客;不得擅自更换运输车辆。
第二十一条 客运经营者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旅客人身伤亡,行李毁损、灭失,当事人对赔偿数额有约定的,依照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参照国家有关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和铁路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的规定办理。
第二节 货
运
第二十二条 申请从事货运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经检测合格的车辆;
(二)有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的驾驶人员;
(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二十三条 从事货运经营的驾驶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二)年龄不超过60周岁;
(三)经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有关货运法律法规、机动车维修和货物装载保管基本知识考试合格。
第二十四条 申请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经营的,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5辆以上经检测合格的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设备;
(二)有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
(三)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配有必要的通讯工具;
(四)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 申请从事货运经营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申请并分别提交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
(一)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经营以外的货运经营的,向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二)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经营的,向设区的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依照前款规定收到申请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予以许可的,向申请人颁发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向申请人投入运输的车辆配发车辆营运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货运经营者应当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第二十六条 货运经营者不得运输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运输的货物。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运输的货物,货运经营者应当查验有关手续。
第二十七条 国家鼓励货运经营者实行封闭式运输,保证环境卫生和货物运输安全。
货运经营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货物脱落、扬撒等。
运输危险货物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危险货物燃烧、爆炸、辐射、泄漏等。
第二十八条 运输危险货物应当配备必要的押运人员,保证危险货物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并悬挂明显的危险货物运输标志。
托运危险货物的,应当向货运经营者说明危险货物的品名、性质、应急处置方法等情况,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包装,设置明显标志。
第三节 客运和货运的共同规定
第二十九条 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应当遵守道路运输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驾驶人员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个小时。
第三十条 生产(改装)客运车辆、货运车辆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标定车辆的核定人数或者载重量,严禁多标或者少标车辆的核定人数或者载重量。
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
第三十一条 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应当加强对车辆的维护和检测,确保车辆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不得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和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
第三十二条 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应当制定有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报告程序、应急指挥、应急车辆和设备的储备以及处置措施等内容。
第三十三条 发生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事件,客运经营者和货运经营者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统一调度、指挥。
第三十四条 道路运输车辆应当随车携带车辆营运证,不得转让、出租。
第三十五条 道路运输车辆运输旅客的,不得超过核定的人数,不得违反规定载货;运输货物的,不得运输旅客,运输的货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重量,严禁超载;载物的长、宽、高不得违反装载要求。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六条 客运经营者、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分别为旅客或者危险货物投保承运人责任险。
第三章 道路运输相关业务
第三十七条 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站(场)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经验收合格的运输站(场);
(二)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有相应的设备、设施;
(四)有健全的业务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十八条 申请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相应的机动车维修场地;
(二)有必要的设备、设施和技术人员;
(三)有健全的机动车维修管理制度;
(四)有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十九条 申请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健全的培训机构和管理制度;
(二)有与培训业务相适应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
(三)有必要的教学车辆和其他教学设施、设备、场地。
第四十条 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分别附送符合本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审查完毕,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持许可证明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第四十一条 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对出站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禁止无证经营的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防止超载车辆或者未经安全检查的车辆出站。
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公平对待使用站(场)的客运经营者和货运经营者,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道路运输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
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向旅客和货主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保持站(场)卫生、清洁;不得随意改变站(场)用途和服务功能。
第四十二条 道路旅客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为客运经营者合理安排班次,公布其运输线路、起止经停站点、运输班次、始发时间、票价,调度车辆进站、发车,疏导旅客,维持上下车秩序。
道路旅客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设置旅客购票、候车、行李寄存和托运等服务设施,按照车辆核定载客限额售票,并采取措施防止携带危险品的人员进站乘车。
第四十三条 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业务操作规程装卸、储存、保管货物。
第四十四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机动车进行维修,保证维修质量,不得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公布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合理收取费用。
第四十五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对机动车进行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或者整车修理的,应当进行维修质量检验。检验合格的,维修质量检验人员应当签发机动车维修合格证。
机动车维修实行质量保证期制度。质量保证期内因维修质量原因造成机动车无法正常使用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无偿返修。
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六条 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得承修已报废的机动车,不得擅自改装机动车。
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培训结业的,应当向参加培训的人员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第四章 国际道路运输
第四十八条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政府签署的双边或者多边道路运输协定确定的国际道路运输线路。
第四十九条 申请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照本条例第十条、第二十五条规定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法人;
(二)在国内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满3年,且未发生重大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
第五十条 申请从事国际道路运输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应当向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备案;不予批准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
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持批准文件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十一条 中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在其投入运输车辆的显著位置,标明中国国籍识别标志。
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车辆在中国境内运输,应当标明本国国籍识别标志,并按照规定的运输线路行驶;不得擅自改变运输线路,不得从事起止地都在中国境内的道路运输经营。
第五十二条 在口岸设立的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出入口岸的国际道路运输的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 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常驻代表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五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
第五十五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其工作人员的法制、业务素质。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法制和道路运输管理业务培训、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执行职务。
第五十六条 上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下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对其工作人员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七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时,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第五十八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道路运输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号码、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进行举报。交通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收到举报后,应当依法及时查处。
第五十九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检查,不得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重点在道路运输及相关业务经营场所、客货集散地进行监督检查。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公路路口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随意拦截正常行驶的道路运输车辆。
