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冲突管理[大全5篇]

时间:2019-05-12 17:0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案例-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冲突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案例-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冲突管理》。

第一篇:案例-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冲突管理

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冲突管理 案例

万科公司上海分公司是大分公司,在整个万科公司的业务中举足轻重。不幸的是1997年这个分公司的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发生了集体受贿事件,导致万科对上海公司进行大换血。

1997年末万科从总部派出新的三驾马车,分别任命为上海分公司的正副总经理和市场部经理,接管已严重受损的上海业务。年轻的新领导班子临危受命,急赴上海,夜以继日,重整业务,成绩显著。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小事”,却使得这个刚组成的领导班子差点解体。

1997年阴历30日,劳累了一年的万科人力资源部总经理解冻,刚处理完年底最后一点活,兴冲冲准备度假时,上海分公司一个销售主任,飞抵深圳总部,向解冻投诉―上海分公司违反人事制度把他解雇了。

原来,这个当地的销售主任同总部刚派过去的销售经理,发生了严重的工作冲突,以至于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下去。在会上,这个销售经理当场表示要炒掉这个主任。会后,他征得一同派来的正副总经理同意后,第二天解雇了这名销售主任。可是这名被炒的主任认为:上海分公司违反了万科公司的制度。因为万科的人事制度是:基层管理者如果在工作上犯了错误,首先应该是降职,如果降职后仍然表现不好,才能将其辞退。另外,公司《职员手册》在炒人的程序上明确规定,要辞退一个员工,也必须在征得分公司老总和总部人力资源部共同同意、并征询职委会(工会)的意见下方可进行。因此,仅凭他因工作问题与上司发生冲突,并不足以将其辞退。所以,秉性严谨的上海人,一气之下,大年三十向万科总部讨“说法”来了。

解冻接到投诉后,抄起电话调查此事。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上海公司坚持认为该员工不服从管理,应该予以辞退;同时销售经理也表示,如果万科总部要撤消这个炒人决定,他就立刻辞职。解冻难了。上海分公司的做法显然不符合程序,可是上海公司已经出了公告。让上海公司收回成命,就意味着不仅要失去一名刚派去的高级管理人员,而且对新管理层的士气影响巨大。两权相害,取其轻吧!为了维护上海公司管理层的权威和尊严,解冻还是决定维持原判,同时告诫上海分公司下不为例,并将此处理意见反馈给职委会。

本来这个事件到此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职委会收到事件调查报告后,对此立即提出了异议,认为既然《职员手册》是公司员工应该遵循的规章大法,为什么不遵照执行?如果开了这样的先例,是不是今后任何一个部门经理只要对员工不满意,都可以随意的辞退?那员工的利益还如何得到保障?因此,职委会对辞退该名员工表示反对,认为这样的先例不能开。于是官司打到了,董事长王石的台面上。不愧是万科这个赋予理想主义公司的领头人,王石经过同上海公司新的领导层充分沟通之后,说服他们收回成命。于是上海销售主任保住了饭碗,但受到降职降薪的处理;而三驾马车变成了两架,销售经理辞职了。

作房地产生意的都知道,地产行业是地域性特点最强的行业,很难在异地取得成功。而万科恰恰能把她在深圳取得成功在中国其他城市复制成功,从而成为中国目前最成功的房地产公司。万科地产跨地区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万科公司有尊重制度和做事按程序的文化。说白了,万科的公司制度是真制度,因为万科公司的大部分人能执行它。因此,万科的外地分公司才能最大限度贯彻总部的意志。这如同一个国家的法律一样,大部分人能执行的法律才是真法律;而真的法律才能规范人的行为。万科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文化?就是因为在万科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象本文这样的小故事。

这本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案例,因为它无非说明了保证制度和程序的正确要比达到具体目的重要,因为大多数人对制度和程序的尊重,才能使整个组织的长治久安效率最大。

