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诉讼关于申诉和申请再审的若干规定

时间:2019-05-12 18:3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刑法诉讼关于申诉和申请再审的若干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刑法诉讼关于申诉和申请再审的若干规定》。

第一篇:刑法诉讼关于申诉和申请再审的若干规定

关于申诉和申请再审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申诉权利,规范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市两级法院审查申诉和申请再审以及审理再审案件的各项程序。

第三条 申诉和申请再审程序应当遵循有限、效率和立审分离原则。

第四条 申诉是指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及其近亲属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裁判确有错误,请求撤销、变更生效裁判的诉讼行为。

第五条 申请再审是指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有利害关系的案外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和调解确有错误,请求撤销、变更生效裁判的诉讼行为。

第六条 刑事案件申诉的期限从判决生效之日起至被告人刑罚结束之日后两年。

民事、行政案件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

第七条 申诉或申请再审应当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提出。

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为基层法院,当事人直接向中级法院申诉或申请再审的,中级法院不予受理。

第八条 当事人向同一人民法院只能提出一次申诉或申请再审。

当事人对驳回申诉或申请再审仍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和申请再审。

第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申诉和申请再审:

(一)原审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

(二)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判的;

(三)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四)原裁判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五)原裁判依据的主要事实被变更或撤销的;

(六)同一法律事实或相同法律关系在实体处理上出现了两个以上互相矛盾生效判决的;

(七)原裁判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且足以影响裁判公正的;

(八)原裁判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九)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

(十)有证据证明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十条 除第九条规定的情形外,原审当事人可以下列未能合法参与审判事由提起申诉或申请再审:

(一)应当为原审被告人指定辩护人却未指定的;

(二)辩护人未合法获得辩护权或者代理人未合法获得代理权,而生效裁判是在此辩护权或者代理权的基础上作出的;

(三)刑事案件剥夺原审被告人辩护权的;

(四)未经合法传唤或者所作传唤无效,以致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未能出庭而作出生效裁判的;

(五)未能合法送达一审裁判文书而致当事人丧失上诉权的。

第十一条 申诉或申请再审的请求和理由在案件受理后不得变更或增加。第十二条 提起申诉或申请再审,应当直接向人民法院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诉书或再审申请书正本一式三份,并按被申请再审人的人数提供副本;

(二)证明申诉人或申请再审人是合格申请主体的材料;

(三)申诉或申请再审所不服的生效法律文书;

(四)在法定期间内申诉或申请再审的证据;

(五)与申诉或申请再审理由有关的证据;

(六)申诉人、申请再审人以及被申请再审人的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

(七)委托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

第十三条 申诉书或再审申请书应当由申诉人或申请再审人签名或盖章并载有下列内容:

(一)当事人名称及其基本情况;

(二)申诉或申请再审所依据的生效法律文书的名称、案号,该法律文书生效的时间,以及该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

(三)有具体的申诉或申请再审的请求、事实和理由;

(四)以新证据申诉或申请再审的还应当说明原审未提出该证据的原因、新证据的来源、获得新证据的时间,以及新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判的理由。第十四条 申诉或申请再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申请主体不合格的;

(二)申请超过期限的;

(三)裁判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四)本级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已经基于该申请人的申请驳回申诉或再审申请的,或已经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过的;

(五)一审判决后当事人未上诉而申请再审的,但本规定第十条第(四)、(五)项所列情形除外;

(六)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

(七)人民法院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

(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或驳回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

(九)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驳回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申请的

(十)人民法院判决、调解解除婚姻关系和确定抚养关系的;

(十一)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裁定;

(十二)依照有关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其他不能申诉或申请再审的。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查申诉和申请再审是否符合再审条件,只限定在申诉或申请再审的请求、理由和证据范围内进行。

第十六条 审查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按照《广东法院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再审申请审查听证工作的暂行规定(试行)》的规定召开听证会,或根据案件需要进行调查。

第十七条 在案件审查期间,当事人申请暂缓执行,应提供足额可供执行财产为担保,由人民法院审查决定是否暂缓执行。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申诉或申请再审不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制作驳回通知书送达当事人。

第十九条 申诉或申请再审人在案件审查期间可以撤回申请。撤回申请的,不得再以相同理由或请求事项提出申诉或申请再审。

申请人撤回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条 当事人的申诉或申请再审符合再审条件,人民法院应当决定再审。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案件适用再审程序。