第六十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有2名以上人员参加,并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
第六十一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资料。但是,应当保守被调查单位和个人的商业秘密。
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情况。
第六十二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实施道路运输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车辆超载行为的,应当立即予以制止,并采取相应措施安排旅客改乘或者强制卸货。
第六十三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实施道路运输监督检查过程中,对没有车辆营运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明的车辆予以暂扣的,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保管费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五条 不符合本条例第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条件的人员驾驶道路运输经营车辆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非法转让、出租道路运输许可证件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有关证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客运经营者、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未按规定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投保;拒不投保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不按照规定携带车辆营运证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一)不按批准的客运站点停靠或者不按规定的线路、公布的班次行驶的;
(二)强行招揽旅客、货物的;
(三)在旅客运输途中擅自变更运输车辆或者将旅客移交他人运输的;
(四)未报告原许可机关,擅自终止客运经营的;
(五)没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货物脱落、扬撒等的。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不按规定维护和检测运输车辆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擅自改装已取得车辆营运证的车辆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允许无证经营的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以及超载车辆、未经安全检查的车辆出站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道路运输车辆进站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者擅自改变道路运输站(场)的用途和服务功能,或者不公布运输线路、起止经停站点、运输班次、始发时间、票价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3000元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承修已报废的机动车或者擅自改装机动车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收假冒伪劣配件及报废车辆;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经营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签发虚假的机动车维修合格证,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3000元的,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经营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不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培训或者在培训结业证书发放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经营许可。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外国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未按照规定的线路运输,擅自从事中国境内道路运输或者未标明国籍识别标志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运输;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6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参与或者变相参与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
(三)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违反规定拦截、检查正常行驶的道路运输车辆的;
(五)违法扣留运输车辆、车辆营运证的;
(六)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七)其他违法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七十八条 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的道路运输,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十九条 外商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独资形式投资有关的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
第八十条 从事非经营性危险货物运输的,应当遵守本条例有关规定。
第八十一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发放经营许可证件和车辆营运证,可以收取工本费。工本费的具体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交通主管部门核定。
第八十二条 出租车客运和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八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和旅客、货主以及其他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道路旅客运输包括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和出租汽车客运。
道路货物运输包括道路普通货运、道路货物专用运输、道路大型物件运输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道路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客运货运代理、运输信息服务、搬运装卸和客运货运停车场等。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四条 鼓励道路运输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欺行霸市,不得以不正当手段竞争。
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快农村运输站场建设,提高乡村的班车通车率和服务质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对道路运输发展实行宏观调控。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推进行业管理现代化。
第五条 从事客运经营、货运经营、道路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市场准入条件,依法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并按照经营许可核定的范围、方式、种类、场所从事经营活动。
第六条 变更经营主体、客运班线、经营场所等许可事项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办理有关变更手续。变更名称、注册地址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许可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第七条 道路运输车辆应当随车携带道路运输证,从事客运、国际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运输、大型物件运输等车辆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悬挂或者设置运输标志。
客运经营车辆应当在车辆外部显著位置喷涂经营者名称和服务质量监督电话,在车辆内粘贴票价表和服务质量承诺。
第八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规范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道路运输车辆的维护和检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九条 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建立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档案,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道路运输车辆的管理档案、客运货运驾驶员档案。
道路运输车辆过户、转籍的,其经营者应当向原许可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并移交车辆技术档案。
第十条 九座以下的客车(不含轿车)不得从事县与县之间的客运经营,但毗邻县的毗邻乡镇之间的客运经营除外。
第十一条 定线旅游客运按照班车客运管理,非定线旅游客运按照包车客运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旅游汽车客运站或者调度中心,对旅游汽车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管理。
第十二条 出租汽车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出租汽车标志灯、空车待租标志、计价器和消防、防护装置,标明收费标准,设置服务质量监督标志,保持车辆卫生、整洁。
第十三条 出租汽车应当按照乘客指定的目的地选择合理的线路行驶,并按照计价器显示的金额结算运费。
出租汽车载客后,未经乘客同意,不得招揽他人同乘。
出租汽车不得异地经营客运,空车待租不得无故拒载,不得途中甩客。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下达的抢险、救灾、战备等紧急运输任务,由同级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运输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统一调度,保证按期完成。
承担前款运输任务所发生的费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偿。
第十五条 货运实行谁受理谁承运的原则。货主择优托运,并与货运经营者签订运输合同,实行合同责任运输。
第十六条 货运经营者应当根据拥有车辆的车型和技术条件承运适合装载和运输的货物,不得超限超载。鼓励货运经营者采用集装箱、封闭厢式车和多轴重型车运输。
第十七条 运输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的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应当对危险货物的运输及其装卸、保管、储存等环节实行全程监控,确保运输安全。
第十八条 在自治区外注册的货运经营者从事起讫地均在本自治区的货运经营活动的,应当到经营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登记,按照规定缴纳规费并接受其管理。
第十九条 鼓励道路运输经营者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运输车辆实施安全监控。
第二十条 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在口岸设立的国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口岸一线现场依法对出入境国际道路运输车辆进行监督检查,与有关部门联合审验签章。
第二十一条 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持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及有关文件到外事、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等部门办理出入境手续。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聘用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教练员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工作。
第二十三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向培训结业的人员签发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培训学时、教练员签名、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的准考意见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审核意见等。第二十四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核准的场地进行基础、式样和场地道路训练,并在公安机关指定的道路路线、时间进行实际道路驾驶训练。
第二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应当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学时计时系统及其它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保证培训质量。
第二十六条 从事客运货运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考试合格。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客运货运机动车驾驶员考核制度,对其进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 运输站场和客运货运停车场的设置和建设,应当符合道路运输站场布局规划。
道路运输站场布局规划由站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八条 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的设立,应当自设立之日起十五日内报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从事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的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场地和检测厂房;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检定合格的检测设备、仪器;
