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试资料(已排版)

时间:2019-05-12 17:0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试资料(已排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试资料(已排版)》。

第一篇: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试资料(已排版)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功能 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可以适当领取兼出一个小组意见。

选均不能得分)

31、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BCD)进行的设计,以提高职报酬。(×)

24、文件筐作业又称公文处理,它是一种效度高、而

1、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24、古代的孔子对赏罚的论述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是最具又能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其操作方法是的尊重,依靠(ACD),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工作关 特色的,他从人性善出发,得出结论:“人情者,有好恶,提供一定数量的备忘录、信函、报告等文字性资料,让应秩序。A道德C意识形态D风俗习惯

32、在实际运用中,直接观察法必须贯彻(ABCD)的原故赏罚可用”。(×)试者阅读完这些资料后,决定处理意见。

2、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BC)。B 公平C 正则。

25、用人的目的是“激活”人,而非“管住”“管死”人。

25、管理游戏亦称商业游戏,是评价中心常用的方法义A观察的工作相对稳定要做到人尽其才,必须鼓励竞争,优胜劣汰。(√)之一,以游戏或共同完成某种任务的方式,考察小组内每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功能是B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

26、公务员降职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使用国家公务员,充个被试者的管理技巧、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ABCD)。作 分发挥公务员的作用,为行政机关的各个职位选择配备适

26、角色扮演即让候选人成对地扮演各种角色并讨论A人力资源规划B人力资源获取 C人力资源开发DC尽可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不要干扰被观察者的工宜的人才。降低公务员的职务,一般一次只降低一级。各种相关的问题,主要是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人力资源纪律与惩戒 作(√)景模拟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评价者设置了一系列尖锐的4、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D观察前应拟定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

27、传统的激励办法是以各种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为手段,人际矛盾和人际冲突,要求候选人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ABCD)。

33、在编写工作说明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ABC)的根据员工的绩效给予一定的工资、奖金、福利、提升机会、色情景,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评价者通过对候选人在A智力B技能C知识 D体力 准则。以及各种形式的表扬、认可和荣誉等。这些激励只是作为不同人员角色的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5、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ABC)。A清楚B准确C专门化对于员工付出劳动的补偿,因而称为外在激励。(√)测评其素质潜能。

A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B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C34、工作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ABCD)。

28、《公务员法》要求对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2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是指以科学的测评手段和劳动力的参与率A排序法B分类法C因素比较法D点数法 绩、廉五个方面,考核的重点是工作胜任能力。(×)方法为工具,通过招募、甄选、录用和评估等程序,从组

6、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ABCD)。A知

35、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AB)。

29、薪酬主要由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这两大部分构成。其织内外获取合适的人员填补职位空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

识和技能的水平B 智力C 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DA排序法B分类法中,直接薪酬是薪酬的核心部分。(√)程。

体质

36、(AB)采用的是品位分类方法。30、我国行政机关有权对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2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指为了促进公共

7、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特征的总体状况,包A英国B法国这种监督是监督体系中最重要、最经常、最全面的监督。部门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组织实际工作情况和员工发展括劳动者的(AD),它是人力资源质量的心理基础。

37、人才测评的方法包括(ABCD)。(×)需要,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所实施的培养

A 人格素质D心理功能素质 A笔试B心理测验C面试D评价中心技术

三、名词解释 和训练。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

38、公共部门人才笔试具有(ABCD)的特点。

1、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

29、选任制指的是以选举的方式任用公职人员,即由

(BCD)。B 制度性损耗C 管理损耗D后续投资损耗 A经济高效B测评面宽C误差易控D督导力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法定选举人投票,经多数通过,决定公务员职务的任免。

9、员工的(AB)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强 能力的人们的总称。30、委任制是指由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权

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A培训 B教育

39、和笔试相比,面试具有(ABCDE)的特点。

2、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限直接委派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

10、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A测评的素质更全面B测评内容的不固定性C主观性进行合理的培训,提高其智力、激发其活力。

31、降职是指由原来的职务调整到另一个职责更(ABC)。强

3、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组轻的职务,是由高的职务向低的职务的调整。它意味着公

A韦伯B泰勒 C法约尔D考官与考生交流的互动性E测评手段的灵活性与针对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其思务员所处地位的降低、职权和责任范围的缩小、待遇的减

11、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性 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少。

共部门即(ABC)。40、、一般来讲,公共部门在发布人员甄选与录用信息时应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32、人力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人

A公益企业B公共事业C非政府公共机构遵循(BCD)。B地域原则C面广原则D及时原则 以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动机、欲望,形成某一特定目标并在追求这一目

12、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4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和常规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标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极状态,发挥潜力,反映在(ABCD)。(ABCD)。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

A、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A性质不同B目的不同C内容不同D形式不同 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

33、绩效是指某一组织或员工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B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

4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通用的培训形式包括(ABCD)。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成某一工作任务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行为和所取得的工作结民主型的开放制 A部内培训B交流培训 C工作培训D学校培训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果,对组织而言,绩效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C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

43、当今各国公职人员的任用形式各种各样,采用较多的5、品秩是指官制中与官职并行的身份等级制度,它按工作效率、工作数量与质量、工作效益。

向专才模式过渡 是(ABCD)。A选任制B委任制C考任制D聘任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

34、公共部门中的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核或绩效评价,D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制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并直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组织内部公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44、从激励内容角度,可以将激励划分为(AC)。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务员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A物质激励C精神激励的总和,它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的管理方法。

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45、外附激励方式包括(ABCD)。然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外因条35、360度绩效评估又称为全方位评估,它是指从员工(ABCD)。A赞许与奖赏B竞赛C考试D评定职称 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事甚至客户等各个角度来了解A新陈代谢机制B竞争择优机制C权益保障机

46、与工商界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部门的绩效明显呈和内部环境。员工个人的绩效,包括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制D监督约束机制 现出(ABC)的特征。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部生态环境是指以公共部门人行政能力等。

14、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具体可以表现为(ABCD)。A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 B公共部门绩效形态的特殊力资源为中心,环绕其生存和发展而具有渗透和影响作用

36、薪酬指的是组织成员向其所在的组织或单位提供

A 人力政策法规环境B 人力管理环境C人性 的环境总和。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与技术环境、市场劳动而获得的所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包括工资,力市场环境D人力战略环境 C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体制、劳动力与人口素质、物价指数及生活水准以及人口奖金,津贴以及其他各种福利保健收入。

15、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

47、绩效评估系统主要由(ABC)构成。A工作数量B的多样性问题。

3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福利指的是通过举办集体福利

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ABC)。工作质量C工作适应能力

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内部生态环境是指围绕公共设施、发放各种补贴等方式满足本单位、本部门员工某些A罗默的经济增长—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

48、薪酬,就是组织成员向其所在的组织或单位提供劳动部门人力资源发展,人才个体的内在素质及其一切影响人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消费需求,并且以低费或免费形式提供。B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 而获得的所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包括(ABCD)。才培养和管理的环境之总和。主要包括个体内在素质、微

3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机制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和C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 A工资B奖金C津贴D各种福利保健收入 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宏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其它相关规范对公共部门以及公职人员从事公职管理活动

16、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ABCD)。

49、一般而言,适用于对公共部门人员比较严重的违纪行

9、人力资本运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劳动者的行为进行监督、监察和纠正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手段

A人力资本的生产性B人力资本的稀缺性 为和考绩“较劣”者的惩戒是(ABC)。高能素质的投资经营和对劳动力素质的配置使用,而实现的总称,它是一种内外结合的“他律”行为。

C人力资本的可变性D人力资本的功利性 A减薪B停薪C停升经济增长和收益增加,进而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

3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约束主要是指公共部门组织与

17、由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特殊市场合约”,50、从总的趋势看,西方各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指的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了个人的“自律”行为,约束就是管制,是依据法律、法规、致使其存在着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产权的更为复杂的束呈现出(BCD)的特征。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规章制度、道德、乡村民约等社会规范对行为进行管制,特殊性质即(ABCD)。A产权交易的非最优性BB注重法律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整和。既包括行为人的自我管制,也包括外部的行为管制。产权收益的递增性C产权的强外部性D产权的相C监督与约束的主体独立性强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指的是为在市场交易过程40、约束机制是指为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便于组织有对残缺性 D约束与监督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与公共部门公中,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针对公共权力使用者的人序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而经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执行的1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运作必职人员的利益相结合 力资本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权具有规范性要求、标准的规章制度和手段的总称。约束包得以(ACD)为基础。A市场机制C契约机制和D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利的归属依法生成契约而分别拥有的一系列权利。括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以保障机制

1、制度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架构的核心。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指的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及各种形式的监督等。

19、公共部门人力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必须围绕着公(×)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

四、简答题

共利益的实现,回答(ABCD)这些基本问题。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动力机制来推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

1、简述公共行政人事环境对公共人事行政价值、制度A我们所处的环境怎么样B我们的使命和目标是动,而价值就是这种动力机制的内核。(√)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的作用。

什么

3、人力资源规划是现代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行动方针的过程。

1、公共人事行政价值与制度都是适应环境的需要而产生

C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目标D我们做得如何(×)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指的是公共部门依据的;

20、从规划范围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ABCD)。

4、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是是人力资源质量的核心部分。组织发展前景、组织能力及岗位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环境不仅决定了公共人事行政价值与制度的产生与发

A全国性人力资源规划B地区性人力资源规划(√)来估计未来某个时期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公共部门人展,还规定了其内在的目标、规模、结构、行为方式和意C部门人力资源规划D某项任务或具体工作的人力资源

5、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的管理方法与私营力资源既取决于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与技术环识形态;

规划 机构是没有质的区别的。(×)境,又与本组织的发展战略、管理水平、现有员工素质密

3、人事行政系统中的各种要素,都要从环境中输入,没有

21、从规划的性质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

6、理性官僚制的弊端在企业组织比在行政组织体现得更加切相关。环境所提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公共人事行政价值就不

(AB)。A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B战术性人力资源明显,帕金森效应更容易在企业组织中发挥作用。(×)

1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是指根据工作需要或个人能形成,人事行政制度也就不可能建立;

规划

7、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系统结构基本上属于美国模意愿,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变换公职人员工作岗位,4、公共人事行政的价值与制度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

22、根据规划的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式。(×)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生变化。

(ABCD)。

8、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渊源向上可以追溯到具有现代意义理活动与过程。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与人事行政管理具有哪些

A录用规划B培训开发规划C使用规划D绩效评的经济学创始之前。(√)

15、调任是指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不同?

估与激励规划

9、人力资本思想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职务或担任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组织中的人本身看作资源,强调

23、人力资源数量层次规划主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那里得到萌芽式的阐述,他提出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机关任职的人事行为。其再生性和高增值性;

(ABC)。A分析人力资源的需求B分析人力资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

16、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在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源供给(×)国家机关内部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在同一部门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容不断进行拓展,不仅包含传C协调人力资源供需缺口

10、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源的数量和中不同职位之间进行转换任职的人事交流活动。统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

24、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预测法有(AB)。质量,但提高人口质量是关键。(√)

17、挂职锻炼是指机关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有计力资源发展的需求,重视和增强了一些新的管理内容;

A德尔菲法B自上而下预测法

1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组织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核心划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上级、下级或者其他地区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的是人力资源使用和开发并

25、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分为内容,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的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经受重。

(ABC)。础。(√)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的人事交流活动。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独特性是什么?

A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

12、调配功能是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功能。(√)

18、公共部门的工作分析指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公共

1、公共部门是一个横向部门分化,纵向层级节制的庞B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13、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组织管理的基础。组织中某职务或工作的目的、职责、隶属关系、工作环境大的组织结构体系。而这样一个体系又是按照完整统一的C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以及任职资格条件等相关信息,对该职务或工作的性质以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意味着组织必须目标统一、领导

2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是(ABC)。

14、工作分析的思想来源于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及完成该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资格条件做出明指挥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因此,合理划分职责与权力是

A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B社会关系的需求 C发展的(√)确的规定的过程。政府管理体制必然的要求。原则上,用人与治事应当统一,需求

15、访谈法不能单独使用,只适合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19、品位分类指的是以国家公务员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事权与人权应尽量接近工作点,划分人事行政管理权限,2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意义是(ABCD)。(√)为主要依据,并以其地位高低来分类和确定待遇。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范围是完整统一原则的实A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和能

16、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估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工作20、职位分类指的是以职位为对象,以职位的工作性施,是公共部门人力管理有效管理的基础。以此建立起与力分析是展开工作评估的前提和基础,而工作评估则可被看质、难以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为评价因素,把公共组织体例契合的纵横交错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在上B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优化公共部门人才队伍结作是工作分析活动的进一步延伸。(√)职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作为人事管理基础的一种级机关的统一领导下,承担着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力构

17、排序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速度快、花费少,缺点人事分类制度。资源管理职能。由此可见,任何其他形态的组织,其人事

C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促进用人与治事的统一 在于其评估结果主要依赖于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能力,因

21、人才测评指的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权的划分与人事管理部门的构造,都无法与公共组织人事D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人际关此只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组织。(√)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的综合选才方行政机构的复杂性相比拟。

18、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它强调的是公法体系,它通过对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

2、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2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务员的职权和责任,而非担任该职位的公务员本人。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素质进行综合的测量和评价,为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规制,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行使行政(ABCD)。(√)人事决策提供支持信息。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权力。

A用人所长的原则B人事相宜的原则

19、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用

22、评价中心是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员素质

3、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具体管理中,体现出了自身C依法流动的原则D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测评的新方法,是应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的性质。如针对政府组织的工作性质与公职人员的政治要原则 20、文件筐作业又称公文处理,它是一种效度高、而又能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能力、个性和情求,强化了其德才的测评、考核与培训的方法和技术;而

29、转任的主要特点是(ABCD)。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境测试对人员进行测量,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企业组织针对公共部门产出的非量化性特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

A是公务员在机关系统内部的流动活动

21、能岗匹配原则是任何组织进行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过特性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人个性、动机和能力等较为准发管理必然发展出适用于公共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

B不涉及到公务员身份问题 程中必须遵循的黄金法则。(√)确的把握,做到人职匹配,确保人员达到最佳工作绩效。

4、发达国家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C只能是平级调动,不涉及公务员职务的升降

22、在我国,根据规定公共部门每人每年参加知识更新培

23、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

1、政府所有行政组织系统与公务人员管理形态都以韦伯的D目的是有计划抽调公务员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等 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天,以公职人员补充、更新知识用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把4“理想型官僚体制”为典范,管理法规齐全,管理制度明

30、人力资源市场具有的功能是(ABCD)。和拓宽相关知识面为目的。(×)-8名应试人员分为一组,不指定小组负责人,考官不直接确,管理功能完善;

A调配功能 B信息储存和反馈功能 C教育培训功能 D管理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参加面试,要求应试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就给定的问题提

2、管理的人力资源以专业性人才为主,重视启用专业人才;

3、具有相应的职业保障制度,并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便公务人员的职业稳定;

4、实行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的制度,保证了行政工作的连续性;

5、实行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的选录制度,公务人员的录用与甄选以注重才能为标准;

6、公务人员体制以有效的政策规划与严密的法治管理为支撑。

5、发展中国家的公共人事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1、做官重于任事。权位取向明显,公务人员热衷于争取权势地位,却未必勇于任事;

2、人情恩惠重于人事法制。重视在行政体制内编织“关系网”,亲情、朋友意识浓厚,在人事任免上注重于亲情、裙带关系,因而往往因人而异;

3、身份观念重于职位观念。看重身份与品位等级,而且身份与品位与工作能力和绩效在取向上不一致;

4、公务人员素质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要求,各级行政组织中多缺乏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

5、政治因素影响浓厚。政党政治、政治特权、政治活动等因素对公共人事制度的介入和干预程度较高。

6、各国公共人事制度共同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1、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2、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各国在发展路径上的差别只在于其在这条发展道路上的位置不同而已;

3、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专业化的要求日趋强烈,尤其是对科技专才的需求,已成为各国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4、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7、简述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法》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超越与发展在基本内容上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较,《公务员法》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四个机制:

1、新陈代谢机制。《公务员法》从公务员队伍的“进口”到“出口”都作出了规定。“进口”严格,“出口”畅通,做到能进能出;

2、竞争择优机制。《公务员法》规定录用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职务晋升有严格程序;机关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实行竞争上岗,部分职务可以在社会上公开选拔;对考核不称职的要降职;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个人、集体进行奖励等,体现了优胜劣汰的宗旨;

3、权益保障机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8项权利以及申诉控告制度、聘用制公务员的人事争议制度和公务员的工资福利保险制度;明确了不得辞退公务员的4种情形,显现了公务员权益保障的重要性;

4、监督约束机制。《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9项义务、16条不得违反的纪律,规定了考核制度、惩戒制度、辞退制度、领导人员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等,作为对公务员严格监督的制度保障。

8、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有

哪些?

1、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

2、人力资源政策体制建设环境还不完善;

3、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滞后;

4、劳动力市场环境还不成熟。

9、人力资本具有哪些特点?

1、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不能够直接转让和买卖,只能被出租,或转让使用权;

2、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效能的发挥都与人的生命周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受其个人偏好的影响;

3、一个人可能拥有不同形式的人力资本但其总量是相当有限的,同时一个人所具有的非互补的人力资本也不能同时使用;

4、人力资本的形成一般是在消费领域,当然有时也在生产领域;

5、人力资本不仅是一种经济资源,而且还是一种涵义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与一般人力资本有哪些不同?

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社会延展性;

2、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成本差异性;

3、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绩效测定的困难性;

4、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收入与贡献难以对等性;

5、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市场交易不充分性。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是什么?

