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发展,提出健全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时间:2019-05-12 17:1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农"发展,提出健全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农"发展,提出健全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第一篇:三农"发展,提出健全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国家重视“三农”发展,提出健全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大背景下,由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商业化运作、综合性经营、并为政府代办政策性业务的全国性农业保险公司。公司经营农业保险、机动车辆保险等各种财产损失保险、法定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其他涉及农村和农民的财产保险业务,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等综合性保险业务。随着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支持农业保险政策的逐步落实,安华农业保险公司通过自我完善和不懈努力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走出一条安身农业的发展道路,为服务“三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为更有效地开发保险市场,便于业务拓展,公司决定根据计算机前沿技术,对现有信息系统重开发,构建灵活、稳定、柔性的信息平台,以适应激烈竞争环境下公司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该项目建设由吉林省安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吉林省安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业务范围主要是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支持与业务咨询等相关工作。

基于公司需求,现面向吉林大学公开招聘员工。

我们将为员工提供:

① 良好的工作环境。

公司位于前进大街阳光大厦,毗邻吉林大学前卫南区,工作环境好。

②领先的培训体系。

提供行业领先的培训,公司与微软技术专家竭诚合作,不定期举办技术培训,为员工提供与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直接交流、面谈的机会,让员工可以迅速成长。

③规范的用工制度。

员工入职将签署国家统一的劳动合同,公司为员工提供三险一金。

岗位职责:

1、参与公司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的调研、论证、立项和具体实施工作;

2、参与公司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负责在业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协助进行软件开发计划并参与实施,包括软件开发、测试、修改、升级以及相关技术支持工作;

3、开发和实施公司软件项目,支持新业务领域应用系统建设,负责公司信息化网络建设、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网络管理及电子商务等工作;

4、为公司决策和应用部门的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工作要求:

1、善于沟通,为人正直诚信,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能力;

2、熟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熟悉.NET开发平台,熟悉C#语言并能熟练应用相关开发工具(例如:Microsoft Visual Studio);

3、熟悉数据库的管理、数据库建模,拥有SQL Sever使用经验者优先;

4、了解基础架构设计、应用架构设计、数据架构设计;

5、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具有IT类资格认证者优先;

7、拥有面向对象的大型系统软件开发经验者优先。

简历发送至:lirong@ahit-global.com

投递简历请以“学院+专业+姓名”命名。

第二篇:关于建立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方案(试行)

关于建立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方案(试行)

农业保险是保护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关于“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的要求,结合本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探索运用保险机制,建立符合本市实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

探索建立适合本市实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逐步扩大覆盖面,有步骤地建立多形式经营、多渠道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十一五”期间,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主要种养业生产项目的30%。

三、基本原则

(一)农民自愿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在坚持农民自愿投保基础上,将农民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落实其它支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调动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效应。

(二)保护农民利益与培养风险意识相结合。制度设计的核心在于保护农民利益,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在保障农民成为制度受益主体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养农民的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和互助意识。

(三)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农业保险是准公共物品,政府在积极组织推动和给予财政税收政策支持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等各种市场资源开展业务运作。

(四)农业保险与灾害救济相结合。农业保险是农业风险管理和灾害救助方式之一,实现农业保险全覆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为体现公共财政的公平与普惠,在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农业保险的同时,灾害救济制度与农业保险互相配合、互为补充。

(五)农业保险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相结合。通过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进一步改善郊区农村信贷环境,提高农业经营主体资金融通能力,有效防范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引导金融资金投入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

四、制度架构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应为多方参与、风险分散、多层次的风险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商业保险公司和农民等各方面积极性。根据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和风险特点,制度涉及四个层面。

第一层面:农民缴纳部分保费、承担部分风险,受灾出险后获得相应风险补偿;

第二层面:商业保险公司按照保单合同约定承担农业风险损失;

第三层面:商业再保险公司按照再保险合同约定承担商业保险公司农业风险损失中应分担部分;

第四层面: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用于补贴超出商业保险公司合同约定的农业风险损失。

其中,财政给予参保农户保费补贴,给予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管理费用补贴,提取巨灾风险准备金。商业保险公司按照“单独立账、单独核算、盈余结转”的原则管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参保农民获得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损失补偿。