(三)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四)有健全的道路运输车辆检测管理制度;
(五)取得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合格证。
第二十九条 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检测技术标准对客运货运汽车进行检测,如实提供检测结果或者检测报告,并对检测结果或者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从事客运货运代理、运输信息服务经营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必要的经营场所和设施、设备;
(二)有相应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四)有明确的工作规范、业务流程等。
第三十一条 货运代理经营者应当将受理的货物交由具备经营资格的承运人承运。运输信息服务经营者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第三十二条 搬运装卸人员应当按照搬运装卸操作规程作业。搬运装卸的货物有特殊要求的,必须按照货物包装上标明的要求作业。第三十三条 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经营者,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道路运输管理费等交通规费。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许可机关撤销经营许可或者收缴道路运输证、客运标志牌:
(一)道路运输企业使用不合格车辆或者聘用不符合条件的驾驶员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
(二)道路运输车辆或者驾驶员在十二个月内因超限超载被有关部门查处三次以上的;
(三)客运驾驶员发生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的;
(四)运输企业发生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特大交通责任事故,经整改不合格的;
(五)危险货物运输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不能当场处理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暂扣道路运输牌证,发给交通行政管理待理证,并责令当事人限期接受处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没有道路运输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明的运输车辆或者未经许可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作业工具实施暂扣的,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保管费用。
当事人应当在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接受处理。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或者接受其他处理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及时退还暂扣物品;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从事汽车客运货运经营、道路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驾驶员培训活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处罚;除汽车之外的其他车辆无证经营客运货运,情节较轻的,可以减轻处罚。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一)不按照经营许可核定的范围、方式、种类、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不按照规定签发培训记录或者聘用未经培训考核合格教练员的;
(三)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不按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者不如实提供检测结果、检测报告的。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经营许可:
(一)不按照规定悬挂或者设置运输标志的;
(二)变更名称、注册地址或者车辆过户、转籍不办理相关手续的;
(三)出租汽车不按照乘客指定的目的地选择合理的线路行驶、不按照计价器显示的金额结算运费或者途中甩客的;
(四)出租汽车异地经营客运、空车待租拒载或者未经乘客同意招揽他人同乘的;
(五)货运代理经营者将受理的货物交由不具备经营资格的承运人承运的;
(六)运输信息服务经营者提供虚假信息的;
(七)不按照搬运装卸操作规程作业的。
第三十九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设置站卡、拦截车辆、乱收费、罚款的;
(二)刁难当事人或者打击报复举报人的;
(三)非法扣押证件的;
(四)对有关举报、投诉,不按规定予以处理或者不及时处理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四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准许在当地使用摩托车、非机动车从事客运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七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3年8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行政许可的设定
第三章 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第四章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第一节 申请与受理
第二节 审查与决定
第三节 期限
第四节 听证
第五节 变更与延续
第六节 特别规定
第五章 行政许可的费用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第三条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
第四条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平等权利,行政机关不得歧视。
第六条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第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九条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行政机关应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
第二章 行政许可的设定
第十一条设定行政许可,应当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发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十二条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一)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二)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三)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四)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五)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二)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三)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四)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第十四条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第十五条本法第十二条所列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第十六条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除本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第十八条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
第十九条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第二十条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进行评价;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认为通过本法第十三条所列方式能够解决的,应当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可以对已设定的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必要性适时进行评价,并将意见报告该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的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为通过本法第十三条所列方式能够解决的,报国务院批准后,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该行政许可。
第三章 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
第二十二条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第二十三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
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
第二十五条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第二十六条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
第二十七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向申请人提出购买指定商品、接受有偿服务等不正当要求。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不得索取或者收受申请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二十八条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的检验、检测、检疫,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实施的外,应当逐步由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实施。专业技术组织及其有关人员对所实施的检验、检测、检疫结论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章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第一节 申请与受理
第二十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申请书格式文本中不得包含与申请行政许可事项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
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是,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除外。
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第三十条行政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申请人要求行政机关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行政机关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第三十一条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与其申请的行政许可事项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第三十二条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三十三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推行电子政务,在行政机关的网站上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方便申请人采取数据电文等方式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应当与其他行政机关共享有关行政许可信息,提高办事效率。第二节 审查与决定
第三十四条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
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第三十五条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行政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供申请材料。
第三十六条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后,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程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三十八条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三十九条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需要颁发行政许可证件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下列行政许可证件:
(一)许可证、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书;
(二)资格证、资质证或者其他合格证书;
(三)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证明文件;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证件。
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的,可以在检验、检测、检疫合格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上加贴标签或者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第四十条行政机关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应当予以公开,公众有权查阅。
第四十一条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第三节 期限
