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与地方公务员考试怎么准备de(浙江)
经过历年的分析来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每次的公务员考试一定会在考前的一个月左右出一个指导性的大纲,大纲中的内容以及方向就是这次考试的“指挥棒”。很多考生几乎都不看大纲,认为大纲太简单,没什么需要看的,浪费时间,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个观念。其实大家如果把历年大纲放在一起整理起来,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出题人所做的细小变动,而这些变动都反映在了考卷中。比如06年国考的大纲的常识部分是这样描述的“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主要侧重测查考生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法等内容”。而07年的大纲变为“常识判断,主要侧重测查报考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这样,07,08两年常识部分就取消了对于人文等知识的考察,只考察法律。再比如08年大纲中逻辑判断部分的例题的题干,第一次出现了“下面哪一项最能削弱科学家的论点?”这样的提法,这些都是大家需要重点注意的与以前大纲的不同点,换句话说,就是这次考试的方向。所以,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前仔细阅读考试大纲,了解本次的出题方向同时注意是否有新题型出现,提高效率。
进行备考计划制定前,为什么要制定该计划,制定该复习计划要使自己的学习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制定该复习计划是否能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需要明确的。
首先,我们谈谈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的重点事项:
1、没有压力则没有动力,制定学习计划一定要定得略高一些。
2、重在激励,自我激励是人们增强信心不可或缺的手段。我们所作的学习计划,应当满足
3、目的:一是自己复习过程的指南;二是能作为学习进度的验证鞭策;三是能成为使自己不断感受成功、不断得到满足、不断激发热情的“助推器”。
4、坚持的信念:我是最的,棒我一定能通过考试的,最终获得职位的。
其次,我们制定学习计划应坚持的原则:
1、要积极主动,心态是积极的,行动是主动的。、要以终为始,目标为11月通过考试,其它都应为目标让路,向前推每一个能实现目标该做的事情。
3、先易后难,分解疑点、难点,各个击破。
4、要相信“有方法,但没有捷径”,只有多看、多做,多总结。
再次,复习计划的时间安排一定要科学合理:
1、先购买一套好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将本教材整体翻阅一遍,以理解为主,了解大概。(7月)这里我介绍下选择教材几点注意事项:一看主编单位有无公务员考试研究的真实背景;二看印刷的版次(通常位于教材扉页)和图书的质量;三看作者权威性,名气大的出版社不一定教材就是最好的;四看是否与自己参加的考试相符合。
2、公务员考试真题演练。(8月)
真题演练可以选择最近两年的(08-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演练真题主要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了解公务员考试: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实战,可以感性认识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命题风格、各题型分值分布、考察的重点及难易程度、考试趋势及试题的细微变化。
2、掌握解题思路,培养解题技巧:
3、领悟公务员考试命题侧重点和命题技术的变化。
3、教材再次细读,配合一套模拟试卷,边看边做习题,最好有章节、模块化练习。(9-10月上旬)专项突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五大题型,练习速度和积累解题方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熟悉申论各种题型答题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加专业的培训,我们华图考虑到广大考生的不同需求精心研究,设置了模块化、“一车通”专业化地体系辅导。这里,特地为在申论备考方面做足准备提两点建议:
选对资料,培养语感。《半月谈》是不错的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资料,其中的“半月评论”的文体风格非常值得借鉴;《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也是不错的选择;华图出版的《公务员考试报》专家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也很有针对性;其次推荐周报《每日学习时报》、《中国青年报》等。当然,要想在语言上真正有所突破,简单地浏览是不够的,需要花费时间和气力。如果能够熟读、甚至背诵两到三篇人民日报社论或半月评论,效果是非常好的。
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不但要关注其理论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关注这些问题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其问题的具体的解决思路和对策,这些积累很可能在考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4、关注招考公告和新大纲的发布时间及详细内容(10中旬-10月下旬)。
华图每年都会有专业的授课老师第一时间解读新大纲,为大家只因一个正确的方向,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大部分职位都有学历、经验、专业、政治面貌等要求。
5、查缺补漏,强化解题技巧;模拟考试,重视命题规律;加强总结,自我预测考试趋势。(11月上旬)
重点还是重点,如果考试只为求新求异,舍本逐末,那么考试本身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万变不离其宗,考试总逃脱不了它内在的命题规律,摆脱不了考察历年的重要知识点,改变不了每年都会重复的考点的现实。所以我们要信心满满,相信自己也是命题者。
6、舒畅心情,满怀信心参加考试,给自己定个120分的目标。(11月20-25日)
最后,我们一定要把握成功的节奏。
如果将公务员考试视为走向人生成功的一条河,那么恰如其分地把握造桥的“轻重缓急”就成了过这条河成败的关键。在公务员考试过程中,如何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是制定学习计划的关键点。
“人生是可以策划的。”无论你使用哪种方法,关键要适合你自己,这是计划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制胜法宝。无论你如何分配时间,有几项内容是不可或缺的:一是熟悉大纲;二是通读教材;三是真题演练;四是磨练速度;五是掌握最有用信息;每项内容各有功用,你可以循序而进,也可以穿插而行。
没有督促,任何计划都难以变成现实。人是有惰性的,加上平时学习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考生必须创造一种机制来督促自己,每天检查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不断校正运行的偏差,就像街口日夜监视着过往车辆的电子“猫眼”。
最终送给大家一句话:超越别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奔跑!不吝惜自己是保护自己的最佳手段。
2009年招考公务员的工作预计于10月启动,笔试将可能在11、12月份进行,目前,报考的职位数正在申报过程中。那么考生应该如何报考和备考公务员考试呢?
