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奥力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深圳市奥力压铸五金厂
人力资源及管理系统考察报告
报告人:刘宇(2006.11.28)
一、人力与文化资源剖析
(1)人力资源现状
公司组织架构共分设财务部、行政部、生产部、业务部、品质部、仓库、工模部(外包),岗位包括: 经理1人,正副主管4人。生产和职能管理部门人员合计112人(至06年11月27日数据),职员及领班19人,员工93人。
管理人员(主管及领班)12人,占在册人数比为12:110=10.7%。
分析:按人力成本标准控制区间4%—6%考察,未在控制区间上轨线,经调查分析,管理人员应属相对充裕,从组织结构原理及管理纬度分析,应在生产品质、生产效率及管理效率和沟通上有很大的空间,不应存在管理不到位情形。但公司目前的管理现状(如生产效率、品质不良率、交货达成率等)并不令人满意,造成这种原因之一应是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在领导、管理方式方法运用上有欠缺。因此,除了加强现有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外,将来因应生产需要(业务扩展)增加产线作业人员的同时不必再需要增加管理人员,以免造成管理人员过多,人力成本压力过大或出现多头管理。 非生产性人员(含QC、后勤)38人,占在册人数比例为38:112=33.9%
分析:以人力成本匡算指标(15%—25%)考察,超出人力成本,属于不合理范围内。人力成本控制得较差,同时,公司目前是一种粗放式管理,尚欠缺一些诸如管理细化、专案推动等规划性与执行人员(如收集一些经营管理数据、报表,并进行分析、评估以供上层作决策的依据)所以造成管理的效率并不高,在产能提升和品质改善上未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因而也未能有的放矢进行有效改善。
(2)基础(文化)素质分析
大专以上(含本科)学历6人,在册人数比例为6:112=5%。
高中学历(含中专)38人,占在册人数比例为38:112=34%
初中学历及下以68人,占在册人数比例为68:112=61%
分析:按行业和地域及公司实况,对比人事资料(若全部属实)公司人员的基础文化素质当属合理,不过,建议将来招聘时仍须加大初中至高中/中专此方面人员的招募力度,以进一步提升公司人员整体素质组成,一则便于管理,也为培养储备一些基层班组长人员,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和人员更替做准备。
(3)服务年限分析
服务3年以上人员1人,占在册人数比例为1:112=1%
服务2年以上人员5人,占在册人数比例为5:112=4%。
服务1年人员13人,占在册人数比例为13:112=12%
服务不满1年人员93人,占在册人数比例为93:112=83%
分析①:结合公司实况,说明公司的员工敬业精神和公司凝聚力较薄弱,人员稳定性较差。若相关管理制度或标准未规范建立,则不利于公司在经验、知识、文化方面的传承,也很容易出现管理上的被动局面。②:一年内新进员工占到83%,相对于一个成立了近四年的公司来说,新增那么多人员,不是因为业务发展非常迅猛,而是因为填补职位空缺。这说明我们在大量招聘的同时,人员也在大量的流失。问题出现在
1哪里?是我们内部运行机制存在问题还是我们在管理上存在较大缺陷?这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分析。
(4)人员流动分析
因人事资料不健全,所以未能统计到2005年及2006年上半年的人员离职情况。但据了解及抽查了06年9月1日至10月30日各部门人员离职情况:生产各单位的人员离职率都在40%以上。
分析一:离职人数按月分摊比例应控制在区间3%-5%内,才属合理,但公司的年离职率却如此之高,说
明在留用人员的相关管理及制度上有待完善。要特别注意的是管理人员/职员的流动,若过多则反映在管理层面很不稳定,及上面所说的不利于知识,经验及文化的传承,也影响基层员工的心态。所以其重点工作应首先深究离职原因及研究和解决管理人员的安定问题。
分析二:2006年新进93人;即:93:112=83%,即超过2/3以上新增员工。因此,从人力资源静态角度,其配套管理文本和培训尤为重要。
分析三:06年度员工增加83%,即93人,引伸出从整体规划与统筹上,人力资源在增加劳动力时,有效
管理是否同步跟进或是滞后,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生产力与管理效率。及此,结合服务年限和静、动态分析,也反映出公司运营和在柔性及细化管理上的欠缺。
二、相关配套制度及作业流程
公司虽然成立了近四年,但相关配套制度均未有效建立,或有的已建立,但未及时进行更新修订进行标准化管理;一些人事基础资料也欠缺完整,这不利于公司人力资源分析及规范化管理和知识、经验及文化的传承,也没法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制度保证。
因此,相关配套制度必须进行重新整合、规范和和建立。
三、公司人力资源及管理的建设方向
针对上述考察结果分析,拟探讨一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及未来建设方向。
如何建立和运行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保证公司未来发展的需用求呢?由于奥力之前此方面没有任何基础,拟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平台,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资料。选择其中五大项目进行改善,即职务规范、培训的开发与管理、人员稳定策略、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建立。第二步在前阶段改善的基础上再次提升,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系统,如人力资源规划,人才储备,关键岗位评审,核心人才的留用等。
