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湖南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治理公路三乱“毒瘤”,先要斩断部门利益
2014年湖南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治理公路三乱“毒瘤”,先要斩断部门利益
司机被罚款,与是否违章无关,一些交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大搞“执法经济”。这种行为加大司机经济负担,推高物流成本,而买单的是整个社会。这些部门的行为不仅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而且败坏社会风气,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
近日河南永城一辆大货车女车主,因不堪当地公路管理部门巨额乱收费,当场服农药自杀,现仍在医院抢救。事发时,有关执法人员对车主说,“你死跟我们没关系”。12月1日上午,河南永城市公路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当地政府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此事进行调查。(相关报道见A15版)
因不堪巨额公路乱收费,货车车主当场自杀,这是由公路三乱引发的一起极端事件。在这起车主以命相拼的个案背后,是我国公路三乱顽症长期存在,而且愈演愈烈的不堪现实。所谓公路三乱,就是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从1994年国家纠风办发文制止三乱以来,在近20年的时间里,政令年年发,三乱照旧有,而且各相关执法部门花样翻新,敛财更甚。有媒体通过向全国14个省份上千名司机发放问卷,得到一个调查结果:在2011年,罚款占到了货车运费的10%。由此推算,当年我国公路罚款约2700亿元。
一些运政、路政等涉及公路三乱的执法部门,不论是否存在违法情节,见到货车就开罚单。一些执法部门在乱收费方面倒是很有“创新”意识,对超载车辆甚至公开出售通行月票。有些部门贪得无厌,对车主动辄收取数万元的巨额罚款,而且绝不提供票据。执法者何以成为“靠路吃路”的路虫?本应为民服务的公路,何以成为一些地方路政交通人员敛财的工具?建立治理公路三乱执法长效机制,呼吁了近20年,有效机制何时真正建立?
就在不久前,媒体曝光了部分地方交警乱罚款问题,社会影响恶劣。随后在公安部的安排下,多地交警部门以案例为反面教材,对民警开展警示教育,并采取措施加强执法规范管理,严禁协勤上路执法处罚,严禁随意拦车检查。但是,压下葫芦起来瓢,河南永城的这一极端案例告诉我们,一些地方运政、路政的危害更甚。目前当地政府已着手调查自杀事件,接下来如果进展顺利,相关主管部门表现积极,那么,或许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波针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整改行动。但不论是交警部门还是路政、运政部门,在一阵风的整改以及媒体监督过后呢,会不会一切照旧?
公路三乱“毒瘤”,屡禁不止、屡斩不断的根本症结,是体制问题,也是利益问题。首先,三乱产生的根源是目前“多龙治水”的公路管理体制。目前涉及公路三乱的部门多达十几个,包括交警、运政、路政、城管、环境、林业、工商等。由于与交通运输相关的管理部门众多,于是产生部门之间法规打架、部门职能重叠。以治理货车超限为例,交通运输部门的处罚和
交管的处罚,针对同一个行为的定性不同,处罚的角度不同,处罚金额更不同,这让司机无所适从。
公路三乱愈演愈烈的另一个重要根源是利益驱动。一些地方运政、路政等交通管理机构人员严重超编,在财政拨款有限的情况下,以罚款养人。这些部门为了完成创收任务,无视超载等违法行为,眼睛紧盯的只是罚款。这种“以罚代养”的养鱼式执法,导致超载等公路违法行为大行其道。
司机被罚款,与是否违章无关,一些交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大搞“执法经济”。这种行为加大司机经济负担,推高物流成本,而买单的是整个社会。这些部门的行为不仅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而且败坏社会风气,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治理公路三乱“毒瘤”,首先要切断部门利益的触角,最终要通过整合执法主体,推进综合执法,建立权责统一的公路管理执法体制。
第二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斩断高考作弊利益链 - 副本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背景链接】
据报道,2014年6月18日,有人组织武汉在校大学生“枪手”前往河南杞县等高考考点参加替考。教育部回应称,已派出工作组赶赴河南省、湖北省指导督办调查。河南省招办回应称,2014年该省已查实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其中替考127人。此事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热议。
近年高考作弊案
2009年吉林非法生产销售高考作弊器材案;2010年甘肃靖远县高技术工具作弊案;2012年湖北黄冈市公安局查处了蕲春高考舞弊案;2013年山西忻州在保德县、岢岚县、原平市三地抓获8名参与高考舞弊的作案人员„„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以使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参与平等竞争的能力,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李克强
[原因]
高考作弊之所以高发,关键原因有三。
其一,对于作弊行为的调查、处理,往往单独由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监管不完善。教育行政部门也是作弊的相关利益者。替考作弊案,如果查实监考被收买、通融,教育行政部门至少要负领导责任。还有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当地的高考利益,纵容作弊——作弊可提高考生的分数,也提高当地的升学率,如此一来,作弊调查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作弊事关考试公平,一分之差也影响学生的最后录取结果,一名考生作弊成功,就完全可能改变整个录取秩序。因此,教育部门往往以平息家长情绪、维稳等名义,压下作弊事件,对其轻描淡写,而一些参与作弊者也清楚的知道这一点,于是有恃无恐。
