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路政执法程序及办案程序
路政执法程序及办案程序
根据《公路法》、《路政管理规定》,结合路政工作实际,路政执法可分为路政管理许可、行政处罚、公路赔偿和补偿、行政强制措施四种类型。
一、路政管理许可的项目及程序:
(一)下列项目适用于许可
1、因修建铁路、机场、电站、通信设施、水利工程和进行其他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
2、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杆)线或电缆等设施。
3、因抢险、防汛需要在大中型公路桥梁和渡口周围二百米范围内修筑堤坝、压缩或者拓宽河床。
4、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机具需要在公路上行驶。
5、确需在公路行驶的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汽车渡船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
6、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
7、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
8、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埋设管(杆)线、电缆等设施。
9、更新砍伐公路用地上的树木。
(二)许可程序
1、申请
2、审查
3、核实
4、决定
二、行政处罚案件及程序:
(一)下列案件适用于处罚
1、擅自占用、挖掘公路。
2、擅自修建跨越、穿越公路的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
3、从事危及公路安全的作业。
4、损坏路面机具擅自在公路上行驶。
5、车辆超限使用汽车渡船。
6、擅自在公路上超限行驶。
7、损坏、移动、涂改公路附属设施。
8、损坏、挪动建筑控制区的标桩、界桩。
9、造成公路路面损坏、污染或者影响公路畅通。
10、将公路作为试车场地。
11、造成公路损坏未报告。
12、擅自设置非公路标志。
13、擅自增设平面交叉道口。
14、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
15、擅自在公路建筑区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
(二)处罚的程序包括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
三、公路赔偿和补偿的项目及程序:
(一)赔偿和补偿的项目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路产损坏的。
2、根据《公路法》第四十四条第二项,经批准占用、利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该公路原有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改建或者给予相应的补偿。
(二)赔偿和补偿的程序
1、当场处理程序
2、一般程序
四、行政强制措施项目及程序:
(一)行政强制措施项目
1、对公路造成较大损害,当场不能处理完毕的车辆。
2、违反《公路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
3、违反《公路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或者擅自埋设管(杆)线、电缆等设施。
(二)行政强制措施程序
1、制作并送达路政强制措施告诫书。
2、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3、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4、经督促告诫,当事人逾期不拆除非法标志或者设施的,制作并送达路政强制措施决定书。
5、实施强制措施。
6、制作路政强制措施笔录。
五、办理公路赔(补)偿案件及路政处罚的,可以一并进行调查取证,分别进行处理;实施强制拆除涉及路政处罚的,可以一并进行调查取证,分别进行处理。
第二篇:路政执法处理程序
路政执法处理程序
适用:适用于公路路产损失赔补偿费等。
步骤:
1、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时,执法人员不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案件调查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可申请要求其回避。
2、执法人员可以根据案件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调查取证。
(1)询问证人和当事人的,应当个别进行,并制作《交通行政案件询问笔录》,由询问人和被询问人在询问笔录上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由案件调查人员在询问笔录上注明;
(2)对与案件有关的物品或现场进行勘验检查的,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制作《交通行政案件勘验检查笔录》。当事人拒不到场或拒绝签名(盖章)的,应邀请组织代表或第三者到场并签名作证;
(3)涉及专业性技术问题的,可以依法委托具有相应的资格(质)的机构、人员进行鉴定,并形成有效的鉴定意见书;
(4)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负责人批准,可以制作《交通行政案件证据登记保存清单》现行登记保存相关证据,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3、调查终结,认为案件事实基本清楚,主要证据齐全的,制作《交通行政违法行为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负责人审查。
4、《交通行政违法行为调查报告》经审核后,认为应当处理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拟予处理的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权。
5、审核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意见,并将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依据制成笔录;成立的应当采纳。
6、负责人全面审查案件的调查材料、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材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1)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确应作出适当处理的,根据情节轻重,做出处理决定;
(2)案件还需做出进一步调查处理的,责令案件调查人员补充调查;
(3)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理;
(4)违法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7、依法做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应当制作《处理决定书》,加盖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处理决定书》依法送达当事人,并由当事人签收。
8、执行处理决定。
第三篇:公安机关办案主要程序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主要程序
一、职权
《刑事诉讼法》(下同)第3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二、管辖
