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待遇留住农村好老师
用待遇留住农村好老师
关于教育公平,朱永新表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了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说明政府在努力地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一种强烈的愿望,“一个“倾斜”、一个“促进”,也是具体地贯彻三中全会关于推进教育公平的改革的决定,包括对农村学生上重点的比例要增加10%,这些都是反映了教育公平的思想。”
谈到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空洞化,朱永新认为主要问题是农村教师流失严重,建议国家制定政策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留住好老师,“现在,好教师都往城里走,村里的好教师往镇里走,镇里的好教师往县城走,县城的好教师往市里走,层层‘割韭菜’,导致很多农村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农村教育的空洞化。”
如何留住好老师?朱永新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必须保证农村教师的基本待遇,还要有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津贴,鼓励他们去。
返回腾讯网首页>>
第二篇:用实际行动争做“四有”好老师
用实际行动争做“四有”好老师
——培训心得体会
赵建军
1月15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培训,“让梦想从这里起航,希望从这里升腾”这句话深深的牵动着我。从事教育事业,是我儿时的梦想,也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记得一次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是“二十年后你将干什么”,我写的就是我长大后要做一名好老师,作文里还写了我将如何如何去做,怎样教育学生,怎样和学生相处。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也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991年9月我踏进了沁县师范,心情无比激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八个大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它成了我一生不懈的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上学期间我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班级工作、各种社团活动、各种兴趣特长小组、实践教学等。参加工作后,我潜心研究教学,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师德师风培训和各种交流活动,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生活和工作中我坚持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来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定要率先垂范,不论是形象着装、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培养,我都要用实际行动来教育感染学生,努力做学生的行动楷模。
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教师不应是一桶水,而应是一股不断涌出新水的清泉,永远新鲜,有活力,才能在知识迅速变更的年代不落后,交给学生丰厚有用的知识。面对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做一名好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识,努力提升自身的学识魅力,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绵延不绝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自身的专业成长。
作为教师,除了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外,更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更多的知识来不断完善自己。在学习中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变换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寻找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好习惯,将习惯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老师的爱,既包括爱岗位、爱学生,也包括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我爱我的每一位学生,因此学生们特别愿意上我的课。记得有一位学生因上网成瘾,对学习毫无信心,对父母的教育充满抵触,甚至有的时候还顶嘴还手,很像少年变形记中的人物。我得知这个情况,我并没有直接和这位学生谈及此事,而是在平时教学中给予了他更多的关注,下课后我叫上他一起做事,一起从网上下载课件,放假期间,我到家里进行家访,和其父母聊了很多关于他在校期间优秀表现,这样慢慢的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也懂得尊重父母了,学习上也变得积极主动起来,我想这就是不放弃,责任和爱心的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我会继续站好三尺讲台,继续用真心、真情、真诚,润物无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努力以“仁者爱人”之心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事业,去关爱、培养、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实现中国梦。作为一名教师,我将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筑梦人”的义务。
2016年1月23日
第三篇:农村学校如何留住人才(模版)
我无能,留不住人才。到××*四年,在我手中飞走的孔雀就不算少。07年走了一位教英语的骨干,08年走了一个教语文的骨干,09年走了一个教信息技术的骨干,2010年还没进第二个季度,又走了一个英语骨干——代课的蔡老师。
