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伍决心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麻立平

时间:2019-05-12 18:4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入伍决心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麻立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入伍决心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麻立平》。

第一篇:大学生入伍决心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麻立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

能够做为一名新兵代表站在这里,我感到万分荣兴,同时感谢上级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也要感谢这些日子里为我们忙前忙后的所有人,我谨代表我们全体参军大学生向他们由衷的说一句:你们辛苦了!军营,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个神圣的地方。那是一个能够、真正锻炼人的地方,严明的纪律,默契的配合,顽强的意志,远大的抱负,无不让人触目起敬。无论你身处危难,还是驻足边防海岸,无时无处不见军人那可爱的身影,看到他们也就看到了和平,也看到了希望。每当想到这些不禁令我肃然起敬,我是青年人,何不乘自己还年轻,潇洒到军营走一回,也不往此行啊!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提出要科技兴军,祖国的“四化”也包括军事现代化,这些都需要有知识,高素质的人才,祖国把她的目光看向了我们象牙塔内的学子,大量心怀祖国的学生积极响应这一号召,随时准备接受祖国的挑选。我们是幸运的,接受了这一光荣的使命。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潮澎湃,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但仔细想想自从踏进大学校门到现在,真的好想说:“世界真的太神奇了”昨天的我们幼稚可笑,而今天我们身着橄榄绿站在了这里。美丽的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而今,我即将踏上征程,开始我即将俩年的生活,忘不了和同学一起走过的日子,忘不了一起的嬉笑打闹,忘不了讨论问题时的面红耳赤,更忘不了我们惜别的泪水。在这里我只想对全体的在校学生说:“人生中有不同的路,需要不同的人走,擦干你的眼泪,安心努力的学习,因为有我们在为你们保驾护航!” 进入军营,我会遵守部队的纪律,刻苦训练,加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保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会奉献我的一切!我会把大学里的优良学风带进军营,俩年后我会把军营里的优良作风展现给你们。相信我等我的好消息!

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麻立平2003年12月5日

新兵入伍决心书

第二篇:新公共管理与邻避政治

汤京平,陈金哲.新公共管理与邻避政治─以嘉义县市跨域合作为例[J].政治科学论丛,2005(23)新公共管理与邻避政治:以嘉义县市跨域合作为例

摘要:台湾以较有弹性的治理模式来追求更高效率的成果已于近年逐渐浮现。以民生废弃物的终端处理为例,焚化炉以BOT的方式兴建确实已为政府节省不少公帑。然而,这项财货的供给有相当大的规模经济之要求,但多年前中央政府欲克服邻避现象而采取了「一县市一焚化炉」、各自管理自己垃圾的分权政策,以政治外力限制财货供给者寻求最适规模经济的可能。时至今日,全国焚化厂的处理总量已超过需求量,而行政疆界的隔阂却导致县市间焚化设备分布不均,使部分地区有垃圾处理危机,有些地方却出现没有垃圾烧的窘境。在环保团体停止兴建焚化炉的诉求下,环保署又朝向上集权的方式修正政策,希望透过强制性的「垃圾跨区域处理机制」来解决垃圾处理能力分布不均问题。但当初因集权而让环保单位焦头烂额的邻避问题,如今可曾因为时空条件的改变而能避免?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本研究以嘉义县鹿草焚化厂的运作为例,提供了另类的思考途径。嘉义县市同时委托达和公司操作焚化炉,在嘉义县尚有处理余裕,嘉义市却有爆发垃圾处理危机的状况下,县市政府透过协商的过程,建构起有利的诱因结构,达成一个县、市政府与民营公司三赢的协议,也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邻避冲突,显示新公共管理对于化解邻避冲突似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研究虽因地方特殊情境而有其适用的局限性,但透过民营化降低政治争端、避免中央集权、由地方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共同谋求协商双方共同利益等原则,应可普遍适用于所有跨区域处理一般废弃物的情境。

关键词:邻避情结、公私协力、多中心治理

壹、前言:新公共管理与垃圾终端处理

环境管理在台湾往往开风气之先,在政策中常蕴含许多较新的治理观念。除了很早就应用诱因机制来辅助传统的管制措施,在新政府运动以及后来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被积极推展之后,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也相当符合近年多元化治理的趋势,结合公、私以及第三部门的力量来提供环境相关公共财货。

以垃圾处理为例,若观察我国过去数十年来民生废弃物处理政策的演变,就能够看到政府企图引进私部门力量来改善治理效率的努力。就垃圾的末端处理而言,在行政院科技会议「焚化为主,掩埋为辅」的中长程指导原则下,虽然招致不少环保团体的批评,但仅就其针对公共财货特性引进私有部门(private sector)的力量,以创新的公私协力模式——公办民营(BOT)或后来民有民营(BOO),来降低政府的财务负担而言,确实深得新政府运动或新管理主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精髓。

在民国八十年台湾地区垃圾资源回收厂兴建计划」下核定的21座焚化厂之中,仅有8座属于传统由政府建造经营的案例,而有13座属于公有民营的模式;在八十五年环保署又订定「鼓励公民营机构兴建营运垃圾焚化厂推动方案」,让之后核定的15座焚化厂皆属公办民营或民有民营,充分反应新政府运动浪潮之下公共服务私有化的趋势。

在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或新管理主义(New Managerialism)的改革风潮中,民营化(privatization)、契约外包(contracting-out)只是比较受到国人注意的部分。事实上,在这个援用理性选择概念于公共行政的学术传统内,一直有多中心治理的主张:公共财货的提供必须考虑该财货本身的性质——如资本密集或劳力密集,规模经济的大小、对在地知识(local knowledge)的依赖程度、对于人身自由的侵害程度等特质——再决定由哪个部门(公、私、第三部门或彼此合作)或哪个层级(中央或地方)政府提供,俾能降低生产财货或提供服务的成本,达到最高的供给效率。

而此类将公共行政建构在多重治理层级(multiple layers)中的多重权力中心(multiple power centers)之上的体制,也将更符合民主行政的原则(Ostrom,1973)。这些原理不但解释美国复杂的多中心治理体制(polycentric governance,McGinnis,1999)的制度逻辑,以及单一功能政府(special-purpose government)林立的现象(Foster,1997:3),也为地方自治事项以及中央对地方政府垂直的权力划分,提供重要的理论架构与运作的指导方针(Ostrometal.,1988)。

不论是新公共管理或多中心治理,都承袭自由经济的传统,对于国家主权或强制力在追求集体目标的必要性方面,有相当的保留。虽然许多治理工作仍然相当依赖国家以强制力介入,这些治理新思维,都强调治理者间的自治以及治理者与被治理者间协力合作的可能,并在不同的治理事项上,寻求成功的案例。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治理工作包括两大类型,一方面在于透过规范性政策来维持市场秩序并进而防止集体悲剧的发生——亦即,避免因为个人追求其私利而危及集体的利益(如个人竞相取用共享性资源而导致其快速枯竭);另一方面,则是由政府积极提供市场通常无法正常提供的公共财货或服务与社会福利措施。一般而言,公共财货(服务)与社会福利的提供,比较类似私部门活动的性质,因此新政府运动的实验多从这个治理领域着手,进行改革。然而,随着相关研究日益累积,也有越来越多的实例指出,规范性的治理工作也有可能透过自愿性的协力合作来达成。例如,各地以小区为自治主体的共享资源管理,往往被证实比政府强力介入更有效率(Gibsonetal.,2000)。以垃圾终端处理为例,若政府援用早年在堆置于行水区或简易掩埋的方式处理,则资本需求有限,规模经济也相当小。若采取卫生标准甚高的掩埋方式,资金需求变大,规模经济也增大。若以兴建焚化炉的方式处理,则涉及动辄二三十亿台币的资金需求以及昂贵的维护费用。此时,因为垃圾处理并不涉及人身自由的干涉或国家主权的行使,若能适当地引进私部门的力量,与公部门的功能形成互补,则能产生「公私合营增效」(public-private synergy)的利益。若希望以资源回收、垃圾减量的方式降低对于终端处理的需求,则属于劳力密集的状况,透过制度诱因的提供让财货需求者合作生产(co-producing)这项公共财货,则可望获得最高的效率(汤京平,2001)。综合而言,以往采取简易掩埋方式处理垃圾时,因规模经济小,由乡镇级政府主导实为合理的设计;后来改采垃圾焚化政策,资金需求甚大,以BOT等公私合营的方式降低政府的财务负担,也是非常睿智的作法。只是焚化厂营运的规模经济相当大,远超过县市的疆界,与后来「一县市一焚化厂」的政策似有抵触。

本文以下将厘清「一县市一焚化厂」的政策起源,并介绍嘉义县市合作方案形的政治经济因素,以说明类似跨域合作方案将能克服规模经济不足的问题,让县市政府以及受委托的操作商都能改善目前的状况,达到柏瑞图最适境界(Pareto Optimal),展现新公共管理改革增加效率的可能性。依照此一案例研究,本文针对环保署近来企图将焚化炉管理向上集权的雏议,提供一个另类的思考方向。