其二,作弊的收益巨大,已经形成作弊利益链条。组织替考者可以用经济利益通融监考者。组织者、替考者、监考者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间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并且部分组织者以行贿监考者等为卖点,向考生展示自己的能力。
更应该引起反思的是,考生、枪手不引以为戒,而是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机会”,在他们看来,被抓只是小概率事件,他们凭借作弊的分数进入更好的学校,而一旦成功,考生的命运就可能完全改变。按照我国当前大学不坚持质量标准“宽出”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出意外将顺利获得文凭,而拿着这一纸文凭,他们可继续玩各种非法手段,谋求好职位,甚至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其三,整体大的教育环境过于看重高考成绩。虽然现在的高考已经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但是高考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小视。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实施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痕迹,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
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高考成绩不仅是学生,也是教师身上一道难以摆脱的紧箍咒。高考成绩还是政府对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硬指标。高考成绩意味着考生的前途命运,意味着学校的经济效益,意味着教育部门与地方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政府的政绩。再加上,高考招生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不公,河南等人口大省考生上大学尤其是上重点大学的机会与北京等省市差距较大。于是,在整体教育环境急功近利的情况下,诚信道德,法律尊严等都为利益让路。
[影响]
替考行为破坏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不仅已经触犯法律,而且破坏了公平选拔的原则,更是对社会风气以及年轻人心灵的戕害。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性替考事件中,参与其中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在社会上树立了一个弄虚作假的印象,不仅破坏政府公信力,也会使替考的学生和被替考的学生因此陷入价值观的困境。
[措施]
当前要堵住高考替考行为,就必须尽快堵住高考制度漏洞,彻查背后的利益链条。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一是要通过加强学生档案和户籍管理。比如在考生报名和信息采集时可以采取指纹识别方式,学生电子信息一经录入就不能更改等等,从制度上、技术上堵塞漏洞。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二是强化考务体系自身的监控与成员的审核和选拔。要对替考事件幕后的组织者、策划者以及整个替考过程和手段严查到底,不仅要清退查处替考者,而且要深挖彻查替考背后的利益链条,甚至是腐败行为。不论涉及什么部门和个人,都要一查到底,对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要绳之以法,以维护高考的公平与公正。
三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在全社会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可以学习西方教育体制,引入家长委员会,对教育中涉及公平竞争的考试、选拔等进行监督,必要时可以对结果质疑。媒体监督也不能放松,例如此次案件的曝光,媒体功不可没,但不应止步于曝光,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在事件发生后继续追问。
四是加强学生素质和道德教育。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根源上杜绝作弊观念的产生。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公公务员考试免费资料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xiexiebang.com/gjgwy/ziliao/
第三篇:2014年湖南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霸王条款
2014年湖南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霸王条款
【背景链接】
2013年8月,中国移动套餐流量清零被长沙消费者起诉称为“霸王条款”一事引发公众的极大关注。这一举动得到众多“草根”阶层的呼应和支持,广大网友痛诉对通信等行业“霸王条款”的不满,高呼“求胜诉”。
实际上,近年来,每次曝出的高速公路“超时费”、银行“小额账户管理费”“离柜概不负责,少了不补,多的却要还”等“霸王条款”都会遭到公众排山倒海般地反对和批判,但部分垄断行业依然我行我素,鲜见改进。
专家认为,无论是手机上网流量清零还是银行名目繁多的收费,各种“霸王”做法的背后都是相关企业的垄断地位所致。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霸王条款”指一些经营者单方面制订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的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和店堂公告或者行业惯例等。它大量存在于消费领域,但是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领域,由于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空间,“无形之手”会将这些企业逐出市场。因此,对霸王条款的治理难点主要是享有某些垄断地位的企业。
能源、通讯、运输等基本生活必需产品的提供者多为垄断企业,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面对有关霸王条款,消费者由于没有选择空间,只能接受低质量、高收费的服务。五花八门的霸王条款,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干扰与破坏了正常的消费秩序,对国家在消费领域的管理活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不时引发纠纷和冲突,影响到社会和谐。