五、运作方式

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方式运作。

(一)管理协调机构职责。建立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秘书长、主管副秘书长和市农委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政府法制办、北京保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气象局等部门组成。协调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完善农业保险的政策制度;组织制定农业保险工作措施;审定费用预算、工作计划;协调各项工作开展;检查监督工作落实。

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主要负责组织开展农业保险政策调研、提出完善建议;编制农业保险规划和计划;确定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域和评估险种费率;提出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用预算;组织选定商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开展农业保险宣传、农业灾情统计。

(二)保险公司职责。按照法律法规和农业保险险种及风险特点制定保险条款和费率;发挥保险在防灾减灾和处理灾害事故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农业风险预警提示制度,加强风险防范;合理安排再保险,分散农业风险;及时查勘、定损,履行赔偿责任。

(三)支持政策措施。

1.财政补贴。保费补贴:“十一五”期间,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主要种养业生产项目的30%,重点开办果品、蔬菜、粮食、肉禽、奶牛五类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财政给予参保农民50%的保费补贴,各区县可根据实际累加农民保费补贴。

经营管理费用补贴:按照确定的政策性险种,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财政给予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险险保保费收入10%的经营管理费用补贴。

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按照上年农业增加值的1‰,预提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

2.税收减免。依法对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免征营业税;积极申请农业保险所得税减免政策。

3.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险业务,拓展农村保险市场。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促进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在农民自愿基础上,鼓励各区县组织分散农户以村、乡镇为单位整体参保;鼓励由农业龙头企业带领基地农户集中参保;鼓励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组织社员(会员)集中参保。

(四)市场运作管理。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是经保险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合法经营机构,且偿付能力充足、管理制度完善,能够提供适合农民需求的保险产品。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理机构通过市场方式选择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保险监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监管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的条款费率和经营行为。

本方案(试行)施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相关问题探讨

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相关问题探

摘要:文章主要从福建省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服务“三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基本路径选择,切实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职能,努力把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成为服务“三农”的现代银行。

关键词:农业政策性银行;“三农”;农业

“三农”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的日益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农业政策性银行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更好地发挥服务“三农”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福建省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福建省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现状

XX年以来,泉州市分行对金穗米业有限公司累计发放贷款3370万元。该公司依靠农业发展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的保障,不断扩大粮食生产基地和大米加工生产线,先后在泰宁、光泽、南安等地建立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和订单粮食生产基 地1.2万亩,带动农户2.3万户。同时引进优质水稻品种,种植面积5.26万亩,产量达1.4万吨。仅此两项,每年为企业带来利润140万元,为农民增收442.5万元。该行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有选择地加以支持,通过这些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了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在加大流动资金贷款投放的同时,高度重视项目支农工作,扶持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的产业做大做强。为提高政府粮食储存能力,支持南安、永春、肖厝、德化等县开展粮食仓储建设,目前已审批粮食仓储设施贷款5笔、金额7400万元,支持企业新建粮仓10栋,并按工程进度已发放贷款2400万元。其中南安市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是XX年南安市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开工将加快泉州市政府在官桥、水头一带建设“粮食经济板块”的进程,有助于庞大的粮食产业链形成和区域性特色农贸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农业发展银行在服务“三农”方面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在发挥服务“三农”职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业务范围、资金来源等。

福建省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存在问题分析

1、改革目标的不明确性。农业发展银行实际职能与应有功能不相吻合,不能有效弥补商业性金融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的缺失。农业政策性金融集财政与金融优势于一体,是各国在市场化条件下扶持和保护农业的最佳选择。在 市场化条件下,农村金融资源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进行有效配置的现实,迫切需要政府运用农业政策性金融手段来校正。农业政策性金融应该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凡农村商业性金融不愿意进入或正在退出的领域,而国家又必须加以扶持和保护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应该进入,以引导商业性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的进入,否则,就会影响该领域的资源优化配置。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金融工具。但经过1998年的职能调整后,目前农业发展银行的实际职能与1994年建行初期确定的应有功能有很大差距,事实上的“收购银行”,限制了其在新形势下支农作用的充分发挥。这几年,社会各方面要求农业发展银行调整职能定位、扩大业务范围、增强支农能力的呼声虽然很高,但具体方案久拖不决,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2、支持范围的狭窄与信贷需求的宽泛性。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较窄,主要局限在由国务院确定的粮棉油收购、储备、调销、加工贷款等业务。由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特殊职能,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政策导向、政府调控、示范引导、信用保障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说到底是政策性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它的合理性必须放在当前世界经济总体走势和我国农业优势资源潜力能否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天平上,才能加以 正确判断。在XX年没有出台最低收购价政策之前,以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业务急剧萎缩的严峻形势和原有的客户基础现实,大力拓展商业性业务已成为燃眉之急,于是各行拓展商业性业务紧锣密鼓,农业发展银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正发挥着其他金融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三农”的支持成效非常明显。由此不难发现,仅定位于在粮食产业内的流通环节中的原粮购销业务进行信贷服务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与经济全球化潮流中以更低的操作成本、培育自己新的比较优势实现农民的更高收入对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渴求愈来愈不适应。