第18条第1款 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强制措施
(一)传唤、拘传
第117条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第85条 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
第92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四)取保候审
第65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第69条第3款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第69条第4款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第71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五)监视居住
第72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第110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二)侦查
1、一般规定
第113条
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勘验、检查
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
第126条
侦查人员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应当进行勘验或者检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
3、搜查
第134条
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
4、查封、扣押物证、书证
第139条
在侦查活动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应当查封、扣押;与案件无关的财物、文件,不得查封、扣押。
对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调换或者损毁。
5、技术侦查措施
第148条第1款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第148条第3款
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过批准,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
(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第157条
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
8、移送起诉
第160条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且写出起诉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
五、撤销案件
第161条
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应当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并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没有犯罪事实或根据《刑法》第17(未成年人)、18(精神病人)条不负刑事责任的适用此条。)
第15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有犯罪事实):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第四篇:纪委办案程序
案件办理程序
(一)、案件线索受理
纪检监察部门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涉嫌违纪的线索,予以受理。(对象:党员、党组织、行政监察对象)
1.完成《案件受理登记表》 2.根据情况进行处理:(1)对于没有价值的线索, 则存档备查.(2)针对一般性的党风廉政问题, 则找本人谈话说明或函询并书面说明.(3)如举报所反映的问题内容具体、可能涉嫌违纪的, 则进入初核程序.(二)、初步核实
纪检监察部门受理反映党员、党组织、行政监察对象涉嫌违纪的线索后,根据线索的可查性决定是否进行初步核实。初步核实的任务是了解所反映的问题是否存在,是否违犯党纪、政纪,为立案提供决策依据。
1.完成《初步核实呈批表》,并上报审批;
2.制定《初核方案》(待领导审批《初步核实呈批表》后,制定本方案); 3.进行初核; 4.形成《初核报告》。
(三)、立案
对检举、控告以及发现的党员和党组织、行政监察对象涉嫌违纪的线索,经初步核实,确有违纪事实,并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立案手续。
1.完成《立案呈批报告》并上报; 2.完成《立案呈批表》,并上报审批;
3.形成《立案决定书》,并下发(经研究决定后,下发立案决定书给组织人事部门)。
(四)案件调查
对已经立案的案件,立案机关应根据案情组织调查组,全面收集证据,查明违纪(违法)事实。在调查阶段,对明显涉嫌犯罪的问题,根据办案进度确定适时移送司法机关。
1.制定《调查方案》;2.开展调查取证;3.形成《违纪事实见面材料》;4.要求当事人完成《检查》;5.形成《调查报告》.(五)案件审理 纪检监察机关的案件审理部门或专、兼职审理人员,对调查移送的应当追究纪律责任案件,在作出正式处理决定之前,按照规定程序,一定的原则对案件在事实上、证据上、定型上、处理上、程序上等方面所作的审核处理工作。
1.
第五篇:律师事务所办案程序
律师事务所办案程序
一、接待和受理
1、律师认真接待当事人来访,详细询问当事人有关情况,做好谈话笔录,并告知诉讼风险。
2、律师针对当事人的咨询内容,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解答,对不涉及法律问题的咨询,应
当告知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询问。
3、当事人明确要求聘请律师办理法律事务,应当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审查,符合接受委托条
件的,可以受理。
二、接受委托
1、律师接受当事人的委托,须填具《立案批办单》经律师事务所主任同意后,由委托人签
署《授权委托书》。
2、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署《委托协议》一式二份,一份交委托人。,一份由律师事务所
存档。
3、开具律师事务所介绍信,由律师呈交办案机关。
4、律师承办案件必须由律师事务所统一立案,统一收费并进行立案登记。
三、调查取证
1、律师参加诉讼活动,依照诉讼法律的规定,收集、查阅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同被限制人
身自由的人员会员和通信。
2、律师承办律师事务,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调查情况,必要时,律师应
组织或申请相关部门进行鉴定。
四、出庭
1、律师接到开庭通知书后,应按时出庭,如因故不能出庭,应争取延期开庭或与当事人协商,改派其它律师出庭。
2、律师出庭应该遵守法庭规则和法律程序。
3、律师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做好庭审举证、质证工作,并积极参与法庭调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五、结案
1、律师承办案件结案后,应认真写好办案总结,整理案卷归档。
2、对于办案中提前接触委托关系的,律师应写出办案总结,说明原因,并附上相关接触稳妥关系手续,整理案卷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