此外,有些“霸王条款”还披上合法外衣,在行政权力支持下以部门规定甚至政策的形式体现出来。比如在一些旅游景点,旅游者必须购买所谓的“旅游套票”,而对维护旅游市场秩序负有监管责任的地方旅游局对此却经常“视而不见”,这实质上是受到了地方政府保护的“霸王条款”。
霸王条款危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大了社会运营成本和群众负担,导致群众对政府不信任。因此,清理霸王条款看似商业行为,实质上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无论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还是从建设以公平原则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出发,都必须严厉整治霸王条款
[措施]
“霸王条款”暴露出我国垄断行业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漠视。要铲除层出不穷的“霸王”做法,亟待政府部门、消费者以及全社会形成合力。
首先,要从体制上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因为有了充分竞争,消费者就可以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自由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谁制定霸王条款,谁就会失去消费者。
其次,要加强立法、执法,从源头铲除“霸王条款”生存土壤。法律上对垄断企业定价行为进行规制,保障消费者的议价权,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切实负起职责,从群众利益出发,依据法律规范商家拟定的各种消费条款,对那些经批评教育仍不纠正的商家施以经济、行政处罚。
再次,消费者自身或是消费者协会要挺起腰板,敢于对一切“霸王条款”说“不”。尤其是当自己遭遇“霸王条款现象”后,决不能再采取“能忍则忍”的态度,而应大胆“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最后,企业行业也应加强自律。面对当前社会各界对“霸王条款”的穷追猛打,几乎没有企业出来表态。由此可见,消除“霸王条款”更需要企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觉放弃“霸王条款”既是吸引消费者的源泉,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强大动力。
第四篇:2014年湖南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征地引发惨剧
2014年湖南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征地引发惨剧
【背景链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对土地的需求急速膨胀,征地速度逐年攀升,这不难从每年庞大的全国土地出让金数额中可看出。农村土地征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但现阶段,因征地过程引发的各类农民维权事件层出不穷,需引起关注。仅2013年3~4月份,8天之内,河南中牟、湖北巴东、四川西昌便相继发生3起农民被碾死的恶性事件,均与企业入村拆迁补偿、土地征用等原因有关。在城镇化的大旗下,一些地方兴起了大干快上之风,土地征用速度加快,各类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其背后也隐藏了诸多诱发维权事件产生的隐患。
[原因]
其一,对征地补偿标准不满意。目前,对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范围主要由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构成。各地对土地征用的补偿安置标准主要是套用国家标准进行补偿,补偿费普遍较低。此外,被征地的土地使用属性不同,如商业用地、绿化带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带来的补偿标准也不同,以至于同一块地段,同一类附作物,补偿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极易引起相邻区域农民的攀比和不满。
其二,对征地方式方法不满意。征地过程本应是一种市场和法律行为而不应是单一的政府行政行为。我国因土地产权的属性差异将征地过程直接演变成单方面的政府行政行为,即由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直接介入征地活动,补偿标准与方式均由政府决定,这就使得农民在征地中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讨价还价的理由和空间均受到限制。当农民和政府或开发商就补偿、安置等问题无法达成协议,申请政府或职能部门协调裁决时,由于政府或职能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身份,自身的中立性和公信力均面临信任危机,反而成为冲突的直接对象。此外,在征地过程中,由于标准不明细,一些基层干部工作随意性较大,容易诱发部分农户产生“爱哭的孩子有奶喝”的心理,形成不良的漫天要价风气,甚至成为钉子户,增加了征地的难度。无奈之下,政府只能组织执法队伍加强执法,诱发农户更大的抵触和不满,进而引发维权事件的产生。
其三,对安置补偿方式不满意。当前对被征地农户的补偿主要是采取一次性的货币补偿方式,缺乏相应的其他配套安置方式,被征地农户以后的许多年甚至一辈子,就靠这点土地补偿费,有限的土地补偿金往往不能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地方政府在大量征地的同时,既没有把农民变成市民,也没有解决后续的社保问题,导致被征地的农户随时都可能变成“无工作、无收入、无保障”的三无人员已成为当前征地过程中的通病。失地农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缺乏非农业技能,进城就业面临诸多限制。随着东部主要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吸纳农民工就业主力的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将不断地被剥离分流出去,客观上又加剧了失地农民的就业难度,使得这部分群体不断地被边缘化,进没有出路,退没有后路,长期的利益