3、农业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性。农业发展银行筹资方式单一,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我国政策性银行只能通过定向发行金融债券和向中央银行借款方式筹资,财政补贴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积累资金能力有限,没有形成稳定的筹资机制,影响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作用的空间。同时,自主筹资功能弱。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按照国务院规定的业务范围,筹集可靠的资金来源,成为一个独立的筹资主体,履行其作为筹资主体应承担的责任,应当说具有比商业银行更为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负债业务主体——向中央银行借款、吸收开户企事业单位存款等均属于被动形成的负债,目前农业发展银行的筹资功能较弱。农业发展银行的营运资金绝大多数来 源于中央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农业发展银行在他承担粮棉油政策性收购的巨额资金支持职责而自身筹资功能弱化的条件下,政策性贷款与基础货币之间的直接联系难以分割。

4、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存在的匮乏性。目前我国的金融立法日趋完善,但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工作却显得严重滞后,农业发展银行经营活动所依据的国务院文件和章程的有关内容早已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在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运行中,长期缺少法律依据,造成了定位不准,政府干预过多等问题,妨碍了政策性金融的运行。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后,关于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却一直没有出台,对政策性银行经营范围、运行规则、违规处罚等都没有明确规定。政策性银行在无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无规则游戏运行十多年,带来了明显的负效应。

5、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组建以来,尽管下了很大力气建立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并力求使之不断完善,但还存在问题和差距。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增长目前属于数量规模型,数量、范围、规模等不断扩大,质量、效益虽有提高,但不是十分明显,可以说还没有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政府、与中央银行、与有关部门及客户的关系还有待理顺。内 控机制比较薄弱,不良贷款比重高。对政策性银行而言,项目贷款评审和财务评估是直接决定贷款风险和收益高低的主要因素。但目前政策性金融机构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内部审计和监察力量薄弱,管理粗放,甚至有些政策性银行由于内部管理混乱、违法违规经营,不良贷款率高,面临很大的信贷风险。

二、福建省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基本路径选择

明确改革目标及职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按照增强农业发展银行支农主导作用的总目标,及时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逐步把农业发展银行办成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农村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重点围绕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与集约型农业发展、农村扶贫开发等领域,增加中长期开发性贷款投入,支持农村综合性开发的农业政策性银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农业发展银行这家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大力支持,农业发展银行也应该发展成为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银行。从长远来考虑,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应该明确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扩大农村信贷资金范围

在目前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均需要农业发展银行的支持。在做好国家粮棉油收购贷款和专项储备贷款的同时,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政策性金融业务;办理其他金融机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转贷及委托业务;试点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等,逐步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重点由农产品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拓宽各种可能的融资渠道

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从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对筹资成本高于投资收益的差额,财政应予以补贴。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发行金融债券并争取世行、粮农组织等的低息贷款提高资本充足率,拓展新业务;形成统一办理国际金融机构中与农业相关的转贷业务,特别是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亚行对我国的农业项目贷款和扶贫开发贷款的转贷,应统一由国家政策性银行经营。为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筹资渠道,改善负债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建立灵活高效的资金营运体制,可考虑在我国采取市场化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一是有利于改善农业发展银行的负债结构,适应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为农业发展银行长期稳健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市场化发债能降低筹资成本,改善农业发展银行财务状况。市场化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与向央行借款相比具有成本低的优 势。市场化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发行利率明显低于同期央行再贷款利率,可以大大降低筹资成本。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有别于商业银行、符合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特点的监管和考核评价办法,严格规范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行为,促进对农业发展银行的依法监管。尽早制定农业政策性银行法或农业政策性银行条例,在法律上明确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这是农业发展银行有效服务“三农”的根本前提。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也是为防止因财政补贴而带来的道德风险,对政策性金融的经营宗旨、经营原则等加以明确,确保其稳健持久运营。