公司目前存在的状况,如:员工满意度下降,公司凝聚力不足,人员流失严重,各部门主管专业知识或经验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等,员工的品质观念较差,都是迫切需要改善的问题。所以,如果目前不能只是忙于解决一些表面现象,而要深究问题根源。
要提升公司的生产效率和品质不良率,首先必须保证相对的人员稳定性,特别是中层、基层管理人员的稳定性,然后辅之以相应的教育训练,使其能够在其本职岗位上能够独立担当任事。
现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建议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部门职责分工和岗位职务分析。
建立和健全一套科学的部门职责分工和岗位职务分析。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公司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影响着公司整体的正常运作。没有明确的职责与岗位分析,每个部门、每位员工就没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就无法各司其职,各就其位,当然也就不能拥有相应的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拥有一套健全、科学的部门职责分工和岗位职务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它为公司编制和执行人力资源计划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第二、它为人员招聘和录用确定了参考依据和
最低标准;第三、它指导公司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相一致的开发培训,避免了公司培训的盲目性;第四、它确定了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合理的晋升、调动和调派;第五、它为绩效考核提供了直观的、可量化的依据。
第二、健全招聘体系
衡量一个公司有没有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体系,需要着眼于这三个问题:“人才引进工作是否有计划性”、“人才引进流程是否规范合理”、“是否将人员派往各部门后就算人才引进工作的结束”。
由于人才引进工作肩负着为公司提供发展动力的重任,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和规划,结合各部门人力资源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以便公司及时、合理地储备人才和培养人才,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原动力。另一方面,人才引进意味着公司的人力成本在增加是小事,一旦公司的人力投入没有产出甚至产出为负,最终给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那才是公司最大的悲哀。因此,公司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决不能带有盲目性或随意性,而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和发展有的放矢,做好相应的人才引进规划,才能使公司既保持合理的人才利用与储备,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
人员招聘与选拔:员工的招聘与选拔就是为公司选择潜在的任职者,为公司的空位空缺寻找有资格的申请人,这是人力资源开发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招聘工作做的粗糙,就要在如何辞退员工或如何留住员工上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所以在招聘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与流程:
1、明确招聘需求
2、制定招聘计划
3、确定招聘策略
4、选择招聘渠道
5、准备招聘工具
6、初步筛选
7、测试
8、面试
9、录用
10、招聘评估总结。
建立了科学的招聘系统,在人才聘用方面做到了规范化、科学化,降低了人才流动的昂贵代价,提高了招聘成功率。
第三、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公司引进人才的目的,是要让人才为公司服务,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但不同的公司有不同情况,任何人才只有在理解和适应公司以后,才有可能进入正常的工作轨道。所以,公司在人才引进之后,必须经过必要和充分的培养过程,才能真正使人才成为适合公司实际需求的发展动力。而这一培养过程的完成,就要依靠公司完善的培训机制来进行。另一方面,员工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离不开公司的培训。员工要跟上社会的发展,要不断适应公司新的需要,就必须随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从这种意义上说,培训机制实际上也成为联系公司与个人共同发展的一条纽带,是公司保证自身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职能。
人力资源培训是通过指导活动而获取知识、提高技巧、改进态度的一个过程,使员工明确自己的任务、工作职责和目标,具备与实现公司目标相适应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我们如何规划及建立培训体系呢?