第二篇:《人力资源管理》万科

万科的人才理念9 9 1年,万科正式提出了“人才是万科的资本’’的人才理念。基于这个理念,万科在制定人力资源政策时以尊重人为前提,尊重员工的选择权和隐私权,避免裙带关系,举贤避亲,努力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1 9 9 5年,万科进一步深化人才理念的内涵,提出了“健康丰盛的人生“的口号,其内涵主要有:

理解人的社会性本质,不能仅仅从企业与个人的经济交换关系来看待人,不能以牺牲人为代价为企业换取利润。

企业要为人创造健康的动作环境、丰富的工作内容与和谐的工作氛围。人生最宝贵的时间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工作本身应该给员工带来快乐和成就感。

有兴趣地工作、志趣相投的同事、健康的体魄和开放的心态、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是万科追求的价值观。

人非圣贤,每个人都会因错误而造成生活不幸。企业作为健康人的集体,有责任关心、爱护每位成员,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前提下,倡导健康的工作生活道德规范。

通过企业,个人不仅要满足基本生活要求,还要实现其理想的生活方式和奋斗目标;通过个人,企业不仅要实现自身的增值和发展,还要完成其承担的社会职责。

这一理念指引着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深化。

万科的培训体系

万科注重培训的系统化,从董事长到打字员的所有员工都被包括在培训体系之内,形成完善的动态系统。“这种完善的培训体系是大部分小公司难以模仿的”,万科用这样的体系来管理、传承自己的知识系统,逐步构建自己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万科建立了完善的培训制度,例如,《公司派遣外出学习管理规定》、《个人进修资助规定》、《双向交流管理规定》、《后备干部培养办法》、《第一负责人赴任培训规定》、《培训积分管理办法》等等。万科培训课程丰富,并建立了“E学院”。公司治理结构、业务流程、财务管理、品牌战略、销售力训练、创新管理等课程应有尽有,常规课程教学所需资料、师资全部虚拟化。新员工通过网上的多媒体教学进行学习并完成在线测试,这不仅使员工能尽快了解并认同万科的理念与文化,而且可以学习基本的业务知识。加上“新动力”的两周训练,新员工深刻体会到:“来到万科,感觉它更像一个大课堂。”万科与北京大学合办的MBA班,采用卫星基地站支持远程在线教学,使得每时每地的培训成为可能,这比较符合万科职业经理地域流动性大的工作特点。

万科认为,“借助外脑”、“邀请外部培训机构”是很划算的。惠普的“管理流程”、摩托罗拉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其他根据不同管理层面需求设计的情境领导、管理才能发展等专题培训,充分体现了万科的超前性。

万科不断挖掘和培养内部讲师,创立了以自我设计、自我培训、自我考核为核心的“3 S培训模式”。内部师资更加关注企业自身的东西,比如,万科优秀的职业经理的标准,万科的经营观、市场观,如何防范房地产经营的风险等。

公司要求每一位管理者都要成为教练、讲师,成为专业骨干和培训的中间力量,肩负起工作指导、培训推广的责任。老总亲自带头,言传身教,将开会、交谈、工作交流等方式作为培训员工的机会,不遗余力地向下属传授经营管理思想和经验。

对员工的培训和企业文化的灌输,实际上是一个“万科化”的过程。

万科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万科反对在企业使用“空降兵”,强调独立培养自己的职业经理。经统计,万科84.2%的干部是从内部培养提拔的,空降兵的比例在1 5%左右。自己培养的干部熟悉公司情况,忠诚度好,具有良好的素质、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市场经济的观念,是公司非常重要的力量。

因此,万科设立了“万科人才库”,输入每一位员工的教育背景、工作业绩、管理类型、心理需

求、群众威信、业务能力、培训成绩、发展潜力等数据,以备人才选拔。自2000年起,万科开始有意识地实行两个计划。

一是TPP计划(talent promotion project),关注有潜力员工向管理岗位的提升,根据其历年业绩、素质测评的结果以及上司认可度,优先任用。将一批思想活跃、素质优良的年轻业务骨干集中起来,成立管理研讨班,对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经常性的探讨,并提出可行性方案供决策层参考。对新上岗的经理采用实习制,“先做队员,再做教练”。

