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村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情况汇报5篇

时间:2019-05-12 17:0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江村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江村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情况汇报》。

第一篇:小江村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情况汇报

祁阳县浯溪街道小江村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情 况 汇 报

近年来,小江村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创新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建设一体化,在历史文化名城永州,树立了很好的典型。这里,通过对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街道小江村的调查,分析其对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建设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小江村基本情况

小江村辖10个村民小组,232户,862人,稻田面积910亩,林地面积2500亩(其中水果1800亩)。过去,全村以发展传统种植业为主,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09年,小江村被确定为永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同时配套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社会建设创新。2010年,小江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480元,是2006年的2.5倍,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由贫困村一跃成为全省巾帼示范村、省计划生育先进村、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魅力村庄。2011年村党支部荣获全国、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如今小江村已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生产生活环境条件明显改善,卫生、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进村入户,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小江村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建设的主要作法 一是在新村规划中统筹建设公共设施。小江村规划建设分三期进行,现在已完成两期。小江村坚持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建设与新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行,既做好农民住房建设规划设计,同时又考虑公共服务功能和社会建设管理的需要,既配套建设道路、饮水、用电、通讯、治污等生活性基础设施,又配套建设文化、卫生、就业培训、社保服务、农技推广和 1

党团活动、纠纷调解等公共服务、社会建设设施,建成了“四室(党团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三站(劳动保障站、卫生服务站、留守学生服务站)、两店(农资放心店、放心商店)、一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一广场(文化健身广场),2009年投资60万元修建了村活动中心,投资15万元新修建了篮球场添置了健身器材,2010年投资20万元修建了老年公寓,使农民居住区建设与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功能设施相协调、相配套。

二是在村组建设中跟进完善公共服务。小江村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切实做好配套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管理工作,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增大,服务力量到岗到位,管理职能随之履行。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书刊阅览、文化娱乐等文体服务,农合实行应保尽保,5组蒋永桥患鼻咽癌,60岁,花去医药费20多万,享受到了新农合带来的好处。近3年村民农合报账达到30万元。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医疗保险等医疗卫生服务,3000多人次参加了就业培训、106人实行了养老保险、45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7名 “五保”老人实行了集中供养、9名残疾人得到了关爱等就业社保服务,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徐连森重点帮扶三组残疾人田同桥,4人就有3人残疾,12岁的次子田双喜先天植物人,使他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并脱贫成为美谈。供水、供电、治污等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服务,投资6万元建成了50座垃圾收集池,投资10万准备安装20个太阳能路灯,投资200万安装60户太阳能热水器,投资20万改厕150户。以及党团活动、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社会管理服务。目前,小江村可以办理十多项代办事项。村民享受到与城市市民同等便利的公共服务,“办事不出村,小病不出门”,生活方式实现了根本转变,每年可为村民节约路费、成本费近10万元。

三是在公共服务中积极引入市场力量。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建立分类供给机制,按照“公益性服务政府承担、福利性服务适

度补贴、经营性服务推向市场”的思路,合理界定政府、村级组织和市场主体分别在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中的职能职责和作用。能实行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公共服务,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配置,如水、电等生产生活用品实行市场提供;社区保洁、物业管理等可购买服务的事项,通过村民自主决策、社会机构承办等社会化服务方式解决;对公共设施维护、医疗卫生、就业培训、计划生育、救灾救助等事项,今年种植西瓜达4500亩,培养西瓜种植大户101人,户平增收1万元,西瓜基地400个潜水泵,10公里管道铺设安装由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村级组织负责承担政府委托事项的落实和办理,履行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

四是在基层治理中创新推进民主管理。2009年,小江村开展了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试点工作,在原村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基础上,新选举成立议事委员会(含村务监督小组)、村(社区)经合组织(公司),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两推一选”,完善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制度,建立了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民主议事为保障、经合组织(或公司)为利益纽带的“2+2”基层治理结构新模式。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把新农村建设看成是自己的事情,积极投身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参与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特别是资金使用、项目管理和实施监督都由群众说了算,群众参与度、知晓度达100%、满意度达90%以上。

