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法的不足与进步
公务员法的不足与进步
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经历了从不成熟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公务员法》是我国公务员录用的依据,它对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原则、范围、具体要求作了相应的规定。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考试录用制度得以推广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合理之处,如:考试制度缺乏统一性,考试方法和内容缺乏科学性,考试录用过程中存在许多违反原则的行为等,既不利于社会稳定,浪费优秀人才资源,也将导致了社会资源配置平衡。在此,我们通过与西方国家先行的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本文按观念-制度-操作的逻辑体系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八个方面的创新构想,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一,进一步加大贯彻实施和遵守执行公务员法的力度。5年来,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很有成效。但从实践看,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重要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准确地阐释和宣传。公务员队伍在不断发展变化,学习宣传公务员法要长期坚持。要以纪念公务员法实施五周年为契机,加大对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落实力度。要坚持把公务员法作为公务员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的基本内容,加强对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的培训。要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对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公务员法律法规的宣传,对党管干部原则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管理、分类管理等重要理念进行深入解读。要对公务员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监督检查,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明确当前和今后贯彻实施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第二,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和从基层遴选制度,进一步优化领导机关公务员来源结构和经历结构。公务员录用坚持凡进必考,有效提升了公务员队伍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但由于近年来公务员考录对象的主体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带来了领导机关“三门”干部增多、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干部比例减少等新的结构性矛盾。这种情况不改变,就会加大领导机关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要针对新的情况建立分级分类考录公务员制度,中央明确,到2012年省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要建立健全从村(居)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工人、农民等基层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制度,完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制度,畅通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要完善从下级机关公开遴选领导机关公务员制度,建立领导机关和下级机关公务员双向交流任职制度,促进领导机关公务员来源结构和经历结构的优化。
第三,进一步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公务员依法履职、为民服务能力。提高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公务员法规定的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必须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要以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为抓手,做好大规模培训公务员工作。要加强理论武装,加强党性锻炼,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引导公务员自觉践行中国特色公务员精神。要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培训,不断提高依法
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要推进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和倾斜,加强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要大力选派公务员特别是年轻公务员到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去,到条件艰苦和工作困难的地方去,到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上去,提高解决复杂矛盾、处理实际问题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第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各级机关干部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温家宝总理最近批示,各级政府机关要带头创先争优,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模范行动,起表率作用。全国各级机关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要求,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融为一体、深入推进,组织机关公务员围绕中心、立足本职创先争优。要完善公务员考核、奖惩、辞退、问责等制度,加大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力度,褒奖先进、鞭策落后。
第五,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爱护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基层公务员占公务员队伍总数的60%,是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落实到基层的骨干力量。长期以来,他们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有一些基层公务员作风不端正、行为不廉洁,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引起群众不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我们要把建设高素质基层公务员队伍,作为深入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任务。要加强思
想教育和作风整顿,激发基层公务员服务群众、造福百姓的强烈责任感。要帮助他们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提高依法办事、解决问题、维护稳定的能力。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公务员。
