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创新公选模式“实地调研+撰写报告+答辩”有三好

时间:2019-05-12 17:59: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襄阳创新公选模式“实地调研+撰写报告+答辩”有三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襄阳创新公选模式“实地调研+撰写报告+答辩”有三好》。

第一篇:襄阳创新公选模式“实地调研+撰写报告+答辩”有三好

襄阳创新公选模式:“实地调研+撰写报告+答辩”有三好 核心提示: 湖北襄阳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20名县级领导干部,在选拔方式上取消了传统公选干部“笔试+面试”的选拔方式,采取“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答辩”相结合的办法,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湖北襄阳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20名县级领导干部,在选拔方式上取消了传统公选干部“笔试+面试”的选拔方式,采取“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答辩”相结合的办法,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这种选拔模式具有三大优点:

一是有利于准确选拔干部。针对20个不同的职位设定不同的要求和条件,有针对性的安排与职位直接关联的调研任务,同一职位的竞争者实地参加同一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在规定时间撰写调研报告或者策划报告,统一进行答辩和专家评定。对个别特殊岗位还作了定量定性的要求,比如招商局长岗位就要求熟悉招商引资或项目建设工作,有一定引资资源和招商实绩;报名境外招商分局的还要加试外语等,多角度实现“量身裁定,综合评判”效果。有利于避免过去“一个试卷考试,一套题目面试”公式化选人的弊端,有利于人岗匹配,更具针对性、准确性。

二是有利于综合评判干部素质。领导干部素质是综合性的,不仅要能“写”,还要能“说”,而且还要能“干”。过去公选干部往往是先笔试,测试干部的理论素质和文化水平,而这一关将把大多数竞争者排除掉,只有少数能“写”者进入面试,从中再选拔能“说”者。这种方式不能将“写”与“说”有机结合。“实地调研+撰写报告+答辩”模式可将“写”、“说”与“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检验,综合评判。这种不唯考试、更重实际能力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选拔能说会写不能作的“考试型干部”。

三是有利于提高公选工作效率。普遍认为,干部公选有利于扩大选人视野,是一种好选拔方式,但因时间长、成本高、效率较低,往往不被广泛采用。襄阳公选模式是把理论素质测试、能力素质检验以及面试等程序一次性完成,可以弥补公选程序过多、时间跨度过长、考生多次往来(特别是外地考生)等不足,有利于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过去公选惯例看,面向全国的公选一般需要历时2个多月,但这次公选仅用一个半月就可全部完成。

第二篇:宜家家居家具创意创新模式调研报告

宜家家居家具创意创新模式调研报告

031D101031D10117 张金童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家具创新服务一系列的研究调查走访并对客户进行一系列的调研和考察做此调研报告。

宜家家居基本情况介绍:

宜家是一间成立于1943年的瑞典家具企业,在瑞典人IngvarKamprad 独特的经营理念的领导下,从最初仅有一人的邮寄公司发展成为今天遍布全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58家家具商场和37000名员工的跨国公司。2000年,宜家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90亿美元。在一个几乎没有企业可以拓展到自己国家以外的行业里,宜家实现在一年里让超过2亿人光顾它遍布全球的商店,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5%。宜家是一家私营公司,主要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出售它所生产的产品,而宜家的总部主要负责宜家产品的设计、采购和后勤管理。这也就是为什么宜家不必上市集资也可如此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宜家的商场一般都建在城市的郊区,这就避免了为把商场设在市内所需付出的高昂的土地租金。宜家的商场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建筑,包括足够车位的停车场和储存家居的仓库。在商场内还有一些附属设施,如咖啡店、快餐店和小孩的活动空间,提供顾客在购买家居之余的必须的休息去处。宜家的观点“宜家不仅仅是一个家具商店,而且是一个家庭外出的目的地。”最值得一提的是宜家设计的购物流程,顾客从宜家商场的入口进入,顺着宜家商场内的指示,就可以看到宜家所展示的所有产品。宜家的商场既是仓库,也是展示厅,因为宜家的产品在商场的有些地方是堆放在一起,有些地方这些产品有作为宜家产品组合的一部分呈现给顾客。顾客既看到了宜家产品组合在一起的整体效果,也顺便选购了宜家的产品。

宜家家居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上涨,随着全球GDP的上涨,人们也越来越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宜家家居的口号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也更加凸显了其市场占有份额的比重,人们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会选择一家更有目的性的便民家具超市,宜家家居则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不断开拓市场。宜家品牌始终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联系在一起并秉承“为尽可能多的顾客提供他们能够负担,设计精良,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家居用品”的经营宗旨。在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的同时,宜家努力创造以客户和社会利益为中心的经营。