五是在教育引导中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小江村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提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办法,强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日常教育引导,促进其转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与社区化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利用社区网络室、图书阅览室等载体,通过举办农民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农民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湖南农大博士生导师、全国十七大党代表、湖南瓜类研究所

所长孙小武教授多次来村上课培训,秋西瓜试种50亩成功后现已全面推广,3组田刚林今年种西瓜一项就赚了35万元。每年不少于2次请市农科所、县科协、县农业局等专家来村开展培训,除儿童老人外,户户都掌握了一门致富技术。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民”评比活动,引导农民改变生活习惯、促进家庭邻里和睦、积极创业增收。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活动,成立了文艺队、腰鼓队、龙狮队等,引导农民过上健康文明的新生活。

三、小江村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建设的几点启示 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严重滞后,人往城走,而如今是人往村迁,现有20多户退休的、外嫁的都已迁回小江。永州市在类似小江村这样的规划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以新村建设为载体,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设施配套为基础,以民主管理为保障,对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进行创新探索,给相对贫困的内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一,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新村建设的载体作用。长期以来,村级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成本高、推进慢、管理难、服务弱。小江村引导农户连片居住,着力打造新型农村,为统一规划建设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创造了必要条件。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引导农民适当连片居住,大力推进新村建设,是完善、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有效载体。抓好这个载体,才能为整合各种资源提供抓手和平台,不断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水平。

第二,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改善民生的导向作用。小江村建设中,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抓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项目的配套建设。社区把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摆在重要位置,明确了十多项由政府“买单”的公共服务项目,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从而让广大农村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强化公共服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真正落实到改善民生上。

第三,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设施建设的基础作用。小江村在村两委活动场所基础上,配套建设农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就业、市场信息和各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村级服务设施;同时跟进生活性基础设施,兴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等生活设施,建设农民文化体育场所,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农村商业网点。因此,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应整合项目、资金,捆绑使用。

第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保障作用。小江村适应新型农村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以民主管理为核心的基层治理结构,既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又突出村民的自治作用,还创新议事监督制度,构建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特别是规范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项目的民主决策、监督和评议程序,建什么、如何建、怎样管等重大问题由农民群众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既体现了群众意愿,又集中了群众智慧,还调动了群众力量。群众是村级公共服务的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要通过基层治理结构的创新,搭建农民群众经常性参与村级事务的平台,保障和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对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也是关系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还是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的系统工程。更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连片推进新村建设,促进农民尽量集中居住,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共享,这是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今年永州市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把浯溪街道的唐家岭、长流、灯塔、五里、浯溪、小江、新埠头连片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浯溪街道是永州市唯一评为全省小康示范街道(乡镇),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作为重要内容。要合理规划集中居住的新村,宣传动员农户自愿进入。改善生产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实现良性发展。

第二,推进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公共服务由单一功能向综合服务转变,这是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村级公共服务是涉及面宽、投入量大、群众期盼高的民心工程。要积极创新方式,推进“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即“村两委+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使之成为便民、利民、为民的集中场所。促进科技、法律、文化常下乡。

第三,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促进到村项目由分散使用向综合投入转变,这是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加强村级公共服务,成片推进新村建设,项目资金投入是关键。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主体,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支持。

第四,加强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促进管理方式由“代民作主”向“村民自主”转变,这是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要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整个社会管理的根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群众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和谐共存、和谐发展。

第二篇:村级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汇报

***综合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建设运行情况汇报

***位于***区以北**公里处,距省城*****公里。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退耕还林***万亩。现辖***个村**个村民小组、***户***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国道和连霍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历来商贾云集,贸易繁荣,有着悠久和灿烂的文化,境内古迹丰富,人文荟萃,现存有百余处汉墓群和安西城遗址,曾出土国家级文物“新莽权衡”。全镇建有综合文化站*处,农家书屋**间。

