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论试题B答案

时间:2019-05-12 18:1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教学论试题B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教学论试题B答案》。

第一篇:物理教学论试题B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07级物理学、应电专业

物理教学论(B)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ABCD 3.D 4.ABCD 5.ACD 6.C 7.A 8.B 9.D 10.CD

二、填空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级试验区 2.直觉兴趣;操作兴趣3.学科性和科学性;形象性和生动性4.信度;效度.5.综合性的问题;综合性研究方法6.7 . 40,5.58.WF=mgh 9.Ec10.减小;减小

三、计算题(本题1个小题,共10分)

(1)飞行员由俯冲状态往上拉时,可认为在做圆周运动,血液也需要向心力来完成该动作,结果处于超重状态,导致心脏无法像平常一样运输血液,导致血压降低。(4分)(2)34.29m/s(6分)

四、简答及案例分析(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答题要点:初中阶段要从提高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入手(各2.5分),高中阶段注重因果认识兴趣和概括性认识兴趣(各2.5分)。

2.答题要点:物理学科本身的障碍(3分)、学生自身能力造成的障碍(4分)、学生与物理问题相互作用形式和方法不当造成的障碍(3分)。

3.答题要点:引导学生认知定向、找出事物的共同特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明确概念的定义、深入理解概念。(每个知识点2分)

4.答题要点:明确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研究方法和过程;明确规律的物理意义及其表述;明确物理规律的使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明确物理规律与有关物理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每个知识点2.5分)

五、论述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20分)

答题要点:从脑生理特点(5分)、情感兴趣特点(5分)、思维特点(5分)和注意特点(5分)这几个方面综合进行论述。

2maga

第二篇:《物理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最终版]

第八章 物理实验教学

1、有的中学物理教师认为:“高考不考操作,因此,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做实验,只要让学生多做有关的练习题,照样能提高高考物理成绩。”结合你对物理实验教学意义的认识,评述这一观点。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考不是物理教学的目的,成绩也不是物理教学的唯一要求,实验教学是要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为目标的。实验教学的意义包括:

(1)实验教学能力为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

(2)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3)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技能的重要途径(4)实验教学有利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用和道德素养(6)实验教学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2、设计一个课外实验

关于液体表面张力的实验设计

实验提问:如果我们在硬币上滴水,我们来猜一猜:一角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

实验操作: 将一枚一角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角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实验注意:

1、硬币放在桌上要放平,不要碰撞课桌。

2、吸管底端离硬币近一些,慢慢的滴,要滴在中间。

3、当滴下去的水漫出来的时候,现在的滴数,减去1就是硬币所能容纳的水滴数。

4、实验结束后,与硬币成水平方向观察水在硬币表面的形状,画在实验报告单上,并和自己的猜测作比较。

第九章

1、举例说明物理教学中的原始物理问题与传统抽象习题、结构良好的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原始问题是关于物理方面的实际问题,是自然界以及社会生产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尚未被分解简化抽象加工的典型物理现象。例如: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少?传统抽象习题是指物理教材或辅导材料上的例题思考题练习题以及测试题等,是为了巩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而人为编写的,如:有一辆小车他得加速度是2m/s2,初速度是1m/s,三秒后他得速度是多少?

结构良好的问题是指出事状态目标状态和中间状态都很明确的问题,如:已知一个圆的半径和圆的周长公式求圆的周长的问题。结构不良的问题是具备以下缺点的问题I.和具体情境相联系II.问题的描述比较含糊III.给定信息不完全IV.目标不确定V.不知道那些概念和规律原理对解决问题有用.2、举例说明物理问题解决教学中用到的基本方法和学习策略。A.基本方法

1).建立模型法 综合已知道的物理量,建立理想话模型找出它遵循的规律。如物理最小体元的建立!~ 2)等效变换法 对问题中的某些因素进行变换或直接利用相似性再用统一退率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相似效果,合理的利用各种几何变换等来将问题简化。如几何变换,电路的等效变换,参照系的等效变换

3)微元处理法 通过取小范围物理模型分析进而得到整体属性的物理方法。如求解规律分布的电荷产生的电厂时常取一小体元然后进行积分,求得最后结果

4)近似处理法 忽略实际问题中对结果影响极其微小的因素或方面,将复杂的物理情景简化。如在计算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引力大小时可以忽略地球的形状不规则产生的误差

5)案例法 把分析和行动结合起来,促进几集的智力投入。6)隔离分析法 将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

7)叠加法 若干物理作用的总 效果等于他们各自产生的分效果的综合

8)对称处理法 一般包括结构对称的处理,物理过程对称的处理和镜像对称的处理等

9)极端分析法 连续改变一个物理量,甚至达到变化的几点来判断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的研究方法 B、解决策略

1)审题策略 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审题在整个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十分的关键,我们要应用例如重复的策略..抓住关键词的策略和运用图解的策略等来加快问题的解决

2)寻求解答问题思路的策略 要注重自我鼓励,充分的准备知识,合理的组合信息.选择解答方法。这是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检验.总结.扩展的策略 做完题,回过头去看下解题的方法,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晰,答案是不是完整,正确。试着评价自己的解题过程 方法,看是否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用,并由此联想下其他问题的解答

3、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含义.