第二十一条 民事、行政再审案件的审理,应当限定在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理由和请求范围内进行。

第二十二条 以新证据提起再审的案件必须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的程序应当根据再审案件的类型,分别按照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关于再审开庭的各项程序进行。

第二十三条 再审案件应当依法作出新的裁判。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2年10月10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深圳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2年10月10日 实施日期:2002年10月10日

第二篇:申诉与申请再审

民事诉讼法(试行)规定的申诉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申请再审虽然都是由法律设定的当公民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济保护的权利手段,但是,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1)性质不同。申请再审是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而申诉则是当事人依法享有的一项民主权利,后者的外延更大。

(2)行使权利的期限不同。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规定,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应当在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而申诉却不受时间的限制,在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之后的任何时候,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都有权申诉。

(3)法律效力不同。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再审应当引起再审程序的开始,而申诉却不能直接引起再审程序的发生,只能作为人民法院在审判监督中了解情况的一个渠道。

(4)案件的范围不同。申诉案件范围无限制,而申请再审的限制很多,如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按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和同级法院再审维持原判的案件等,当事人均不得申请再审。

(5)受理的机关不同。申请再审作为诉讼权利只能向人民法院提出,且只能向原审法院或其上一级法院提出,申诉则不仅可以向任何一级法院提出,还可以向人大、监察、检察院等部门提出。

(6)提起的主体不同。申请再审的主体只限于案件的当事人。提

起申诉的主体既可以是案件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当事人以外的其他公民。因此,申诉实际上是一个民主权利,属于广义的诉权,具有“四无限”的特点,即没有次数、级别、案件、申诉时间的限制。而申请再审作为一项诉讼性权利,则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定条件。同时,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申请再审和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的申诉、行政诉讼法中当事人的申诉也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因为申诉与申请再审存在如此大的区别,因此,无论从性质还是作用上来看,两者都是不能混淆的。

实践中,人们之所以将申请再审和申诉混用,是由于我国的再审程序不完善,原来的“申诉难”变成了现在的“申请再审难”,但如果因此而否定现行民事诉讼法将“申诉”改为“申请再审”的价值,则是因噎废食,不仅理论上混乱,实践中也会引发新的问题。

第三篇:申诉和申请再审立案指引

申诉和申请再审立案指引

一、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申诉和申请再审

1、原审违反法定程序的,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2、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判的

3、拟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定、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4、原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5、原裁判依据的主要事实被变更或撤销的

6、同一法律事实或相同的法律关系在实际处理上出现了两个以上互相矛盾生效判决的

7、原裁判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且足以影响裁判公证的8、原裁判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9、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规定

10、有证据证明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二、具有以下未能合法参与审判事由的可提出申诉和申请再审

1、应当为原审被告人指定辩护人而未指定的

2、辩护人未合法获得辩护权或者代理人未合法的获得代理权的基础上作出的裁判

3、刑事案件剥夺原审被告人辩护权的

4、未经合法传唤或者所做传唤无效,以致当事人或者代理人未能出庭而作出生效裁判的

5、未能合法送达一审裁定文书而致当事人丧失上诉权的

三、提出申诉或申请再审,应当直接向人民法院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诉书或再审申请书正本一式三份,并按被申请再审人的人数提供副本

2、证明申诉人或申请再审人是合法申请主体的材料

3、申诉或申请再审所不服生效法律文书

4、在法定期间内申诉或申请再审的证据

5、与申诉或申请再审理由有关的证据

6、申诉人、申请再审人以及被申请再审人的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

7、委托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

8、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四、申诉书或再审申请书应载明的内容

1、当事人名称及基本情况

2、申诉或申请再审所依据的生效法律文书的名称、案号、该法律文书生效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3、有具体的申诉或申请再审的请求、事实和理由

4、以新证据申诉或申请再审的还应当说明原审未提出该证据的原因、新证据的来源、获得新证据的时间、以及新证据足以推翻原裁判的理由。

五、申诉或申请再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本院不予受理。

1、申请主体不合格

2、申请超过期限

3、裁判未发生法律效力

4、本级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已经基于该申请人的申请驳回申诉或再审申请的,或已经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过的5、一审判决后当事人未上诉而申请再审的

6、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公式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7、人民法院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

8、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的或驳回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9、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或驳回不执行仲裁裁决申请的10、人民法院判决、调解解除婚姻关系和确定抚养关系的