被剥夺,会诱发更强的不公平心理进而容易演变成各类维权事件。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要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充分保障被征地农户的知情权,规范征地程序,增加征地透明度。在征地前应广泛采用媒体、布告栏、大字报、上门宣传等多种方式公开国家、地方有关征地补偿的政策、标准、办法,并将征地补偿标准以及具体分配方案纳入村务公开的范围,保证失地农户的知情权。同时加强纪律监督,引入群众举报、评议制度,鼓励群众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并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方式对征地干部和征地过程进行满意度评议,实现征地补偿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
其次,完善、细化征地补偿方案,适度提高补偿标准。《土地管理法》对土地补偿标准的界定只是一个指导意见,各级政府要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细化具体补偿方案,并根据物价指数、生产产出、作物类别、地理区位、土地使用属性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并逐年提高补偿标准。
再次,逐步建立多元的补偿安置措施。应从单一的货币补偿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安置方式转变。除了货币补偿外,对于符合地方政府制定的办理社会保险所要求条件的被征地农民,政府应给予办理相应社会保险的安置方式;对于经济发达或城乡结合部地区,可借鉴预留地安置办法,即按照规划用途预留一定比例的国有土地,确定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以发展农业生产或从事多种经营;对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用地单位协商,允许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补偿费入股或以经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兴办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通过合同约定以优先股的方式获取收益等等。
最后,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充分调动全社会不同部门的力量,整合利用农村劳动保障、农业、水利、科技、社会团体等有关部门和行业现有的培训基地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免费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能力。同时,建立并完善基层就业信息服务网络,通过网络、中介服务、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多样形式为失地农民提供及时的免费就业信息。
第五篇:2014年湖南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罚款对CPI的贡献大于猪肉”不是笑话
2014年湖南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罚款对CPI的贡献大于猪肉”不是笑话
小编推荐:2014年湖南选调生寒假笔试学习计划
课程推荐:2014年湖南选调生考试培训课程(网校)
2014年湖南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罚款对CPI的贡献大于猪肉”不是笑话
据央视财经报道,近日,河南永城市一名货车女车主因不堪忍受公路罚款,负气服农药的报道成为舆论的焦点。对于“三乱”顽疾,学者马光远说他曾经开过玩笑,说每个月的CPI里边,我们老是把责任归到猪的身上。事实上,他觉得罚款部门对CPI的贡献绝对是大于猪,认为这是社会的耻辱。
每一次的通胀压力大、CPI畸高,一些学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就将矛头指向猪,认为市场上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是推高物价的罪魁祸首。所以,对于缓解通胀、降低CPI,“妙方”就是:稳定农产品价格。
但是,农副产品等商品价格又是如何推高的呢?这早已有社会共识,物流成本过高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而路桥费约占到整体物流成本的30%以上,这也就造成了“从广东送货至北京,成本高于送至美国”的现象出现。蔬菜从产地到市场,能涨价20倍。
而上述所说的成本,还是在理论上“合法合规”的,但现实中,物流成本在物价中所占的比重远非这些。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道路运输费用27000亿元,专家据此推算,公路罚款在3000亿元以上。“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数千亿的罚款最终还是要摊薄在物价上,这无异于推高了物价。
所以,看看这些公路罚款数据,“罚款部门对CPI的贡献绝对是大于猪”就不是一句简单的笑话,更是老百姓的心伤———3000亿元的罚款,转来转去,最后还不都是转嫁给我等消费者吗?!
与我们的餐桌休戚相关的猪肉,有时的确推高了物价!而貌似与公众丝毫不相干的公路“三乱”,原来也决定我们“菜篮子”里的菜价,间接在偷掏我们的口袋。可见,公路“三乱”猛于虎!其所伤及的不仅是那些货运车主,也殃及到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生活品质。
1994年《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公路上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的通知》规定,只有公安部门可以在公路上设置检查站,但现在,除了交警外,交通部门下属的路政、运管随意上路查车已经成为常态。全国治理公路“三乱”虽然将近20年,但至今未见大的改观,看不到希望。这颇令人纠结。
譬如,河南永城那位因交不起罚款而喝药自杀的女车主,最近表示,她很后悔当天的行为。她的“后悔”,其实不是因为喝药脏坏身体,而是感觉“得罪一大片”,担心将来她的大货车跑不下去„„她的“后悔”让人五味杂陈———像这位车主,竟然因为怕“报复”,足见当下的公路乱罚款是多么地癫狂!
彻底整治公路“三乱”,不仅事关广大货运车主的利益,也事关每一位公民的利益。期待有关方面拿出有力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