第四十二条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四十五日;四十五日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四十三条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自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第四十五条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节规定的期限内。行政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第四节 听证
第四十六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第四十七条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第四十八条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
(二)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三)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四)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
(五)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第五节 变更与延续
第四十九条被许可人要求变更行政许可事项的,应当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五十条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但是,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第六节 特别规定
第五十一条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本节有规定的,适用本节规定;本节没有规定的,适用本章其他有关规定。
第五十二条国务院实施行政许可的程序,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五十三条实施本法第十二条第二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机关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具体程序,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行政机关按照招标、拍卖程序确定中标人、买受人后,应当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依法向中标人、买受人颁发行政许可证件。
行政机关违反本条规定,不采用招标、拍卖方式,或者违反招标、拍卖程序,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的,申请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十四条实施本法第十二条第三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赋予公民特定资格,依法应当举行国家考试的,行政机关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法定条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赋予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定的资格、资质的,行政机关根据申请人的专业人员构成、技术条件、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等的考核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依法由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实施,公开举行。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应当事先公布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报考办法、考试科目以及考试大纲。但是,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第五十五条实施本法第十二条第四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的,应当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依法进行检验、检测、检疫,行政机关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的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检疫。不需要对检验、检测、检疫结果作进一步技术分析即可认定设备、设施、产品、物品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行政机关根据检验、检测、检疫结果,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书面说明不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第五十六条实施本法第十二条第五项所列事项的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行政机关应当当场予以登记。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七条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章 行政许可的费用
第五十八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行政机关的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按照批准的预算予以核拨。
第五十九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所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机关返还或者变相返还实施行政许可所收取的费用。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条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行政许可实施中的违法行为。
第六十一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通过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有关材料,履行监督责任。
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
行政机关应当创造条件,实现与被许可人、其他有关行政机关的计算机档案系统互联,核查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
第六十二条行政机关可以对被许可人生产经营的产品依法进行抽样检查、检验、检测,对其生产经营场所依法进行实地检查。检查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查阅或者要求被许可人报送有关材料;被许可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
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验。对检验合格的,行政机关应当发给相应的证明文件。
第六十三条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第六十四条被许可人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管辖区域外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将被许可人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抄告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
第六十五条个人和组织发现违法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有权向行政机关举报,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六十六条被许可人未依法履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义务或者未依法履行利用公共资源义务的,行政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改正;被许可人在规定期限内不改正的,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六十七条取得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服务标准、资费标准和行政机关依法规定的条件,向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并履行普遍服务的义务;未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批准,不得擅自停业、歇业。
被许可人不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的,行政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其履行义务。
第六十八条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行政机关应当督促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单位建立相应的自检制度。
行政机关在监督检查时,发现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停止建造、安装和使用,并责令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单位立即改正。
第六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四)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依照前两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撤销行政许可的,被许可人基于行政许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护。
第七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
(一)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四)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五)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一条违反本法第十七条规定设定的行政许可,有关机关应当责令设定该行政许可的机关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销。
第七十二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理由的;
(六)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第七十三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四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三)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未经招标、拍卖或者考试,或者不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第七十五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六条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
第七十七条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八条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七十九条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条被许可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行政许可证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行政许可的;
(二)超越行政许可范围进行活动的;
(三)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八十一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行政许可,擅自从事依法应当取得行政许可的活动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八十二条本法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八十三条本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法施行前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制定机关应当依照本法规定予以清理;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停止执行。
第四篇:报账员学习资料(修正搞)
松桃苗族自治县教育经费管理中心报帐员操作规范学习资料
报销单据的填写、签字必须作用蓝黑墨水或黑色签字笔,不得使用铅笔,除复写功能外的票据不得使用圆珠笔。
1.费用报账程序是什么?
报账员到管理中心办理报账业务时,首先送审核会计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是:票据盖章、签字是否与费用开支相符;票据是否合法、真实、完整;单据手续资料是否完备;金额与附件是否相符;会计业务是否合法、合规、真实,有无超标准、超范围的现象,有无违反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及有关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审核盖章后,报账单第二联连同原始凭证送核算会计记账并制单,第三联交资金会计登记银行账并复核付款,第一联完善各种手续后交报账员。大额支出由中心主任、分管财务副局长、局长分级审核,按审批权限审批后,再按上述程序办理。
2.什么样的收据或发票为有效报销收据或发票?
①原始发票或收据,必须盖有财政部门监制章(或税务部门监制章)和开具单位的发票专用章,填写内容真实、合法,要素完整,印章齐全,在购货发票上必须写清货物名称、数量、金额,不能用数字符号来代替,一次购买多种类物品,在发票上不能逐一标明的,可由售货单位另附购货清单,否则视为无效发票。
②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有填制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
③自制原始凭证发放劳务、活动及其它管理费用时,由主管处室制单,单位负责人审批,财务审核人审核并加盖财务印章,并附证实材料或活动方案,最后造表发放或用统一的领款单。3.报销单据能否涂改? 什么叫原始单据和附件?两者有何联系?
原始凭证不得涂改、挖补、刮擦。发现原始凭证所注经济业务内容有误的,应当由开出单位重开或更正,并在更正处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原始凭证金额有误,应由开出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原始单据:是指证明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发生,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种书面凭据。附件:是指对原始单据的一种补充说明。
两者的联系:原始单据是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的直接依据,而附件是对经济业务事项发生详细补充说明。前者是帐务处理缺一不可的原始依据。4.固定资产的报销规定及相关手续?