创建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经营机制,是农业发展银行经营活力的源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发展银行要深化改革,按照现代银行制度的要求,健全完善业务经营管理机制。要按照精简、高效、经济的原则,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营效率;要强化管理机制创新,加快劳动人事制度创新,建立完善与工作业绩和效益挂钩的评价考核、绩效挂钩和薪酬分配制度,发挥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调动经营积极性,提高经营绩效;要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创新与建设,建立系统、全面、科学的风险防控制度和操作体系,推行以防范为主导、监管为核心、补偿为重点的风险管理模 式。切实落实现代银行要求,不断推进农业发展银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行精细管理,建立完善管理机制。围绕增强支农能力,创新融资机制,积极拓展中间业务。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基础管理水平为出发点,牢固树立流程银行观念,优化操作流程,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营效益为主线的全行总体业务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做到各项业务流程标准化、精细化。

参考文献:

1、邹荣贵.加快推进福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探讨[J].发展研究,XX(3).2、陈丽珍.农业政策性银行对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J].经济师,XX(11).3、孟献斌.加大农业发展银行信贷支农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J].中国金融,XX(3).4、池小萍,张国亮,刘建国.论建设新农村与健全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J].武汉金融,XX(5).5、马XX.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J].现代金融,XX(12).

第四篇:创新农业保险 支持三农发展[定稿]

创新农业保险 支持“三农”发展

2015-03-1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中的第五条指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对农业保险支持“三农”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全国第一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信农险”)将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问题,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十条”,努力开拓创新,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着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积极开拓农险新险种、新领域,安信农险的农业保险产品(含涉农险)涵盖种植业、养殖业、林木、农机装备、渔船、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农民人身意外伤害、食品流通和安全九个方面,其中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水稻、小麦、油菜、生猪、能繁母猪、林木、设施大棚保险的覆盖率达100%,做到“应保尽保”,地方特色农产品如西甜瓜、绿叶蔬菜、淡水养殖、白山羊等也得到了较全面的保障。农业保险保障程度达48%,深度达1.2%,位居全国前列。上海农业保险已为本市76万户籍农民、18万外来务农人员、27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60余家家庭农场、78家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满足了农户的不同需求。

二、积极探索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

一是巩固保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继续发挥蔬菜价格指数保险保障“菜篮子”的作用,以均衡播种、均衡上市、均衡价格为目标,以绿叶菜市场零售价与约定价同比例降幅为标准,参考CPI指数变化作为理赔依据,对夏季和冬季生产绿叶菜的农民进行成本价补偿。截至目前,该险种已累计为上海市69.57万亩的淡季绿叶菜提供了保险保障,支付赔款超过6000万元。2014年春节期间,恰逢暖冬,菜价偏低,冬淡保险为此支付赔款近3000万元,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稳定了绿叶菜的生产。二是探索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松江家庭农场模式已向全国推广,生猪价格关系到松江家庭农场经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保障 1 家庭农场收入的稳定,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松江试点,该险种以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为理赔依据,市场低迷时补偿农户损失。三是探索气象指数保险。安信农险联合上海市气象局分析了上海近五十年的气象数据,研发以高温和降水量为指数的保险新产品,在全国首次推出露地种植绿叶菜气象指数保险。保险期间,采用绿叶菜整个生长期内的平均气温和累计降水量作为理赔依据,一旦达到合同约定的起赔点,即按保单约定的标准进行理赔,弥补蔬菜种植保险查勘定损难、理赔时间长等缺点,鼓励种植户提高防灾防损能力和灾后的救灾积极性。险种推出以来,在九个郊区县累计承保面积6076亩次,出险面积757.2亩次,涉及合作社36户次,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

三、拓展涉农保险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继续推进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解决农民及专业合作社贷款难问题。项目运行至今,已为2249笔贷款提供信用担保,保障贷款金额共计12.83亿元。该险种的推出大大缩短了银行放贷时间,由过去的1至2个月缩短至5天。二是继续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市食安办和食药监局的推动下,在各区县食安监管部门的配合下,安信农险试点推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覆盖全市60%以上的固定办酒会所,保障就餐人数超过600万人次,提供了累计超过62.6亿元的保险保障,已形成涵盖冷鲜鸡食用、盒饭配送、为老助餐、餐饮饭店、超市卖场、食品生产等九大方面的食品安全保险保障体系。三是在全国首创菜农高温人身意外险。参保者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因中暑引起死亡伤残,可得到最高金额为20万元的赔偿。四是积极探索生鲜农产品电商保险。如推出大闸蟹品质保险,保障网购消费者的利益。

