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局2007年政治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建设局2007年政治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2007年建设局政治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玄武区2007年政治文明建设工作目标》提出的各项要求,继续发扬党内民主,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决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奋发向上、能打硬仗的建设队伍,从政治上保障各项工作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
一、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1、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局工委中心组坚持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鉴别好范文版权所有力,努力提高防微杜渐、解决自身问题和带领职工加快发展的能力。
2、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注意运用制度规范决策行为,促进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班子成员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坚持党组成员会前充分酝酿,会上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尽可能使决策科学可行。
3、强调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号令。局领导班子在每一项工作的实施中特别注重严格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做到一个声音喊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全局上下集中精力,形成合力,环环相扣,紧张有序地工作。
4、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了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政齐抓共管、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双创”活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防止工程建设中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实行局务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1、注重把握全面真实,突出重点。把工作职责、机构设置、服务承诺、行政执法程序和纪律、投诉监督电话等对外公开的内容作为固定、长期的形式进行公开。在对内公开中,着重围绕本单位重大决策,人事管理,职工考核、奖惩、分配,评先选优,财务收支,干部考察任免,业务服务,政策信息等群众关心、敏感的问题以及涉及工作人员利益的事项进行公开好范文版权所有,并做到公开内容真实、准确,让大家清楚、明白,心中有数。
2、结合实际,灵活多样,力求实效。在公开形式上,实行公开栏和网上公示相结合,并按要求及时更换公开的内容,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做好公开后的情况反馈。在内部适时召开局务会,把上级的指示要求、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工作思路等直接同全体工作人员见面、沟通,在公开时间上,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适时公开,紧急性和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及时公开。
3、建立系统廉政监督网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结合全区群众评议机关活动,在系统各单位设立监督员,对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负责群众对局机关意见、建议的收集和情况反馈。根据反馈的群众意见和建议,局机关认真分析,及时整改。
三、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1、把人大、政协提案、建议的办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做到办理及时、反馈及时、行文及时、回复及时,确保达到“两个提高”(提高见面率、提高满意率)和“三个百分之百”(办复率100、见面率100、满意率100)。
2、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不动摇,珍惜民力、民资,不搞花架子,集中力量办实事,确保我们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3、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积极做好改制单位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第二篇:区建设局2007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区建设局2007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
局机关各部门、局属各党支部:
2007年是我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决胜之年,是江宁城建“大拆迁、大建设”的关键之年。为保证我局城建中心工作顺利推进,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目标任务,局和所属各单位党组织必须全体动员,全力以赴,教育、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职工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城建工作中来;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干事氛围。现根据区委印发的我区2007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奋斗目标[江宁委发(2007)1号],结合本局实际,制订我局2007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我局2007年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实现小康、建设和谐江宁”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全区“两个率先”和城建中心工作为指向,以营造奋发向上、文明健康的良好工作环境和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为目标,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保证城建中心工作顺利进行,实现我局“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施意见
1、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效促进当前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主动参与,积极支持配合行政工作,促进经济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要按照《党章》规定,理顺关系,摆正位置,发挥作用。机关党组织要积极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贯彻执行;非公企业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利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继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优化班子结构,提升整体领导能力。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干部任免制度,实行干部竞争上岗、民主推选、述职述廉等做法;着力健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探索开展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考核评价方式,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力度。建设一支有扎实文化基础、强烈的事业心、高涨的工作激情、品行操守高尚的城建干部队伍。
3、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建立健全、认真落实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积极参与区级机关“先锋工程”建设,开展“树党员形象、做岗位先锋”等活动;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党员“入口关”。贯彻落实区惩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关口前移各项措施,预防各种腐败行为发生。
4、加大党务、政务公开力度。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公开公示制度,凡属党内重大事项,如调整支部班子、推选先进、发展新党员等,按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或公开公示,使党员能及时了解党内事务,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并便于党员监督。要建立党务公示档,可单独设置,也可与政务公示档合并设置。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充实公开内容,创新公开手段(如建立网上政务平台等),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高效。
5、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深入推进法治江宁建设。继续深化“法治江苏合格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例会、业务培训、监督考核等制度,积极创建新的工作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围绕我区“五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区规划以及法治先进区创建活动,制订和落实我局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工作;强化法制宣传,实现普法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以领导干部和执法管理人员为重点,继续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全年局举办2—3期法律法规培训班;坚持依法审批,依法管理,依法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各项工作,严肃查纠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建立规范的法制建设台账资料。
6、加大机关作风建设力度。2007年是全局行风评议年,要建立并完善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突出机关科室和所属各单位作风建设,重点解决中间梗阻、政令不畅、各类各项管理规定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通过设立投诉电话、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各种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要从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在全局上下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