11、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裁定

12、依照有关的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其他不能申诉或申请再审的六、注意事项:

1、申诉或申请再审的请求和理由在案件受理后不得变更或增加

2、当事人向同一人民法院只能提出一次申诉或申请再审,当事人对驳回申诉或申请再审仍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和申请再审

3、申诉和申请再审人在法院审理案件期间可以撤回申诉或再审申请,撤回申请的不得再以相同的理由或请求事项提出申诉或申请再审。

第四篇:刑法诉讼民事再审制度改革及前景展望

民事再审制度改革及前景展望

姜启波

新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再审制度作出了重大调整,目的是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有效解决社会反映突出的“申请再审难”问题。这一调整也将改变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格局,促使我国现代民事诉讼制度加快建立。

再审层级提高——民事再审制度修改的核心精神。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去除了当事人“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规定,仅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法律以这种方式表述,显然带有一定的诉讼引导性和立法倾向性,即引导当事人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同时未禁止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而现实情况是,在可以选择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法律又予以提倡的情形下,当事人自然不会选择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不仅如此,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还规定:“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这便意味着实践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基层法院不受理当事人的申请再审,告知其向中级法院提出申请;二是基层法院受理当事人的申请再审并裁定案件再审,但须将案件移送中级法院审理。总之,民事诉讼法修正的核心精神与追求目标是:当事人申请再审向上一级法院提出,由此引起的再审案件由上级法院审理。

再审审查程序化——民事再审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在民事诉讼理论中,再审程序通常分为两个程序阶段。从程序角度划分,可分为再审启动程序与再审审理程序;从阶段角度划分,可分为再审事由审查阶段与再审改判阶段。两个阶段程序的审理任务与诉讼标的是明显不同的。长期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典中并无完整的民事再审程序,仅以审判监督程序规定了再审程序的改判阶段,似乎当事人提出了再审理由,法院立即可以使案件进入改判。为从制度上解决此问题,民事诉讼法修正将重点集中于再审事由审查的程序化、诉讼化改造,这为法院的司法审查和再审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再审

事由法定化。新法对旧法的再审事由作了细化,由旧法的5种情形扩大为16种,除保留旧法中有关适用法律错误等实体再审事由外,还增加了证据伪造、证据未经质证、法院未依法收集当事人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管辖错误、审判组织不合法、遗漏或超出诉讼请求等事由。二是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增强审查程序的公开性。新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这使得再审审查程序由封闭式程序转变为开放式程序,由法院内部程序转变为公开的诉讼程序。三是审查期限法定化。新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四是结案方式的法定化。新法规定符合再审条件的,应裁定再审;不符合再审条件的,应裁定驳回。这使以往口头通知、书面驳回、案件搁置备查、发函转交下级法院处理等不规范结案方式成为非法。民事诉讼法的上述修正,使得公开、规范、完整的再审审查程序初步建立起来,填补了原有法律的缺失,民事再审程序得到进一步完善。

上级法院民事再审任务加重——再审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当事人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以及基层人民法院不审理申请再审案件的规定,使得上级人民法院受理审查再审申请和再审改判的任务必然加重。由于判决生效的案件大多为中级法院终审的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必然集中于高级法院;高级法院终审以及由其再审后对方不服的案件,当事人又将向最高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因此,再审制度改革之后,高级法院将面临繁重的再审任务,最高法院的再审任务在新法实施的过渡期也将突显出来。目前,民事再审案件在改革之后将增加多少虽不得而知,但仍可参考现有数据进行初步预估。2006年最高法院受理的民事申请再审案件为3100余件。据司法统计,2006年高级法院终审的民商事案件为2.1万件左右,各地申请再审比率不等。若级别管辖制度不做调整,向最高法院申请再审的案件将超过目前的数量。2006年由中级法院二审终审的民商事案件约为38.5万件左右,当事人对这些案件不服,将向高级法院申请再审。另外,2006年全国基层法院一审生效的各类民商事案件(限于判决、裁定结案)共244.1万件,对这些案件不服,当事人将向中级法院申请再审,而中级法院再审改判后,对方当事人可能会向高级法院申请再审。可见,再审改革之后,中级法院以上审查处理申请再审案件的任务将不同程度地加重。