贰、邻避情结与「一县市一焚化厂」的垃圾末端处理政策的形成虽然焚化炉相较于传统的垃圾掩埋场因为能够发电而较具经济效益,故比较容易吸引民间企业的投资,但由于焚化炉属于典型的邻避(Not In My Backyard,NIMBY)设施,在设置时容易遭致政治上的困难。垃圾焚化厂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地区居民重大的财产损失与环境卫生的威胁(如房地产暴跌、景观破坏、农作物滞销、垃圾运输与贮藏引起的恶臭,或烟尘与戴奥辛可能污染附近水源等),而另一方面有成本利益负担公平性的问题——政策利益被广大的民众所分享(使民众免于垃圾脏乱的威胁),政策的成本却由少数人承担,利益分配有严重失衡之现象强化了标的地区居民的受害意识,使其有非常强烈的动机克服保守的、不愿闹事的惰性而加入抗争运动。在许多邻避抗争中,由于抗争者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小,动员成本较低,传统社会网络较绵密,沟通互动较强,凝聚力(solidarity)较高,因此较能控制其成员搭便车意图。此时,若有地方政治菁英登高一呼,扮演对内凝聚民气、运筹帷幄,对外募集资源的角色,极易突破群众运动的临界规模(critical mass),并达到持续动员的效果,有效对抗执政当局的意图。相对而言,邻避政策受益者的阵营却往往十分被动,无法为政策提供强而有力的奥援。此乃因为一方面政策的利益被分配到广大的民众身上,而个别的受益人不易体会到该利益的重要性,而提供足够的诱因让个别的受益人有足够的动机克服惰性以参与为政策护航的集体行动;另一方面政策受益者往往散布在广大的地理空间之中,使有效动员的成本更高,因此不易组织起来支持这类政策。这些因素都使政府在规划或执行这类政策之际,常处于倍感孤立无援的困窘,甚而被迫与激烈抗争的民众妥协。此乃邻避情境往往造成政策僵局的主要原因。

缘此,政治可行性成为引进新治理模式的主要障碍,而如何化解抗争所造成的政策僵局则成为政府首要考虑。为此,环保署的对策是乃将兴建与营运焚化厂的主导权交给各县市政府,而有「一县市一焚化炉」政策:由中央补助各县市至少拥有一座焚化炉(黄文杰,2003),但由地方政府负责选址,在兴建期间安抚相关的抗争,兴建完成后并负责营运与监督事宜(在公办民营的模式下则由地方政府与厂商签约),此间环保署只提供政策指导以及提供兴建硬件部分的补助。环保署这样把问题推给下级政府的作法,乍看之下似有逃避责任的嫌疑。然而,详细分析之下,却具有提升政治可行性的智慧。毕竟邻避抗争属于地方性的抗争,中央单位不但缺乏地方知识(local knowledge)以找寻双赢的解决之道,更可能因为上级的强行介入而引进复杂的利益纠葛,导致治丝益棼的反效果。

由地方政府主导化解邻避抗争有许多优势。首先,化解邻避僵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缩小政策辖区的范围。缩小政策辖区的最主要功能在于限制抗争的规模。抗争要能够获得预期效果,规模当然越大越好,除了能展示选票的实力,声势浩大才能吸引媒体注意,引起社会回响,并对政策制订者构成有效的威胁,进而达成抗争的集体目标。然而,抗争的规模往往取决于几个重要因素,都与政策辖区的大小有关。因素之一是受害团体的自我认定。「邻避」冲突的英文直译为「不要在我家后院」,因此,「我家」或「我群」(we group)的认定就攸关抗争团体的大小。当政策疆域属于区域性或全国性,亦即垃圾处理的范围跨越许多既有的行政区,则容易激发个别行政区民众的受害意识,把自己定位成政策的主要成本担负者。例如,当垃圾焚化炉座落在特定乡镇,若其处理范围扩及全省,则不但该乡镇的居民会有受害意识,可能连全县的县民都认为焚化炉将在自己的后院兴建,而将自己定位成受害者。此时,潜在的抗争参与者将大幅扩增。反之,若政策疆域缩小到各县市,则政策的受益人与成本负担者就在县市疆界内自行区隔,可能大部分的县民会把自己定位成受益人而非成本负担者,因此「我群」的规模可能局限在下一层级的行政区域(如乡镇),规模因此大幅缩小。

影响抗争规模的另一个因素则是抗争团体的动员能力。关于抗争或社会运动等集体行动的形成已累积不少讨论,不同的理论派别虽强调不同层面的因素,但综合而言不外乎如何透过菁英领导以及社会网络来强化身份认同,募集内外部资源,同时克服集体抗争行动中个别成员搭便车的意图。

缩小政策辖区将直接影响政治菁英参与或领导抗争行动的动机。地方政坛的菁英主要由行政部门的民选首长以及立法部门的民意代表构成。在民主的制度下,民选官员的态度与立场往往会响应其选民结构。县市首长比较倾向在自己的辖区内兴建垃圾焚化厂,因此将成为化解邻避冲突的主要力量。理由之一乃因为县市首长在既有的选举制度下,选民分布范围较广,除了邻近设置地点的相对少数选民之外,其更必须同时考虑到全县境内选民的利益与意愿。广大的地方选民往往对于即刻的威胁——诸如垃圾危机或经济问题(尤其是失业问题)比较敏锐,在通盘考虑之下,环保问题往往在地方政治中因较不具急迫性而位阶较低。对于执政者的幕僚——行政部门的官员而言,特定政策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控性可能是主要考虑。境内拥有垃圾焚化厂可把垃圾处理的主导权握在手上,避免受到其他县市的挟持,是不确定性较低的方案,也免除了行政单位的协商成本。相对而言,立法部门政治菁英的态度可能较不一致。由于议员的选区相对较小,只要能够获得相当数量的死忠支持者,就能在下一届选举中无往不利。此一选举制度这让许多议员代表比较能保有若干理想的性格,也让许多邻避设施预定地附近选出来的民意代表,有充分的动机利用这类事件与选民搏感情,因而采取与执政者对抗的策略。立法委员虽然选区较议员辽阔,但当选的门坎远较县市首长的低,因此也比较可能采取与执政者对立的立场。尤其是反对党(或派系)的立委,为了争取更大的问政空间,制造日后竞争百里侯宝座的有利战略情势,更有动机充分计算声援这类抗争活动是否具有累积政治资源的效果,而采取同情邻避抗争的立场。但即便如此,许多与执政者同一阵营的议员或立委,很可能与行政部门的政治菁英结合成主流阵营,分享利益,共同为兴建案背书,让邻避抗争的规模被有效控制。

从邻避抗争的反动员角度而言,缩小处理垃圾的辖区,虽然一方面政策成本负担者的范围缩小,根据Olson(1965)的集体行动逻辑,将比较能够克服集体行动中搭便车的问题,而形成抗争行动,但另一方面政策受益人的地理分布范围也同时缩小,比较容易凝聚足够的政治压力与抗争者对抗。在地方形成政策受益人的行动联盟将给予政策推动者实质上的支持,而地方性绵密的社会网络容易形成直接的社会压力,以集体利益的理由要求邻避抗争者妥协。「自己垃圾自己处理」的原则,让民选地方首长比较容易向选民交代,更重要的是邻避情结中难以化解的受害者心理,也会因而稍微减轻,也让政治菁英比较容易透过道德劝说以及实质的利益(如补偿金)分解邻避动员。此外,环保署将兴建焚化炉的主导权下放给地方,也让环保署避免直接站上争议的火线,容许环保署以上级政府比较超然公正的立场,监督地方的运作,并在必要时透过环境影响评估等机制为争议的双方提供仲裁服务。

从以上讨论可知,我国近年垃圾处理政策,深深受到邻避现象的牵动,因而发展成各地方政府各自处理自己垃圾,各自拥有自己垃圾焚化厂或掩埋场的现状。然而,从较具批判性的角度思考,现行的垃圾处理政策,尤其是目前垃圾焚化厂设置的情形,是否具有经济效益?

参、垃圾焚化厂的兴建与跨域处理的需求

诚如上述,如果治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供公共财货,则有效率的治理,必须考虑每种公共财货的供给事实上都有其最适的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当政策疆域越接近这个最适当的营运规模,则越能提升财货供给的效率(Brown and Jackson,1990)。因此,在其它条件允许之下,政策的制订者应该设法让政策疆域尽量接近该财货供给的最适营运规模,以追求最佳效率。

垃圾焚化处理这项公共财货的供应有多大的规模经济?目前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者的现况是否是符合其最适之营运规模?从许多实证资料来分析,我国的废弃物终端处理似仍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从国外的例子来看,废弃物管理的营运规模可以非常庞大。除了有无毒性以及或民生或事业废弃物等常见的类别,完整的废弃物管理体系事实上整合了收集(collection)、储存(storage)、运送(transportation)、焚化或掩埋等终端处理(disposal)、以及减量(waste minimization)与资源回收(recycling)等主要次体系(O’Neill,2001),虽各有不同的财货性质以及规模经济,但可以透过购并、结盟、合资、成立子公司等常见的企业伙伴关系,进行水平与垂直的整合,以有效降低营运成本。著名的例子是全美最大的废弃物管理集团——废弃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orporated,简写为WMI)——于一九六八年成立之初,整并了佛罗里达州以及芝加哥的废弃物终端处理公司,经二十多年的快速扩张,成为Fortune杂志排名的全球前五百大公司。全美第二大废弃物管理集团是废弃物事业联盟(Allied Waste Industries,Inc.),是数百个地方公司的集合体,其于一九九九年购并著名的BFI(Browning-Ferris Industries)后,目前营业额高达55亿美元,服务人口超过1千万,范围遍及全美37州。