7、积极发挥工青妇组织作用。各级党组织要组织领导、积极支持工青妇组织依法开展活动,发挥他们在教育引导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落实职代会职权;全面推行厂务公开,保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凡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经职代会讨论或公开公示,要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要广泛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不断提升档次,扩大社会影响;健全团内民主制度,促进团的工作全面开展。要组织女职工积极参与“三个文明”建设,继续推进“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和“双合格”四大主题活动,提高女职工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适应新形势、新工作任务的需要。要利用庆“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庆祝活动多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8、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围绕创建“平安江宁”目标,结合城建部门工作实际,切实做好相关工作。要妥善处理在城市拆迁、建设等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争做“三无”(无去京上访、无去省集访、无去市重复访)信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城市水、气正常供应,做好城区防汛、公园防火工作,在全区实行供水、供气、城区防汛、公园防火“黄、橙、红”三级预警制度,严把抗震设施、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核关口,防止重大社会不安定事件发生。要加强内部安全防范,完善监督措施,防止火灾、被盗等现象发生。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江宁”作出贡献。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城建部门工作实际,在全局上下掀起学政治理论、学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之风,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干部职工队伍。坚持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党委中心组全年集中进行理论学习次数不少于12次,力争在区组织的基层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评比中进入先进行列;各基层单位党政班子组织学习也必须确保全年12次以上。坚持全员学习,各单位都要建立学习场所,健全学习计划和制度。组织、发动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学习,在学理论的同时,开展形势教育,加强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全年举办形势报告会10场次。党委及各支部要积极开展党课教育。坚持有针对性地、讲求实效地学习,要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弄懂、弄通重大理论问题和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坚持学习与工作调研相结合,局和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联系实际分别撰写1—2篇工作研讨文章和心得体会文章,做到学以致用。
2、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使我局全体职工了解掌握公民道德规范20字的内容与内涵,并积极实践;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区里开展的“与文明同行”系列实践活动。紧抓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思想教育与转变领导作风、认真听取和解决职工反映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关心职工的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建立探望、慰问困难家庭职工和伤病职工制度,使广大职工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激发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和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组织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劳动竞赛活动等,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素质。
3、加大内、外宣传工作力度。围绕本局中心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内、外宣传,为我局“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局和各单位重要工作进展、经验做法、先进典型、文明新风等内容。要建立完善宣传橱窗、展版等宣传阵地,积极创新、利用新的宣传手段,搞好、搞活内部宣传;要建立完善对外宣传统筹协调机制,积极组织对外宣传稿件,着力推出一批内容实、份量重的重点稿件,扩大我局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树立江宁城建部门在外界的良好形象。同时协助区相关部门做好公益性广告的规划和建设。加大对现有广告的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结合旧城改造建设一批宣传和谐江宁和道德建设的公益性广告。
4、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结合转变机关作风和行风建设,认真抓好文明机关、文明服务“窗口”创建活动。“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覆盖面达到100%,行业风气满意度大于90%。创建和谐单位,从文明接待入手,大力推广普通话和礼貌用语,倡导微笑服务;进一步完善行业服务规范,并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定期开展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促进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优化、创新我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载体,增强创建活动的生机和活力。力争我局机关在年末区级机关作风评比中位次再有上升,力争进入区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行列。
5、配合做好全区精神文明创建相关工作。根据我局职能,一是积极推动我区争创南京市首批文明城区工作。要认真对照《南京市文明城区测评体系》,找准薄弱环节,加大创建力度,巩固和提高文明城区创建成果;要加强对市政公用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市政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的完好,符合相关标准;要针对今年城区拆迁、建设工地较多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地管理,做到文明施工;要建立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并坚持为群众办实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我区实现首批进入南京市文明城区目标作出贡献。二是积极参与文明镇村创建工作。继续推进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和“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做好“三集中”、区域供水等工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文明环境。继续推进“城乡携手、共建文明”创建活动,与共建对象陶吴镇甘西村一道努力,力争今年共建工作有较大突破。三是积极推进全区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举办“和谐江宁大舞台”广场文化活动,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大楼的建设等。
四、有关事项和要求
1、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由局党委牵头组织;各单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由各党支部牵头组织。在实施过程中,要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制订计划,落实措施,扎实推进;要加强党、政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工青妇组织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局组织、纪检、宣传、法规等职能部门和工青妇组织,要加强对各单位的工作指导,发挥职能作用。
2、要加强工作创新。各单位要根据局党委实施意见,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创新内容和形式,努力形成本单位特色。
3、要加强检查考核。局党委将于年中时对各单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年终时组织考核评比,考核办法以及考核细则另行制订。
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建设局委员会
二00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003年2月26日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讲话的第一部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它们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十分重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十六大把这方面的内容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十六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十六大还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保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党委都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高度,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和政协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和政协的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大家普遍反映,十六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提得好,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按照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来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党和国家的事业一定能够更好地向前发展。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如何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切实推向前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问题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我们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并为之进行了长期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就是要推翻人压迫人的社会政治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为实现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创造政治前提。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讲话时强调,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才能使我们伟大的祖国脱离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的道路。这段话集中阐述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目的,也表明了我们党追求人民民主的一贯主张。我们党领导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在各解放区建立的人民政权,都实行了人民民主的原则。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在革命胜利后建