公务员法为建立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提供了基本制度框架和法律依据,但其内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江泽民同志2001年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胡锦涛同志2008年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推进党的制度创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逐步建立起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党内制度体系。我们要按照公务员法的精神,加大公务员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第一,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法配套法规。要对公务员法规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今后10年配套法规建设作出规划。对公务员法有原则规定、还没有具体制度的,要抓紧研究细化。对正在试行的制度,如分类管理和职位聘任等,要在试点基础上总结完善。对一些长期困扰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难题,要积极探索,力求取得突破。还有一些问题如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等,要进行前瞻性制度设计和试点。对出台的法律法规,要加大执行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二,积极稳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法是在吸收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公务员法的制度框架、基本原则和法律精神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要把深入实施公务员法与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结合起来,通过公务员法的深入实施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成果不断完善公务员制度。
第三,学习借鉴国外公务员制度有益经验。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队伍的能力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开放和学习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吸收了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有益经验。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公共管理改革,创新公务员制度。我们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加强对国外公务员管理理论、制度和实践的研究,为丰富中国特色公务员理论、完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服务。
公务员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干部人事管理规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重要法律,公务员制度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需要的科学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是一支优秀人才密集、能够担当重任、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在实施公务员法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把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民幸福作为实施公务员法的根本理念。二是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管干部作为实施公务员法的根本原则。三是必须把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作为实施公务员法的根本任
务。四是必须把建设优秀人才密集、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作为实施公务员法的根本目标。我们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这些经验。
第二篇:思想汇报 - 入党后的进步与不足
思想汇报
——入党后的进步与不足
敬爱的党组织:
在2013年5月20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在这段时间里,投身于党组织这个大家庭里,我不断地获得了进步与成长。这段时间,为了成为一名更为优秀的党员,我坚持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审视自己,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在党组织的帮助教育下,在政治上、思想上,甚至平时生活中,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各方面显得更为成熟。现在,我将向党组织报告我在这段期间取得的一些进步与发现的不足之处:
在政治思想上,我进一步深刻学习了党章内容,使得自己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更深了一层。同时,我还更深一步学习了党史,即使之前自己在课程上近代史就学习的比较好,但入党后再一次看我党的历史,看到了共产党员一个个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共产主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此我深深动容,也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更加坚定了自己共产主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全方位提升自己,争取能够为全国人民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此外,我关心时政新闻,不仅观看每天的晚间新闻播报,也会翻阅报纸,关心国家动向,为祖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与骄傲。
在学习中,即使现在已经是大四,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可是我从不在学习上懈怠自己,以身作则,坚持上好每一节课,我坚信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学生,就应该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作为一名光荣的学生党员,我不但要坚持上课,更要求自己好好上课,课下认真复习,争取取得好成绩。这也就是我自从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后,对自己严格要求,从而取得的一部分的进步,主要来说,我认为还是自己思想上取得的进步,使得自己在平时学习中,在学习态度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自己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实习工作,在工作中,我发现工作与我所想象的并不完全相同,在学校时,向往着成为一名白领青年,把自己的热情洋溢在工作岗位上。真正踏上工作岗位后,我发现工作上存在着各种问题,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工作环境等等,让我感到有一刻的力不从心,但是,我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我想起了我在党史上看到的诸多老一辈的革命家们,所以我并不放弃,我相信只要我跨过了这个坎,我就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事实证明,当实习经过了一定的时间后,我就开始熟悉,并真正融入到自己的工作集体中,并且在工作岗位上,我获得了更多的,书本上不曾学到过的知识。在公司里我的领导也是一位老党员同志,我刚进公司的时候时常犯错,但领导从不会严厉地批评我,而是对我进行尊尊教导,给我加油打气,使得我在工作上更加认真,最终促使我取得不错的成绩。
在平时,我注意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能够做到吃苦耐劳,积极面对生活,脚踏实地,勤奋认真,同时,我也经常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同志学习,保持优良作风,服务人民,乐于奉献。