上述废弃物处理产业在近几十年内快速蕈集成庞大集团的趋势,证明垃圾处理的规模经济显然相当可观——大公司能够整合运输、仓储、能源管理、以及资源再生使用等产业,降低营运成本,增加营运灵活度与对外谈判筹码,使得小规模经营的小公司因相对而言较缺乏效率,不是遭到淘汰、兼并,就是寻求彼此结盟以图生存。以垃圾焚化厂为例,每个垃圾焚化厂的兴建,动辄耗资数十亿元的经费;焚化厂的日常营运与维修也动辄数千万元,并涉及相当程度的专业,耗费相当可观的公务人力,除北高等财务规模较大的政府单位,实非一般地方政府有能力负担的公共设施。同时,焚化厂的运转必须燃烧相当吨数的垃圾量才能发电出售以维持损益平衡,而维持稳定的垃圾量以维持稳定的供电量之能力也让焚化厂具有较大的谈判议价空间。因此,若能整合不同焚化厂的营运以降低垃圾量供应的不确定性,将能增加营运效率。

此外,拜运输科技进步以及高速公路网发达之赐,废弃物处理的规模经济得以日益扩大,除了垃圾收集较属于劳力密集的产业,较有地缘上的考虑,其它次体系都因运输成本能够有效压低,而得以沿着特定终端处理厂址向外延伸,透过集中处理以达到更具效率的营运规模。而地方政府则透过委托外包(contracting out)等方式,让一些甚具规模的废弃物处理公司以较低廉的价格提供完整的服务,让垃圾在不同行政疆界之间自由流动,而不涉及「谁家的垃圾」与「由谁处理」的问题,似乎是较具效率的作法。

反观国内的情形,现行的垃圾处理政策正面临重大的考验。我国垃圾处理长久以来一直是最基层的乡镇市公所的职责,不但由乡镇市公所的清洁队负责收取垃圾,也由其负责找地方掩埋。此一制度设计也许因为垃圾收集、分类是劳力密集的工作,也有地域上的限制(在短时间内服务全境的需求),同时早年社会对于垃圾掩埋的卫生安全要求不高,因此允许地方政府以低成本的方式便宜行事。

在许多大型焚化厂兴建完成并顺利运转之后,垃圾处理虽有从乡镇向县市集权的趋势,同时九十三年版的「废弃物清理法」也规定,九十三年七月十四日前各县市环境保护局应完成一般废弃物工作调整,由县环境保护局统一处理,届时如能否克服乡镇市公所的抗拒,依照各乡市垃圾处理设施能力宏观地调配县市境内的垃圾,将能增加垃圾处理的效率。但纯就经营规模的角度而言,县市政府其实还不是最适(optimal)之处理层级。一方面兴建的费用本身就是几十亿元的预算,没有中央政府补助,除了北高两市财政能力稍佳之外,几乎没有地方政府能够负担这样庞大的费用。而操作经营与设备维护则涉及相当的高的专业需求以及可观的经费,往往也超过地方政府能够负担的极限。而更重要的问题是,就全国焚化厂的总处理量而言,已远远超过总需求量,但焚化厂因兴建时程的差异,在各县市之间的分布并不平均,导致有些县市有高额的余裕处理量,有些却还没有焚化炉处理自己的垃圾。由于过去十多年来垃圾焚化炉的兴建与营运都由地方政府主导,地方虽然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对焚化炉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但因为早期垃圾无处可去所引发之垃圾危机是如此刻骨铭心,让各地方政府莫不希望透过拥有自己的焚化炉,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垃圾处理的问题。此外,环保署巨额补助地方兴建焚化炉的政策,也提供了重要的财务诱因,导致地方努力与地方居民达成各类补偿协议,积极弭平地方的邻避抗争,让许多地方的焚化厂都能完成兴建并顺利运转。在各焚化炉相继完工加入营运之际,环保团体开始质疑环保署核准兴建的焚化炉已超过需求量。

根据环保署的统计,台湾地区九十一年的垃圾清运总量约为675万公吨,其中56.62%(共约382万公吨)以焚化方式处理。而环保署八十年核定兴建并完工运转的18座焚化厂,若以85%的操作运转率计算,目前国内处理容量每年约已超过612万公吨。若再加上即将完工的宜兰利泽厂、基隆市厂,以及八十五年核定兴建将于近年完工的各焚化厂所拥有的196万公吨,近年内将有超过800万公吨的总处理容量,不但超过处理目前所需焚化垃圾量的两倍,即使全部清运垃圾都已焚化处理,届时处理容量也远超过所需之量。换句话说,许多焚化厂不是必须以处理事业废弃物来填补,就是将面临无垃圾可烧的窘境。而县市政府往往与焚化厂代操作厂商签订保证进厂量的契约,依目前过高保证量,对许多地方政府都产生很大的压力,可能很快就会发生政府需付费买垃圾给焚化厂,或焚化厂之间互相抢垃圾烧(以维持发电量)的现象。至于环保署当初为何核准这么多焚化厂之兴建,主要是因为受委托的学者依照当初的垃圾量以及10%的成长量推估出来的需求量过高所致,而学者则是依据环保署提供的统计资料来估算。相关的统计资料是由下级政府层层汇报至环保署。由于以往垃圾以掩埋为主时,各乡镇清洁队并没有精确估算垃圾量的能力与动机,仅能以「车」为单位概略推估。

对于基层的清洁队员而言,清运量攸关其工作绩效以及人力、预算的规模,因此宁愿高估也不可少算。反之,当以垃圾以焚烧为主要处理方式时,由于焚化厂有较精确的磅秤,而且垃圾量多寡攸关政府必须负担的费用,因此基层政府单位有动机提供相对精确的数字。这也许是我国近年垃圾减量的成效异常卓著的部分因素——从八十七年每人平均1.13公斤的垃圾量,大幅降为九十一年的0.86公斤,降幅高达27%。然而,民众环保意识抬头,各种资源回收(如保特瓶回收计划)与垃圾减量措施成效卓著,以及民间加入垃圾处理(如台塑收取厨余以生产有机肥)产业等因素也可能有重要影响,让今后的垃圾量持续下降的趋势相当明显。

垃圾焚化处理容量远大于需求量虽然是许多垃圾焚化厂营运绩效不彰的结构性因素,但地方行政疆界的藩篱,让各县市各自为政无法互通有无,才是更重要的问题。由于各县市在垃圾处理方面各自为政,同时兴建焚化厂的进度不一(有些比较顺利,有些则遭遇较大的阻挠),因此现阶段焚化厂在各个县市的供需情形也不一样:有的县市可能因面临较剧烈的抗争,无法顺利兴建焚化厂,导致目前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的容量不足,因而对焚化厂的需求相对较高;反之,有的则因境内已有多座焚化厂,余裕处理量甚大(如高雄县有仁武、冈山两厂各1350吨的日处理量,却只有800吨的需求),却因为地方政府唯恐引起民众抗争,不愿进行跨县市的整合以改善各地「垃圾市场」供需失调情形。

此外,从财政上的角度,让垃圾在不同行政区域内自由流动也将有互蒙其利的效果。从环保署(2003)提供的资料来看,许多焚化炉委托民营事业单位代为操作。由于各类契约条件不同,代操作的费用也有相当大的差异,从最低的每吨负136元,到最高的849元,此间相差将近1000元。若能降低对高操作费焚化厂的依赖,把垃圾转到低操作费的焚化厂,则有节省公帑之效果。为了让既有焚化厂维持营运的效率,也让各县市能够透过转运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建构垃圾管理区域合作机制乃全然合理的思考方向。但政治可行性多高?是否会激起新的邻避抗争?

肆、跨域合作管理垃圾的可能——以嘉义县市的合作机制为例

跨域合作有其困难度。赵永茂教授列举了跨区合作及管理经常面临包括政治、经济、组织等层面的限制。在政治面,可能发生中央与地方垂直政府间(或政党)的对抗(vertical confrontation)、水平政府(或政党)间对抗(horizontal confrontation)、同一政府内的行政立法冲突(internal conflict)、府际关系与府际管理法制的建立不足等问题,以及不同地区公民投票议决冲突等问题,干预跨域合作的形成。在经济方面的限制,则可能有双方合作所生之外部效益不足以提供合作之诱因、地区产业及经济衰退区的威胁、经济性机能与组织发展不足导致经济发展规划案与其它竞标外包合作案不易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文化、历史保护的竞争等问题。最后,行政机关本身则可能有本位主义,缺乏合伙之观念、经验、技术与组织等内在因素,都可能形成阻碍(赵永茂,2003:62)。因此,跨域合作在台湾成功的例子至今仍相当有限。