学问、备考、艺术,这其中有什么必然联系么?看了标题的考生一定都迷惑不解,其实,学问必然是备考的积淀,备考同时又从一个侧面成为了同学要掌握学问的“推手”。很多经历过多次考试而最终考上的考生都有这样的体会:第一次考试,感觉困难;再次备战,轻车熟路;经历三次以上,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想自拔,渐渐地已经将公务员考试的备战过程演练成为一种艺术。
一、增进自身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报考
“自我判断是人生的罗盘”。
了解自我的兴趣与爱好,以及正确、客观地估价自身的能力和缺陷,是每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虽是一句毫无新意的老生常谈,可是它却揭示了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一无是处,同样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囿于自身能力的缺陷,一个人不可能胜任任何工作。因而,寻找一个有利于发挥自身的能力的工作职位便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对于那些希望加入国家公务员行列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国家公务员的职业资格,除此之外还有其它重要的追求,也要相应地给予适当的考虑,譬如考试通过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是否适合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等等。经过华图长期以来对考生的研究看来,这在现实生活中便表现为考生在报考时的踌躇与抉择了解自我,主要是了解自身的兴趣与特长,明确自身的能力和规避存在的缺陷,在自己的内在素质与外在工作的要求相协调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兴趣、性格与能力构成了人的个性的大部分内涵,因而,对于自身个性的体认便是考前准备工作的第一步。一般说来,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且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也是一个人同其他人相区别的精神面貌和心理面貌。它包括人的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过程的特点等多方面的内容。任何一个人所具有或表现出的心理特征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经常出现,因而比较稳定。有的却只是偶然的现象,只有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才是个性的构成要素。个性也因此才享有稳定性的特点。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将人们从精神及心理面貌上区别开来。依据一个人的个性来预测他在各种不同情境下将会采取什么行为,其实这也是对一个人进行了解和使用的依据。
个性既带有天生的烙印,同时又有更多的后天色彩。人们所处的情境与环境时刻都对个性特征产生影响,因而个性也表现为一个变易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个性就如面孔一般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千人千面”的个性导致了人们的个性倾向性及其它心理特征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象。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们有的安于现状,有的积极进取,这便是典型的个性倾向性的差异。再有,人的意志活动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如有的人脾气暴躁,情绪易于形于色;有的人则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发脾气,给人一种慢性子所具有的柔和的感觉。个性倾向性是人的积极活动力,其它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受它的制约和左右。占主导地位的个性倾向性引导人们相应的意志努力,并使人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之中,同时伴随着积极的活跃的智力活动。如果一个岗位的任职要求与任职者的个性特征之间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协同与契合,则不仅能够促进任职者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因而,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定位,便是其它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矗
二、学会控制情绪
情绪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它影响着人的活动及身心健康。情绪产生于人的需要,并和人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在抉择时刻,我们往往感到犹豫和彷徨;当追求受阻,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及高度的注意力的时侯,紧张、焦虑、烦恼和忧愁等就会占据我们的心灵。这种消极情绪是人生的大敌。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所面对的最大危险往往不是来自对手,而是自身的不良情绪,因为消极情绪常给人的心理增添巨大压力,使人心事重重,失去正确分辨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行为有时甚至脱离一般的规范。此外,消极情绪还会扼制人的创造性思维。因为人一旦产生了消极情绪,所有的兴奋点都集中于此,从而导致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想象力缺乏以及理解力的下降,适应环境的能力随之丧失,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创造性思维便无从产生。
然而,情绪如波,它一直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时而积极,时而消极,两者之间的交替具有周期性。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各自的作用都有利弊。但一般说来,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似乎更大一些,导致悲剧性结局的可能性也更大。研究表明,情绪糟糕的时候,一个人就在心理力量上解除了武装。此时,他不但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原来已具备的能力或熟练技巧都无从发挥,有时甚连正常的生活都不能维持。在这种状态中进行竞争,只能一败涂地。
对于国家公务员报考者来说,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成败。在华图接受的众多参加辅导的考生中,他们往往在备考过程中,时刻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与干扰,情绪波动幅度和频率都较大。尤其是那种令人压抑的竞争氛围,很容易使各种不良情绪侵入我们的心里,彼此纠集,沉沉地压在心上,想到即将到来的考试,想到一个个高深莫测的竞争对手,又想一想亲人和朋友的期待以及不可确知的结果……紧张、焦虑、担心以及压迫感便会一齐涌上心头。
虽然一个人无法每时每刻都保持恬静与愉悦的心境,同时也不能使自己免受情绪波动的冲击和影响。但却可以运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我们抱定选择快乐的态度,就能通过很多办法来抵制、转移或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让它在我们的心里引起不良反应,或者尽可能小地减少这种消极反应。有时还可以促使它向积极、有益的方向转化。这是应该并且也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不但情绪可以影响行为,而且反过来行为也可以影响情绪。
摆脱不良情绪,我们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使之尽快转移到那些最有意义的或最能使自己感到自信和充实的事物上去。这里的关键是心里减少外界刺激的输入量,缩小并弱化其影响。要将这种刺激和烦恼分割开来,逐个击破,决不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和综合。当内心某种强烈的情绪冲动既无法发泄,又不能加以阻扼时,升华便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即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更加振作起来。也可有意识地采取其它一些行动,以一种新的刺激来抵消原有刺激的作用,最终使自已的精神由被动转向主动。
要做到控制和掌握情绪,就需要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善于以乐观态度对待外界的各种刺激。一个人自制力的强弱在这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它是任性与惰性的对立面,而且只有它才可以阻止情绪本身所具有的那种不顾一切后果的倾向。
总之,只有学会控制情绪,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参加公务员考试可谓是一次重大的人生挑战。弄清楚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原理,掌握公务员考试的特殊要求,是取得考试成功的关键。
从小学到大学,在十几年的校园学习过程中,人们已经普遍习惯了传统的考试程序,并且找到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习和应考方法。在这种传统的学校考试中,核心就是考查专门知识,一张试卷,要么是语文,要么是数学,知识范围确定,考试时间充裕,只要认真复习,掌握了规定的知识点,许多学生都可以从容地获得高分甚至满分,从来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但是,公务员考试的事实已经反复证明,用学校考试的复习备考方法去应付公务员考试显然不行。许多高材生曾经豪情满怀地走进公考考场,往往却灰溜溜地败下阵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科的总成绩也只有可怜的七八十分,与笔试的过关分数线有不小的差距。所以让我们一起来讨论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原理。