四、建立农业保险大灾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一是推动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建立。2014年,上海正式颁布实施《上海市农业保险大灾(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暂行办法》(沪府办〔2014〕50号),明确规定农险赔付率超过90%为大灾,超过150%为巨灾。保险机构在90%~150%范围内购买再保险时,市财政予以60%的保费补贴,最高不超过800万元,超过150%部分由农业保险机构使用对应区间的再保险赔款摊回部分和农业保险大灾(巨灾)风险准备金承担后,差额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一事一议解决,初步建立了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散机制。二是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再保市场资源分散风险。合理评估上海农业生产风险,购买合适的再保险来分散种养两业险风险。依靠国际再保险公司力量研发气象指数保险,控制指数类保险的系统风险。三是贯彻落实财政部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规定计提、使用、管理大灾准备金。四是积极参与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的筹建。

五、进一步健全农业保险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形成区县“三农”保险服务中心、乡镇“三农”保险服务站、村“三农”保险服务点(农业保险协保员)点面结合的三级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做到“管理到区县、机构到乡镇、网络到村组、服务到农户”。二是积极培养农险服务队伍,探索创建农险导师制,以农险专业传承为抓手,促进青年农险人才的成长;以工作规范、任务明确、奖惩分明为目标建设协保员队伍,提高协保员的服务水平。三是推进承保理赔服务标准化建设,用1至2年时间规范农险业务流程,在承保、核保、报案、立案、定损、理算、理赔、单证管理等环节形成企业标准。四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借助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民一点通”“一村一网”来落实农业保险“五公开、三到户”。同时推广GPS技术、无人机技术在农险业务中的应用,完善能繁母猪保险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农险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

六、健全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市、区(县)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委员会建设,依托政府各部门力量,建立推委会定期沟通交流机制,推动涉农商业险发展,实施“同等条件、优先承保”的倾斜政策,以效益较好的商业险来弥补农险效益的不足,提高农险抗风险能力,促进“以险养险”工作。二是与市气象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历史气象数据支撑农险发展,开展上海露地蔬菜种植气象指数保险创新研究,共享气象预警平台,将风险预警、防灾减损、灾后处理等与气象服务工作相结合,及时向农户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三是与12316“三农”服务热线建立联动机制。农业 保险服务热线主动对接12316热线,做到无缝转接、信息共享、工作联动,方便农户报案,增强保险公司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四是与市农委共建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将承保数据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数据比对、公示,提高保险数量的准确性。五是积极争取政府项目扶持,在气象保险指数研发、能繁母猪信息化建设、无人机查勘研究等方面争取到农业部、市农委的项目资金支持,加快推动农险创新工作。

七、积极接受政府管理事务委托

参与新农合医疗保险第三方管理。在闵行区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安信农险通过公开竞标,成为崇明新农合医疗保险的第三方管理机构。形成了“基本+补充”的第三方管理形态,继续采取“DRGS+临床路径”的管理手段和“实时结报+二卡合一”的服务模式,合理控制农民医药费的支出。

参与病死猪数据比对核实工作。安信农险接受市农委、市财政局委托,在浦东、崇明、奉贤、金山四个养猪大区(县)试点病死猪数据比对核实工作,利用生猪和能繁母猪养殖保险数据资源进行比对分析,定期到现场核实病死猪只数,提高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发放的准确性。

作者简介:何荣勋,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农业保险部总经理。

作者: 何荣勋

来源: 《上海保险》2014年第11期

第五篇:论强化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思考三稿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士学位论文

论强化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思考

作 者 谢东艳 系 别 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年 级 2010级金融八班 学 号 102122124 指导教师 辛桂华 导师职称 副教授

摘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家的根本问题,关系社会稳定,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解决了“三农”问题,就是解决了国家问题。走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三农”问题之路,认清“三农”问题的本质,迫切需要国家政策和金融机构的扶持。农业政策性银行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弥补市场经济失灵的重要手段,在支持和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发展还不成熟,今后一段时间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关键字:农业政策性银行 农业 三农