一般讨论跨域合作处理垃圾的案例,都会提及台北市与基隆市之间的合作协议——由台北市提供基隆市300吨垃圾焚化处理量,而基隆市则代台北市处理等量的灰渣,堪称为互蒙其利的双赢协议。然而,诚如环保团体所批评,此一协议背后的前提是基隆市自有之600万吨容量垃圾焚化厂仍持续建造,近期内将完工运转,届时将不再需要与台北市合作处理,颇有暂时解决基隆市垃圾处理燃眉之急的意味,并无透过跨域合作以达到最适营运规模、提升垃圾管理效率的意图,故难谓的新治理的范例。反观嘉义县市所达成的协议,虽不见媒体大肆报导,知名度远不如北基合作案例,但以其较有长治久安的企图,也有降低彼此营运成本的效果,因此十分值得深入了解,探讨这类合作案例成功所代表之多元治理上的意义。

一、鹿草垃圾焚化厂的兴建与达和公司的营运

长期以来,台湾地方政府一直十分仰赖中央政府的财政补助,地方大型公共建设更是极端仰赖补助,而争取的途径有二:

一、是地方人士充分合作,以筹集资金,并借资向上级请求补助。

二、是地方首长、民意代表的合作向上级争取补助(赵永茂,1978:219)。因此,派系争斗严重的地区如云林县、嘉义县等,地方首长与不同派系合作争取上级政府的建设补助,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基本上,焚化厂属于「邻避」设施,亦即不受人欢迎的设施,但这种属于区域性的公共设施,以邻避设施的特性来分析,焚化厂所生之效益为广大区域的使用者共享,但其所产生之负面外部效益则由厂址邻近区域之民众来负担,其次,设施之兴建本身属于高度专业科技知识。

嘉义县搭上环保署「台湾地区垃圾资源回收厂兴建计划」的列车,争取到鹿草焚化厂的兴建计划,并顺利克服地方的反对声浪,于九十年完工运转,提供每日900吨的垃圾处理量。在设厂之初,虽然也遭遇民众的抗争,但诸多因素让这些抗争活动并未形成太大的政治压力。首先,就设置的地点而言,其设置范围倘依都市计划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类推,必须符合:「应在不妨碍都市发展及邻近居民之安全、安宁与卫生之原则下,于边缘适当地点设置之」,垃圾焚化厂设在台糖的土地上,不但减少了土地取得相关补偿的争议,同时其周围广大的土地都是台糖的甘蔗田,人烟相当稀少,因此甚难达到较具威胁性的抗争规模。第二,焚化厂的厂址虽座落于鹿草乡,但在与太保市与朴子市交界之处。鹿草乡本身人口不多,加上乡长缺乏地方派系奥援,动员有困难。

邻近两市的政治菁英虽然可能有意运作,但因垃圾焚化厂并不设在自己辖区内,抗争的正当性便似有商榷余地——虽焚化厂紧邻自己的小区,但就行政疆域而言,仍在别人家后院。第三,因太保市的距离稍远,受焚化厂影响较大的区域应属朴子市,但此间未见朴子市曾经发动大规模的抗争活动。由于朴子市市长黄纯真与嘉义县县长李雅景分属不同派系,理论上前者应该有充分的动机进行杯葛以牟取最大的政治利益。然而,由于环保局长吴荣辉为朴子市新庄人,一方面在朴子多年经营,培养基层实力,另一方面也在环保业务上尽力挹注朴子市财政资源,增加黄市长的政绩,方便其为连任铺路,因此让朴子市长愿意采取比较温和协商的路线,放弃激烈抗争的手段。虽然上述因素都草根性的抗争活动能够被有效化解,但一般认为鹿草焚化厂能顺利兴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要归因于嘉义县一派独大的地方派系的结构。在民进党执政之前,执政的国民党内主要有黄派与林派两大势力。当时嘉义县政府由黄派领导人李雅景主政,而县议会也以黄派势力较大,由黄派的董象担任议长,侯清河担任副议长。由此时府会一家亲的情形,显示黄派这段期间在地方政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让县长能够有较大的施政空间。而派系与其桩脚不但在选举时是动员的机器,平时更是被政治菁英用心经营的社会网络,因此在邻避抗争的动员与反动员操作上,居于枢纽的地位(汤京平,2000):

黄派的县长除利用其执政优势,顺利安抚地方菁英,也透过参访既有焚化厂的观摩活动,有系统地与地方民众进行沟通,减低其对于污染的疑虑,而获得相当显著的效果。

嘉义鹿草焚化厂九十年底完工时,依照BOT的规划,将操作经营权公开招标,最后由达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和公司)标得操作经营权。达和公司为一上市公司,在全国各地以BOT方式取得焚化厂的操作营运合约。从八十五年到九十年止,其先后取得「台北县树林垃圾焚化厂」、「台中市垃圾焚化厂」、「嘉义市垃圾焚化厂」以及「嘉义县鹿草垃圾焚化厂」的委托操作营运合约,已为全台湾规模最大的废弃物管理公司。目前负责操作营运的三座焚化厂——台中厂(900公吨/日)、嘉义厂(300公吨/日)、鹿草厂(900公吨/日)——每日之操作处理量可高达2100公吨,服务的县市人口在当时已达200万人之多。其于九十二年又取得台北县八里垃圾焚化厂之代操作营运合约(1350公吨/日),以及云林县林内焚化厂的BOO案(600公吨/日),俟后者开始营运,其垃圾焚化处理之经营规模又将倍增。此外,达和也与操作经营高雄县冈山焚化厂的台糖公司达成定量垃圾供给的策略协议等,透过其规模越来越大的垃圾清运事业网络,及各地的转运站,达和已默默地达到县市间垃圾搬有运无的功能。

除了水平整合,达和公司的垂直整合也相当有规模。为因应北部工商业发达的县市因垃圾掩埋场、焚化厂处理容量不足所引发的商机,其于九十一年起增加废弃物转运业务,并于九十一年、九十二年分别取得台中市及台北县辖内之废弃物转运服务,年废弃物转运量约为22万吨。此外,其亦成立子公司达和废弃物清除股份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台北地区废弃物清除及沟渠清理工作,年废弃物清运量超过3200吨,各种机具与车辆约50辆。也许因为其具备这些垂直与水平整合的庞大营运规模,导致其在操作经营绩效方面有非常亮丽的成绩。其代操作的嘉义鹿草厂年平均运转效率高达96%,在环保署九十一大型垃圾焚化厂营运绩效评鉴中,名列第一名,而台中厂也名列第三。

从达和的营运策略来看,其以嘉义鹿草焚化厂为核心,透过公司的废弃物清运体系,加上依约取得之操作经营权的台中市、嘉义市、嘉义县三个焚化厂,均具备地缘接近优势,皆在100公里之内,垃圾转运成本在高速公路的便捷性之下,可以降低营运成本,增加获利。焚化厂营运获利的关键,除了降低进料(垃圾)的成本以及出货(电能)的价值(如夏季电能的价格较高),最大的问题还是能够维持更高的运转率,除了停车维修,最好都能满载运转。但由于垃圾供给的多寡变异量极大,而垃圾体积也大,故虽然焚化厂本身通常拥有庞大的储存槽,可以维持三天以上的供应量,但不管垃圾量暴增(如风灾之后)或骤降(如清洁队放长假),都会造成困扰。因此,有效调节焚化厂的垃圾量遂成为提高营运绩效的重要条件。

由于嘉义县实际垃圾处理需求量仅约400多公吨,这让鹿草焚化厂每日有四、五百余公吨的余裕处理量,能够容纳其它厂的超额需求。例如台中市每日的垃圾量约有1000吨左右,而台中市焚化厂只能处理700吨,因此有300吨的垃圾必须藉由外县市的焚化厂来协助处理。而达和公司的营运体系,就提供这些垃圾一个重要出处,由达和运交鹿草焚化厂加以调节吸收。以二○○四年上半年为例,透过达和公司台中转运站进入鹿草焚化厂处理之废弃物少则每日50公吨(一月),多则每日174公吨(六月),显示民间环保公司的灵活经营策略,有助于焚化厂的操作营运效率,更为垃圾跨域处理的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

二、鹿草焚化厂:县府的聚宝盆

根据BOT的原则,鹿草垃圾焚化厂兴建完成后,交由民间公司代为营运,经公开招标,最后由全国最大的废弃物处理公司——达和于九十年十二月一日取得二十年之委托操作营运权,与县政府签订契约,详细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比较值得注意的部分是县政府对于达和有垃圾进厂保证量的承诺:若将900公吨每日处理量以85%操作运转率计算,焚化厂将至少有765公吨的日处理量,其中由县政府保证提供432公吨的垃圾,而每吨需付给达和234元。换言之,在这个数量以下的垃圾,不管多少,县政府每年至少必须支付约3700万元处理费给达和公司,若未达到这个数量,还有发电损失等相关赔偿。就某种程度而言,这协议让达和立于不败之地:只要将营运成本压低到这个数字之下,就不会亏本。另外,达和则有333公吨的保证量,除这部分处理容量可以自行运用外,若操作运转率高于85%则其自行处理额度更高。因此若能妥善经营,达和应能创造相当可观的营收。

乍看之下,政府好像签订了一个图利厂商的协议。但从达和对政府的义务来看,则可发现政府不但能藉此解决部分垃圾问题,还能够增加县库收入。达和一方面可能利用鹿草的余裕量支持其它达和代操作焚化厂处理过量的垃圾,另一方面可能够向县政府争取处理一般事业废弃物的执照,吸收处理单价更高、更具利润的一般事业废弃物。但不管这部分燃烧物来源为何,达和都必须上缴县政府每公吨1474元的费用,包括回馈金200元、灰渣处理费300元、焚化厂折旧费974元等。因此,若达到85%的操作率,则达和将缴给县政府接近1亿8千万的费用,让垃圾焚化厂成为县库的聚宝盆。为此,嘉义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专款专用的垃圾处理基金,目前盈余已接近3亿元。