公务员考试“考什么”?从历年的公考真题看,涉及的学科似乎很多,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拿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来说,就包括从语文到数学,从法律到逻辑,从图形到统计等等。如果我们按照学校考试的复习方法去准备,一门一门地去过知识关,不仅范围如大海捞针,而且时间上也不允许。怎么办?
如果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公务员考试是测查“谁最具备从事行政工作的能力,谁在将来的行政工作中更有发展潜力”的一种选拔性考试。对“发展潜力”的考查,其重点并不是专业的知识水平,而是一个人的潜能、素质,或者说是考查一个人行政能力的提升空间有多大。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它告诉我们公务员考试决不是对专门学科知识的考查。同样是答题本上印着一些题目,它不像高考、考研那样,考查你对学过的课本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而要考查你的素质和潜力。虽然从题目的字面上看有语文有数学,有法律有逻辑,其实,题目只是一个载体而已,它们所要考查的都是行政职业的基本能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执行能力,政策水平和思想水平,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决不能看到一个题目就问自己有没有在课本上学过,学过的就按部就班地解答,没学过的就胡乱蒙一个答案。要学会用思维能力去得分,而不能仅仅靠知识储备去得分。只有明白了这个基本原理,才能在公务员考试的激烈竞争脱颖而出,事半而功倍。
既然公务员考试不是知识性考试,那么,衡量备考效果的关键就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是否掌握了有针对性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这方面与学习乐器十分相似。
公务员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题量大、时间紧。综观往年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真题,从行政能力测验看,文字阅读量往往有2万多字,有时试题多达140道,在120分钟的考试时间内,想要浏览一遍也是不容易的,何况还要思考、计算、作答、涂卡等等;从申论考试看,在150分钟的考试时间里,需要阅读七八千字的给定资料,还要撰写2000多字的申论文章。所以,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参加公务员考试绝对是一场极限挑战,是一场阅读速度(包括书写速度)、解题技巧和应考心态的大比拼。
结合辅导体会,公务员考试复习备考高分突破的六点要求:
1.明确考试目标
许多考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既没有确定考试目标,也没有经过认真准备,而是因为看见别人报考,便抱着“有枣没枣打一竿”的侥幸心理,跟风式地一起报考。由于是仓促上阵,进了考场还懵懵然,自然很快败下阵来,可谓考得糊里糊涂。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中,至少有70%的考生是这种绿叶式的陪衬,所起的作用,不过是让考场上的人数显得多一些而已。要成为一名公务员考试的真正参与者和竞争者,必须明确考试目标。公务员考试与普通的过关性考试完全不同,这是一场竞争激烈的选拔性考试,只有领先一步,充分准备,才有可能顺利胜出。
2.制定备考计划
为了提高公考成绩,必须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一个合理的备考计划,可以让人有的放矢,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固定地包括几种题型,在备考时就要清楚,哪些是你的强项,哪些是弱项?再比如申论,也固定地包括几种题型,在备考时同样要清楚,哪些你心里有数,哪些心里没谱?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考试成绩。
3.熟悉命题思路
不论什么考试,如果我们能事先知道考题并做一遍,相信肯定都能得到高分。当然,我们不可能事先知道试题,但是,我们却完全可以通过大量的真题训练熟悉并掌握公考的命题思路。从往年的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真题看,各种题型的命题思路都相对固定,有些甚至已经成了思维定势。一旦我们掌握了这些定势,面对试题就不会发懵,就比较容易理清思路,更快地找到解题的突破点。
4.总结解题模型
所谓解题模型,就是解决一类问题的统一方法。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总结规律,对题目进行模型化。掌握了一种模型,就等于掌握了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可以说,公考成绩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是否掌握了更多的解题模型和解题方法。
5.消除易错盲点
经验表明,许多人在考试时都经常犯一些习惯性的错误,或者叫易错盲点。这一次在某个问题上出错,下一回遇到类似的问题依然出错。比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定义判断”题,虽然题干给出的都是正面定义,但有些时候问的却是反面的内容。面对这样的试题,许多考生经常选错方向,从而丢掉不应该失的分数。要消除易错盲点,必须进行专项训练,真正弄明白为什么这种题容易出错,通过对错误的认真分析,找到避免出错的途径和方法。
6.掌握考试技巧
与人们熟悉的学校考试不同,公务员考试的阅读量、题目量特别巨大,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解答所有试题是
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制定考试策略,掌握必要的考试技巧。考试技巧的核心就是抢时间、抓速度。从答题的顺序到对部分试题的理性放弃,从涂卡方法到写字速度,从快速阅读到心算、估算,等等,充分调动自己的全部潜能,不放松宝贵的一分一秒。以“理性放弃”为例,比如在平时的训练中,如果花了不少时间做数字推理题,却经常是5道题只能对一两道,甚至一道也不对,那么在考试时就干脆放弃这个部分,都选成某个选项也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放弃的前提是理性选择,千万不可随便放弃。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经常模拟真实考试的时间环境进行成套的真题训练。只有这样,在真正的考场上,才能做到不慌不躁,正常发挥。
很多人经常问老师申论为何总是分数很低,申论的考试成绩的确普遍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不清从而导致准备不足。许多考生或者错误地把申论与普通作文混为一谈,自信自己的作文水平,觉得不需要怎么准备;或者错误地认为“写作水平需要长期积累,不是短期能提高的”,从而放弃了考前准备;或者抓不着备考要领,尽管花了很多功夫,却自始至终一头雾水,最后徒叹一个“难”字。另外,由于当前高校的课程设置普遍缺少申论写作的指导与训练,面对申论给定材料,许多参加公考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不知道应该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甚至不知道申论的基本格式。可以想象,这些准备不足的考生到了考场上,自然是手忙脚乱,一塌糊涂,成绩不高当然也就在预料之中了。要提高申论成绩,必须明确申论的测评要求,消除思想上的错误认识。申论在本质上是一种选拔公务人才的专门考试,虽然它以“写作”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其实与学校语文课上的“作文”是明显不同的。如果说作文的“主观性”很强,主要考查文本的个性和色彩,那么则可以说申论的“客观性”很强,主要考查文本的共性和规范。或者说,优秀的作文篇篇不同,而优秀的申论却大体相似。所谓优秀申论的“相似”,当然不是脱离给定材料,按照事先准备的所谓“模板”机械套用来的低级相似,而是在仔细阅读给定材料的基础上,把自己放在资料设定的问题情景中,对材料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站在政府公务员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上的相似。针对特定的材料,按照政务公文的要求写出的“官样”申论也不可能不相似。
有的考生追求把申论写得充满个性的想象或者专业的深奥,这是对申论根本不理解的表现,偏离了公务员选拔的基本要求,尽管自己感觉良好、沾沾自喜,最后得到的分数却很低。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即使花了很多功夫,要想在申论写作上实现突破也是不可能的。
真题是进行公务员考试训练的最佳试题,因为有大量分公务员考试真题重复出现,甚至一些考题不止一次的重复出现.相关公务员考试图书:
第二篇:怎么准备公务员考试
怎么准备公务员考试
学姐们是如此说的我本科学化学,研究生又来读环境。现在我从事与化学和环境都没有关系的工作,一直在转变。很多人都会问我是不是把学的都浪费了?在找工作时会考虑,是环境我会去,不是环境我也会去,还是无所谓呢?我就是无所谓。事实上现在从事的非环境的工作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重点讲一些当时我们是怎么准备公务员考试的。
我们去年是11月30日考的,我是什么时间开始准备的呢?我国庆回家了回来以后开始准备的,当时我听过各种辅导班,当然是免费的,听过很多讲座。可以关注一下DDS版上有一个公务员版,它会有很多信息,也会有很多人在讨论公务员和考前准备的经验,有些人还会把题目直接贴在上面讨论。可以上去经常看看有没有新的消息、新闻、包括政策、学校里有什么活动,这都是可以关注的。经常上版面的人都很热心,经常讨论一些问题。这里我建议大家去看看,会有很多信息告诉你:这里有个公务员讲座,那里有个交流活动,你都可以参加。这样就不会太盲目。