或许您会张大嘴巴——代课的何以称作“骨干”?说来心酸:我校正式的英语老师就一个,尚且身患乙型肝
炎,病愈后每天服药,坚持上班,教三、四两个年级的英语。
五、六两个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只好拜托代课的蔡老师了。蔡老师还真是个人才,英语大专毕业的(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擅长多媒体教学,学生特喜欢他。可惜他应考教师时,面试没能过关,却又十分喜爱教育工作,只好当一个工资与付出极不相称的代课老师了。
前些日子,实践基地招收老师,虽然也是代课,但工作稳定,不像村小,下学期的工作便不能保证。于是向我辞行。我祝愿好人能有好的工作,祝愿他能早日进入正式教师队伍。我相信蔡老师到了基地一定会很出色。蔡老师除了不善沟通之外,其他方面都很不错。比如,班主任工作就做得很好,可以让学校放心;多媒体技术熟练,学校上报各种数据他都不厌其烦,电脑绘画兴趣小组也指导得风生水起;甚至管理纯净水也一丝不苟……总而言之,蔡老师是个深受师生喜爱的好小伙子。
祝福的话说完了,烦恼便冒了出来。虽然不是掩泪妆欢,但说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倒一点也不夸张。到哪里去找五、六年级的英语老师呢?上一学年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后来先是请中学的英语老师“走教”,看看实在不行,又请来尚未毕业的英语师范生教了一个学期。如今的情况,与去年如出一辙。真为这些学生不平——同样享受着国家的义务教育,怎么连英语老师都不周全呢?好在教办主任和中学校长为民解忧——将一个优秀的中学英语骨干老师借给我校用一个学期。听到这个消息,我悬着的心才放回心窝里。
由此想到了教育公平。条件好的城镇学校都把骨干老师吸引去了,“只管东流去,谁见复西归?”什么时候才能够让城市的骨干老师返哺农村学生呢?最近的教育纲要讨论稿,提出了城乡师资均衡问题,让我这个农村小学的校长有了些画饼充饥的盼望——似乎以后孔雀要往西北飞了。(
第四篇:山区留住教师的条件首先是待遇
山区留住教师的条件首先是待遇
李正富
社会公平首先是教育公平。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是决定因素,但是有关决策者们都在有意无意回避一个现实——教师不均衡!当前湖北各地正在热火朝天地迎接省政府的教育均衡验收,如何解决教师均衡问题,决策者们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山区的教师年年缺编,城区平原丘陵的教师“堆成山”。教师们为什么“削尖了脑袋”往山外调?为什么没有一个教师想进山?理由只有一个:山外的待遇好!
农民为什么愿意背景离乡?难道他们没有家的观念?理由也只有一个:因为他们在外比在家收入更可观——两三年挣栋楼房,何乐而不为呢?
人之常情,如果在山区工作有更高的工资待遇,假如两三年也能挣栋楼房,还怕没人到山区任教!?为今之计首要任务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当教师,解决决策者们无人可调问题;倍增山区教师待遇,解决艰苦地方有人愿意去的问题。
不要过分渲染“支教”是个好办法,到各校走一走,就会发现,“支教”有多么尴尬!尽管有的地方把“支教”与职称晋升挂构,人是被逼进了山,可心还在外面,晚到早归,一周到“支教”学校工作三天,已经是表现最好的教师了!这两年省政府的“资教”工作到是为山区教育解决了不少困难,也有不少“资教”教师顺利加入教师队伍,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入行的是不是最优秀的人才,我不能说也不敢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均衡,教师均衡呼唤地是一个长效机制,而不是一个权益之计。解决教师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待遇问题,山区的教师不能再过着“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血”的日子,教师为什么不能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穷教书匠”的帽子我们还要戴多久?
第五篇:用什么留住我们的优秀员工
用什么留住我们的优秀员工
当一个人意识到生活对他的期望时,他不会放弃他的生命,不会放弃他所爱的人,也不会放弃他的工作。
如何留住我们的优秀员工,是每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对的挑战。问题在于,员工为什么离开企业?为什么跳槽?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最一般的解释是员工的需要和期望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希望在新的企业里实现他们的期望和价值。而员工的需要和期望又是什么呢?近几十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和蔼社会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埃尔顿?梅奥领导的霍桑研究到亚伯拉罕的X理论和Y理论假设到维克多?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假设、模型、实验、理论,异彩纷呈,汗牛充栋。
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呢?依据上述研究的各种假设和理论,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激励和报酬方法。从长期实行的职务工资、技能工资、收益分享、股权激励,到近年类似逐渐流行的职位宽带化、工资宽带化、平衡计分卡、股票期权,等等,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纵观上述所有的研究,几乎都是沿着一个方向,即解释人的需要和期望是什么,这几乎成了一种范式。纵观所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几乎都是沿着一个方向,即设法满足员工的需要和期望,这几乎也成了一种定式。管理范式具有类似于科学范式的作用,它使得研究者和实践者都集中到范式所限定的问题上,使得知识和经验实现了高度的积累和稳步的精确化。但范式的形成也有它的缺陷,正如托马斯?S?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所指出的:“一个范式甚至可以使科学界离开那些对社会很重要、可以化为难题形式的问题,因为它们不能用范式所提供的概念工具和实验来表述。”克服这种缺陷的方法之一就是对看似反常的、矛盾的现象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
比如,让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同样是优秀的员工,为什么有人选择离开,有人选择留下?同样是杰出的人才,为什么有人怎么挽留都留不住,有人不用挽留却工作得很安心?那么员工为什么愿意留在企业中?更进一步的问题是,难道知识因为员工对工作和生活抱有期望吗?是否可以有相反的思考——工作和生活对员工的期望?这种期望对员工对企业有何意义?