这样的协定让达和与县府有一致的利益:两者都希望焚化炉能够达到更高的操作运转率。对于达和而言,其主要利润来自于发电出售的利润以及向服务对象收取的处理费。鹿草焚化厂为机械式焚化处理技术之大型焚化厂,其燃烧过程中产生之热能,可以气电共生的方式产生电能,然后转售给台电。据估计每吨垃圾可以产生500~550元的发电营收,因此达和公司处理每日765公吨垃圾的总发电效益约为1亿4千万元,若加上县政府支付的3千7百万元的保证量处理费,就接近达和应缴交给县政府的费用。此外,达和的另一项主要收入则为对外收取垃圾处理费。达和为嘉义市处理每吨一般废弃物可收取849.2元的处理费,而一般事业废弃物的处理单价更高,可能高达1800元一吨。这些都是属于达和的利润。但不管是发电效益还是处理费收入,都与处理量成正比,因此让达和有动机维持稳定的垃圾量以提高操作运转率(例如九十一达到96%);对于县政府而言,提高操作运转率也意味着达和将上缴更多的费用,对县府也有更多收入。而当达和能够吸收的垃圾量远超过焚化炉的处理量时,达和也比较不会计较县政府保证量的短差,乐于取用县政府的保证量。基于以上原因,县政府因此也乐于协助达和对外吸收垃圾,维持接近满载的高操作运转率。在这个诱因结构下,嘉义县市合作处理垃圾的机制默默地展开。

三、嘉义县、市垃圾焚化处理合作机制的形成

嘉义市本身也有一个300公吨日处理量的湖内里焚化厂,但以85%的操作运转率估算,日处理量仅达255公吨,远不敷嘉义市312公吨的日清运量所需。而都会区地狭人稠,卫生掩埋场的增设势必遭遇非常大的阻力。因此需委托其它民间废弃物清运公司,将为数不少之垃圾送至高雄县仁武垃圾焚化厂处理。因此,若能将垃圾运往近在咫尺的鹿草焚化厂代为处理,将是更符合经济效益的作法。

但行政疆界的隔阂可能让咫尺成天涯。嘉义县市之间的关系看似唇齿相依,但近年透过合作协议而互蒙其利的经验实际上非常有限。嘉义市在七十一年改制为省辖市后,多年来一直由无党籍的许家班取得地方执政权,在许家班的影响下,传统上是由反对国民党的势力所主导。相对而言,嘉义县虽有传统派系政治的竞争,但在九十年之前是由国民党长期执政。因此,嘉义县、市之间,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各自为政。此外,县、市分家之后,嘉义县因大量县有财产座落于嘉义市,为了财产移拨使用问题,更造成前嘉义县、市政府之间冲突不断,特别是嘉义县李雅景县长(八十三年至九十年两届任期)与嘉义市长张文英(八十三年至八十六年)及张博雅时代(八十七年至八十九年),龃龉最为明显。

然而,县市政府间的关系在八十九年五月市长张博雅入阁、市政由副市长陈丽贞代理后似有改善的迹象。陈丽贞曾任环保局长,上任后不久即着手进行八掌溪畔湖内里垃圾掩埋场的迁移计划。讵料清理出来的垃圾量过大而发生无处堆置头痛问题,使市府垃圾处理的需求量突然大增。加上九十年年底又逢地方选举,因此对于市府产生很大的垃圾处理压力。适逢嘉义县鹿草焚化厂刚完工,试车运转需要相当数量的垃圾试烧,不但释出相当庞大的垃圾处理容量,而在各乡镇市公所尚未完成垃圾供应配合措施的情况下,湖内里垃圾场清出的垃圾恰可节决县府的燃眉之急。在此互利基础下,九十年六月开始,嘉义县政府许可部分嘉义市湖内里掩埋场清出的垃圾进入鹿草厂焚化处理,以每公吨处理费八百元计,期限至九十年年底止。

虽然是试验性质的方案,非属两地方政府之间的常态协议,但已开启了日后合作的契机。

除了嘉义市对于垃圾处理的压力持续存在,嘉义县本身未能收到足够数量的垃圾也是促成合作的主因。嘉义县的保证进厂垃圾量为每日432公吨,但根据环保署发布之统计,嘉义县扣除资源回收、厨余回收及少部分仍以卫生掩埋处理之垃圾后,被送进鹿草焚化厂处理之垃圾量平均每日低于400公吨。因此,嘉义县仍有约30公吨的余裕量,若能透过协议代收其它县市的一般废弃物,并酌收处理费,将有充实县库的实质利益。由于焚化炉的余裕处理量仍有支持的空间,故在鹿草焚化厂九十一年一月试烧期满之后,仍旧沿袭之前的合作模式,而达成嘉义市政府以每日50吨及每吨处理费新台币1000元的代价(含灰渣处理),把垃圾送进嘉义县鹿草焚化厂的协议。

从客观数据来看,嘉义县在这项协议中显然给予嘉义市相当大的优惠,因为嘉义市把垃圾送进其湖内里焚化厂,必须支付给达和的代操作费每公吨也高达849.2元,另加灰渣处理费300元。

而其若透过达和吸收,算进达和自行处理的额度,则因为达和每吨需缴交1474元给县政府,故达和若希望能够达到本益平衡,处理费则可能相当高。不但在价格上相当优惠,更最重要的安排其实是只设定处理上限的条款:协议中只规定嘉义县必须提供每日50吨的处理容量给嘉义市,却未规定嘉义市保证提供的数量,由于嘉义市没有垃圾掩埋场或转运站堆放垃圾,这条件给嘉义市相当大的弹性处理空间。但也由于嘉义市进入鹿草焚化炉的垃圾量并不稳定,因此造成鹿草焚化厂设备利用上的困扰,成为嘉义县比较迫切希望处理的问题。

这问题后来透过「嘉义县市联席会报」的协商机制来解决。九十年年底县市长选举时,原属国民党籍的嘉义县地方派系林派领导人陈明文加入民主进步党,获得征召并竞选成功,嘉义县地方执政权首度易帜;而嘉义市则由许家班支持之无党籍代理市长陈丽贞(九十二年三月陈丽贞市长也宣布加入民主进步党)胜出后,能够有效整合资源,避免有「各自为政」及「重复投资」的情形,县、市政府开始规划府际公务协调的机制——县市联席会报。九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两位新市长首度召开,之后并顺利运作,每季召开,持续商讨县、市政府间可以彼此协助的事项或共同推动的政策。

既有的垃圾合作处理模式在经历将近一年的运作后,在第三次联席会报(九十一年十月)中提出检讨。由嘉义市垃圾处理的容量并未改善,因此市环保局提案请求嘉义县鹿草垃圾焚化厂于下一继续协助其处理垃圾焚化事宜。嘉义县环保局虽因焚化厂尚有余裕而表示同意,但在第四次联席会报时指出,嘉义市一直无法确定进厂之垃圾量而造成嘉义县的困扰,因此要求嘉义市政府重新评估进厂需求量,并提出每月保证进厂量。几经协商后,县、市环保局于九十二年三月之协调会中达成协议,鹿草焚化厂保留给嘉义市的处理容量降为每月300公吨,即每日约10公吨(嘉义县政府,2003)。但实际上,跟据嘉义县环保局进行总量统计粗估,从九十二鹿草焚化厂代嘉义市处理的一般废弃物,每个月约在450公吨上下,平均每日约有15吨,略符合县政府能够容忍的范围。

在此协议之下,市政府当然是赢家,因为其能够以较便宜的方式处理垃圾处理容量不足的问题。相较于其于湖内里焚化厂自行处理垃圾的成本849.2元加上灰渣处理300元,嘉义县的方案反而更优惠。若能将嘉义市的焚化厂改收处理费单价更高的事业废弃物,而一般废弃物送交鹿草处理,则无疑将为市民省下相当可观的市政预算。不过嘉义市并未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协议。九十二年以来,嘉义市一方面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及资源垃圾回收政策,另一方面把商业区的垃圾界定为事业废弃物,要求业者自行委托私人的垃圾清运处理公司收取,而将经手的垃圾量减低到平均每日245.4公吨的能够自行处理范围。

对于嘉义县而言,这项协议也可为县库赚取相当丰厚的收入。如前所述,也许是预留垃圾成长空间的考虑,县政府与达和所定的每日432公吨之保证进厂垃圾量有点过高,实际上各乡镇市送进鹿草焚化厂的垃圾量已减低到400公吨以下,而持续下降的垃圾量,也让县政府为满足垃圾保证量而产生不小压力。达到保证量之前的30多公吨余额,不管有没有垃圾进厂都需支付固定的处理费,甚至还要加上发电损失。而代嘉义市处理每日约15公吨的垃圾,因在保证量之内,并不增加成本,与现况相比,却能为县库赚取每年约540多万元的收入;而即便代收量超过嘉义县承诺的保证量,达和也承诺第一优先处理县政府的垃圾,处理费也有优惠的议价空间。因此,这协议实可谓具企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治理之实例。对于达和而言,维持最高操作运转率是基本原则。虽然县府垃圾量不足432公吨时,也会支付等量的处理费,并依照复杂的发电损失公式对达和进行补偿,故达和没有损失,但如果县政府送进厂的垃圾越接近其保证量,则达和越能维持高水平的运转操作率,发电量与售电收益也会越高,因此达和也将乐观其成。从这观点来看,这个跨县市合作处理垃圾的方案可谓三赢的范例。