家具创新

家具创新则是吸引大众消费者眼球的一个重要的方案,宜家家居通过产品目录册进行营销宜家的产品目录采用39种语言进行编写,并同时在宜家全球29个国家向顾客群体赠阅。宜家的产品目录在全球的发行量为1.3亿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出版物之一。在这样的条件下以独特的创意展现了宜家产品的品质、功能,给人提供无限的现象空间无疑成为宜家家居创意营销的成功案例,家具创意的新模式也就开启了宜家家居的销售大门。宜家家居的家具的设计为大众所喜爱家具的采购也是部件全球采购,这样不仅保障了质量的优质而且成本低廉,而对于家具创新方案,经过一星期的实习走访和客户调查问卷,得出了以下的方案和结论:

家具创新是宜家家居长期的创新计划,现宜家家居的家具设计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式的设计风格,该风格:简单、开放、明快。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宜家的家具采用组合式设计,且便于组装和分别加工。每一件宜家产品都带有简单可读的标签,上面有产品的名称、价格、尺寸、原材料和可提供的其他颜色,便于顾客选择。宜家提供多种设计和不同的家具组合和大约1万种家居产品,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对个性化家具的期望,宜家还提供针对个人的家居设计。

我对个人的家居设计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方案,对于宜家家居的创意模式我们可以从个人家具设计入手,为满足中国人的生活习性和个人习惯,我们可以聘请各个地区房屋设计类相关的毕业生对样板间进行一系列的设计装修并在大厅内可以进行展出,可以定期半年内或者一年内展出几次来推销,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因为宜家家居的展厅毕竟有限,所以我的方案是做微缩图的三维样板间在宜家家居的外场进行展览,并聘请房屋设计咨询师现场咨询预约,为方便顾客,可以提出上门服务的需求,并由公司安排为顾客量身打造做出顾客心目中的理想家居设计图。个人家居设计针对不同的户型不同的面积设计对口的家具,其实这种创新方案很值得思考和研究,在我实习的过程中,每天在宜家家居里看到无数盲目的人脸,他们在体验家具的同时也在迷惑着自家家居是否适合这个色调是否面积适中的问题,我做了100份调查问卷,从调查问卷中反映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对于宜家家居的家居设计是为大多数人认可的,其设计色彩偏多,种类偏多,但如果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去设计的话,实际问题仍然很多,并不能解决任意面积任意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客户自提家具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对于很多大物件家具,顾客不能很轻松的搬运而填写的购物清单又没有专人指导,难免会出些问题。对于宜家家居大部分顾客提出的问题还有服务人员少,客户有问题的时候不能找到相关人员询问指导。这些问题的针对性就是人员分配上,所以和家具设计师一样,宜家家居面临的问题还是人员的问题。多些人员在店内指导会更加服务于百姓的需求,才能刺激消费。

对于以上提出的两个问题,其执行起来还是会有些阻力的,对于宜家家居这样大的家具卖场来说,家具整理、退换货、卖场布置、清洁、收银等工作需要很大的人手帮忙,如果再调动创意设计师和顾问等进入卖场难免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对于每个顾客提出的问题都要认真细致的一一解决,难免会出现卖场杂乱的现象,所以我认为预约可以解决问题,对于有需求的顾客,可以进行会员预约,在特定的时间和创意设计师进行直接的交流,这样不仅解决了人流多杂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有效地帮助,对于企业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在顾客眼里会留下一个较好的口碑,对企业发展是有深远影响的。

在宜家家居调查报告中我的个人体会就是企业的发展和顾客是有直接关系的,在宜家家居走访的几天内,每天的人流都是很多的,当然周末的人流更是多得挤都挤不过去的样子,人们在购买家具的同时脸上都洋溢着好奇的表情,对于很多产品甚至也不是很了解其真正的用途,举个例子来说,宜家家居对于每样东西都有其固定的分区,每种产品都有样品,杯子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宜家家居里你会发现杯子的种类多的数不胜数,即使你家中不缺杯子,但走到杯子那块地方时也会停下脚步选一两个,也许是因为价格便宜更或者是因为样式好看新颖。在宜家家居走访实习的这几天也经常会感受到宜家家居浓厚的企业氛围,在宜家家居仿佛买东西是次要的,关键在于欣赏和感受其家具的设计和外观的布置,可以看到不同的组合,无论是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甚至阳台,其摆放物品和设计都有很多不同的风格和组合方式,在这里可以尽情的享受创意带给人的视觉体验,尽情的欣赏着不同的家具组合,感觉不到自己正走在一家商店,更多的像是走在一家3D的画廊。可以尽情的用手触摸到甚至亲自感受到宜家家居的企业理念,在宜家购物,会发现与很多家居市场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因为人们完全可以自由的选择喜欢的逛商场的乐趣,因为轻松、安闲的购物氛围是宜家商场的特征。宜家家居强烈鼓励消费者在卖场进行全面的亲身体验,比如拉开抽屉、打开柜门、在地毯上走走、试一试床和沙发是否坚固等等。跟国内的很多家具店动辄在沙发、席梦思床上标出“样品勿坐”的警告相反,在宜家,所有能坐的商品,顾客无一不可坐上去试试感觉。宜家出售的一些沙发、餐椅的展示处还特意提示顾客:“请坐上去!感觉一下它是多么的舒适!”