Abstract

The agriculture,the countryside and the farmer question, are the national basic question, the relations social stability, the relations reform and open policy and the modernization general situation.Has solved “three agriculture” the question, has solved the national issue.Walks ha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lution “three agriculture” road of the question, clearly recognizes “three agriculture” the question essence, urgent need national policy and financial organ supportThe agricultural policy-type bank implements th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as the government, the agricultural support and the protection policy, makes up the market economy malfunction the important method, is shouldering the bounde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in the support and in the service agriculture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At present, Our country Agriculture Policy-type Bank development is not mature, next period of time will have to innovate the idea and the method construction will suit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 the agricultural policy-type finance system.Keywords: Agriculture policy bank Agriculture Three agriculture

目录

一、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概述................................................1

(一)农业政策性银行涵义..............................................1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1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必要性....................................1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1

(二)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较大................................2

(三)金融业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2

(四)弥补商业性融资不足..............................................2

三、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2(一)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现状..............................2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3

四、强化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4

(一)拓宽各种可能的融资渠道..........................................4

(二)调整信贷方向,拓展农发行的业务范围..............................5

(三)加强农发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健全运营机制..........................5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6

五、结束语................................................................6 参考文献..................................................................6 后记......................................................................7

论强化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思考

一、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概述

(一)农业政策性银行涵义

农业政策性银行,是以政府发起、组织为前提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配合和执行政府农业和农村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主要目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在农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资金融通,支持和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

1收入增加的一种特殊的金融行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仅局限于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还包括农村其他的产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三农”问题的主体,即农民、农村和农业。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

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作用主要是给农业生产以直接扶持、支持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扶持主要是通过发放大量的没有利息或利息较少的贷款,从而使农业生产有良好的条件,使农业生产成本降到最低,降低和分散农业生产的风险,使农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处于有利地位;对农产品价格的支持是农业政策性银行通过发放大量的没有利息或利息较少的钱给农户,从而有利于收购和储备农产品,使农产品在市场上不会缺货,价格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使农民可以接受生产农产品。其在扶持农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主要有扶持、诱导、补充三种职能。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必要性

农业生产没有良好的环境做后盾,对资金具有强烈的需求;融资者的利息负担能力低,管理困难,有不少贷款只能依靠农户的诚信状况。因此其他银行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愿望较低。另外,农业自身积累比较少,其数量远远难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仅仅依靠财政资金和商业性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是不能满足需求的。由于农业生产各种不利的条件,农业的发展急切需要一定的资金对其进行支持,以改善其发展环境,而这就需要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为其提供帮助,使农业实现稳定良好的发展,使农民富裕。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

农业是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的前提。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农 1贾康,中国政策性金融向何处去,中国经济出版社

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同时我国农业的生产方式也正在发生着历史性变革。为使我国农业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扩大国际影响,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必须以建立健全和发展农业政策性银行为中心。

(二)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较大

我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非常多,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各不相同,在市场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情况下,国家给农业帮助的金钱还较少,需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政府通过采取各种政治、经济手段,有效解决单靠市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农业政策性银行更加健全,使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支农作用。

(三)金融业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在解决农民、农业以及农村问题的同时,农业政策性银行也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不断地创新和进步。农业政策性银行要渐渐地加大其在农村地区的范围,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服务。在服务农业生产的同时,其自身也可以得到发展。

(四)弥补商业性融资不足

农业政策性银行在帮助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一方面贯彻和配合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通过政策性融资活动扶持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弥补由于市场失灵造成的农业生产的商业性资金投入不充裕,以帮助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又稳定的发展。

三、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现状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农业政策性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支农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国家有效地实施宏观调控。在帮助农业生产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责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三农的支持贷款可以简单地分为政策性贷款、准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三类。

1.政策性贷款主要用于粮棉油的收购业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放的农业政策性贷款大部分都用于粮棉油的收购,其对于流通领域给予了很大的资金支持,从而使农业政策性银行支农的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粮棉油收购贷款的实际使用者是粮棉油流通企业,农民只能间接的通过向流通企业出售粮棉油产品而获得一小部分钱。农业政策性贷款实际上只是增加了农副产品的卖的数量,而对于其生产没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农民来说,生产农产品所需要的钱还是没有增加,也没有直接与农业发展银行发生任何经济关系。2.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投入的情况