立人民民主的全国政权积累了重要经验。大家都知道,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在访问延安同毛泽东同志谈话时说到,希望将来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能够跳出旧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进行了广泛的民主实践,实现了几千年来中国政治由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由于经验不够和制度不健全,在十年内乱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受到严重破坏,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摆到了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败的高度。邓小平同志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还提出,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十二大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三大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他还强调,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规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它在21世纪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十四大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同时,提出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发展。十五大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些年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充分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我之所以要作这样一个历史回顾,就是要说明,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们党对自己一贯坚持和实行的发展人民民主的方针的新总结、新概括。全党同志都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文明都有鲜明的阶级性。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牢牢把握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这一点把握不好、把握不牢,走偏了方向,不仅政治文明建设很难搞好,而且会给党和
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坚持政治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削弱党的领导,脱离党的领导,放弃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不可能建设好。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走上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二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十六大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将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向前进。这是一句含义十分深刻的话,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党和人民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而开辟出来的,是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政治发展道路,也是一条充分体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意愿和根本利益的政治发展道路,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走下去。三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要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大力推进法治,既能够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使政治生活充满活力,又能够保持全国的集中统一,提高工作效率,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这方面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引为警戒。
第三,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政治文明建设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需要有领导、有步骤地全面加以推进。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坚持用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引和思想保证。要大力加强政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推行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
正,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总之,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完善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扎扎实实地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第四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具体讲,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的内容。从现代意义上理解政治文明,可有以下三个角度:一是政治文明意味着一种得以产生并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政治形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有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也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和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二是政治文明意味着社会政治领域的进步。三是政治文明更意味着政治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民主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2.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依法执政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4.决策机制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二、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五篇:制度建设与政治文明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的新思路。
(一)把党的制度建设提到统领全局的关键地位,是胜利回应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的内在要求。
经过长期发展,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个具有根本意义的新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迫切要求全党以对全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着重从制度层面切实解决好能否执政、如何执政的重大课题。
首先是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挑战和考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愈益凸现,政治多极化不可逆转,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现代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在如此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大变化中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我们党必须改革那些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在相对封闭状态中所形成的某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尤其是体制和制度,真正按照现代化大生产规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要适应各国文明的多样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提升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现代文明内涵,以真正地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显然,这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一个时代性课题。
其次是经济市场化深刻变革迅猛发展的挑战和考验。经济市场化的伟大变革,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正在全方位地加快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然而这仅仅是走了第一步。究竟如何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创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崭新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究竟如何运用现代市场经济规则搞活国有企业,增强公有制的生机和活力?究竟如何把现代市场机制追求经济效率的优势与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公平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既有高效率又有真公平的社会主义真正优势?如此等等,都是摆在我的党面前的,既关系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又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大局的历史性课题。
第三是经济社会多样化的挑战和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条件下,党怎样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思想文化多样化、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条件下,党怎样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利益结构和利益分配多样化、甚至某种利益矛盾剧化的条件下,党怎样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社会稳定,领导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等等。如何适应这种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以上三大挑战和考验,都涉及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以高超的能力和水平执政兴国。而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不仅取决于我们党以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作风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发展变化着的世界、对待发展变化着的实际,而且取决于我们党以什么样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以及一系列运作体制和工作机制来适应形势,承负起时代的考验和历史赋予的重任。