1、维持政治稳定;

2、促进行政发展;

3、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

4、实现人事管理技术科学化;

5、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

12、在运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挑选的专家应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

2、在进行预测之前,首先应取得参加者的支持,确保他们能认真地进行每一次预测,以提高预测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向组织高层说明预测的意义和作用,取得决策层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支持;

3、问题表设计应该措辞准确,不能引起歧义,征询的问题一次不宜太多,不要问那些与预测目的无关的问题,列入征询的问题不应相互包含;所提的问题应是所有专家都能答复的问题,而且应尽可能保证所有专家都能从同一角度去理解;

4、进行统计分析时,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问题,对于不同专家的权威性应给予不同权数而不是一概而论;

5、提供给专家的信息应该尽可能的充分,以便其作出判断;

6、只要求专家作出粗略的数字估计,而不要求十分精确。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原因是什么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1)物质生活环境的需求;(2)社会关系的需求;(3)发展的需求;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外在要求:(1)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公共部门改革的要求;(3)法律法规的要求。

1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意义是什么?

1、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提高公职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优化公共部门人才队伍结构;

3、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促进用人与治事的统一;

4、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有利于改善组织的人际关系;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流动,还有利于解决公职人员的实际生活困难,如长期两地分居、上班路途遥远等,体现组织对公职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具有稳定公职人员队伍的作用。

1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1、用人所长的原则;

2、人事相宜的原则;

3、依法流动的原则;

4、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16、人力资源市场对人力资源流动具有哪些作用?

1、人力资源市场构成人力资源流动基本渠道;

2、人力资源市场改变人力资源流动的方式;

3、人力资源市场扩大人力资源流动的范围;

4、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人力资源流动的效益。

17、人力资源市场具有哪些功能?

1、调配功能;

2、信息储存和反馈功能;

3、教育培训功能;

4、管理功能。

1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的意义是什么?

1、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组织人才输入和引进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2、人力资源获取工作有助于塑造和推广组织形象;

3、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有效性影响组织人员的流动率;

4、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质量影响到人事管理费用。

19、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1、不同等级的公务员一起考核;

2、重视年度考核,忽视平时考核;

3、考核过程中出现论资排辈评优秀的现象。

4、按比例分配名额。

20、在进行绩效评估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管理者成为业绩考核的中坚推动力量;

2、目标管理与行为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协调好业绩评估的监督职能与引导职能;

3、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4、要注意评估方法的适用性;

5、要注意评估标准的合理性;

6、要注意评估过程的完整性。

21、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系统有什么特点?

1、在我国,公职人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作,“党管干部”是我国对公职人员管理的基本原则。所以,共产党对公职人员的监控与约束是实施党的领导的手段和必然要求;

2、在西方各国,工会在监督政府人事管理活动、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公职人员不是特殊的利益集团,不存在工会对人事的监控;

3、根据我国宪法中人民主权的原则,我国的群众监控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监控形式,通过各种人民团体对政府的监督来实现,而西方不存在独立的群众监控;

4、我国的行政监察部门隶属于政府,属于行政系统内监督。而在西方国家,大多采用的是系统外监控方式,且其监督公务员的机构都是与政府相对独立的。

22、与工商界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部门的绩效具有哪些特征?

1、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

2、公共部门绩效形态的特殊性;

3、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23、简述双因素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1、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尽量将员工安排在其喜欢的工作岗位上;

2、管理者首先要注意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

3、管理者要使员工的工作丰富化,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

4、管理者要注意正确地发放工资和奖金;

5、管理者要要注意正确运用表扬激励。

2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应遵循哪些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学用一致的原则;

3、按需施教的原则;

4、讲求实效的原则。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作用是什么?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提高公职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怔。公职人员在进人公共部门之前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进人公共部门后,还需通过实际工作和进一步的培训去发展和提高。尽管在进人公共部门之前,工作人员已具备一定的学识并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但他们还需掌握和熟悉处理某项工作的特殊技能。基于此,对部门新录用人员的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公职人员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和处理方法也处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之中。一些新的理论和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公共管理中,如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现代管理理论日益为管理部门所用,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也广泛地应用于公共部门。这些变迁给公职人员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快速的学习,运用新的方法从事公共管理活动,以跟上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潮流。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充分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公职人员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台阶。人的品德、智力、知识、技能和体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掘的潜力,培训便是发掘人的潜能和塑造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开发的结果。对公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有助于开阔其视野,提高其工作情趣,激励其进取精神,提高其领导、计划与协调能力,从而为公职人员职务的晋升和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公共部门管理职能调整和转变的要求。21世纪以未,各国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政府的活动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大和加强,政府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政府管理的主体。政府的公职人员承担着繁重的管理职责。为此,及时对公职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认清形势,做到称职合格,便势在必行。

26、我国公共部门福利制度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1、福利项目设置不合理,制度老化;

2、福利待遇差距大,标准悬殊;

3、福利形式过于社会化;

4、福利资金提取和使用混乱,“小金库”盛行,滥发补贴和实物的现象突出,缺乏有效监督。

27、简述职位分类的优缺点。

1、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1)因事设人而避免了

因人设事滥竽充数现象;(2)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3)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4)可以做到职责分明,减少不必要的推诿纠纷,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解决机构重叠、层次过多、授权不清、人浮于事等问题,提高组织机构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使组织机构经常处于合理高效的状态。

2、职位分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1)在适用范围上,职位分类较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和职位,而对高级行政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的职位,则不太适用;(2)实施职位分类的程序繁琐复杂,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需要有经验的专家参予,否则难以达到科学和准确地步;(3)职位分类重事不重人,强调“职位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严格限制了每个职位的工作数量、质量、责任,严格规定了人员的升迁调转途径,有碍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个人积极性不容易得到充分发挥;(4)职位分类在考核方面过于注重公开化和量化指标,使人感到繁琐、死板、不易推行。

28、简述品位分类的优缺点。

1、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点是:(1)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便于人事机构调整公务员的职务,所采用的级别随人走,免除了因职务变动和另有任命所带来的不安全感,能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2)它是建立在公务员应该是具有多面的知识的通才,而不需要很专门的知识这一认识基础上的,比较适用于担任领导责任的高级公务;(3)注重按行政首长和上级主管的意图行事,有利于集中统一地领导,树立行政权威,工作任务特别是临时性的任务指派也容易。

2、品位分类制度的缺点是:(1)不注重对工作人员现有岗位设置是否合理进行调查分析,因人设岗,容易造成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局面;(2)在人事管理中主观随意性比较大,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3)过分重视学历、资历、身份等静态因素,不利于学历低、资历强但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脱颖而出。因此,近年来英国对品位制度作了较大改进,表现了向专业分工和职业分类方向发展的趋势。英国现行的分类管理制度是在品位分类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国职位分类的精神建立起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相结合的分类制度。

29、简述目标设置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

1、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可以得到精确观察和测量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直接调整和控制,具有可应用性。

2、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帮助下属设立具体的、有相当难度的目标,使下属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变成员工行动的方向和动力。

3、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尽可能地使下属获得较高的目标认同:(1)使所有下属人员了解组织目标,并参与目标设置过程;(2)支持和鼓励下属认同目标,相信下属人员的能力及承担完成目标的责任;(3)对目标的实现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和肯定,以强化和调动员工完成目标的积极性。

4、加强和做好目标进程的反馈工作。信息反馈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运用目标理论,通过设置、核查目标,使员工经常看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并随目标的实现进程不断予以反馈,实施反馈控制。

30、完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确立新的监控理念。首先,要树立公开监督的理念;其次,要树立分权监控的理念;再次,要树立利益监控的理念;最后,要加强伦理道德建设,对公职人员实行“软性监督”:当前加强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道德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国家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第二,匡邪扶正;第三,建立国家公职人员个人信誉制度;

2、完善加固监控制度。首先,要从系统的角度来构建已有制度体系的核心环节,下力气做好薄弱环节的修补和加固工作,使这些制度全方位发挥作用;其次,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监察制度:(1)应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法律地位,使其树立应有的权威性;(2)改革现行的行政监察领导体制,增强监察机关的抗干扰性;(3)扩大能监察机关的职权。第一,扩大监察机关的处分权限。赋予监察机关对违法、违纪的公务员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处分的职权;二是赋予监察机关一定的经济处罚权;三是监察机关应有责令申报权和没收权,对一些重大经济嫌疑分子,监察机关有权以财产来源不明予以没收,收归国库;(4)建立监察官身份保障制度。立法部门有必要尽快制定和颁布监察官法,在监察官法中明确规定,监察人员非经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受免职和撤职,不被无故调离岗位,当监察人员履行职务时其身份受到非法侵害,有请求法律予以保护的权力。最后,应建立与健全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

3、健全规范监控约束机制。首先,规范分权监控机制;其次,健全源头监控机制;最后,建立维权监控机制。在政府行政机关内部建立维权监控机制,其主要途径有:(1)建立公共部门和内设机关的维权监督机制。(2)建立逐级行政单位的维权监督机制。(3)完善公务员申诉控告监督机制。除此之外,在公共部门系统外,要鼓励人民群众对公共部门进行广泛监督,真正把人民群众对公共部门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制度化,经常化。

五、论述题

一、试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特点和趋

1、专家治理以及政府管理职业化。随着知识经济

和信息社会的来临,随着政府管理复杂性的增加,随着政府管理对大量信息的需求,随着政府管理日趋技术化和专门化,政府管理对专门性的需要更加强烈,这一切均导致了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发达国家为例,据估计,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的工作,将有90%为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所扩张或替代,所谓扩张,系指专家系统与专门技术人员兼顾工作,使工作的效率效能提高;所谓替代,系指未来相当比例的工作,由机器代替人力去做。与此同时,知识和信息工作者,在政府公务领域内将占主导地位。在未来的公共组织中,知识和专家的权威将会日益显现。

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传统的公共部

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消极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基本特点在于:强调效率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公务员的工具角色;强调严格的规划和程序;重视监督的控制;强调集中性的管理等。传统的以控制为导向的管理不免使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僵化、缺乏活力。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积极性。所谓积极性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乃是要在已有的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公务员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促使公务人员具有使命感,从而更好地促使组织目标的达成和效能的实现。与传统的控制导向不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授能”,即授权赋能,主要特征表现在:开放参与决策机会;提供行政人员发展自主性的机会;发展组织共同愿景;发展并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依赖、开放式沟通等。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和强调。面对知

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面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即通过持续的学习以改变公务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今天公共组织管理者和公务员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新的学习能力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核心,学者马库德称之为“新学习”,所谓新学习它具有以下特征:学习目标是欲达成组织绩效;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灵活适用具有弹性的组织结构,使学习多样化;学习时要发挥运用创造力,培养非直线式、直觉式的思考;学习可使人们更有意愿及能力,发挥更有效率而迈向成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及投入各项组织的活动;组织应具有开放性的特性,对于不同的学习方式都能够讨论及包含;学习是一连串的规划、执行与反馈过程;强调教学相长,相互学习;将学习融入工

作之中,同时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型组织的整合。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组织机构正在让位于更合乎新信息社会需要的组织结构。为了因应环境的变化,提高效率、符合创新的要求,发挥公共部门人力的专业才能、有效运用科学技术,组织的弹性化、灵活化、临时性扩大授权已成为必然趋势。对未来的组织结构,人们有许多描述,如网络组织、无缝隙组织、后官僚组织等等,不管叫什么名称,可以肯定,新型的组织结构将具有如下特色:对环境具有开放性,组织结构的弹性化;组织更趋扁平化,中层管理的削减;强调通过对话建立权威,权力的均等化;信息的共享和决策的开放;权力结构从集中、等级式的,转化为分散网络式的;从自上而下的控制转为相互作用和组织成员自我控制;组织的价值观从效率、安全、回避风险转向效能、敏感性、适应性和勇于创新。总之,新型组织结构强调一种更能发挥公务员能力和潜能,而不是抑制创新与活力的组织。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和网络

技术在公务员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可以增加效率,节约成本;有利于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制定;有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有利于实现参与管理。未来主要的发展包括:电子人事政策法规和电子人力资源资料库;电子招聘;电子福利支付;电子动态管理等。

6、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政府组织规模的庞大,乃是过去时代各国政府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功能的扩张、社会的发达、政务的增繁以及政府自身的内在扩张。而政府之扩张反过来导致赤字、绩效低下、成本扩张。所以,从1990年以后,各国之文官改革,莫不把人力精简和紧缩管理作为主要措施。美国在1999年会计年度精简全职公务人员27.29万人;加拿大亦在总数22.5万名公务员中精简5.5万名。中国中央政府亦精简了30%的公务员。随着“小政府”观念的深入人心,人力精简继续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趋势。

7、绩效管理的强调与重视。随着公共组织目的取

向色彩日益浓厚,绩效将深入种种目标当中,成为最受关注的课题。事实上,组织的成功与否,应视人力资源有效运用的有效程度而定。如今,无论公、私组织,绩效管理成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绩效管理意味着组织管理者为公务员规划责任及目标,以使他们的能力获得最大的发挥;并通过绩效考评,以此作为公务员奖惩的依据。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对每一项任务及价值作清楚的陈述;规划一套用以建立个人行为表现契约的程序;建立一套流程,作为公务人员能力改善计划的基础;订立绩效指标;建立绩效评鉴机制。

8、公务伦理责任的强调和重视。近年来,越来越

多的公职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如腐败)导致了政府威信的下降,导致了公民对政府官员产生“信任赤字”,严重影响到了政府的合法性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强调公务员的伦理责任而重振政府的威信,就成为未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和趋势。在美国,1978年制定“政府伦理法”,对公务员的伦理作为法律规定,同时成立“政府伦理局”,具体负责公务人员的伦理管理问题。美国公共行政学会1985年发表公务员伦理法典,1994年又予以修正,要求公务员为公共利益服务,尊重宪法及法律,展现个人正直,追求专业卓越表现。OECD国家也致力于公务道德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许多国家亦有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关于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法规,维持公务员的职业伦理还主要停留在靠党规党纪和说服教育的层面,但随着“以德治国”观念的逐步深入,公务员的职业伦理总是会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可以肯定,如何维系公务员伦理行为,是今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二、试述21世纪人力资源的特征。

1、稀缺性。生产资源的稀缺性是由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引出的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则是由能与它配合的其它资源的相对丰富而引出的人力资源的相对有限性。20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向世人昭示,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但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不同,它需要通过人这一载体来体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发挥其创造财富的功能。掌握并善于运用知识资源来创造财富的那些人被称为人才资源。由于人们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生存发展环境的差异以及社会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使社会人口中仅有少数人有幸成为人才资源。在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知识来发展事业、保持强大竞争力的时代,人才资源总量与社会各方面对它的巨大需求相比,显得尤为稀缺和宝贵。

2、层次性。人力资源作为一个整体一般是指社会人口中那些掌握并能运用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的群体,但由于在这一群体中人们所掌握和运用的科学技术知识在质和量上存在差异,人力资源因此又可分成若干层次。如按以往我国政府文件规定,凡属接受过中等专业教育以上的人员均可视为人才,则可按人们的学历将人才资源划分成中等专门人才、高等专门人才、硕士、博士等多层次人才资源.据人们掌握和运用知识资源的实际情况将人力资源分成一般人力资源和高级人才资源等等。

3、知识性。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有学者将知识分为编码化知识和经验性知识两类,编码化知识可通过数据、信息、科学(知识体系)和技术(专利)等形式固化在软件、数据库、设计方案等特殊形态中;经验性知识则通过教育培训被固化在人的头脑中。拥有比一般人更多的经验性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编码化知识来创造财富是人才资源的显著特征之一。此外,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形态下,人力资源所载有的知识资本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农业经济社会,知识是一般劳动生产经验的总结;在工业经济社会,知识主要体现在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之上;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作为第一生产资源,呈现出以创新能力为主要标志的信息化、智能化态势。

4、创造性。人力资源作为知识资源的载体,它是以知识为资本,以智力为依托,以创新为使命的一种活的资源,只要具备适当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人力资源的使用就能体现出其创造性功能,即人力具有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才能,为人力资源的拥有者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特殊功能。人力资源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对知识本身加以创新。

5、流动性。人作为思想者,都有自已的个人素养、独立精神、自主意识以及理想抱负,他们对成就、荣誉、责任等有着更大的期望值。因此,人一旦发现他们目前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无助于实现其预期目标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流动倾向,除非有强硬的制度约束,否则他们一旦采取行动,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使他们很容易成功流动。人力资源的这种流动性特征表明人力资源不象物质资源那样,可以成为占有者最终使用或消费的对象。

6、可再生性。人力资源的可再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或消费实际上是对知识资源的消费,知识资源的消费不是一次性消费,只要人力资源所载有的知识没有全部老化,这种知识资源就可被反复利用;第二,人力资源具有主动补充和更新知识资源的天性,因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素养的人才,尤其懂得知识的不断充实和更新与个人发展的联系,懂得不断增加自身人力资本的价值。人力资源的可再生性意味着人力资源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并能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特殊资源。

7、收益递增性。在正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的边际产量收入总是大于其边际支出,且呈现出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人力资源的这种特性是由其稀缺性、知识性、创造性、可再生性等特征所决定的:首先,由于人力资源的稀缺性,通常情况下能与其它可利用资源相配合的人力资源总是显得不足,使增加这种稀缺生产资源投入的经济主体在正常情况下总可获得高于其成本的收益。其次,由于人力资源的知识性和创造性,在知识和智力对经济发展、经济竞争起决定作用的时代,拥有人力资源就意味着拥有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等创新能力和在相关领域中的领先地位与市场垄断地位,这样的能力和地位可为人力资源拥有者不断增加财富。比尔·盖茨主要依靠知识和人才缔造微软帝国的神话以及美国依靠人才资源和科技领先优势创造的连续九年实现低通涨高增长的经济奇迹等事实,都有力地佐证了上述结论。最后,由于人才资源的可再生性,使人力资源的拥有者在拥有期内可以持续获得人才资源所固有的出色的创造力和产出率,并可减少乃至避免发生类似于物质资源的反复搜寻和获取所需要的成本。

三、试述新世纪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最近几年,人才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恰如喷薄而出的朝阳,给中国大地带来莫大的活力和生机,同时,又以其巨大的能量给社会的许多方面以强烈的震撼。沿海城市的开放,使得人力资源涌向南方的势头有增无减。就目前情况来看,人才流动有三个方向:一是开放地区和城市,其开放与改革的程度越大越深,人才流动的向心力越大;二是外向企业,其外向性越强,对人才流动的吸引力越大;三是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确实能任人唯贤的领导者,其周围必然会汇集越来越多的人才。