自己实战准备的时候,我买了一些书。我想大家都准备了一些书都是可以的。我感觉我一路准备过来,考公务员分群测和申论二部分。群策提高的空间不大,申论一定要认真准备。你一定要照他的标准去写。不是说平时写议论文或抒情散文。当然它会给材料不是自由发挥。当时我买了一本书《申论宝典》,大家要去买一本书,这类书很多,也不是一家之言当然他们都是有道理的。主要形成自己的思路就可以了。申论实际是很死板的,一般都是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参加包括国家公务员,北京市公务员的考试,然后还参加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招聘都用这种方法,也要写申论。我都是用这样的方法去对付的。书上都写的很详细,告诉你怎样分析,怎么样去做。包括应急,我还记得我买的那本书中有个“万能八条”你把它背下来,把八条中的某一条凑上去就会显得很正式,会很象那么回事。申论我建议大家好好去看书,一定要自己写,哪怕写一篇。看时间,时间很重要。国考时许多人就是没有写完。去年的考题蛮古怪的我看了一遍也不知道考什么。今年的考题也会越来越古怪。2000年到现在十篇考卷都看一遍,一般考过的题目是不会考的。当然这有点押题成分,但也很必要。
建议大家去看这本书《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年的,我去年买了一本,各书店都有,这是国家出版的一年对一年的大事的总结,包括方针政策,这是很重要的。《理论热点面对面》分十大方面,第二年公务员考试时申论考试一般可能考这十个方面里的一个方面。你把十大方面关注一下基本可以应付申论了。至少思想上有个准备,它考一个方面的问题,你会有影响,你会写出内容。今年的这本书已经出版。
准备申论一定动手要写,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些惰性,我就不写了,我就直接看、作构思;写提纲行了,不是那回事一定动手要写。那时准备申论我会去看范文,从范文里挑我选出来的句子背下来。这是一个笨方法,但能解一时之急。
申论不仅要看要动手,而且特别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如去年考工农业,你一定要知道国家的工农业有什么方针,有什么政策。你要有积累才会有感悟。申论你一定要答到点上,很多是按点给分的。不要太有感情,不要太另类。我觉得当时我答到点上了。
群策的话,我刚才说群策上升的空间不大。因为时间特别短,题目特别多。我当时是140道题,120分钟再加上涂答题卡的时间连看都看不完,那怎么办?当时有一点很重要我选择了放弃。考北京市公务员那次,当时比较糊涂手表都没有带,教室里也没有钟,我以为还有很长时间。当老师提醒只有十五分钟时,我还有十几道选择题没做,全部放弃了,全部涂C。我当时听讲座,这个也是一种方法叫“蒙”对了。所有公务员考试一个点上是百分之多少呢?超过百分之25%,“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最后一部分都涂了C,但最后还是考上了,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你不用每一道他题都去认真看,如果这道题看也看不完那我就“蒙”一个或者根据数的特点“猜“一点。
可能大大小小的辅导书都会有各种类型题目的考试技巧,一定要分类去看题。群策有很多类型: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语言,逻辑,数学应该很多吧。我们理科生很有优势,理科生做数学四分之三以上做对的。
还有些语文类,可能要做得更快。当时我是怎么要求自己的呢?严格要求自己20~30分钟做一题。第一次可能都会说我就不看时间了,我就先做一遍看看这些我会做多少,那就可能三四个小时就过去了,这没有任何意义。一定要从第一次开始计时。我就每次拿着秒表放在这里,就从二小时开始倒计时,看我每一题多少时间,每个类型用多长时间。如果这个类型我时间太长了我就会放弃,后面就不要做了。这样做了才会有意义,考试的时候才会有这种时间感觉,我强调一点时间很重要。
考公务员我心情比较平和,我一直没有把考公务员看的那么重要。考公务员和很多考试一样。现在逢“进“必考,考公务员可以是一种准备一个练兵。经过大学考试,我们掌握了考试方法。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公务员考试基本是高中以前的内容,你有这个基础。我做了份题:法律、常识、语文、逻辑、数学我们都是有基础的,只是回忆一下。我们要分析考试、它考什么、它怎么考,我就可以掌控考试了。我就掌握它要考什么,怎么考,我的弱势在那里。针对发现的问题然后化解你的弱势,认真准备全力以赴就可以了。
考试时题目很多,做不完题。不要做的太快,太快错的很多。我要保证正确性。非常平稳地去做,全力以赴地去做。
大家不要以为进了面试就可以了,最后笔试和面试分数是加起来的。面试主观性很强,大家分数不会差很多。关键还是笔试,大家笔试要争取考第一,如果考第四、第五就没有多大希望了,笔试特别重要。
最重要的还是数学,数学一分一题。我去年做数学题目一开始要算,我就不去做了,其实你要去做,踏踏实实去算,基本很简单。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地去做,只要做没有什么你不会做的,可能初中里已经做过。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试方习惯,要找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规律,因为这样你心里会特别有底。数学放在最后,大家容易最后把它放弃了,其实很不值得。我每次都先把那二部分数学都做了。
法律是可以准备的,我个人觉得会越来越少,因为这不公平,法律专业的个个有优势。国家考试删减了很多,可能就考虑到这个方面。法律你可以看一下,但不要作为重点去准备。
先了解一下结构性面试的概念。面试所有的人问的问题都一样的,就这五个问题每个人都会回答一遍。他不会问你姓什么、名什么、学什么专业、有什么经历,不会问的太专业,因为这样打分才公平。我记得当时国考有一个题:你是学校的行政人员,然后你们学校开展校庆活动时候在一个非常冷的冬天,找了些
学校的女孩子穿短裙子去迎接外面来的一些嘉宾,这个非常不人性。有记者把这些画面都拍摄下来,把过程记录下来报道出去了,引起社会一片谴责。如果你是校长让你去对媒体对外界去做个解释,或者你出面去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你应该怎么说?这可能是比较难的。
面试一般分四个方面: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解释社会。如何做人有一道题:你下班了,别人还在做事你应该怎么办?绝不影响你的生活。如何做事:当时我考的是你主持一次会议,会议开始的时间只有一半人到了,你应该怎么办?认识自己自我介绍吧,当然一般面试不太有。认识社会:我们当时好像是农村社会保险的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最后一个问题是做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报道,你打算怎么去报道,去解释一个社会现象。
我面试考审计署,他也会关注你的“面相”,当时我们考的时候有侯考点,有人和你聊天,当时对这个没有注意,有参考的,之前我不知道。当时什么叫环境审计我还不知道。我准备了三个一个审计署、一个环境审计、一个环境审计案例。当时我看了十八个审计案例,第二天发表在电视里,这个也非常管用。然后我们学校也会统一性的面试指导,你去听一下,你要知道考什么就可以了。我就自我介绍花了一段时间好好准备了一下。我做了一个模拟面试,我怕我到时候说不出话来。当我知道我笔试进去了,我对这职务我还是挺喜欢。我有个毛病当我渴望一个东西,我会特别紧张。所以面试我是有步骤地去准备。第一天我找了一个比较有经验的同学做考官,我觉得我还不错,我至少还能说出话来。然后第二天我觉得能做都做了,可以说兵来将挡,土来水淹,以不变应万变。
面试现场,其实我觉得公务员考试是很正式的,我是穿正装过去的。后来我已进了单位人调处长还会说当时你穿的很漂亮,他们还会记得。一定要尊重考官。
关于面试的事儿,平时大家没有体验过。前面坐在一排考官,每个人都在看着你,他们每个人都是干部,至少是处级干部。都是领导,都有领导架子。你看得很害怕。在他们面前你还要说的滔滔不绝、还要有条理、语言还要不错。其实我的感觉是你说的内容不是重要的,你说的连贯性是最重要的,你要坐在那里有话说。模拟考试的时候,会有很多人一上来就会很紧张。还不是面对领导已经紧张的会说不出话来,之前先形象分就扣了,这很不好。有思考的时间一般很短大约三四十秒给你思考,你可以记要点。但是你上来一定说一些连贯的话,这个就要平时训练了,进了面试,笔试成绩下来,到面试大概由一个月时间,主要是练这个。我买一本书,提纲及领的看半天就够了。看些要点就够了,了解这些问题从哪个角度去答。更多时间化在模拟考试上,有人问你问题你就哗哗地说出问题的要点来,哪怕我考急了,我只要在保持说的状态就可以了。其实你说三五分钟的话,前面的话、最后的话、中间一二三段的话,有条理的话,前面的人会听得非常清楚会有影响,中间是什么那就没有哪么重要了。他们都有个评分标准,分多个点,最好你都答在点上。话多说点,当然不要说废话,最好说在点上。很多人都把面试比作申论,但一个是写一个是说。说话有个沟通性,条理非常重要。每一段你的一句话一定要是提纲及领的话。
化学专业去考环境,你可能报了以后还不知道可不可报。一开始要资格审核,你可以打电话去问他,网上每个单位都提供一个电话,问他可不可以报。我考国是考气象局,我打电话去问我是学大气化学的可不可以,他说可以报。资格审查是通过了,面试结果我没录取。他给我的理由是专业。专业是一个很大问题他最后选的时候还是会考虑专业的。
第三篇:怎么准备公务员考试
备考公务员:
a、深入了解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考核的内容极为繁杂,涉及到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判断推理、常识和资料分析五大部分。无论哪个专业的考生,都很难同时擅长这五大部分的题目。因此,考生应该积极的从多方面的渠道深入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网络、讲座、看书、听取已考过公务员考生的经验等多方面、多渠道掌握公务员考试的总体情况。
b、要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一般应该在公务员考试前一年或至少半年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在这段时间里,要时刻注意听新闻、看报纸,时刻关注国家各个方面的动态,以便在自己的申论作答中有东西可写,使阅卷老师真正看到我们视野的宽广,知识的广博。我们还应该注意安排好自己的复习进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条不紊的进行复习。
c、进行科学系统的学习
备考公务员考试和备考其他科目考试的备考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考生都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公务员考试涉及的各种专业知识,尤其是作为公考难点的数学运算、演绎推理,更是需要专业的基础知识才能准确迅速的解答好该类试题。考生可以利用充裕的暑假期间,系统的学习各类知识。可以参考的教材有正规的培训机构出版的公务员辅导教材讲义、也可以针对公务员考试的各章节内容买难度相当专项突破教材等。如果基础比较差或者经济许可,还可以选一家口碑良好的培训班培训。
d、在准备公务员的考试中,考生要注意复习方法。