但是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在政治思想上,自己虽然能够积极学习,但是我发现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注重表面,具有片面性,而对深层次的内涵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并且理论知识的学习尚不能很好的结合于生活实践中去。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会发现自己空有一股热情,但是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能力所及的;有些时候,自己考虑问题会不周到,这就表现在自己没有足够的经验与社会阅历,有待进一步的锻炼自身的能力。总体来说,我感觉自己在思想觉悟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培养自身的能力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更加注重全面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且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加强实践,虚心接受党组织的教导,继续以实际行动传承党的精神,认真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到有错必改,无则加勉,及时改正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素养,保持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在这段日子里,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入党的意义,我感觉到自身有一种由心而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我在思想上行为上取得了质的飞跃。期间,我在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认真学习,不断改进,不但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全面发展,但是我也深刻地知道自己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进一步地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继续努力提升自我,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汇报人:XXX 2014年XX月XX日
第三篇:央视新闻频道的进步与不足
央视新闻频道的进步与不足
姓名:09广编1班黄晓晨
学号:09903044100
5摘要:
新闻频道的开播,使CCTV向“世界大台”迈近一步,有了“品种齐全”的概念。CNN等世界大台,在国际上的标志就是新闻频道。至少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我们和世界大台的形象接近了,具备了世界大台的框架。在新闻频道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关键词:新闻频道进步不足
正文:
推出新闻频道之前,央视是做了认真的咨询和研究的。在频道设计,尤其是黄金时段的频道设计方面也着重进行了探讨。应该说,“新闻”两个字在频道整体上得到了体现。整个频道以晚间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和“今天”以及早间的“新闻早8点”、“共同关注”和午间的“新闻30分”作为全天节目的主框架;以17次“整点新闻”作为补充,共同组成频道构成主体。
单从节目的名称上看,“新闻”频道的特点得到了体现。当然,问题也是很明显的。构成频道主结构的这些骨干节目中,大多数是从中央一套拿过来的。不仅节目本身原封未动,连播出时间都是一样的。这当然为引起人们对新闻频道独立意义的怀疑,自然也会影响收视率。这个问题我想在1年的时间内是可以理解的。首先,频道上得那么急迫,原创节目根本无法填充全天24小时的播出需要。其次,作为中央电视台10多个频道中的一个,调剂使用台内的节目资源可能是管理者考虑的一种策略。最后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晚间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在传播政治议程中的特殊地位。因此,我们可以说有了一个叫做“新闻”的电视频道,但是离真正的“新闻频道”还有不小的距离。
首先,整个频道24小时的编排在整体性和个性化方面存在不足,新闻的灵魂作用没有体现出来。这个频道如果加进一些电视剧和文艺性栏目和的综合性的一套频道编排并没有多大区别。可以看出来,在独立的全频道的设计方面,新闻频道表现得不够。从细节方面来看,整个频道的节奏比较慢。从节目表上就能发现,预制的栏目太多,时事性的节目太少。大框架是有了,但显得骨头多,肉少。整体的新闻时效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另外,滚动字幕新闻的速度也比较缓慢。细节方面值得雕琢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对新闻标题的处理等。
其次,突发新闻的处理没有得到强调和重视。比如前不久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发生的恐怖事件,凤凰资讯台立即进行现场直播,随后又制定出一系列的跟踪报道安排。当天央视的新闻频道也搞了一个直播,内容是一艘轮船的小水仪式。再比如,今年夏天北京的那场大雨,多家媒体大篇幅作了报道。新闻频道没有及时直播,更不用说现场直播。CNN靠的是对伊拉克战争的大量现场直播打出天下的,凤凰卫视咨询台也是靠对突发新闻的及时报道赢得观众的。可以说,“新闻”频道最大的特点是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迅速报道。没有这个,“新闻”频道名不副实。
有几个新办的节目还是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比如晚间8点半的“新闻会
客厅”。这个节目在演播室的设置上,更加适合“会客厅”的特点。家居客厅风格的设计比较贴合栏目的定位,在视觉上也容易创造平常“谈话”的客厅效果。)无非就是主持人加上嘉宾的访谈。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是话题的时效性和事件性。这两个特点的把握才是节目扣紧新闻频道的关键。我观看的几期节目中,在媒体的新闻报道出现的第二天,“新闻会客厅”就能够邀请当事人来进行访谈。而且跟过去不同的是,访谈选择的事件不是那种典型报道或者日程式报道的材料,而是一些可以称得上新闻的事件材料,甚至有突发性事件的材料。这是很可贵的进步。另一个节目是晚间9点的“今天”。晚间9点档是黄金时段中的重点时段。作为新闻频道,这个时段应该在资讯类新闻节目中给观众提供一个分量比较重的节目。这个节目的名称很好,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从定位上分析,应该是对一天(到播出时间为止)国内外重要新闻的跟踪和梳理。遗憾的是,时间长度稍短(只有30分钟),不足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如果有45分钟到1小时的长度,这样一个强档新闻节目视可以有更大的发挥余地的。大概受到原来“现在播报”的影响,这个节目在新闻的制作上也还缺乏稍微有些厚度的东西。现在看来,在整个频道全天的节目中缺乏一个介于及时性消息和深度访谈之间的新闻背景类的中等厚度报道的节目。
“天气资讯”也是新闻频道一个值得关注的新亮点。全天11次“天气资讯”为观众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服务信息。这个节目与“新闻”频道的定位一点也不冲突。天气情况处于不断变化中,重要的天气变化新闻本身就是新闻。我觉得这个节目比较出色的地方有两个。一是服务性信息新闻性的发掘方面。二是节目的播报方式方面。新闻频道的“天气资讯”能够积极地寻找日常天气信息和新闻事件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还不是那种生拉硬扯的关联,而是对不同信息之间内在相关性的人文关怀式的探寻。节目能够体现出制作者对“新闻”频道节目定位的清醒认识和比较准确的把握。播报员也很有特点,轻松、平易、随和、真切,一点也不死板。
另外,“共同关注”节目也有一些不错的表现。节目在对新闻事件的及时跟踪报道方面做得可圈可点。
有几个寄予厚望的节目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国际观察”是其中的一个。国际新闻方面的薄弱是央视的一个老问题。“国际时讯”的出现曾经是当年的一个亮点,新闻频道拿来使用也顺理成章。“国际观察”是一个新创的节目,安排在工作日晚间9:30分播出,走的是背景+点评的深度报道路子。观众期待这个节目能够扣紧国际风云的脉搏,体现出国家电视台对世界的关注。但是从观看到的若干期节目来看,这个节目没有达到这个要求。许多话题要么游离于国际热点之外,要么显得反应不够敏捷。制作者好像更热衷于对国际上高级别官员的对话,而对于轰轰烈烈的国际新闻事件反而来不及准备。所以“观察”两个字只是一个虚设。