这样的话语给消费者亲切的感觉。IKEA精心地为每件商品制定“导购信息”,有关产品的价格、功能、使用规则、购买程序等几乎所有的信息都一应俱全。宜家家居的企业理念给消费者如在家的感觉,通过这几天的走访和观察,我认为宜家家居的市场开拓方面一定会很顺畅,因为她影响的消费者只会越来越多。宜家家居的企业理念实施的非常准确到位,我认为这也是中国企业应该去效仿和学习的一方面,宜家的收益成效和其企业理念的执行力度是成正比的,我想我们中国的企业如果真的能做到像宜家家居一样,就真的能带动GDP稳步增长了。

第三篇:结合校情创新教学办公模式调研报告(范文)

结合校情创新教学办公模式

以级部为管理单位的教学办公模式,通常是以本年级任课的教师为单位组成一个办公群体,这样的办公模式对于班级的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不利于教科研。随着学生高峰期的结束,学校班级规模萎缩,如,我校只有三百二十名学生,每年级三个班,其中语文、数学、英语每科每年级仅有二人,至于政治、历史、地理、生

物学科,全校每科仅有二人,原有的办公模式已极不便于教师的合作备课与教科研。因此,以原有的级部为基础,以既方便管理又方便教师合作为原则,将任课教师的办公室进行重新调整,具体做法如下: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每年级每科有两名教师在原级部办公,将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学科的教师以科为单位,同科的在同一办公室,穿插到各个级部。

经过实践,这种办公模式有以下优势:

一是有利于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想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这种办公模式,能保证同一级部大部分教师在同一办公室办公,对学生的学习、纪律、思想等状况进行及时、全面的反馈和沟通,从而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是有利于教师合作,提高学科教研水平。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材的设置有了很大调整。很多问题答案的开放性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留下了很大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很多问题需要在交流切磋中才能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合作,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这种办公模式,为教师的交流合作和学科教研提供了必要的平台。

三是有利于节约经费,整合学校教育资源。这种办公模式可以在水、电、暖、降温、微机利用等方面节约一部分费用,同时也提高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第四篇:关于嘉兴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

逆势而上调结构 抓住机遇促转型

——关于嘉兴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

嘉兴市位于浙江东北部,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通宁波,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中心区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嘉兴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作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坚决打好结构调整这场硬仗为抓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调整经济结构创新发展模式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成效与变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嘉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外需萎缩、订单减少、企业停工减产及就业和社保压力增大的情况,嘉兴市委、市政府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结合本地实际,研究提出了保增长、促转型、抓统筹、重民生的工作部署,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措施,创新机制,优化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经济企稳向好。2009年1-3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9.45亿元,同比增长8.3%,增幅均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前3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6%、7.1%、8.3%,分别高于全省平均1.1个、0.8个和0.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227.3亿元和113.1亿元,同比增长9.7%和9.6%(增速均列全省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服务业保持了13%以上的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二)市场消费信心稳步提振。2009年1-3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分别为15.2%、15.1%, 15.2%,分别高于全省平均2.1个、1.4个和0.9个百分点。消费信心增强,发展预期继续向好,1-3季度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08.7、116.3、119.5;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07.1、123.6、133.1。

(三)外贸出口降幅逐季收窄。1-3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22亿美元,新批“三资”企业157家;进出口总额为124.31亿美元,降幅比上半年减少1.8个百分点,其中外贸出口额达到89.68亿美元,降幅比上半年减少1.4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好于加工贸易,降幅小于加工贸易11.4个百分点。

(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截止3季度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021元和8984元,同比实际分别增长9.5%和