审判思路调整与相关制度配套——改革后民商事审判的理性选择。民事再审制度改革直接导致再审任务在上级法院与基层法院间的重新分配,同时也牵动民商事审判整体格局,必须正确应对。

对策之一:加强申请再审事由审查工作。涉诉信访由司法裁判派生,与案件审理直接相关。现存制度下,解决涉诉信访问题,必须主要依靠诉讼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进行综合施治;必须依靠原审法官释明、再审审查和裁判法官做深入细致的息访工作。目前,再审制度改革引起一种讨论,即是否可以取消立案阶段再审事由的司法审查,符合形式要件的申请一律进入再审审理。笔者以为,从审判全局看,这种设想弊多利少。如此将导致多种不利后果:其一,立审分立是法院“一五改革”重要成果,再审立审分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审判机关内部的相互制约。再审立案标准是裁定再审,最高法院历来强调,各地法院坚持多年。取消立案阶段再审事由的司法审查,意味着再审立审不分,再审启动权与再审改判权混同,重新回到“一五改革”前的状况,改革成果将毁于一旦,必然带来思想和工作的混乱。其二,民事诉讼法修改重点在于完善再审事由的审查程序,将再审区分为事由审查与再审审理两阶段,若将两者混同,将有违法律修改的本意。其三,长期的司法实践已证明:绝大部分的申请再审在法律上不能成立,如果明知大多数的申请再审属于缠访缠诉,而不加分辨地进入精细复杂的审理程序,大多数的再审审理会成为无效劳动。作此设想,除非司法资源过剩。其四,即便所有符合形式要件的申请再审经过了再审审判,大多数申请再审被裁定驳回后,案件也未必终结,部分当事人仍将继续缠访,若再审法官不再接谈处理,涉诉信访难题依然无法解决;若再审法官继续负责处理,又将造成司法资源的进一步浪费。鉴于此,在申请再审案件数量增加的形势下,可行的方法只能是:符合形式要件的申请再审一律进入司法审查,加大司法审查力量的投入,在此阶段依法予以大量裁定驳回,少部分进入再审审理,并由再审事由审查法官与再审法官协助做好当事人的缠访工作。考察国外立法与司法现状,此属通行做法。

对策之二:调整民商事案件级别管辖。在上级法院再审任务加重的情形下,实现力量与任务的平衡,惟有调整级别管辖标准。为此,必须重新确定民商事案件初审权,高级法院原则上不应受理普通民商事案件,以减轻最高法院的案件负荷。然而,二审监督是审级监督的重要途径,从有利于监督指导、避免地方保护主义、保障司法公正的角度考虑,高级法院必要时仍可受理少量一审民商事案件,如标的额巨大且当

事人跨区域的案件;新型、疑难、敏感案件;最高法院认为应由高级法院一审的案件等。此外,高级法院还应就本辖区的案件级别管辖作出调整,大幅度减少高级法院的二审案件,从而减少最高法院申请再审案件的数量。

对策之三:加快审前准备程序的建立。由英美法系国家创设的审前准备程序制度以及“审前准备+集中开庭审理”的民商事案件审判模式,目前已被世界多数国家借鉴和应用。实践证明,这一程序制度对于阻断大量纠纷进入庭审,以调解、和解、简易裁判等方式结案,使得大部分案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对于提高庭审效率,提高裁判案件的公正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解决群众反映的“申请再审难”问题,根本还是应避免或减少申请再审。审前准备程序在我国已有深入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必须加快民事诉讼法全面修订工作,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规定适用简易速裁程序裁判的小额或小请求案件,当事人不得上诉或申请再审,并加大庭审前和解、调解案件的力度。

对策之四: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民商事案件级别管辖标准的调整,意味着中级法院、基层法院面临更加繁重的审判任务。在一些发达地区或城区的基层法院,案件数量将超过万件,甚至数万件,有限的司法资源犹如杯水车薪。因此,必须着眼于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诉讼内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相济、有机衔接。在这方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一是应通过诉讼引导,强化当事人诉讼风险意识,传递通过诉外机制公正解决纠纷信息,实现案件合理分流;二是应加强对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工作的指导与支持,鼓励当事人自行和解案件,实现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的协调配合;三是应充分尊重仲裁人员和仲裁机构的劳动成果,依法实施审判对仲裁的监督,更好地发挥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作用;四是应充分依靠行政调解、行业自律自治等机制解决系统和行业内部纠纷,通过完善社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缓解审判机关人力不足的问题。