“央视论坛”是一个“纯粹的评论性栏目”,栏目的追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节目的策划者希望这个节目能够“直接表达观点,公开表明倾向”。应该说,这些设计是很吸引人的。我们的媒体确实缺少个性化的有见解的声音。这个节目如果能够实现那些设想一定会是一个非常好看的节目。遗憾的是节目的评论很少出现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演播室访谈的痕迹更重,个性化的评论很少。这个节目要想成功,主持人是关键。如果主持人就达不到有独立独到的见解和善于直接表达的技巧,这个节目很难走出“焦点访谈”的影子。我们期待这个节目
能够不断地实现设计者的追求。
结语:新闻频道自开播以来,应该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还缺乏对新闻处理的应变能力和意识。这是观念问题,可能更是操作制度问题。我们不用找各种借口和理由诉说操作的困难,如果在突发新闻面前表现得忧郁、畏缩、反应迟钝,那么新闻频道就是名不副实的。这是新闻频道灵魂的东西,但我们期待它明天会更好。
第四篇:思想汇报进步与不足(拼接乞丐版)
自从本人被发展为预备党员以来,接受了党的教育,系统地了解了党的历史、性质、奋斗目标、建党宗旨、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等基本知识。经过近一段时间的自己学习和党员的帮助,本人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向党员同志看齐,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现将本人近期思想情况汇报如下:
在这期间我充实地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身的各项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文化课上,我始终以一名学生为己任,把自己的学习放在首位,通过这半年努力,在文化课的成绩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了二等奖学金。在工作上,我作为一名班干部,管理着班内的德育工作,我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积极做好班内的德育宣传工作,带领全班同学努力提高整体的德育水平。在思想上,我主要学习了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让我更清醒的意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会,尽管它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以为它是常识,却对它无从说起!“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的简称,每5年为一届,在3月份召开,时间一般控制在10至12天左右。本次会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经济发展,教育问题,大学生就业,民生问题,除此之外,“两会”上还提到了一些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作为在校大学生,你又是怎么看的呢?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有的结合当前国内局势谈经济发展,有的联系自身实际谈教育改革……
三、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学习,对照先进性党员和不合格党员的标准,我认为自己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不足。
1、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人生缺乏远大目标追求,对消极落后的东西抵制不够,有随波逐流的想法,政治思想意识、理论素质方面有待提高,事业心、责任感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是学习理论不够,理论水平、素质能力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钻细研不够,满足于学习了,不全面、不系统,缺乏对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把握,有时只停留在学过、看过,学习不深不透,特别是在理解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如对“三个代表”的学习理解和把握上就只局限于知道其内容,但对其深刻的内涵以及现实中的指导意义知之甚少;在学习的方式上,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理论指导实践不够,还不能够真正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2、宗旨观念树立的不牢。不能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谋利益的工作做的还不够到位、全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一项十分实际的工作,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在这方面做的与正式党员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3、工作方法缺乏创新,服务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由于对这一职责的理解和体会不深不透,所以在工作中服务意识不够强,有些工作做的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小成即满,工作做得不够深不够细,个别时候没有做不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另外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在思维方式上,有时习惯于凭经验考虑问题,想事情干工作立足实际,大胆探索的方式方法比较少。
4、生活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虽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勤政务实、清正廉洁。信奉“言必行,行必果”,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没有任何违纪违规的问题,但是,有时候生活还不太俭朴,艰苦创业的精神发扬得还不够,有时滋长了攀比思想,在慎独、慎行、慎微、慎欲方面还有差距
第五篇:浅析公务员法立法及实施中的不足
浅析公务员法立法及实施中的不足
1993年,国务院发布施行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管理初步做到有法可依,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公务员法》并于2006年1月1日施行,后国务院、中组部、人社部等又出台了多个配套规定,公务员管理逐步进入法治轨道。但是,从十多年来的实践看,公务员法立法方面、施行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
一、公务员职位分类不科学
(一)我国公务员的范围。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公务员法规定,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规定,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各级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
(二)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三)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不足之处。从公务员法实施范围看,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明显存在不足。政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 关等可视为综合管理类,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则明显不属于综合管理类,也不属于专业技术类,应该单独作为司法类分类,即使不考虑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也不完全属于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中的任何一种。虽然公务员法规定,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但为什么明显有司法类却不明确规定,而要留个尾巴呢。而且,公务员法已经实施十一年,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改革正在进行,职位类别正在单独设置和规范,司法行政机关的职位类别却至今也没有个独特的规范的设置。稍学过西方民主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司法的地位相当重要,而公务员法未单设司法类职位,可能让人产生司法地位弱的误解。