固定资产投资863.1亿元,增长21.3%。在项目投资上,实施“三四五六”战略,即:突出项目引导、推进和服务三个环节;强化项目准入和后评价、项目推进、落实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盘活存量和腾笼换鸟四项措施;抓好“零增地”、“存量优化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产业化”和“生产性服务业”五个一批480项重点项目;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石化、电子信息、汽车关键零部件、新材料和新能源等六大产业。在项目实施上,要求每个重大项目都要实行领导联挂,靠前督战,面对面进行指导,及时帮助和协调解决遇到的难题。

(二)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人才的协同作用,为结构调整构建新机制

1、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环境、知识产权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外部推动力。面对危机,嘉兴人深切感受到粗放式发展模式、对知识产权重视不够和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不力,已经影响到嘉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探索调整结构和转型发展之路。一是保护环境。积极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以环境的倒逼机制促进企业转型升级。2007年9月,嘉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嘉兴市排污权交易办法》,成立了国内首个排污权交易平台——“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对新、改、扩建项目全面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并探索开展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将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在化”。截至2009年9月,全市共有329个项目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COD 1329吨,SO2 915吨,交易总额达到1.09亿元。通过有效的环保机制探索和合力整治,嘉兴水环境明显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逐年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94%。二是保护知识产权。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强生产、流通、进出口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行政执法,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09年1-8月,全市专利授权量2948件,同比增长51.2%,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倒逼机制作用下,企业创新积极性明显提高,亿元以上企业均建立了研发中心。三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嘉兴有180万外来人口,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一项紧迫任务。为此,嘉兴率先提出打造“嘉(加)兴(薪)不欠薪”城市品牌,全面提高劳动者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加大对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压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逼迫企业走技改创新、品牌建设之路。通过实施上述三大保护,既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改造提升。

2、以企业为主体,鼓励国资、民资、外资齐上,增强经济转型升级的微观活力。地处上海、苏南和浙南三个经济圈交会点的嘉兴,充分借鉴三种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国资、民资、外资相互补充、互促共进的经济格局。一是大力扶持民营企业。通过制定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和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创业门槛,简化注册手续,使更多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个体工商户转办私营企业,形成了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民营经济已成为推进富民强市的主体,占经济总量的近70%,占全部税收、财政收入的2/3以上,农民的非农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民营经济。二是大力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方向是使国有经济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在为民资腾出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国有经济。十年来,市级国有资产总量增长13倍,全市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900多亿元,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为增强和发挥国资在转型升级中的主导力量,嘉兴加大了招央企、引国资步伐,一大批国企大项目先后落户嘉兴。三是大力实施招商选

展能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嘉兴着力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2008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地市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如今全市已成立480多家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6.34万户,占总农户的40%,有194家合作社拥有品牌,合作社基地面积36.92万亩。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推广、产品销售、融资担保等服务,催生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近千家,其中市级143家、省级17家,国家级3家,总资产55亿元,涌现了“五芳斋”、“金平湖”、“膳博士”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

(四)创新发展平台,提升城市承载力、自主创新力、开放带动力,为结构调整注入新动力

1、推进市域一体化,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城市,提升城市承载力。改革开放以来,嘉兴走出了一条以县域经济为重点的区域跨越发展之路。面对区域合作与联系日益密切、城市对区域发展带动力日渐增强、经济转型升级极为迫切的新趋势,地处长三角大城市包围圈中的嘉兴,充分认识到只有走区域统筹发展之路,才能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脱颖而出。一是编制完成市域层面的总体规划。2003年以来,嘉兴基于区域发展相对均质、城镇密度相对较高等特点,提出了推进市域一体化、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的战略决策。明确了以市区为中心、县(市)城和滨海新城为副中心、新市镇为骨干的城市框架体系。在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三纵三横三连”的高速公路框架和市与县之间、县城与中心镇之间的交通圈,实行了城乡公交一体化。二是加快公用设施建设步伐。通过跨区域统筹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垃圾焚烧厂和固体废物处置中心,推进重大设施高效利用,防止重复建设和低效运行。嘉兴通过统筹区域饮用水、天然气设施建设,实现了全市域城乡供水一体化,天然气管道逐步向农村延伸。同时,立足不同区域产业基础,打破内部行政区域壁垒,统筹区域产业分工,并明确了中心城市与市镇的产业功能定位。三是着力提升市域一体化层次。出台了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意见,建立了以规划管理、财政结算、投融资为重点的市域统筹运作机制,推进全市“重要资源、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共建共享。