1、形成公司培训政策;
2、确定培训需用求;
3、开发培训计划和方案(课程);
4、实施培训;
5、评估培训。通过建立培训体系和实施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技术技能、专业和人际交往技能及员工工作的纪律性,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公司文化效应。因建立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系统,也就相应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率。
第四、建立有效的沟通激励机制
人人都知道“员工是公司的最大财富”。但如何使这些财富不流失,并且让这些财富迅速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却是众多公司倍感棘手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员工的管理是尤为重要。从本质上说,这些极具个性化的员工创造财富的主要工具就是脑力或体力。他们有权选择使用100%、50%,甚至0%的智力资本。至于他们究竟在工作中投入了多少智力资本或体力呢,公司无从得知,公司的管理制度更加无法触及。因此,对于公司员工的管理,公司应以人性化和制度化并举逐步过度到以加强沟通激励方式为主策略上,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也需要我们各级主管重新认识和了解新时期员
工的思想和心态。
同时,公司的激励方式必须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如:①多表扬少批评;②对员工多些关注与关怀;③对优异员工奖励具有特殊意义的礼物;④找机与员工单独沟通或和员工一起共进晚餐(台资企业及港资企业特别善于利用中国传统的餐桌文化,一些企业还专设了一项沟通费,以加强员工的交流。);⑤策划员工之间的竞争(如专业技能的竞争)⑥年度优秀员工的评比等。只有做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员工对公司归属感,促使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
第五、建立一套合理的薪资制度与福利制度。
在讨论薪资制度之前,有必要先明确一个观点:激励员工光靠高收入是不行的,支付最高的薪酬并不是吸引最优秀的员工的唯一手段。
实际上,各个公司在薪酬支付政策上都很不相同。有些公司,他们秉承的薪酬政策是给最优秀的人才支付最有竞争力的薪酬。但在另外一些公司,他们所支付的薪酬在同行业中并不占先,却同样吸引了最优秀的员工。原因就在于公司的公司文化、公司的名气、员工在公司的发展机会、公司良好的福利制度或公司的经营业绩。薪酬是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决定员工最后选择的往往是公司整体的环境。
因此,薪资虽然是一个直接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却也只是激励员工的一个基础性因素。但这并不等于说,薪资制度的制订可以孤立地凭空想象。公司在制定薪酬政策时而必须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即薪酬的对外竞争性,薪酬对内公平性及公司本身的支付能力。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三方面的因素,公司的薪资制度才能真正既切合公司实际状况,又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福利对于稳定员工的心态,加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有相当大的效用。为了控制公司的经营成本,对于福利方面的规划,可作如下考虑:①经常性组织举办一些康乐活动,如每月员工的庆生会,定期或不定期的户外活动诸如拔河比赛,球类比赛,利用各部门假日自行组织一起登山等;②对中层或服务多年的老员工相应办理一些社保;③对基层干部或专业技术人员供免费的外部培训等。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向心力和人员的稳定性。总之,我认为奥力目前首先要解决的人力资源问题是人员的稳定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加强基层管理干部的选拔和素质的提升。只要维持一支具专业素养、忠诚、敬业和稳定的员工和管理干部队伍,公司的政策和管理制度才能得以贯彻执行,经营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以上是我近半个月来对奥力人力资源及管理的了解与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及以往经验、认识得出的一些想法和结论,但终时间上的仓促及公司相关资料的掌握有限,很是粗浅,也不一定成熟,肯定有许多不正确或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第二篇: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第二季度)
第一部分 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1.人力资源总述:
区域部门总经办管理部财务部东莞总部商务部市场部客户中心销售中心技术部实习生东莞总部汇总苏州分公司销售科技术部管理部总计季初人数当季入职当季离职087429*********00117异动情况调入***调离***平调***晋升***降职***季末人数***1152管理人员非管理人人数01212***2员人数0552***040苏州分公司汇总总述公司现有在职人数为52人,第二季度离职17人,入职2人。
2.离职分析
东莞--离职情况部门总经办管理部财务部商务部市场部客户中心销售中心技术部实习生离职人数季末人数040015402离职率0.0%36.4%0.0%0.0%25.0%45.5%26.7%0.0%40.0%28.1%0773361123整体离职率苏州--离职情况部门销售科技术部管理部离职人数季末人数100整体离职率713离职率12.5%0.0%0.0%8.3%营销人员与非营销人员离职比例部门离职人数所占比例
非营销人员4营销人员1323.5%76.5% 1 / 5 总述:东莞公司离职人员16人,整体离职率28.1%;苏州分公司离职1人,整体离职率8.3%;整个公司离职合计17人,整体离职率为24.6%,人员流动率较大。其中非营销人员离职4人,占比23.5%,营销人员离职13人,占比76.5%。由此可见,营销人员流动率较大,非营销人员较稳定。下半年需提高营销人员稳定性。
3.入职分析
公司本季度共入职2人,入职率为2.9%,远远低于离职率,这与公司经营方针及业务方向的重大调整有关。
第二部分 现有人员分布分析
1.在职分析
东莞--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比例部门总经办管理部财务部商务部市场部客户中心销售中心技术部实习生合计管理人员01212131011非管理人员05521581330苏州--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比例部门销售科技术部管理部合计管理人员非管理人员100161310
营销人员与非营销人员比例部门人数所占比例
非营销人员22营销人员3042.3%57.7%总述:公司现有人员52人,其中东莞公司管理人员11人,非管理人员30人;苏州分公司管理人员1人,非管理人员10人。营销人员为30人,比例为57.7%,非营销人员为22人,比例为42.3%。非营销人员相对比较饱和,根据公司现有经营方针及业务方向,商务部、财务部需进行人员精简(仅代表管理部意见),具体是否需要精简人员,还需进一步与各部门负责人对各部门岗位及其工作进行盘点后研究决定。营销人员因其流动率较大,急需补充人员,以便满足业务开发需求。
/ 5
第三部分 本部门工作汇报
1.制度建设
本季度新制定了绩效、稽核两大管理制度,自4月起实施。同时修订了《薪酬管理办法》、《营销序列薪资计算办法》,优化了薪资结构,解决了薪资不平衡问题;《考勤管理办法》、《出差管理办法》、《报销管理办法》、《业务招待管理办法》同时做了修订,优化完善了管理流程,加强了对出勤及费用的管控;完善《样料申请流程》、《销售报价流程》,简化了作业程序。
2.招聘达成