①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专用设备单价在800元,一般设备在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有些单价在规定限额之下,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属于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
②购教学仪器设备、体育卫生艺术器材、语言器材、电教器材、图书资料、课桌橙、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一次性在5000元以上的支出发票须附后合同,5000元以下的发票上有经办人签字,并附固定验收证明(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同时登记学校财产台账。
③学校发生固定资产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等应及时将有关资料送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登记入账;学校发生固定资产调出、转让、报废、报损应按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报批后由管理中心调整会计账务。5.丢失票据如何报销:
①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票据不慎丢失,须取得原出票单位的发票存根或记账联的复印件,并加盖原出票单位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经办人写明原因,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和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方可办理报销。
②火车票、轮船票、飞机票等凭证不慎遗失,须由当事人书面说明情况,内容包括所乘坐的车次、轮班、航班以及票价,经同行人员签字证明,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和经财务负责人审核后,方可办理报销;若无同行人员,须由单位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审批,原则上报销票价的50%。乘坐飞机购买的航空保险单据丢失后不予报销。
6.培训费报销规定是什么?
单位教职工外出考察、学习、培训、参观、研讨、参展、招商应提供经领导批准的相关文件、会议通知、有关部门的批复报告。7.招待费的报销规定是什么?
报销招待费时,要注明接待事由并附菜单,按次报账。8.报销票据的粘贴有什么要求?
① 报销的票据应采用鱼鳞式票据粘贴的方式粘贴;
② 保持粘贴单的平整,以便财务装订;
③ 勿用订书机装订票据;
④ 注明粘贴票据的张数及金额。9.哪些报销需要附相关合同?
答:基本建设工程、修缮工程、媒体宣传、大宗物资的采购5000元以上的单支出需附有相关合同,其它如金额较大,需要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也应附有关合同,如印刷、汽车修理等。
报销合同工工资,合同期超个半年的首次报销时须附合同。10.购买办公用品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报销办公用品、食品、药品、文具、耗材、文艺用品、体育用品、教学用品等笼统字样的物品,必须附后盖有票据开具单位的印章、购买物品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明细清单。一次性采购5000元以上的附购货合同(协议),并按相关规定报批。11.会议费如何报销?
报销会议费,须附会议通知、会议预算表及会议报到名册; 12.基建工程如何办理报销?
答:基建工程支出需附招标文件、工程预决算副本、中标通知书、工程合同书、工程验收证明、工程结算单结算;凡已纳入招投标管理的项目按统一招投标程序办理,同时提供工程决算审查认定书,由经办人、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方可入账。支付工程款时,合同有约定支款方式的,按约定支款;合同没有约定支款方式的,款就支给签合同方。在结算评审之前,工程进度款支付最多不能超过合同造价的95%,在结算评审之后,必须按合同预留保修金。基建工程单独建账、专款专用、独立核算。
13。哪些报销需要验收证明?
① 报销图书资料费时;
② 报销专用材料(低值易耗品、药品、工具器具、化学试剂等)时;
③ 报销印刷品、宣传品、办公用品等物资时;
④ 报销教学设备、家具时; 14.出差借款需办理哪些手续?
学校的工作人员因各种原因到外地出差,需办理借支的,由出差人依据出差的实际情况填写借支单注明借支金额及借支事由(借支金额一般为出差人往返车票、出差必须的住宿费及出差期间的补贴),如为会议出差的还应附上会议通知书,由学校领导审批后,到财务处办理借支手续,借支单一式两份,原件作账,借支单副本或另开收据,报销后退回原借款人。15.出差人员差旅费借款报销的时限有多长?
学校工作人员出差预借差旅费,在出差归来后三十天内报账还款。逾期不报销不申明理由者,财务缓发借款人的工资,直到暂付款报销为止。差旅费借款超过规定时限跨报销者,最迟不得超过次年2月28日,无正当理由原则上不予报销,全额退回借款。16.出差人员如何填制报销单、需办理哪些报销手续?
出差人员应在出差人基本信息处写明出差人姓名(多人出差的,应将全部出差人写明)、填写相关人员的职务及所在单位,在起迄地点写明出差人乘坐交通工具的出发地和出发时间以及交通工具的到达地和到达时间,写明出差事由及车票的金额,其他项目按要求填写清楚后,报销单首先由所在单位财务负责人复核签字后交由单位领导签字,再由财务审核后方可报销。17.哪些费用不能在差旅费中列支?
差旅费是指出差期间因办理公务而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补助等各项费用。出差期间因公产生的其他费用,则应列入相关经费中而不应在差旅费中列支。
18.差旅费报销的原始凭证包括哪些?怎样填写差旅费报销单?
①作为差旅费报销的原始凭证包括城市间交通费(车票、船票或飞机票等)、市内交通费、住宿费、机场建设费等。
②差旅费报销单由出差人员按出差起讫日期顺序填写:出差人如果是多人应填写所有出差人姓名,出差人如果是学生应填写年级、班级及学生人数;出差人的车船费、市内交通费(只包括该次出差)、住宿费等按票面金额填写,财务审核人员按规定审核;出差补助费由财务审核人员按差旅费管理规定计算填列。19.出差乘坐交通工具和出差期间的住宿有什么规定?
工作人员出差要按规定等级乘坐交通工具,凭据报销城际交通费。未按规定等级乘座交通工具的,超支部分自理。工作人员出差期间的住宿费在规定的限额内凭据报销,超过规定限额标准的部分自理。住宿费如因特殊情况出现超标的,须说明理由并由主管校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对此专门签署同意后才能报销。(交通工具和住宿费等级标准见松财[2010]7号文件)20.搭便车及私车公用、包车出差如何报销?