今年以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的战略部署,按照“*****”的总体思路,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加大投入、创建载体、发挥精神文明阵地作用。

**综合文化站始建于**年***月,相继在***年*月、***年**月经两次改建成集活动室、多功能室、阅览室、展览室、广播电视室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楼一栋,建筑面积为***多平方米,有露天剧场一个,现有工作人员*名,业余剧团*个,秧歌社火对***家,业余书画家**人,文学创作者*人,摄影师**人,剪纸、刺绣等民间爱好者***多人。每年举办美术、摄影、音乐、书画培训班,并配合农技部门举办科技讲座,组织全镇范围内篮球、武术、象棋竞赛,举办书画、剪纸、民间刺绣等展览。同时组织安排春节期间社火演出,并历年在全区社火汇演中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年***月,在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下,全面启动《**志》的编纂工作。目前,《**志》初稿已经完成,负责人员正在抓紧完善修订,预计年内就可问世,届时将会对我镇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工作起到极大的宣传和推动作用,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新的**将会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安定人民面前。**文化站自创建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使群众文化事业大

力发展,同时得到了上级部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指导,充分发挥精神文明阵地作用。

二、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建设,发掘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全镇农家书屋建设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农民的文化建设,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整合现有资源,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我们把村级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全镇建成农家书屋18间,覆盖率达到了100%。近年来,区文广局和各帮扶单位为我镇农家书屋共计赠送各类书籍2万余册,并配套赠送了书架套、桌椅等设备,每年借阅图书的农民群众累计达到1.2万人(次),使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得以充实,接受教育的视野进一步开阔,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坚持“自主管理、无偿借阅”的原则,鼓励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在图书流通上,采取流动交换阅读的方式,实行免费借阅;在运行费用上,由村委会负担,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无报酬。全镇各村农家书屋都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规定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必须由村文书负责。此外,还制定了登记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看书、爱书的积极性,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长智慧的有效途径。

三、点面结合、全面开花,带领全镇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我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在推进移风易俗的同时,组织具有独有特色的文娱活动,村文化开展得十分火热,“多点开花”使得文明新风吹遍**辖区各个角落,从而实现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和进步。除了传统民间文艺得到良好传承外,我镇还举办多场“重量级”比赛,其中为纪念七一建党节,举办了篮球比赛,为村民奉上丰盛的文化飨宴,同时也为农村文化带

来一股“热”风,统筹兼顾文化事业的发展,辖区内村文化“多点开花”,为***迈向新台阶打下夯实基础,同时也让**农村文化迎来新风气,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乡风文明的进步,在全镇各村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弘扬了文明风尚。

四、依托资源、拓宽渠道,发挥文化事业辐射带动作用。我镇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坚持设计与功能配套相结合,使用与管理相结合,办公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从建设上强化功能,从使用上拓展服务,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为党员群众的活动平台、农民致富的信息平台、农村人才的培训平台、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教育群众的文化平台、参政议政的管理平台。各村结合实际,分别在村活动场所内设置了计划生育服务室、民事纠纷调解室、卫生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点等。同时,我们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按照“围绕发展黄土风情游,规划建设富有地域特色、具有较高接待能力的农家乐”的要求,以“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为特色,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进一步促进了农村餐饮文化繁荣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和转变了生活方式,改善了当地村容村貌、促进了乡风文明、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虽然我镇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较少。全镇年文化活动经费支出在50万元左右,没有专门的经费来源,只能从政府经费里挤、企业捐赠和群众自筹的办法解决。

二是人才队伍匮乏。大多数村的图书管理员和文化专干由村文书兼任,同时,培训力度不够,服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

三是阵地建设滞后。大多数村没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设施配备不齐全。

意见建议:1.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的投入力度;2.加快农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3.建设配套完善、功能健全、文化及