本季度各部门需求如下:管理部司机一名、奥能人事主管一名,内地人员两名。本季度合计到职人员共4名,管理部司机一名,奥能人事主管一名,内地人员到职两人,招聘完成率100%。同时销售中心,大客户中心于6月提出人员需求各两名,已启动招聘。本季度合计搜索筛选简历350份,电话面试105人,到公司面试28人,成功录用4人。
3.培训达成
本月共安排16场培训。其中内训15场,外训1场;制度类培训9场,案例分享类2场,材料介绍3场,技能提升类3场;平均参与率90%以上,培训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
4.文化建设
外部宣传:安排参加南城区趣味运动会,取得了优胜奖,再一次提高了公司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内部建设:端午节组织了福利发放,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增加了管理看板,使公司各项指标达成透明化;更换了宣传标语,进一步优化办公环境。因公司经营方针的调整,文化建设脚步有所放慢,但仍在细微处有所提升。
5.管理提升
管理模式:导入月度工作计划及总结会议,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管理及监督;导入月度经营分析会议,加强了对公司各项指标达成的公开度,使各项数据有据可依,以达到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目的。推行钉钉办公软件,提高了办公效率,使信息沟通更有效,更便捷,更节省了办公成本,提升了团队的管理。
6.人员具体分工
本部门现有架构如下:行政人事总监1人,人事专员2人,行政专员1人,司机2人,合计6人。各个岗位日常工作分工如下:
/ 5
序号*********26272829303******4454647企业文化工会团建文化活动文化宣传会议管理福利管理绩效薪酬薪资核算培训输出绩效薪酬政策绩效管理稽核管理培训培训组织招聘输出培训规划招聘人员招聘劳动合同人事管理考勤管理管理部 工作事务清单(第二季度)模块行政人事管理内容人事管理行政管理基础人事管理不断完善公司的后勤支持具体事务根据公司经营方针,不断调整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入职/离职人事手续办理、资料更新、档案管理、人事异动手续办理月度人事报表,包括在职、离职分析,指模的录入与注销日常考勤数据的监控、整理、汇出员工请假、调休及考勤异常的审核处理职能部门、技术部加班管理入离职合同的签订、续签&清理劳动年审的办理不定时工时制备案通过人才网站进行招聘-卓博人才网、前程无忧,其他途径招聘招聘范围天行健、奥能、嘉翰、科创、内地面试接待、资料填写及安排(含初试、复试)初试及特殊岗位笔试报道跟进及人才库管理形成招聘报告根据经营计划,制定培训预算及课程规划培训课件PPT的制作,培训课程的通知,安排各类制度培训的组织培训讲师的挖掘、培养管理类、技术类培训考核销售类培训心得报告培训出勤率、课时、学分统计根据公司经营管理需求,制定、调整更新公司绩效薪酬类管理制度、方案调薪及薪酬整体性调整每月全体员工绩效考核指标达成的核算、汇总绩效数据共享的建立月度稽核工作,形成稽核报告新客户销量统计客户明细表月度薪酬总表(含当月新增、调整,及福利薪酬变更)应补应扣统计表社会保险(新增及停保、社保缴费报表)商业保险(新增、停保、保险申报)电话补助、工龄工资、电脑补助等福利薪酬管理福利发放(过节费、过节礼品及福利品)早会PPT制作,组织月度各类会议通知发放组织会议岗要整理工会组织申报、资料提交等相关行政事务市区工会活动安排的响应与参加市区团委的资料提交与日常联络市区团委活动的响应与参加活动的筹备组织企业文化墙设计、更新、宣传管理看板资料更新责任人刘玲刘玲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谢萍谢萍谢萍谢萍谢萍谢萍谢萍谢萍谢萍谢萍谢萍谢萍谢萍刘玲刘玲谢萍刘玲谢萍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谢萍谢萍谢萍谢萍谢萍谢萍谢萍谢萍面试管理 4 / 5
序号4849505************9808***汪生事项其他汪生办公室汪生住所贵州天行健客户诉讼私家车管理业务车管理行政管理证照类行政杂项IT管理行政采购行政费用管理部 工作事务清单(第二季度)模块内容具体事务汇成1401物业费、水电费、清洁费深圳万骏汇物业费、水电费,及招租事宜台湾办公室物业费、水电费快递费统计、缴纳电话费、网络费的统计机票预订(含内地人员)费用办公用品采购及管理服务器管理、ERP管理公司邮箱管理(新增、注销、日常使用)办公设备日常管理(新增更换、日常维护、耗材更换)电脑维修维护管理快递的签收、分发座机分配、通讯录更新茶水间管理(饮用水、冰箱、微波炉)行政接待(泡茶、订餐、住宿)5S管理办公室绿化样料室管理居住证办理(东莞、深圳)营业执照年审(天行健、辉成行)港澳通行证新增、年审、注销(东莞、深圳)日常派车调度(捷达、皮卡)商务车管理加油卡充值及分配.月费用统计粤通卡分配及费用核算车辆管理/车辆安排/日常车辆检查车辆维修跟踪及费用统计用车补助费用统计核算日常派车调度合作律师事务所对接律师函、起诉等流程制定与培训具体案件的跟进、汇报劳动纠纷的处理人事招聘其他临时事务饮用水的预订管理费、水电费的缴纳卫生打理责任人陈展浩陈展浩陈展浩陈展浩陈展浩谢萍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钟晓桐陈展浩陈展浩陈展浩陈展浩陈展浩陈展浩陈展浩陈展浩陈展浩陈展浩陈展浩刘玲谢萍谢萍刘玲、钟晓桐刘玲、谢萍全体钟晓桐钟晓桐谢萍、钟晓桐全体其他临时任务人事、行政任务总述:本部门现有人员架构恰好能满足公司人力资源、行政事项的建设,各岗位工作量饱和,事项繁琐复杂,各岗位缺一不可,互补互助。
完
/ 5
第三篇: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2015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为公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之路提供依据,完善管理体制及调动员工积极性。通过调查、分析,基本清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本报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根据公司前期提供的人员情况分析,公司现有员工XXX人,其中,公司机关XX人,男,XX人,女,XX人,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有XX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XX人;物流配送公司XX人,男,XX人,女,XX人,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有XX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XX人。公司人员结构基本符合公司市场、技术方面以及相应管理需求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目前岗位配置合理,基本满足公司各岗位人员需求。公司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以结构缺陷主要是管理人员非本专业出身,缺乏专业的管理方面的训练,真正学企业管理的却没有。
-1识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人力资源管理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尚处于行政事务性结合阶段,尚未起到为企业高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充当助手的作用。缺乏各类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在对员工轻培训重市场,说多做少。公司管理层未形成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应该是所有直接部门经理的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目前公司管理层对此认识不够。