出差人员出差搭便车及私车公用的费用报销均需填写差旅费报销单。出差人员搭便车,须提供书面说明,经证明人签字证实,由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报销出差补助;经批准的私车公用出差,由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汽油费、路桥费等折成城际交通费报销。原则上不得包车出差,特殊情况下包车,要注明事由及原因。
21.外出参加会议、培训的差旅费如何报销?
外出参加会议的差旅费报销须出示会议通知或批复,会议期间的住宿费和会务费或培训资料费须凭会议主办方出具的食宿费自理和会务资料费标准证明方能报销。会议期间的住宿费和会务费等超标准部分由个人自理。如确有特殊情况的,须说明理由并由主管校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对此专门签署同意后才能报销。
已报支餐饮费或出席会议、参加培训统一缴费由举办方安排食宿的不再享受出差补助和公杂费补助。住宿费发票上应注明住宿人单位名称、住宿时间,加盖住宿场所公章,所有出差单附件均由出差人签字,方可入账。
22.出差期间的市内交通费如何报销?本市出租车费如何报销?
为避免重复报销,出差期间的市内交通费报销有两种办法选其一:一是据实报销出租车费,不再给予市内补助费;二是按出差自然天数给予公杂费补助,不再报销出差期间的出租车费。外地出租车费一律与出差一起报销,不得单独报支;本县出租车费须填写经费报销单据封面后据实报支;连号出租车费票据不得报销。
23.对方提供不出发票,只开收据或其它白条子,怎么办,如:在边远乡镇个体户、农户购买东西、办公室配钥匙、零星物品等?
在购买之前先询问清楚对方是否提供正规发票,平时应该尽可能去正规的商户购买物品,提供不了发票的先开打收据或说明,再由报账员带身份证在国务局或地务局换取正规发票,支付相应的税款。一般情况下。国税税率3.15%,地税税率5.4%-7.6%。向农户个人购买自产自销农产品可不使用发票。统一使用管理中心印制的物资购买凭条。
24.哪些发票在国税部门开具,哪些发票在地税部门开具?
国税的发票是销售商品、提供加工劳务时候比如开具的,比如买卖商品、加工产品。地税的发票是提供劳务、提供服务的时候开具的,比如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等业务。
25.款项支付有哪些规定?
按照国家《现金管理条例》规定,使用现金要在限定的范围内,且严格审批程序,控制额度。一次性经费支出在1000元(连号发票视同一张发票)以内,可持发票直接到报销现金,超过1000元以上的支出原则上必须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或电汇支付,如有特殊情况,应说明原因并报单位领导批准可支付现金。通过银行支付的款项,开票单位必须与银行收款单位一致。大额(5000元及以上)付款需附相关证明和协议。26.支出票据需要哪些人签字?
原始凭证必须由经办人写明经办事项并签名,证明人和财务审核人(主任、分管校长)签字,单位负责人签报。购买实物的还需要要验收人签字,方可报销。27.零星基建、维修项目如何办理报销?
零星基建、维修项目办理报销必须附有工程结算单。超过5000元的维修工程须附合同或协议按规定验收合格签字的,方可报销。
28.学生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的差旅费实行定额包干,造册领用,是否填写差旅费报销单?
学生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的差旅费实行定额包干、造册领用的,无须填写差旅费报销单。29.哪些票据管理中心不予受理或退回更正?
1)、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以及学校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的; 2)、不符合合同条款约定内容的;
3)、原始凭证手续不完备、审批程序不规范、经费使用不符合规定、印章不清、项目列支渠道不明的; 4)、原始凭证人负责人签字与备案字样不一致的; 5)、提供核算资料不完善以及提供虚假核算资料的; 6)、出差地点与批准地点不符或无故绕道扩大开支的; 7)、利用外单位发票将学校资金转入他人账号的; 8)、应由个人支付的各项开支的; 9)、用于娱乐性消费的开支的;
10)、发票开出的单位与项目不符的异地异项发票的; 11)、无事由、无菜单的大额餐饮发票的;
12)、非税务部门印制的或财政部门监制、非符合规定自制票据的;
13)、发票类型与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容不符的票据(如服务业发票,内容开具办公用品等)的; 14)、复印的票据
15)、超过使用期限的票据;
16)、违反有关财务规定的其他开支。
17)、擅自提高开支标准、乱支滥用、铺张浪费、损公肥私、假公济私的;
18)、使用上级拨付的公用经费和专项资金支付人员经费、偿还债务的、基本投资建设的; 19)、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未进行政府采购的;
20)、向银行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大额借款,未报县教育局或有关部门批准的。
注:以上内容若与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等不符的,以有关法律、法规、制度为准
第五篇:区水利局公员学法培训计划[资料]
区水利局公员学法培训计划[资料]
篇一:水利系统培训计划
篇一:2011年水利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2011年抚宁县水务局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适应水利事业发展需要,根据县人社局《关于做好2011年继续教育的通知》,制定如下计划。
一、目标任务
2011年通过在水利行业开展较大规模的专项继续教育活动,以培训水利专业技术人为重点,促使全局专业技术人才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逐步健全和完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推动全局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为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提供有力保障。
二、实施原则
(一)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紧跟国家形势,加快我局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的步伐,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结合实际,按需培训。按照水利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我局专业技术岗位的特点,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增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突出重点,带动整体。坚持以专业人才培训为重点,优先培训紧缺急需专业人才,促进全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改革创新,注重质量。更新培训理念,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强化服务体系,创新继续教育施教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效益。
三、主要内容、方式和教育对象
(一)主要内容
1、公需科目。按照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基本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关公需科目—《知识产权》培训。
2、专业科目。根据《防汛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围绕水法法律法规,针对相关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专项继续教育和培训活动。
3、其他科目。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现代管理、能源技术等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活动。
(二)培训方式
我局将根据工作实际,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1、委托培训。依托我县职业教育中心,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2、集中培训。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集中培训。
3、自学。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需求,可采用自学、自修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
(三)参加继续教育的范围对象
全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中专及其以上学历或具有技术员及其以上技术职称者,均要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四、实施步骤
全局培训工作,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2011年4月起到2011年12月逐步推进。
(一)启动阶段(2011年4月)
制定方案,做好全局专业技术学习计划。积极开展全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宣传发动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1月)
按照全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的总体要求和实施进度,组织好专业科目的学习培训。重点选择《防汛管理条例》、《河道管理条例》两门课程进行培训,稳步推进我局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知识更新工作。同时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和经验交流、推广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1年12月)
对全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确保全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
育当年参训率达到90%以上。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任务,推动我局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日篇二:2016年水利系统学习计划5篇
2016年水利系统学习计划5篇
第1篇:水利系统党委中心组专题学法计划
为增强局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法律素质,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结合系统实际,特制定2016水利系统党委中心组学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努力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努力提高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队伍,提高水利部门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保障和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
进一步健全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提升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对象和学习内容
对象:水利系统党委中心组全体成员,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