二、公务员职务序列设置不科学
(一)职务序列设置不科学。公务员法规定,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设置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综合 管理类以外其他职位类别公务员的职务序列,根据本法由国家另行规定。
从公务员法的规定看,我国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务只有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种,而非领导职务只在厅局级以下设置。这个规定明显不科学。省部级副职以上没有设置非领导职务,如果有省部级副职以上领导被撤职、免职了,那么他既没有了领导职务,也没有非领导职务,从法律意义上来讲竟然没有职务了。有的同志说,别个免职了,还享受着省部级副职以上领导干部的待遇呢。实践中,这种情况不鲜见。但这里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公务员法没有规定什么级待遇一说,譬如处级县的副县长为县处级副职领导干部,免职了就应该改任副调研员,而不是什么副处级;另一个问题就是享受什么级待遇的如果要重新任同级领导职务,算提拔还是算平调,当然这里还会引出一个公务员职务转换问题,如乡科级正职领导免职后任主任科员,主任科员任乡科级正职领导。现行公务员法没有职级一说,只有职务与级别,公务员的职务对应相应的级别,级别共分为二十七级。
因此,应当对公务员法进行修改,要么在省部级副职以上都设置非领导职务,要么在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之间设置职级。(二)非领导职务设置比例不科学。建立非领导职务序列,是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改善机关工作人员结构,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在公务员机关工作的一项措施。设立非领导职务的主要 目的,一是减少领导职数,二是为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规定,县直机关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50%,其中主任科员不得超过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总数的50%。由于县直机关科级领导职务本来就少,这个规定使非领导职务职数显得稀缺,难以实现设置非领导职务的初衷和目的。而且,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还规定,各级非领导职务的设置规格,不得高于所在部门的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的设置职数,上级机关应多于下级机关。实践中,越往上走,领导与非领导人数的比例越大,或者说非领导人员人数越接近领导人数甚至少于领导人数。这就导致机构规格越高的单位非领导职务晋升越容易、越快,能够晋升的职务也越高,这不利于人才往基层走。因此,建议领导职数与非领导职数设置比例从现在的规定进行倒置,即非领导职务职数不超过领导职数的200%,同时规定下级机关职数多于上级机关。
(三)非领导职务职责不明确。明确职责是管理的基础,非领导职务是实职,按照“三定”的要求,应当明确不同非领导职务的职责。公务员法规定,各机关依照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设置本机关公务员的具体职位,并确定各职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只规定了任职要求和任职年限条件等,却没有规定不同非领 导职务的职责,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等等都不知道自己的职务职责,目前的公务员考核也没有考虑职务职责而是考核工作岗位职责,一些副调研员以上人员基本不上班已成惯例,大量的工作是科员在做,有人戏说巡视员不巡视,调研员不调研,主任科员也没主任,只有科员是常务。建议用法定形式明确不同非领导职务职责,只有明确了职责,公务员法“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先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的规定才能真正落实。
三、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制度不完善
(一)工资范围规定有瑕疵。公务员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公务员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第三款规定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第一,从语言表述层面看,公务员法的表述没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准确,既然是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工资范围完全应直接表述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表述为基本工资后,还得再明确哪些是基本工资。第二,从第七十四条第三款看,补助也属于工资范畴,但第一款却没有将补助纳入工资范围,如果补助属于福利,应当在福利条文中规定。
(二)未全面贯彻按劳分配制度、同工同酬原则。按劳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体现,同工同酬是公平公正的重要体现。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公务员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务员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合理工资差距。对比三者可以看出,公务员法虽然在提法上说贯彻按劳分配的宪法规定,实际却是按职务、级别分配,“官本位”味道浓,未体现同工同酬。按照宪法的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公务员也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公务员法应当吸收劳动法立法上的优点和实践成果。在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开宗明义,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4项指导原则:(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There be equal pay for substantially equal work within each local pay area);(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Within each local pay area, pay distinctions be maintained in keeping with work and performance distinctions。”(《美国公务员的分类分级》,来源于宁静安详的博客)。公务员法可以借鉴。
(三)工资可比性原则存在缺陷。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与国有企业相当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大体持平,国 家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动,有计划地提高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使国家公务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从两者关于可比性原则的规定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更加具体,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与国有企业相当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大体持平,但公务员法却规定模糊,只说比较,不说是高于、低于还是持平,那么,这种调查与比较到底有什么用呢?怎么作为依据呢?