2.明确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处理问题的优点,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本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物理问题的习惯.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强调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处理问题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知识中的一条重要规律.是一个重点知识.特别是定律的适用条件、物理意义以及具体应用都作为较高要求.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的理解以及应用,对多数学生来说,虽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仍常常是把握不够,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这也说明此项正是教学难点所在.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投影片).(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归纳总结,说明(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含义.(2)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二)教学过程设计 1.实例及其分析.

问题1 投影片和实验演示.如图1所示.一根长L的细绳,固定在O点,绳另一端系一条质量为m的小球.起初将小球拉至水平于A点.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C时的速度.

分析及解答:小球从A点到C点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由于绳的拉力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可见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因此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选取小球在最低点C时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列出方程:

教师展出投影片后,适当讲述,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2 出示投影片和演示实验.在上例中,将小球自水平稍向下移,使细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如图2所示.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C的速度.

分析及解答:仍照问题1,可得结果

问题3 出示投影片和演示实验.现将问题1中的小球自水平稍向上移,使细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如图3所示.求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到达最低点C的速度.

分析及解答:仿照问题1和问题2的分析.

小球由A点沿圆弧AC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取小球在最低点C时的重力势能为零.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列出方程: 2.提出问题. 比较问题

1、问题2与问题3的分析过程和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对问题3的物理过程作细节性分析.起初,小球在A点,绳未拉紧,只受重力作用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B点,绳被拉紧,改做

进一步分析: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和做圆周运动这两个过程,都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而不是整个运动过程机械能都守恒,因此原分析解答不合理.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球的运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小球从A点的自由下落至刚到B点的过程;

(2)在到达B点时绳被拉紧,这是一个瞬时的改变运动形式的过程;(3)在B点状态变化后,开始做圆周运动到达C点.

通过进一步讨论,相互启迪,使学生从直觉思维和理论思维的结合上认识到这一点.前后两个过程机械能分别是守恒的,而中间的瞬时变化过程中由于绳被拉紧,vB在沿绳方向的分速度改变为零,即绳的拉力对小球做负功,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并不守恒.因此,对小球运动的全过程不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师指定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做,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裁定 教师对问题1、2、3的分析及解答过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出问题. 问题4 出示投影片和演示实验.

如图5所示,在一根长为L的轻杆上的B点和末端C各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杆可以在竖直面上绕定点A转动,现将杆拉到水平位置 解法(一):取在C点的小球为研究对象.在杆转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故机械能守恒.有:

解法(二):取在B点的小球为研究对象,在杆转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故机械能守恒:

由于固定在杆上B、C点的小球做圆周运动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则vB∶vC=rB∶rC=2∶3,现比较解法(一)与解法(二)可知,两法的结果并不相同. 提出问题:

两个结果不同,问题出现在何处呢?

学生讨论,提出症结所在.教师归纳总结,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应注意研究对象(系统)的选取和定律守恒的的条件.在本例题中出现的问题是,整个系统机械能守恒,但是,系统的某一部分(或研究对象)的机械能并不守恒.因而出现了错误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3.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结合前述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出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由哪些物体组成的物体系);(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

(3)分析各个阶段诸力做功情况,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才能依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方程;

(4)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机械能守恒时,其中每个物体的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因为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在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5)要重视对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明确运动过程中有无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对有能量形式转换的部分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教学说明 1.精选例题.

作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复习课,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精选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讨性的问题作为实例是十分必要的。2.教学方法.

注重引导、指导、评价、发展有效结合.

(1)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在错误例题中发现两种结果不同.(2)针对不同结果,教师启发学生找出问题症结,指导学生共同探求解决方案.(3)在分析解答过程中,学生运用不同角度处理同一问题,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这一方面是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从思维方法上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经验,提高认识,促进他们更有效地学习.