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应为企业战略服务,它又受企业所处环境、技术、任务类型性质、人员情况等因素制约。企业组织结构应通盘考虑相关因素的系统作用,并对相关因素的变动进行设计、调整。依此设计思想衡量,公司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的时候没有树立的思想,未能根据企业所处环境、技术、战略、任务类型性质、人员情况等因素的变化随时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表现为:部门协调机制不健全、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等。
人力资源规划
1、缺乏发展观、动态观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持续的、动态的工作,必须和公司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随着公司战略目标的改变,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平衡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使公司对环境
-3依据。
1、对工作分析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公司在理论上不清楚工作分析的基础性作用,实践上未利用(也无法利用)工作分析的信息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由于公司没有认识到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没有认识到工作分析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公司从未进行过规范、科学的工作分析。
2、缺乏对部门职责的科学界定
部门职责是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一,先对部门职责进行科学界定,然后将部门职责分解到部门中各位任职者,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岗位职责。公司只对几个部门制定了比较粗略的部门职责,缺乏科学性。可见,公司应重新科学地界定部门职责,才能制定出客观、合理的岗位职责。
3、对工作职责的描述不明确
首先,公司原有的岗位职责描述过于笼统、程式化,未能明确地界定任职者的权力、责任、义务,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发生了责任不明,遇到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
4、缺少对工作环境、休息时间和工作条件的分析 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按工作环境、休息时间和工作条件对员工绩效的实现、薪酬设计具有制约作用。关注任职者的工作职责,缺乏对工作环境、休息时间和工作条件的分析,不能为员工的绩效的提高和改进、薪酬设计提供相应
-5会产生不公平感,经历公平紧张,这时员工往往会采取一些不利于工作的行动,如减少产出、辞职等,来恢复自己的公平感。一般来说,员工在进行比较时通常考虑的因素有:技能、学历、资历、经验、能力、业绩、工作环境、工作责任等。
管理规章制度
公司在管理规章制度上做的不够详细,导致员工奖惩不明,难以激发员工工作上的公平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管理层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它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公司目前的情况看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公司上下尚末形成企业文化立业的共意、共识。表现在,从上至下,企业文化意识程度依次递减只有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具有一定认识,员工倒认为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认为是公司管理层的事情。
第二:缺乏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及其形成依赖于反复的倡导、训练、灌输和强化。要真正形成公司先进的-7
第四篇: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样本
关于阳煤集团煤层气开发利用分公司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5月——2012年6月
地点:阳煤集团煤层气开发利用分公司
调查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1.1公司背景
阳煤集团煤层气利用分公司,原称阳煤集团瓦斯指挥部,成立于1986年,年供气 能力 8381 万立方米,服务工业企业及公福利用户 100 余户,居民用户突破 13 万,受益人口达 50 万人.累计安全供气 86254 万立方米。但是,阳煤集团瓦斯抽放量和瓦斯利用量虽然均位居全国煤炭行业第一,但是利用率尚未达到50%,约有54.7%近2.0549亿立方米的瓦斯因多种因素未被利用。因此也是对大气排放瓦斯最大矿区。这么多的瓦斯如果不加以利用将其直接排人大气,不但会造成强烈的温室效应导致环境破坏(甲烷是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23倍),也不产生任何的经济效益,反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在迎合国际上“京都议定书”有关“碳交易”的利好政策以及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近几年分公司扩张脚步不断加快,新项目不断上马,在建的有:新建神堂嘴,五矿南翼,二矿,一矿羊坡堰,寿阳新元矿, 昔阳寺家庄矿,左权石港矿煤气储配站,并配套敷设相应燃气输配管网等工程。在公司不断扩充版图的同时,对于公司的管理,运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人力资源的匮乏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一大瓶颈。
1.2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根据公司前期提供的人员情况表分析,截止2011年底,公司现有员工814人,包括新招员工162人。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21人,占2.5%;一般管理人员(包括职能部门员工、各部干事及调度员、司机等)93人,占11.4%;技术人员11人,占1.3%;一线生产人员655人,占80.4%;生产辅助人员34人,占4.1%。人员表面结构基本符合公司设计、技术含量,以及相应管理需求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1.2.1中高层管理人员
中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包括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各职能部门经理及各部门部长助理在内的21人。煤层气利用分公司中高层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管理人员大多年富力强,平均年龄只有42岁,结构缺陷主要是较多人技术出身从事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方面的训练,且学历水平偏低。专业方面虽然以管理类(43%)最多,但大部分属于经济管理类,真正学企业管理的只有2人,仅占中高层管理人员总数的9.5%。
1.2.2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是指在公司供气部、机电部、工程部从事煤气管道设计、施工监督、质量督查工作的11人。
煤层气利用分公司技术队伍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平均年龄32.7岁,25-35岁的年轻人占65%。这种年龄结构的优势在于年青人拥有更多新知识、掌握更多新技术、新技能,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劣势是较为缺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的教育层次偏低,绝大多数(52%)是大专毕业,硕士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仅有1人。职称水平偏低,半数以上的技术人员是助理工程师及以下职称。