开始复习时,一定不可急于做题,先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教材中是如何描述公务员考试的各种题型的,又是如何教我们处理这各种各样的题型的。对各种题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大体掌握了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后,再进行题目的练习。首先要做的便是公务员考试的历年真题,在真题中把握出题人的出题规律与趋势,并注意看真题的解析。在这里就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便是教材的选择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真题教材最好呢?专家建议在选书时要把握两点:一是答案准确,二是解析准确完整。在做完真题以后,最好要做几套模拟题,模拟题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押题,只是按照公务员的考试时间来做,提前感受考试的氛围,使自己不至于在真正考试时因紧张而不能发挥自己的真正水平。
e、加强申论阅读和写作训练
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中,许多考生的行测科目都可以拿到七八十以上的分数,但是申论分数往往只有四五十分,甚至更低。究其原因,行测科目可以通过做大量的题目,稳扎稳打来获得高分,但是申论部分,无法通过短时间的练习来提升成绩。再加上很多专业的考生自上大学后就很少动手写稿件,因此申论对于不少考生来说都是薄弱的一环。因此,专家建议在公考的前期准备阶段,就要加强申论材料阅读与答题训练。申论一定要写,而且要认真的对待。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历年的申论材料,阅读《半月谈》、《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的社论等来提高申论的写作训练。《半月谈》是不错的准备公务员考试的资料,其中的“半月评论”的文体风格非常值得借鉴;《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也是不错的选择;其次推荐周报《每日学习时报》、《中国青年报》等。如果能够熟读、甚至背诵两到三篇人民日报社论或半月评论,效果是非常好的。关注社会热点,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不但要关注其理论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关注这些问题的发展现状以及针对其问题的具体的解决思路和对策,这些积累很可能在考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关注招考公告和新大纲的发布时间及详细内容及时关注,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位,大部分职位都有学历、经验、专业、政治面貌等要求。
第一章 报考政策规定
一、关于报考条件
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公务员?
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以下简称《招考公告》)中所规定的报考条件和《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招考简章》
(以下简称《招考简章》)中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者,均可报考公务员。
2、哪些人员不能报考?
此次招考公务员,下列人员不能报考: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2)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
(3)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
(4)现役军人;
(5)试用期内的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
(6)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
(7)具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此外,报考人员不得报考与招录机关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的职位。
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公务员录用考试是职位竞争考试,报考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环节的选拔,最终将被录用到所报考的职位上去任职。如果报考人员与招录机关公务员有公务员法第六十八条所列情形,一旦报考该职位且被录用,则立即形成回避关系。
3、2011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是否可以报考?
2011年毕业的定向生、委培生原则上不得报考。如委培或定向单位同意其报考,应当由委培或定向单
位出具同意报考证明,并经所在院校同意后方可报考。
4、留学回国人员报考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留学回国人员报考的,除需提供《招考公告》和《招考简章》中规定的材料外,还要出具教育部门的学历认证、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有关证明材料。
学历认证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负责。报考人员可登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
(http://)
中国网(http://.cn)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http://.cn)
搜狐网(http://.cn)
中华网(http://)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
中国教育在线(http://)
第二,“考生注册”。报考人员报考前,登录考录专题网站进行“考生注册”。注册前,报考人员必须阅
读并同意《诚信承诺书》,否则不能注册。
第三,报考人员填写报名信息并提交上报。报考人员要慎重填报相关信息,如资格审查不通过,则不
得再次报考同一职位。
第四,查询资格审查结果。提交报名信息后,报考人员可登录考录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2011)
查询是否通过资格审查。
第五,查询报名序号。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可于2010年10月28日8:00之后,登录考录专题
网站查询报名序号。
第六,报名确认。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需要在2010年11月2日9:00至11月7日16:00登录所选考试地考试机构网站进行网上报名确认。报名确认主要包括:考生承诺遵守考试纪律、上传照片、缴纳考
试费用。
未进行报名确认的报考人员,视为自动放弃考试资格。
第七,打印准考证。报考人员需要在2010年11月28日9:00至12月2日16:00期间登录所选考试
地考试机构网站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第八,参加公共科目笔试。报考人员携带准考证、身份证到指定考点参加考试。身份证必须与报名时
使用的身份证一致。未带身份证的报考人员不能参加考试。
第九,查询成绩。2011年1月中旬,报考人员可以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和是否进
入面试范围。
第十,按规定参加面试、体检和考察等。未按规定的时间参加面试、体检的报考人员,将视为放弃相
应的资格。
第四篇:国家公务员面试准备及对地方公务员考试指导
主持人:请两位老师先对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情况做一下总体的点评吧。
李琳:好的,今年我们国家针对于目前基本上已经成型的《行测》考试,又做出了一个细微的调整。并且它能够体现出几方面的变化:首先它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重点考察考生数学、言语、逻辑和常识等等方面能力的这样一种把握。那么它这次考试当中和2008年、2009年题型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多了一种题型言语部分,就是他给你一句话,针对这句话进行排序,总结成一个段落,这个题型在江苏省已经考过了,今年引入国家公务员考试当中来,但是这次考试当中只占了两道题,在题型和题量没有什么改变。
在逻辑这部分,也做出了一些调整。类比推理这部分,原有考试是十道题,这次考了五道题。图形推理原来考的是五道题,这次考的是十道题,很多考生看到这些题目以后,觉得非常的新奇。还有25道题的资料分析,也增加了一些难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当中,资料分析这部分阅读量比较大。所以说增加一道题对考生时间的掌控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从逻辑这部分,它的这个题目变化,类比推理是非常简单的题型,这次考试从十道题目缩减到五道题,把图形推理从五道题扩充到了十道题,这个难度上有了增加。从总体上分析,今年的难度还是较去年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还是有一定的变化。
那么从具体来看,《行测》这部分它通过几个细节方面可以看到它的命题更加规范了。比如说原来我们一直争议性比较大的定义判断这部分,任何一个命题下定义的时候总是有一个进程的关系。比如说某一位领域专家他会对一个概念进行他自己的一种描述,后人针对他这种描述不断的进行修改、成形变得更加规范,这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说在现代的科学领域很多定义其实本身并不规范,如果完全按照逻辑学里面数加总差的方式的话,这个题目比较好做。如果换成另外一种非常抽象的概念解释这个概念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不好理解了。我们发现今年十道题完全把这部分整合掉了,所有的题目都是我们所说的比较严谨的定义,就是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言语部分。言语部分我们历来都知道,通过一个小的片段来进行对作者写作能力的判断,这个其实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片面性或者是主观性。今年20个片段阅读都可以构成一个小文章,也就是说它的逻辑结构、言语结构非常的严谨,这样对我们考生判断题目的时候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命题非常的规范,这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这次试题的几个主要重点。
主持人:谢谢李老师。吴老师帮我们分析一下《申论》吧?