(四)未规定加班工资。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休,却未规定不能补休的是否应当发给加班工资。而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公务员法应当像劳动法那样做出相应规定。
(五)公务员福利的规定太笼统。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福利待遇,却未规定哪些福利。法治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四、退休制度已滞后
宪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和 其他待遇,国家为其生活和健康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鼓励发挥个人专长,参与社会发展。按照宪法和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退休工资由国家和社会保障,但现在国家已实行养老保险并轨,由公务员自己交纳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而且国家出台了延时退休政策,现行退休制度已滞后,有必要对公务员法进行修改。
五、执行中的不足
(一)2007年套改工资的办法有违反公务员法之处。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职务与级别是确定公务员工资及其他待遇的依据,同时规定,公务员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但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8号)第二条第(一)项套改工资的办法中规定,公务员的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按现任职务、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确定(附表一)。套改办法进按照职务和资历套改级别,唯一的好处就在于简便易行,但因为完全没有考虑德才表现、工作实绩,违反了公务员法的规定,不利于激励先进,鞭挞后进。在套改之前,有连续三年优秀提前晋升级别的规定,这对于激励先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优秀公务员提前晋升级别,2007年套改的时候,废除了这个规定,仅规定“被授予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且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按国家规定高定了工资档次的人员,仍保持荣誉的,可在本人套改工资的基础上适当高定工资档次”。公务员考核结果是德才表现、工作实绩等的综合评定 结论,级别的确定理应作为重要依据,享受提前晋升级别待遇了的,理应高定,法律是应当保护合法取得的利益的。套改办法只按现任职务、任职年限和套改年限确定级别,让一些德才表现、工作实绩都不咋样的人仅仅因为工龄长而比同职务的工龄稍短任职年限稍短的优秀公务员高套了级别,让奖优罚劣成为空话,挫伤了曾经优秀人员的积极性,也违反了公务员法确立的“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
(二)级别与工资等待遇适当挂钩的规定未执行。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06]22号)第二条第一项第3目规定,实行级别与工资等待遇适当挂钩,厅局级副职及以下职务层次的公务员,任职时间和级别达到规定条件后,经考核合格,可以享受上一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工资等待遇。国务院这个规定出台后,有关主管部门却并未制定配套办法,没有规定任职时间和级别达到什么样的条件可以享受上一职务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工资等待遇,以至于该规定从没有执行过。发布了涉及公务员权利的规定却不执行,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三)住房补贴等未得到彻底的执行。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目前,很多地方都没有执行住房补贴。当前,有一个现象,法律义务必须从法律生效之日起履行,但权利却可能迟迟得不到保障,有的是主管部门迟迟拿 不出配套办法,有的是地方迟迟拿不出实施办法,有的是地方(单位)财力不足以支撑,导致有的权利有的要等待一二十年才能执行,而执行时间一般是实施办法出台后而不是法律生效之日起,住房补贴就是其中一例。
综上所述,公务员法立法和施行都存在缺陷,已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有必要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前瞻性等原则迅速启动修改,或者以修正案的形式修改或增加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