设备齐全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

设想:1.举办美术、摄影、音乐、书画培训班,组织全镇范围内篮球、武术、象棋竞赛、书画、剪纸、民间刺绣等展览,活跃群众文化活动;2.依托我镇现有文物古迹、宗教名刹、流域治理、新农村建设和农家乐建设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3.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为契机,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为文化活动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4.依托农村信息平台、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做好各项惠农政策和致富信息的宣传。

第三篇:地名公共服务汇报

加快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努力开拓地名管理工作新局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汇报

(2011年3月15日)

自民政部2005年《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民函(2005)122号]文件颁布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统筹规划、有序开展、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的推进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开展。五年来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四个专项”事务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区地名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地名档案为基础,地名信息为平台,地名标准为核心,地名文化为支撑,城乡地名标志为载体的覆盖全疆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体系,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根据民政部的安排,今年初自治区对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自检自查工作,现将五年来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部,面积约16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周边与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达5500公里。全区共辖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19个县级市、68个县(其中6个民族自治县)、11个市辖区、162个街道、237个镇、621个乡(其中43个民族乡)、1879个社区、8721个村委会。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 居的地区,主要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0多个民族,至2010年底全疆总人口达2200多万。

二、自治区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精神,为了做好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6年7月召开了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会议,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及自治区副主席贾帕尔·阿比不拉在会上都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明确了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意义及目标,安排部署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要求。为了切实落实好此项工作,自治区成立了由政府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席任组长、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公安厅、建设厅等21个部门组成的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日常工作。五年来我区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使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全面推动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的开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方案》(新政办发[2006]97号),为自治区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和依据。为了提高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水平,切实完成好“四个专项”事务,我区自2006年至今先后在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举办了四次全疆地名工作业务培训班,邀请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总参测绘院、自治区建设厅、自治区档案局和自治区地名标准化中心有关人员,就地名业务、地名规划、地名数据库、地名档案等专业知识进行了培训,使全疆受训人员累计达500余人。此外为了学习外地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的先进经验,我区还先后5次安排各地州地名干部共50余人次参加了由民政部举办的地名规划、地名数据库、地名译写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等培训班,使全疆地名干部基本掌握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政策法规、原则和有关操作规程,为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指导和推动作用。

1、地名规范水平明显提高

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五年来我区在地名规范化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对现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已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列入了《自治区人民政府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有望今年上半年颁布实施。二是通过编纂辞典、志书等专业书籍,对全区各类地名进行规范化处理,最终达到全疆地名标准化的目标。目前《新疆地名大词典》和《新疆通志·地名志》已进入最后编审阶段,计划今年上半年出版发行。此外,我区阿勒泰地区出版了《阿勒泰地区标准地名录》、和田地区出版了新版《和田地区地名图志》,《乌鲁木齐市地名词典》也在积极编纂之中。三是开展了全疆行政区划挂图地名审定和审字读音标准化处理工作,全疆共清理出多音字706个、生僻字1个,次生僻字25个,一字多音字3037个,为实现地名标准化提供了规范。四是结合各地实际规范了地名命名更名管理程序,清理整顿了一大批低级庸俗、贪大求洋的不规范地名,净化了地名环境。此外各地州也相应制定出台和完善了一系列有关规范地名管理工作的政策、制度、实施意见和绩效考核等办法,加大了地名管理行政执法力度。五年来自治区共制定有关地名规范文件 件,地州市制定出台的地方性地名规范文件共计 余件,地名规范文件的出台,使我区地名管理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地名命名更名更加规范,地名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