对策之五:转变民商事审判监督指导思路。在民事案件级别管辖标准调整后,许多由上级法院审理的标的重大案件将下移至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为保证这部分案件的审理质量和效果,避免产生更多的申请再审,必须加强审判监督指导工作力度。由于案件再审任务主要由高级法院承担,其应充分发挥再审监督

职能,保障辖区内案件的审判公正。在级别管辖制度调整到位后,申诉到最高法院的案件,将主要是法律程序之外的申请再审,最高法院可挑选其中少数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进行再审,以统一法律适用。在审理少量二审和再审案件的情况下,最高法院应加强司法解释工作,搞好审判业务指导。此外,还必须更新观念,通过诉讼规则的调整,完善诉讼机制内部监督,科学配置法官、律师和当事人等诉讼角色的权利义务,实现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对法官及案件审理过程的有效制约与监督。继续完善法院审判流程管理机制,实现立案、庭审、执行、归档的全程监督,缩短审理周期,促进公正审判,减少程序瑕疵。

第五篇:浅谈申请再审与申诉的区别专题

浅谈申请再审与申诉的区别

——从立案审查的角度分析

2013-12-02 15:25:15 | 来源:中国法院网南宁频道 | 作者:朱小燕

申诉制度是中华法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制度,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已经产生了申诉制度的最初雏形,如“路鼓”与“肺石”之制。历代统治者为了平息民怨,稳 定阶级统治,冤情告申诉制度建立完备,在漫长的诉讼历史中,“有错必纠说”成为了申诉制度的理论基础。对于申诉的性质,理论界认为有两大类,一类是非诉讼 性的申诉,主要是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某些处理决定不服而提起申诉,不涉及诉讼程序,不属于诉讼行为,只是一般意义的民主宪政权利,如宪法第四十一条 规定的申诉权、《公务员法》第十五章规定的申诉;一类是诉讼性的申诉,主要是对生效判决、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申诉,由诉讼案件引起,申 诉处理原则和程序都按刑事诉讼法或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是一种诉讼行为,是民主宪政权利在诉讼中的具体化,如《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的申诉。在此,本文只讨论后一种申诉,即诉讼性的申诉。

当事人申请再审制度,在我国法律规定中,正式确立于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 称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 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将原来的“申诉”改为“申请再审”。但在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五)项仍规定:“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 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对此处的“申诉”,1991年《民事诉讼法》没有作详细规定,直到2012年修正 的《民事诉讼法》,才将此款的“申诉”改为“申请再审”。至此,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生效判决、裁定不服,提出的是再审申请,而不是申诉。2012 年《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规定,对“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当事人也可以向原审申请再审。因此原审法院特别是基层法 院,面临的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将会增多。对于立案部门来说,做好刑事、行政案件的申诉案件、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立案工作非常重要。本文试图从立案审查的角 度,分析民事申请再审与刑事申诉、行政申诉的区别,以期更好地开展立案审查工作。

一、提交诉状不同

1、刑事申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三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诉,应当提交申诉状,写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及申诉的事实与理由。因此,对于刑事申诉,申诉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刑事申诉状”。

2、行政申诉

对于行政申诉应提交的诉状,我国《行政诉讼法》没有作出规定,按理应提交的是“行政申诉状”。但是《行政诉讼法》解释却没有申诉的规定,而是在第七十 三条用“申请再审”来表述。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不服生效的行政判决、裁定,向人民法院提交“行政申诉状”或“行政再审申请书”均可。

3、民事申请再审

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因此,对于民事申请再审,应当提交“民事再审申请书”。若当事人提交的是“民事申诉状”,应向其释明让其更改为“民事再审申请书”。

二、申请主体不同

1、刑事申诉

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的规定,有权提起申诉的人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按《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三百七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案外人 认为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因此,有权提起刑事申诉的主体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案外人。

2、行政申诉

按《行政诉讼法》及其解释的规定,有权提起行政申诉的只有当事人,案外人不可提起行政申诉。

3、民事申请再审

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有权提起民事再审申请的是当事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 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案外人对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确定的执行标的物主张权利,且无法提起 新的诉讼解决争议的,可以向作出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因此,有权提起民事再审申请的有当事人及案外人。

三、申请客体不同

1、刑事申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刑事申诉的客体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2、行政申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及《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七十三条,行政申诉的客体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以及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生效行政赔偿调解书。