伍、结论——跨域治理的政策建议

在立法院永续会的质疑下,环保署于九十三年重新检讨其焚化炉兴建政策,行之多年的「一县市一焚化炉」政策,在立法院与环保团体的压力以及学者的建议下,终于改弦易辙,以抽象的「跨域合作处理」原则取而代之,在取消南投、花莲以及澎湖等县的焚化厂兴建计划之后,这些地区将不会拥有任何焚化厂。若兴建垃圾掩埋厂的阻力仍旧难以克服,则势必要依赖邻近县市的掩埋或焚化设备,来协助其处理无处可去的垃圾,如花莲的垃圾可能转运即将完工的台东或宜兰利泽焚化厂。在九十三年五月五日的环保国是论坛中,环保署把全国23县市划为六区,宣示其跨区域处理机制。这办法看似合理,但似乎把问题拉回到原点:如果没有邻避问题之类的政治因素,当初就不会有「一县市一焚化炉」政策,也就不会有今日焚化炉分布不均,造成有些县市没垃圾烧要被罚钱、有些却有垃圾无法处理而即将爆发垃圾危机的窘境。反过来说,当初既有邻避问题,现在为何就没有?以往因为地方居民抗拒、菁英政治操弄的问题而采取分权的处理方式,现在透过中央强制的区域划分却能防止同样的剧目再度上演?

中央集权从来不是解决邻避问题的良方。环保署强力介入反而容易重新挑起地方民众的危机意识。尤其当台湾几乎年年有选举,当选举迫近时,参选的地方政治人物可能为了争取媒体曝光率而介入甚至领导这类抗争运动,或利用这类事件激起民粹风潮来对抗在位者的优势。反之,利用公私协力的方式,把垃圾处理有技巧地归类到私领域的范畴里,可能反而是防止垃圾政治化的可行之道。若观察欧美国家的发展,一般废弃物的处理设施发生邻避抗争的案例已日渐减少,较难善了的往往只限于有害废弃物或辐射性污染物的处理。除了因为这些国家处理废弃物的卫生安全标准甚高,而政府管理这些废弃物处理的信用已经建立之外,这和这些国家长久以来透过委外等民营化方式处理废弃物也有密切关系。民营化把废弃物处理的成本适当地反映在营运效率上。为了防止居民抗争或官司,民营公司有动机严格控制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令人厌恶的成分(如恶臭、空气或水源污染、戴奥辛危害等)。当这些令居民厌恶的成分变得不明显,垃圾就与一般商品无异,而邻避情节将会获得舒缓。而垃圾变成私领域范畴内的商品,则政治人物拿来操弄的正当性就不复存在。

事实上,本研究所呈现的跨域合作,在环保署的鼓励下,已经在许多地方默默地运作,而且成效相当良好。除了前述台北与基隆知名的合作方案、南投县的垃圾远赴高雄冈山焚化厂处理、以及台中垃圾透过达和进入鹿草焚化厂外,云林县大埤乡的垃圾也就近送到鹿草焚化厂处理,嘉义县政府也比照对嘉义市的办法,以每公吨1000元的价格代为处理,除填补县府保证量的不足外,也为县库创造可观的营收。若林内焚化厂竣工运转,大埤乡的垃圾必须送过去处理,则政府需支付的费用每公吨将高达2555元。本研究结果显示,垃圾转运其它县市所涉及的邻避问题,以及可能引发的政治纠葛,似乎并没有想象中严重。府际合作加上公私协力所达成的三赢效果,在本案例中充分已展现。达和公司在许多地方都标得政府的焚化厂操作权,因此在公司内自行调配各厂垃圾来源与储存量,以最符合经济效益的方式进行调节,因属于私人公司的内部营运问题,所以政治显著性不高,只要不发生诸如汞污泥出口之类的丑闻,政治操作的可行性不强。因此焚化厂区附近居民为该厂处理外县市垃圾而抗争的情形其实并不多见。比较常见的政治效应只是议员在议会中向环保局官员提出相关质询。然而,只要能够提出数据证明这类合作处理不会妨碍本县市的垃圾处理,且有利于县市政府的财政健全,就能满足议员展现问政成绩的需求。此外,因为政府与代操作厂商之间订定了契约,能够透过法律来保障民营公司收取其它县市垃圾的裁量权,政治菁英介入的空间也就比较有限。

这个案例本身有一些特定的条件,使它在其它县市的适用性受到限制。最明显之处是合作的县市双方刚好需求互补,合作方案对双方都有明显的财政收益,因此能够有充分的正当性以避免议会的杯葛。而在正当性充足时议会也不一定不会杯葛,因此县市长也需有相当的政治实力,如对派系力量的适度掌控,来防止合作案受到议会力量的破坏。此外,更显而易见的因素是嘉义县市同为民进党执政的县市。跨政党的地方合作虽非不可能,但会因为政党利益不一致或彼此信任不足而显得困难度更高。其它因素如主其事者(特别是县市长与环保局长)展现的斡旋才能当然也攸关本案的成败。因此,这类跨域合作要能成功,有一定的难度。

然而,由本案可知,多元治理可能是最能配合地方需求,达到治理效率的最佳方案。地方政府透过与厂商签约的方式,建构起厂商与政府都能互蒙其利的诱因结构,同时也透过私有化的方式来克服潜在的政治争端。本研究事实上展示了这样的可行性。此间,透过民营化降低政治争端、避免中央过度干预、由地方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发掘协商双方共同利益等原则,应可普遍适用于所有跨区域处理一般废弃物的情境。相较于环保国是论坛中诸多倾向于集权的建议,如环保署内增设统筹的焚化行政单位、组织焚化厂行政法人、成立区域议会等大幅冲击现有体制的变革,本研究并不认同。依照多元治理的精神,有效率的治理应指向更细致的合作模式——由具有地方知识的地方政府主导,透过垃圾处理民营化政策及个别地方政府间的协议,设法建构起双赢的契约诱因结构,并透过法院强迫两造执行契约。环保署在此间可透过提供补助款等诱因及搜集相关契约或协议模板等方式从旁协助,而不宜强力介入,以维持协议的志愿性质。

第三篇:学院西南学院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周 报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

第26期

2008年4月22日

4月11日下午由我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共同承办的 “纷彩人生,我来总策划”系列活动开幕式暨职业生涯规划主题讲座在我院3218教室举行。这是系列活动的第一阶段,重庆顶点职业咨询有限公司李璐小姐、材料学院的团委副书记杨瑞雪,勤工之星李国策,异想国负责人周家杰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会创始人李桂芳,都应邀来到了活动现场,他们结合自生的创业、就业经历作了精彩讲演。讲演围绕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树立正确的学习、求职观等在校大学生十分关心的内容展开,深深吸引了在场同学。

随后,重庆顶点职业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瑞发先生做了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的讲座,在现场观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唐经理语言幽默,生动有趣,赢得了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在记者采访时,有同学谈到,此次活动的最好的地方就是促使大家要树立目标,为自己的未来好好规划一番。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举行此次活动的出发点是帮助广大同学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规划好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增强学习动力,树立和提高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同学们制作自荐书及参加职场应聘的技巧和能力,创建一种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互动模式,给广大同学提供认识社会,认识职场的机会。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推进“规划人生,演绎纷彩”主题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系列活动。

4月9日,由西南大学团委学生会主办的“舞林大赛”第二季在李园活动中心拉开帷幕。我院艺术团积极参加此活动,共选送了三支特色舞蹈,分别是蒙 古舞《牧民新歌》、街舞《a.m.m.m》和《夏威夷草裙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参赛的同学们经过了赛前紧张刻苦的排练,终于在舞台上竭尽全力将自己最闪耀、最美丽的舞姿展示给了观众。经过一番努力,我院的《牧民新歌》和街舞《a.m.m.m》成功晋级下一轮。

4月11日,大赛晋级赛在李园活动中心隆重举行。经过两天的短暂调整,进入下一轮的参赛选手又一次闪亮登场。我院晋级舞蹈《牧民新歌》《a.m.m.m》再一次以全新的姿态和服装亮相。在蒙古舞蹈《牧民新歌》中,共有来自政管院的8位漂亮的姑娘身穿蓝色轻纱蒙古服装,以其轻柔大方的舞姿和传神的眼神和微笑征服了评委和在坐观众,赢得了一片喝彩声。《a.m.m.m》是由2006级卢芳同学带来的,她平时酷爱街舞,赛前她经过刻苦排练和艰辛创作,终于完成了此次参赛作品。她以有力劲爆,热烈炫酷的风格征得了无数掌声。

最后,我院艺术团选送的蒙古舞《牧民新歌》顺利晋级十强,即将参加最后的决赛。4月26日,武林大赛总决赛将在五一所大礼堂隆重举行,届时,我院舞蹈《牧民新歌》将闪亮登场,向舞林大赛总冠军进军。据艺术团负责人透露,现在舞蹈队员们正在紧张的排练中,她们有信心和决心勇夺桂冠。预祝我院艺术团舞蹈《牧民新歌》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让我们拭目以待。