1.2.3一线生产人员
公司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的人员,包括供气部、机电部各个管理所、罐站所长、副所长工人,共计655人,其中在2011年8月在集团公司内部招聘新员工162人,(其中12人留在机关各部室).煤层气利用分公司的生产人员在公司所占的比例最大(80.4%),总体上看,公司的工人队伍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中年工人占了绝大部分(78%),平均年龄46.8岁。工人的文化水平偏低,78%的工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技能水平也较为低下,高级技工及技师的比例仅占到3.6%,新招员工中大专及以上人员38人,占新招员工人数23.6%;高中(职高)人员74人,占新招员工人数46.2%;中专人员31人,占比18.7%;初中人数19人,占比11.5%。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2.1概述
总体上,公司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历史沿革、企业文化、体制等企业自身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着观念滞后、结构不全、功能不到位、职能未充分发挥的问题,且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司未来的发展。
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存在问题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员工,全部来自集团公司内部招聘,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背景。除部门经理外,其他人均没有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员工大部分精力仍放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上。他们从事的大多是发工资、处理档案和人事关系、办理社会保险等事务性的工作,而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实务却不太了解,更无法有效开展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职务评价、员工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工作。因此,大大制约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发挥,难以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2人力资源规划
1、缺乏发展观、动态观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持续的、动态的工作,必须和公司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随着公司战略目标的改变,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平衡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使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更具有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但从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尚未进行人力资源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常常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
据职位空缺或临时紧急任务招人、聘人,缺乏发展观和动态观。
2、战略规划缺失、业务规划未上路、政策规划无谋划
首先,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尚未能预测公司未来对人才类型、数量需求的情况,制定激励人、留住人、开发人的系统目标。
其次,由于人才梯队规划作得不好,员工不了解企业中各个层次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自身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工作积极性不高。
最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对人力资源激励的配套政策规划的谋划,相关政策规划缺失或不明确,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
3、缺少对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分析
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工作环境和条件对劳动保护、员工绩效的实现、薪酬设计具有制约作用。而公司原来制定的《岗位职责》中,只关注任职者的工作职责,缺乏对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分析,不能为生产一线员工的劳动保护、绩效的提高和改进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4、缺少对工作联系的描述
现代工作分析注重任职者之间的工作协调,研究工作任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有利于增强工作团队的集体绩效。但在公司制定的《岗位职责》中,却缺少对任职者工作联系的描述,没有确定任职者的纵向和横向工作联系;而且岗位职责界定的信息来源单一,缺少任职者团队成员间的反复沟通和认可,造成书面职责与员工心目中实际认可的职责脱节的现象。致使在工作中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工作协调出现困难和问题。同时,也造成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工作职责不清,任职者遇事互相推诿。
2.2.3招聘与选拔
通过对公司现有有关资料的分析,发现公司在人员招聘和选拔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招聘渠道单一
公司目前招聘渠道主要靠集团公司内部选拔,并且是与其他单位一起举行统一招聘考试,考核方法及标准无法体现分公司行业特点要求,外部招聘做得较少,其弊端在于:一方面难以吸收到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新员工培训投入增加;另一方面,组织内人才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利于形成竞争意识,不利于创新性组织氛围的产生。
2、公司未形成有效的内部选拔机制
总体上公司尚未从长期性、公正性,利于员工职业发展上构建有效的内部选拔机制。首先,公司缺乏人才队伍的长期、系统规划,缺乏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和后备人才库;岗位工作纵向、横向关系不明,缺乏人员替代规划,这使公司内部选拔缺乏基础,缺乏选人依据。其次,公司的内部招聘上,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竞聘上岗成为空谈。目前公司内部发生岗位空缺时的内招,主要由领导安排、调剂。员工则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缺乏获得相关用人信息和公平竞争的机会。
2.2.4员工培训开发与职业发展
人员开发和职业生涯发展从公司角度,有效对员工进行开发和职