学习内容:宪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学基础理论;依法行政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相关法律法规;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学法形式与安排
采取讲座、研讨、自学、调研等多种形式进行,并注重运用网络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加深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掌握,学以致用。
(一)法制讲座。党委中心组每个季度安排一次法律知识学习或法制专题讲座,集中学法,并结合水利实际,制定详细的学法计划。
一季度: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法制讲座。
二季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专题法制讲座。
三季度:《行政监察法》专题法制讲座。
四季度:《水法》专题法制讲座。
(二)个人自学。党委中心组成员要不断加强对学法重要性的认识,结合自身的工作和特点,制定学习计划,开展法律知识的自学,保证每年自学时间不少于40个小时,并做好学法笔记,做到持之以恒,注重实效。
(三)汇报交流。党委中心组成员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和工作实际,撰写学法用法调研报告或学法心得论文,每年不少于1篇,并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经验交流。
五、考核办法
(一)定期对中心组成员进行普法考试考核。根据“六五”普法计划,明确考核范围,作出具体部署。考核采取笔试及提交论文等形式进行。
(二)建立健全中心组成员学法档案。由党办统一印制中心组成员学法档案,用以记录成员成绩及学法用法情况,学法档案由党办统一填写并保管。
(三)考试考核的成绩运用。将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考核结果以及学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2篇: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计划
根据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市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计划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学习目的坚持把加强学习教育作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认真学习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区委关于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深刻理解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四风”问题的目标要求,切实增强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贯彻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打下坚实思想基础,力争通过学习深一步,达到认识高一层、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实际问题好一筹的要求。
二、学习内容
围绕树立宗旨意识、群众观点,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以下内容。
1.认真学习党章,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
2.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两个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以优良的作风更好更快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3.认真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各地联系服务群众经验做法选编》、《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剖析》等中央规定读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认真学习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张雷书记、区委李伟书记在市、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准确把握“四查四治”要求,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排查、整治。
三、学习书目
1.《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
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各地联系服务群众经验做法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
5.《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剖析》(中国方正出版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
7.《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学习出版社)
8.《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2016年修订)》(学习出版社)
9.《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学习出版社)
10.《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
11.《创业的国度》(中信出版社)
12.《海底捞你学不会》(中信出版社)
13.《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专题片(党建读物出版社)
14.《坚持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中央党校教授、党建部原理教研室主任高新民讲座光盘)
四、学习形式
1.个人自学。组织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开展自学活动,精读指定学习书目,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体会。
2.召开专题学习会
⑴党委召开两次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局党委学习中心组成员对区委主要规定内容进行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做好示范。
⑵各党支部召开两次专题学习会。各支部明确一名党员专门进行策划和组织学习活动,要及时制定并上报学习方案。组织集中观看《坚持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宣教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专题片、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3.举办专题辅导讲座。邀请区委党校教授作一次群众路线教育专题辅导报告。局活动办负责组织实施。
4.举办一次大党课。由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永吉同志上一堂党风廉政教育大党课。局活动办负责组织实施。
5.组织一次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先进典型人物唐国强同志作报告。局活动办负责组织实施。
6.组织“红色课堂”革命传统教育。清明节前,局活动办组织党员干部到区革命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清明节后,组织一次去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学习党章,重温誓词”活动。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7.组织一次到挂钩社区开展环境整治。局活动办负责组织实施。
8.组织一次到挂钩扶贫村深入贫困家庭走访。局活动办负责组织实施。
9.组织一次党员学习交流会。围绕“改进工作作风,促进水利发展”主题,局活动办组织党员进行学习交流,各支部要至少推荐一名党员参加交流,做到脱稿发言。
10.组织开展专题讨论。各支部结合学习教育以及我局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实际,重点围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开展讨论,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扎深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根基。
局学习活动日为每周星期五下午。以上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要求6月20日前必须全部完成。
五、学习要求
1.各支部要认真扎实开展学习和组织讨论,确保做到学习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四落实”。活动办将随时派人督查开展学习和组织专题讨论的情况,并及时将督查情况向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反馈。
2.在组织开展的各项学习中,局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做好表率。
3.每位党员干部都要积极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好心得体会。
4.弘扬优良学风,紧密联系实际开展学习,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学习边查摆问题,边学习边整改。
5.要妥善安排好工作,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组织好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学习活动,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第3篇:水利局法治宣传教育学习计划
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和上级要求,结合2016我局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进程,继续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水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推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为构建和谐水利、实现人水和谐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安排
1按照我局普法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坚持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任务,科学实施“六五”普法计划,认真制定普法计划,做到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措施落实。