人才的流动,势必破除将人视为“单位所有”、“部门所有”、“地区所有”的陈规陋习,造成市场调节需求,需求引导人才流动的大环境。因此在管理人力资源的时候必须注意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做到正确引导,合理流动。既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又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人力资源的流动。国务院主管部门可定期发行《全国人力资源需求指南》,各省亦可效法,从而提高人力资源流动的目的性。同时,要避免人才的外流,并注意引进国外的人才。人才外流是近几年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国家要为人才提供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使在国外的人才能回来,国内的人才留得住,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吸引国外的人才到我国工作。

2、要注意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竞争性。人力资源总量与社会各方面对它的巨大需求相比,显得尤为稀缺和宝贵。但是,人才流动必然带来竞争,竞争可以导致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但是,盲目的竞争却会带来人力资源的浪费,比如说,人力资源盲目地流向沿海发达地区,而沿海发达地区容纳人力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多余的人力资源的积存形成浪费,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可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要对人力资源的流动做出正确的引导,避免无谓的竞争所导致的不合理的人力流动。具体做法是:加强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机会,就地消化多余的人力资源。

3、要注意区分普通人力资源和高素质人才资源。普通人力资源和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区别就是一般劳动者与人才的区别。两者的区别是由每个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决定的,从一般作用上讲人力资源都是普通的劳动力。但是,一旦具备了某种技能,就有了很大的区别。通常我们把素质较高的,具备某种技能和创造力的劳动者叫做人才。把这部分人力资源从一般的人力资源中区分出来,进行特殊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人才是在广大的劳动者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科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了劳动者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创造和发明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才是人类的精华,是人群中先进的部分。人才集德、识、才、学、体于一体,特别是高级人才,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方面比一般劳动者的贡献更大得多。

4、应该确立大的人才战略。应该认识到人才是国家人力资源的精华部分,人才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经济发展的总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人才管理战略的基础。国家必须有连续递进的十几年、几十年的正规的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规划与措施,同时,随时以短期培训作为补充。要从全世界发展、进步与竞争的角度认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我们要争取较高的人才占有率,要保持人才拥有量大于培养量,还要保持较高的人才合理使用率。其次,要树立宏观的人才使用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其核心是正确地使用人才。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唯亲是用”,有的人“囤积居奇”,有的人“顺我者用”,有的人“低我者用”,这就是狭隘、低级的用人观,是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动力。

四、试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同。

1、价值取向差异使管理目标不同。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的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私营机构则多是赢利单位,追求效率、效益是它基本的价值取向。公共部门的财政来源是税收,这决定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要对公共利益负责,而企业只需对领导者利益、企业自身利益负责就够了。因此,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考虑政治价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考虑的不是政治回应性与社会公平,而是经济生活中的交换与回报,人力资源管理则主要考虑的是谁进入企业的这些职位将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政府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注意其透明化程度、公众的接受程度,必然面向社会,承受社会的压力,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听命于领导者,领导者完全可以决定员工的任命与使用,对员工的需要通过专业化的工作分析获得,并通过职位说明书及培训计划等充分展现出来,录用和解雇员工时较少考虑外部压力,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相对缺失。企业的管理活动服从于其决策层的意志,无须对社会公众公开,其操作过程也是经常隐蔽不公开的。

2、管理对象行为取向的不同。在公共部门中工作的员工,其行为有一种保守趋向,倾向于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自为之的心态;在企业组织中的员工更加趋向于要富有创造性,这与公共部门组织强调稳定性有关。作为政府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能从根本上保障政

府运作的稳定,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须遵守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共部门的组织成员要受更多规章制度的限制,强调严格遵守规则,势必使成员或多或少地变得墨守成规和强求一致,组织成员的工作具有更多“非人性化”的特征,行政人员多半带有官的味道,人们的着眼点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规范而不是其什么行为能给组织带来最大的贡献。可以说理性官僚制的弊端在行政组织比在企业组织体现得更加明显,帕金森效应更容易在公共部门中发挥作用,这也可以说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难以在公共部门建立的原因。在以工作成果或工作目标导向的私人组织中帕金森定律是不会发生作用的,私人企业部门以“效率”为首要追求目标,对利益追求的永恒性,使得私营部门成为最具创新精神的部门。只有以行为为导向,人们才会不惜成本、代价去创造事情。试想,如果一个部门的领导对利润负责,对成本负责,他怎么会找两个助手去做毫无意义的事呢?

3、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差异。这一区别是由于公共部门本身的政治性决定的。作为行政部门总是不可避免的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行政与政治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当前公共部门政府公务员招考信息对应聘人员任职资格中公务员对宪法及法律以及对党和国家所具备的忠诚,是制度化的要求。公务员的道德素质被排在前面,能力素质一般包括知识、技能和行政职业能力。在当前的情况下,对于公务员的绩效管理实际上并不是政府的第一目标,尽管口头上很多政府都将之称作第一目标。在私人部门,雇主首先要求雇员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对专业的熟悉程度,处理专门业务的技巧和能力。对于下属的道德素质要求相对要淡化一些,雇主们还希望员工更具有创造力,这意味着雇员可能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财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私人部门完全忽视员工的道德素养,只是道德素质考察的困难使企业领导更加注重可以量化的指标如专业能力方面。在私人部门,雇主以雇员是否损害雇主的根本利益为第一道德标准。一个有能力但道德水准一般的人,有时是能被雇主容忍的。一般说来,私人部门的领导们不会对雇员提出过多的道德要求。

4、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方面,相对而言,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关注人力资源选取环节,而私人部门则更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公共部门对于人员的招募录用是较为重视的,有时公共部门对于人员的雇用要受制于外部压力,同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困难,导致公共部门比较忽视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和绩效评估环节。直到今天,我国尚没有对政府公务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工作分析,没有制定出科学、规范的职位说明书。私人部门基于绩效的考虑,则更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功能,员工的培训、教育与发展方案设计和绩效评估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在企业组织中,绩效评估标准是确定的,指标都是可以量化的,员工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也更为重视。总之在当前的情况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更多的传统人事管理的特征,而在企业中,把人视作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性因素,致力于使人力资本增值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5、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适用法律方面的差异。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多是行政执法行为,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以行政执法为第一要义,对法律责任的关注始终居于第一位,选择主动性、创造性行政行为的责任风险或法律风险就会相应加大,这也是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总是趋向于保守的重要原因。企业则是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生长的组织,以效率为中心制定员工的行为规范,有时这些行为规范可能是与法律规范相冲突的,当企业利益与法律规范相冲突时,极易采取规避措施。企业在个人利益保障方面,企业适用《劳动法》界定劳动关系,《国家公务员法》是公务员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律规范。公务员的个人权力较容易得到保障,而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规定比较原则性,企业必须依照此制定更加具体的管理规范。由于主雇地位的非对等性,企业容易制定有利于雇主的规则,就存在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的可能。例如,政府淘汰公务员比较困难,而企业组织淘汰一个员工有时只需老板的一句话。

五、试述当代西方发达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1、传统公共行政中公务人员政治中立的原则出现变通。传统公共行政的一个理论基础就是“政治—行政”二分,为此,公务人员必须保持政治上的中立。政治是由那些政务官来负责政策的制定,而公务人员只负责行政即执行,且不受任何党派的左右。然而在现实的操作中,公共人事制度日趋政治化的问题突出。一方面,公务人员确实参与政策的制定,在通常情况下,实施由公务人员参与制定的政策,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治理效果。在政策执行阶段,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到公务人员在政策的制定中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根据欧文·休斯的观点,“管理主义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管理者对产出和结果负责。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和政治雇员之间以及管理者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改变。”传统模式中,管理者和政治雇员之间的关系是范围狭小的和技术性的,是发号施令者和执行命令者之间的关系。在管理主义模式下,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灵活和紧密。公务人员与政治官员共存于管理的互动过程之中。

2、公共人事制度中职业的永久性和稳定性传统被打破,现实的公共人事实践已经从根本上影响了公共服务提供的方式。传统的公共行政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官僚制,公共人事制度要在组织形式和运作上确保这种体制的高效运转。但是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这种永久性会造成公共组织的功能失调,并看到公共组织内部的不协调已经带来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改革通过公共服务中的可选择替代性组织形式或机制,降低公共组织的作用,减少公共组织雇员的数量。主要途径是将原来由公共组织机构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转变为通过其他组织形式和机制提供。对现有的公共雇员,增加雇佣关系的灵活性。公共部门使用临时性、兼职或季节性雇员的数量明显增加,另外通过雇佣契约使用的不受传统公共人事制度保护的雇员数量大大增加。对于公务人员来说,今后面临的是公共组织多样化的雇佣模式,诸如以签约方式受聘、担任顾问性工作,公务繁忙时期临时聘请人手等。这样有越来越多的终身职位被取消。这使公务人员的管理多样化和非职业化,而不是目前传统模式的刚性。这在本质上有助于让更多的组织和人员参与问题的解决。

3、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兼容并蓄和工资制度的改革。职位分类首创于美国,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科学人事管理方式和人事分类制度。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它强调的是公务人员的职权和责任,而非担任该职位的公务人员本人。以英国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国家实行的是与职位分类不同的品位分类制度。它是一种以文官的个人条件,如学历、资历等为主要依据的分类管理方法。这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的。美国的职位分类以精密细致而著称,并被认为是实行功绩制的一种方法和

人事现代化的标志。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进法进行垄断性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服务费用、行了多次改革,重视简化分类制度和注重“人”的积极作增加服务种类、提高服务质量等目的。与传统公共组织力用,但费时、耗资、繁复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好的解决,图通过金字塔式的多层级结构实施管理和保证决策的连续特别是这种静态的分类模式,常常难以适应经常变动的职性不同,改革强调积极进取的公共组织行为和个人责任,位结构。近年来,职位分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促使公共部门致力于建立层级尽可能少的网络式平板结不少国家更加重视“人对职位的影响”,实行“级随人走”,构,保证各公共部门的低投入高收益。政府雇员要树立顾此外,职位分类的体系结构也趋于简化。随着现代公务人客意识,为公众服务,而不是为官僚服务,要通过建立市员职能范围的日益扩大,分工愈来愈细,许多专业性、技场机制来解决问题,让顾客进行挑选,利用市场机制来给术性工作进入公务人员的工作领域,它也不可避免地暴露政府管理以刺激。公共组织要像私营企业那样,合理利用出一些缺陷来,特别成为业务类公务人员管理的一大障碍。资源,注重投入与产出,提高行政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公近年来英国对品位制度作了较大改进,表现了向专业分工共组织的行为方式,抓住机会重塑公共组织,使公共组织和职业分类方向发展的趋势。英国现行的分类管理制度是从过去的官僚体制朝着后官僚制的方向发展。现代人事行在品位分类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国职位分类的精神建立起政无论是价值观念、结构体系,还是适应对象、操作方式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相结合的分类制度。历来的功绩制是和手段,都与历史上的用人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指根据人的能力、学历、资历、以及工作绩效的考核结果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崭新的人事制度体系。当前,人事行政来决定公务人员的录用、任命、升降和奖励的一种人事管改革之所以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深化,这实际上是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实行的“功绩工资制”和“功绩奖励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制”将公务人员工作绩效和工资待遇结合,即对高级公务家来说,改革不仅意味着树立新的理念、开发新产品、增人员和中级公务人员实行功绩工资制,按照其工作绩效来加新投资,改革的核心更应强调开发人的技能。西方人事决定其工资水平,打破了过去那种公务人员按照服务年限行政改革虽然轰轰烈烈,也形成了一些共同性的做法和框平均地、自动地增加工资的制度。同时对高级行政官员实架,但仍在发展过程之中,理论的整体构架尚未最后形成。行功绩奖励制,以鼓励公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吸发达国家在人事行政观念、职能、工作方式等方面的调整,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带动整个公务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为“创造一个人人享有信息、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从而给功绩制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打下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展中国家为缩小与发达国家

4、简化法规和制度规定,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灵的差距,可借鉴发达国家一些成功的经验,如网上招聘、活性。放松规制的改革既是信息时代的要求,又是西方国网上考试、网上登记注册、网上验证和政策咨询等。发展家规制管理过于泛滥的结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中国家只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步伐,把信息网络技术作和制度规定也在不断增加,在一些领域,过于繁杂的法律为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变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和制度规定反而又成了影响这些领域发展的阻碍因素。在就有可能在推行人事行政服务社会化和公共化等方面,开美国,长期支配人事部门的一个基本管理思想是,应该通发人类所具有的无限潜力,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过种种条文规定,使所有的公务人员都采取同一种行为方

六、试述优化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对式。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而,美国政府大幅度削减策。陈旧规制,减轻对公务人员过分的规则,简化职位分类规

1、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则,简化公务人员辞退制度,废除1万余页的联邦人事手使得经济发达的地区高素质人力供给量过剩,而地区欠发册。分权给下级行政组织和部门主管人员,让其有聘雇人达的地方则供给量不足,这样就无法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员、核定薪资的权力。联邦政府还允许更多的部门进行人的配置,也不利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平衡发展。所以,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试点,以寻找更佳方案,这样就出现了国家近年来提出了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经济政一些联邦机构和组织游离于现存公务人员体制之外的现策,目的也是为了逐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只有优化了地象。这种改革试点和例外,打破了美国公务人员制度法规区经济结构,才能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严密、整齐划一的传统格局;取消了过程取向的控制机制;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相信并依靠公务人员的责任心和能力来从事新的创造性工济的均衡发展,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地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改进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这种模式区经济发展好了,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和协作,也在于改变照章办事的传统,去除繁文缛节,清除政府管理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均衡流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实质以外的其它附着物,让政府最大限度地释放潜在能量展是我国消灭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也是和创造力,以新的创造性工作改进社会的整体利益。当然,优化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只有作为官僚制的重要特征,规制的作用是其他东西所不可替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引导地区经济合理布局,积极推进代的。即使在以知识和信息为管理基础的新时期,规则的地区间的横向联合、协作,实行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在全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美国政府放松的只是那些在社会经国范围内的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才能保证人力资源济领域和行政组织自我管理方面过细过滥的规则,而不是生态环境的平衡,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地发展。所有的规则。对那些在宏观调控职能和社会政治统治方面

2、改善育人环境,着重培养高层次人力资源。开的规则不是放松了,而是有所加强,这也是西方行政改革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对人力进行教育培训。在的共同点。并且,美国政府在放松那些过时、陈旧的规则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太快,因此,我国旧的教育体制的同时,还在不断制定新的规则。为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必须进行变革。首先就是要拓宽培训渠道。在进一步强化灵活性,人事管理权力的下放使得一线管理者拥有更大的党校和行政学院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干部教育培训主渠实际权力,并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在旧的体制下,由于繁道作用的同时,按照“纵向抓延伸、横向求拓展、国内挖琐的制度规定的束缚,一线的管理人员很难在人事管理上潜力、国外建基地”的思路,拓宽培训渠道。“所谓纵向抓有所作为,现行的改革给他们以更大的实际权力和灵活性,延伸,就是党校和行政学院在系统内,上对中央(上级)即在大的原则得以遵守的前提下,各部门可以自主设计符党校和国家(下级)行政学院,下对基层党校,按照计划合部门实际的人事制度,并且采用更多的高效低耗的人事安排,分层次、分类别抓好各级各类别干部的培训;所谓管理方法;人事部门的一些传统职能,通过市场机制由企横向求拓展,就是面向国内名牌高校,充分利用国民教育业承担;人事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合并,把原先分别由几个领域丰厚的教学资源、对在职干部进行教育和专业培训;机构各自承担的人事管理职能合并到一个机构;加速人事所谓国内挖潜力,就是把干部送到沿海发述地区实地考察管理地自动化和计算机的运用程度;人工智能、国际互联学习,送到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集中教育培训,还可以网络的发展,使人事管理的技术方法的变化越来越大。送到中央和国家机关挂职学习锻炼等;所谓国外建基地,5、新的改革使公务员制度朝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是有选择地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新加坡及西欧国的方向发展。受传统人事行政思想的影响,公共人事制度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以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通过对人的一定程度的控制,达到官僚机制的正常运转。经济时代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优秀因此,公务人员的进入、使用、退出这三个机制始终贯穿人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而中、西部地区又最缺高层次的一个现实就是公务人员是一部机器中的零部件,必须是人才。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把培养重点放在高层次人才有理性的,而且必须使其时刻保持理性,否则整个机制的的培养上。同时,要加大培训的投入,保证人才培训经费,运作会存在问题。但人力资源管理的观点是将人看作是组是改善育人环境的物质基础。此外,国家在高层次人才的织中的一种资源,一种保持长久竞争优势和不断发展的资流向上要进行宏观指引,避免人才流动的盲目聚集效应,源,它不仅具有组织要求的不同特征,同时又具有自主创从而最终导致人才的浪费。造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将这种创造性与组织紧密衔接,3、优化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环境,引进适用人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组织与个人的结合。人力资源是所有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面对新的国际国内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所产生的效益远远形势,从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超过在其他方面投资所产生的效益,而且人力资源投资的度出发,对搞好人才资源开发,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了回报是长期的。当然,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益就必须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人才是第一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配置,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资源”、“当今和未来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本手段就是教育和培训。公共人事制度的改革摒弃了公务竞争”,“要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员管理中的传统旧模式,特别提出要对政府雇员提供必要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的培训,要录用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政府部门工作,改国战略、人才战略,在加强各级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善政府的工作环境,从而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整个公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监督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务人员队伍的素质。公务人员的培训日益注重专才和通才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的结合,强调培养和提高公务人员的行政能力、管理能力大部署,将中国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向了和领导能力,以及培养公务人员的参与意识。人才选拔由一个新阶段。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是要努力造就数以亿封闭到开放,由限于民族国家到面向全球,政府人事职能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由对公职人员的管理到对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在以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加强市场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为特征的结构调整中,已有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越来越多的国家限制或放弃了“终身制”。1995年以来,7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个发达国家中有6个国家的公职部门的临时性岗位的增长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障。在长期的人才队伍建设速度高于固定岗位的增长速度。实行聘任制已成为世界公和人才工作实践中,我们党非常重视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共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有些国家高级公务人员职位向本定,及时发现和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有益经国私营企业家和教育学术界专家开放,部分中低级公务人验和做法,使之上升为政策法规,先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员职位向外国公民开放,其最终目的都是在全球范围内争干部人才工作的政策法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初步形夺人才。有资料显示,美国的技术岗位中有近一半是空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政策范围涵盖了的,每年对高科技人才的签证,已由目前的11.5万份提高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人才开发的各个环节,人才政策到20万份。德国总理去年决定,将尽快从国外招聘2万名的开放度不断扩大,与国际惯例接轨开始成为人才工作决信息技术人才。英国放宽以技术为主的劳动许可证限制,策者的主动选择,人才政策的发展层次从部门和地区的政并增加国内一流科学家的工资。日本预测,今后10年将缺策体系向国家政策体系升华,并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少160万至445万熟练技术人员。主张以人才和高新技术中国的人才政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干部人事制度立国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说得更清楚,“知识时代带来的新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引进挑战是如何奖赏和留住人才,新加坡要取得成功,不能单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争夺人才的主要形靠当地人才,而是靠从世界各地网罗人才。” 式,其有效手段就是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这些年来,6、改革从根本上触及了整个官僚体制,使行政管理朝各地在优化引人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有关引人政策着后官僚制的方向发展。公共部门传统结构的突出弊端是做了明确规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进一步优化引人环过分依赖庞大的、垄断的、缺乏外部监督制约的官僚机构。境,办法应该更多一些,落实应该到位一些。比如,建立这种机构最看重规章制度和权力对公共组织行为的指导,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实现人才柔性流动,几乎完全忽略市场信息和公务人员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加或变户籍管理为身份证管理,变人员引进为智力引进等等,之这种机构服务的无形性、迟效性、综合性使得公众和民制定一系列的人力自由流动政策,创造一流的人力软环境,意机关在质与量上无法对其效率进行准确的评估和监督。规范政府管理,为外来人才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在引进发源于美国的企业家政府理论越来越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人才方面,还要注意它的适用性,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视。这一理论提出了具有战略性的改革设想,主张下放决发展特色及发展现状,有选择地引进人才,而不是“人云策和执行权力,把大的公共部门分解成若干小的像企业那亦云”的盲目被动跟进。样可以相互竞争的运作部门,将大量的服务职能下放给低