这就是维克多·E·弗兰克(Victor E.Frank)在其著名的《人寻求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一书中提出的发人深省的命题。
维克多?E?弗兰克是奥地利籍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全家都被纳粹投入集中营。在集中营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许多人被摧残致死,还有许多人因为忍受不了狱中非人的待遇和无尽的痛苦而选择了自杀。弗兰克的父亲、母亲都死在集中营中,惟独弗兰克坚持活下来了。而且,不仅他本人活下来了,他还帮助其他一些人活下来了。
弗兰克最初的努力是帮助难友们树立未来的目标和期望,这在开始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后来他发现,在圣诞节到新年的一周里,囚徒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平常,甚至高于向食品供应中断、恶劣的气候和瘟疫的流行等这类最艰难的时期。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期望破灭了。他们曾天真的希望会在圣诞节和新年得到解救和与家人团聚,当他们的希望破灭时,他们被绝望所笼罩,这严重损害了他们身体的抵抗力,许多人就是这样离开人世的。那么怎末挽救那些不再对生活有任何期望的人?弗兰克经过彻底的思考,领悟到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就是说,要使那些绝望的人们认识到,我们对生活的期望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要是那些打算自杀的人认识到,生活还在期望着他什么,未来还在期望他什么。这种期望可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比如孩子在等着他回家,为写完的书稿在等着他完成,等等。但这些事情尽管平常,却是每一个人唯一的、独有的和珍藏在心中的东西,是使之有别于他人的东西,是赋予他存在的意义的东西。当一个人意识到生活对他的期望时,他不会放弃它的生命,不会放弃它所爱的人们,不会放弃他的工作。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靠什么留住优秀的人才?合理的薪酬水平、公正的考核评价、优雅的工作环境、诱人的企业发展前景,这些都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还有工作的意义。那么怎么使工作更有意义呢?要使工作更具有挑战性,敢于挑战技术的前沿、质量的完美,成本的极限;要使工作跟富于内涵,胜任工作需要根广博的知识、更精准的技能、更密切的合作;要使工作跟贴近顾客,从中体验更真实的需求、更直接的批评、更满意的喜悦。一句话,要使优秀人才撂不下手中的工作,离不开合作的团队,舍不得未竟的事业。
我们需要从新思考怎么设计职位?职责、人物、绩效指标、任职资格、上下左右的组织关系,这些不可或缺,职位丰富化和职位扩大化也的确重要,但职位设计的宗旨是什么?应当是突显职位的意义。要使得每一个职位既是组织和流程的一部分,又尽可能具有独特的、唯一的责任和贡献,正是这种责任和贡献的独特性,使任职者着有别于他人,使之在组织中获得尊敬,使他的工作和生活具有意义,使他依恋自己的工作、依恋所在的组织、原以为之献身。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才是对员工经常地和持久的激励?工资、奖金、福利、股权,这些是满足员工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方式。但人为生存而工作,这只是满足人的生物性的基本需要;人为工作而生存,这才是满足人作为人的需要。钱是重要的,但不是一切。员工每天早上醒来会不会首先想到他的工资?他的期权?如果是这样,这个企业的管理一定是遇到麻烦了,因为其前景是不确定的。事实上,工作本身才可能成为员工经常和持久的激励。因此,设计工作,改善人员配备,让人适合于工作的同时也尽量使工作适合于人,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是什么?笔者不赞成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实现企业目标和战略的提法。企业十分功利性的,企业文化不能也是功利性的。相反,企业越是追求功利,企业文化就越应当朴实,否则员工会很浮躁。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至少是主要任务之一,应当使启发员工认识生活的意义,认识生活和工作对他们的期望,也就是说,强化员工的责任感。
维克多·E·弗兰克在他的书末写道,当他和他的同伴终于被从集中营中解放出来,返回家乡后,他们发现没有人在等候他们,那些保留在他们记忆中的、曾经给了他们获得意义和生存的勇气和亲人和未完的工作,以荡然无存。但这并没有使他们灰心丧气,这些经历了极限痛苦的人们,不再有任何恐惧。这些认识到人生意义的人们,是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