2、地名规划有序推进。地名规划是加强地名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内容。根据民政部、建设部《关于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精神,自治区民政厅与建设厅及时出台了《关于在我区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的通知》,根据这一通知要求,我区各地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其中克拉玛依市在全疆率先完成了《地名规划》文本,起到了示范作用,为此自治区在克拉玛依市召开了全疆地名规划工作推进会,通过以点带面,有力地推动了全疆各主要城市的地名规划工作。目前除克拉玛依市外,乌鲁木齐、石河子、库尔勒、阿勒泰、图木舒克等城市的《地名规划》文本已经完成,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之中,此外库车、若羌等县的《地名规划》文本正在编制之中。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由于内地19个省市开展了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致使我区部分城市的地名规划跟不上城 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故阿克苏、喀什、和田等城市的地名规划需要重新进行修改完善。截止2010年底,全疆共有 个城市已经完成了《地名规划》文本,另有 个县市正在积极编制之中。通过编制地名规划,有力的提升了我区地域文化特色,提高了地名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了我区地名工作的健康发展。

3、地名标志设置成效显著。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地名标志导向体系,确保全疆城乡都有符合标准、数量足够、布点合理、便于公众使用的地名标志。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区在2005年基本完成城市地名设标的基础上,启动了乡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为了严格规范地名标志牌收费标准,自治区民政厅和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我区城乡地名标牌收费标准的通知》,要求全疆各地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地名标志规格标准收费,杜绝了各类违规收费现象的发生。为了确保标牌质量,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数次深入全疆各地,检查督促指导地名设标工作,并从源头上严把地名拼写译写关、生产厂家资质关、地名标牌质量关、安装设置标准关,确保了全疆地名标志标准符合国家《地名标志·城乡》的规定要求。截止2010年底,全疆21个城市全都完成了街路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并基本完成了大小门牌的制作安装,在全疆68个县中,已有67个县基本完成了县驻地镇的街、路、巷地名标志设置工作,除喀什地区和个别县外绝大部分县安装了大小门牌。据初步统计,五年来我区各地州共设置街路巷地名标志牌 万 余块、大小门牌 万块,全疆共投入地名标志设置资金达 余万元。地名标志的设置暨起到了指位功能,又增加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了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4、数字地名进展迅速。数字地名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点,也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成果的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区各地按照边建库边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工作。根据民政部的要求,我区所有地州市及县市区均开展了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并陆续报送至自治区地名标准化中心,进行了统一汇总,初步建立了自治区级地名数据库建设系统。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与各地州加强联系,不断收集各地最新的数据库资料,进一步充实国家地名数据库。目前我区已开通了新疆地名信息网、克拉玛依地名信息网、昌吉区划地名网、巴州地名网等地州市级地名网站。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市还分别开通了电话问路服务和触摸屏地名查询服务,伊犁州电子地图服务工作也初具规模,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县率先在全疆开通了县级地名网,该地区其他县网站正在积极建设之中。自治区区划、地名、界线“三合一”管理系统已经建成,全疆4520幅1:5万比例尺地图矢量数据及地名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规划工作已完成,全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信息网正在调试阶段,即将问世。截止2010年底,我区三级地名数据库共录入各类地名数据约 万余条,已汇总至3.0版国家地名数据库中。全疆共开通地名网站 个,设立地名问讯电话 部,安装地名查询电子触摸屏 台。通过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大 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经济社会活动交往,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5、地名档案规范化逐步加强

地名档案规范化是做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根据民政部《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为规范我区地名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工作。2007年自治区民政厅与档案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地名勘界档案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通知》,要求全疆各地州市必须按照民政部《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地名档案进行一次彻底的收集、整理、归档。为此2007年10月,自治区民政厅与档案局组成了联合检查组对全疆地名档案规范化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通过检查,使我区地名档案规范化工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地名档案分类明确、图、文、表、卡归档合理,保管妥当。此外各地都相应制定了地名档案管理制度,使地名档案装具、管理设备及存放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全疆已有70%的县市设立了地名专业档案室,极大的提高了地名档案规范化服务水平,也为今年开展的地名普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的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经费落实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五年来,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地州市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使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工作中,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在帮助各地协调解决经费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保证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经费的落实。为了督促各地尽快完成工作,自2007年至今,自治区民政厅与各地州民政局都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纳入到了年终目标考核中,同其他民政工作一同进行量化考核。为了解决我区部分贫困县地名设标工作经费,在自治区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协调下,自治区财政拨出专款150万元,为我区30个贫困县各补助5万元用于地名设标工作,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开展。此外为了做好地名数据库建设,自治区地名主管部门还为各地州配备了电脑等电子设备,以改善基层的办公条件。因此我们认为,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并发挥作用,是完成此项工作的基本保障。