吴红民:今年的《申论》总结起来有“三个贴近”(1)贴近实际。(2)贴近工作。(3)全面贴近新大纲。
第一个关于贴近实际。今年国考和地市考的材料不同,但是选择的热点都是非常相近的。2009年国考考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第二个是粮食危机,但是今年考的就是海洋的问题。今年考试的问题相对来讲往下走了一点,考察的海洋问题算是一个中观层面的问题,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第二个是贴近工作。在题型上表现的非常的明显,地市出了一道题目,现在某市要计划对本市的水域进行环境整治,请你给市政府写一份宣传纲要,这个是和我们的工作密切结合的。副省级以上又考了一道题,关于半岛蓝色经济,这个蓝色经济要纳入到规划报告当中,让你写一份规划报告,这个也是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
第三个是贴近新大纲。大家会发现新大纲和以往的大纲相比,有几个特点,在考试当中要求副省级以上一定要突出综合分析能力,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副省级以上的第一道题全部综合分析,第二道题也是综合分析,第三道题目是披着综合分析外衣的一道题目。还有贯彻执行能力,这个是领导给的工作目标,我们怎么完成它,第一个解决WTO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具体问题。第二个为了配合市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我们写一个宣传规划的纲要。
总体来看在“三贴近”的基础上,继承了以往考试的“小步快跑”。而且这个明年都会有新的变化,每年都会有新题型。包括报告的内容特点以前都没有考过,这个一定会发生变化。还有一个是这个变化的幅度又没有特别大,总体上还是表现出比较强的继承性,从材料本身来看仍然偏重于考察中观或者是宏观的问题,还有副省级以上仍然以综合分析为主,这个是继承的关系。
另外我们强调,今年考试还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新大纲说的很清楚,就是副省级综合管理的考生,以及地市的综合管理和行政司法类的考试,虽然主题是一样的,但是材料是不同的,题目也是不同的。
另外一个是对于考生真正的能力考察越来越重要。新大纲发布了以后,我们说2010年会考新大纲,标志着国考的《申论》考试由过去的投机取巧型,转变为真正的考察能力素质的要求。考察的第一个是阅读理解能力;第二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贯彻执行能力;第四个文字表达能力;第五个综合管理能力,这些是完美的阐述了新大纲的第一句话,《申论》考试主要是测查应考者是否具备能够胜任公务员的工作。
主持人:很多考生还是做好两手准备,在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同时,也在准备地方公务员的考试。那么能不能谈一下2010年各省市公务员考试有什么变化呢?
李琳:通过历年的公务员考试来讲,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之后还有一个地方公务员的考试。在全国最先考的几个省份一个是江西、一个是浙江、还有一个是北京的应届,还有山东。这几个省份的题型难度,还有各种题型的变化都是很相近的。比如说江西,它的命题设置和国家公务员考试会有非常鲜明的契合。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数学推理部分,就考了一个和数列的部分,江西考试当中也是这样的题目,而且特别提出的是两项加和组成了一个字数列,这样的契合告诉我们,其实全国的公务员考试在命题当中都是一盘大棋,大家在相互影响。我们在国考当中可以看到省考的影子,紧接着在省考当中也会看到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影子。
前段时间我们在全国举行了两次大型的国家公务员的考试,一次是省考,一次是市考。我们发现它的命题的变化更加趋近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难度和严谨性,就是整个这个全国的考试大家要重点来看。对于江西和浙江的考生,必须要关注《行测》的数字推理、图形推理,这两种题型浙江省和江西省是跟的比较近的。
比如说今年又出现了和数列的变化,这组新的数列形成了一个等差的规律。所以说它的这种变化有一定的难度,这个不是加和以后组成新的规律,而是加和以后组成一个新的有变化的数列,这个是接下来几个省份的考生注意的问题。
再比如说在图形推理当中它也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它加大了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考察。不但考察了两道题目的空间哲理问题,还考察了三视图的问题,如果没有对一个立体图形感知的话是很难选对的。所以说大家一定要针对于图形要有一个更明确的把握。而且它最大的变化趋势,就是它更贴近一种真正图形的考察,就是它改变了以往的拿过来一种图形我简单数数数字,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题型这样的一种变化。而是更加考察这个题型的整体性,我们考察的是对图形敏感度的训练,今年考试当中有一道题目出的比较有意思,就是那道对称的问题,大家一看都知道给出来的5个图形都是轴列图形,如果我们不能够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感知,这个整体上是一个对称的感觉,每一个图形又是一个轴对称的图形,这样考虑到我们整体上对图形感知的问题。
像山东省的考试,我们要说一说,它是全国公务员考试难度相对来说是最高的。有的时候个别题目他的难度甚至会超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在这里的考生应该关注数学运算部分和演绎推理。
数学运算这部分虽然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缩减到了十道题目,但是难度上也所增加,但
关键就在于它能够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说有一道题目他们要求是每一个专员、每一个片区管理人员管理的片区个数要相同,并且每一个片区都要有两名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但是有两个片区的管理人员是完全相同的,这个时候我们怎么考虑呢?其实就是排列组合地问题,如果我们能把这个元素到底谁来选?能不能马上想到这其实就是片区再选管理人员,再从四个管理人员当中选两个管理人员,如果要实现两个完全不同的话,要形成不同的组合。如果没有想到做出这样的转换,马上要思考清楚这里面到底的元素是什么?到底谁在做选择,这个问题就变得很难。
演绎推理严格的考察大家对于逻辑知识、因果关系这样的一个考察,能不能找到这里面的原因、结果,针对原因和结果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核心还是考察三角论的问题,比如A和B要想建立起联系,这个时候建立起联系就是加强,不能建立起联系就是削弱。
有一道题目是这样写的:“由于我国企业用外币来结算不是很方便,用人民币结算就非常的便利,说人民币结算有很多优势,因此得出结论是正因为人民币结算有这样的优势,所以当很多银行推行这样的制度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企业响应选择这样的方式。”是因为人民币结算这种业务比较好,有种种优势,所以大家都会选择,这个时候加强的话怎么加强?它好我们就会选择。削弱的时候,就应该写它好我们未必选择。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清晰的把这个选项找对。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就是即使人民币很好,但是国外的银行用不是很方便,我们国内单方面的企业进行人民币结算,也不能实行全部的企业用人民币结算。
主持人:感谢李老师对公务员考试一些预测性的分析。能不能请吴老师谈一下近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的情况,同时也预测一下2010年面试的基本变化,我们考生下一步怎么应对呢?