2007 年,经我国银监会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贷款、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流通领域建设的贷款。对于农村流通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贷款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截至2011 年3 月,农发行累计向349 家企业发放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贷款197.67 亿元。截止至2009 年末,支持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3.37 万公里,建设和改造输变电线路2.26 万多公里,复垦土地面积177 万亩。截至2010 年末,农发行涉农水利建设贷款余额达1037.41 亿元。2 3.商业性贷款帮助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所进行的商业性贷款主要有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小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3但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商业性贷款的规模比起政策性贷款的要小很多,而这也是农业发展银行利润很少的原因之一。在农业发展银行发放的商业性贷款中,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所占的比例较大,而进行的其他商业性贷款的比例较小。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农村只有很少的金融资源、其生存的条件也不是很好、常常发生亏损,因此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已经从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退出,还留在农村的银行也只是简单的办理存款业务,而使得农村的许多闲置钱财都流向外面,对于“三农”投入很少。而具有政策性金融职能的农业发展银行,其在支持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表现的不是很令人满意,政策性银行的功能没有很好的行使。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总体“贫血”,农业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性

对农业生产发展投入的资金比较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农发行的资金来源一般为:政府的财政资金,包括财政借款、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债券、4在所包括的业务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存款和财政性存款等。农业发展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除了财政拨付的资金以外,其信贷资金的来源除了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是通过人民银行下达指令性派购计划,从而使商业性金融机构购买其发行的金融债券筹集。可是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全部实现在市场上发行,购买者单一,经过商业金融机构过滤的资金,筹资需要很多的金钱。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国家财政对于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好。政府财政对农业发展银行的支持不够多,除了对粮棉油的收购贷款业务给予一定的补贴外,许多免税、补贴的政策并没有真正实行。

2.金融需求只能满足很小一部分

(1)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已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但金融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村的需要。由于金融机构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长时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能提供的金融产品非常少,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其他金融服务非常少。存款也仅仅是传统的定期和活期存款,贷款也只是对于种殖业和养殖业, 除了能够基本满足农业简单再生产贷款需要外,农民的消费性借贷也只能是依靠农民之间相互的借还。提供的有关农村生产的服务还比较的少,不够其需要。

(2)农发行业务范围很小,实力不足。1998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有关农业的许多贷款业务都划分给了农业银行,而它只是简单的负责农副产品收购后资金的供应和管理。由于农业发展银行只有一小部分业务,其支农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对农产品的 23 杨童舒,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问题探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6期 杨童舒,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问题探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6期 4 张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策略研究,内蒙古大学,2011年

支持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流通方面,而对于农产品的更深层次的加工不能提供很多的资金以帮助其发展。2004年后虽然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范围与以前相比已经很大了,但是其支农作用仍有一定的阻碍,在许多方面还是无法发挥其功能。而且农业发展银行本来建行的时间就较短,长期以来从事的业务又很少,本身实力不强,因此在支农方面其功能发挥的不是很好。

3.信贷管理体系还不是很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商业性贷款业务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它的许多特点和规律都与政策性的不同,应该针对其具体的特点和规律而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建立起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体系。同时,商业性贷款的管理手段也比较落后,风险的预防手段也明显落后于国内外的同行业,而且商业性贷款管理的科技水平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在责任的具体落实上,各级管理行和基层承担的相应风险不明确,最终形成权责不清的状况。4.缺少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

虽然当前我国对银行的法律保护措施不断加强,但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工作做的不是很到位。农业发展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法律保护还是仅仅只注重表面形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立法措施和保障。对于农业发展银行来说,并没有规定明确的开展业务活动的边界,除了简单的办理粮棉政策性业务外,其他的业务活动还正处于摸索的阶段,严重的影响了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和履行职能。农业发展银行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其很难满足“三农”问题的资金需要。

四、强化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的对策建议

目前,要想解决我国的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其关键在于又快又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和使农民富裕,另外,新农村建设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金钱的支持,而这些只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客观上需要金融资金的投入和帮助。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领域,不仅商业性银行很薄弱,政策性银行也很薄弱。这种“双薄弱”的制度安排存在严重缺陷,仅仅依靠扩大业务范围、转变体制机制是不可以解决的,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和科学的方法发展属于自己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不能只关注表面形式、增加业务,更要注重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使农村政策性银行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一)拓宽各种可能的融资渠道

1.增加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在财力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瓶颈”的情况下,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的能力有限,因此需要通过大规模的政策性金融贷款来解决农业发展缺少资金的问题。中央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及时增加和补充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以增强其支农后劲,确保农业的发展有充裕的资金支持。