2、集聚创新要素,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力。为强化经济转型的科技支撑,嘉兴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建设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以构筑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为重点,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二是建设嘉兴科技城。为加快嘉兴科技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先后引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中心、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中国(嘉兴)中心等33家国内外科研院所。此外,全国还有2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嘉兴2000多家企业建立创新“联盟”。到2008年嘉兴科技城共组建12家高科技公司,被科技部评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1-6月,来自中科院嘉兴中心的15个转化项目分别在19家合作企业中转化,新增项目转化实现产值6.47亿元,同比增长167%。三是增加科技创新投入。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5.22亿元,增长26.1%,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58.1亿元,其中研究开发经费支出32.1亿元,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77%。如今,嘉兴已形成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为主体,市、县两级科技孵化器和创业服务中心为补充,各类科技园、企业技

6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弥补“短板”,做大“长板”,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初步实现均衡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嘉兴应对危机、调整结构的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必须走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率先发展之路,必须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走以人为本、惠及民生的和谐发展之路。

科学发展之路的探索永无止境。嘉兴正处在人均GDP加快向1万美元迈进、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宏观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嘉兴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浙江省委“两创”总体战略要求,抓住长三角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创业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把嘉兴建设成为“长三角创新型经济强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杭州湾宜居型滨海新市”,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五篇:关于佛山市应对金融危机创新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2010

关于佛山市应对金融危机创新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2010-03-19 20:08 来源:新华网 共 0 条评论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模式面对经济全球化、珠三角一体化的新浪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广东省委明确提出,佛山必须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佛山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珠三角一体化,广佛先行”的要求,着力在城市发展模式、城乡发展模式和广佛同城模式的探索上,先行先试。

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精神 坚决推进“两转型一再造”--关于佛山市应对金融危机创新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

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佛山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广东省委的工作部署,扎扎实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带领全市人民特别是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积极主动化危为机,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两转型一再造”),实现在危机中率先突围,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一、佛山经济的主要特色和发展成绩

佛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央和广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佛山人民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开放,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以园区和镇街经济为主的发展特色。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类住区优秀范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2007年)评价佛山为全国两岸四地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第9位城市,2008年佛山经济总量居全国所有大中城市第11位,2008、2009连续两年被评为《福布斯》中国大陆十佳商业城市。

民营经济发达是佛山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色,也是市场经济成功的发展模式。佛山民营经济扎根本土,资产负债水平较低,与本地经济的融合度高,适应市场、应对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佛山能够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表现出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营经济为主导,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民营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佛山现有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1853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112家;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595家,其中纳税超亿元的47家。这些骨干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成为保持佛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中坚力量。佛山是传统的制造业城市,目前正在朝着打造世界级的“陶瓷之都”、“白色家电之都”、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以及专业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家具、新材料、汽车及零配件、食品及饮料、轻纺、节能环保、医疗保健等九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目标发展。

面对经济全球化、珠三角一体化的新浪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广东省委明确提出,佛山必须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全面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佛山在解放思想、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学习讨论活动中,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着力创新发展模式,确立了“发展科学、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总体目标,全力推进“两转型一再造”,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科学发展模式为佛山赢得勃勃生机。2008年经济发展取得四个突破:一是生产总

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到4333亿元,增长15.2%;二是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达到10423美元;三是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658亿元,增长20%;四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27亿元。单位GDP能耗下降7.97%,远远超过计划下降4.36%的目标,污染减排超额完成目标,全市呈现出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佛山率先突围,经济发展逆势回升并领跑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市出口额下降20.6%的困难情况下,佛山经济呈现出增长加快、质量提高的好势头。1-10月,实现GDP 3920亿元,同比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08亿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1197亿元,增长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3亿元,增长2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亿元,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5元,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1197亿元,增长21.1%;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纯收入7503元,增长11.8%。劳动力需求回暖至景气区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1.95%,企业订单大幅增加,工业生产回升至“较为景气”区间,企业数量比2008年同期增长

9.3%。

二、以推进产业转型为核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佛山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高,受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早、影响大。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佛山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逐步显露,2009年一季度,是形势最严峻最困难的时刻。经济指标持续下滑,进出口出现大幅下降,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企业普遍开工不足、订单大幅减少。面对这样的形势,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冷静客观分析形势,扎扎实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明确了如何看待、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路和政策。