吴红民:面试有两种方式:第一种结构化面试。第二种是无领导小组讨论。从2008年国考以来,面试发展的变化是无领导面试适应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但结构的部分仍然是主体的部分。对于考官来说结构化面试是比较容易的,没有什么操作上的难度。无领导小组讨论,对于考官的要求比较多,因为考生的人数一般是6到7个左右,然后让考生进行发言,然后再讨论,讨论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发言。所以说有的时候完了以后考官就不知道是谁了,那就要求考官记忆力非常好,要分清楚考生。
但是从考生本身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申论》的发展方向就是体现出能力和素质的考试,在面试这个领域仍然是越来越侧重于考生真正的能力和素质,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考生简单的搞一些题目和套路,然后上了考场以后把这些题目和套路一答就完了。
现在重点考察的是有几个能力:(1)求职动机和职位的匹配性。总体来看这个人是不是适合这个职位?职位本身的能力要求到底是什么?
(2)要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申论》考试本身也是综合分析的考察,尤其是副省级以上,这个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面试环节综合分析能力仍然是考察的重要能力,比如说拿一个社会热点进行分析,或者是讲社会原则的常见原理,比如说山东省的考试曾经提出“破窗效应”的考察项目,其实很多考生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不清楚什么叫“破窗效应”。还有“木桶原理”,这个是非常非常常见的、难度非常低的原理,但是很多同学不清楚什么叫“木桶原理”。
(3)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很多考生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没有社会经验,对人际关系的认识非常的肤浅,甚至非常的幼稚,有些考生具备社会工作经验可能会好一些。但是以前的单位人际关系处理方式跟机关相比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个人际关系怎么处理?这个是考官重点考察的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这个也很重要。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就强调什么是一个真正比较核心的语言表达,肯定不是官话、套话、假话和虚话。现在有的考生讲的全部都是大话、空话,这个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绝大部分考生都已经事先背诵了大量的官话、大话,没有个性,体现不出特点。二是自己的定位要非常的准确。实际上我们的同学在通过公务员考试以后,一般都是基层公务员,我们的级别都是科员或者是主任科员,或者是副处长之类的。那么作为一个级别比较低的公务员,去讲官话和套话在面试过程当中确实有问题,所以说语言表达一定要充满个性化,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想法完美的展示给考官,因为它一定是一个重点考察的能力。
(5)计划组织协调能力。比如说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时候,这个是一个讨论,绝对不是一个辩论。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一个辩论,我只需要在考试的时候通过我的口才把所有的竞争对手全部压制住我就胜利了,但是第一,这个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第二,讨论不是辩论。讨论是求同存异的过程,作为一个团队就一起工作、一起分析、怎么和别人沟通,怎么表达别人的思想,这个叫沟通协调能力。
因为我们说现在的考试发展方向不断的贴近工作需要,而不是需要考试的精英,是要选择真正能做事情的人,让你组织一个活动怎么组织?上级领导过来考察工作,我们怎么迎接?这个迎接工作怎么安排?这个全部都是工作中非常琐碎,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实有很多考生通不过,是因为他们把这个工作程序化了。但是现在我们强调的是考官真正想听的是实施阶段怎么去做,这个要非常的具体,要体现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或者是工作经验。
(6)应变能力。在面试的时候会设置一些场景,我们可能从来没有见过或者是遇到过,因为现在公务员面试的本身越来越开放,有很多企业面试比较好的做法,也有可能在2010年面试中间不断的引用它。有的时候是一种情景面试,这个面试也许没有出什么题目。但是到我们进去以后,其实考察就已经开始了,它也会有类似的题目出现,我就强调以上这几个能力显而易见是面试的重点部分。
对于同学们来讲,要复习就要做好几个方面:第一、一定要多看。不管是综合分析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建立在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有着非常充分,甚至比较深刻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来自于生活体验,还有就是多看。看一看别人写的东西,看一看社会热点,看看名言警句,看看比较好的文章充实一下自己。
第二、多想。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想比看还要重要,很多人也看了很多东西,但是面试的时候用不上,就是因为没有想过,所以说面试的时候自然用不上。要多想,要学会发散思维,要学会多角度的看待问题,这个是至关重要。
第三多说。我们所有的想法、内容都通过两个形式表现,第一个是举止仪表;第二个是语言表达。提高的重点在哪里?就是通过语言表达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有些人一进来一张嘴考官就发现这个人不行的,比如说你一进来,你讲第一句话如果声音比较小,考官就会认为你要么是比较紧张,要么就是胆子比较小。
第四个是多练。前面三个需要大家付出很长的时间很大的努力去提高。因为考试当中的很多技巧确实非常重要,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模拟训练中提高,我就先讲到这里。
第五篇:浙江公务员考试可用
此部分为从人民网摘抄的评论员文章,大家可以借鉴学习。主要学习:
1、标题的表述,如何更加生动;
2、论证方式,论证如何更加严谨;
3、结尾,可以根据范文修改下自己的文章。范文一:
“只减不增”是政府提质增效的“催化剂”
点评:使用比喻式标题,主题明确、观点突出。
李克强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报告政府工作。李克强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要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此段引出话题:“只减不增”
在一些政府部门和机关单位,机构设置臃肿、人员编制超标、“三公”经费过高等问题,一直阻碍着政府提质增效的步伐。与此同时,诸如机关干部“庸懒散拖”、效率不高,机关单位奢侈浪费、花销过大等“并发症”,也不断刺激着群众的敏感神经,并饱受公众诟病。于是,进一步精简机构、减少“三公”经费,成了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点评:此段具体为“只减不增”的背景描述,使用“并发症”、阻碍步伐,等比喻。
我们看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三公”经费在数字上的减少,正是对中央国家机关在改进作风、提质增效过程中的最好“标注”。同时,中央国家机关也为各级政府做出了好的榜样。在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和“三公”经费方面,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只减不增”,更是为各级政府提了要求、立了规矩,可谓政府提质增效的良好“催化剂”。
“只减不增”催化政府“高效能”。吃“财政饭”的人越多,政府财政的负担就越重。与此同时,机关单位人满为患,严重超过实际工作所需,就会出现大量“闲散人员”,导致“花钱养闲人”的问题。机关干部习惯于“一杯茶、一份报”,久而久之,就会沉迷于舒适享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思想漂浮散漫。李克强总理提出要保证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既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干部人数,实现人员编制的科学配置,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又能找到工作任务与干部人数之间的合理平衡点,确保机关单位“人人有活干、人人高效率”,最终催化出政府的“高效能”。
“只减不增”催化政府“好作风”。“三公”经费之所以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源于个别机关单位不愿收紧“钱袋子”。它们习惯了“花钱如流水”的支出节奏,更精通于“突击花钱”的作假手段,于是便助长了机关单位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的不良作风。尽管中央一再要求,并带头减少“三公”经费,但个别地方的表现依然“不给力”。李克强总理对“三公”经费提出只减不增的要求,无疑又是以中央带头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在“三公”经费问题上应有的“硬态度”。“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就能促使各级政府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既能提高财政支出的利用率,更能有效改进机关作风上的不正之风,形成务实、高效、廉洁的机关氛围,从而催化出政府“好作风”。
方向已经明确,奋斗正当其时。对于“只减不增”这个提质增效的“催化剂”,各级政府要明白其积极作用,更要立即行动、付诸实践,以更高的认识、更快的行动、更好的效果,切实推动机关提质增效,以更好地推动发展、服务百姓。
此结尾可以解决,表述较为准确且使用排比。与基层工作也有比较大的关联度。
范文二
呼唤莫若实干 心动不如行动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24个字的“三个倡导”,在人们心中引发强烈共鸣,兴起了关于价值观的热烈讨论,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全社会崇善向德的共识。无论是赞扬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表达对崇高价值、淳朴风气的向往,还是关注“扶人”问题、批评“挺黄”言论,深化对道德失范、社会丑恶现象的反思,都说明核心价值观寄寓国家理想、凝结社会期待、诉说共同愿望,是思想道德领域的“最大公约数”。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当其时,需要我们乘势而上、奋发有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将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彰显于国家发展、社会运行、个人生活的过程与细节,增厚道德土壤,实现社会风气的净化,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道德建设的奉献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受益者。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我们就能享受到良好价值观带来的福祉,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传递正能量,还需化解负情绪。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既要倡导奉献,放大榜样力量;也要敢于说不,防范破窗效应。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激浊才能扬清,抑恶才能扬善,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该挺身而出敢于“亮剑”。让造假者受到惩罚,让讹诈者付出代价,让是非不分者受到教育,才能澄清模糊认识、捍卫道德底线,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蕴涵着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让道德航船乘风破浪,把中国推向更为美好的未来。范文三: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不达目的不能轻言收兵