2、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法律意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a href=“http://www.xiexiebang.com/zhaoshangjiame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堋焙汀?2.4”全国法治宣传日等时机,紧紧围绕“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宣传主题,通过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依托短信息发送平台,深入开展《水法》、《防洪法》、《行政许可法》、《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治观念和水忧患意识,服务法治建设。结合业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着力增强服务对象的水法意 识,实现业务工作和法治工作的两促进、双提高。
3、加强队伍建设,增强能力水平。紧紧围绕我区法治工作要求,采用党委中心组学法、集中培训、在职自学、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抓紧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工作,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深入实施全区水利系统“六五”普法规划,加大水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力度,强化依法行政理念,增强水利执法队伍的法律素养和工作能力,塑造水利队伍良好形象。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装备,改善执法条件,为有效开展水政执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局“六五”普法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六五”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和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2、保障经费投入。根据工作计划,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及早安排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并配备必要的装备和器材,保证学法、普法、用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3、严格监督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各科室、局属单位,检查、指导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年终对法制宣传教育、依法行政等重点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奖励挂钩,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第4篇: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影响水利系统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管理创新、矛盾化解、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础建设,确保水利一方平安稳定,为“奋起、崛起苏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1、杜绝各类恶性案件;杜绝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杜绝火灾、爆炸等造成重大影响的治安事故的发生。
2、杜绝在敏感时期、重大活动、重要目标和要害部门发生安全保卫工作重大事故。
3、及时调解单位内部矛盾和各类纠纷,不发生因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的非正常死亡、民转刑案件。
4、预防和控制群体性上访事件,确保不发生群访闹事事件,不发生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力争把各种矛盾解决在基层。
(三)措施要求
1、以维护稳定为任务,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制。各单位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自觉把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一把手”要亲自抓,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继续实行风险责任制度,完善签约、考核、奖惩“三位一体”的责任制运行机制。
2、以化解矛盾为重点,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严格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从源头上化解引发矛盾纠纷的各种因素。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发生进市赴省到京上访和群访闹事事件。
3、以安全管理为抓手,确保全年不发生较大安全事故。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及培训工作,加强应急处置和救援体系建设。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水利一方平安。
4、以加强防范为重点,进一步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防范是减少各种犯罪活动的重要措施,要坚持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要增强职工防范意识,各单位要本着“管好自己的
篇二:水务局局机关党部学法计划
2011年水务局局机关党部学法计划
学法时间:周五上午
学习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局机关党支部所属单位的干部、职工
学习内容:
一、综合法律知识
1、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关于加强法制政府建设的意见》
2、《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公开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黑龙江省损害发展环境行政行为责任追究办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5、《黑龙江省规范行政执法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二、专业法律知识
1、《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哈尔滨市节?a href=“http://www.xiexiebang.com/zhaoshangjiameng/”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
?/p>
2、《防洪法》、《防汛条例》、《黑龙江省实施<防汛条例细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哈尔滨水土保持办法》
4、《黑龙江省农田水利管理条例》 篇三:公务员学法用法计划
公务员学法用法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单位公务员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工作,现将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构,确保学法用法工作有序进行
为进一步加强对公务员学法用法及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我局结合领导班子调整之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了及时调整,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务员学法用法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由普法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学习,力求计划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到位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二、公务员(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行政法制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关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关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实现等。
(二)法律。
1、宪法:宪法的要领及其主要特征;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主要内容;我国宪法制定与修改;我国的国体;我国的政体;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行政法:行政法基本知识及我国行政法的现状;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
3、民族区域自治法。
(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公务员
职位分类和录用制度;公务员考核、奖惩和培训制度;公务员职务升降、辞退和退休制度;公务员申诉、控告和管理和监督制度。
(四)《********综合治理条例》、《********教育条例》。主要学习宣传两个《条例》颁布的重要意义及精神,了解其基本内容、职责、任务、和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维护稳定、增强民族团结工作的思想基础。
三、学习时间安排
(一)学习培训阶段
利用每周星期五学习时间,学习“职工法规知识读本”,人人建立五五普法考试知识学习档案,作为平时考核晋升职称,年终评比先进的依据之一,加大对单位干部职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家属、子女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干部职工自觉遵纪守法。
3、按照***依法治****办、综治办和市普法办的统一部署,今年普法依法治理上述内容为重点,有计划、有总结、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学习和用法相结合,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以此带动全局系统干部职工自觉学法。
四、建立健全普法制度,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
1、建立单位监督制约制度,巩固普法成果,结合本行业的实际,民政各部门要制定与国家法律配套,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执法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并完善和健全一系列的规章和制度。
2、做到依法治理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档案规范、齐 全、有专人保管。
3、结合****系统工作有关业务法规的颁布实施及纪念日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座谈会等形式及时做好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
****局
二0**年三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