业生涯规划,将有效实现人事的匹配,人尽其才,将最大限度地促使公司的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对员工个人来说,能够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职业发展目标,同时实现组织目标。
1、员工培训和发展现状
公司制定了《员工培训制度》,规定了培训的范围、内容、方式等,但未建立完全的培训体系。每年投入到员工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较大,但效果不佳。七成以上(75%)的员工明确表示愿意掌握更高一级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各层次的员工愿望都非常强烈。但是又有接近半数(47%)员工对自身的发展前景比较渺茫。
2、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公司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的现状,我们发现公司目前在培训和发展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培训缺乏系统性
调查表明:公司尚未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只是根据公司的计划,安排培训项目;培训目标不明确,且没有和评估相结合,缺乏培训评估;培训内容选择单一,只为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形式和方式单
一、传统;培训投入较大但效果不明显。培训缺乏计划性,仅有的培训也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培训效果较差。
(2)缺乏对培训的需求分析
公司未从企业战略目标、岗位工作内容及其标准、绩效考核的结果中去发现企业的培训需求。目前公司所做的培训,大多着眼于短期任务的完成上,整体长远规划不够。公司未对员工绩效进行分析,无法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分析员工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欠缺哪些基本技能,据此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受训人员,制定培训计划,致使培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培训内容老套,培训方式单一
公司目前对员工进行的培训大多是针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而忽视对员工思想观念、心理适应的培训。其后果是:员工缺乏娴熟的与人交往的沟通技巧和技能(特别是收费工);不善于应付工作压力;缺乏竞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培训方式以灌输式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枯燥的培训方式使员工使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且培训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监督和考核措施,以致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
(4)缺少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公司缺乏对员工能力的开发和个人发展指导,在决定晋升时,主观因素较大,未起到激励作用,对公司和个人发展也不利。大多数员工有接受更大的职业挑战的愿望和信心,然而多数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才能在目前的岗位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且多数员工认为晋升希望不大,信心不足。员工普遍希望在公司成长的同时,看到个人发展的希望,但由于缺乏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无法引导员工将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
2.2.5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发现员工工作绩效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提高员工所在部门的工作绩
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1、绩效考核现状
我们进行了对员工进行了随机的访问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半数以上(53.2%)的员工对公司的绩效考核标准不明确或不太明确。
(2)接近四成(39.9%)的员工认为公司的绩效考核无效或不太有效。
2、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标准不明确
公司绩效考核的基础性工作薄弱,没有建立完整、规范的绩效考核及其实施管理制度,只是在工薪分配方案中对绩效考核进行了原则性的、粗略的说明。
(2)绩效考核缺乏有效性
公司目前尚未形成绩效管理体系的系统思想,只是为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未将员工绩效问题作为一个管理体系对待。
2.2.6薪酬
我们在仔细研究了公司的《工薪分配制度》及2010年、2011年工资报表等有关文件以后,基本弄清了煤层气开发利用分公司薪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煤层气开发利用分公司薪酬现状
公司目前的薪酬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年薪制、全额浮动绩效工资制和固定工资制。对公司各层次员工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到:薪酬问题是煤层气开发利用分公司成立以来讨论最多、员工意见最大,也最棘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员工对公司的工薪分配制度感到不满意(64.6%);对自己的付出和收入感到不满(63.2%)。各层次对以上问题的评价由上而下渐次降低。基层员工的满意度相对较低,随着员工层次的提高,满意度相应提高。
2、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薪酬设计缺乏针对性,激励手段单一
一般来说,企业中不同的岗位由于其工作性质等具体情况不同,宜采用不同的工资制度。但目前公司除高管层外,其他部门,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一线工作人员,都统一采用的是基于岗位和技能的全额浮动绩效工资制,工资结构都相同,工资制度与岗位性质的结合度不够。
(2)薪酬激励效果不佳
相同的岗位沿袭同工、同酬的传统原则,忽视以绩效付酬的原则,同时绩效考核走形式,部门领导下不得手,结果薪酬起不到激励作用。没有硬性的考核指标,绩优员工和一般员工、绩效差的员工工资水平都差不太远。个别部门只要是相同的岗位,工资完全一样,是典型的“大锅饭”,“平均主义”,难以激发员工工作上的公平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2.2.7结论
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煤层气利用分公司目前正处在成长阶段,随着公司一步步成长,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越来越广阔,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必将越来越多。
基于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尤其是在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和员工培训与发展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煤层气利用分公司要想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系统变革刻不容缓!