4、创造良好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选拔优秀人层机构、私营部门或半私营部门来承担,迫使公共部门无才。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在人力资

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具体表现在:以政府所属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人力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双向选择机制基本建立;劳动力市场的法规建设和规范管理受到重视,法制化管理初见成效;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和公共人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但是我国还需进一步规范人力市场,扶持民营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使人才市场中介的投资与经营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经营模式出现企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很多中介机构,已经打通了中外合作渠道,可以促进我国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目前,我国人力市场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要加强人力市场的功能扩展。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上要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方式。交流配置、综合服务、人事代理、信息疏导、社会保险、咨询指导、远程交流等服务功能都要逐步建立起来,特别是要加快在信息网络化基础上的无形人力市场的发展步伐。同时,要加强全国区域性劳动力市场的接轨。以经济区划为重心,打破行政区划的跨省市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趋势,不断促进专业性人力市场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市场的发展,不断提高沿海开放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5、提高人力资源安全环境,防止人才流失。在社

会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力资本主要以无形的知识形态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而增加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也大都转化成人头脑中的知识或能力。随着人才流动进一步加剧,当事主体的资本、财富流失的风险也大幅度增加。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因特网为载体的新科技革命,使地球日益成为一个“村”,人才流动与交流越来越方便,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也使人才流失的风险大幅度上升。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缺乏安全保密意识,将使国家、企业等利益主体遭受重大损失。在这一背景下,人才流失已经危及一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国防等各方面的安全。人才安全及其风险防范,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世界性课题。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从保护自身利益和长远安全出发,纷纷制定了人才发展战略及人才安全的法律与制度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我国人力资源安全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当事主体不仅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人才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在人力开发的各个层面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以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但是,同国外人力资源安全机制相比,中国人力资源安全机制还处在初步建构的过程中。在人才流失风险加大的环境下,要有效防止重要人才流失,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国家重要人才,通过立法维护国家重要人才安全。需要制定政策法规,提高重要人才待遇,保障重要人才权益,规范重要人才流动。需要建立国家重要人才的信息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七、试述公共部门工作分析的作用。

1、工作分析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公共部门在动态环境中人员需求与供给的变化情况,采用必要的政策与手段确保组织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岗位上获取合适数量的员工。因而,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首先需要掌握职位的工作性质及其对知识、技能等工作条件要求的信息,这样才能确保组织的人员供给和人员储备能够合理地满足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工作分析则明确规定了工作的目的、职责和任务,界定了符合岗位要求的任职资格条件,从而使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在可靠的工作和人员条件信息基础上,能及时反映内外环境变化,确保了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2、工作分析为公共部门人员甄选与录用提供了客观标准。人员甄选与录用的过程是为组织选择符合组织发展和工作要求的高素质人员的过程。如果仅根据管理者的主观判断人员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势必会影响到甄选与录用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因此,选拔合适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客观的标准和依据。而工作分析对从事具体岗位的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价值观、品质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有助于制定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录用标准,有利于组织客观、公正地衡量和评价求职人员,从而使人员甄选和录用工作科学化、正规化,避免了经验主义,减少录用中的盲目性。

3、工作分析对公共部门的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员工培训与开发主要基于两个前提:一是员工目前的知识、技能或能力无法满足现有岗位要求,与既定的工作资格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就有可能需要通过培训来提升其绩效水平;二是现有员工的知识、技能等素质条件无法满足组织战略发展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也需要借助于培训和开发手段来实现人才储备。工作分析信息全面反映了组织内各层次具体岗位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经验、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工作要求,通过将这些信息与现有岗位人员的素质进行比较,就能够帮助判断从业人员是否符合工作要求,员工目前的综合能力与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并进一步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将培训人员分类,并采取科学的培训方法来确保良好的培训效果,从而不仅为组织的培训和开发工作指明了明确的方向,而且还保证了员工培训效益和效果。因此,工作分析对于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工作分析为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员工个人绩效是实现整个组织绩效的基础,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员工的绩效水平会影响到部门绩效,进而作用到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尽管具体岗位上从业人员的绩效水平可能高低不一,但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标准必须客观、科学并可准确衡量,否则绩效评估工作就会流于形式,产生不公平的现象。工作分析信息提供了一项工作的目的、职责、任务等具体内容,根据这些具体内容,我们就能制定出符合组织要求的绩效评估内容和具体的绩效标准,进而根据这些标准对员工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和考核。

5、工作分析有助于薪酬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从业人员因其付出劳动而获取的薪酬不是组织随意制定的,而是根据其从事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复杂程度、技能难易程度、职责轻重、劳动条件等因素而确定的。一般而言,工作复杂程度越高,该项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或能力就更多,工作在组织中相对价值就越大;工作职责越重要,该工作在组织中也更具价值。而工作分析过程正是通过全面收集有关工作性质、工作内容、技能难易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并进一步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从而科学的确定各项工作对于组织目标实现的重要程度,明确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因此,工作分析的结果为组织薪酬制度的设计提供了明确的依据,确保了员工付出的劳动以及薪酬水平之间的动态平衡,保证了薪酬体系设计的内部公平。

6、工作分析有利于公共部门员工的动态调配与安置。人力资源的动态调配和安置是保证组织中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步骤。一旦组织将员工与工作的关系固态化,那么就有可能出现其才能大于岗位要求或者其才能低于岗位要求的情形,这样,员工或者会因无法实现个人价值而流失,或者因不能胜任工作而使组织的竞争力下降,进而使组织因此遭受损失。而工作分析信息对组织内各层次工作的内容、职责及其对知识、技能、个性特点等要求作了明确规定,能够从组织和员工个人角度判断员工的个人素

质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匹配,就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多工作选择机会,提高员工对工作的适应性,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7、工作分析有助于劳动安全。工作分析为组织提供各类工作的劳动环境、职业危险等信息。通过工作分析,可全面了解不同工作的危险程度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从而采取劳动安全保护措施来保障员工的职业安全。此外,一旦在工作中发生事故,工作分析的信息也能够作为危机处理的原始档案分析,有效的应对和处理工作中的紧急危险,使工作迅速转移到正规的工作流程上来。

8、工作分析有助于公共部门的工作设计工作。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关系等有关方面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工作分析则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收集和分析工作目的、内容和职责等方面的信息,以及时、动态反映内外部环境变化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促使各类工作在组织内的合理配置,进而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在组织内配置和使用的科学化、合理化,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水平。

八试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招募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1、能岗匹配原则。能岗匹配原则是任何组织进行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黄金法则。能岗匹配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岗位所要求的能力这个人能完全达到。就人的能力而言,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人的专长也有不同。对岗位而言,同一工作类别不同工作层次的岗位对人的能力的结构和大小有不同要求,如统计局局长和一般的统计员;而不同工作类别相同层次的岗位对能力也有不同要求,如会计和秘书。因此,能岗匹配原则指人的能力与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完全匹配。二者的对应使人的能力发挥得最好,岗位的工作任务也完成得最好。在实际运作中,能岗不匹配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当能级大于岗位的要求时,优质人才无法在岗位上充分施展才华,人才留不住,人员流动快,这种情况对组织相当不利;当能级小于岗位的要求时,组织运作效率下降,尤其是当其处于领导岗位时,不仅自身难以胜任领导工作,自信心受挫,而且还会影响整个公共部门的竞争力,导致人心涣散,这种情况对个人和组织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最优的不一定是最匹配的,最匹配的才是最优选择。

2、因事择人原则。因事择人原则要求以公共部门的战略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为依据,根据职位的空缺状况和工作说明书进行招募、甄选和录用工作。只有以岗位为出发点,按照岗位的实际需要来选拔人才,才能很好地实现人的能力和岗位需求之间的良好匹配,从而避免多招人或招错人的情况出现,真正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使人与事科学结合起来。否则,势必会给公共部门带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负面影响,并不利于良好的组织文化的形成。

3、德才兼备原则。公共部门的运作以公共权力为基础,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以公共利益的增长为其终极目标。可见,公职人员的履行职能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影响面广,波及效应大,因此,相对私营部门人才录用的标准,对公职人员的素质要求应更加全面。德才兼备原则就是要求全面考察公共部门求职者的政治素质、个人品德、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各方面,以确保符合“德才兼备”的标准。公职人员的“德”决定了其才能的发挥方向和目的,解决了为谁服务的问题;公职人员的“才”是德的基础,使德具有现实意义,得到具体体现,其核心是能力的问题。对公共部门而言,如果只看求职者的“才”而忽略其“德”,其履行公共职能的方向就会发生偏离,既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又破坏公共部门的社会形象,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果只看“德”而不看其“才”,则会降低公共部门公共职能履行的质量和组织的运作效率,尤其是当其处于领导岗位时,甚至可能因工作失误而给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选拔和录用公职人员必须坚持贯彻德才兼备的原则,反对任何将两者相割裂的错误倾向。

4、公平竞争原则。公平指性别、身份、地位和标准的相等、平均或一致,公平竞争原则要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工作的程序、规则、测评手段和方法对所有的求职者应一视同仁,运用同一的客观尺度去衡量所有的求职者,不能人为地在性别、民族、身份等方面设置各种不平等的限制。在实际运作中,公平竞争原则重在强调应运用科学、客观的测评手段和方法,通过竞争的方式来测评和选拔人才。单纯依靠领导者的主观判断来选拔人才往往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因此,必须以设计规范的选拔程序、科学的测评手段和方法对待所有的求职者,根据测评结果来录用合适的人员,才能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这不仅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而且还有助于培育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

5、信息公开原则。信息公开原则要求在招募和录用公职人员的过程中,所有与招募、甄选、录用活动相关的信息都应向全部的求职者公布和公开,这是确保公职人员选拔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人才选拔环境。公共部门要遵循信息公开原则,必须做到:首先,必须确保公共部门的所有空缺职位向社会公开,使得所有符合条件的求职者都有权利通过合法途径谋求空缺职位。其次,必须确保招考政策公开、招考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通常,这些应公开的具体信息包括招考政策、招考时间、地点、科目、资格审查条件、招考单位和部门、空缺职位名称和数量、空缺职位的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考试结果、面试结果以及最终的录用决定等。再次,必须确保复核和申诉程序的公开。求职者拥有复核和申诉的权利,可以对程序公正性和录用决定产生疑问,借助合法途径要求对过程进行复核和依法裁决。

6、合法原则。在人力资源获取活动中,一切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的行为都是无效的,都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合法原则要求公共部门的招募与选录工作必须规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

九、试述公共部门人力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1、用其所长、用其所愿、用当其时。知人善任,用其所长、用其所愿、用当其时是用人之道的核心。用其所长,就是使用人才要扬长避短,兼收并蓄。把人才放在最能充分显示其才能的位置上,让其尽展其才;用其所愿,就是根据使用对象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的意愿来使用人才。因为兴趣和热情是人们对一定事物的积极态度,是推动人们积极认识事物,从事活动的内在驱动力。用其所愿,有利于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公共部门管理目标相统一;用当其时,就是使用人才要抓住最佳的时机。人的才能和人自身一样,从萌发到鼎盛再到衰退,其发展轨迹犹如一个抛物线,都有其发展的顶端。因此,要充分珍惜人才才华的绩优期和其工作的最佳年龄,打破论资排辈、求全、平衡、照顾的束缚,适时“起用”。当然,有的人才发展可能会有两个甚至多个峰值出现,这就需要领导者灵敏捕捉其才华的“拐点”,适时委以重任,达到用人的良好效果。用其所

愿、用当其时,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用其所长,它是对个

体不足之处的最佳弥补,在提高公共部门的整体效能的同时,也有助于个人的发展。系统论告诉我们组织的优化首先以构建组织中各个要素优化为前提,而用其所长、用其所愿、用当其时正是优化组织各个要素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能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环境得到充分的协调,使每个组织成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因而个体“长处的累积效应”能够做到1+1>2。

2、鼓励竞争、优胜劣汰、人尽其才。用人的目的是“激活”人,而非“管住”“管死”人。要做到人尽其才,必须鼓励竞争,优胜劣汰。有则“羚羊与狼”的故事,说的是在非洲奥兰洽河两岸,河东岸与河西岸的羚羊相比,不仅繁殖能力更强,而且奔跑速度每秒要快13米。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是因为河东岸的羚羊附近居住着一群狼,这使得它们生存时时处在“竞争氛围“之中,久而久之,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而河西岸的羚羊恰恰因为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每天过着悠闲的生活,因而长得弱不禁风。这则故事说明,竞争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有竞争,才有发展,不仅自然界如此,社会与人的发展也不例外。公共部门用人如果缺乏甚至拒绝竞争,不仅会造成用人的高额成本,而且工作只会死水一潭,直接影响到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因而鼓励竞争,不仅能促进公共部门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和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的形成,而且在存优汰劣、升优汰劣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平庸者的成长与发展,在这种压力下,他们会努力向优秀靠拢,转化。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鼓励竞争,优胜劣汰,既适用于公共部门这一组织中的群体,也适用于人才个体。因为在竞争中,个人为了展示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长处,就会极力克制、避免、改变自己的短处。时间一长,个人某一短处可能将不复存在。这在某种程度上,又会刺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从而使群体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这种良性循环,对提高公共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大有裨益。

3、以人为本、以能为本。新经济理论认为人是生产力诸多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卢卡斯也认为,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结合所形成的资本积累(即人才资源)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因此在公共部门管理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将人作为工具、手段的管理模式,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我国,以人为本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石,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用人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知人善任。尊重人,就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员工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能力差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科学的用人机制,挖掘、发挥每个人的所长,让其各尽所能;关心人,就是要关心员工的文化生活、家庭生活和身体健康。关心能使员工在组织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亲情。这需要用人者不断提高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在政策允许、资金能够保障的情况下,力争使他们工作、生活、娱乐条件每年都要有所改善,尽力解决他们后顾之忧。这种对员工的关心,能使员工产生亲情感和温暖感并转化为对组织的忠诚感和归属感,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忱;信任能使人的自尊感得到满足。对于文化层次越高的人来说,组织领导信任与否,对他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起到关键性作用。国外许多管理者和领导者都十分注重对员工和下属的信任激励。因为有了信任,才会有员工的牺牲、真诚和奉献。当然,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绝不是不要制度,不要纪律,不要管理,放任自流。绝不能打着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的招牌一味强调个人需求,强调个人的特殊利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将员工管理寓于符合实际、体现人性的制度管理之中,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这也是以人为本。以能为本,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强调以能力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所谓“能”是指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德能、智能、体能的综合集中。德能反映在一个人所具有的社会公德、社会责任、端正的品行、舍己为人的价值观等;智能反映在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体能反映一个人所具有的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以能为本,能把员工的注意力引向对能力的重视上,把“能”作为判断人才和用人的标准,既有利于人才的发现、人才的任用、人才的稳定,又能使能者居其位,谋其政。对公共部门部门而言自然能创好政。以能为本体现出向上的活力,形成重能力、讲贡献、论业绩的用人氛围。在此氛围里,员工就会把想方设法把提高自己的能力变成自觉的行为,这在某种程度上说,又刺激了员工的竞争。公共部门人力使用以能为本,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组织、获得新知识、产生新思维,使公共部门不断具备创新意识。因此,以能为本是对以人为本管理的提升,是公共部门人力使用的根本所在。