第三篇:物理教学论期末试题C-答案

物理教学论(C)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答案可能是1个或者多个,多选、错选都不得分,每题1分,共10分)

1.B2.BCD3.BCD4.ABCD 5.ABCD6.D7.ABD8.A9.C 10.D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合计20分)

1.1901;壬寅学制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3.反馈;有序4.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物理学的结构和学科特点5.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物理复习教学 6. 507 . 4H/9

8.a9.不能;能10.<

三、计算题(本题1个小题,共10分)

2(1)20m(5分)(2)25m/s(5分)

四、简答及案例分析(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答题要点:认识性规律、教育性规律、交往性规律、发展性规律。(每个知识点2.5分)

2.答题要点: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每个知识点2分)

3.答题要点:观察实验是基础;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是核心;数学是物理学习的语言和工具;科学方法是物理学习的手段和桥梁。(每个知识点2.5分)

4.答题要点: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知识与技能(3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4分);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3分)。

五、论述题(本题共1个小题,共20分)

答题要点:结合中学物理教师的4种基本素养(8分)和12种能力结构(12分)进行论述。

第四篇:《物理教学论》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 物理课程》作业题

1.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课程编制的步骤有哪些? 2.什么是素质与素质教育?你是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的?

3.物理学的学科特点有哪几个?物理学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4..物理课程标准和以往的物理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继承与创新?

5..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有哪些?这些理念将对物理教学差生哪些影响?

6..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目标是什么?有人认为新课程不再像过去那样强调双基训练,你如何分析这一观点?

7.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公民达到了哪些要求就认为具备了基本科学素养?

8.以前物理课程的目标中比较强调能力培养,如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而本次课程改革较多地使用“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这一类的术语,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9.试对初中高中物理新旧教材在内容及其顺序编排上发生的变化作一比较研究,谈谈你对这些变化的评论。10.有一种说法:“我们过去给学生教了很多很多,但他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少。现在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虽然少了,但他们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很多。”对于这种关于新课程的评论,谈谈你的看法。也有人说:“教得多自然学得多,教得少自然学得少,教得难自然就能学会克服困难,教得易自然则只能学会从事易。所谓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对这种观点,你又如何评价

11.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与组织原则有哪些? 12.物理教师应该如何适应物理课程改革

一、(1)学校课程的类型

1.从学校课程对学生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上分为: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2.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上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3.从学校课程实施的要求上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5.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角度上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6.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角度上分为: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和经验课程(2)课程编制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目标;②选择经验;③组织经验;④评价结果。其中确定目标最为关键,因为其他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

二、(1)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位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2)我认为科学的本质应该由正确的科学世界观,艰苦卓绝的科学探索精神和以科学为事业组成的:科学实际上人类对所观察或认识到的自然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或说明,并应用逻辑、数学和实验的方法,使其成为进过验证的,系统的知识体系;自然界的复杂性、无限性和人类的有限性,需要人们不断进行科学探究;科学作为整个人类的事业,与人类社会,与个人所处的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也有深刻的关系。

三、(1).物理学的学科特点

①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或手段,更重要的是,当把实验升华为一种观点,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它就位人们从更深层次上把握物理思维的方式、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奠定了基础

②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物理学的学科体系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理论按照一定的逻辑秩序组合而成的。③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定量科学。

④物理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基础科学。⑤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2)物理学的价值

1.物理学深化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2.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 3.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理论基础 4.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5.物理学正在引起全人类的关注。

四、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保留了物理教学大纲的主要的学科内容,基本的知识结构没有太大变化,这是对教学大纲的继承。但是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改革①首先培养目标分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部分。②在内容方面除了科学内容的学习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更加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践,关注科技发展和物理学科的前沿。③课程模块分为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进行选择,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④课程标准还有“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部分,可以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案例,减少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五、(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根据这些基本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不仅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要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

(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a)课程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b)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

c)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d)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式

基于这些基本理念,应改革注入式教学方式,设置多类课程模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强调科研探究,强调学生“做科学”,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丰富多样。

六、(1)中学物理课程作为学生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全体学生得科学素养。

(2)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现在有些人对基础的理解过于狭窄,将基础扎实仅仅理解为知识数量的堆积。新课程并没有淡化或忽视“双基”,只不过是以一种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双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创业意识等也是基础,甚至是更重要的基础,而这些也是新课程所重视的。

七、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其中科学精神应是最高层次的要素。

一般认为公众只要同时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就可以被认为具备了基本科学素养:

a)对科学知识的基本理解。对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应该能够准确理解,对一些基本的科学领域能够正确区分,对一些科学常识能够掌握。

b)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基本理解。对一些仪器的科学原理是否了解等。c)关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基本理解。