(一)正确判断形势,主动化危为机

如何看待国际金融危机?佛山市委、市政府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的严重危机,靠躲是躲不掉的,靠守是守不住的,靠放慢速度也是挡不住的,关键是统一思想,树立信心,主动出击,化危为机,勇于突围,才是根本出路。一方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辩证分析,充分看到危中有机。第一,金融危机是世界性的,对中国有影响,对欧美国家影响更大。第二,金融危机主要是国外尤其是欧美的金融业发生了危机,而中国的金融业没有出现危机,这就是机会,可以为我们突围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第三,中央和省出台的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我们突围的最大支撑。另一方面,对佛山自身优势要足够认识,提高应对危机的信心和勇气。第一,有内外源型经济结构的优势,佛山外源型经济占1/4,内源型经济占3/4。在外源型经济中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额各占五成。这样的结构受金融危机正面直接的冲击较小。第二,有企业优势,佛山以本土企业、民营企业、实体经济为主,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这些本土企业和企业家,已经深深地植根佛山,不仅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市场应变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不断推动产品更新换代,成为佛山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中坚力量。第三,岭南文化积淀的传统经商信誉的焕发,以及现代社会诚信环境的大力培育,造就了佛山发展信誉和诚信的知名度。这些都是佛山具有较强抗击风险能力的重要基础。有了这些优势,佛山经济对金融危机冲击不但“耗”得起、挺得住,而且对出现的机遇抓得住、用得好。

如何应对危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佛山更加明确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还是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

划纲要》),首要问题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佛山当前践行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实践,也是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

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佛山市委、市政府认为,在金融危机面前决不能自乱阵脚,绝不能走回头路去保护落后产能,要更加坚定科学发展理念,更加深刻理解省委领导关于金融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的论述,更加坚决地推进“两转型一再造”,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应对危机、实施突围中,佛山抓住了难得的机会:一是抓住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过去淘汰生产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弱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需要政府做大量工作,现在碰上危机,由于这些企业缺乏抗风险能力,自动退出市场或者异地转移,使产业结构调整的阻力大大减少。通过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移转,腾出新的发展空间,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进而达到结构调整的目的。二是抓住了市场需求变化为我们开辟新市场的机会。比如,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外高端陶瓷企业减产或者关门,这就为物美价廉的佛山陶瓷腾出了市场空间。国家和省的“家电下乡”、“农机补贴”和“广货北上”政策,也促进了佛山家电、机械装备、纺织等主导产品扩大市场。三是抓住了企业求生存求发展增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动力带来的机会。在金融危机中,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就容易被淘汰,2009年以来,佛山企业技改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四是抓住了融资的机会。按照扩大内需、保增长的目标,推出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2008年底与银行签订2800亿元的授信,发展资金相对充裕。佛山这次应对危机,主要是通过内生动力、扩大内需、技改挖潜、存量调整,辅之以投资、出口拉动,从3月份开始逐步实现了逆势回升,发展速度超出了年初的发展预期。

(二)实施“三个一批”,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佛山经济虽然以传统产业为主,但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更不能甘于落后。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三个一批”,大力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改变了过去长期以生产要素大量投入、投资驱动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是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佛山已有1200多家企业关停淘汰或限期整改,240多家企业向外转移。二是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一大批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产业转型、效益增长。比如,美的集团2009年产量没有增加,效益增长30%。维尚家具制造集团开创了家具行业全新的“大规模数码化定制”生产经营模式,完成了从传统家具制造向现代家居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在家具行业困难重重的2009年上半年,月销售连续数月增长20-30%。陶瓷产业最集中的禅城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近三年陶瓷产量减少了近4成,但产值和税收增长了1/3,能耗下降1/4,排放的二氧化硫减少1/5。三是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近年来佛山培育发展了液晶显示、新型电光源、太阳能、光伏等一批新兴产业。随着传统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佛山生产的传统“新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三)明确转型目标,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佛山从实际出发,确立了“精细发展第一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在三大产业中不断注入现代元素,加大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推动产业向生态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转型。

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一批现代农业基地,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品牌农产品。2008年全市农业用地产出率达1.25万元/亩,居全省第一,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5倍。全市农业园区建设面积达到9.11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得到大力推广。

内外源型经济并进加速产业现代化。打破依靠地缘优势以及在本地区配置资源的传统习惯,促进国内外优质要素与本地企业嫁接,实现从过去“三来一补”、合资合作向资金、人才、市场、技术、管理的全方位合作转变,内外源型经济形成互不排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通过实施“总部”经济和“走出去”战略,推动民营企业成为佛山总部经济的主力军,并在家电等若干领域参与国际产业分工。4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佛山投资83个项目,79家国内500强企业投资128个项目,加速了佛山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通过汇聚各方资源,佛山形成专业镇34个(数量居全省之首),以及陶瓷、不锈钢、有色金属、家具、花卉等一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专业市场,拥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5个,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9个,形成了大园区、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格局。