4、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德才兼备,注重实绩是我们党选拔使用人才一贯坚持的原则。德主要是对人才思想政治和作风方面的要求,才主要是对人才能力和水平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就是在选拔使用人才时,既要考察人才的思想觉悟和政治品质,又要考察人才的文化水平和领导才能。首先,在选拔人才时,应将德与才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不可偏废。“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离开德,才就失去了方向;没有才,德就成了空洞之物。使用人才,既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偏向,又要反对业务能力不精的偏向。其次,德和才相比较,德是第一位的。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只有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的事业服务。因此,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应注重对德的考察。历代开明之士都十分注意用人把德放在首位。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今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济,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多,但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这里所说的“行”与“善”和德是同一个意思,历史经验说明,有德的人有了才,就能为国为民干出更多的好事;坏人有了才,将会干出更多更大的坏事。当然,重德绝非以德代才,选拔使用人才,应以德为前提,选其中有才能者。工作人员的德和才,往往体现在他的工作实绩上。通过实绩来衡量工作人员的德和才,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公共部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要根据工作成绩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一个员工的工作实绩,既不是主观臆想,也不能凭空捏造,而是一种客观的、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绩是一个人多方面的反映,把实绩作为选拔使用人才重要依据,容易比较优劣,说服力强,有利于提高用人的准确性、公正性,克服主观随意性。注重实绩能强化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鼓励工作人员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更多地创造优秀成绩,从而推动事业的发展。当然,坚持

这一原则,要避免简单地把使用当成论功行赏,把实绩作为使用的唯一标准。

5、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公共部门掌握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同时,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而公共权力是由众多员工在不同的岗位分担掌握的,其员工配合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其为民众服务的质量。因此,在公共部门人力使用上,优化资源、合理配置,意义重大。优化资源、合理配置,重要的是要做到人岗匹配。首先要对岗位目标、职责、任务性质等具体要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次,对拟用人的知识、能力、经验、性格等多维度进行具体调研、分析和测评;然后,将拟用人的测评结果与岗位所需条件作比较,对与岗位要求一致或相近的,予以任职上岗使用。当然,人的成长是动态的,且受环境影响发展变化,在某一岗位工作时间太长,如不予以晋升或交流,容易造成工作疲劳或凭经验办事而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对人力的使用,要做到人与事的最佳配置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晋升机制和流动机制。送出人才的同时,吸纳新的“血液”充实自身部门,既有利于增强部门工作活力,也有利于调动已有工作人员加强自身学习,不断追求上进的积极性,这从另一个方面又贯彻落实了鼓励竞争的原则。人岗匹配,主要是从个体的人与事的配置角度来衡量的。事实上,公共部门的工作需要许多岗位上的众多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配合程度,也是人力使用优化配置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用人上,要根据岗位分工及各岗位任职要求在知识、能力、性格、年龄、思维方式等方面做到人岗匹配的基础上,尽可能考虑人与人之间予以互补,组合成最优配置的工作团队。只有人与人之间配置合理,才能产生凝聚力,公共部门的管理才能取得规模和综合效应。

十、试述公共部门人力激励的特殊性。

1、公务人员身份保障。公务人员由于有任用身份上的保障,一直被称为“铁饭碗”打不破,因而只要“大错不犯,小错可以不断”,这种情形使得人力激励的手段——赏罚分明制度——打了许多的折扣,无法重罚,也无法即赏即罚。

2、层级节制。官僚组织的层级节制,使得公务人员在升迁、沟通、公文的传达上皆比一般企业缓慢、无效率许多,也因此产生了“天高皇帝远”或“公门好修行”的心态,使得公务人员存在与组织、他人或自己疏离的情况,继而妨碍了激励手段的运用。

3、法规限制。公务体系由于受到太多的法律规章限制,造成公务人员过度消极、僵化,甚至不推不动、阳奉阴违的形式主义,以及把遵守法规当成第一要务的“目标替代”情况。而且,法规的修订旷日废时,导致公务人员的服务永远赶不上人民的期待,不但引起民怨,公务人员自己本身也无奈,因而产生反激励效果。另外,譬如“图利他人”的罪刑,也让许多公务人员生怕动辄触犯法律,而采取明哲保身,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4、预算限制。官僚组织预算有限,而且必须要受到立法机关的严格审核,因此无法做到即时有效的奖赏作用,同时也无法编列足够的预算在公务人员的教育训练上。

5、升迁。公务人员能否升迁除了受到法令的限制外,也时常传出有因意识形态、政党、小团体的差异或裙带关系或不够会吹会捧等原因,而有升迁不公的情况。更惨的情况是:表现良好的公务人员由于受到极度的“欣赏”与“重用”,主管反而舍不得他升迁,而要把他留在身边,上述情况皆是对公务人员士气和激励上的伤害。

6、人事制度的缺失。官僚组织除了以上五种问题,其他譬如现行考试制度、考试方法及任用制度是否能找到最适当的人,并把他(她)放在最适当的职位上,恐怕仍有许多的疑问。其次,公务人员考绩制度也有同样的问题,常无法明辨优劣。一方面是因公务绩效难以衡量,先天限制,更因制度未彻底落实或长官主观、人情、徇私之弊;而且在考绩方面,也无法给予公务人员有效、即时的赏罚。

7、政治挂帅。公务体系如果太政治化,可能导致反激励的三种情形:(1)绩效放两边,政治摆中问:不论是非、不论表现,只要加对政党、跟对人,每日汲汲营营搞政治,就可官运亨通;(2)政治横行,专业弃守:如果公务人员以其专业拟定出来的政策,轻易地即被政党、长官以意识形态或政治的理由,或民意代表所扭曲,对公务人员之士气势必造成相当的伤害;(3)成群结党,破坏关系:组织里面分成好几派,或把别人归为哪一派,都造成彼此间失去信任,而导致人际(沟通)关系和组织气氛不良,甚或相互诋毁、攻击。

十一、试述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约束体系存在的问题。、1、监控约束的法制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且法制监督的弹性空间很大,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没有突出各级、各类公职人员工作的具体特点,有的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全体干部的规范上,其内容过于笼统、划一,很难准确把握。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就会使法律很难在实际中得到贯彻落实,这就给人治提供了法律的空隙。

2、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不平衡,缺乏独立性。在监督与约束实践中,只有共产党的纪委监督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政协监督)由于受到现有的宪政体制的制约,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力支持,在监督上的作用难以彰显。由于隶属关系、平行关系、利益关系等多种没有厘清的关系,往往存在着无权监督、无法监督、无力监督、不愿监督的情况。

3、侧重事后监控。我国目前对公务员的监控侧重于事后监控。即在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后,才调查取证,依法惩处,致使只能起到“事发查处”的作用,而事前防范、事中督察的功能被弱化。

4、缺乏双向监控。我国对公务员的监控注重上级领导者对下级的监控,公务员中的领导者可利用职责对下属公务员进行经常性、全面性的检查督促。而下级对上级的监控却难以落到实处。公务员的维权观念淡泊。

5、监督约束机制与激励保障机制不匹配。从我国公务员目前的工资水平来看,收入水平不高,而且地区、行业收入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大,容易造成公务员的心理失衡,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和谋取私利。此外,我国现有的公务员行为失范后的惩罚措施同公务员本身的利益相关性小、力度不够,往往因缺乏威慑力而使监督流于形式。

6、缺乏透明度。由于长期以来受“官本位”、“上智下愚”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由此造成了中国的行政监控基本是“封闭”活动,对公务员的监控缺乏公开性。

第二篇:整理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学习资料

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学习资料

一、判断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法规,维持公务员的职业伦理还主要停留在靠党规党纪和说服教育的层面。()

A.错误

B.正确

2.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授能“为导向的积极的管理。()

A.错误

B.正确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系统结构基本上属于美国模式。()

A.错误

B.正确

4.人力资本思想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那里得到萌芽式的阐述,他提出的“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著名论断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

A.错误

B.正确

5.人员继承法为国内外许多组织所采用,我国党政机关实施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计划是一种比较典型人员继承法。()

A.错误

B.正确

6.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兼具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之长。()

A.错误

B.正确

7.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唯才是举不能照搬古人作法,在选人时,要以德为首。()

A.错误

B.正确

8.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标志是舒尔茨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所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的著名演讲,因此,他也被后人誉为“人力资本之父“。

()

A.错误

B.正确

9.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但提高人口质量是关键。()

A.错误

B.正确

10.传统用人的恩威并施实质上是一种家长式领导。()

A.错误

B.正确

11.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始自20世纪60年代,但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想,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却早已有之。()

A.错误

B.正确

12.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渊源向上可以追溯到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学创始之前。()

A.错误

B.正确

13.在我国,根据规定公共部门每人每年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天,以公职人员补充、更新知识和拓宽相关知识面为目的。()

A.错误

B.正确

14.品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它强调的是公务员的职权和责任,而非担任该职位的公务员本人。()

A.错误

B.正确

15.目标设置理论认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受某种目标的驱使。因此,通过给员工合适地设定目标,可以激励员工。()

A.错误

B.正确

16.从人才测评的发展史上看,面试的产生远早于笔试,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加上其主观性较大,一直没能成为公共部门人才测评的主体方法。()

A.错误

B.正确

17.人力资本的稀缺性是人力资本最本质的性质。()

A.错误

B.正确

18.人力资源规划是现代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

A.错误

B.正确

19.公共部门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必须有一个基本条件,即劳动者个人能根据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决定流动去向。()

A.错误

B.正确

20..职位分类首创于英国,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科学人事管理方式和人事分类制度。()

A.错误

B.正确

21.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它强调的是公务员的职权和责任,而非担任该职位的公务员本人。()

A.错误

B.正确

22.品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岗“。()

A.错误

B.正确

23.传统的激励办法是以各种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为手段,根据员工的绩效给予一定的工资、奖金、福利、提升机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表扬、认可和荣誉等。这些激励被称为外在激励。()

A.错误

B.正确

24.我国公务员法所规定的降职是一种任用形式和任用行为,是一种正常的人事调动,不是对公务员的惩戒与处分。它是让由于各种原因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公务员改任较低职务的任用行为。()

A.错误

B.正确

25.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的组织适于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规划。()

A.错误

B.正确

26.在由环境、价值与制度三者构成的互动循环中,价值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行政人事价值决定了行政人事制度的选择、形成和积淀,进而通过功能选择、环境塑造对整个系统发挥作用。()

A.错误

B.正确

27.权力是公共部门进行激励的有效方法。权力激励就是要向公务人员适当分权,而不能对权力进行制约。()

A.错误

B.正确

28.能岗匹配原则是任何组织进行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黄金法则。()

A.错误

B.正确

29.改革开放前,我国公职人员的流动更多的是因个人意愿,而现在工作需要在流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A.错误

B.正确

3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公务员的招募与选录。()

A.错误

B.正确

31.古代的孔子对赏罚的论述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是最具特色的,他从人性善出发,得出结论:“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

A.错误

B.正确

32.《公务员法》要求对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考核的重点是工作胜任能力。()

A.错误

B.正确

33.访谈法不能单独使用,只适合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A.错误

B.正确

34.职位分析问卷(管理职位描述文卷)是常用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一种结构严密的、定量化的工作分析问卷。()

A.错误

B.正确

35.凡为官者必有俸禄,“高官厚禄“是中国古代官吏酬劳制度的根本特点。()

A.错误

B.正确

36.公共部门人力资本的产权和成本与公共部门密切相关,因此不具备私人性质。()

A.错误

B.正确

37.根据新增长理论,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水平的增长。()

A.错误

B.正确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可以适当领取兼职报酬。()

A.错误

B.正确

39.挂职锻炼不涉及公务员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它不改变单位的编制,不需要办理公务员的调动手续,只在一定时间内改变挂职锻炼公务员的工作关系。()

A.错误

B.正确

40.非正式行政人事制度的变迁相对于正式的人事制度来说更容易发生,产生的影响也不如正式制度深远。()

A.错误

B.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上相比较,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管理的()。

A.新陈代谢机制

B.竞争择优机制

C.权益保障机制

D.监督约束机制

2.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

A.做好人事制度建设

B.严格绩效考核

C.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

D.对人力进行教育和培训

3.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原则,是基于我国自身的现实并汲取他国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其中最基本的是()。

A.讲求实效的原则

B.学用一致的原则

C.按需施教的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属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

B.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C.虽然完善了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也体现出我国公务员法律制度还没有走向成熟

D.在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5.()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对管理工作进行定量化测试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组织内管理层次以上职位的分析。

A.职位分析问卷

B.管理职位描述问卷

C.体能分析问卷

D.心理分析问卷

6.评价中心不同于我们传统的纸笔测验、面试等测试工具,它主要通过()情景模拟技术,加上一些传统的测试方法,对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动机进行测量。

A.无领导小组讨论

B.公文筐

C.心理测验

D.角色扮演

7.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特征的总体状况,包括劳动者的(),它是人力资源质量的心理基础。

A.人格素质

B.心理结构素质

C.情商

D.心理功能素质

8.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预测法有()。

A.德尔菲法

B.自上而下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

D.比率分析法

9.下列关于职位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职位分类首创于美国

B.职位分类的最大特点是“因事设人“

C.是实行功绩制的一种方法和人事现代化的标志

D.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

10.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分为()。

A.公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流动

B.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C.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D.非公共组织之间的人力资源流动

11.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A.人力资本的生产性

B.人力资本的稀缺性

C.人力资本的可变性

D.人力资本的功利性

12.转任的主要特点是()。

A.公务员在机关系统内部的流动活动

B.不涉及到公务员身份问题

C.只能是平级调动,不涉及公务员职务的升降

D.目的是有计划抽调公务员加强某一方面的工作

13.人力资源市场具有的功能是()。

A.调配功能

B.信息储存和反馈功能

C.教育培训功能

D.管理功能

14.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

A.排序法

B.分类法

C.因素比较法

D.点数法

15.在实际运用中,直接观察法必须贯彻()的原则。

A.观察的工作相对稳定

B.适用于大量标准化的、周期短的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工作

C.尽可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不要干扰被观察者的工作

D.观察前应拟定观察提纲和行为标准

16.关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挂职锻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挂职锻炼公务员的流向只包括到基层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或边远或者贫困地区机关

B.挂职锻炼不涉及公务员行政隶属关系的改变

C.挂职锻炼的对象主要是无领导经验公务员和初任的青年公务员

D.挂职锻炼的期限一般规定为三年以内,多数在一到两年

17.中国古代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的重大作用。

A.情感激励

B.危机激励

C.荣誉激励

D.目标激励

18.()是公职人员职业生涯开始时或任新职时所经历的第一种类型的培训。

A.技能培训

B.初任培训

C.专业培训

D.知识更新培训

19.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劳工管理研究阶段的核心思想是()。

A.人们也是关心友谊、尊重、温情这些社会需要的B.人天生是懒惰的C.人的天性就是厌恶劳动而贪图安逸

D.主张采用物质引诱的办法引诱人与事结合20.一般来讲,公共部门在发布人员甄选与录用信息时应遵循()。

A.权威原则

B.地域原则

C.面广原则

D.及时原则

21.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这些规则人们构建了整个人事行政秩序。

A.道德

B.法律

C.意识形态

D.风俗习惯

22.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用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

B.讨论中的问题通常是以书面形式给出

C.主要测应试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测试者能够更准确地确认自己报考的岗位是否适合自身的各项条件及兴趣、意愿和理想

23.()是公务员交流最为常见的方式。

A.调任

B.聘任

C.转任

D.挂职锻炼

2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通用的培训形式包括()。

A.部内培训

B.交流培训

C.工作培训

D.学校培训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开始施行。

A.2006年10月1日

B.2006年1月1日

C.2007年10月1日

D.2007年1月1日

26.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流动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交流的方式包括()。

A.调任

B.聘任

C.转任

D.挂职锻炼

27.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

A.公益企业

B.公共事业

C.非政府公共机构

D.国有企业

28.在工作分析的各个环节中,()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最关键的环节。

A.工作分析的目的B.确定工作分析的执行者

C.编写工作说明书和职位规范书

D.工作分析信息的搜集

29.在编写工作说明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A.清楚

B.准确

C.专门化

D.全面化

30.人力资源数量层次规划主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分析人力资源的需求

B.分析人力资源供给

C.协调人力资源供需缺口

D.分析人力资源的分布

第三篇: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作业

11、郭某被辞退的真正原因是跟科室关系处理不协调.外科主任动员全科室医生使用某种抗生素药,每用一支推销员给8元钱。郭某因涉及数万元金额,他担心这样做会出事,并认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会导致不合理用药,甚至滥用药。因此,他向医院党委作了汇报。郭某认为最终导致他失业的直接原因是院内的一次医疗纠纷引起的。一位入院时还能喊叫的女青年,在经治疗后却成了植物人.因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反映主刀医师不明,术后没有向家属及时通报病情,且科主任涉及离岗、索要高额会诊费、让家属买来棒冰作物理降温等问题,家属因此大吵大闹并与保安发生冲突,导致院领导被打,脑外科一个月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科主任指责是他向家属透露病历资料致使家属吵闹的,。

2、C医院的人才生态环境非常的糟。医疗纠纷不断、医生不敢开刀、前来就诊的病人少、科内团结差等。在C医院工作期间,郭某与美国罗玛琳达大学Robert Iacono博士、日本九州大学Fumio Shima博士合作的课题“立体定向多靶点复合胎脑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开国际之先河,系列论文在国内外多家刊物发表。其课题“经颞浅动脉逆行插管造影、化疗技术”也系国内外首创。另一项“脑星形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得到7名国内著名专家好评,获1997—1998A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1998年,他发表了7篇论文。这样的人才C医院不要,还要与其解除合同。在科室中受到排挤,凭不上副教授,可见C医院的人才生态环境非常的糟。