2、创新机制,扎实工作

在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中,由于投入经费大,各地都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工作,特别是在地名设标工作中,有些地区采取了“以牌养牌”的方法,通过商业运作,广告招标的形式,为地名标志的维护开辟了新途径,有些县市将设置完成的路牌统一交到市政管理处进行维护管理,减轻了民政部门的压力,有些地方将设标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天山杯”验收标准相结合,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五年来,自治区先后派出7 8 个检查小组共计18人次,深入全疆各地州市对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进行检查指导,有力的推动了工作的开展。此外广大地名干部扎实工作、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也为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密切配合、相互协作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一项社会公益服务事业,服务对象是全社会,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由于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综合性强,牵扯面广,因此特别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财政、公安、城建、质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实践证明,凡是领导重视,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作用的地区,各部门之间就配合密切,相互协作,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任务就开展的好,因此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的力量,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其作用才能发挥的更加突出。

4、营造氛围、加强宣传

为了使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深入人心,我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地名网站、《地名简报》等宣传媒体,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地名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五年来,我区共在上述媒体中做客电台直播间2次,电视新闻3次,报道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消息3篇,编发《地名简报》22期。此外有些地方还通过发放宣传单,为广大居民宣传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的具体内容,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而顺利完成了全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

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近期工作 根据民政部的安排部署,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已告一段落,由于种种原因我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四个专项”事务尚未全部完成,为此自治区已作出安排,将在近期内开展以下工作,力求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1、大力推进地名规范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国家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尚未出台之前,抓紧督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管理办法》尽快出台。同时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继续制定、完善地名管理的措施和办法,适应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国家地名数据库更新维护、地名标志设置、地名档案管理等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二是要规范管理。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对含有生僻字、异体字、自造字的地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重音等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专名含义不合规定、通名使用不相匹配的地名进行清理,对违法使用的地名要抓住典型事例予以曝光,净化地名环境,推进地名的标准化,为社会提供规范的地名信息。三是要重视成果应用。加强行政区划图、地名录和地名简册等地名出版物的出版、修订工作,加大地名理论创新力度,拓宽理论研究领域,进一步提高我区地名工作的理论水平。

2、加快推进城市地名规划工作。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全疆对口支援新疆的有力条件,切实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地名规划方案,积极协调建设规划部门抓好落实,加快全省地名规划编制步伐。通过科学的地名规划,达到既要遵循名副其实、规范有序、雅俗共赏、好找易记的基本方针,又要体现地名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规范通名与优化专名相协调等编制原则,建立健全专家论证和地名规划听证制度,提高城市地名规划科学性和权威性,以及地名规划工作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

3、进一步推进乡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在巩固现有城乡设标成果的同时,认真开展地名标志设置“回头看”,查漏补缺,做到设标与管理并重,制定完善地名标志设置维护管理办法和长效管理机制。要积极采取措施,对于尚未开展设标工作的乡镇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成熟一个,开展一个,力争早日完成我区乡镇设标任务。

4、不断完善地名数据库内容,提高地名信息服务水平地名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服务工作是一项任务重,业务新、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我区将采取措施,加大对地名数据库的工作力度,通过对基层地名干部的不断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尤其是通过即将开展的地名普查工作,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地名数据库内容。在地名信息化服务上,我区与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数据库维护中心联合搭建了全疆地名信息公共服务网站,为地名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平台,下一步我们将开通全疆各县市接口,开通多项地名服务,如网上地名查询、电子地图查询、网上测距、网上地名公告、网上报表 等功能,不断提高地名信息化服务能力。