2.吸纳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展吸收储蓄存款的业务。农发行可以在一些地区开展储蓄存款业务,但要将吸收的资金用于农业贷款,同时加强监管,确保将吸收的存款用在“刀刃上”,避免农发行出现流动性问题。同时农发行的储蓄业务也有利于其建立现代化的银行制度。

3.设立国家农业发展基金,并且由农业政策性银行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其来源主要有四:即从国有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从经营性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的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从经营性基本建设项目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改革农产

品购销体制,将以往用于消费和流通领域里的财政补贴作为农业发展基金的一项主要来源。

4.可以利用政府担保从国外借款。主要包括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其附属机构一国际农业开发委员会、国际农业组织等;亚洲开发银行及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各种低息、优惠、援助性质的开发性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此外,也可以利用政府担保在外国发行债券,以筹集长期资金。

(二)调整信贷方向,拓展农发行的业务范围

1.针对农业类企业的风险资金支持。此类业务农业发展银行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在自己的担保下让别的机构帮助开展。这类风险资金是为了满足小额信贷所无法满足的农村生产领域的资金需要。这在国外是有先例的,如玻利维亚的“农村发展计划”和“公司投资计划”,因为农村地区较高的运作成本和风险妨碍了这些资金向农村的投入。

2.支持开展农业保险或者再保险。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不景气是因为缺乏各种相关的政策支持,所以各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此类业务,而且我国现行的《保险法》对农业险也未涉及,并且也没有制订其他与农业险有关的政策。政府可以组建专门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也可以委托其他银行开展这项业务。

3.开展各种各样的业务。农业发展银行可以利用自己接近农业企业的优势,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收购有潜力的农业企业或者为这些企业潜在的并购者提供一些咨询的建议,或者是自己寻找一些好的企业,然后由自己或者其他机构把这些企业收购。农发行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单单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使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4.农业贷款担保、再担保和票据贴现业务等中间业务。这些业务的开展将有利于需要金钱的农户顺利地从其他金融机构借到所需要的金钱。而农发行不但可以从中挣到因帮助农户和金融机构的钱,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将钱投到农村,增加了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的资金。因为如果商业银行能从这些农户中挣到钱,有利可图,它就会自己继续进行此项活动,主动与农业发展银行建立业务联系。经过一段时间,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就可以建立良性的互动。

(三)加强农发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健全运营机制

1.完善一级法人治理结构。依据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管理职能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内部结构,进行优化配置,逐步完善业务体系,使业务系统管理更加有组织和规范;逐步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垂直管理体系,明确清晰的规定各个分行在垂直管理体制中的职责分工;对于各级行要给予符合自身情况的相应的权力。

2.完善内部经营机制。逐步研究与改进与农业政策性银行经营发展模式相协调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绩效管理目标考核体系;做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内部监督工作;完善有关信贷资产的保全措施,建立符合实际情况且能够实行的预防风险的机制。

3.根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特殊的贷款实行特殊的信贷政策。对于收购资金的贷款将继续按照现行的政策执行。伴随着政策向农业生产领域的倾斜,农业政策性银行应积极吸收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其他银行的先进经验,建立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项目贷款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将信贷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监管和考核评价办法以及规定,使农业发展银行的各种经营行为更加规范,依法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尽早制定有关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和条例,使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和活动更加合法。制定清晰的法律法规可以防止不良分子钻空,防止因政府的补贴而使得人们因贪小便宜而道德上出现问题,使农业发展银行保持稳健,持久运行。

五、结束语

农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如今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无效。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贷供给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的力度,无疑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能使农业政策性银行更好的担负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担负起保护、支持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责任,应该对农业政策性银行进行深层次改革以实现其自身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康,中国政策性金融向何处去,中国经济出版社

2.杨童舒,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问题探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6期 3.张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策略研究,内蒙古大学,2011年

4.陈荣,农业政策性银行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后记

感谢我的导师辛桂华老师,本论文的撰写工作都是在我的导师辛老师的直接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辛老师对我论文思路的完善和结构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顺利完成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辛老师还在我论文资料的搜集方面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她严谨的学风、渊博的知识和执着的敬业精神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让我受益终身。借此机会,真诚的感谢辛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教诲。

下载三农"发展,提出健全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农"发展,提出健全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