3、完善C医院的人才生态环境的措施。各级部门都在讲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既要创造人才成长的环境,更要创造让他们发挥才华、心情舒畅的环境。(1)、要注意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竞争性。人力资源总量与社会各方面对它的巨大需求相比,显得尤为稀缺和宝贵。但是,人才流动必然带来竞争,竞争可以导致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但是,盲目的竞争却会带来人力资源的浪费,可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要对人力资源的流动做出正确的引导,避免无谓的竞争所导致的不合理的人力流动。(2)、要注意区分普通人力资源和高素质人才资源。普通人力资源和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区别就是一般劳动者与人才的区别。两者的区别是由每个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决定的,从一般作用上讲人力资源都是普通的劳动力。但是,一旦具备了某种技能,就有了很大的区别。通常我们把素质较高的,具备某种技能和创造力的劳动者叫做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方面比一般劳动者的贡献更大得多。(3)、应该确立大的人才战略。应该认识到人才是国家人力资源的精华部分,人才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经济发展的总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人才管理战略的基础。我们要争取较高的人才占有率,要保持人才拥有量大于培养量,还要保持较高的人才合理使用率。其次,要树立宏观的人才使用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其核心是正确地使用人才。(4)优化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环境,引进适用人才。引进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争夺人才的主要形式,其有效手段就是用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这些年来,各地在优化引人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有关引人政策做了明确规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进一步优化引人环境,办法应该更多一些,落实应该到位一些。(5)提高人力资源安全环境,防止人才流失。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从保护自身利益和长远安全出发,纷纷制定了人才发展战略及人才安全的法律与制度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我国人力资源安全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当事主体不仅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人才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在人力开发的各个层面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以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但是,同国外人力资源安全机制相比,中国人力资源安全机制还处在初步建构的过程中。在人才流失风险加大的环境下,要有效防止重要人才流失,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国家重要人才,通过立法维护国家重要人才安全。需要制定政策法规,提高重要人才待遇,保障重要人才权益,规范重要人才流动。需要建立国家重要人才的信息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作业

2围绕“以人为本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这一主题,自行选择论述角度,撰写一篇不低于1500字的论文。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确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战略指导原则,并在实践中自觉贯彻执行,具体而言要从“更新观念”、“建立机制”、“落实方法”三个方面入手:1.转变观念,发展教育。人力资本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舒尔茨提出:人类的未来不是由耕地、空间、能源所决定的,人类的未来是由人类的智慧所决定的。所以人力资本理论当中渗透着人文关怀,深刻思考和乐观的情绪,与人力资本的现实与未来息息相关。我们不能再将专家、学者、青年中的睿智者等同于机器设备,认为仅仅给予物质的刺激和鼓励便可以趋之如牛。政府应在全社会范围内真正实现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给人才的成长和才能发挥开路,给予专家、学者以更多的信任,委以重任,给青年中的人才以更多施展才华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之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情感上拥有归宿。这不仅是使人力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的有效手段,更是我们在硝烟四起的国际人才争夺战中唯一可以与对手抗衡的武器不错,当我们的竞争对手以高工资、高报酬、优越的工作条件等诱人的物质条件来挖我们的人才时,我们的确捉襟见肘。如果想通过颁布几条政策,给人才的离去多设臵几道关卡,这只能是堵了门,却堵不住窗的自欺欺人之术。既然,我们不想像印度那样成为软件发达国家的“后方加工厂”,就必须改变原来被动的留人之道,而改为“一稳定,二发展,三招募”的积极型战略。加入WTO后人才为世界所共有。一方面我们的人才外流严重,另一方面我们也拥有留在海外的“人才银行”。因此,如何改变观念,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留才之道,是加入WTO后首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有众多优秀的高等院校,有许多待开发的课题,更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完全可以靠事业留人,靠环境留人,靠体制留人,而这一切方法的关键是人的感情因素,给予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大的权力,更大的施展空间,就能在感情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2、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首先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实施人才战略,人才战略的重点是培育决策人才和创新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制定出一套培养、造就管理家、前沿领域的科学家和高科技工业领域专家的制度。同时还应制定出既符合国情又具有运作活力的包括知识产权、劳动合同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保证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和人才价值的最大体现。其次,对于出国留学人员以及已在海外定居的华人学者,政府也应认真研究出一套能吸引他们回国服务的政策,并且应建立一套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指导思想的用人制度,对于已从海外回国的人员不要因为“不放心”就只任命为副校长、副经理、副主任,只要他能把业务搞上去,就放权,让他在技术上说了算。同时还应该允许他们继续与国外保持联系,允许他们再次出国深造,消除他们回国服务的后顾之忧。再次,还应加快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工业的紧密结合。目前,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源有80%以上都在高校、科技院所和事业单位工作,让他们放弃较稳定的收入待遇和安逸的生活条件去企业工作显然不现实。政府应建立一套以科技投资或风险性期权报酬为引导的灵活多样的奖励制度

鼓励科技人员、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快知识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为科技成果与企业构建一个通畅的交流渠道,真正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也为科技创新增添活力。最后,加大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科研的投资。教育也是一种产业,而且是投资收益率很高的产业,经济学家经测算后认为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在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为9%、10%和13%,而个人投资的收益率则分别为12%、17%和24%,均远远高于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可以认为教育投资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投资决策。只是教育投资的投资期限较长,而收益的又是无形资产,因此,政府更应起协调、带动作用,减少个人投资风险,调动个人和企业扩大对教育的投资,从而促进社会人才资源的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国力,来应对国际竞争。国家的兴旺发达,同时也是吸引人才的极为有利的条件。

3、科学的落实手段。面对发达国家几近疯狂的人才“掠夺”和国内发展所需优秀人才奇缺的现实,政府应坚决落实一套具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政策,以保证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保证我们能够与国外的猎头公司和用人公司进行有实力的争夺。第一,确立以市场为基础的灵活多样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正规的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清除旧体制的障碍,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真正使人才能够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第二,真正建立一套按贡献大小支付报酬的分配制度,而且要使报酬多少的差距真正体现出贡献大小的差距来,使报酬真正成为衡量人才价值的一把标尺,而且应综合运用高工资,风险期权和继续教育等多种分配手段,使分配真正成为有效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基础手段。第三,为科技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建立一个通畅的与企业沟通和科技创新商业化、产业化的转化渠道。如鼓励首创精神的政策、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和法律、以及创新成果的价格确定政策等。第四,制定鼓励个人、企业扩大教育投资的政策,可给予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待遇,以及税收、费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这些均可起到不错的效果。第五,宣传新的用人观念,为人才的“柔性流动”提供服务和帮助。

作业

3结合中西方用人的理论与经验,联系实际,采取课堂小组的形式,讨论公共部门如何更好的用人。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1.个人讨论提纲(50)(1)、用其所长、用其所愿、用当其时。知人善任,用其所长、用其所愿、用当其时是用人之道的核心。用其所长,就是使用人才要扬长避短,兼收并蓄。把人才放在最能充分显示其才能的位臵上,让其尽展其才;用其所愿,就是根据使用对象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的意愿来使用人才。因为兴趣和热情是人们对一定事物的积极态度,是推动人们积极认识事物,从事活动的内在驱动力。用其所愿,有利于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公共部门管理目标相统一;用当其时,就是使用人才要抓住最佳的时机。人的才能和人自身一样,从萌发到鼎盛再到衰退,其发展轨迹犹如一个抛物线,都有其发展的顶端。因此,要充分珍惜人才才华的绩优期和其工作的最佳年龄,打破论资排辈、求全、平衡、照顾的束缚,适时“起用”。(2)、鼓励竞争、优胜劣汰、人尽其才。用人的目的是“激活”人,而非“管住”“管死”人。要做到人尽其才,必须鼓励竞争,优胜劣汰。公共部门用人如果缺乏甚至拒绝竞争,不仅会造成用人的高额成本,而且工作只会死水一潭,直接影响到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因而鼓励竞争,不仅能促进公共部门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和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的形成,而且在存优汰劣、升优汰劣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平庸者的成长与发展,在这种压力下,他们会努力向优秀靠拢,转化。

2.小组讨论提纲(50)(1)、以人为本、以能为本新经济理论认为人是生产力

诸多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卢卡斯也认为,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结合所形成的资本积累(即人才资源)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因此在公共部门管理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将人作为工具、手段的管理模式,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2)、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坚持德才兼备,就是在选拔使用人才时,既要考察人才的思想觉悟和政治品质,又要考察人才的文化水平和领导才能。首先,在选拔人才时,应将德与才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不可偏废。其次,德和才相比较,德是第一位的。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只有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的事业服务。因此,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前提下,应注重对德的考察。(5)、优化资源、合理配臵。公共部门掌握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同时,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而公共权力是由众多员工在不同的岗位分担掌握的,其员工配合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其为民众服务的质量。因此,在公共部门人力使用上,优化资源、合理配臵,意义重大。优化资源、合理配臵,重要的是要做到人岗匹配

作业

4一、选择填空

1、价值

2、教育

3、能岗匹配

4、工作分析

5、以人为本

二、多项选择

1、ABD2、ACD3、ABC4、ABD5、AD

三、判断题

1、T2、F3、T4、F5、T6、F7、T8、T9、T10、F

四、名词解释

1、职位分类指的是以职位为对象,以职位的工作性质、难以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为评价因素,把职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作为人事管理基础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外因条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3、绩效评估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组织内部公务员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指为了促进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组织实际工作情况和员工发展需要,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所实施的培养和训练。

五、简答题

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与一般人力资本有哪些不同?

(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社会延展性;(2)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成本差异性;

(3)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绩效测定的困难性;(4)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收入与贡献难以对等性;(5)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市场交易不充分性。

2、公共部门工作分析的作用。

(1)工作分析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2)工作分析为公共部门人员甄选与录用提供了客观标准。(3)工作分析对公共部门的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工作分析为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5)工作分析有助于薪酬制度设计的科学性。(6)工作分析有利于公共部门员工的动态调配与安臵。(7)工作分析有助于劳动安全。(8)工作分析有助于公共部门的工作设计工作。

3、如何深化公务员福利制度的改革(1)简化各项补贴项目,实现福利的货币

化,显现化。(2)建立驻地财务中心制度,加大预算外资金监管力度。(3)福利费的增减应与国民收入相协调,按一个合适的比例范围上下浮动。(4)通过全国统一平衡和协调,逐步缩小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六、论述题

1、试论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1)、专家治理以及政府管理职业化。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随着政府管理复杂性的增加,随着政府管理对大量信息的需求,随着政府管理日趋技术化和专门化,政府管理对专门性的需要更加强烈,这一切均导致了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发达国家为例,据估计,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的工作,将有90%为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所扩张或替代,所谓扩张,系指专家系统与专门技术人员兼顾工作,使工作的效率效能提高;所谓替代,系指未来相当比例的工作,由机器代替人力去做。与此同时,知识和信息工作者,在政府公务领域内将占主导地位。在未来的公共组织中,知识和专家的权威将会日益显现。(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消极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基本特点在于:强调效率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公务员的工具角色;强调严格的规划和程序;重视监督的控制;强调集中性的管理等。传统的以控制为导向的管理不免使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僵化、缺乏活力。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积极性。所谓积极性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乃是要在已有的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公务员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促使公务人员具有使命感,从而更好地促使组织目标的达成和效能的实现。与传统的控制导向不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授能”,即授权赋能,主要特征表现在:开放参与决策机会;提供行政人员发展自主性的机会;发展组织共同愿景;发展并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依赖、开放式沟通等。(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和强调。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面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即通过持续的学习以改变公务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今天公共组织管理者和公务员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新的学习能力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核心,学者马库德称之为“新学习”,所谓新学习它具有以下特征:学习目标是欲达成组织绩效;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灵活适用具有弹性的组织结构,使学习多样化;学习时要发挥运用创造力,培养非直线式、直觉式的思考;学习可使人们更有意愿及能力,发挥更有效率而迈向成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及投入各项组织的活动;组织应具有开放性的特性,对于不同的学习方式都能够讨论及包含;学习是一连串的规划、执行与反馈过程;强调教学相长,相互学习;将学习融入工作之中,同时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型组织的整合。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组织机构正在让位于更合乎新信息社会需要的组织结构。为了因应环境的变化,提高效率、符合创新的要求,发挥公共部门人力的专业才能、有效运用科学技术,组织的弹性化、灵活化、临时性扩大授权已成为必然趋势。对未来的组织结构,人们有许多描述,如网络组织、无缝隙组织、后官僚组织等等,不管叫什么名称,可以肯定,新型的组织结构将具有如下特色:对环境具有开放性,组织结构的弹性化;组织更趋扁平化,中层管理的削减;强调通过对话建立权威,权力的均等化;信息的共享和决策的开放;权力结构从集中、等级式的,转化为分散网络式的;从自上而下的控制转为相互作用和组织成员自我控制;组织的价值观从效率、安全、回避风险转向效能、敏感性、适应性和勇于创新。总之,新型组织结构强调一种更能发挥公务员能力和潜能,而不是

抑制创新与活力的组织。(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公务员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可以增加效率,节约成本;有利于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制定;有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有利于实现参与管理。未来主要的发展包括:电子人事政策法规和电子人力资源资料库;电子招聘;电子福利支付;电子动态管理等。

6、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政府组织规模的庞大,乃是过去时代各国政府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功能的扩张、社会的发达、政务的增繁以及政府自身的内在扩张。而政府之扩张反过来导致赤字、绩效低下、成本扩张。所以,从1990年以后,各国之文官改革,莫不把人力精简和紧缩管理作为主要措施。美国在1999年会计精简全职公务人员27.29万人;加拿大亦在总数22.5万名公务员中精简5.5万名。中国中央政府亦精简了30%的公务员。随着“小政府”观念的深入人心,人力精简继续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趋势。

7、绩效管理的强调与重视。随着公共组织目的取向色彩日益浓厚,绩效将深入种种目标当中,成为最受关注的课题。事实上,组织的成功与否,应视人力资源有效运用的有效程度而定。如今,无论公、私组织,绩效管理成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绩效管理意味着组织管理者为公务员规划责任及目标,以使他们的能力获得最大的发挥;并通过绩效考评,以此作为公务员奖惩的依据。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对每一项任务及价值作清楚的陈述;规划一套用以建立个人行为表现契约的程序;建立一套流程,作为公务人员能力改善计划的基础;订立绩效指标;建立绩效评鉴机制。

8、公务伦理责任的强调和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如腐败)导致了政府威信的下降,导致了公民对政府官员产生“信任赤字”,严重影响到了政府的合法性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强调公务员的伦理责任而重振政府的威信,就成为未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和趋势。在美国,1978年制定“政府伦理法”,对公务员的伦理作为法律规定,同时成立“政府伦理局”,具体负责公务人员的伦理管理问题。美国公共行政学会1985年发表公务员伦理法典,1994年又予以修正,要求公务员为公共利益服务,尊重宪法及法律,展现个人正直,追求专业卓越表现。OECD国家也致力于公务道德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许多国家亦有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关于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法规,维持公务员的职业伦理还主要停留在靠党规党纪和说服教育的层面,但随着“以德治国”观念的逐步深入,公务员的职业伦理总是会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可以肯定,如何维系公务员伦理行为,是今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第四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已整理[小编推荐]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考试题库

一、考试方式:闭卷网考时间:90分钟

注意: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可以参考中央电大的复习指导册,简答题只需要答要点,不需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一句话展开即可,如果论述题要点后的第一句话非常长,同学们可以适当缩短一点,方便记忆。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40分)1)(C)是目前公职人员培训中普遍采用的方法。C.案例分析培训法

2)(D)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人力资源流动的规模、质量和效益。D.人力资源市场 3)(AB)采用的是品位分类方法。A.英国 B.法国

4)(B)是公职人员职业生涯开始时或任新职时所经历的第一种类型的培训。B.初任培训 5)(C)是公务员交流最为常见的方式。C.转任 6)(D)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行动方针的过程。D.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 7)(A)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与现代模式的本质区别之一。A持续沟通 8)(B)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管理层次以上职位的分析。B.管理职位描述问卷 9)(D)基本思想是找出过去人事变动的规„„未来的人员变动趋势。D马尔可夫链预测分析方法 10)(D)是构成员工培训和开发系统不可分割的„„培训和开发系统中的核心问题。D.培训成果转化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B)开始施行。B.2006年1月1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基本内容„„干部人事管理的(全)。13)从规划的性质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AB)。A.战略性^ B.战术性^ 14)从规划范围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全)。

15)从激励内容角度,可以将激励划分为(AC)。A.物质激励C.精神激励

16)从总的趋势看,西方各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呈现出(BCD)的特征。B.注重„„C.监督„„D.约束„结合 17)当今各国公职人员的任用形式各种各样,采用较多的是(全)。

18)第一个被公认的现代人事管理部门是1902年在(B)现金出„„内容包括工资行政、诉怨、雇用工作情况和工作改善等。B.美国 19)对于公共部门人才所要测评的要素来说,(A)是最基本的测评方式,具有重要的把关作用。A.笔试

20)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人事制度模式的基本特点包括(ABC)。A.做官-

B.人情-

C.身份-

21)非正式的行政人事制度安排就是人们对原发性规则的尊重,依靠(ACD)„„人事行政秩序。A.道德 C.意识形态 D.风俗习惯

22)各国公共人事制度的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向,这一趋向反映在(全)。23)根据规划的内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全)。

24)根据流动的范围,可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分为(ABC)。A.公共„„ B.公共„„C.公共„„ 25)根据期望理论,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需要(全)。26)根据人力资源理论,“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全)

27)工作评估的非量化评估方法是(AB)。A.排序法 B.分类法

28)工作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全)。

29)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BCD)进行的设计,以提高工作绩效和实现组织目标。B.内容 C.职责 D.关系

30)公共部门包括“纯粹”的政府组织,还包括“准”公共部门即(ABC)。A.公益企业 B.公共事业 C.非政府公共机构

31)公共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排在最前面的是(D)D.道德素质 32)公共部门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包括(全)。33)公共部门人才笔试具有(全)的特点。

34)公共部门人力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必须围绕着公共利益的实现,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全)。35)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全)的特征。

3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部内培训的最大优点在于(B)。B.针对性„„实效

3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损耗主要表现在(ABC)A.制度性损耗 B.人事管理损耗 C.后续投资损耗 3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必需的基本功能是(全)。3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具有(全)的作用。

4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私人企业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以(D)为导向。D.公共利益 4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是(ABC)。A.物质„„B.社会„„ C.发展„„ 4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和常规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全)。