根据我院培养优秀师范生和进行团学建设的要求,学院决定成立院书法队,并由团委学生会宣传部负责书法队成立事宜。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工作,书法队成立大会于4月14日在3212教室召开。

院团委书记李长松老师、院学生会继续教育学生分会主席金明勇、团委书记助理王寅和中宣团团长金勇作为嘉宾参加了成立大会。李长松老师致辞,他指出:我们成立书法队,旨在为培养同学们的书法爱好,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希望书法队成员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到以后的各项活动中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书法队成员还走上讲台一展身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祝书法队明天会更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飘逸苍劲的书法既展示出我院学生良好的素质,又表达了他们对书法队的美好的祝愿。

此外,书法队还会在周末组织培训课堂,对广大的书法爱好者进行培训,帮助我院学生提高三笔字水平,真正服务于广大同学。■

4月16日晚,一场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以“启航大学规划·纵横职场人生”为主题的讲座在10教601举行。本次讲座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会主办,旨在指出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贴近现实,引导大学生就业创业方向,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本次讲座很荣幸邀请到重庆市华冠纵横电脑网络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用先生。应邀前来的嘉宾还有西南大学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吴梦然、政管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团团长金勇以及现任TM社社长的我院前任学生会主席唐海陵。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吴梦然为此次讲座致辞,表达了社团联合会对讲座的良好祝愿以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会工作的肯定。

刘文勇先生将自己实实在在的就业、创业经历作为案例讲述给同学们,使在场同学受益匪浅。他还就就业创业话题为同学们提出了宝贵建议,在就业方面,他指出自荐书要简明扼要突出特长;在求职面试时要大胆自信,调整好心态,给考官留下良好的首次印象;在创业方面则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充满创业的激情以及要选好项目等。最后,同学们还就主题向刘先生提出了问题,刘先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做出了详尽的解答。

通过这次讲座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也意识到要提早为自己规划未来职业生涯。

4月17日上午,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六届体育文化节开幕式在学院门口隆重举行。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西南大学体委副主任、体育学院院长夏思永及在校的学院党政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陈时见副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肯定并赞扬了政管院体育文化节所取得的成绩,并预祝此次体育文化节能取得圆满成功。

王文余书记为此次体育文化节致开幕辞,他强调说,“本次体育文化节是我院2001年以来举办的第六个体育文化节,在奥运的旗帜下,把更多的同学吸引到体育活动中来,让更多的同学来感受体育文化,一直是我院举办体育文化节的出发点和归宿。”

启动仪式上,同学们载歌载舞,用激扬的舞姿和动感的歌声庆祝体育文化节的开幕。一曲《超越梦想》提起了在场同学们的兴致,《恰恰舞》曼妙的舞姿展 3 现了政管学子的多才多艺,动感的街舞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在集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奥运知识问答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展示了他们对奥运的积极关注。随后进行了此次体育文化节的第一场比赛——拔河比赛,各班密切配合,展现团结就是力量,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本次体育文化节旨在通过将奥运精神理念与体育活动的具体结合,积极营造奥运气息,传递奥运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牵手奥运、服务奥运的热情,为同学们营造文明、和谐、欢乐、友爱的校园氛围。

此次体育文化节历时三天,包括奥运图片展、双龙同戏奥运珠、羽毛球赛等 活动。

4月19日晚,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第六届体育文化节之“奥运之星”活动在10教201隆重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夏德全,团委书记李长松,宋明老师以及鲁克亮老师应邀出席了现场,并担任此次活动的评委。比赛现场布置精美,比赛准备充分,拉拉队阵容强大,整个比赛现场洋溢着迎奥运的喜庆气氛。

比赛的六支队伍都来自06级、07级的各个专业,每支队伍都有一个展示个性的队名,分别是“TBT(THE BEST TEAM)”、“圣火队”、“梦之队”、“五彩梦之队”、“六角星”、“MVT(MOST VALUABLE TEAM)”,他们用与众不同,富有深意的名字展现着自己队伍的特点与理念,同时也凝聚着每个队员的力量。

比赛共分三个环节,分别是“奥运知多少”“奥运默契猜”“才艺展示”。在第一环节中,各队派出实力队员,在1分钟之内答对尽可能多的题目;第二环节中,各队员需要密切配合,依次模仿奥运动作,最后一名队员以英语作答,在此期间,队员们动作各异,笑话百出,令现场观众无不捧腹大笑,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在最后一环节中,各队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将队员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他们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有与奥运相关的武术、跆拳道、健美操,也有搞笑娱乐的双簧,更有煽情的奥运时事角色模拟与激情的歌唱,加之拉拉队振奋人心的呐喊,把现场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最后,MVT队以敏捷的反应,密切的配合以及精彩的才艺赢得了奥运之星的荣誉,成为了本次比赛的赢家。

此次“奥运之星”活动是我院迎奥运的实际行动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为同学们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促进同学们成长成才。

4月19日晚,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第六届体育文化节在历时三天的比赛后落下帷幕,闭幕式在10教201隆重举行。应邀出席闭幕式的有政管院党委副书记夏德全,团委书记李长松,宋明老师以及鲁克亮老师。夏书记在向大会致闭幕词时指出:“我院本次体育文化节在团委、学生会全体学生干部的精心组织下,在全院学生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广大同学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文化节的各项活动,在活泼、欢快的氛围中培养了能力,锻炼了身体,感受了体育的乐趣,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希望团委、学生会能认真地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把我们的体育文化节打造为我院的特色品牌活动。”

随后,学院对在体育文化节上表现优异的班级进行了表彰,2007级思政1班以优异的成绩摘得了此次活动的第一名。

我院体育文化节虽然结束了,但是同学们迎奥运,强体魄的行动没有停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子将在学院的领导和指引下,乘奥运之风,不断进步和成长。

4月份期间,我院2006级、2007级思想政治专业各班纷纷举行了以“拓展大学生素质”为主题的讲课比赛。本次活动为我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节系列活动之一。相信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将会有利于我院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为大家以后更好地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 学院第五届素质拓展节系列活动之一的 “真情感恩,你我同行’主题读书感恩教育活动在全体学生中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本次读书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参照《沉重的母爱》为蓝本,每位同学在阅读基础上写出读书心得体会,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学院团委在此基础上还将举行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

这次读书活动,将有助于加强了我院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树立良好的责任感以及强烈的感恩之心。

(责任编辑:夏德全、郭亮 编辑:新闻网络部、鲁业子、李敏、王艺)

第四篇: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寒假返校思想动态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2年春期开学学生思想动态

2012年寒假已经结束,一个崭新的学期又开始。经过春节,学生们更成熟了,带着自己对新学期的规划与憧憬,带着假期里的收获和感悟重新返回校园。上学期,我院同学无论是在学风、常规管理还是在思想方面整体都取得很大的进步。为充分了解我院学生寒假返校后的思想状况。我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及时组织班会、辅导员找同学聊天谈心以及我院团总支学生会做了相关的调查,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和了解同学们整体思想动态。我们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寒假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对众多的社会问题的认识比较理性,返校后精神风貌良好,思想积极、健康、向上。下面将我院学生思想动态总结如下:

一、同学们关注时事,思想积极向上

由于我院的专业特点大多数专业都与时事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也由于我院学生关心时事,所以放假学生都不忘对家乡、国家的时事热点给予关注,并且对事情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客观,思想态度也更加积极向上。寒假这段时间国内、国外都发生有些关系国家、民生的事情,我院学生都认真理解关注。从欧债危机到叙利亚事件、从伊朗问题到朝鲜领导变更、从我国公民苏丹被绑架事件到习近平访美,从校车问题到物价、房价问题都成为我院学生关注时事的焦点,从关注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看问题更加客观理性。

1.“涨”字牵动百姓心”物价上涨不仅牵动百姓的心,也真真切切引起现在还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我院学生在假期认真关注了物价,并针对性分析了相关原因。“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成百姓生活压力过大、心里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一个同学这样说。

2. “校车事故问题”近来,各地连续发生了几起校车重大安全事故,在付出惨痛的代价后,校车的安全问题终于受到政府的重视,国务院也已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设计、生产、改造、配备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这些措施能否真正改善校车的安全尚不得而知。我院学生认为“校车问题政府必须要承担主要责任,校车的调配解决不能完全依靠市场,需要各地政府为主导的大力扶持。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真真切切的解决校车问题,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也是检验政府工作的标准之一。”

3.我院学生不仅关注国内热点,对国际热点也相当关注。例如“叙利亚局势” 从2011年3月爆发冲突以来,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叙国内多地武装冲突不断,美欧对叙进行制裁,阿盟不断施压,巴沙尔政权出现严重危机。叙利亚各派想夺权,利用当权派造成的社会问题,借助西方势力,煽动老百姓反巴沙尔,西方举着人权大旗跳出来要动武,“助叙利亚人民一臂之力”(其实是助亲西方派一臂之力...)。我院学生支持我国在处理叙利亚问题上的原则、态度,认为这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该做的,而不应该落井下石。中方支持阿盟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所做的斡旋努力,中方愿与叙利亚政府各政治派别、阿拉伯国家及阿盟保持沟通,并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妥善解决叙问题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二、关注社会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⒈寒假期间,部分同学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一部分同学留在学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带薪实习,有的学生自己独自找了寒假工,有的同学选择了当志愿者。例如10级行政班瞿凡留校做兼职在体育场教学生滑旱冰;10级思政一班胡虹在重庆科技馆当志愿者。这些活动使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⒉同学们对家乡的建设与发展极为关注,对家乡的发展充满期望和憧憬。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土地补助等一系列名词是大家在家经常听到的名词,同学们大都感到今年的年过得比较有意义,农村的贫穷落后状况大大改善,精神文明生活水平大大提高,10级思政21来自重庆酉阳农村的冉佳同学讲述了自己家乡的河流治理的情况,如今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来自安徽的解晓波同学说自己家乡已经实现了数字电视的普及。

三、同学们普遍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积极奋斗,努力拼搏。⒈新学期,同学们已经迅速调整心态,进入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精神状态比较饱满,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高涨。很多人表示在新学期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变以前不好的习惯,在总结经验教训,继续不断向前努力!