八、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性活动,可从三个层面理解: a)观念层面,科学探究体现着现代科学观。

b)思想方法层面。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能形成有效的科学认识和实践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形成科学思维方式,即科学思想方法。这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c)操作技能层面。这需要学生培养默写思维和操作技能。

所以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和“过程方法”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且除了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外,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兴趣和培养高尚品质。

九、(1)从知识结构方面看

新、旧教材结构上基本相同,新补充的内容,主要使知识线索更加顺畅。因此,教学活动中不大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2)从教学内容方面看

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使内容的连贯性和趣味性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也为了较好的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发现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例如“科学预设,关注生成”、“体验与感悟”、“以学定教”、“任务驱动”等栏目的设置等。(3)从教育理念方面看

新教材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重视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而培养,体现了时代性和前沿性的要求。(4)从教学策略方面看

新教材中对部分内容在文字处理进行了微调,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教学内容生活化,通俗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十、从易到难,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当然应该遵循,这也是科学认识的要求。但是“教得多自然学得多,教得少自然学得少”的观点并不科学,如何刻意的追求教学中的“量”而忽视“质”,那么极易导致“灌输式”教学方式,这不符合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新课程要求:①必须注重科学的内部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②注重教学数量的基础上,更要重视教学质量。③在教学过程中,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讲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课程教学的各个部分。④新课程教育必须把科学探究放在与科学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⑤教学中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关注科技发展,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

十一、(1)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1.基础性原则

2.过程性原则:物理课程应包含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的发现过

程、模型的建立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过程。

3.普及性原则

4.时代性原则:课程内容应该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将现代物理知识、与物理有关的前沿科技知识和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现代物理思想纳入课程内容中。

5.适应性原则:物理课程的内容选择应尽可能注意到学生的兴趣、需

要和能力,与之相适应。

6.教育性原则 7.选择性原则

8.多样性原则:课程内容应该充分开发与利用音像资源、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实验室资源和社会资源,是学生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多样化。

(2)课程内容的组织顺序有以下6种方式

1.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所谓纵向组织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

列课程内容;横向组织就是在纵向组织的基础上,更多的注重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比如物理和数学的关系、物理和化学的联系,甚至物理和体育中人体力学的联系。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是指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

来组织课程内容。例如:必须让学生在理解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再学习加速度。心理顺序是指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兴趣、需要、经验背景来组织课程内容。

3.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是初中、高中课程内容前后不重复,直线

上升。例如:初中学习几何光学,高中初步学习光的波粒二象性。螺旋式是课程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但按难易程度从定性到定量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比如初中和

高中都学习牛顿运动定律,但研究方式和程度都不同。

十二、物理老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需要理解物理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 2.教师需要“面向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3.物理教师的教学需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物理教师需要增加反映科技新进展和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 5.物理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和融合 6.物理教师需要关注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重视物理学史料的教育能

7.物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8.物理教师需要加强STS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9.物理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10.物理教师需要运用发展性评价

第五篇: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 „„„„„„„„„„装„„„„„„„ „„„„„„„„订„„„„„„„„„ „„„„„„„„„„„„„„„„„„ 线 „„„.邢台学院2013--2014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数学教学论》 考试用时120分钟 系别: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 ____和____的一门科学。★

2、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_____ 的思维方式。★

3、数学记忆包括:获得____、___、___三个阶段。★

4、概念间的关系有:__、___、___、交叉关系。★

5、备课的主要程序:__、__、__、___编写教案。★

6、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

7、启发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要求是要(),也就是要充 分调动学生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

8、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二、选择题:(每题 2分,共 20 分)

1、确定数学教学方法的因素不包括()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环境 D、教学时间

2、数学能力的三大基本能力不包括()A、运算能力 B、空间想象能力 C、观察能力 D、逻辑思维能力

3、数学教育的自身特点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①综合性 ②实践性 ③实用性 ④发展性 ⑤灵活性 ⑥科学性

⑦教育性 ⑧主体性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⑥⑧、D、①②③⑤⑦

4、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A、解题能力 B、推理能力 C、实践能力 D、想象能力

5、数学中的“双基”指的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C、基础知识和基本公式 D、基础知识和基本命题

6、下列那项不是复合判断。()

A、假言判断 B、负判断 C、联言判断 D、关系判断

7、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是()

A、分析教材

B、阅读教材

C、师生关系

D、分析学生

8、判断分为:()

A、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 B、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 C、负判断与联言判断 D、选言判断与假言判断

9、教师是学习的()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212

10、说课的基本要求包括()

A、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B、科学性、理论性和严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和理论性 D、思想性、严谨性和实践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 12 分)★

1、定义的规则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2、构成数学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请简要阐述。★

3、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例。

四、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叙述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2新课程新理念是什么?