(二)把党的制度建设提到统领全局的关键地位,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鞭辟入里地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解决不了。这一精辟论断,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当前党内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尤其作风问题,都可以从制度层面找到原因;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虽然直接地是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然而无论是哪一个方面,都离不开积极完善的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和保障。要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在全党蔚然成风,除了要切实加强全党同志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高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外,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就是必须在党的各个层面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由此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实践、与时俱进者获得制度保障和张扬,使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抄照搬、本本主义者受到制度制约和谴责。否则,某些制度中的堕性,某些体制中的漏洞,就有可能形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强大滞障力量。江泽民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这三大创新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理论创新是前提,关键因素又在于制度创新。不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体制和制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切实地推进党的各项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就很难有大的突破,甚至有可能因某些制度的阻碍而扼杀创新理论的生命。这是历史与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要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循的原则,除了要在党内经常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懂得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为谁而用、归谁所有等基本问题外,关键是在于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有利于保持清正廉洁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尤其是权力运行制度。否则,权力运作制度不严谨、不规范,甚至存在严重漏洞,则有可能直接诱导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这也是历史与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党的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和纪律,更直接地包含着制度建设方面因素,更需要从制度层面改进和加强。只有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才能在党内形成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的生动活泼局面,有效地抑制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的滋生。这样一种规律,同样是历史与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总之,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内在地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亟需把制度建设提到关键位置。党风建设的实质是制度建设。
从当前在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看,也必须十分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作风建设始终。因为许多作风方面的问题,是与某些制度、体制中的弊端有着密切联系的。比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一些领导干部不是把功夫下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上,而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抄照搬、得过且过,这固然与这些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精神状态有关,但是归根到底,是由于在领导干部选拔、评价、考核体系中,民主、竞争机制还不到位,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对那些思想平庸者和懒惰缺乏应有制约力。再比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这些都与现行的某些干部选任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还比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甚至出现领导干部集体腐败的严重现象,这就需要我们从制度和体制方面深入思考、寻找原因。以上种种,归结到一点,无不是“官本位”的体制弊端。“官本位”即是一个意识问题,又是一个体制和制度问题;既是一种历史积淀,又是一种现实弊端;“官本位”意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官本位”的体制和制度。以上分析深刻警示我们,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归根到底是制度和体制的问题。党风建设的要害是制度建设。
(三)把党的制度建设提到统领全局的关键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在多处场合强调政治文明问题。在“5·31”重要讲话中,他又一次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的明确提出与实际推进,表明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追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征途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不仅是因为,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政治文明,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封建政治残余的深重影响,由于民主政治实践还较短,我们在政治领域还存在着不少漏洞和弊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还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历史与现实反复警示我们,不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就会遇到来自政治领域的障碍而难以顺利进行,甚至会延缓现代化的步伐。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高度民主政治,实现政治资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地合理配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是实现政治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由于工人阶级执政党在整个国家政治运行中的特殊地位,因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实现制度文明,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最关键部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表现为从理论原则上确认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表现为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这就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范运行原则包括:(1)社会原则。即党和国家的各项政治运行必须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为社会发展服务。(2)民主原则。即按照民主程序实现大多数公民对一小部分专门从事政治管理的公民的选择,并施之以严格的监督。(3)公开原则。即增强政治运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严格防止公共权力被少数人滥用而产生的专制政治和“暗箱操作”行为。(4)程序原则。即遵循选举、协商、讨论、监督、罢免的程序,使政治运行进入程序化状态。(5)法制原则。即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上述原则的实际贯彻,也就是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实际推进,其结果必将有力地提高党和国家政治文明的程度,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风的形成和发展。
在党的制度建设体系中,关键是实现和发展党内民主。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面对严峻复杂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执政兴国的伟大使命,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党内民主意识和制度建设意识,不断提高以体制改革和体制建设促进党的建设的自觉性。所谓党内民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发展党内民主生活,确保广大党员民主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实现;二是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管理。这两个层面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没有党内民主生活的形成和巩固,也就很难有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发展;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发展党内民主,归根到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性。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党内民主建设,才能有力地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适应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自觉地始终如一地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强大动力。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多处强调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党的制度建设。在“5·31”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根本意义和全局意义的方面。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出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需要从多层面着手,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推进三个方面的改革和建设:一是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完善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实际原则的干部选任制度。这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最重要环节。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真正把人民的意愿贯彻到一切干部选任过程中去,逐步扩大“民选”的广度和深度,以健全的制度体系实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二是深化组织领导制度改革,完善以党员民主权力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制度。这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最重要保证。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消除权力高度集中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切实发展党内民主,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从根本制度上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现象。三是深化权力运作制度改革,完善以权力监督和制约为根本内容的权力运作制度。这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最重要任务。通过制度和体制改革,使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志在权力运行中真正发挥作用,把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置于严格的有效监督之下,以健全的制度和体制时刻警示和促进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执政为民,防止和消除以权谋私腐败现象的滋生。实践已经表明,只要我们既积极稳妥而又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致力于党内制度的规范和完善,致力于党内民主的实现和提升,党的作风建设就一定能得到彻底改善,在健全完善的制度基础上,我们党就一定能出色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经受住严峻挑战和考验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