附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进展情况统计表

第四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报告

某某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情况

尊敬的:

上午好!非常感谢文化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某某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心、关爱和大力支持!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某某的省情,某某省下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境内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等55个民族;总面积为2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135.6万。2013年某某GDP总量24502亿元,居全国第十位;其中,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35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5.3%。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某某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文化人才辈出。某某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纳入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3年底,全省有省级公共图书馆2个、省级群众艺术馆1个;地市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

14个;县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19个、文化馆129个;博物馆10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处;乡镇综合文化站2238个;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总面积204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3平方米;可以说,我省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注重从资金投入、制度建设、实践操作等方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了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力度。2013年全省文化事业费14.47亿元,在全国位居13位。投资9.68亿元的省博物馆改扩建、某某图书馆新馆、某某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启动。市州县两级财政多方筹集资金,普遍启动了图书馆、文化馆的新建和达标改造工程,据统计,2012年-2013年某某省市(州)县级文化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157亿元,建设规模976万平方米。我厅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评出一级站253个。从2009年起,文化部为城市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信息资源工程设备和文艺活动基本设备,目前,中央已累计安排下达我省286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76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置采购资金12267万元;安排我省199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22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2143个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专项资金3519万元,极大改善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硬件设施。

二是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年初,在某某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重点提到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系列问题,并提出探索建设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据此,我厅就包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问题在内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事项进行了责任分工,开启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省人大、省政协、省委宣传部、我厅都组织了公共文化建设的专题调研。省人大还推动制定出台《某某省公共文化事业保障条例》。近三年来,公共文化建设成为我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热点,涉及相关内容的很多。

省政府近日印发了《某某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内容。我厅正在与省发改委积极沟通,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某某省“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

三是加大了实践操作创新力度。首先,积极创新“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据统计,免费开放前我省各级图书馆、文化馆日接待量为12.1万人,免费开放后的日接待量达37.6万人,增长210.7%,免费开放社会影响面正在进一步扩大。各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各项活动都有显著增长,据统计,2013年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1696万人次,较 3

上年增长13.8%。各级文化馆(站)举办展览4152个,较上年增长6.8%。全省87家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2014年上半年接待观众1979.3万人次,观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其次,打造深受群众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2013年、2014年的“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从乡村海选、县市区初赛,到市州复赛和决赛汇演,群众演出群众参与群众评价,发动之深、参与之广、规模之大、持续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达到了“让草根当主角,让群众乐起来”的目的,受到基层和群众的广泛好评。连续五年开展每年1万场的“演艺惠民,送戏下乡”活动,把优秀文艺作品送到基层、送到农村。积极组织“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活动,去年演出181场,惠及观众20万余人次。“三湘读书月活动”,全省少年儿童读书活动,“湘图讲坛”等阅读推广活动受到广大民众欢迎。“出版湘军”、“广电湘军”等全国知名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也推动和促进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第三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内部管理机制。我厅积极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单位的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激发内部活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我厅在绩效考核中,把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点的考核指标;在新的一轮机构的改革中,主动与编办、人事等有关部门沟通,注重解决基层尤其是乡镇文化站文化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重视有待提高。尽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在某些地方,仍然存在“文化自觉”和政府主导意识还不够强的现象;对公共文化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认为文化是“软任务”,不如抓经济、抓城建见效快,没有真正将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二是投入有待加强。近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入有了较大地增长,但市、县两级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不刚性、不均衡、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我省作为中西部省份,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相对薄弱,省级财政压力很大,尽管投入在逐年增长,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差距仍然很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还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就全国范围而言,我省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排名第29位;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排名第26位;平均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排名第24位;人均群众文化业务活动专项经费排名第17位。尚无省级美术馆。

三是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管理手段不够先进,以“办文化”替代“管文化”的现象还或多或少存在。公共文化 5