3数学探究教学过程包含哪几个基本环节?请设计一节探究活动课。

4问题解决的五种含义是什么?

五、综合应用题(共20 分)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答案

一、填空题

1、数量关系 空间形式

2、本质属性

3、保持 还原 再现

4、同一关系 属种关系 全异关系

313

5、备教材 被学生 备教法 制定教学计划

6、教学

7、组织好学生

8、课堂教学

二、选择题

1—5DCBCA 6—10DABDC

三、解答题

1、答:①定义要相称;

②定义不能循环; ③定义要简明;

④定义一般不用否定形式。

2、答:①理论基础; ②教学目标; ③操作程序; ④实施条件; ⑤教学评价。

3、答:⑴属加种差定义,如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发生是定义,如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这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 ⑶外延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⑷关系定义,所有的自然数(0除外)中只有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它的因数的数叫质数;

414

四、分析题

1、答:(1)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2、1)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3答:数学探究教学过程包含四个基本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一定的教学功能。(1)问题提出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宋朝哲学家朱熹说过: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怀疑问题思考是学有成就的必要条件,问题的提出通常依赖情境

515 的创设。创设问题情景通常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①学习者能否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觉察到问题的存在;②探究的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是新的未知,经历过努力是可掌握的;③能否激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需要和期望。因此,进行探究性教学时,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当,要造成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建立猜想,形成结论。在数学探究活动中,一方面,要进一步收集有关事实和资料,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事实和先前的经验,以假设的形式进行大胆探索,假设就其结构而言,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条件和结果之间建构设想,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3)科学解释与证明。假设指出后,就要想方设法去检验它,用一些实例对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它,整个过程着重于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习者积极思考,进行科学抽象,并形成科学解释。

(4)评价与交流应用。学生完成知识意义建构学习不能通过教师传授实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通过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启发学生领会知识,反思探究过程和方法为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将结论迁移运用于不同的场合,增强思维的发散与集中,以达到知识完全意义的建设。

4答:问题解决的五种含义:① 问题解决是心理活动,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

616 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② 问题解决是过程。“问题解决是把前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和不熟悉的情境中的过程。这就是说,问题解决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创新的过程。③ 问题解决是教学类型。“应将问题解决作为课程论的重要组成部分。”④ 问题解决是目的。美国全国数学管理者大会在《21世纪的数学基础》中认为,“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因而,学习怎样解决问题就成为学习数学的根本原因。此时,问题解决就独立于特殊的问题,独立于一般过程或方法,也独立于数学的具体内容。⑤ 问题解决是能力。那种把数学用于各种情况的能力,叫做问题解决。美国全国数学管理者大会把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10项基本技能之首。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发展问题解决的能力,其目的之一是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是不确定的世界里学习生存的本领。

五、答: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说教材:⑴剖析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要阐述所选内容在本课题、单元乃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所选内容的学习重难点以及确定这些重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等。⑵说学情:说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和技巧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说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的方法和策略;对所任教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方

717 面客观的分析,同时对班级中的特殊个体的特征进行单独分析。⑶说教学目标: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目标,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就学习内容的教与学的目标要求,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分层化解,阐述依托内容载体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途径与方法。

⑷说教法:本根据课题的内容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业情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⑸说学法: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理由。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说出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要求学生运用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培养哪种能力等。

⑹说教学程序:说教学活动的展开顺序,包括教具准备,设计思路,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

„„„„„„„„„„„„„„„„线 „„„„„

818

下载物理教学论试题B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教学论试题B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物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1、请你想一想什么是“教”和“学”,谈谈在备课时应该怎样体现教和学的关系? 答:"教”与"学”是统一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

    地理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专业310级《地理教学论》科试卷AB答案及评分标准 命题教师:彭章宏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 1.说课 说课......

    小学数学教学论B卷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论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A 3.B 4. A 5. C 6. B 7. C 8. D 9. A 10. D 二、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

    物理教学论

    1.为什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 答:一、必须坚持教师的主体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这一思想有它的客观必要。 二、必须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

    物理教学论

    名词解释: 1. 物理课程:是按照教学目的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地选择物理科学的内容,从而改造成为学校的一门课程。 2. 引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指导......

    生产计划试题B及答案

    生产计划试题B及答案姓名:成绩: 一、 选择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预测是以下活动的依据:() A.能力计划; B.预算; C.销售计划;D.制造计划;E.以上都是。答案:( E ) 2.时间序列数据可能表......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5篇]

    《教学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 大将军 一、名词解释(共4道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学论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帮助教师形成教学思想,以及运用最优化的教......