以现代服务业构建产业服务中心。彻底抛弃“制造业发达了,服务业自然就发达”的片面认识,大力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发展面向全国和世界市场的各种服务业。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迅速在佛山崭露头角。如“岭南天地”将建成弘扬岭南文化的重要基地,千灯湖金融高新区将成为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金融业后援服务基地和区域性金融商务区,美旗物流将建设成为全国超大型物流采购中心,OUTLET世界名牌折扣店将建成以超级大型购物休闲中心为主体的新型消费区。这些项目在明年亚运会前一期工程将投入运营。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抓现代物流业发展,佛山物流成本占生产经营成本的比重已经由四年前的21%下降到目前的15.2%,为降低企业成本、优化投资环境和促进产业聚集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通过实施金融发展“三项计划”,即金融市场发展的创新试点计划,创业风险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担保基金发展的基金引导计划,企业上市的“463计划”,舒通经济运行的“经脉”和“毛细血管”,促进金融、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环保、民生、“三农”等领域以及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被有效放大,经济发展获得了倍增的动力。

(四)加快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佛山十分注重企业自主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平台,针对每个区域的产业特点,建设孵化基地。以大企业为支撑,建设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围绕打造区域品牌和创知名产品品牌,建立国家级和省级认证中心、测试中心、检验中心。政府主动到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去“扫瞄”,对锁定的产学研项目,带领企业去“扫荡”,把适合佛山发展的先进项目和技术引进来,迅速形成新的生产力。启动“百亿千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工程,组织全市企业实施1000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对新兴产业和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带动投资100亿元。与中科院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启动共建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63个合作项目,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2009年1-10月,全市完成更新改造投资273亿元,同比增长42.6%。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34件、中国名牌产品65个,累计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成为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居全国各大中城市第四位的城市。

三、以推进城市转型开拓发展空间

起步比珠三角晚的长三角,实现超越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珠三角以镇街为主的区域

经济,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实力上,都落后于长三角发达城市以区县为主的区域经济。珠三角城市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走区域一体化发展道路,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佛山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珠三角一体化,广佛先行”的要求,着力在城市发展模式、城乡发展模式和广佛同城模式的探索上,先行先试。

(一)走组团式城市发展道路

为提升佛山的城市化水平,2002年底,国务院批准佛山行政区划调整,将南海、顺德、高明、三水等四个县级市改为佛山市辖区。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城际交通设施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缩小城市内和城际间的距离,城市建设、城市资源配置和城市管理的环境和条件发生改变的新情况,佛山市突破传统思维、传统模式和传统手段,不走摊大饼式发展城市的老路,提出在现有城镇分布格局的基础上,走组团式大城市发展道路,以两个百万人口、五个三十万到五十万人口的新城区为节点,形成组团式现代化城市的新格局。按照“同城生活,同城便利,同城发展”的理念,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整合,统一规划建设交通干线路网、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电网、燃气网和信息网,整合路桥收费站、城市组团公交营运线路、邮政电信网络等城市公共资源,提升城市发展承载能力。省运会场馆、新闻中心、佛山一环、广明高速等重大项目陆续建成使用;佛山机场重新复航,开通专项航运功能,细化航空服务市场,完善广佛都市圈航空业务;国内首条城际地铁将于明年正式投入运营;按照城市商务中心的定位,推进禅桂新中心组团新城区建设。实施“三旧”改造,使“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向“新的城市形态、新的产业形态、新的生活方式”转变。昔日“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的佛山,正在向“城在花园中,花园在城中”的岭南生态城市转变。组团式现代化大城市的框架和雏形初步形成,佛山城市影响力、辐射力逐步增强。

(二)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佛山是在原有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基础上迅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城乡“二元”结构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城市现代化进程。破除城乡体制性障碍,实现城乡一体,是佛山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佛山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集中体现为“七统一”:统一城乡户籍管理、统一城乡规划、统一城乡低保标准、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一城乡劳动力管理、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统一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

(三)推动广佛同城化

广州和佛山两地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推进同城化建设。共建全国第一条城际地铁,实行交通路网衔接,开通城巴快巴,车辆年票互认互通,按照“完成一批,启动一批,推进一批”的原则,推出52项重点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在产业布局上,佛山优先发展相对生产率比较优势产业,即现代制造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广州错位发展。广州以服务业为主,佛山以制造业为主,广州制造业主要是汽车、造船、钢铁、石油、石化,佛山主要是机械装备、家电、陶瓷、纺织、服装,形成区域产业互补发展。广佛同城化的推进,既提高了区域发展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两地人民的生活便利和生活质量,并为珠三角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示范。

四、以推进环境再造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也是生产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体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营造。