3、民事申请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及二百零一条的规定,民事申诉再审的客体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以及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的生效调解。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民事诉讼法》意见第208条的规定,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而根据《民事诉讼法》意见第207条、209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人民法院再审立案意见》第十四条的规定,以下民事案件的再审申请不 予受理:(1)人民法院依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破产还债程序审理以及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原判的案件;(2)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和裁定 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案件;(3)人民法院判决、调解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但当事人就财产分割问题申请再审的除外。

四、申请期限不同

1、刑事申诉

现行《刑事诉讼法》及其解释对刑事申诉的期限没有作出规定,但在《人民法院再审立案意见》第十条规定了刑事申诉一般在刑罚执行完毕两年内提出,有下列 情况之一的,可以超过两年提出申诉:(1)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2)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3)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

2、行政申诉

根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对生效判决、裁定申请再审,应当在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但对生效的行政赔偿调解书,“可以在二年内” 申请再审,没有规定起算时间。根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九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有关规定。对 生效民事调解书申请再审的起算时间,根据《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解释》第五条的规定,亦为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因此,对生效行政赔偿调解书提出申诉,亦应在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

3、民事申请再审

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百零五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该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以下情形,应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之 日起六个月提出:(1)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3)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 销或者变更的;(4)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另外,根据《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六个月期限,不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

对于案外人申请再审,根据《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解释》第五条的规定,“可以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或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利益 被损害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申请再审。因《民事诉讼法》已修改,笔者认为,对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期限,除了上述条款规定外,还不应超过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最 长期限即六个月,因此,案外人申请再审,应为“可以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或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利益被损害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五、管辖法院不同

1、刑事申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三百七十三条的规定,刑事申诉由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但二审法院裁定准许撤回上诉的案件,申诉人对一审判决提出申诉的,可 由一审法院审查处理。未经终审法院审查处理的疑难、复杂、重大案件也可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审查处理。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三百七十四条的规定,对死刑案件的申诉,可以由原核准的人民法院直接审查处理,也可以交由原审人民法院审查。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写 出审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层报原核准的人民法院审查处理。

2、行政申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行政申诉。

3、民事申请再审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对于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 法院申请再审。对于案外人申请再审,根据《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解释》第五条的规定,应当向做出原判决、裁定、调解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下载刑法诉讼关于申诉和申请再审的若干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刑法诉讼关于申诉和申请再审的若干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事人刑事申诉(再审申请)的法律依据范文大全

    当事人刑事申诉(再审申请)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

    最高人民法院上访、申诉、申请再审指南(大全5篇)

    最高人民法院上访、申诉、申请再审指南近期,不少朋友留言来电请求帮忙申诉案件,我的回复多是一种深深的无奈。下面的帖子,可能对你有所帮助......陈光武歉告 最高人民法院上访......

    民事申诉再审状

    民事申诉再审状再审申诉人:何锡辉,男,汉,1953年11月18日出生,下岗工人,现住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松木乡朝阳村丰收组。 再审申诉人:欧阳厚美(又名欧阳桦),女,汉,1958年3月6日出生,湖南省......

    申诉再审民事答辩状

    申诉再审民事答辩状 答辩人: , ,1991年10月8日出生,土家族,住,联系电话:。 被答辩人(再审申请人): 。 答辩人与再审申请人变更抚养权纠纷申请再审一案,现答辩如下: 贵州省铜仁市中级人民......

    刑法诉讼如何理解《证据规定》第六十三条[大全]

    如何理解《证据规定》第六十三条崔光辉 刘运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称《证据规定》)施行已经一年半了,在施行过程中,各级法院对《证据规定》进行......

    刑法诉讼该情形能否申请强制执行[范文模版]

    该情形能否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案件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经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或提审后,原权利人是否可以依据生效的再审判决申请强制执行?......

    再审申请

    关于实名控告盐城市中级法院徐军枉法裁判 控告人:顾远忠,男,1968年3月8日生,汉族,身份证***534,居民,住江苏建湖县庆丰镇华林村四组。*** 被控告人:, 徐军盐城......

    民事申请再审案件诉讼文书样式(试行)

    民事申请再审案件诉讼文书样式(试行) 发布时间:2012-07-18 作者: 为规范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受理审查工作,增 强诉讼文书的实用性和说理性,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