4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BCD)。B.制度性损耗 C.管理损耗 D.后续投资损耗 4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通用的培训形式包括(全)。4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必须遵循(全)。

4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招募与选录工作只有在(B)分析的基础上,„„条件、具体的招募途径以及甄选方法等。B.内部环境 47)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确立方式主要有(ABC)。A.法律方式 B.行政方式 C.共同协调方式

48)关于公共部门公职人员挂职锻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B„„的改变C.„„公务员D.„„到两年 49)关于我国公务员职务的降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是指由„„B.意味着„„D.是让由„„ 50)关于无领导小组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是公„„B.讨论„„C.主要„„ 51)合理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价值是(全)。

52)互联网招募是一种新型网上职业中介机构,目前我国互联网招聘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全)。53)绩效考评的内容主要包括(全)。

54)绩效评估系统主要由(ABC)构成。A.工作数量 B.工作质量 C.工作适应能力 55)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是(D)。D 对人力进行教育和培训

56)劳动者的心理素质是指劳动者心理特征的总体状况,包括劳动者的(AD),„„质量的心理基础。A.人格素质D.心理功能素质

57)理性经济人性观和封闭性的环境观的代表人物有(ABC)。A.韦伯 B.泰勒 C.法约尔

58)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一个人„„达到的能力水平之间存在着大约(A)左右的差距。A.60% 59)面试和笔试相比,具有(全)的特点。

60)目前,大多数公共管理部门所采取的考评模式均属于(B)。B.判断型评估

61)内部环境分析是制定招募计划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内容包括(AC)。A人力资源规划C工作分析 62)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点是(ABC)。A.结构„ B.比较„„C.有利于„„

63)评价中心不同于我们传统的纸笔测验„„它主要通过(ABD)„„动机进行测量。A.无领导小组讨论 B.公文筐 D.角色扮演 64)人才测评的方法包括(全)。65)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全)。

66)人力资源的可再生性体现在(ABD)A.对人„„B.人力„„D.人力„„ 67)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全)。

68)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劳工管理研究阶段的核心思想是(BCD)。B.人„惰的C.人„安逸 D.主张„结合 69)人力资源具有(全)的特征。

70)人力资源市场具有(ABC)的作用。A.„才

B.„高 C.„结构

71)人力资源市场具有的功能是(全)。

72)人力资源数量层次规划主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ABC)。A.分„„求 B.分„„给 C.协调„„ 73)人力资源质量开发包括(全)。

74)实践证明,采用(B)的考核方法,很难区分„„很难根据考核结果客观、完整地评价一个公务员。B.定性分析

75)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势头更加猛烈,其主要代表有(ABC)。A.罗^B.卢^C.斯^ 76)世界上大多数„„薪酬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一般来说都遵循(ABD)。A.依法分配原则

B.平衡比较原则

D.平等原则 77)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主要有(ABD)。A.认为„„B.明确„„D.建立„„ 78)通常,人力资源招募计划包括以下的内容(全)。

79)外部监控与约束是社会对公职人员形成的一种外在约束与控制,它包括(ABC)。A.法律— B.道德—C.社会—

80)外附激励方式包括(全)。

81)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具体包括(全)。

82)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具体实施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CD)。A.不同„„

C.考核„„

D.按比„„ 83)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全)。

84)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的原则,是基于我国„„他国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其中最基本的是(D)。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85)我国公务员职务晋升必须坚持(ABC)。A.德才兼备、注重实绩 B.鼓励竞争原则 C.坚持公开、平等 86)我国古代社会中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的制度是(B)。B.品秩

87)我国劳动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B)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也已初步确立。B.市场机制

88)我国现行的公务员流动是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法》规定,交流的方式包括(ACD)。A.调任C.转任D.挂职锻炼 89)下列不属于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影响因素的是(D)。

D.职位的空缺

90)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说法正确的是(ABD)。A.是我„„B.标志„„D.在我„„ 91)下列关于职位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BC)A.职位„„ B.职位„„C.是实„„ 92)下列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ABC)。A.期望理论 B.公平理论 C.目标设置理论

93)薪酬,就是组织成员向其所在的组织或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包括(全)。94)一般而言,适用于对公共部门人员比较严重的违纪行为和考绩“较劣”者的惩戒是(ABC)。A.减薪 B.停薪 C.停升 95)一般来讲,公共部门在发布人员甄选与录用信息时应遵循(BCD)。B.地域 C.面广 D.及时

96)影响绩效评估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全)。

97)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主要因素有(ABC)。A.人口总量及其变动状况 B.人口的年龄构成状况C.劳动力的参与率

98)用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预测法有(AB)。A.德尔菲法 B.自上而下预测法

99)由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是一种“特殊市场合约”,致使其存在着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产权的更为复杂的特殊性质即(全)。100)与工商界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部门的绩效明显呈现出(ABC)的特征。A „复杂性 B.„特殊性C.„不健全 101)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全)。102)员工的(AB)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A.培训 B.教育 103)在编写工作说明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ABC)的准则。A.清楚 B.准确 C.专门化 104)在工作分析的各个环节中,(D)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最关键的环节。D.工作分析信息的搜集 105)在赫兹伯格看来,内在激励主要包括(全)。

106)在实际运用中,直接观察法必须贯彻(全)的原则。

10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运作必须以(ACD)为基础。A.市场机制 C.契约机制 D.保障机制 108)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ACD)。A.因事„„ C.便于„„D.可以„„

109)职位分析问卷是常用的一种以(D)为中心的工作分析方法,是一种结构严密的、定量化的工作分析问卷。D.人 110)制度合法性的内涵说到根本处就是(BC)。B.公平C.正义

111)中国古代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故事充分说明了(B)的重大作用。B.危机激励

112)中国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ABC)。A.高素质„B.中部和西部留不住人才C.东部„„

113)转任的主要特点是(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2题,共10分)1)360度绩效评估又称为全方位评估,它是指从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事甚至客户等各个角度来了解员工个人的绩效,包括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等。2)公共部门的工作分析指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公共组织中某职务或工作的目的、职责、隶属关系、工作环境以及任职资格条件等相关信息,对该职务或工作的性质以及完成该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资格条件做出明确的规定的过程。3)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指的是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针对公共权力使用者的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权利的归属依法生成契约而分别拥有的一系列权利。4)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指的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整和。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福利指的是通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等方式满足本单位、本部门员工某些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消费需求,并且以低费或免费形式提供。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指的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是指以科学的测评手段和方法为工具,通过招募、甄选、录用和评估等程序,从组织内外获取合适的人员填补职位空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机制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规范对公共部门以及公职人员从事公职管理活动的行为进行监督、监察和纠正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手段的总称,它是一种内外结合的“他律”行为。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以国家行政组织和相关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管理机关以社会公正和工作效率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使用、工资、保障等管理活动的过程的总和。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是指根据工作需要或个人意愿,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变换公职人员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内部生态环境是指围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人才个体的内在素质及其一切影响人才培养和管理的环境之总和。主要包括个体内在素质、微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宏观的人力群体生态环境。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指为了促进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组织实际工作情况和员工发展需要,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所实施的培养和训练。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外因条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1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部生态环境是指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为中心,环绕其生存和发展而具有渗透和影响作用的环境总和。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与技术环境、市场体制、劳动力与人口素质、物价指数及生活水准以及人口的多样性问题。

1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指的是公共部门依据组织发展前景、组织能力及岗位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估计未来某个时期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既取决于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与技术环境,又与本组织的发展战略、管理水平、现有员工素质密切相关。

1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约束主要是指公共部门组织与个人的“自律”行为,约束就是管制,是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道德、乡村民约等社会规范对行为进行管制,既包括行为人的自我管制,也包括外部的行为管制。

17)公共部门中的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核或绩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组织内部公务员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

18)公文处理:又称文件筐作业,它是一种效度高、而又能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备忘录、信函、报告等文字性资料,让应试者阅读完这些资料后,决定处理意见。

19)挂职锻炼是指机关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上级、下级或者其他地区的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的人事交流活动。:

20)管理游戏亦称商业游戏,是评价中心常用的方法之一,以游戏或共同完成某种任务的方式,考察小组内每个被试者的管理技巧、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

21)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核或绩效评价,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组织内部公务员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

22)绩效是指某一组织或员工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工作任务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行为和所取得的工作结果,对组织而言,绩效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作效率、工作数量与质量、工作效益。

23)降职是指由原来的职务调整到另一个职责更轻的职务,是由高的职务向低的职务的调整。它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降低、职权和责任范围的缩小、待遇的减少。24)角色扮演即让候选人成对地扮演各种角色并讨论各种相关的问题,主要是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景模拟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评价者设置了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和人际冲突,要求候选人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评价者通过对候选人在不同人员角色的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测评其素质潜能。

25)品位分类指的是以国家公务员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主要依据,并以其地位高低来分类和确定待遇。26)品秩是指官制中与官职并行的身份等级制度,它按官职高低授予不同政治待遇以表明官员等级尊卑。

27)评价中心是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员素质测评的新方法,是应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能力、个性和情境测试对人员进行测量,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人个性、动机和能力等较为准确的把握,做到人职匹配,确保人员达到最佳工作绩效。

28)人才测评指的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的综合选才方法体系,它通过对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素质进行综合的测量和评价,为人事决策提供支持信息。

29)人力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人的需要、动机、欲望,形成某一特定目标并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极状态,发挥潜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30)人力资本运营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劳动者高能素质的投资经营和对劳动力素质的配置使用,而实现经济增长和收益增加,进而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31)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其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力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32)人力资源开发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提高其智力、激发其活力。

33)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34)调任是指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机关任职的人事行为。35)委任制是指由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直接委派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

36)文件筐作业又称公文处理,它是一种效度高、而又能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备忘录、信函、报告等文字性资料,让应试者阅读完这些资料后,决定处理意见。

37)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用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把4-8名应试人员分为一组,不指定小组负责人,考官不直接参加面试,要求应试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就给定的问题提出一个小组意见。

38)薪酬指的是组织成员向其所在的组织或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各种福利保健收入。39)选任制指的是以选举的方式任用公职人员,即由法定选举人投票,经多数通过,决定公务员职务的任免。

40)约束机制是指为规范组织成员行为,便于组织有序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而经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执行的具有规范性要求、标准的规章制度和手段的总称。约束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各种形式的监督等。

41)职位分类指的是以职位为对象,以职位的工作性质、难以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为评价因素,把职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作为人事管理基础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

42)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机关内部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在同一部门中不同职位之间进行转换任职的人事交流活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3题,共30分)1.公共部门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哪些?答:

1、工作标识;

2、工作目的;

3、工作职责;

4、工作权限;

5、绩效标准;

6、工作环境。

2.产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的原因是什么?(1)制度性损耗:制度性损耗是指由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和不合理而导致的人才未尽其用的损耗现象,这种损耗是一种隐形损耗;

(2)人事管理的损耗:管理的损耗就是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问题导致没有充分调动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其聪明才干;

(3)后续投资的损耗:由于人才知识结构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新,从而适应不了新技术环境下公共部门工作要求所造成的损耗,这在一定程度是由于公共部门与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对再教育再学习的投资不够而引起的。3.各国公共人事制度共同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1、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

2、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各国在发展路径上的差别只在于其在这条发展道路上的位置不同而已;

3、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专业化的要求日趋强烈,尤其是对科技专才的需求,已成为各国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4、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4.工作分析的程序是什么?答:

1、合理确定工作分析信息的目的;

2、科学确定工作分析的执行者;

3、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进行分析;

4、搜集工作分析信息;

5、让工作相关者审查和认可所搜集到的信息;

6、编写工作说明书和工作规范书。5.公共部门人力使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1、用人所长的原则;

2、人事相宜的原则;

3、依法流动的原则;

4、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6.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与一般人力资本有哪些不同?

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社会延展性;

2、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成本差异性;

3、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绩效测定的困难性;

4、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收入与贡献难以对等性;

5、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市场交易不充分性。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是什么?答:

1、确立目标;

2、收集信息;

3、进行供给和需求预测;

4、制定并实施规划;

5、评估和反馈。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独特性是什么?答:

1、公共部门是一个横向部门分化,纵向层级节制的庞大的组织结构体系。而这样一个体系又是按照完整统一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意味着组织必须目标统一、领导指挥统一、机构设置统一。因此,合理划分职责与权力是政府管理体制必然的要求。原则上,用人与治事应当统一,事权与人权应尽量接近工作点,划分人事行政管理权限,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范围是完整统一原则的实施,是公共部门人力管理有效管理的基础。以此建立起与公共组织体例契合的纵横交错的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在上级机关的统一领导下,承担着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由此可见,任何其他形态的组织,其人事权的划分与人事管理部门的构造,都无法与公共组织人事行政机构的复杂性相比拟。

2、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规制,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行使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权力。

3、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具体管理中,体现出了自身的性质。如针对政府组织的工作性质与公职人员的政治要求,强化了其德才的测评、考核与培训的方法和技术;而针对公共部门产出的非量化性特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必然发展出适用于公共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与人事行政管理具有哪些不同?答: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组织中的人本身看作资源,强调其再生性和高增值性;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容不断进行拓展,不仅包含传统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发展的需求,重视和增强了一些新的管理内容;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的是人力资源使用和开发并重。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遵循哪些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学用一致的原则;

3、按需施教的原则;

4、讲求实效的原则。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招募与选录过程中,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1、能岗匹配原则、2因事择人原则

3、德才兼备原则

4、公平竞争原则。

5、信息公开原则。

6、合法原则

12.目标设置激励理论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

1、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可以得到精确观察和测量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直接调整和控制,具有可应用性。

2、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帮助下属设立具体的、有相当难度的目标,使下属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变成员工行动的方向和动力。

3、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尽可能地使下属获得较高的目标认同:(1)使所有下属人员了解组织目标,并参与目标设置过程;(2)支持和鼓励下属认同目标,相信下属人员的能力及承担完成目标的责任;(3)对目标的实现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和肯定,以强化和调动员工完成目标的积极性。

4、加强和做好目标进程的反馈工作。信息反馈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运用目标理论,通过设置、核查目标,使员工经常看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并随目标的实现进程不断予以反馈,实施反馈控制

13.双因素理论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

1、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尽量将员工安排在其喜欢的工作岗位上;

2、管理者首先要注意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

3、管理者要使员工的工作丰富化,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

4、管理者要注意正确地发放工资和奖金;

5、管理者要要注意正确运用表扬激励。14.我国公共部门福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1、福利项目设置不合理,制度老化;

2、福利待遇差距大,标准悬殊;

3、福利形式过于社会化;

4、福利资金提取和使用混乱,“小金库”盛行,滥发补贴和实物的现象突出,缺乏有效监督。

15.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1、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

2、人力资源政策体制建设环境还不完善;

3、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滞后;

4、劳动力市场环境还不成熟

16.与工商界的绩效特征相比较,公共部门的绩效具有哪些特征?绩效评估的程序是什么?

1、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

2、公共部门绩效形态的特殊性;

3、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程序:1.制订绩效计划2.进行持续沟通3.实施绩效评价4.提供绩效反馈5.指导绩效改进 17.与西方国家相比较,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系统有什么特点?

1、在我国,公职人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作,“党管干部”是我国对公职人员管理的基本原则。所以,共产党对公职人员的监控与约束是实施党的领导的手段和必然要求;

2、在西方各国,工会在监督政府人事管理活动、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公职人员不是特殊的利益集团,不存在工会对人事的监控;

3、根据我国宪法中人民主权的原则,我国的群众监控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监控形式,通过各种人民团体对政府的监督来实现,而西方不存在独立的群众监控;

4、我国的行政监察部门隶属于政府,属于行政系统内监督。而在西方国家,大多采用的是系统外监控方式,且其监督公务员的机构都是与政府相对独立的。

18.政府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中具有哪些作用?一,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法律体系;

二、实行有效地宏观调控。

三、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功能。

四、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的秩序

四、论述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

1、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新世纪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最近几年,人才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恰如喷薄而出的朝阳,给中国大地带来莫大的活力和生机,同时,又以其巨大的能量给社会的许多方面以强烈的震撼。沿海城市的开放,使得人力资源涌向南方的势头有增无减。就目前情况来看,人才流动有三个方向:一是开放地区和城市,其开放与改革的程度越大越深,人才流动的向心力越大;二是外向企业,其外向性越强,对人才流动的吸引力越大;三是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确实能任人唯贤的领导者,其周围必然会汇集越来越多的人才。

1、人才的流动,势必破除将人视为“单位所有”、“部门所有”、“地区所有”的陈规陋习,造成市场调节需求,需求引导人才流动的大环境。因此在管理人力资源的时候必须注意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做到正确引导,合理流动。既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又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人力资源的流动。国务院主管部门可定期发行《全国人力资源需求指南》,各省亦可效法,从而提高人力资源流动的目的性。同时,要避免人才的外流,并注意引进国外的人才。人才外流是近几年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国家要为人才提供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使在国外的人才能回来,国内的人才留得住,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吸引国外的人才到我国工作。

2、要注意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竞争性。人力资源总量与社会各方面对它的巨大需求相比,显得尤为稀缺和宝贵。但是,人才流动必然带来竞争,竞争可以导致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但是,盲目的竞争却会带来人力资源的浪费,比如说,人力资源盲目地流向沿海发达地区,而沿海发达地区容纳人力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多余的人力资源的积存形成浪费,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可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要对人力资源的流动做出正确的引导,避免无谓的竞争所导致的不合理的人力流动。具体做法是:加强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机会,就地消化多余的人力资源。

3、要注意区分普通人力资源和高素质人才资源。普通人力资源和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区别就是一般劳动者与人才的区别。两者的区别是由每个劳动者的自身素质决定的,从一般作用上讲人力资源都是普通的劳动力。但是,一旦具备了某种技能,就有了很大的区别。通常我们把素质较高的,具备某种技能和创造力的劳动者叫做人才。把这部分人力资源从一般的人力资源中区分出来,进行特殊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人才是在广大的劳动者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科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了劳动者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创造和发明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才是人类的精华,是人群中先进的部分。人才集德、识、才、学、体于一体,特别是高级人才,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方面比一般劳动者的贡献更大得多。