第五篇: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分析
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分析
摘要: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中就显得日益重要。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自身是否具有必要的能力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胜任力进行分析对企业招募到合适的员工很有必要。本文选取人力资源经理这一岗位对其进行胜任力分析,以形成适合企业招聘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招聘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事测评体系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评价体系。胜任力比较为人所接受的定义是“那些将绩效优秀者和绩效平平者区分出来”的特点。[2]胜任力模型给人事测评提供了一个更为广大的测评体系。本文根据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要求对前来应聘的人员,运用胜任力模型进行分析。职位描述:
1、协助制定公司人力资源整体战略规划;
2、起草、修改和完善人力资源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3、监督控制各部门绩效评价过程并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提出激励计划和具体实施办法,完善激励机制提出建议,负责薪酬设计为薪酬决策提供支持;
4、制定招聘计划和程序,开展招聘工作;
5、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组织完成培训工作和培训后的情况跟踪,完善培训体系;
6、受理员工投诉,处理劳动争议、纠纷,进行劳动诉讼;
7、参与职位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组织编写、审核各部门职能说明书与职位说明书;
8、参与本部门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协助完成本部门员工工作考核、激励及部门资金的预算和控制等工作;
9、指导规划员工活动,协助推动公司理念及企业文化的形成。
任职资格:
1、人力资源管理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2、五年以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
3、熟悉人力资源招聘、薪酬、绩效考核、培训等规定和流程,熟悉国家各项劳动人事法规政策;
每一个岗位都有不同的胜任力要求。我所选择的人力资源经理这个岗位也有自己独特的胜任力要求。作为人力资源经理,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方面: 1.能力要素:要求具有很强的识人、选人与人才培养能力,要有专业的操作技巧,还要有较强的思维分析能力,能发现问题,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良好的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的理解他人的意思。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和亲和力,要善于换位思考,经常替别人考虑,能获取别人的好感,拥有良好的交往技巧,可以较顺利的与他人合作,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2.知识要素:要求具备人力资源相关方面的知识,对本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对该企业的方方面面有所知道,而且知道的越多越好。不仅要有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够洞察他人的心理。最好能懂得市场营销学和经济学,这样才能给老总出谋划策,获得更大的重用。
3.管理能力要素:要求具有五年以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的,这是因为人力资源经理属于中高层管理者,没有一定时间的基层磨练,即使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也很难使他人信服。而且,由于有5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关经验,在管理和解决企业、员工的问题方面能更顺畅的完成任务;在人际圈方面,有更多的人际基础,能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获得更大的帮助。此外,还应富有远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性,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经理具有聪明、敏感的特性。要拓宽视野,不能只会看企业内部,要会看外部,跟得上国家相关政策的改变和外部市场的变化以及同行业的动态。[1]
4.个性要素:人的个性是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个性对于个体的职业成功来说是很
重要的,它能渗透到所有的工作活动中,影响行为方式、做事风格和工作绩效。在此岗位工作的人必须是乐群的、外向的,因为这个工作必需得和多数人打交道,除了和员工、老板打交道,还必须和客户交往,因此外向性在人力资源经理这个岗位是不可缺少的性格特征。此外,还要有很强的情绪调节能力、具备敢为性、喜爱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经得起重压。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容易得罪人的工作,在进行各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及薪酬设计时,很可能符合了企业的利益,却不能使员工利益得到满足。因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经理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承受力和情绪调节能力、敢为果断、善于自我控制,敢于冒风险做事。自信也是相当重要的个性因素,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相信自己的决策,同时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从而完善自己的观点,取得更好的工作目标。
5.身体素质要素:人力资源经理工作繁重,压力较大,必须具备旺盛的精力和充足的活力,健康强壮的不仅可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还可以起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总结: 通过胜任力分析来招聘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在招聘中进行胜任力分析,可以使求职者的个体特质和拟聘的具体职位要求以及企业的发展需要三者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也是招聘成功的重要保证。引入胜任力概念并建立起基于胜任力内容的分析,不仅为招聘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可以说,在招聘中进行胜任力分析是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组织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提高组织绩效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北京国际贸易公司的要求,本文对其岗位的胜任力进行了胜任力分析,希望能对该企业的招聘起到一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