二是MPP计划(manage proInotion proj ect),关注一线公司或总部职能部门高级管理层的后备人选的培养问题。对高层后备人选,公司每年控制在50人以内,就像惠普的“狮子计划”一样,给他们提供包括出国考察、岗位轮换、集中培训等机会。

万科的职业通道与职业生涯规划

万科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按照万科的理解,若鼓励一个人终身做不适合自己的事情,就是对双方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如引导和帮助他,寻求更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空间。公司强调“个人自主选择性”和“企业对人的可替换性”。

一边是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一边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当两者吻合或产生交集时,才能实现双赢。万科在“职工工作坊”系列培训课程里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一课。

万科推行管理与技术并行的双重职业发展道路,员工可以在一个或几个相关领域里持续深入发展;也可以通过协调、组织团队成员工作,完成团队目标,发展自己在管理方面的能力。

个人在企业里的职业生涯推进,往往是以其在企业中的岗位变迁为标志的。2002年以后,万科人力资源部开始描绘公司的岗位地图,试图对全集团所有岗位进行描述,包括职责描述和入职能力描述。员工通过各种测评手段进行自我优势测评之后,对照地图上的岗位描述,就可以找出自己与目标岗位入职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决定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岗位地图使主动的职业发展规划成为可能,同时也使企业高效地进行内部培养成为可能。对照公司的岗位地图,员工可以主动选择自己的方向,万科也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引导,同时提高职业发展所需的增值机会,包括各种培训和挂职交流。

万科尊重员工的选择权。公司根据个人能力、工作表现和业务需要征求个人意愿后安排工作和流动。员工在满足了一定工作年限要求后,有选择在不同地域、不同公司,甚至跟随不同上司工作的权利。

“几进几出”不设障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出去转了一圈,很多员工发现:在万科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眼界不断开阔;而到外面,往往只是不断付出,个人进步速度却减慢了。每年都有人员回来万科,他们同样得到公司的认可和相应的发展空间。

万科在基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上采取竞聘形式。让员工“有意愿,讲出来;有勇气,跳出来”。从“服从命令”,到“主动请缨",从“要我去”到“我要去”,充分尊重了员工职业发展的自主选择权。

2003年3月,万科在中华英才网首届“中国大学生心目中最佳雇主企业”评选中,与IBM、微软、索尼等跨国公司共同入选“中国大学生心目中最佳雇主企业五十家”之列。2 2年来持续不断的专业团队建设使万科形成了和谐而富有激情的工作氛围,并得以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来到这个拥有健康丰富人生的地方。心怀远大理想,引领万科持续超越,这正是万科这个散发人本主义神的企业之魅力所在。

第三篇:万科人力资源管理探索

万科人力资源管理的奥秘

2011-02-01

这个标题有点哗众取宠。但是我们需要从另外的角度去解读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

07年底与万科某分公司洽谈人才培养合作的事,算是对万科的一次近距离接触。当时有两个感觉,一是万科的品味和品质比较高,因为当时接待的服务非常细致;二是万科人力资源管理做的比较有“声势”,适逢年终优才管理和360度评估,办公区域充斥着宣传海报,内容设计非常有创意。

最近对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做了一些分析,时间和素材有限,暂时无法纵览全貌。然而就目前的感觉,媒体对于万科人力资源管理的报道,显然是有偏差的。关于万科人力资源管理,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一票否决制”:如果准备新拓展的项目缺乏合适的负责人,人力资源可以否决拿地的决策。因此万科的人力资源部门被某些媒体冠以引领企业发展的名头。