送礼收敛了,春节晚会简朴了,高档消费冷清了„„刚刚过去的马年春节,“节俭”成为关键词,为欢乐祥和的春节气氛,增添着清新、清廉的新元素。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一年后的这个春节,这种变化令人振奋。
自中央作出部署以来,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清理“车轮上的腐败”;从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到肃清节日里的不正之风;从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下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抓铁有痕的努力,步步为营的篱笆,使铺张浪费得到有效遏止,也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清。一年多来,各方面的良好反响充分说明,这件事深得民心、利见长远,必须坚持不懈抓下去。
铺张浪费绝非小事,不仅因为它脱离我国基本国情、背离优良传统文化,还在于它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尤其是公款浪费,更是危害巨大、影响恶劣。正因如此,总书记反复强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中央将“反浪费”作为改进作风的突破口,作为撬动改革的有效支点,以此捍卫执政为民的理念,增进党和人民之间的信任。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懈怠。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从当初“一阵风”的疑虑,到今天的蔚然成风的态势,见证了中央一抓到底的决心;与此同时,一些浪费行为穿上马甲、一些奢靡场所潜伏地下、一些不正之风试探回流,所有这些都提醒我们,抓好这项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不达目的不能轻言收兵。
不达目的不能轻言收兵,就要继续把握好三个重点。一是小处入手、小中见大。从每一个时间节点抓起,从每一个具体事务抓起,以“微小的巨变”,赢得立竿见影的成效,追求牵一发动全身的功效,积小胜为大胜。二是依法治理、建章立制。唯有将制度之笼织得又密又牢,用硬制度来强化软执行,才能防止积弊顽疾日后回潮,从源头上打消一阵风的侥幸。三是强化监督、形成压力。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只有让监督实起来、硬起来,形成群众、舆论、纪检等各种监督的全覆盖,褒扬节约善举、曝光浪费劣行,才能坚决杜绝“破窗效应”,让反浪费更加持久有效。
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反浪费,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一篙松劲”,越是爬坡过坎越应“咬定青山”。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抓下去,就能在点点滴滴的变化中、在实实在在的成效中,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使节约的理念真正转化为人们的习惯思维和日常行为,成为全社会的良好新风尚。范文四:
打好反腐“改革牌” 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高效廉洁的权力运行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离不开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为进一步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思路、确定了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对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行了部署。这一重大改革举措,既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力保障,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可以为改革发展清淤排阻、助力护航;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只有与改革发展同步,才能发挥保障改革、推动改革的巨大作用。
以深化改革推进反腐败,需要完善制度。从实际情况看,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健全,机构职能分散,难以形成监督合力,影响反腐败成效。解决存在的问题,还得靠制度。这就要强化制约,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
以深化改革推进反腐败,需要厘清责任。党委要负主体责任,常研究、常部署,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牢记“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纪委要负监督责任,既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又督促检查相关部门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任务,经常进行检查监督,严肃查处腐败问题。党委、纪委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都做到了守土有责,制度才不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消极腐败现象就难以滋长蔓延。
以深化改革推进反腐败,需要通盘考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如果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埋下隐患。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避免出现制度真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要求体现在了各项改革措施中,才能堵塞一切可能出现的腐败漏洞,保障改革健康顺利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宏图已经展开。打好反腐“改革牌”,让廉洁清风与改革新风互相激荡,中国号巨轮一定能不断扬帆破浪,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范文五:
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
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思想共识是一切事业顺利推进的前提。思想统一才能行动一致,思想混乱必然导致行动进退失据。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我们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普遍接受、一致认可、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是各种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有利于冲破思想迷雾、廓清模糊认识,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有利于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今天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因此,要在众声喧哗中凸显社会主流价值,在交锋交融中体现中国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新闻媒体责无旁贷。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采编全流程、贯穿到每一条稿件、每一块版面、每一个节目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要强化传播媒介管理和行业自律,做到一切报刊图书、广播影视、舞台剧场都不为错误思想观点提供空间,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职业能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传播阵地建设。当前我国网民达6.18亿,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的特征使之成为错误思想观点的集散地和散布谣言的高发区,一些严重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丑恶现象通过网络广泛传播。为此,需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要把精神文化产品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文艺工作者要站在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度,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传递时代强音、推动社会进步。
宣传教育的作用与目标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的意识,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通过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将推动中国这艘巨轮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奋力前行。
可用结尾: 结尾一:
主题的重要意义+总结分论点+推出总论点,坚持实干兴邦,扎扎实实干好利当前、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可调换为材料主题)一定会实现,浙江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结尾二:
民营经济能否更好更快发展,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基层公务员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坚定不移推进民营企业大提升,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加快集聚天下浙商巨大能量,合力共推浙江继续走在科学发展前列。结尾三:
唐人李白诗云“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在抓转型升级过程中一直不局限于经济结构内部,社会环境优化、执政能力提高一起升级!两翼齐振,为转型升级保驾护航。相信正在深入推进转型升级、集聚了强大势能的浙江,必然是“浙江未来定如此,再立潮头领风骚”。结尾四:
确实,进军海洋,浙江的脚步铿锵有力。“浙江将进一步做‘深’、做‘强’海洋经济这篇文章——让海洋资源产生最大效益,让海洋优势助推浙江经济再上新台阶。“争舞潮头意气豪”。有了各界的齐心协力,善于抓商机、勇于搏浪弄潮的浙江人,注定会挺立在海洋经济发展的潮头!结尾五:
主题的重要意义+总结分论点+推出总论点,我们就是要通过办好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努力让浙江大地更美丽,让浙江社会更和谐,让浙江人民更富裕,让老百姓更加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