(一)优化生态环境

产业要升级,环境要先升级,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产业;宁可掉几百亿GDP,也要把环境搞上去。这几年,佛山大力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坚决整治陶瓷、水泥、小火电、小铝型材熔铸、玻璃、漂染、电镀、采石场等行业,减少大气和水污染。全力推进节能减排,以严厉措施控制主要污染物总量排放和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将一批因环境容量有限或能耗过高、不适宜在佛山生产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其它有发展优势的地区或就地关闭。积极推进“不开发区”建设,确定为不开发的区域实施严格保护,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汾江河是佛山的母亲河,受到严重污染。佛山把汾江河整治作为核心工程,投资54.6亿元,实施95个项目的整治,时隔26年再次举办端午节汾江河龙舟赛,明年6月30日前截污、清淤和引水工程基本结束,河水将基本变清。同时,积极实施“三年促变,绿地佛山”,以道路绿化为重点,全面推进绿化建设,使佛山逐步成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美丽整洁的地方,“种树也能种出伟大的事业”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通过不断强化环境再造、环境升级,佛山成功引进了一批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大项目,不但GDP没有掉,而且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优化体制环境

佛山抓住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在区(县)层面推进顺德区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综合改革试验,在镇街及以下基层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

推进顺德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县级区域科学发展的新模式。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区为目标,顺德区在国内县级率先实施“大部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责权关系,创新运行机制,精简管理层次,将41个党政群部门和部分双管单位整合组建为16个大部门,实行党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分工清晰又统一协调的运行机制。佛山市随即向顺德区下放378项行政审批和日常管理权限,全力支持顺德形成机构精干、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运行高效的党政管理体制,克服目前党政机构普遍存在的设置不够合理,多头管理,缺乏协调,运作不畅,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做出灵活调整,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有效管理和服务等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社会力量、民间资源在公共治理中的功能。

实施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破解公共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的难题。佛山镇街多数城镇化水平高,常住人口多达数十万,经济总量高达数百亿元,基层群众和企业需要的日常公共管理和服务事务繁多,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社会服务需求很不适应,社会获得服务的效率低、成本高。为此,佛山提出凡与老百姓直接发生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事项,原则上由镇(街)一级政府完成,市、区向镇街下放管理权限,减少多级审批,提高镇(街)行政效率,提升为民服务的效能。将镇街服务延伸到基层,在村(居)一级组建由党支部书记兼任主任的行政服务站,提升党组织在基层建设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克服公务员编制有限与社会服务需求不断扩大的矛盾,试行政府聘员制,探索干部“能上能下”、公务员“能进能出”的新体制,探

索政府聘员的职位序列和薪酬体系改革,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发挥社会力量管理和服务社会。

(三)优化社会环境

实践科学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让广大群众分享发展成果。佛山着力破除“重物轻人”的观念,一方面,大力改善民生的硬件条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推行全民医保,积极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另一方面,重视民生的软件建设,在全社会开展“情暖佛山”活动,作为党政机关为民服务、化解信访矛盾和广大市民参与扶贫开发、关爱帮助困难群众以及全体人民和睦相处、增进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积极培育党群、干群关系“鱼水之情”,着力提高各级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能力,要求所有的党员、干部、公务员满腔热情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做到爱民爱岗、为民解困;在全社会倡导互爱互帮、相互包容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做好事”活动,让各党派、各社会阶层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温暖大家庭的大潮中去,奉献爱心,收获情谊,转变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佛山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金融危机取得的成效表明,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加强党的领导。佛山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之所以能够化危为机、率先突围,是佛山市委坚决贯彻中央和广东省委各项部署,扎扎实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准确判断形势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引导并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应对的结果。目前,国际经济已经出现回升迹象,佛山的发展也呈现又好又快的势头。在新的形势下,佛山市坚持发挥党委把握方向、统揽全局的作用,把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创造更多的发展优势,争取更大的发展成效。要以更大勇气推进改革开放,以更大的决心推进“两转型一再造”。围绕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目标,不断完善科学发展模式,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和全国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国家级企业和品牌,形成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主体产业群,建成产业服务功能较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成融入珠三角城市群的一体化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城市组团形成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发展格局,城乡全面实现一体化发展;巩固和提升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全社会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人文环境、生态环保的岭南水乡特色突显的城乡环境,使佛山成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美丽整洁、生机勃勃、富裕和谐的现代化文明城市。(调研报告完成于2009年12月)

下载襄阳创新公选模式“实地调研+撰写报告+答辩”有三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襄阳创新公选模式“实地调研+撰写报告+答辩”有三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