事实并非如此。

解读万科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关键,不应当仅仅从人力资源部的角度。衡量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无非是看其队伍是否齐心(敬业度高)、是否有力(身怀绝技)。而要在这两个方面都做的很好,需要老板CEO、直线经理、HR和员工四方的共同努力。

万科高管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作用之关键,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王石先生对万科阳光、规范、透明的文化塑造的推动,还是郁亮先生以身作则,作为内部讲师为员工培训甚至巡讲,都体现了高层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的关键作用。

环顾国内外企业,均是如此。那些被邀请在各类论坛介绍成功经验的HRD们,背后无一不有一个引领公司人力资源变革的老板。韦尔奇之于GE、宁高宁之于中粮,都是如此。

接下来就是直线经理的作用。盖洛普在《首先,打破一切常规》当中,提出了让人瞠目的观点:员工敬业与否的关键,在于其直接主管。万科在2000年左右就明确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的关键在于直线经理的理念,并持续通过两大措施来落实这个理念:一是引入盖洛普的Q12来测评“团队氛围”,进而引导管理者进行持续的改善。后来万科针对Q12的缺点(过于简单、过于单一)对团队氛围评估体系进行了万科化,但是这个工具一直沿用。

在一份万科规划设计部早些年的述职报告当中可以看到,部门在年终基于组织氛围评估而检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改善计划,已经融入到部门规划当中。

另一措施是优才管理。这是从惠普借鉴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对各个层级管理者和后备梯队人才的培养,万科旨在打通领导力管道,确保管理者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这也使得万科在“由领导者发展领导者”方面,比其他的公司要好很多。

接下来是员工。万科建立了“公司创造发展机会,员工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负责”的理念。05年左右万科即建立了明确的职业发展通道,并在各个层级的素质标准建立方面不断完善,07年形成设计和工程专业的五个等级素质标准,进而拓展到采购等五大专业序列。职业发展通道的设立进一步提升了员工自我发展的意愿。除此以外,内部知识管理和学习的平台的建立,IDP的实施等,都旨在鼓励员工自我发展,不断提高。

再接下来才是人力资源部。万科人力资源部的专业能力非常强,也是非常强势的内部部门。但是万科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定位应当是非常清晰的,也是非常清醒的。

当我们从人力资源部门的角度来审视万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万科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也有着非常鲜明的优势和特点:

一是具有非常强的内部营销意识。开篇我曾介绍过,年终优才管理、360度评估工作推进时,万科会结合当前热点,设计非常有创意的宣传海报,强势推进。

二是具有非常强的客户意识。万科把组织作为自己的客户,而且能够前瞻性地思考和规划组织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我看过时任人力资源部副总的付凯先生在2006年做的一个“关于未来组织能力的探索”的文件,从万科组织能力的打造,基于平衡记分卡的工具,演绎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关键措施,非常棒。近来万科销售破千亿,万科则在近一年前就不断呼吁寻找“千亿级人才”。

这种急“客户所急”的意识,也使得万科人力资源工作往往未雨绸缪,赢得公司的尊重和认可。

三是具有非常好的PDCA的工作习惯。对于国内大部分企业而言,目前还处于模仿国外先进实践和工具的阶段,在介绍成功秘诀时,往往也以炫耀应用某先进技术为主。万科则早早建立起PDCA的工作习惯,无论是通过团队氛围评估来真正检视人力资源政策和直线经理的管理能力,还是对包括绩效管理政策都采取后评估的方式去检查,都体现了这一点。

而这个方面则是国内的企业比较欠缺的。

当我们从公司和部门两个层面去解读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时,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发现万科人力资源管理的奥秘。至少,我们离真相更近一些。

第四篇: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案例(作业).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案例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4学时)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与特性 1.人力资源的内涵

2.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关系 3.人力资源的特性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涵

1.人力资源开发的定义 2.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与层次 3.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种观点 1.系统观 2.权变观 3.工具观 4.成本效益观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1.古典管理学派 2.行为科学学派 3.现代管理学派 4.传统人事管理阶段 5.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6.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背景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本内涵、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的战略关系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观点;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重点与难点】

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基本内涵 3.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的战略关系 4.人力资源的管理观点 【作业与思考】

1.什么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哪些特性?