服务绩效管理制度化和科学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普遍缺乏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问责机制,“为谁抓、谁来抓、怎么抓”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难于协调、监督缺位、资源浪费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三、思考与建议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文化民生的主要途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部门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责任。我们的思考和建议如下:

一是加快公共文化领域的立法工作。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国家层面已出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82号)等,但还没有出台关于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建议把公共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二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领导责任。建议抓住国家、各省正在筹划出台“十三五”规划的契机,积极促进各地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 “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一同规划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促进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考评范畴,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促进各地建立稳步增长的公共文化财政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三是注重新型城镇化中的公共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国家已经发布了新型城镇化规划(2004—2020年),规划对文化传承在城镇化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和地位作了明确的要求。可在城镇化建设中,文化规划的缺位还普遍存在。建议抓住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契机,努力推动各地在城镇化建设中把保护文化作为考量执政能力、执政理念和文化素养的指标来进行考核,确保城市建设中文化规划不缺位。

四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议尽快出台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明确各级政府的文化保障责任和底线。我们将参照国家标准,结合某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体现某某特色,积极制定省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管理和服务等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五是大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平台建设、公益性文化活动、文艺创作生产、特色文化传承等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化发展;培育和发展文化非营利性组织,鼓励志愿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推动自我保护、自我管理、自我开发等良性民间参与机制的形成。我厅正在积极推进省博物馆、某某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

六是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作用。发挥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对公共 7

文化资源、资金、技术、人才队伍、保障、管理服务等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通过制度设计,努力突破体制障碍,推进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交流与合作。

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深化改革、加大力度,加快构建具有某某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五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作者:金德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日益增多。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管理职能,已成为各级政府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所谓公共服务,指的是政府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包括政府为推进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提供的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所谓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社会管理则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与约束,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这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总的来看,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比较薄弱,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就社会管理言之,我国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是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的集中管理模式,它导致社会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同时,这种管理模式还使政府部门机构臃肿、层次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就公共服务言之,政府承担了过多的公共服务职能,控制公共服务的范围仍嫌过宽,难以满足社会投资多元化与消费多元化需求,另则政府过于重视投入而轻视服务的效果,为公众服务的观念还未完全确立,再则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着城乡失衡、地区失衡等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亟待解决下述问题:其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由于社会事务具有复杂性,社会公众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调控、社会组织和公民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机制。其二要不断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通过建立健全统一、公正、透明的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其三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各种社会管理机制的整合,最终形成有效覆盖全社会的应急管理系统,这是当前社会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当然,在强调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常态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OO四年八月二十日

下载小江村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情况汇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江村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情况汇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基础知识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内涵、趋势、问题及对策(第52期) 编者按:近年来,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界,对我国政府当前应重点“干什么”这个问题,较为一致的呼声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总结

    涌泉街道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工作总结 自2007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涌泉街道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以构建和谐社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目标,重基础......

    公共服务均等化汇报材料

    **镇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汇报近年来,**镇按照市委、区委相关文件精神,以提升群众幸福度、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实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改革......

    物价局公共服务汇报(5篇模版)

    物价局公共服务汇报 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三个到位”。①领导重视到位。4月14日全市价格公共服务工作会议后,我局一方面及时向县政府分管领导汇报,积极争取县政府......

    洪湖镇永顺村2011年度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汇报

    洪湖镇永顺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实施工作总结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关系广大农村群众切身利益,让广大农村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提高幸福指数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涉及广大......

    中心村建设汇报

    郭杖子满族乡 关于中心村建设推进情况的汇报 按照调度会要求,现将我乡中心村建设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十二五期间,我乡将重点打造三个中心村,即,倪杖子、金杖子、于杖子。2012年......

    ##村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大全)

    枫溪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2010年12月)枫溪村地处明溪县西北部,海拔645米,人口832人,223户,辖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土地总面积28673亩,耕地面积1335亩(其中水田1261......

    《江村小景》教学设计

    《江村小景》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 1、阅读课文,能简要概述故事情节。 2、能概括出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3、能说出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