4、应该确立大的人才战略。应该认识到人才是国家人力资源的精华部分,人才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经济发展的总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人才管理战略的基础。国家必须有连续递进的十几年、几十年的正规的人才培养与使用的规划与措施,同时,随时以短期培训作为补充。要从全世界发展、进步与竞争的角度认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我们要争取较高的人才占有率,要保持人才拥有量大于培养量,还要保持较高的人才合理使用率。其次,要树立宏观的人才使用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其核心是正确地使用人才。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唯亲是用”,有的人“囤积居奇”,有的人“顺我者用”,有的人“低我者用”,这就是狭隘、低级的用人观,是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反动力。

2、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同。

1、价值取向差异使管理目标不同。公共部门管理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以公众委托人身份提供公共产品,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管理是为了最大化的为社会利益服务,而私营机构则多是赢利单位,追求效率、效益是它基本的价值取向。公共部门的财政来源是税收,这决定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要对公共利益负责,而企业只需对领导者利益、企业自身利益负责就够了。因此,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考虑政治价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考虑的不是政治回应性与社会公平,而是经济生活中的交换与回报,人力资源管理则主要考虑的是谁进入企业的这些职位将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政府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注意其透明化程度、公众的接受程度,必然面向社会,承受社会的压力,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听命于领导者,领导者完全可以决定员工的任命与使用,对员工的需要通过专业化的工作分析获得,并通过职位 3

说明书及培训计划等充分展现出来,录用和解雇员工时较少考虑外部压力,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相对缺失。企业的管理活动服从于其决策层的意志,无须对社会公众公开,其操作过程也是经常隐蔽不公开的。

2、管理对象行为取向的不同。在公共部门中工作的员工,其行为有一种保守趋向,倾向于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自为之的心态;在企业组织中的员工更加趋向于要富有创造性,这与公共部门组织强调稳定性有关。作为政府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能从根本上保障政府运作的稳定,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须遵守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共部门的组织成员要受更多规章制度的限制,强调严格遵守规则,势必使成员或多或少地变得墨守成规和强求一致,组织成员的工作具有更多“非人性化”的特征,行政人员多半带有官的味道,人们的着眼点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规范而不是其什么行为能给组织带来最大的贡献。可以说理性官僚制的弊端在行政组织比在企业组织体现得更加明显,帕金森效应更容易在公共部门中发挥作用,这也可以说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难以在公共部门建立的原因。在以工作成果或工作目标导向的私人组织中帕金森定律是不会发生作用的,私人企业部门以“效率”为首要追求目标,对利益追求的永恒性,使得私营部门成为最具创新精神的部门。只有以行为为导向,人们才会不惜成本、代价去创造事情。试想,如果一个部门的领导对利润负责,对成本负责,他怎么会找两个助手去做毫无意义的事呢?

3、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对员工任职资格的要求差异。这一区别是由于公共部门本身的政治性决定的。作为行政部门总是不可避免的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行政与政治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当前公共部门政府公务员招考信息对应聘人员任职资格中公务员对宪法及法律以及对党和国家所具备的忠诚,是制度化的要求。公务员的道德素质被排在前面,能力素质一般包括知识、技能和行政职业能力。在当前的情况下,对于公务员的绩效管理实际上并不是政府的第一目标,尽管口头上很多政府都将之称作第一目标。在私人部门,雇主首先要求雇员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对专业的熟悉程度,处理专门业务的技巧和能力。对于下属的道德素质要求相对要淡化一些,雇主们还希望员工更具有创造力,这意味着雇员可能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财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私人部门完全忽视员工的道德素养,只是道德素质考察的困难使企业领导更加注重可以量化的指标如专业能力方面。在私人部门,雇主以雇员是否损害雇主的根本利益为第一道德标准。一个有能力但道德水准一般的人,有时是能被雇主容忍的。一般说来,私人部门的领导们不会对雇员提出过多的道德要求。

4、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方面,相对而言,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关注人力资源选取环节,而私人部门则更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公共部门对于人员的招募录用是较为重视的,有时公共部门对于人员的雇用要受制于外部压力,同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困难,导致公共部门比较忽视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环节和绩效评估环节。直到今天,我国尚没有对政府公务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工作分析,没有制定出科学、规范的职位说明书。私人部门基于绩效的考虑,则更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功能,员工的培训、教育与发展方案设计和绩效评估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在企业组织中,绩效评估标准是确定的,指标都是可以量化的,员工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也更为重视。总之在当前的情况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更多的传统人事管理的特征,而在企业中,把人视作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性因素,致力于使人力资本增值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5、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适用法律方面的差异。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多是行政执法行为,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以行政执法为第一要义,对法律责任的关注始终居于第一位,选择主动性、创造性行政行为的责任风险或法律风险就会相应加大,这也是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总是趋向于保守的重要原因。企业则是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生长的组织,以效率为中心制定员工的行为规范,有时这些行为规范可能是与法律规范相冲突的,当企业利益与法律规范相冲突时,极易采取规避措施。企业在个人利益保障方面,企业适用《劳动法》界定劳动关系,《国家公务员法》是公务员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律规范。公务员的个人权力较容易得到保障,而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规定比较原则性,企业必须依照此制定更加具体的管理规范。由于主雇地位的非对等性,企业容易制定有利于雇主的规则,就存在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的可能。例如,政府淘汰公务员比较困难,而企业组织淘汰一个员工有时只需老板的一句话。

3、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促进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对策。

我国过去一直实行高度集中和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人力资源由国家计划调配,统一管理,一切服从于计划,这种管理体制阻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导致人力资源配置形成诸错位、扭曲和浪费。改革开放以来,市场逐步取代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 基础性地位。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还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影响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作用的发挥。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第一,明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市场主体地位。市场机制要在人力资源流动中发挥作用,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有自主的供求主体。劳动者是人力资本的当然所有者,享有人力资本的收益权、转移处置权,任何其他主体不能随意侵犯这一权利。否则劳动者 就缺乏流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缺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进取精神。我国公共部门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简单提倡个人对组织的义务和服从,也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个人权利,尊重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同时,要改变过去高度集中的人事管理体制,根据实际情况,下放管理权限,进行必要的监督,让公共组织拥有较为自主的人事雇佣选择权。这样通过落实供求双方的自主权,更好地让市场机制在公共部门人才流动中发挥作用。

第二,完善市场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健全人力资本产权、劳动关系、就业促进、职工培训、收入分配、争议调解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比较健全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是严重影响人力资源流动决策行为,必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做好失业救济、养老保险及工伤、医疗、住房等保险制度的建设并 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覆盖所有职工的社会化管理程度较高、基金统一调剂使用的社会保障体系过渡。我国现行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职工在住房、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差距甚大,影响了公私部门人员的正常流动。因此在改革中,要尽可能拉平这种人为的 差距,对在市场流动中的各供求给主体一视同仁,解除公职人员流动的后顾之忧。

第三,改革户籍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为限制人员流动设计的,附着其上的功能太多,已不合市场经济的要求。长远来看,要让户籍制度仅仅成为公民职业或居住地的标志,不再具有其他功能。目前国家应该制定统一的针对人力资源流动的户籍管理 办法作为过渡,促进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打破地域封闭和部门分割,逐步建立全国性的人力资源流动大市场。地方也可通过实行“柔性流动”的办法,突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即对流动的人员,不论有无户口,只要在该地工作一段时间,就可享受该地居民的待遇,变户籍管理为身份证管理,变人员流动为智力流动,从而取消人力资源流动的部门界限、身份界限和地域界限。

第四,破除官本位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公职人员,不管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接受人民的委托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教育是改变观念的重要方法,但教育只有与利益 调整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官员切实置于人民的日常监督控制之下,让人民感受当家作主的威严,让官员在实践中感受公仆的地位,增强公仆意识。同时,要破除公职人员的等级特权待遇,废除他们不合民主精神和世界潮流的特殊利益。官职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特权。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改革,而不是简单的说服教育,才是破除官本位观念的唯一有效的途径。因此,只有坚持市场化导向,根据公共部门自身的特点,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不合理的壁垒和传统习惯思维,完善配套措施,才能促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4、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共部门如何实现培训成果的转化。

公共组织能否取得良好培训效果不仅取决于受训者自身和培训项目,还取决于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否有利于培训成果的转化。为此,公共组织应该:

1、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举措入手,(1)设置具体明确的、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够达到的培训目标;(2)在培训努力、培训成果和培训得到的奖励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提高学员的预期来激发学习动机;(3)努力发掘学习者的成就需求,将之与培训活动密切联系

2、改进培训项目设计环节。应该注意以下环节,(1)尽量使得培训环境的设置与工作环境相同;(2)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要努力向学员传授并使得其能够掌握将培训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编写行为手册,将培训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尤其是那些在工作中表现不明显,但是需要提示的要点,概括成业务手册发给受训者,以便其随时查阅

3、培育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这需要(1)提高管理者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2)在组织中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3)建立一对一的辅导关系;

4、积极而有效地沟通。主要包括(1)培训前沟通,主要在部门主管和受训员工之间进行,目的是让员工认识自己的不足,清楚培训需要完成的任务;(2)培训期间沟通,对象主要包括培训师、其他学员和培训机构等,内容主要包括培训中没有懂得问题和组织存在的问题,以寻求解决组织问题的办法;(3)培训后沟通。由受训员工将自己学习的知识传授给未参加培训的员工或者保存为档案。

5、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在进行绩效评估时应注意的事项。

绩效评估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棘手问题,有效的绩效评估不仅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而且要有相应的跟进措施使其落到实处,为此应该

1、管理者成为业绩考核的中坚推动力量。绩效评估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考评者需要把自己工作要领、目标和价值观传达给被考评者,双方达成共识;与此同时,考评者随时对被考评者绩效观察指导,收集信息,以使得结果更加可靠。这样绩效考评的思想和结果才能够深入职工心中,得到重视和采纳

2、目标管理与行为评价有效结合起来,协调好业绩评估的监督职能与引导职能。目标管理能够指导和监控员工行为,使其把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投入到主要的组织目标上;行为评价便于主管观察和评价员工行为,并寻找适合的行为案例,最终形成一个高效能的工作团队。

3、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及时的目标跟进和绩效辅导,评估后能给与相应的奖惩或改进监督,建立员工的投诉渠道和将评估结果运用到培训中去等。

4、要注意评估方法的适用性。运用绩效评估不是赶时髦,任何评估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没有最好的绩效评价工具,只有最适合该组织的工具,不同规模、不同文化、不同阶段的组织要选用不同的方式。

5、要注意评估标准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要体现在:(1)考核标准要全面;(2)标准之间要协调;(3)关键标准要连贯;(4)标准应该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细化。

6、要注意评估过程的完整性。完整的绩效评估过程包括事前沟通,指定考核标准,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分析、评定,反馈、控制等五个阶段。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常忽视最前面和最后的两个过程,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让员工知道评估结果,这必然导致得不到很好的理解和认同,结果肯定是白费劲。

6、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约束体系存在的问题。

1、监控约束的法制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且法制监督的弹性空间很大,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没有突出各级、各类公职人员工作的具体特点,有的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全体干部的规范上,其内容过于笼统、划一,很难准确把握。

2、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不平衡,缺乏独立性。在监督与约束实践中,只有共产党的纪委监督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政协监督)由于受到现有的宪政体制的制约,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力支持,在监督上的作用难以彰显。

3、侧重事后监控。我国目前对公务员的监控侧重于事后监控。即在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后,才调查取证,依法惩处,致使只能起到“事发查处”的作用,而事前防范、事中督察的功能被弱化。

4、缺乏双向监控。我国对公务员的监控注重上级领导者对下级的监控,公务员中的领导者可利用职责对下属公务员进行经常性、全面性的检查督促。

5、监督约束机制与激励保障机制不匹配。从我国公务员目前的工资水平来看,收入水平不高,而且地区、行业收入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大,容易造成公务员的心理失衡,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和谋取私利。

6、缺乏透明度。由于长期以来受“官本位”、“上智下愚”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由此造成了中国的行政监控基本是“封闭”活动,对公务员的监控缺乏公开性。

第五篇:2018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学习总结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学习总结

通过几个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系统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在区分公共部门管理与私部门管理不同特点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一、通过对沃里科公司是怎样从瘫痪状态重新走向“第二个春天”的案例分析,了解到日本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沃里科公司首先通过办三件事(聚会、送收音机、与大家一起打扫厂房)拉近与美国工人的距离,然后聘用以前在本厂工作而眼下失业的工人,并且与该厂的工会携手合作,改善劳资关系,最后获得工会支持及大部分工人的好感之后抓劳动纪律,一起商量提高劳动效率,改善产品质量。

(二)、把两国之间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作为主要矛盾来解决,从产生差异的原因入手,总结分析出主要由以下原因所致。(1)自然原因。日本是个岛国,唯一富足的资源就是人;美国地大物博,条件优越,重视物质和财务资源。(2)历史基础。日本历史悠久,封建家族关系影响深远;美国是个年轻民族国家,多民族不同的观念和习惯形成了员工各自的独立意识和自由主义行为。(3)文化背景。日本受佛教和儒教的影响,崇尚和睦相处、互相帮助、讲究信任、忠诚、利他;美国受基督教的“原罪”论影响,以利己为中心。(4)人性观的区别。日本提倡Y理论的人性假设——积极的人性观;美国提倡X理论的人性假设——消极的人性观入手,求得理念的一致。

(三)、把“社会人”假设的依据作为管理这个厂的指导原则。揭示了传统管理和霍桑实验的利弊。(1)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决定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实验认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聚会、送收音机、与大家一起打扫厂房就是拉近人与人的关系,创造一种家庭的气氛)(2)传统管理只重视“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着群体成员的行为。(三洋公司总裁主动和工会商谈合作,聘请被辞退的老员工,通过这种“非正式群体”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士气。)(3)霍桑实验还提出新型领导的必要性。领导者在了解人们的合乎逻辑的行为的同时,还须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管理部门征求工人们的意见,大家一起商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和工作条件,这种协商的结果就是工人们很愿意执行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自发性能动性很强)。

(四)、最后解决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1)企业的性质和员工的地位。美国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员工受雇于企业就要为企业创造利润。日本企业要首先为员工服务,建立合作关系,强调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2)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美国企业强调个人能力,决策由各层管理者个人做出,员工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只有执行决策的义务;日本企业强调群体的合作,给与员工广泛参与决策的权力。(3)企业制度的作用。美国的企业制度以首席执行官或经理的能力及其成功的体现为中心;日本注重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的合作和努力,并同员工关系密切。主要原因是源于两者的企业文化不同:①美国的企业文化特点。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具有个人奋斗和进取精神。决策集中于少数领导者,缺乏民主性,员工具有明显的雇佣观念,重视企业利益,忽视人际关系。②日本的企业文化特点:强调组织风土建设重视教育、培训和文化建设,重视“家族主义”的价值观念。总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使沃里科公司从瘫痪状态重新走向“第二个春天”,把电视机厂打造成弗里斯特市的命脉企业,三洋公司则成为弗里斯特市的支柱产业。

二、通过专题讨论对提高人力资本、做好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公务员分类改革、促进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有了一个崭新的认知。明了我国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人力资源安全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当事主体不仅在观念上已经认识到人才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在人力开发的各个层面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以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但是,同国外人力资源安全机制相比,中国人力资源安全机制还处在初步建构的过程中。在人才流失风险加大的环境下,要有效防止重要人才流失,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国家重要人才,通过立法维护国家重要人才安全。需要制定政策法规,提高重要人才待遇,保障重要人才权益,规范重要人才流动。需要建立国家重要人才的信息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人力资本理论也应运而生并发展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明显不同于物质资本投资的自身特点,它通常表现为保健投资、教育投资、在职培训、人力迁移投资四种形式。新形势下,我国必须通过控制人口数量,完善投资体制,加强法制建设等途径,有效实施人力资本开发,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懂得了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市场化导向,根据公共部门自身的特点,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不合理的壁垒和传统习惯思维,完善配套措施,促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具体对策措施如下:第一,明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市场主体地位。市场机制要在人力资源流动中发挥作用,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有自主的供求主体。第二,完善市场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健全人力资本产权、劳动关系、就业促进、职工培训、收入分配、争议调解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比较健全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体系。第三,改革户籍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为限制人员流动设计的,附着其上的功能太多,已不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第四,破除官本位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三、通过几次的阶段性测试,让我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要点,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和政策在工作和实践生活中加以运用,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自身素质。同时也学到了许多课程以外的东西:比如,如何上网查找和下载资料、使用群共享,并增进了老师和同学间的交流。学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收获很多,感悟颇深。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是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出发,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揭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特征、管理环节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它与人事制度类课程,特别是与《公务员制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学生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自我反思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些问题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总之,不能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要为增长知识而努力。

下载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试资料(已排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试资料(已排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 【答】: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2、人力资源开发: 【答】:人力资源开......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一) 一、单选题 1.(3分)人力资源规划的最终目标是要使组织和个人都得到( )     A. 长期利益 B. 眼前利益 C. 经济实惠 D. 精神满足 2.(3分)美国著名职业......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试专用)

    1、人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2、人力资源开发: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

    最新最全2014年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完整版[最终定稿]

    最新最全2014年电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版第一次作业1、郭某被辞退的真正原因是跟科室关系处理不协调.外科主任动员全科室医生使用某种抗生素药,每用一支推......

    2015年电大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答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指导》综合( ABCD )。 C发展的需求 D 竞争的需求 练习题答案 A 人力政策法规环境 B 人力管理环境 2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意义是多项选择......

    201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形成性考试

    第一次作业1、郭某被辞退的真正原因是在科室里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没有处理好。理由如下: 郭某是A省唯一一名脑外科博士,与美、日博士的合作课题开国际先河,系列论文在国内外......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试答案指南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式是由环境、价值、制度三个不同层面的因素构建起来的。价值是构架的核心、环境是外制度产生的生变量、制度是共同知识的秩序,是公共人事行政一......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大全五篇)

    试卷代号:124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试题2012年1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