2.什么是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两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3.根据人力资源的特点,谈谈为什么人力资源能够被无止境地开发。4.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案例讨论1:王经理的为难事

王谨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在某上市公司、管理部工作,于90年代后期到销售部任经理,他提倡“柔性化管理”和对员工进行“感情投资”。他认为作为一名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权力,切忌滥用,尤其是惩罚权。虽然必要的纪律是不可取消的,但是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他认为必须信任员工,相信他们的自觉性,这才是管理行为的出发点。

他到销售部任经理后,有两位员工打电话来请病假,假期满了,上班后才补交了医院病休证明。正当王经理因没有时间去关心一下优秀部属的病情(其中一位是销售部家电柜柜长,销售业绩突出)而感到后悔时,他收到人力资源部的报告,有人想人力资源部揭发该部门请假的两名职工时会同其他朋友出去旅游,还附有照片(照片上有日期)。人力资源部请示说,这是欺骗组织的行为,应该给予矿工处理,并给予警告处分。

王经理听了之后没有马上表态,他说:“待我好好想想再做决定”。

请帮助王经理做些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案例讨论2:人事处长的困惑

A公司是一家20世纪60年代年产120万吨钢材,拥有3万名员工的国有大型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A公司也进行了公司化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生产、经营业绩显著提高,员工收入明显增加。但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公司面临着降低成本的巨大压力,公司高层通过分析论证认为:产品成本太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闲杂人员太多,人未尽其事。因此,公司给人事处下达了2001年的工作任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将企业员工总人数降至2.5万人。面对5000人的减员计划,公司人事处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政策,采取下岗分流、内退、工龄买断、提前退休等措施。

经过第一季度的政策实施,在季度工作总结中发现公司减员成绩显著,仅钢铁生产部就减少员工300人,加上其他部门,第一季度总共减员1500人,人事处上下对这一成绩感到振奋,认为达到5000人的减员目标指日可待。但是在季度生产工作总结会上,人事处长却受到了各生产部门经理的责难。会上公司总经理认为第一季度钢材产量和质量都不如从前,要求各部门经理找出原因。

生产部经理说,第一季度从我部门离职的员工有300人,其中有150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有5~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主动要求下岗离去,而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大多是通过买断工龄或提前退休离去。年轻大学生申请离职时都反映;从大学里出来,本来以为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发挥自己所学,没想到自己辛苦工作拿的工资与成天闲聊的技校生没多大区别,真没劲。离职的工程师说,都为企业工作了十几年了,小孩都快上小学了,一家人还挤在一间屋子里。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都走光了,产品质量能上得去吗?该走的没有走,不该走的全走了。我手里现在还有几个大学生的辞职报告,你说我批还是不批?

技术部经理也反映说自己部门里大学生流失严重,高级技术人员抱怨得不到再学习的机会,对前途没有信心,成天对工作不投入,技术革新缓慢,更谈不上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要求人事部对此负责。

市场部经理抱怨:市场部业务员无论业绩多好工资也得不到提升,仍然拿固定工资,资金微薄,市场部业务员工作没有积极性。

对此,公司经理要求人事部经理作出局面解释,并制定有效的措施。讨论:请帮助人事部经理做些分析,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案例讨论3: M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M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私有企业,约有员工2000余人。该公司主要从事电信行业的生产与销售,连续多年出现了高利润、高增长的发展趋势,未来发展潜力较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提出以人为动力的“人本原则”,构筑了“沟通、合作、奋斗”的企业文化。