⒉经过入学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还在钩深书院的我院大一学生意识到大学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他们认真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准备计算机职业考试和英语四六级考试,希望得到老师专业上的指导和高年级同学的帮助,以便更加明确前进的方向。

⒊大二的同学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后,对本专业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希望在专业上更加深入学习,同时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长经验和知识,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⒋作为大三的同学,在过一年就要进入社会了,大家对学习和就业都有了更深的看法。特别是许多同学对自己未来的规划都比较清晰,并且开始自己着手去默默的努力了。班上就整体而言,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有的报考三笔和普通话、有的报英语四、六级,有的考研。绝大多数同学在业余时间都自觉的到图书馆去学习。这是大三新表现出了一个好的现象。

⒌毕业班同学进入实习阶段后,正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准备在离校前弥补知识上的漏缺;同时将毕业设计与当前的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做好毕业论文。

6.考研的同学耐心等待着考研结果的出来,很多同学都说自己很平静,无论是否能考研成功,他们都无怨无悔,他们觉得在轻松的大学时代有一年为了考研象高考那样残酷的奋斗,他们觉得这已经很值了,不过他们也都为其他做准备,积极的实习,找工作。如果考研不成功,他们就会及时选择另一条道路继续奋斗!

四、关心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并提出有关意见与建议

1.有同学建议学校在新学期应加大专业教育力度,加强生涯规划、学习指导、就业指导与学习生活管理,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发展前途,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自制力;还有同学建议学校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实习引导,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2.同学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普遍认为的是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身体健康压力等,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

3.同学们强烈希望加强后勤服务。表现在食堂饭菜质量不高;中午吃饭太拥挤;少数学生提出菜价偏高;教室数量太少,上下课特别拥挤,容易发生事故。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电脑数量少、陈旧、速度慢;校内文化娱乐及体育健身设施太少。

4.同学衷心我校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上,不断加快建设步伐,提高效率和质量,把我校建设成一所人人向往的好大学。

总之,我院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端正,情绪稳定,关心国内外大事,对学校的工作支持,对学校发展充满信心,心态积极向上,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崭新的姿态投入新学期的生活中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2年2月20日

第五篇: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寒假返校思想动态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2年春期学生思想动态

2012年寒假已经结束,一个崭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历练,同学们更成熟了,带着对新学期的规划与憧憬,带着假期里的收获和感悟重新返回校园。上学期,我院同学在学风、常规管理、思想方面整体都取得很大的进步,为充分了解我院学生寒假返校后的思想状况,我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及时组织班委、辅导员找同学聊天谈心以及我院团总支学生会做了相关的调查,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和了解同学们整体思想动态。我们可以看出,我院学生寒假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对众多的社会问题的认识比较理性,返校后精神风貌良好,思想积极、健康、向上。下面将我院学生思想动态总结如下:

一、同学们关注时事,思想积极向上

由于我院的专业特点大多数专业都与时事政治有密切的关系,也由于我院学生关心时事,所以假期中,同学们都不忘对家乡、国家的时事热点给予关注,并且对事情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客观,思想态度也更加积极向上。寒假这段时间国内、国外都发生有些关系国家、民生的事情,我院学生都认真理解关注。从欧债危机到叙利亚事件、从伊朗问题到朝鲜领导变更、从我国公民苏丹被绑架事件到习近平访美,从校车问题到物价、房价问题都成为我院学生关注时事的焦点,从关注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看问题更加客观理性。

1.“涨”字牵动百姓心”物价上涨不仅牵动百姓的心,也真真切切引起现在还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我院学生在假期认真关注了物价,并针对性分析了相关原因。“物价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又直接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是民众感受的“温度计”。虽然说物价波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是物价过高、涨速过快,就会造成百姓生活压力过大、心里不安,甚至会引发恐慌。可以说,物价稳,人心才稳、社会才稳;物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影响全局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一个同学这样说。

2. “校车事故问题”近来,各地连续发生了几起校车重大安全事故,在付出惨痛的代价后,校车的安全问题终于受到政府的重视,国务院也已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设计、生产、改造、配备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这些措施能否真正改善校车的安全尚不得而知。我院学生认为“校车问题政府必须要承担主要责任,校车的调配解决不能完全依靠市场,需要各地政府为主导的大力扶持。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真真切切的解决校车问题,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也是检验政府工作的标准之一。”

3.我院学生不仅关注国内热点,对国际热点也相当关注。例如“叙利亚局势” 从2011年3月爆发冲突以来,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叙国内多地武装冲突不断,美欧对叙进行制裁,阿盟不断施压,巴沙尔政权出现严重危机。叙利亚各派想夺权,利用当权派造成的社会问题,借助西方势力,煽动老百姓反巴沙尔,西方举着人权大旗跳出来要动武,“助叙利亚人民一臂之力”(其实是助亲西方派一臂之力...)。我院学生支持我国在处理叙利亚问题上的原则、态度,认为这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该做的,而不应该落井下石。中方支持阿盟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所做的斡旋努力,中方愿与叙利亚政府各政治派别、阿拉伯国家及阿盟保持沟通,并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妥善解决叙问题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二、关注社会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⒈寒假期间,部分同学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一部分同学留在学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带薪实习,有的学生自己独自找了寒假工,有的同学选择了当志愿者。这些活动使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⒉同学们对家乡的建设与发展极为关注,对家乡的发展充满期望和憧憬。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土地补助等一系列名词是大家在家经常听到的名词,同学们大都感到今年的年过得比较有意义,农村的贫穷落后状况大大改善,精神文明生活水平大大提高,10级思政21来自重庆酉阳农村的冉佳同学讲述了自己家乡的河流治理的情况,如今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来自安徽的解晓波同学说自己家乡已经实现了数字电视的普及。

三、同学们普遍关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积极奋斗,努力拼搏。⒈新学期,同学们已经迅速调整心态,进入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精神状态比较饱满,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高涨。很多人表示在新学期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变以前不好的习惯,在总结经验教训,继续不断向前努力!

⒉经过入学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试,还在钩深书院的我院大一学生意识到大学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他们认真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准备计算机职业考试和英语四六级考试,希望得到老师专业上的指导和高年级同学的帮助,以便更加明确前进的方向。

⒊大二的同学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后,对本专业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希望在专业上更加深入学习,同时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长经验和知识,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⒋作为大三的同学,在过一年就要进入社会了,大家对学习和就业都有了更深的看法。特别是许多同学对自己未来的规划都比较清晰,并且开始自己着手去默默的努力了。班上就整体而言,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有的报考三笔和普通话、有的报英语四、六级,有的考研。绝大多数同学在业余时间都自觉的到图书馆去学习。这是大三新表现出了一个好的现象。

⒌毕业班同学进入实习阶段后,正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准备在离校前弥补知识上的漏缺;同时将毕业设计与当前的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做好毕业论文。

6.考研的同学耐心等待着考研结果的出来,很多同学都说自己很平静,无论是否能考研成功,他们都无怨无悔,他们觉得在轻松的大学时代有一年为了考研像高考那样残酷的奋斗,他们觉得这已经很值了,不过他们也都为其他做准备,积极的实习,找工作。如果考研不成功,他们就会及时选择另一条道路继续奋斗!

四、关心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并提出有关意见与建议

1.有同学建议学校在新学期应加大专业教育力度,加强生涯规划、学习指导、就业指导与学习生活管理,让学生尽早了解专业发展前途,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自制力;还有同学建议学校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实习引导,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2.同学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普遍认为的是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身体健康压力等,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

3.同学们强烈希望加强后勤服务。表现在食堂饭菜质量不高;中午吃饭太拥挤;少数学生提出菜价偏高;教室数量太少,上下课特别拥挤,容易发生事故。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电脑数量少、陈旧、速度慢;校内文化娱乐及体育健身设施太少。

4.同学衷心我校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上,不断加快建设步伐,提高效率和质量,把我校建设成一所人人向往的好大学。

总之,我院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端正,情绪稳定,关心国内外大事,对学校的工作支持,对学校发展充满信心,心态积极向上,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崭新的姿态投入新学期的生活中去。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2年2月25日

下载大学生入伍决心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麻立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入伍决心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麻立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