M公司人事部有40多名员工,相对于全公司而言,大体是1名人事员工对应50名普通员工。人事部有多名职能主管,分管薪酬设计、人员招聘和培训开发以及绩效考核工作。鲍尔今年29岁,获得MBA学位后,进入M公司工作,担任人事部经理。在此之前,他曾在一家安装公司做过3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在,他准备到新公司好好干一番事业。

鲍尔到任之后不久便发现了问题。比如,除人事部以外,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很少有“规划”,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一份工作可以由甲干,也可以由乙干,全凭个人的技能和兴趣完成。有不少个人能力强于本人职务要求的雇员为此感到不快。当问及公司为何如此时,回答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

人事部仅有一半员工具备人力资源及相关专业的学历,仅有1/4的员工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经验。除此之外,很多员工都是由普通员工转任或提升上来的。前任主管高林之所以晋升,并非由于他的工作经验有多么丰富,业绩有多么出色,仅仅是因为他拿到了企业管理的硕士学位。人事部的4名主管,1位原先是图书馆管理员,1位是办公室秘书,另外两名主管虽然有人事工作经验,但却都没有专业学历。至于4名主管手下的员工,更是五花八门。

公司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员工,拥有公认的学历与相关的工作经验后,就获得了一种“资历”,这些拥有“资历”的员工可以对新员工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帮助。在人事部一般无人具备这种“资历”,所以很少能对新员工进行帮助和指导,大家都是各干各的,彼此很少沟通,而且,人事部的决策很难对公司的大政方针产生影响。

比如,鲍尔的前任(高林)在担任人事部经理的时候,3年内员工工资涨幅不大。鉴于员工不满情绪日益高涨,高林向公司总裁提出调整雇员工资标准的方案,并建议公司适当修改一下薪资制度。总裁虽然表示可以考虑,但至今没有动静。

鲍尔认为,公司的实际情况与先前所想象的大不一样。但仔细想想,自己又不能对此提出太多的异议。公司的每项制度与管理方式都有自己的传统,鲍尔还不敢说这种传统有多么不好,况且,目前公司运转情况还是不错的。

正当他犹豫不决时,他无意中听到财务部部长在训斥一名雇员:“你最近怎么搞的?连连出错!你知道吗?像你这样,即使送你去人事部,恐怕人家也不要你!”

鲍尔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该怎样强化人事部的职能呢?换言之,M公司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呢?

请你分析M公司存在的问题并针对M公司情况设计出一份解决方案。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1、在日本建立合资企业的劳动力困境

约翰发现他正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他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约翰自己创建了一个小型的制造企业——约翰斯克电子公司,并亲任总裁。这家公司在他的家乡田纳西州有大约300名员工。最近,这家公司与一家势力雄厚的日本汽车制造公司洽谈,旨在日本建立一家合资厂,由约翰斯克公司控股。这看上去是个很好的机会,所以约翰同意在东京郊外建立一个工厂。这家工厂预计要雇佣500名工人,为新的汽车制造装配计算机配件。约翰最近发现,在东京生活费用昂贵的城市里维持大量的外派人员,费用非常大。因此,他同意这家在建的合资厂主要使用当地员工。不幸的是,约翰在为许多关键岗位配备人员时遇到了问题。首先,约翰没想到美国联邦政府的就业机会平等法案同样适用于他的国际业务。自从他为美国联邦政府提供军用零配件后,他的用人政策受到了监察,考察他的工厂是否恰当地雇佣了少数民族或妇女。而在日本,约翰发现少有日本妇女进入管理阶层,这使他对如何平衡美国法律的要求和日本的习惯以及外派人员的高额费用产生了焦虑。约翰相信亚洲应当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他听说有的跨国公司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时大量使用妇女,使得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他还听说这些人服从命令,愿意常时间从事单调乏味的工作。但是,约翰发现日本有严格的法律禁止雇佣外国劳动力。事实上,仅东京每年差不多就有15000个没有签证的外国侨民在找工作时被逮捕。

约翰斯克的日方联络人告诉约翰,日本工人的老龄化比美国更快。历史上,日本公司实行等级序列,鼓励工人在一家公司里工作直到退休。由于日本孩子倾向于上大学,因此,年轻人和半熟练工较少。例如,在日本,建筑及相关领域有四亿多蓝领工人,但半数以上的工人年龄超过50岁。面对这些现实,约翰开始担心他是否有能力为东京的工厂配备合适的人选。他还担心他的企业要承担的退休金的问题。最后一点,就是工会问题。约翰的美国工厂完全工会化了,工会代表希望,在海外合资厂的任何好的提拔机会都应给予工会会员优先权,在日本雇佣的本地员工应当像在美国一样,都加入工会。

约翰大大降低了对与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者合作的热情。但合同已经签了,约翰现在有种奇怪的想法,那就是让这家东京厂从地球上消失,或者只让它赚钱,而不必考虑当地习俗或美国法律。

(1)对约翰遇到的东京合资厂的劳动力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2)他应当怎样说服工会或合资方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3)如果约翰换用一种完全不同的行动方式能否消除眼前的问题?何种方式?

2、三夏是这样一家公司:从薪酬的角度看,它在同行业中不能说是最高的,但对员工的综合价值提升确实是非常高的。三夏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为了工资而来,工资不是唯一吸引员工的重要因素。所以,三夏在薪酬策略上不赞成以最高的工资来吸引人,它们将吸引人才的重点放在了大的方面——公司文化上。三夏为加入公司的所有员工创造提高他们的市场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机会,这才是真正有吸引力的地方。同时,三夏的薪酬福利水平和其他公司相当。

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担心人才的流失,所以,大家都在为留住员工绞尽脑汁,采取了很多措施和办法,三夏公司也不例外。“留住雇员”在三夏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三夏与离职员工保持着联系;三夏请咨询公司对离职员工进行了全面调查以了解离职员工对公司的意见;三夏教育公司中的每一位经理人,告诉他们怎样留住人才,怎样创造宽松的环境;三夏鼓励管理人员在员工的凝聚力、员工发展方面多做工作。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三夏的这种以人为本的文化。

下载案例-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冲突管理[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案例-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冲突管理[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案例6-2 某民营企业绩效评估的差距 案例介绍 某民营企业(简称R会司)已成立4年。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业绩不断攀升,发展势头较好,已在全国较大城市建立了相应的分公司。但最近一年,R......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案例1: 王明总经理面对超额的经费支出和突发的全球经济危机。通过会议决定,通过裁员来解决这些问题。王明向各部门经理和各厂长发出了紧急通知书。通知书要求各部门各工厂严格......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汇总

    话题1:有一个公司的管理,因公司增加工作量而半年不加工资的做法,向公司提出辞职,交辞职信后,公司高层找其谈话不同意辞职。过了几天后,他决定还是要辞职离开,再次告诉公司领导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美国达纳公司的人力资源理念美国达纳公司主要生产螺旋叶片和齿轮箱之类的普通产品,这些产品多数是满足汽车和拖拉机行业普通二级市场需求的,该公司是一个拥有......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以《水浒传》为例 091221120张云亮 摘要:“人高于一切”,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人物众多,人与人之间的素......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万科企业管理案例:万科员工管理手册(共5则范文)

    www.xiexiebang.com 万科员工手册 邦道人力资源管理 本条例根据国家有关法规以及公司章程,就公司人事管理的基本事项而制定,为职员提供有关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详尽资料。 本......

    冲突管理经典案例

    1 冲突管理经典案例 冲突的定义 冲突是指个体由于互不相容的目标认识或情感而引起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紧张状态。 案例 小明和小强住在同一间宿舍,小明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性......

    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1998年初万科公司发生的一件事。 万科公司上海分公司是大分公司,在整个万科公司的业务中举足轻重。不幸的是1997年这个分公司的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